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的詩句范文

時間:2023-03-16 08:54: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黃山的詩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黃山的詩句

篇1

2、妖星沈雨露,和氣滿京關。上將忠勛立,明君法駕還。順風調雅樂,夾道序群班。香泛傳宣里,塵清指顧間。樓臺新紫氣,云物舊黃山。曉渭行朝肅,秋郊曠望閑。廟靈安國步,日角動天顏。浩浩升平曲,流歌徹百蠻。——鄭谷《回鑾》

3、洞房環佩冷,玉殿起秋風。秦地應新月,龍池滿舊宮。系舟今夜遠,清漏往時同。萬里黃山北,園陵白露中。——杜甫《洞房》

4、肅城鄰上苑,黃山邇桂宮。雨歇連峰翠,煙開竟野通。排虛翔戲鳥,跨水落長虹。日下林全暗,云收嶺半空。山泉鳴石澗,地籟響巖風。——虞世南《奉和幽山雨后應令》

5、峭壑陰森,云氣洶洶;松影翻飛,勢如游龍。披霜傲雪,屹立蒼穹;蜿蜒其脊,橫空長虹。——《黃山松》

6、天游龍輦駐城闉,上苑遲光晚更新。瑤臺半入黃山路,玉檻傍臨玄霸津。梅香欲待歌前落,蘭氣先過酒上春。幸預柏臺稱獻壽,愿陪千畝及農晨。——盧藏用《奉和立春游苑迎春應制》

7、不知何處好消憂,公退攜壺即上樓。職事久參侯伯幕,夢魂長繞帝王州。黃山向晚盈軒翠,黟水含春繞檻流。遙想玉堂多暇日,花時誰伴出城游。——伍喬《寄張學士洎》

篇2

進入黃山,就像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石頭世界,怪石奇形怪狀。有的像仙女般亭亭玉立在山頂上,有的像巨石般屹立在山上。看那巨大的“仙桃”,它好像一個大桃子一樣,從天上掉到那“石盤”上。還有那一座高山上,有一個仙人望著白浪翻滾的云海,用手指著遠方,好像在說著什么。在獅子峰前,一個可愛、活潑的猴子獨踞峰頂。從遠處看,我還以為一只真猴在峰頂靜觀云海起伏呢!走近一看,原來是一只石猴,它信佛在靜觀云海起伏,當云海散去時,石猴信佛在觀望太平縣的秀麗風景。所以“猴子觀海”又名“猴子望太平”。黃山的怪石如同鬼斧神工,讓人震撼。

看那一片松海,好像云海中的“綠島”,使山巒因此而更顯示出勃勃生機。有的亭亭玉立;有的凌空欲飛;有的懸垂倒掛‘有的卻又繞巖三匝,翹首展翅欲飛。有的像一把巨大的綠傘,殷勤地撐開等著你;有的像云南的孔雀,抖動著美麗的羽毛,炫耀著自己獨有的魅力;迎客松張開臂膀歡迎四方來客,然經歷了十年的風霜雨雪,樹皮裂開。但依然那樣蒼翠,像哨兵一樣筆直,讓我想起了“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詩句。

在山上看云,云好像一個運用自如的魔術師,使黃山的景色瞬息萬變。最低處是幽谷中一縷縷淡淡的云氣,好像是下面的山澗被煮沸了一般,由那里蒸騰出來的。山間的白云如帶,既相對的固定,又緩緩地移動,把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山峰遮掩得若隱若現,若即若離,充滿了神奇的色彩。遠處的一個個山峰,就被云隱藏在云海中,含羞般只露出個山尖尖,撲朔迷離的樣子,使你感覺到這般的圖景讓人恍惚覺得正漫步于天上的市街。有的有巨浪排空、驚濤拍岸的氣勢,偌大的黃山瞬間只剩下幾個峰尖,如同海中的島嶼。在遇到旁邊的氣流或者山穴空洞,云就發出“轟隆隆”的響聲,聲音粗獷深遠,如若銅鐘。這云聲有時竟長達數分鐘之久,有時云聲倏地響起,猶如雷霆霹靂,令人一驚。這里每一道陽光,每一束雨絲,每一陣和風,都使云呈現出不同的形態。

篇3

美最易拉近心理距離。登臨黃山,心不知不覺與之契合,于是頓生與之相擁的沖動,就像遇到心儀的美人兒。

可黃山之美,不限于靈秀,更多的在于坦蕩而含蓄、剛勁而寬厚、神秘而堅韌。著名國畫大師劉海粟十次到過黃山后,深情地說:“黃山是吾師!”

以山為師,是大師的謙遜之言,但從另一個方面說明黃山不僅具有超乎尋常的美,而且還具有達人一樣的品格。

我到過泰山,我訝異于那一馬平川,陡然有了那么一座高山,且靠近皇城根兒;我到過天柱山,在崇山峻嶺中探尋,終于找到了一座的灰白山體,不過僅是“孤立擎霄,中天一柱”;我到過張家界,它拔地而起,就像一位不速之客,突兀地出現在你的眼前,讓你猝不及防。

黃山不是這樣的。他就像一個有涵養的人,慢慢地優雅地走到你的面前。坐車進去,一座座高山像一個個敦實的漢子,平淡質樸,如泰山。偶爾在山頂上出現幾塊奇形怪石,就像頭上隨便扣上的普通帽子。這樣的山形在皖南比比皆是,平常得如見到了鄰家阿叔。再往前走,透過蒼松翠竹,你隱隱約約看到那而圓潤的白色花岡巖組成的山體直插云霄,如一位位著白衣長衫的俊朗少年,巖縫上嵌著青松的綠色,就如《天龍八部》中的慕容公子、段公子等人的白衫上的綠絲絳。

第一眼見黃山,我就認定他是一群衣袂飄飄、玉樹臨風、武功高強的少俠。

不是嗎?“天都履險”時,爬石天梯,過鯽魚背,你不得不嘆服李白的詩句“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黃山天都峰的高峭險峻,如負劍義俠,傲臨天下,讓你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可這正如人生一樣,不歷險,怎能站得高。不攀援,怎能到頂點?

別以為到黃山僅僅是登臨,“西海探幽”時,你才知道黃山如一個含而不露的高手,靜靜守在幽谷中,任憑水動、云動、風動,屏息打坐,心不游移。坐滑車下到西海大峽谷,你恍惚走進了張家界的天子山,眼前的山中植物繁茂,褐色山體像一根根偌大的竹筍,直刺天穹。若不下到谷底,站在上面,你真不知道西海峽谷有多神秘,不知道其山有多高,澗有多深。

黃山是以多種姿態出現在人們眼前的。如“北海望遠”時,黃山就表現為一種開放包容、兼濟天下的智者姿態;觀遠處,“童子拜觀音”栩栩如生;俯下方,“夢筆生花”景惟妙惟肖。

黃山確實有著師者的仁厚。到“玉屏攬勝”時,那名滿天下的迎客松,以無比的熱情迎候著人們;“百步云梯”,讓你知曉“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忍耐;“一線天”,讓你懂得“那怕有一絲光明,也要走出像樣的人生”的堅守;“飛來石”,讓你明白“只要找好支點,就不怕重壓風險”的淡然;“黃山松”,讓你明了“無限風光在險峰”的頑強……

篇4

7月18日清晨,本刊“黃山采風團”一行17人來到黃山。

汽車在蜿蜒的山路盤行,大家的心卻早已飛向窗外,呼吸山林間帶有松木青草氣息的清新空氣,目光掠過窗外粉墻黛瓦的徽派民居,掠過農田、村莊、路邊青松和一條潺潺流淌的小河……

黃山,我們來了!

車進巍峨的景區大門,全車沸騰了。我們真正走進了黃山!投進了黃山的懷抱!我們從前山玉屏索道上山,登臨蓮花峰,再去光明頂,夜宿北海賓館。

漫步黃山,留戀于奇松、怪石之間,讓人不知往哪里瞧。幸好有黃山風景區管委政治處副主任汪恒來指點迷津。奇松、怪石、云海在汪主任的幽默解說中被賦予了生命和感情,讓我們的旅途感到輕松愉快。

(一)

黃山奇松遍布峰壑,一般生長在海拔800米至1800米的高峰上,針葉粗短而稠密,葉色濃綠,枝干曲生、樹冠扁平,盤根于石,傲然挺立。汪恒來主任告訴記者,黃山松不滋生于土,而盤根于危巖峭壁之中,挺立于峰崖絕壑之上,破石而生,蒼勁挺拔,姿態美得奇絕。巨松高數丈,小松不盈尺,或翠枝舒展,如流水行云;或虬枝盤結,如蒼龍凌波,或矯于威武。現有迎客松、送客松、黑虎松、雙龍松、鳳凰松、連理松等36大名松可供游人觀賞。

(二)

此次黃山采風,我們登上玉屏峰、繞行天都峰、越過蓮花峰、踏上光明頂、走上始信峰。特別讓我們贊嘆的是王亞東社長一行7人,在傍晚時分,用3個多小時勇穿新開辟的夢幻景區“西海大峽谷”,飽覽峽谷迷人景色,一路走過棧道、尺余寬的絕壁石徑、陡峭的石梯,以及山間的鳥鳴、燕舞,伴隨著奇石、怪松,時有澗水潺潺,令人心曠神怡。路遇一位曾三次穿越大峽谷的澳大利亞華人攝影師,他盛贊覓見知音。

黃山不僅是一座峰林石柱的大觀園,而且是巧石怪石的天然陳列館。在波瀾壯闊的峰海里,爭相崛起的無數巧石,好似一顆顆晶瑩剔透、熠熠閃光的明珠,把黃山勝景打扮得分外綺麗。這些巧石形態別致,意趣無窮。大者石林聳峙、石筍羅列;小者玲瓏剔透,造化精妙,巧中見怪,怪中有巧。有的酷似珍禽異獸,有的宛若各式人物,有的形同各種物品,有的又以歷史故事、神話傳說而命名。

在黃山峰林中,巧石怪石星羅棋布,遍山皆是。有名可指的就有120余處。而且多與青松為伴,構成一幅幅天然圖畫。這些巧石,大的就是一座山峰,小的如同盆景古玩,它們因以酷似的形態和動人的神話傳說結合在一起,使得個個有畫的意境,詩的韻味,可謂形神兼備,給人以藝術美的享受,令人心馳神往。

黃山怪石有垂直的、水平的、帶有不規則或紋路的,它們都是經大自然千百年的風化,經歷了無數次風霜雨雪的洗禮而形成。前山、后海、幽谷、峰巒、峰之巔,崖之緣到處都有它千奇百怪、惟妙惟肖的身影。黃山怪石還要靠觀賞者用心去讀,用情去悟,才能發現其潛在的美,動態的美。感覺似與不似妙不可言的藝術形象

(三)

始終伴隨我們如夢如仙的當數黃山云海。翠松青青,小徑幽幽。路旁景色,明艷而朗爽。時或一排怪石,時或一株株百年古松,在渺邈云海中探頭探腦,及至近了,云消霧散,豁然開朗,深谷絕壁盡收眼底。當你舉起相機,當人與山一同定格時,忽又云海一片,直到你精疲力竭她才罷休。

這是云海的杰作。

此時此刻,才是真正的心曠神怡,輕松愉快,無牽無絆。

黃山的云分多層在山間繚繞。最低處是幽谷中一縷縷淡淡的云氣,好似沸騰的山泉蒸騰而出。山間白云如帶,既相對固定,以輕紗般飄移,把一座座山峰遮掩的若隱若現,若即若離,撲朔迷離,尤如天庭。行在云中不知云,人近云處霧輕輕。一路走在山道上,時而闖入云中,給人以濕漉漉的感覺;時而被云包圍,在絕壁中不敢移步。黃山的云是有靈性的。客到云散,豁然開朗。游人不到的景點,常常云霧緊鎖,游人一到,云消霧散。我們行至“西海大峽谷”景點,天空突然放晴,剛才還在身邊的云,仿佛被一只巨大的神手收走,四周變得天凈山碧。黃山的云是彩色的,即使是一個高明的畫家也難繪其絢麗。

19日清晨,在北海賓館前面的曙光亭觀日出。從早晨5點開始,天際漸漸轉亮,只見東面的始信峰、上升峰之間,幾片青灰色的條狀云,在兩峰之間架起幾道浮橋。隨著紅日噴薄而出,浮云底色漸淡,剛近白色,又染上一絲橙黃,忽又開始轉紅,這時的底云,朵朵紅色,似點點燃燒的火把。待太陽逐漸升高,底云變白了,上面的云又染成了紅色,一層層染上去,所有云仿佛花枝招展的翩翩仙女,妙幻無比。

黃山的云變幻莫測,多姿多彩飄忽不定的身影,把黃山裝點的美不勝收。

黃山的云,始終在變,一刻不停地在變,變得生動活潑,變得風情萬種,變得美侖美奐。

黃山的云,以黃山為載體,與山相依為命,構成了一幅幅旖旎的黃山風景。

雄偉壯麗的黃山,宛若一幅徐徐展開的水墨畫,別具一格的奇石、云海,讓人完全忘記了自我。

(四)

登臨光明頂,俯瞰群山,叫人想起杜甫的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此時,我們的精神為之興奮,胸禁為之開朗。極目更是浩瀚壯闊,遠處主峰突兀,被許多小山峰簇擁著,宛如五月新蓮,清新妖艷,婷婷玉立。云海盡處,則是青綠一線,之上就是白朗朗、翠微微的長天了。曹操的詩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用在這里,倒也貼切。

篇5

(一)歷史資源

黃山作為中華十大名山之一,一直以來都受到古今中外文人雅客的青睞古代就有詩云:“壑遠潭清水亦香,黃山縹緲惹仙藏”來描繪黃山的仙境,更有“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詩句來表達黃山在人們心中的地位。1990年黃山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名錄,自此黃山以“震蕩國中第一奇山而聞名。

(二)自然資源

1、氣候資源

清代曹文值用“四月始知春,一歲竟無夏”來形容黃山天氣可謂絕妙。黃山地處我國東部的季風區,有著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平均氣溫在15-16攝氏度,降水多,云霧大,山高谷深,氣候垂直變化,形成了特殊的山區季風氣候,由于水熱條件充足適宜多種林木茶葉果樹及農作物生長。

2、地質資源

黃山為堅硬的花崗巖經冰川運動和地理風化而成,形成了垂直節理發育的峰林結構,其山體高大雄偉,主峰屹立于江南丘陵之中,是其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3、水資源

由于黃山的河流水源主要是以降水作為補給,其典型的季風氣候也就決定了河流的水文狀況,即汛期集中在夏季時間分布不均,年際變化大,加之黃山特殊的山高谷深的特點,應運而生的是黃山著名的“四絕三瀑”——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和三大瀑布,這也為黃山旅游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4、土壤資源

黃山市中低山地多為黃壤,土層較厚,肥力較高,有利于茶樹,林木,藥材的生長;丘陵地帶多為紅壤,酸性很大,肥力較差,但水熱條件充足,適合油茶,櫟松等作物的生長;在河谷地帶,由于河流沖擊帶來大量肥沃土壤,加之地勢平坦,適合農業播種生產。

(三)人文資源

黃山文化是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黃山至今還保存著許多徽州古建筑,徽雕藝術,繪畫以及詩詞歌賦。徽州古文學,以及黃山畫派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黃山市經濟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基礎配套設施建設不足

黃山市的旅游配套設施雖然近年來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受環境承載量、經濟、消費市場等因素的影響,旅游業的配套設施仍然無法全部滿足旅游的需要。

(二)旅游資源開發不合理,破壞嚴重

客流量過大以及人為破壞等因素導致一些不可避免的損失。

(三)商業活動缺乏統籌規劃

黃山作為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商業發展水平較為低下,缺乏種類齊全的商業街,沒有發達的商業與旅游業相互協調,難以帶動整體經濟的發展。

三、提升黃山市綜合經濟實力的舉措分別從第一,二,三產業出發,進行具體說明。

(一)第一產業與生態旅游業相結合

1、農產品市場化

結合黃山自然條件及自然資源,重點栽種適應市場需求的濟作物,如黃山茶葉,貢菊,野生菌類等作為發展旅游業的下游產業,以提高農業生產價值。

2、進一步開發鄉村觀光旅游業

即‘農家樂’旅游,把鄉村自然風光與旅游業緊密結合起來,打造‘中國鄉村旅游第一品牌’。

(二)走具有創新力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1、開發生產綠色環保產品

結合黃山自身條件與自然資源,貫徹落實黃山工業無污染化的方針,開發綠色無污染的環保工業,如黃山著名的龍頭企業——黃山一品有機茶葉有限公司。

2、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通過引進人才,區域合作,中外交流,與時俱進,發展例如聚酯樹脂,高級粉末油墨等高科技產業,一定做到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并存,如黃山最大的工業企業永佳有限公司。

(三)重點開發以旅游業為核心的第三產業

1、旅游營銷方式創新

打通校園,企業,社區宣傳渠道,采取旅游宣傳途徑多樣化方式,加強景區城市基礎設施商業規范化建設,強化黃山旅游城市形象宣傳,提升知名度和品牌形象。

2、文旅結合

發揮‘非物質文化遺產’品牌效應,提升文化軟實力。推廣‘徽韻’,黃梅戲等特色歌舞演出,使游客領略徽文化的意蘊;深入開發徽文化的旅游產品,如著名的潛口民宅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西遞宏村文化產業建設。

3、統籌區域規劃

篇6

說起來西湖并不大,沒有洞庭湖、鄱陽湖那樣波光粼粼一眼望不見邊的壯闊風光。也不如永州小石潭清冽,不如九寨溝湖群五彩繽紛。西湖邊的群山外表平平常常,毫無雄偉壯麗的氣勢,怎能比賀蘭山、祁連山、峨眉山、黃山?這樣一個平平常常的湖泊,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山丘,為什么那樣震動我的心靈?

請你到西湖邊走走吧,你就會懂得我的話,理解我的心。

說西湖不大,也很大。說西湖平常,卻也不平常。它的真正動人處,就在這不大中的博大,平常里的不平常。

讓我們就以孤山一隅來說吧。走上小小的孤山,你會感覺到什么?

踏上通向孤山的斷橋,不由得使人想起多情的白娘子和許仙的故事,深深厭惡那個多管閑事的法海和尚。走到島上迎面看見一座放鶴亭,不由回想起隱逸詩人林和靖“梅妻鶴子”的高風亮節。走過酒旗飄飄的樓外樓,心頭不由涌上“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的幽恨和憤懣。再往前去是秋瑾墓,怎能不默默念誦“秋風秋雨愁煞人”的詩句,胸中產生幾多遺憾、幾多惆悵?跨出小島還有莊嚴肅穆的岳墳,面對“精忠報國”的題詞,不禁激發起人們無限悲憤的敬仰,鼓動起如潮洶涌的愛國熱情。如果不是考慮環境衛生,會提一桶糞水把秦檜和古往今來像秦檜一樣的奸賊從頭到腳澆個透。這里還有打虎英雄武松、游戲人間的濟公和那個受盡侮辱的不幸姑娘蘇小小的故事,哪一個不聯系著人們的愛和恨?夠了,這樣散落的歷史篇章和民間故事還少嗎?可以說步步是歷史、步步是故事,緊緊扣著中國人的心。帶一本歷史去讀西湖吧,你會懂得更多更多。

篇7

一些個體,它們本身或許有特點,略有不足,但他們未曾勾心斗角過,未曾針鋒相對過,在如斯的統一中,倘若你以總體之角度觀之,竟是別樣和諧。走下黃山,我不禁陷于了思考。

是的,如果你是求個體的方正,那么最終所得可能僅僅只是一潭死水,茫然而無趣。君不見,明清王朝盛行的八股文嗎?八股文根本不講求相融,不講求文章總體的韻味,它只求圣人之氣,只求體制規范,每一字的方方正正,這種是偏安一隅的排他性,最終讓文字失去了它原有的重量與美感,更讓明清王朝裹足不前。

我想,真正的大美,絕不應該如此!它應當是支點的尋覓,是元素的交融,是單一的顛覆,更是和諧的統一。

個體的波瀾不驚,甚至旁逸斜出,卻是在同一后成就整體的云蒸霞蔚,別樣風采。鄭板橋先生曾說:“意在筆先者,定則也;趣在法外者,化機也。”他也正是這樣詮釋自己的書法。用隸書參以行楷,成就了和諧的同一,成就了“板橋體”的藝術高度。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以前讀何立偉先生的《日月鹽水豆》一文,不僅為他文章中的文白兼用所嘆服。文言,精巧而意賅;白話,又不失抒情之美。也許僅取一者,會令文章或大腹便便,或詞肥意瘠,但兩者的兼用卻令整篇文章彰顯了別樣的韻致。

篇8

關鍵詞: 教師主導 學生主體 《感受大自然之美》

一、本節課設計為活動課的主要目的

1.現實意義。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出外旅游的人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大自然,回歸大自然,在游山玩水中欣賞、享受、感悟大自然對人類的饋贈。但是不同的人面對不同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會有不同的感受。正所謂:一千名觀眾就有一千名哈姆雷特。觀察景物時“遠近高低各不同”,“三山半落青天外”,“鳳去臺空江自流”。看到景物不由自主地會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總為浮云能蔽日”借景抒情,更好地提高人們鑒賞自然美的能力,有利于進一步充實人的人文思想,豐富人的精神世界,更有利于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

2.本節活動課的教學理念。(1)圍繞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參與開展。思品活動課是師生共同投入的以活動為載體的課,是教師的教育活動和學生的學習活動的有機結合,是教師主導下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2)以學生為中心,精心設計活動課流程,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在思想品德活動課教學設計與實踐時要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實際水平和學生所能接受的活動方式出發,精心設計學生參與活動程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參與感,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實踐、領悟、探索、創新。(3)活動課體現普遍性原則。在活動課開展過程中,活動內容的選擇應以全體學生為核心,立足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符合中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給每個學生以發揮和展示的機會,為學生自主性的充分發揮開辟廣闊的空間,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二、本節活動課開展的過程

1.提前讓學生預習本課內容。(1)美麗的大自然的美體現在什么地方?(2)如何鑒賞大自然之美?

2.利用課余時間查閱資料,找出有關描寫春天的詩句,特別是描寫春天景物的詩句,同時建議學生搜集資料時,最佳的辦法和方法是將詩句的作者、出自寫清楚。

3.準備有關大葉女貞、龍爪槐、牡丹、青桐、棕櫚、金桂、七葉樹、楓樹、石蘭、鐵樹、黃楊等花草樹木的相關知識。

正式上課之前,我將(7)班50名學生集中起來,統一提出要求,收集檢查所寫的詩句、有關花草樹木的介紹知識,然后講活動課的紀律要求。

正式鈴響之后,我將所有的學生組織起來排好隊形。開始在校園內按照預訂的路線,從教學樓――校訓碑――紅葉李林――丹桂林――棕櫚帶――花園走廊――竹林等。我是邊走邊講平時在我們身邊不注意的一些風景。學生聽得很認真。我把學生所做的介紹、詩句集中起來,從中挑選出優秀作品讓他們自己讀。學生聽得認真,遇到學過的詩句集體背誦賀知章的《詠柳》和韓愈的《草色遙看近卻無》,感受志南的《吹面不寒楊柳風》,欣賞杜甫的《好雨知時節》。自然景物欣賞完畢之后,我又將他們領至文化墻,欣賞人文景觀。文化墻中蘊含更多的學校的文化元素。“學海石”、校訓校風教風學風、乾陵、祖國的大好河山、黃山迎客松、科技制作,文化墻豐富的人文元素進一步拓寬了學生的思維視野,讓學生明白了司空見慣的文化墻中所富含的育人元素。

4.主題升華:活動臨結束之前我做了活動小結,拋磚引玉,寓教于樂,學生感覺我們校園美嗎?學生回答:美。校園美體現在哪些方面?學生眾說紛紜。請問大家:我們如何維護美?如何愛護美?學生異口同聲地做了回答。我們要愛護校園環境,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愛護花草樹木。同時面對個別學生的不文明行為,比如亂丟果皮紙屑、攀折花木等行為及時加以制止,并講清道理。生活中的自然美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我們一定要珍惜愛護。

5.布置開放性作業:(1)你參加今天下午的活動課,有什么感受和體會?(2)如果在現實中,你遇到破壞環境的不文明行為,正確的做法是什么?(3)假如你和父母親戚一起出游,你會給他們講解哪些知識?

三、本節課的收獲

1.不是因為我們身邊不乏美的存在,而是我們缺乏發現美的眼睛。

2.學生的知識視野進一步拓寬,擴充了自然知識,同時豐富了人文知識。

3.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4.學生初步掌握如何來鑒賞美,應該注意觀賞的距離、角度、時間,同時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5.本節活動課對學生在知行統一上有正確的價值引導,使他們在感受大自然無盡的美中更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為下一節《人與大自然的不和諧之音》的教學奠定基礎。

6.一節思品活動課的成功與否,老師提前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設計路線,明確給學生展示的內容,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主體作用。

四、教后反思

1.對于一些開放性強的問題,比如你將如何來維護校園環境?沒有很好地組織學生圍繞該問題進行充分討論。有的學生僅僅談到個人如何做,沒有談到教育感召別的學生應該如何做。

2.進行分組討論時,沒有引導、啟發學生很好地對課題展開深層次的探究、分析。比如在我們學校,由此擴展到社會,整個世界的環保。

3.“雙主”作用發揮不到位。具體指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觀能動性,沒有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展示個性發展。應該多讓學生找一些有關校園花草樹木的知識,比如屬于哪一個科目?花葉果實干的特征。

4.分組時沒有注意學生的個性差異,在活動中彼此沒有得到互補。

5.作業布置之后,一定要認真檢查,并做好講解引導。

五、改進措施

1.做好預習,不打無準備之仗。在上課前讓學生多積累、收集相關材料,了解與課文有關的知識,以便更好地對課題進行探究學習。

篇9

讀詞,像是飲一杯飄著淡淡香味的碧螺春,初飲清淡無奇,細品,則齒頰留香,回味無窮。

讀詞,像是看一處江南水鄉淡雅的風景,雨絲朦朧,幽幽的雨巷浮著一柄油紙傘,水潺潺,霧蒙蒙,意味雋永。

讀詞,你會覺得日子慢了,日子此時打了個旋兒,順著詞句緩緩的滑落下去。

謫居宮墻內,月似吳鉤,離愁滿腹理不斷,春意闌珊雨潺潺,朱顏可改?梧桐點滴淚,月下獨愁,灑入腸化相思淚。黯然神傷,情未了,伊人何在?

這是我填給滿腹離愁的李煜的詞。

歷經亡國之恥,目睹國破之辱,作為一個國君,他是失敗的。但作為一個詞人,他是偉大的。李煜一生極盡坎坷:愛情的曲折,政治漩渦的掙扎,人生的痛苦抉擇,滿腹離愁的酸辛。

從相見歡的“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我懂了一個亡國之君的無奈;從“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我懂了那是一種忍耐;從“雕樓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我懂了,那是一種滄桑;

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我懂了,那是一種悲哀。

我明白,那是一個國君徹骨的滄桑,一個詞人的滄桑,一個時代的滄桑。

讀詞,懂詞,讀懂李煜的離愁,才能在柔柔的詩詞中陶醉。

素月寄孤舟,只影嘆英雄,月如鉤,一盞殘酒,淡灑怎敵晚風疾?梧桐雨,點滴淚,晚里自登樓,獨恨鎖眉頭。恨無窮,雁渡寒潭,斜陽煙柳斷腸處,流離苦,何時休?

這首詞是我填給歷盡漂泊的李清照的。

從她的詞中,我明白了一個滿腹感傷的奇女子的坎坷:國破之凄,喪夫之痛,改適之苦。

自她16歲踏進李家的那一刻,所有人希望她是一個幸福美滿,相夫教子的好妻子。但,世亂,當她結束青州十年的安逸生活后,她尋尋覓覓自己的幸福,在亂世中爭渡,爭渡,卻總失歸路。雙溪的扁舟載起青春年少,卻載不動滿腔愁苦。易安的黃花,隨風而逝。在雁聲斷秋時,勤修《金石錄》,重新認識了自我,點亮了一盞孤燈,蹣跚走過。讀詞,懂詞。讀懂易安的黃花,哀而不傷,韌而奮進,才能醉在詞中。

結廬在人境,把酒采菊,牽黃擎蒼嘆世事。昔日汴河風光處,履履難重,成敗任東西,此意無窮,悠然歸隱誰與同?一蓑煙雨走平生,斜陽正在。

這首詞是我填給清高歸隱的陶淵明的。

在詩詞中,我看見了你戴月荷鋤歸,夕露沾濕的衣裳。你的從容灑脫,你的眼中 只有綠水泛清波。

在開遍的南山西疇,臨清波而賦詩;在明月朗照的深山竹林,撫琴而長吟。你拋開了世俗的風塵,在青山綠水間吟哦著流水般輕揚的詩句。

讀詩,懂詩,讀懂陶潛的閑適愉悅,才能醉在詩中。

詩詞空明的意趣、澄澈的意境,高潔的品性,使我陶醉。詩詞意象無處不在的滲透中國文學的字里行間,鑄成了文學的血脈與靈魂。

讀詩詞,我陶醉在其中。

安徽省黃山市歙縣三陽學校

八三班

篇10

一般認為,人工墨的制作始于周代。《述古書法纂》中說:“刑夷始制墨,字從黑土,煤煙所成,土之類也。”1975年12月,從湖北云夢縣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一塊墨,純黑色,粗糙,長丸狀,直徑2.1厘米,高1.2厘米。這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人工墨,距今已有兩千余年了。

古人制墨,通常用石墨、松煙、漆煙和油煙等。三國時魏國詩人曹植有詩云:“墨出青松煙,筆出狡兔翰。”可見,魏晉之前,人們就知道用松煙制墨了。最初的墨是粉末狀,后來為便于儲存和保管,經過入膠、和劑、蒸杵等工序,制作成固態的墨,于是有了墨丸和墨錠。

漢代制墨已具有一定規模,當時產地主要在陜西的扶風等地。

魏晉南北朝時期。書畫發展迅速,出現了一大批負有盛名的書畫藝術家。鐘繇、王羲之、顧愷之、陸探微等受到了世人的廣泛推崇。書畫事業的發展也直接影響了墨的工藝提高。著名書畫家韋誕對松煙墨進行了改良。加入了珍貴的珍珠、麝香等。使墨具有獨特的香味。

隋唐時期文化十分發達,書畫藝術得到了較大發展。墨業市場也非常繁榮。

徽墨生產始于南唐。開創者是奚超、奚廷圭父子。他們發現皖南松煙品質優良,適合做墨,便用松樹為原料,并改進了搗松、和膠等技術,制造出“豐肌膩理、光澤如漆”的佳墨。南唐后主李煜雅愛書畫,招奚廷圭擔任墨務官,賜李姓,所制墨稱為“李墨”、“廷圭墨”或“歙州李廷圭墨”等。民間俗諺稱:“黃金易得,李墨難求。”

宋時,制墨業非常繁榮。黟縣的張遇、黃山的沈桂、歙州的潘谷等都是制墨名家。潘谷甚至被世人譽為“墨仙”,他畢生研究制墨工藝。制的墨為一時之冠。文人雅士皆以收藏潘墨為時尚。他制作的“東庭樞閣”、“松丸”、“狻猊”、“犀角盤雙龍”等墨,有“香徹肌骨,磨研至盡,而香不衰”的優點,被譽為“墨之神品”。宋代何蘧(wei)的《春渚紀聞》中記載,有一次黃山谷將自己所藏之墨,請他鑒定,他用手觸一觸墨囊,便告訴黃山谷說:“此李承晏之軟劑,今不易得。”又拿一囊,說:“此(潘)谷二十年前造者,今精力不及,無此墨也。”黃山谷取出來一看,果然如此。潘谷為人豪爽。不拘小節。不慕名利,晚年因酒醉落井而死。坡甚至寫下“一朝入海尋李白,空看人間畫墨仙”的詩句來悼念他。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歙州更名為徽州,管轄歙、黟、休寧、績溪祁門、婺源六縣,徽州所產的墨稱為徽墨,一直沿襲至今。徽墨以松煙為原料,經過和煙、和料、壓磨、晾干、挫邊、描金、裝盒等工序精制而成。色澤墨潤,堅而有光,入紙不暈。掭筆不膠,經久不褪,馨香濃郁。書畫家評價:“拈來輕,磨來清,嗅來馨,堅如玉,研無聲。”上等好墨則用桐油煙、麝香、冰片、金箔等名貴材料配制,墨色能分出濃淡層次,“落紙如漆,萬載存真”。

元代制墨業承宋代余緒。其制墨以朱萬初等人為代表,也有不少佳墨。

明代后期,資本主義經濟開始萌芽,文化振興,制墨名家輩出。最著名的有程君房、方于魯、羅小華等。程君房在古人松煙制墨基礎之上。首創出“燒漆取煙”法,質地、色澤超出了傳統煙墨,拓展了新路,他不斷改進配方,加入麝香、冰片和珍珠等,使墨更加細膩,更富色澤并香氣襲人。程君房制墨有“玄元靈氣”、“寥天一”、“百老圖”、“龍九子”、“天府永藏”等名品可為代表。

清代制墨發展呈現出多元化的特色。曹素功、汪節庵、汪近圣、胡開文等先后崛起。號稱清墨“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