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生物安全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2 10:52: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實驗室生物安全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實驗室生物安全論文

篇1

1.1實驗室設施、設備不完善

實驗室在設計和建設上沒有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致使實驗室本身在建設方面就沒有達到相應標準,如室內流通環節不合理、密閉性差、通風系統過濾器裝置不合理等,存在實驗室生物安全隱患;缺乏與承擔教學和科研任務相適應的實驗室生物安全設施和設備,在影響正常實驗活動開展的同時,也存在著實驗室生物安全隱患。

1.2日常管理不規范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實驗室是進行實驗教學和科研的工作場所,操作者在進行標本涂片、染色鏡檢、分離培養、生化鑒定、藥敏試驗、血清分型等不同實驗操作時,都要接觸各種病原微生物及生物危險因子。日常管理不規范的表現有:個別實驗室存在不使用微生物專用培養箱而采用大房間開放式培養微生物的現象;在實驗教學過程中產生廢棄物所需要的收集、包裝和滅活等用品與設備不能完全滿足實驗室的生物安全要求;有些實驗室采用沒有標志的普通垃圾袋包裝生物垃圾;學生將實驗室工作服帶出實驗室個人保管,不符合實驗室生物安全要求。日常管理不規范暴露出許多安全隱患,因此,加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實驗室的生物安全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1.3學生自我安全意識薄弱、操作不當

由于專業的特殊性,許多實驗課所用的標本來自病人,如臨床檢驗基礎、免疫學檢驗、生化檢驗、微生物檢驗等采用人體的各種分泌物、排泄物、體液等標本。即使是學生提供的標本,也可能存在諸如乙肝病毒、流感病毒、痢疾志賀氏菌、沙門氏菌等病原菌。另外,在微生物學檢驗中,經常接觸的有三類、四類病原微生物以及少數二類高致病性微生物和有害生物因子,這些都出現在醫學檢驗實驗教學中,學生常常接觸已知和潛在的生物危險因素。目前,由于實驗室生物安全教育未能到位,部分學生對于生物安全知識了解甚少,沒有意識到實驗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未能認識到實驗過程中可能存在很多安全隱患。例如有的學生進實驗室不穿工作服,接觸陽性標本不戴手套,微生物接種時不戴帽子、口罩,有的甚至在實驗室吃零食、喝飲料,將干凈的書或物品隨手放在實驗臺上,將實驗廢液隨意倒在下水道里,實驗用過的陽性標本不經處理就扔在垃圾桶里,下課不洗手或不認真洗手。

1.險評估工作不到位

在使用傳染性或有潛在傳染性標本進行實驗前,必須對微生物的危害進行風險評估,確定實驗應在哪一級的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中進行,并根據評估結果制訂相應的操作規程、管理制度和緊急事故處理辦法,形成書面文件并嚴格遵守執行。然而一些高校對這一重要環節重視不夠,風險評估工作不到位,還有一些高校完全沒有對在實驗室中進行的病原微生物實驗進行風險評估,沒有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文件。

1.5管理監督措施缺乏

目前,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實驗室一般都建立了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制訂了標準操作程序,但往往忽略了實驗室生物安全的內容,不但缺乏實驗室生物安全的行政管理規范,而且缺乏具體的實驗室技術操作管理規范。部分實驗室尚缺乏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及監督措施,多數條款沒有具體分工,未能責任到人,監管不力。

2開展實驗室生物安全教育的措施

2.1做好生物安全的培訓工作

應對實驗室工作人員和學生進行生物安全知識培訓,組織教師和學生認真學習《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醫學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準則(WS233-2002)》等法規文件,把實驗室生物安全教育納入日常管理工作,做到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在日常實驗教學中,教師應將生物安全知識灌輸給學生,使學生盡早樹立安全意識,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嚴防生物安全事故的發生。

2.2完善并嚴格執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實驗室規章制度,制訂并嚴格執行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規程。同時,把責任分級落實到在實驗室開展實驗活動的所有人員,做到“誰管理誰負責、誰使用誰負責”,并落實責任追究制度,絕不姑息任何違反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行為。建立嚴格的實驗室準入制度,學生進入實驗室必須穿清潔的工作服,除必要的書籍、筆記本和文具外,其他個人物品一律不得帶入實驗室。嚴禁在實驗室里大聲說話、打鬧、亂走動,嚴禁學生在實驗室里吃東西、喝飲料、吸煙、嚼口香糖,不可把任何東西放入口中。如果受到病原菌污染,應立即消毒,不可輕視和怠慢。微生物實驗材料的數量和種類繁多,如化學試劑、劇毒藥品、玻璃器材、生物制品、菌種、實驗儀器、培養基等,若不加以科學管理,實驗室就雜亂無章,直接影響實驗室的整潔和工作效率,因此應嚴格執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2.3加強實驗室的硬件建設工作

加強實驗室生物安全硬件建設已成為當務之急,要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科學合理地設計和建設。對已開展病原微生物研究活動的實驗室進行定期檢查,確定不同生物安全級別實驗室的儀器設備是否運行、保養良好,是否配備了有效的生物安全防護設備。

2.4加強實驗室日常工作中的生物安全管理

嚴格管理菌種、危險品、劇毒藥品。目前實驗室所涉及的病原菌有炭疽桿菌、傷寒桿菌、變形桿菌、大腸桿菌、枯草桿菌、產氣桿菌、痢疾桿菌、葡萄球菌、黃色微球菌、鏈球菌、水弧菌、腦膜炎雙球菌等。為了合理有效地保藏管理菌種,根據《中國醫學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辦法》和實驗室實際狀況,制訂實驗室菌種的保藏管理辦法:(1)購買菌種時必須是衛生部規定的正規單位,為了避免菌種的死亡或變異,應采取妥善、可靠的方法,設置專用冷柜保存菌種。(2)建立菌種使用記錄,指定專人負責,對一、二類菌種設專柜,單獨保存。(3)使用菌種時采取嚴格防護措施,并嚴格遵守操作規程。(4)加強菌種安全管理,防止菌種丟失。(5)危險品、劇毒藥品管理應符合國家和公安部門及學校統一規定,落實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由專人、專柜保管且上鎖,防止危險品及劇毒藥品被盜、泄漏或誤用。

2.5加強對實驗廢棄物和實驗動物的管理

對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進行處理是控制實驗室生物安全的關鍵環節,必須明確掌握生物安全廢棄物的分類原則,并嚴格執行相應的處理程序,避免實驗室或環境污染,進而保證實驗教學的順利進行;使用的實驗動物必須經過檢疫合格,且不得擅自帶離實驗室飼養,實驗結束后存活動物要送回動物室,死亡動物要做無害化處理。實驗室廢棄物分為感染性廢棄物和非感染性廢棄物,不能隨意丟棄,應按《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規定進行隔離、消毒、包裝、轉運、保存和處置。廢棄物應分類按不同要求進行消毒處理,如微生物實驗室感染性材料(血液、痰液標本等)及接觸感染性材料應放置于結實塑料袋中密封,高壓120℃消毒30分鐘才能移出實驗室。用過的實驗材料如試管、玻片、燒杯等放入裝有消毒液的廢液缸內,每天更換廢液缸的消毒液,應保證消毒液的量為廢液缸內總量的1/2,浸泡至少30分鐘才能移出實驗室。廢棄物應分類丟入垃圾袋,依據廢棄物的性質及數量選用適合的包裝材料,確保無泄漏,處理前后都應在固定位置存放,并由專人負責管理。

2.6加強實驗室的消毒和清潔管理

篇2

近年來,以SARS病毒感染為代表的生物實驗室獲得性感染的例子時有發生,使得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的生物安全問題受到重視[1-2],同時也反映出生物實驗室風險是生物安全研究中不容忽視的內容。早在2004年4月,我國就了《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強制性國家標準,這一標準是在2003年5月非典流行期間提出并制定的,對保障實驗室生物安全和依法管理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發揮了重大作用。2009年7月1日,在此基礎上修訂的《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正式實施,進一步規范了生物學實驗室(尤其是病原微生物學實驗室)的基本生物安全管理要求,但其中對于轉基因作物實驗室的生物安全問題并未特別涉及。由于國家在對轉基因作物的風險調控中,研究階段的風險控制是處于“自檢自查”的水平,相關研究機構的監管缺位,將使轉基因作物研究因缺乏有效的監管和約束而在研究之初就可能產生一系列生物風險。

1轉基因實驗室生物安全研究現狀

轉基因作物從研究到商業化釋放一般需要經歷較長時間。獲準進入商業化釋放的轉基因作物品種需要經過較為嚴格的申報和風險評估過程。但大多數轉基因作物的研究,及相應開展的小規模生產性試驗(如溫室或田間小試),往往取決于研究人員或者研究團隊的興趣和條件,并不必須通過申報和相應的風險評估程序,從而出現生物風險管理的空白,并可能由此產生一系列生物風險。

以“轉基因AND作物”為檢索表達式,在中國全文期刊數據庫(CNKI)中進行文獻檢索分析發現,我國轉基因作物研究論文起步于1988年,至2009年共收錄相關文獻4289篇,2001年后進入較快增長時期,近年來年均數近600篇(圖1)。進一步分析的研究單位發現,數量前60位的研究單位共2665篇,占總數的62.1%,其中發文數量超過50篇的研究單位有17家(圖2)。在這60家研究單位中,發文數量最多的是華中農業大學,為200篇;最少的是廈門大學,為13篇。其余1600余篇論文涉及發文數量不超過10篇的幾百家研究機構。由此可見,我國開展農業轉基因相關研究工作的單位涉及面廣,分布廣泛,研究的轉基因作物對象多樣,研究水平和條件能力參差不齊。隨著國家轉基因專項的逐步啟動和深入,相信將有更多的研究機構參與進來,這種局面將進一步復雜化。

由于我國農業轉基因安全管理采取的是前審后批的原則,根據《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第6條)和《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第11條)的規定,審批前的安全管理應由從事農業轉基因生物研究與試驗的單位負責。通過文獻調研和網絡查詢,到目前為止雖然各地各級農業管理部門都有制定相應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方法,但具體到研究單位,目前僅有中國農業大學等少數研究機構制定了相應的管理措施。2009年10月,中國農業大學成立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領導小組和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并起草了《中國農業大學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法》,就學校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組織管理、安全評價的申報、安全管理、違規處理和處罰等內容作了明確規定;安全委員會還將定期對學校內開展的轉基因中間試驗、生產試驗進行校內安全評價審核。

一方面,轉基因作物研究方興未艾,而另一方面,關于轉基因作物試驗研究階段中的風險問題卻并未得到足夠重視,相關研究還很缺乏。通過分別以“實驗室AND生物安全”“轉基因AND生物安全”和“實驗室AND實驗室安全”為檢索表達式,在中國全文期刊數據庫(CNKI)中進行文獻檢索分析發現(圖3),我國的轉基因生物安全研究起步于1999年,晚于轉基因作物研究近10年的時間,在2002年達到高峰,之后回落至年均70篇論文左右水平。1999~2001年是國際上提出轉基因作物安全性問題并爆發爭議最為突出的一年,我國轉基因生物安全研究的發展趨勢符合這一時期的特殊性。通過關鍵詞分析也發現,現階段我國轉基因生物安全性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尚以宏觀背景研究為主(圖4),對病原微生物和疾病防控略有側重(圖5)。

此外,我國的實驗室生物安全研究在2003年之后逐漸受到重視(圖3),這與2003年以來,我國以SARS病毒感染為代表的生物實驗室獲得性感染事件的時有發生有關。綜上所述,目前我國關于轉基因實驗室生物安全的研究仍十分缺乏。由于現階段國家在對轉基因作物的風險調控中,研究階段的風險控制是處于“自檢自查”水平,相關研究的缺乏及研究機構的監管缺位,都可能使農業轉基因研究在實驗室階段就因缺乏足夠的重視和有效的監管與約束,而產生一系列生物風險。

圖4我國轉基因生物安全研究的關鍵詞分析

Fig.4KeywordsanalysisonGMbio-safetyresearch

2轉基因作物實驗室的風險問題轉基因生物實驗室的生物風險既包含生物學實驗室的一般風險,又因其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的特殊性,而存在其特有的風險。總體來說,轉基因生物實驗室的潛在風險源包括以下4個方面:生物學試驗材料與對象;生物學試驗操作;生物學實驗室廢棄物;生產性試驗。

2.1生物材料、試劑風險在轉基因作物研究中,涉及的試驗材料與試劑包括:分子生物學和生物化學操作所必需的生物活性材料,包括組織、細胞和微生物菌種、質粒、載體以及病毒等;各種化學試劑,其中包括有毒、有腐蝕性的生化試劑,如氯仿等有機溶劑、溴化乙錠(EB)、丙烯酰氨及其結合物、各種酸堿溶液、染料、抗生素、細胞培養基(液)、洗脫液、抗體、放射性同位素等。轉基因作物的試驗對象主要包括煙草、擬南芥等模式植物以及玉米、大豆、棉花等經濟作物。

2.2試驗操作風險轉基因生物試驗中涉及的試驗操作風險來自研究人員的操作失誤和器材設備風險2個方面。其中,試驗器械與耗材主要包括塑料制品,如各種吸頭、吸管、離心管、注射器、手套、培養皿等一次性耗材;玻璃制品,如各種培養皿、試管、吸管、玻片、蓋片、常用容器、過濾器皿等易損易碎材料;金屬物品,如注射針頭、刀片等器具;以及常用設備,如離心機、水浴鍋、烘箱、滅菌鍋、超凈臺、電轉儀、電泳儀、擴增儀等,及其所涉及用電、用水及設備使用風險。

2.3廢棄物風險由轉基因生物試驗產生的廢棄物主要包括:①生物活性材料類,如組織、細胞和微生物(細菌、真菌和病毒等)及其培養物(如含有篩選藥物、抗生素、有毒代謝物、外源基因殘留物等)。②試驗對象類,如轉基因植物植株、花粉、果實、種子等。③生化試劑類,如有毒物品及其他試驗廢棄物,如重金屬、氰化物、溴化乙錠(EB)、丙烯酰氨、甲酰氨及其結合物、酸堿溶液、有機溶劑、染料、抗生素、同位素、凝膠電泳、培養基(液)、洗脫液等;以及轉基因操作中的殘液、緩沖液等。④試驗耗材類,如各種吸頭、吸管、離心管、注射器、手套、培養皿等塑料用品;各種培養皿、試管、吸管、載玻片、蓋玻片、常用容器、過濾器皿玻璃制品;注射針頭及刀片等金屬物品等。

2.4生產性試驗意外釋放風險在轉基因植物研究過程中,處于目的基因克隆與功能研究、表達載體建立與功能鑒定、突變體構建等目標所進行小規模種植,及由此而產生的潛在釋放風險,如實驗室盆栽、溫室種植,或田間小試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基因逃逸、水平基因轉移、以及種子散落或遺失等。例如,2005~2008年在我國湖北、湖南發生的轉基因水稻非法種植事件[3-4],據估算約有950~1200t未經國家商業化種植批準的轉基因水稻種子和大米流入市場,而非法流入農田的轉基因種子源頭則來自轉基因作物實驗室。

3農業轉基因實驗室安全管理建議

轉基因作物的實驗室研究階段,在多個環節上可能產生生物風險。其中,生物試劑風險和試驗操作風險屬于生物技術操作的一般風險;而轉基因研究的生物材料、廢棄物和生產性試驗的意外釋放風險則是轉基因作物實驗室研究階段的特殊風險,需特別關注。根據農業轉基因實驗室的生物風險因素,提出以下管理建議:

(1)強化農業轉基因實驗室風險管理意識,重視源頭管理。國家、地方和研究機構的生物安全管理部門應加大對農業轉基因實驗室生物安全問題的重視和研究,在轉基因作物實驗室研究之初即介入管理和風險控制。增加經費投入,加強法規法制建設和人員隊伍的培訓與儲備,強化全社會范圍內的風險交流和教育,在全過程實施有效監管,對轉基因作物實驗室研究過程實行實時監控,及時反饋和調控,可以做到對轉基因生物實驗室安全事故的及時發現和及時處理。高校、農科院、研究所以及農業生物技術公司的研發中心等轉基因作物研究機構必須擔負生物安全管理的責任,建立轉基因作物研究申請申報制度,從源頭上控制轉基因作物生物風險因素。

篇3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科研樓最北邊的二樓,整層都是動物醫學院的實驗室。其中,農業部動物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就設在這里。此前,這里曾是農業部動物生殖生理和胚胎工程重點開放實驗室。

實驗室主任張涌生病在西安住院,不便于接受采訪。張涌的弟子權富生教授向記者詳細介紹了近些年實驗室的研究進展及其成果。

今年1月23日,張涌及其團隊研究的克隆羊陽陽在過了15歲生日后去世,被做成標本永遠安置于克隆羊基地。“母羊的壽命一般是8到10歲,陽陽已算很高壽的了,因為身份特殊,得到了特殊照顧。”權富生說。

陽陽的特殊,在于她不僅是中國活下來的首例體細胞克隆山羊,在世界上也是第一例。

上篇 克隆羊及其應用

2000年6月22日晚間,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克隆羊基地,一只白山羊誕下了一只青灰色的山羊。張涌親自替她取名為“陽陽”,希望她能健康成長。

“山羊一般是白色的,青山羊的顏色是灰青色,為了更直觀,所以用了青山羊。”權富生解釋選擇克隆青山羊的個中緣由。

陽陽并不是基地誕下的首例體細胞克隆山羊,卻是中國、乃至世界活下來的首例,且活成了羊界的壽星佬。

在陽陽出生六天前,基地迎來了第一只克隆山羊的出世。張涌為其取名為“元元”,意即“第一”。不幸的是,三十六小時之后,元元因“肺部發育不全”,加之天氣太熱等原因而死亡。面對逝去的元元,張涌的心如箭穿般地痛。

1956年3月,張涌出生于內蒙古邊陲的和林格爾縣。1981年,他從內蒙古農牧學院獸醫系畢業留校任助教。1984年考進西農大讀研,接著又讀了博士。

“張涌教授天賦高,聰明刻苦。”權富生介紹說,“29歲就已經是教授了。”

西農大的動物胚胎工程研究始于上世紀70年代,當時,中國家畜產科學開拓者之一的王建辰教授,亦即張涌的博士生導師,敏銳地意識到胚胎移植技術的廣闊發展前景,帶領一批研究人員開始進行胚胎移植試驗。1980年,兩只鮮胚胎移植山羊在這所學校誕生。1984年,西農大建立了山羊胚胎工程實驗室。

張涌一直專注于哺乳動物培育生物工程的理論及技術研究。讀碩士期間,他負責完成的“小鼠胚胎分割方法及同卵雙生試驗”被譽為開創我國哺乳動物胚胎分割成功先例;隨后,他負責完成的“山羊胚胎分割及同卵雙生試驗”,被同行專家鑒定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優秀科研成果。

胚胎分割對現在的碩士生來說,是一個很簡單的實驗,因為可以使用先進的儀器,但在以前則屬于很前沿的一項研究。最具挑戰性的地方在于,胚胎要手工分割。張涌與此相關的碩士論文獲得了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讀博士期間,張涌主持完成的“小鼠山羊半胚冷凍和凍胚分割試驗”被同行專家鑒定為具有國際領先水平,其博士論文獲陜西省優秀博士論文。“當時還沒有全國優博論文。”權富生說。

1990年,張涌成功培育出了世界上首批7頭胚胎克隆山羊;1995年,他利用胚胎核移植―去掉一卵細胞的細胞核,植入另一受精卵的胚胎核,克隆出45只山羊,形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一群胚胎克隆動物群體。張涌因而被譽為“中國克隆羊之父”。

1996年,西農大畜牧系的種羊場專門劃給了張涌作為哺乳動物發育生物工程科研基地。2000年,經國務院批準,該基地正式被命名為“中國克隆動物基地”。

克隆,“Clone”的音譯,即復制的意思,屬于“無性繁殖”的一種。后代與前代有著完全相同的遺傳特征。從技術層面講,克隆分為胚胎克隆和體細胞克隆兩個層級。

1997年,克隆綿羊“多莉”面世。“多莉”的誕生,打破了教科書上的“從成年動物的體細胞進行克隆是不可能的”這一教條,使世界生物遺傳技術向前跨進了一大步。

這對張涌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刺激。他利用胚胎核移植克隆出山羊后,就開始嘗試用體細胞克隆山羊,但一直沒能成功。

1999年末,張涌從一只山東小青羊耳朵后面取下一塊皮膚,進行單個細胞克隆,待其成熟后將細胞核取出,注入到去核后的卵母細胞中,卵母細胞來自另一只山羊,經培育形成克隆胚胎,并分別移入兩只白母山羊的子宮內。

2000年6月,隨著元元以及陽陽相繼出生,張涌終于登上世界動物克隆技術的制高點。

2001年8月8日,克隆羊陽陽成功誕生了一對龍鳳胎―“歡歡”和“慶慶”,其父親系世界首批胚胎克隆安哥拉山羊,證明體細胞克隆羊、胚胎克隆羊與普通羊一樣具有自然生殖繁衍的功能,這在世界尚屬首例。幾年后,陽陽已是五代同堂了。

據權富生介紹,克隆技術在胚胎育種、優良個體方面有不可比擬的優勢。日常生活中,有些羊主要用于產毛,有的羊是產肉的,有些羊主要是產奶的。應用克隆技術可以把兩種或三種羊的優點集于一種羊身上,克隆出肉好吃、產奶多、又能產毛的羊。

“中國克隆動物基地克隆出不膻的種羊,用以繁殖不膻的體重超過500公斤的肉羊;還克隆出日產奶是其它奶羊幾倍、甚至十幾倍的奶羊。最為神奇的是,該基地在培育高產奶山羊的同時,創造性地在山羊的胚胎中植入人乳基因,繁殖出了能產‘人奶’的山羊。”權富生說。

張涌和他的同事們圍繞兩個世界級“羊”難題開展工作:一是讓更多的克隆羊寶寶誕生,提高克隆動物的成功率;二是讓克隆羊“身價”更高,生產出有重要經濟、營養、醫療價值的轉基因克隆羊。

下篇 挑戰轉基因牛

2015年3月,張涌帶領的課題組成功培育出抗結核病的轉基因牛,其牛奶并不含轉基因成分。

牛結核病是一種慢性傳染病,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尤其在亞洲、非洲不發達地區,目前還沒有辦法有效地控制和消除。公開資料顯示,由牛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結核病,還是一種人畜共患病,可由動物傳播給人,并在人類之間傳播,對公共衛生也產生嚴重威脅。

相關論文已發表在知名學術期刊PNAS(《美國科學院院刊》)上,論文題目為《TALEN介導插入sp110基因能增加牛對結核病的抗性》。TALEN是進行基因改造的方法之一,能精確地對目標基因進行缺失、插入等突變。與其他方法比,其特點是精確性。

論文稱,該研究將有助于控制和預防牛結核病,研究中建立的方法為其他抗病動物的育種工作提供了前瞻性探索。這是TALEN技術首次應用于牛基因組的改造。

2004年2月6日凌晨,張涌一直守候在羊圈旁,直到第四代體細胞克隆山羊出生,并為之取名“笑笑”。離開基地不久,張涌便病倒了,被確診為冠心病、大面積心肌梗死。

“治療期間使用了進口溶栓藥,很貴,一針幾十萬,是從一種牛的奶里提取的溶血蛋白。”權富生說:“病愈后的張涌教授,對牛有了濃厚的研究興趣。”

克隆牛項目是從2006年起步的。

第一個研究項目是克隆培育牛奶含溶血蛋白的牛,但沒進入生產階段。接著克隆一種肉牛,這種肉牛的肉很貴,在香港一公斤100美元,目前克隆牛基地有400多頭。

2009年11月25日,張涌培育的世界第一例轉人防御素基因的克隆奶牛通過剖腹產降生,其牛奶含有人的防御素。據介紹,實驗室將400枚轉基因胚胎移植到200頭黃牛受體,六個月后監測妊娠受體30頭,現獲17頭轉人防御素基因的克隆牛,3頭轉人溶菌霉素基因克隆牛。這項技術的應用前景是,奶牛的奶里含有能將細菌溶解的物質,這樣牛就不會得乳腺炎,可大大減少抗菌素的使用。

轉基因抗病牛的整個培育過程,可以簡單地歸結成三個部分:首先對細胞進行基因改造,在實驗室取一個牛的細胞,將外源抗病基因轉到細胞里;其次,待帶有此基因的細胞發育后,進行分割,將單個細胞放在取了核的卵細胞里;最后,將卵細胞移植到黃牛受體子宮里發育成個體。

抗口蹄疫轉基因克隆牛,是實驗室的另一項研究成果,目前只處于育種材料階段。

“之所以用黃牛做受體,是因為黃牛比奶牛便宜,可以降低實驗成本。”權富生解釋道。

截至目前,實驗室做的都是一種技術研究。轉基因牛都還沒進入實際應用中,牛奶、牛肉以及牛的排泄物的環境安全等一系列問題處于中試階段。“將轉基因牛的奶、肉給實驗鼠吃,進行對比實驗,觀察老鼠生長的情況,觀察器官、血液變化,如果沒發現變化,說明沒有不利影響,是安全的。實驗動物除了老鼠,還有豬、羊等大型動物。”權富生介紹說,“現在轉基因動物都處于安全隔離階段,即將牛圈在一個地方,不和外界接觸。等確定測試安全之后,才會和非轉基因牛混在一起養,進入環境釋放階段。”

2015年1月25日,由陜西省科技廳組織河南農業大學張改平院士等全國9名同行專家對張涌主持完成的“牛羊基因定點精確編輯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進行成果鑒定,專家們認為該研究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對推動抗病基因工程育種和乳腺生物反應器技術的發展,提升我國牛羊業種質創新水平具有重大意義,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今年4月,西農大進行的一場“與身邊的科學家面對面”活動中,張涌針對學生們關心的轉基因的安全性進行了科普。

“西藥治病具有針對性,成分、分子結構以及副作用都明明白白地標注;中藥的成分不是很清楚,副作用也不詳,稀里糊涂喝一碗藥,也說不清會有什么副作用。而我們就認為西藥不好,西藥有副作用,中藥好,中藥沒有副作用。”張涌一番關于什么是安全的比喻,惹得聽講座的同學哈哈大笑。

篇4

關鍵詞: 生物;實驗教學;資源;優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2)05-0239-02

0引言

青島農業大學生物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承擔著全校生物類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程,還承擔著生物技術和生物科學兩個專業的專業課程。每年為生物學、作物學、植物保護學、園藝學、水產學、工學、化學、動物學等8個一級學科的23個本科專業開設34門課程,每年計劃教學實驗人時數30萬以上,同時還對學生和教師預約開放,開放人時數達20萬左右。所開設的課程是其以后專業學習的基石,因此增加教學投入,改善教學條件提高教學效果對我校的人才培養起著極其重要作用。

從2009年開始,我校實行大類招生,培養方案有了較大的改變,基礎課程進行了調整,如按舊的培養方案,動醫、動科等專業不開設《植物學》這門課程,大類招生后生物類學生均開設此門課程,2009年開設班級達50個,比2008年多出20個班級;農學、植科等專業按舊的培養方案不開設《動物學》課程,大類招生后生物類學生同樣均開此門課程,2009年開設班級達34個,比2008年多出19個班級。人時數的顯著增加,使原有的儀器設備數量已無法滿足新的需要;同時按照新的專業培養方案的要求,將有5%-10%的實驗項目被更新,特別是創新型實驗項目,更需要相應的儀器設備與之配套。而我校財力有限,能夠爭取的建設項目也不多,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挖掘其最大潛力,進行優化組合,發揮其最大效能研究具有極其其重要現實意義。

1實驗教學管理體系的優化

實驗室管理是綜合性很強的工作,完善實驗室各項規章制度,推行實驗室管理工作的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1]。

生物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原只要中心主任1名、實驗室管理人員15名進行全面管理。優化后設置主任1名,副主任1名,實驗室負責人6名,均為具有高級職稱或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實驗管理隊伍仍然是16名,但分工明確、責任到人。管理體系的優化,加強了對實驗室的日常管理,有效的加大了生物中心的管理力度,實驗教學資源的使用和管理更加高效而有序,五年來未發生一起實驗教學責任事故、保障了中心實驗教學任務的圓滿完成。

為了提高整體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我們嚴控用人關,要求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同時鼓勵在職讀研。經過五年的建設,研究生以上學歷人員所占比例由原來的50%提高到81%。中心還不定期邀請有關儀器廠家及商來中心講學,介紹儀器設備的使用、維護和保養知識,不斷提高實驗管理人員技術水平。

同時為了穩定實驗技術人員隊伍,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如實驗技術人員勞動津貼比相應職稱其它崗位的高10%等。實驗技術人員的工作熱情得到了提高,近三年來,實驗技術人員隊伍穩定,未有要求調離實驗技術工作崗位的。中心制定了各項規章制度,定期對實驗室管理人員的工作量、工作業績和教學服務水平進行考評。考評結果與津貼效益掛鉤,更激發了職工的工作熱情。

2按功能整合實驗室,優化了儀器配置

大學教學資源的整合是指大學將其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進行調整協調優化和重組。既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對各種教學資源進行開發,對現有資源進行配置和重組,以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2]。

中心原有的實驗室設置是按學科進行,儀器設備分散,重復購置嚴重,使有限的教學資金難于滿足教學的需要,效益較低。

我們打破原有的設置,逐步按功能組建實驗室。目前建立了8個顯微鏡室,其中1個是數字網絡互動顯微鏡室。2個電泳室、2個分光光度計室、2個基因工程室、1個無菌操作室、1個植物標本室、1個組織培養室、1個細胞培養室等。

隨著實驗室的功能化,實驗設備也進行了調整。如把生物中心的各類分光光度計調轉到分光光度計室;把各類電泳槽和電泳儀調轉到電泳室等,同時對現有資源,中心進行宏觀掌控,必要時進行統一安排。如顯微鏡室,不僅要完成植物學的實驗教學任務,同時還要完成動物學、細胞生物學、植物生理學等課程的實驗教學任務。原中心所有實驗室承擔的實驗教學任務都需要冷凍離心機,如果按實驗室配置,需要16臺方能保障正常的實驗教學,而本中心只有6臺冷凍離心機用于本科實驗教學。為了完成實驗教學任務,開學初,中心統一安排實驗項目順序和設備,基本滿足了教學要求,提高了儀器的使用率,保障了實驗課的順利開出。

實驗室與設備資源的優化,改變了教學資源浪費的情況,充分利用了現有的儀器設備,提高了利用率,最大程度發揮設備設施的資源潛力,以最小的投入換取了最大化的效益。

3優化實驗教學體系,提高實驗教學質量

為了加強實驗教學,按照能力培養的要求,把部分實驗教學內容從理論課中分離出來,獨立安排實驗教學新課程,建立了獨立完整的實驗課教學體系,如微生物學實驗、遺傳學實驗、植物生理學實驗等。

對實驗內容進行系統優化組合,推陳出新,保證每年都有新的項目。調整了課程設置,改進了實驗指導方式,積極利用現代教育手段進行指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促進實驗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大類招生以后,植物學、動物學實驗人數增加,兩門課程均為基礎課,實驗人數多,都需要用到顯微鏡,為了保障實驗教學的順利進行,我們協調有關單位,對動物學的實驗課程進行了調整,由第2學期開課,調整為第1學期開課,避開植物學開課時間,既提高了實驗室、設備的利用率,又保障了實驗教學任務的完成。

在實驗課程建設上,通過疏理、合并、更新實驗項目,實現兩個貫通:即縱向把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的實驗內容上下貫通;橫向上將相近門類課程的實驗內容左右貫通。鼓勵實驗指導教師開發新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如《細胞學實驗》在資源優化前,只開設簡單的制片實驗,資源優化后,設備共享,新開設2個綜合性實驗項目。

探索多種形式的實驗考核方式,考核學生基本操作技能、實驗原理的掌握和實驗現象、結果的分析。使學生真正體驗到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一樣重要。培養學生的科學實驗觀念,讓學生掌握相應的實驗技術和技能。

4資源共享、實驗室開放

實驗室是培養創新人才的場所,除了提供良好的實驗條件外, 還必須具有獨立運作、用于開放的實驗教學工作機制和時間[3],學校制定了實驗室開放和大型儀器共享使用辦法,為實驗室的開放運行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時也為實驗室管理者制定了相關的激勵政策,如規定每一位畢業實習的學生,在實驗室完成論文,其導師需拿出0.5個工作量分配給實驗室管理者。這一規定不但是保障了實驗室管理者的利益,也明示實驗室管理者,實驗室是開放管理,實驗室在完成實驗教學計劃任務的同時,有義務為教師、學生開放。更激發了青年教師科研的熱情,使其有科研的場所,有儀器可用,為以后的申報項目,打下良好了的基礎。

學生創新項目的設立和導師制實施后,大二學生即可進入實驗室,通過與導師協商,自主選題,這樣不但能讓畢業論文有課題支撐,而且為做好畢業論文提供了更充足的時間。各類研究室、研究所、重點實驗室對大四學生全面開放,他們在工作和讀研前就可以提前受到良好、系統的科研訓練,為今后的科研和工作點定了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中心每年接受近200余名學生的本科畢業實習和若干名創新立項的學生;接受400余名學生,完成課程論文。另有120余名研究生的部分工作也在教學實驗室進行。

總之,實驗教學資源的各個組成部分,對中心的發展及學生素質的提高有著重要意義。生物資源的優化更好的服務于中心的實驗教學,使管理與教學水平都有了較大的提高。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實驗室管理更加困難,實驗室和儀器的安全存在一定的隱患、各功能實驗室的計劃實驗任務尚不均衡等等,還需要學校有關政策的配套和支持及在實踐中進一步的研究與完善。

參考文獻:

[1]吳碧丹.實驗教學資源優化配置的思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11(26):121-125.

篇5

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設計和實驗實踐能力,使學生能夠正確而恰當地選題,在大學第7學期中期便可公布畢業設計(論文)課題,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選題,避免盲目選題。選題后,安排學生與導師見面,在導師的指導下,查閱相關文獻,獨立撰寫開題報告,包括“選題的依據和意義”、“國內外的研究概況”、“主要研究線路”、“擬解決的關鍵技術”及“時間分配”等幾方面,在此過程中,學生對課題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時能夠很好地梳理思路,做到心中有數,對后面要做的研究工作打下理論基礎。

2實驗研究

實驗研究是畢業設計(論文)的重點,因此,做好實驗研究對畢業設計(論文)的成功與否有莫大關系。首先,學校、導師及學生通力協作配合是做好實驗研究的基礎。在實驗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用到化學或生物試劑、科研儀器等,而這均需要經費支持。因此,為了保證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這就要求學校能加對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的投入,使得學生的科研實驗有充分的經費保障;對于導師而言,帶領學生進行畢業設計(論文)是一項費時而又繁瑣的事情,所以導師在帶教過程中,應投入較大的精力與熱情去輔導學生。因為學生是初進科研實驗室,有許多事情尚不清楚,這就要求導師給予學生精心指導。在學生方面,需要學生有較高的熱情,堅忍不拔的精神及虛心向上的態度。其次,分階段指導是做好實驗研究的關鍵。我們可以將整個實驗研究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即實驗初期的任務下達、實驗中期的考核和實驗末期的驗收。在實驗初期階段,學生雖然對課題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只是停留在紙面上,尚未進入實驗狀態。因此,在學生進入實驗室之前,導師可以給學生做一次實驗安全講座,特別是進入藥物化學實驗室,實驗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進入實驗室后,導師可以先讓學生做一些基本操作實驗,使學生對實驗室的儀器操作有充分的了解。在此過程中,導師還可安排學生繼續閱讀課題相關文獻,使其對課題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與導師共修訂制定研究方案,為后面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礎;實驗中期,學生可以獨立開展課題相關實驗,對于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導師可以給予分析解決,或指導學生查閱文獻,獨立去發現并解決問題。在實驗研究過半時,學校可以對學生進行一次中期檢查,包括“對分配工作完成的進度情況”、“工作態度情況”、“學生前期已完成的工作的質量情況”及“存在的問題與建議”等,讓學校和導師對學生的實驗狀況有充分的了解,以便及時調整學生的畢業設計(論文)。實驗后期的指導主要是導師帶領學生整理實驗研究的結果,包括數據的整理與分析、實驗結果的討論、實驗存在的問題及擬解決的方法等。讓學生做到有始有終,盡善盡美。

3畢業論文的撰寫

實驗研究結束后,學生開始撰寫畢業論文,這是畢業設計(論文)的一個重要環節。寫出論點明確、概念清楚、格式規范、文筆流暢的論文,需要學生能對自己在整個畢業設計(論文)期間所做的工作進行高度地概括和總結。但是,在帶教大學生畢業設計(論文)過程中,我們發現,多數學生沒有撰寫論文的經驗,常常是不知如何撰寫,甚至有些學生連參考文獻的格式都不明白。這就要求帶教導師能夠從頭開始,一點一滴去教導。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術道德。在論文撰寫過程中,特別是論文中的綜述部分,很多學生都是從文獻中大段大段拷貝黏貼而來。對于這樣的論文,導師應及時退回,并批評指正。還有些學生,為了論文數據的豐富,用實驗室里師兄師姐做過的數據,甚至是篡改數據,這都需要帶教導師嚴格把關,防止此種學術不道德現象的發生;其次論文的內容的撰寫。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我們常常發現,有些學生實驗研究做的非常好,實驗數據結果也很多,但是在論文里很難體現出來。對學生來講,如何組織材料和歸納分析結果,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因此需要在撰寫之前,學生應與指導教師探討行文思路,擬定寫作提綱,然后結合實驗資料進行論文撰寫;第三點是論文格式的規范要求。本學院給每位參加畢業設計(論文)的學生均發放一本《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撰寫規范》。在此規范中,從論文的封面、目錄、中英文摘要、正文、圖表、參考文獻及致謝等均有嚴格的規范,帶教導師在指導過程中,應對學生嚴格要求,讓學生養成良好的作風及嚴謹的工作態度。一份好的畢業論文應包括充分調研文獻、合理設計實驗方案、開展實驗研究、數據合理真實、討論詳實充分。在論文的撰寫過程中,學生科技論文寫作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對科學研究的嚴謹性與嚴密性也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4論文答辯

論文答辯是大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的最后一個環節。學生答辯委員會由3-5名答辯委員及1名答辯秘書組成,學生做好PPT,并熟悉答辯內容,講解規定8-10分鐘,回答問題5分鐘。在學生答辯過程中,答辯委員從論文選題依據是否充分,論文設計是否合理,數據是否真實及回答問題是否正確等幾方面,全面評價學生畢業設計(論文)及答辯的質量。如有不合格的學生,可進行第二輪答辯。通過論文答辯嚴格控制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同時也提高學生對畢業設計(論文)的重視程度。

5結束語

篇6

【論文摘要】:食品微生物實驗教學中,本文從精心選擇實驗內容,有效組織管理實驗教學,引進綜合考評機制并加強開放管理實驗室方面進行思考和總結,以期確保實驗課安全、有序、成功的完成,達到教學目的。

實驗教學是高等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通過實驗課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鞏固已學到的理論知識,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活躍思維、提高創新能力起著積極的作用。

食品微生物學是食品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課,是普通微生物學的延伸。食品微生物學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它要求學生在系統學習基礎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掌握食品微生物學檢測技術、分離純化技術、鑒定技術、發酵食品的制備技術、食品加工與保鮮技術以及現代分子微生物學實驗方法等。通過食品微生物實驗教學培養出不僅具有豐富理論知識,而且能掌握現代生物技術并熟練操作的高技能人才。

如何加強食品微生物實踐教學的組織指導,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實驗教學效果一直是我們關注和探索的問題。下面簡單談一下我們在食品微生物實驗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解決的方法和對一些問題的思考。

1 精心選擇實驗內容,調動學習積極性

隨著食品工業和微生物檢測技術的迅速發展,食品微生物學及其實驗課的內容也不斷擴展,而實驗課既受理論課內容進度的限制,又受課時及實驗室等客觀條件的限制。要在有限的課時內,系統、科學地完成食品微生物所有的實驗項目是絕對不可能的,這就要求我們實驗教師在掌握微生物學教學大綱的前提下,結合現代科技的發展和食品微生物的研究動態,精心設計實驗課教學體系,合理選擇實驗項目。

選擇實驗內容,我們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首先要求學生對食品中常見細菌、酵母菌、霉菌、乳酸菌進行觀察,掌握其性狀特征和培養生長條件。學會識別哪些是有益菌,哪些是有害菌,利用有益菌的代謝活動制造更多的發酵產品,提高食品的質量,同時防止有害菌引起食品腐敗變質以及食物中毒。其次選擇有代表性的發酵食品作為實驗內容,使學生了解利用微生物生產發酵食品的整個過程,通過這些實驗使同學們對食品發酵有一個總體印象,并能舉一反三。最后對不同的食品和發酵食品設計實驗,讓學生掌握食品微生物學檢測技術、分離純化技術、鑒定技術。并在課堂上結合自己的科研成果和食品研究熱點介紹食品工業發展的前沿動態。

實驗設計過程中,不僅有驗證性實驗,更多地引進了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學生分成幾人一組,讓學生從實驗設計,自己選擇原材料,準備實驗材料,試劑的配置,培養基的制備和滅菌等都由學生自己完成,最后寫成規范的實驗報告。學生對此積極性很高,甜酒釀、酸奶、腐乳等都是同學們喜歡并制作的發酵食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所學內容貫通,并熟悉掌握各個環節的操作步驟,這對學生將來步入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獨立開展工作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2 強化基礎技能的訓練,有效組織管理實驗教學

食品微生物學是在掌握微生物的基本實驗技能的基礎上開展的,學生無菌操作觀念的培養、正確使用、掌握微生物的實驗儀器,如光學顯微鏡、滅菌消毒器械等都非常重要。但基于很多原因,學生的這些基礎技能還是很薄弱,所以我們在進行食品微生物的每一個實驗的每一個步驟中只要涉及這些基礎性的知識,都會給予強調,親自演示。

學生微生物基礎技能培養和形成,不是一兩堂課能完成,也不是單單有老師演示后學生就可以掌握,必須讓學生每人親自動手。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人數的增加,硬件等條件限制,人手一套實驗器材不現實,那么在有限人力、有限資源情況下,使每一位同學都能動手操作并熟悉實驗過程,有效組織和管理實驗教學過程就尤為重要。

(1)首先任課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充分做好預實驗,對實驗的關鍵步驟和關鍵操作點都做到心中有數,在授課過程中有重點地強調,并分析某步驟出現問題可能會出現的結果。

(2)每次實驗之前任課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就實驗進行積極的溝通,不僅對實驗準備的物品和材料溝通,更要對實驗的組織過程協商。

(3)在實驗過程中則需要任課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相互協作,并充分發揮學生班干部和小組長的作用。課堂理論教學課和實驗課最大的區別在于,實驗課更注重學生的動手參與,以及實驗過程出現問題發現問題的及時解決。

(4)教師要嚴于律已,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實驗過程中耐心指導,熱情幫助,回答好學生提出的每個問題,并隨時糾正不正確或不規范操作。

3 加強實驗課考核,引進綜合實驗考評

實驗課的成績給定,往往包括實驗課出勤率和實驗報告成績兩方面綜合。所以首先就要求教師認真考勤,只有學生的出勤率有保證才能有效地組織教學活動。其次,要求實驗報告書寫規范,詳細完成實驗報告,對實驗結果進行討論,實驗失敗要分析原因。同時教師也對實驗報告認真批改,實驗報告是對實驗的總結,也是對實驗課質量高低的檢驗。通過對實驗報告的批改,可以發現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實際教學中,實驗報告雷同和抄襲的現象比較多見,為綜合考評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對實驗技能的掌握,建議今后引進期末的綜合實驗考評:即將各個試驗項目設計成不同的實驗題目,讓每個學生隨機抽取并在有限的時間內獨立完成操作,視完成的情況給予評分。比如:“食品中常見菌類的平板培養”考察了無菌操作、培養基的制備,對食品中常見菌類平板接菌技術;“食品中常見菌類的形態觀察”考察了革蘭氏染色,各真菌形態辨別等。在進行具體考核過程中,可把每個考核的內容進行量化定出詳細的評分標準,根據學生的每一個操作環節現場打分,并對同學進行現場提問,讓學生進行答辯。

4 有計劃推進實驗室的開放 加強實驗室開放管理

微生物實驗室的開放是對食品微生物實驗課的有益補充,能強化、鞏固、提升對食品微生物課程內容的理解,我們鼓勵學生設計和開發自己的科研項目,而且學校有很優厚的資金加以支持。但是開放實驗室不是無條件的,有時因實驗操作不當引起的安全隱患是很嚴重和難以預料。因此實驗室開放時管理須給予加強。

建立科學的管理機制,利用校園網建設實驗網站,公布開放實驗項目的題目、時間和地點,供學生選擇和預約。

專人負責學生的科研隊伍,對菌種、標準品、和學生用到的有毒有害物質要有專人負責,注意保管,不隨意丟棄,做好無害化處理。對使用儀器學生做好使用登記,實驗物品注意清洗、歸還、交接。

總之,食品微生物實驗課,只有提高對實驗教學活動的認識,精心選擇實驗內容,合理有效組織和管理實驗過程,并加強實驗課的考核,在此基礎上,推進實驗室對學生的開放,加強開放實驗室的管理,就能確保實驗課安全、有序、成功的完成,達到教學目的,也使學生真正有所收獲。

參考文獻

[1] 賴建平.從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入手加強化學院食品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J].廣東化工,2007,2:77~79.

篇7

關鍵詞:食品科學;示范中心;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0-0218-02

湖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實驗教學中心是湖南農業大學乃至湖南省相關高校的食品類專業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與發展的平臺。以提高農學院校食品科學與技術相關專業學生的實踐技能、創新能力和科學素養為宗旨,實現有限教學資源的高效利用,2006年將食品化學和微生物實驗室、食品工程工藝實驗室合并組建為湖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實驗教學中心,構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科學類專業實驗教學體系。2008年6月本中心通過了國家財政部組織的專家評審,列為“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建設點”;同年,食品科學技術實驗教學中心成為“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實踐教學示范中心建設點”。2006至2008年中心建設了3個“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優秀實習教學基地”。

中心實驗用房使用面積4624m2,儀器設備1571臺(件),儀器設備總值1123萬元;中心現有教師52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8人,博士生導師8人,碩士生導師23人,博士17人,碩士9人,國家農業部高級專家2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湖南省優秀教師1人,學校教學名師1人,學校優秀教師1人;專職實驗教學人員22人,正高級職稱教師3人,副高級職稱教師5人,博士4人,碩士11人。

中心下設食品化學、食品微生物學及其應用技術、食品工程原理與機械、食品工藝實驗、食品質量與安全控制五個模塊實驗室。中心承擔全校11個學院、20個專業24門課程的實驗,年實驗學生人數2362,年實驗人時數119572。實驗開出率為100%。并接受本專業及相關專業的本科生畢業論文、碩士、博士學位論文實驗。

一、實驗教學中心教學質量保障制度措施

采取實驗教學改革立項、綜合性實驗單獨設課、教師科研成果引入教學等措施,鼓勵教師開展實驗教學內容改革,通過增加綜合性、設計性性、創新性實驗比例,設立獨立實驗課程與實驗教學學生評教評學指標體系,各級領導加強實驗教學管理,深入實驗教學各環節加強質量監控確保實驗教學質量,使教學內容符合不斷發展的學生培養目標的要求,符合社會對食品類專業人才的需求。根據《湖南農業大學本科教學質量監控手冊》,形成了科學的實驗教學質量監控體系。質量保證體系包括教師實驗課程規范、實驗室專職、兼職教師守則、實驗室學生守則、實驗室儀器設備管理辦法、入室教育制度、預習檢查制度、階段輔導制度、實驗驗收制度、期中檢查制度、期末考核等系統的開放實踐教學質量監控保證體系。實驗教學質量控制手段主要有:(1)領導聽課與檢查;(2)學校和學院督導團聽課與指導;(3)學生對實驗課的意見反饋;(4)同行教師聽課與評議;(5)教學文件檢查。

二、專業實驗成績評定辦法

采用多元化實驗課程考核辦法,重點考核學生知識點及實踐技能掌握情況,考核采取平時成績與期終考試成績結合、筆試和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方式。實驗課程學期末總評成績按100分計算,由考查成績(占70%)和考試成績(占30%)組成。

三、實驗項目考查成績記分辦法

1.驗證性實驗:課前預習分(20%)、課內實驗狀況分(40%)、課后實驗報告分(40%)。

2.綜合性實驗:實驗設計與操作(占50%)、實驗結果(占30%)、實驗報告(占20%)。

3.(設計)創新性實驗:設計方案(占40%)、實驗過程(占30%)、撰寫的科研論文或報告(占30%)。

4.研究性實驗,考核綜合能力,并將考核結果進行量化。從基本的理論知識、實踐操作能力、對實際問題的分析能力、撰寫科研論文的水平等按一定的比例進行量化考核,考核后給予1~2個學分。

如果平時成績或期末考核成績低于及格,或期末考核成績低于60分(百分制),則總評成績為不及格。

實驗課如不及格,必須補考,補考不及格,則需重修。

根據學生學籍管理規定,學生一學期無故缺課兩次以上者,則不得參加本實驗課程的考核,需重修。

四、實習考核、成績評定辦法

1.教學實習結束后,要求學生按照實習教學大綱、教學指導書、實際內容,上交實習報告、實習記錄日記,方可參加實習考核。

2.指導教師根據學生實習期間的表現、實習報告、實習日記、實習單位指導人員評價等進行實習考核綜合評分,按照優、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等給予評定

3.實習考核等級為不及格的學生,要求下一年重修該項實習。

4.考核成績各等級評定標準:

優:完成實習教學大綱全部要求,實習報告內容詳細真實反映實習過程與收獲,并對實習進行全面的總結,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刻的分析,動手能力強,整個實習過程表現優秀。

良:完成實習教學大綱全部要求,實習報告內容詳細真實反映實習過程與收獲,并對實習進行全面的總結,動手能力較強,實習教學中表現良好。

中:完成實習教學大綱全部要求,實習報告內容詳細真實反映實習過程與收獲,并對實習進行全面的總結,動手能力一般,實習教學中無違紀現象。

及格:完成實習教學大綱基本要求,實習報告內容有待進一步完善,動手能力有待加強,實習過程中有輕微違紀表現,經教育后能改正。

不及格:不能成實習教學大綱中基本要求,實習期間在崗時間不足實時間2/3者,實習報告內容有明顯錯誤,動手能力較差不能完成考核,實習中有嚴重違紀現象,學習態度不端正且教而不改。

五、畢業論文

鼓勵學生個性與興趣相結合的研究,遵循一人一題的原則,每學年的選題應力求創新;畢業論文(設計)指導教師必須由具有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具有一定科研實踐經驗、教學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教師或實習單位中的科研人員、專業技術人員擔任。

六、畢業論文(設計)答辯要求及成績評定

1.按照畢業論文(設計)時間安排,學生將畢業論文(設計)在各階段指定的時間內交給指導教師審查。答辯前由指導教師審查學生答辯資格。屬下列情況之一不得參加答辯:畢業論文(設計)有明顯錯誤;論文(設計)經指導教師提出修改而未修改者;論文(設計)格式不符合學校統一要求;抄襲或由他人代做。

2.經過答辯資格審查的畢業論文(設計),由答辯小組組織公開答辯。答辯前,答辯專家須詳細審閱答辯的畢業論文(設計),了解論文(設計)的內容和水平,提前為答辯作好準備。答辯中,學生報告自己畢業論文(設計)主要內容(10分鐘左右),認真回答答辯小組專家提問(10分鐘左右)。答辯時間為每個學生20分鐘左右。

3.答辯過程中,由答辯小組秘書認真做好答辯記錄,答辯記錄應包括答辯的時間、地點、答辯專家成員、專家提問及學生回答等。

4.答辯工作結束后,答辯專家組按統一評分標準和評分辦法,對學生畢業論文(設計)進行成績評定,并給出相應等級,按照以下五個等級評定:優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具體辦法參照《湖南農業大學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評分參考標準》。

5.答辯委員會審查畢業論文(設計)最終答辯成績,對其中評定等級為優秀、不及格及成績評定有爭議的畢業論文(設計)重點審核,有爭議時可組織第二次院級答辯,最終給予成績及等級評定,并向學生公開公布。

6.最終統計時,所有專業學生的成績應近似于正態分布。其中成績優秀的比例應小于15%,良好、中等、及格比例控制在75%左右,不及格比例小于10%。

7.畢業論文(設計)成績獲及格及以上等級學生,方可獲畢業論文(設計)學分。凡畢業論文(設計)成績評定為不及格或被取消答辯資格者,不能獲得畢業論文(設計)學分。按照要求同下屆畢業生再次進行畢業論文設計、實施及答辯,答辯合格方可取得畢業論文(設計)學分。

8.對抄襲的畢業論文(設計)的學生,按照課程舞弊進行處理。學校與實驗教學的相關政策和措施,為實驗教學中心建設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

參考文獻:

[1]易有金,鄧放明.食品類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探索[J].實驗室科學,2010,13(6):1-2.

[2]廖盧艷,吳衛國,易有金,李清明,鄧潔紅.食品工程機械應用技術實驗教學改革初探[J].輕工科技,2014,(2):161-162.

篇8

    1.1教學對象的選擇

    本校醫類、藥類各專業的生物化學課程多于二年級開設。低年級開設設計性實驗可能會遭遇專業知識體系不夠完善,背景知識局限,學生難以提出假設性問題的瓶頸,尤其是針對文理兼收的專業,由于學生缺乏化學基礎知識,如盲目開設設計性實驗,減少驗證性實驗的比例,反而會讓學生無所適從,學習能動性降低。因此,本研究選取具備相應基礎知識的專業,即中藥學基地專業2010級35名學生為設計性實驗教學的實施對象。

    1.2選題和方案設計

    選題是進行科學研究的第一步,也是決定實驗成敗至關重要的環節。設計性實驗課題的選擇既要充分滿足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又要考慮到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和實驗操作技能,也要兼顧實驗室的儀器設備、試劑耗材、實驗周期及經費使用等諸多因素。因此,在選題的過程中,教師應給與全程指導。在實驗實施4周前,指導教師給出選題范圍并進行指導。選題范圍主要涉及如下內容:(1)生物分子的分離與純化(如動物血清白蛋白的提取);(2)生物分子的含量測定(如植物性藥材中維生素C含量的測定);(3)中藥對物質代謝的調控作用(包括對代謝物的調控和對酶活性的影響)。各實驗小組成員(4~6名)根據自身基礎和興趣點進行選題。第一周學生利用圖書館及網絡查閱相關文獻,第二周各組學生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分類、整理、討論,初步確定每個實驗小組的實驗設計方案。方案包括實驗題目、實驗目的、實驗用材料(試劑、儀器、實驗用動物)、實驗方法、技術路線、預期實驗結果、可行性分析、經費預算等具體內容。第三周,各實驗小組提交實驗方案初稿,并制作PPT陳述自己的設計。同學對每個方案進行討論,最后由課題組老師與同學一起針對各組實驗方案的科學性、創新性和可行性進行論證。確定最終實驗方案。第四周,根據實驗條件和經費預算,教師指導學生對實驗方案進行修正完善。本研究過程中,學生通過查閱文獻、反復討論,共提交了三份實驗方案:(1)植物血凝素的提取、分離和活性檢測;(2)劇烈運動對血乳酸含量的影響;(3)焦三仙、生三仙對雄性肥胖小鼠減肥效果的研究。通過對方案的科學性、可行性以及學生的操作技能、實驗條件等因素的綜合考量,最終確定測定小鼠血乳酸含量和劇烈運動對其影響為本次實驗內容。在實驗方案完善和修改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結合專業特色,增加了益氣類中藥影響運動小鼠血乳酸含量的實驗內容。學生在教師提出的范圍內自主設計實驗內容,激發了學生積極思考、勇于探索的熱情,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并且在反復討論實驗方案的過程中,讓學生有了足夠的思考時間,對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和方法具有較為清晰的認識。同時,通過思維碰撞,每位參與者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1.3實驗的具體實施

    實驗操作的全過程包括預實驗、實驗用動物及試劑的購買、試劑配制、動物飼養及給藥、指標測定、實驗結果分析,均由學生自主完成。在實驗過程中,各組學生細化分工,責任到人。而教師則及時提供實驗所需的各種試劑耗材及儀器設備,同時糾正學生實驗操作過程中的錯誤,解決諸如動物的采血、試劑的配制、移液器和比色皿的使用、分光光度計的調零和數據讀取等常見操作問題。教師采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勤于思考,例如:動物取血時發生溶血的原因以及溶血或凝血對實驗結果會造成什么影響;在用分光光度法測定血乳酸含量時,為什么要設立對照管;益氣類中藥能否調控機體的物質代謝,中醫“氣化作用”與物質代謝有何聯系等,啟發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同時,由于各研究小組的操作存在差異,實驗結果也有較大誤差。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實驗操作過程中容易導致誤差的環節,必要時指導學生重復實驗,并進行實驗方法的評價分析。在以往的驗證性實驗過程中,有些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不高,實驗過程中只是幫著其他同學加點試劑,洗洗試管就行了,對實驗現象既不觀察,也不思考。而在設計性實驗過程中,各實驗小組內部分工明確,每個人都必須承擔工作,因此,實驗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能找到相關責任人,誰也不愿意承擔影響實驗進度的責任。于是,每個參與者都會動手操作,用心觀察。通過對設計性實驗的全程參與,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此外,通過實驗小組內部成員的分工協作,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以及協調能力也得到了強化,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科研協作精神、社會交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1.4實驗總結與評價

    實驗總結是學生展示實驗成就的重要形式。實驗結束后,教師組織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討論、總結,并指導學生利用統計軟件分析實驗結果,提出實驗結論,最終以小組為單位提交科研小論文。小論文按照學術論文體例進行書寫,主要內容包括:題目,中英文摘要和關鍵詞,正文部分的引言,材料與方法,實驗結果,討論分析,參考文獻。論文評定后,再次組織學生開展經驗交流會,讓學生以幻燈片的形式講解自己的實驗內容,增進了交流和溝通。科研小論文的撰寫能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文字表達能力,使其實踐能力得到鍛煉,并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收獲的成就感。在學生撰寫小論文的過程中,對實驗流程的回顧及對實驗得失的總結,都能幫助學生更牢固地掌握復雜的生物化學實驗技術,避免實驗過程中的差錯。在今后的實踐中,揚長避短,不斷提高。本次實驗教學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從學生反饋的意見看,普遍體會到了實驗成功所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這是學生在本科階段進行科學研究的初步嘗試,為他們今后的畢業課題及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教師在實驗開展的過程中,雖不動手操作,但須承擔學習活動組織者、指導者、協助者、規范者的任務;對于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提出的各種問題,教師必須給予正確的解答。這就要求教師不僅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嫻熟的操作技術,還要學會解決跨學科、跨專業領域的問題。另外,設立合理的教學模塊,把握好教學節奏,也是對教師教學水平的考驗。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的同時,必須不斷學習新的方法和技術,拓寬知識面,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2存在的問題及反思

    2.1更新實驗教學內容

    目前不少中醫院校在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仍然沿用傳統的演示性、驗證性教學模式。實驗教學內容較為陳舊,使用的實驗方法和技術跟不上生物化學實驗技術發展的速度,因此,亟待完成實驗教學內容的更新。可將實驗教學分為基礎性實驗和設計性、綜合性實驗兩個模塊,基礎性實驗應增設分子生物學的基本實驗技術,如質粒DNA的提取、PCR的基本原理和技術等。設計性、綜合性實驗可依托學校教師的科研課題,集中成熟的研究內容和方法,面向本科生開設有中醫藥特色的實驗項目。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應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設置不同的模塊,把握好基礎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的比例,分清主次關系,如中醫專業、針灸推拿專業還應以驗證性實驗為主,適當增加綜合性實驗課程的設計,不必求全。但西醫學課程設置較全、基礎較好的專業如中西醫結合專業、臨床醫學專業、藥學專業等,就可多增加綜合性實驗課程的內容。

    2.2構建高效合理的開放性實驗室管理制度

    開放性實驗室的建立是設計性實驗開展的必要保證。由于學生進實驗室做實驗的時間比較自由靈活,除正常上班時間外,中午,晚上、周末學生均有可能進實驗室操作。因此,需要建立課余時間的實驗安全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不同實驗室間的儀器設備必須實現互通有無,資源共享,建立開放的實驗室工作平臺。由于要保證學生隨時可進實驗室操作并隨時對學生進行指導,打破了教師上、下班的限制,這不僅需要教師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也需要學校在經費方面給予積極支持以提高教師和其他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2.3設計性實驗課程體系的建設

    完整的實驗課程體系不僅包括教學內容更新、實驗平臺的搭建,還應配合完善的教學制度,如學時的設定,實驗考核體系的建立等。近年來,有些專業生化實驗學時數被不斷壓縮,如針灸推拿專業只有9學時,除了開設一些必要的驗證性實驗外,開設設計性實驗只能利用教師和學生的課余時間,難以保證實驗教學改革的順利實施。另外,實驗教學改革項目沒有教學職能部門的配合,學生的實驗考核成績就無法納入實驗成績綜合評定,缺乏對學生的約束,容易出現“虎頭蛇尾”的現象。如有些學生在課程初期熱情高漲,遇到問題時則產生畏難情緒,導致實驗半途而廢。

篇9

摘要從實驗資源整合、建設規劃、規章制度、實驗技術隊伍建設、資產管理、文檔管理、實驗室安全、實驗室開放等方面分析了提高實驗室使用效率的途徑,為新建本科院校搞好實驗室工作、提高教學質量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實驗室;建設;管理;新建本科院校

AbstractThe approaches of improving the laboratory availability factor were analyzed from the integrate of experiment resource,construction and plan,regulations and system,building up experimental teams,management of the assets and document,the laboratory safety and the open. The purpose was to provide the theory basis and do a good job in the laboratory for the newly built undergraduate course college.

Key wordslaboratory;construction;management;new built colleges

實驗室是高等院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踐教學、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和對外服務的重要場所,是反映高校教學水平、科研能力乃至綜合辦學實力的重要窗口。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是教學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對實驗室的高效、合理運行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搞好實驗室工作是辦好高等院校所面臨的重要課題。有關實驗室建設和管理的理論較多,但對于新建本科院校如何搞好實驗室建設和管理的報道尚少,新建本科院校實驗室建設與管理尚處在探索階段。新建本科院校實驗室建設應樹立長遠規劃、分步實施、保證重點、兼顧一般、務求實效、不斷創新的理念,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合理整合實驗室功能,立足高標準、高起點、高效益,本著實用、高效、節約、開放的原則,扎扎實實地推進實驗室建設和管理工作,逐步形成科學化、標準化、規范化的實驗室管理模式。筆者根據實驗室工作實踐,從實驗資源整合、建設規劃、規章制度、實驗技術隊伍建設、資產管理、文檔管理、實驗室安全、實驗室開放等方面思考了提高實驗室效率的途徑,為新建本科院校搞好實驗室工作、提高教學質量提供理論依據。

1整合現有實驗資源

新建本科院校是從專科升格而來,且多由幾個學校合并而成,本科專業和專科專業并存。對舊的實驗室進行整合、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實驗室的綜合效益,成為新建本科院校實驗室建設的重要任務。實驗資源整合要根據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和《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遵循基礎性、綜合性、研究性、開放性的基本原則,調整組合實驗教學體系,改革實驗教學內容,減少重復的驗證性實驗,增加設計性、應用性、綜合性實驗,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以及教師的科研水平為根本宗旨。實驗室按照分級設置的模式進行建設。學院按照全院基礎實驗中心、多學科多專業共享的實驗教學平臺、基礎實驗室、專業實驗室、特色實驗室的總體布局,統籌安排、合理調配實驗資源。各系按照基礎實驗室、專業實驗室、綜合實驗室的模式進行設置。例如商洛學院生物醫藥工程系實驗室設置如下。基礎實驗室:植物學實驗室、動物學實驗室、微生物學實驗室、生化實驗室、植物生理學實驗室、動物生理學實驗室、植物營養實驗室、顯微鏡室、藥用植物標本室、中藥飲片標本室。專業實驗室:分子生物與基因工程實驗室、天然產物化學實驗室、植物組織培養室、食品工程實驗室、中藥材中試提取室、植物育種實驗室。綜合實驗室:紫外分析室、凝膠成像室、中藥材檢測室、中藥材重金屬檢測室、中藥材農殘檢測室、制備液相室。

2制訂實驗室建設規劃

實驗室規范建設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系統工程[1],要按照原國家教委頒布的《高等學校實驗室工作規程》的要求,規范化的建設實驗室。根據學科建設、專業建設規劃,制定實驗室建設長遠規劃和近期計劃,要有明確的建設目標。在實驗室建設總體規劃和實施過程中,實驗室建設應本著資源共享,優化配置和集約化管理的原則,通過分步實施,努力建成布局合理、多功能、多層次、高水平、高效益、開放式的實驗室體系。在制定實驗室建設的規劃時,應以本科專業為主、兼顧專科專業,力爭做到既能滿足師范專業教學需要又能滿足非師范專業教學的需要。實驗室建設要保證重點學科、特色學科發展的需要,形成學校的優勢。在實驗室建設時,應先進行考察調研,充分進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論證,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應先配置各重點專業、重點學科、多學科公用的先進的、實用的和急需的教學科研儀器設備。重點實驗室建設也應納入規劃之列。商洛學院近年來以生物醫藥工程系中藥資源實驗中心為重點,加大建設力度,生物醫藥工程系中藥資源實驗中心2009年被評為陜西省中藥資源實驗示范中心。

學校應成立以主管院長為主任、由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和專家教授組成的實驗室工作委員會和專家咨詢委員會,在對學校實驗室現狀(包括設置體系、服務功能、任務效益以及儀器設備、實驗用房、環境設施等)和學校學科專業建設發展情況進行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制訂全校實驗室發展總規劃、審定各學科實驗室中長期發展規劃、擬訂全校實驗室投入經費、審查年度設備購置計劃、考核評估實驗室規劃執行情況等。各系結合全校總體規劃,在實驗室工作委員會和專家咨詢委員會的領導和指導下,根據學科建設目標制訂自身實驗室建設的發展規劃和建設方案[2]。

3建立健全實驗室規章制度

為了保證實驗室的高效運行,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是實驗室管理不可或缺的,它是協調各方面工作的依據,是實驗室工作有序運行的必要措施與保證[3]。根據教學和科研的需要,按照教學評估的要求,制訂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形成有章可循、按章辦事、違章必究的管理制度,并在實踐中不斷充實、完善,使實驗室管理科學化、標準化、規范化。實驗室制度包括實驗教學管理制度、儀器設備管理制度、衛生制度、安全制度。實驗教學管理方面,制訂實驗技術人員崗位責任制、實驗教學登記制度、實驗教學事故認定及處理辦法等制度,明確實驗技術人員的崗位職責、違章處理辦法。儀器設備使用管理方面,制訂儀器設備管理制度、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貴重儀器設備操作規程、儀器設備操作制度、儀器設備損壞、丟失賠償制度、設備定期維護制度、儀器設備借用制度、貴重儀器使用登記制度、實驗室預約制度等,確保儀器設備安全,實現儀器設備、低值易耗品規范化管理。實驗室衛生方面,制訂實驗室內務管理制度、實驗室衛生制度、實驗室守則、學生守則等,使實驗儀器、藥品、用具擺放有序合理,實驗室整潔、衛生。實驗室安全方面,制訂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有毒有害藥品使用管理辦法、廢液回收辦法等,確保人身安全、實驗室安全和環境安全。

4加強實驗技術隊伍建設

實驗技術隊伍是實驗室的主體,對實驗室建設與發展、提高儀器設備利用率、提高實驗教學水平、多出科研成果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設一支相對穩定、結構合理、事業心強、熱愛本職工作、業務素質高、科研能力強的實驗技術隊伍是搞好實驗室建設的關鍵。實驗技術隊伍建設包括實驗技術人員管理、實驗技術人員培訓、實驗技術人員考核。

實驗技術隊伍實行分類管理,分為實驗室管理人員和實驗教學人員,實驗室管理人員負責實驗室儀器的保管、日常維護,實驗準備工作。實驗教學人員負責實驗技術、實驗教學、科研實驗等工作。在定編定崗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各類實驗技術人員的崗位職責目標,明確崗位職責,實行目標管理。

制訂實驗技術人員培養計劃,確定相應統一的培訓內容。經常組織實驗室有關人員外出參觀學習、參加學術會議和短期培訓班,定期開展實驗技術人員的技術培訓。有計劃地安排實驗人員分期、分批外出進修。組織實驗教師參加業務培訓,參加儀器設備的安裝、調試培訓,對實驗裝置、儀器性能、工作原理、使用方法、維護保養做到全面掌握。聘請兄弟院校經驗豐富的教師進行現場培訓和指導。對于剛參加工作的青年教師要在實驗室培養1~2年,進行基本實驗技能的培養,熟悉實驗室的安全和各方面的管理工作。鼓勵實驗室人員多參加有關學術講座、聆聽學術報告,積極進行科學研究及教學改革,撰寫實驗教學論文。減少固定編制,啟用流動編制,聘用高學歷、高職稱人員到實驗室工作。通過一系列措施,增強實驗室人員的技術素質,提高整體實驗教學水平。最近幾年,商洛學院生物醫藥工程系先后派出6名實驗教學人員外出進修,其中4名實驗教學人員獲得上崗培訓證書。有4名實驗教學人員參加儀器操作培訓班。聘請2名兄弟院校教師進行現場培訓和指導。有9名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教師輪流參加實驗室管理工作。通過以上各方面的工作,實驗技術隊伍的整體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對實驗室管理人員和實驗教學人員的政治思想、業務水平、工作態度和工作實績等方面,采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的辦法,進行規范化考核,促進實驗隊伍素質的提高。

5加強實驗資產管理

實驗室資產管理主要包括儀器設備管理、低值易耗品管理,這是一項較為繁雜的實驗室管理工作,要根據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儀器設備管理辦法》的要求,進行規范化管理。實行實驗室管理人員責任制,將各個功能實驗室、各種儀器設備(包括大型儀器設備)責任到人,管理者全權負責實驗室的安全、衛生,儀器設備的驗收建卡、使用維護以及借用。一是儀器設備管理。大型儀器設備、批量儀器設備及藥品的采購要采用招標方式,購置的儀器設備,經由資產管理部門牽頭,組織相關部門進行聯合驗合格后,方可向商家付款,規范物資采購渠道,杜絕質低、偽劣產品流入實驗室。制訂儀器設備的規范化操作規程,對每個具體實驗室的儀器設備要參考使用說明書,結合實驗室的具體條件,建立詳盡、規范的操作方法,明確常見的故障表現及處理措施,打印、壓膜塑封,供使用者按章操作。每次調試或使用均有詳細、規范的記錄,定期保養、定期檢查、及時維修,計量儀器定期進行校正,保證設備完好率及使用率。儀器設備在帳物卡齊全、準確無誤的基礎上,采用計算機進行管理。二是低值易耗品的管理。首先成立低值易耗品采購領導小組,負責制訂采購計劃、安排人員分工、供貨商家的招標及最后決定供貨商家。其次成立采購小組,負責低值易耗品的采購,進行具體分工,賬、物、資金分人管理,批量的耗材2人以上采購。在此基礎上,設立監管小組,負責定期對采購過程、低值易耗品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和審計。

6搞好實驗室文檔管理

實驗室的各種原始資料,是實驗室活動的真實記錄和反映,通過建立完整的文檔,既可對以往的工作做出具體的分析和研究,也便于找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對于提高教學、科研和管理水平有著重要意義[4]。

實驗室文檔管理包括技術人員檔案、教學資料、儀器資料、科研資料、實驗室開放資料、實驗室其他管理資料。實驗技術人員檔案的管理,內容主要包括:本人的基本情況、學歷、職稱、聘任、外出進修情況、考核材料、獎懲情況、等情況,對各實驗室人員的基本情況及隊伍配置情況,做到了心中有數,為科學管理提供依據。實驗教學資料的管理,包括實驗教學大綱、實驗教學計劃、實驗進度表、實驗課表、實驗教材樣本、學生實驗考試試題、實驗報告、實驗開出記錄、設備儀器使用記錄、設備儀器借用記錄、儀器損壞與處理情況記錄、實驗值班記錄、工作日志等,制訂教學資料規范化管理規程,設計各種教學資料管理登記冊,要求實驗技術人員規范登記。平時及時收集、記錄,期末進行整理分類、匯總成冊。儀器設備的數量、單價、規格型號、購置時間、生產廠家、報廢時間等進行詳細的登記。儀器設備說明書及維修記錄的管理,將各種儀器設備說明書按類存放,并在扉頁上編寫目錄,以便查找方便。另外,儀器設備維修記錄作為維修儀器設備的依據,應認真填寫并按各個實驗室不同儀器設備分類裝訂成冊[5]。實驗室承擔的科研項目、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教師自行設計的實驗方案及自制的實驗用具等按年度或學年進行匯總登記。

實驗室開放的相關資料,包括教師的科研、學生的綜合性實驗、科技創新實驗、畢業論文實驗以及對外服務的項目、時間等及時登記,按年度或學年進行匯總。實驗室其他管理資料,例如實驗室對驗室各項規章制度、實驗技術人員工作職責平等,也應及時整理,裝訂成冊。

實驗室文檔管理引用信息化管理。實驗室信息化管理是指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實驗信技術、多媒體技術將實驗室中的資源、事務進行處理,并通過計算機進行開放型管理。具有工作效率高、易于實現資源共享、能為資源的使用開發提供各種方便、可以提供全方位的信息等優點。其重要意義是使得實驗室在時間和空間上得以延伸,它不僅能加強實驗室的調度管理、資源共享、減少投入,還可大大減輕實驗室人員的工作量。新建本科院校應積極引用信息化管理,并結合自己的實際,增強創新意識,進一步探索實驗室信息化管理的新途徑。

7加強實驗室的安全管理

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包括對人身安全、設備安全、實驗室安全和環境安全的管理。對進人實驗室的學生和工作人員進行安全教育,樹立安全意識,明確安全操作程序。工作時應穿工作服,束起長發。進行有危險性的工作時要加戴防護用具。使用易揮發的藥品時,一定要在通風櫥中進行,并遠離火焰和熱源。易燃、易爆和劇毒化學藥品實行“兩專兩雙一督”的管理制度,即專柜、專賬、雙人雙鎖、監督管理,做到定期清點,賬物相符,使用時必須嚴格執行標準操作規程,在保管人員的監督下準確取用,并有使用人和保管人共同簽字的完整使用記錄。使用記錄應保存備查,保證人身安全。對大型儀器設備實行定機、定人、定崗位的工作制度,對專職操作人員進行操作使用的專門技術培訓,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和維護檢修規程進行,做好使用登記和技術檢測記錄,還要定期做好維護保養、性能檢定和精度標定;在使用前后要對儀器的狀況進行認真的登記,使用時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使用結束后要細心檢查,認真整理,以減少人為因素對大型儀器造成損壞,確保儀器設備的安全完好。實驗室應配備適當的、充足的滅火器材和急救藥箱及噴淋設施,并應定期檢查其有效性。嚴禁在實驗室內吸煙。不得隨意拆裝電器電閘或安裝臨時線路電源、改變電路。實驗室使用完畢,及時關水、關電、關窗、關門。對于實驗過程中產生的一些有毒有害物質,進行回收和處理,以保護環境。

8推進實驗室開放管理

實驗室開放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實驗室資源利用率、提高辦學效益、增強社會服務功能的有效手段。實驗室開放管理包括校內開放和社會開放。首先是校內開放。一是為承擔的教學實驗課程開放,包括時間、空間、實驗內容上的開放,以提高實驗教學水平。二是為學生畢業論文、畢業設計、開展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等開放,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造能力,鍛煉學生全面運用知識,綜合處理問題的能力。三是為教師開展科研活動開放,支持教師多出科研成果,提高學校的整體科研水平。其次是社會開放。一是向其他學校、科研院所、企業開放,實現資源共享,有利于實驗室資源的充分利用,發揮學校的社會服務功能。二是為社會科普活動開放,為社會開展科普活動提供資源,使得高校實驗室成為開展科普活動的重要陣地[6]。

9參考文獻

[1] 陳華絮,楊素嬌.高校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探討[J].技術與創新管理,2006(4):55.

[2] 張志遠.新建本科院校實驗室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與教學研究,2009(10):44.

[3] 張力,解慶林,朱義年,等. 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的探索實踐[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6(2):217.

[4] 原寶東.新建本科院校實驗室建設的初探[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09(1):63.

篇10

目前整體上分子診斷學實驗教學的開設情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不足:(1)教學形式單一。教學過程基本上是教師根據課本講義上的內容進行灌輸式講授,粉筆+黑板+口頭講授,教學方法比較簡單,內容陳舊,在學生來看,是以背書為主,較難調動學生們學習的興趣。(2)實驗室硬件條件相對不足。分子診斷學實驗在所需的硬件設施上往往需要投入的經費較高,加之對授課教師的分子生物學基本技術要求也較高等原因,使得實驗教學的受重視程度不夠,最終導致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沒能得到很好的發展。(3)驗證性實驗所占比例較大。實驗教學不僅要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為目的,單純地完成一些驗證性實驗,更重要的是通過加強專業技術訓練,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與創新能力。傳統的分子診斷學實驗主要是一些基本操作技術,以驗證理論為目的,學生機械地按已有的操作步驟進行,缺少與其它學科的融會貫通,無法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科研思路。因此,為了后續學科的學習和為培養適應新世紀醫學發展要求的高級檢驗醫學人才奠定良好基礎,使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運用趨于綜合化,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科學思維素質,進一步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是關鍵環節。

2優化實驗教學的多樣化教學模式

根據多年教學、科研和臨床的經驗,筆者認為多樣化教學模式的開展對于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是非常必要的。

2.1多媒體組合教學

醫檢專業本科教育開設分子診斷學時間不長,實驗教學中還存在一些期待改進的地方,其中實驗教學軟件這方面就比較欠缺,國內目前難以購置較好的整體優化的分子診斷學實驗多媒體課件和影像教學片,創作整體優化的分子診斷學應用型實驗教學多媒體課件將提高分子診斷學實驗的教學效果,并為暫時尚不具備條件的醫學院校開設應用型分子診斷學實驗提供較為理想的課件,提高教學效果。多媒體組合教學就是在教學工作中運用數碼相機、攝像機、錄像機、大屏幕投影儀以及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等進行整體組合優化,根據實際情況制作相應的多媒體課件、幻燈片和電視教學片等教學軟件,在課堂上講解實驗理論時,可以先利用多媒體視頻或動畫等方式,為學生演示實驗室常用儀器和器材的工作原理和規范正確的使用方法、實驗室安全知識以及實驗原理和步驟等,這樣學生可獲得直觀印象,加深對實驗技能的理解。教師還能利用多媒體手段在課堂外,將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和視頻技術聯合應用進行多媒體網絡教學,向學生展示現代分子診斷學研究設備、新的研究技術以及受實驗條件、學時和安全性的限制使得學生無法直接接觸到的實驗操作,使學生能夠及時了解到分子診斷學實驗的最新研究手段,同時同學們還可以掌握規范正確的操作,又可在網絡上模擬整個實驗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操作能力,進而達到加深學生對分子診斷學實驗的整體認識和掌握常用疾病針對性實驗室檢測的目的,實現學生與計算機的交互、學生與學生的交互、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互,大家共同學習,學習的方式和環境發生了改變,知識的傳播不再受時空的制約,并可實時進行。通過多媒體組合教學的方式,學生可以在短時間內增加信息量,拓展知識面,開闊眼界,從而提高實驗教學的效果。

2.2分組討論

在實驗前可設置與實驗相關的臨床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帶著問題進行實驗,在實驗的過程中以及結束后,針對預設性問題、實際遇到的問題和異常的結果以小組形式展開討論,討論不僅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實驗原理、操作和結果的理解,還可加強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

2.3雙語教學

根據實驗相關內容,結合分子診斷的最新知識和學生外語水平實施雙語教學,同時教師向學生講授查閱文獻的途徑、技能和方法,并引導學生閱讀一些有關的論文文獻。雙語教學有利于鞭策教師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更有利于學生提高運用專業英語水平的能力,指導學生查閱國際最新的文獻資料,及時了解前沿科學技術發展情況,豐富課外科研知識。

2.4實驗報告論文

采用論文的形式寫實驗報告,根據原理、操作步驟,結合相關理論知識和文獻,對實驗現象和結果進行充分論述,借以提高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并可為日后論文的撰寫奠定基礎。

2.5完善實驗的系統性和完整性

實驗內容主要包括分子生物學最基本的實驗技術及不斷加入的、隨技術發展的、能與臨床學科通匯貫通的先進性、臨床型實驗,以疾病為主線,以國家批準的臨床常用的診斷試劑盒為材料。另外還可以將教師的科研課題結合到綜合性實驗中,用新穎、前沿的實驗內容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實驗課的興趣和主動性。經過這些綜合性實驗加強學生對各知識點的融會貫通,強化學生對整體知識的掌握。按教學規律和大綱要求安排實驗教學內容,改變傳統的實驗教學內容,整體優化選擇臨床應用型分子診斷學實驗中最常用的關鍵技術為題材。擬為:(1)質粒DNA的提取;(2)真核細胞DNA和mRNA的分離純化;(3)限制性內切酶的應用;(4)DN段的連接;(5)核酸的鑒定;(6)重組質粒在體外的表達;(7)表達產物的分離和純化;(8)Westernblot;(9)轉化與轉染;(10)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乙肝病毒DNA;(11)實時熒光定量RT-PCR檢測丙肝病毒RNA;(12)流式細胞術分析淋巴細胞亞群;(13)CD4+CD8+絕對計數;(14)流式細胞術檢測HLA-B27;(15)DNA指紋分析;(16)改良TRAP法檢測端粒酶的活性。其中核酸的分離、純化、酶切、連接、鑒定與表達是最基本的分子生物學的技能訓練,實時熒光定量PCR是臨床上用于絕對定量病患體內微生物核酸量的最常用的方法,流式細胞術屬于臨床常用的是一種在功能水平上對生物分子進行定量分析的檢測手段,改良TRAP法檢測端粒酶的活性是綜合性實驗,包括提取小鼠組織DNA、勻漿、測蛋白含量、PCR、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等。

3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