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女生小說范文

時間:2023-04-02 17:54: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非常女生小說,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非常女生小說

篇1

關鍵詞:青少年價值觀 大眾傳媒影響 性別

青少年是大眾傳媒受眾中最為特殊的一個群體。他們自身人格尚未發展成熟,對事物缺乏分辨力,也因此常常把媒介精心建構的媒介產品和內容當成現實生活的真實情形。而這一“虛擬的現實”成了構成青少年生活中不可分離并對其價值觀形成有著重大影響的客觀社會環境。

為了客觀地分析大眾媒介對青少年價值觀的影響,我們于2010年下半年在沈陽地區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本次調查以沈陽市內初中、高中、大學、高職專科的在校學生為樣本,采取整群抽樣的方法,共發放問卷1189份,回收有效問卷1102份,其中女生問卷628份,占有效樣本的57%;男生問卷474份,占有效樣本的43%。根據得到的數據,我們運用SPSS1.0進行了統計分析,發現大眾傳媒對不同性別青少年價值觀的影響有所側重,具體分析結果如下:

青少年接觸大眾傳媒的基本情況

不同性別的青少年收看大眾媒介的類型、頻率和時間長度有顯著差別。從收看大眾媒介的類型來看,男生傾向于網絡,女生則更喜歡電視。在最經常使用的電視、網絡和報紙這三種媒體中,報紙的使用男女生比例相差不大。但電視和網絡則略有不同。女生樣本中有57.0%的人將電視排在第一位,比男生比例(46.8%)高10多個百分點;而男生樣本中有37.2%的人將網絡排在第一位,比女生比例(26.8%)高10多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女生比男生更喜歡接觸電視,而男生則比女生更喜歡接觸網絡。

從收看大眾媒介頻率來看,男生傾向于每天收看,女生則更喜歡周末收看。橫向數據分析顯示,在男生樣本中,每天都能接觸媒體的人數為333人,占總體男生樣本(422人)的78.9%;在女生樣本中,每天都能接觸媒體的人數為382人,占總體女生樣本(561人)的68.1%;男生每天都可收看大眾媒介的比例高于女生比例10多個百分點。而周末女生接觸媒介的比例(30.8%)比男生比例(19.7%)高出11個百分點,說明女生在周末接觸媒介的人數遠遠多于男生。

從收看大眾媒介時間長度來看,女生傾向于長時間收看,而男生更傾向于短時間收看。在縱向數據比較中,我們發現,每天接觸媒介在2個小時以上的青少年樣本中,男生比例(39.8%)要少于女生比例(60.2%)20多個百分點,說明女生更傾向于每天2個小時以上的長時間接觸媒介;每天接觸30分鐘至2個小時的男女生比例基本相當,說明在該時間長度內接觸媒介在性別上無顯著差異;每天收看30分鐘以下的男生比例(55.1%)比女生比例(44.9%)高出10多個百分點。

不同性別青少年對媒介內容偏好的差異分析。

青少年對偶像劇熱度整體不高,但半數以上女生都有最喜歡的偶像劇。在總體樣本中,只有37.2%的人有最喜歡的偶像劇,而且對偶像劇的喜好有明顯的性別差異。在女生樣本中,這項比例為50.8%,比男生樣本中同項比例20.1%高出30多個百分點。

在偶像劇的國別選項上,62.9%的樣本選擇最喜歡中國的偶像劇,其次是韓國(25.5%)、美國(6.5%)和日本(5.1%)。其中,韓劇的選擇上存在性別差異,女生此選項比例比男生高11個百分點。其他國別的偶像劇選擇無明顯性別差異。

五成以上青少年喜歡動漫,日本動漫更是男生的首選。在回答“是否有最喜歡的動漫”這一問題時,選擇“是”的人數比例占55.3%,說明五成以上的青少年有自己喜歡的動漫。在回答“你最喜歡動漫的國別”這一問題時,日本動漫占第一位,其次為中國、美國、韓國和英國,其比例為72.3%、18.9%、 5.8%、 2.8%和0.2%。表明日本動漫以絕對優勢成為青少年群體最喜歡的動漫類型。

橫向男、女樣本數據分析顯示,在男生193名樣本中,有151人選擇日本動漫,占男生樣本總數的78.2%;而在女生240名樣本中,有162人選擇日本動漫,占女生樣本總數的67.5%;在這一選項中,男生比女生多10個百分點,這表明男生比女生更喜歡日本動漫。

縱向數據顯示,在“中國動漫”82名樣本中,男生29人,占這一樣本的35.4%;女生53人,占64.6%,女生比例高于男生比例近30個百分點。可見,女生除喜歡日本動漫外,對本國動漫也持喜歡的態度。

近九成青少年使用網絡,但在網絡內容的選擇上,性別差異明顯。在回答“是否上網”這一問題時,肯定回答的占88.7%,否定回答的占11.3%。也就是說,近九成學生都在使用互聯網。

在網絡的使用上,排在首位的是“查找學習資料”(37.2%),其次是“聊天”(24.4%)、“看電影/電視劇/動漫”(17.8%)、“玩游戲”(6.6%)、“聽音樂”(5.7%)、“看新聞”(4.1%)、“寫博客”(1.5%)、“上論壇/貼吧”(1.5%)等。

縱向數據顯示,在選擇“聽音樂”這一樣本中,男女比例大致相當;除此之外,在選擇“查找學習資料”的樣本中,女生比例(62.9%)要高于男生比例(37.1%)近26個百分點;在選擇“聊天”的樣本中,女生比例(64.2%)要高于男生比例(35.8%)約28個百分點;在選擇“看電影/電視劇/動漫”的樣本中,女生比例(58.6%)要高于男生比例(41.4%)約17個百分點。而在選擇“玩游戲”的樣本中,男生比例(81.0%)要高于女生比例(19.0%)62個百分點;在選擇“看新聞”的樣本中,男生比例(59.0%)要高于女生比例(41.0%)18個百分點。由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在網絡的使用上,女生比男生更喜歡“查找學習資料”、“聊天”和“看電影/電視劇/動漫”;而男生比女生更喜歡“玩游戲”和“看新聞”。

女生比男生更傾向于有自己喜歡的書、廣播節目和電視節目。第一,六成以上的青少年有自己最喜歡的書。在回答“是否有最喜歡的書”這一問題時,肯定回答占63.1%,否定回答占36.9%。在肯定回答的樣本中,女生比例(58.7%)比男生比例(42.2%)高近17個百分點。

第二,有六成以上青少年沒有最喜歡的廣播節目,但女生比男生更傾向于有自己最喜歡的廣播節目。在回答“是否有最喜歡的廣播節目”這一問題時,只有35.1%的人持肯定回答,而否定回答的比例高達64.9%。在肯定回答的樣本中,女生比例(59.1%)要高過男生比例(40.9%)約18個百分點。

第三,五成青少年有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其中,在“有最喜歡的電視節目”樣本中,女生比例(65.8%)比男生比例(34.2%)高近32個百分點;而在“無最喜歡的電視節目”樣本中,女生比例和男生比例大致相當,無明顯差異。

大眾傳媒對不同性別青少年價值觀影響分析

根據調查顯示,六成以上青少年對大眾傳媒產生了不同程度的依賴,并將大眾傳媒當做是除學校教育外的主要價值觀來源。

在回答“假如你連續幾天都不曾接觸大眾傳媒(不包括教材等),你會”這一問題時,有21.0%的青少年選擇“非常難受,并想方設法接觸”;42.4%的青少年選擇“很難受,但還能克服”;36.6%的人選擇“沒什么感覺”。以上數據向我們反映了青少年對大眾傳媒的依賴程度。在回答“對主流價值觀的認知來源”這一問題時,學校教育占36.3%,大眾媒介的宣傳占30.8%,社會影響占18.7%,家庭教育占8.4%和其他占5.8%。這一數據有力地證明了大眾傳媒對青少年價值觀的重要影響。下面,我們就來具體加以分析。

女生“對真愛永恒”的態度更易于受大眾媒介的影響,且態度糾結。大眾媒介成為青少年“對真愛永恒”態度影響的主要來源。在回答對“是否相信真愛永恒”態度來源這一問題時,來自“電影/電視劇/動漫”的比例最高,為32.8%;如果算上小說(包括網絡小說)和電視中的紀實類節目的比例(分別為4.4%和5.4%),那么來自大眾媒介的影響比例則占到42.6%,成為主要的影響因素。

在縱向數據中,選擇“小說”樣本的男、女生比例相當。而選擇“電影/電視劇/動漫”樣本中的女生比例(60.1%)高于男生比例(39.9%)20個百分點;選擇“電視中的紀實類節目”樣本中的女生比例(58.5%)高于男生比例(41.5%)17個百分點。說明女生在“對真愛永恒”的態度上更易于受大眾媒介的影響。

正是基于以上因素的影響,六成以上的青少年“相信”或“有些相信”“真愛永恒”。但“有些相信”和“有些不相信”樣本的男女生比例差別較大。

數據顯示,“相信真愛永恒”的比例為61.6%,女生占34%,男生占27.6%;“不清楚”的比例為17.9%,女生占9.5%,男生占8.4%;“不相信真愛永恒”的比例為20.4%,女生占13.2%,男生占7.2%。由此可以看出,男、女生對于“非常相信”和“非常不相信”及“不清楚”選項的比例大致相當。

在縱向比較分析中,我們發現,選擇“有些相信”的365名樣本中,男生155名,占42.5%;女生210人,占57.5%;女生比例比男生比例高出15個百分點。選擇“有些不相信”的126名樣本中,男生36名,占28.6%;女生90名,占71.4%;女生比例比男生比例高出近43個百分點。這從另一方面印證了女生易于受外界因素,主要是大眾媒介的影響,使其對“真愛永恒”這一命題不能十分確定是相信或不相信,而是處于肯定又帶有一絲存疑的糾結狀態中。

女生比男生更易相信“一夜成名”,且受大眾媒介影響較大。在回答“對一夜成名態度的影響來源”這一問題時,“電影/電視劇/動漫”比例最高,占26.8%;其次是“社會影響”和“電視中的選秀節目”,比例分別為22.4%和21.4%。這其中,除“社會影響”外,其他兩項均為大眾傳播媒介的因素,如果再加上“小說(包括網絡小說)”的比例2.5%,那么大眾傳媒的總體比例為50.7%。同時,我們在進行縱向數據分析時,發現選擇“電影/電視劇/動漫”樣本的女生比例(64.3%)比男生比例(35.7%)高近29個百分點。選擇“小說”樣本的女生比例(66.7%)比男生比例(33.3%)高約33個百分點。選擇“電視中的選秀節目”樣本的女生比例(66.0%)比男生比例(34.0%)高32個百分點。這說明,女生對“一夜成名”的態度更易于受大眾媒介的影響。

在回答“是否相信一夜成名”這一問題時,選擇“非常相信”的比例為15.0%,“有些相信”的比例為33.0%;概括而言,對“一夜成名”持肯定態度的比例占48%。選擇“有些不相信”的比例為21.0%,“非常不相信”的比例為13.9%;概括而言,對“一夜成名”持否定態度的比例為34.9%。以上數據表明, “相信一夜成名”的比例比“不相信一夜成名”的比例高約13個百分點。

在縱向分析中,“有些相信一夜成名”的樣本中男、女生比例有較大差異。在這類樣本中,女生197名,占61.4%;男生124名,占38.6%。女生比例比男生比例高出近23個百分點,這說明女生比男生抱有更多“一夜成名”的幻想。同時,在“不清楚”選項中,女生101名,占60.5%;男生66名,占39.5%。女生比例比男生比例高出21個百分點,表明對“一夜成名”認識模糊的女生比男生人數更多。

紀實類電視節目對女生“正邪觀”的影響要遠遠高于男生。在回答“是否相信正義終將戰勝邪惡”這一問題時,有42.4%的青少年“非常相信”、31.0%的青少年“有些相信”、12.0%的青少年“不清楚”、9.7%的青少年“有些不相信”、4.8%的青少年“非常不相信”,說明七成以上的青少年有正確的“正邪觀”。在對“正邪觀”的極端態度上,男、女生的選擇存在較大差異。“非常相信”樣本的女生比例(62.1%)比男生比例(37.9%)高約24個百分點,而 “非常不相信”樣本的男生比例(66.0%)比女生比例(34.0%)高32個百分點。

在回答“正義終將戰勝邪惡”這一觀點的態度來源時,“電影/電視劇/動漫”比例為31.5%,占第一位,其次是“學校教育”22.9%、“社會影響”22.1%、“電視中的紀實類節目”10.7%、“家庭教育”5.0%、“親身經歷”4.6%,還有“小說”1.9%和“同學/朋友的影響”1.3%。綜上,我們得出,大眾傳媒影響(包括電影/電視劇/動漫、電視中的紀實類節目和小說)的比例為44.1%,仍舊是影響青少年價值觀的重要因素。

根據縱向數據顯示,“電影/電視劇/動漫”和“小說”樣本的女生比例分別都高于男生比例10多個百分點,說明大眾傳媒對女生“正邪觀”的影響程度要高于男生。其中,“電視中的紀實類節目”樣本的女生比例(70.5%)比男生比例(29.5%)高41個百分點,表明電視中的紀實類節目對女生“正邪觀”的影響要遠遠高于男生。

八成以上青少年認同“共建和諧社會”,但“不認同”比例男生過高。在回答是否認同“共建和諧社會”這一問題時,“非常認同”的青少年比例為52.6%,占第一位,其次是“一般認同”31.8%、“不清楚”10.5%、“不認同”2.7%和“非常不認同”2.6%。從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八成以上青少年對“共建和諧社會”持認同態度,只有極少數(5.3%)青少年對此持否定態度。在這些持否定態度的群體中,“不認同”的男生比例(76.9%)要高于女生(23.1%)近54個百分點,而持極端否定態度的樣本絕大多數為男生(92%)。

對這一觀點的影響來源主要有“新聞”41.1%,占第一位,其次為“社會影響”23.1%、“學校教育”18.8%、“電視中的紀實類節目”4.8%、“家庭教育”4.5%、“親身經歷”3.6%、“網上論壇”2.7%和“同學/朋友的影響”1.3%。其中,大眾傳媒的影響(包括新聞、網上論壇和電視中的紀實類節目)的比例為48.6%。可見,大眾傳媒仍是影響青少年價值觀的重要因素,性別影響差異不大。

女生接受媒介宣傳人物的態度更加積極、主動。在回答“對媒介宣傳的先進人物的態度”這一問題時,選擇“從來不看,也不相信”的樣本中,男生占59.7%,女生占40.3%;選擇“有時會看,半信半疑”的樣本中,男生占43.0%,女生占57.0%;選擇“主動去看,深受教育”的樣本中,男生占41.3%,女生占58.7%。通過以上數據我們可以得出,女生接受媒介宣傳人物的態度更加積極和主動。

大眾傳媒主流價值觀影響的評價分析

大眾傳媒的主流價值觀得到六成以上青少年的認同,但其對男生的影響不如女生明顯。數據顯示,青少年對大眾媒介傳播的主流價值“持認同態度”的比例占64.5%,其中“非常認同”占11.8%,“一般認同”占52.7%。而“持模糊態度”占27.6%,“否認態度”占7.9%。這表明,六成以上青少年是認同媒介所傳播的主流價值觀的,但也有近三成青少年不清楚自己的態度,并有極少數青少年明確表示“不認同”大眾媒介傳播的主流價值觀。

持“認同態度”的樣本中,有116名青少年“非常認同”,其中,女生比例(56.9%)比男生比例(43.1%)高近14個百分點。有519名青少年“一般認同”,其中,女生比例(62.4%)比男生比例(37.6%)高約25個百分點。可見,女生比男生更加認同大眾傳媒主流價值觀。

在持“否定態度”的樣本中, 有29名青少年“非常不認同”,其中,男生比例(75.9%)比女生比例(24.1%)高近52個百分點。在49名“不認同”的樣本中,男生比例(71.4%)比女生比例(28.6%)高近43個百分點。可見,大眾傳媒主流價值觀的傳播對男生的影響不如女生明顯。

四成以上青少年認為大眾傳媒的影響是“利弊相當”,女生持此看法的人數多于男生。在回答“當代傳媒對青少年影響的看法”這一問題時,有43.6%的青少年認為“利弊相當”,26.2%的青少年認為“利大于弊”,15.7%的青少年無法明確回答,14.5%的青少年認為“弊大于利”。說明青少年對大眾傳媒的影響持積極態度。在性別方面,在“利大于弊”和“弊大于利”兩個選項的樣本中,男、女生比例大致相當;而在“利弊相當”樣本中,女生的比例(61.5%)高于男生比例(38.5%)23個百分點。說明女生更傾向于認為大眾傳媒對青少年的影響是“利弊相當”。在“不清楚”樣本中,女生比例(56.0%)高于男生比例(44.0%)12個百分點。說明無法判斷大眾傳媒影響好壞的青少年中,女生人數仍多于男生人數。

篇2

【關鍵詞】中學生;語文教學;課外閱讀

老師常常在口頭上說:“同學們,課余的時間你們一定要多讀文學作品。”具體讀什么?怎樣讀?老師們往往沒有下文。學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稀里糊涂。聽話的學生可能去翻翻,但看什么,如何看,心里沒譜兒。此時,他們的語文老師是有責任的。在幾年的教學中,筆者還發現一個這樣的現象:班里有一男生甲和一女生乙。男生甲上語文課時不認真聽講,只是埋頭看他的課外書;女生乙認真聽課,專心做筆記,但課后只做數理化作業。考試成績一出來,男生甲的語文成績遠遠超過了女生乙。其中原因眾所周知,女生乙的語文成績差,是她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導致她的課外閱讀十分欠缺。盡管女生乙在課堂上非常刻苦認真,但成績不盡人意。由此可見,語文的學習,課外閱讀是分外重要的。

美國著名教育理論家比克洛克說:一個人一生的閱讀可以分為生存閱讀和性情閱讀。[2]在語文學科中,我們從狹義的范圍去理解,生存閱讀就是精通教材,熟讀課文,該背誦的一定要背下來。如果某語文教師把課外閱讀僅僅定位在生存閱讀上。筆者認為學生的課外閱讀的進行肯定是不會成功的。不信,不妨一試。我們命令全班同學必須一周看一部名著,并且看完之后一定要寫心得,談感想。帶著這樣的目的,也就是帶著寫作業的目的,我敢肯定的說,收效一定不大。(效果是有的,畢竟是去看了名著。)因為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認為是老師要我讀,而不是我要讀。這種強制性的閱讀怎么能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呢?!一個語文教育工作者應該首先考慮好如何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從要我讀到我要讀這一過程的轉變,筆者認為性情閱讀應該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

性情閱讀,通俗地說,就是學生憑著興趣去讀自己喜歡讀的作品。當今學生喜歡什么作品呢?經過調查,班上的同學普遍喜歡讀言情小說、武狹小說,還有網絡小說和卡通。他們討厭讀文學名著,如《戰爭與和平》、《約翰?克里斯朵夫》等。他們一致認為這些作品遠離現實生活,看不懂,也不愿看。

一位語文教師難道不應該立足于現實,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時,暫時拋開那些所謂的文學名著嗎?學生喜歡讀言情小說、武狹小說、網絡小說和卡通。我們完全可以投其所好,積極地維護并且參與他們的這些閱讀。

現在物質條件比過去優越得多了,十四、五歲的少男少女們發育得很快。他們喜歡閱讀言情小說,完全在情理之中。就拿本班來說,不少男女生喜歡看瓊瑤小說。針對這一現狀,在課外,筆者與學生一起閱讀,一起探討,多聽他們發表意見。要求一條:只講優點,不說缺點。同學們侃侃而談,興致盎然。瓊瑤小說就是寫得好,內容感人,人物時時讓人牽腸掛肚。也有同學感慨說若我有那一段愛情人復何求。筆者也摻和進去,“于我心有戚戚焉”!學生視筆者為知己。他們的閱讀興致大增。等看了五部、六部……之后,他們就開始埋怨起來了,怎么老師老叫我們看瓊瑤小說。她的小說不怎樣嘛;來來去去的就是你愛我,我愛你,沒有什么內容嘛;男女主人公都是一個模子出來的,刻畫人物的手法也太單一了嘛;看來看她的小說其實只要看一本也就足夠了嘛。何必浪費這么多時間!這時候筆者站出來了,指出同學們這段時間的閱讀是卓有成效的。同學們在閱讀過程感受了瓊瑤小說中愛情的美,同時也能看出其創作的不足。這個過程中,同學們的閱讀鑒賞能力得到顯著的提高,怎能說是浪費時間呢?學生聽后倍受鼓舞。最后筆者告訴學生,瓊瑤小說的創作大多都能在前人的創作中找到影子,尤其是她的小說題目和詩詞,比如《庭院深深》、《在水一方》等,說完馬上把準備好了的歐陽修的《蝶戀花》、《詩經》里的民歌給同學們誦讀。學生真切感受到我國古文化的博大精深,這比空談有用得多。

同樣對武狹小說、網絡小說、卡通也用類似的方法指導學生進行廣泛的閱讀,讓他們在閱讀自己喜歡的作品中重視積累、感悟和熏陶,對作品有一定的理性認識。長此以往,學生對作品在質量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此時我們再去積極引導他們閱讀一些文學名著也不遲。

事實證明,性情閱讀能夠促使學生閱讀的興趣,養成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少學生說,一天不閱讀,好像缺少了點什么。

閱讀習慣的形成,是學生學好語文的一個成功保障。當然不能說閱讀習慣形成,學生的語文水平一定會提高。華東師大教授曹礎基說:“提高語文水平的關鍵在于多讀書。”[3]一個語文教育工作者,在課外,同樣非常有必要系統地指導學生去讀什么,然后是如何讀?

筆者在教學的實踐中,采用了如下幾個階段:

在第一階段,著重培養理解、分析散文的能力,筆者指導學生閱讀了大量的散文名篇。有時進行專人專項閱讀,有時進行審美閱讀;對閱讀的作品,可以概括藝術特色,可以寫讀后感。當然也可以什么都不寫,但要與老師交流其對作品的看法。同學們在一年的時間里閱讀了老舍、巴金、茅盾、梁實秋和泰戈爾等眾多散文大師的作品。同學們收獲不小。

在第二階段,著重培養初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筆者指導學生閱讀的是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給同學們一份導讀材料,他們選讀自己看得懂、感興趣的作品。筆者選擇晚自習、節假日舉行閱讀之夜、閱讀周諸如此類的活動。有時要求同學們摘抄其中精彩片段,當眾朗讀或背誦出來;有時要求同學們根據小說的情節編寫短劇,自導自演。學生興致勃勃,踴躍參與。

在第三階段,著重培養研討、評價作品的能力,筆者主要引導學生關注現實,閱讀大量的反映時代特色的文章。有暢銷小說、獲獎作品、爭議著作,有科普文章、社論社評、雜文隨感。錄制《新聞周刊》、《子午書簡》、《電視散文》等這樣的節目播放給同學們看。同學們的視野開闊、胸懷天下。

在這里著重指出一點,我們需要重視傳統古詩文的誦讀。關于古文背誦,要求同學們一定把教材須背下來的古文能夠全文默寫。古文閱讀主要是從《古文觀止》選材。古代詩詞側重唐詩、宋詞,要求同學們起碼能背誦50首。現代詩歌側重中外的愛情詩歌,如裴多菲《我愿意是激流》,戴望舒的《雨巷》等。當然當代一些頗具影響力的詩歌也是大力向同學們推薦的。

經過三年下來,除了課本之外,學生閱讀了大量的文學作品。有了這個量的積累,學生在寫作時,恐怕不會出現古時一秀才因肚里無貨而寫不出文章的尷尬與可笑了吧。

古人云: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博觀厚積是在興趣這個大前提才能達到的。在博觀厚積的過程中,在與前賢和大師的對話中,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思維品質、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4]鑒于此,一位語文教學工作者,沒有理由不重視課外閱讀的指導。

參考文獻:

[1]《審美閱讀(高一)》.龍門書局出版,2000年

[2]《美國教育大觀》.漓江出版社出版,1994年

篇3

首先最讓我感動的無可厚非就是四個女主角的友情。她們可謂是活在四個不同的思想層面的人,但是她們走到了一起,擦出了各種的火花。她們為不同的事情爭吵著,有時甚至會激動到打起架來,但是最后她們總能和好如初。這樣的友情是這個世界上多少的人所羨慕的:每當自己有困難的時候,總能有像顧里這樣的“知性女”出來幫忙解決;每當有心事的時候,總能窩在溫柔而善于傾聽的南湘的被窩,向她傾訴;每當自己不高興的時候,總能被唐宛如做出各種好氣而好笑的事情逗樂;每當自己想到處亂逛的時候,又總能有林蕭一樣的安靜小女生跟在身旁……然而,或許就是這四個人的性格的沖突和互補,使她們能一直如同家人般相親相愛。但是,我們現在很多人雖然羨慕這樣的友情,卻不愿意為這樣的友情而付出。當下,有很多不成熟的友情就是吵兩句架就搬出“絕交”這樣的狠話又或者在吵架之后,誰都放不下面子,都不肯先說一句“對不起”。我們檢討一下自己,看看自己能否做到像四位女主角一樣的寬容和大方,如果不能,我們沒有這么“鐵”的姐妹,亦只能自己怨自己了。所以我們看影片,不僅僅要學會羨慕,更加要體會女主角堅定不摧的友誼背后她們各自所付出的努力,從中收獲自己做人交友的方法,充實自我。

接著,讓我動容的當然還有顧里和顧源的愛情。多少人感嘆這是一對多么完美的情侶:兩人雖然都是“富二代”卻憑自己的努力開創出一片新天地;兩人都冷漠、高貴但卻處處充滿著理性;小說中顧源是唯一一個能配得上顧里的人,而且無論發生什么事,顧源都一直認定顧里是自己的終生摯愛……看完我只想說一句:現實中有這樣完美的兩個人嗎?可能有,但是我覺得這絕對是需要建立在物質生活的基礎之上的。影片中的顧里曾經說過一句話:沒有物質的愛情只是一盤散沙,都不用風吹,走兩步就散了。我覺得這就是顧源和顧里之間的愛情的高度概括。

我們身邊不乏“富二代”為了一個窮小子而甘愿為愛出走的事例,但是又有幾個是真真正正能堅持到最后?或許公園里的老爺爺和老奶奶并不富有但卻相濡以沫走過了風風雨雨的幾十年,但難道他們就沒有為了柴米油咸這些圍繞這“錢”的事情而爭吵過?換個角度想,即使“富二代”和窮小子一起白頭到老,老爺爺和老奶奶繼續幸福地生活,但是他們的生活能比得上顧源和顧里嗎?當然比不上!因為他們即使幸福但卻沒有充裕的物質生活啊,但是他們的精神生活卻不一定會低于顧氏夫婦。所以,我們需要告誡看完這部小說和電影的女生,不要沉迷在顧源和顧里那完美得幾乎不真實的愛情,自己自立自強遠遠要比依靠別人好,有些時候我們學會知足就好,沒有必要為了追求完美而錯失身邊的種種美好事情。

最后,對于各主角身上的名牌的衣物,這也是很多人對小四的這部電影和小說最多質疑的地方。小四在微博上曾有一條轉發了4萬多次的微博稱,電影中的這些女生之所以能夠全身名牌衣物,都是因為她們的努力和奮斗。我只想說,如果一個家庭收入普通并且不靠任何社會人際關系的大學生出來社會打滾奮斗,到他們能夠這樣全身上下都是國際一線品牌的時候,他們至少也應該會是一個三十有幾的中年人了吧!小四寫這本書的時候,給予了太多物質生活去“修飾”它,使人看上去是那樣的向往但是卻不真實。

然而,整部電影或者說小說讓我最敬佩的一個人卻是顧源的媽媽——葉傳萍。小四提及她的筆墨并不多,只是短短寫了她為了自己家的事業替兒子顧源安排“政治婚姻”和她后來出任某集團的董事時的情景。我卻覺得她這個人非常地真實:她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商人,她會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而去做一些別人看來并不可取的事情;她會為了自己的公司能有更好的發展,而不顧旁人的眼光想盡辦法把另一集團的千金安排給自己的兒子見面,即使最后這樁“生意”沒有談成。但無可否認,葉傳萍體現出來的是一個非常鮮明而有對比性的形象,相比起書中其他的人物更能體現出我們現實社會的一種真實情況。

篇4

Outside:男人的現代漂亮史

牛爾:美容專家 水瓶座 A型血

沒人看得出面前的這位男士已經43歲。牛爾走在路上會吸引女生多看幾眼,“他比我會打扮”“我也給老公這樣搭配”“現在的男人怎么了”……不管女人們怎么想,又美又有型的牛爾贏了。

其實,美不分男女。“可是在對美的追求上,男人比較可憐。以我的美容講座為例,到場的唯一男士很孤獨、無所適從,承受社會的壓力甚至歧視。”進入這個行業的牛爾也曾有來自軍人家庭的壓力,爸爸對他幾乎抱著半放棄的心態。

把會打扮的男人稱作“偽娘”,這多半是男人自己的論調。在動物界從來都是雄性動物用鮮艷的色彩、優美的舞蹈、響亮的叫聲來吸引雌性的注意。如今男人愛漂亮,也是競爭所需。

20世紀90年代,時尚行業的人和大眾分化非常嚴重。2000年后,男性雜志引入“Metrosexual都市美型男”概念,男人愛打扮不再是一件新鮮事。他們外表時尚精致,內心敏感自戀,當中的代表人物就非球星貝克漢姆莫屬。穿裙子、修指甲、美容、文身、不厭其煩地變換發型,小貝始終是世界矚目的焦點。臺灣裕隆汽車的接班人嚴凱泰坦言自己就是愛漂亮。成功男人的標準不再是有錢、有車、有房,還要有型有品。榜樣的力量打通了男人追求美的任督二脈。越來越多的男人小心翼翼地嘗試學習打扮自己。

金融風暴使得經濟不景氣,競爭激烈。當然內涵永遠是第一位的,但是當大家內涵、閱歷不相上下的時候,外在就能讓你獲得更多機會。2009年美容化妝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就是:男人。男性護膚品的銷售量一枝獨秀,越來越多的男人重視保養自己。從前用在女人身上的形容詞,如今落在這些又美又有型的男人身上,他們顛覆的只是傳統男性的刻板形象,他們的發展程度仍取決于女性的發展程度。

女人的哪些細節,男人不能容忍?

非要說到不能容忍,我不能接受女生在公共場合大聲吆喝,不能接受在排隊的場合插隊。我可以接受不修邊幅的女生,不喜歡不講禮貌的女生。當然有些細節不算不能忍受,但不喜歡。比如涂了指甲油卻剝落得斑斑駁駁;穿著性感裙子,絲襪卻脫線;穿得清涼卻不處理腋毛……

Inside:別和男人看同―本書

路金波:知名出版人 天秤座 B型血

“男人和女人有著陰與陽、天與地的差別,他們不必知道相同的事情o”路金波認為女人不必逼自己去背一本男人追捧的書,你的無所不知也許會起到反作用。

誰都有過為了虛榮心而看書的時代,“大學時代看了一些沒用的書,這些為了虛榮心而讀的書不會形成你對世界的看法。”現在,路金波讀得最多的有兩種,一種是被榨干的“工具書”,沒有形容詞、副詞,沒有主觀傾向,一種是小說,那純粹是與作者個人的對話。

“《科學的歷程》、《美的歷程》、《歷史地圖集》、《時間簡史》、《西方哲學史》……這種書能夠準確傳達‘世界是什么’。它們會影響一個人的世界觀、方法論,甚至影響真、善、美的形成。”真,是對外部世界的看法,也就是科學,善。是對人的看法,來自歷史;美,是自己的看法,也就是審美情趣。

“這類書籍不分性別,這是人類的共同智慧。這不是某一個具體知識,可以google得來。只有讀了這些書,你才算是有工具的人。有了工具之后,你才有自己的方法論。接下來你的選擇,你的看法,你的判斷會構成你自己的歷史。”真、善、美也就是男女相通的氣息。善和美更多來自天賦,而真則需要反復訓練。這其實就是氣場宿命論的根源。

“在第二種――小說的閱讀上,我是一個技術派。也就是說我看小說的時候,一切以技術為向導,不墜入情節,不流露感情。這只是一場我跟作者的私人對話,我關注的是他為什么這么寫。”所以路金波從不給自己貼上“讀書人”的標簽。在閱讀這件事上,他是一個無情冷靜的旁觀者。

閱讀之于他,就像踢足球、談戀愛、旅行,是一種習慣。“沒有什么一定要凌駕于自己之上,也不存在絕對的標簽,而且貼標簽的生活非常累。”在路金波看來,閱讀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男女不必以交流智慧來互相吸引。

篇5

――當一個女人愛自己,全世界妁男人都會特別樂意愛你;但如果你不愛自己,那么非常抱歉,所有的男人都會躲著你。

2 心理學上有一種悖論:因為和你在一起不開心,所以我不喜歡你了;因為我喜歡你,所以和你在一起很開心。

――聰明的女人,若單戀一個人,只要讓他和你在一起時感覺很開心,他早晚都會愛上你的;想要甩開一個男人,他不想讓你做什么,你偏偏做什么,他不開心,自然會離開你。

3 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一個課題是“納什均衡危機”:男生想,若她和別人曖昧了,而我沒有,我就是被欺騙了,我吃虧了;女生想,若他背著我和別的女生曖昧,那我就是被欺騙了,我吃虧了。因為人都有風險預設,期望保護自己,最后的結果可能是:為了自保。兩個人都偷偷和別人曖昧了。“納什均衡危機”證明,互相信任的情侶比互相懷疑的情侶更幸福。

――所以,戀愛的時候,不要裝酷,“我的眼里只有你”這樣的誓言該出口時就出口。他信任你,才會更好地管好他自己。

4 華爾街術語說。每筆交易都有一個“交易倉位”,一旦價值下跌就要立即拋售,不宜長期持有。對一件會加速貶值的物資,明智的選擇是租賃,不是購入。

――想靠青春貌美嫁大款的女生注意:大款們都懂得“交易倉位”這個道理,時間錯過,你的青春貌美會貶值,他的錢卻不會,所以,如愿和大款結婚的人少,和大款交往一時的美女卻很多。前者是購買,后者是租賃。

5 荷蘭曼德維爾博士有名的節儉悖論:一群蜜蜂為了追求豪華的生活,大肆揮霍,結果這個蜂群很快興旺發達起來;后來,這群蜜蜂改變了習慣,放棄了奢侈的生活,崇尚節儉,結果卻導致整個蜜蜂社會的衰敗。

――時代變了,做一個對物質有要求的女生,這樣往往更能激勵男友成功。

6 老子說: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余。

――家境優越,從小嬌生慣養的女生,男生會為她陪自己吃了一點苦而滿心愧疚。從小吃苦長大的女生,男生會認為她陪自己吃苦是應該的,所以聰明的女生,不管自已是不是父母手心的寶,也要告訴男友――父母多寵自己,多愛自己,只有這樣,他才會更珍惜呵護你。

7 張愛玲小說中提出的悖論:一個女人若得不到異性的愛,便得不到同性的尊重。

篇6

許久,一個聲音怯怯地響起來:“老師,老師。”

她的頭被撞破了,流了很多血,人也昏迷過去。她費力地睜開眼睛,除了斷壁殘垣,什么也看不見。閉上眼睛,她又昏了過去。

“老師,老師。”聲音又響起來,她猛地清醒過來,答應著:“我在,老師在。”

她睜開眼睛,過了一會兒。適應了黑暗的環境:她的身邊,有三個女生和兩個男生,每個人都有些輕微的擦傷,正是這個角落,救了他們的命。

“還有人嗎?”她大聲地喊。

四個墻角,都有人回答,已經成為廢墟的教室下面,也有人應聲。她想動,腿卻被什么壓著,動不了。一個靠近她的男生想把壓在她腿上的東西挪開,也許整個房子都壓在她的腿上了。根本動不了。

“老師,我們害怕。”一個女生突然哭了,廢墟下,也有哭聲傳過來。

“我給你們接著講課文吧,講講地震中,尋找兒子的阿曼達。”

沒有人回應,但她知道一只只耳朵在聽。

這篇文章她早就背熟了,清了清嗓子,她給同學們念余下的課文。當念到“第38個小時,他突然聽見底下傳出孩子的聲音:‘爸爸,是你嗎”’的時候,一個急切的聲音問:“老師,他找到兒子了?”

“是的,他找到了。他兒子還活著,還有他的14個同學。”她激動地說,

課文念完了,她也累了。靜下來的廢墟,像是突然變成了冰窟,大家感到全身發冷,有一個男生牙齒打起了顫,得得地響。

好半天,也沒有人說話。

她摸索腿邊,她每天上課時必帶的水杯恰好也翻滾到那里,她拾起來,擰開,剛放到嘴邊,又擰緊,遞給身邊的一個女生。女生打開抿了一小口,又傳給別人,再次傳到她手里的時候。她掂了掂,分量并沒少多少。

“告訴我,阿曼達的父親為什么會去救自己的兒子?”她問。

“因為他對兒子說過,無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一個男生回答。

“還有呢?”她眼睛逡巡著,仿佛這里也是課堂。

沒有人回答。她的學生上課搶答一向很踴躍,可是,現在,他們沒有那么積極了!是啊,他們又怕又餓,又聽不到外面的任何聲響。

過了不知道多久,又有聲音在喊:“老師。”

她激靈一下醒了。不管她有多困,只要有人喊老師她就會醒來。好像那稱呼是根繩子,使勁地拽著她的心。

“阿曼達一定會去救兒子嗎?”

“一定,因為他對兒子有承諾!”

“可是我爸爸和我沒有這樣的承諾。”廢墟里,又陷入一片可怕的寂靜。

“有的。也許表達方式不一樣。其實,這篇課文不只是想說一個實踐諾言的故事,還想說,孩子們要相信親情。相信成人社會。”

一瓶水,反復在幾個人手中傳著。每次她都掂一掂。越來越輕了,她的心在收緊。她輕聲地叮囑大家少說話。靠緊些。用手碰著手,腿碰著腿。感知其他人的存在和溫暖。

“阿曼達會來嗎?”

她平時最喜歡的一個女生聲音顫抖地問。

“會來的。就像老師會和你們永遠在一起。”

聽到有人說話的時候,男女生全哭了起來。幾小時以后。佩戴著“綿陽消防”標記的救援人員扒開了壓住他們的墻壁。告訴他們:這已是地震后40個小時。

救援人員在想辦法弄掉她腿上的重物,那個她最喜歡的女生趴在她耳邊。哽咽著說:“阿曼達,他來了!”

賞析

小說中典型細節的運用是刻畫人物的“點晴之筆”,成功的細節描寫往往成為作品的亮點而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文有兩個細節描寫非常精練傳神。真摯感人:

篇7

鄭叔叔從小就是一個有著奇特思想的孩子,他看待世界的角度與普通人不同,于是他在能夠獨立寫作之后,就把這些他對世界的看法通過文字傳達給了讀者。

他直白地告訴讀者一些道理,在書中寫道:“一本好書勝過10個無聊的朋友。讀書是一種社交行為,足不出戶就可以和世上的智者交往。和聰明人交往受益,但上帝不可能把聰明人都調集到你身邊。通過看好書能夠把世界上的聰明人都集中在你身邊。不看書的人很虧,和他人競爭時等于多跑很多圈兒。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在今天更是真理。”這些無論是對于兒童還是成年人都是很重要的。

目前,鄭叔叔的作品主要有12個系列,他們分別是皮皮魯系列、魯西西系列、舒克和貝塔歷險記系列、大灰狼羅克系列、舒克舌戰貝塔系列等,這些都收在了《鄭淵潔童話全集》里。

喜歡鄭淵潔的人,都叫他“鄭淵潔叔叔”。

這些人包括你們,現在正在讀這篇文章的小朋友們,也包括現在正在讀高中、大學甚至已經工作的人們,傳說有一個鄭叔叔的“粉絲”現在已經是全聚德的副總了,所以,鄭淵潔叔叔是一個影響了幾代人的兒童文學作家。

喜歡看書的孩子,一定都“認識”男生賈里和女生賈梅,但你是否知道這些鮮活人物的塑造者是誰呢?她是一位阿姨,名字是秦文君。

秦文君 為所有孩子而幸福地“阿姨”

因愛孩子而寫作

秦阿姨做過小學教師,當老師使她靜下心來琢磨,自己講的東西,怎么才會使孩子們明白,自己所要表達的意思,怎樣才能使他們心領神會,就是這樣她愛上了孩子們,也逐漸開始了兒童文學的創作。從1982年至今,她已出版作品400萬字,代表作有《男生賈里全傳》、《女生賈梅全傳》、《小鬼魯智勝》、《小妖林曉梅》,先后四十余次獲各種文學獎。秦阿姨是一個用心寫作的人。她在寫作時想的是孩子們的美,她喜歡孩子,并且樂于觀察和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只要有時間,她就來到學校,同孩子在一起,從他們那里吸取無窮的創作養分,所以她的作品能夠貼近生活,貼近孩子們的心靈,并告訴孩子們一些道理,同時也貼近時代。她能把平凡的、瑣屑的校園生活,神奇地寫出童趣的光彩。把孩子一步步帶入賈里與賈梅的生活天地,與他們共享歡樂、同擔痛苦,參加歡樂的生日派對,去冒險去闖禍,去逃避去彌補,幻想當明星,競爭禮儀小姐,尋找真正的患難之交,最后又夢想成真……在與故事的主人公一起喜怒哀樂的同時使讀者受到啟迪。

她作品里的人物又無不透著朝氣以及時代的烙印,讓讀者們能夠在閱讀中找到共鳴點。她說,她最幸福的時刻是有些小朋友給她打電話問:“你是賈里、賈梅的媽媽嗎?今天是3月5日,我祝他們生日快樂!”因為孩子們把書里的人物當成了生活中可愛的孩子,把她看作是作品中人物的親人,這是對自己創作的最高獎賞。

她的作品被譽為“新時期少年兒童的心靈之作”。

楊紅櫻 中國童書童后

你或許沒有看過“淘氣包馬小跳”系列的圖書,但你肯定知道“淘氣包馬小跳”的名字,因為這個系列的圖書問世3年銷售量就達到九百萬冊,吸引了無數的中國孩子,而締造“馬小跳”的正是被稱為“中國童書皇后”的作家楊紅櫻。

楊阿姨曾經做過10年的老師,做老師時就開始寫童話小說了,那時只有19歲。當時看到學生除了《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外就沒有什么童話可以讀,自己就寫一些有意思的故事然后讀給他們聽。24歲楊阿姨出了第一本書《快樂天地》。

之后楊阿姨就陸續出了很多在小朋友中口碑很好的書。比如“淘氣包馬小跳”系列小說,這些小說通過描寫一群調皮孩子的快樂生活以及他們和家長、老師、同學的好玩故事,映射了當代兒童的生活現實和心理現實,并呼喚張揚孩子的天性,讓孩子擁有健康、和諧、完美的童年;再比如校園小說系列,其中包括《男生日記》、《女生日記》、《漂亮老師和壞小子》、《五三班的壞小子》等。

曹文軒 用“以前”少年的故事來感動今天的孩子

曹文軒北京大學教授、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你是否很難把這樣一個“牛人”和兒童作家這個身份聯系起來呢?是的,曹文軒的成就并不限于兒童文學領域,他還致力于當代文學研究。雖然其兒童作品不多,但他是一位下定決心要用“從前”少年的故事來感動今天的孩子的作家,他也正是這樣做的,《草房子》則是最能體現他的這一“決心”的作品。

曹文軒小時候生活在蘇北一個很窮的農村,“到底有多窮很難用語言來形容”。不過,“窮雖然窮,但那段時光還是過得很有意思,很愉快的。”到底有多愉快,你讀了《草房子》自然就知道了。

《草房子》:令孩子感動的文字

《草房子》的故事就是發生在這樣的水鄉。故事從桑桑上一年級開始,一直講到1962年他小學畢業。熟悉那段歷史的人肯定知道,那正是“”與以后的期間。不過故事中并沒有講到這段歷史,只是講一個水鄉小學寧靜卻也不平靜的故事。

整部小說以善于異想天開、頑皮淘氣的桑桑的成長為線索,但講述的并不是他一個人的故事。每一章都是獨立的,分別講述一個孩子或大人的故事,桑桑經歷了其中一部分,也是心靈記錄者。

桑桑是個喜歡“異想天開或者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古怪行為”的孩子,他為了讓自己養的鴿子有個像樣的家,就把家里用的碗柜改制成一所鴿舍;他看到漁船上的人用網捕魚,就把家里的蚊帳剪開做成一張漁網,還真捕到了魚;他在夏天里想到城里賣冰棍的人總將冰棍裹在棉套里,就突發奇想地在大熱天里穿上棉衣棉褲……所有這些怪念頭和行為,使桑桑性格中的聰明好奇,敢想、敢做,愛自我表現等特點充分表現了出來。6年中,桑桑也親眼目睹或直接參與了一連串看似尋常但又催人淚下、撼動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間毫無瑕疵的純情,不幸少年與厄運相拼時的悲愴與優雅,殘疾男孩對尊嚴的執著堅守,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所閃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體驗中對生命的深切而優美的領悟,大人們之間撲朔迷離且又充滿詩情畫意的情感糾葛……

在一個不易被感動的時代里,為孩子們寫作,為孩子們寫令他們感動的文字,是一件不易的事。但曹文軒做到了。他在書中對人性中疾病、理解、幫助等永恒的東西傾注了很多感情,讀者能從這些生動可感的文字中收獲許多。

張之路 “多產”和“廣博”的伯伯

篇8

續<<老人與海>>之后,我又讀了<<女生日記>>這本書.這是一部以校園和家庭為題材的寫給小女生的成長小說,同時也是給家長和老師閱讀的一部關于兒童教育的教科書.

<<女生日記>>描寫了六年級女生冉東陽在成長中的快樂和煩惱.冉東陽有很好的爸爸和媽媽,他們與眾不同.畢業考試前他們不是把冉東陽關在屋子里復習,而是帶她出去玩;她想資助好朋友梅小雅的媽媽開小店,他們全力支持;為了幫助馬加,她的爸爸,媽媽竟然同意她一個人呆在家里......

冉東陽還有很好很好的teachers.她的班主任羅老師,每學期給每位同學發漂亮的寄語卡,鼓勵同學們;數學舒老師為了不傷學生的自尊心,考試成績只批"A , B, C, D";音樂米老師,利用一個小小的計謀,使同學們在歌唱比賽時,綻放出燦爛的笑容,在比賽中獲得了第一名......

我雖然不象冉東陽那么優秀,但是我也有一個和她一樣好的家庭.我考試不好的時候,爸爸媽媽也從來不責備我.有一次我因為考試沒考好而傷心,媽媽卻反過來勸我說:"過去的已經不可能改變,在這么懊惱下去,不又耽誤了以后的學習嗎?索性忘掉這次考試,好好地為下一次做準備,未來永遠閉過去更重要啊!"聽了媽媽的話,我又振作起來了.第二次考了個好成績,我非常感謝媽媽.

<<女生日記>>這本書讓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時光,讓我知道了很多事,每當我心情不好的時候,看到書中大家都那么寬容友愛,我就會快樂起來,這是一本讓我感動,讓我流淚,讓我難忘的書!!!

篇9

“哈哈哈哈,太、太、太搞笑了。”你一定想知道我在笑什么,不用猜了,我來告訴你吧:我在笑“陽光姐姐”寫的這本名叫《我班流行寫小說》。看完這本書我的肚皮都快笑破了。因為“陽光姐姐”寫的書語言都非常幽默,不如我給你說一兩句讓你也開心開心,比如“嚴刑拷打”之后,就是“逼供”了。如有雷同,純屬見鬼等等,好笑吧。笑也笑過了,開始進入“正題”了。

現在我來說說這本書的故事大概:這本書的主角名叫寧佳心,女,十二歲(六年級,比我大),外號:夾心餅干,筆名:依貝丸(因為她很喜歡吃丸子),官職:文藝委員,死黨:黃小月,盧競。主角介紹完了,該說故事情節了:這個寧佳心看了她姨媽給她買的小說,看完之后打算自己寫小說,不過只能是偷偷地寫,因為她畢竟還是個女生不好意思讓別人知道她在寫小說,而且她還很怕她的班主任陸老師隨時發現,因為這個陸老師不讓學生們看小說、上網,更別說讓學生寫小說了,因此,她們班看小說就像在做地下工作。就在寧佳心開始寫小說時,她的同桌也開始寫小說了,可是寧佳心的同桌不像寧佳心那樣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在寫小說,而是到處吹噓自己在寫一部長達10萬字的小說。后來寧佳心的死黨也開始寫小說了。但都不和寧佳心寫的一個類型,寧佳心寫的是一個親情故事,名叫《水蜜桃別墅》,黃小月和盧競寫的都是幽默風趣的故事,名字分別叫《同桌冤家對對碰》和《小子,別和我耍酷》,她們仨人組成了一組合名字叫做“丸子軍團”,而且她們的小說里有許多幽默可笑的語言,除了前面提到的還有許多我就不一一說了。還有后來她們的班主任換了一個年輕而又溫柔的,和以前的班主任的做法完全相反。于是她們把小說發表到網上,有許多人都說好,只有一個網名叫“好心人”的人說不好。最后連“陽光姐姐”都要把她們的小說出版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知道了老師好心不讓學生上網、看小說。可是上網也不是什么壞,主要看你怎么用它,如果不分白天黑夜的上網當然不行,適當的上網事可以的。看小說能帶來好處也能帶來壞處,如果看那些黃色的書是不行的。我知道了做一件事要堅持不懈如果是好事最后一定會有回報。

銅山縣實驗小學五年級:馬沖

篇10

掌小說源于短篇小說,它們有著相同的根基卻用自身的特點表達了不同的訴求。如果說短篇小說是一部短小的樂章,那么掌小說可能就是這樂章中的一個章節或是片段,有時候甚至只是一些零散的音符,能讓你在欣賞它的時候感受到整篇樂章的旋律。這大概就是掌小說的魅力,輕盈而不失重量。

卡爾維諾在《未來千年文學備忘錄》中曾提出五個未來小說的特質,其中之一便是“輕盈”,而李黎的十則掌小說在我看來正是具備了這種特質。它通過十個短小的故事片段,勾勒出了現代人在被“輕視”、“遺忘”、“媚俗”、“孤獨”等病癥所裹挾之下的日常生活圖景,以看似輕巧的筆法還原了真實而沉重的現實世界。

李黎這十則掌小說中包含了兩個世界,一個是農村的無賴、保守和黑暗,另一個是城市里的孤獨、虛偽和荒誕。在《一條狗的前途》中,牛山在舅舅家得不到親戚的任何表揚與關心,所有大人關注點都以幾近著魔的方式聚焦在表姐家的兒子身上,在牛山反對小狗被表姐家帶走時,得到的是全家人對他的一頓暴打;在《改姓》中,小周為了讓孩子以后跟她姓,竟然逼著丈夫去派出所改姓;而在《母親的一生是和灰塵搏斗的一生》中,有嚴重潔癖的母親堅持十幾年把地板拖得比床還干凈,并把所有自己看不慣的事情都當做灰塵一并掃地出門……所有這些看似荒誕離奇的事情,卻是真實地發生在我們周圍,在農村是這樣,在城市亦是如此。

陌生而快速流動的人群使得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們孤獨而又渴望交流,正如《跑一圈太丟人》了里面那個會為了一個女孩的旁觀而多跑一圈的小張;在《七十歲的風景》中因為和女孩子接觸的時間太少而開始獨自做白日夢的“我”,以及《假分手》中看似浪漫地談了九次戀愛實則從未愛過的女生。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們每天都要與成千上萬的人相遇,旋即告別,這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輕得如同懸掛在空中的蛛網,城市讓“遺忘”變成了非常容易的事情。不再相愛的戀人、不想要的朋友、不愿意有瓜葛的家庭成員都可以在轉身之間沉入茫茫人海,正如《一百本書》中與“我”再也不會相見的魏平。甚至連自己,也可以放逐丟失在城市之中。這時候,個體就輕得如同一根被拔下的羽毛,游離于它所依附的整體之外,這種游離導致歸屬感的缺失,讓人無法承受。

李黎在他的掌小說中用“輕盈”來寫生活與世界的沉重、惰性與難解,他對生活中無法躲避的沉重表示出一種苦澀的認可。對于李黎來說,生活的沉重主要來自于孤寂與壓迫,那些我們生活中看似輕松愉快所選擇的一切,在頃刻間會顯現出沉重的本來面目。正如他在《骨頭沒有胖瘦之分》中所寫的那樣:“無論胖瘦終究是一時的表象,這個表象不會驚人。”真正驚人的是隱藏在那些表象下面的骨頭,它們脆弱、模糊,卻構成生活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