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拼音學習范文
時間:2023-03-24 10:14: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兒童拼音學習,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 鍵 詞】 拼音;新課程;教學
新課程標準指出:“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動和游戲的形式,應與說話、識字教學相結合”。小學漢語拼音是學生學習語言、閱讀文字不可缺少的工具,是小學生入學后首要的學習內容,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第一道難關。因此我在拼音教學中,全方位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營造活躍歡樂的課堂氣氛,讓一年級的孩子在不拘一格的學習方式中,積極愉快地度過小學學習的第一道難關――漢語拼音。在具體的教學中我積極探索新教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與大家分享。
一、激趣導入引興趣
在拼音教學中,如果導入方式設計得巧妙精當,就能在頃刻之g引起學生對拼音的興趣,使學生迅速步入興奮狀態,并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產生強烈的探究意向,從而為新的教學活動做好心理準備。
l. 由圖導入。拼音教材配有多幅插圖。教字母的圖大部分是直接表音或表形的,這些插圖趣味性較濃,又是多為兒童熟知的事物,易說易記,從舊知或經驗的遷移中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新知。
2. 故事導入。故事這一文學形式生動有趣,對低年級兒童具有特別的吸引力。教學拼音前,我們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選讀或編說與教學活動密切相關的故事,以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習動力。
3. 兒歌(或謎語)導入。兒歌或謎語內容簡單,有的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饒有興味,為低齡兒童喜聞樂見。因此,以兒歌或謎語導入新課也不失為一種有趣而生動的好方法。
4. 演示法導入。這種方法以演示實驗、操作玩具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產生了解演示現象產生原因的強烈愿望,從而躍躍欲試,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
5. 游戲表演法導入。游戲表演是兒童最喜愛的活動。因此在教學活動開始前,教師不妨讓學生做做游戲或參與表演,創設游戲情境,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
二、直觀入手觸拼音
1. 低年級兒童自控能力較弱,思維也帶著很大的具體性,無意注意占據優勢。如何利用這種無意注意,取決于教學內容的具體性和直觀性,可采用生動、有趣的教具直觀性教學。依葫蘆畫瓢:主要用于第一課時學習新聲母、新韻母或整體認讀音節。把與新授拼音相對應的圖片,照教材上的樣子畫下來,貼于黑板即可;活動激趣法: 讓剛入學的兒童乖乖地在課堂上坐40分鐘,會導致他們產生厭學情緒。因此,我在課堂上采用多種形式讓他們“動”起來,寓教于樂以達到激發學習興趣的目的。
2. 在教學中還可以通過實物演示,用直觀的辦法來幫助學生發準字音,記住字形。根據字母的特點,進行音和形的演示。如教t時,教師可拿一把帶鉤的布傘進行直觀演示。如區分b和p,一個發音不送氣,一個發音送氣,教師可放一張薄紙在嘴邊,發出兩個音,讓學生直觀地觀察送氣的情況。
大力開展趣味教學,營造愉快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做知識性游戲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游戲娛樂學拼音
l. 低年級最常見的游戲就是“找朋友”。不過這個“找朋友”可以有不少名堂:復韻母找朋友;整體認讀音節找朋友;兩拼、三拼音節找朋友;圖文找朋友……形式多樣,靈活實用。
教師還可以通過做游戲的形式,進行復習、鞏固、練習,使學生的精力高度集中,思維達到最活躍的狀態,很快學會所學的知識。
2. 猜字母:教師說出謎語,讓學生猜。如:圓圓臉蛋梳小辮是什么韻母?馬蹄印子是什么聲母?一個門洞是什么聲母?
3. 摘果子:教師用彩紙剪成蘋果、桃子、梨的形狀,寫上學過的聲母、韻母,掛在小樹上。學生兩個一組上來一個念發音,一個找對應的果子摘下,認錯了,便不能摘。
4. 編兒歌:兒童的注意力不能長時間保持,采用游戲的形式吸引孩子,讓他們廣泛參與到游戲活動中來,主動地輕松快樂地學習。還可以利用拼音的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來編成兒歌。
四、邊學邊用固拼音
當拼音全部教授完畢,可以試著用拼音來練習組詞、造句的練習。一開始可先用拼音來試著說、寫周圍的熟悉的事物的名字,待熟練之后,讓學生用口頭說一句完整的話,再用拼音寫下來。既可以鞏固、運用拼音,又可以訓練學生說一句完整的話。如果開展得好,今后還可以成為老師與學生互相溝通的重要渠道。邊學邊用,學以致用,將拼音教學生活化,能使學生更熟悉拼音這套工具。
總之,學生、教材、時代給了我們極大的創新空間,我努力在教學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枯燥、單調的拼音課為孩子迸發智慧火花的陣地,使孩子們愛上拼音課。
【參考文獻】
[1] 計亞萍. 趣味學拼音[M].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
篇2
【關鍵詞】教師;實踐性;觀念;課堂效率
漢語拼音是幫助學生識字、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漢語拼音也是剛入學兒童必過的第一道難關。如何使學生愛學、樂學,盡快掌握漢語拼音呢?教學實踐證明:興趣是學好漢語拼音的關鍵,只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巧妙創設學習環境,就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起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對教師而言,面對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一邊要落實基本的行為養成教育,一邊是枯燥的漢語拼音教學,真正能使新入學兒童的心智得到根本提升并體驗成長的震撼感的拼音教學是什么呢?是有趣的游戲!是直觀的演示!是科學、準確、生動的漢語拼音知識的講演!
首先,在漢語拼音教學中,要充分體現漢語拼音的實踐性特點。
初入學兒童對學校生活充滿憧憬,但大多一時難以適應緊張、快節奏的小學學習生活。因此,在漢語拼音教學中,大多數老師都會不約而同地采用游戲形式激發學習興趣,以幫助兒童順利實現由幼兒園的游戲生活向小學的學習生活的轉化。如:借助實物、投影、錄像、多媒體課件等多種手段,把所學內容變靜為動,變無聲為有聲,可以使單調、枯燥的教學活起來,使孩子們樂起來,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如,學習聲母“q”時,老師拿來幾個五顏六色的氣球,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過來了,借助氣球的形狀和“氣”的發音,學生很快就記住了“q” 的音和形。再如,學習聲母“d” 時,教師首先放錄像:一匹馬在公路上“得得得”地奔馳,路上留下一個個腳印。借助音像,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很快掌握了“d” 的音和形。
這很有必要,要提高漢語拼音的課堂教學效率,還應該重視課堂的組織調控的問題。根據漢語拼音的實踐性強的特點,要提高漢語拼音教學 ,應從盡可能多地為全班每個孩子創造開口練習的機會和安靜傾聽的環境。因此,一入學,我便從正確的坐、立、聽、發言等細節抓起,讓孩子形成有序、規范又充滿活力的上課習慣。在漢語拼音教學中鼓勵孩子養成細心觀察教師示范、當眾大聲練習以及在小組中能傾聽發言、及時評價的習慣。在一個有序、自律又富有求知、競爭的氛圍里學習拼音,真正保證每一個孩子最大限度地得到開口練習和受到尊重鼓勵的機會。正因為有形成公約式的課堂常規的保證,在漢語拼音教學中,我教的每一個新的字母、音節,我都能以開火車的形式或有重點的抽查形式讓孩子得到最大限度的練習,及時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使課堂40分鐘發揮它應有的實效,較好地保證了漢語拼音的教學質量。
其次,在拼音教學中,必須關注兒童個性化的獨特體驗,教師要引導、鼓勵兒童用自己的方式識記拼音。
引導兒童尋找適合自己的有意義學習方式,具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是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內容之一。因為任何學習內容或學習方式的選擇只有成為學生學習的內在體驗,對學習者而言,才是有效的。也是因為,細心呵護和關注兒童的個性化獨特體驗是兒童創造能力的培養和形成自己獨特學習方法的根本保證。因此,在漢語拼音教學中除了引導兒童充分運用教材,使兒童在圖、字母讀音、字形三者之間形成有效聯系外,更應鼓勵兒童用自己的方式創造性地學習拼音。如表演活動形象直觀、生動有趣、能夠幫助兒童在看看玩玩中獲得知識,形成記憶。比如學習j q x和相拼的規則時,教師讓四位兒童戴著標有j、q 、x 的頭飾表演,看到j q x就主動走過去,脫掉有兩個點的帽子,向j、q 、x敬禮,然后大家一起念順口溜“小有禮貌,碰見j、q 、x就摘帽,念>變不了” 。這樣,兒童就很容易記住j q x和相拼規則。
還有,教師必須緊緊抓住漢語拼音學習的幾個關鍵點,靈活地處理教材。
因為只有創造型的教師,才能促使學生創造性地學。一要抓住漢語拼音教學的幾個關鍵點,引導兒童學會遷移。拼音教學有其特有的體系,只有抓住幾個關鍵點,靈活處理教材比重,拼音教學才能有的放矢,讓兒童學得輕松、學得扎實。如,漢語拼音第6課《j q x》中這部分學習內容,以往教學時,都是由教師告訴學生j q x與u相拼的省寫規則。這次學習,教師調整了教學思路,首先板書了這部分內容,然后讓學生認真觀察:你發現了什么?有什么問題?沒過多久,一只只小手舉起來了,有的學生說:“ju qu xu中ü上的兩點怎么沒有了?”有的說:“本來韻母是u,到了音節中韻母u怎么變成了ü?”老師趁勢說:“ju qu xu中的韻母實際上是ü,只是書寫時省寫了兩點。這是因為,在普通話里,jqx不能和ü相拼,所以和ü相拼時,ü上的兩點可以省去。你能編個兒歌記住這個規則嗎?”頓時,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激發出來,紛紛發言:“小ü小ü有禮貌,見了j q x就脫帽。”“小ü碰見j q x,去掉兩點還念ü。”“j q x,小淘氣,見了魚眼就挖去。”此時,連老師也不能不佩服學生形象思維的活躍。又如:教a時,重點讓兒童定準四聲調, 教g時重點過關三拼音節的拼讀方法,這樣,由于學生有可能常出現的問題在起始階段便一抓到位,往往能使我們的漢語拼音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3
關鍵詞:特殊孩子 漢語拼音 興趣 內容 手段
讓智力障礙兒童學習漢語拼音,是為了幫助他們識字、閱讀、學習普通話和矯正語音障礙。可以說漢語拼音是語文學習的開始,又是整個語文教學的基礎。但拼音只是一些簡單的符號,學生學起來總覺得枯燥無比。對正常小孩來說漢語拼音都是語文教學中一個難攻的堡壘,更別提有智力障礙的特殊孩子了,他們學習起來更是難上加難。我與學校教導處協商,每周開設3節漢語拼音課程。我經過一學期的摸索、研究和反思,現小結如下。
一、激發興趣,調動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成功的重要因素。那怎樣激發特殊孩子的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呢?首先是要學生明了漢語拼音的重要性,告訴學生漢語拼音可以幫助我們糾正發音、認字、查字典、讀故事,還可以發信息、聊天等。用一句順口溜概括就是:學習拼音用處大,識字讀書要靠它,幫我學好普通話。其次,利用直觀形象的視頻學習漢語拼音。經過比較、研究,我認為中國兒童教育資源網里的學漢語拼音的視頻很好,它包括字母的發音、形狀、書寫,在一句話里學習說音節等,學完一課的幾個字母后還有復習的視頻。它有圖片、動畫,學生很喜歡看,喜歡跟著讀。再次,將教材的重、難點編成朗朗上口的兒歌或順口溜、口訣讓學生吟誦。例如學習“b、p、m、f”時,是教學拼音方法的起始課,可利用“前音(聲母)輕短后音重,兩音相連猛一碰”的口訣,幫助學生掌握兩拼音節的方法;又如,在教學三拼音時,將拼音要領編成口訣“聲輕介快韻母響,三拼連讀很順當”,幫助學生領會拼音方法。最后,用游戲的方式鞏固練習,讓他們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把學習當成一種快樂,一種享受。我一般采用一些比較簡單易行的小游戲,比如說開火車讀、青蛙蹲、擊鼓傳花等游戲。比如,學完了ɑ的四聲后,請4個同學每人拿一張卡片,老師或同學說ā蹲,拿ā卡片的同學就蹲下去,說à蹲,拿à卡片的同學就蹲下去,蹲得又對又快的同學不僅能得到表揚,而且還有小獎品獎勵,同學的積極性很高,每個人都想上去玩。這樣不僅鞏固了知識,還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
二、加強訓練,正確發音
特殊兒童不只是在語言發展的速率上與普通兒童有所差別,其語言運用的品質也較普通兒童差,而且此現象隨智力落后程度的加深而更加明顯。調查(沙金,蘭亞斯,1991)顯示: 輕度智障兒童的語言障礙發生率為42%;中度智障兒童的語言障礙發生率為72%;重度智障兒童的語言障礙發生率為100%。我班大部分同學都屬于中重度智力落后兒童,而且3個自閉癥孩子在語言方面的障礙比智障孩子嚴重,有的只會重復別人的話,有的喜歡自言自語,說一些常人聽不懂的話或發出一些怪異的聲音,所以對存在比較嚴重的語言障礙的學生進行一些訓練是很有必要的。(1)我常教他們做舌操、面部操,訓練舌的靈活性和唇部肌肉,以提高語音清晰度。(2)進行發音訓練。利用吹氣球、吹泡泡等游戲訓練他們對氣流呼出的控制;用聞各種氣味、深呼吸等方法訓練他們對吸氣的控制;通過讓他們模仿說有意義的詞語或句子,來提高言語中對氣流呼出時節奏的控制。(3)利用聽故事、看電視等豐富他們的詞匯量。
三、結合實際,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教學程序
智障孩子的學習特點是接受能力差,所以安排學習內容要針對本班學生的學習情況,內容要少,步子要慢。比如說普通小學里“b、p、m、f”最多兩課時就完成了,但是我卻花了4課時,每節課我只安排學習一個拼音字母,讓學生認識字母的音、形和書寫,學會聲母與單韻母的拼讀。學完了一課后,還要組織學生進行復習,強化。所以一學期下來,我只教了6個單韻母和23個聲母。
因為智障兒童的序列處理優于平行處理。我在教學時,盡可能用序列性的交代,讓孩子一步一步地完成事情,比如拼讀音節b—à—bà時,先教同學讀出b,再讀出單韻母à,最后“兩音相連猛一碰”,讀出音節bà。
四、字母發音,多聽多讀多糾正
我覺得智障孩子學拼音的發音,不需要強調發音部位、送氣方法等,比如抵住上腭、硬腭等詞語,即使講了他們也聽不懂,搞不清,有時還會混淆。我在教字母時多讓學生觀察教師的口型,多聽、多讀、多糾正。比如在教“f”時,一個同學老是讀成“b”的音,我讓她看我發音,把她的手放在我嘴前,讓她多觀察,體會發音的位置,氣流從上牙縫中出來。但是她上嘴唇肌肉比較松弛,試了好多次還是不行,我就想了個辦法,讓她用手指把上嘴唇中間部分捏起來再發音,這樣她就能正確發出f的音了。
五、聯系生活,多渠道學習漢語拼音
語文學習外延等同于生活外延。課程來源生活。生活即課程,課程即生活。漢語拼音本身就是學習漢字工具,因此,漢語拼音學習應該重在運用。在學完了全部聲母之后,我就讓學生為身邊一些物品標上音節做成卡片,然后貼在上面。有的貼在家里,有的貼在教室里,給學生營造出拼音學習氛圍,讓學生時刻能見到拼音,在多看多讀中熟練掌握音節拼讀。在學完全部字母之后,我每月給他們一首詩,讓他們去拼讀,還經常讓學生看圖或看實物寫出音節,用聽寫詞語等形式復習漢語拼音,讓學生試著用音節記錄下看到聽到或想到的詞語,在圖書角上擺上低幼拼音讀物供學生課外閱讀。
六、家校結合,多鞏固多泛化
智障學生的記憶力差,課上學習的東西,有的下課后就忘了,有的甚至讀10遍,等過了1分鐘后再問就又不知道了。所以復習鞏固是很重要的。但是光靠老師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我與學生家長聯系,請他們克服困難,每天抽出10到20分鐘的時間,幫助孩子把學過的內容進行復習鞏固,這樣多讀多寫后,學生掌握漢語拼音的情況大有好轉。
我班有3個孤獨癥孩子,學校由于師資力量不夠,要求孤獨癥孩子家長陪同上課。上課時家長盡量多提醒孩子看黑板,聽老師講。老師提問時也盡量多請他們回答。他們除了上大課外,還需要一對一的輔導,進行復習鞏固和泛化,才能掌握學習的知識。比如,學完了音節cā后,指導家長回家后告訴孩子怎樣擦,用什么擦,擦什么,讓他們動嘴動手,體會“擦”的意思,學會“擦”這個動作,會說“擦什么”這些詞語。
篇4
一、淺入淺出生活化
兒童學習漢語拼音的過程,就是一個從言語中來,再回到言語實踐中去的過程。拼音教學生活化,就是要求教師為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在頭腦中建立一座抽象符合與具體事物之間的橋梁,即讓學生根據如教材情境圖等熟悉的生活環境中,提煉出對拼音符號的認同和理解。教學中,善于借助兒童已有的口語經驗和相關的生活經驗,使之與所學的字母接通、匹配就能化難為易,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同時拼音教學也應該把學生從課本、教室帶入生活中,帶入更廣闊輕松的學習空間。讓他們認識到拼音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都在運用它,更能幫助它進行識字閱讀。生活化是習得拼音的最佳方案。
二、活化語文,激發興趣。
學生對音節的拼讀要經歷“掌握方法――熟練拼讀――靈活運用”的過程,怎樣使學生枯燥無味轉化到輕松有趣。這就要求教師采用多種行之有效而且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方式。“善教者,師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師勤而功半。”剛入學的兒童往往把學習、游戲混為一談,他們感興趣的是學習活動的過程,而不是結果和目的。而且低年級的孩子好勝,表現欲強,喜歡比比、賽賽、猜猜等有競爭、有刺激的活動,所以拼音教學就要提倡在游戲中學,在活動中學,將學生的思維引到一個興奮點上,讓學生學得積極、主動,學生情緒高漲,欲罷不能。因而漢語拼音教學應盡可能具有趣味性,宜以活動、游戲為主。目前,隨著多媒體現代教育技術的普及,我們可以設計形象生動的教學方式刺激學生的感官,教師還可以和學生共同配合創造出更多更豐富的游戲,以滿足新概念下漢語拼音教學的需要。
三、找準合作點,培養合作意識。
篇5
一、漢字認知視角下的教材狀況
我們認為漢字認知的內涵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積累一定數量的漢字,掌握其形音義,并能運用于契合兒童身心需要的閱讀和書面表達。按照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小學階段(第一、二、三學段)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至初中階段(第四學段)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左右。
第二,獲得漢字思維,樹立漢字規則意識,具有自主識字的能力。漢字是目前世界上僅存且廣泛使用的表意文字,是形音義的綜合體。它以象形字為基礎,繼而構造出指事字和會意字,又進一步向半表音半表意的形聲字發展,具有以形表義的特征。漢字的形體逐步演變發展,從原始表意性圖畫到甲骨文,歷經金文、篆書、隸書,直至楷書。漢字教育,須遵循漢字整合性與具象性的特點,也應符合漢字發展的規律,使兒童充分感受、認識漢字構造特點,能夠運用漢字構造的思維方式自主識字。
第三,積淀傳統文化,了解與漢字相關的文化知識,親近傳統文化。漢字文化,既包含有關漢字起源、演變、構造、書寫、規范等文字知識,也包括與漢字關聯的歷史、經濟、宗教、民俗與藝術等文化內涵,其中蘊含著漢民族的文化、行為與思維模式。漢字學習,除了掌握漢字的形音義,養成漢字思維,還應在一定程度上感知漢字背后的歷史與文化內涵,獲得對漢字及其相關藝術的審美體驗。
以漢字認知的內涵衡量現行小學語文教材,普遍存在著漢字意識不強的問題,即對漢字認知的內涵認識不足或不全面,主要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對漢字構造特征關注不足。漢字是源于象形的文字,以形表義,現行教材并非沒有注意到漢字的構造特征,如基本上都階段性地設計有形聲字歸類、形近字辨析等練習,有的教材還注重引導兒童關注偏旁與字詞意義的聯系,也不乏諸如“日月明,魚羊鮮”“二木林,三木森”之類的識字歌,但總體而言,若從字種選擇、漢字識讀內容與順序的安排來看,大多數缺乏一以貫之的漢字特征邏輯。這就在教材內容層面減弱了從本體特征人手培養兒童漢字思維的基礎。
對漢字認知缺乏文化維度。一方面表現為憑借字源及其字形演變學習漢字文化。盡管各家教材都會不同程度地呈現一些象形字、指事字的字源,有的也包括字形演變,但往往是舉例性質的幾個或十幾個字,如“日、月、山、水、石、田、火、人”等,大多數漢字中蘊含的歷史文化信息都處于被忽略狀態。另一方面表現為處理漢字與漢語拼音學習的關系不當。除了少數的幾家,多數教材的教學順序是漢語拼音學習先于漢字學習,這一設計顯然忽視了漢字認知和漢語閱讀的特點。因為漢字的形體特征,漢語閱讀者最終一般會獲得由視覺符號關聯概念的認知方式,而漢語拼音是拉丁字母,形體與意義之間并無聯系。兒童入學之初,首先接受的是非漢字的認知方式,且不論拼音學習的難度,從母語教育的角度來說,母語特性的缺失是毋庸置疑的。
二、識字教材內容的組織要旨
教材內容必須反映、體現課程內容,其組織依據由特定的教育價值觀以及相應的課程目標決定。識字教材內容的基本組織取向有三種:社會需要取向(以漢字的使用能夠滿足參與成人社會生活的需要為基本依據)、漢字特征取向(以漢字構形系統、語音系統和語義系統的特點為組織依據)、兒童特點取向(以兒童的語言和生活經驗、發展需要以及學習心理為組織依據)。基于現代教育理念,以整合取向組織識字教材內容成為越來越多漢字教育研究與實踐者的共識。整合取向并非各個維度平均用力,而是以其中一個取向為核心來整合其他維度。通過漢字教育傳承傳統文化的根本是以漢字特征為基點整合組織教材內容,把漢字應有的文化內蘊充分地發掘出來。
以漢字特征為基點組織識字教材內容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力。
第一,初始階段的字種選擇。目前義務教育階段識字教材的字種選擇依據當然主要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附錄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常用字表”(共3500字),那么初始階段學習哪些漢字比較合適呢?我們認為初始階段的字種選擇應整合漢字特征和兒童特點。從漢字特征而言,如清代王筠在《教童子法》中所主張的“先取象形、指事之純體教之……純體字既識,乃教以合體字”,即先學習構字能力較強的象形、指事字等;從兒童特點而言,則是選擇兒童心理詞典中已經儲存了音、義的字詞。所謂整合,便是盡可能地擇取二者的交集部分(下文將增加新的維度)。
第二,漢字的呈現形式。通常第一學段兒童所要認讀的漢字組織在兩類材料中,一是篇幅短小的詩文,一是詞或短語等。從文化傳承而言,應較大幅度地增加韻文的數量,除了兒童文學作品,還可以借鑒古代聲律啟蒙讀物的編寫經驗,使兒童在學習漢字的同時充分感受漢語的節律。
第三,識字的內容與方式。教材內容及其組織的理想狀態,“是形成可供選擇的教學設計”,組織識字教材內容需要考慮識字內容與方式。識字是在一個漢字的音形義三者之間建立聯系,以漢字特征為基點組織教材內容的要旨是:有助于明字源、講字理。明字源,即把漢字的字形演化過程呈現出來;講字理,即闡明漢字字形與意義的關系。
明字源、講字理是符合兒童認知特征的組織方式。兒童時期的思維與記憶模式以形象性為主,而漢字起源于圖畫,具有象形和表意的特點,恰與兒童心理發展階段的認知特征相吻合。基于漢字構造特征明字源、講字理,在漢字教育中可謂一舉兩得。
一方面,有助于培養漢字思維。兒童在感知文字形體演變的過程中,可以學得漢字的構造方式。象形、指事、會意是圖畫式的純表意文字,古象形字能準確描畫出事物的典型特征,指事字用象征性符號,或在象形字基礎上加指事性符號來表示意義,古象形、指事字的意義往往一目了然,兒童可輕松識別。會意字一般由兩個或兩個以上象形字組成,也有的是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非象形字以象形方式組合起來的(如上“小”下“大”為“尖”),解析會意字的構件就能推測其意義。形聲字是半表意半表音的表意文字,兒童基于象形字、指事字與會意字的經驗,可以很好地理解形聲字。由于長期演變,形聲字的許多形旁和具體事物的形態已有較大差別,借助對字源和字形演變的追溯,可以幫助兒童形成這些形旁的具象性表征。如“宀”在甲骨文中為一尖頂房屋形狀“ ”,兒童掌握其演變后,就能通過“宀”提取出尖頂房屋的心理表征,從而迅速理解形旁寶蓋頭的含義。漢字大多數部首都是表意的形旁,兒童了解字形的演變后,就可識別很多部首的形義關系,提高自主識字的能力。
另一方面,有助于傳承漢字文化。若能理解和欣賞古文字,表意的漢字在兒童眼中就能成為一幅幅美麗的圖畫。同時,追溯漢字字源,實質上也是引領兒童感受中華文化,文字起源與演變的信息中蘊含著漢民族的文化、行為與思維模式,這種熏陶與浸染正是文化的傳承。
對于可以依據明確和明顯理據明字源、講字理的漢字,教材應呈現相應的學習材料。
明字源、講字理的方式因字而異。如象形字、指事字可以通過追溯字源來講字理,會意字可以通過拆分、組合構件來講字理,形聲字則可以依據形旁歸類來實現。在教材的組織中,對于象形字、指事字可以用直觀的方式把字形演變的過程呈現給兒童:原始表意性圖畫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會意字也跟圖畫有密切聯系,呈現的應是各構件及其關系,若其中的構件是尚未學習的內容,同時呈現這一構件的字形演變過程,讓兒童明了各個構件的形義關系以及構形的依據;形聲字要呈現的則主要是形旁的字源以及結構關系。
何時呈現明字源、講字理的材料比較合適?并非每認讀一個漢字就必須呈現相關材料,這一時機應根據漢字特點和兒童經驗來確定。大致可以分為兩檔,一檔是漢字認讀當下就出現,如象形字、指事字;另一檔是階段性地呈現,教材可以按照一定的周期設置特定的明字源、講字理專題。階段性呈現適合各種類型的漢字。
組織明字源、講字理的材料需要把握兩個原則。一是識字初期少一些,具有一定的識字量后可以大面積地呈現;二是應從象形字和指事字開始。另外,有些形聲字的聲符與意義也有一定的聯系,這些漢字可在中學階段的教材中適時歸類介紹。
為使漢字所承載的文化更快更好地內化為兒童的心理結構,教材呈現講字理的方式宜適當采取整合取向,即追求漢字特征與兒童心理邏輯的契合。漢字學習中引導兒童關注、探究漢字構造方式,旨在傳授兒童識字方法,培養兒童自主識字能力,但要求學齡初期的兒童完全按照漢字造字的理據來分析每個漢字形體與意義的聯系是不現實的。在明字源、講字理后,兒童的“說文解字”,只要不對字義的理解造成誤導,應鼓勵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記憶漢字,如:烏鴉太黑了都看不到眼睛了,所以“烏”沒有“鳥”中間的一點。這是兒童創造的識記方式,雖然從漢字個體而言并不符合字理,但是不能說不符合漢字構造的思維方式。因而,教材有必要呈現少量的兒童“說文解字”的樣例,當然也可將樣例編排于配套的教學參考書中,由教師傳遞給兒童。
三、漢字與拼音的學習順序
漢語拼音是識字階段兒童學習的重要內容,厘清拼音學習與識字的關系是教材組織繞不開的一個話題。漢字具有獨特的形音義結構,盡管關于漢字認知、漢語閱讀的心理機制尚無權威定論,但已有研究表明漢字認知、漢語閱讀有其不同于拼音文字的心理特點,漢字認知的腦區、個體發展過程中對字詞處理腦區優勢的發展路徑等都具有一定的獨特性。漢語特有的認知方式是母語賦予我們的民族屬性,漢字教育有責任保護母語認知特性的傳承。我們認為語文學習的起步階段,先識讀一部分漢字再學習拼音有利于兒童親近漢字。
漢語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注,是漢字的一種普通話音標。漢語拼音是正音、識字、漢字輸入的工具,利用漢語拼音可以學習普通話、多識字、快識字,從而及早閱讀,但漢語拼音本身不是與漢字相當的學習目的物。
我們主張識字教材采用先識后拼的編排順序。例如,某版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從第八單元才開始漢語拼音的學習,“先安排學生認識一些常見常用的實詞――獨體字,而且是構字能力很強的獨體字,以及一至十的數字,然后再安排拼音學習,再過渡到認字、識字、寫字的學習”。編寫者如是闡釋,“漢字是母語文字,隨處可見,應當充分利用”,“拼音不是漢民族的母語,不應當脫離母語環境學習拼音”;“漢字是方塊字,像一幅圖畫,兒童認識漢字比認識拼音字母容易得多”,“兒童學習拼音困難,容易一入學就產生挫折感”;而首先學習漢字是可行的,實踐和專家研究都證明,不識拼音直接學漢字可行,“而且比先學拼音效果更好”。
深圳南山實驗學校的實驗課程也是先識后拼,其語文學習開始于集中大量識字,識字五六百后開始漢語拼音學習,并與計算機漢字輸入學習整合。“在兒童認讀一定數量漢字的基礎上,習慣于漢字的以視覺符號直接表示概念,習慣于接受漢字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和語義密碼后,再來學漢語拼音。從而養成兒童直接認讀漢字的閱讀習慣。”
在學習了一部分漢字后再學習拼音,然后在漢字認讀、閱讀與書面表達等學習活動中繼續運用拼音,我們認為這是依循漢字認知心理的學習順序。同時,從識字心理的角度看,先識后拼還可以充分利用兒童學前的語言經驗,激發兒童學習語文的興趣。識字是在一個字的音形義三者之間建立聯系,利用兒童已經具有的口語心理詞典,先識已經掌握音、義的字,字形和音、義之間的聯系就比較容易建立,可謂事半功倍。另外,從音節拼讀的角度看,先識后拼也有助于降低拼音學習的難度。相對于漢字,漢語拼音對兒童來說更為陌生,先期識得的漢字可以成為拼音初學階段的工具。 綜上所述,識字初期教材的字種選擇應該從三個維度來考量:一是適合于明字源、講字理的基本字;二是兒童的口語經驗;三是普通話400個基本音節的覆蓋率。
要在漢字教育中比較充分地實現漢字文化的傳承是一項系統工程。就教材建設而言,不僅僅是教科書的編撰,相應的教輔資源建設也是必需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為每一個“明字源、講字理”的漢字設計開發專業性的幫助教與學的資源,因為教科書中呈現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幫助兒童學習漢字的除了常規的圖書、掛圖、音像等產品外,還可以設計成學具,讓兒童在操作中明字源,在拆分、組合漢字的構件中講字理,在快樂的學習中傳承漢字文化。
參考文獻
[1]張隆華,曾仲珊.中國古代語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5:340~342.
[2]王榮生.語文科課程論基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99.
[3]何林英,魏曉燕.構形學指導下中小學漢字教學的有效方法[J].語文建設,2013(3).
[4][7]李先啟,張鵬.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探索[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60,77.
[5]語文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的特色[EB/OL].http://gbjc.bnup.eom/news.php?id=16710.2015―03―20.
篇6
【關鍵詞】培養意識;營造氛圍;激勵鞏固
剛從幼兒園升到小學的農村一年級學生,在初次接觸拼音反應的焦慮、乏味、恐懼、甚至厭惡,產生的不安定、不接受現象,對拼音學習和語文學習都是致命的,令老師堪憂。這時老師的引導非常重要,如何讓每個孩子對課堂充滿期待與渴望,讓他們預見自己會是學習的小能手?如何讓每個孩子在最短的時間內愛上拼音、進而愛上語文呢?筆者通過調查、研究,進行了以下拼音教學操作形式的研究,得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培養意識:學習拼音愛動腦、勤動手,快樂成長
對于未接觸的知識與未知的領域,孩子會充滿期待和渴望,但萬一受到挫折又會不愿認真對待或置之不理。拼音學習對于個別孩子來講,就像一只“攔路虎”,拼音學不好,可能對整個一年級甚至以后的學習失去信心。跟孩子們分析了拼音對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后,也讓孩子認識到學習拼音只要講究正確的方法,端正學習的態度并不難。
一年級孩子尚小,“先入為主”效應占主導地位,近代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就曾經指出:“保持和復現,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有關的心理活動第一次出現時注意和興趣的強度。”沒有接觸拼音就被傳言怎么難,孩子承受能力差很難會樹立學好拼音的信心。
二、營造氛圍:課堂教學趣味性、民主性,快樂收獲
布盧姆說:“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于此,筆者在拼音教學中努力調動學生的感官,進行多種實踐性活動的嘗試,注重課堂的趣味性和民主性,提高學生學習拼音的積極性,調動學生學習拼音的內驅力。
(1)看一看:學習新的拼音,引導他們學會看圖,學會觀察圖片與拼音之間的關系,能激發一年級孩子淺層次的理解與記憶,提高看圖能力。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動態的視頻總是學生的最愛,在日新月異的信息大時代,搜索到關于拼音教學的動態視頻是輕而易舉的,但如何在繽紛的資料中選擇最實用的?需要斟酌,權衡時間上的有限性,資料上的實用性。
(2)做一做:實踐是最好的老師,孩子通過動手操作得到的知識記憶更深刻。故采用制作卡片的方法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知。在小學階段,主要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動手操作的直觀性豐富了教學內容的感性教材,是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基本途徑,是符合兒童認知規律的。學生借助操作的直觀理解抽象的拼音知識,促進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協調發展。
(3)編一編:朗朗上口的自編自創的拼音兒歌教學法,是根據拼音字母其形、音的一些特點,編成孩子易學、易背的兒歌,使孩子們在兒歌的誦讀中學習和掌握拼音。從兒童心理特點以及對事物的認知特點上我們可以發現,兒童一般對于押韻的語句容易記住。因此,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把一些拼音知識編成兒歌引入課堂,使得學生在誦讀拼音兒歌中學會漢語拼音。
(4)猜一猜:所謂猜謎語教學法就是根據拼音的音、形的特點來編一些謎語讓學生猜。這類教學法通常運用于復習課中,復習課如果不采用一些特別能吸引學生眼球和注意力的教學方法,是很難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的。因為都是已經學過的內容,提起來他們都認為索然無味,如采用這一方法,會引起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無形中更發展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等。
(5)玩一玩:游戲教學法是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將拼音教學內容和游戲活動有機結合,使教學內容形象化、趣味化,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教學方法。從初入學兒童的心理特點出發,讓他們在開開心心的游戲活動中學習,將拼音學習變得生動有趣,不僅能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而且在游戲教學中孩子們可以得到肯定,能夠被認可是每個學生所需要的。
三、激勵鞏固:學生挑戰周冠軍、月冠軍,快樂爭鋒
篇7
一、自編口訣,強化記憶
朗朗上口的兒歌和短小精練的口訣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機械性識記意識比較強,根據這一特點,我們在教學時可以編一些口訣讓學生背讀,幫助學生牢記字音和發音要領。比如,在教學單韻母時,教師可以編口訣“嘴巴張大aaa,公雞唱歌ooo,白鵝游水eee,牙齒對齊iii,嘴巴突出uuu,像吹笛子üüü。”學生不僅在學習時興趣濃厚,而且更快更準確地掌握了這些字母的發音規律。辨別b、d和p、q這兩對字形相近的聲母時,可以在總結了口訣“正6是b,反6是d”后,啟發學生自編口訣,如“正9是q,反9是p”。
再如,在教學j、q、x和ü相拼時,ü上兩點省略的規則要特別強調。教學時首先要講解拼讀規律,然后讓學生觀察j、q、x與ü相拼有什么變化——ü上兩點沒有了,可以利用兒歌來幫助記憶,“j、q、x真奇怪,從來不和ü為伴。”我們還可以利用學生喜歡的童話故事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拼音媽媽有許多孩子,可就數j、q、x最淘氣,每當和ü在一起玩耍時,總要把ü的兩只眼睛蒙住玩捉迷藏。”接著用兒歌幫助學生記憶,“j、q、x,小淘氣,見了魚眼就蒙住。”
二、圖文結合,直觀記憶
兒童認識事物總是從具體到抽象,拼音字母缺乏具體內容,兒童學起來往往會產生厭倦情緒,因此,在拼音教學中要盡量使枯燥無味的內容形象化,加強直觀感,常用的做法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圖或自制一些新穎活潑的啟發性圖畫。這些圖畫有的表音,有的表形,是學生掌握讀音、記憶字形不可缺少的幫手。例如,教學《dtnl》一課時,教師講解發音要領后,先讓學生觀察圖畫:圖上畫的是什么?這些物品和所學的字母有什么相同之處?這樣提高了小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不僅記住了字形,而且增強了口語表達能力;再如,教學《jqx》時,我們可以通過自制的公雞、氣球和西瓜的圖片來加強直觀感,在看圖中,既讓學生掌握了這三個聲母的音和形,又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記憶力。
三、聯系生活,學以致用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運用,當學生嘗試著用已經學過的知識去解決一些問題時,他們往往會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信心。我們可以鼓勵學生一邊學習拼音一邊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讓他們體驗學習的快樂。我們可以循序漸進地布置一些練習,先讓學生練習拼一拼自己和同學的姓名、家庭成員的稱呼;在教室里或自己家中給具體的事物貼上寫有音節的卡片;用拼音寫一寫課程表等。隨著學習的深入,再把有趣的事、謎語、故事寫成一句話和家長比賽拼讀;在班上開辟“拼音天地”專欄,內容短小豐富,通知、作業等都用拼音寫在專欄中,讓學生獨立拼讀;甚至還可以嘗試著讓學生用拼音寫日記、周記(有的孩子識字量大,建議用漢字代替拼音),熟能生巧。運用這些方法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拼音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豐富了語言積累。
四、借助故事,激發興趣
圖文并茂的童話故事最受學生的歡迎了。我們使用的語文教材漢語拼音部分中的每一課都為我們提供了色彩鮮艷、豐富多彩的情境圖,在教學漢語拼音的每一課時,應先指導學生將情境圖編成故事,并時常將故事貫穿于整節課中。比如,教學“gkh”時,可以為學生創設情境——秋天到了,天氣晴朗,同學們到郊外去游玩,他們玩得可高興了,你們想不想知道他們都看到了什么?又發生了怎樣有趣的故事?以此來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先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按一定順序講故事,再讀兒歌,接著引出本課要學習的聲母。把音節的學習也可以編到故事中來,使整節課都貫穿于郊游中,還可以把郊游同學的名字以本班學生的名字來命名,更增加他們的興趣。
五、設計游戲,玩中學習
篇8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我在拼音教學中做到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點,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腦、眼、口、手并用,在興趣盎然中掌握一個個抽象的漢語拼音字母,樂學好學。下面我談談自己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 說兒歌,以讀識音
兒歌是兒童喜愛的一種文學體裁,它朗朗上口,易懂易記,很適合兒童的語言特點,在教學23個聲母時,我就利用兒童熟知的事物編成以下一組兒歌,幫助兒童記憶。
聽廣播bbb,爬山坡ppp,兩個門洞mmm,一根拐棍fff。
左下半圓ddd,魚兒躍起ttt,一個六洞nnn,一根小棍lll。
小鴿子ggg,小蝌蚪kkk,一把椅子hhh,一只母雞jjj。
七個氣球qqq,切西瓜xxx,像個2字zzz,小刺猬ccc。
小樹發芽rrr,樹杈樹杈yyy,波浪波浪www。
在學生已感知圖意的基礎上,我把圖同字母的音形巧妙結合在一起,編成了兒童喜聽喜讀的兒歌:學i時說:"小小一件花花衣,一排扣子系整齊。"學ü時說:"小小魚兒真可笑,頭和尾巴向上翹,一邊玩兒一邊游,吐出兩個小泡泡。";學習ao時說:"迎風飄揚的五星旗,證明中國人有志氣,申辦奧運成功了,我要為奧運出力氣。"
二、做游戲,以玩促學
游戲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兒童學習的積極性,讓兒童在輕松快樂的活動中獲得知識經驗,享受學習的樂趣。如在學習鞏固ai、ei、ui時,我請一位同學到講臺上,同時,向座位上的小朋友分發寫有ai、ei、ui的三張卡片。首先,站在講臺上的那個小朋友喊:"喂",座位上持ui卡片的小朋友舉著卡片到講臺上,領讀ui。接著,最先站在講臺上的那個小朋友又喊持ei卡片的小朋友的姓名,該小朋友答應ei。舉著卡片到講臺上領讀ei。最后,最先站在講臺上的小朋友再喊持ai卡片的小朋友的姓名,并說:"快到講臺上來呀。"小朋友答應ai,趕快向講臺上跑去,做跌跤狀,發出ai的叫聲,講臺上的兩個小朋友把他扶起來,一起領讀ai。
三、猜謎語,以悟促思
謎語是一種把事物的本體巧妙地隱藏起來做謎底,用與它相關的喻體做謎面,讓人從謎面猜謎底的語言文字游戲。兒童喜歡猜比較淺顯形象的謎語。如學習yu這個整體認讀音節時,教師先讓兒童猜一猜:千條線,萬條線,落到水里看不見。學習yue這個整體認讀音節時,教師先讓兒童猜一猜:有時像圓盤,有時像鐮刀,有時掛在山腰,有時落在樹梢。當兒童猜出謎底時再引出發音,這樣既增強學習活動的趣味性,也加深了兒童的記憶。
篇9
【關鍵詞】農村小學 漢語拼音 教學方法
漢語拼音教學在整個小學語文教學中,處于重要的基礎地位,是幫助兒童識字、閱讀和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學好漢語拼音有利于識字,閱讀和學說普通話,有利于發展兒童的語言,發展思維。《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規定,小學階段拼音教學要求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準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圣母、韻母和音節,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在農村小學的教學中如何達到《課程標準》的教學目的,提高課堂效率,除了教師的素養、學生自身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以及父母的監管和輔導等方面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要針對新情況,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
1.農村小學漢語拼音教學存在的困難
1.1 留守兒童增多,家庭教育缺失
在農村70%的學生是留守兒童,父母都在外打工,只有年邁的爺爺奶奶在家。沒有幾個家庭能有大人陪小孩寫作業,指導小孩怎樣寫才漂亮,或者吩咐小孩檢查有沒有錯,檢查小孩拼音字母讀得準不準,這樣就很難培養小孩的學習習慣。在學校里,當堂完成作業是很少的,特別是拼音字母的練習,在課堂中老師指導學生寫,學生會寫了就行了,至于多寫、多練,在課堂上是沒有時間的,老師只好布置學生回家練習了。因為一年級學生不是很自覺完成家庭作業的,他須要有人來督促,才能順利完成。由于農村的家庭教育跟不上,所以拼音教學速度慢,教學效果一般。
1.2 語言壞境對拼音教學的影響
在農村,大都是講鄉土話,平時玩的,活動的,交流的都是用鄉土話來講,大人講鄉土話,小孩也是講鄉土話,小孩從開始會說話,就是講鄉土話。雖然隨著影視、網絡的影響不斷擴大,普通話的普及率不斷提高,農村兒童的普通話表達水平越來越高,但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受鄉土話影響,發音不準。所以,一開始學漢語拼音,學習講普通話,就覺得很難,有些拼音就是發不準。比如an en in un ün這幾個韻母,很多學生就是區別不出來。有個別甚至in和ing也分不清,教他怎么跟讀、模仿、糾正,就是死活讀不出。所在農村小學進行拼音教學,往往在糾正發音上面就多花了近一半的時間,所以,教學進度慢了,趕不上了。從以上事例說明,在農村,語言環境大大影響了拼音教學。
1.3 教學條件和師資隊伍對拼音教學的影響
在農村,一是教學資源匱乏,在農村教學設備是比較簡陋的,除了中心小學有多媒體教學設備外,其余的小學都是原汁原味的教學了,有的只是一些拼音卡片,掛圖之類的。所以教學一直處于教師加課本的模式,無法進行直觀教學,學生無法參與到教學中來。二是農村的師資不是很均衡,經過中師、大專畢業的,有經驗的老師在村下小學都待不長。只有老的,代課的,新出來的,沒經過專業培訓的老師,這些老師大多是普通話不很標準的,拼音字母也讀得不很準,再加上教學經驗少,所以拼音教學效果不是很好,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太不好;還有部分教師是少數民族教師,年齡偏大,學歷低,普通話水平不高,少數民族教師受母語的影響比較深,發音經常出現偏差現象,帶有民族口音。
2.農村小學漢語拼音教學的對策和方法
2.1 加大投入,改善農村小學的教學條件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一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欽北區有相當一部分的教師是由代課轉正的,他們大多沒有經過專門拼音和普通話的培訓,對于這一部分教師,上級主管部門多辦培訓班,提高農村小學的師資水平。
二是要加大對農村小學的投入,應用多媒體資源彌補教師發音不規范的缺陷和促進少數民族學生規范發音。要改變這一現狀唯一的方法就是給學生創造良好的發音環境。如果在教學中合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多媒體資源里的范讀就能彌補這方面的不足。利用遠程教育資源中的拼音、課文范讀不間斷的讓學生跟讀、練讀,讓學生處于標準的發音環境當中,加快語言同化速度,這對教師的教、學生的學都是非常有利的。
2.2 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
2.2.1 將豐富多彩的游戲和活動引入課堂,使教學生動、活潑、有效
對于一年級的新生而言,漢語拼音是抽象的、難認又難記的符號,漢語拼音的學習相對較為枯燥。如果讓學生整堂課都單調反復地認讀、拼讀、跟讀,學生極易疲勞,還會感到乏味。要想提高漢語拼音教學的效率,就必須千方百計地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起來。針對學齡初期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選用不同的教學手段,通過描、畫、剪、擺、唱、猜、看、找、聽、說、讀、寫等多種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口、腦、眼等多種感官,引導學生傾聽、觀察、模仿、發現,全身心、全方位地投入學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和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感受到學習漢語拼音的快樂與輕松,不知不覺地掌握新知。
2.2.2 漢語拼音教學要與識字、認識事物和發展語言緊密結合
初入學兒童,具有認識的形象性、直感性,因此,有人不主張小學一入學就教拼音,因為拼音太抽象。這倒也未必,拼音是抽象的,但它也是具體的。只要讓學生在學習中主動去感受它的具體形象,就能激發起學習的興趣。這就需要與認識事物的相結合,變無形為有形,化抽象為具體。
翻開教材就會發現,每個新學的聲母、韻母旁邊都配有一幅彩圖,彩圖有的表音,有的則是音形結合體。彩圖上的事物學生都較熟悉,這就是拼音教學與認識事物的一種結合,有形與無形的一種轉換。但教師在運用教材時要注意,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中的事物,要從有形到無形再到無數構建的相關形。由事物到拼音再擴展到相關事物。這樣,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另一方面也能通過對相關事物的反復列舉和認識,達到鞏固聲母、韻母和音節的目的。
2.2.3 有意義的接受性學習和自主、合作學習有機結合
有意義的接受性學習是小學教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漢語拼音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拼音教學大多安排在新生入學初期,學生學拼音的過程也是適應小學生活、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學會學習的過程,教師在漢語拼音教學中的作用就顯得更加重要。對于聲母名稱、發音要領、拼讀方法等陌生的知識,沒有必要讓學生去探究、合作的,完全可以由老師來示范、講解;一些規律性的諸如"一聲平,二聲揚,三聲拐彎,四聲降""有a莫放過,沒a找o、e,i、u并列標在后,單個韻母不用說,i上標調把點去,輕聲不標就空著"等聲調口訣、標調口訣也完全可以教給學生,并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可以使用富有情趣的兒童語言來介紹枯燥的拼音知識。
在漢語拼音教學中也不能過分依靠教師教授,可適當滲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形式,培養學生獨立認讀、見形知音等能力。可采用多人異步的訓練形式,讓學生自主拼讀音節、同桌互教互查、當小老師領讀、小組內合作完成操作任務等,將個體學習與合作學習結合起來,增加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機會,提高教學效率。
2.2.4 加強漢語拼音學習與兒童生活的聯系,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和運用
實際運用,是拼音學習的有效途徑。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導學生把漢語拼音放在生活中學習和運用。讓學生感受到學拼音的好處,重視它,運用它,逐漸掌握它。布置學生在家人的幫助下給家里的物件用拼音貼上標簽并經常拼讀;將作業本上的姓名注上拼音,讓學生輪流發放作業本;在題為"溫暖的家"的園地里貼上全班學生的照片,并在下面分別寫上漢字和拼音的姓名,在觀看、認讀中鞏固拼音、增識漢字、增強集體凝聚力;也可將教室內的板報辦成拼音專刊,時常更換供學生拼讀學習;教師用拼音在學生的作業本上書寫評語、用拼音在黑板的一角書寫當天的課程表、用拼音布置作業、在教室里張貼拼音卡片等,盡量給學生創設一個學習拼音的良好環境,加強漢語拼音學習與兒童生活的聯系,使學生感到拼音就在身邊,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和欲望。教師可推薦、布置學生閱讀一些短小的注音讀物,還可鼓勵程度好的學生運用學過的漢語拼音寫話、表情達意,使他們進一步感受學習拼音的作用,在復習鞏固漢語拼音的同時,激發興趣、發展語言、活躍思維。
2.2.5 漢語拼音的學習要循序漸進,不能追求一步到位
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是階段性的漢語拼音教學目標,它貫穿于整個第一學段。對于漢語拼音教學,我們的定位一定要準確,要有一個長遠的、彈性的考慮,不能追求一步到位。千萬不能認為學習漢語拼音是開學后一兩個月內的任務,不能追求課課清、個個清,不能用形形的漢語拼音過關考試,搞得學生緊張兮兮、人人自危。要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制定不同的、彈性的達標時間表,讓孩子們都能輕松愉快地掌握漢語拼音。對待那些接受能力稍弱的學生,一定要有耐心,要學會"等待",不能因為對于漢語拼音的暫時"不開竅"而扼殺了他們語文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小孩子的學習,有時候"入門"很困難,可能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數量的積累才能達到"頓悟"。"頓悟"了,自然會一通百通的。在他們"入門"之前一定要多鼓勵、多幫助,在漢語拼音集中學習后長期的識字、學文的過程中,可以采取多種方法復習鞏固,不斷強化。
2.2.6 在充分把握教材編寫意圖的前提下,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現在的教科書在漢語拼音的編排上更趨科學合理,內容與形式更加豐富多彩。但再好的教材也只是教學的憑借,長期按部就班進行教學勢必會影響學生學習拼音的積極性。如果我們從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的角度出發,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做到既符合教材的編寫意圖,又不拘泥于教材,既遵循于教材,又超越教材,就會使抽象的教材生動起來,統一的教材個性化起來。
3.加強課外輔導,彌補家庭教育的不足
家長外出打工后,把孩子交給年邁的爺爺、奶奶,很多老人都不識字,有的識字也不識拼音,完全無法給孩子輔導,孩子就出現了"課后盲區"。所以作為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家訪的同時給予學生輔導,有必要的話可以安排時間表進行適當的輔導,每天晚上不能只去一個學生家里而應該盡可能多走幾家。有的時候你可以告訴同學們今晚要去誰家讓他做好準備,有的時候不告訴去誰家,這樣可以給學生覺得雖然爸媽不在家里監督學習可是教師隨時會到家里檢查,慢慢的就會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同時要告訴家里的爺爺、奶奶一些監督的方法,就是雖然自己看不懂拼音但是應該看著書讓孩子大聲的背出來或讀出來,這樣孩子就會覺得爺爺奶奶非常關心自己的學習。這樣即輔導了學生又做了家訪,也會受學生喜歡家長認可。
參考文獻
[1] 李仲芬 《如何進行小學漢語拼音教學》,《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8年第10期)
篇10
關鍵詞:漢語拼音;活化拼音
漢語拼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部分,它是幫助學生識字、閱讀、學習普通話的工具。在發展兒童的語言、促進兒童早期智力開發方面,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漢語拼音學得如何?對以后學習語文知識有著直接的影響。但因為拼音字母比較抽象、枯燥,對剛入學的兒童來說死記硬背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師教得無奈,學生學得被動。陶行知曾說過“喂雞”原理:“先生強迫學生去學習,把知識硬灌給他,他是不情愿學的,即使學,也是食而不消化的,過不了多久,他還會把知識還給先生的。”那么如何指導剛入學的兒童,掌握好這一重要工具,喜歡上拼音,樂于學拼音呢?如何提高我們的拼音教學呢?這對我們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們必須要活化拼音教學的課堂,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實際情況來精心地設計教學過程,選擇適當的教學策略,使我們的拼音教學生動趣味起來。讓孩子們親近拼音,激活他們的學習情感,發揮他們的學習潛能,輕松快樂地學習拼音。
一、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皮亞杰說過:“兒童是主動性的人,所教的東西要能引起兒童的興趣,符合他們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進他們的發展。”興趣是學生求知的前提,學習的動力和成功的密友。在教學中,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愿望,教學才會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教學中,我們不僅應重視孩子的智力因素,更應重視孩子的非智力因素;不僅要重視孩子的智力商數,更要重視孩子的情緒商數。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學習成功的關鍵。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使你對感興趣的東西平添幾分愛意,幾分熱情。在教學中是否不斷激發了孩子學習拼音的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是拼音教學成敗的關鍵。一開始,我就用親切的話語向孩子們介紹拼音的重要性。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是善于模仿,機械記憶強,喜歡自我表現。在課堂教學中,利用生動的口語,優美的體態語以及恰當的手勢給孩子們講解,更容易被孩子們吸收。
二、在動手實踐中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隨著拼音的深入學習,我又動起了腦筋;我可以制卡片,為什么不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制卡片呢?很快我把這個想法變成了行動。不久,我們的教室成了“拼音王國”:黑板上方是我工工整整書寫的字母表;教室里的每一種物品都被孩子們貼上了各種形狀的“拼音標簽”;黑板報也變成了用拼音和學生新學的生字書寫的“混血兒”。在整個過程中,孩子們始終以一種飽滿的熱情積極參與著,很多孩子在家長的幫助下把家中的物品也都貼上了標簽。這樣既鞏固了拼音,又認識了好多生字,使所學知識從課內拓展到了課外。這樣做不僅復習鞏固了漢語拼音知識,而且極大地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求勝欲望。
三、利用教學媒體,提高教學效率。
從兒童的心理分析,一年級學生正處于從幼兒向兒童時期過渡的過程。他們的理解能力差,記憶與思考不夠完善,擅長于記憶形象、具體的材料,對抽象的概念與思維的空間較為陌生。多媒體課件聲像俱備、圖文并茂,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開發他們的智力,尤其是在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集中他們的注意力,提高我們的教學效果上有很大的幫助。如教學聲母“K”時,學生一看圖,首先傳給他的第一感覺便是:“圖上畫了幾只蝌蚪”,于是聲母“K”的發音便油然而出,一學而會。再指導學生仔細看圖,不難看出,兩只蝌蚪與一根水草組成的圖形就是“K”的字形。另外借助多媒體,效果就會更佳:清澈的湖水里長著幾根長長的碧綠的水草,從遠處游來了一只黑灰色的小蝌蚪,左斜著停靠在水草旁,不一會兒又來了一只,右斜著停靠在這根水草旁,此時能極快地借助“蝌”讀出“K”的音。并以同樣的動畫方式出現幾組相同的圖形,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很快地記住了“K”的形。再加上教師或多媒體在四線三格中的范寫,學生很輕松地學會了讀、寫,又很樂意地將“K”記住,還有效地達到了正確書寫的教學目的。鑒于此,我們可以把多媒體直觀、形象的教學,融入到原本枯燥、抽象的拼音教學中,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快樂。但是,多媒體地運用要講究方法,掌握好“度”,合理的運用多媒體的功效,吸取傳統教學中的精華,兩者相得益彰,可以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大大提高。
四、巧用兒歌,幫助記憶。
兒歌是自古以來兒童最喜歡,最樂于接受的一種形式。兒歌的歌詞生動形象,通俗易懂,念起來瑯瑯上口,很有節奏感,具有很多優點。孩子機械記憶力強,很容易記住兒歌內容。在備課時,我注意收集有關拼音知識的兒歌,盡量挑選好的在教學中運用。實在收集不到稱心的兒歌,就自己動腦筋再編一些。做到每個聲母,每個單韻母以及拼讀規則都有相應的兒歌幫助學生識記。
右下半圓 b b b 右上半圓 p p p
兩個門洞 m m m像根拐杖 f f f
左下半圓 d d d傘柄朝下 t t t
一個門洞 n n n一根小棒 l l l
9字加彎 一挺機槍 k k k
一把椅子 h h hi字加彎 j j j
左上半圓 q q q一個大叉 x x x
z加椅子 zh zh zhc加椅子 ch ch ch
ds加椅子 sh sh sh小樹發芽 r r r
像個2字 z z z像個半圓 c c c
半個8字 s s s像個樹杈 y y y
屋頂相連 w w w
五、采用游戲,激發熱情
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戲也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一說到做游戲,孩子們就會情不自禁地露出眉飛色舞、激動不已的表情。將學習拼音知識的內容用游戲的形式呈現于孩子們的面前,出現于課堂教學之中,確實是一種事半功倍的好教學方法。孩子們在游戲中不知不覺地吸收了知識的營養,而且掌握得更熟練、更牢固。孩子在學習中的情緒體驗是有興趣,不乏味。
第一種
游戲名稱:開火車
游戲準備:相關字母、聲母卡片
操作過程:
(1)做這個游戲可以根據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的形式。開火車可以橫著開,也可以豎著開,還可以開雙軌列車。
(2)導語:小朋友,我們一起來開小火車,看哪一列火車最先開到我們首都北京。
開火車時,其他孩子學著很輕很輕地發火車開動的“嗚――咔嚓、咔嚓”的聲音,有利于營造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例,教師在復習學過的生字時,可以用卡片先出示一個生字,然后讓一組學生輪著讀生字字音、組詞
師:“請第一組開雙軌列車,先讀讀字音,再給它找個朋友。”
誰說錯了,火車就停下。
師:“哪個修理員來幫著修理一下?”
選其他組的修理員修理(重讀字音、字母),修理好了繼續開。
第二種
游戲名稱:順風耳
適用范圍:復習音近的拼音字母(前后鼻音、平翹舌音)
游戲準備:學生每人準備一套拼音卡片。
操作過程:
(1)導語:我們一起來比一比,看誰的耳朵最靈,是順風耳。
(2)老師或小老師報音,其他同學找出相應的聲母、韻母、音節,邊舉起卡片邊迅速讀出來“找到了,找到了ao ao ao”。看誰找得對、準,讀得快、準。
(3)這樣能幫助學生區分浙江方言中較難分辨的平翹舌音、前后鼻音,提高學生的聽音辨別能力,培養學會傾聽的良好學習習慣。
六、小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