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雨的片段范文

時間:2023-04-04 09:34: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描寫雨的片段,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描寫雨的片段

篇1

1、剛開始,雨很小,沙啦啦,沙啦啦,地面上的植物們,紛紛直起身子,張開嘴,如饑似渴地喝著這甘甜的雨水。不一會兒,雨,漸漸大了起。街上的行人們紛紛撐開手中的雨傘;遠處一棟高大的建筑物,猶如披上了一縷輕紗,顯得是那么朦朦朧朧;雨,越下越大。所有的一切,都被這瓢潑大雨融化在了一片水淋淋的綠當中。

2、雨,下在大樹上。大樹昂首挺胸,準備經受暴風雨的洗禮,它好像在說:"讓暴風雨來得更快一些吧!"在看看那些樹葉,它們正在爭先恐后地吮吸著夏天的甘露。

3、雨,下在城市里,人們有的在家中,抱怨著糟糕的天氣,在道路上的人們更是遭殃了,一個個都成了落湯雞,交通也因大雨堵塞了,總之,大雨在城市人的眼中是一個不好的東西。

4、一道霹靂響雷劃過長空,緊接著,狂風呼嘯而過,烏云滾滾而來。過了一會,大雨便噼里啪啦地下了起來。這陣雨很猛,猛得可以把道路打得煙塵滾滾。這陣雨也很密,密得可以讓人一出門就變成落湯雞。在這陣雨下的時候,大地也仿佛披上了一層白茫茫的紗衣。下雨時的聲音,就像山洪暴發似的。這雨,好像許多淘氣的水滴在跳集體舞,好像許多烏云在號啕大哭,又好像許多人在天空中用花灑在灑水,既痛快又壯觀。

5、雨,仍舊繼續下著,但卻不像剛才那么單調,開始有了變化。它時而大,時而小,時而急,時而緩。下得大時,它猶如一位威嚴的君王,對不服從它的人大聲怒吼著;又似一個高大的巨人,似乎要把天地的一切都吞掉;下得小時,就象一位溫情的母親,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著她的兒女;下得急時,就猶如我們小時候常玩的炮仗,噼里啪啦、噼里啪啦…讓我重溫童年的舊夢;下得緩時,就猶如一曲輕柔的樂曲,洗刷著人們的心靈,使人們忘記一天辛苦工作,學習的勞累;我被眼前的景色所深深吸引,它仿佛把我帶進了一個幻想的境界里。

6、這時,小雨點一個個從天上"跳"下來。它們伴著雷聲,隨著風兒的舞姿散開來了!它們有的跳到了地上,"NNN"如萬馬奔騰,戰鼓激昂;有的跳到了樹葉上,"沙沙沙"如清風撫萍,竊竊私語;有的跳入了池塘,"咚咚咚"似珠玉輕碰,清脆悅耳。道路兩旁的樹木也不甘落后,它們貪婪地吮吸著大自然賜給的雨水,一邊還搖擺著枝葉跳起了歡快的舞蹈。

7、近看,街道上連一個人影也沒有,白白花的全是水,簡直成了一條流淌的河,上面爭先恐后地開放著無數的水花;遠看,樓房和樹木都是模模糊糊的。

8、幾聲隱約的雷聲從天邊傳來。云兒們似乎聽到了指令,都聚在一起,隨之越聚越多,不一會兒就成了墨色。電閃和雷鳴也漸漸頻繁起來,閃電一個比一個疾,雷聲一聲比一聲響。

9、剎那間,狂風大作,烏云布滿了天空,緊接著豆大的雨點從天空中打落下來,打得窗戶啪啪直響。又是一個霹靂,震耳欲聾。一霎間雨點連成了線,嘩的一聲,大雨就像塌了天似的鋪天蓋地從天空中傾斜下來。

10、雨,下到了房頂上,只看見賤起了一陣如煙的薄霧時高時低,忽稠忽稀,連綿起伏。房頂上的雨水隨著管道流下來,形成了一條"奔騰喧囂"的小河。

11、雨,下在電線上,雨滴恰似在五線譜上整齊排列的音符,還似水滴在那里賽跑,又似珠子在那里游行。雨越大,水珠就越多,降落的速度自然也越快。

12、雨從空中灑向各個角落,雨滴很像一顆顆晶瑩透明的珍珠,好看極了。雨滴從屋檐、墻頭、樹葉上跌下,就如同斷了線的珠子一樣,最后連在一起,形成水柱。

13、電閃雷鳴之后,暴雨發瘋似的下起來。驟然間,天地間像隔著一層紗,迷迷蒙蒙,雨越來越大,像有人一大盆一大盆地往下潑著水,雨點兒打到窗玻璃上,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

14、過了一會兒,雨變小了,微風吹來,雨簾斜了,像一根根針線似的刺向草木、墻壁。雨落在小草上,看,草兒輕輕地在微風中搖動,雨珠順著它那翠綠的莖滾下來,有一滴一下子鉆到土里,又一滴鉆到小草的嘴里,找不著了。

15、雨越下越大,很快就像瓢潑的一樣,看那空中的雨真像一面大瀑布!一陣風吹來,這密如瀑布的雨就被風吹得如煙、如霧、如塵。豆大的雨點落在了地上,濺起水花,那水花如同一個個小小的噴泉。

16、半個小時后,雨變得更小了,太陽從烏云里探出了半個頭來,又過了幾分鐘,雨已經完全停了,烏云全都散了,太陽又發出耀眼奪目的光芒。屋外空氣格外清新,房子、道路被沖洗得干干凈凈,樹木顯得古翠欲滴。遠處的群山,洗盡了身上的塵污,更加郁郁蔥蔥。

17、一會兒,粗大的雨點兒落下來了,打在玻璃窗上叭叭直響。雨越下越大。我透過玻璃窗向外望去,天地間像掛著無比寬大的珠簾,迷蒙蒙的一片。雨落在對面屋頂的瓦片上,濺起一朵朵水花,像一層薄煙籠罩在屋頂上。雨水順著房檐流下來,開始像斷了線的珠子,漸漸地連成了一條線。地上的水越來越多,匯合成一條條小溪。

18、雨更大了,房頂上,街道上,濺起一層白蒙蒙的雨霧,宛如縹緲的白紗。這時一陣風猛刮過來,那白紗裊裊地飄去,雨點斜打在街面的積水上,激起朵朵水花。

篇2

1.風,柔柔的吹;枝頭,悠悠的閃;明媚的太陽,曬在身上,暖在心里,爛漫的春花。啁啾的小鳥,透露著春的靈秀,春的音樂,春的歡樂。啊,迷人的春天,孕育著一個多美好的春天!

2.漫長的嚴冬過去了,春天慢慢地來了,天漸漸的暖和了,小燕子換了一件新衣裳從南方飛回來了,睡了一個冬天的青蛙、蛇、烏龜……伸著懶腰慢吞吞地從自己的小窩里走了出來去找東西吃。小花小草也慢慢地探出頭來,柳樹也吐出來新的嫩芽,在風中翩翩起舞著。

3.白云遮住了太陽,天陰暗了下了,這時下起了綿綿小雨,太陽露出了一點光!這不是春雨嗎?雨不是很大,我躲在一顆大樹下,觀賞這難得的第一場春雨!雨滴落在樹葉上發出“沙沙沙”的聲音,又沿著樹葉流下來;雨滴落在溪水里發出“叮咚叮咚”聲音,魚兒爭先恐后地從水里躍出,就像“鯉魚躍龍門”一樣壯觀。春雨貴如油,大地在春雨地洗刷下,顯得更嶄新更美麗!

4.田野里,人們正在辛勤地播種。一位農民伯伯坐在拖拉機上,發動機器,一行行新翻的黑土在拖拉機下伸展。倒映著藍天的水田,有的已經插上了嫩嫩的、綠綠的禾苗,遠看像地氈;近看像綠紗。插秧的年輕姑娘擦擦頭上的汗水,抬起頭,看看變得綠綠的水田,咯咯地笑了,笑聲傳得很遠,很遠……

5.姑娘來到了城市,人們也活躍起來,換上了春裝,相約去野外踏青,舒展舒展筋骨,盡情享受春天的樂趣。我們孩子一起來到外灘公園里放風箏,五顏六色的風箏時上時下,此起彼伏。風箏的樣子也很美:有老鷹,有蜻蜓,有蝴蝶……把春天的天空裝點的絢麗多彩,姿色翩翩。

6.春天不僅是一個百花盛開的季節,更是一個風景如畫的季節,在春季去公園里游玩,是在適合不過了,春天充滿著綠色,充滿著新鮮的空氣,偶爾,累的時候,去公園玩一趟,呼吸著新鮮空氣,看看美麗的的景色,這是多么的令人心曠神怡啊!

7.春天到處春光明媚,春意盎然。到處一派春的氣息。遠處,小溪里的冰融化了,溪水清澈見底,小魚在溪水里歡快的玩耍。成群的小蝌蚪在河里嬉戲著,小草偷偷的從土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旁邊各色的映山紅,月季花,玫瑰花爭奇斗艷。散在草叢里,像無數的星星眨呀眨。旁邊的柳樹叢,遠遠望去,好似一片翠綠的海洋。一陣微風吹過,枝葉搖擺,好像對我們點頭微笑,招手示意。

8.春姑娘來到了人間,到處變得一片生機勃勃。樹木吐出了嫩芽,桃花笑紅了臉,柳樹搖著碧綠的辮子,小草從地下探出了尖尖的腦袋,給大地鋪上了一層綠毯。小鳥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河里的小魚在水中歡快地玩耍,美麗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勤勞的小蜜蜂在忙著采蜜,孩子們沖出家門,在野外玩呀、鬧呀,開心極了!

9.春姑娘不僅給大地上的植物帶來了勃勃生機,而且還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股活波可愛的氣息。哦,對了。春天還是放風箏的大好時節。你瞧。這些可愛的小朋友們正在放風箏呢。他們放得多開心呀。天上的風箏一個比一個飛得高,燕子賽過了小鳥,老鷹又賽過了燕子,最后還是燕子得了第一,真是奇趣無比呀。孩子們的笑聲交織成一首美妙的音樂。

10.茶花仙子唱著春天的贊歌;微風輕輕地吹,玉蘭花仙子跳起了優美的舞蹈;桃花仙子像彩帶一樣飄落下來,好像在給它們加油。柳樹姐姐在湖邊清洗著她的頭發。小草弟弟從土里鉆了出來,鋪成了一塊嫩綠的地毯。雨姑娘來了,雨水掉入湖里,湖面上就當騎一圈一圈的波紋,美麗極了,雨水落在花叢,草叢中,花兒和小草就像洗了一個澡一樣。雨姑娘累了,就回家了。太陽公公出來了,陽光射到湖面上,波光粼粼的好像灑滿了碎金。真美啊!

11.看見鮮花們如此努力,樹木們也當然不甘落后。瞧!那柔柔的春風正親吻著剛睡醒的大地,蒙蒙的綠霧蕩漾在楊柳枝頭上……,柳樹長長的枝條上已展開了帶黃色的嫩葉,在微風中輕輕地搖曳著;那高高低低都綴滿了紅花的紅棉樹,猶如一團團燃燒的烈火,真是壯觀;桃樹上綻滿了桃花,粉紅粉紅的,如同片片朝霞……真是萬木競春啊!

12.美的天使,春的精靈———鮮花們用自己美麗的姿態、艷麗的色彩,點綴著大地,使春天更加迷人,更加妖嬈。看!嫩黃的迎春花,潔白的水仙花,淡綠的蘭花,粉紅的桃花……它們把大地妝扮得姹紫嫣紅,并發出一陣陣誘人的幽香,好一派百花爭艷、花團錦簇的景象!

13.陽春三月,柳樹爆青了,吐出帶黃色的嫩葉,小草也成茵了。一陣花香把我帶到了公園中心,瞧啊,一陣陣花香引來大群蜜蜂嗡嗡地忙碌著。這時,調皮的雨弟弟來做怪,他跑進人們的頭上,臉上,鉆進人們的脖子里,使人感覺涼嗖嗖的。俗話說,“春雨貴如油”,我想,樹,草,花兒們一定在貪婪地允吸著來自大自然的油吧。

篇3

一、感官聯動,仔細觀察。

春天到了,同學們或許去名山大川游玩,或許來到田野,或許漫步在河畔……飽覽春天的美好景物。要想寫好春天的美好景物,首先要用我們的眼看、用耳聽、用鼻聞、用口嘗、用手摸,多種感官聯合活動,對景物進行觀察。只有這樣,才能把景物寫好。請看一位同學寫的《春天》中的片段:

春姑娘來了,春雨細綿綿,像無數牛毛,悄悄地飄著。過一會兒,一聲春雷響過,那貴如油的春雨淅淅瀝瀝地落下來,漫山遍野籠罩在輕紗樣的雨霧里,清新、溫潤,如童話般的美麗。春雨滋潤了大地,花兒草兒正不斷地吮吸著春天的甘露。

小作者觀察仔細,看到“春雨細綿綿,像無數牛毛”,聽到“春雷響”“ 春雨淅淅瀝瀝”,感覺到雨霧“清新、溫潤”,想象到“春雨滋潤了大地”,聯想到“如童話般的美麗”。這樣細致的描寫,就把春天的景物寫“活”了。

二、抓住特點,描寫具體。

描寫春天的景物要抓住“春天”這個特定的季節、特定的景物、特有的環境特點來寫,寫春天的景物不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抓住景物的形狀、顏色、大小、聲音、氣味等特點來寫,并巧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把景物寫得生動具體,讓一幅美麗春景圖活靈活現地躍然紙上。如一位同學寫的《春天,歡迎你》的片段:

春姑娘回來了,她頭戴花環,身穿花衣,手里提著一個花籃,把花籃里五顏六色的鮮花撒向大地,大地一片蔥綠,百花盛開;小鳥歡快地在樹梢上嘰嘰喳喳地唱著悅耳動聽的歌兒;河水嘩啦嘩啦地流著,仿佛在為春天演奏美妙的樂曲;蝴蝶飛去,像仙女般翩翩起舞,小蜜蜂嗡嗡地叫著,正在花叢中辛勤地采蜜忙……

小作者采用擬人、比喻的手法,從形狀、顏色上對春姑娘進行了生動具體的描寫,令人喜愛、留戀。

三、合理想象,抒發感情。

觀察春天的景物,你一定會觸景生情,展開想象的翅膀從而抒發自己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只有這樣,才能使文章有血有肉,有情有景,生動感人。如一位同學寫的《春天多美啊》的片段:

篇4

周五下午兩節課后,坐在回家的汽車上,心里真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我將頭靠在窗戶上,路邊的風景也懶得看。恐懼之下,我努力地想象著回到家里的情景,無奈地等待著爸爸嚴厲的斥罵和批評。近了,近了,熟悉的院落、熟悉的大門、熟悉的客廳……不由得浮現在我的腦海里。垂頭喪氣的我,小心翼翼地推開門,用雙手把成績單遞給盼著兒子回家而久坐在沙發上等待的爸爸。爸爸接過成績單,顯得出人意料的平靜,只見他用那一如既往的眼睛望著我,而且臉上沒有絲毫的慍色。在與爸爸對視的一瞬間,我清楚地望見了他的眼神。我剛想找個借口逃離現場,打破這沉悶的僵局,剛抬起左腳,就被爸爸叫住了。回到房間,淚水又一次打濕了雙眼。

【問題診斷】

此片段語言干癟,敘述簡單,缺少具體可感的個性化描寫,因而讓人讀后感到乏味。此片段的不妥之處主要有三點:

1.詞語運用不太貼切。如“心里真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可改成“心里蕩漾著的是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蕩漾”一詞的運用,更能表現文本中主人公考試失利后的難過和恐懼的心理。又如“想象著回到家里的情景”,可以改成“鉤織著回到家里的情景”,“鉤織”一詞的運用,更能體現文中主人公的復雜心境。

2.缺少修辭手法的運用。如“無奈地等待著爸爸嚴厲的斥罵和批評”,可以改成“無奈地等待著一場暴風雨的到來”。比喻這一修辭手法的運用,更能體現文中主人公難以言表的害怕心情。

3.沒有細節性描寫。如爸爸把“他”叫住時,可適當地插入細節性描寫的文字。“‘孩子坐下,喝杯熱水!’爸爸溫和地說道,‘這次考試失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去用心思考失敗的原因。’說完,他用那有力的大手拍了拍我的肩膀,‘孩子,回房休息一下吧,待會準備吃晚飯。’”語言、動作這些細節性描寫,更能體現父親對孩子的關心和體貼,更能凸顯文章的主題思想。

【技法點撥】

記敘文中的添枝加葉,需要作者在敘述事情或轉述別人的話時,對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等細節作出詳盡的描摹或刻畫,力求把內容寫得具體、生動。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恰當使用修辭手法

修辭手法的恰當使用,可以使文章內容更豐富,人物形象更豐滿,人物性格更鮮明,故事情節更生動。

二、適時捕捉生活細節

所謂細節描寫是指文學作品中對人物的外貌、神態、動作、語言、心理以及自然景觀、場面氣氛等細小環節或情節的描寫。其要領為:以形傳神寫肖像,以只言片語顯精神,以舉手投足見性情等。在敘述中,適時地插入細節性描寫,可以收到身臨其境的藝術效果。

【小試牛刀】

下面的文字是關于“我的視線”的,請同學們從添枝加葉更形象出發,大膽修改吧。

我的視線,這么久以來都被一把藍色的雨傘所牽絆……

小時候的那些下雨天,媽媽總是撐著一把藍色的雨傘來學校接我。

后來的一個下雨天,矮小的我抬頭和媽媽說話,卻發現媽媽的那一半天空是一片陰沉的灰色,風夾雜著雨滴,落入媽媽灰色的天空,媽媽的肩膀濕了,額前的頭發也濕了。

“媽媽,雨傘歪了。”我提醒道。

“沒有,雨傘沒有歪啊。”媽媽輕輕回答。

我的視線落在傾斜的傘柄上,“是真的,雨傘歪了。”

媽媽卻說道,“沒有,真的沒有……”

后來我長大了,不再需要媽媽在下雨天來接我,那把藍色的傘在柜子中一年年地褪色,我曾一度以為我已淡忘了它。

或許是巧合,又是一個雨天,又是那把藍色的傘,傘下是媽媽和我。

我的視線又不自覺地落在了傘柄上,此時,媽媽被一片藍色的無雨的天空所籠罩。而我的肩膀濕了,頭發也濕了。

傘下是許久的沉默,我回頭,卻看見晶瑩的水珠滑過媽媽的臉頰。

篇5

基于這一點,現實錄研究課《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課堂教學片斷,談談個人的看法。

教者:通過剛才的檢測,我覺得同學們課前對《在烈日和暴雨下》一課進行了認真的預習。大家借助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弄清了一些字詞的讀音及意思,這只是閱讀文章的第一步。讀了這篇文章,同學們有什么初步感覺或印象,對這篇文章有哪些問題需要提出來共同探討。下面,我們就分小組邊學習邊進行合作探究。今天有好多老師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各小組可以邀請一位老師和一起學習。

(各小組均主動邀請老師參加,教者亦參與其中。小組討論熱烈,學生相互交流,設疑解疑。)

教者:通過剛才的討論,我們對《在烈日和暴雨下》應該有了一定的了解吧,“在烈日和暴雨下”是老舍的長篇小說《駱駝祥子》中的一個片段,這個片段寫得很有特色,大家知道有什么特色嗎?

學生:用寫景來襯托祥子拉車時的艱辛和痛苦。

教者:同學們在討論時還有什么問題沒有解決,請提出來,我們一起來探討。

學生1:課文結尾,作者為什么要用"哆嗦得像風雨中的樹葉"來形容祥子呢?

教者:是呀,為什么要用風雨中哆嗦的樹葉來形容祥子呢?而且在文中,老舍先生不止一次寫到烈日和暴雨下的柳葉,這究竟是為什么呢?我們還是從課文入手,著重研究作者集中寫烈日和暴雨的段落一一也就是第2段和第11段。同學們先把這兩段文字朗讀一遍,然后發表看法:這兩段文字有什么異同?這兩段文字是怎樣寫的?突出了什么?

學生2(七嘴八舌):這兩段文字都是寫自然景物,而且都寫了柳枝:都寫出了天氣的惡劣;在寫法上都用了描寫,并且都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都是將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不同的是一一寫“烈日”更多的是靜態描寫和側面描寫;寫“暴雨”更多的是動態描寫和正面描寫。

教者:現在大家知道老舍為什么要將祥子置身于烈日和暴雨下的原因了吧?

學生3:這兩段文字所寫的天氣情況不同,但都突出了天氣的“毒”,似乎老天爺也存心和樣子過不去。這樣毒的自然天氣,與祥子遭受的苦難是極為吻合的。

學生4:通過柳葉,作者寫出了天氣的變化,更寫出了人的命運。柳葉就好像祥子,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無論在什么樣的情況下,他都只能任人宰割,所以,結尾說“他哆嗦得像風雨中的樹葉”。

教者:這個同學說得很好。但是同學們,我還是有點不明白,自然界的“雨”本身就帶有“惡毒”的感情嗎?

學生5:對,自然界的雨總是給人帶來麻煩,老舍先生正好用它來寫祥子的生活。

學生6:不是,是老舍賦予了雨一種特別的含義。

教者:咱們還是應該有比較,看看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里還有哪些寫雨的。

學生7:朱自清的《春》,里面有一段是寫春雨的,表現作者對春天對和平美好的生活無限贊美的情感。

教者:可見,同樣是寫雨,這雨并不一定都是和人過不去的。

學生8:“一切景語皆情語”,夏天的雨當然要猛烈一些,用它來寫祥子的苦難生活更貼切些。但主要是因為老舍先生寫作時飽含特定的感情,所以在他的筆下,自然界的一切都有了特定的感情!

學生9:在這樣惡劣的天氣下,在這樣殘酷的社會里,祥子的命運當然就只能是一片風雨中哆嗦的“樹葉”。

篇6

“動”起來之一――廣泛閱讀,厚積薄發

記得特級教師于永正講過一個例子:一個好吃的孩子,之所以好吃,是因為他口袋里有隨時可用的零花錢。要想讓學生寫好作文,就要讓他們的口袋中有“錢”,這“錢”就是素材,靠的就是不斷地積累。所以在語文教學的同時,我鼓勵學生每月讀一本書,天文地理、文學科學等方面均可涉獵,還要及時做好摘抄工作。在要求學生廣泛閱讀的同時,強調要對積累的語段、事例融會貫通,要讓它成為自己寫作的源頭活水。

“動”起來之二――欣賞美文,掌握方法

讀和寫,從來就不是獨立的。閱讀,更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一)利用語文課本,課內引領,授之以“漁”

語文課堂是學生學習語文,形成能力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可以充分利用語文課本進行閱讀指導,特別是其中的名家名作、美文佳作,因為它們能起到熏陶感染和潛移默化的作用。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和技巧,讓學生自己去欣賞和體會作品的情感,領悟其內涵。

(二)設立欣賞課,課堂放手,習得“漁”技

七年級是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我特別重視對學生獨立欣賞能力的培養和訓練。為此,從第二學期開始每周拿出一節語文課,作為美文欣賞課。在自薦的基礎上,提前一周確定三到四名學生,讓他們做主欣賞人,要求他們提前一周自選欣賞材料(片段)。課堂上,每個主欣賞人先個性欣賞,然后全班互動欣賞。到學期結束前,學生表現雖然還是那么稚嫩、笨拙,但我發現他們逐漸喜歡欣賞課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也有了提高,作文也似乎有話可說,有事可敘,有情可抒了。

“動”起來之三――借鑒范文,仿寫創新

名家名篇、美文佳作就是最好的范文。充分利用這些范文的示范作用,引導學生從仿寫入手習作,學會觀察,學會描寫,學會抒情,最終形成個性化的表達。

蘇教版七上第四單元是“多彩四季”, 單元習作訓練是“觀察和描寫景物的特點”,我鼓勵學生以他們的作品為范本,進行仿創。下面,是一位學生寫的作文片段: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這股春的氣息正悄然降臨我們的校園。

如果你心細,便會發現廣玉蘭結出了花苞,正準備沖破“保護層”綻放花兒;那梅花已開得燦爛爛,再收斂不起來了。低頭看,花壇中的灌木已發出嫩嫩的芽,像是剛出生的嬰兒,嬌嫩之中又帶著幾分青翠……

春天,最多的就是雨,一下便沒完沒了,猶如細絲般纏纏綿綿,牽連不斷地落入河中,地上……雨一停,空氣中便多了幾分濕潤,天空也被雨水沖洗得干干凈凈,還特意掛了片云做點綴。

雨后的柳樹喝飽了水,便一個勁地長……

蜜蜂、小蝴蝶也陸續回來了,飛舞在郁郁的草叢中,一切是那么富有生機。

天空上方多了幾只風箏,循著風箏線,看見了幾個孩子,他們的臉上正洋溢著自豪和喜悅。

這就是春天!

這位學生個性化的仿創,把校園之“春”寫活了。從上面片段看,行文中有朱自清《春》的痕跡,又不拘泥于《春》,這是典型的仿創佳作。

“動”起來之四――加強練筆,勤寫周記

作文,貴在常寫勤練,要讓學生平時多留心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多寫片段,勤寫周記,善于抒寫自己的心境,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思考。

2月26日星期六小雨至中雨

隨著窗外那“滴答”“滴答”的落雨聲,我的心也隨之愉悅。可不是,終于下雨了。雖有些冷,但隨之一想,這可能是如黎明前的黑暗一般,是溫暖前的寒冷吧?

很快,就能看見小草頂破泥土,讓大家望見一絲綠;很快小花兒就能綻出花苞,開出小花了;很快那大樹就要蘇醒,發出綠芽;很快河水不再僵硬,而是涓涓流淌;很快發黃的蘆葦要褪掉“黃襖”穿上“綠衣”了;很快……一想到這些,心中怎能不激動?春天已踏著這雨的節奏來了,一切是那么美好,那么靜謐……

想想,我的春天也該來了吧。

篇7

一、根據課內教材創設情境,進行片段作文訓練

通過指導學生閱讀文章,感知文章選材的精當、布局謀篇的技巧及遣詞造句的精準,從而感受名家名篇的意趣,聯想文章蘊含的內容。有了感性認識后,再動筆寫作。比如,在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端午日》一課,我讓學生感知“捉鴨子”場面描寫的用詞后,要求學生以記者身份,給捉鴨子活動進行一次現場報道,要求想象合理、語言生動、現場感強。因內容是從課文的文段衍生而來,學生沒有對寫作文的恐懼心理,有內容可寫,同時又激發他們挖掘教材、鉆研名家遣詞造句的技巧,并開動腦筋,培養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根據課內教材內容,進行擴展片段作文訓練

通過課文內容擴充、補寫等手段,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跳出原有的閱讀框架,將思維觸角延伸得更深更遠,既可深化閱讀所得,又有助于表達能力的訓練。如在學習泰格特的《窗》時,讓學生想象并補寫:當不靠窗的病人看到那堵光禿禿的墻時的反應……。由于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已經通過對比,把握了人物的個性,了解了美丑的含義,而面對作者那戛然而止的結尾,大家意猶未盡。因此,在完成補寫任務前,心里早有各種豐富的想法,在完成時,用自己的文字或強調丑陋心態的延續,深化對丑的鞭撻,或突出懺悔,強調善良美好的教化作用。

名家用詞精準,常常一字傳神,古代詩詞曲中,名家對于景色的描繪相當動人,句句文字營造出幅幅美麗的畫面:或春或秋、夜色雪色、山間溪旁、垂柳落花、飛鳥游魚,每一幅畫面如同經過攝影師精心選擇拍攝而成的照片,有強烈的藝術感。在古詩詞賞析教學中,也可以使用擴寫古詩詞,完成片段作文的方法。如賞析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蘇軾《浣溪沙》),或“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辛棄疾《西江月》),可讓學生根據詩句,在翻譯的基礎上,進行擴寫,既可以讓學生積累詩詞名句,又可鍛煉想象能力,訓練學生描寫景色的能力。借助古詩詞進行人物描寫片段訓練。又如在《登岳陽樓》教學賞析中,要求學生根據“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想象作者的當時的情形,描寫肖像、心理、動作。如此一來,學生既能深入了解詩歌中作者強烈的愛國情,也能通過練習有內容可寫,訓練描寫人物的能力。

三、從課文中提煉精萃,進行模仿寫作訓練

在借助課文進行模仿寫作訓練時,可立足于文章的語言,模仿名家用詞遣句,著眼于文章的表現手法,模仿名家選材立意方面的精巧;也可選擇文章的布局謀篇、文體特色等方面,進行具體而到位的指導、模仿。朱熹曾說“古人作詩作文,多是摹仿前人而作之”,由此看來,仿寫范文的確是指導學生寫作的一大重要途徑。

名家名篇中的選材立意、布局謀篇、表現手法、表達技巧、用詞遣句等方面都有上乘表現。選擇當中的某一方面作為學生作文仿寫訓練的范例,可以讓學生的寫作有所依傍,觸類旁通,學以致用。如學習八年級上冊“江山多嬌”這個單元,針對單元課文中精彩動人的語言,選擇“山間的曲徑幽路全被青苔染綠,茸茸的、毛毛的、韉摹 “樹木姿態各異,如幢頂,如傘蓋,如古寺寶塔” (吳功正《阿里山紀行》)等句式,讓學生仿照進行描寫,讓學生領略句式之美,從而能學以致用。學習《本命年的回想》一文中,為更好地掌握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來介紹過春節習俗的寫作特點,通過“跟我做道拿手菜”環節的設計,讓學生結合自身的做菜經歷,采用邏輯順序進行介紹,讓學生既更深刻地把握課文特點,訓練他們寫作條理清楚的能力。

四、總結

篇8

帶修辭的語言總比不帶修辭的語言要來得精彩些。比喻、夸張、擬人、借代、對偶、對比、設問、反問、反復、反語、頂針、通感……這些修辭可謂人人知曉,個個會用。如果我們的作文中能夠用上一種或數種修辭,語言便會立刻生色、亮麗起來。請看文章《沖破枷鎖,擁抱獨立》的片段:

獨立是梅花,傲雪斗霜方能臨寒獨自開;獨立是小草,堅毅剛強才會野火燒不盡;獨立是翅膀,是春風,讓我們為自己蓬勃。不做待哺的羊羔,不做巢中的小鳥,不做溫室的花朵。獨立自主,開創自己的生活。

……

獨立是靈魂,缺了它便如行尸走肉;獨立是燈塔,少了它便在人生中迷路;獨立是航標,迷失它便會偏離航道。巢中的雛鷹永遠飛不出天空,溫室的盆花永遠長不出大樹,蜜糖里的蠶蛹永遠難脫繭成蛾。擺脫枷鎖,迎接風雨,做閃電,做雄鷹,做彩虹,撐出自己的一片開闊的天空。

這段語言為什么精彩呢?關鍵就是使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短短的兩段文字里,就接連用了“獨立是……不做……獨立是……永遠……做……”這五組排比句,讓語言大放光彩,獨具魅力。其實,用排比來說理,可達到條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來抒情,節奏和諧,顯得感情洋溢;用排比來敘事寫景,能使層次清楚、描寫細膩、形象生動……總之,用排比手法行文的語言富有節奏感,有極強的說服力,能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因此我建議同學們的作文可多用上一些修辭。

二、巧借寫景襯真情

善于借景抒情的語言肯定是一種唯美的語言。這種語言雖然星星點點,散落在文章的各處,但讀起來卻非常優美。請看文章《就這樣被美征服》的片段:

那是一個出奇燥熱的下午,太陽的烈焰狠狠地灼烤著每一寸的大地。我隨父母去探望一位不太熟悉的親戚。客廳里,大人們愉快地閑聊,我只能循規蹈矩地坐在一旁,百無聊賴地翻動著桌上一本通俗雜志……悶熱的空氣涌進我的心里,烘烤著體內每一個無所適從的細胞――我終于忍無可忍,起身走出客廳,不知所措地走到一個狹小的陽臺上。

和我一樣閑得發慌的太陽將過剩的光和熱一股腦兒地澆在我頭上。我只得悶悶地低下頭,突然,一株矮小的盆栽撞進我的視線:盆栽根部有一只蝸牛……我呆呆地盯著它,燥熱的空氣好像驟然凝結了……一只蝸牛堅守著如此純粹的信念。

我就這樣被它輕盈而堅定的美所征服――生命的意義便是在世上畫下一道屬于自己的印痕。

文中各處散落著景物描寫:多次寫太陽的燥熱,突出了“我”的無聊和躁動;與一只信念堅定的蝸牛相比,“我”的無聊和躁動,真是令自己都感到羞愧。如果撤去這些景物描寫的語言,文章立即會“骨瘦如柴”;而恰恰是有了這些景物描寫的語言,文章才搖曳多姿。

三、妙用文言顯功底

一般情況下,我們是不主張學生用文言寫作文的。因為文言較難,學生一般把握不好,容易寫得半文不白。但是,我們不反對熟練掌握文言的同學以之作文。事實上,歷年來的中考、高考作文,都出現了文言滿分作文。如果你熟練地掌握了文言,能夠駕輕就熟,偶爾用之,不僅新人耳目,且可脫穎而出。請看文章《說說我自己》的片段:

人稱猴哥,身材魁梧者?非也;相貌似潘安者?非也;謙謙君子者?亦非也。其身形瘦小,乃玲瓏之徒,袖珍之子。因大方言論時,活潑似一只猴子,是故亦名“猴子”也,自詡曰“猴哥”矣!此猴哥非花果山大當家之人稱猴哥也。長相白凈、笑容燦爛、身型靈活,明明一帥哥,卻偏偏被人稱呼為“猴哥”。

……

不汲汲于分數,不戚戚于師嚴。時夢寐以解疲,樂調侃以消憂。悠悠于天地,快然自足。實為仙境之人也。

篇9

【教學目標】

1.學會運用聯想和想象,豐富表達的內容。

2.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3.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意的表達。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回歸內心,用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去抓取景物的特征。

2.完成貼切生動的遷移聯想,并用細節文字呈現。

3.設計場景,用其他景物的烘托凸顯景物特征。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大家好。1300年前,24歲的李白帶著對更為廣闊的大好河山的好奇,也帶著建功立業的期盼,“仗劍去國,辭親遠游”,從巴蜀之地,途經荊楚之國。今天,我尋著太白的足跡,從重慶來到荊州,同樣也帶著好奇與期盼,好奇荊州這座歷史古城到底有著怎樣的魅力吸引著八方來客,也期盼著用短短一堂作文課打開同學們的心扉,用細膩的感知、靈動的思維、美好的情思讓我們筆下的景物鮮活起來。

二、讀習作,發現問題

出示習作:“這,就是一只鳥巢,由樹枝構成,圍成一個圓形,中間又陷下去,遠遠望去,就像一個戰士,充滿了野性的自然氣息。”

鳥巢,我們今天筆下的景物(出示實物)。這是我之前的一位學生寫下的文字,當時我的要求是運用聯想來描寫鳥巢的外形,大家來點評一下,說說它的優點和缺點吧。

明確:

1.優點:運用聯想,并用比喻的修辭呈現:多角度觀察鳥巢。

2.缺點:觀察不仔細;聯想不貼切;描寫不細致。

三、抓特征,聯想寫形

1.同學們,你們從鳥巢的形狀、顏色、材質等角度聯想到了什么呢?

2.只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尋找相似之處,在兩個看似不相干的事物之間通過聯想就迅速建立起聯系。寫作文時用聯想,用一物來摹畫另一物,會讓作文內容顯得更豐富更有趣味。我們有了貼切的聯想,就有了“鳥巢就像一頂帽子’這個句子,但這個句子也還不夠生動,怎樣讓這個聯想用得更生動一些呢?(生:加修飾語)怎么加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段文字:

無可否認的是,這個出身于名門望族的男子長相粗劣,生就一張田野村夫的臉孔。天才的靈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靈魂的工作間,比起吉爾吉斯人搭建的皮帳篷來好不了多少。小屋粗制濫造,出自一個農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臘的能工巧匠建造起來的。架在小窗上方的橫梁——小眼睛上方的額頭,倒像是用刀胡亂劈成的樹柴。皮膚藏污納垢,缺少光澤,就像用枝條扎成的村舍外墻那樣粗糙……

——茨威格《列夫·托爾斯泰》

3.找一找茨威格由托爾斯泰的面部聯想到了些什么?又是怎樣加修飾語的? (答案略)

提示:添加修飾語的目的是讓景物的特征更加突出。我們抓景物的特征,其實就是在用心去體驗和感受這一景物,而運用聯想,用一物來摹畫另一物,最終的目的就是要把這種感受和體驗用另一景物傳遞表達出來。所以,我們在添加修飾語時應將真實的感受和體驗融入進具體、真切的文字中,以引起讀者的共鳴。

4.運用聯想總是使用“……像……”的句式會顯得很單調,可以使用更豐富的比喻詞,也可以嘗試不用比喻,例句里“比起吉爾吉斯人搭建的皮帳篷來好不了多少”,就是采用比較的句式。鼓勵學生用更多有創意的方式來呈現聯想。

5.寫作練習:續寫“這,就是一只鳥巢……”,抓特征,用聯想寫鳥巢的形。

(展示并點評)

四、設場景,烘托傳神

通過聯想,我們描摹出了帶有自身感受的鳥巢的形,但僅僅是這樣,它就鮮活了嗎?萬物都有它所處的環境,我們筆下的景物也一樣。現在我們筆下的鳥巢,還仿佛是在一張白紙上,我們要為它添加一個場景,讓它在場景中擁有靈魂,擁有生命,成為一個有背景、有經歷的鳥巢。場景應該怎么創設呢?我們一起來看這段文字: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兒卻緣得發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在鄉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地里還有工作的農民,披著蓑戴著笠。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

——朱自清《春》

明確:場景的創設,就是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通過周圍景物以及活動對我們筆下的景物進行烘托。

寫作練習:給大家五分鐘的時間,張開想象的翅膀,為你心中的鳥巢創設場景。

五、抒感受,點染情思

我們寫下了心中的鳥巢,并為它設計了場景,它已經不再是個簡單的用枯枝搭成的物品,已變得有生命,有靈魂,它的身上早已傾注了我們的情感,就像前段時間熱播的《舌尖上的中國》,當美食染上人間的煙火,讓人流連的不僅是美昧,更是人間真情。此時,巢已不再僅僅是巢,請在片段最后,用一句話寫下你面對此巢、此景的感受吧。

六、展示全文

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景物描寫狀其形、傳其神的過程,學生用三段文字從鳥巢的外形寫到了它的神韻,賦予它真實可感的形象、靈魂。讓學生在朗讀三個片段組合在一起的小短文的過程中,去體會自己作文的變化。

寫作練習:一分鐘時間,瀏覽三個片段,將文段修改通順,然后在音樂中向全班展示。

七、課堂小結

同學們,我讀到了你們心里的鳥巢,它從我們的眼中走進心里,再通過文字進入讀者的心中,我們的情思就是它的生命,它讓作文變得有個性、有特點,鮮活而生動。其實,萬物都好比鳥巢,都可以成為我們筆下的形象,“抓特征,聯想寫形”,“設場景,烘托傳神”,“抒感受,點染情思”。鮮活的景物,來源于鮮活的生命,鮮活的生命則來源于細膩的感知、靈動的思維和美好的情懷。同學們,讓我們筆下的景物鮮活起來,讓我們的作文鮮活起來,讓我們的生命鮮活起來。

(重慶二十九中學400010)

(本設計用于第四屆“中語杯”中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觀摩,該課榮獲一等獎。)

簡評一

發現與表達

楊樺

《讓筆下的景物鮮活起來》教學設計潛在地含有兩個主問題:-是“發現什么”,二是“如何表達”。發現什么,就是發現自然景物世界的豐富多彩。如何表達,就是在多彩的自然景物中如何采擷瑰麗訴之于筆端,再現“活脫脫”的景物,給人以審美的愉悅之感。課堂上通過解決這兩個主問題的過程,其實也是讓學生明白寫作要學會豐富表達的內容,筆下的景物才能鮮活起來。教師的這一思路在“教學目標”中已明確表達。

教師不僅在教學目標中明確自己的教學意圖,而且在確定“教學重難點”時充分考慮到開啟學生寫作思路的路徑。路徑有兩條:一條是讓每個學生所“發現”的景物特征一定是源于自己的真實體驗,每個人對景物的感覺與認識一定是不同于他人的。這其實是在具體落實寫作要表達真情實感的基本原則。另一條是讓每一個學生在發現的基礎上要學會“表達”,表達分兩個步驟:一是微觀著手,用細節展示,進行由此及彼的聯想,這個由此及彼,教師認為是一種“遷移”,源于實景的要“貼切”,描摹出來的景物要“生動”;二是宏觀布局,教師設計用場景顯示,用其他景物襯托主體景物。這樣,主次景物、諸多景物在由此及彼的遷移中愈發鮮活起來。教師將教學思路置于“教學重難點”中,也是頗具新意的。這不僅體現了以學生的學習為依歸來組織教學的理念;而且也告訴大家點撥學生寫作思路,教給他們一些寫作方法是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教學若能在教學重難點有所突破,教學就會有所創新,學生就會有所收獲。

教師設計的“教學過程”中有四個環節:“讀習作,發現問題”“抓特征,聯想寫形”“設場景,烘托傳神”“抒感受,點染情思”。這四個環節內在邏輯嚴密,目的就是解決“發現什么”“如何表達”的問題。“讀習作,發現問題”環節,從對鳥巢做“實話實說”的習作進行點評開始,說說這篇習作的優缺點,實際上暗含了教學要求,寫作要在發現多彩的景物世界前提下,讓自己筆下的景物栩栩如生,但這篇習作沒有寫好,大家如何從中悟出表達的規律呢?繼之以“抓特征,聯想寫形”環節。在這個環節中,先是寫作指導,后是寫作訓練。教師的指導過程是重點,首先拋出問題,從鳥巢的形狀等聯想到什么;然后告訴學生要學會抓住景物特征進行聯想的道理;最后,以茨威格寫托爾斯泰面部時所聯想到的、以及用加修飾語來進行描寫的例子,表明圍繞景物特點進行聯想,用修辭性語言加以表達,才能讓景物鮮活起來。舉例頗具匠心,教師沒有直接指導學生如何去寫鳥巢,而是宕開一筆,舉另一例來說明寫作道理,所舉名篇之例,又具點撥之效用。“設場景,烘托傳神”環節,設場景的構思十分巧妙。宏觀布局,思路開闊。增設主體景物的背景和環境,讓孤立的景物豐滿起來,充盈著生命的活力和張力。這種設計源于客觀世界的豐富多彩,但又高于客觀世界,讓筆下的景物鮮活起來,是不同于自然界的“這一個”。“抒感受,點染情思”環節,依然體現了宏觀布局的設計。但與“設場景,烘托傳神”環節不同的是,這個環節側重從情感、情意出發,多采用抒情的方式,表達對所描寫景物的滿腔真情和熱情。

當然,若說不足,設計中有些局部環節略顯變化不夠,單調一些。如教師寫作指導中所舉的例子,均出自名家之手,為何不能舉其他例子呢?

(安徽省教育科學研究院

230061)

簡評二

一個設計精細的片段作文指導案例

杜德林

教學設計是教師依據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和學情設計的教學方案,是教師智慧與心血的結晶,是教師用心規劃的教學藍圖,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因而,要想課上得好,首先要有一個精心的教學設計。佘樂老師就非常用心地為我們設計了一個實用而又不失技巧的片段作文指導案例。

首先,可操作性強。設計是教師上課時使用的方案,貴在實用,操作性強。當下許多設計,有的是“紙上談兵”,真正到了課堂則用不上;有的是“花架子”,花樣繁多,實用性不強;還有的是“擺設”,寫的是一個樣子,課堂上呈現的則是另一個樣子。而佘老師的設計則不同。比如,課堂上,他提供了一個鳥巢實物,讓學生們可觀可感,這極大地激發和調動了他們寫作的興趣和欲望。再如,為了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他還提供了幾個片段的寫作案例,如茨威格的《列夫·托爾斯泰》中對托爾斯特面部的描寫文字,朱自清《春》中關于雨的場景描寫的文字,等等。這些素材既可增長學生們的見識,又會引導他們深入思考,提升他們思維的品質。這種設計有具體之物,有可資借鑒的范例,使課堂有依據,有抓手,可操作性強,現場教學效果也非常好。

其次,知識引入、寫作指導的時機把握與方法運用恰到好處。李老師在開篇針對學生具體“病文”引出問題,并針對相應問題,逐步引入改進“病文”的相關寫作知識和方法指導,讓學生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這樣做就遠勝于那些開篇就大量講授抽象的寫作知識和方法的做法。這體現出他對作文教學的準確思考與研究,體現了對學情的精準把握。

再次,具有邏輯性、層級性和相對完整性。這個教案設計的是片段的作文教學案例,其目的是培養學生單項寫作表達能力。李老師采用由易到難的方法,一步一步向前走,走一步深化一步,優化一步。教學思路很縝密,教學指導很到位。一寫,“抓住特征、聯想寫形”;二寫,“設置場景,烘托傳神”;三寫,“抒發感受,點染情思”。由“形”到“景”,再到“神”,詠物抒情,寫物寄意。雖然是片段作文指導,但由“外”及“內”,“形”“神”兼備,構成寫作過程與思維的相對完整和獨立。看似“片段”,實則結構較完整,是有機的整體。這樣的設計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課程標準和教材,符合作文教學的要求,體現了李老師對語文教學的深入體察和感悟,長此以往,對提高語文教學尤其是作文教學的成效大有裨益。

篇10

什么叫“烘云托月”?“烘”就是“渲染”,“托”就是“襯托”。就是說,畫家畫了月亮,又在月亮旁邊用云彩來烘托,使月亮更有立體感,形象更加突出、鮮明。常言道,“紅花還得綠葉扶”,那紅艷艷的花,再用綠油油的葉子一襯,就顯得更加美麗、可愛了。

我們在寫作文時也可以運用這種“烘云托月”法,通過間接的、側面的描寫,通過用周圍事物、情景的烘托,使描寫的人物或事物更形象,更突出,更鮮明。這樣寫往往比直接描寫效果更好,可以避免直接描寫的枯燥、平淡。

有一幅名畫《小足球賽》(人教版五習作二看圖作文),畫家只畫了賽場的一角:小守門員、候補守門員以及大大小小的觀眾。可是我們卻感覺到:這兒正在進行一場激烈、精彩的小足球賽。這是為什么呢?瞧,小守門員帶傷守門,他雙手撐著膝蓋,膝蓋磕破了,纏上了繃帶,他卻毫不在意,眼睛警惕地注視著前方,隨時準備撲向飛過來的足球。候補守門員站在他身邊,時刻準備替補這名受傷的守門員。而場邊的小觀眾有的伸長脖子,有的探著身子,有的索性站起來,他們的眼睛都全神貫注地盯著左前方。一位大個子叔叔居然也被吸引過來了,他的神情也相當專注。看,側面描寫的效果多么神奇。從中你得到什么啟示?在描寫一場精彩的比賽、表演時,可別忘了描寫觀眾的神態、動作、語言哦,觀眾的“表演”更能突出精彩與激烈。

我們再來讀讀下列作文片段,體會環境烘托的作用。

《掃墓》:“山鳥啼,紅花開……少先隊員掃墓來……”清明節,我們唱著《掃墓歌》來到人民英雄紀念碑前,紀念碑聳立在高高的山坡上,像一根擎天大柱,滿山的蒼松、翠柏猶如起伏的海浪,雄偉壯觀。大理石臺階兩旁高大挺拔的松柏像威武的衛士守護著烈士的英魂。綿綿春雨淅淅瀝瀝地飄灑,仿佛為可歌可泣的烈士揮灑熱淚,低吟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