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的作者范文
時間:2023-03-22 07:19:0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四大名著的作者,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全球化語境 四大名著 傳播 改變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4)01-0072-02
由于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針對四大名著改編的研究主要可以劃分為兩類。一類是對四大名著改編作品現實意義的研究。在《論四大名著影視改編與傳播的當代性》[1]中就討論了四大名著改編的當代性。也有針對不同著作進行細化的價值分析,如《近二十年影視傳播及價值實現研究》[2]。第二類是針對四大名著改編過程中創作手法、傳播形式和作品數量的研究,如《論古典名著的影視改編》[3]。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礎上,將視角放在域外傳播問題上,嘗試對四大名著影視作品在域外的傳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粗淺的討論。
一、全球化語境下四大名著的改編與傳播
伴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全球化的文化交流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活躍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一個高峰。當下許多以四大名著為母本進行改編的影視作品在遵循原著的基礎上,加入了當代視角的分析。1977年,BBC也播放了日版《水滸傳》,這個版本的《水滸傳》還在當時被評選為“希望再播的電視劇”。《西游記》的影視作品全球化的方式較為特別,是在域外傳播的主要推動者是國外的影視制作者。在這些改編中,多數是以一種西方的觀念來詮釋書中的人物,所以常常會與中國觀眾心中的人物形象形成很大的差別,不容易被中國觀眾喜歡,但是卻十分符合國外受眾的審美標準。“2001年,美國NBC電視臺制作了The Monkey King《猴王》,此劇對原著有很大改編,劇中雖然還保留著唐僧師徒四人以及眾多的中國元素,但文化精神和價值追求已與原著相去甚遠,完全是一個美國式的拯救故事。”[4]
二、四大名著在域外傳播和接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在全球化迅速發展的今天,外在的硬件條件足以滿足各種文化的全球傳播,而四大名著影視作品并沒有人們所期待的那樣在外域文化環境中迅速傳播開來。影響四大名著影視作品跨文化傳播和接受的因素主要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由于中西文明生成路徑的不同,形成中西文化系統的差異。中國文化是在農業文明基礎上產生的,它形成了內求的、模糊的、含蓄的、重情的文化特質,這在四大名著等文學作品中表現得非常明顯。而西方文化是在商業文明基礎上形成的契約文化,偏向于理性的邏輯思維,注重概念、推理、判斷。不同文化背景下,受眾所堅信的信仰是不同的。根據彌爾頓·洛克奇的理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念系統。信念的地位越重要,它對變化的抵制也越強,并且這種變化對整個系統造成的影響也越大。[5]西方受眾多以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等為信仰。在這些宗教中,持有的是一神論。但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存在著信奉多神的現象。所以在理解我國佛教、道教這種多神信仰時,西方受眾往往出現困惑。尤為突出的受眾理解困惑體現在作品《西游記》上。可能西方受眾無法理解為什么會同時存在兩個體系(佛教和道教)的神,作品中百姓在信奉各路雜神的同時還敬畏著大大小小的佛祖。正是這種信仰的抵牾,影響了四大名著影視作品在域外的傳播與接受。
同樣,在大的文化背景的影響下,受眾對語言的感知能力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異。中國古代文學注重對意象的感悟,注重內在的情感,這些體驗不是靠理性思維推理得出的。因此,思維差異導致西方受眾無法理解故事的真正含義。以《紅樓夢》為例,在電視劇中表現第三十七回“秋爽齋偶結海棠社 蘅蕪苑夜擬題”這一段時,薛寶釵和林黛玉同以《詠白海棠》為題作詩一首。寶釵的詩詞表現出寶釵作為一個大家閨秀的端莊,用海棠花呈現出了一個大家閨秀的姿態,其中“玉”還有暗指寶玉和黛玉之意。而黛玉的詩則同樣用海棠花塑造出一個孤高的形象,與此同時也回擊了寶釵在詩中的暗諷。這樣有來有往的交手,對于一個中國受眾來講并不難以理解,但是外國受眾卻會遇到很大的理解障礙,同時將詩與人物性格想聯系更是難上加難。
其次,西方受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較少,相比起講述文化生活的平和的故事,更喜歡激烈的有動作情節的故事。這種興趣上的不同,使四大名著影視作品在域外的傳播中,往往將制作重點放在了宏大的場面制作以及打斗情節上的設計,反而忽略了與文化生活相關的故事情節。
最后,現有的四大名著的影視作品在域外傳播,主要是依靠著電影和電視劇這兩種形式。外國電影電視劇從拍攝技術上講都要比我國現有的技術更加完善,我國拍攝的電視劇和電影作品,在視覺效果上往往要遜色于國外制作的影視作品,這在吸引受眾上形成弱勢。
三、加速四大名著影視作品在域外傳播的主要措施
文學作品跨文化傳播是當今學術界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如何解決不同文化之間傳播的瓶頸,是我們亟需解決的問題。
首先,加大中華文化在域外的整體傳播力度。四大名著影視作品域外傳播與接受不是單一的問題,而是中華文化在域外傳播與接受的組成部分。為了域外受眾能夠更好地接受四大名著影視作品,就必須讓他們具備與之相關的中國文化其他因素,理解是接受的前提,而理解需要更大的文化背景。所以,加快中華文化在域外整體傳播力度,使域外受眾全面了解中國歷史和社會,為接受四大名著影視作品提供宏觀的環境和背景。
其次,利用域外受眾感興趣的故事吸引注意力,打開市場。從在域外傳播的四大名著現有的影視作品來看,《三國演義》《西游記》在吸引的受眾的數量上看都是表現十分突出的。同時,反觀《紅樓夢》影視作品在數量上,有影響力的影視作品則較少。這并不代表著《紅樓夢》在故事上不如《三國演義》和《水滸傳》,而是域外受眾在不了解中國文化的情況下,激烈的對抗情節更能夠吸引國外受眾的眼光。所以,為了打開四大名著影視作品在域外的市場,可以先用一些對抗性強的、能夠包含動作鏡頭的故事作為先鋒,在這期間慢慢滲透中國文化,最終達到使域外受眾接受中國古代文化精髓的目的。
最后,有效利用現代的影視拍攝技術,讓四大名著的故事更具有視覺效果。《赤壁》能夠在國外獲得大量的票房,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依靠了高科技的拍攝制作手段,宏大的場面和華麗的特效成為了受歡迎的一種保證。所以,在制作四大名著改編的影視作品時,保證畫面質量和視覺效果是所要重視的問題。
四大名著的影視作品作為一種文化產品,在世界范圍內傳播存在著一定的困難,這種困難源自于文化背景、思維方式以及對不同文化間的知識空白,這樣的問題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只有通過不斷的文化交流才能讓世界更加了解中國,更接受中國文化。四大名著影視作品在域外的傳播與接受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不是短期內就可以解決的。我們應該采取一些措施,縮短傳播的時間進程。
【參考文獻】
[1]馬曉虹,張樹武.論四大名著影視改編與傳播的當代性[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6)162.
[2]左巖.近二十年《三國演義》影視傳播及價值實現研究[D].山東大學,2011-04-05.
[3]趙一陽.論古典名著《水滸傳》的影視改編[D].東北師范大學,2012-05-01.
篇2
摘要:古典文學名著改編是當今影視創作中的熱門現象,隨著新版《西游記》的上映,古典文學名著的電視劇改編經歷了兩次熱潮。它們產生的時代背景不同,電視劇改編的特點不同,也形成了不同的社會反響。
關鍵詞:古典文學名著;改編;電視劇
中圖分類號:J9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2)09-0154-01
一、改編的緣起
古典文學名著被改編為影視劇存在一定的現實基礎。首先,古典文學名著的文本符合影視劇本構成的特點;其次,古典文學名著存在廣泛的受眾基礎。很多觀眾自小就接受古典文學名著的熏陶,提到古典文學名著,大都略知一二。因此,對古典文學名著的影視拍攝,容易激發觀眾的觀看熱情。這在無形中產生了一批潛在的受眾群,這是古典文學名著改編為影視劇的先天優勢。因此自十九世紀末電影產生,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世界第一個公共電視臺成立以來,古典文學名著便成為影視拍攝史上比較活躍的題材。
二、兩次熱潮
以四大名著的一輪上映為標志,古典文學名著的電視劇改編經歷了兩次熱潮。第一次熱潮從20世紀80年代初持續到90年代末。80年代,在啟蒙主義的影響下,許多古典文學名著登上熒幕。這些電視劇秉承“忠于原著”的改編理念,發揮著普及和傳播文化的作用;到了90年代后期,隨著市場化的確立,大眾文化開始萌芽,觀賞性和趣味性成為電視劇創作者的一個追求目標。此時,隨著《水滸傳》的播出,四大名著完成了第一輪熒屏之旅,由此掀起的第一次古典文學名著改編電視劇的熱潮結束;進入21世紀以后,隨著電視劇市場化的發展,電視劇的商業娛樂功能得到更大的開發,對經濟利益的追求早已取代了對文化的需求,翻拍重拍名著蔚然成風,形成了古典文學名著改編電視劇的第二次熱潮。
(一)古典文學名著改編的第一次熱潮(20世紀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
80年代初,山東電視臺攝制的電視連續劇《武松》登上熒屏,成為中國觀眾在電視上看到的第一部古典文學名著改編電視劇,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而差不多同一時期,央視的《西游記》也在籌劃和拍攝之中,這個浩大的工程從1982年開始,邊拍邊播,直到1988年,全部25集才完整與觀眾見面。播出后取得了非常好收視效果,在今日仍有非常高的重播率。80年代還有一部不得不提的經典作品―《紅樓夢》。本著宣揚文化,普及名著,教育大眾的目的,由紅學專家與電視劇工作者共同組建了創作團隊,執行“遵循原著,慎于翻新”的改編理念,共同完成了這次的改編工作。但電視劇的結局并沒有采用通行本中高鶚續寫的結局,播出后引起很大爭議。但是,這部電視劇在精神上與原著的契合毋庸置疑,直到現在也被觀眾譽為最忠于原著、難以超越的一次改編。90年代,四大名著中的最后兩部《三國演義》《水滸傳》也相繼播出。《三國演義》依舊延續80年代的拍攝特點,主要是忠實于原著的改編,而《水滸傳》拍攝在大眾文化開始興起的90年代后期,在改編上呈現出不同以往的特點,忠實性不再是唯一的指向,滿足觀眾的需求成為創作者追求的一個重要目標。第一次改編熱潮,古典文學名著的改編承擔著文化宣傳的作用,主要集中于四大名著的改編,期間也有一些其他古典名著的電視劇改編,如《儒林外史》《聊齋》等,但這些電視劇社會反響一般,遠遠不及四大名著。
(二)古典文學名著改編的第二次(21世紀以來)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古典文學名著改編電視劇掀起了又一輪熱潮。根據古典文學名著改編的電視劇數量空前。題材領域進一步擴大,以前未被改編過的經典名著如《西廂記》《隋唐英雄傳》《牡丹亭》登上熒屏,而以四大名著為代表的一些古典文學名著則進入翻拍重拍時期,僅《聊齋志異》的改編就有五部之多。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僅在兩年時間里,四大名著就輪番上映,回想它們第一次的改編卻斷斷續續十余年之久。在市場化產業化的背景下,這一時期的改編劇不再以“忠于原著”為唯一標準,而是轉向“忠于觀眾”“忠于市場”。與上一輪的改編相比,電視劇的文化功能弱化,主要功能由文化傳播變為了商業娛樂。“大多數名著改編,也許都首先不是來自于當代的文化需要,而是經濟需要和利益驅動。”i這一時期的改編劇得到的評價遠遠不及第一次,特別是商業炒作模式受到很多的詬病和指責。但不可否認的是,第二次古典文學名著電視劇改編熱潮同第一次相比也有自身優點。第一次熱潮中的改編劇由于恪守遵循原著的原則以及受傳統戲曲的影響,在人物的塑造上十分模式化,而第二次熱潮中,創作者對人物增加了許多自己的解讀,人物的形象更加豐滿,更加有血有肉,不是簡單能用好壞、忠奸來定義,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另外,第一次改編熱潮時期側重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許多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內容都被舍棄,如《紅樓夢》中對夢的描寫,《西游記》中道教的義理色彩等,使改編過于嚴肅和寫實,第二次熱潮時期這些內容得以重見天日,還原了原著的神話色彩和浪漫主義風格。
篇3
書,記載著歷史,反映著當下,思考著未來。一位先哲說過:“不讀書的人,天和地都是狹小的,他充其量只能活上一輩子;多讀書的人,天和地都是廣闊的,他能活上三輩子--過去、現在和將來。”下面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四大名著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參閱。
四大名著讀書心得1【扭曲的社會——讀《西游記》有感】
《西游記》是我國古典文學的一座豐碑,與《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并稱我國“四大名著”。
書中所描述的各路神佛,魑魅魍魎,惟妙惟肖,它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瑰麗絢爛的神魔世界。
從我第一次接觸《西游記》,由一本充滿幽默風趣的連環畫,到如今只有注解的著作,我對其所描述的故事和表達的思想有了一定的認識,不再如兒童時期單純的喜愛看猴王腳踏凌霄,大鬧天宮了。
魯迅先生曾評價過“什麼皆有情,精魅亦同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西游記》中,九九八十一難,每個故事中風趣,幽默的故事并不只是“故事”,它反映了現實社會即作者所處時代的扭曲與缺失。
在唐僧師徒取經的路途中,不難發現,很多妖魔都是有“后臺”的,他們大多是那些神佛的弟子或坐騎,每當孫悟空揮棒欲“為名除害”之時,那些神佛一句“大圣,手下留情”,便可既往不咎,而那些沒有“后臺”的妖魔則“死于非命”。孫悟空在《西游記》中,算是一個積極的“革命分子”,然而對這樣的環境也是無法改變。這無不反映了當時社會,朝廷中多數人,為官不正;再如,第七十八,七十九回中,唐僧師徒路經比丘國,比丘國王為妖魔所纏,國王聽信讒言,欲將一千一百個孩童的心肝作為藥引,故事看似荒誕,夸張,但它卻真實反應了現實社會中,皇帝的昏庸無道,想問“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秦始皇焚書坑儒”,“隋煬帝弒父殺兄”······這些歷史君王,哪個不是更加的“匪夷所思”?
《西游記》所描述的是一個扭曲的病態的社會,對于現實社會,借用當代作家余華的話說“與現實的荒誕相比,小說的荒誕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四大名著讀書心得2《包容與點贊是勝利的源泉》
去年暑假,爸爸給我買了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這本書,一開始我是被父母逼著看,到后來我一有空就主動翻閱,它已經成了我最喜歡的一本書。
喜歡這本書,不僅僅是書中的“大腦天宮”“三借芭蕉扇”“偷吃人參果”“大戰紅孩兒”等精彩動人、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結吸引了我;更重要的是,通過認真的閱讀和父母的講解,我還懂得了一個大大的道理,那就是“不要只盯著別人的缺點看”,人無完人,要寬容別人的缺點,發揮別人的優點,通過團隊合作最后才能取到“真經”。
“西天取經”四人組合的形象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之中,他們特點鮮明,各有所長:唐僧理想信念異常堅定、認準目標絕不放棄;孫悟空火眼金睛,降妖除魔本領;豬八戒性情開朗,憨態可掬;沙僧忠厚誠實,任勞任怨,遵守紀律。
正如“硬幣有正反兩面”一樣,他們各自的缺點也顯而易見。比如,唐僧頑固認死理,不分青紅皂白,常常“錯怪悟空”,還把他氣回花果山;孫悟空脾氣特別急躁,好斗暴力,一下子就“三打白骨精”,遇事總想“一棒子就解決”;豬八戒取經意志最不堅定,一遇困難就退縮,經常將“分家當散伙,回高老莊”掛在嘴邊;沙僧總是唯唯諾諾,沒有自己的半點意見,“我聽師傅的,我聽大師兄的”是口頭禪。
師徒四人走到一起,恰恰組成了一個非常包容而又有活力的團隊,師傅把方向,大師兄沖鋒開路,二師兄牽好白龍馬,沙師弟埋頭挑擔。雖然各有缺點,但充分發揮出各自的優點,取長補短,才能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修成正果。
聯想到我們可愛的班級,是由42位擁有不同性格和脾氣的小伙伴組成,同學們有的學習成績不太好,但體育方面很突出;有的不太遵守課堂紀律,但非常樂于助人……我們千萬不要對別人的優點視而不見,卻抓住缺點和不足緊緊不放。我們更應該對別人的優點多多點贊,對別人的缺點多多包容,這樣的話,我們的班級團隊一定會越來越棒,我們自己也會受到越來越多的人喜歡!
四大名著讀書心得3一部古老的神話故事,但卻引起了兒童的喜愛,那就是《西游記》。小時候,我只是看動畫片與圖畫書。但現在,我不僅看與讀,而且還學會了思考。
《西游記》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大家都十分了解。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孫悟空啦!因為他總是聰明過人、助人為樂、能分辨好人與壞人,來守護唐僧和弟兄們。他就像我們現在的人民警察一樣,火眼金睛,抓壞人救好人,時刻保衛著我們。或許由于唐僧遇到麻煩的事情就不動腦筋,盲目地接受別人的幫助的緣故吧,有時才會不聽孫悟空的好心勸告,掉入妖怪的手中。這足夠說明了遇到麻煩的事情要動腦筋,如果不動腦筋,聽了別人不好的意見,反而會更糟糕。不過我還認為唐僧過于善良,哪怕對待壞人也十分好,因為他只看表面,不了解人的本質。
我也很喜歡豬八戒。我覺得他是個性格單純但很可愛的人。他不會想出一些好方法,但卻有正義感。只要他想做的事,他就一定會去做。他會奮不顧身地保護師傅的安全,而不考慮自己的安危。看上去他有些笨不動腦筋,但是人們覺得他笨的可愛。我們要學習他那種不怕敵人的膽量。不過有些事在做之前要仔細考慮,分清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要憑自己的實力去做。
總之,師徒四人每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長處,哪怕是他們的短處也必須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如果有的話,要努力改正,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真的非常好看。每一個章節都有許多不同的驚險冒險,讓人不由自主的一頁一頁看下去。雖然大家都認為悟空法力高強,是最厲害的,但我卻有點不以為然。他法力高強是無庸置疑的,但我認為西天取經的旅途之所以會如此有驚無險的順利,而非悟空一人的功勞。不管怎麼說,西游記真的很好看。
四大名著讀書心得4《水滸傳》是中國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成篇小說。《水滸傳》既然是四大名著之一,就必定有他發光出彩之處。之前雖然囫圇吞棗的看過一點點,但完全不知其所云。這個假期我再次隨各位梁山泊的英雄深刻的體會了一番他們的“忠孝義”.
《水滸傳》里的人物都刻畫得十分傳神,性格鮮明。例如:“花和尚”魯智深,他得知鄭屠欺負金翠蓮父女,主動向金氏父女贈送銀兩,幫助他們逃跑,故意激怒鄭屠,三兩拳就打死了惡霸鄭屠。這一系列的作為都充分的期限了他是一個粗中有細,性格暴躁,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真漢子。
《水滸傳》故事情節曲折有趣,事態的變化常常讓人意想不到。認真品讀《水滸傳》,才能感受到梁山好漢的“忠孝義”.
孝:梁山英雄身上不缺乏對父母的孝。李逵思母心切,便回家背老母,沒想到母親卻被老虎給吃了,李逵怒殺四虎。這是危險呀,是對母親的孝給了他力量。還有當武松得知武大郎是被潘金蓮毒害的,為了替哥哥報仇,于是就割下潘金蓮的狗頭,掏出其五臟六腑;殺了西門慶;獲罪被流放孟州,也在所不惜。
忠:他們有對國家社會忠心。宋江寧愿死也不愿意讓李逵造反,李逵幾次想起兵造反,都被他阻止了。寧可朝廷負他,他忠心不負朝廷。這是“忠”還有林沖的妻子被高俅的兒子欺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
義:為了朋友兄弟,赴湯蹈火,舍命相助、同生共死。何其偉大的“義”呀!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難于登天。而梁山好漢個個義膽包天。
《水滸傳》讓人過目不忘的就是英雄們的“忠孝義”,使我強烈地感受到了古代英雄豪邁的氣概和性格。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文學名著。
四大名著讀書心得5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講了三國時期吳,蜀,魏三國鼎立。一場刀光劍影的戰爭還清晰可見,顯示三國時期的爾虞我詐,勾心斗角,動蕩不安的現象。
什么“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以及“粗中有細勇猛善戰”的張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足智多謀”的忠臣諸葛亮;還有心胸狹隘的周逾,長厚的魯肅等人交織在一起,引發了一連串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故事。
首先是劉備,從一開始的桃園三結義這個故事就讓我對劉備產生了很深的感受,他非常重情義,也很有愛心,也非常的顧全大局,就拿三顧茅廬這個故事來說,劉備為了統一亂世,三次才請到了諸葛亮,他的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十分敬佩他。但劉備也有一個缺點,就是受到打擊不能控制自己,關羽、張飛被殺害后,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聽諸葛亮的話,一定要攻打吳國,導致失去了一員戰將,如果他當時聽從諸葛亮的話,就一定能聯吳抗曹。
接著就是諸葛亮,這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然后是關羽,他一生獲得了許多的戰功,比如說: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等等,他為了與劉備會合,便不遠千里來找劉備,斬顏良,誅文丑,結果魯莽的張飛以為他背叛了劉備,準備要殺他,然后又看見他跟敵方打仗,這才明白。于是關羽和張飛準備一起去找劉備,最后終于與劉備會合,想象著那令人激動的場面,真為他們而高興!在書中描寫關羽的一句話是: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手拿青龍偃月刀,還有赤兔馬。這樣搭配,簡直是無人能敵!
最后是曹操,曹操是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在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說: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劉備嚇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裝作害怕打雷,這才蒙混過關。他在統一魏國時,可以說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他的策略,無不可以統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戰中,只是因為周瑜的一個小計策,而失去了蔡瑁、張允那么好的將軍,也導致了他們沒有好的水軍將領,也沒能識破龐統為他提供的連環計,結果大敗而歸,全軍覆沒。
篇4
《西游記》是幼年讀的第一本書,是父親在很小時送我的禮物,夾在諸多中外名著與唐宋詩詞中,并不顯眼,但當我隨便翻了一遍后,我發現了它的不同。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西游記讀后感范文初中,供大家參考。
西游記讀后感范文初中1《西游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婦孺皆知的作品。今年暑假,我拜讀了這部作品,書中離奇、精彩的神話故事令我流連忘返。
本書主要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一路上歷盡千辛萬苦,戰勝形形的妖魔鬼怪,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修成正果的故事。贊揚了師徒四人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可貴精神。
讀了這本書,我陷入了沉思。究竟是什么精神使得師徒四人最終修成正果呢?沒錯,是堅持!如果他們沒有堅持不懈,能戰勝白骨精嗎?如果他們沒有堅持不懈,能智取芭蕉扇嗎?如果他們沒有堅持不懈,能在比丘國救出嬰兒嗎?如果他們沒有堅持不懈,能智取紅孩兒嗎?師徒四人明白,只有堅持不懈才能取得勝利。
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這樣的例子。就拿我來說吧,在我五歲的時候,學過書法的媽媽的一手好字讓我贊嘆不已,于是我心血來潮,報名參加了書法班的學習。可想練就一手好字哪有那么容易啊,我每天都要聞著臭烘烘的墨汁,練習后還要搓洗臟兮兮的手掌,別提有多難受了!我心里打起了退堂鼓,這時,書桌上的《西游記》吸引了我的目光,我想到了《西游記》里的唐僧師徒,一路上風餐露宿,歷盡了多少艱難險阻,但是他們依然堅持不懈,最終到達西天取得了真經。我做事要有始有終,不能半途而廢,不能碰到一點困難就知難而退,要堅持不懈才能取得勝利。我恍然大悟,打消了退縮的念頭。于是,我加倍努力,認真練習書法。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我終于寫了一手好字,圓了我的書法夢。
每當我想放棄的時候,我總會想到唐僧師徒堅持不懈的精神。是他們,成為我成長路上的好伙伴;是他們,給了我勇氣;是他們,給了我力量;是他們,讓我學會了堅持!
西游記讀后感范文初中2《西游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他能讓我們明白許多做人的的道理。今天我讀了這本精彩連連的《西游記》,它交給我了一些道理,也是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西游記》是吳承恩的作品,書中劇情驚險,讓人家哦叫好不絕,主要講了:在花果山上,有一座靈石,吸收了天地之精華,有一天破石而出,四處拜師求藝,名叫孫悟空。學得本領,取得裝備后,大鬧天宮,最終被如來的五指山壓住500年,被命隨唐僧西去取得真經。一路上,孫悟空對師傅忠心耿耿,對妖怪毫不留情,在路上斬妖除魔,收服了兩個伙伴——豬八戒和沙和尚,三人團結友愛,齊心保護師傅西去取經。最終,師徒四人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后到達西方,取得了真經。
在《西游記》里,最讓人敬佩的便是那神通廣大的孫悟空了,因為他機智勇敢、不怕困難、勇往直前、嫉惡如仇、永不放棄,他還渾身正氣,讓我明白了:在生活中,不要被那些困難所欺騙,要堅持不懈,克服困難;也不要被某些美好事物所蒙蔽雙眼,要經得起考驗,識破騙局;還要勇往直前,朝自己的目標努力,只有這樣才不會被騙,只有這樣才能夠獲取成功,否則自己就會離成功擦肩而過。
就像再踢足球,我們的對手很強大,我們都是初入茅廬的新手,但是我們并沒有被這只巨大的攔路虎嚇倒,我們隊都十分團結,咬咬牙,把這場實力懸殊的足球賽踢了下去,堅持到了最后,把分數努力拉進,雖然我們最后輸了,但是我們都堅持了下來,都當了一次不怕困難的“孫悟空”。
孫悟空的精神,象征著中華兒女那不怕困難、力爭上游的美好品質,也象征著為我們的換來美好生活烈士的精神。
在現在這個社會中,并不是所有事物都是美好的,所以我們不能讓虛偽欺騙自己,要看清美好事物背后的丑陋,遇到了再大的困難,也不要退縮,要堅持不懈地克服困難。要讓自己做一個現實社會的孫悟空,能識破一切虛假和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的孫悟空。
西游記讀后感范文初中3耶!我考上了心儀的學校,小升初終于可以告一段落了。可還是不能松懈,還要為中學做準備。但卻可以有足夠的時間來細讀中國古代四大名著原著。《西游記》是我看的第一本名著原著。
《西游記》是中國古代魔幻小說中的巔峰之作,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一路降妖伏魔,歷經艱險到西天取真經的故事。作者細膩而深刻的塑造了四人及其經典的形象,他們懷著不同的目的走上了同一條道路,面對難以想象的妖魔鬼怪、險惡絕境,他們既有矛盾,又有合作的情誼。作者豐富的知識與驚人的想象力、非同一般的幽默感來寫這本書,讓我們讀后受益匪淺。
西游記的主要人物有很多,如: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僧、觀世音菩薩、如來佛祖……這些人物性格特色很是分明,使讀者讀起來栩栩如生。例如:孫悟空生性聰明、活潑、勇敢、忠誠、嫉惡如仇、敢于反抗,是機智與勇敢的化身。豬八戒雖然好吃懶做,但卻是孫悟空的左膀右臂;雖然有點小自私,卻討人喜歡;雖然喜歡撥弄是非,一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但對師傅卻很忠誠。唐僧誠實善良,一心向佛,膽小怕事,迂腐,鑒別能力差。沙僧在保唐僧去西天取經,一路上任勞任怨……
在這本書的一百回中,最令我感到有興趣的便是第五十三回《禪主吞餐懷鬼孕,黃婆運水解邪胎》。這一回講述的是:唐僧師徒四人有一天走到女兒國外的子母河邊,唐僧和豬八戒因口渴喝了河里的水,沒過一會兒他們的肚子越來越大,感到肚子里似乎有一塊肉球在動。問過路邊的老太婆后,得知喝了此水,三天會生出個女娃娃。豬八戒聽后嚇得大喊救命,唐僧也嚇得直掉眼淚。又得知南面山上的泉水可醫治此問題,他們便去了那面的山上。在那里,孫悟空與紅孩兒的叔叔打斗起來,沙僧趁機取水。最終他們在南面山上喝了些泉水后,終于不會生孩子了。從這一回中,可看出孫悟空的勇敢與機智,以及唐僧與豬八戒的貪生怕死,還有沙僧與孫悟空配合是多么默契。
通過讀《西游記》這部名著使我受益匪淺,收獲了很多。我知道了唐三藏師徒四人在取經過程中所經歷的九九八十一難時,他們是多么的齊心協力,擁有著何等的勇氣驅使他們一又一次的戰勝妖魔鬼怪往西前進,取得真經。
在我們求學路上,一定也會有無數的艱難困苦;在我們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一定也會遇到許多的溝溝坎坎,我一定也要向他們師徒學習,不怕困難,勇敢面對,以智取勝,勇于攀登。我愛《西游記》,通過讀它使我多亮了一盞知識明燈,讓我愛上了閱讀中國四大名著,并能從中提煉出一些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
西游記讀后感范文初中4讀了《西游記》我深有感觸,文中曲折的情節和唐僧師徒的離奇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書作者羅貫中為讀者講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個徒弟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的故事。正是這離奇的故事情節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心,致使此書成為了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記》塑造了四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誠心向佛、頑固執著,孫悟空-正義大膽、本領高超是妖怪們的克星,豬八戒-貪財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寫作技藝的高超,也許作者善于刻畫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處。其中我最喜歡的便是孫悟空,因為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經,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還有一種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強大勢力做斗爭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賞。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理了八十一個磨難有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這著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自己當初為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力去做了,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啊!因為我去做了,而且堅持到了最后。
每當我翻開《西游記》時,總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動活潑的,小時候的我讀起它來總覺得既過癮又有趣。但今時今日,不變的是那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我的領悟卻變了。
西游記讀后感范文初中5“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這兩句詩為我們寫出了一斗天地,橫掃一切邪惡勢力的孫悟空的形象.提起孫悟空,就不能不提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
篇5
《西游記》是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人物栩栩如生,活靈活現,每當讀起這本書時,總是令人身臨其境,情不自禁地融入那精彩的情節。這時候就是寫2021西游記寒假個人讀后感的時候了!下面是小編為你們整理的關于2021西游記寒假個人讀后感的內容,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2021西游記寒假個人讀后感一《西游記》是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人物栩栩如生,活靈活現,每當讀起這本書時,總是身臨其境,情不自禁地融入那精彩的情節。
西游記塑造了四個鮮明的人物:唐僧一心向佛,十分善良,連一只小螞蟻都不肯殺死;孫悟空正義勇敢,本領高超,什么妖魔鬼怪都不怕;豬八戒的貪吃貪睡和沙僧老實本分,十分善良。
沙僧一個在故事中不起眼,但是他個性憨厚,忠心耿耿,他放棄妖怪的身份開始就一心跟著唐僧,正直無私,任勞任怨,謹守佛門戒律,踏踏實實,謹守本分,最后功德圓滿,被如來佛祖封為南無八寶金身羅漢菩薩。“本分事,平常心,自在人”。
豬八戒在西游記中是個讓故事充滿著快樂氣氛的人物,它憨厚格溫和,憨厚單純,力氣大,但又好吃懶做,愛占小便宜,貪圖女色,經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難分敵我。但是他對師兄的話言聽計從,對師父忠心耿耿,為唐僧西天取經立下汗馬功勞,是個被人們喜愛同情的喜劇人物。有了它讓整個故事更加引人入勝,活靈活現。
說起孫悟空,一個筋斗云能翻十萬八千里,能七十二變,有重達一萬三千五百斤、可大可小金箍棒,一路斬妖除魔,保護師傅,“不優麒麟轄,不優鳳凰管,又不優人間王位所拘束”,它大鬧天宮,闖龍宮,降服小白龍、激戰黃風怪、三打白骨精、大戰紅孩兒、智取紫金鈴、盤絲洞救師、擒拿玉兔精……面對師傅的誤解和緊箍咒,仍舊保護師傅,堅持正義,經過八十一難,最終功德圓滿。孫悟空不怕困難、敢作敢為的精神讓我刻骨銘心。
這本人物鮮明、栩栩如生的西游記里,告訴我們很多道理,也讓我們明白了很多,我的感悟也很多,讓我愛不釋手,有就拿起來看看,總會有不同的感受。 “人心齊,泰山移”,這有團結一心才能克服困難,取得成功,就像運動會上的拔河比賽,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一起拉繩子,才能取勝!
2021西游記寒假個人讀后感二《西游記》的作者是吳承恩,作為四大名著中的一本名著,《西游記》如今已經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了,就連外國的文壇中都會有《西游記》的一席之地。《西游記》中講述的故事很簡單:唐僧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去西天取得了真經。但就是這么簡單的故事情節,卻讓無數人拍案叫好,到底是什么魅力吸引著無數的讀者呢?我想功勞并不僅僅是在曲折的故事情節上,還有淺顯易懂的文字背后隱藏的哲理。
我從《西游記》的四個主要人物中,讀到了他們背后的精神:首先是師傅,也是《西游記》的主角,唐僧。唐僧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和尚,他非常的善良,不愿去傷害任何生命;他還非常的有禮貌,每次開口都會帶上“施主”之類的敬詞;他還非常的吃苦,不遠萬里的去西天求取真經。我從他的身上,學到了要寬以待人,謙卑有禮。
其次是大徒弟孫悟空,也是《西游記》中,作者花了大量的筆墨去描寫的人物:書中的孫悟空敢愛敢恨,敢作敢當,瀟灑機智,不愿被規矩所束縛;孫悟空也是一個非常強大的人物,他屢次救其它三人于妖魔鬼怪的巢穴魔口之中。我到現在對《西游記》中最記憶深刻的人,便是這個敢愛敢恨的‘猴哥’了,我也想做一個和孫悟空一般敢作敢當,勇敢機智的人。
接下來是長著豬頭的二徒弟,豬八戒。豬八戒在我的生活中,可算是一個大紅人了。所有人提起豬八戒,總會笑他那憨厚可掬的搞笑模樣。雖然豬八戒好吃懶做,又喜歡美女和錢財,但他卻在對唐僧非常的忠心,也很討人喜歡。從書中看到他的時候,我便想和他一樣懂得變通,討人喜愛。
最后是三徒弟沙和尚,他是一個很吃苦耐勞的人,西天取經的路上扛著一個大扁擔艱苦的走著,卻從來沒有任何怨言;他還是一個老好人,為此常常吃妖精的虧,屢次被豬八戒調笑。我從沙和尚一路取經的行為中,感受到吃苦耐勞是多么的重要。
《西游記》中曲折離奇的故事和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是《西游記》的看點,這本名著也確實被后世的無數人翻看贊嘆,我不禁也成為了其中一員:“這是一本多么讓人感觸極深的好書啊!”
2021西游記寒假個人讀后感三《西游記》這本書如今早已經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它,如今早就不知有多少電視劇是把它作為劇本。我也從這本名著中悟出了一個道理:堅持才會成功。
《西游記》主要講的是孫悟空學到本領后,大鬧天宮卻以失敗告終,后來,經觀世音菩薩點化,做唐僧的大徒弟。一路上又收了豬八戒和沙僧為徒弟,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后取得真經,帶回大唐。
我讀了之后深有感受,師徒四人的堅持、毅力震撼了我。他們一路上遇到的困難是如此的多,然而他們當中卻沒有一個人退縮,而是堅持地把西游之路走完。途中的妖魔鬼怪是多么的狡猾、奸詐,然而他們師徒四人卻用他們堅定的心一次次地化險為夷,最后取得真經,修成正果。
我覺得堅持是成功的必要條件,如果不具備堅持,是無法取得成功的。就算一個人再怎么優秀,他如果不能堅持下去,成功也不會眷顧他的。在生活當中,遇到失敗是件正常的事,因為失敗人人都有,但是如果能夠堅持下去,一次次地挑戰,那么總會有一天會迎來成功的。
我不禁回憶起了一件往事,那是我剛學乒乓球的時候,我在家里練習,結果一次都沒打中,我生氣地把球拍一扔,不練了。爸爸看見后,慢慢地走過來,對我說:“怎么了?就因為打不中就不練了?失敗是常有之事,但你要堅持下去啊,不能就這樣的放棄。哈倫德·山德士曾經經歷了1009次的失敗,可是他還是堅持了下來,最終取得了成功;唐僧師徒四人在取經途中遇到了那么多的困難,可是他們依然堅持下去,最后修成正果,取回真經。”我聽完后,重新站起來,拿起球拍,繼續練習,一次次的堅持使我的球技有了很大的進步,球技也很不錯。
堅持,這個珍貴的品質是每個人都需要具備的,如果想要取得成功,就得努力地去培養這個珍貴的品質,我想,《西游記》之所以能夠被列入四大名著,其主要原因應該是它教給人們許多的道理。堅持,就是我從這本偉大的書中感悟到的。
《西游記》這本書,讓讀者們讀了一遍還想讀,就算是經過了百年,也在國人們的心中留下了重要的位置,而且更是成為了中國四大名著中的一本,這其中必然有它的道理,因為這本書是真的“良品”,值得一讀,如果還沒看過,那就盡快去買吧!
2021西游記寒假個人讀后感四《西游記》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這本書寫的是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途中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的事。這一路上,他們求取芭蕉扇,翻過火焰山、三打白骨精……歷經了千難萬險,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妖魔鬼怪的阻撓,終于取到了真經成了仙。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歷了九九八十一個磨難讓我想到了它們的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讓我覺得自愧不如。其中,我最欣賞孫悟空的勇敢機智,豬八戒的情感真切,沙僧的任勞任怨,唐僧的善良待人。豬八戒是他們四司徒之中最讓讀者討厭的,可是我對他卻不這樣認為,他結合了大家的優點,雖然他不夠孫悟空那么勇敢機智,但是他也會不停地運用一些自己的思維,在困難面前為大家出主意;雖然他沒有沙僧的任勞任怨,但是他在一路上仍然會幫助大家提東西;雖然他沒有唐僧的優柔寡斷與善良,但是他也會動真情。
孫悟空是一個系東勝神州傲來國花果山靈石孕育迸裂見風而成之石猴。在花果山占山為王三五百載。后歷經八、九載,跋山涉水,在西牛賀洲靈臺方寸山拜菩提祖師為師,習得七十二變化之本領。此后,孫悟空大鬧天宮,自封為齊天大圣,被如來佛祖壓制于五行山下,無法行動。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經,路過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孫悟空。孫悟空感激涕零,經觀世音菩薩點撥,拜唐僧為師,同往西天取經。取經路上,孫悟空降妖除怪,屢建奇功,然而兩次三番被師傅唐僧誤解、驅逐。終于師徒四人到達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經。孫悟空修得正果,加封斗戰勝佛。孫悟空生性聰明、活潑,勇敢、忠誠,疾惡如仇,在中國文化中已經成為機智與勇敢的化身。
讀完這本書,我知道:如果我們能一件事從頭到尾,不管我們成功還是失敗,只要我們盡力去做,這對我們說也是好的,因為我們去做了,而且已經盡力了。
2021西游記寒假個人讀后感五《西游記》是我國明代著名作家吳承恩所寫的名著,全書描寫了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故事,塑造了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好吃懶做的豬八戒等人物。
孫悟空
孫悟空在書中第一個出場,被作者寫成了神仙般的人物,他先是作了山大王,又取了金箍棒,大鬧水晶宮,逼得龍王上天告了狀,又打敗了天兵天將,還大鬧天宮。雖然有神仙的法力,卻是個魔頭,無惡不作、為害一方。后來被如來佛壓在五指山下,等了唐僧五百年,也反省了五百年,被救后已經不再是一個魔頭,而是一名懲惡揚善的佛。后來隨唐僧西天取經,一路斬妖降魔,使唐僧西天取經獲得成功。這時,我們不禁要問,是什么改變了孫悟空的思想和心態,使他從惡魔變成了佛?答案只有一個詞:良知。良知改變了他的心態。良知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改變一切。雨果說過:“最高級的法律是良知。”用酷刑懲罰罪犯,還不如讓他自我反省,為社會作出貢獻。這是孫悟空的故事給予我們的啟示。
豬八戒
豬八戒給人一種懶惰的感覺:貪吃、好睡。其實,豬的本性就是懶的。雖然豬八戒是投胎轉世,但是他既然這輩子為豬,就應該具有豬的性格。孫悟空看上去一路上都在耍豬八戒,其實是為了幫助他改掉懶惰的本性。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孫悟空的出發點是好的,卻沒有得到實際效果,反而使豬八戒經常被妖魔鬼怪抓去,誤
了大事。但是,這并不等于說豬八戒懶惰的性格是好的。在西天取經的路上,特別是在孫悟空不在的時候,豬八戒總是因為懶惰使唐僧被妖精抓走,甚至包括他自己。所以說,在因為自己的毛病(或其他方面)導致失敗時,要盡量改掉它,不要指望別人幫助自己,其他人也不要去摻和,否則可能弄巧成拙,釀出大禍。這是豬八戒的故事給予我們的啟示。
唐僧
唐僧在《西游記》中給人一種傻傻的感覺,對妖魔鬼怪特別仁慈,對自己的徒弟特別狠,尤其是在《三打白骨精》別明顯,這也跟他的性格有關,但是,這也說明了唐僧對外委屈求全,對內殘酷迫害,雖然唐僧有可能不名事理,但是這最起碼的道理,他不應該不懂。這也揭示了當時封建王朝統治的黑暗以及老百姓生活的苦難。
篇6
《三國演義》《西游記》《水滸傳》《紅樓夢》四大名著,其思想對中學生影響很深。但是,現在的學生學業負擔比較重,很多學生只是從電視劇中了解故事情節,了解作品中的人物,而只有很少的一些學生才能拿出有限的時間去閱讀,直接從四大名著中感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對此,在學習四大名著的節選章節時,我先讓學生看電視劇,通過某些鏡頭讓學生粗略了解故事的梗概,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進而引導學生閱讀四大名著中與課文關聯的章節,然后布置下作業,讓學生有計劃地閱讀整部經典著作。這樣,學生在閱讀中受到了傳統文化的熏陶,對傳統的名著產生了興趣,也會繼續不斷擴大閱讀的范圍。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又使學生受到了文化的熏陶,不失為一種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好方式。現在很多學生喜歡快餐式閱讀,喜歡卡通漫畫之類書籍。這些書有它的優越性,比如簡短適合短時間內閱讀,但是思想膚淺,缺乏文化的厚重感。我國的古典名著是一座無窮的智慧寶藏,蘊含著人類的智慧,包含著豐富的人類情感,正等待著我們去挖掘,去體會,去弘揚。所以,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推薦和介紹,讓每一個學生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這是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最好途徑。
二、挖掘教材的文化內涵,讓學生感悟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們的語文教材中各類體裁無所不有,所選篇目從先秦兩漢到近代文學無所不包。尤其是在詩歌、散文、小說等古典作品中,蘊藏著豐富的古代文化知識和傳統文化。在進行這些作品的學習時,教師一定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向學生講解語言文化知識的同時,及時對學生進行人文主義教育,將教材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及時地講解給學生,讓學生真正領會我國傳統文化的精神,體會到傳統文化的真正價值。比如,學習《頤和園》時,我們可以讓學生了解古人的智慧,體會我國建筑風格的獨特性,領略華夏文化的富麗堂皇。又如,學習《黃河》《三峽之秋》時,我們可以讓學生感到中華大好河山的壯美,欣賞祖國的旖旎風光。再如,學習《清明上河圖》《拉薩古城》等課文時,我們可以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時代去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了解各具特色的風土民情。學習詩文,可以讓學生了解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寬厚與仁慈;了解《漢樂府》《鄉愁》等詩詞文化及名人軼事,杜甫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那強烈的愛國思想。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引導學生挖掘作品的內涵:在導入新課時,介紹有關的文化常識;在解讀課文注釋時,補充必要的文化常識;在敘述故事情節時,挖掘作品的內涵;在提煉主題時,挖掘作品的傳統美德等。教師要以不同的形式向學生介紹并滲透傳統民族文化。
三、注重個性化閱讀,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
篇7
每當我陶醉在書中的海洋時,一種奇妙的感覺充溢著我的心房,我似乎聽到自己的心底發出由衷的感慨:“讀書真好!”原來世界這么奇妙,我覺得讀書讓我這樣一個小小的孩童變得好高大,仿佛舉目遠眺,我就能輕易地發現北極的冰川看到埃及的尼羅河畔有成千上萬的工人在建筑金字塔。直到我愛不釋手地放下書,腦海中還不斷浮現出各種畫面。我有一種甜蜜的感覺:“書,真好!”
也許是由于自己的性格從小內向,從不和那些嬉鬧的孩子一起玩,只是自己乖乖地坐在一邊,從懷里掏出一本書,靜靜地在一旁看。
進入小學后,繽紛的《安徒生童話》將我帶進一個充滿異國情調的世界,《丑小鴨》字里行間都表達了作者對夢想的憧憬與渴望,《賣火柴的小女孩》淋漓盡致得表現出當時社會黑暗與動蕩。《唐詩三百首》讓我領略了唐朝詩人的才高八斗: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體現了豪放飄逸的風格;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抒發了沉郁頓挫的風格;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的“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表達了清新淡遠的風格。最令我喜愛的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其中描寫了孫悟空的機智勇敢,豬八戒的貪吃懶惰,唐僧的真誠善良和沙僧的忠厚老實,最吸引人的是那起伏不定的精彩情節,使人如癡如醉。
莎士比亞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正如猿猴進化的我們,在書籍的引導下,我們手中的娃娃書慢慢進化成了百科全書。大家是否還記得我們學過的《走遍天下書為侶》這篇課文?英國的尤安•艾肯不也是這樣熱愛書籍?你喜愛的書就像你的朋友,就像你的家。每當你第1000次見到朋友時,你會厭煩嗎?當你回到住了十幾年的家時,你會離開嗎?還記得那句名言嗎?一千個讀者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你要用心去體味這些書籍。
上了三年級,我開始迷上了現代作家楊紅櫻的作品《淘氣包馬小跳系列》,楊紅櫻阿姨描繪的馬小跳可真是活靈活現,在讀的過程中,眼前似乎浮現了馬小跳調皮的情形。
篇8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它的作者是羅貫中。書中講述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近一百年間,魏、蜀、吳三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斗爭,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
《三國演義》那多姿多彩、神奇的人物中,我最喜歡諸葛亮。因為他是一個熟知天文地理、無所不知、足智多謀、呼風喚雨的人物。他一生還有許多驚人事跡,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罵死王朗、空城計等,死了還以木偶退兵、錦囊殺魏延。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氣周瑜。諸葛亮不但剝奪了周瑜的東西,甚至把他的生命也了結了,周瑜臨死前感嘆說:既生瑜,何生亮?
我也很喜歡趙云。趙云,字子龍,蜀國五虎將之一。在《張飛大鬧長坂坡》和《趙云截嫂奪阿斗》那兩回,趙云都奮力保護劉備的兒子阿斗。特別是在《張飛大鬧長坂坡》的那一回。趙云在和曹軍廝殺時,丟了甘夫人和阿斗。于是,趙云一邊奮勇殺敵,一邊尋找夫人和阿斗。終于,他救出了甘夫人和阿斗。當趙云回去,把阿斗交給劉備時,劉備把阿斗扔在地上,說:為了這個孩子,差點損失我一員大將!趙云慌忙抱起阿斗,說:我就是肝腦涂地,也報答不了主公的恩情啊!從趙云的話中,我感受到趙云的了忠心耿耿;在殺敵時,我又感受到了趙云的英勇。我真佩服他。
《三國演義》中,我還喜歡重情義的關羽和老實的魯肅。我最討厭的,就是呂布了。因為呂布見利忘義,收了董卓的禮就殺了自己的義父丁原,真是令人討厭!讀了這本書,我覺得一些人太喜歡爭權奪利,互相殘殺,真不應該!
《三國演義》不但用小說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了三國時期的情景,還讓我親眼目睹了三國時期那些人物的英姿,讓我永生不忘。
四大名著之水滸讀后感
《水滸》是我國在長時期來受到廣大讀者喜愛的小說之一。但他并不是某一、二位作家的創作,而是許多人的集體勞動的成就。通常被作為《水滸》作者的羅貫中、施耐庵,乃是對《水滸》進行最后加工的人物。
《水滸》所寫,是宋江及其結義兄弟——即所謂梁山一百單八將的故事。宋江是歷史上實有的人物。《宋史》的《徽宗本紀》、《侯蒙傳》、《張叔夜傳》中都曾記及。
《水滸》由許多短篇的“說話”(在宋代有一種稱為“說話”的民間技藝,至元代仍然流行,其內容主要是述說故事。)組合而成,也就是說《水滸》在說話中宋江及其將領的故事不斷發展的基礎上形成的杰作。
《水滸》的原名為《忠義水滸傳》,一百回,系“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這是一種很奇怪的署名,不太容易理解,所以后來所刻得《水滸》就改題“施耐庵集撰,羅貫中纂修”,有的干脆只提“施耐庵編輯”,“羅貫中纂修”,把另外一個人除名。
《水滸》從嘉靖時期起,它就收到了熱烈的歡迎。
《水滸》為忠義和勇敢的象征,里面的人個個重視友誼,甚至不惜為此冒風險甚至犧牲自己。但其出發點并不是道德信念而是個人感情。宋江在江州被判死刑時,李逵曾單身去劫法場;幸虧當時梁山的救應已到,否則他自己也活不成,不過他事先卻并不知道冕蓋等人會及時趕到。那么,他何以情愿為宋江送命呢?他與宋江認識不久,宋江知道他要用錢,便借他一綻大銀,李逵便“尋思道:難得宋江哥哥,又不曾和我深交,便借我十兩銀子,果然仗義疏財,名不虛傳。”他把銀子拿去賭,輸光了,宋江毫無不滿之意,又請他喝酒。他“不耐煩小盞價吃”,要用大碗,宋江便喚酒保拿大碗。李逵笑道:“真個好個宋江哥哥,人不說差了,便知做兄弟的性格。結拜得這位哥哥,也不枉了。”他們喝酒時本來吃的是魚,宋江看李逵餓了,又喚酒保拿肉上來,李逵又十分歡喜:“這宋大哥便知我的鳥意,吃肉不強似吃魚!”他認為宋江真是自己的知己,所以他不惜生命的救他。當然,這是建立在勇敢的基礎上的。
篇9
《西游記》四大名著之一,它是我國文學史上的一部杰出的神魔小說,作者吳承恩運用浪漫主義的手法,創作了許多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的神話故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2021年西游記讀后感初中優秀作文五篇,歡迎大家查閱!
西游記讀后感范文1我平時很愛讀課外書,外婆和媽媽都非常支持我。為了培養我的愛好,她們買了好多好多的課外書給我看,還幫我辦了市圖書館的借書證,鼓勵我多閱讀。從《幼兒畫報》、《安徙生童話》、《十萬個為什么》到《皮皮魯傳》,這些好書一路伴我成長。在閱讀中我也學到了許多知識和做人處事的道理,讓我受益匪淺。今年暑假外婆還買了少兒版的中國古典四大名著讓我看。
在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歡看吳承恩寫的《西游記》,文中塑造了四個人物,師傅唐僧和他收的三個徙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這些人物生動形象,在作者的筆下栩栩如生。唐僧心地善良、執著、一心向佛,但是他軟弱容易輕信別人,經常分不清好人壞人;孫悟空是一個能吃苦、本領高強,懂得知恩圖報,正義大膽,懲惡揚善的人物形象;豬八戒呢,則是好吃懶做,喜歡斤斤計較,愛耍小聰明喜歡挑嗦師傅給大師兄念緊箍咒;豬八戒最大的特點是好女色,嘿嘿!就因為這樣他經常經不起妖精的誘惑,因此上了不少當吃了很多的虧。不過他也很善良,對師傅一直忠心耿耿,不離不棄。最后講沙和尚,他是一個忠厚老實,能吃苦耐勞,任勞任怨,心甘情愿幫大家分擔,一路上都是他挑著一擔行李,從未有過怨言。
這是一部神話小說,小說中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孫悟空,因為他有著超強的本領。例如:火眼金睛、翻筋斗云、會七十二變…… .一路上他憑著自己的本領降妖除魔,消滅了許多妖怪。但是,他最讓人值得學習的是,他有一顆懂得感恩的心。特別記得文中有那么一段,唐僧幫他縫制獸皮衣,一不小心手被針扎了,他很心疼師傅焦急萬分的樣子。還有一段讓我看得有點熱淚盈眶。在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之后,唐僧因為分不清好壞,執意要趕孫悟空走,悟空叩頭三拜,忍著委屈拜別師傅。當師傅再次遇難,豬八戒找到孫悟空的時候,孫悟空還是不計前嫌地去迎救師傅。因為大家的齊心協力,在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之后,他們終于到達西天取得了真經。
這本書真的教會了我很多的道理:做人要有一顆善良和寬容的心,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遇到困難要懂得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試著去化解,千萬不要被困難所嚇倒,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西游記讀后感范文2一部古老的神話故事,但卻引起了我們的喜愛,那就是《西游記》。小時候,我只是看動畫片與圖畫書。但現在,我不僅看與讀,而且還學會了思考。《西游記》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大家都十分了解。總之,師徒四人每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長處,哪怕是他們的短處也必須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如果有的話,要努力改正,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西游記》這部經典的文學名著,已經在中國乃至世界上家喻戶曉了。我想不少文學家已經發表過這部名著的言論了,所以我不想對這部名著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觀點,只想對其中的人物談談自己的想法。在其中,我最欣賞孫悟空的勇敢機智,豬八戒的情感真切,沙僧的任勞任怨,唐僧的善良待人。
《西游記》不僅有較深刻的思想內容,藝術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豐富奇特的藝術想象、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詼諧的語言,構筑了一座獨具特色的《西游記》藝術宮殿。但我認為,《西游記》在藝術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創造了孫悟空、豬八戒這兩個不朽的藝術形象。
吳承恩塑造的孫悟空,嫉惡如仇,神通廣大,一切稱兇逞狂的妖魔鬼怪在它的金箍棒下都推動失去了往日的威風,或一命嗚呼,或束手就擒,這都反映了吳承恩掃蕩社會丑惡現象和丑惡勢力的強烈愿望,也是《西游記》民主性精華之所在。
《西游記》的語言生動流利,尤其是人物對話,富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富有濃烈的生活氣息,表現了一種幽默詼諧的藝術情趣。吳承恩善于提煉人民生活中的口語,吸收它的新鮮有力的詞匯,利用它的富有變化的句法,加工成為一種優美的文學語言。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理了八十一個磨難有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這著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自己當初為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力去做了,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啊!因為我去做了,而且堅持到了最后。
西游記讀后感范文3在眾多的經典優秀圖書中,我獨愛《西游記》。它是我國古典神話小說,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自問世以來,幾百年間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久經不衰。在中國乃至亞洲部分地區,已經家喻戶曉,至今已被翻譯成十幾種語言文字。
說起《西游記》,大家便會很自然地想起身材高大、舉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經造詣極高的唐僧;嫉惡如仇、不怕困難、堅忍不拔、英勇無畏的孫悟空;憨厚單純、力大無窮、但又好吃懶做、愛占小便宜和貪圖女色的豬八戒……
《西游記》共一百回,回回引人入勝。無論是“三打白骨精”“大鬧天宮”還是“火焰山”……,都是人人皆知,耳熟能詳的。我最喜歡《三打白骨精》了,白骨精雖然狡猾無比,唐僧也曾一度的冤枉甚至趕走悟空,但是悟空深深記得是師傅把他從五指山救出來的,始終沒有怨恨師傅,打敗了為非作歹的白骨精,幫人民除了害。他的形象深深打動了我,因為他就像我們現在的人民警察一樣,火眼金睛,抓壞人救好人,時刻保衛著我們。
我看到孫悟空的愛憎分明,就想到現在社會上,有些人看到不法分子做壞事,不但不管,反而助威,真是太不應該了。我們不應該像唐僧那樣過于善良,哪怕對待壞人也十分友好,萬分輕信,因為他只看表面,不了解人的本質。我們只有像孫悟空那樣愛憎分明,不法分子才會落入法網,才能受到懲罰,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安定,社會才能更和諧發展,中國才會奔向小康社會。
西游記讀后感范文4《西游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是由吳承恩先生創作的一本經典著作。全書講述了唐僧、孫悟空、沙僧、豬八戒前往西天取經途中的九九八十一難。每一個小故事都刻畫的栩栩如生,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文中的孫悟空無疑是個英雄的典范,他機智、勇敢、有責任心。我認為文中描寫最多的不是師傅唐僧,而是孫悟空。西天取經得以成功的最大功臣也是孫悟空。如果沒有孫悟空的七十二般變化,沒有他的火眼金睛,唐僧恐怕被吃了幾回都數不清了吧。在孫悟空這么努力保護唐僧的情況下,唐僧還一次次的誤會孫悟空,一次又一次的將他逐走,卻從未想過哪次不是孫悟空保護的他!
在這么多美輪美奐的小故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三打白骨精”這一回。白骨精多次幻化成人形,想方設法的將唐僧抓走卻每次都被孫悟空打死。而唐僧卻執意認為孫悟空濫殺無辜。通過念緊箍咒來懲罰孫悟空。唐僧是凡人,他不可能看出那是妖怪。所以他理所應當的認為孫悟空錯了。無論孫悟空怎么解釋,他都聽不進去,只不斷地念著緊箍咒,疼得孫悟空滿地打滾,還要與孫悟空斷絕師徒之情。孫悟空將解釋了一遍又一遍,可唐僧根本不信他被逼無奈只能回到花果山。雖然孫悟空被唐僧逼回了花果山,可他卻一點兒也不怪師傅,還處處為他的安危著想。回到隊伍以后,也一如既往的盡全力保護好唐僧。
孫悟空很好的為我們詮釋了什么是英雄,無私、無畏、大義凜然。
在我們生活中不缺乏這樣的英雄。也不會缺乏九九八十一難,如果在困難面前,我們選擇面對選擇堅持,而不是退縮,那么你就是英雄!
西游記讀后感范文5相信《西游記》這本書已經是每個同學都很熟悉的了,每個人都能從這本書中有所感悟,我也不例外。
《西游記》的作者是明代小說家吳承恩,主要講述了唐三藏、孫悟空、豬八戒以及沙悟凈西天取經途中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后獲得成功,取得真經的故事。
“在困難面前勇往直前,堅持不懈地努力就會成功。”《西游記》的故應了這句話。人生難免有困難,如果我們不去面對困難,解決困難,又怎能看到雨后的彩虹呢?
英國的科學家霍金小時候的學習能力并不是很強,很晚才學會閱讀,作業總是很不好,老師都認為他已經無可救藥,不可能成材的,同學們也把他當作嘲笑的對象。在霍金12歲時,他的班上有兩個男孩子打賭,說他永遠不可能成材,霍金的童年受盡了非人的嘲笑,但他并不退縮,他和《西游記》的孫悟空一樣,敢于斗爭。樂觀堅強,這是我很佩服的。霍金對世間萬物都充滿了好奇,他習慣于把問題追究到底,他對物理很感興趣,從此,他歷經千辛萬苦,努力思考,遇到難題不退縮,勇往直前,成為了偉大的物理學家,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實,名人有大成功,我們也有小成功。生活中,我們也會有困難,它們就是“攔路虎”,我們如果不戰勝它們,就會停滯不前,在原地踏步,不可能獲得成功:
記得有一次,我和朋友們在鹽城玩密室逃脫,工作人員把我們關在一個小房間里,房間內有兩個籠子,各自進去了一個人鎖了起來,我們需要在兩個小時之內找出籠子的鑰匙和房間的鑰匙,就算逃脫成功。我們一共四個人,兩個朋友被關在了里面,我和另一個人在外面找線索。房間里是不是傳來各種動物的叫聲:羊…狗…雞,我聽著這聲音,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冷顫,好害怕。556與其這樣害怕下去,什么也做不了,還不如找找線索呢,我打起12分的精神,在許多書后面發現了一個保險箱,上面寫著:聲音。我豎起耳朵聽,順序為狗牛雞羊,可這又有什么呢?翻來翻去,什么也沒有,密室太黑,我打開手機電筒,這兒照照,那兒瞧瞧,在墻上看到了:十二生肖。對啊,十二生肖的順序,牛是這三個中最大的,那么按照這樣的順序,密碼就是…4132對嘍,哈哈,我贏了,我戰勝了恐懼!
篇10
關鍵詞:中學生;經典名著;閱讀;現狀;探索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規定了中學生“課外自讀文學名著”,列出了“課外閱讀推薦書目”,同時還規定初中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年閱讀兩三部名著”。然而,當我們把目光投向當今初中學生閱讀時,卻發現課外閱讀的缺失已經成為制約當前學生發展的痼疾。很多初中學生不愿意或者沒時間進行課外閱讀,已經成為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
一、原因分析
1.快節奏的現代生活造就了快節奏的“快餐閱讀”
當前社會很多人急功近利、心態浮躁,而浮躁是閱讀的大忌。他們很難沉下心來靜靜地品味咀嚼一本好書。他們大都喜歡“快餐式”閱讀。受整個社會風氣的影響,中學生也開始追求時尚,戀上了所謂的“快餐”閱讀、“手機”閱讀。一說四大名著,學生馬上搖頭,看不懂!如果一定要看就只看名著縮寫本或用電視劇來代替名著原著的閱讀等。畢竟有些名著過于深奧,讀起來難免感覺乏味費力。比如曹雪芹的《紅樓夢》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其文學價值不言而喻。但對于中學生來說,“滿紙荒唐言”讀來或許還有些生硬困難,又怎能理解“一把辛酸淚”呢!有些學生認為:“還不如去看電視劇呢!如果非要看書那就看《男生女生》《黃金時代》《校園漫畫》等充滿時代氣息的雜志。”這些讀物貼近學生的生活,更能引起他們思想和情感的共鳴。
2.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學生的學習不可避免地會帶上濃厚的“應試”烙印、濃重的“分數”觀念
一方面,閱讀一部經典要花上很長的時間,而且一目十行地讀,又沒什么印象;另一方面,從表面上看,閱讀經典不能直接給學生提供解答語文試題的方法、技巧,又很難在寫作上有所成效。既然經典閱讀不能給學生直接帶來“分數”,那誰還有精力去過問?學生頂多將老師整理的知識點講義逐條逐項地背下來,不愁考試不過關,導致他們“一無時間讀書;二無書可讀;三不會讀書”。
上述情況導致了初中學生經典閱讀出現了令人擔憂的現狀,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們有責任去嘗試改變現狀。這激起了我對學生名著閱讀問題出路的探索欲望。
二、探索出路
1.要提高語文教師自身的文學素養
常言道:“要給學生一瓢水,自己必須先有一桶水。”教師必須加強閱讀,以豐富的知識來培養人。尤其是面對新一輪的課改,教師更應廣泛閱讀。因為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不再單是語文學科的故步自封,而是各學科之間資源的相互滲透、相互融合,所以教師要加強閱讀,廣泛涉獵。否則要學生學的知識,教師全然不知,又怎能成為一位合格的引導者、合作者?
2.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引導學生課外閱讀前,首先要千方百計地使用各種手段燃起學生的讀書欲望。如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式:
(1) 以人物競猜切入,營造名著導讀輕松環境。競猜是學生喜歡的活動,在課堂上采用這一方式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積極性。如在《水滸傳》這一名著導讀課中以人物競猜為課堂切入點,利用此書精彩塑造的一個個個性鮮明的好漢形象和學生對這些人物一個粗略的認識,于是我就提出:請你猜猜他是誰?進行了《水滸傳》的導讀課。
(2)以懸念設疑融合,激起學生自主閱讀欲望。評書人常在情節最波瀾起伏、聽眾最投入的時刻,以“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戛然而止,把聽眾的興趣和注意力牢牢地抓住了。名著導讀課也可以借用說書的方法,巧妙設疑,把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抓住,使他們產生非知不可的強烈愿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
(3)以故事猜編滲透,引發學生寫作激情。對于全然陌生的名著,為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先讓學生去猜、去編故事,展開想象的翅膀,然后再讓學生對照名著閱讀,看作者是怎么寫的。
(4)用課內篇目引導學生。《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建議初中學生閱讀的文學名著大多與教材有所連接,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內閱讀的同時,可進行引導點撥、導向課外。
如在教《出師表》時,在感受了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之后,教師可向學生介紹“草船借箭”“舌戰群儒”等典故,激起學生對三國人物的好奇、景仰、評點、思考,學生自然有認識三國人物的愿望、閱讀三國故事的興趣、探索三國歷史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