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手抄報范文
時間:2023-04-10 10:35: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中數學手抄報,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減法:減去一個數,等于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
乘法:①兩數相乘,同號得正,異號得負,絕對值相乘。②任何數與0相乘得0。③乘積為1的兩個有理數互為倒數。
除法:①除以一個數等于乘以一個數的倒數。②0不能作除數。
乘方:求N個相同因數A的積的運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結果叫冪,A叫底數,N叫次數。
混合順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減,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里的。
方程與方程組
一元一次方程:①在一個方程中,只含有一個未知數,并且未知數的指數是1,這樣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②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或乘以或除以(不為0)一個代數式,所得結果仍是等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驟:去分母,移項,合并同類項,未知數系數化為1。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兩個未知數,并且所含未知數的項的次數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組:兩個二元一次方程組成的方程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組。
適合一個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組未知數的值,叫做這個二元一次方程的一個解。
二元一次方程組中各個方程的公共解,叫做這個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減消元法。
一元二次方程:只有一個未知數,并且未知數的項的最高系數為2的方程
垂直平分線定理
性質定理:在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到該線段兩端點的距離相等;
判定定理:到線段2端點距離相等的點在這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
角平分線:把一個角平分的射線叫該角的角平分線。
定義中有幾個要點要注意一下的,就是角的角平分線是一條射線,不是線段也不是直線,很多時,在題目中會出現直線,這是角平分線的對稱軸才會用直線的,這也涉及到軌跡的問題,一個角個角平分線就是到角兩邊距離相等的點
篇2
一、 考查三種統計圖的選擇和應用
利用統計圖表可以清晰、直觀地整理和表示數據,從而更便捷地分析數據. 因此同學們首先應該了解各種統計圖的特點:扇形統計圖表示部分在總體中所占百分比;條形統計圖能表示每個項目的具體數目;折線統計圖能反映數據的變化特征. 了解這些特點,進而學會從統計圖中獲取需要的數據去解決相關問題.
【解析】本題考查了扇形統計圖的知識,扇形統計圖反映的是各部分所占總體的百分比. 因此參加人數最多的課外興趣小組為所占百分比最大的部分,即為演唱組. 故選B.
例7 (2013?福建泉州)某校開展“中國夢?泉州夢?我的夢”主題教育系列活動,設有征文、獨唱、繪畫、手抄報四個項目,該校共有800人次參加活動. 下面是該校根據參加人次繪制的兩幅不完整的統計圖,請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面的問題.
(1) 此次有______名同學參加繪畫活動,扇形統計圖中“獨唱”部分的圓心角是______度. 請你把條形統計圖補充完整.
(2) 經研究,決定撥給各項目活動經費,標準是:征文、獨唱、繪畫、手抄報每人次分別為10元、12元、15元、12元,請你幫學校計算開展本次活動共需多少經費.
【解析】此題考查了條形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的綜合運用.
(1) 根據手抄報的人數和所占的百分比求出總人數,用1減去其他所占的百分百就是獨唱的百分比,再乘360°即可得出扇形統計圖中“獨唱”部分的圓心角的度數,再用總人數減去其他的人數就是繪畫的人數,從而補全統計圖.
篇3
關鍵詞:素質教育;初中數學;作業設置;作業信息
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作為中學數學教育重要環節的數學作業也要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作業是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學生對所接受的信息進行再現、整理和加工的學習過程。通過作業,可以使學生對剛學過的知識得到鞏固,思維得到鍛煉;可以使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以認識自己的長處與不足;可以使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認識學生的分析能力、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并根據這種認識調整教學。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教人發現真理”,通過作業,老師可以教學生自己去發現真理,可以更好地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因此,合理布置數學作業是十分必要的。
一、初中數學作業新理念
縱觀初中數學新教材的編寫思路和框架,極其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注重數學與現實的聯系,教材以學生的數學活動為主線呈現學習內容,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經歷抽象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和應用的過程,從中獲得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體驗。因為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夠幫助人們處理數據、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數學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數學為其他科學提供了語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術發展的基礎;數學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創造力等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數學作業是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檢驗、鞏固和反饋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之一,是教學活動的延續和補充,更是發揮學生創造力、張揚學生個性的渠道之一。要想更好地為素質教育服務,必須將新課程理念滲透到家庭作業中去。因此,布置數學家庭作業,教師不能拘泥于課本搞重復練習,也不能把書面作業作為唯一的形式。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設計一些“智力游戲”、“社會調查”、“親身感受”、“動手操作”、“實踐活動”等形式的家庭作業,讓學生體驗和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加深對課堂教學內容的印象,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對象的特征,獲得一定的經驗;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推理等主動探索性的活動發現對象的某些特征或與其他對象的區別和聯系,在活動中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二、對設置初中數學新型作業的思考
如何改革傳統的數學作業,關鍵在于消除其中的弊端,打破那種單一、枯燥的題海型作業模式,重新構建一種知識與能力、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學生樂意接受,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作業模式。這種作業模式有利于中學素質教育的實施,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有利于中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全面素質的提高。具體地說,應把握以下幾點:
1.作業內容精練化。教學實踐表明:實施素質教育的最大障礙是學生課業負擔過重,而課業負擔過重的直接原因之一就是“題海”泛濫,作業數量多,缺乏典型性。
首先,應注意數學作業的“質”,作業應結合課堂所講內容精心篩選,盡量兼顧作業的典型性、系統性和全面性。在作業的選編上既考慮到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又注意體現啟發性、鞏固性的原則,切忌信手拈來、濫竽充數的作業布置方式,亦忌布置好高騖遠、刁鉆怪偏的作業,充分發揮數學作業應有的效能。
其次,應科學地控制數學作業的“量”。一般說來,在每節課后布置25分鐘左右的作業量較為適宜。當然,作業量的確定受學生素質、年齡特征和所教具體內容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不能一概而論。減少不必要的重復性練習,精心選擇輔導教材,為學生布置高質量的、具有典型性的作業題,達到練一題而通一類的效果。
2.作業形式多樣化。傳統數學教學中布置的作業均為筆答題型作業,單調的作業讓學生感到乏味,降低了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也不利于鍛煉和培養學生多方面的技能。因此,在作業形式上要注意變化,實現作業形式的多樣化,讓學生從做多種作業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的趣味性,感覺到快樂,從而培養學生對數學作業的興趣,進而培養數學興趣。例如:教材中“讀一讀”、“想一想”、“做一做”的形式,既增加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探索問題的能力,又增加了學生對數學史的了解。還可補充諸如觀察、制作、實驗、讀課外書、制作數學手抄報等實踐性的作業。
3.作業布置層次化。素質教育具有主體性、個體性、基礎性、發展性的基本要素。其中主體性和發展性要求作業必須有層次性,才能適合全體學生,才能滿足知識基礎不同、智力因素各異的每位學生的需要,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首先,在備課中,教師劃出作業中的必答題與選做題,以不同的記號標明,選做題不作統一要求。這樣就可以從數量上將定量型改為彈性型,難易上、數量上有了合理調控,把“桃子”掛在每位學生都能跳一跳摘得到的位置,使差生緩解原有的心理壓力,也使優等生提高探求能力。其次,對同一問題盡可能多角度設問。設問的多梯度性可以幫助學生發掘問題的各個方面,達到深層認識問題的本質,從而培養思維的深刻性。最后,設計階梯型題組。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精選不同層次的題目,由易到難,按照不同要求編成題組,有針對性地設置知識、方法、能力的梯度,使學生的思維坡度循序漸進,恰到好處。讓學生每解一題,都能親自體會到其中蘊含的規律,領略到解題的意境和命題的構思,繼而進一步探索難度更大的題型。
三、結束語
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應該樹立新型的作業觀,創建新的作業設置方式。隨著數學新課程的實施與應用,教師要優化作業設置設計方案。作業設置重在靈活,重在精練,重在運用。新時期的數學作業要做到在生活中學數學,在用數學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中感悟數學。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數學教學;分層學習次;作業批改
數學作業是是檢測教學效果的一種重要手段。作業分為三個環節:課內作業、課外作業以及批改方式,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們該如何處理這三個環節,如何讓作業成為學生學習、創造、游戲的樂園,使作業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做法。
一、課內作業,提升學生訓練水平
初中數學課內作業,通常包括課堂練習、書面作業和常規的測試等。因此,我在教學時注意從以下兩個方面對課內作業進行優化設計。
1.課堂練習層次化設計
課堂練習要求學生能夠當堂完成,要有時效性。要求設計的題目具有以下特點:
(1)針對原則。課堂練習是指教師緊緊圍繞某一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一種同類型、同結構的練習,這種練習在教材里或多或少都有安排,教師只要精心組織就可以順利完成。常見的形式有:基礎題(與例題相仿)――變式題(與例題稍有變化)――綜合題(新舊知識適當結合)――思考題(僅供學有余力的同學練習)。體現了學生對新知識的“認識、鞏固、加深和發展”的過程。
(2)漸進原則。我在課堂中一般按照7:3的難度設計,即七成左右的基礎題,力求班上每個同學都能完成,三成左右的靈活題保證優秀生能夠“吃得飽”。并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練習的時間,進行必要的指導,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3)滲透原則。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學習的靈魂,做什么樣的數學題,就形成什么樣的數學經驗和能力,并進一步積淀或升華為什么樣的數學觀念。
2.精選不同層次的書面作業
書面作業的宗旨是對當天所學知識的鞏固和加深,教材一般是以習題的形式呈現。我根據教材不同章節知識點的難易程度進行再處理,依據教材A、B、C三類習題的難易程度設計A、B、C三個層面的習題供學生自主選擇,量力而為。其中:
A:“雙基”基礎性練習,作業題目與教材示例接近,著重于雙基訓練,滿足學生最基本的要求,保證大多數學生都能按時完成。
B:題目條件稍復雜的綜合題,既有“雙基”題,也有部分綜合性很強或含有一定解題技巧、探求最佳解法的練習,讓一部分學生跳一跳摸得著,適合中等水平的學生做,其余學生選做,培養須生思維的靈活性。
C:拓展思維的習題,如錯題辨析、悖論質疑等開放性的綜合問題,涉及知識面較寬,解題的方法具有一定技巧,著重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為學有余力的同學留下發揮的空間,適合中等以上水平的學生選做。
二、計課外作業,提升學生思維水平
課外作業不是“雞肋”,也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處理的好就會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反之就會使學生身陷題海不能自拔,挫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創造性。以做習題為主要手段的課內作業已經讓學生身心俱疲,這時若還布置大量的課外習題讓學生完成,勢必引起學生的反感,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學習興趣也會付諸東流。教師可以設計形式多樣的課外作業供學生選擇:
1.自擬試題
要求試題全面,形式多樣、新穎,并要求寫出答案。學生在擬題過程中,必然要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理順和綜合,找出重、難點。為了顯示自己的聰明才智,不少學生會創造性地設計出一些思路獨特、式樣別致的試題來。這樣,不僅使學生系統條理地復習鞏固了知識,而且激發了他們的創新意識。
2.抄報
對《數學手抄報》,我是這樣設計的:
(1)整體特色內容多樣、版面新穎、色調和諧;
(2)規格限制大8開設計成兩個版面;
(3)制作方法可手工也可電腦制作;可獨立完成,也可以幾人合作完成;
(4)欄目內容
章節知識梳理、回顧與思考;
“刨根問底”“錯題門診”“奇思妙想”“一題多解”;
拼圖、圖案;
小論文、統計、信息收集。
學生對于自己當主編,親手設計一份報紙,表現出極大的熱情與興趣,設計出的報紙樣式多樣,內容豐富,令我都不得不刮目相看。
3.寫數學日記
讓學生把平時觀察到的身邊的數學知識、學習中發現的數學規律、解題中的新方法、公式的新的推導方法、對某個知識點產生的疑問等及時記錄分析,鼓勵學生把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產生的想法用“日記”的形式表達出來,特別提倡有創意的作品。有些學生在日記中寫了《如何測量土豆的體積?》、《我家有數學》等。
這些課外作業,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自覺地參與到老師的教學中,真正地做到教學相長,可謂教者有心,學者得益。
三、改變作業批改方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有效的作業批改方式,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反之,則會讓師生都疲于應付。
1.交流矯正作業
成立學生互助小組,每節課前抽幾分鐘時間讓學生對前次的作業進行小組交流,互幫互助;同時通過教師點撥,鼓勵更多的同學完成B、C層面的習題。實踐證明,群體的力量和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也培養了學生互幫互助、取長補短的合作意識。
2.互批互改作業
學生在課前完成的練習或習題,先在學習小組內交流后,再在同組之間相互交換批改。在批改的過程中及時了解錯誤發生的原因,通過交流,加深了對知識和方法的理解。另外,學生對批改作業和試卷都有一種神秘和好奇心,這也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的主動性。
3.面批面改作業
當面批改作業,師生可以相互交流,面對面分析錯誤原因,探討正確的解題方法,相比上課的學更能讓學生吸收。在面批的過程中,對于解錯的題目,我不輕易打“×”,而改為劃橫線,學生只要看到我劃的橫線馬上就能反應過來,結合書本知識,再加上適當引導,他們就能以最快的速度改正錯誤,然后把訂正過的答案給我過目,這時我會在原來畫橫線的地方,給他改上紅鉤,這樣學生心服口服,并有一種成就感。經過這樣面對面批改的作業,學生對錯題的記憶特別深刻,再遇到同樣的題目,出錯的可能性就小多了。但這個方法也有欠缺,那就是耗時太多,經常使用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對于班級中的學困生我一直堅持這樣做。
4.發揮評價作用
實踐表明,在數學作業的布置與批改的過程中,反饋渠道愈通暢及時,教學評價就愈能發揮去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教學成效就愈大。因此,對學生的作業,除了及時檢查和批改之外,特別注意使用鼓勵性的評語:“very good”“真棒”“這個辦法真好”“奇思妙想”“除了這種辦法外,還有沒有其他?試一試……”這些評語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使作業成為孩子鞏固知識、快樂實踐、勤奮創新的園地。
篇5
【關鍵詞】自學 議論 引導 學生學力
“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模式是特級教師李庾南幾十年教育經驗的總結。這種教學模式最初在初中數學課堂中運用、推廣,取得巨大成功,后陸續推廣到其他學科。雖然數學和思品,兩門課程存在很大差異,但這種教學模式在思品課堂中同樣頗有成效,尤其有利于學生學力的發展。學力作為思品課而言,學生的學力主要指通過思想品德教學和指導,學生能知行統一,提高自身素養,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過積極健康的生活。“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模式的核心是“幫助學生真正學會學習、自主學習、創造性學習、享受學習”。二者在核心理念上是相同的都“以生為本”。所以在思品課堂上采用這種教學模式能有力地促進學生學力發展。
一、“自學”中激發學生主動性,提升學生各方面能力
傳統的思品課以老師講授為主,照本宣科式的授課方式對于學生毫無吸引力。對于思品教材絕大部分學生在不需要老師的講解下是看得懂的,如果課堂上老師還在講解教材無疑是浪費學生的時間,而且初中思品課也不是以“知識”目標為主。“以師為本”的講授式教學是無法很好實現思品課中的能力目標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而“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模式注重“以生為本”。在思品課中學生“自學”是多方面的,包括閱讀各種材料、查找資源、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等等,這些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升學生各方面能力。比如在《文化習俗 多姿多彩》一課中,讓學生自學課文后,通過網絡查找資料,學習小組合作制作《文化習俗 多姿多彩》為主題的手抄報,再讓學生上臺展示。在整個自學的過程中學生利用現代媒介能力、閱讀能力、選材能力、動手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表達能力、創新能力等都有所提高。而且這種“以生為本”的模式活躍了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真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自主學習、創造性學習、享受學習”,極大促進學生學力發展。
二、“議論”中促進學生思辨性,提高學生合作意識、創新意識
在思品課堂中“議論”是十分普遍和有效的課堂環節。“議論”主要是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展開的小組或全班性的討論。在議論的過程中,鼓勵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思維。初中思品幾乎每堂課上都有“議論”的過程。有涉及到價值觀沖突的討論,比如“老人摔倒,你扶不扶”等;有涉及到全面認識問題類的議論,比如“挫折是好事還是壞事?”等;有涉及到現象到本質的討論,比如“對于公共生活中的很多規則,很多人明明知道,為什么還明知故犯?”等;有涉及到知識層面的討論“如何區分財產所有權中的占有、使用、受益、處分權?”……在思品課堂中需要學生議論的問題是多方面的。有效的議論是會讓“真理越辯越明”。在議論的過程中,知識目標不僅能更清楚的實現,更主要的是學生能主動發現問題,表達自己的觀點,能傾聽到不同的聲音,這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有利于學生更加客觀、辯證、全面地看待問題,這是顯性的學生學力的發展。同時,在小組合作的議論中,組內分工明確,主持人、記錄員、代表發言者等角色輪流擔當,這潛移默化的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責任意識。而這也是思品課中“人格”培養的重要內容,這是隱性的學生學力發展。
篇6
關鍵詞: 數學學困生 賞識教育 自信心
一、研究的緣起
新的課程理念強調教師在對待師生關系上,要具有尊重學生、贊賞學生的教學行為。教師不僅要尊重每一位學生,而且要學會贊賞每一位學生。世界上并不存在誰聰明誰不聰明的問題,而是存在在哪一方面聰明,以及怎樣聰明的問題,即學校里沒有所謂“差生”的存在,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也是出色的。
新課程提倡的Appreciative Teaching(賞識教育)是指教師樂于對每一位學生抱以積極、熱切的期望,并樂于從多個角度來評價、觀察和接納學生,重在尋找和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發現并發展學生的潛能的教育。
數學學困生,正如大多數老師所言,不是他們不聰明,而是不太愿意學,甚至不想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我認為大致有以下幾點:首先,由于長期以來受到傳統的數學教學體制的影響,一些學校一味抓尖子生,而忽視了數學弱勢群體,使他們長期遭到冷落。其次,部分教師教學方法單一呆板,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脫節,小學數學教學方式方法與初中數學教學低效銜接,等等,也直接影響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廣泛提高,從而促成了部分學困生的產生。最后,家庭環境的因素。據我多年來對所教班級學困生家庭的了解,主要有三類,一是溺愛放縱孩子;二是離異等特殊家庭,對孩子的數學學習漠不關心;三是對孩子學習期望過高,實行棍棒政策,而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從上述數學學困生的產生因素中,我們不難想象數學學困生的學習、生活狀況是不堪負荷的。由于暫時的數學成績跟不上,老師不喜歡他們,同學看不起他們,家長對他們失望,令他們產生較強烈的自卑感,久而久之,數學學習中不懂的東西越積越多,導致他們對數學學習提不起興趣,產生厭學情緒和對立情緒。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我常常在反思這樣一些問題:我們的數學教學是不是很成功?假如我是一名學困生,我能承受如此沉重的壓力嗎?一個人在逆境中難道不更需要他人的理解和賞識嗎?
因此,以賞識教育為載體幫助學困生提高自信心不僅僅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同時也是當前社會、學校進行研究實施的重要課題。
二、賞識教育在提升學生自信心中的實踐策略
(一)透過教師真情賞識,幫助學困生建立自信。
花蕾渴望陽光,嫩芽渴望雨露,學生心靈的成長更需要呵護。賞識就是人類精神生命的陽光、雨露。賞,含欣賞贊美之意;識,是肯定認可。現代心理學、教育學的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年齡越小,越需要外界的鼓勵。學困生更需要外界的鼓勵,他們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多是依據他人的評價而來,外界的批評或表揚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困生的情緒和行為。學困生得到的認同是微乎其微的。他們的心靈深處強烈地渴求被賞識,這是對愛的呼喚。教師要把對學困生的賞識作為一種教育心態,用充滿愛的眼光去欣賞生命。透過真情賞識,關愛學困生,尊重差異,讓他們感到心靈的溫暖,幫助他們建立自信。
1.講求賞識藝術,保護自尊。
作為一種教育方法,賞識是一門藝術,這門藝術要用心把握,用愛交融。其中貫穿愛具體體現在教師的語言藝術、行為藝術、賞識藝術中。講求賞識的藝術要建立在保護他們自尊的基礎上,學困生在人格上與所有的學生都是平等的,這就要求教師從維護學生的自尊開始考慮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使他們能面對失敗,積極地對待自己,能抬起頭來走路,從而不自卑。因此在他們失敗時,教師要善于運用肯定性和鼓勵性的言語進行賞識教育。
激勵性語言可使學困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和愿望,讓學生在尊重和信任中維護自尊,找回自信。以激勵語言賞識學生,能極大地激發學困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有成功的希望。因此,教師應運用語言激勵的藝術,如:“你認為你做得如何?”“老師期待你的精彩發言。”“這一遍比前一次寫得好多了,再寫相信你會更棒!”……這樣用激勵語言賞識學生,給學生以期待的鼓勵,強化學困生的學習動機。
從另一個角度看,賞識藝術又是一種提醒、一種暗示、一種激勵。例如:如在學習用圖像表示變量之間的關系一節課時,我事先在黑板上畫好如下的圖像,然后就提出兩個問題:(1)圖像描述的變量是哪兩個?哪個是自變量,哪個是因變量?你是如何找到的?(2)在2分鐘時,汽車的速度是多少?當同學們在討論問題時,平時學習不是很好的王賓同學卻顯得非常興奮,表現非常得積極,我于是就主動走到他身邊,問道:“你找到答案了嗎?”他點了點頭。“如果讓你回答,你敢嗎?”我問道。顯得有些靦腆,答道:“我不知道對不對。”我微笑著說:“要相信自己。”于是,他就勇敢地回答了這個問題。作為回答問題的回報,我和同學們給予他發自內心的熱烈的掌聲。從此以后,只要有答案,他就表現得躍躍欲試。我用賞識的眼光欣賞他,用賞識的語言提醒暗示他,不僅保護了他的自尊,激發了興趣,而且使他體嘗了成功的喜悅。
除了運用語言的藝術,教師還可以利用動作和體態語來傳達對學生的賞識,信任的目光,贊許地微笑、地摸頭、拍肩、拉手,由衷地鼓掌,贊賞地豎起大拇指,深情地擁抱都傳達了一種情緒,交流了一種情感,從而深入學生的心靈,使學困生心里得到慰籍,內心產生愉快和安寧的情緒體驗,使學困生主體有成功感,產生再次進步的動力,由此,行為的藝術成為一種心靈上的賞識。教師要會用賞識的藝術,會用賞識的目光、語言、動作、心態去演繹它,保護學困生的自尊。
2.營造賞識氛圍,給予寬容。
教師要為學困生營造賞識的氛圍,讓同學個體與個體之間,個體與群體之間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責怪,多一些寬容、少一些批評。在內心深處對他們真正地了解和尊重。教師要理解并打開他們的心扉,使他們處在民主、平等、自由的環境里,這樣學生才能感覺到愛和樂觀,才能敢于在課堂上發表見解、提出問題,才會積極主動地學習。因此,適度為學困生提供一個理解的學習氛圍,寬容學生的一些“錯誤”,創造輕松和諧的時空,能引導他們不斷進步。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
班集體是學生生活的小天地,教師應把它變為學生受賞識,體驗成功的樂園。在數學教育教學中營造賞識的氛圍,對學困生的數學學習給予寬容理解。如:我班數學學科設置了崗位責任制,每個學困生都有自己的崗位。又如:數學成績不理想的同學擔任“數學角小編輯”的職務,常不完成作業的同學擔任“作業收發員”的職務,不喜歡學數學的同學擔任“每日一題出題員”的職務,等等,并采用多種形式,激發興趣,讓同學們踴躍為他們出主意。在這個過程中學困生不僅得到了幫助,而且看到了希望。當他們有了成功體驗,在自己的崗位上得到了鍛煉、受到了鼓舞時,全班給予表揚和鼓勵。由此可見,賞識氛圍是可以營造的,但它的前提是對每個學生的了解、包容,這樣才能健康成長。
3.搭建被賞識的舞臺,走向成功。
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葉子,學困生也具有自己的獨特性。作為教師,我堅信他們有自己特別的才能,存在著不可估量的潛在能力。例如有些學生學習思考能力欠佳,但動手能力很強。因此,只要拋棄錯誤的教育方法,用心地看待他們,抓住他們的閃光點,隨時捕捉并巧妙地創造教育情境使其發展,注重有意識地為學生搭建被賞識的舞臺,就會潛移默化地激發他們的探索求知欲,教育也會相應地發揮其功效。因此,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成長的過程中,在實施教育過程中,善于捕捉學困生的閃光點,創設教育情境,為學困生搭建被賞識的舞臺,尤為重要。不僅能促進他們健康成長,而且能使他們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在被賞識中,敞開心靈,接受,以至不斷成長、發展、提高,切實達到成效逐步完善的品質。
例如:我班一個學困生,由于語言、表達能力極差,上課回答問題時,前言不搭后語,沒有一句完整的話。面對他的回答,我沒有批評,反而引導全體同學不要嘲笑他,并表揚他回答問題的勇氣。我的“賞識”給了他精神上的滋潤,使他產生了積極爭取成功的心態。我不斷地鼓勵他,在他的數學作業簿上寫上:“真看不出來,你回答問題很有勇氣,我喜歡!”正是在這種賞識的氛圍中,他對上課回答數學問題產生了興趣,開始留心聽課,數學學習興趣愈加濃厚。此后,他每次寫數學作業更加認真細致。正是賞識點燃了他的學習熱情,他的數學學科成績也迅速提高。實踐證明,搭建被賞識的舞臺,正如為學困生搭起了層層進步的階梯。
(二)引導學困生自賞,助推學困生形成自信。
悅納自我,賞識自我,是幫助學困生形成自信心的重要手段。因材施教、多方引導,是培養學困生自賞能力、形成自尊自信、促進向上心理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師要多方引導,使學困生能在賞識力量的促動下,感到自己的存在,自己的價值,增強責任感;使他們把“讓同學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在互敬互勵中不斷地吸取他人之長來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我曾經教過一個“雙差生”,名叫劉××,長得方頭大耳,又胖又黑,目光中有一種初中學生不該有的冷漠。他對數學課堂上學習規范的要求不加理會,常有遲到、穿拖鞋等違規行為,導致影響班里其他同學聽課,同學們對他很不喜歡。
找劉××談話時,他一進辦公室,就擺出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我對他說:“劉××,坐下來,老師有話對你說。”他一臉疑惑地坐了下來。“老師新當你們的數學老師,對同學們還不了解。你告訴老師你身上有什么優點?”“優點?我哪有優點,我身上全是缺點。”“怎么會呢?我覺得你身上的優點挺多的;值日生英英個子矮,你就幫她擦黑板;大掃除時,你一人提的水比兩個同學一起抬的還多……”我把我開學以來尋找到的閃光點,都一一講了出來。聽著聽著,劉××的眼神從疑惑變為感動,竟然哭了起來:“老師,我以為你一定也恨死我了……”原來,劉××因為成績不好,人長得胖,有許多同學便給他起綽號,罵他是大笨豬,他因此而產生逆反心理:通過違反紀律使班里其他同學不能認真聽課來報復同學。我指出他這種想法、行為的錯誤,鼓勵他別灰心消極,勇敢地面對自己的錯誤,用實際行動改變同學們的看法。他連連稱是,決心從此改正錯誤。從這以后,他果然有了很大的進步。
從以上案例可以看到,教師要多方引導。幫助學困生自賞,感到自己在數學課堂中不是無足輕重、可有可無的人,從而促進學困生自信心的形成。
(三)創設群賞氛圍,激勵學困生鞏固自信。
學困生常易被他人忽視,得不到應有的關心和愛。因此他們渴望受到賞識。面對這些學生,僅僅依靠教師“孤軍作戰”去賞識,是不容易奏效的。教師需要以自身為主導,多方面開展數學課堂上集體的活動,創設群體賞識情境,發揮學生群體“群策群力”的作用,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開展“伙伴互助”,用優等生帶動他們,營造互幫互助班級群賞氛圍,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數學學困生學習活動能力差,不能獨立支配自己的學習,注意力容易分散,只依靠教師的作用還是不夠的,所以需要為數學學困生選擇一位恰當的“助學伙伴”,從而幫助老師更好地使數學學困生參與學習過程。我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安排各小組學困生參與討論、操作,鼓勵學困生作為小組代表匯報。數學學困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難題,提醒他們向優生請教,尋求幫助。同時安排他們師徒結對,當學困生聽不明白時,“助學伙伴”要及時講解,練習時,助學伙伴要負責檢查并及時糾正這個過程,使數學學困生得到伙伴幫助與支持,內心充滿溫暖與感激,逐漸意識到學習活動的目的性,并逐漸掌握學習的方法,在集體群賞中獲得力量,走向成功。例如我把班級分成八個小組,每小組由優等生帶動學困生:課前幫助回顧舊知,預習新知;課中練習時幫助糾正錯題,課后幫助復習。這個過程中,學困生得到了優等生的幫助,內心充滿了溫暖與感激,有了良好的群賞氛圍,他們品嘗到了學習成功的愉悅。
還可以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小型數學比賽、講數學故事比賽、數學手抄報比賽、解題小巧手等。除此之外,也可組織一些融思想性、教育性、趣味性和娛樂性為一體的數學活動。如“暢談數學理想”“世界只有一個我”“我進步了”“我能行”等活動,在活動中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困生也得到感情的體驗,懂得自我的價值,人生的價值。增強熱愛數學學習的良好情感,激發自信心,把賞識的力量轉化為學習的動力,體會成功的滋味,激勵他們向著更高的目標前進。讓學困生在群體賞識中體驗成功創造條件,是學困生自信心產生的重要源泉。
(四)合力家長賞識,幫助學困生增強自信。
創造條件讓父母參與賞識教育,是促使學困生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催化劑。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兩股力量擰在一起,形成共同合力,是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和提高學業成績的可行辦法。我校通過舉辦家長學校、家長講座、開辦易校通與所有家長進行聯系,還特別為學困生的家長開辦了咨詢室、聯系卡、并設立家長開放日等形式,建立起教師―學生―家長的連聯紐帶。通過幫助家長掌握學生教育學、心理學的有關知識,讓他們了解到孩子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以及一些現代教育的特點和規律,從而學會了解孩子、尊重孩子,不斥責孩子,理解孩子、賞識孩子,看到孩子的點滴進步。引導家長用賞識的目光看待孩子的優點,使家長明白,為人父母,應給予孩子最大的鼓勵: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都應該欣賞他、擁抱他、贊美他。由此學習表揚孩子、鼓勵孩子,掌握教育學困生子女的方法和藝術。
例如:我班的楊××同學在校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乖孩子,越表揚,他的學習勁頭越足,表現越好,可在他媽媽的眼里,他卻是一個調皮搗蛋的倔孩子,總要尋求老師的幫助。究其原因,都是父母不懂賞識釀成的結果。我將這一典型案例記錄了下來,取名為《賞識他!改變他!》發表在班級博客中,就是希望有更多的父母能反思自己的言行,不要錯誤地對待孩子。同一問題也出現在我班學生李××的身上,她的父母話語較少,平時工作繁忙,很少與孩子交流,致使孩子上數學課時話語更少。話語少、反應慢、膽子小,這是我了解到的李××,相信她的父母比我更了解她,但我看到的卻總是厲色與“食指”的指責,聽到的還是那種嘮叨與大聲的呵斥。基于以上的判斷,我從不大聲地埋怨她,焦急地催促她,只是一有機會就大聲地表揚她,耐心地鼓勵她。她也因此由原來完成作業最后一名進步到最近從未最后寫完作業,從不敢站起來回答問題到主動舉手大膽發言。我將這一轉變過程告訴了她的父母,并一再叮囑他們要學會耐心賞識,幫助孩子增強自信。在我們的緊密配合下,李××同學找回了自信,臉上的笑容也多了起來。
從以上案例我們可以看到,學校家庭形成一股合力,透過賞識教育,幫助學困生增強自信是多么的重要。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過的一句話:“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贊賞,這也是人類之所以有別于動物的地方。”是的,每個人都需要賞識,喜歡被贊美被肯定,由此生活而變得積極,學生更亦如此。尤其是學困生由于學業成績不夠理想,常常遭到批評、諷刺、挖苦、斥責。在心理上或多或少留有陰影,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由此產生自我評價降低,沒有自信,逆反情緒嚴重,甚至厭學,這些都嚴重損害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身心的發展。因此,作為生命的個體,學困生更迫切需要被認同、被賞識。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以賞識教育為載體幫助學困生提升自信心顯得尤為必要。
三、實踐的成效與反思
(一)取得的成效。
1.學困生樹立了自信心。
老師對學困生一度的另眼相看和苛責讓學困生或多或少存在自卑感,所以學困生總覺得自己在人前“抬不起頭”,他們缺乏自信心,低估自己的能力。而自從實施了賞識教育的策略后,因為有了老師的肯定和贊美,這些學困生臉上重新布滿了笑容,也能昂首挺胸,面對生活,賞識教育激發和培養了他們的自信心。
2.學困生找回了學習興趣。
學困生由于學習相對處于落后的地位,很少體驗到成功的感覺,因此長期以來對待學習都很消極,他們喪失了學習的興趣,總認為自己沒有能力提高學習成績。而實施賞識教育的策略以來,學困生從學習或其他一些活動中收獲了一些成功的體驗,達到了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目標,所以他們對自己的能力有了新的發現。這樣,他們也就慢慢地找回了學習的興趣,對待學習也更有熱情了。
3.師生關系變得融洽。
一直以來,學困生對老師都是抱著畏懼的態度,他們害怕老師的批評、指責和諷刺,他們看到老師總是躲得遠遠的;而老師對待學困生都是抱有“恨鐵不成鋼”的心理,看到學困生也總是沒有好臉色。如此一來,師生之間形成了一道深深的心理鴻溝,師生關系也很淡漠。可自從我把賞識的策略用于對學困生的教育后,從學困生身上總能有所發現,因此看他們的目光也變得溫柔起來;學困生看到我,也不像以前那樣退避三舍,而是會主動給我講述他們進步的喜悅、成長的困惑和學習上的困境,師生關系一天比一天融洽。
經過近一年的培養,我班后進生的數學學習成績有了明顯的改善,在學校進行的期中和期末測評中,后進生的多項學業指標良好或優秀。
(二)對實踐的反思。
近年來,“賞識教育”已成為不少家長和教師競相采納的教育方式。但是我們很遺憾地看到,“賞識教育”本身固有的種種缺陷,以及老師和家長們流于表面或失之片面的理解,使“賞識教育”日益變形和變味,帶給我們越來越多的困惑與反思。
1.賞識要有原則。
在我運用賞識教育轉化學困生的最初實踐階段,因為經驗不足,對“賞識”的本質內涵理解不夠全面,所以總是無條件地、無原則地去“賞識”學生。為了保護學生的自尊,使學生得到充分的尊重,我總是對學生的所作所為無論對錯,都是和顏悅色地鼓勵、表揚,這樣一段時間下來,不僅沒有起到轉化學困生、使他們充滿自信、以積極的態度去對待學習的效果,反而對學困生產生誤導,使他們更加以自我為中心、我行我素,不良的學習習慣表現得越發明顯。因此,在運用賞識教育的手段轉化學困生的過程中,對學生的賞識切忌沒有原則,也就是說不能濫用賞識,賞識的前提是要針對學困生的優點,這樣才是理性的教育,同時也能真正起到轉化學困生的效果。
2.賞識不能遷就。
愛學生,要有尺度,要有分度,一旦超過了限度就成了溺愛。所以,“賞識”絕不應該異化成遷就其缺點。賞識教育不需要違心地吹捧,對學生的錯誤應該鮮明地指出,而不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漠然處之。在實施賞識教育的過程中,我為了保護學生的自尊,也難免遷就其錯誤和缺點,而事實證明,這樣一來,會使其缺點更明顯、錯誤更嚴重,所以賞識不等于遷就,這也是我以后在實施賞識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引以為戒的問題。
3.賞識應有懲戒。
一開始,“賞識教育”總讓我談“懲”色變。可慢慢我意識到,學生總是不免要犯錯的,這時再一味地“賞識”就不行了,必須讓學生為自己的錯誤負責。作業不能及時完成就不能跟別人一樣參加課外活動,上課做了有損集體利益的事就應該及時做一件好事來補償,無故逃學、曠課、遲到必須反省改正,等等。只有讓學生為自己的一言一行負責,盡可能把“壞事”變成“好事”,才能讓他明辨是非。而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認識自己的錯誤并予以改正,有利于責任感的培養。如果一味“賞識”而不敢批評、不敢懲罰,只會扭曲學生的認識,是對學生的不負責。學生的數學學業成績也未必會有提高。
參考文獻:
[1]田慧生.時代呼喚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師.教育研究,2005,2.
[2]陳杰.用“賞識教育”落實數學課標理念.中學數學研究,2004,10.
[3]茹家倫.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中學數學研究,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