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5 15:04: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中化學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高中化學論文

篇1

這是做好順利過渡的準備階段?!爸骸笔敲鞔_復習過程中自己要做的工作,也就是“備教材”。由于中學一般“高中循環制”,教師從高一教到高三,不教初三。初三新教材(九年義務教本)從1995年才在全國范圍內普遍使用,有些教師不研究教材的變化,仍然使用初三舊教材來進行復習,甚至用被刪去的知識點來考查學生,用舊書上的習題來測驗學生,人為給學生增加“不適應感”。教師必須對初、高中教材和大綱進行對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識在高中講過,哪些知識雖講過但學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識還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寬等,所有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數?!爸恕本褪墙處熞私鈱W生。教師只有了解學生的素質狀況,才能為以后教學的深度、廣度處理做到應付自如。可采取抄錄入學成績、課堂提問、與不同層次的新生座談、問卷調查、進行針對性測驗等方式。要及時將所掌握的學生情況綜合分析整理,在此基礎上建立學生化學素質、成績檔案。對學生普遍反映、暴露的問題要記錄下來。經過調查分析,做到“知己知彼”后,才能確立復習的起點和重點。

二、抓住重點問題,采取多種方式復習

不是簡單地過一遍,而應突出重點。根據所掌握的情況,適當調整教學課時分配,對于掌握較好的知識一帶而過,普遍存在的問題要下功夫徹底解決。例如問卷調查后發現很多新生對電解質的概念和電解質導電的實質等內容掌握不牢;對一些概念如加熱、高溫、點燃、燃燒混淆不清;對有些知識點如溶解度的計算模糊不清。這些重點問題,要徹底解決。還要使學生認清初中知識既是高中化學的基石,有些知識點在會考、高考中也占有一定地位。

如在化學分冊中初中基本概念、基礎理論、基本計算要求中就有15個知識點,《高考考試說明》也有多處明確要求,近幾年在高考中頻繁出現關于溶液溶解度和溶液的深質的質量分數計算的考題。采取各種靈活多樣的方式,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啟發式為中心培養能力的需要。在復習中既可以采用列表、知識結構圖、歸納對比等復結方式,還可以采用分組討論、層層誘導、實驗啟發等先進教改手段。不要一味滿堂灌,要留一定空白,講練結合,設置疑問,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思維能力,以適應高中教學。

三、及時查漏補缺,適當拓寬延伸

針對初中知識重點突出地復習,還要對忽視和薄弱問題及時彌補。通過問卷調查,學生普遍反映有以下三個方面急需彌補:

①初、高中教材脫節的內容?,F行的初三新教材和高中教材之間存在一些脫節。如初三新教材刪去了電解質、非電解質和核外電子排布規律等概念和理論,也沒有以選學內容的形式出現,但這些內容屬于初、高中相互銜接的知識,高中講到就感到突然和陌生。這些知識應在復習中注意彌補。

②關于溶液較高要求的計算。在初中關于溶劑和溫度發生變化時溶解度的計算不做要求,以后學生卻要在高中習題中常常接觸到,這些內容要適當加深一些。

③有些選學內容。設立初中選學內容的主要目的就是既要提高整體素質,還要兼顧少數優秀學生的升學。有些初中教師認為不是“雙基”,既不講解也不指導閱讀。有些初中教師很好處理了素質教育和高中升學的關系,采用分層教學法,就是針對好、中、差不同層次的學生相應講授深淺不同的內容。還要利用初、高中知識的內在聯系,適當地拓寬延伸一些概念和規律。如講解燃燒、氧化還原反應等概念范圍將在高中進一步擴大,原概念就顯得片面和狹隘,這是認識發展的必然規律。

篇2

目前迫于高考的壓力,高中化學教學方式仍是以教師為主體,“一言堂”、“填鴨式”授課,教學方法單一、僵硬,未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能動性。教師為了完成學校安排的教學任務,以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把理論知識強加給學生,學生在課堂上提問和發言的機會很少,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忽視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課堂教學大多數停留在記憶性和理解性教學,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思維活動普遍地存在著依賴性、單一性、無序性等特點[3]。學生機械的學習教師傳授的知識,知識點掌握的很牢固,但是缺乏運用知識的能力。復習策略不當,忽視學科能力的培養。許多教師采用拉網式訓練的復習備考方式。這種復習方式雖然利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養。但是不利于學科綜合能力的培養。

2.結合時代特征改進教學方法

當今時代是空前發展的時代,是網絡的時代,是知識和信息的時代。因此教師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改進教學方法。

2.1教師提高自身教學水平,提高教學效果

教師要廣泛收集教學相關信息,增加自己化學知識的儲備,將教學內容清晰、準確的傳授給學生。在如今網絡越來越發達,教師可以將教學中難以理解的知識點改編成網絡流行的歌曲如小蘋果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且方便學生記憶。

2.2教學與計算機輔助教學有機結合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走進每一個課堂,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多媒體教學的特點,圖文合一,動靜相輔,形象直觀。它能夠動態的演示復雜的過程,將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具體化。如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律這一知識點的講解,如果只是靠教師語言描述,學生很難想象和理解,但是借助于多媒體課件可以生動形象地將原子核排布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增加學生的記憶,加深學生的理解。

2.3教學內容與學生自主性學習相結合

傳統的教學以教師的教學為主,學生很少通過自己的活動學習知識。因此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要求學生在課前收集查閱相關資料,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帶著問題學習。此外,教師在教學中要留下時間讓學生思考,提高教學效率。

3.逐漸引導社會一切教育為高考服務的心理

高中化學教學必須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其核心任務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當前化學教學較為普遍的存在著單純以應試教育為目標的教學,提高學生的成績成為課堂位于的價值取向。一切教育為高考服務,忽略了對學生思考能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4.結束語

篇3

關鍵詞:新課標 高效課堂教學 學習興趣

高效課堂,是高效型課堂或高效性課堂的簡稱,顧名思義是指教育教學效率或效果能夠有相當高的目標達成的課堂,具體而言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較高、效果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學的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高效課堂是有效課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課堂基于高效教學。高效課堂教學: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能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里掌握所學東西?!闭n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率,是每一個老師應不斷追求的目標。它是教學過程的最做優化,教育效果是最大化,是師生完美配合的結晶。

在學習、摸索構建高效課堂活動中,使我認識到高效課堂的形式、模式及其開展高效課堂勢在必行的緊迫性,我認為構建高效課堂還應有以下四個環節:

一、高效的課堂教學,必須有高效的教學準備環節,否則,談不上有效的課堂教學,更談不上高效的課堂教學。

教學準備指的是教師在制定教學方案時所要做的工作,也就是備課包括教學目標的設定、教材的處理、方法的選擇、教學組織形式的確定、教學環節的設計以及教學方案的形成等。比如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要追求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可以采用興趣化教學, 生活化教學, 信息化教學, 探究性教學等教學策略實施有效教學。

一堂課的效果好不好教師具備能力是必須的,要處理好以下幾點。一堂課上得成功與否,除了教師對教材內容是否嫻熟及是否適當地運用教學手段之外,還與教師是否充分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密切相關。那么,我們在課前應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呢?下面就談談我的一點體會。

1、查閱資料?,F在各種教學參考資料應有盡有。這些資料絕大多是由教學經驗比較豐富的專家和教師們編寫的,這些現成的教學經驗,也可以爭取更多的時間去研究更合適的教材教法。另外,我們的聽課記錄、自己上課的課對我們備課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和指導作用。如果我們能很好地利用它們,就可以避免走彎路后反思,也是很有價值的參考資料。因此,我們堅持多查閱資料,多聽課學習,對有參考價值的資料廣采博納,取其精華,從而優化自己的課堂教學。

2、精心備課。備課,是課前準備最重要的一環,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備課的表現形式是教案。編寫教案是教師備課的結晶,是進行教學的依據,使每一堂課都有明確的目的性、科學性、預見性和計劃性,并合理地分配課堂的時間。備課要三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我們只有緊密圍繞做好這些工作,寫出來的教案才是合格的教案,才是拿得上講臺的教案。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求知的巨大動力,發明創造的源泉。興趣的培養在于知識魅力的提升和語言藝術的正確誘導。為此,教師應該在教學設計中應盡可能的利用現代的教學手段--多媒體來提升知識的魅力。時刻激發和喚起學生對化學的強烈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自覺地跟著老師的知識和興趣走,有效地把學生吸引到化學學習中來。

二、高效的課堂教學,必須有高效的上課環節

如何實現化學課堂的高效教學?本人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有效“講授”

無論教學如何改革,“講授”仍然會作為“有效教學”的一種有意義的常見教學方式。盡管化學課需要教師講授的內容不是很多,但是,恰到好處、畫龍點睛的 “講授”總是能夠吸引學生,能使學生借助某種比喻、神似的表情效應而更有效地記住、理解某些似乎難以理解的知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哪些知識可通過活動探究,哪些知識要通過教師教授,我們化學教師一定把握好分寸,在有效的時間內要采取有效的行動才能取得有效的成果,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

(2)有效“提問”

有效“提問”意味著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或學習興趣,且這種注意或學習興趣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能夠使學生展開積極討論。有效提問是一個很微妙的教學技巧。一個恰到好處的問題,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積極性,它能夠使學生全神貫注進行思考、進入良好的思維情景中。因此,教師的提問,必須是有嚴密的科學性、邏輯性,即教師善于提問。一方面所提出的問題是促進學生發展的,對學生的知識、技能有提高的,并且,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另一方面問題提出后還要善于引導學生去討論、思考、探究,給予學生充足的討論、思考、探究時間,鼓勵學生積極回答。這些問題有層次、有梯度,它能步步激發學生的興趣,層層開發學生思維,而且一連串問題串聯起課題的中心內容,這就體現出問題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有效“實驗”

化學實驗通常有獲取知識、培養興趣、啟迪思維、培育品德等功能?;瘜W實驗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理解和鞏固化學知識,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它通過實驗原理、實驗方法、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反應原理,透過現象看清物質反應的本質,并且,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

(4)有效練習

鞏固練習是課堂教學中重要的一環,他對學生消化、掌握當堂內容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選取鞏固練習題時必須注意幾點:一是題量,二是題型,三是深廣度,四是是否體現本節課的精髓。一般來說,題量不能多,2到3題即可;題型多以選擇、填空為主,少用綜合性強的大題、計算題;難度不能過大,不要在新課時就按中考的難度來,最好要適當;題目的選取一定要緊扣本節課的中心內容、重點內容,絕不能為了練習而隨意選題。只有選出了適合本節課內容的好題目,學生才能真正通過練習達到鞏固成果的目的。

(5)放手課堂,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實現角色轉變。

高效課堂是自主的、有情感的、師生相長的、有成功體驗的。因此教師必須放手課堂,不要禁錮學生的思維,要激發學生獲取知識的主動性和自覺性,讓學生參與課堂實踐活動,讓他們參與知識產生、發展的整個過程。讓他們帶著疑問去學,帶著興趣去學,為追求成功體驗去學。高效課堂的靈魂就是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實施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把握好學生。

三、高效的課堂教學,必須有高效的課后環節

為了激發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興趣,課后,教師布置的作業要改革,努力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傊?,留因材施教的作業。教師要客觀看待學生身上存在的學習能力方面的差異,留作業應做到因材施教,采用按能力分組、分層、適度布置作業。

作業是教師給學生布置的功課,它能達到“鞏固知識,訓練技能,培養能力”的作用,只有巧妙設計,才會達到理想的效果。學生學習了一堂課,如何能讓學生很好地鞏固呢?從作業反饋中,能很好是反映出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情況,也能很好地看出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效果很好。后來,我就經常這樣做,通過精心設計,學生也能很好地鞏固課堂上的內容,反饋的信息也比課后的練習來得全面。在這里,我就在這方面的一些具體做法會寫出來,與大家探討。

第一,我設計習題一般分為兩個層次,一是記憶性的內容,主要的課本上的一些概念;二是概念的應用,是對學生基本技能的培養。

第二,為了培養學生對物理的濃厚興趣,在設計習題時,盡量以我們身邊的事例入手,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就是從我們生活中來的,我們學習物理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第三,在設計練習時,老師自己要多研究,習題不能有較大的漏洞,最好是平時資料上常見到的,再自己作一些修改。

總之,教學有效性要以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為宗旨。教學有效與否,要通過學生來表現。有效的教學應該關注學生的發展,教師必須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具有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思想,在教學活動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和個性發展。通過以上幾個環節的學習,既能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也能更好地減輕學生過分的作業負擔,使每一個學生在每堂課都能有收獲。并且逐漸養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從而優化了課堂教學。

當然,高效課堂教學環節所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除以上三條外,教師的專業素養問題、高效課堂教學時間的利用問題、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問題、重難點的突破問題、教師的主體地位發揮與學生主導地位的實現問題、面向全體學生的問題、教師的示范作用與課堂教學細節問題等等,都值得去認真研究。下面我通過乙醇教學設計來分析教師是如何做到“讀懂教材”,開展高效課堂教學的。

一、設計思路

新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就是建構起學生自己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逐步改變以教師、課堂和課本為中心的局面,促進學生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發展。本節課的教學采取從日常生活入手感受酒精,從結構到性質,性質到用途,然后啟發引導,再實驗探究,討論總結。從而,更全面地認識乙醇。

二、教材分析

1、乙醇是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有機化合物》的第三節《常見的兩種有機物》學好這一節,可以讓學生掌握在烴的衍生物的學習中,抓住官能團的結構和性質這一中心,確認結構決定性質這一普遍性規律,既鞏固了烷、烯、炔、芳香烴的性質,又為后面的酚、醛、羧酸、酯和糖類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學會以點帶面的學習方法,提高了學生思維能力,帶動了學生學習素質的提高。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選取醇類中的典型代表有機物——乙醇,介紹其基本的結構、主要性質以及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教學中注意從結構角度適當深化學生對甲烷、乙醇的認識,建立有機物“(組成)結構—性質—用途”的認識關系,使學生了解學習和研究有機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學情分析

學生已有烴的基礎知識,烴的衍生物中從簡單的多了個氧原子開始,從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酒精開始,降低難度。在前面的學習當中學生以接觸過物質的結構、性質和用途的科學關系,在此節課學生可來應用這一點。,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了解乙醇分子的結構,了解羥基的結構。2、掌握乙醇的化學性質。

能力與方法:本節課突出表現了用途由性質決定,性質又是由結構決定的,所以要從乙醇分子的結構入手,分析其性質。要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實驗中的觀察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生實驗培養學生求實、嚴謹的優良品質。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入手,啟發學生分析產生實驗現象的因果關系和本質的聯系。培養學生從多方面認識事物的能力。

五、重點難點

重點:乙醇的結構、乙醇的性質及其鍵的斷裂方式

難點:乙醇的化學性質。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以貼近生活為手段,一步步引導學生去思考,幫著發現隱藏的問題,具體分析,達到一種和學生共同學習的那種氣氛。采用邊講邊實驗,充分發揮實驗的作用,提高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興趣,使學生感到有機化學就在他們的實際生活之中。本節為有機化合物知識教學課,而有機物的結構是有機化學知識的基礎。加強結構教學能使學生更完全、更深刻地認識有機化學所研究的具體物質及其性質規律。因此,結構教學在整個有機化合物的知識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據有機化合物知識教學的一般原則,按照“(組成)結構—性質—用途”的認識關系,主要運用講授法、實驗探究法、形象化的啟發式教學法,使學生了解學習和形容有機物的一般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內容,掌握知識,并靈活應用知識。

七、教學方法:主要是通過故事引入,采用設疑、材料分析、啟發、誘導、學生實驗和視頻演示實驗等方式學習乙醇的重要性質,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分析思維能力。同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還注重對學生良好學習方法的培養。

八、教學程序設計

1、導課

古往今來無數詠嘆酒的故事和詩篇都證明了酒是一種奇特而富有魅力的飲料。那么,酒這怎么來的呢?由舜命令杜康造一種飲料,引出酒的由來,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酒制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日常生活中,講述聽到的,看到的、感覺到的有關酒精的一些性質及用途。使同學們要把握一條主線: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制法、用途和存在。

2、由簡單習題引出乙醇的分子結構

3、歸納總結乙醇的物理性質

通過觀察、聞乙醇以及將其涂在手上的一系列活動后,歸納出乙醇的物理性質。

演示動態的乙醇的物理性質,讓學生直觀地認識乙醇的結構,并引導學生分析乙醇的斷鍵方式。

4、探究乙醇的化學性質:與鈉的反應

(1)提出問題

乙醇可看成是水中的氫原子被乙基取代,而水可與鈉反應放出氫氣,乙醇是否也可以呢?

(2)實驗探究:乙醇與鈉的反應。

(3)演示課件:乙醇與鈉的反應的歷程。

(4)知識遷移:寫出乙醇與鎂的反應方程式

(5)聯系實際:交警判斷酒后駕車的方法。

5、探究乙醇的化學性質:乙醇的氧化反應

(1)提出問題:乙醇可否被氧氣氧化呢?

(2)實驗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實驗。

(3)演示課件:乙醇催化氧化歷程。

6、乙醇的用途:讓學生根據乙醇的性質及生活經驗再次說出用途。

7、本課小結

8、課堂練習;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生活中的常見有機物--乙醇

一、乙醇

1.乙醇的分子結構

2.物理性質:

3.化學性質

與Na反應

(2)氧化反應

②催化氧化

③直接氧化

4.乙醇的重要用途

總之,,高效課堂雖然不是一種具體的模式,但它的目標是明確的,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改正。雖然與傳統教學模式的目的有一致的地方,但它的具體要求已經遠躍傳統,作為教學主導者的教師必須首先改變自己,才能真正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的目標。

化學課堂的高效教學是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的,學習不再是只為了分數、為了升學,而在于技能掌握、科學素養的提高,在于科學的探究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養,在于創新潛能的激發。有效地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被動學習為自主學習變苦學為樂學。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為獲得知識、掌握技能。社會在變,學生在變,我們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也得變,我們必須不斷研究,與時俱進,才能搞好教育教學工作,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學會教學,課堂教學技能的理論與實踐》,浙江大學出版社。

[2]《高中化學教學參考書必修2(人教)》

篇4

1.生活中化學案例展示在高中化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前或是講授課程的過程中向學生舉例說明生活中應用到化學的案例(這些案例應當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有著親身感受的案例),這樣做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順利地將學生引入案例的教學情景當中.同時,還可以采取多樣化的方式開展生活化案例的演示:首先,將文字性的資料發給學生;其次,用多媒體向學生進行資料展示;再次,教師對案例進行生動的描述.展示方法的選擇并非是唯一的,應當根據實際案例的特征特點來決定,不論采取什么樣的方法,均應當渲染出與之對應的氣氛來,讓學生能夠盡快融入角色,以此獲得一種感性的認識,只有這樣才能夠為進一步的分析及解決問題奠定好堅實的基礎.在江蘇省某高中化學教材中有一個這樣的例子“海水中的元素———氯”,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夠正確了解氯氣的物理屬性和化學屬性.高中化學教師要想提高學生對學習氯氣的興趣,進而達到本課教學的要求,教師可以向學生播出北京電視臺的一段視頻,這個視頻主要講述了一個家庭主婦在清潔馬桶的過程中使用了84消毒液,由于清潔的結果不夠理想,無法滿足家庭主婦的需求,緊接著又使用了潔廁靈,最終結果是導致了家庭主婦中毒,繼而被送往醫院.視頻播放到此,其主要目的就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便于為教學活動做好鋪墊.

2.采取設置問題的形式,引發學生積極思考當教師引導學生進入在生活化的案例中之后,學生的興趣由此被激發出來,接下來教師應當立即引導學生進入與教學目標相關的問題中.在設置這些疑難問題時,教師應當把握住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原則,以防學生出現厭學的不良心理;在設置疑難問題成功之后,教師應當采取指導個別的方法,不單單是要深入了解學生探究問題的過程,此外還要在學生分析問題時,及時指導學生找到日常生活與知識之間的聯系,為下一階段的討論奠定基礎.例如,在上述的生活案例的教學中,在學生觀看視頻時,化學教師應當向學生提出下述問題:在84消毒液和潔廁靈混合使用之后為什么人會中毒?通過設置這樣的問題,學生的思維及探究問題的積極性、好奇心均會被進一步得到激發,這就有助于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自己努力尋求答案,由此得到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3.提出答案,總結歸納在高中化學教學的生活化的最后階段就是教師運用自身的理論知識,幫助學生找到答案,這就需要結合教學原則及教學目標,進行一定的歸納和總結,在該階段學生的情感生活,以及知識結構可以得到進一步的提升、總結.教師要特別注意的是:首先,對之前環節中學生的表現予以全面的評價、表揚,以及肯定在以上環節中積極主動發言的學生;其次,評價所舉的生活中的案例,向學生解釋這樣的生活案例中所蘊藏的化學知識,豐富及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結構;再次,鼓勵學生時刻運用所學習到的化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相關問題.例如,在“海水中的元素———氯”這一節課結束之后,教師可以通過向學生展示84消毒液的化學原理及使用說明,向學生提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消毒液應當注意的問題,這樣便可以實現對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的系統化梳理,讓學生對該課程知識產生更加深刻和具體化的認識及理解.

二、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應用

1.要重視案例的選擇在教師的引導下幫助學生自主的置身于學習,是生活化在高中化學教學實施的實質.生活化在高中教學應用中的重點和難點就是如何選擇一個生活中的案例,并做好相應的化學分析.如果教師選擇的案例不夠恰當,就很難達到化學教學的效果及目標,也很難有效地激發學生對化學學科學習的興趣.所以,高中化學教師在進行案例選擇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該案例的實用性與實性,并將其有針對性地引入課堂當中.

2.要突出課堂實踐性原則高中化學教學的生活化的著眼點不僅僅是對生活化的案例的分析與研究,更加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在生活中所蘊含的化學道理和科學知識,從而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高中化學教師在進行案例展示時,應當積極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走進實驗室,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促使學生自覺提高自身理解知識的能力與掌握知識的能力,而不再是在傳統的教學中獲取呆板、抽象的理論知識,進而讓學會在實踐中學習理論知識,同時又在理論的指導下投入科學實踐,并將所學的知識科學有效地運用到實踐中去.

三、結束語

篇5

在學生對其中的一些概念進行回顧理解的基礎上,利用對比的方法分析強弱電解質的本質區別,加深學生對“微弱電離”的理解,從而得出弱電解質的電離都是可逆的;在“逆”中進一步推導可逆的過程中必然有電離平衡的存在,學生就會自主地對“電離平衡狀態”進行分析,在“等、動、定”中體會電離平衡狀態的判定標志;學生在領會“變”的含義中,順利將思維引向對“電離平衡影響因素”的探究學習.順應學生的思維,教師就可以利用板書在黑板上構建知識框架,靈活地將各種概念進行串聯,利用概念之間存在的邏輯關系,來逐層進行延伸和學習,在學生的探究學習中不斷地對框架進行豐滿,從而建立一個“有血有肉”的高效課堂.通過這樣思維框架的構建,結合學生的生成順利的形成“思維導圖”,使得課堂教學上不僅僅是“形似”,更從本質上達到了“神似”,靈活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了解到了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邏輯性、關聯性,從根本上提高了高中化學的課堂效率.

二、突破思維模式,引申探究效率

學生的學習就是一個層層遞進,逐步突破的過程.教師可以充分地利用化學的學科特點,利用實驗探究來幫助學生進行思維突破,在學生對現象、數據進行整理的過程中,逐步地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一個核心討論點上,在對重點的攻克中使學生對化學原理更為清晰,從而得到完善、嚴密的思維導圖.例如在學習有關“原電池的形成條件”的知識時,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在初中物理中學過的電學知識,利用“電子轉移”來聯系化學中的氧化還原反應,使學生思考“如何利用氧化還原反應來使電子定向移動,從而形成電流而產生電能?”這樣的問題,在學生的積極討論下,學生逐步地將問題集中在利用氧化還原反應來形成電流的問題上,這一問題讓學生們很是興奮,都想利用這一原理來制造電池.學生主動地對氧化還原反應進行了分析,通過其中的電子流向確定了正、負極,開始嘗試選擇相應的電極材料,使用導線將正、負極進行連接,不斷地進行連接嘗試各種不同思維的實驗.在學生堅持不懈的努力中,終于看到了電路中所連接的“二極管”發亮了,頓時一片歡呼聲.通過這樣對一個“中心點”的研究,在學生心中繪制了一張“原電池”的電路圖,非常清楚的理解了形成原電池的基本條件,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們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實驗,并在學生的實驗中得到了完善和修復,使得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刻、更清晰,提高了學生的探究效率.

三、共建思維導圖,推進合作效率

“集思廣益”才能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深、更廣、更具體.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建立小組的形式,讓大家相互之間配合協作,對學生之間的信息進行有效地聚合和整合,使學生的思維、認識和經驗得到共享,實現學生能力的最大化,以此來共同努力來建立思維導圖.例如在學習有關“酸堿中和滴定”的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分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們討論“如何使用已知濃度的氫氧化鈉來測定未知濃度的鹽酸”這個問題,學生就會從反應的原理出發,建立氫氧化鈉和鹽酸的物質的量相等的關系式,順利的得出c(NaOH)V(NaOH)=c(HCl)V(HCl)這樣的實驗原理,從而順利的得出計算未知鹽酸濃度的公式,然而在儀器的選擇和重點的判斷上又出現了困難,教師要及時地給學生提供相應的儀器和指示劑,學生在認識儀器的同時對整個實驗的設計產生一定的啟示,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討論,最終學生得出了“檢漏、洗滌、潤洗、裝液、讀數、滴定、讀數”等一系列的實驗步驟,整個實驗框架也在學生們的齊心協力下逐漸地清晰,使得后面的小組合作實驗操作變得水到渠成.通過這樣的集體構思,使學生們共同搭建來實驗的框架,相互之間取長去短、相互評價、相互借鑒,共同打造了思維導圖,不但體驗了合作學習的快樂,還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增強了小組合作的學習默契和效率.

四、整合思維反思,提高學習效率

反思是學生記憶、思考、接受的一種升華,而其中的思維導圖不但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還有效地幫助學生將書本由“厚”變“薄”,有助于學生對關鍵點、重點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學習有關“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在一張白紙上根據自己的記憶和理解來建立簡單的思維導圖,將其中物質之間的相互聯系使用不同的線條將其標出來,新奇的學習方法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課堂的學習變得富有生機、很充實.學生在標注“鈉及其化合物”時,遇到了鈉鹽之間相互轉換的困難,教師要及時的進行參與討論和引導,啟發學生對“碳酸鈉與鹽酸之間的互滴檢驗”,討論“碳酸氫鈉與鹽酸、氫氧化鈉之間的反應實質”,學生很積極地發表自己的看法,突破了自己的原有認知,建立了個性化的思維導圖.學生在對物質之間的聯系進行搭建時,意識到了自己在反應方程式上的遺漏和不足,紛紛的將自己的思維導圖與同學或老師的思維導圖進行比較,不斷的借鑒彼此的優點,起到了很好的“補漏查缺”的作用,使一張清晰的思維導圖呈現在學生的面前.通過這樣的反思式的思維導圖,促使學生建立了嚴密的科學知識體系,學生不但在知識上構建了縱橫式的網絡,也使的學生的思維可以縱橫式的發展,不但達到了鞏固和復習的作用,還輕松地突破了在新課講授時那種順向思維,建立了逆向、混合向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學效率.

五、結語

篇6

化學本來就是一門非常貼近生活的學科,學到的很多知識也可以在日常生活當中得到應用。在課堂教學當中,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更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例如,在學習“萃取與分液”這一章節的時候,可以聯系很多生活中的現象對學生進行講解。比如聯系現在很多人都非常熱衷減肥的話題,引出西紅柿減肥的方式,從而為學生提供問題進行思考:西紅柿分別用油和水進行煮,哪一種效果會比較好?將課本知識與生活相聯系,不僅會容易很多,還會讓學生學得更加有興致,讓他們感覺到自己學到的知識在生活中的用處非常大。

2.合理運用小組合作的方法

高中化學中,實驗必不可少。我們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方式,對全班同學進行分組。在分小組的時候也要考慮到小組成員的成績、積極性、平時表現等各方面因素,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劃分。在實驗過程中,小組成員可以進行適當分工,提高實驗效率。另外,不同小組間的競爭,更是會提高每個成員的積極性和小組責任感。另外,在討論問題的時候,小組成員也可以各抒己見,有機會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與大家共同討論解決問題。就像我們在學習“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這節課的時候,可以通過生活中的實際情況向大家提出問題:為什么我們不能用潮濕的手碰觸電器?為什么電解水的時候需要加入少量氫氧化鈉溶液或者?通過提出問題,引起大家的討論興趣。這種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對于培養團隊合作精神也有非常大的幫助。最后小組討論的結果由代表進行發言,教師進行總結和補充完善。

3.教師的積極引導和鼓勵

在現今的化學課堂中,一般思考和回答問題比較積極的都是一小部分人。如果想要激發全班同學的學習熱情,就需要教師的積極鼓勵。“不怕說錯,就怕不說”。不論講得對不對,敢于說就是一種勝利。我們也可以采取一些獎勵性措施,為大家積極發言提供更多誘惑。讓學生在獨立思考、語言表達及自信心的培養等方面都可以獲得更大提升。

4.對高效化學課堂的評價

高效化學課堂的最終目的,簡單來說便是讓學生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學習有了興趣和主動性,課堂教學效率當然也就提高了。而教師更是要做到“相信學生、全方面地發展學生”,為學生提供更多主動探討和創造的機會。“教”是教師的責任,而“學”是學生的義務。但是如果要讓這個過程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則需要的是雙方的互動和配合,并且教師起著重要的支配作用。高效化學課堂,是由教師和班級的全體成員共同打造的。所以教師更是要顧及每一個學生的情況,特別是對于那些成績不太優異、對自己信心不足的學生,更是要鼓勵他們積極參與進來,為他們提供機會享受課堂和學習中的樂趣,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對高效化學課堂的模式根據時間進行劃分,一節四十五分鐘的課程,可以這樣劃分:10+25+10,分別是:教師的學習指導+課堂的合作交流與探討+教師的總結和概括。這樣,教師跟學生共同探討和學習的時間會更多,而教師單方面傳授的時間相應減少。

5.結語

篇7

陶行知說:“千千萬萬發明的起點在于疑問.”亞里士多德說:“思維來源于驚訝和疑問.”由此可見,問題是促使學生展開所有行為活動的內驅力.但是,在傳統的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通常都是按部就班地一點點地將化學知識呈現并灌輸給學生,這種教學方式往往會導致課堂呈現出一種枯燥壓抑、死氣沉沉的氛圍,難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該在進行高中物理教學的時候創設出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問題情境,從而促使學生能夠自覺、主動地探索化學知識.例如,在講“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時,筆者先給學生講一段歷史:德國與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展開了激戰,德軍停止炮轟之后,法國士兵沖出戰壕希望能夠呼吸到新鮮空氣,然而,他們看見的只有黃綠色的煙霧,接著,他們就有一種難以喘氣、無法睜開眼睛的感覺.過了幾分鐘,就有一萬多人中毒……學生在聽完這一歷史故事之后,就表現出一種極為驚訝又充滿疑惑的神態.接著,筆者提出疑問:“黃綠色的煙霧究竟是什么物質;它們具備了怎樣的性質;法國士兵在聞過這些煙霧之后出現中毒現象的原因……”這一系列問題的提出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出學生的求知欲.筆者沒有將問題的答案立即呈現給學生,而是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對這些問題展開探討和分析,并從旁給予相應的指導.

二、靈活運用多種教學形式,優化化學課堂教學,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在常規模式的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通常都是以平鋪直敘的方式對學生灌輸化學知識,學生努力記筆記或者是對相關的知識點加以記憶.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會弱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同時難以促使化學教學的實效性得到增強.所以,要將以學生為主體的化學課堂有效地構建出來,就一定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并對教學形式進行靈活選擇,一切教學活動的展開都必須圍繞學生這一主體.例如,在講“鈉的化合物”時,筆者根據班里的人數進行分組,平均每四人為一組,之后將金屬鈉的相關知識作為學習線索,要求學生利用網絡技術或者通過查閱資料來展開相關知識的探索.探索的內容主要有:金屬鈉的化學性質、用途以及其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國民經濟所起的重要作用等,然后整理和總結搜集到的資料,并將其制作成詳細課件,各個小組在課堂上要輪流上講臺對自己的課件展開演示和講解.這種方法不僅可以讓學生提前對納這種金屬化合物的相關知識進行了解和掌握,并且也尊重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三、開展實驗活動,調動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實驗對于化學這門自然學科來說是基礎,很大程度上,化學教學質量的好差都會受到實驗教學成功有效性的決定.但是,在如今的化學實驗課堂中,學生參與實驗的機會較少,因為課堂上的大量時間被教師用來演示實驗,這樣一來,就難以充分展示和體現化學實驗的多元化功能.所以,高中化學教師一定要充分地將實驗功能發揮出來,讓學生擁有更多自主參與實驗活動的機會,促使學生能夠在進行實驗探究的過程中題號自己的化學實驗操作能力,這對于構建學生主體的高中化學課堂而言也是一種重要體現.例如,在做“溶液濃度配置”實驗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知道實驗的目的,并介紹實驗需要的儀器、原理以及相關的注意事項等,然后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并學習相關的實驗技能,在實驗完成之后,讓學生共同溝通并討論處理實驗數據、分析實驗現象、控制實驗條件以及設計實驗方案的方法.這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配置溶液濃度的方法和技能,同時還能夠激發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

四、結語

篇8

在早期,人們已經意識到自主教學的重要性,很多教育學家針對自主學習教學模式進行了規劃與探討,形成了完善并成熟的教學理論體系,為當今化學課堂中開展自主學習教學奠定了堅定理論基礎.

1.羅杰斯的意義學習

教育家羅杰斯認為,學習應該注重學習的意義.他將意義學習分為四大要素:學習是主動參與的過程,學習是自我發現的過程,學習是知識滲透的過程,學習是學生自我評價的過程.而放在第一位的要素就是“學習的主動參與”,這可以說是自主學習模式的理論雛形.

2.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

教育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教師的任務是為學生的主動學習探究創設并提供一定的參與環境,教師的主體地位被弱化,學生的主動參與被凸顯.學習是學生產生求知欲望并付諸實踐進行知識主動獲取的過程.

二、高中化學教學中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建構的分析

教育學家為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提供了理論支撐,需要真正把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理念付諸實踐的是高中教師.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創設問題情境,調動起學生課堂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興趣是激發學生動機的導火索,在一定動機的刺激下,學生的思維才能活躍起來,學生的關注點與注意力才能集中起來.例如,在學習淀粉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在上課之初提問:淀粉遇碘變什么顏色呢?這樣的話題,充滿了猜測性,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有的說是藍色,有的說是不變色,有的說是黃色.為了解決學生的困惑,教師可以采用實物教學,通過土豆進行實驗,驗證大家的猜測結論,學生的注意力十分集中,教學效果十分明顯.

2.鼓勵分組合作,提高學生的合作與探究能力

新的教育改革中更加注重學生合作與探究能力的培養,這也是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著眼點之一.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可以針對一些疑難問題進行小組討論,學生在討論中充分交流,產生思維的碰撞,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小組成員的團隊意識明顯增強,小組內學生分工比較明確,有的記錄,有的總結,有的代表發言,整個學習小組就是一個小集體.在集體的氛圍中,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不僅調動起來,那種集體榮譽感也油然而生.每個人都是小集體中的一員,在集體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3.鼓勵學生提問,對學生的觀點給予充分肯定

自主學習教學模式下要求教師做好對學生自尊心與自信心的培養.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在心智與思維上都接近成人,所以往往有著強烈的自尊心,在教學過程中就需要教師的鼓勵與肯定.高中化學中存在很多疑難知識點,每個人都可以提出不同的觀點.在開展化學自主教學中,教師要始終牢記“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盡量鼓勵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去探究問題.

4.做好課后練習,檢驗自主學習教學效果

在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在教學中充當幕后的引導者,在必要的時候給予一定的指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扮演主導者,成為學習的主人.但是,如何檢驗教學成果成為教學中最關心的話題,這就要求在利用好課堂做好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課下習題的練習,通過練習檢驗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成果,探究學生在疑難問題上的認識誤區,幫助教師確定學生知識掌握中的薄弱點.在課堂時間比較充足的情況下,可以進行課堂的教學測試.也可以是課下練習的形式,但學生的自覺性總是有限的,課堂測試的形式可以在教師的監督下進行,教學檢驗成果真實性更高,更具有教學參考價值.

三、結語

篇9

由于影響實驗的因素很多,化學實驗很多時候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或者與課本上描述的情況不一致,比如,現象不明顯或者產生的氣體量太小,學生觀察不到反應效果;或者化學反應太快,學生還沒有反應過來,反應已經結束了。面對這種狀況,引導學生不要輕易下結論或是質疑課本上描述的情況。畢竟,科學家的實驗都是在設施齊全、環境適宜的實驗室操作,而且實驗設備更專業、要求更嚴格。教師要鼓勵學生再次閱讀課本,思考我們的實驗到底在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當我們的實驗達到課本上的效果時,引導學生反思:我們以后在實驗操作中要避免哪些不當的操作,或者如何優化實驗操作等,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培養學生探究精神。

二、注重演示實驗的示范作用

實驗是化學教學必要手段。很多時候,教師都是一邊講一邊操作,利用實驗來驗證課本上所講述的知識的客觀存在。教師在操作演示實驗之前,會對實驗的條件、準備、操作進行詳細地介紹,對于有一定危險性的實驗會提醒學生注意哪些事項,如何避免意外的發生。學生在觀察教師做實驗的同時,會對教師講解的內容進行回顧,并高度注意以防應對意外情況。教師的這種言傳身教,對學生的實驗操作起到直接影響,引導學生條理分明地做好準備,并有條不紊地操作實驗,是一種潛移默化地滲透,對學生的實驗操作影響深遠。

三、鼓勵學生主動進行實驗活動

目前的化學實驗活動,多是由教師演示或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集體進行。無論哪種形式,學生都是實驗的被動接受者,沒有主動進行實驗的欲望。前一段時間,一個因學生做化學實驗造成人身傷害的新聞在各大媒體上傳播,引發了人們對學生自主進行化學實驗的討論,很多人指責學校管理不到位,但也有人指出:自主實驗是學生探究性學習的重要手段,我們不能因噎廢食,不能因為這次事故剝奪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權利。教師一方面要對學生進行實驗安全教育,另一方面要鼓勵學生主動進行實驗活動,拓展學習視野。

四、結語

篇10

1.意外生成中的“猜想與假設”,順勢而導,探索本質

動態的課堂隨時有意外生成,引導學生合理探究才是解決意外生成的最好方式。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意外生成,引導學生結合實驗條件、藥品、裝置和操作進行探究,從自己的角度對實驗中出現的異?,F象進行猜想與假設,從而誘導學生的思維,激勵學生利用積極的心態面對意外,探索意外之后的化學本質。比如在學習有關“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時,有這樣一道探究題:利用金屬鋁分別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探究鋁與酸反應時反應速率的快慢。教師利用了邊實驗邊猜想的方式進行學習。實驗情境:實驗1:將相同大小、形狀相同的鋁片分別放入2mol/L稀鹽酸、0.5mol/L稀硫酸中,觀察實驗現象。學生觀察到鋁片與稀鹽酸反應要比與稀硫酸反應劇烈,放出氫氣的速率快。學生便從反應的本質進行分析,對造成這種實驗現象的原因進行猜想。猜想與假設:鋁與酸反應的實質是鋁與溶液中氫離子的反應,稀鹽酸中氫離子的濃度大,故反應速率快。實驗2:將相同大小、形狀相同的鋁片分別放入1mol/L稀鹽酸、0.5mol/L稀硫酸中,觀察實驗現象。實驗并沒有像預想的那樣反應速率相同,還是稀鹽酸與鋁反應產生的氫氣劇烈,反應速率快。這令學生感到非常的意外,鋁片和氫離子濃度完全一樣了,唯一不同的就是氯離子與硫酸根離子,這讓學生擁有了其他的猜想。猜想與假設:氯離子、硫酸根離子可能影響反應速率,氯離子具有促進作用,硫酸根離子具有抑制作用。實驗3:在鋁與1mol/L稀鹽酸中加入少量硫酸鈉固體,觀察實驗現象;在鋁與0.5mol/L稀硫酸中加入少量氯化鈉固體,觀察實驗現象?!耙馔狻弊寣W生有了新的發現,喚起了強烈的求知欲,積極主動地找不同、尋根本,從而在相互比較中有了新發現,發現了知識的新大陸,學生體驗到了猜想與假設的魅力,進一步增強了自己的探究能力。

2.方法滲透中的“猜想與假設”,理性思考,探索創新

學生在化學學習中,更注重方法的滲透和思想的領悟,利用“猜想與假設”可以實現學生對原有知識的整合,從而進行理性思考積極創新。在化學的教學中,學生只有對演繹法、類比聯想法、歸納法等科學方法進行熟練掌握,才能使學生的猜想與假設更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和邏輯性。比如在學習有關“乙醇的結構式”時,學生通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得出了乙醇的分子式為:C2H6O,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對乙醇的結構式進行猜想,得出乙醇所有可能的結構。猜想并不能使學生直接建立實驗進行驗證,教師要適時地組織學生進行合作討論,讓學生對這兩種結構式進行觀察,利用對比法找出其中的相同與不同,利用假設法設計實驗與猜想結果。實驗方案:將1mol乙醇與足量的金屬鈉進行反應,收集生成氫氣。猜想與假設:根據氫原子所處的環境不同,假如是結構式Ⅰ,則可能收集到0.5mol或2.5mol或3mol氫氣;假如是結構式Ⅱ,則只能收集到3mol氫氣。在實驗的指引下,學生收集得到了0.5mol氫氣,順利得到了乙醇的結構式。同時也掌握了碳四價理論,對乙醇的結構與性質有了更深層的認識。猜想與假設使學生學會了分析、對比和邏輯推理,逐步滲透了化學學習的科學思維,向學生證明了猜想與假設能力的重要性,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3.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