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的傳播速度范文

時間:2023-03-27 04:39: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聲音的傳播速度,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聲音的傳播速度

篇1

1、在真空中聲音不能傳播;

2、在溫度為零攝氏度的空氣是每秒331米 ;

3、在溫度為十五攝氏度的空氣是每秒340米;

4、在溫度為二十五攝氏度的空氣是每秒346米;

5、在軟木中是每秒500米 ;

6、在溫度為二十五攝氏度的煤油是每秒1324米;

7、在溫度為二十五攝氏度的蒸餾水是每秒1497米;

8、在溫度為二十五攝氏度的海水是每秒1531米;

9、在冰中是每秒3230米;

10、在銅棒中是每秒3750米;

11、在大理石中是每秒3810米;

12、在鋁棒中是每秒 5000米;

篇2

誤區一發聲體的振動停止,聲音就消失

剖析: “發聲停止”和“聲音消失”是兩回事,“發生停止”是指聲源不再振動,停止向外傳播聲音,但原來被傳出去的聲波在介質中仍會繼續傳播.

例1下列關于聲音的產生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 打鼓時,一旦用手按住鼓皮,鼓聲就立即停止了,聲音的傳播也立即消失了

(B) 停止敲鐘還會感到“余音繚繞”,這主要是因為鐘振動時產生的聲音還沒有消失

(C) 我們能聽到遠處的雷聲,說明遠處不斷產生雷聲,否則將聽不到雷聲

(D) 琴弦停止振動,發音也停止,但琴弦發出的聲音并未消失

分析:打鼓時,一旦用手按住鼓皮,鼓聲就立即停止了,只能說明發聲體的振動停止,發聲就停止,而不能說明聲音就消失;停止敲鐘還會感到“余音繚繞”,主要說明鐘還在振動,以后在空氣阻力作用下停止振動,發聲也就停止了;遠處的雷聲經空氣傳播到人耳處,我們便聽到了雷聲,這時遠處產生的雷聲已結束.選(D).

誤區二只要發聲體振動,人們就能聽到聲音

剖析:發聲體一定在振動,振動一定能發出聲音,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動產生的聲音人們都能聽到.這里造成誤解的原因主要是沒有把握人耳聽到聲音的條件以及振動和聲音間的相互聯系.人要能夠聽到聲音需要滿足如下條件:(1)要有傳播介質.聲音的傳播是需要介質的,它可以是氣體、液體、固體,但真空是不能傳播聲音的.(2)聲音的響度足夠大.只有當發聲體發出聲音的響度足夠大,能引起耳膜振動,人才能聽到聲音.同時,人離發聲體的距離也不能太遠,因為聲音在傳播過程中其響度會隨距離的增大而不斷減弱.(3)聲音的頻率必須在人耳的聽覺范圍(20~20000 Hz)之內.⑷人的聽覺必須是正常的.

例2下列關于人耳聽不到振動物體發出的聲音的原因正確的是( )

(A) 發聲體的振動頻率在20~20000 Hz范圍之間

(B) 發聲體在真空中振動

(C) 人距發聲體太遠,聲音傳到人耳處響度太小

(D) 聲音在傳播過程中被周圍蓬松的物體吸收,到達人耳時響度太小

分析:從上面的剖析知答案為(B)、(C)、(D).

誤區三動聽的聲音一定是樂音

剖析:描述噪聲和樂音的角度不同,其含義也就不同.形成上述誤區的原因就在于對噪聲和樂音的理解不周所致.從物理學的角度上看,發聲體的振動遵循一定規律時發出的聲音叫樂音,如歌唱家的歌聲、各種樂器發出的聲音等;從環保角度上看,凡是影響人們工作、學習、休息、談話及不利于人們身心健康的聲音都是噪聲.由此可見,在物理含義上是樂音的聲音,有可能不利于環保而成為噪聲,如優美動聽的歌聲在平時聽起來令人心曠神怡,但如果在我們認真傾聽老師講課時聽到這樣的歌聲,就成了噪聲.

例3下列關于樂音和噪音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發聲體雜亂無章的振動產生的聲音一定是噪音

(B) 音樂會上歌唱家走調走得離譜的歌聲也是樂音

(C) 開學典禮大會上,同學們私下大聲交談的聲音一定是噪音

(D) 半夜城市汽車的鳴笛聲一定是噪音

分析: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說,發聲體雜亂無章振動產生的聲音就是噪音;歌唱家“走調走得離譜的歌聲”無論從物理角度還是從環保角度上看都是噪音;開學典禮大會上老師面對全體同學講話,因此私下交談一定是噪聲;半夜人們正在休息,汽車鳴笛自然是噪聲.選(B).

誤區四物體振動的越快,聲音的傳播速度越大

剖析:產生上述錯誤的原因是把聲音的特征和聲音的傳播速度混淆了.發聲體振動越快,也就是振動頻率越高,說明聲音的音調越高,這屬于聲音的特征之一;而聲音的傳播速度大小是由傳播介質的材料和溫度決定,與發聲體的材料及振動快慢毫無關系.

例4下列關于聲音的特征和聲速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 回聲的傳播速度小于原聲的傳播速度

(B) 發聲體的溫度越高,聲音傳播越快

(C) 發聲體的頻率越高,聲音傳播越快

(D) 聲音的傳播速度與發聲體的振幅無關

分析:只要介質的材料和溫度相同,聲音的傳播速度就相同,所以回聲和原聲的傳播速度是相同的;聲音傳播的快慢與傳播介質的溫度有關,而不是與發聲體的溫度有關;發聲體的振幅越大,聲音的響度越大,但發聲體振幅大小與聲音的傳播速度大小無關.故選(D).

誤區五聲音的傳播只所以需要介質,是因為介質隨聲音一起移動才能傳播聲音

剖析: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正在發聲的物體叫聲源.聲源的振動會引起介質有節奏的振動,從而產生聲波,這種現象會一直延續到振動消失為止.聲音通過介質以聲波的形式向外傳播,但介質本身并不隨聲音一起向前運動,聲音只是聲波通過固體或液體、氣體傳播形成的運動.如鐵管能傳聲,但鐵管自身并未運動.

例5下列關于聲音傳播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介質傳播的是聲源的振動形式和能量

(B) 聲波是由發聲體的振動帶動周圍的介質的振動產生的

(C) 聲源產生的聲音必須經過介質向外運動才能傳播出去

(D) 真空不能產生聲波,因而不能傳播聲音

分析:聲源的振動形式包含發聲體的振動頻率高低(音調)、振幅大小(響度)、音品(音色)等聲音信息,聲音振動必然有能量,因此,介質傳播的是聲源的振動形式和能量;聲源振動從而引起介質的分子振動產生聲波向外傳播聲音.故選(C).

誤區六聲音在固體中比在空氣中的傳播效果好,是因為聲音在固體中傳播速度快

剖析:聲音的傳播效果好是指聲音的保真性好,即聲音在傳播過程中的各種特征、聲音的強弱基本不變,聲感效果是聽到的聲音清晰.聲音在固體中比在空氣中的傳播效果好,是因為聲波沿固體傳播方向比較集中,能量損失少,但絕不是因為聲音在固體中傳播的速度快.

例6耳朵貼在桌面上,用鉛筆在桌面的另一處輕敲,聽到的敲擊聲比在空氣中聽到的清晰.這是因為( )

(A) 聲音在固體中傳播的快

(B) 聲音在固體中傳播能量比較集中,損失少

(C) 聲音在固體中振動的快,從而音調變高

(D) 聲音在固體中振幅變大,從而響度變大

分析:因為音色反映了聲音的品質與特色,音調的高低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響度除了與聲音的振幅有關以外,還與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距離發聲體越近,響度就越大.所以聲音在傳播過程中,不會改變的是音色和音調,會發生改變的是響度.再結合上述剖析知選(B).

誤區七次聲波只能傳播信息,超聲波只能傳播能量

剖析:次聲波和超聲波的區別主要是聲音的頻率不同,人們把頻率低于20 Hz的聲波叫次聲波,把頻率高于20000 H2的聲波叫超聲波.次聲波和超聲波的傳播遵循聲波傳播的一般規律.次聲波的頻率低,波長大,容易發生衍射,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很難被阻擋,經常會一繞而過,在有些情況下,哪怕是巨大的山巒也無法阻擋它的傳播,這就是說次聲波可以傳遞巨大的能量,如海嘯,地震等產生的能量就是靠次聲波傳遞的,探測氣象、地震、預報臺風、海嘯等都是利用了次聲波能傳遞信息的特點.超聲波頻率高,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易于獲得較集中的聲能,在水中傳播距離遠,可用于測距、測速、清洗、焊接、碎石、殺菌消毒等.

例7下列關于次聲波和超聲波中屬于聲波能傳遞能量的是( )

(A) 蝙蝠靠超聲波探測飛行中的障礙和發現昆蟲

(B) 醫生利用超聲波可以更準確地獲得人體內部疾病的信息

(C) 地震、火山噴發、臺風等,都伴有次聲波的產生,利用這種次聲波可以預報災害

(D) 外科醫生可利用超聲振動除去人體內的結石

分析:(A)是“回聲定位”,(B)是“回聲掃描”,(C)是利用聲波特點“預報災害”,它們都說明了聲波可以傳遞信息.故選(D).

誤區八發聲體一定,聲音的特征就一定

剖析:實驗證明發聲體越長、越粗、越松、越厚,音調越低;發聲體越短、越細、越緊、越薄,音調越高.如將塑料尺一端壓在桌面上,用同樣的力撥動另一端發聲時,尺子伸出的越長,音調越低,伸出的越短,音調越高.同理,在伸出長度一定時,撥動的力越大,響度越大,撥動的力越小,響度越小.當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一定時,發聲體的音色就一定了.由此可見,聲音的三個特征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而不是說發聲體一定,聲音的特征就一定.

例8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A) 鼓皮繃得越緊,振動得越快,音調越高

(B) 弦樂器通常有一個木制的共鳴箱使聲音更洪亮

(C) 弦樂器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弦越松,音調越低,弦越緊,音調越高

(D) 管樂器包含一段空氣柱,抬起不同的手指,就會改變空氣柱的長度,從而改變音調

分析:共鳴箱產生的回聲加強了原聲,使聲音更加洪亮.再結合上述剖析知選(A)(B)(C)(D).

誤區九骨傳聲是通過固體將聲音傳入人耳

剖析:人接收聲音的方式有兩種:“氣傳聲”和“骨傳聲”.聲音經過空氣傳到人耳,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經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人就聽到了聲音,這就是“氣傳聲”.聲音的傳導不僅僅可以用耳朵,還可以經頭骨、頜骨傳入內耳的聽覺神經,引起聽覺,這種聲音的傳導方式叫“骨傳聲”.一些失去聽力的人可以用骨傳聲聽到聲音.可見骨傳聲并未經過外耳,而且這里的“固體”主要指人體的頭骨、頜骨等.

例9下列有關“骨傳聲”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偵察兵為了發現敵人騎兵的活動,常常把耳朵貼在地面上聽,這是利用了骨傳聲

(B) 貝多芬口含木棒放在鋼琴上創作,這是利用了骨傳聲

(C) 骨傳聲其實就是聲音的骨傳導

(D) 骨傳聲比氣傳聲效果好,是因為骨傳聲能量比較集中

分析:由上述剖析知,骨傳聲不是聲音經過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動傳聲,而是聲音經過頭骨、頜骨傳入內耳的聽覺神經,引起聽覺.“把耳朵貼在地面上聽”顯然不屬于骨傳聲,只是人們利用固體傳聲效果比空氣傳聲效果好且快的道理,它屬于氣傳聲.故選(A).

誤區十認為音調的高低和響度的大小是一回事

剖析:音調是指人能感覺到聲音的高低,即通常所說的“調子高低”問題.實質上這里的“高”是指聲音“尖細”,如“鶯聲燕語”、“綿言細語”,而“低”是指聲音“低沉”如“甕聲甕氣”.決定音調高低的因素是頻率,頻率越大,音調越高,頻率越小,音調越低.響度是指人能感覺到聲音的大小(強弱),即通常所說的“嗓門大小”、“音量大小”.聲音“大”形如“震耳欲聾”、“鼓樂喧天”,聲音“小”形如“鴉雀無聲”或“悄無聲息”.決定聲音大小的因素是振幅,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振幅越小,響度越小.

例10下列關于“音調”和“響度”的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 “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來.”這里的“高”是指音調,“低”指響度

(B) “引吭高歌”、“低聲細語”.這里的“高”是指響度,“低”指音調

(C) “男低音歌唱家在放聲歌唱,女高音歌唱家為他輕聲伴唱.”男低音:響度大、音調低;女高音:響度小、音調高

(D) 老牛哞哞的叫聲和蚊子的嗡嗡聲相比,老牛的音調低,蚊子的響度大

分析:經驗證明調子“尖細”就難唱上去,調子“低沉”就難唱出來,可見(A)中的“高”和“低”都指音調;(B)中的“高”、“低”都指響度;老牛哞哞的叫聲粗獷響亮,即音調低,響度大.蚊子的嗡嗡聲尖細而小,即響度小、音調高.故選(C).

練習 :1. 向保溫瓶里灌開水的過程中,聽聲音就能判斷壺里水位的高低,這是因為( )

(A) 隨著水位升高,音調逐漸升高

(B) 隨著水位升高,音調逐漸降低

(C) 灌水過程中音調保持不變,響度越來越大

(D) 灌水過程中音調保持不變,響度越來越小

2.決定聲音傳播速度的是( )

(A) 發聲體振動的振幅

(B) 發聲體振動的頻率

(C) 傳播聲音的介質和溫度

(D) 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

篇3

一、 環保問題

例1 我國現在頻繁出現的嚴重霧霾天氣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對人的身體健康也極為不利,因此保護環境責任重大. 淮化集團在搞好生產的同時,積極抓好排污治理工作,現欲將一個長為2×103分米、寬為4×102分米、高為8×10分米的長方體污水池中的滿池水注入正方體貯水池凈化. 如果你是技術指導人員,請你考慮一下,是否存在一個正方體的貯水池能夠將這些污水剛好裝滿?若存在,求出該正方體的貯水池的棱長;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分析】這是一道等積變換問題,就是看是否存在一個正方體,它的體積恰好等于已知長方體的體積.

解:長方體的體積=(2×103)×(4×102)×(8×10)=(2×4×8)×(103×102×10)=6.4×107(立方分米),而(4×102)3=6.4×107(立方分米),所以存在一個棱長為4×102分米的正方體的貯水池,恰好將這些污水裝滿.

二、 能源問題

例2 在我國,平均每平方米的土地一年從太陽得到的能量,相當于燃燒1.3×108千克的煤產生的熱量. 我國9.6×106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一年從太陽得到的能量相當于燃燒多少千克的煤?

【分析】解此題時要注意先將單位統一,9.6×106平方千米轉化為以平方米為單位,表示為9.6×106×106平方米,再根據同底數冪的乘法進行計算.

解:我國一年從太陽得到的能量相當于燃燒煤1.3×108×9.6×106×106=1.248×1021(千克).

三、 聲音的速度

例3 在燃放煙花時,我們常常是先見煙花,再聞響聲,這是由于光速比聲速快的緣故. 已知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0×108 m/s,它是聲音的速度的8.82×105倍,試問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多少?

【分析】要求出聲音的傳播速度,只要用光的傳播速度除以它與聲音傳播速度的倍數,然后根據同底數冪的除法法則計算.

解: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0×108)÷(8.82×105)=(3.0÷8.82)×(108÷105)≈0.34×103=340(m/s).

四、 月球的體積

例4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登陸月球,所有中國人為之自豪. 數學課上小明問老師,月球的體積有多大?老師說月球可以近似地看作是球體,如果用V、r分別代表球的體積和半徑,那么V=πr3.月球的半徑約為1.738×103千米,你能計算月球的體積大約是多少立方千米嗎?

【分析】因為月球近似看作球體,所以只要將月球的半徑代入公式V=πr3計算即可.

解:V=πr3=π×(1.738×103)3

=×3.14×1.7383×109

≈2.2×1010(立方千米).

所以月球的體積大約是2.2×1010立方千米.

五、 超級計算機的運算次數

例5 2013年6月,中國的“天河二號”成為全球最快超級計算機,它的峰值速度和持續速度分別為每秒5.49億億次和每秒3.39億億次. 以每秒3.39億億次計算,天河二號運算1小時,相當于13億人同時用計算器計算1000年. 請你算一算,它工作1小時,究竟進行了多少次運算?

【分析】要計算“天河二號”1小時運行的次數,先要將3.39億億用科學記數法表示成3.39×1016,將1小時化成3.6×103秒,再將兩者相乘.

解:3.39×1016×3.6×103=(3.39×3.6)×(1016×103)=12.204×1019=1.2204×

1020(次)

所以“天河二號”1小時運行1.220 4×1020次.

篇4

原來,天壇的四周圍墻很高,而且堅硬光滑,能夠很好地反射聲音;墻又是圓形的,三音石正好放在圓的中心處。當你拍了一下手后,聲音從空氣中向四周傳播,遇到圍墻后,又給反射回來,這些經反射回來的聲音又都經過位于圓心的三音石。所以,我們站在三音石上拍手,就會聽到清晰的回音,而且回音特別響。

反射回來的聲音還有一個特點,它經過圓心后繼續向前走,一直傳到對面圍墻上,經過第二次反射又回到三音石。這樣,我們就聽到了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的聲音了,這里除你拍手的那次聲音是原始聲音,其余的都是回音。

走進皇穹宇內,這也是個圓形的建筑物。

如果你站在中間,也拍一下手,在這里是否同樣能聽到回音呢?不能!只是感到拍手聲比在曠野里響一些而已。這又是為什么呢?

篇5

知識目標:

1.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發生的

2.知道聲音傳播需要介質,不同介質傳播聲音的速度不同

3.知道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

4.常識性了解回聲和利用回聲可以加強原聲、測量距離.

能力目標:

通過實驗的觀察和分析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本節的學習,體會從實驗得出結論,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通過本節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包括以下四個方面(1)聲音的發生和傳播;(2)發聲體在振動;(3)聲音靠介質傳播;(4)回聲.

教材從聲音是我們了解周圍事物的重要渠道出發,提出聲音是怎樣發生和傳播的問題,點明了這節知識的中心.為闡明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教材安排了用音叉彈起泡沫塑料球用來說明“發聲體在振動”的實驗,同時安排了學生自己動手的實驗.由實驗得出結論后,又列舉了人、鳥等發聲器官發聲時都在振動的事例,既加深對實驗結論的印象,又擴展學生的知識.

教材中通過課本圖3-2音叉的實驗說明聲音靠空氣可以傳播,為了解釋此現象,教材類比石塊激起水波講了振動在空氣中激起聲波,讓學生對波動這種運動形式有個初步印象.而后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來講解液體、固體能夠傳聲,告訴學生“真空不能傳聲”,教材中沒有選用真空鈴的實驗.

對聲音的發聲和傳播有了基本認識之后,簡介了回聲現象,教材最后通過“想想議議”再次激發出學生探索的欲望.

教法建議

1.本節為聲現象的第一節課,簡要簡述聲音在人類社會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可以從聲音是我們了解周圍事物的重要渠道和聲現象在技術聲的應用(如超聲波探傷等)兩個方面加以闡述.也可簡介幾個奇妙的聲現象(如回聲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2.本節是典型的現象教學,應以實驗為主.

聲音是最常見,最普遍的現象.對聲音,學生有比較豐富的感性認識.但仍要做好每一個演示實驗,它是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學手段所能代替的(包括現代化教學手段,計算機輔助教學不能替代實驗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分析、判斷、歸納),同時還要注意讓學生參與實驗,能動手時盡量讓他們動手.

3.對物理現象的觀察要分層次進行.

對物理現象的觀察應分層次進行,首先引導學生觀察最常見、最簡單的發聲現象,然后讓學生觀察不常見的物理實驗,最后引導學生思考平時熟悉但又不曾認真觀察過的發聲物體是否在振動并用實驗加以驗證,從而概括出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這樣既能揭示現象的本質,又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4.利用回聲現象及應用,既調動學生情趣又鞏固前一章簡單運動的知識.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教學難點: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在教學中如何使學生掌握學習物理的方法,如何滲透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如何開發非智力因素,在啟蒙教育的初二物理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工具:音叉、共鳴箱、鐵架臺、塑料小球、彩紙

教學過程:

新課引入

先用收音機播放一段音樂,大家聽到了美妙動聽的音樂聲.

師:聲音與我們生活和生產勞動有密切的聯系,本節課學習聲音是怎樣發生的?又是怎樣傳到我們耳朵里的?

新課教學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發生的

教學方法:由學生對發聲現象的觀察,概括出上述結論.

供老師參考選擇的實驗如下:

用音叉和乒乓球演示

如圖3-1-1,將沒有敲響的音叉靠近并接觸乒乓球,球不彈起.敲響音叉,緩慢移近并接觸乒乓球,叉股將懸吊在鐵架臺上的乒乓球彈開,如圖3-1-2.同時我們的耳朵聽見音叉發出的聲音.通過前后實驗對比,引導學生思考乒乓球在什么情況下彈起?總結結論.

觸摸喉頭

讓學生用手摸著喉頭部分,分別體會不說話和說話時手的感覺,認識人發聲時,聲帶在振動.

用碎紙屑和收音機演示(紙盆外露,上放碎紙屑)

請同學觀察播放音樂前后,碎紙屑在紙盆上的情況.

用紙人和少先隊隊鼓演示

用彩紙做成高約10cm的紙人,放在少先隊隊鼓上,敲響隊鼓,觀察彩色紙人在跳動,猶如少女翩翩起舞.紙人的跳動是敲鼓時,鼓皮振動,鼓皮由于振動發出聲音.用手按住鼓皮,鼓皮停止振動,紙人停止跳動,聲音也沒有了.

用音叉和水演示(可視范圍小,若有實物投影儀則可選用)

分別觀察不敲擊和敲擊音叉,把音叉放入水中時,是否濺起水花.

注意:每個實驗都應對比觀察,由學生總結得出結論: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簡介:鳥、蟋蟀和其他一些昆蟲發聲也是由于振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中不能傳播聲音

教學方法:由實驗現象概括歸納得出結論.

可共選擇的實驗:

演示:如圖3-1-3所示,

左邊音叉被敲響,右邊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會發生將小球彈起.啟發學生說出右邊音叉的發生是靠空氣傳播的.

解釋此實驗:用石塊激起水波類比振動在空氣中激發聲波.(可看書圖3-4解釋,也可做成課件)

叉股振動——壓縮周圍空氣振動——空氣發生疏密變化——形成聲波——向遠處傳播.

敲擊一次音叉,將叉股放入水中,跟沒有放入水中時比較聲音有什么不同.表明:液體也能傳播聲音.

學生隨堂實驗:兩人一組,一位同學把耳朵貼在桌上,另一位同學在同一張桌子離耳朵較遠的地方輕敲桌子,耳朵可清晰的聽見敲桌聲,然后兩人互換.

“土電話”表明:固體也能傳播聲音.

真空罩演示真空不能傳聲.簡介:月球上宇航員用無線電設備通話

結論:氣體、液體、固體物質都能傳播聲音.真空不能傳聲.

聲速:

引導學生回憶電視電影中看過的情景,講解“伏地聽聲”的故事:人耳可伏在荒野的地上聽到遠處的馬啼聲,人耳可伏在鐵軌上聽到遠處的火車轟鳴聲.問題: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引入聲速的概念,并能表明在不同介質中聲速不同.

固體物質中的聲速最大,其次是液體,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最小.不同物質傳播聲音的速度不同.

空氣中:(15°C)340m/s

回聲

引導學生展現已有感性認識:對著高山喊話,在大禮堂中大聲講話等出現回聲現象.

提出問題:

為什么有時能聽見回聲,有時又聽不見呢?

聽到回聲的條件是什么?離障礙物至少要多遠?

為什么在屋里講話比在操場上講話聽起來響亮?

回聲是否能應用在解決實際問題上?你知道哪些?

結論:聽到回聲的條件是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

回聲可以加強原聲,可以測量距離.

通過想想議議中的問題思考物力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

簡介:回音壁、三音石、圓丘等建筑,擴展知識,激發興趣,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總結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發生的

聲音傳播需要介質,不同介質傳播聲音的速度不同

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

利用回聲可以加強原聲、測量距離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現代技術中與聲有關的應用

【組織形式】個人或自由結組

【活動目的】

自古以來,人們就對有關聲音的現象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發展至今,聲學已是非常活躍的學科,它廣泛涉及到建筑、音樂、心理、醫學、地球、大氣、海洋、工程技術等很多領域,形成的交叉學科多達二十幾個.通過調查,了解其中的幾個方面.

【活動流程】

制訂計劃;查閱和收集相關的材料;綜合分析材料;寫出論文;與其他組交流.

【備注】

篇6

一.知基點

1.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2.聲音以波的形式在介質中傳播,真空中不能傳播聲音.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最快,液體中次之,氣體中最慢.15 ℃空氣中的聲速是340 m/s.

3.聲波能傳播信息:醫院利用超聲波掃描儀(B超)向孕婦體內發射超聲波,從而知道嬰兒的發育情況.

4.聲波具有能量:人們制成超聲波清洗器,外科醫生利用超聲波振動除去人體內的結石等.

5.聲音經頭骨、頜骨傳到聽覺神經的傳導方式叫做骨傳導.聲音傳播到兩耳的時刻、強弱不同,人耳由此判斷聲源的現象叫雙耳效應.

例12009年春晚的小品《不差錢》,贏得了全國觀眾的喜歡,小艷在現場聽到“小沈陽”的聲音是由聲帶的 產生的,靠 傳播過來的,“小沈陽”模仿“刀郎”的聲音很逼真,是因為他們的 相似.

解析: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人能發出聲音靠的是聲帶振動;通常人耳聽到的聲音是通過空氣傳播的;不同的人發出聲音的音調和響度可以完全相同,但是音色是不可能相同的,模仿的聲音“逼真”只能說明聲音的音色相似.

答案:振動空氣音色

點評:此題結合具體的情景考查聲音由振動產生及在介質中傳播的情況.

二、明重點

樂音的三個特征――音調、響度、音色

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音調主要取決于聲源振動的頻率,我們可以通過改變發聲體本身的特性(如長度、松緊、大小、多少、厚薄)改變其頻率,從而對其音調的高低產生影響.

響度是指聲音的強弱,它是由發聲體振動的幅度和距離發聲體的遠近來決定的.生活中有時把聲音的高低當做響度.

音色表示聲音的品質.音色決定于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一般來說,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不一樣,如:不同的人發出的聲音就不同,其音色是有差別的.

例2二胡是我國勞動人民發明的一種弦樂器.演奏前,演員經常要調節弦的松緊程度,其目的是在調節弦發聲時的( )

(A) 響度

(B) 音調

(C) 音色

(D) 振幅

解析:琴弦振動的快慢與琴弦的材料、長短、粗細、松緊等因素有關.相同條件下,琴弦越緊,振動越快,頻率越高,音調越高;反之琴弦越松,振動越慢,頻率越低,音調越低.

答案:(B)

點評:聲音在生活、生產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學習時,要注意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學會用理論知識來分析生活實踐中的物理現象.

三、看熱點

1.噪聲定義:在物理學中噪聲是指發聲體作無規則的雜亂無章的振動時所發出的聲音.從環保角度說,噪聲是指凡是有礙人們正常休息、生活和學習的聲音.計算噪聲的單位是分貝.為了保證休息和睡眠,噪聲不得超過50 dB;為了保證正常工作和學習,噪聲不得超過70 dB.

2.噪聲的控制:減弱噪聲的途徑主要有三:一是在聲源處;二是在傳播過程中;三是在人耳處.裝消聲器、建隔音墻、戴耳塞、頭盔、植樹等都有利于消除或減弱噪聲.

例3近年來,為了控制噪聲污染,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有些城市采取了城區禁止汽車鳴笛、道路兩邊種花植樹、高架橋兩側安裝隔聲板等措施.圖1所示的標志中,表示“禁止鳴笛”的是( )

解析:留心生活,你會認識許多交通標志.(A) 中圖標表示禁止行人通過;(B) 中圖標表示禁止小貨車通過;(C) 中圖標表示禁止鳴笛;(D) 圖標表示禁止自行車通過.

答案:(C)

點評:噪聲的控制一直是聲現象這部分內容的考查熱點.留心觀察你會發現,在日常的生活、生產中蘊藏著大量的物理知識.

四、破難點

聲吶:人們利用聲吶來探測海底的深度,海中暗礁,還可用來探測魚群、潛艇的位置等.其工作原理是:用發射器發射超聲脈沖,聲吶儀檢測到反射回來的聲波,從而可算出海底的深度

h=12vt(其中v代表水中的聲速,t代表所用的時間)

例4小俞對著山崖大喊一聲,經過2 s聽到回聲,那么小俞與山崖之間的距離大約是 m(空氣中聲速取340 m/s),這種方法 (選填“能”或“不能”)用來測量地月之間的距離.

解析:根據公式s=12vt以及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和傳播時間(其中v代表空氣中的聲速,t代表聲音傳播所用的時間),即可求出小俞到山崖的距離;月球上沒有空氣,不能傳播聲音,因此不能用來測量地月之間的距離.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利用回聲測距,明確原聲傳播路程與回聲傳播路程相等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五.析錯點

誤區1:只要物體振動,就一定能聽到聲音

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沒有振動的物體一定不會發聲,但是振動的物體不一定能發出我們聽到的聲音,因為:①人對聲音的聽覺有一定的范圍,超出人耳聽覺范圍,人耳就覺察不到;②發聲體的響度太小,或者人耳離聲源太遠,人耳也聽不到聲音.

誤區2:聲音的傳播不需要介質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電磁波的傳播不需要介質,因此宇航員在月球上離得再近也要靠無線電進行交談.

誤區3:音調越高,響度越大

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由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決定的,頻率高,音調高;而響度是聲音的強弱,由發聲體的振幅決定,振幅大,響度大.

誤區4:聲音在空氣中受到的阻力小,傳播速度快

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固體、液體、氣體都能傳播聲音,但聲速不同.一般來說,在固體中傳播最快,液體中次之,氣體中最慢.

誤區5:悠揚悅耳的樂音一定不是噪聲

從環保角度看,凡是影響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都是噪聲.因此悠揚悅耳的樂音從環保角度說可能是噪聲.

例5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只要物體振動,就一定能聽到聲音

(B) 固體、液體、氣體都能傳播聲音

(C) 宇航員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語交談

(D) 聲音在固體、液體中比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慢

解析:超聲與次聲振動發聲,超出人的聽覺范圍,人耳聽不到聲音,(A) 錯;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故(C) 錯;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在固體中傳播最快,液體中次之,氣體中最慢,因此(D) 錯.

答案:(B)

點評:聲現象學習中一些概念同學們一時不能理解,易形成錯誤的認識,需要同學們仔細辨別.

六、悟方法

1.歸納法:由觀察或實驗得到現象、數據,然后分析物理現象的共同點和不同點或分析數據的規律,通過綜合、概括,提煉出物理規律或結論的思想方法.探究聲音的產生就是采用了歸納法.

2.轉換法: 鼓面的振動同學們不容易觀察到,實驗中在鼓面上放些碎紙片,因此我們說因碎紙片在振動而推知鼓面在振動. 這種將不容易直接觀察的細微現象,通過某種方式轉化成直觀、形象的現象表現出來,這種轉換思想也是常用的一種方法.

3. 科學推理法: 在探究介質傳播聲音而設計的實驗中,手機發出的聲音開始通過空氣傳聲效果好,空氣稀薄時傳聲效果差,推理到真空不能傳播聲音,這里的探究實驗中合理應用了科學推理法.

篇7

而歷史上第一次測得聲音的速度是在三百多年前。1708年的一天,有一個叫德罕姆的英國人,站在一座教堂的頂樓上,注視著十九公里外正在發射的大炮。他注意到,大炮發出閃光后總是要過一會兒才能聽到轟隆的炮聲。于是他測量大炮發出閃光后到聽見轟隆聲之間的時間,經過多次測量后取平均值,得到聲音在空氣中每秒可跑343米――這與現在的結果相當接近!

如何測量水中聲音的速度呢?1827年瑞士的物理學家科拉頓首先想到了一個辦法。在一個夜晚,科拉頓和他的助手來到日內瓦湖上,分別乘坐一只船。助手在船下的水里放一個鐘,當鐘敲響的同時,點燃船上的火藥發出閃光,遠在14千米處的另一只船上的科拉頓,在水里放一個聽音器,他看到火藥發光后開始計時,聽到了水下鐘聲便停止計時。因為光通過這段距離的時間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從看到閃光到聽得鐘聲的時間就是聲音在水中傳播的時間,科拉頓算出水中聲速為每秒1435米,大約是在空氣中的五倍。

而后來第一次測得聲音在金屬中的速度,是在法國的巴黎進行的。當時人們拿來一根長為931米的鑄鐵造的管子,在管的一端敲擊一下,在管的另一端的人就會聽到兩次響聲,第一聲是由鑄鐵傳出來的,第二聲是由空氣傳出來的。兩次響聲間隔2.5秒,在已知空氣中聲音的速度的情況下,人們很快就算出,鑄鐵中聲音的速度大約是空氣中的15倍。聰明的你,能根據上面的數據算出鑄鐵中聲速的具體值嗎?

篇8

一、選擇題:(22題×2=44分)1、詩句“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中,描寫輕舟運動時所選的參照物是 ( )A、 輕舟 B 、山 C 、河中的水 D 、輕舟上的人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某個同學的身高是180cm B、東嶺到惠安縣城的距離大約是20kmC、學校百米紀錄是13min D、乒乓球的直徑是40mm3、當喇叭里響起“我和你,心連心,共住地球村……”的男聲演唱時,小明和小亮齊聲說:“是劉歡在演唱!”他們作出判斷的依據是:不同演員聲音的( )A.音調不同 B.響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聲速不同4、如下圖所示的四種現象中,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是( )5、為了探究聲音的響度與振幅的關系,小明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幾個實驗。你認為能夠完成這個探究目的的是( ) 6、白天我們能從不同方向看到桌子等物體,這是因為( )A.這些物體都是發光的 B.眼睛發出的光射到這些物體上C.射到這些物體上的光發生了鏡面反射D.射到這些物體上的光發生了漫反射7、我們通過平面鏡看到物體的像是( )A.倒立等大的實像 B.倒立縮小的實像C.倒立放大的實像 D.正立等大的虛像8、小明到湖邊游玩,他看到了以下現象。這些現象中,由于光的直線傳播面形成的是:(   )A.水中的太陽 B.陽光下的樹的黑影子 C.湖中的游魚D.人在水中的倒影9、芭蕾舞演員練習時,站在平面鏡前2m處,則鏡中的像與她的距離是:(  )A.2m B.4m C.6m D.8m10、下列各成語所反映的情景中,能說明光反射的是()A.鏡花水月 B.坐井觀天 C.海市蜃樓 D.立竿見影11、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測量時,刻度尺不能歪斜 B、讀數時,視線應垂直于尺面C、誤差是由于測量時不遵守操作規則而引起的D、誤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減小12、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潛望鏡利用了平面鏡成像的原理 B、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C、在漫反射現象中,反射角可能不等于入射角 D、平面鏡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13、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甲、乙兩物體,它們的速度之比為2︰3 ,通過的路程之比為3︰1 ,則它們所用的時間之比為:(  )A、1∶2 B、 2∶1 C、9∶2 D、2∶9 14、電視機的遙控器能夠發射出一種人眼看不見的光——紅外線。把遙控器的紅外線發射窗對著電視機的紅外線接收窗,分別按不同的鍵,就能控制電視機進行選臺、調節音量、改變色彩濃淡等等。但有時把遙控器的紅外線發射窗對著電視機對面、側面的墻壁和天花板等,也能控制電視機,這是利用了光的:( )A、直線傳播現象 B、反射現象 C、折射現象 D、色散現象15、下列關于樂音和噪聲的敘述中敘述錯誤的是( )A、樂音悅耳動聽,給人以享受B、樂器發出的聲音一定是樂音,噪聲是機器發出的聲音C、 噪聲使人煩躁不安,有害于人的健康D、樂音的振動遵循一定的規律,噪聲的振動雜亂無章,無規律可循16、下列現象不能用光的直線傳播來解釋的是:( )A、一葉遮目不見泰山 B、在平靜的水面上形成樹木的倒影C、日食、月食現象 D、我們不能看到站在墻后的人 17、在如下圖所示的各圖象中,用來表示勻速運動的圖象是:(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8、在校運動會上,田徑賽計時員應該:( )A、看到發令冒煙開始計時 B、聽到發令槍聲計時C、看到舉槍時計時 D、看到運動員起跑時計時19、火車的速度為72km/h,上海地鐵一號線的速度為20m/s,則( ) A、兩者速度一樣大 B、火車的速度大 C、地鐵的速度大 D、無法確定20、為了減弱噪聲,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將噪聲大的機器換成噪聲小的機器 B、在公路和住宅間設立屏障或植樹C、在耳孔中塞上一團棉花 D、關閉所有的電源和不用任何機器 21、關于平面鏡,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一定是虛像 B、同一個物體離平面鏡越遠,所成的像越小C、利用平面鏡可以改變光線的傳播方向 D、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一定是正立的22、下列對現象解釋不正確的是( )A、雨后彩虹是色散現象 B、看到水中的魚變淺了是折射現象C、三基色是紅、綠、藍 D、小孔成像不是光的直線傳播現象二、填空題:(14×1分=14分)1、如果一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4s內通過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內的速度是①_______m/s,2min后它通過的路程是②_________m。2、當鑼被敲響時,用手按住鑼面,鑼聲消失了,這是因為鑼面停止了①___________,這說明物體的振動停止了,發聲②_________(“停止”或“繼續”)。3、李白詩句“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中的“高”是指聲音的①__________。女同學說話聲音“尖細”,是指女同學聲音的②________高,這是因為女同學說話時聲帶振動比較③______(“快”或“慢”)的緣故。4、在古詩詞中,也有許多描述光現象的詩句,如“潭清疑水淺”說的就是光的①_____________現象,“池水映明月”說就是光的②_________________現象。5、乘電梯上升的站著的乘客相對地面是①_________,相對電梯廂是②_________。如右圖在空中加油時,加油機與受油機是相對③_________(“運動”或“靜止”)。 6、一個人站在豎直放置的平面鏡前5米處,他的像距離平面鏡①_________m,當這人向平面鏡走去時,他在鏡中的像將②_________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三、作圖題與問答題:(9分)4、閃電和雷聲是同時產生的,為什么我們先看見閃電,后聽到雷聲?(2分)四 實驗題:(共22分)1、如圖所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①________,被測物體的長度是②________cm。2、以下各圖是我們學習過的有關聲現象的小實驗,其中:(1)如圖1所示,拿一張硬紙片,讓它在木梳齒上劃過,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劃得快時,發出聲音的音調①______(高、低),這說明音調跟振動的②_________有關;(2) 觀察圖2,你能得出的結論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觀察圖 3,你能得出的結論是: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觀察圖4,你能得出的結論是: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兩位同學做測平均速度的實驗,某次實驗過程如下圖所示:(1)實驗中需要使用的測量工具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2)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使斜面的坡度較③_______(選填“大”或“小”);(3)該次實驗中,小車通過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④v1=_______m/s,小車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⑤v =_______m/s。(鐘表每格為1s,結果保留兩位小數)4、如圖A所示為研究光的反射規律的實驗裝置,其中O點為入射點,ON為法線面板上每一格對應的角度均為10°。實驗時,當入射光為AO時,反射光為OB;當入射光為CO時,反射光為OD;當入射光為EO時,反射光為OF。請仔細分析下面表格中數據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反射角與①_______角是②_______(“相等”或“不相等”)。 如圖B光屏轉一角度看不到反射光線則說明了③______線、④________線、⑤________線在同一平面內。實驗序號 入射光線 入射角 反射角1 AO 50° 50°2 CO 40° 40°3 EO 20° 20°5、在研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中,在玻璃板的一側放一支點燃的蠟燭A,在玻璃板的另一側放一支沒有點燃的蠟燭B,當尋找像的位置時,眼睛應該在①________蠟燭這一側觀察(選填“A”或“B”).在得到像的位置后,應該用刻度尺分別測量物和像到鏡面的距離,然后歸納得出結論:平面鏡所成的是②______(“實”或“虛”)像,像與物體的大小③________,像到平面鏡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④________,像與物體相對平面鏡⑤________(“對稱”或“不對稱”)。五 計算題:(共11分做在答題卡) 1、小明同學在跑100m時,他用了20S。求他的平均速度?(3分)2、聲音在海水中傳播的平均速度為1500m/s,為了開辟新的航道,探測船的船底裝有回聲探測儀器,探測水下有無暗礁。探測船發出的聲音信號經0.6S被探測儀接收,求障礙物與探測船間的距離?(4分)3、一列火車長150m,以20m/s的速度過一座長為250m的大橋,它從車頭進入大橋到車尾離開大橋得需要多少時間。(4分)

一、選擇題:(22題×2=44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B C C C D D D B B A C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C C B B B B A A D B D二、填空題:(14×1分=14分)1、①5m/s, ②600m。2、①振動, ②停止。3、①響度。②音調, ③快。4、①折射, ②反射。5、①運動, ②靜止。③靜止。6、①5m, ②不變。 三、作圖題與問答題:(9分) 3、閃電和雷聲是同時產生的,為什么我們先看見閃電,后聽到雷聲?(2分)答:在空氣中光的傳播速度遠遠大于聲音的傳播速度,所以先看見閃電后聽到雷聲。

四 實驗題:(共23分)1、①1mm, ②2.05cm。2、①高, ②快慢/頻率; ③一切發聲物體在振動;④液體可以傳播聲音;⑤真空不能傳播聲音。3、(1)①卷尺、②停表/秒表/鐘表;(2)③小;(3)④v1≈0.13m/s, ⑤v =0.16m/s。4、①入射角 ②相等。③入射光線、④法線、⑤反射光線。5、①A ②虛。③相等、④相等、⑤對稱。五 計算題:(共11分)1、小明同學在跑100m時,他用了20S。求他的平均速度?(3分)解: 答:略 2、聲音在海水中傳播的平均速度為1500m/s,為了開辟新的航道,探測船的船底裝有回聲探測儀器,探測水下有無暗礁。探測船發出的聲音信號經0.6S被探測儀接收,求障礙物與探測船間的距離?(4分)解: 答:略3、一列火車長150m,以20m/s的速度過一座長為250m的大橋,它從車頭進入大橋到車尾離開大橋得需要多少時間。(4分)解:s=150m+250m=200m

答:略附加題:1、在軍事演習中,一門反坦克炮直接瞄準所要射擊的靜止的坦克模型,射擊后經過0.6s,射手看到炮彈在坦克模型上爆炸,又經過1.5s才聽到爆炸的聲音,則坦克模型到射手的距離是多少?炮彈運動的速度是多少?(設炮彈做勻速直線運動,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取為340m/s)略

篇9

一、選擇題:(22題×2=44分)1、詩句“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中,描寫輕舟運動時所選的參照物是 ( )A、 輕舟 B 、山 C 、河中的水 D 、輕舟上的人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某個同學的身高是180cm B、東嶺到惠安縣城的距離大約是20kmC、學校百米紀錄是13min D、乒乓球的直徑是40mm3、當喇叭里響起“我和你,心連心,共住地球村……”的男聲演唱時,小明和小亮齊聲說:“是劉歡在演唱!”他們作出判斷的依據是:不同演員聲音的( )A.音調不同 B.響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聲速不同4、如下圖所示的四種現象中,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是( )5、為了探究聲音的響度與振幅的關系,小明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幾個實驗。你認為能夠完成這個探究目的的是( ) 6、白天我們能從不同方向看到桌子等物體,這是因為( )A.這些物體都是發光的 B.眼睛發出的光射到這些物體上C.射到這些物體上的光發生了鏡面反射D.射到這些物體上的光發生了漫反射7、我們通過平面鏡看到物體的像是( )A.倒立等大的實像 B.倒立縮小的實像C.倒立放大的實像 D.正立等大的虛像8、小明到湖邊游玩,他看到了以下現象。這些現象中,由于光的直線傳播面形成的是:(   )A.水中的太陽 B.陽光下的樹的黑影子 C.湖中的游魚D.人在水中的倒影9、芭蕾舞演員練習時,站在平面鏡前2m處,則鏡中的像與她的距離是:(  )A.2m B.4m C.6m D.8m10、下列各成語所反映的情景中,能說明光反射的是()A.鏡花水月 B.坐井觀天 C.海市蜃樓 D.立竿見影11、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測量時,刻度尺不能歪斜 B、讀數時,視線應垂直于尺面C、誤差是由于測量時不遵守操作規則而引起的D、誤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減小12、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潛望鏡利用了平面鏡成像的原理 B、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C、在漫反射現象中,反射角可能不等于入射角 D、平面鏡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13、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甲、乙兩物體,它們的速度之比為2︰3 ,通過的路程之比為3︰1 ,則它們所用的時間之比為:(  )A、1∶2 B、 2∶1 C、9∶2 D、2∶9 14、電視機的遙控器能夠發射出一種人眼看不見的光——紅外線。把遙控器的紅外線發射窗對著電視機的紅外線接收窗,分別按不同的鍵,就能控制電視機進行選臺、調節音量、改變色彩濃淡等等。但有時把遙控器的紅外線發射窗對著電視機對面、側面的墻壁和天花板等,也能控制電視機,這是利用了光的:( )A、直線傳播現象 B、反射現象 C、折射現象 D、色散現象15、下列關于樂音和噪聲的敘述中敘述錯誤的是( )A、樂音悅耳動聽,給人以享受B、樂器發出的聲音一定是樂音,噪聲是機器發出的聲音C、 噪聲使人煩躁不安,有害于人的健康D、樂音的振動遵循一定的規律,噪聲的振動雜亂無章,無規律可循16、下列現象不能用光的直線傳播來解釋的是:( )A、一葉遮目不見泰山 B、在平靜的水面上形成樹木的倒影C、日食、月食現象 D、我們不能看到站在墻后的人 17、在如下圖所示的各圖象中,用來表示勻速運動的圖象是:(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8、在校運動會上,田徑賽計時員應該:( )A、看到發令冒煙開始計時 B、聽到發令槍聲計時C、看到舉槍時計時 D、看到運動員起跑時計時19、火車的速度為72km/h,上海地鐵一號線的速度為20m/s,則( ) A、兩者速度一樣大 B、火車的速度大 C、地鐵的速度大 D、無法確定20、為了減弱噪聲,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將噪聲大的機器換成噪聲小的機器 B、在公路和住宅間設立屏障或植樹C、在耳孔中塞上一團棉花 D、關閉所有的電源和不用任何機器 21、關于平面鏡,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一定是虛像 B、同一個物體離平面鏡越遠,所成的像越小C、利用平面鏡可以改變光線的傳播方向 D、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一定是正立的22、下列對現象解釋不正確的是( )A、雨后彩虹是色散現象 B、看到水中的魚變淺了是折射現象C、三基色是紅、綠、藍 D、小孔成像不是光的直線傳播現象二、填空題:(14×1分=14分)1、如果一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4s內通過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內的速度是①_______m/s,2min后它通過的路程是②_________m。2、當鑼被敲響時,用手按住鑼面,鑼聲消失了,這是因為鑼面停止了①___________,這說明物體的振動停止了,發聲②_________(“停止”或“繼續”)。3、李白詩句“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中的“高”是指聲音的①__________。女同學說話聲音“尖細”,是指女同學聲音的②________高,這是因為女同學說話時聲帶振動比較③______(“快”或“慢”)的緣故。4、在古詩詞中,也有許多描述光現象的詩句,如“潭清疑水淺”說的就是光的①_____________現象,“池水映明月”說就是光的②_________________現象。5、乘電梯上升的站著的乘客相對地面是①_________,相對電梯廂是②_________。如右圖在空中加油時,加油機與受油機是相對③_________(“運動”或“靜止”)。 6、一個人站在豎直放置的平面鏡前5米處,他的像距離平面鏡①_________m,當這人向平面鏡走去時,他在鏡中的像將②_________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三、作圖題與問答題:(9分)4、閃電和雷聲是同時產生的,為什么我們先看見閃電,后聽到雷聲?(2分)四 實驗題:(共22分)1、如圖所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①________,被測物體的長度是②________cm。2、以下各圖是我們學習過的有關聲現象的小實驗,其中:(1)如圖1所示,拿一張硬紙片,讓它在木梳齒上劃過,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劃得快時,發出聲音的音調①______(高、低),這說明音調跟振動的②_________有關;(2) 觀察圖2,你能得出的結論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觀察圖 3,你能得出的結論是: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觀察圖4,你能得出的結論是: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兩位同學做測平均速度的實驗,某次實驗過程如下圖所示:(1)實驗中需要使用的測量工具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2)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使斜面的坡度較③_______(選填“大”或“小”);(3)該次實驗中,小車通過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④v1=_______m/s,小車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⑤v =_______m/s。(鐘表每格為1s,結果保留兩位小數)4、如圖A所示為研究光的反射規律的實驗裝置,其中O點為入射點,ON為法線面板上每一格對應的角度均為10°。實驗時,當入射光為AO時,反射光為OB;當入射光為CO時,反射光為OD;當入射光為EO時,反射光為OF。請仔細分析下面表格中數據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反射角與①_______角是②_______(“相等”或“不相等”)。 如圖B光屏轉一角度看不到反射光線則說明了③______線、④________線、⑤________線在同一平面內。實驗序號 入射光線 入射角 反射角1 AO 50° 50°2 CO 40° 40°3 EO 20° 20°5、在研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中,在玻璃板的一側放一支點燃的蠟燭A,在玻璃板的另一側放一支沒有點燃的蠟燭B,當尋找像的位置時,眼睛應該在①________蠟燭這一側觀察(選填“A”或“B”).在得到像的位置后,應該用刻度尺分別測量物和像到鏡面的距離,然后歸納得出結論:平面鏡所成的是②______(“實”或“虛”)像,像與物體的大小③________,像到平面鏡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④________,像與物體相對平面鏡⑤________(“對稱”或“不對稱”)。五 計算題:(共11分做在答題卡) 1、小明同學在跑100m時,他用了20S。求他的平均速度?(3分)2、聲音在海水中傳播的平均速度為1500m/s,為了開辟新的航道,探測船的船底裝有回聲探測儀器,探測水下有無暗礁。探測船發出的聲音信號經0.6S被探測儀接收,求障礙物與探測船間的距離?(4分)3、一列火車長150m,以20m/s的速度過一座長為250m的大橋,它從車頭進入大橋到車尾離開大橋得需要多少時間。(4分) 一、選擇題:(22題×2=44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B C C C D D D B B A C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C C B B B B A A D B D二、填空題:(14×1分=14分)1、①5m/s, ②600m。2、①振動, ②停止。3、①響度。②音調, ③快。4、①折射, ②反射。5、①運動, ②靜止。③靜止。6、①5m, ②不變。 三、作圖題與問答題:(9分) 3、閃電和雷聲是同時產生的,為什么我們先看見閃電,后聽到雷聲?(2分)答:在空氣中光的傳播速度遠遠大于聲音的傳播速度,所以先看見閃電后聽到雷聲。

四 實驗題:(共23分)1、①1mm, ②2.05cm。2、①高, ②快慢/頻率; ③一切發聲物體在振動;④液體可以傳播聲音;⑤真空不能傳播聲音。3、(1)①卷尺、②停表/秒表/鐘表;(2)③小;(3)④v1≈0.13m/s, ⑤v =0.16m/s。4、①入射角 ②相等。③入射光線、④法線、⑤反射光線。5、①A ②虛。③相等、④相等、⑤對稱。五 計算題:(共11分)1、小明同學在跑100m時,他用了20S。求他的平均速度?(3分)解: 答:略 2、聲音在海水中傳播的平均速度為1500m/s,為了開辟新的航道,探測船的船底裝有回聲探測儀器,探測水下有無暗礁。探測船發出的聲音信號經0.6S被探測儀接收,求障礙物與探測船間的距離?(4分)解: 答:略3、一列火車長150m,以20m/s的速度過一座長為250m的大橋,它從車頭進入大橋到車尾離開大橋得需要多少時間。(4分)解:s=150m+250m=200m

答:略附加題:1、在軍事演習中,一門反坦克炮直接瞄準所要射擊的靜止的坦克模型,射擊后經過0.6s,射手看到炮彈在坦克模型上爆炸,又經過1.5s才聽到爆炸的聲音,則坦克模型到射手的距離是多少?炮彈運動的速度是多少?(設炮彈做勻速直線運動,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取為340m/s)略

篇10

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正確)

1.關于聲音的發生和傳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但不能在水中傳播

B.聲音不能在固體中傳播

C.正在發聲的物體一定在振動

D.聲音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是340m/s

2.針對以下四幅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甲圖中,演奏者通過手指按壓弦的不同位置來改變發聲的音調

B.乙圖中,敲鑼時用力越大,所發聲音的音色越好

C.丙圖中,隨著向外不斷抽氣,手機鈴聲越來越小

D.丁圖中,城市某些路段兩旁的透明板墻可以減小噪聲污染

3.流星落在地球上會產生巨大的聲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員就在附近也聽不到聲音,這是因為

A.撞擊聲太小,入耳無法聽到

B.月球表面沒有空氣,聲音無法傳播

C.撞擊月球產生的是超聲波

D.月球受到撞擊時不產生振動

4.下列物態變化中,屬于升華現象的是

A.春天,冰封的湖面解凍

B.夏天,利用冰箱制作棒冰

C.深秋,屋頂的瓦上結了一層霜

D.冬天,冰凍的衣服逐漸變干

5.下表為一些物質的凝固點和沸點,由此判斷,在我國各個地區都能測量氣溫的溫度計應選用

A.酒精溫度計B.乙醚溫度計

C.水溫度計D.水銀溫度計

6.“金星凌日”是在地球上看到金星從太陽面上移過的現象,它

的形成和日食的道理相同.右圖為形成“金星凌日”現象時的

示意圖,金星的位置在

A.甲B.乙

C.丙D.丁

7.一束光線斜射到兩種介質的分界面上,它與界面成40。角+反射光線跟折射光線的夾角恰好是90°,則入射角、折射角分別是

A.40°50°B.40°40°C.50°40°D.50°30°

8.近視眼鏡的鏡片屬于下列哪種光學元件

A.平面鏡B.凹透鏡C.凸透鏡D.凸面鏡

9.光斜射到放在空氣中的玻璃磚上,在上、下兩個相互平行的表面發生折射,下列關于光傳播的四張光路圖A、B、C、D中正確的是

10.測繪人員繪制地圖時常常需要從飛機上拍攝地面的照片,若使用的相機鏡頭焦距為50mm,則底片與鏡頭距離應該在

A.100mm以外B.略大于50mmC.恰為50mmD.50mm以內

11.正在向南行駛的甲車上的乘客,看到向北行駛的乙車從旁邊駛過時,感到乙車特別快,那么,這個乘客所選的參照物是

A.甲車B.乙車C.地面D.太陽

12.蘋果熟了,從樹上落下來.下列圖像中可以大致反映蘋果下落過程中速度v隨時間t變化情況的是

二、填空題(本題共11小題,每空1分,共26分)

13.聯歡晚會上,口技演員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動物和樂器的聲音,他主要是模仿聲音的,臺下觀眾聽到口技演員的聲音是靠傳播的.

14.成語“震耳欲聾”從物理學角度看是形容聲音的大,有資料顯示,噪聲每經過一塊100m寬的林帶可降低20~25分貝.新建的蘇州火車站在兩側種著許多樹木,這是為了在減弱噪聲.

15.人體的正常體溫約為℃,體溫計的測量范圍是℃~℃.

16.寒冷的冬天,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內游客的嘴里不斷呼出“白氣”,這是現象;冰雕作品的質量會一天天減少,這是現象.(填寫物態變化名稱)

17.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約為m/s,白光被分解成多種色光的現象叫光的.

18.小孔成像是利用了光在均勻介質中沿傳播的原理,它所成的像是(正立/倒立)的像.

19.“黑板反光”是由于光射到黑板上發生反射造成的,而全班同學都能看到講臺上的物體是由于光在物體表面發生反射的緣故.

20.古詩詞中有許多描述光學現象的詩句,如:“潭清疑水淺”說的是光的現象,“池水映明月”說的是光的現象.

21.圖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cm,

木塊的長度是cm.

22.體育課上,甲、乙、丙三位同學進行50m賽跑,他們的成績如下表所示:

跑得最快的是同學,這里比較三人運動的快慢采用的是在相同的條件下比較的方法.

23.如圖是大自然中水循環現象的示意圖.江、

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層中的水不斷蒸發變

成水蒸氣.當含有很多水蒸氣的空氣升入

高空時,水蒸氣的溫度降低①凝成小水滴或

②凝成小冰晶,這就是云,在一定條件下,

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來越大,就會下

落.在下落過程中,③小冰晶又變成小水滴,與原來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這就形成了雨.

(1)請依次寫出上文劃線處涉及到的物態變化的名稱:

①、②、③;

(2)上面三種物態變化中,屬于吸熱的是:(填物態變化的名稱).

三、解答題(本題共7小題,共50分.解答第28題時應有解題過程)

24.(8分)按題目要求作圖

(1)在圖中畫出光線從水中斜射入空氣的折射光線(大致方向).

(2)在圖中畫出物體AB在平面鏡MN中所成的像.

(3)在圖中根據透鏡的折射光線畫出入射光線.

(4)根據光線通過透鏡前后的方向,在圖虛線框中畫出適當類型的透鏡.

25.(7分)如圖所示,是小明和小華在觀察“水的沸騰”實驗中的情景,通過酒精燈對水加熱,使水沸騰,他們記錄的數據如下表所示:

(1)實驗中使用的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的的性質工作的.

(2)實驗中觀察到水沸騰時的現象如圖(甲/乙)所示;水沸騰后,需要(吸收/放出)熱量,才能保持水的溫度不變;該實驗中水的沸點是℃.

(3)根據記錄的數據在圖丙所示的坐標上畫出水沸騰前后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

(4)實驗中酒精燈使用完畢后要求蓋好燈帽,這樣做可以減慢液態酒精的.

26.(4分)某同學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時,將一塊玻璃

板豎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兩段等長的蠟燭A和B一前

一后豎放在直尺上,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用眼睛進行觀察,

如圖所示.在此實驗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較物與像到鏡面的關系;

(2)兩段等長的蠟燭是為了比較物與像的關系;

(3)移去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

(能/不能)接收到蠟燭A的燭焰的像,這說明平面鏡成的是

像.

27.(4分)在沿直跑道進行100m賽跑時,終點處甲、乙兩位記時員分別根據發令槍冒煙和聽到槍聲開始記錄同一運動員的成績,他們所記錄的結果分別是13.30s和13.00s,則該運動員的真實成績應該是s;這時聲音的傳播速度大約是m/s.(結果用小數表示,且小數點后保留一位.)

28.(7分)一列長為360m的火車勻速穿過一條長1800m的隧道,測得火車完全通過隧道需要108s.求:

(1)火車的運行速度(單位用米/秒),合多少千米/時;

(2)火車頭從剛進入隧道到恰要離開隧道所用的時間;

(3)火車全部在隧道內運行的時間.

29.(8分)某小組同學分別測出了甲、乙電動小車作直線運動的路程和時間,并依據數據作出了相應的路程—時間圖像,如圖(a)、(b)所示.

(1)觀察圖(a)可知,甲車在作直線運動.甲車通過0.6m的路程所用時間為

s.

(2)觀察圖(b)可知,在A、B對應的時間段內,乙車通過的路程為m.

(3)比較圖(a)、(b)可知,甲車的速度(大于/等于/小于)乙車的速度.

30.(12分)桌上有兩個凸透鏡,規格如下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