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21 06:08: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有一句話一直激勵著我前進,那就是“吃一塹,長一智。”
那是一次數學考試,當老師發下試卷時,我發現很多題目都是比較簡單,而且很多題目我還做過,于是心中暗自高興。答題了,我做得很快,只花了大約半個小時左右就已經完成整張試卷。這時我發現除了我之外,還沒有一個同學能和我相提并論。我偷偷的瞟了一眼坐在我附近的同學,有的甚至連一面也還沒做好。就連平時成績很好的任亞涵和劉冠良也還在皺眉緊思。我心中這一股得意勁越來越強烈。我一邊在心里嘲笑那寫做的慢的同學,一邊玩起了小動作。檢查,已經忘的一干二凈。等到下課鈴聲響了,我第一個把試卷交了上去。
第二天,老師捧著批改好的試卷走進教室。看著老師臉上微笑的表情,我知道這次大家肯定都考得很不錯。發試卷了,我豎起耳朵等待著老師的表揚。“劉冠良,100分。”“張江北,99.5分。”“任亞涵,98分。”“李正浩,95分。”……怎么?還沒有我。一半多的同學都已領會了試卷,難道……難道是老師忘了?或許是老師放在最后再來表揚我吧?“趙藝琳,81分。”啊,81分?不會吧。肯定是老師改錯了,或分數統計錯了!不會啊,老師平時都沒有出現這種錯誤。我低著頭上臺拿回了這張我期盼已久的試卷,經過初略檢查,我發現了試卷中的錯誤:兩道應用題中的數字抄錯,三道計算題計算錯誤,還有很多填空、判斷、選擇也出現了不應該有的錯誤。這一個“81分”猶如一聲響雷擊在我的耳旁,我如夢初醒;又如一根長鞭抽打著我的心靈,教我還敢粗心?這一個“81分”也是我成績史上最糟的一次。
下午放學了,我低著頭回到了家,媽媽問我:“孩子,發生什么事了?怎么愁眉苦臉的?”我說:“昨天的數學考試我只考了75分。”媽媽走過來摸著我的頭,安慰我說:“孩子,沒關系的,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嘛。”我聽了媽媽的話,吸取了這次考試的教訓,明白了無論做什么事都應該認真,再認真。
這不是一個故事,而是一個深刻的哲理。“吃一塹,長一智”這一句名言永遠記在我心中。
篇2
為幫助各學校依據《息縣初中作文教學訓練序列 征求意見稿》,制訂具體到周、責任到人的《年級作文教學學期計劃》,應學校備課組長要求,把摘錄的《七年級上學期單元作文計劃》部分內容貼在這里,以供學習借鑒。
一、教材作文訓練序列解讀
初中教材(人教版)以“成長”為總主題,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循序漸進的認識自我,認識世界,形成完整豐富的精神世界。教材六冊36個主題單元,可分為五種題材類型:我和自己、我和他人、我和文化藝術、我和自然、我和未知世界。這五個主題內部由淺入深各自呈現出三個梯級,隨著學習的進展,螺旋式深入,并不斷互相融合,向總主題靠攏。
二、七年級上學期作文訓練目標設定
七年級上冊教材單元主題以第一、第二、第四板塊為訓練重點,并對第三、第五板塊內容有初步接觸。第一、二、六單元主題屬第一板塊,這一板塊要著重激發學生的自我意識,引導學生開始認識自我,思考自己的人生,正確對待自己的人生。學習的深入程度已達到所有三個梯級。第三、四單元主要屬第四板塊,是正確對待自然。深入程度已達到前兩個梯級。第五單元屬于第二板塊“我與他人”中的家庭部分。引導學生關注親人,感受親情。深入程度達到前兩個梯級的部分程度。
作為初中起始年級的第一學期,七年級上冊作文訓練的目標,除重點引導學生認識單元主題,初步學習寫一般記敘文,練習表達的完整、生動、具體外,應更注重激發孩子寫作興趣,幫助其培養良好的寫作習慣。在具體訓練措施上應表現出以下特點:
首先,重視點評展示,激發學生寫作興趣。以班刊、范文朗讀等多種方式給他們增加發表的機會,重在尋找學生立意、表達上的亮點,使學生獲得共鳴和肯定。
其次,重在習慣培養,不打無準備之仗。大小作文分工不同:小作文與閱讀教學緊密結合,穿插在單元閱讀教學中,充分汲取課文中的營養,可深化單元主題,也可對單元選文重點寫作技巧進行專門訓練。訓練形式根據學生基礎選擇,可局部改寫,也可獨立借鑒。篇幅根據教學時間靈活安排,一般每單元在一到三次。大作文在單元綜合性學習結束后,一般為小話題作文,區別于中考話題作文,在話題上設定選材范圍,起到深化單元主題,綜合體現單元學習成果的作用。
三、七年級上學期單元作文計劃
第一單元
本單元選文以人生為主題,著重揭示生命規律和人生哲理,抒發人生感悟。內容上側重于正確面對人生挫折,樹立積極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文體有詩歌,有散文,寫作手法上都能以小見大,從現象到本質,通過親身經歷的小事,我們從無意中看到的一種自然現象、一瞥景物中感悟出人生的趣味和道理。
寫作訓練意圖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想想人生的大問題。主題屬于第一板塊中的“認識自己”階段。
綜合性學習,根據新生入學的情境,以自我介紹為主題。
大作文:以“這就是我”為副標題作文。題目舉例:我是一個
第二單元
本單元仍以人生為主題元素,側重于理想和信念,目的是引導學生更深入地思考自己的人生意義,追求崇高的生命價值。結合閱讀教學,單元主題屬于第一板塊,感悟崇高的道德美,思考自己的人生。
綜合性學習,以“漫游語文世界”為主題,引導學生注意生活中的語文現象,屬于第三板塊的主題。
大作文:以“ 里的語文”為題作文。如:城市建設里的語文、廣告宣傳里的語文、校園里的語文。解說指導:在綜合活動中多角度觀察生活,搜集資料,感受語文世界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認識語文世界的博大精深。從自己的角度寫出對社會生活中語文運用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第三單元
這個單元主題屬第四板塊訓練范圍,描繪自然,欣賞自然。所選五篇文章,均出自名家之手,都是文情并茂地描繪大自然的優美篇章。目的是激發孩子們熱愛自然,熱愛美。意境優美、構思精巧、語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詩情畫意,是很好的寫景范文。
綜合性學習:“感受自然”。
大作文:“這里風景獨好”,在觀察感受的基礎上描繪現實中自己過的美景。解說指導:①情深萬象皆深,心美萬物皆美。大自然正是因為有了人的欣賞才散發了無窮的魅力,寫作時要融入自己的想象和情感,將眼中的美景變成筆下的美景。②抓著景物特點、美點來寫。③有整體有局部,按照一定順序。④運用恰當的修辭、句式來突出景物特點。
第四單元
這個單元屬于第四板塊主題范圍。選文所反映的內容為以都自然現象進行科學探索。目的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精神和探索求知世界的興趣。本單元內容寫作技巧要求不高,寫作訓練的目的應放在運用科學知識對進行科學的推測,大膽合理的想象。
大作文:在閱讀《月亮上的足跡》和綜合性學習“探索月球奧秘”的基礎上進行。以“我和月球”為話題作文(如我在月球上的一天、我所了解的月球奧秘、我是月球小專家)。解說指導:①在符合題目要求的前提下,運用自己所了解的月球知識,展開聯想和想象,寫故事新編,寫科幻小說。②根據表達的中心,選擇適當的表達方式,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后和詳略。
第五單元
篇3
本學期是整個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最后一個學期,學生即將面臨著中考考驗。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選拔考試。迎接好這次中考就成為本學期教學的一個重要工作。為此做以下計劃。(3號仿宋GB2312)
一、指導思想(3號黑體)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以學校工作計劃要點為指導,積極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轉變觀念,加強課堂教學,強化質量意識,堅持教育創新。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精神和自主學習的實踐能力為目標,扎實開展教與學的實踐活動,爭當名師,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著眼于學生的發展。(3號仿宋GB2312)
二、教學目標(三維目標)
通過任務型教學訓練學生的應用語言的能力和對知識的掌握能力!讓學生熱愛學習。
三、情況分析
1.學生情況分析(3號仿宋GB2312)
總共幾個班級,學生的基本情況:基礎差,在里面混日子的有很的大一部分。男生居多。平均分都還不及格。大部分學生都想學好,也很愿意吃苦,他們的學習情緒基本穩定,也能堅持不懈,較能井然有序地安排自己的學習,偶爾會受到環境和其他不利因素的干擾,能夠及時與教師進行溝通,幫助老師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有10多個的學生屬于鞭策進步型,此類學生平時基本能夠配合老師的教學,但自覺性和定性不足,課堂有些喜歡享受歡樂,有些來個默不出聲。他們希望有好的成績,但怕吃苦受罪,不愿付出勞動,上課時精神不振,課后很少復習功課,需要老師的督促才會有所作為;尚有極個別學生屬于不思進取型,積極性和主動性極差,他們或偏科甚至對英語學習毫無興趣,需要老師再三強調才能勉強完成作業。
2.教材分析
初中英語共五冊,三月中旬復習完六七年級上下冊課本,邊復習、邊歸納、邊練習,復習一冊就測試一次。三月下旬及四月初復習八年級上下冊課本,在檢測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的同時,及時向學生反饋遺漏、模糊、條理不清的知識,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對學過的知識有一套系統的、完整的體系。四月份專項復習,五月份系統復習,六月份做模擬套卷。
四、教學措施
根據學生的情況和班上的實際,本學期采用以下措施:
(1)首先要從思想上扭轉學生以往的不良學習習慣和態度,培養學生自覺的學習習慣,動腦的優良習慣,課堂上精講多練。即將面臨的是中考,學生的態度變化多變極不穩定,要動員好學生做好思想工作。
(2)根據學生各人的具體情況,要求各自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具體的分數,每次考試都要寫總結并制定下一次的目標只準前進不許后退,建立錯題庫自我評價。并督促為實現目標切實地進行刻苦學習.
(3)每堂課教師一定注意當堂的學習效果,突出重點難點.務必要求學生掌握必須掌握的基本的東西.注意檢查學生做筆記的情況。每天都要布置作業不然有的學生比較懶散。記憶背誦是很重要的老師沒有時時跟著學生,我選了學習小組長每天跟蹤復習,自己隨意抽查哪組做不好就狠狠的懲罰。
(4)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能力。要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啟發式和討論式,鼓勵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要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
(5)重視創設英語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系,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應用的機會。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相結合,在寫作中學閱讀,閱讀中學寫作。積累經典名言名句等。
(7)作業要天天有,作業教師要收上來改并寫上評語,做得好的要表揚,沒有按時完成要給予批評,并監督完成。作業上問題比較突出的要提出來講解分析。對與問題比較嚴重的,如有必要,教師要單獨做做思想工作。
(8)利用課外時間進行培優補差。把學生分成兩類,中上提高括充知識點,中后有一定潛力的,以抓好基礎知識為重。縮小兩極差異兼顧整體共同進步。
(9)要想學好英語就要用英語.學生大部分不好意思開口說話.這給聽力教學和交際教學帶來了嚴重的障礙,特別語言越來越注重交際性.好多學生學了只是為了考好試,不愿去說.為了克服這個問題,我先帶好幾個積極的同學,鼓勵他們帶動大家的積極性.以部分帶動整體。
五、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周:寒假作業檢測,六年級上冊
第二周:六年級下冊
第三周:七年級上冊1一4單元并檢測
第四周:七年級上冊5一8單元并檢測
第五周:七年級下冊1一4單元并檢測
第六周:七年級下冊5一8單元并檢測
第七周:八年級上冊1一4單元并檢測
第八周:八年級上冊5一8單元并檢測
第九周:八年級下冊1一4單元并檢測
第十周:八年級下冊5一8單元并檢測
第十一周:專項復習——冠詞、名詞、代詞、數詞、形容詞、副詞。
第十二周:專項復習——介詞、連詞、動詞分類和時態動詞、被動語態、情態動詞。
第十三周:專項復習——非謂語動詞、主謂一致、感嘆句、祈使句、并列句和復合句,模擬考試。
第十四周——中考:三輪復習、模擬考試。本段仿真模擬訓練,還要精講多練。
篇4
一、促進教師觀念轉變,提升教師素質
教師觀念的轉變是開展“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的基礎,而“語文主題學習”帶來了教師素質的提升。大多數學校只注重環境對學生的作用,其實環境對教師的作用同樣至關重要。學校領導對“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的開展給予了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申立生校長積極為教師印發“語文主題學習”資料,購買“語文主題學習”叢書,晚上開放電腦室,為實驗開展進行充分的準備。同時實行“請進來,走出去”,以理論引領,讓榜樣助行。
二、轉變課堂模式,提高教學效率
我校的 “語文主題學習”實驗剛剛起步。正所謂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一個群體的力量是無限的。一所學校單靠一兩個教師來支撐,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有一個個教師組成的團隊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合力,辦成高質量的學校。我們在備課時實行初備、議備兩個環節。根據單元目標將任務落實到個人,在集體備課前個人收集教學資源,將課本、“語文主題學習”叢書、時文有機結合;然后在集體備課時由主備教師進行說課,大家共同補充,最終形成設計方案。
我們還就如何處理課本教材、如何引導學生有效閱讀、如何指導學生寫作、如何在拓展學生閱讀面的同時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等方面不斷進行探索和改進,嘗試了主題閱讀課、主題寫作課、語言賞析課、表現手法鑒賞課等多種課型。比較成熟的是主題閱讀課,這是在閱讀量增加的前提下高效學習課本、精讀課文的課型,其基本原理是“語文主題學習”的“1+X”模式。
使用現行語文教材教學不能求面面俱到,只求重點突破。教師要能夠準確解讀和把握文章中需要掌握的重點,能提出“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核心問題,設計內容少而精的導學案。在課堂教學中建立起小組合作學習機制,讓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成為最主要的學習方式,充分讓學生讀書與交流心得。這樣可以說是立足小目標,構建大課堂,一課一得,一文一得,一練一得,最大限度減少了老師的無效講解,保證了學生課內的閱讀時間,讓學生在誦讀、積累的過程中感受語文,體驗自主學習,讓語文教學回歸本真的狀態。
三、按單元推進,凸顯學習主題
“語文主題學習”兩個基本特點是大量閱讀和課內閱讀,這就要求我們建立以“大閱讀”為目標的語文學習體系,實施語文課時的三一制:課內用1/3時間學習語文教材,其余的2/3時間用于閱讀“語文主題學習”叢書和其他經典作品,為課內大量閱讀提供時間保障。為此,各年級備課組要集體研讀課程標準,深入領會課標要求,并依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水平全面調整教學計劃和進度安排,確保知識點有效落實。以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為例:兩周為一個教學周期,共14課時。前置朗讀課1節,字詞疏通課1節,經典研讀課2節,主題泛讀課2節,文言精讀課2節,寫作訓練課2節,海量閱讀課4節。這樣的安排將打破以往的教學進度模式,為實現學生課堂上的海量閱讀提供充足的時間保障。
四、借活動助力,激發學生興趣
每日一名言。安排一名學生專門負責收集、整理名言,并每天在黑板的格言角內書寫一條,課前作為當天的口號齊讀三遍。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又為其寫作積累了素材。
每節一演講。利用上課前的幾分鐘,選擇一名學生面向全體演講3分鐘,內容可以是故事、讀后感、自己的作文片段等,以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每兩周一展覽。展示內容為鋼筆字和作文片段,兩者可以交替進行,旨在提高學生的書寫水平和寫作能力。
每月一期手抄報。針對學生感興趣的主題辦一份手抄報,來深化主題閱讀。如學習過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后,我們讓學生辦了一期以“四季如歌”為主題的手抄報,進一步鞏固了主題學習內容。
定期開展朗讀比賽。形式多樣,可以是個人風采展示、小組間橫向比賽,也可以是班級整體朗讀比賽。在瑯瑯讀書聲中培養學生語感,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語文主題學習”讓閱讀教學終于“破冰”,讓學生直面浩瀚的書海,自由學習。我們愿意在自己的工作中努力嘗試,不斷探索,使學生輕松學習、快樂成長。
篇5
體系;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
10—0066—01
人教版初中語文實驗教科書,汲取傳統語文教材的精華,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更新教育理念,突破了語文教科書舊有的編排模式,體現了新時期語文教學的需要。但不少教師對該教材缺乏完整、全面、正確的認識,缺乏對一個單元、一冊書、一個學段教材的整體了解,“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從而影響了教學的效果。筆者認為,要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科學把握教科書的編排體系
人教版的這套語文教科書以語文與生活的聯系為線索,按人文專題組織單元,每個單元包括“閱讀”與“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兩部分,注重語文與生活的聯系,盡可能從學生的現實生活、今后的發展出發,關照與學生相關的生活經驗,使教材成為學生生命歷程的組成部分,讓學生在與生活、與世界的溝通和互動中學習語文,獲得個性的健康發展。教材同時按照“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三大板塊組織單元,每單元有“閱讀”與“綜合性學習”兩部分,體現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理念。這一編排體系和編排理念有利于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主動參與社會實踐,增強公民意識和責任感;有利于學生親近、關愛自然,懂得與自然和諧相處;促進學生自我了解,肯定自我價值,發展興趣與專長等。
二、正確處理人文性與工具性的關系
這套教材部分以人文主題為單元,強化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但并沒有淡化語文的工具性,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始終統一在一起。如,教學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背影》一課時,筆者以學習作者選取獨特視角進行描寫的方法為目標,以文中四次出現的背影為分析線索,并以對作者四次流淚的分析來呼應教學目標。學生通過反復誦讀深入文本,其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均得以落實,語文的工具性特點也展現了出來,當學生通過層層分析終于理解了“父親的背影”的真正內涵時,語文的人文性特點也自然彰顯了出來。
三、合理安排綜合性學習
整套教材綜合性學習這部分內容的設計,既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對探究性學習的興趣,又可以整合教學內容、簡化教學頭緒,方便教師教學。“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它是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形式等各方面的綜合。教師應配合教材促使學生把所學到的基礎知識、掌握的基本技能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學以致用。如,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綜合性學習《怎樣搜集資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內容。組織學生搜集關于中秋節的資料,教師可以把學生分為三組,一組去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一組通過網絡收集資料,還有一組在家庭、鄰里、社區訪問調查。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收集資料,然后將其記錄下來,再總結歸納,最后轉述表達出來,學生的語文能力會得到全面的鍛煉。
篇6
為了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為進一步學習語文奠定堅實的基礎。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語文版七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計劃5篇,供大家參考。
七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計劃1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1、識字與寫字:
學習本冊教材中的生字新詞,能夠積累運用。繼續練習鋼筆楷書,提高書寫水平。
2、閱讀:1、小說教學目標:
1、能在3分鐘內通讀1500字的小說類文本;2、能復述小說主要的故事情節;
3、能找出小說刻畫的主要人物,描述人物特征;4、能找出外貌、心理、語言和動作的人物描寫方法,說出人物描寫的作用;5、能說出環境描寫在小說作品中的具體作用;
6、能找出小說在謀篇布局上的巧妙之處,或者通過細節描述再現人物的性格;
7、能結合個人閱讀和生活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理解作品主題的時代意
2散文教學目標:
1、能在3分鐘以內通讀1500字左右的散文類文章;
2、能依據上下文語境推斷出陌生詞語/多義詞語/關鍵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3、能運用瀏覽的方法快速判斷散文的基本類型;
4 能說出敘事散文所敘之事,文章的結構線索以及作者是如何借所敘之事來傳遞感情的;
5、能說出寫景散文的一般特點,并判斷作者是借景言志,還是借景抒情;
6、能說出文章是寫實之作,還是虛構之筆;
7、能依據文章的一般特點及表達方式,區分文章所使用的主要表達方式;
8、能根據不同散文類型,說出文章所定的基本內容;
9 能用概念圖的形式畫出文章的結構,并用幾個簡單的詞語標出文章的思路;
10 能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并依據中心句說出文章所表達的情感;
11能在自主研讀的基礎上,依據文章中所寫的內容,用2―4句話概括文章的主題;
12能夠針對文章的關鍵地方提出有質量的問題;
13 能整合文章有爭議的地方,說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并能用文章中的相關詞語或有關細節來證明觀點的合理。
3、寫作:結合本冊教材6個單元的主題(成長、祖國、名人、文藝、探險、動物)分別進行寫作訓練,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4、綜合性學習能自主組織文學活動,在辦刊、演出、討論等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表達能力等。
(二)過程與方法通過課內閱讀教學、課外自主閱讀、寫作訓練指導及綜合性學習活動等來實現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閱讀教學、課外閱讀活動、綜合性學習、寫作訓練等活動形式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生活、親人和祖國的情感;學習名人的精神;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陶冶自己的情操;激發探索自然奧秘的豪情壯志;激發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二、教學資源分析
本冊語文教材分為6個單元共30課及綜合性學習。此外,還有兩個名著導讀和課外古詩詞背誦等內容。教學重點和難點是閱讀和寫作。除了教材之外,其它可利用的教學資源還有網絡、電視、圖書室及多媒體教室等。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經過上一個學期的語文學習,語文學習的適應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語文學習的方法還不得當,閱讀和寫作的能力還不高,但是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態度比較認真,學習氛圍比較濃厚。本學期,我決心加大教學力度,努力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提高語文考試的及格率,力爭優秀成績的出現。
四、教學方法設計
本學期的語文教學,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探索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有機、高效整合的方法;多到多媒體教室上課,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積極倡導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和自主學習等學習方式;加強課內閱讀教學的引導,組織好課外閱讀的指導,使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提升閱讀的能力,還要實施讀寫結合的策略;依據單元的主題加強寫作訓練指導,培養寫作能力,盡力提高作文的檔次。
五、教學進度與課時分配
(一)教學進度:
第一周:第1~2課 第二周:第2~4課 第三周:5課~寫綜
第四周:第6~8課 第五周:9~10課 第六周:寫綜
第七周:11~13課 第八周:14課~寫綜 第九周:16~17課
第十周:18~20課 第十一周:機動 第十二周:寫綜
第十三周:21~22課 第十四周?23~25課 第十五周:寫綜
第十六周:26~27課 第十七周:28~30課 第十八周:寫綜
第十九周:期末復習 第二十周:期末考試
(二)課時分配:
閱讀:54課時左右 寫作:18課時左右 綜合性學習:6課時
名著導讀:2課時 寫字:8課時左右 復習:5課時
本學期的語文教學,要在上一學期的基礎上,努力開拓創新,總結經驗教訓,緊抓閱讀和寫作,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七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計劃2一、基本情況
1、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一班語文教學,從學生的基礎來看,學生的語文成績和語文素養很不樂觀,學生的口語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都不高,自主探究的能力也有待于提高,大多數學生在小學都是接受式學習,所以初中語文教學的道路可謂任重而道遠,本學期按照新課標的理念和要求工作,著眼于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為祖國建設培養合格有用的人才。
2、教材分析:
這套教材,在每單元的后面都添加閱讀、寫作、綜合實踐性學習的板塊,這樣能使語文的學習始終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突出教材的綜合性,減少知識的生搬硬套,突出重點,把閱讀、寫作、綜合性學習整合在一起,語文基本功的培養與個性發展、人格修養整合在一起。
教科書在內容設計上注重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在練習上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自主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且注重學生的團體合作精神,要求學生在互助中展開學習活動。
二、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掌握七年級上冊語文所要識記的生字的字音、字形、字義。
2.學習朗讀的方法,注意語氣的停頓,轉折,感情的轉化,為培養學生語感打下基礎。
3.了解寫作的基本技巧,理解文本的思想內容和文章的思路,并且閱讀大量的課外讀物,提高文字敏感度和對文本的理解深度,體會其情感。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學習,養成邊讀邊圈點,敢于提問,敢于發言的良好的語文習慣。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的熱愛,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觀,促進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積極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
三、教學措施
1、重視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培養,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
2、營造輕松、活潑的自主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學習中學知識,在生活中學道理,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觀。
3、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用新課程理念指導教學,及時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并進行反思。
4、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訓練,要求學生能夠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可以在課外組織朗讀比賽或者演講比賽,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
5、建立合作小組,加強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能力。
6、督促學生閱讀大量的課外讀物,寫讀書筆記,在課堂上與同學們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進行交流。
背誦名篇名句,并進行默寫。
七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計劃3一、指導思想
備課以《中學語文教學大綱》為標準,根據語文學科的具體特點,以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為目標,在教學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文化品味。
二、學情分析
住宿班的學生多數來自農村,沒有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語文基礎明顯薄弱。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多數學生的學學習慣漸漸養成,但有部分后進生問題仍很嚴重。與本部學生相比,尖子生少,尾巴大。
三、教學措施
1、認真鉆研教學大綱和語文教材,注意精心備課,多聽課,多借鑒老教師的教學經驗,揚長避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
2、加強集體備課,盡量學進度、統一測試、統一作業。
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利用集體的力量。
3、精心編制學案的作業,力求緊扣教材,訓練目標明確,并及時做好檢查、批改等落實工作。
4、注意繼續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讀書習慣,注意方法和技巧的指導。
同時,注意采用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5、抓好讀寫訓練,這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
課內外要緊密結合起來,課堂指導和課下練筆相結合,自己找“米”和老師給“米”相結合。
七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計劃4一、指導思想
根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以及七年級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特制定本學期教學計劃。
二、學情分析
我所任教班級為7級3班和4班,共有58名學生。學生學習基礎一般,行為習慣差,表現在課堂上思維不夠活躍,發言不是很積極;閱讀能力較差;作文興趣不是很濃,語文綜合素養不強。
三、本學期教材分析
1、教材格局
本套教材的單元布局改變了鄂教版按文體安排單元的形式,教材符合新課程的不再強調語文的文體知識的要求,更加注重學生的人文體驗。以下是單元安排:
第一單元:人與自我之一:生命體驗
第二單元:人與自然之二:理想信念
第三單元:人與自然之一:自然美景
第四單元:人與自然之二:科學世界
第五單元:人與社會之一:家庭親情
第六單元:人與社會之二:想象世界
這本教材力圖構建語文綜合實踐體系。按人與自我(人類、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與社會(社區、群體、家庭、民族、國家等)、人與自然(自然環境、生態等)三大板塊組織教材,每個板塊分若干單元(主題),每個單元包括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兩大部分。采用這種編排體系,注重教材的實踐性,自始至終把語文學習置于實踐活動之中;突出教材的綜合性,減少頭緒,突出重點,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整合在一起,語文基本功的培養與個性發展、人格養成整合在一起。
2、致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過程中兼顧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力圖在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同時,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
3、積極倡導和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教學內容和設計上注重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進取精神,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為學生提供各自的發展空間。閱讀部分,選文的練習和提示,都尊重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自主發現、自主建構文本意義,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做出有個性的理解。以便學生在閱讀中不僅僅是獲得信息、汲取知識、而且是發現自我、充實自我。寫作、口語交際部分,注意引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展示獨特個性、使學生的學習寫作和口語交際,成為他們健康人生重要開端。尤其是綜合性學習部分、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自主選擇確定活動內容和方式、突出合作性,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過程,培養創新精神。
4、遵循語文教育規律,突出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語文,使學生學習的過程,變成讀寫聽說的不斷實踐的過程,在語文實踐中受到熏陶感染的過程。
四、教學任務
新課程教材的教學目標,不再是教材的教學目標,而是學生的語文學習目標,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學生的情感體驗。
1、掌握七年級(上)階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詞的音義,并學會運用。
2、學習本冊書上的課文的教學,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
3、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掌握常用的學習方法。
4、培養學生語文朗讀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為培養學生語文語感打下基矗抓實書寫,從書寫方式方法、書寫習慣的養成等方面指導和督促他們寫好每一個字。
5、大量閱讀課程標準要求的課外讀物,增加閱讀量。
6、指導學生理解課文中的文章的主題含義和豐富的思想感情。
7、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語文學習中貫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五、教學措施
首先要注意教學目標的整合性。傳統的目標設計有重結論輕過程、重認知輕情感、重智能變化輕心理體驗。新課程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緯度的有機結合。
其次要注意教學內容的開放性。要使語文課由單一轉向綜合,由平面轉向立體,由封閉轉向開放,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濃厚興趣,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第三要注意教學方式的互動性。要實現由少民主、不平等、單向傳輸向師生的和諧、民主、平等、互動轉變。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學習的共同體。
第四要注意教學過程的活動性。盡可能把過去由自己包辦的講解、提問轉化設計成學生的多種活動,不僅讓學生讀一讀、寫一寫、說一說,而且讓他們畫一畫、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讓學生掌握知識,并融會貫通,爛熟于心。
第五注意教學手段的多樣性。應引進多種信息化教學手段,使學生從單一枯燥的學習中解脫出來,去領略課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強了語文課的吸引力,加速了學生盛知過程,促進了認知的深化。
第六要注意教學組織形式的靈活性。要在課堂教學中想方設法組織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等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
第七注重教學評價的多元性。要改變以往一刀切的評價機制,實行全面的評價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教學就是要從一個個標點、一個個詞語、一個個句子開始構建或更新學生的言語世界,與此同時,構建或更新學生的人文世界。
七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計劃5一、指導思想
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更新教學理念,大膽進行教學改革,實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創造性學習創造必要的條件,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進一步提高,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要求
1、讓學生把握作者筆下的景物特征,體會狀物記敘文的特點——以描寫和敘述為基本表達方式,描寫時抓住事物的某些特征,或托物言志,或詠物抒情,并由此體會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同時要學習作者觀察、描摹事物的方法和優美生動的語言。
通過學習課文,激發學生觀察和思考的興趣,努力使學生成為關注自然的“有心人”和“有情人”。
2、按時間線索,了解人物的成長過程,結合人物所處的背景,做出恰當的評價。
3、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童話在語言運用、形象刻畫、情節安排等方面的特點。
幫助學生認識社會、理解人生,引導學生做一個通達事理、明辨是非的人。
4、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審美情趣;
引導學生體驗和理解作品,品評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提高學生欣賞詩歌的能力。
5、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增強他們的環保意識,鼓勵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
了解作者是怎樣說明事物特征的,并注意體會文章的準確、簡明的特點和內容的客觀性、科學性。
6、讓學生逐步接觸、了解說、銘、寓言、筆記小說等古代散文的特點,增強對古代生活的感性認識。
朗讀、背誦古詩文,體味古詩文語言的音韻美。
7、加強學生的品德修養,提高他們的文化品位,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
三、班級基本情況分析
1、經過上學期的語文學習鍛煉,學生突出的特點是:
①對語文課的認識和理解有了拓展。
②能大膽嘗試和探究問題,開放性的問題有自己的見解。
③大部分學生對語文學科有濃厚的興趣。
④課堂上有勇于帶頭的好學生,課堂教學開展順利。
2、存在的不足是:
①學習語文的習慣養成差。
②學習比較盲目,目標性不強。
③學習的主動性、合作探究意識不強。
④基礎參差不齊,兩極分化嚴重。
⑤積累較少,閱讀面不廣。
四、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是按照《課程標準》編排的新教材,體現了新理念和新目標,致力于構建新的教材系統,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全書按主題合成單元,每個單元按照主題進行綜合訓練,努力吸引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綜合學科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不斷的實踐中,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培養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第一單元:狀物類記敘文單元;第二單元:傳記單元;第三單元:童話單元;第四單元:現代詩單元;第五單元:事物說明文單元;第六單元:古詩文單元;第七單元:古詩文傳記單元。
五、教學措施
1、以深化語文教學改革為契機,加大課堂教學改革力度,積極投身新課改,運用先進教學理念和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喚起問題意識,實施教學民主化,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教師要做到教學認真,實施集體備課,集思廣益,總攬全局,面向全體,做好試卷分析,找出教學中的薄弱環節,注重補差補缺,爭取教學大面積豐收。
3、認真抓好聽說讀寫訓練,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結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賞、誦讀欣賞,引導學生進行綜合訓練,尤其要注重培養語言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
4、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增強學習的后勁,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基礎,重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確立語文教學的新理念。
5、引導學生多讀文學名著,多讀健康有益的課外讀物,提高文學修養,陶冶高尚情操,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方法,拓寬學生學習的領域,使學生獲得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6、注重學科之間的聯系和相互滲透,強化綜合能力的培養,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努力提高語文素養,實現語文能力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終身受用,為中考和高考打下堅實的基礎。
7、優化作業管理,做到每課過關,單元過關。
8、實行培優輔差,面向全體學生。
9、讓優生幫差生,實行一幫一學習語文。
10、作業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區別,要因人而異。
充分照顧到不同學生的特點。
11、開展網絡輔助教學。
對家庭有條件的同學鼓勵和指導他們利用語文教育網多學習一些課外閱讀,優秀作文和作文技巧等。
六、教學時間安排
第一單元:一至四課各2課時,寫作2課時,口語交際1課時,共11課時。
第二單元:五至八課各2課時,口語交際1課時,寫作1課時,綜合性學習1課時,共11課時。
第三單元:第十課1課時,第九、第十一和第十二課各2課時,寫作2課時,口語交際1課時,綜合性學習1課時,共11課時。
第四單元:第十三至第十五課各2課時,第十六課1課時,寫作2課時,口語交際1課時,共10課時。
第五單元:第十七至第十九課各2課時,第二十課1課時,寫作2課時,口語交際1課時,綜合性學習1課時,共11課時。
篇7
一、充滿哲理思辨:閱讀技能培養新設計
在閱讀認知過程中,要進行文字辨認、詞義理解、句子加工、篇章分析等各種技能活動。閱讀技能的培養途徑、方法和手段,需要用哲學的眼光來審視,才能改變閱讀教學中常常把繁瑣的分析和機械的訓練誤認為技能培養的狀況。洪編教材,針對語文閱讀教學缺少整體閱讀思想的指導、閱讀教學效率低下的痼疾,采用“單元合成,整體訓練”的編寫體系,在整合優化教學內容的同時,構建了閱讀技能的培養體系。
1.在語文技能協調發展中優化閱讀技能的培養
洪編教材改變過去諸多教材以單一內容為主線的編選體系,洪宗禮把它概括為“一本書,一串珠,一條線”。“一本書”是說把聽、說、讀、寫有機地綜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結構的教學體系。“一串珠”表示教材每個單元像珠子一樣,都是聽說讀寫思的“集成塊”。“一條線”是說單元相互連貫,教材是聽說讀寫思訓練的多股交織的“集合體”。在整套教材、單冊課本、教學單元乃至單篇課文中,都能將讀、寫、說、綜合實踐以及有關知識巧妙地融為一體,用閱讀來帶動寫作、口語交際和語文實踐等活動,同時又以寫促讀、以說促讀,優化閱讀技能的培養。
2.在教材結構元素中突出閱讀技能的培養
洪編教材結構包含范文系統、知識系統、助讀系統和作業系統等四個系統。其范文系統多用主題合成單元,如“之歌”、“至愛親情”、“金色年華”、“民俗風情”等,有助于學生對同類題材作品的理解、體驗和感悟,對朗讀、誦讀和速讀等閱讀技能的培養不無益處。知識系統融入單元前的導讀、課文后的探究練習、專題學習及附錄當中,知識的積累引導閱讀、促進閱讀,促進閱讀技能的訓練。助讀系統,課文的注腳、富有啟發性的讀中評注、九年級上下兩冊中十一個單元的“學會讀書”系列所介紹的讀書技法和策略,對閱讀技能培養有著直接的幫助。作業系統,整套教材每篇課文的作業,都有閱讀技能訓練的因素,很多閱讀技能訓練還明確了訓練方法和要求。
3.在教學關系的辯證處理中促進閱讀技能的培養
洪編教材試圖對語文教學作全方位、多側面的研究,對語文教學中的諸多矛盾關系作辯證分析。例如:教材閱讀技能的培養,在單元編排中都有分與合的問題。從分的角度看,單元內的講讀、扶讀、自讀,構成了一個從“教”到“不用教”的上升螺旋。從合的角度看,每個單元螺旋都是一個多種閱讀技能的“集成塊”。再如:從度與量的把握來看閱讀技能的培養,教學內容和技能訓練必須適合青少年的認知規律、年齡特征和思維狀況,不能脫離學生實際需要和可能。教育學家凱洛夫提出量力性原則,贊可夫提出高難度的原則。單元內精讀、略讀、誦讀三類課文的選擇難度遞減,既注意量力,又注意難度,能夠讓學生達到“最近發展區”,使學生通過閱讀技能的提升逐步擺脫對教師的依賴,促進閱讀技能的培養。
二、觀照閱讀方略:閱讀技能培養新范例
閱讀技能是閱讀方法論的重要內容,可分為普通閱讀技能和專業閱讀技能。普通閱讀技能適用于各種閱讀材料,它包括基本的閱讀技能精讀和評讀、常用的閱讀技能略讀和瀏覽、高效的閱讀技能默讀和速讀、突破性的閱讀技能問讀和查讀等等。培養普通閱讀技能通常采取篩選信息、概括信息、猜測閱讀、比較閱讀、對話閱讀、整體閱讀等策略。洪編教材中普通閱讀技能培養有著清晰的思路,共設計了閱讀和寫作的基本技能訓練35個點,解決了閱讀訓練序列問題。
1.教材的知識系統提示閱讀技能的養成方法
洪編教材在七、八年級作業練習中分散介紹閱讀要求、強化閱讀技能訓練的基礎上,集中安排十一個單元,突出閱讀學知識介紹和閱讀技能訓練,成為“學會閱讀”系列單元,作為九年級學習的重要內容。九年級下冊五個單元“學會閱讀”系列較詳細地介紹了普通閱讀技能培養方法。從信息獲取方式角度看,有默讀、略讀、精讀、速讀等方法;從信息反饋策略角度看,有質疑閱讀、感悟閱讀等方法,既有顯示思維流向的“發問”,又有反映語言再現能力的“復述”;從信息處理形式角度看,有圈點、批注、提要、撰寫心得等多種方法;從信息儲存途徑角度看,有熟讀成誦和摘記卡片等形式。
2.教材的范文系統引導閱讀技能的培養路徑
范文系統循環編選教讀、扶讀、自讀課文,精選和編配一定數量的扶讀課文,作為閱讀學習過程中由教讀到自讀的中介,助以讀中提示,為教讀的“舉一”過渡到自讀的“反三”架設橋梁,這是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的一大特色。洪編教材“單元合成”在扶讀課文編排上注意選文的特殊要求,其內容比教讀課文略淺,但又比自讀課文稍深;語言表達形式上與教讀課文和自讀課文有明顯的類似處。扶讀課文的讀中提示多采用評點式和鑒賞式,把課文的重點內容、語言知識、篇章結構等分析過程都展示給學生。教師引導學生自覺地借助扶讀課文的助讀系統,根據讀中提示“尋文覓路”,從接受教師的啟發逐步過渡到獨立的自主閱讀。
3.從閱讀的質和量上保證閱讀技能的目標達成
洪編教材除介紹“走進圖書館”、“網上閱讀交流”、語文實踐活動等課外閱讀學習方式外,還重點安排了“名著推薦與閱讀”。名著薦讀將整本書的閱讀引入課堂,打破歷來課堂上讀單篇文章的慣例,擴大了語文學習資源,逐步培養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能力。洪宗禮主編的《語文讀本》倡導“高級閱讀”,即閱讀文本所反映的水平要高于閱讀者的水平,因為學生閱讀文本所反映的生活水平如果同他們現實的生存狀況基本接近,從某種意義上看,只是一種“同級閱讀”。從閱讀技能訓練角度看,則近乎機械的重復訓練。《語文讀本》內容,有的與課文內容相聯系,有的與課文某些寫作方法有共同點,有的選用課文作者的其他文章,其目的是引導學生將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聯系起來,用課外閱讀加深和補充課內的閱讀。
三、呈現人文色彩:閱讀技能培養新藍本
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語文閱讀不僅要具備普通閱讀技能,還要有符合語文學科特點的、能夠體驗文本情感的專業閱讀技能,如朗讀與誦讀、悟讀與賞讀、用讀與寫讀等等。語文的特殊性決定了要有適用于專業閱讀技能的培養策略,如感知積累以培養語感的閱讀策略、喚情融情以體驗情感的閱讀策略、引發審美以欣賞意境的閱讀策略等等。洪編教材課文的助讀提示、作業的閱讀要求、單元后的誦讀欣賞、專題中的閱讀訓練、語文閱讀實踐活動以及“學會閱讀”系列,既注意技能訓練材料的人文性,又重視閱讀技能培養的可操作性,為學生語文閱讀技能培養指引了一條富有人文色彩的綠色通道。
1.用教材助讀系統指導語文閱讀技能的培養
洪編教材每個單元前都有助讀內容,多數課文還有讀中提示,為閱讀技能的培養提供了明確到位的有針對性的指導。如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學會讀書”告訴我們這個單元的四篇課文要“吟哦諷誦而后得之”。吟哦諷誦,就是要放聲讀,讀得正確、流暢,讀出文章味道,培養良好的語感。再如七年級下冊課文《月跡》、八年級上冊課文《蘇州園林》、九年級下冊課文《出師表》等,都加注了讀中提示,便于學生閱讀過程中進行信息反饋。教材還專門設計一個單元――九年級上冊自由讀寫單元,讓學生仿照“讀中提示”范例,自己編寫“讀中提示”,訓練對讀物進行圈點批注的閱讀技能。
2.用教材作業系統明確語文閱讀技能的訓練要求
洪編教材的作業練習形成了有利于指導學生學習的綜合訓練序列。練習中對閱讀技能的要求很清楚,便于學生明確訓練目標。初中六冊語文課本共有35個單元,每個單元后面都編配了誦讀欣賞內容,有33個單元的課文后面安排了練習;課文156篇,其中有146課安排了練習。在146課的練習中,共有練習題569題,其中除去閱讀思考、理解課文內容的題目外,有閱讀技能要求的題目共有122道,這當中要求朗讀的有29題,要求誦讀的有17題,要求背誦的有45題,要求速讀的有2題。這些題目中,幾乎涉及了各種閱讀技能的練習。其中積累性背誦的段篇已超過50,如果加上每個單元后的誦讀欣賞內容,背誦篇目不低于《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朗讀、誦讀等訓練有助于學生感語、品味、鑒賞能力的培養,在積淀語感過程中體驗人文情懷。
3.用語文專題和實踐活動培養語文閱讀技能
洪編教材中編排語文專題共10個、語文實踐活動12次、綜合學習與探究11次。專題學最后一個是初中語文學習情況調查,其他都是用閱讀來拓寬學生知識面,養成獲取信息的閱讀技能內容。專題學習分閱讀參考、思索質疑、討論研究三個欄目,如七年級上冊的專題《狼》。這一專題設計好就好在把讀、寫、聽、說、思糅合在一起,把“讀”放在第一位。了解認識“狼”靠文章選讀;比較分析“狼”要拓展閱讀;評點欣賞“狼”的形象則離不開搜索閱讀。有關“狼”信息的獲取過程實際上就是閱讀技能訓練和閱讀策略運用的過程。這里不但要閱讀教材,還要查閱相關的工具書和參考資料,瀏覽網絡信息;不但有精讀、默讀、略讀、速讀、疑讀、查讀的練習,還有悟讀、賞讀、用讀、寫讀等等的練習。這是語文閱讀技能的綜合應用。
七年級、八年級的語文實踐安排,近一半活動與閱讀技能是直接相關的。如“走進圖書館”、“網上讀寫與交流”離不開閱讀技能的應用,而“賽詩會”等活動則是語文閱讀技能展示和提升的大好機會。九年級的綜合學習與探究強調語文知識和能力的綜合運用,如主動搜集信息去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積極地為解決問題去整理資料,占有課內外材料形成自己的觀點。所以說,綜合學習與探究是閱讀技能形成、應用和提升的重要演練場。
四、關注文體特征:閱讀技能培養新嘗試
文體是文字作品反映客觀事物和表達思想感情的具體樣式。正確解讀文本的方法需要注意文體特征的規定性,需要隨文體的不同來選擇閱讀方法、調整閱讀策略。洪編教材有關文體常識分散于讀中提示、課后作文練習以及綜合學習與探究中,應用文示例等內容安排在附錄里,這與語文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語文教材不同。“語文版”國標本按文體組織單元,進行各類文體的閱讀技巧訓練。從整套洪編教材看,文體意識主要是通過以寫促讀、讀中評注來培養的,教材對文體閱讀技能培養作了有益嘗試。
1.洪編教材不同文體課文的編配及分布
從單元編排體例上看,七、八年級大多用主題來統帥課文合成單元,九年級則以閱讀技法為主合成單元,單元內的文體意識不很明顯。但從整套教材的閱讀技能培養看,文體意識還是有所體現的,同類文體的閱讀技能相對集中地訓練,寫實作品在前三個學期側重記敘文、說明文,后三個學期側重議論文;文學作品選文占66%,七、八年級側重散文、詩歌,九年級加強了小說、增加了戲劇。
2.用誦讀欣賞和課文評注加強文學作品的閱讀
“誦讀欣賞”是洪編教材單元合成中的固定部分。全套教材35個單元,有35次誦讀欣賞,有利于誦讀習慣的養成,也有利于這種閱讀技能持之以恒的訓練。誦讀欣賞的內容有97段(首),包括散文、詩歌、小說、戲劇獨白、對聯、警語等等,其中古詩詞有38首。這些不同文學體裁作品的誦讀,有助于學生在誦讀中感知不同文體的差異。
課文評注,可以引領學生進行注讀。整套教材的示范注讀,每冊兩課,共有12課,對經典散文、短篇小說和詩歌標注讀中提示。這不僅有助于學生閱讀理解,還示范說明不同文體閱讀技巧,從而幫助培養閱讀技能。如對朱自清《春》、《綠》、《背景》的評注,對寫景散文、寫人散文的敘寫順序、層次和表達意圖、表達方法、表達技巧和表達效果都作了提示。再如對魯迅作品《孔乙己》和《故鄉》的評注,扣住小說的特點,抓住細節對人物的肖像刻畫、心理描寫、動作和語言的敘述進行了分析,對小說中情節的深刻含義以及環境描寫所預示的變化也作了提示。教材對賀敬之和徐志摩的現代詩歌的評注,也緊扣文體特征,對詩歌《回延安》和《再別康橋》當中詞語的錘煉、詩句的節奏、情感的表達、想象的再現、意象的概括、修辭的手法等等都作了賞析。
3.用以寫促讀的方法增強語文閱讀中的文體意識
洪編教材中沒有把文體知識單獨排列出來,而是融入單元合成的“寫作”或綜合學習與探究,七、八年級教材中的“寫作”把記敘文、說明文等文體的寫作注意點分在多個單元中以系列的形式介紹出來。九年級下冊課本第一個綜合學習與探究談及戲劇劇本的寫作,比較全面地探究劇本寫作的注意點。寫作技能的訓練,也是文體閱讀技能的訓練。
閱讀技能培養目標應該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和創造潛能的開發。洪編教材對閱讀技能的評價思想體現在九年級下冊中的專題“我心中的語文”里。編者提示學生按照七至九年級語文學習的目標要求,對語文基本技能進行分項評價,作自我檢測評估,共列出22條分三個等級來衡量,其中涉及到閱讀評價的有10條。這10條大致是從課外閱讀總量、閱讀情感態度、閱讀興趣習慣、閱讀技能養成四個方面評價閱讀,這個評價標準有利于構建一個比較完整的閱讀技能培養體系。
參考文獻
[1] 馬笑霞.閱讀教學心理學.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2] 徐宗文,任范洪.洪宗禮初中語文教材研究薈萃.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7.
[3] 方韜.從結構思想看“單元合成”型語文教材的理論基礎.江蘇教育研究,1990(1).
篇8
一、緊扣文本,指導寫作
有關初中生寫作,《課標》總目標指出:“寫作要真情感,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要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意的表達;要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注意詳略,條理清楚,運用聯想和想像,豐富表達內容;要獨立寫作,注重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節;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根據《課標》的思想,初中語文課本的編排嚴格地遵循《課標》,按文體有規律進行編排,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如: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作文訓練:記一件事;第二單元作文訓練:寫一個人……到九年級寫議論文、寫散文、寫小評論等。隨著課文內容的逐漸加深,作文訓練的編排也加深了。因此,教師應該讀透《課標》,緊扣文本,指導學生按照每單元作文要求進行有序的寫作訓練,讓學生的寫作思維跟隨課本教學規律逐步成熟。
二、消除障礙,提高興趣
葉圣陶先生曾經鞭辟入里地指出:“學作文,其實就是學做人”。巴金先生也曾經講過:“寫作即是生活”。初中有一部分學生對寫作心存恐懼,往往是談寫色變,叫苦連天,大叫自己不會寫作文,苦思冥想,寫不出600個字。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筆者認為:無非是心理障礙,心病還需心藥治。因此,教師必須要先排除學生的恐懼心理,由簡單的寫一件事、一個人、一個景點入手,教會他們怎樣寫記敘文。平時養成寫日記、隨筆的習慣,由淺入深,指導寫簡單的說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寫簡單的議論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據;寫日常應用文等。
學生排除心理障礙后,讓他們認識到作文就是寫內心最想說的話,就是寫發生在身邊的事和人。告訴學生寫作就是“我手寫我心”,怎么想就按一定的順序怎么寫,開始時也許寫不好,教師疏通學生心理,讓他們放下思想包袱,從易到難,慢慢地從內心深處接受作文,逐漸加深,這樣就會進步。
三、設置情境,誘發興趣
作文教學不注意常常陷入沉悶的教學情境中,教師指導得唾星飛濺,學生聽得呵吹連天、不知所云,正如魯迅所講的:“他不說我倒還明白,他越說我越糊涂了。”因此,適當地創設情境,誘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作文訓練:說明事物,這種文體學生心存恐懼,感到無從下筆。針對這種情況,我準備讓學生以《我的學校》為題作文。利用上課時間,我帶著同學走出教室,從學校大門口開始,邊走邊指導學生分清東西南北方向,引導學生注意四周標志性的建筑物,周邊綠化、警示牌、黑板報、文化廣場、校雕等事物,引導學生按一定的空間順序分清學校結構。學生們緊跟老師,按一定的路線,圍繞學校走一圈,大約半小時回到教室。然后我再適當地指導:首先說明事物要抓住特點;其次要注意運用恰當的說明方法,如:例數字、分類別、打比方、舉例子等;接下來,還要注意說明順序,可以像《蘇州園林》先總說,再分說,也可以按空間順序,采用移步換景的方法進行介紹;最后,還要注意說明語言的準確、簡明扼要。通過老師的指導,第二節課讓學生當場作文,下課后百分九十以上的同學能夠完成這篇說明作文,且寫作質量相當不錯。
再如七年下冊第二單元作文訓練:寫傳記,學生也感到為難,自傳吧,小小年紀,沒什么可寫;他傳吧,對他人暫時了解得也不夠深入,該寫哪幾方面呢?面對這種情況,我引導學生寫身邊最親的親人,如爸媽、爺爺、奶奶等。學生對自己所選定的人物進行較深入的了解,包括出生年月、籍貫、愛好、主要經歷、主要事件、人生理想、對人生社會的看法等,還可以作簡要評論,或者也可以側重記敘幾件典型事件,如課文《一千個球》。除此之外,引導學生為本地有一定影響的人物立傳,如:華僑、村支書、村長、退休老干部等,方法也類似訪問家庭成員那樣。在課前準備的基礎上,我再利用上課時間讓學生互相交流,口頭作文,師生、生生之間相互補充、改正。請學生特別注意:寫傳記作文,要注意內容真實準確,語言既可樸實,也可生動活潑,記事要突出重點,詳略得當,不要面面俱到;評論要畫龍點晴,不要空泛冗長等。
作文課有時也可以與藝術相結合,創設情境,調動情緒,激發靈感、培養學生用藝術的眼光,參照生活,提高審美能力,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例如:九年下冊第四單元作文《我和親人的故事》這篇作文。家庭是人生旅途的驛站,親情是人生航程的港灣。家庭里演繹著種種悲歡離合的故事,叩擊著他人的心扉。古往今來,敘寫親情故事的作品匯成了一條細細流淌的河流,如泣如訴地向世人展示著親情特有的美質。本次作文話題學生有話可說,能叩擊到學生的心靈深處。如何讓這節作文課更富有藝術特色呢?筆者是這樣設計的。
運用多媒體下載兩首深情的歌曲,一是滿文軍的《懂你》,一是閻維文的《母親》,再配上動人的攝影照片,熟悉的公益廣告,屏幕展示上屆學生的優秀習作的文本等,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家庭,從平凡的生活中發現真善美,感悟真情,說自己身邊真實的故事,寫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幾點:
(一)欣賞歌曲導入新課:滿文軍聲情并茂的演唱,屏幕上映出相應的畫面及充滿生活氣息的歌詞,令人動情,將學生引入親情的情境中。
(二)學生口頭交流自己和親人之間的故事。教師引導:聯系生活實際,截取一個最能打動自己的片斷,說說自己的感受,學生準備三分鐘,自由、即興上臺交流,師生、生生之間可以互相評論。
(三)指導寫作:①從細處落筆,展示親情特有的美質。現在我們生活在和平安全的環境之中,沒有什么驚天動地感人流涕的故事,但你們和親人們親密相處的平常生活中,也有許多動人的故事。如八年級朱自清的《背影》,記敘了作者的家庭在禍不單行的時候,父親親自送兒子北上,在車站艱難爬過鐵道為“我”買橘子,和“我”依依惜別的情景,表現了父子間的至愛深情,抒發作者在艱難困苦、精神壓抑的情況下,對父親無比思念之情。又如:莫懷戚的《散步》,描寫了作者一家在散步途中,“我”為了滿足老母的愿望,準備走大路,但老母為了滿足孫子的愿望又改變了主意要走小路。無賴之下“我”背著母親,妻子背著兒子,我們一家小心翼翼地向前走著,都覺得自己背上背著的是整個世界。這篇散文表現了人到中年肩負重任,擔當著承上啟下的重大責任。
以上兩個例子都十分平凡、瑣細,但這“平凡”、“瑣細”中卻把人間親情展現得淋漓盡致。
②選取感動自己的親情故事,傾注真情實感。作文的材料首先要感動自己,然后才能感動讀者。如果自己讀起來好像咀嚼蠟燭,那怎么能夠讓別人喜歡你的作品呢?
③多角度選取題材,作側向和逆向思考。例如茹志鵑的《百合花》敘寫了新婚不久的新娘,意無反顧地將繡有百合花的被子,蓋在已經犧牲的小戰士遺體上,表現了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情感。這就是側向思維。又如在希望工程中,一些不相識的好人資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等。日常生活這種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故事很多,教師要拓寬學生的思路,善于引導學生挖掘心靈深處的動情點,引導學生平時要關注生活,做到“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作文的題材才能多樣化。比如十代表洗腳妹劉麗,她十四歲開始輟學,到廈門當洗腳妹,將辛苦賺到的錢,資助了三十七名孩子,圓了他們的上學夢。這個材料既新穎又符合這次作文的要求。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啟發學生逆向思維,我們就不難發現并非所有的家庭都是溫馨和諧的,如本單元課文《小男孩》中,已經離婚的媽迫小男孩,在一個飄著細雨的夜晚,到處尋找爸爸要生活費。找不到爸爸,小男孩要到哪里過夜呢?文章給我們展現的是自私和冷酷,這不也是小男孩和親人的故事?大部份同學都生活在幸福健康和諧的家庭里,但是,也許有個別學生的家庭不那么和諧,比如代溝問題、家庭成員不夠和睦、父母離異等等。因此要求學生要善于思考,敢于挖掘,發散思維,從逆向去組織材料,表達真情實感。
篇9
教材的“二次開發”是教師依據《課程標準》對配套的教材內容進行適度刪減、調整與加工,合理選用可開發的其他教學材料,從而使之更好地適應具體的教學情景和學生的學習需求。教材的“二次開發”是基于課程標準和實際教學情景的課程重構,其立足于教師自己的課程理論和實踐知識,直接指向具體生動的課堂教學,實際上是教師對教材進行再創造并使之“校本化”的過程。它服務于教師個性化的教學需求,體現了教師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取舍和詮釋,使原有的教材更適合具體的教學情景,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消化,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和效果的鞏固。
基于上述認識,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就《歷史與社會》教材的“二次開發”進行了一些新的有益的嘗試。
一、研讀課標,整體化梳理教材架構,拓展教材“二次開發”的跨度
課程標準是依據,教材是“例子”。通過對課標與教材的研讀,筆者發現《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上冊教材第三單元――各具特色的區域生活、第四單元――文明中心城市這兩個單元中每一框題的內容所依據的課程標準是一致的。依據這種認識,在這兩個單元的教學上采用了類似模式化的教學策略:先引導學生得出認識區域的幾個基本著眼點,讓學生順著這幾個點來閱讀教材,進而掌握基本知識點,疑難部分或需要補充的內容再學并解決。學生在學習第三、第四單元內容的同時也加深了對第一單元、第二單元內容的理解和認識,何樂而不為呢?
基本著眼點如下:
位置:大洲; 瀕臨水域 ;方位 ;半球位置
自然環境: 地形 ;氣候(類型 、特點) 水文;(河湖) ;土壤 ; 緯度帶(光照 、熱量)
人文環境:人種 ;語言 ;宗教 ;國家類型
生產生活: 從事行業 ;農作物 ;衣食住行; 文化 ;民風習俗; 精神生活
如《稻作文化的印記》這一內容,在上課時就按照這個公式來進行,如湄公河平原處在哪個大洲?這一區域瀕臨的大海和大洋有哪些?處在大洲的哪個方位?這一區域處在哪個半球(東或西、南或北)?這一區域的地形、氣候(類型 特點)、水文(河湖)、土壤 、緯度帶(光照 熱量)各是怎樣的?居住在這一區域的人們屬于什么人種?居民大多信仰什么宗教?這一區域的幾個國家屬于什么類型?這一區域的人們從事行業?農作物是什么?衣食住行的情況怎樣?文化、民風習俗、精神生活的情況怎樣?
教材編者在教材每一單元和每一課前邊都用非常簡潔的綜述性話語交代了每個單元和每課內容的前后邏輯關系和本單元、本課的主要內容。在教學中,筆者非常重視內容的使用這些內容,這也有助于學生對教材中所學知識的整體構架的把握。
通過對教材內容的梳理,教學有了基本的著眼點,教師對教材框架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有效地拓展了教材“二次開發”的跨度,有利于對課堂教學的整體設計和教學策略的優化,從而進一步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與實效性。
二、研讀教材,批判化使用課本材料,發掘教材“二次開發”的深度
研讀教材是對教材進行 “二次開發”的第一步,也是基礎的一步。只有做好這一步,才能對教材有一個整體上的基本認識和理解,才可能做到批判化使用課本材料。《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上冊教材運用了大量的地圖和景觀圖,并且和文字密切配合,很多地方使用“閱讀卡”做了延伸,實現了圖文結合,體現學科特色,符合學生認知的規律,彰顯“學材”特征,便于學生在閱讀教材時于腦海中建立清晰、深刻的印象,便于自學。
但是,筆者也注意到了一些問題,比如教材第6頁圖1-6中的常用圖例與教材115頁給出的水庫、瀑圖例布不一致;教材47頁圖2-43、2-44、2-45宗教建筑景觀圖片分別代表世界伊斯蘭教、基督教和佛教,要是能直接標明這三處景觀是什么地方的宗教建筑,叫什么名字,則效果可能會更好;教材84頁最后的圖片文字說明過于籠統,直接指明是阿聯酋的迪拜會更好;教材99頁圖4-13的正確的名字是勝利女神像,教材上印的名字是“自由女神像”,這是一處明顯的錯誤等等。
此外,教材第三單元――各具特色的區域生活、第四單元――文明中心城市這兩個單元的內容依據的課程標準是兩條:1-2-8 描述世界上一些地區和國家不同的自然環境條件,比較人們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情等方面的特點;1-4-2 運用各種不同的地圖和圖表,描述區域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特點。按配套的教師教學用書的建議,這兩個單元的內容共需要18個課時,這樣的教材內容與課時容量編排是否合理呢?
通過研讀教材,使筆者對教材中內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與判斷,這有助于依據教學實際對教材這一最主要的“學材”內容進行批判化使用,進一步合理發掘教材“二次開發”的深度,以期更符合教學實際,發揮教材“二次開發”的最大效用。
三、研讀教材,合理化修復教材罅隙,增加教材“二次開發”的厚度
教材編寫不可能面面俱到,因而在教學時,教師必然要做的事情,就是將前后的知識連貫起來,相應地補充知識,合理地修復教材罅隙,為教學過程順暢鋪好路。這樣做,有助于學生在學習時比較順暢地形成清晰的邏輯體系,拓展知識面,同時也合理地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促進了學習效率的提高和學習效果的鞏固。
如在學習《稻作文化的印記》這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補充以下內容:瀾滄江發源于中國青海省,出境后稱為湄公河,這條河流依次流經中國、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最后注入南海。
在進行《現代化的牧場》的教學時,可以補充澳大利亞其他方面的一些知識:人們過定居的生活;處在南半球,與北半球的季節相反;有許多珍奇的動植物,如桉樹、鴨嘴獸、袋鼠、考拉熊等;是英聯邦國家;礦產資源豐富,種類多,儲量大。這樣做,補充了感性知識,增強了趣味性。這樣合理化修復教材罅隙,適當補充內容,能切實增加教材“二次開發”厚度。
四、關注課堂,精細化設計教學環節,提高教材“二次開發”的精度
我們的教學還必須關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所以精細化地設計教學環節,提高教材開發的精度,就成為教材“二次開發”過程中的題中應有之義。
在學習《綜合探究一:從地圖上獲取信息》時,課堂上讓學生在教材18頁繪制地形剖面圖,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當一部分學生已經繪制完成,而一部分學生還弄不明白時,采用“兵教兵”的形式,也不失為“先富帶動后富”的好方法。
在《逐水草而居》教學時,一幅馬賽人正在燒烤牛肉的圖片比起教材上的文字更能讓學生記住馬賽人的食物來源。《美國政治的心臟:華盛頓》一課,教師可以直接出示作業本61頁中華盛頓的氣候和地形材料,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華盛頓優越的地理環境,這樣既有效地進行了教學,又完成了作業,同時還復習了前邊學習的基礎知識,可謂一舉多得。
在《如何認識城市――以莫斯科為例》一課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動手數一數教材112頁上克里姆林宮的尖頂有幾個,得出莫斯科是“千頂之城”的結論;一幅皚皚白雪的莫斯科紅場圖片更容易讓學生記住莫斯科的氣候類型及特點。
篇10
第一,首先要重視古漢語的學習,尤其是課內文言文實詞解釋的學習。
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要重視對古漢語的學習,古漢語里有許多優秀的詩歌和文章,它們是中華民族的精髓,有許多實詞是有生命力的,這些有生命力的實詞解釋和成語的解釋往往是一致的。
如:“安之若素”的“素”怎么解釋呢?其實我們曾在初中語文課文《活板》中學過:“有奇字素無備者”的“素”解釋為“平素,平時”,與“安然若素”的“素”同義。又如:“置若罔聞”的“罔”作何解釋呢?古文學得扎實的學生一看就知道,《核舟記》中有一句話“罔不因勢象形”的“罔”解釋為“無,沒有”,兩者意思一樣。還有,《出師表》中,“陟罰臧否”的“否”和“否極泰來”的“否”同義,都解釋為“壞惡”。
第二,要重視形聲字的結構,分清形旁和聲旁。
在古漢語和現代漢語中,大部分的字都是形聲字,形聲字分為兩部分:形旁和聲旁,形旁表示字的意義,聲旁表示字的讀音。掌握了形聲字的知識概念,可以使我們正確解釋字的意思,從而避免很多錯別字,能正確使用成語。
如:“病入膏肓”的“肓”,學生往往會寫成“盲”,為何?就因為他們不懂形聲字的結構,“肓”的結構是“上聲下形”,大凡和人體有關的字都是“月”字旁,由此可知,“肓”與人體有關,是指心臟與隔膜之間的部分,即藥力達不到的地方,而“盲”的形旁是“目”,與眼睛有關。
第三,重視音形相近,意義不同的字的對比。
新課標對成語的掌握要求很高,學生往往不理解成語的解釋而寫錯別字,所以對于一些容易搞混的字,特別是音形相近的字進行對比區別,顯得十分重要。
如:學生常常把“好高騖遠”的“騖”和“趨之若鶩”的“鶩”搞錯,為什么呢?因為學生不理解這兩個字的解釋,“騖”的本義是“馬快跑”,引申為“追求”;而“鶩”解釋為“野鴨子”。經過對比,學生才能真正懂得這兩個字的意思,“心無旁騖”也不會寫錯了。
二、在成語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第一,教成語釋義時,培養學生的敏覺力。當學生不理解某一成語的意思時,我們可以指導學生根據成語的字面意思來揣摩成語的大概故事內容,進而理解成語所體現的內涵。
第二,用成語聯想法,培養學生的流暢力。由成語的字面意思進而聯想到成語的故事內容、具體內涵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與發散思維,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有一定的意義。
第三,對成語進行歸類教學,培養學生的變通力。根據不同的角度對成語進行歸類,譬如根據典故進行分類,根據其引申義進行分類,根據成語的感彩進行分類等等,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有很大的好處。
第四,設計成語作文練習,培養學生的獨創力。許多教師對作文教學感到一籌莫展,不知從哪里入手,我們可以合理利用成語進行作文教學,可以引導學生對成語故事進行擴寫、續寫、改寫,可以引導學生對成語故事進行新解等。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很大的好處。
三、成語教學要與時俱進,符合時展要求
第一,要把握好成語的朗讀停頓。
成語絕大多數是四字的,在朗讀時一般都是兩個字做一次停頓,如:迥然/不同、平分/秋色、披肝/瀝膽等。但并非所有的成語都是這樣停頓的,我們教材中沒有列出的少部分少于或多于四字的成語,如:莫須有、快刀斬亂麻、樹欲靜而風不止等,在朗讀這些成語時則要根據它們的結構和所表達的意思選擇停頓。
第二,要整體把握教材中的成語,融會貫通。
這一點與筆者在上文中談到的根據不同角度對成語進行分類是一回事,根據相同范疇,不同角度把成語集中起來,比較學習,效果一定很好。例如,在教授河大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時,就應該把整個初中教材中關于四季的成語整合起來,集中進行理解、掌握。
第三,要把握成語之間的聯系,教師還可以適時補充一下意思相近的成語,如十二個出自寓言的成語:刻舟求劍、守株待兔、魚目混珠、濫竽充數、多此一舉、畫蛇添足、東施效顰、邯鄲學步、掩耳盜鈴、買櫝還珠、螳臂當車、蚍蜉撼樹。學生們根據自己的課外知識,積極回答:“百步穿楊”“杞人憂天”“自相矛盾”……同時,我又補充學習了“愚公移山”“指鹿為馬”“驚弓之鳥”“井底之蛙”等詞語,在此基礎上豐富學生的詞匯量。成語教學似輕實重、似易實難,它重在運用和積累。
四、成語教學時要注重浸潤其中的儒家思想
相關文章
精品范文
10七年級政治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