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畢業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1 11:07: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職畢業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之所以選題是因為本人多年從事離退休工作,對退休人員再就業一直較為關注,也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退休人員再就業勞動關系的定性,學界有著各種不同的學說。筆者立足于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從勞動法的立法理念和基礎理論出發,對我國目前關于退休人員再就業勞動關系的立法進行審視,進而提出了一些建議。在此論文即將完成之際,心中不由有太多的感慨和感謝之情。
首先要感謝導師李凌云老師。在整個論文寫作過程中,從論文選題到提綱擬定,直至論文定稿,不論是專業上的問題還是論文格式上的問題,一直得到李凌云老師的悉心指導和無私幫助,使我的論文能在規定的時間里得以完成。李老師深厚的專業素養、淵博的學識功底、嚴謹的治學態度、勤奮的工作熱情令我終生難忘。
我要感謝在華政就讀期間所有的任課老師,謝謝他們的諄諄教誨,各位老師教給我的不僅是知識和方法,更是精神。我要感謝 2011 級在職法碩分散一班的同學們,因為緣分我們在華政相聚,與各位相識是我人生中寶貴的經歷。我要感謝工作單位的領導和同事們,謝謝他們一直以來默默的關心和幫助,感謝他們對論文提出的寶貴意見。
篇2
一、校外實習基地是完成畢業論文的基本條件
良好的實踐教學條件不僅是保證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也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基礎。目前校內現有條件難以完成論文指導任務、保證論文質量。學校和藥學院領導能夠清醒地認識藥學專業畢業論文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重視畢業論文教學條件的建設,在努力改善校內畢業論文教學軟、硬環境的同時,積極建立校外畢業實習基地。
學院廣泛聯系省內外藥物研究院(所)制藥企業,并考察其科研條件及論文指導能力。經過遴選、協商,學院先后與數十家單位簽訂協議,建立長期、穩定的實習關系,使之成為藥學院的校外實習基地。這些基地擁有良好的儀器設備、多項的在研課題、充足的實驗經費和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員隊伍,極大地改善了遼寧醫學院藥學院畢業論文教學條件,也為提高學生畢業論文的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幾年來,學院派往實習基地完成畢業論文的學生占應屆學生總數的60%。由實習基地指導的畢業論文,選題均來源于藥學領域的科研和生產實際,具有較高理論價值和實用意義,有的還具有相當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論文課題研究過程中,學生們接觸到了許多先進的儀器設備或技術方法。實行一人一題,不僅鞏固、深化和擴充所學知識和技能,而且還培養了綜合運用能力、自學能力、探索鉆研能力和獨立的工作能力,達到了全面訓練的目的。
二、通過減輕就業壓力提高畢業論文質量
隨著我國各項事業的發展,高等教育己進入大眾化階段,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學生在實習期間放棄實習忙于各種應聘或升學考試是影響實習和畢業論文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學院深刻認識到了就業問題對實習和論文質量產生的負面影響,充分考慮學生實習期間的就業壓力和心理狀態,在實習安排時積極尋求實習和就業的有機結合,減輕就業難給實習和論文質量帶來的沖擊。
學院首先了解學生就業意向和實習單位用人計劃與要求,然后有選擇性地安排實習生。這種實習安排^學生實習更具有目的性,為爭取實習后能得到就業機會,實習時大多能夠安心崗位,努力工作;對于實習單位來說,培養更具有目標性,為培養本單位所需要的人才,指導時更加全面、細致、主動、熱情。在實習單位,學生能安心實習,積極參加藥學實踐活動,各種技能提高很快,為招聘考核展示了良好的能力和素質,贏得了實習單位的認可;實習單位因學生良好的表現又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和鍛煉的機會,使學生獨立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迅速提升,増強了就業競爭的實力。實習單位與學生雙方的教與學,有效地促成學生在實習單位的就業。學生有了就業的希望和保障,更加注重自身能力和素質的培養,實習期間能認真鉆研課題,虛心接受教師指導,積累了大量、詳實的數據和資料,為撰寫高質量的畢業論文提供了重要依據。
三、在實習過程中增強畢業論文質量意識
撰寫畢業論文的目的很明確,而且意義重大,在人才培養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有多種原因使得學生對畢業論文工作不夠重視,缺乏質量意識,甚至還存在著一些錯誤的想法和做法,導致畢業論文質量嚴重下滑。藥學院針對本院學生思想實際和畢業論文工作中出現的具體問題,在學生中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實習前教育,以提高學生對畢業論文教學環節及其質量的重視。
利用應屆畢業生實習結束一返校一答辯一畢業之機,組織實習經驗交流會。邀請應屆畢業生給即將進行實習的學生介紹實習經驗和體會、實習中應注意的事項,談實習與就業的關系、實習質量對論文質量的影響、社會用人單位對藥學畢業生的要求等問題,教育學生要重視實習過程和質量;組織學生旁聽應屆畢業生論文答辯會,讓學生了解論文質量考核過程,感受答辯氣氛,提醒學生論文答辯是論文質量考核的一個重要環節,不可忽視;安排專場的畢業論文動員會,邀請學院書記、院長參加并發表動員講話,使學生進一步提高認識,向學生著重強調畢業論文質量是學生畢業、獲得學位的認證條件之一,告知學生畢業論文考核質量達不到要求的嚴重后果;召開畢業實習及論文工作安排說明會,詳細介紹各實習基地實習內容、食宿情況、用人計劃及招聘要求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興。醫學教育。趣、就業意向及經濟狀況選擇實習單位、地點或研究課題,使學生對即將開始的實習生活能夠安心、放心和有信心。
多種形式的實習前教育活動,使學生對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教學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思想準備,提高了認識和重視程度,増強了質量意識,促進了對實習和論文工作的投入。
四、利用崗前培訓提高畢業論文的寫作水平
學生經過前幾個學期的學習,雖己掌握了一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但到了實習時難免有些遺忘和生疏,論文寫作也是第一次。為使學生適應實習工作,掌握科技論文的寫作方法,提高論文寫作質量和水平,藥學院在學生實習前安排專門時間對實習生進行崗前培訓。崗前培訓內容包括實踐技能培訓、論文寫作專題講座和論文寫作訓練三部分。實踐技能培訓包括實驗基本操作(溶液配制、標準曲線制備、常用儀器設備使用與維護等)、實驗現象或原始數據的記錄、試驗數據的統計分析與計算機圖表制作等;論文寫作專題講座主要是結合藥學生畢業論文選題范圍和內容,講解科技論文的構成、各部分寫作方法、要點及撰寫規范;論文寫作訓練主要是模擬選題的文獻調研、綜述撰寫、科研實驗設計、結合往屆評選出來的校級優秀論文,熟悉篇章結構、語言運用、文字編輯和打印格式等。針對學生專業外語相對薄弱、撰寫英文摘要有困難、不夠規范的情況,學院選擇了若干篇中、外文期刊上典型摘要指導學生研讀、模仿練習,等等。實踐證明,這些實習前的培訓對于學生科學、規范地撰寫畢業論文都是十分必要的,為提高學生的論文質量提供了知識和技能準備。
五、加強對學生畢業論文寫作過程的管理
畢業論文教學管理是實現教學目標、提高論文質量的重要保證。建立和健全完善的畢業論文工作管理規章制度,可使畢業論文教學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提高管理效能。藥學院結合本院藥學專業畢業論文工作實際,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周密而具體的管理制度。如《畢業實習基地建設與管理指導原則》《畢業實習工作管理辦法》《畢業論文工作實施細則》《畢業論文撰寫規范》《畢業論文考核辦法》等。這些管理規章制度在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管理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嚴格地規范了各環節的教學活動。
畢業論文過程的質量決定著最終畢業論文的質量,加強畢業論文過程管理和質量控制是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有效措施。藥學院嚴格執行畢業論文管理的有關規定和要求,分前、中、后三期對學生論文寫作過程中的選題、開題、進度問題、指導、撰寫等情況進行檢查,并實施質量監督,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認真加以分析,積極與實習單位、指導教師、學生溝通與協調,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藥學院通過三期檢查,使畢業論文管理工作真正落到了實處,保證了每一環節的教學質量都能達到教學目標要求,從而有效地提高了藥學畢業論文的質量。
六、評審、答辯是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重要環節
畢業論文評閱與答辯是對學生畢業論文質量的全面檢查和評估。嚴格的論文評閱與答辯是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一項有力措施。藥學院充分認識做好這項工作對保證和提高藥學畢業論文質量的促進作用,認真做好論文評閱與答辯的組織和安有^嚴格執行論文質量考核的有關規定和要求。
藥學院成立論文答辯委員會及分專業答辯小組,專門負責和組織學生的論文評閱和答辯工作;學生實習結束前,論文答辯委員會召開專門會議,研究、布置論文評閱與答辯工作,并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在學生答辯前,答辯小組對學生進行嚴格的答辯資格審查,對預審不符合要求的論文一律不予論文評閱,對評閱論文水平達不到要求的學生一律不給予答辯資格;答辯小組對不符合答辯要求的學生安排校內教師進行個別指導、協助修改論文,安排延期答辯;論文評閱實行三人評閱制,論文答辯以公開的論文答辯會形式進行;學生論文成績評定嚴格執行《畢業論文考核辦法》中的成績評定辦法和評分標準;學生答辯時,答辯小組要按研究生答辯模式布置答辯會場、進行答辯過程,等等。藥學院的論文評閱與答辯工作準備充分,過程規范,要求嚴格,論文成績評定客觀公正、標準統一,把住了論文質量關口,打消了學生忽視論文質量、企圖蒙混過關的僥幸心理,杜絕了不合格論文的出現,使學生論文質量整體得到了提高。
藥學院嚴格地進行論文評閱與答辯,嚴把論文質量關口,對下一屆學生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有助于強化學生的質量意識,這對于提高即將實習學生的論文質量產生積極的影響。
篇3
[關鍵詞] 教師 畢業論文 作用
畢業論文(設計)工作,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是進行綜合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是實現培養目標要求的重要階段。其目的在于總結和檢驗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效果,要求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完成課題,樹立探求真理的科學精神,學習科學的研究方法,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嚴謹推理,實事求是,全方位地考慮問題等科學技術人員應具有的素質。指導教師指導學生獨立進行實驗研究以及獨立撰寫論文,整個過程對學生起到重要的引導和教育作用。學生通過實踐,逐步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在獨立工作能力、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
作為指導教師,在具體指導本科畢業論文的實踐中,有一些體會,在此進行了總結,供大家參考。
一、強化實驗室的管理
目前,由于學生人數的增加和教學儀器設備的不足等原因,學生在基礎實驗階段,動手實踐的機會相對較少,實驗以驗證性實驗為主,習慣于填鴨式教學,主動思考積極動手的能力較低。因此,導致畢業生進入實驗室后,對實驗操作、安全、管理等方面知之甚少。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就需要教師在學生進入實驗室以及在整個畢業論文期間,尤其是開始階段,要求學生嚴格執行實驗室的各項管理規定。例如,要求嚴格各種實驗物品的擺放,達到各種儀器物品,如移液器、試管架、三角瓶,小到PH試紙、鑷子等都規定擺放位置。許多學生剛開始很不習慣,經常隨手放置各種物品,這就要求教師起到指導監督的作用;另外,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從學生進入實驗室的第一天就要強調,并在日常的試驗過程中經常檢查督促,比如,烘箱的使用,電器尤其是電爐蒸餾水器的及時檢查關閉等,經過一段時間,學生的安全意識普遍都得到提高,都養成了離開實驗室前檢查門窗水電的習慣,大大消除了實驗室的安全隱患。
二、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工作作風
在寫畢業論文之前,學生進行的實驗大部分是驗證性實驗,加之學生人數多,老師不可能對每個學生做到細致指導,這使得相當部分學生操作能力欠佳,尤其缺少嚴格認真的科學態度,很多時候抱著“隨便做做”的想法,實驗操作粗糙不規范。針對這種情況,指導教師首先從指導學生嚴格實驗操作開始,如示范移液器、電泳裝置的正確使用,分光光度計、離心機等的使用注意事項;更重要的是,在學生實驗過程中,要求學生從認真設計實驗開始,在完善實驗方案的基礎上,一絲不茍地完成每個實驗。特別要求學生不得修改,禁止偽造任何數據。教師自身做到嚴謹的作風將直接影響學生,尤其對實驗室形成良好的學術風氣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良好的學術氛圍中,每個學生都實事求是,這一方面保證了畢業論文的嚴謹性和科學性,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這個學習訓練過程中不但操作技能得到很大提高,而且逐漸樹立了科學、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為將來走向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素質基礎。
三、培養學生獨立的工作能力和相互協作精神
培養學生良好的溝通能力和相互協作精神,既是順利完成畢業論文的需要,更是為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奠定基礎。目前,大部分學生都是獨生子女,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存在的依賴心理在進行實驗階段表現明顯。比如,實驗中遇到困難時,很少能主動積極分析自己的實驗過程,力圖尋求解決方案;需要借用玻璃器皿或遇到儀器出現故障,不愿主動和實驗老師溝通,而是直接求助于老師,“等”“靠”的心理比較嚴重。在這種情況下,指導老師首先要指出他們的不足,對待實驗中的困難,應讓學生重新回顧實驗過程,自己分析產生實驗結果的原因,在此過程中,教師要認真傾聽,幫助學生分析問題,并指導學生解決問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是個“引路人”,而非“保姆”。
篇4
論文題目:現代語境下自覺消解類人學本質的第一人――論施蒂納哲學及其重要價值 畢業論文
研究目的及意義:施蒂納是青年黑格爾派的重要人物和邏輯終結者,他的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第一次全面的批判了費爾巴哈甚至是啟蒙思想以來的古典人本主義邏輯,也是西方思想史上在現代性的語境中第一個自覺地消解形而上學的人,而且他直接地影響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在傳統的思想史教學中,施蒂納被貶為一個小丑式的淺薄理論家,雖然國內目前有個別學者深刻地認識到了施蒂納的重要意義并作了簡要的分析,但這種不受理論界重視的情況仍未完全改變。我的研究試圖對施蒂納的代表作的理論特色及其思想對費爾巴哈、馬克思等當時各種哲學的巨大影響進行闡述分析以及對其思想與克爾凱郭爾、尼采、阿多諾甚至當代后現代思想的理論相似性進行淺要發掘。
研究計劃:立足現有資料,力求先把握施蒂納的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主要內容與理論邏輯,同時參照早年和現有學者對施蒂納的研究成果(如張一兵《回到馬克思》中對施蒂納的研究),然后進一步尋找分析施蒂納反對形而上類本質思想的當世影響,以及他的思想與克爾凱郭爾、尼采、阿多諾及后現代思想的理論相似性。
章節目錄
一.施蒂納其人及其代表作介紹
(1) 施蒂納其人及其所處的歷史環境。
(2) 施蒂納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文本分析。
(3) 施蒂納的理論觀點及對其分析。
二. 論施蒂納的當世影響與沖擊
(1) 施蒂納思想對當時各種哲學(重點是費爾巴哈哲學)的批判。
(2) 施蒂納對馬克思思想形成的直接影響。
三.施蒂納思想的后世意義:分析施蒂納的思想與克爾凱郭爾、尼采、阿多諾甚至后現代思想的相似性。
1. 施蒂納與克爾凱郭爾
2. 施蒂納與尼采
3. 施蒂納與阿多諾
4. 施蒂納與后現代思想
四.結論
主要參考文獻:
施蒂納《唯一者及其所有物》,商務館89年版
張一兵《回到馬克思》,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孫伯揆《探索者道路的探索》2002年版
張鳳陽《現代性的譜系》南大出版社2004年版
道格拉斯.凱爾納《后現代轉向》,南大出版社2002年版
張一兵《無調式的辯證想象》,三聯書店2001年版。
羅素《西方哲學史》商務館1982年版
尼采《論道德的譜系》商務館1992年版
尼采《權力意志》商務館98年版
尼采《偶像的黃昏》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梯利《西方哲學史》商務館2000年版
趙敦華《西方現代哲學新編》北大出版社2001年版
劉放桐《現代西方哲學》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譚培文《唯物主義如何可能成為社會主義哲學基礎的歷史唯物主義》,《華中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篇5
關鍵詞:高職文化 行業文化 融合 建設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高職教育已迅速從規模擴張轉入內涵建設階段,作為高職院校發展靈魂的文化建設,是實現這一戰略轉變的根本保障。高職院校肩負著培養一線技能型人才的社會使命,要使相關行業更加歡迎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高職院校就必須自覺的建設基于行業文化相融合的校園文化。使得學生在校期間就對行業文化有一定的認識。有了對行業文化的認知, 學生就能夠自覺按照行業文化的要求進行職業技能、 職業道德的訓練和養成。這樣就會縮短高職畢業生進入職場時所需的適應期,提高社會認可度,贏得行業的青睞。
一、校企文化融合的理論基礎
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 依靠行業企業發展職業教育。行業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要在國家教育方針和政策指導下開展本行業人才需求預測,制定教育培訓規劃,組織和指導行業職業教育。由此可見,“植根行業,培養人才,依托行業,發展自己”是高職院校建設發展的明智選擇。
行業文化,是指該行業在人類文化、社會文化和經濟文化背景中形成的與本行業相關的基本信念、價值觀念、道德規范,以及由此產生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 品牌效應的綜合體現,是由本行業在長期發展中形成的文化。[1]可以分為物質、理念、制度、行為四個層次。 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是指高職院校全體師生員工在共同的教育活動中形成的、被全體員工所共同接受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是群體共同創造和形成的校園精神風貌和文化氣氛。它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等。優秀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師生情操,啟迪學生心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校園文化與行業文化存在相似性 校園文化和行業文化都屬于社會亞文化,都以人為著眼點,重視人的價值,重視人的發展和素質的提高,以實現人的素質全面發展作為終極價值,在建設目標上都是為了提高管理水平,增強核心競爭力,促進實現事業發展,都具有導向作用、規范作用、協調作用、激勵作用和凝聚作用等[2]。在建設內容上都包括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個層面。校園文化與行業文化存在很多相同或相近性,兩者的互動與融合是可行的,正是這種相通性,為校園文化和行業文化的互融互動提供了理論依據。
在高職校園文化中融入行業文化就是高職院校按照校園文化發展規律,將行業文化的核心內容有機融入校園文化的形成過程中,通過師生員工的校園實踐活動,在精神、制度、管理、環境、教學、活動等方面實現校園文化與行業文化的有機融合,使校園文化的形式、內容有明顯的行業烙印,以更好地實現職業院校的辦學目標和辦學方向。
二、在高職校園文化中融入行業文化的必要性
高職學生的學習與成長,實現從學生到企業員工的角色轉變, 這些都要求校園文化與行業文化相對接與融合,當今的高職院校都與行業企業建立了長期的緊密聯系,工學結合的形式更有力促進了校園文化與行業文化的融合,并為兩種文化的融合提供了現實可能。加強校園文化與行業文化的融合是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自身發展的需要, 也是青年學生健康成長的內在需求。建設基于行業文化相融合的校園文化其積極意義在于:
1.可以激發高職生的學習熱情,有利于他們成長成才。在融合了行業文化的校園文化環境氛圍中學習和生活,學生就會自覺不自覺的接觸行業文化,體會到行業所屬企業人才與人才之間激烈競爭的現實,可以使他們親身感受行業文化中行業精神、行業傳統、行業作風,尤其是行業理念中的積極進取和競爭意識,切身感受到專業知識、技能在行業企業的生產經營中所發揮的巨大作用,充分體驗到企業的競爭壓力與職業責任,自覺地樹立強烈的危機感、使命感和責任感,激發起學習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內在動機。
2.有利于塑造高職生良好品德,有利于他們成人。行業文化作為一種新型的管理理論,其精髓在于“質量第一”、“信譽為本”、“顧客至上”,并把它體現在生產經營管理中[3]。這就要求人們具有質量意識、效益觀念、團結協作精神和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在高職校園文化融入行業文化,就能促進高職生加深對社會發展的理性認識,糾正他們認知上的偏差,透過企業管理文化,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對社會的認同感和責任感。
3.便于增強高職生社會適應能力,有利于他們就業。高職生大多人生閱歷淺,心理有待成熟,思維方式過于理想化,素質和能力與社會的現實需求有一定的距離。融入行業文化的校園文化為學生提供了更多走向社會、深入企業的機會,能夠感受企業嚴格剛性的管理和紀律要求,感受企業員工堅忍不拔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有效地鍛煉和培養他們的生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幫助他們主動調整心態、重新進行自我定位,提高他們畢業后到行業企業的適應能力,縮短就業后適應崗位的時間。
4.更好的培養高職生創新精神,有利于他們創業。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才, 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受到企業的歡迎。理論學習與社會生產實踐作為創造性人才培養的主要場所,就日益突出。所以,高職生需要不失時機地參與到行業文化的活動中去,提升自我,更多地了解社會、了解企業特別是那些重視技術開發與創新的企業。融入行業文化的校園文化能使高職校院的學生明確行業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到底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素質,從而激發他們的創業欲望和信心,提升和增強他們的創業素質和能力。
當前 ,各高職院校都在認真落實黨的十精神,在結合實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引入行業文化的優秀元素 ,創建有行業特色的高職校園文化 ,是一項系統工程 ,我們要分步實施 ,整體推進 ,創新途徑 ,開闊視野 ,使高職學生畢業后不僅適應行業生產的要求 ,還能在不同崗位上打造出一片新的天地。
參考文獻:
[1] 張艷霞,引入電力行業文化,構建高職校園文化[J], 武漢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4).
篇6
“物理教育畢業論文如何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怎么寫呢,請看求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范文
物理教育畢業論文如何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
以上就是我們為您準備的“物理教育畢業論文如何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更多內容請點擊求學網論文頻道。
篇7
關鍵詞:中職學生;職業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362-01
職業素質是指從業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條件基礎上,通過教育培訓、職業實踐等途徑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職業活動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品質和能力,其本質屬性是職業性。從企業對就業者的要求來看,中職學生的職業素質可分為基本職業素質和專業職業素質:基本職業素質指所有"職業人"都應該具備的素質,即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意識,主要體現在責任心、敬業精神、合作能力、交流溝通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專業素質;是相應職業崗位所要求的特有素質,即良好的職業技能[1]。從中職學生職業素質的要素構成來看,可以將職業素質分解為三大構成:身體素質、 心理品質、 思想道德和人際交往能力是從業者必備的、 對職業崗位工作起保障作用的因素,可稱之為保障要素;專業知識、實踐能力和職業反映能力是適應職業崗位工作并支撐從業者整個職業生涯所必備的素質,可稱之為支持要素;而學習能力、 創新能力、 團隊協作與溝通能力是為個體職業生涯發展、 自我潛力發揮服務的要素,可定義為發展要素。那么職業素質教育在教學中具體怎么實施呢?我認為應該從如下幾點著手。
1.建立職業素質教育課程管理中心,創新職業教育課程體系
為全面加強職業素質教育與管理工作,中職院校應該設立職業素質教育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職業素質教育課程管理中心,負責全校職業素質教育課程的教學管理工作。其職責,包括收集中職院校的素質教育信息,為職業素質教育課程的教學提供各方面信息參考;開展調研工作,了解校內各專業課程的設置情況及學生對職業素質教育課程的需求情況,為職業素質教育課程的開設提供依據;組織召開職業素質教育工作會議,制訂職業素質教育課程管理的工作目標和工作重點;探討各門職業素質教育課程的教學目標和特色,建立具有本校中職特色的職業素質課程體系;負責組織召開職業素質教育課程教學研討會,交流職業素質教育課的教學經驗、教學方法,探討推進職業素質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路。
2.建立向職業素質教育傾斜的高等職業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
逐步完善和創新高等職業人才素質培養模式,體現在實訓模式和質量評價機制兩個方面:一是從改革實習、實訓模式入手,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工學結合",充分實現實習、實訓的最大價值。拓展"邊實習邊就業"、"預就業教育"的格局。在實習、實訓中,將頂崗實習納入學分制,將企業鑒定作為學分的評價依據,加大素質考核的分量,從而加強職業教育與職業培訓的溝通與銜接,強化職業能力培養,最大程度地為學生的素質發展提供空間。二是探索向職業素質教育傾斜的人才培養技能評價機制,必須推行職業技能考核制度,實施"多證制"。中職學生畢業前必須通過職業技能考試,應從設備、師資、制度上保證各專業的學生在校期間,至少從事一門相關專業的職業資格或專業技術水平等級的培訓與鑒定,以提高中職畢業生的綜合素質水平;必須引入用人單位評價機制,把學生是否達到企業崗位要求作為素質培養的最終評價標準[2]。
3.加強就業與創業素質教育
中職院校根據生源結構及學生的個性特點,注重培養中職畢業生的良好就業心理素質,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掌握求職的方法與技巧,提高主動適應社會的能力。培養就業素質,要以就業為導向,實施全程就業指導,將就業指導納入中職人才培養計劃,定目標、定任務、定措施,從新生入學到畢業離校,分階段、分層面進行就業指導。開展多種方式的就業指導活動:利用校園媒體為學生提供就業咨詢指導;辦好供需見面的雙向選擇會;組織學生參加校外招聘活動;到用人單位頂崗實習;辦好校園就業專門指導網站,為學生搭建網上就業指導平臺;對已就業的畢業生進行跟蹤調查,既為畢業生提供信息服務,又可獲得第一手信息資料,用于改進就業指導工作。畢業論文,內涵。創業素質的核心是創業能力,需要創業者在青少年時代打好創業教育素質的基礎,就要培養學生發現與捕捉機遇的能力,激發他們的創業意識和創業熱情。畢業論文,內涵。畢業論文,內涵。學校要設立專門的創業教育機構,建設一支有創業經驗的教師隊伍,加大對創業教育的投入。
4.將企業文化引進校園
職業教育的特殊性決定中職院校的人文環境建設時,要將與學院專業設置有關的企業文化引進校園。將企業文化的精髓作為中職院校文化建設的一種源泉,中職院校的學校文化內涵與特色才能真正創立和形成。一是企業精神文化的引進,如誠信文化、人本文化、盡職文化,這是企業文化的非常重要內容。在中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針對學生的思想、社會現象及熱點問題,以講座、主題班會等多種形式,將誠信、人本、盡職的道理灌輸到學生的思想中,培養學生的紀律觀念、職業道德、愛崗敬業精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二是企業管理文化的引進。中職院應將企業嚴密的組織紀律性、規章制度等,與學生學習及生活中的嚴謹態度和安全意識結合起來,建立起富有企業特色的學校管理模式[3]。
5.培養優秀的職業化教師
中職院??山梃b美國,以各州為主培養職業教育師資的做法,對職業院?,F有師資隊伍進行有計劃的送培,在校職業教育師資班學習的學員,可按照職業教育教師的特殊要求來進行培養。在課程設置上,除了專業課和教育學課程之外,還可設立有關專業教學方法及大類專業技能課程。當地政府可以借鑒日本經驗,要求企業承擔一定的職業教育師資培養任務,建立學校與社會相結合的職業教育師資培養系統。畢業論文,內涵。通過造就一大批高素質的師資實現對中職學生的高質量培養。在終身教育成為當代教育發展的潮流、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今天,辦好中等職業教育,很重要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良好職業素質。中職院校職業素質教育滲透在高等職業教育的各環節上,必須高度重視、科學地實施。
參考文獻:
[1]李丹,劉霄驍.大學生素質教育與學校精神芻議[J].中國水運(理論版),2006,(2).
篇8
一、教學常規工作規范有序
本年度,在學校和學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院教職工的積極配合下,我院各項教學工作得以順利結束。
1.教學常規運行
按時完成開課計劃制定、教師安排、教材征訂、課程考核等。教師調停課履行手續,能遵守學校和學院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
2.課程教學與改革
大部分老師對本專業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有較深刻的鉆研與獨到的見解,有自己的教學思路,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教案與組織教學。教學內容符合教學大綱要求,理論聯系實際,能將個人的科研成果及獨到見解融入教學之中,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教學內容充實,對課程的基本概念講授清楚,重點突出,深入淺出。注意調動學生接受的主動性,因材施教,注意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改革方面,部分教師采取微課、慕課等教學方法,嘗試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課程考核上,所有課程均增加了課堂討論、大作業、項目開發、實驗考核等多種過程化考核方式。
3.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有所提高
2017屆本科畢業生共有392人,共安排了42位中級職稱以上的指導教師。本屆畢業論文學生選題進行了改革,充分考慮了學生與教師的意愿,進行雙向選擇。從學校檢查反饋結果看,本屆本科畢業論文完成質量有所提高。2018屆本科畢業論文工作已正常開展,目前正在進行論文選題階段。
4.專業實習工作
2014級學生赴重慶龍門浩職業中學參加教育實習順利結束,赴重慶德克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旭碩科技(重慶)、亞信科技等企業參加集中實習也即將結束,師范專業學生參加集中實習比例超過70%,非師范專業學生參加集中實習比例達60%。
5.定期開展教研室活動
本年度,各系分別進行了10-15次教研活動,部分教研室組織教師集體備課,有效地促進教師間的交流和業務水平的提高。學院開展青年教師教學比賽,陳娟娟老師代表學院參加學校青年教師教學技能競賽獲三等獎。同時,組織全院教師參加教學觀摩課2次。
6. 實施本科生導師制
在2016、2017級實行本科生班主任方式,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含師范)、軟件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電子商務等專業,安排班主任15人。學生在專業思想、理解人才培養方案、樹立學習目標、職業規劃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專業及課程建設卓有成效
1.教學模式改革
繼續申報重慶市中職與本科對口貫通“3+4”分段人才培養改革試點,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與渝中職教中心聯合開展此項目。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中美人才聯合培養項目實驗班121項目)專業繼續招生,2016級有2名同學赴美國鮑爾州立大學,開始為期兩年的專業學習。
與DXC technology公司重慶分公司聯合開設“卓越軟件工程師”實驗班,學院各專業2014級共有100名學生參加了本項目,本次“卓越工程師”培養班主要以項目開發結合講座形式進行。
2.修訂2017人才培養方案
為適應IT行業發展以及學校教學改革要求,組織師教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修訂2017級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3.教學質量工程
“計算機軟件與信息服務學科專業群”申報重慶市特色學科專業群獲重慶市教委批準,完成撰寫計算機軟件與信息服務特色學科專業群建設實施方案。
組織教師申報2017年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立項項目,彭靜老師“高等師范院校信息技術類工科人才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模式研究”獲重慶市教委批準立項。
唐萬梅老師完成“數據結構”課程的慕課制作,并申報重慶市2017年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立項。
4.本科教學評估工作
按照學校要求,順利完成本年度學校布置的本科評估工作;接受學校對學院的本科畢業論文、試卷及教學文檔的專項檢查,布置全院教師對各類教學文檔的整改工作。
三、學科競賽喜獲佳績
篇9
如何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以綜合性提高學生利用法律管理事務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當前每一名法律教育工作者應重點研究與探索的課題。本文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從當前中等職業法律教學所存在的問題出發,并著重就法律教學的改革及優化措施進行了研究與探索。
關鍵詞:中等職業教育;法律教學;改革
一、中等職業教育法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學中偏重于理論知識講授
中等職業教育中的法律課程,強調素質教育與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并著重培養學生利用法學理論分析問題與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在實踐教學中,卻往往存在著過于注重理論知識講解,而忽視實踐應用培訓的問題,從而不能有效調動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學習熱情,導致實際教學效果不佳。而且由于過分偏重于理論知識講授,學生不僅缺乏利用法律知識進行實際操作的能力,而且畢業后也不能迅速的適應法律職業崗位的需要。
2.實踐教學環節中教學質量不佳
一方面表現為法律實習環節流于形式,實習質量不能有效保證。法律實習是使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有機結合的主要環節,也是學生得以檢驗自身所學知識的一個重要過程。然而因管理不佳、實習態度不端正、時間沖突等多種問題,導致目前中等職業教育的法律實習環節多流于形式,且質量無法得到保證。另一方面則表現為法律實踐課程偏少,教學質量不佳。法律實踐課程不僅能為學生重現整個司法事務的流程,而且能開拓學生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的法律職業技能與實際操作能力。然而在當前中等職業法律教學中,法律實踐課程的開設量偏少,只占據了總課程比重的10%左右,且教學方法較為單一,教學質量不佳。
二、中等職業教育法律教學的改革及優化措施
1.積極改變原有的教學觀念
在原有的法律教學理念中,是以教師為中心,以傳授法律知識和法學理論為主要目的。而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其教學理念重點是提倡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學科應用能力為主要目標。為此,教師應當積極改變原有的教學理念。一方面,教師應當積極克服傳統教學方法的弊端,改變原有的照本宣科的做法,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對法律學習的熱情與主動性;另一方面,還應加強對法律實踐教學的認識,通過不斷強化法律實踐教學,以開拓學生的思維,強化學生的學科創造能力與實踐應用能力。
2.增加法律實踐教學的比重
目前,中等職業法律教學的實踐教學,主要是以實習為主,以課題案例分析、法律診所、專題辯論、課外模擬審判等為輔助的教學模式。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卻往往存在著法律實習和其它實踐課程的時間少,缺乏教學規范性且教學隨意性大,學生實際參與度低等多種問題。為此,我們應積極改變原有的重理論而輕實踐的做法,通過不斷提高法律實踐教學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比重,使學生能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得到培養、鍛煉與成長。一方面,建議將20%以上的總課時時間作為法律實踐教學的時間,以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另一方面,還應不斷完善法律實踐教學的課程設置,以形成能貫穿于整個中等職業法律教育全過程的實踐教學方案與測評體系,并在教學方法中注重于實用性與多樣性,通過采用案例教學法、體驗教學法、探究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以提高法律教學的質量與教學效果。
3.完善法律實踐教學的內容
法律實踐教學的內容應當是多樣化的,學校應當通過實習、畢業論文、模擬法庭、診所式教育等多種實踐教學形式,以形成規范、完整的實踐教學鏈。
(1)加強實習管理。首先,應合理安排實習時間,避開學生找工作的高峰時期;其次,在具備條件的情況下,可否考慮實行彈性實習制度,在學習情況不緊張的條件下,可允許學生申請進行實習。要求一年級到二年級的每一學年,學生至少應當有15~20天左右的法律實習時間;而對于畢業實習,則要求實習時間應不低于3個月。
(2)加強畢業論文管理。首先,要求學生的畢業論文必須與法律實踐問題相掛鉤,要求題目應來源于實踐,素材來源于實踐中的具體問題,并在論文中對法律問題進行系統的分析與解決;其次,要求實行畢業論文指導的雙師制度,即論文指導教師應當有兩名,一位是作為實踐中的帶教老師,另一位則是學校中的專業教師,兩位教師同時就畢業論文中的相關問題、理論的實質及解決方法進行系統的指導,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調研能力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3)積極開展模擬法庭教育。積極在法律教學中開展模擬法庭教育,通過讓學生分組進行模擬審判,并讓每一名學生參加和擔任具體的角色,使學生能詳細了解整個司法事務的流程。在模擬法律的開設中,首先學校應鼓勵教師大量開設模擬法庭教學,并將其作為實踐教學測評的標準,還可給予一定的課時補貼,對于部分實踐性強的課程(如刑訴、民訴、刑法等),還應當硬性規定必須開設;其次,學校還應當加強模擬法庭軟硬件的建設,為開設模擬法庭提供必要的設施、人員、攝像等條件的配置,并制定好完善的規章制度與管理制度。
(4)積極開展法律診所教育。通過積極開展法律診所教育,能幫助學生接觸到現實生活中的當事人,并處理真實案件。教師也可根據案件進展情況,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學習與運用法律知識。法律診所應當向全體學生開放,使所有學生得到鍛煉與培訓,并且通過這種與現實案件零距離接觸的方式,使學生深切體會到作為律師所背負的社會責任感和正義感,以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并努力將所學法律知識應用到真實案例當中。本文從中等職業法律教學所存在的問題出發,并著重就法律教學的改革及優化措施進行了研究與探索。在當前中等職業教育法律教學中,我們應當不斷對原有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進行系統的改革與優化,以真正引導學生建立起實用、合理的法律知識結構體系,并切實強化學生的學科應用能力與實踐操作能力,從而使學生在畢業后也能迅速的適應法律職業崗位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羅朝猛.中職教育中法律教學的優化與改革[J].中小學教學與研究,2014(4).
篇10
關鍵詞:職教碩士,內涵,現狀,培養策略,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451.2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2000年和2002年,國務院分別頒發《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制定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和《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等文件,旨在進一步提升職業學校師資隊伍的學歷水平,并促進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十多年來,全國已建設國家級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93個、地方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300多個、教師專業技能培訓示范單位8個、教師企業實踐單位10個,超過30所院校的113個專業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碩士畢業生,職業教育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職教人才的培養走進了更高的層次。但是職業技術教育領域的碩士培養作為一個還處于起步階段的新生事物,在培養過程中出現了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和矛盾。
二、職教碩士的內涵
(一)中職碩士與職教碩士
目前,國家并未對中職碩士與職教碩士有明確的定義,對于《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制定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中所提及的碩士類型,約定俗成叫做中職碩士;本文所討論的碩士類型在中職碩士的基礎上,擴充了其內涵,以下稱做職教碩士。
(二)職教碩士的培養對象
隨著國家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以及各類職教師資培養單位的建立,職教碩士的培養對象范圍在逐漸發生著改變。從早期面向中職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人員,今后可能會逐步包含應屆畢業生直接攻讀碩士學位和往屆畢業生繼續攻讀碩士學位人員。由此可見,職教碩士培養對象今后很可能有兩類,一類是在中職學?;蚱髽I單位具備一定工作經驗的往屆畢業生,另一類是直接攻讀職教碩士的應屆生畢業生。在支持中職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的同時也應該鼓勵其他類型的對象參加培養,特別是在企業單位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并在中職學校兼職教學的往屆畢業生。
(三)職教碩士的定位
職教碩士到底屬于何種性質的學位,國家相關制度并沒有明確的規定,各個培養單位也沒有統一的標準,但是根據現有的相關授予制度,大體上有三類。一是采用統考方式入學,經過培養以在職申請學位的形式獲得學術學位;二是考慮其服務職教領域的特點,將其與教育碩士、工程碩士一樣劃為專業學位;三是將其看作一種在一定學術領域內的專業學位,即“專業學位+學術學位”的類型。湖北工業大學李夢卿、同濟大學陳祝林等學者認為,職教碩士不能夠簡單地授予獨立的學位,而是要根據職教碩士學術型和應用型兩者兼有的特點,將職教碩士定位為在職教專業學位下不同應用方向的專業學位;前天津工程師范學院周明星等學者更是提出了“職業技術教育碩士”制度的構想;通過北京師范大學和震博士的調查,分別有70%和80%的學員認為用教育學碩士標準要求中職教師并不合適且需要針對職教碩士設計一種新的學位制度。因此,十分有必要參照教育學碩士學術標準設計一種專門針對職業學校的學位制度。
三、 職教碩士培養的現狀
盡管各個培養單位圍繞職教碩士的培養要求做出了諸多嘗試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由于暫無標準可依,在職教碩士培養過程中或多或少出現了一些問題與矛盾。
(一)沒有創新的課程設置
由于人們對傳統學術型碩士學位的青睞,現在各個培養單位主要沿用傳統碩士學位的培養體系,在教學計劃上基本采用學術型或專業型碩士所設課程加上幾門教育學課程,于是就出現了課程設置與培養目標不相適應的問題,無法凸顯職教碩士的培養目標和特色;特別是畢業論文設置情況,很多培養單位要求學員按照學術型碩士論文的標準完成。在這種傳統思維的導向下,職教碩士培養就很容易走回學科培養的老路。
(二)缺乏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
隨著職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職教碩士學員的內涵將會發生很大改變,這就使得職教碩士學員在專業背景、工作經歷、年齡、來源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異。目前,許多培養單位依然在沿用面向普通碩士的教學方法,且很少根據培養對象的具體情況制定更加靈活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不同于普通的學員,職教碩士學員一般是來自中職學校的專兼職教師,具備一定的職稱、專業背景和教學經驗,但是其科研能力、專業基礎等方面的水平都參差不齊。所以,在實際教學中必須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員主觀能動性,兼顧不同學員之間的層次差異,讓水平相對較高的學員盡早參與課題的研究進行自主學習,讓基礎相對薄弱的學員通過教師講授、指導閱讀、合作進行課題研究等學習方式,盡快提高專業素養與科研水平。
(三)難以體現培養特色
為中職學校培養“雙師型”骨干教師和專業帶頭人是職教碩士教育的最終目的,同時也是職教辦學的需求所在。這就要求職教碩士除了提升專業領域的技術水平以外,還需要對職業教育學相關知識有較深刻的理解,并且具備較強的課程開發、實操、教育科研等方面的能力。但是由于以下幾個原因,“雙師型”的特色很難體現在職教碩士教育中。首先,由于受到教學方式的限制,職教碩士的培養模式缺乏針對性;其次,許多培養單位并不注重學員取得更高級別的職業資格證;最后,一些培養單位特別是非師范類高校,無法提供足夠的職業教育學方面的師資。
(四)突出的工學矛盾
從培養單位課程設置的角度來看,要求職教碩士學員能夠進行脫產學習,較為系統地進行課程的學習;但是從學員的原工作單位角度來看,為了減小脫產學習對學校教學管理工作的影響,就會希望學員能夠盡可能縮短學習的時間;從學員本身立場來看,即使自己有強烈的學習欲望,但是由于原工作單位的需求,也不得不顧此失彼;那么上述情況就會引發非常突出的工學矛盾。考慮到職教碩士培養的特殊性,所有培養階段的安排必須靈活且能夠相互協調,既可以根據培養需要進行集中上課,又可以邊工作邊學習,在保證學員具備充足的課程學習時間的同時還能滿足原單位的工作安排。
四、職教碩士培養策略探析
職教碩士教育的發展現狀暴露出諸多問題和矛盾,因此培養單位在制定培養方案前有必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對應的策略,減輕甚至規避這些問題所帶來的影響。
(一) 重視專業化的技能水平
1、凸顯課程的針對性和專業性
更好地提高學員的職業技能是職教碩士培養的主要目的之一。如果中職學校教師未能掌握嫻熟的技能,其學生也就無法掌握良好的操作技能。因此,學員必須意識到,學生需要掌握的技能,自己要先熟練甚至精通,并積極向“產學研”一體化的“雙師型”教師轉變以滿足實際教學工作的需求。那么在職教碩士培養課程的設計上,需要根據各個地區產業化的特點以及各中職學校的教學實踐情況,適當開設由相關行業專家授課、對教育實踐具有指導意義且專業性較強的實踐課程,以此提高課程的針對性和專業性。
2、重視實際教學技能的提升
有相當一部分中職學校教師并非師范類專業畢業,造成教學理論、經驗、技巧缺乏的現狀。那么在職教碩士培養過程中,應當側重提高學員的教學能力,豐富教學技巧。通過各類觀摩實踐的機會,引入先進的教學方法,并反復揣摩教育教學技巧,使學員能夠正確了解自身教學工作的缺陷,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和研究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技巧,以充實自己的教學思想,培養注重教學研究的習慣。
3、設置實踐性強的培養模式
教師、企業和學生三者之間的關系是職業教育領域非常重要的關系,教師傳授給學生的技能應與企業實際需求相一致,才能夠培養出合格的技能人才。這就需要在高層次的職教碩士培養過程中,設置與經濟社會實際緊密相關并具備一定前沿性和前瞻性的課程內容,并針對各個不同產業區域和不同中職學校的特點,完善符合實際情況的培養方案。
(二)傳授系統化的理論知識
1、提升理論知識水平的標準要依照研究生教育
職教碩士理論知識水平和質量相對較低的現狀,不利于其職業生涯以及職業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對職教碩士的培養要與全日制研究生培養同樣地從嚴要求,以研究生教育的標準去提升職教碩士的理論知識水平。其一,要通過嚴格的考試來要求學員完成培養過程中的所有課程,督促學員認真學習相關課程;其二,高標準要求學位論文,使得學員能夠根據實際的教學工作完成學位論文的撰寫并進行理論實踐,從而提高學員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三,在整個職教碩士培養過程中,各個環節都嚴格進行教學管理,保障學員能夠進行有效的學習。
2、理論知識的完整性要靠加強學科知識的學習
與傳統學術型碩士的要求不同,職教碩士要求在較短的時間內習得較為全面并且實用的理論和實踐知識。因此,必須圍繞中職學校的教學實際情況,打破傳統學科教育體系的禁錮,做到全面完整地進行課程的設置。職教碩士的專業必修課要盡量包含本專業所需的重要課程;而選修課則根據學員的學習能力和時間等具體情況靈活開設,盡可能滿足學員對知識的渴求,培養出專業知識面廣的中職教師。
3、深度的研究保障理論知識的系統性
具備良好的教學創新和研究能力,是職教碩士培養的深層次目的,這要求學員在培養期間開展對本專業領域深度的研究,借此提升自身的理論層次和水平,形成用研究者的眼光在學習和工作過程中發現、解決問題的意識。
(三)實施實踐化的學術要求
1、側重應用型的學術培養目標
與傳統碩士培養目標不同,作為職教碩士培養的重要任務,學術研究能力須向應用型方向發展。學員在培養過程中,不僅僅要學習職業教育的基本理論,更需要學會如何將這些理論應用于實踐工作當中,深入企業調研,緊密圍繞企業的需求展開教學活動,并善于利用理論知識研究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使所學的學科理論知識能夠有效地包含在專業實踐中,增強學員的學術研究能力。
2、堅持充分的學術實踐
能否為專業領域的發展所面臨的問題提出創新、實用的設計和解決方法,是職教碩士學術能力的重要體現,同時也是其職業生涯發展的重要保證。學員在學習期間,需利用各類教育教學資源,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積極探索實際操作與學科理論之間的聯系和規律,在實踐中學習,在問題中思考,在矛盾中發展,進一步提高自身學術研究能力以及學術實踐能力。
3、保證實踐型的學術內容
職教碩士的培養在強調理論實踐和技能實踐的同時,還需注重以本專業應用性的知識為基礎。培養單位根據相當一部分職教碩士學員缺乏系統的理論知識學習這一特點,制定突出應用性知識的教材和教學計劃,提升其應用性知識水平,以實踐性知識為核心基礎,創新培養方式,并要求學員重視應用性知識的習得,促使其在日常教學中發現并解決應用性的實際問題,從而提高學員的學術知識水平與實踐技能。
五、職教碩士培養模式探析
(一)國際職教碩士基本培養模式
美國Kentucky大學為中職學校管理人員設置職教碩士學位,通過學習“職業教育組織與哲學”、“從教人員管理與監督”等相關課程,修滿24學分并完成學位論文的撰寫或者修滿30學分僅撰寫學習報告就可獲得該學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針對職教師資的碩士學位應定位為“技術與職業教育培訓碩士”,并提出課程設置應包含“教育學”、“技術與職業教育培訓(TVET)”、“職業學科學習”、“職業學科及其教學法”、“畢業論文”和“實習實踐”等環節。悉尼理工學院Simpson教授提出由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回到相關高等院校進行1-2年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學習的“返回模式”,德國則采用達到“二次國家統考”要求后再獲得職教教師資格的“雙元制”模式。不難看出,根據不同地區和不同產業集群,國際上并沒有統一的職教碩士培養模式。
(二)我國職教碩士培養模式探析
基于前面對職教碩士內涵和現狀的梳理以及培養策略的思考,參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職教碩士的定位和培養課程框架的要求,嘗試構建職教碩士人才培養模式。
1、培養目標
“雙師型”人才是職教碩士培養的基本目標,是職業教育特色的重要體現。職教碩士主要面向中職學校的優秀中青年專兼職教師,需要通過有針對性的高水平教育訓練,囊括專業領域知識和技能、教育教學原理和基本技能以及相關領域職業觀、職業道德觀等要素,使之培養成為符合地域社會經濟特色的“雙師型”人才。
2、培養對象
國務院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制定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文件中指出,中職碩士的主要培養對象為中職學校在崗專任教師或教育管理人員。在此基礎之上,職教碩士培養對象的范圍可進一步擴大,鼓勵具備一定企業實踐經驗并在中職學校兼職的專業技術人員,甚至是畢業后有志投身職教事業的應屆本科畢業生,采用推薦入學和培養單位自主招考相結合的方式篩選培養對象。
3、學制與學時
為了有效避免突出的“工學矛盾”導致在職學員難以對學習時間與工作時間進行有效協調的問題,首先,設置彈性學制,培養時間可以在3-4年之間,保證有半年或一年時間脫產或者半脫產到培養單位集中上課;其次,撰寫學位論文階段可以結合實際教學工作邊工邊讀;最后,實踐環節可利用寒暑假進行安排;以此保證學員擁有充足的學習時間并且與原單位具體工作不相沖突。
4、課程設置與學位授予
課程設置要兼顧培養對象的職業背景和專業要求,設計“5+4+1”的課程模塊分布結構,即“職教理論和專業理論課程模塊(占50%)+教學實踐和技能實踐課程模塊(占40%)+職業資格證書課程模塊(占10%)”。 “職教理論和專業理論課程”模塊包含公共課程子模塊(外語學習、科學技術與方法論等課程)、職業教育基礎子模塊(職業教育學、職業教育心理學等課程)、職業教育過程設計子模塊(職業教育課程開發、職業教育管理等課程)、教學方法與手段課程子模塊(職業教育教學論、現代教育技術等課程)以及含相關專業理論課的專業技能領域課程子模塊;“教學實習和技能實踐課程”則包括教學實踐子模塊和專業技能實踐子模塊;特別要指出的,在“職業資格證書課程”模塊里面,要求學員要對入學前職業資格水平進行提升或者獲取培養單位認可的其他職業資格證書。學位的取得與課程密切相關,有兩種方式獲?。阂皇峭瓿缮鲜稣n程并撰寫選題與實際工作崗位緊密結合的學位論文,并能夠順利通過論文答辯;二是在完成上述課程基礎上,再加修若干選修課,撰寫一份學習報告并通過包含職業教育教學實踐和專業技能實踐等要素的面試考試。
5、教學方式及質量監控機制
由于職教碩士培養對象具備十分鮮明的職業背景以及較為復雜的特點差異,因此在確定教學方式時必須充分考慮這些實際情況。在教學時段方面,采用較為靈活的“集中上課+分散掛職”的方式;在課堂授課方面,采用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等先進的教學手段;在學習指導方面,采用校內理論導師加校外實踐導師的“雙導師制”。質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同樣也是職教碩士教育的生命線,只有依靠嚴格的過程管理、完善的規章制度才能保證職教碩士培養的質量。這就需要建立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秀、穩定充足的導師隊伍,并結合培養單位相關制度做好招生、教學和學位論文工作的監控與管理,規范和嚴格學位授予質量標準。
六、結束語
為了職業教育事業的深入發展,必須進一步定位職教碩士這種特殊學位的性質與名稱并明確其培養目標,結合現存的學校、校企合作、中外合作等三種培養模式,建立多元化的職教碩士培養模式,在招生制度、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大膽的探索和創新,加強職教碩士培養的質量監控力度,加速完善評價體系,為中職學校培養更多優秀的“雙師型”人才。
The preliminary study on cultur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master
Liao Jing-jing, Li Hong-bo, Li-ke, Lian Zhi-ping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Teacher Education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GuangXi GuiLin 541004)
Abstract: A high level of Teaching Staff in Vocational schools is the key to improv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run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Quality of Running.In recent years,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master grows better,but related work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as a new thing,some urgent problems and contradictions during culture arises.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faced at this stag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master,combed the connotation and Current Status of Cultiv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master,attempted to put forward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master strategy for the cultivation and formulated the cultivation mode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master which line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social and economic.
Keywords:Themaster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onnotation, present situation, cultivation mode.
參考文獻:
[1]郁道銀.中職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工作總結報告[R]. 中職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培養單位2009年工作會議,2009-6-11.
[2] 李夢卿,張碧竹.中職碩士培養:技能專業化、理論系統化、學術實踐化[J].職教論壇,2010.34:4-8.
[3]劉曉.論目前我國中職碩士培養的十大矛盾[J].職業技術教育,2007.25(28):57-59.
[4]董桂玲,黃旭升,周明星.中職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的制度設計與模式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05.34(26):29-31.
[5]喬章鳳,周志剛.中職碩士培養制度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3:23-25.
[6]祝士明,李寧,周明星.對中職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培養方案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7.26:19-20.
基金項目:2011年全國教育學科教育部重點課題(GJA114012)、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度職教專項重點課題(師政科技[2011]7號)、廣西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青年專項項目(QNYB13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