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小學生差差差范文
時間:2023-03-14 13:49: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六年級小學生差差差,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我們現在生活的環境正在日趨惡劣,資源也正在急劇減少,好像地球的末日正在一步步逼近我們。我們曾多次呼吁人們節約用水,不知到人們做到沒有,現在我們來調查一下。
二、調查
我們隨機就抽水馬桶使用,器具接水洗臉,洗澡不超過25分鐘,廢水利用,不經常大掃除,洗菜淘米水利用等七個方面調查了50人,經過調查和總結,我們統計如下。
三、調查資料整理
調查人數:50人
調查項目: 人數
抽水馬桶使用者 48
器具接水洗臉者 43
洗澡不超過25分鐘者 49
廢水利用者 50
不經常大掃除者 50
洗菜淘米水利用者 17
四、主要原因
第一、大家都認識到水資源是有限的。
第二、很多人都有堅持節約用水習慣。
五、結論:
對于以上調查結果,我們基本滿意,有大多數人能節約用水
六、建議
1、請盡量使用臉盆洗臉、洗手。
2、在沒有臉盆、水杯情況下,洗臉、洗手、刷牙時,請控制水龍頭開關大小,并及時關水。
3、對于有獨立衛生間的寢室和居民樓請盡量二次用水沖廁所。
4、洗澡時請間斷放水沐浴,搓洗時應及時關水。
5、請做到一水多用,充分利用水資源。
6、見到有浪費水資源現象,請及時制止。
篇2
問題 城鄉小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11A-
0008-03
近幾年來,對于小學生英語學習現狀的研究,尤其是對英語學習興趣的研究已經引起廣泛的關注。周燕紅在對蘇南縣域農村小學生英語學習現狀調研報告中指出,對英語學習很有興趣的學生占60.80%,比較感興趣的占28.66%[1]。姚文峰對1 302個農村孩子的英語學習興趣調查表明,僅六成的孩子喜歡英語[2]。唐英的研究表明,約有一半的孩子對英語學習有較濃厚的興趣[3]。同時,研究者在對小學生的現狀研究中也發現,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差異顯著,隨著年級的增長,學習興趣呈下降趨勢[4~5]。唐英的研究表明,四年級是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下降的轉折點,而姚文峰的研究表明五年級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最低。
本文研究的是桂林市城鄉小學四、五、六年級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從兩個維度共8個選項來了解小學生的英語情況并進行縱向比較。本課題對了解桂林市城鄉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英語學習現狀,了解四、五、六年級學生之間英語學習的差異,以及根據不同年齡段兒童的實際情況進行英語教學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數據收集
課題組于2012年4-6月對桂林市市區、縣城和鄉鎮各1所小學的4-6年級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使用的問卷是改編過的文秋芳針對小學生編制的“有關英語學習的問卷調查”。問卷由學校教師統一發放,給學生做好后統一收回。本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1 025份,其中四年級367份,五年級342份,六年級316份。
本次“有關英語學習的問卷調查”共8道選擇題,問卷采用萊克特量表,分為5個選項,得分越高說明認同或贊成的程度越高。如“我對英語課:1.完全不喜歡。2.不太喜歡。3.既不喜歡也不討厭。4.比較喜歡。5.非常喜歡。”選擇“5”說明贊成的程度最高。
本課題把所調查的對象分為三個組,即四年級組、五年級組和六年級組,然后把調查數據輸入到SPSS進行統計分析。統計分析時,把三個組作為自變量、8個選項作為因變量,在通過SPSS單因素方差分析和Bonferroni事后檢驗后依次就8個選項對三個組的學生的英語學習現狀進行比較。
二、結果分析
1.學生的英語學習現狀
筆者在對1 025名學生進行學習態度的問卷調查時發現,學生喜歡英語的程度很低,均值只有2.24分(見下頁表1)。其中比較喜歡的有8.4%,非常喜歡的只有3.1%;學生學習了一段時間后(市區和縣城的小學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學習英語,鄉鎮小學從三年級開始),“現在的學習興趣”幾乎是0的占28.1%、比開始時的興趣程度低的占52.2%,均值只有2.01(見下頁表1)。“樂意看英語電視節目”的均值略高些,但是在對“如果可以自由選擇,你是否愿意增加英語課時”的選擇中,均值只有1.91(見下頁表1),“希望最好不上這門課”的占31.2%,“希望減少這門課課時”的占53%。這樣的調查結果跟全國其他地區如周燕紅、姚文峰、唐英的調查結果相比,有著非常大的差距。筆者在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調查時發現,把英語字母和漢語拼音分得清清楚楚的占54.5%,認為學習英語單詞比漢字難或難得多的占48.1%,花在英語學習上的時間與漢語差不多的學生占多數;對“我的英語學習是否有人輔導”進行調查時發現,只有21.6%的學生得不到任何幫助,78.4%的學生則可以得到父母、親戚、朋友、家教或者培訓班的輔導。把該數據與“學習英語一段時間以后對英語學習的興趣”的調查結果相結合加以分析之后我們發現,這個結果是令人擔憂的――雖然大部分學生得到了輔導,但是他們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偏低,以至于不愿意或希望減少這門課課時的學生占了絕大多數。從問卷中我們可以初步了解到,學生英語學習興趣低的原因是覺得單詞難學,而筆者在隨后與學生的訪談中也印證了這一點。可見,單詞已經成為學生學習英語的攔路虎。
2.學生的英語學習態度縱向比較
對于“是否喜歡英語”的回答,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結果顯示,四、五、六年級學生有顯著差異(見下頁表二):F值等于7.049,組間顯著性等于0.001(F(2,1022=7.049,p
對于“我開始學習英語時,不喜歡這門課,現在興趣是否有增加”的回答,調查結果表明,四、五、六年級學生的回答有顯著差異:F值等于6.801,組間顯著性等于0.001(F(2,1022=6.801,p
對于“大人要我看電視臺的少兒英語節目,我是否愿意”的調查結果表明,四、五、六年級學生的回答有顯著差異:F值等于14.080,組間顯著性等于0.000(F(2,1022=14.080,p
對于“如果英語課可以自由選擇的話,我是否愿意增加課時”的調查結果表明,四、五、六年級學生的回答有顯著差異:F值等于6.415,組間顯著性等于0.002(F(2,1022=6.415,p
3.英語學習情況縱向比較
對于“我開始學習英語時,英語字母與漢語拼音是否分得清楚”的調查結果表明,四、五、六年級學生對于這個問題的回答沒有顯著差異:F值等于0.814,組間顯著性等于0.443(F(2,1022=0.814,p>0.05))。
對于“我感到學習英語單詞比學習漢語的字詞更容易些”的調查表明,四、五、六年級學生的回答有顯著差異:F值等于4.680,組間顯著性等于0.009(F(2,1022=4.680,p
對于“我每天放學后花在英語上比花在漢語上的時間更多”的回答,四、五、六年級學生的回答有顯著差異:F值等于5.851,組間顯著性等于0.003(F(2,1022=5.851,p
對于“除了學校的英語課外,是否還得到別的輔導”的回答,四、五、六年級學生的回答有顯著差異:(F(2,1022=5.042,p
在英語學習態度、英語學習情況方面,為什么六年級學生與四、五年級相比較都有顯著差異,而四、五年級之間卻幾乎沒有差異呢?筆者認為,原因與該市初中和高中的入學考試有直接關系。雖然該市初中實施了義務教育,小學生畢業后按規定是就近入學,但事實上該市資源最好的幾所初中都自主進行各種方式的入學考試,在這些初中的入學考試中,英語與語文、數學科目占有同等的分數比重。這直接影響了六年級學生的英語學習態度及學習情況,不僅是學生開始高度重視,家長、學校也高度重視,甚至整個社會環境都高度重視起來。如何在短時間內迅速提高英語應試水平成為了學校英語教學和學生自身學習英語的唯一目的,基于這樣的應試目的,六年級學生的英語學習態度以及英語學習的各方面情況都要明顯優于四、五年級的學生。
三、結論與思考
綜合以上調查結果來看,筆者對桂林市城鄉小學的學生英語學習現狀感到擔憂。學生中明確喜歡英語學習的只占11.5%,而84.2%的學生希望不上或減少英語課時。隨著英語學習時間的延長,大多數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卻在減少。學生在英語與漢語上花的時間差不多,可是英語學習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從訪談中筆者還得知,影響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的最大因素是英語單詞的識記。從調查結果中我們可以得到一些思考:在桂林市,英語單詞的識記已經嚴重地妨礙了小學生的英語學習,如何解決單詞難學的問題,進而提高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這應該成為教師們需要思考的首要問題。對此,筆者有如下建議:
1.遵循英語教學規律,借鑒、推廣自然拼讀法
前教育部長陳至立曾說過,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外語教育(主要指英語)中突出存在兩大問題,其中之一是費時低效。本研究的這個調查結果也驗證了這一說法。盡管我國從1999年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實行小學開設英語課程,但英語的學習效果卻不如人意,存在著諸多的啞巴英語、聾啞英語以及英語成績與實際應用水平相背離等備受拷責的現象。這都是因為將英語變質為應試教育的后果。因此,只有讓英語回歸語言工具的本質,遵循英語教學的規律[6],才能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效率。而在所遵循的英語教學規律中,在學生初學時尤以識字認字、通過閱讀擴充詞匯量為重點。筆者認為,自然拼讀法能較好地解決小學生英語入門學習的問題。它是英國、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家提倡的一種英語入門學習的方法。這些國家的孩子在一開始學習英語時都學習自然拼讀法,他們通過與閱讀緊密結合的方式掌握自然拼讀法的原理,達到了“見詞能讀,聽音能寫”的學習效果。筆者認為,我們的英語教學也可以借鑒這種方法,但不是盲目地全盤引進,而是結合我國的漢語拼音進行正遷移,在學生認字識字之后再引導他們閱讀,從而使學生認為學習英語是件簡單、快樂、有成就感的事情。
2.英語教學目標應回歸到語言工具的本質上
筆者在對調查問卷的8個選項進行四、五、六年級的縱向比較時發現,六年級與四年級有顯著差異的占7項、與五年級有顯著差異的占5項,而四、五年級無論在哪個選項上都沒有顯著差異。但是,四、五年級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明顯偏低,唐英和姚文峰的調查也表明四、五年級是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最低點的階段。這樣的結果說明我國不同地區的小學英語教育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值得大家進一步探索。
首先,英語作為傳達意義的語言工具應該遵循一定的教學規律來進行。小學低年級階段的英語學習應以感知和大量輸入為主,學習的重點應在于學生對英語的感覺。具體來說,小學低年級階段的英語教學應重點培養學生逐步掌握認字識字的能力,到四、五年級則逐步培養自主閱讀能力,而六年級階段在繼續加強閱讀教學的同時應進行一定的聽說內容的輸入。無論在哪個階段,學生都應該享受到英語學習帶來的成就感,對英語的興趣則相應地逐步提升。唯有如此,學生在進入中學后才能順利地銜接英語聽、說、讀、寫的學習。
其次,小學英語的教學不能到面臨小升初的六年級時才被加以重視。事實上,讓學生在短期內被動地提起英語學習興趣是違反語言學習規律的:一是沒有利用好小學低年級階段語言學習的關鍵期,二是會導致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受挫。如果我們不回歸“英語是語言工具”這一本質來進行教學,而是一味地通過單一的評價手段去推動,那么這樣的教學是注定要以犧牲素質為代價的,同時還會造成英語教學的惡性循環――學生面臨考試就狠抓,考試過后就放松,甚至不想學。這樣的結果與英語教學目標是背道而馳的,跟政府希冀通過開設外語課程提升我國的國際競爭力這一戰略意義是相悖的。
可見,小學英語教學應該在兒童語言的關鍵期就逐步引導學生按照語言規律進行英語學習,應根據語言“關鍵期假說”理論[7],在語言的關鍵期讓兒童由識字認字入門,通過閱讀讓孩子享受到英語學習的成就感,激發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讓英語回歸到其作為傳情表意的語言工具這一該有的本質上。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初、高中乃至大學的后續教育中逐步真正實現運用英語的目的,從而實現英語教學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周燕紅.蘇南縣域農村小學生英語學習現狀的調研報告[J].小學時代(教師),2012(10).
[2]姚文峰.農村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狀況及影響因素調查[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10).110-112.
[3]唐 英.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結構、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D].西南大學, 2008.5.
[4]趙志霞,尚粉英.小學生英語學習現狀及對策研究[J].學科建設,2011.9.P163.
[5]李 為.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調查研究――以桂林市龍隱小學為例[D].廣西師范大學,2011(4).
[6]包天仁.小學英語教學要按規律辦事[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12(1).12-15.
篇3
關鍵詞:小學生 同伴關系 學業成績
上個世紀60、70年代來自靈長類動物的實驗和人類的相關研究證實了同伴在兒童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和社會適應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的假設[1]。由于同伴關系在兒童青少年發展中具有成人和其他非同齡人無法取代的功能,長期以來成為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研究領域的熱點之一。國外系統深入地研究同伴關系始于上世紀30年代,我國心理學界對同伴關系的研究取得較大進展主要是在最近10多年。這些研究主要涉及同伴關系的跨文化研究、研究工具的研究、改善同伴關系的策略研究等[2]-[4]。但很少有人對學業成績與同伴關系進行實證研究,這方面的研究對于促進兒童良好的適應能力和班級的凝聚力有重要的意義。
一、對象與方法
1.對象。采用分層隨機抽樣法,筆者從四川省樂山市城區及郊區各一所小學的二年級、四年級、六年級三個年級隨機各抽取兩個班共766名學生為研究對象。發放問卷766份,回收的有效問卷為729份。二、四、六年級有效被試分別為245人、241人、243人;城市322人,農村407;男361人,女368人。
2.方法。采用社會測量法中兒童社會距離量表作為同伴關系的測量工具。將班級內每個兒童的姓名按學號依次排列,每個姓名后是一個三點等級評定尺度(“我愿意和他(她)做很好的朋友;我與他(她)是一般的朋友;我不愿意和他(她)做朋友”),每個等級賦予相應的分值(5、3、1分)。要求被試者標明對名單中每個同學的喜歡程度,兒童所得全部分數的平均值為最后得分,得分越高越受歡迎。測量時以班為單位團體進行。四、六年級每班由一名主試主持。二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較低,每班由一名主試主持,另兩名主試配合進行。成績以上一學期期末統考的語文和數學成績為主要依據。將兩科的原始分數(百分制)以班為單位轉換成標準分數,每個學生兩科的標準分之和代表其成績。
二、結果
小學學生學業成績與同伴關系的相關系數,二、四、六年級分別為0.36、0.27、0.46,都呈非常顯著的正相關;四年級與六年級學生學業成績與同伴關系相關系數差異非常顯著。
三、討論
小學生同伴關系和學業成績之間的相關在各個年級都非常明顯,這與其他人的研究一致[5]。還有研究表明,小學生的學業成績和同伴關系狀況存在一種對應關系,即學業成績好的學生的同伴關系優于學業成績不好的學生。同伴關系較好的學生具有較少的學習問題,而同伴關系較差的學生具有較多的學習問題。最受歡迎兒童在語文和數學方面成績也最好,而同伴關系較差的兒童中被拒絕兒童學業成績最差[6]。還有研究表明:在共同學習的班級里,由于學生的同伴關系的明顯改善,加強了同學之間的相互溝通和交流,在互相討論、互相幫助的過程中,在此基礎上建立起新的友誼,也促進了學習的進步。另外,小學教師具有較高的權威性。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經常得到教師的表揚和喜愛,而成績較差的學生一般會受到教師的疏遠和排斥。教師的這種影響也會增加這兩類學生同伴關系的分化。
小學生同伴關系與學業成績的相關程度在不同的年級是有差異的。四年級學生的相關程度最低,二年級次之,六年級最高。這與六年級這個特定的階段有關。由于畢業在即,社會、家庭、學校和個人都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學習上。此時不管是學生、老師還是家長都主要以“學習”作為各種活動的中心。雖然現在已經不存在淘汰制擇優升初中的問題,但想要得到更好的學習機會追求上條件更好的中學,學業成績的重要性就顯得非常突出。例如,很多城市中學為了得到好的生源會用某些優惠待遇去吸引周邊農村成績優異的學生,很多好的中學為了保證新生的質量也很看重前來擇校的學生的成績。迫于這樣的升學壓力,高年級的學生開始選擇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同伴群體擁有共同目標,同伴關系變得更復雜和更具社會意義。受老師、家長的影響,以及學生對自己前途的關注,學習成績的重要性比以前各年級更加突出,成績好的學生自然成為大家注目和交往的中心。相比較而言,成績較差的學生更容易受到同伴的忽視和疏遠。所以在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學生的學業成績和同伴關系會達到較高相關。其他研究也發現,年級越高,學業成績與同伴關系之間的影響越大。由此可見,升學壓力的負面影響并非在中考、高考才出現,在小學階段就已見端倪。為了保證學生的身心真正健康、協調發展,學校、家長、社會還需做出較大的努力。
參考文獻:
[1] 劉金花.兒童發展心理學.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323-325.
[2] 侯愛民.國內兒童同伴關系研究綜述.山東教育科研,2002(7):41-42.
[3] 池麗萍,辛自強. 小學兒童問題行為、同伴關系與孤獨感的特點及其關系.心理科學,2003,26(5):790-794.
[4] 程利國,高翔. 影響小學生同伴接納因素的研究.心理發展與教育,2003,19(2):35-42.
[5] 楊海波.同伴關系與小學生學業成績相關研究的新視覺.心理科學,2008,31(3):648-651.
[6] 楊渝川,鄭淑杰,陳欣銀等. 同伴團體對兒童青少年學業成就和社會功能關系的影響.心理學探新,2003,23(2):45-50.
作者簡介:
篇4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小學語文;理論研究
六年級的小學生會在一年的學習之后面臨自己人生中所遇到的第一個大型考試——“小升初”。在六年級的語文課堂上以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思想,可以讓小學生的個人潛能得到最大的發揮,使得六年級小學生在心理、精神上都獲得學習自信,消除考試所帶來的焦慮感、緊張感,有效解決六年級小學生的厭學問題。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智能優勢,一個擅長寫作的人不一定擅長說話,一個不能夠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的學生也不代表他們的語文素養與人文素養水平的低下。教師必須要有一種善于發現、善于挖掘的能力,促使六年級的語文教學走向個性化、全面化。下面,筆者從學習任務的多元化、語文練習的多元化、評價標準的多元化三個角度,來討論多元智能理論在小學六年級語文中的具體應用。
一、學習任務的多元化
當小學生進入六年級之后,許多教師都會在“時間少,任務重”的緊迫感的驅使下,恨不得將所有的語文知識一股腦地倒給小學生,也會下意識地要求所有的小學生用同樣的學習效率來完成同樣的學習任務,這就讓許多語文能力不足的小學生承受著過重的學習壓力。多元智能理論允許小學生的智能、學習能力存在顯著的差異,這就要求教師要使學習任務多元化,讓小學生根據自身的語文水平來選擇相應的任務,使其保持松弛有度的節奏來完成六年級的語文學習。
在新知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幾個不同的學習任務,比如在《山中訪友》這一課中,教師就可以分別設計四個學習任務,即學會讀寫清爽、吟誦、陡峭等新字詞,了解這些漢字的內涵;充分調動自己對散文知識的了解,分析課文中所具有的散文特點,并且就文章所使用的擬人、比喻等修辭進行鑒賞;通過朗讀初步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就文章中的優美語句進行摘抄與鑒賞;通過學習,品味作者的情感所在,體會作者所表達的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愿望。在公布了這四個學習任務之后,小學生可以就自己的語文水平來進行學習,他們不必完成所有的學習任務,這可以讓小學生以輕松的心情面對語文學習。
二、語文練習的多元化
“題海戰術”似乎成為傳統語文教師在短期內提升六年級小學生語文成績的基本戰略,教師很少會考慮哪些知識已經被小學生掌握,哪些語文知識還需要小學生重點練習,只是一味地布置大量的練習題,讓六年級的小學生疲于應付。在多元智能理論的指導下,教師要改變這種毫無重點、毫無層次的語文訓練方式,而是要將語文練習進行分層,或者是以專題訓練的方式進行,使得小學生能夠有計劃、有重點地來訓練自己的薄弱環節。
在組織六年級小學生進行語文練習的時候,我會設計語文基礎知識專題、閱讀理解訓練專題、習作練習專題、古詩詞背誦專題等幾個專題模塊,并且將其整理成練習冊,將其分發給每個小學生,小學生要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來進行選擇。但是,有一部分小學生對自己的語文知識結構的認識并不清晰,所以他們不知道該選擇哪項專題。為此,我會結合他們在語文課堂上的表現以及語文試卷中的具體得失為他們提供練習建議。
三、評價標準的多元化
“一刀切”是導致六年級小學生不喜歡學語文的基本原因。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教師不應該只用語文成績來評價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而是要綜合考慮每個小學生的整體表現,促使評價標準的多元化,讓六年級小學生接受全面的、客觀的語文學習評價,使他們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變得更加快樂、自信。
在評價教學中,教師應該要對不同的小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評價與甄別,要因人而異、因勢而定。如果一個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水平較高,那么教師就要對他的閱讀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小學生的日常表現比較好,但是在考試中的表現卻屢屢不盡如人意,那么教師也要對小學生的學習表現進行肯定性評價,避免小學生因為成績不夠優秀而產生失望情緒;如果小學生在某個階段的心理壓力過大,那么教師就要暫時放低對這個學生的語文學習要求。
總而言之,多元智能理論是以促進小學生的共性與個性的統一發展為基本目的的,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指導、促進、啟發等多重作用,真正將小學生的發展放在心上,使得語文學科的人文性更加突出,也讓更多的小學生真正喜歡上語文學習。
作者:白祥祖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小學生 高年級 元認知 學業成績
【中圖分類號】G62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0-0198-01
提出元認知這個概念的是美國心理學家Flavell。近年來,國內外一些學者在學生元認知方面做了很多相關研究,如胡志海、梁寧建對學困生與對照組的元認知特點進行的比較研究、牛衛華和張梅玲對學困生與學優生在解應用題時的元認知差異進行的比較研究。不少研究證實了元認知與某些具體學業成績(包括小學數學)的密切相關。
元認知是認知主體對自身心理狀態、能力、任務目標、認知策略等方面的認識及其對自身各種認知活動的計劃、監控和調節。元認知在記憶編碼、提取、問題解決等一系列與學習相關的認知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同時也起到對影響學習的各種內外因素的協調和整合作用。
一、研究的對象與方法
本研究選取了萍鄉市開發區分處城市和農村的兩所小學,兩校的學生人數和教學成績在開發區全體小學的排名中都處于比較居中的位置。研究中抽取了兩校的五、六年級全體學生,對他們進行有關數學元認知水平方面的問卷調查。同時,在進行調查的前后,筆者對兩校的高年級數學老師和學生進行了與本研究有關的訪談,了解學校在元認知方面的教育現狀,以便于有針對性地對小學高年級學生在元認知的養成和教育方面提供有效的建議。
此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70份,收回258份,剔除無效問卷后,獲得有效問卷241份。本問卷把學生在問題解決中的元認知能力,分解成了六個維度和三個層次。六個維度是:知識性、意識性、計劃性、檢測性、調控性和評價性,分屬于三個層次: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和元認知監控。
元認知問卷調查分別安排在五年級期末考試和六年級畢業考試的考前一周。在考試后,收集了全體被試的(五年級)期末考試數學成績和(六年級)畢業考試數學成績。再使用SPSS17.0對問卷調查結果和期末(畢業)考試成績進行數據分析。
分析主要采用均值比較和方差分析,比較小學生年級間、性別間的元認知差異,并進一步采用相關分析、回歸分析對元認知水平對學業成績的影響進行分析和檢驗。
二、結果分析
相較于國內其他研究,從本次研究的分析結果來看,兩校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元認知整體水平不高,而且分數分布范圍較大,最高分有136分,最低分只有61分。從各因子分的得分來看,監測性和意識性得分相對較高,表明學生在數學問題解決過程中所產生的認知和情感體驗較為積極,在數學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結構,對自己解題活動、解題方法和策略有效性的監測方面較好。調控性和評價性得分最低,表明他們在對自己解題過程中的有效監測中,對自己的解題過程作出的及時反饋補救方面表現較差,對自己解決問題過程的評價和總結不夠全面。
調查結果顯示六年級元認知水平比五年級高,且存在顯著性差異,說明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水平的增加,學生的元認知總體水平有一定增長。在研究中發現,六年級和五年級相比,六個因子分均有一定增長,其中增長最快的是知識性因子,無論是學生作為問題解決者方面的知識,還是對解決數學問題的任務要求、解題策略方面的知識都有較大增長。學生在計劃性和調控性方面也有一定程度的進步。在對老師、學生訪談后,發現教師普遍注重具體的解題方法的教學,而忽視了隱蔽在具體技巧后面的更豐富、更一般的思想方法——解題過程中的一般策略的教學。另外,教師會比較注重認知策略的培養,而忽略了元認知方面的培養。結合問卷的調查結果來看,筆者認為其中的原因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老師尚未意識到在元認知方面對學生進行培養的重要意義,二是學生平時沒有形成學習評價等方面的學習習慣。
從分析不同性別的元認知差異來看,男生的元認知水平低于女生,而且有顯著差異,其中主要體現在元認知知識和元認知體驗方面的差異。從生理學的角度來看,從上學的第一天起,男生在讀寫能力發育上就比女生晚兩年。
五年級不同元認知水平下的學生成績存在顯著差異,這說明元認知水平對五年級學生的學業成績有顯著影響,元認知水平低下是五年級學生數學成績落后的一個關鍵因素。
針對學生元認知的差異,教師在教學中要特別關注學困生,要特別注重對學困生元認知方面的培養。一些教師在對待學困生時,只是一味地抱怨他們不努力學習、學習興趣低或注意力不集中,只是從這些方面來要求和改變他們,這顯然有失偏頗。學困生在學習方面的確是存在形形的問題,盡管這樣,我們也不能因此就放棄對學困生的轉化,而在教學中注意培養他們的元認知能力,加強他們對于學習的自我監控能力無疑是轉化學習困難學生的一個有效方法。
元認知水平與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數學成績存在顯著正相關,這說明元認知能力在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位置。依據回歸分析的結果,元認知水平對他們的學業成績有著明顯的正面影響作用。由此可知,學生的元認知水平對小學高年級的數學學業成績有正面影響,并能夠對學業成績做出初步預測。
三、結束語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學校應當重視對元認知能力的培養。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對學生組織元認知策略或者學習策略的培訓,同時也要對任課老師進行元認知教學的培訓,如果把元認知訓練融入到老師的日常教學當中,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蔣長好.教育心理學.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 143-151
[2]黎堅,杜衛,孫曉敏.元認知調節研究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97-99
[3]姚飛,張大均.應用題結構分析訓練對提高小學生解題能力的實驗研究.心理學報,1999(31-1):53-58
篇6
【關鍵詞】農村兒童 英語學習 學習倦怠 調查研究
【基金項目】本文是廣州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農村專項課題“農村兒童學前英語學習狀況及對小學階段英語學習成績影響的研究”(編號:1201461737)研究成果之一。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2-0096-01
1.引言
學習倦怠(Learning Burnout)是指學生因為長期的課業壓力和負擔而產生精力耗竭,對課業及活動的熱情逐漸消失、與同學態度冷漠疏遠,以及對學業持負面態度的一種現象[1]。當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或通過努力但學習成績不理想而受到挫折時,一旦教師沒能采取有效的糾偏措施,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學等現象的學習倦怠程度就會明顯偏高。因此,學習倦怠是一個測量和反映學生學習狀態的重要指標。
一般而言,農村小學由于師資、經費投入和家庭投入等問題,在英語教育方面往往會落后于城市地區。因此,一旦農村兒童在學習英語過程中,產生較高的學習倦怠,將會更加拉大與城市兒童的英語學習成績,不利于往后初高中優質教育資源選拔,從而錯過教育改變命運的機會。基于此,為改善農村學校英語教學工作,為農村兒童學生提供更好的英語教學模式,本文以廣州市從化區太平鎮地區143名高年級小學生為調查研究對象,以了解當前我市農村地區兒童英語學習倦怠程度情況,為廣州市改善農村兒童英語教育提供相關決策依據。
2.數據采集
本文衡量英語學習倦怠的量表主要參考Martin(1983)[2]、Zhou(2013)[3]的研究來設計問卷,從情緒耗竭、消極學習、成就感低三個方面7個問題項進行衡量。 而本研究的調查對象來自廣州市從化區太平鎮地143名高年級小學生。通過自習課堂發放調查問卷、調查人員詳細講解輔助填寫的形式收集數據。歷時30天,共在廣州市從化區太平鎮高年級生發放問卷200份,回收200份。通過無效問卷的剔除后,得到有效問卷143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72%。其中,男性85人(59%),女性58人(41%);四年級38人(27%),五年級41人(29%),六年級64人(45%)。
3.結果討論
本文以廣州市從化區太平鎮地區143名高年級小學生為調查研究對象,對農村兒童英語學習的倦怠情況進行調查研究。結果研究顯示:
(1)農村兒童對英語學習的倦怠程度總體是偏低的(如表1),其總體均值為2.92(低于3.0的基準)。其中,情緒耗竭均值為3.0、成就感低均值為2.94、消極學習均值為2.81。表明,從化地區農村兒童對英語學習是積極的,首先是存在較低的消極學習情況,在主觀上不會主動放棄英語課程的學習;其次,具有較高的英語學習成就感,說明從化地區農村兒童英語教學難度適中、農村兒童能夠在學習過程中較好地完成課程任務并取得成就感;第三,存在一定的情緒耗竭,即學生花費學習英語的時間可能會稍微過長,從而在精神上產生一定的耗竭感,但程度不高。因此,從化區學校針對農村兒童英語學習時間可以進行相應的間隔調整。
表1 農村兒童對英語學習的倦怠程度情況
(2)不同性別小學生在英語學習倦怠程度上具有顯著的差異。方差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如表2),其F值為6.24,P=0.014<0.05達到顯著水平,總體而言,男性農村小學生的英語學習倦怠感要比女性農村小學生的英語學習倦怠感要高(男性均值高于女性均值)。其中,85個男性學生樣本英語學習倦怠均值為3.04,高于3.0的均值標準;而58個女性學生樣本則表現出明顯的低倦怠程度,均值為2.74,低于3.0的均值標準。由于從化地區小學兒童男女性別比高達1.5:1,男性學生高過女性學生47%,男性占較大比重。因此,從化地區農村兒童英語學習倦怠感實際上存在一定的危機感,需要進一步加強對男性農村兒童學生英語學習的有效干預。
表2 不同性別小學生在英語學習倦怠程度的方差分析
(3)不同年級小學生在英語學習倦怠程度上具有顯著的差異。方差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如表3),其F值為4.21,P=0.017<0.05達到顯著水平,具體而言,年級越高農村小學生的英語學習倦怠感就越高(六年級均值>五年級均值>四年級均值)。其中,六年級學生英語學習倦怠均值為3.10,高于3.0的均值標準;而五年級和四年級英語學習倦怠均值分別為2.84和2.70,均低于3.0的均值標準,這可能與六年級具有較高的升學壓力有關,盡管當前小升初采取就近入學的方式,但是仍然有部分學生希望通過擇校方式到優質的城區學校學習,這對六年級學生英語學習產生一定的競爭壓力,從而導致較高的學習倦怠感。畢業班英語老師應當采取適當措施對學生進行減壓。
表3 不同年級小學生在英語學習倦怠程度的方差分析
盡管本文得到了對廣州市從化地區農村兒童英語學習倦怠情況較為重要的結論,但由于數據收集樣本有限,研究結論存在一定局限性,未來可擴大農村地區小學學生的問卷收集范圍,讓結論更具普適性。
參考文獻:
[1]Pines, A. N., Aronson, E., & Kafry, D. Burnout: From tedium to personal growth [M].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81.
[2]Martin R.P. An Analytic Study of the Burnout Syndrome as It Occurs among Parachurch Professionals [D]. University of Pittsburd, 1983.
[3]Zhou, J. The research of knowledge learning burnout and innovation behavi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ole expectation and role pressure [C]. 2013 ICITEC, 2013.
篇7
【關鍵詞】語文教育;六年級;困境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識碼】A
小學生對語文學科中的聽、說、讀、寫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而六年級這一時期應該是加強學生聽、說、讀、寫能力訓練的關鍵時期,但是,由于一些內在和外在因素的存在,導致我們六年級的語文教學出現了一些實質性的問題,使教學進入了瓶頸期。下面,本文即以“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困境”為出發點,談一談走出瓶頸期的解決方法。
一、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困境
(一)叛逆期階段
處于六年級這一階段的學生正值青春期,逆反心理相當嚴重,他們不想接受老師和家長的管教,想擺脫學校和家庭的束縛,這一現象在學習方面表現得是最為明顯的。由于六年級的學生面臨著小升初的壓力,學習的任務也逐漸繁重,要求學生在復習小學階段的舊知識的同時還要學習一些六年級的新知識,“雙重的”學習任務使學生感受了以前從未有過的學習壓力,這也就順理成章地成了逆反期孩子的發泄對象,通常就表現出對學習提不起興趣、不做家庭作業、上課開小差等。由此看來,如果語文教師沒有提前掌握小學六年級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那么,這一階段的語文教學就很難進行了,很可能在這一關節點上學生的六年學業就付諸東流了。
(二)閱讀理解與初中脫節
目前,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閱讀課文和材料是比較直觀的、簡單的,大多數都是以自然景色、愛國主義以及情感等為單元主題,這些根據字面意思就能很好地理解的文章,也就使老師們的講解形成了一個不好的習慣——流于表面、蜻蜓點水。就拿S版語文六年級的《開國大典》這一課來說,老師在講完“騎、嗓、黨、聶”等生字詞之后就只將“愛我中華”這一點反復地對學生強調,一遍又一遍地告訴學生中國只有一個我們好好珍惜。對于課文中的段落總結,教師為了節省課堂時間,就自己來總結歸納,忽略了培養學生對文本體會和感悟的能力,導致學生鑒賞語言的能力極低。但是,進入初中以后,課文中的閱讀在很大程度上是需要學生自己來完成的,如果學生在小學沒有掌握到良好的閱讀技巧,那在初中就不能很好地理解閱讀,就難以跟上初中的語文課程和教師的教學進度了。
二、改善小學語文六年級教學的方法策略
(一)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
教師應該如何掌握六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呢?我建議語文教師可以多看一些有關學生心理方面的書籍,并根據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采取應對措施,來解決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情緒沖突和心理沖突;其次,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要以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為教學切入點,營造一個活躍、輕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小學生容易被鮮艷的色彩以及動聽的聲音所吸引,那么教師就可以運用兼具聲色效果的多媒體設備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學習《奇異的琥珀》時,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音頻讓學生跟讀。通過多媒體老師可以展示琥珀和其他化石,通過對比,讓學生認識琥珀,以此拓展小學生的視野。接著讓大家根據課文中對琥珀的描述以及平時的觀察或者散發想象力,說說自己心中的琥珀是什么樣子。最后再通過視頻給大家播放琥珀的形成過程,讓同學們了解琥珀的奇異特點,同時解答同學們的相關疑問。多媒體中動態的畫面和鮮艷的色彩給老師和學生創設出了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這對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大有裨益。
(二)堅持多讀少講的閱讀教學
小學六年級的語文老師在閱讀教學時,要注重課文的單元整合,還要通過合理化的篩選將這些課文進行系統化的整理,以幫助學生掌握閱讀規律,這往往是完成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關鍵。例如:在學習“溫暖的記憶”這一閱讀主題之前,老師就應該先鼓勵學生對《永遠的歌聲》《秋天的懷念》以及《“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幾篇文章進行閱讀,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教學目標預設為引導學生全面了解人間真情,讓學生形成不同時期的情感觀,學會情感表達的不同手法,并學會體會人間情感的“真”。只有讓學生自己體會文本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有所提高,閱讀技巧才能得以掌握和靈活運用,初中的語文課程也才能夠跟上進度。
三、總結
篇8
【關鍵詞】貧困鄉村小學生課外學習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因此小學教育在我國的教育事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課外學習是小學生學習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顧琰[1]等對江蘇省小學生課外學習的現狀調研發現,江蘇省小學生課外學習豐富多彩,形式多樣,有70%左右的小學生經常參加各類課外學習活動,且認為課外活動較為豐富。貴州省地處我國的西南部,屬經濟條件較落后的省份,而其中又有一些山區的小學,經濟條件更為落后。這些小學教學師資力量薄弱,教學硬件設施也較欠缺,再加上有的學生家庭經濟條件差,以及綿綿大山的阻隔,交通條件差,能堅持來上學已屬不易。為了解這些學生每天除了在校的學習時間外是否有課外的學習,以及課外學習的時間和狀況如何,開展了本次調查。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按照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在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選擇龍洞小學、大壩小學和都坪小學三所小學開展調查,對象為一到六年級的小學生,共調查了676人,收回有效調查問卷645份。
1.2 方法
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內容包括:
⑴ 一般狀況:姓名、出生日期、家庭住址、家庭成員及父母職業等;
⑵ 影響課外學習的因素:每天上學的交通方式、路上所花時間;放學后回家是否做作業;作業做完后是否自己進行學習、所花時間為幾小時;是否做家務勞動、做哪種勞動;父母是否在身邊、是否有家人監督自己的學習;是否購買過課外書等等。
請學校和教師配合,將調查問卷發放到學生手中,填寫完整,年齡小的學生指導其填寫,填完當場檢查沒有錯誤和遺漏后,回收問卷。
1.3 統計學處理
將所得數據錄入電腦,用EXCEL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學生人數及分布 見表1。
表1 各小學調查人數比較
年級龍洞小學大壩小學都坪小學合計一254042107二243644104三333947119四263741104五244042106六233250105合計1552242666452.2 上學交通方式
645人中100%的學生都是采取步行的方式來上學,其中有211名學生每天單程要步行約一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的山路,占32.7%。
2.3 做作業情況
見表2。各年級只有20%左右的學生能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一年級最低,只有18.7%;六年級最高,有27.6%。
表2 一~六年級小學生做作業情況
年級人數做作業人數做作業率(%)一1072018.7二1042322.1三1192823.5四1042221.1五1062624.5六1052927.6合計64514822.92.4 額外學習情況
除了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之外,進行額外自我學習的情況見表3。所有調查對象中只有23人有額外自我學習的習慣,并且這種學習是不定時的,不是每天都能堅持。學習的時間都在0.5~1小時之間。
表3 一~六年級小學生額外學習情況
年級人數額外學習人數額外學習率(%)一10700二10400三11921.7四10432.9五10665.7六1051211.4合計645233.62.5 其他情況
645名小學生中有196人每天除了上學外要進行家務勞動,占30.4%,勞動項目放牛排在第一位,其次為打豬草。有437名學生的家長(單親或雙親)在外打工,成為留守兒童,占67.8%。只有20.5%(132人)的小學生反映有家長監督自己的學習。僅有12名小學生反映曾經自己購買過課外書。沒有學生在課外時間參加過類似舞蹈、繪畫、書法等藝術類或體育類特長班的學習。沒有學生參加過課外補習班。
3 討論
從本次調查結果可見,貴州省鎮遠縣貧困鄉村小學生課外學習狀況相當不理想,只有22.9%的學生能在課外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而且低年級的學生做作業率極低,隨著年級升高,可能面臨升學壓力或者自我意識的增強,做作業情況有多好轉。額外自我學習情況更差,只有3.6%的學生不定時的有額外學習的情況,沒有任何一個學生曾經參加過特長班或補習班的學習。這種不良的課外學習狀況必然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成績。
造成此種課外學習狀況不理想的原因及解決辦法:
首先是自然環境。地處山區,每家住戶之間距離相隔較遠,一般一到二個村子有一所小學,因此學生上學路途較遠且路不好走,又加上小孩子貪玩個性,在路上耽誤時間較長,造成課外時間較少。針對此原因,政府應該加大投入,可以考慮在小學建宿舍,家太遠的學生可以住校;再者,家里有摩托車的學生,應要求家長多負責任,盡量 用摩托車接送學生,節約時間。
其次是家務勞動。在農村,孩子幫家里做家務十分常見。本次調查30.4%的學生都要做家務,每天放學后大部分的時間都放在放牛和打豬草上了。針對這點,家長應提高意識,不要只看到眼前的一點兒小利益,要有長遠的眼光,孩子只有多讀書、多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才能有出息,將來才能出人頭地。因此,應該讓孩子在完成家庭作業并且復習好功課之后,再幫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再次是缺少監督及家長的支持。從本次調查可見,有67.8%的學生父母單方或雙方在外打工,因此造成了學生學習無人看管的局面;或者家里只有老人照顧,根本無法對孩子的學習進行監督。小學生的自我學習意識較差,如果父母雙方有一方外出打工,那么在家的一方就要擔負起學生的教育責任,認真監督孩子學習。即使雙方父母都不在家,也應該托囑可靠的親戚進行監督。并且應該積極的給孩子購買課外書。
最后,學校也應采取一些積極可行的辦法,比如放學后把學生留下來,集體一起完成作業后再放學;或者安排一些老師經常家訪,與家長溝通,使家長重視對孩子的教育。總之,各方面都應努力,積極改善貧困鄉村小學生的課外學習狀況,豐富學生的課外學生生活。
篇9
關鍵詞:體育游戲;小學;體育教學;社會適應能力
1前言
體育游戲是推動小學生成長“良師”,也是小學體育教育的重要教學手段。如果能夠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合理應用各類不同的體育游戲,即可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又可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然而目前國內小學體育教學研究中,對于體育游戲的應用往往只是局限于小學低段(一、二年級)體育教學,對于高段(五、六年級)體育教學的運用研究卻相對薄弱。因此通過教學實驗嘗試將體育游戲運用于小學高段體育教學之中,探討其對高段小學生在身心素質的影響,為這一教學手段更好的服務于小學體育與健康課堂做出幫助。
2實驗對象及研究方法
2.1實驗對象
教學實驗以體育游戲作為實驗對象,分別從江油外國語學校小學部六年級中隨機抽取兩個班級,其中一個班級為實驗班,另外一個班級為對照班。實驗班一共50名學生,其中男生29名,女生21名;對照班內一共49名學生,男生31名,女生18名,兩班人數大體相當。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查閱了相關文獻發現,目前的小學體育教學改革及體育游戲有關文獻數目超過60篇。對國內外小學體育教學中體育游戲開展現狀進行全面了解,為研究提供了相應理論依據。2.2.2專家訪談法通過征詢小學體育與心理教育的專家意見,為研究思路的開拓及實驗方案的優化提供建議。2.2.3問卷調查法2.2.3.1問卷的設計按照實驗需要結合高段小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設計出相應的心理健康調查問卷,對參與實驗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調查。經過反復調整、論證,形成了最終問卷。2.2.3.2問卷信度與效度校驗信度校驗主要是通過重復測試法對問卷進行校驗,即選擇相同的對象,在實驗開展前采取相同問卷,在一定周期進行兩次測試,計算其穩定系數。此次信度檢測是選取一個六年級班級,調查間隔為兩周。通過統計計算得出,問卷中有關社會適應能力問題的相關系數為0.95,個人情緒問題的相關系數為0.89,說明了心理調查問卷具有良好信度[1]。為提升調查問卷的效度,對問卷所含全部問題運用邏輯分析法進行論證。將問卷有關社會適應、社交及個人情緒等方面問題,全部分批傳遞給小學心理教育專家進行評估。專家反饋,實驗所設計的問題符合高段小學生的心理發育水平。實驗周期是從2016年9月開始至2017年1月結束,時間為16周,每周平均三次體育實驗課,每次實驗時間為40分鐘,一共為48個教學課時。
3實驗研究設計
3.1實驗因素控制
實驗班與對照班體育教學全部由具有多年教學經驗的一線教師授課。在實驗過程中,兩個班級在課程時間及教學內容方面全部相同。這樣就能夠最大程度突顯出體育游戲這一教學手段的優勢。
3.2實驗前測
實驗教學開展之前,需要對參與實驗班級的小學生進行了全面的體質檢測。檢測結果全部按照最新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進行評估。同時開展心理健康問卷調查,主要包含社會適應、社交意愿及個人情緒。前側結果表明:實驗開展之前,實驗班與對照班小學生在體質、心理上并沒有顯著差異,即無關變量基本相同[2]。
3.3實驗步驟
為保障實驗結果的客觀、真實,教學實驗按照以下流程分步進行(見圖1)。首先是實驗開展前準備。主要是對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體質、心理健康進行前期的調查分析,以探討實驗所存在的變量與不確定因素。其次是實驗過程。此階段實驗班與對照班的課堂體育教學工作全部按照統一的教學進度開展,實驗班體育教學所授內容與對照班體育教學授課內容也全部相同。但兩者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實驗班以各類體育游戲為主開展教學,而對照班則使用的一般體育練習。如加速跑教學:對照班以30米直道加速跑練習為主,而實驗班則以跑步游戲(趣味接力、排檔接龍等)的形式開展教學。最后,實驗教學完成之后,對參與實驗的小學生再次進行體質與心理健康調查。分析兩者的差異性,為實驗結果的取得提供依據。
3.4實驗具體方案的設計
實驗要求每次體育與健康課都是學生在完成相同熱身練習之后,按照統一的教學內容組織教學。實驗班以體育游戲為主要的教學手段,而對照班則是以各種常規的體育練習開展(見表1、表2)。這樣既保證了教學內容的統一,又使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的教學質量及效率不受實驗影響。最后再通過相應的素質測試,來驗證體育游戲對高段小學生身心素質的作用。同時在教學實驗中,還設置了集體性體育游戲,對小學生的團隊意識及交流能力進行培養,以判斷體育游戲是否對高段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良好影響。
3.5實驗后檢測
實驗完畢之后,對實驗班與對照班的小學生進行整體健康測評,評價教師全部都是由一線小學體育教師組成。嚴格按照2016年《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為參考進行檢測。為保證實驗數據的客觀公正,測試采取測評分離的模式開展。即要求參與實驗的教師一律不許參與測評、測試在取得最終結果前亦不對外公布相應的數據,以避免人為因素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
4實驗結果分析
4.1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體質指標變化分析
教學實驗完成后一周內,組織了相關人員對實驗班與對照班小學生的體質指標進行整體測試分析,具體實驗結果如下。由表3可見,教學實驗之后,實驗班男生在身高、體重、耐力跑、體前屈等方面指標的與對照班男生并沒有統計學差異,實驗誤差情況小于0.05。只有在肺活量項目,實驗班與對照班男生之間存在一定差異,但差異值并不顯著。分析認為,實驗結果并沒有顯著差異原因在于:實驗教學所選取的對象為小學六年級學生,正常情況下實驗對象年齡在12歲,正處于身體發展重要時期。簡而言之,六年級小學生身體發育處于增長頂峰時期。實驗班與對照班男生身體測試項目指標(如身高、體重)全部都處于快速增長期,從而造成兩個班級內的男生在教學實驗結束后的體質差異不明顯。但從平均值差異度分析,對照班各類數值遠遠高于實驗班,同時實驗班與對照班男生在肺活量項目之間存在一定差別,主要原因由于在對照班的教學中,男生在進行反復體育練習之后,積極性顯著降低。而實驗班在應用體育游戲之后,男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顯著增強,男生的自覺參與游戲起到了良好的鍛煉效果[3]。而通過表4可以知道,實驗班應用體育游戲教學之后,女生的身高、體重、肺活量、體前屈、立定跳遠等方面和對照班女生之間也無顯著差別。只是實驗班與對照班在耐力跑方面具有一定差異。實驗班與對照班在耐力跑上所存在的差距,其主要原因在于處于青春期前期的女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開始降低,且耐力跑項目較為枯燥,所以在對照班女生體育學習積極性下降明顯,而體育游戲實驗班則不同,其在開展耐力跑項目時,采用的是針對性的跑步游戲。例如結網捕魚和狡猾的狐貍等(學生之間的追逐跑)。由于體育游戲內容十分具有趣味,女生在游戲中完全忽視了跑步的枯燥乏味。體育游戲不僅提升了她們的自身耐力素質,而且增強了女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4]。
4.2教學實驗后,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心理素質指標的變化分析
為探討教學實驗對高段小學生心理素質的影響,主要利用設計的心理健康調查問卷對參與教學實驗的小學生,從社會適應性、社交能力及個人情感三個方面進行對比分析。通過表5可知,在小學高段體育與健康課中增加體育游戲內容之后,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在社會適應能力上存在一定差異,但不顯著。說明體育游戲對高段小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的影響不大。但在社會能力方面,兩者的差異值較高。說明實驗所組織的集體性游戲(如兩人三足跑、喊數抱團等),對小學生之間默契與互動起著良好的作用。同時教師觀察發現通過游戲的歡樂與嬉戲,同學之間感情和友誼也得到了有效的升華。此外探索體育游戲對高段小學生個人情感的影響,也是心理素質調查的重要內容。由表6可知,小學體育在開展體育游戲教學之后,實驗班學生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差異要遠遠超過對照班學生。教學實驗之前,實驗對象對體育教學活動的了解并不全面,學生學習積極性較低,消極情感較高。而開展體育游戲教學之后,實驗班小學生在整個游戲過程中,全神貫注,根本無法意識到自身,突顯出自身的真實特性。上述分析可知,小學高段體育教學中融入體育游戲之后,學生交往能力明顯改善,積極情感提升,消極情感降低。表明體育游戲對高段小學生的心理優化作用遠遠勝過傳統體育教學模式[5]。
5結論
在小學高段體育與健康課程中開展體育游戲實驗之后,參與實驗的小學生身體素質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雖然由于參與對象正處在身體的快速增長期,其身高、體重、耐力及柔韌性等方面取得的發展效果與傳統體育教學相比并不顯著,但從平均值差異角度來看,體育游戲教學所取得功效明顯強于傳統體育教學。同時體育游戲教學對高段小學生在社會能力與個人情感方面的促進作用,也明顯好于傳統體育教學手段。因此在今后的小學高段體育教學中,適當運用體育游戲這一教學手段,對改善小學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良好的幫助。
參考文獻:
[1]徐梓林.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體育游戲的多視角分析與創編建議[J].科技信息,2011,24:279-280.
[2]李秋蘭.論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作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0,21:166+168.
[3]孫寅超.小學體育教學中運用體育游戲的價值及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13,25:66-67.
[4]吳立新.淺談游戲教學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OL].電子制作,2014(24).
篇10
【中圖分類號】R 179R 778
【文章編號】1000-9817(2007)06-0564-02
【關鍵詞】 視力,低;散光;遠視;弱視;學生
兒童少年視力低下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1-3]。為進一步分析導致兒童少年視 力低下的原因,了解兒童少年眼屈光狀態,指導校醫做好學生視力保健工作及科學分析視力 檢查結果,以便及時發現弱視學生,達到早期治療和保護中小學生視力的目的,筆者于2003 年9月對沈陽14所中小學校的學生進行了眼屈光檢查,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根據歷年沈陽市中小學生視力檢查資料,隨機抽取其中的6所中 學、8所小學在校視力低下學生眼數3 277只,其中小學一~三年級視力低下學生眼數306只 ,男生150只,女生156只;四~六年級666只,男生321只,女生345只。中學生七~九年級 視力低下學生眼數1 535只,男生756只,女生779只;十~十二年級770只,男生369只,女 生401只。
1.2 方法及儀器 采用標準對數視力表箱對所有學生進行裸眼視力檢查,凡 裸眼視力低于5.0為視力低下。對視力低下者利用裂隙燈及檢眼鏡進行常規眼科檢查,同時 利用電腦驗光儀結合人工插片對屈光狀態異常者進行屈光檢查。
儀器采用日本TOPOCON公司產電腦驗光儀、蘇州醫療器材廠產裂隙燈及檢眼鏡、上海眼鏡二 廠產檢眼鏡片箱及標準對數視力表箱。
1.3 統計分析 采用Epi Data 2.1建立數據庫,SPSS 12.0軟件進行分析。
2結果
2.1 不同年級學生視力低下原因構成 見表1。
在檢查的3 277只視力低下眼中,眼外傷導致視力低下眼1只,占0.03%;眼球震顫導致 視力低下眼2只,占0.06%。隨年齡及受教育程度的增加,近視及近視散光檢出率逐漸增加, 近視檢出率從一~三年級的57.8%增至十~十二年級的77.0%,四~六年級與七~九年級增加 明顯,與上一年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近視散光檢出率從一~三 年級的8.8%增至十~十二年級的19.5%。 近視與遠視的比值(含散光)從2.8∶1增至57.2∶1。遠視、遠視散光及混合散光逐漸 下降,并且以四~六年級下降最為明顯,遠視、遠視散光、混合散光與一~三年級比較,分 別下降了6.6,7.8及4.7個百分點,各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七~九年級下降也較為明顯 ,遠視、遠視散光及混合散光與四~六年級比較,分別下降了1.7,5.0及2.7個百分點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2.2 不同年級學生近視程度構成 在所檢查的2 974只因近視(含近視散光 ,散光度數的50%折合成近視度數)而導致的視力低下眼中,隨年齡及受教育程度的增加, 低度近視檢出率逐漸降低,中度及高度近視檢出率逐漸增高(P<0.01)。見表2。
2.3 不同年級學生近視散光檢出情況 在檢查的3 277只視力低下眼中,檢 出近視散光眼568只,檢出率為17.3%,各年級均以散光度數-0.75~-1.00構成比最高,其次 為-0.25~-0.50,二者構成比之和除一~三年級組為44.4%,其余各組均在50%以上,并且隨 散光度數增加構成比逐漸降低。見表3。
2.4 不同近視度數散光檢出情況 在檢查的2 974只近視(包括近視散光) 眼中,低度近視的散光檢出率為18.6%(440/2 371),中度近視為19.1%(102/534),高度 近視為37.7%(26/6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2.5 不同年級學生弱視檢出情況 隨著年齡及用眼程度的增加,弱視檢出率 從一~三年級的17.3%降至十~十二年級的1.3%,以四~六年級及七~九年級下降明顯 ,與上一年級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0.01)。見表4。
2.6 不同遠視力學生近視度數情況 近視度數不同(含近視散光,散光度數 的50%折合成近視度數),所查遠視力也不相同。當被檢眼遠視力為4.9時,其近視度數在-0 .50~-1.82 D范圍內,當被檢眼遠視力為4.0時,其近視度數在-3.01~-6.01 D范圍內。見表5。
3討論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近視是導致學生視力低下的主要原因,近視檢出率最低為一~三年級組 ,近視(含近視散光)占受檢視力低下眼的66.6%。隨年級及受教育程度的增加,近視所占 比重逐漸增大,以四~六年級增加最為明顯,達68.8%。這與學生在四年級后課業負擔加重 、用眼時間過長有著必然聯系。因此,建議將四年級以上學生作為防近干預工作的重點,同 時兼顧各年級。
我國屈光不正的病例統計均說明我國為近視多發的國家,有報道顯示,近視為遠視的1.23~ 2.58倍[2]。而此次調查結果顯示,一~三年級學生近視與遠視的比值為2.8∶1, 與前者報道結果接近;但十~十二年級學生近視與遠視的比值高達57.2∶1,與低年齡 組及此前報道存在很大差異。這種差異與受檢對象不同有關,前者為就診患者,而本次調查 為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的青少年,但此次調查說明我國正在成為近視高發的國家,應引起有 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隨著學習任務的增加,學生近視患病率逐漸增加,近視程度亦逐漸加重,小學高度近視學生 占因近視而導致視力低下學生的0.4%~0.5%,初中(七~九年級)為1.6%,到高中時(十~ 十二年級)已達5.8%。這與高中學生課業負擔較重,用眼時間較長有關,同時此年齡段的學 生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高峰期及后期,身高的快速增長伴隨屈光狀態的巨大改變,導致近視程 度的加重,這與高橋等學者報道的生長發育最旺盛時期或稍后期間近視者增多[1] 一致。高度近視的學生在參加體育鍛煉、升學、就業甚至擇偶方面都將受到影響,勢必影響 孩子的身心發育,導致他們不能健康成長。因此,應加強對高中生的宣傳教育,減輕其課業 負擔,教會他們科學用眼,降低高度近視的新發病率。本次調查結果還顯示,隨著學齡及近 視程度的增加,近視伴隨散光者亦逐漸增加,散光度數多小于-1.00 D。除一~三年級組外 散光度數小于-1.00 D者均在50%以上,同時低于-2.00 D散光的檢出率各年級均超過80%,這 與眼科學者Cavara報道的結果基本相同(其報道結果為超過90%)。近視程度與散光檢出率 呈正相關,以高度近視伴隨散光者為最多,達37.7%。
在檢查的3 277只視力低下眼中,共查出弱視眼145只,占4.4%,其中一~三年級組最高,為 17.3%。這說明在低年級檢出的視力低下學生中有近20%為弱視患者。因此,建議在對一~三 年級學生進行體檢時增加近視力檢查,以及時發現弱視患者,并以及時有效的方式通知家長 ,使其得到早期治療,盡快恢復正常視力,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期。
4參考文獻
[1]葉廣俊.現代兒童少年衛生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442-448.
[2]徐廣第.眼科屈光學.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1:304-306.
[3]王宏偉.視力保護鏡聯合“美多麗-P”矯治青少年近視效果觀察.中國學校衛生,200 3,24(6):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