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法律事務專業方向范文

時間:2023-11-14 17:37: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職法律事務專業方向,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中職法律事務專業方向

篇1

一、當前中職院校在英語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滯后性

近年來,我國中職學校雖然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然而由于其教學改革沒有落實到位,使得大多數中職院校仍然使用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在英語課堂上,教師講解的內容不夠充足、豐富,課件的展示也大多數只是書面上的內容,沒有實際意義。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依然占據主體地位,不停地向學生灌輸書本知識,沒有實際聯系到學生的專業技能,而學生也依然處于被動的地位,使得提升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也成為不切實際的想法,這種英語教學模式是極其落后的。此外,教師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也不去多加了解,無法把握學生的具體情況,使得教師的英語教學在中職學校中變得形式化。

2.英語教材缺乏實用性

中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社會需要的實用型人才。目前,中職院校在使用英語教材上,依然使用全國統一制定的公共英語教材,而這種教材很少涉及學生所學的專業,無法為學生所學的專業提供實際的幫助,更加無法為學生以后的工作崗位提供實質性的幫助。由于這種教材沒有針對性,導致中職學生在整個英語學習過程中,幾乎沒有學到有關他們專業技能的詞匯,使得英語教學與學生的專業難以銜接,無法滿足日后學生在工作崗位上對英語的要求。

二、以就業為導向的大環境下,中職英語教育的推陳出新

1.樹立正確的中職英語教學理念

中職院校應該樹立以就業為導向的英語教學理念,同時充分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培養學生在實際工作中英語運用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中職英語教學理念能夠促進中職英語教學工作的正常展開。教師在關注學生就業需求的同時,還要將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作為一大目標。此外,中職英語教師還要根據當前的就業形勢、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進行調研,以此來幫助學生充分了解社會對英語應用的要求,同時教師能夠調整英語課堂教學內容的方向,及時為學生補充英語教學知識,為學生日后步入社會奠定基礎。

2.編寫實用性的英語教材

中職學校重點突出對學生專業的培養,那么,英語教學也需要符合學生專業的要求。因此,為了滿足學生專業對英語教學的不同要求,學校就需要根據學生的專業需求編寫實用性的英語教材來應對不同專業對英語教學的不同要求。第一,可以根據崗位的工種來進行英語教材的編寫。比如,為電子與信息技術專業學生編寫電子與信息技術類英語專業教材,為法律事務專業學生編寫法律事務類英語專業教材,為工業與民用建設專業學生編寫工業與民用建設類英語專業教材。第二,可以根據學生專業的課程,來制定不同的教案。比如,對于電子與信息技術專業的學生,編寫與電子與信息技術相關的英語教案等內容。

3.拓展中職英語教學實踐活動

篇2

[關鍵詞]高職院校 專業設置 調整 專業特色 就業率

[作者簡介]王武林(1956- ),男,江蘇泰州人,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高等職業教育與產學合作;倪永宏(1970- ),男,江蘇靖江人,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等職業教育管理;范叢山(1964- ),男,江蘇海安人,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江蘇 揚州 225127)

[課題項目]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1重點課題“蘇中高職教育專業設置與區域經濟發展吻合度研究”(課題編號:B-b/2011/03/063,課題主持人:王武林)和江蘇省教育廳2011年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項課題“基于蘇中區域經濟發展的高職專業動態調整機制研究”(課題編號:2011JSJG435,課題主持人:王武林)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08-0017-03

專業是職業教育與社會經濟聯系的橋梁和紐帶,也是高職院校辦學方向和辦學特色的具體體現。專業設置反映了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長期需求,也與高等教育的育人理念、培養模式緊密相關。地方高職院校與區域經濟發展的聯系十分緊密,其專業設置能否根據社會需求和地方產業轉型升級需要及時優化調整,關系到地方高職院校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一、地方高職院校專業設置現狀分析

江蘇省根據經濟發展狀況,分為蘇南、蘇中、蘇北三大區域,蘇中包括揚州、泰州、南通三市。截至2013年10月,蘇中高職院校共10所,具體分布為南通市5所、揚州市3所、泰州市2所。另有原泰州師范專科學校于2013年升格為泰州學院,但目前招生專業仍以專科為主。

1.專業設置覆蓋面較廣。根據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指導性專業目錄(試行)》(2004版),高職高專教育專業共分為19個大類,78個二級類、532種專業。近幾年各高校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需求不斷加大新專業開發,2010年教育部核準江蘇省目錄內外招生專業共19個大類,79個二級類、606種專業。據統計,2013年蘇中10所高職院校及泰州學院除水利大類和公安大類專業為空白外,共設17個專業大類,55個二級專業類,198種專業(見表1);大類、二級類和專業種類的覆蓋率分別為89.5%、69.6%和32.7%。2013年蘇中11所高職招生院校共設高職專業點數450個,平均每高校設專業40.9個。專業設置最多的揚州職業大學共70個專業;專業設置數最少的揚州江海職業技術學院設26個專業。

2.專業分布冷熱差異明顯、重復率較高。蘇中高職招生的17個專業大類中,制造、財經、土建、電子信息4個大類因社會需求量大,又屬考生和家長追捧的熱門專業,共布點222個,接近專業布點總數的一半,達49.3%。蘇中高職招生數較少的專業大類為資源測繪、醫藥衛生、公共事業、法律,該4大類專業布點數僅20個,占總數的4.4%。從專業布點情況分析,專業重復率達100%的有機電一體化和物流管理;重復率達91%的有電氣自動化、計算機應用技術;重復率達82%的為數控技術、旅游管理;重復率達73%的有應用電子、建筑工程技術;重復率達64%的有計算機網絡技術、汽車維修與檢測、會計;重復率達55%的有環境藝術設計、電子商務、軟件技術。這14種專業雖然僅占專業總數的7.1%,但布點總數為115個,占專業布點總數的25.6%。

3.專業調整力度逐漸加大。根據近七年招生計劃統計,蘇中11所高職專業招生院校中有6所專業設置數增加,占院校總數的54.5%(見表2)。2所專業數基本不變,3所院校專業數變化波動較大;與2007年相比,蘇中高職專業點數增加了66個,增加比例為17.2%,專業設置數呈總體上升趨勢。由此說明蘇中高職教育近年來保持較快發展速度,并且增加專業數量擴大辦學規模仍然是基本發展模式。與2012年相比,2013年農林牧漁等一產專業數增加7個,增加比例為27%,制造、土建等二產專業數增加8個,交通運輸、電子信息等工科類專業增加11個,財經、文化教育等文科專業則明顯減少,降低比例為16.4%。據統計,2012年蘇中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為7.0153.0239.97,高職院校三次產業專業設置比例為5.8438.1955.97。說明蘇中高職一產、二產專業比例偏低,三產專業比例偏高,尚不能更好適應蘇中已經形成的二、三、一產業發展布局。

4.區域內專業調整存在差異。蘇中高職院校特別是3所國家示范(骨干)校在本地區行業背景較突出,近年來依托長期發展優勢,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產業特色、行業優勢較明顯的品牌專業,并依此開發相近專業,專業調整力度在區域內處于領先地位。如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為滿足本地區現代農業和生態農業發展需要,2013年開發了豬生產與疾病控制、養禽與禽病防治、水族科學與技術和漁業綜合技術等目錄外新專業;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為適應現代物流業和航空事業的發展需求,與華夏航空公司聯合培養人才,以定向培養形式開設了航空機電設備維修、航空電子設備維修、航空服務(航空物流)等新專業。蘇中3所國家示范(骨干)校2013年停招專業有10個,新增專業數達24個,而蘇中區域內其他8所院校2013年新增專業僅為22個,國家示范(骨干)校每校平均新增專業數是區域內其他院校新增數的2.9倍。

二、高職專業設置與就業率的關聯性分析

1.就業率與專業設置的關聯性。專業設置能根據行業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預測,緊密圍繞區域經濟結構調整方向和市場需求,科學合理地進行布局,畢業生就業率就高,反之亦然。以江蘇省為例,根據麥克斯研究報告,江蘇省2011屆和2012屆畢業生按專業大類統計的半年后就業率見表1。由表1可看出,與三次產業對應的專業結構中,土建、制造、材料能源等二產專業就業率最高,2012年平均就業率為93.6%,農林牧漁等一產專業就業率最低,為91.7%;財經、文化教育、藝術設計和法律等三產專業平均就業率為92.6%。其中醫藥衛生、材料與能源、生化與藥品大類位居就業率由高到低排名的前三位,文化教育和法律大類專業位于就業率排名榜上最末兩位。2012屆畢業生就業率比2011屆下降了1.5%,說明作為民生之本的就業形勢仍不容樂觀。

2.區域內就業率與經濟發展和人才需求關系。經濟發展水平和高職院校在地方經濟發展中貢獻度的高低,與高職院校就業率具有一定相關性。根據蘇中高職高專院校2012屆畢業生就業率統計數據,半年后就業率南通最高,達94.0%,泰州市為92.7%,揚州市較低為91.2%,這一數據與南通市經濟總量、財政收入和發展水平在蘇中處于領先地位,高職教育較為發達的狀況也是吻合的。蘇中2012年平均就業率為92.6%,與2011年平均就業率94.4%相比,下降了1.8%,但高于江蘇省平均就業率92.5%和全國高職高專平均就業率90.4%的水平。就業率高低與具體專業的人才市場供需關系極為密切。蘇中重點產業目前對應需求旺盛的高職高專專業有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有機化工生產技術、藥品經營與管理;而人才供大于求的紅牌專業則有法律事務、應用韓語、電子組裝技術與設備、社會工作、園藝技術和人力資源管理,這些專業具有高失業風險特點,需重點調控招生規模。

三、地方高職院校專業設置應遵循的相關原則

1.內外驅動因素相結合的原則。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受到國家教育政策、經濟發展水平、勞動力市場人才需求結構、學校自身發展基礎等因素的影響。在諸多因素中,地區經濟發展需求的導向和國家政策、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的宏觀指導等,構成專業設置的外部驅動因素;高職院校內部的師資隊伍、實習實訓基地等硬件條件、長期辦學形成的優勢專業等,構成內部驅動因素。其中外部因素應是專業設置的根本依據,內部因素則構成基礎條件。目前許多高職院校在發展過程中,常常把內部因素作為專業設置的主要依據,忽視了外部因素的主動作用,這就偏離了職業教育植根于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服務這一發展宗旨。要遵循內外驅動因素相結合原則,專業設置既不能走關門辦學,人才培養過程與社會需求脫節的老路,也不能不顧自身辦學條件,盲目開設各種熱門專業,致使人才培養質量難以得到保證。

2.社會需求為導向的原則。高職專業具有較強的職業指向性和針對性,社會對高技能型、應用型人才數量、規格和結構的需求變化,市場對各類人才供求關系的增減,都會在高職教育和畢業生就業上有非常靈敏的反映。因此,高職院校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立足地方,面向區域和地方經濟發展,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崗位設置專業。要根據區域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和支柱產業及發展方向設置主體專業,根據地方經濟特點開設特色專業,根據高新技術產業設置新專業。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既要考慮當前市場的人才需要,還要考慮潛在市場和預測今后若干年內的社會需求,對于人才需求旺盛、供不應求的“綠牌專業”應積極發展,對于供大于求、具備高失業風險的“紅牌專業”應及時調整。對于具有潛在失業風險、畢業生滿意度和工作與專業相關度等綜合指數偏低的“黃牌專業”要控制開設。

3.專業設置寬窄并舉的原則。高職院校專業設置口徑可寬可窄,應做到寬窄結合。如果過于強調寬口徑專業,雖然可增強專業的適應性,但容易喪失專業特色,專業的針對性和競爭力就會下降;而專業口徑過窄,雖有利于突出高職專業特色和針對性,但專業的適應性將不高,不利于學生崗位轉換和職業遷移能力的培養,也會影響就業競爭力。為了增強專業的適應性和針對性,地方高職院校應圍繞區域經濟,依托原有優勢特色專業,重點建設緊密結合地方產業的專業群,以“寬口徑,多方向”的理念來調整專業設置,針對職業崗位群構建專業群。專業群建設應以已有特色專業為基礎,開發相近專業,繁衍新專業,形成新的專業增長點,構建與區域經濟產業鏈相適應的職業教育鏈。專業群課程建設可將一定的通識課程和職業基礎課程作為專業群課程基礎,圍繞某一職業崗位確定相關專業方向,根據崗位職業能力要求設置不同方向和特色的課程模塊。

四、地方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調整

1.堅持特色發展與適度規模相結合。高職院校經過21世紀初近十年的快速發展,其規模已占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在高等教育中被邊緣化的困擾還沒有根本擺脫,目前內涵建設的任務和加強特色專業建設,顯得更為迫切。沒有一定辦學規模,院校的辦學效益和可用財力難以得到保證;但缺少辦學特色和特色專業支撐的高職教育也難以長期躋身于高等教育,并從根本上危及其生存空間。特色專業是指在辦學理念、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模式、培養質量等方面具有明顯特色,培育的學生在某些方面素質和能力優于其他院校該專業學生,得到社會廣泛認可、有較高聲譽的專業。高職院校只有牢固樹立品牌意識,建設一批行業內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優勢特色專業,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生源競爭中勝出并獲得持續領先優勢。蘇中3所國家示范(骨干)校能在本地區處于示范引領地位,就是得益于分別形成了以現代紡織技術、紡織品設計、家居藝術設計等為代表的省級特色專業群,以動物醫學、畜牧獸醫、動物防疫、獸藥生產等為代表的省級特色專業群,以航海技術、輪機工程、船舶工程技術、港口物流設備與控制等為代表的省級特色專業群。特色專業和專業群建設既要結合自身辦學條件、設備資源,依托本校已有的師資、設備優勢、強勢學科和長期積淀,更要緊密圍繞社會需求和行業新技術發展,保持與區域主導產業和產業群的契合度,并以此開發相近專業,構建對區域經濟產業鏈起支撐作用的專業群,形成學校發展的比較優勢。

2.堅持專業保持穩定與適時主動調整相結合。教育是需要不斷積累的事業,強調保持穩定是因為高職教育對專業資源配置有特殊要求。專業師資隊伍的培養、實訓設施條件的完善、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都需要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如果沒有專業布局的相對穩定,就難以培養出社會認可的高素質人才。與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職教育是與區域經濟發展聯系更為緊密的教育形式,為適應市場需求,高職教育必須在保持專業相對穩定的前提下,不斷根據產業結構布局調整和人才市場供需關系變化,及時調整專業設置、優化專業結構。要加強對區域人才需求的科學預測,了解行業人才現狀和需求變化關系,適時調整和改造專業。蘇中高職院校根據本地區以裝備制造業為支柱產業和發展現代農業的需要,近兩年專業調整中適當增加一、二產專業;根據三產專業設置偏多的現狀,撤并了部分就業率偏低的藝術設計、財經、文化教育大類的專業點;增設了與現代服務業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相關專業,努力使專業結構與產業結構的變化保持同步。

3.堅持滿足社會需求與注重學生選擇相結合。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首先要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同時還要考慮學生的選擇。兩者吻合度的高低對高職生源、考生及家長對高職教育的選擇和認可有直接影響。為了使社會需求與學生選擇有機統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規格要體現與中職的區別,突出技術應用能力,體現一定技術含量,增加與產業結構調整和高新技術產業相關的專業比例,使高職專業面向的職業崗位有良好的職業經濟地位和職業發展空間。二是要研究專業設置與就業質量的關系,做好畢業生就業信息的收集與反饋工作,依據畢業生就業率、就業崗位滿意度調查、薪酬水平、工作與所學專業的相關度等就業質量指標,及時調整社會認可度低的專業。三是要加強生源選擇與社會需要之間的信息溝通與交流,對于農業、化工、鉆井等這類社會需求旺盛、緊缺型人才專業,但容易被考生及家長冷遇的專業,要加強宣傳導向和政策扶持,引導學生正確選擇專業;對于會計、財經、藝術類等熱門專業,要適當控制辦學規模和專業數量,注重提高專業培養質量、形成獨有的專業特色。

4.堅持適度超前意識與滿足當前需要相結合。高職教育以滿足當前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為立足點,也是應承擔的主要社會責任。但由于人才培養具有周期性,專業設置和調整還需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識。這就要求各院校應認真調研所服務區域經濟的產業布局、資源優勢、經濟特點等,根據社會經濟發展走向對人才需求做出準確的預測,適時開設具有一定超前性的專業,以求得高職人才培養過程與社會需求變化過程的動態吻合。堅持適度超前,就是要重點關注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趨勢。根據“十二五”期間蘇中要重點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智能電網、物聯網和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的要求,高職院校要探索上述高新產業發展對職業崗位要求和人才需求的變化規律,適度增加材料與能源、電子信息等大類專業設置,有針對性地開設新能源應用技術、物流工程技術、材料工程技術、物聯網應用技術等新專業,使專業設置能動態滿足經濟發展需求,將高職教育真正辦成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

[注釋]

①資料來源:《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預警和重點產業人才供應2013年度報告》和第73~132期《江蘇招生考試報》中的《江蘇省2013年普通高校招生計劃》。

[參考文獻]

[1]吳兵團,楊新宇.高職院校專業設置現狀、問題與對策[J].現代教育管理,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