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范文
時間:2023-04-07 03:14: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民間傳說,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秋賞月民間傳說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中秋節溯源每逢中秋來臨,賞月談月便成為人們久談不衰的話題。
追溯中秋賞月的來歷,據《長安玩月詩序》載:“秋之于時,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終;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則寒暑均,取于月數,則蟾魄圓。”也就是說,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間,故曰:“中秋”。為何人們鐘情中秋賞月呢?有詩道:“明月四時有,何事喜中秋,瑤臺寶鑒,宜掛玉宇最高頭;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虛一色。萬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風露助清幽。”
從時令上說,中秋是“秋收節”,春播夏種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該收獲了。自古以來,人們便在這個季節飲酒舞蹈,喜氣洋洋地慶祝豐收,這在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描繪。從淵源上說,中秋又是“祭月節”,它源于遠古人類對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禮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這一天,“秋分”這個季節在八月內每年不同,所以秋分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無月是大煞風景的,逐漸約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從科學觀察來看,秋季地球與太陽的傾斜度加大,華夏大地上空的暖濕空氣逐漸消退,而此時,西北風還很微弱。如此,濕氣已去,沙塵未起,空氣即顯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別潔凈,月亮看上去既圓又大,是賞月的最佳時節。恰如古詩所云:“光輝皎潔,古今但賞中秋月,尋思豈是月華別,都為人間天上氣清澈。”
中秋最佳賞月地廬山·沐月——浪漫勝地
月照松林是廬山年輕情侶喜歡的去處,中秋賞月的好地方。一條彎彎的土路,兩旁松樹成林。據說月亮升起來時,正掛在頭頂,抬頭看明月如鏡,月色撒在地上……
揚州·二十四橋明月——詩意勝地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中秋之夜,皓月升空,駐足二十四橋橋頭,仰望天上月,俯看水中月,耳畔仿佛傳來若有若無的簫聲。
桂林·三月——觀景勝地
每到中秋之夜,皓月當空,駕小舟駛入水月洞,呈現出“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的景觀。
青島·太清水月——意境勝地
中秋之夜,明月東升,登上青島嶗山太清宮東邊的山頂,竹林熒光浮動,舉目遠望煙波浩渺的大海,盡情抒懷,回首眺望太清宮,心靜如水。
大理·訪月——風情勝地
大理賞月最好在洱海邊,洱海月色波光粼粼,神秘在優美,與蒼山雪景相映,人稱“銀蒼玉洱”。
篇2
1、中國民間傳說是中國民間口頭敘事文學。由與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及地方風物有關的故事組成。中國民間傳說題材多樣,內容廣泛,包括民間故事、神話傳說、歷代名女、帝王將相、詩聯趣話、現代故事、愛情等諸多內容。 是世世代代傳承的文化傳統,對人類文化多樣性文明發展有巨大貢獻。是中華文化中的一顆璀燦明珠。
2、在中國民間傳說中,故事的主人公一般有名有姓,其中有的是歷史上知名的人物,事件發生有具體的時間和地點,有的還涉及國家民族的重大事件;而人物活動或事件發展的結果也常與某些歷史、地理現象及社會風習相附會,因而往往給人以它是真實歷史的錯覺。但民間傳說與嚴格意義的歷史有本質的區別。
3、傳說既不是真實人物的傳記,也不是歷史事件的記錄(其中可能包含著真實歷史的某些因素),而是人民群眾的藝術創作。許多傳說把比較廣泛的社會生活內容通過藝術概括而依托在某一歷史人物、事件或某一自然物、人造物之上,達到歷史的因素和歷史的方式與文學創作的有機融合,使它成為藝術化的歷史,或者是歷史化的藝術。
(來源:文章屋網 )
篇3
關鍵詞:三峽民間傳說;香水草;動畫角色塑造
眾所周知,動畫角色是一部作品的靈魂。如何打造出充滿魅力,令人們喜愛的動畫角色,一直是動畫創作的重點。將民族特色的東西融入動畫角色,更是當前動畫人努力的方向。三峽民間傳說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庫,本文將以《香水草》的傳說為實例,研究和探討動畫角色塑造的可行性方式與方法。
《香水草》講的是史上著名的明妃王昭君出塞之前的傳說故事。據說她被漢元帝選中為妃后,為了逃脫漢元帝的和宮廷的禁閉生活,遠逃他鄉。路遇一個老人和英俊的青年船工水生,被其搭救,并順利來到昭君的舅舅家投奔。王昭君和水生日久誕生情愫,并共享著平凡的生活,深感幸福。倆人各持事務,歡歌起舞,好不快活。可不久,昭君逃居舅舅家的事終于被發覺。皇帝派欽差大臣將昭君押送長安。水生得知急的號啕大哭。昭君悲痛欲絕,一步一回頭,一步一滴淚,淚水灑在寧河岸邊的沙灘上,頓時變成香水草,開出了香水花,于是成為香水草的傳說。
故事情節簡單,帶有一切我們熟知的傳統故事的特性。如何讓王昭君的角色形象變得生動細膩,打動人心,正是我們需要研究和探討的重點。以動畫片的制作方法為基礎,關于王昭君的動畫角色塑造我們將從三個方面來著手:
1角色的形象塑造
改編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的故事,一般都應建立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除非對要創作的作品的定位是徹底顛覆經典,例如中國的《大話西游》,日本漫畫和動畫片《七龍珠》,都是建立在中國名著《西游記》的基礎上。這里定位將遵照史實基礎,進行改進。
1.1外形和相貌
動畫片由于其制作原理的特性,限制了人物角色形象上的復雜程度。一定遵循簡略、易動的基本原理進行,當然,及其復雜的大制作除外。王昭君乃史上四大美女之一,美名“落雁”,并且她若能被君王選中,必自帶天生的雋秀脫俗感。那么在角色相貌上,需要清新脫俗的美女面容,但絕不能濃脂媚俗。在畫風上,不要盲目的模仿迪斯尼或者日式動漫,而應該分析研究,學其方法。迪斯尼算是全球動畫產業最為成功的產出者之一,他們曾經采用中國的故事素材改編了成功的動畫片:《花木蘭》。我們可以研究一下花木蘭的角色造型。首先在相貌上,花木蘭一眼就能看出是東方人。即便角色畫風依舊帶著濃濃的迪斯尼夸張風格,但是例如在眼睛的形狀上,是東方人極具特色的丹鳳眼。雙眼皮也是內雙,而非外雙。迪斯尼在保持自身傳統風格上,尊重了客觀現實,設計出令人難忘的一個東方女人形象。所以,在王昭君的相貌設計上,我們遵從中國古典美女的長相特征,但是又注意現代人的審美趣味的融合,并為了突出印象,我們可以進行一些適當的設計。例如臉上設計一顆痣,或者身上有個什么胎記,這種小設計,無傷大雅,也不會讓觀眾覺得扭曲史實。
在角色身形上,自然健康,不臃腫不病弱則是最佳選擇。在故事里,王昭君身為農家之女,所以不會過分纖弱如林黛玉,又能被君王選中,自然是有當時美女的身段,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再加入現代人的審美需求,自然她的身形就躍然紙上――自然健康,不胖不瘦。以迪斯尼的《花木蘭》身段為參考,是比較符合要求的。因為花木蘭出生名門,但又能從軍,則身材也是自然健康,不胖不瘦。所以在王昭君身形的設計上,可能不會有太多可以夸張或者擴展的空間。
1.2服飾和道具
王昭君為西漢時期的人,所以服飾需要符合西漢時期的裝束打扮。漢朝時期,女子的服飾主要分為三類:襦裙、曲裾深衣、直裾女服。直裾女服屬于西漢末年,由于通過改良,出現了有襠的褲子,在東漢時期逐漸普及,替代了深衣,所以在王昭君時期,應該沒有出現,暫不考慮。
根據香水草故事中,王昭君是從宮廷逃出,所以她一定處于顛沛落魄狀。為了逃跑,一定穿上的是民間服飾,所以襦裙是最好的選擇,因為襦裙是漢代女子最主要的服裝形式。分為上襦下裙,所以跑動不方便,那么在動畫設計中,我們完全可以將下裙設計得稍微寬松簡短一些,以符合王昭君落魄時候的動作更易繪制。香水草中王昭君最終會被宮廷帶走,所以還需要設計一套華麗的宮廷漢服。可以參考史實中的魚尾曲裾深衣的設計,將其簡單化,附上西漢時期的美麗紋樣。在妝容上參考漢朝女子紅妝妝容,極具特色的紅唇造型、點眉和鵝黃。道具方面,王昭君頭飾應為發笄,并設計古人攜物包裹帶。
結合起來看,在傳統認知上,給角色加入符合現代人審美的特點,結合當前動漫受眾的心理需求,
2角色的內在塑造
角色的內在塑造則是構建一個角色的靈魂,為其注入人性的品質和精神。它是令角色變得鮮活、生動、迷人的要點。在故事里,我們不難發現,王昭君雖得榮華富貴,卻不堪束縛,冒死逃生。這一點上,可知該故事中的王昭君具有向往自由,勇敢堅強,不同于平凡女子的精神。對榮華富貴的拋棄,展示她有一顆樸實、淡泊物質的心。不堪漢王的,展示出她高貴的尊嚴,古女子的剛烈氣節。在與水生的愛情中,她是如此的享受于平凡純真的情感,安穩的凡人生活,可見她有血有肉,有向往真愛的欲求和能力。
這些可貴的品質,在當今社會同樣珍貴,所以也是能符合當代價值觀的。在設計的時候,切莫將她塑造成為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恰恰最需要將其從神壇卸下,著力打造出她的脆弱和無助,她和蕓蕓眾生有著同樣的煩惱,同樣的軟弱面。只有這樣,才能使角色變得更加的草根化與親民化,更能引起觀眾的共鳴。
3角色的動作設計和語言設計
角色的動作設計和語言設計一定是建立在對該角色的理解和劇本需要之上。根據劇本,王昭君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的對比,從宮廷落魄而逃的民女形象和被宮廷發現帶走時的女神形象。前者是為了塑造出她的親切凡人之相,后者是為了以外化之美歌頌她的內在之美以及她的命運悲情。
那么在動作設計上,民女時期王昭君應該顯得更為活潑有趣,時刻散發出少女之光彩。在后期變得穩重優雅、大氣端莊,略添悲情。在肢體語言上,把握少女和“女神”之間的度,能很好的對比出王昭君在前期的歡愉與后期的悲痛。
同樣在語言設計上,她在前期應是典雅但不失活潑,雖出身非名門,但保持著良好的修養。
參考文獻:
篇4
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的相同點如下:
1、 民間傳說與神話產生的歷史時期比較接近,它們的歷史關系十分密切。一部分上古時期的傳說與神話是交融在一起的,在這一時期,傳說與神話的界限十分模糊;
2、 就體裁特征和傳播方式而言,傳說與神話都是散文體的口述故事;
3、 傳說和神話都具有超現實性的幻想。傳說的人物和情節有一定程度的超現實因素。傳說的故事追求傳奇性,而許多傳說效果是靠超現實性的魔幻情節來制造的。
(來源:文章屋網 )
篇5
鬼判官取材于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冥府判官
判官位于酆都天子殿中,負責審判來到冥府的幽魂。最著名的四大判官為:賞善司、罰惡司、查察司、崔判官。前三位均為職位名,不可考。但最后一位崔判官,卻是十分的出名。在《西游記》及各地的傳說中,均有出現。相傳崔判官名玨,乃隋唐間人。唐貞觀七年(633)入仕,為潞州長子縣令。據說能“晝理陽間事,夜斷陰府冤,發摘人鬼,勝似神明。”民間有許多崔玨斷案的傳說,其中以“明斷惡虎傷人案”的故事流傳最廣。故事說:長子縣西南與沁水交界處有一大山,名叫雕黃嶺,舊時常有猛獸出沒。一日,某樵夫上山砍柴被猛虎吃掉,其寡母痛不欲生,上堂喊冤,崔玨即刻發牌,差衙役孟憲持符牒上山拘虎。憲在山神廟前將符牒誦讀后供在神案,隨即有一虎從廟后竄出,銜符至憲前,任其用鐵鏈綁縛。惡虎被拘至縣衙,玨立刻升堂訊。堂上,玨歷數惡虎傷人之罪,惡虎連連點頭。最后判決:“啖食人命,罪當不赦。”虎便觸階而死。崔玨死后,百姓在多處立廟祭祀。
來歷不明,土長土生;傍著牛哥,冥界逞雄——馬面
牛頭馬面也是冥府著名的使者。鬼城酆都,及各地城隍廟中,均有牛頭馬面的形象。牛頭來源于佛家。牛頭又叫阿傍,其形為牛頭人身,手持鋼叉,力能排山。據《鐵城泥犁經》說:阿傍為人時,因不孝父母,死后在陰間為牛頭人身,擔任巡邏和搜捕逃跑罪人的衙役。有資料說佛教最初只有牛頭,傳入中國時,由于民間最講對稱、成雙,才又配上了馬面。但也有資料說馬面也稱馬面羅剎,同樣來自佛家。但本人在查閱資料中,并未發現印度神話中有馬面作為冥府差役的說法。密宗中到是有“馬面明王”的形象,但那是密宗佛教中的一位大神,相傳是觀音菩薩的化身,和冥府差役相距甚遠
老魚跳浪,瘦蛟婆娑;巡行不已,盡職盡責——夜叉
每位夜叉族人的生命平均約有五百年,扣除年幼與年老的歲月。其中大概有三百年是戰力發揮到極致的輝煌時代,但是為了維持戰力不墜、同時也為了防范王者怠惰或發生其它意外,所以繼任儀式每百年舉行一次;不管當時在位的王者是否受到族人愛戴,都不能免除每百年便可能被除去資格的危險!
百箭攢心,心尤未死;毅魄歸來,兩狼泣下——七郎
楊家將事跡深膾人口,民間戲曲常引為教忠寓孝的題材。例如雙粫鑼戇|王設計邀約宋帝相商國事,楊業恐其中有詐,遂命長子假扮宋帝赴約,八子護駕同行,結果大郎、二郎、三郎犧牲,四郎和八郎為遼公主所擒而招為駙馬,五郎出家為僧,楊業與六郎七郎突出重圍,暫駐雁門關,因無糧無援,乃派七郎至大營求救,潘仁美欲報私仇,趁機灌醉七郎,綁于芭蕉樹上,亂箭射死。楊業命六郎尋弟,自己逃至蘇武廟,見廟前立有李陵碑,忠奸并立,感觸良深,遂撞碑而死。后來楊門只剩一家孤寡十三人,由畬太君領陣御敵,傳為一時美談。后七郎傳為陰界專管孤魂野鬼之人.
都江堰下,千古英風。二郎在此,波瀾不驚——二郎
傳說盤古開天地,天上十個太陽共存,赤日炎炎,沒有白天黑夜之分。雖然后羿接連射掉九個,可一個太陽的能量仍然太強,以致寸草不生,四海皆荒田,饑餒滿地,民不聊生。楊二郎毛遂自薦,主動向玉帝討旨肩挑二山。為蔽強光晝夜追趕,行至柳洲旗山以南時因倒鞋土誤了時間。為趕上太陽二郎一時性急忙中出亂,一個閃失扁擔眼挑穿,兩山落地,扁擔脫肩,從此形成二郎山。干戚之舞,猛志常在。
胸腹代首,天刑何有于我哉——刑天
刑天是中國上古神話中,最具反抗精神的人物之一。
《山海經•海外西經》:“刑天至此與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干,盾牌(低俗作品請刪除盾);戚,大斧。刑天為炎帝近臣,自炎帝敗于阪泉,刑天一直伴隨左右,居于南方。但刑天不甘心失敗,他一人手執利斧和盾牌,直殺上中央天帝的宮門之前。黃帝親自披褂出戰,雙方殺得天昏地暗。刑天終于不敵,被黃帝斬下了頭顱。黃帝把它的頭顱埋在常羊山里。沒了頭顱的刑天卻突然再次站起,把胸前的兩個當作一雙眼睛,把肚臍當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持斧,向著天空猛劈狠砍,戰斗不止。東晉詩人陶除陶淵讀到此,深受感動,做詩感嘆:“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徒設在昔心,良晨詎可待!”刑天,象征著一種精神:永不妥協!
主還宮,洞庭凝碧﹔柳生不在,誰會此意?——龍女
這有一則有關龍女與王山樵的動人愛情傳說---龍女
清朝同治年間,山東省有個落第的書生,由于看破了紅塵,獨自一個人離家遠游,后搭救了龍女,隨著歲月的流逝,兩個人的感情越來越深,誰也離不開誰了。到后來,天從人愿,終于成了一對恩愛夫妻。兩顆心貼在一起,小日子過的和和美美。想不到,這對患難夫妻沒有得到善終
月出皎兮,勞心悄兮﹔有意變化,君莫笑兮——狐仙
狐王,出現在名著《西游記》中。而九尾狐,最早是出現在《山海經》。“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山海經》“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山海經》海外東經》。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是一個亦正亦邪的形象(按照正規說法,狐,貍是兩種動物,只是人們叫習慣了,統稱狐貍,而只有狐有仙氣,貍似乎只是是俗物)。《山海經》中的九尾狐,乃是一個能“食人”的妖獸。到后來的漢代石刻畫像及磚畫中,常有九尾狐與白兔、蟾蜍、三足烏之屬列于西王母座旁,以示禎祥,九尾狐則象征子孫繁息(見《白虎通德論•封禪篇》)。“食人”之傳漸隱,“為瑞”之說漸漸出現。
云路萬里,百邪不侵﹔西域來此,建旗羽林--辟邪
中國傳統節日活動中至少半數以上帶有祭祀祈肚蟾1儺吧省ED月送灶,正月迎喜神,祭祖,走三橋消百病,二月百花生日,觀音誕,三月清明掃墓,四月浴佛,立夏享先,五月端午采百藥飲雄黃酒除病消災,六月謝灶曝經,七夕乞巧,中元祭鬼,八月初三灶君生日,中秋婦女拜月,重陽佩茱萸登高辟邪,十月祭祖燒化寒衣,十一月冬至大如年,祭祖迎喜神
篇6
傳說一:
瑪麗一世(1553~1558年在位)成長于歐洲宗教改革的洶涌大潮之中,那個時代的英國也是天主教和新教進行殊死搏殺的場所。瑪麗一世的母親凱瑟琳是一位篤信天主教的西班牙公主,而她的父親亨利八世為了達到與她母親離婚的目的,不惜背叛天主教,與羅馬教皇決裂,并在國內扶持新教,迫害天主教徒。也許由于上述的成長過程,也許源于她本人古板、固執的性格,她成為了一個死硬的天主教徒,并對新教有著刻骨的仇恨。成年后,她因為拒絕改信新教而幾乎被亨利八世推上叛國的審判臺,后來又與當時天主教世界的捍衛者——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結婚。
登上王位后,她立即宣布恢復天主教,并對新教徒采取了高壓政策,屠殺其中的激進分子。在她統治5年中,有300余人被燒死在火刑柱上,包括那個敢于宣布她父母的婚姻為無效而她為私生女的克蘭默大主教等,而因此被迫流亡國外的新教徒則不計其數。她終于以其暴行獲得了英國人民對其“血腥瑪麗”的稱謂。她病死時,據說整個倫敦響起了歡慶的鐘聲,即位的就是她的妹妹、后來成為一代名君的伊麗莎白一世。
傳說二:
女人,是美麗的動物,美女,更是美麗中的美麗。
為了讓自己更美麗,女人用了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方法。
但是最血腥的美容方法,恐怕是以下這位女士的秘方了。
傳說中,歐洲有四大鬼宅。其中有一座鬧得最兇的鬼宅,坐落在布達佩斯的郊外。這是一幢中世紀古堡,它的主人,就是當時艷傾一時的李·克斯特伯爵夫人。在她的一生中,為她決斗而死的青年貴族,據說超過了100個;甚至在她60歲那年,兩位浪漫的青年詩人因為得不到她的垂青,而舉劍自殺。
是什么樣的魅力才讓他們瘋狂至此?她究竟美麗到什么地步呢?據野史中記載,在一次李·克斯特伯爵舉行的盛大晚宴上,她一身飄逸長裙,出現在眾人眼前。黑色長發在空中飄舞,兩顆寶石般的美眸蘊涵著攝人心魄的光芒,火紅色長裙就像流動的烈焰一樣,包裹著她白玉似的修長身軀,整個人宛如一團移動的火之精靈。
當她停下腳步的時候,銀白色的月光從窗外照進來,使她散發著迷人的光芒。他們搞不清楚,這位李·克斯特伯爵夫人究竟是順著月光而下凡的天使,還是將要循著月光飄向天宮的圣女。
她的美麗,據說保持了近50年,而她的美麗秘方,實在令人恐怖萬分。她用鮮血沐浴,而且只用純潔少女也就是處女的鮮血。她相信,只有浸泡在她們純潔的血液中,方能不斷吸取其中的精華,而讓她永葆青春。像好萊塢改編的電影,由馬特·達蒙主演的《格林兄弟》里的森林女王(莫妮卡·貝魯奇飾)就是依此為原型,即靠少女的鮮血來保持自己的青春。
每次洗澡前,她還要喝下至少半升的血液,清洗自己身體內的污物。她管這叫“內洗”。她洗一次澡,至少要殺掉兩個少女。就這樣,在漫長而黑暗的50年里,一共有2830多名少女被殺害,所有的尸體全部埋在她私人的浴室底下。這也是她的主意,因為她相信,少女們的魂魄能夠驅走衰老和遲鈍。
篇7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慈祥的奶奶,親愛的媽媽,和藹可親的幼兒園阿姨,給我們講了一個又一個有趣的民間傳說。這些民間傳說,就像一杯杯香氣撲鼻的清茶,讓我們回味無窮。下面就讓我說一個我所知道的民間傳說吧!——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有個傳說,在全國流傳很廣,是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因為秦國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心放棄自己的祖國,然而又有心無力,一氣之下,于當年的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羅河而死。
屈原死后,楚國百姓非常憂傷,紛紛涌到汨羅河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了船只,托起他的身體滑來滑去,百姓們為了紀念屈原,便把米飯捏成團蒸熟扔進江中,久而久之,每年的五月五日就成了我們的節日。
衡陽市玄碧塘小學四年級:鞏逸濤
篇8
人們三月三的節日紀念劉三姐,是壯族地區最大的歌圩日,又稱“歌仙節”,相傳是為紀念劉三姐而形成的民間紀念性節日,這一天定為壯族的全民性節日“三月三”歌節。
劉三姐是民間傳說的壯族人物,古代民間傳說歌手,聰慧機敏,歌如泉涌,優美動人,有“歌仙”之譽。
(來源:文章屋網 )
篇9
一個個美麗的民間傳說,就像一杯杯香氣撲鼻的清茶,讓我們回味無窮。這些美麗的民間傳說,反映了當地民間生活習慣,表現了他們的聰明才智,讓我們產生了許多遐想。今天,就讓我帶給一個牛魚嘴的傳說吧!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大帽山是一片大海,海里住著南海龍王兒子龍,岸邊住著牛魔王的兒子牛和鯉魚精的女兒魚。魚和牛從小青梅竹馬,經常喜歡在一起玩。在不知不覺中,他們都已到青年時期,牛和龍同時愛上了如花似玉的魚。而魚只愛上為人忠誠,力大無比的牛。
一天,牛和魚約會時被龍看見,龍頓時火冒三丈,立即要和牛決一死戰。這場大戰戰了七七四十九天,戰到翻江倒海,天昏地暗,仍未分出勝負,結果大海干枯變成了高山。也就是大帽山。
篇10
1、《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的意思是在書房里記錄奇異的故事,“聊齋”是他的書齋名稱,“志”是指記述的意思,“異”是指奇異的故事。
2、《搜神記》是一部記錄古代民間傳說中神奇怪異故事的小說集,作者是東晉的史學家干寶。原本已散,今本系后人綴輯增益而成,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個。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雜糅佛道,所記多為神靈怪異之事,也有一部分屬于民間傳說。
(來源:文章屋網 )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7民間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