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人多的成語范文
時間:2023-03-15 06:32: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表示人多的成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眾喣漂山:喣:吹氣。許多人吹氣,能使山漂走。比喻說壞話的人多了,能使人受到很大的損害。也比喻人多力量大。
2、人多手雜:指動手的人多。也只人頭雜的場合,東西容易散失或丟失。
3、熙熙攘攘:熙熙:和樂的樣子;攘攘:紛亂的樣子。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擁擠。
4、精耕細作:指農業上認真細致地耕作。
5、人千人萬:形容人多。
6、閱人多矣:形容人閱歷多,跟各種各樣的人打過交道,一眼就能看出人的好壞以至于他的前程。
7、貪生怕死:貪:舍不得。貪戀生存,畏懼死亡。指對敵作戰畏縮不前。
8、亞肩迭背:肩壓肩,背挨背。形容人多擁擠。
9、羽毛豐滿:小鳥的羽毛已經長全。比喻已經成熟或實力已強大。
10、逐隊成群:形容人多。
11、十夫楺椎:謂十個人的力量能使椎彎曲。椎,槌。比喻人多力大,足以改變原狀。
12、殺人如麻:如麻:象亂麻一樣數不清。殺死的人多得象亂麻。形容殺的人多得數不清。
13、摩肩接轂:肩挨著肩,車輪挨著車輪。形容人多擁擠。
14、七嘴八張:形容人多語雜。
15、一手一足:一個人的手足。指單薄的力量。
16、三人為眾:數目達到三人即可稱為眾人,已不算少數。
17、眾喣飄山:眾人吹氣,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眾喣漂山”。
18、人心叵測:叵:不可。人的心地不可探測。形容人心險惡。
19、磕頭碰腦:形容人多而相擠磕碰,或東西多而處處碰人。
20、謀道作舍:造房子請教路人。比喻人多嘴雜,意見紛紛,辦不成事。
21、人多勢眾:人多力量大。
22、一人傳虛,萬人傳實:虛:不確實,指無中生有的事。本來沒有的事,傳的人多了,就信以為真。
23、駢肩疊跡:形容人多擁擠。同“駢肩累跡”。
24、一字之師:改正一個字的老師。有些好詩文,經旁人改換一個字后更為完美,往往稱改字的人為“一字師”或“一字之師”。
25、七嘴八舌:形容人多口雜。
26、以眾暴寡:以人多勢眾的一幫去欺凌、迫害人少勢弱的一方。
27、眾口紛紜:紛紜:多而姑亂。人多嘴雜,議論紛紛。
28、為善最樂:做善事是最快樂的事。常用為勸人多行善事的格言。
29、眾人拾柴火焰高:比喻人多力量大。
30、言三語四:形容人多嘴雜,議論紛紛。
31、眾人廣坐:猶大庭廣眾。人多而公開的場合。
32、七手八腳:形容人多手雜,動作紛亂。
33、張袂成陰:張開袖子能遮掩天日,成為陰天。形容人多。
34、人滿為患:因人多造成了困難。
35、熊羆百萬:熊羆:兩種猛獸,比喻勇猛的武士。勇猛的武士成千上萬。形容軍隊人多將廣,英勇善戰。
36、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請經過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個好辦法來。
37、屨賤踴貴:原指被砍鄶的人很多,致使鞋子價賤而踴價貴。后形容刑罰既重又濫。也比喻犯罪的人多。
38、山陰道上,應接不暇:山陰道:在會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風景優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勝看。后用下句比喻來往的人多,應接不過來。
39、龍多乃旱:喻人多互相依賴,反而辦不成事。
40、人多嘴雜:雜:雜亂,多種多樣。談論的人多,說法多種多樣。也指在場的人多,七嘴八舌。
41、肩摩袂接:人肩相摩,衣袖相接。形容人多擁擠。
42、熙來攘往: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擁擠。
43、人浮于事:?。撼^。原指人的才德高過所得俸祿的等級。后指工作中人員過多或人多事少。
44、眾擎易舉:擎:往上托。許多人一齊用力,容易把東西舉起來。比喻大家同心協力就容易把事情辦成。
45、張袂成?。簭堥_袖子成為帷幕。形容人多。
46、井底蛤?。褐妇椎陌]蛤蟆,比喻沒有見識的人。
47、門庭若市:門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場一樣。原形容進諫的人很多。現形容來的人很多,非常熱鬧。
48、踵接肩摩:摩肩接踵。肩挨肩,腳碰腳。形容人多,擁擠不堪。
49、殺人如草:形容殺人多,極輕視人命。
50、魚龍混雜:比喻壞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51、陰陽怪氣:形容態度怪癖,冷言冷語,不可捉摸。
52、聚蚊成雷:許多蚊子聚到一起,聲音會象雷聲那樣大。比喻說壞話的人多了,會使人受到很大的損害。
53、人多口雜:指談論的人多,各種議論都有。
54、以一奉百:奉:供養。用一個人生產的物品供養一百個人。指生產的人少,消費的人多。
55、粥少僧多:比喻東西少而人多,不夠分配。
56、三拳不敵四手:比喻人少的敵不過人多的。
57、裊裊娉娉:裊裊:柔美貌;娉娉:美好貌。形容女子姿態柔美。
58、三人成虎:三個人謊報城市里有老虎,聽的人就信以為真。比喻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事實。
59、口多食寡:吃飯的人多,但是食物很少。
60、僧多粥少: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夠分配。
61、三夫成市虎:比喻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事實。同“三人成虎”。
62、掎裳連袂:裙子牽住裙子,袖子連著袖子。形容人多。
63、身單力?。喝松倭α坎淮?。
64、失驚打怪:形容神色慌張或動作忙亂。也指大驚小怪。
65、人多闕少:謂求官職的人多而空額少。闕,舊時指官職的空額。
66、門單戶?。褐讣业浪ノ?,人口不昌盛
67、肩摩踵接:肩碰肩,腳連腳。形容人多而擁擠。
68、摩肩接踵:肩碰著肩,腳碰著腳。形容人多擁擠。
69、掎裳連襼:牽裙連袖。形容人多。
篇2
習語通常包括成語(idioms)、諺語(proverbs)、俗語(colloquialisms)、俚語(slang)以及典故(allusions)等。英漢習語源于生活,紛繁浩瀚,源遠流長,文化信息異常豐富。習語常用形象生動、淺顯易懂的語言,準確地描述社會現象、自然法則,高度地闡述人文習俗、思想感情。由于受歷史背景、地理環境、宗教信仰和生活習俗等方面文化差異的影響,英漢習語中有些文化信息完全對應,有些部分對應,還有一些無任何對應的關系。為了形神兼備地傳遞其中的文化信息,在翻譯習語時,應當充分了解英漢習語中所含的文化內涵,視具體情況,或英漢對譯,或文外加注,或另添字詞。本文從多方面比較英漢習語中所體現的文化差異,列舉出在英漢習語翻譯中常見的方法,如直譯、意譯等。直譯多適用于文化信息完全或部分對應的英漢習語翻譯,而意譯多用于無對應關系的習語。
關鍵詞:習語、文化差異、翻譯
Abstract
Idioms usually include idioms, proverbs, mottoes, colloquialisms, slang and allusions. Large in quantity, long in history and rich in cultural informatio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are deeply rooted in life. Idioms represent the social phenomenon and natural rules accurately with lively and plain words. As far as their underlying cultural information is concerned, some idioms are completely or partial equivalent both in Chinese and in English while some others have nothing in common at all. In order to convey their cultural information fully, faithfully and effectively, we can translate these idioms word for word, give notes or add extra word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discusses the influence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the idioms and gives some specific approaches in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Key Words: Idioms, cultural difference, translation.
在漢語和英文悠久燦爛的文化寶庫中,都有習語這一語言表達形式。習語蘊涵著的歷史、地理、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民族心理和思維方式等諸多文化信息,有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哲理性。然而,由于兩種文化體系是在不同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漢英習語在意義和表現形式上,既有相似之處,也存在著明顯的差別。探究其淵源不僅有助于我們準確理解中西語言的不同和進行正確的翻譯,而且能加深對英語國家文化的了解。
一、 英漢習語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別
(一)歷史和宗教信仰方面的差別
歷史和宗教信仰對英漢習語的產生和發展都有深遠的影響。例如,公元前208年,中國的項羽率領大軍渡過漳水后,命令部下鑿沉船只,志在必勝,這樣,漢語中就有“破釜沉舟”。在英國歷史上,不列顛曾被羅馬人占領近四百年,羅馬文化給英國文化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公元前49年,羅馬愷撒大帝率部渡過廬比根河時,下令焚船,表示不獲勝寧死的決心。這樣,英語中就有了“burn one's boat”這個習語。同樣,英漢語言中也有大量與宗教信仰有關的習語。佛教傳入中國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人們相信有“佛主”在左右著人世間的一切,因此,與此有關的習語很多,如“借花獻佛”、“閑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等。[1][P29]在西方許多國家,特別是在英美,人們信奉基督教,相關的習語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幫助自助的人),ask for bread and be given a stone(得非所求),an eye for an eye(以眼還眼),Achilles’heel(唯一致命弱點)、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2][P29]也有Go to hell(下地獄去)這樣的詛咒。
(二)生活習俗方面的差別
英漢習俗差別是多方面的。英文里“水果”“fruit”一詞來自很早以前的拉丁文里的動詞“享受”。事實上也確實如此,香蕉、蘋果、橘子、櫻桃、桃子或葡萄等水果放在果盤里看起來都十分吸引人。因此,有關水果的俗語往往是具有一種肯定和完善的含義,例如:peaches and cream。大家知道 peaches 就是桃子, cream 是指奶油。 Peaches and cream的意思是:一切都很美好。有人可能會問:桃子和奶油有什么關系呢?這是因為西方人在吃水果時往往喜歡把水果切成塊,然后加一點奶油一起吃。實際上,西方人吃很多東西都喜歡和奶油一起吃。所以,peaches and cream 就意味著完美無缺。
(三)地理環境的差別
習語的產生與人們的生存環境密切相關。在漢語的文化氛圍中,“東風”即是“春天的風”,夏天常與酷暑炎熱聯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燒”、“驕陽似火”是常被用來描述夏天的詞語。[3][P90]而英國地處西半球,北溫帶,海洋性氣候,報告春天消息的卻是西風,英國著名詩人雪萊的(Ode to the west wind)正是對春的謳歌。[4][P48]而大不列顛島多雨多霧的氣候特點也產生了許多英語習語,如as right as rain(象下雨那樣正確)。在這里,下雨是正常的,不下雨反而反常。另外,雨過天晴,天空會格外美:After rain comes fair weather. 這條習語告訴人們:困難過去,勝利就會到來。再如英國人在說“我不太舒服”的時候,經常會用:under the weather。這是由于溫帶海洋性氣候導致的其島內天氣多變,而中文中則無這一說法。
英國是一個島國,航海業和捕魚業是英國人的重要謀生手段。因此,英語中有大量與航海和捕魚有關的習語。如over head and ears原是水手們的話,指“淹過頭部和耳朵”。后來因為這個習語用的人多,表達力強,就從海上走上了岸,表示人的其他活動: over head and ears in love(深墜情網);over head and ears in work(埋頭工作)。[5][P54]比喻某人花錢浪費,大手大腳,英語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漢語除了有“花錢如流水”以外,更正規的表達是“揮金如土”。這是因為漢民族在亞洲大陸生活繁衍,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土地。英語中有許多關于船和水的習語,在漢語中找不到完全對應習語,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暫時歇一歇), 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四)價值取向不同
價值取向也表現在習語上。對于一種品質或者事物,中國人和西方人由于價值取向的不同,往往有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看法。例如,“謙虛”被我們中國人認為是一種美德。漢語中有許多有關謙虛的習語,例如“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等。而“自知之明”則是對謙虛這一美德的贊頌。此類習語反映了謙虛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而在西方國家,激烈的社會競爭使人們注重個人行為、個人成就的獲取和個人價值的實現,形成了西方人獨特的價值取向。西方人具有與他人格格不入的孤傲特質?!爸t虛”被認為是“自信”的反義詞,在許多英語習語中,對“自謙”都是持否定態度的。例如,modest dogs miss much meat(謙虛的狗沒有肉吃)。然而這樣的習語放在中國文化背景下是很難理解的。
思維方式的不同還體現在中西方人對待動物的態度上。最典型的莫過于在對狗這種動物的態度上。狗在漢語中是一種卑微的動物。漢語中與狗有關的習語大都含有貶意:“狐朋狗黨”、“狼心狗肺”、“狗腿子”等。狗的貶義形象深深地留在漢語言文化中。而在西方英語國家,狗被認為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英語中有關狗的習語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語言的影響而含有貶義外,大部分都沒有貶義。在英語習語中,常以狗的形象來比喻人的行為。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個幸運兒),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6][P90]等等。
二、英漢習語的翻譯
翻譯是用一種語言形式把另一種語言形式里的內容重新表現出來的語言實踐活動。[7][P3]但是,如何用另一種語言文字把一種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意義表達出來?翻譯的標準是什么?翻譯的方法應如何?關于翻譯標準,中外翻譯理論家們提出了不同的主張。雖然側重點有所不同,但是翻譯必須“忠實”,這是共識。但是,“忠實”什么?“忠實”的應該是原文的內容和風格效果,而不是原文的語言表達形態。如果斤斤計較于原文的語言表達形態,譯文無疑就會“異彩紛呈”,因“隔閡”而不“合格”。譯文的語言表達如果連“貫通”都做不到,讀者還怎么去“融會”?
翻譯方法指的是,通過英、漢兩種語言特點的對比,分析其異同,闡述表達原文的一般規律。直譯與意譯一直是翻譯理論界爭論的焦點。英、漢語的結構有相同的一面,漢譯時可照譯,即所謂“直譯”——既忠實原文內容,又符合原文的結構形式。但由于這兩種語言之間還有許多差別,有時如完整照譯,勢必出現“英化漢語”,其結果往往是引起理解上的錯誤,這時就需要“意譯’,即在忠實原文內容的前提下,擺脫原文結構的束縛,使譯文符合漢語的規范。
(一)直譯――實際意義與表現形式相同或相似
由于人們在感情,在對客觀事物的感受及社會經歷等方面會有相似之處,英漢習語中有少量相同或近似的習語,這些習語字面意義和形象意義相同或近似,隱含意義相同,也就是說,此類習語的字面意義和形象意義所傳達出的文化信息是相同的,可以互譯。英語成語中有不少在比喻上和漢語成語十分相似,我們完全可以用這些相似的漢語成語來翻譯,比如說:
Pull sb's chestnut out of the fire:火中取栗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石兩鳥
drawing water in a bamboo basket:竹籃打水一場空
另一些英語習語,有著相當明顯的比喻意義,其中不少有著一定的歷史或神話典故。這類成語中,有一部分因使用范圍廣、歷史久,其字面意義和比喻意義都能為中國讀者所接受,例如:
Trojan horse 特洛伊木馬——比喻暗藏的敵人或危險
tower of ivory 象牙塔——比喻世外桃源
Sphinx’s riddle 斯芬克司之謎——比喻難解之謎
crocodile tears 鱷魚的眼淚——比喻假慈悲
直譯不僅有利于避免歧義,而且有利于文化交流和豐富語匯。但是,這樣做有個前提的,那就是不能過分影響理解。在直譯很難達意時怎么辦呢?那就是使用意譯。
(二) 意譯――實際意義相似,表現形式不同
有些習語由于文化因素的影響,在翻譯時無法保留原語的字面意義和形象意義,如果直譯影響了理解,就得改用意譯,可將原文的形象更換成另一個讀者所熟悉的形象,從而轉達出原文的語用目的,譯出隱含意義。當然,“直譯”、“意譯”也只是為了方便分類而武斷的粗線條概念,理解還是因人而異的,也有一些介乎兩者之間的情況。如諺語“Bury the hatchet”,如果譯成“埋葬戰斧”,容易讓人聯想到中文的“飛鳥盡,良弓藏”或者是“刀槍入庫”,因而理解成拋棄功臣或和平麻痹。但實際上是交戰雙方偃旗息鼓的意思。[8][P62]又如英文妙語“When the going gets tough, the tough gets going.”原意為:當前途變得艱難,才能從困難中得到磨練。兩處所用"going"和"tough"不僅詞性分別不同,意思也不盡相同,湊在一個句子里了。英文中像這樣的東西較多,他們認為很機智(witty)。碰到這類妙語,直譯如何能夠達意呢?還是意譯成“滄海橫流盡顯英雄本色?!眮淼蒙鷦舆_意。
有些漢語習語帶有很濃的中國文化色彩,在翻譯時,如若按照字面直譯,會讓英美讀者感到十分費解。因此,簡潔的意譯更容易為讀者接受,例如:
三國典故里有“賠了夫人又折兵”這一習語,如果直接譯為give one’s enemy a wife and lose one’s soldiers as well??赡芰钊速M解,因此可改譯為suffer a double loss instead of making a gain。
以上此例算是“直譯”還是“意譯”?既相當“直接”又準確“達意”。只是對原句的情景稍作變通而已。真正從事翻譯實踐的高手似乎很少受制于理論束縛。最終的翻譯質量還是落實在雙語基本功上;而無論直譯、意譯還是有機結合,美感效果也是見仁見智的。
(三)直譯、意譯之外――字面意義相同,隱含意義卻相去甚遠,不能互譯
有些習語無論直譯還是意譯都是難盡人意的,就得想想其它辦法解題。眼下能夠想到的有“直譯加腳注”、“改造”、“再造”。
(1)“直譯加腳注”
碰到下面這樣的句子,如何直譯或意譯?
他是老九的弟弟 --老十(實)[9][P166]
直譯:He's the younger brother of number 9, number 10. (沒有表達出原文“老實”的含義);意譯:He's honest. (雙關語丟失)
如果不想費腦筋再造或移植英文雙關呢,最常用,最安全、最省事的辦法就是先直譯再加腳注。無論多復雜的語言現象,總是能夠講清楚其中奧妙的。用“直譯加腳注”解決這個雙關,原句可譯成:
He's the younger brother of number 9, number 10.
在文后可加上注解:"Number 10--老十 (laoshi)" in Chinese is homophonic with another Chinese word "老實(laoshi) which means "honest."這樣,通過添加注解的方法就把這句習語解釋清楚了。
(2)“再造”
有人講了個英文笑話,“Man first gets on by hook or by crook. When he gets the HONOR, he becomes HONEST.”這里,英美人把HONOR, HONEST 當兄弟對待。因此我們也不妨應用這一例子,從原句的本義“honest”出發,給它物色個 "brother",似可再造一個英文雙關語,進而表達出漢語習語原文中“老實”這一含義。這樣,那句話就可譯成:
--他是老九的弟弟 -- 老十(實)
He's the younger brother of honor, honest.
再看下面的例子,也是個“再造”的雙關:
Yesterday is history. [10][P86]
Tomorrow will be a mystery.
Today is a gift.
That's why it's called the present!
昨天成歷史
明天很神秘
今天稱現金(今)
所以是份禮
大多數帶雙關的妙語都得通過“再造”才能保住雙關。當然也有少數例外。
(3)“改造”
所謂改造就是把目標語言中現成的妙語加以改造,用來翻譯原文。請看例句:
Anger is only one letter short of danger.
這一英語習語玩的是文字游戲:anger前面只要加上個“d”就是danger!如果意譯成“生氣離危險只有一步之遙”,當然也沒什么不可以,只是原句的文字游戲弄丟了。因此,對它進行一些改造,既要保留文字游戲的風格,又要保留原文的含義。如改為漢語習語的“忍字頭上一把刀”,如若不“忍”,“心”就被“刃”了,多危險?。∵@樣翻譯似乎與原文的意思也更貼切。
語言是文化的表現形式。習語同文學作品、詩歌一樣是語言的精華。英語習語是富于色彩的語言形式,一般具有生動形象、喻義明顯、富于哲理的語言特征。本文通過對英漢習語的分析比較,可以看出,由于不同的歷史背景、地理環境、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民族心理和思維方式,造成了英漢習語中眾多的文化差異。因此,在英漢習語的翻譯中,應當充分了解習語所包含的豐富的文化內涵,配合正確的翻譯技巧,這樣才能使譯文形神兼備。
參考文獻
[1]平洪.張國揚.英語習語與英美文化[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年1月.第29頁.
[2] 李群. 英語習語與基督教[J]. 天津外國語學報.2002年.第2期.第29頁.
[3] 張若蘭. 英漢習語的特點及其文化差異[J]. 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年6月.第11卷第2期.第90頁.
[4]TRANSLATING CULTURES [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第48頁.
[5] 王德春.漢英諺語與文化[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年3月.第17頁.
[6] 梁愛民.漢英習語語言文化淵源新探[J]. 山東外語教學.2003年.第6期.第54頁.
[7] 馮慶華.實用翻譯教程(增訂本)[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第3頁.
[8] 張野. 英語成語典故[M].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1986年1月.第6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