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話問題范文
時間:2023-04-04 03:06: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真心話問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你覺得最敏感的部位是哪里?
2、到目前為止寫過多少封情書?
3、洗澡洗到一半沒水了怎么辦?
4、和男女朋友進展到哪一步了?
5、你覺得一周ML幾次最為合適?
6、第一次愛的人對你有什么影響?
7、初吻是在什么情況下沒有的?
8、你心里面一直惦記著的名字是?
9、你認為最浪漫的事情是什么?
10、你上次大姨媽是什么時候來的?
11、你最不開心的時候會有什么表現?
12、你喜歡安卓手機還是蘋果手機?
13、自己做過最丟臉的事是什么?
14、你能用舌頭碰到你的鼻子么?
15、打算什么時候跟男朋友分手?
16、你最近一次做是什么樣子的?
17、你最難以釋懷的事情是什么?
18、講述自己最得意的一件事情?
19、如果你愛的人不愛你怎樣辦?
20、會在婚前跟戀人發生關系么?
21、請說出在座誰昨天沒有洗澡?
22、長這么大最糗的事情是什么?
23、年幼的時候,你愛哪部動畫片?
24、哭的最傷心的是哪一次?為什么?
25、跟異性做過最親密的事是什么?
26、會在婚前跟戀人發生關聯么?
27、你一共收藏了多少黃色小電影?
28、你不開心的時候喜歡做什么?
29、現在你心里最喜歡的人是誰?
30、愿意為愛情犧牲到什么程度?
31、你會在乎別人對你的看法嗎?
32、怎樣能讓男生知道你喜歡他?
33、男生回答自己的下面有多長?
34、現在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35、如果你男朋友出軌,怎么辦?
36、曾經有過最被感動的事是什么?
37、如果有來生,你選擇當什么?
38、你會選取你愛的人還是愛你的人?
39、什么事你一定會瞞著另一半?
40、因為什么事情,哭得特別難受?
41、你做的最多的白日夢是什么?
42、男生最討厭女生的哪些行為?
43、你吃過的最奇怪的食物是什么?
44、你的母親和父親,你最愛誰?
45、初吻是在什么狀況下沒有的?
46、和男/女朋友進行到哪一步了?
47、高中時代你看哪位老師最不順眼?
48、你會選擇你愛的人還是愛你的人?
49、最讓自己感動的一件事是什么?
50、喜歡男女生做些什么小動作?
51、不是處真的不會被珍惜了嗎?
52、你現在最大的三個愿望是什么?
53、你的初吻是幾歲,被誰奪取的?
54、這周末你有空嗎?可以約你嗎?
55、我在你眼里是什么樣的,實話哦?
56、生存和感情,你會選擇哪一樣?
57、今年你最后悔的一件事是什么?
58、如果你現在心情不好?會怎樣?
59、你小時候偷過鄰居家的瓜么?
60、和戀人的身體接觸到哪一步了?
61、每天睡覺前都會想起的人是誰?
62、你心里面最愛的人長什么樣?
63、與一位異性十指相扣,對視10秒?
64、描述一下你做過的最污的?
65、如果你現在心情不好,會怎樣?
66、你現在的愛人是你的最愛嗎?
67、約會中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
68、如果有來生,你會選擇做什么?
69、你最受不了別人對你做什么?
70、你最短的一次戀愛是什么情況?
71、你第一個喜歡的異性叫什么名字?
72、為什么接吻的時候一定要?
73、昨晚又沒有做?對象是誰?
74、你的初吻是什么時候?和誰?
75、如果你愛的人不愛你怎么辦?
76、誰是你最崇拜的人?為什么?
77、第一個喜歡的異性叫什么名字?
78、說一說你做過的最丟人的事?
79、l以前有過最被感動的事是什么?
80、你希望左邊第3位異性是你的誰?
81、如果前男友要求復合,怎么辦?
82、你最想從頭來過的一件事是什么?
83、說出你現在喜歡的那個人的名字?
84、你覺得自我最郁悶的外號是什么?
85、你會在大街上跟另一半接吻嗎?
86、你想和在場的哪一位玩大冒險?
87、在你眼里,我是個怎樣的人?
88、說實話吧,你覺得自己長的如何?
89、你現在穿的內衣/褲的顏色是?
90、你會選擇愛你的人還是你愛的人?
91、背現場的一位異性繞場一周?
92、你認為我給你的第一感覺怎么樣?
93、第一次性經歷是何時?什么地方?
94、你覺得什么樣式的內褲最性感?
95、到目前為止你做過最瘋狂的事是?
96、你會不會在意ta的過去,為什么?
97、你最愿意和在場哪個異性私奔?
98、我現在向你表白,你會不會接受?
99、你覺得愛情和友情,哪個更重要?
篇2
2、最害怕的三件事物。
3、和異性發生過最曖昧的事情。
4、給你一個機會穿越到過去或未來,你選哪一個?為什么?
5、如果讓你形容自己會用哪三個詞語?
6、認為自己和哪種動物最相近?為什么?
7、童年最有趣的一次經歷。
8、面對和他人產生的矛盾,你會怎么辦?
9、愛情事業和家庭,你怎么排序?
篇3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震撼心靈的真誠》。
真誠,可謂之真實,誠懇。它的“內容”是沒有雜質的,人們都說,用真心換真誠,只有分擔與給予是相對的,這樣才能看到真誠的魅力。
還記得嗎?從漢末時期,劉備的三顧茅廬,不管自己的生死,三次冒著大雪去請諸葛亮。難道說,這種真誠不是震撼人心的么?也正是這一份真誠,打動了諸葛亮,從而答應了劉備的請求;還記得嗎?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桃花依舊笑吟吟,從此歷史上多了一份傳奇,真誠的心叫他們成為佳話;還記得嗎?譚千秋用真誠面對弟子,演繹了驚天地、泣鬼神的愛護學生的壯舉!也許這就是真誠的魅力 ,真誠,不一定要卑躬屈膝,不一定要志向遠大,也不一定要有很偉大的抱負,只要真心的去對待身邊的人或物,就可以嘗到真誠的滋味,有人會說那是苦的,可對于別人的微笑和贊賞,卻是最甜的。
真誠,可以說是一種力量,因為它是可以震撼人心的;可以說是一種信念,因為它是可以擊敗困難的;可以說是一種欲望,因為它是可以感染人心的。
當朋友生病時,對上天的期盼,當朋友孤獨時,對相處的渴求。也許就是一瞬間,會化作震撼心靈的力量,這也許就是真誠,當面對別人的感謝時,“謝謝”卻感到那么的強求,那么勉強,也許這就是真誠的魅力。
篇4
摘 要 本文首先對供電所進行了簡介,并接著對獲得主要榮譽做了簡單闡述。最后又對主要經驗與做法和取得的相應成效做了分析。
關鍵詞 堅持 文化引領 五位一體 企業文化 新陣地
一、供電所簡介
武康供電所位于縣府所在地武康鎮,莫干山東麓,譽為杭州“后街”。全所共有員工95人,下設營業班、運檢班和二個供電服務站。承擔二鎮一鄉53個行政村、5個社區的0.4kV供用電工作,轄區總面積約442平方公里,轄區內擁有低壓電力客戶33585戶,公變668臺,低壓線路678公里。
截止2012年底:售電量為7000萬kWh,低壓線損率3.5%,電費回收率100%,供電可靠率99.99%,D類電壓合格率99.99%,低壓客戶自動抄表應用率100%。
二、獲得主要榮譽
湖州市群眾滿意基層站所(服務窗口)示范單位、浙江省電力公司系統群眾滿意基層站所(服務窗口)先進單位、德清縣“群眾滿意基層站所(服務窗口)”先進單位、德清縣優秀黨員創新示范崗、縣“文明行業示范點”;2012年5月被省電力公司命名為“沈永強勞模敬業示范崗”;2012年10月被德清縣總工會命名為首批勞模創新工作室。2012年12月被評為湖州電力局先進班組;2013年2月被縣文明辦命名為2012年度文明示范窗口。國家電網公司2012年度鄉鎮供電所A類綜合標桿單位、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2013年度五星級班組(工人先鋒號)等榮譽稱號。
三、主要經驗與做法
(一)加強組織領導,全面構筑文化生態系統
建立統一的企業文化示范點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和實施小組。創建工作做到“三近三入三化”。“三近”即:貼近實際。在所實際加強宣傳引導、典型傳播及培育提升,強化全體員工“我是國家電網人”意識;貼近基層。整合基層單位現有資源,將亮點特色做法進行集中展示;貼近員工。在創建載體的設置過程中,充分結合員工工作、生活實際,豐富職工之家、黨員活動室內容,建設受員工歡迎的文化陣地。“三入”:即:納入重點工作。把企業文化陣地建設和供電所管理提升作為有機整體,做到創建工作與站所工作協調推進;納入業績考核。作為全所月度之星、年度評優的重要依據;納入教育體系。作為全所員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新進員工的必修課,增強群眾性創建工作的覆蓋面。“三化”:即:組織機構網格化。發揮“大政工”格局優勢,協調多方資源,形成公司、所、員工三級聯創網絡;工作機制規范化。嚴格過程創建和結果創建相結合,加強日常維護與管理,堅持文化示范點創建與生產經營同規劃、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展示形式多樣化。充分考慮到供電所特色與實際,采用多點融合、五位一體的形式開展創建,達到了實用性與展示性相統一。
(一)突出“五位一體”,筑實文化發展平臺
一落地:供電所按照“統一的企業文化”建設要求,大力踐行公司文化理念,實現國網公司“五統一”文化在站所全面落地。
二到位:活動場地到位。建立員工培訓室、黨員活動室和員工健身室,購置了乒乓球等活動器材供員工娛樂和鍛煉。利用工會組織、職工之家,開展有利職工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組織員工開展拔河、羽毛球等體育活動,開展具有企業職工文化的書畫活動;生活環境到位。建立職工食堂,定期開展職工體檢,促進員工身心健康。
三規范:一是標識應用規范。嚴格按照國網公司標識應用手冊,推廣應用品牌標識,實現品牌“可視化”;二是制度建設規范。結合“三集五大”體系建設,修訂完善了基層站所各類管理制度10余項;三是內部管理規范。實行臺區經理制,推行同崗對標法,梳理制定工作流程46個。尤其是規范安全行為,建設以人為本的安全生產機制和規章制度體系,建立健全安全生產保障體系、監督體系,推行“開放式”安全活動。通過倡導安全文化,使安全生產意識深入人心,從而形成人人遵章守紀的良好氛圍。通過規范化管理、標準化作業,引導員工在生產過程中良好習慣的養成,變重結果到管過程,變出了事故后追究責任為規范員工整個作業過程的行為;通過員工教育、培訓,讓員工嚴格按照每個過程、每個流程的標準去認真貫徹落實,實現安全生產的可控和在控。
四公開:利用所務公開欄,做到工作任務公開、評先推優公開、指標完成公開、考核考勤公開,發動全所員工民主參與、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
五載體:一是文化展廳展示勞模風采。開辟了“沈永強勞模敬業示范崗”展示廳,集中展示公司培育勞模的做法,積極搭建“勞模領軍、職工參與、爭當示范、開拓創新”的新平臺,提升“勞模”的輻射效應;二是文化走廊濃縮發展歷程。利用站所走廊,集中展示德清農電發展歷程,展示德清農電在優秀文化支撐下取得的累累碩果:如率先開創的農業表后用電管理新模式、國網公司首批規范化農村供電營業所、省公司第一個星級供電營業所、標準化臺區“六統一”模式等等,充分詮釋了德清農電秉承國網公司統一發展戰略,創新工作模式,履責盡責的深刻內涵;三是文化櫥窗彰顯工作業績。一塊塊獎牌、一面面錦旗、一本本證書見證了站所的業績,武康供電所以此為新起點,時刻鞭策全體員工把榮譽轉化為壓力,把壓力轉變為動力,在未來的征程中,不斷優化大所制管理模式,努力干在實處,積極走在前列;四是文化專欄亮出創新成果。把QC小組活動、課題攻關小組創造出來的多項實用性強,成效顯著的科技成果(專利),以模擬實物形式和圖文并茂形式亮出來,讓員工看到辛勤努力的成果。將學到的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能充分運用到工作中,把學習轉化為創造能量,使員工價值得以體現,使團隊績效得以提高,實現學以致用,自我變革的飛躍;五是文化一角打造心靈驛站。開辟職工書屋,豐富員工的精神食糧,將其打造為員工工作之余充電、休息的心靈驛站,通過“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充分發揮員工潛能,不斷提升人生價值。
四、取得的成效
“五位一體”企業文化陣地建沒是該所結合實際需要、管理經驗和工作總結基礎上,逐漸形成并不斷完善的成果,在實踐中,它是員工素質提升的內在動力,它在助推企業發展和樹立良好形象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具體表現如下:
(一)進一步擴大了影響力。該企業文化新陣地在系統內外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已先后接待參觀學習人員16批192人次。省公司主要領導及縣委、縣府領導來該所專題調研并給予高度評價,德清縣勞模工作室創建現場會在該所召開。該陣地同時也成為公司青工、新進員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地。
(二)進一步增強了輻射力。通過統一的企業文化示范點創建工作,員工踐行“五統一”核心價值觀的意識進一步增強,行動自覺性和執行力進一步增強。員工人人頭上有指標、個個肩上有擔子,并將其轉化為服務客戶的強大動力,今年以來,該所共收到表揚工單2次,群眾感謝信5封。公司其他站所也以該所為標桿,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濃厚氛圍,有力助推了各供電所的管理提升。
篇5
關鍵字:新型城鎮化;戶籍制度;公共基礎設施;問題
發達國家的歷史經驗表明,當人均GDP近5000美元、邁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時,經濟社會變化的一大主流就是越來越多的農村居民將生活在城市。而現階段的中國就是這樣一個情況,所以,在未來的十大經濟主題中,城鎮化將會是最大的關鍵詞。
在今年的兩會上,再次提出城鎮化,而此次的新型城鎮化的實施對于穩增長、調結構、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目前中國城鎮化率已超過52%,城鎮化建設已進入新階段,但是與此同時,城鎮戶口人數占總人口的比例只有35%。我國城鎮化建設將如何推進,又將走向何方?
一、新型城鎮化改革
(一)新型城鎮化概念
改革開放以來,城鎮化一直都是很熱門的話題,它引發了我國大規模的人口遷徙,從而也帶動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但是帶來的問題就是城鄉發展的不平衡,資源過于集中于城市,農村的經濟發展能力疲軟。而為了能享受城鎮的發展益處,農村人口盲目地涌入城市,結果卻是形成了城中村這樣一個尷尬的局面,雖在城市,卻也享受不了城鎮居民的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益處,這樣的城鎮化是形式上的城鎮化、膚淺的城鎮化、沒有抓到重點的城鎮化。
新型城鎮化,指的是堅持以人為本,以新型工業化為動力,以統籌兼顧為原則,推動城市現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態化、農村城鎮化,全面提升城鎮化質量和水平,走科學發展、集約高效、功能完善、環境之友、社會和諧、個性鮮明、城鄉一體、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化建設路子。
(二)新型城鎮化改革含義
根據上面提到的新型城鎮化的概念,我們深入理解就是真正的城鎮化應該緊緊圍繞“以人為本”的核心。我們的城鎮化進程也該由集體化到規模化再轉到一體化。在2014年兩會中提出的新城鎮化著力解決好“三個一億人”的問題,有利于打破城鄉結構的二元化,推動經濟的發展,而它的著眼點就是建設城市群所謂城市群就是圍繞中心城市,與周邊城市成為一個緊密的聯合的綜合體,從而進行資源配置,防止效率低下。城市群存在于中國新型城鎮化戰略布局中,能夠塑造功能各異的城市,帶動經濟的發展。城鎮化的根本并不是說都是高樓大廈、車水馬龍,而是人民的生活能達到一定的水平,能享有健全的公共服務。
二、新型城鎮化改革措施
(一)加快戶籍制度改革
我國有大量的農民工居住在城市之中,這里與其說是居住,也許“寄居”更加合適,戶籍的二元制度居然會造成身份的不平等,由此帶來的利益、資源分配不平橫,待遇不一樣。這樣的局面與我們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是不符的,不論是從人道主義還是社會和諧,戶籍制度改革是迫在眉睫的,但是,這是一項巨大的工程,尤其是在中國這樣一個地大物博、地方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國家。我們需要穩步推進改革:根據城市大小不同、城市經濟發展進程不等采取不同程度地開放改革,實際情況實際分析,改革要因城而異。
(二)加強公共服務建設
在前面我有說道城鎮化并不是要有高樓大廈、快節奏的經濟發展,而是說我們農村戶口也能享有和城市戶口一樣的待遇(主要是在醫療保障、基礎教育、公共交通、文化生活等)。畢竟我們的國家需要多元化,而不是全國各地、大大小小都是一個模子,這是不正確的。我國歷史源遠流長,全國各個地方都有不一樣的文化,而且很多東西都保留在沒有被現代化沖擊的農村里,這些是我國很寶貴的文化,我們應該保護與繼承。所以,在城鎮化中,我們不應該去破壞它,城鎮化不是靠混凝土堆砌的。我們該做的是完善農村的交通網絡,降低入學門檻,健全醫療保障,改善住房條件,增加公共基礎設施。從而形成一個個具有各個地方文化特色的小康村落,這里沒有現代城市的嘈雜與擁擠,但是有幸福愉快的生活,并且在公共服務方面可以與城市接軌。
(三)發展產業支撐
在新型城鎮化的推進中,需要轉變產業結構,從依靠傳統工業化來帶動城鎮化轉變為以新型工業化為支撐。
傳統工業化的弊端是重物輕人,粗放型的發展模式,由此帶來的后果就是城鎮的建設往往缺乏人文氣息、城鎮空間布局不合理、城鎮功能缺失紊亂、城鎮就業人口不足等問題。而以新型工業化作為支撐,開展集約型的發展模式,注重產業的合理布局與配套集群發展,改進現代服務業的生產方式,推動城鎮建設向數字、信息、智能、知識等方向發展,建設宜居宜業的新型城鎮。
三、改革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有資料顯示,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在2010年就開始下降,比此前預計的早了3-5年,而由此帶來的問題是,在城市低端勞動力和農村勞動力老齡化的情況下,我國未來城鎮化的空間是否能容納大量的農村人口。另外,城鎮化要求的“低端工人奉獻”到向“低端工人反哺”勢必要求更多的公共服務去覆蓋更多的城鎮化人口。但是,目前我國的財政收入進入了長期減速階段,土地轉讓金收入受限于房地產調控,明顯,政府財力日益捉襟見肘,城鎮化的改革也會受到一定的阻力。
(二)其實,在近些年來,農村居民受益于減稅和社保措施,社會滿意度較高,所以在推進城鎮化改革中,我們最應該關注的也許是那一部分“夾心層”,即生活在城市里卻沒有城市戶口的那一部分人。城鎮化需健康發展,趨利避害,穩步推進。有城無市的過度城鎮化、有速度無質量的城鎮化、城鎮化的“房地產化”以及城市居住幸福指數低,這些問題都有應該避免。
(三)明確改革中的誤區。城鄉統籌并非將農村變為城市,將農村用地變為城市用地或“去農村化”,在保留農村風貌的同時將農民就地市民化。另一方面,城鄉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并不是同等化,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與現實需求都存在著差異,應因地制宜。產業結構的調整也非強電產業高端化、高新技術化和產業鏈條棄下優化,,要注重產業結構的優化帶動經濟增長。
(四)城鎮化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它具有復雜性與長期性。當前深化體制改革不僅需重視頂層實際和總體情況,還要切實推進政府體制、壟斷行業、收入分配、金融體制、財稅體制等重點領域的改革。我們的城鎮化改革需要以產業的發展來充實,只有通過經濟的增長,帶動就業和創業機會的增長,真正實現城鎮化的平穩過度。
總而言之,新型城鎮化的推進與實現需要各種配套改革,涉及戶籍制度、、社會保障等一系列問題,在這其中,政府應該明確在改革中的角色,發揮自己的效能,扎實穩步推進城鎮化的建設。另外,在改革中應始終堅持“以人為核心”的理念,從群眾出發,落腳于群眾。新型城鎮化有利于擴大內需和推動經濟增長,我們應以此為契機,建立完善農村市場,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破除城鄉的二元結構,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而所有的這一切改革都要把握住民生、可持續發展以及質量,建設生態、友好城鎮。
參考文獻:
篇6
自被確定為全省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以來, 新縣扎實推進試驗區建設,各項工作取得了輝煌成果。作為新縣縣城所在地,新集鎮近水樓臺先得月,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優越的發展環境。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整合資源謀劃紅色土地新時期發展,時不我待;借助新縣文化產業,全力推進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建設,正當其時。
“先得月”第一表現在新集鎮占有新縣大量的紅色資源。新縣投資3700多萬元,完成的鄂豫皖蘇區首府景區、烈士陵園和英雄山景區改擴建在新集;建成的古戲臺、紅心廣場、豫南風情茶樓、紅旗飄飄主題雕塑等一批精品工程在新集;投資1300多萬元,建成的將帥館和紅四方面軍將士紀念館在新集;投資1100多萬元,啟動將軍山景區開發建設在新集;金蘭山景區基礎設施及配套工程,開發新景點18余處還是在新集。還有新集鎮通過革命遺址普查工作最終確立了高敬亭故居、鄂豫皖省蘇維埃石印科舊址、石佛沖田、黃光霞故居等共14處革命遺址。這些建設和資源,都必將成為新集鎮文化經濟發展的強大支撐。
“先得月”第二體現在新集鎮具有文化經濟發展的雄厚基礎。新集鎮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綜合實力排序年年攀升,越居全市第二,穩坐全縣第一,強大的經濟實力,為推進新集鎮試驗區建設打下經濟基礎;新集鎮歷來是新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新縣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地方,新集人民勤勞勇敢,思想領先,懂技術,善經營,創辦的經濟實體多,經濟實力強,發展勢頭好,蘭河花園、中華園、品茗山莊、臥佛山莊、觀佛山莊、農夫山莊、金蘭湖度假村、金湖度假村等農家樂經濟遍地開花。山野菜、山茶油等系列特色旅游產品率先進入新縣市場。良好的社會環境和豐富的人力資源,為推進新集鎮試驗區建設打下了社會基礎。
“先得月”第三彰顯在新集鎮與新縣的文化產業有效對接和協調發展能力。新縣的紅色旅游,帶動了新集鎮以旅游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蓬勃發展,今年元至10月份,新集鎮接待游客37.3萬人次,相關收入800多萬元,同比增長21%、25.6%。新縣歌舞團已在新集鎮演出近10余場,贏得了廣泛的贊譽。新縣的廣場文化,千斤“楊擺柳”,箭廠河舞獅在新集鎮倍受青睞,這些文化活動不僅極大的豐富了新集鎮人民的精神生活,更為新集鎮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產生新的效益。
從中央到省、市,政策環境春風化雨;從資源到條件,大力推進試驗區建設正當其時。新集鎮紅色文化資源得天獨厚,但是,單純地從做大做強文化產業來搞新集鎮試驗區建設,不可取,一則文化產業需要獨具個性的可塑文化,新集鎮不具備,二則搞文化產業,新集鎮涉足不多,“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新集鎮要“善假于物”,來分得新縣文化產業這塊蛋糕,利用新縣紅色資源,用新縣文化產業引領新集試驗區發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集鎮必將大有可為,大有作為。
怎樣發展,我建議要:
形象為牌。要樹立新集對外新形象,形象就是力量,形象就是財富,必須把良好形象這一無形資源化為推動新集鎮試驗區建設的重要力量,核心是全力打造“實力、文明、平安、生態、和諧----五個新集”,提升城鎮精氣神,開啟發展新征程,以活動展形象,以隊伍樹形象,以作風塑形象,以宣傳擴形象,重點是開展一系列積極向上的文體活動,培養一支優秀的干部隊伍,推行“責、細、快、實”工作機制促工作作風轉變,利用網絡、報刊、新聞宣傳等現代技術手段擴大對外形象。
服務至上。服務縣城發展大局,統籌協調,共謀發展;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優質服務,筑巢引鳳。一手抓協調配合,一手抓管理提高,一方面對縣城的建設、管理、發展給予全力支持,充分認識“縣城發展即是新集進步”的重要意義,縣城的事情就是新集鎮工作,另一方面進一步加強對新集鎮市場和經濟發展環境的規范化管理和綜合整治,將“六城聯創”進行到底,抓好環境衛生綜合治理。
篇7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健康發展;失衡
中圖分類號:F299.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7685(2013)09—0012—04
201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圍繞提高城鎮化質量,因勢利導,趨利避害,積極引導城鎮化健康發展。當前,我國新型城鎮化發展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城鄉發展失衡、空間分布失衡、規模結構失衡、要素結構失衡、“四化”發展不平衡、軟硬件失衡及生態失衡等七大失衡,這七大失衡極大地影響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只有采取相應的措施調整、糾正這七大失衡,才能促進城鎮化的協調、健康發展。
一、當前我國城鎮化發展中的七大失衡問題
(一)城鄉發展失衡
城鎮化不是城鎮單方面實現現代化的過程。從本質上說,城鎮化是城市文明不斷在城市發展并輻射農村的過程,是農村同步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但由于我國長期實行工業優先發展戰略及農業支持工業政策,農業資源大量流向工業等非農業部門,農村資源大量流向城市,結果造成極不平衡的城鄉與工農發展態勢,形成極具特色的城鄉“二元結構”,城鄉收入差距不斷擴大。據測算,2010年我國城鄉收入差距比已達3.23:1。當前,城鄉分割仍是我國最大的社會結構性矛盾,明顯滯后的農業現代化是我國實現現代化的短板。由于城鎮化演變成了城鎮單方面的現代化,城市的樓越蓋越高、馬路越來越寬、設施越來越先進,而農村則呈現空洞化趨勢,在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等方面都落后于城鎮,部分農村逐步衰落,越來越失去生產、生活的吸引力。城鄉“二元結構”嚴重制約了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及現代化的建設進程,不利于我國的社會穩定與和諧。
(二)空間分布失衡
我國城鎮化發展的空間分布不平衡,呈現明顯的東高西低特征。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三個相對成熟的城市群都分布在東部地區,中、西部地區城市發育明顯不足,城鎮化發展速度相對緩慢,城鎮數量較少、規模較小,城鎮化水平較低。2010年,我國東部地區城鎮化率平均為60%,而中部、西部地區城鎮化率平均只有45%和41%。城鎮化發展的區域失衡,導致人口長距離大規模流動、資源大跨度調運,極大地增加了經濟社會運行和發展的成本。中西部地區工業化、城鎮化不足省份的千百萬勞動者背井離鄉涌入東部沿海地區就業的同時,也造成當地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等過多而產生的三者多的農村社會問題。
(三)規模結構失衡
長期以來,由于我國政策的傾斜、資源的不合理配置,大城市集聚了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資源,吸引著各地各類人才和勞動力資源蜂擁而至,導致我國城市人口過度集中于超級城市和特大城市,形成“大城市太大、小城市(鎮)太小”的不合理局面。據統計,我國10個超大城市的人口總數超過8000萬,其中上海、北京、重慶的人口超過千萬;200萬人以上的特大城市(含超大城市)有40個,總人口超過16 500萬人。同時,我國1.9萬個建制鎮建成區平均人口僅7000多人,相當多的鎮不足5000人。另外,2000~2010年,我國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面積增長95.8%,縣級以下城鎮建成區面積僅增長了50.9%。由此可見,我國城鎮的規模結構失衡已相當嚴重。
城鎮規模結構的失衡,一方面,導致大城市主城區人口壓力偏大,與綜合承載能力間的矛盾加劇,廣泛受到交通堵塞、環境污染、資源緊張等“大城市病”的困擾。統計顯示,我國兩百萬人以上的50座主要城市,居民平均單行上班時間要花近40分鐘,而歐洲同等規模城市僅需27分鐘。另一方面,中小城市集聚產業和人口功能不足,缺乏規模較大的支柱產業,基礎設施落后,公共服務缺乏,潛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四)要素結構失衡
長期以來,我國各地都把推進城鎮化簡單地等同于城市建設,過分注重城市建成區規模的擴張而忽視了城市人口的集聚。把農業的轉移人員僅當作生產者、勞動力,而不愿意接受他們本人和家屬進入城市成為市民,結果導致現在比較嚴重的城鎮化滯后于工業化、人口城鎮化嚴重落后于土地城鎮化的不合理局面。現階段,我國城鎮化率剛超過50%,但按照戶籍人口計算僅在35%左右,遠低于發達國家近80%的平均水平。事實上,在將近7億的城鎮人口中,有近一半的人不是真正的城市市民,這就是所謂“半城鎮化”或“偽城鎮化”。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人口城鎮化落后于土地城鎮化,不符合推進城鎮化的根本目的。同時,人口城鎮化落后于土地城鎮化,也不利于城鎮的持續、健康發展,不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
(五)“四化”發展不平衡
當前,我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深入發展,但“四化”發展存在不協調和不平衡問題。一是工業化與城鎮化互動不足,城鎮化滯后于工業化。表現在一些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缺乏產業支撐,人口承載能力不強,難以滿足工業化發展的需要。據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10年,全球平均城市化率為50.9%,工業化率26.1%,兩率比值為1.95,發達國家更高,美法英德日分別達到4.1、4.11、4.09、2.64、2.48;“金磚國家”巴西、俄羅斯、南非和印度分別為3.22、1.97、1.38和1.15,而我國城鎮化率為51.3%,工業化指數是46.8%,兩率比值僅為1.09,表明我國的城鎮化滯后于工業化。二是信息化與工業化、農業現代化融合不夠。我國工業化發展很快,但大多呈簡單數量上的增加,信息化并未全面推進,仍處于以局部應用為主的階段。農業信息化較之工業信息化水平更低。信息化與工業化、農業現代化過程發生脫節,導致工業、農業都不能從廣度和深度上運用信息化,信息化與工業化、農業現代化的融合放大作用沒有充分發揮。三是相對于快速推進的工業化、城鎮化和信息化,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明顯滯后,城鄉發展失衡依然是最明顯的社會結構性矛盾。“四化”發展不同步、不協調,不利于我國新型城鎮化的健康發展,也極大地影響了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六)軟硬件發展失衡
新型城鎮化建設包括“硬件”建設與“軟件”建設兩方面。其中,“硬件”主要指城市的高樓大廈、道路交通設施、綠化及亮化等基礎設施以及經濟實力(GDP規模)等,它們是城市的“硬實力”或“硬環境”;“軟件”主要指市民素質、城市精神文明、城市社會服務等方面,它們是城市的“軟實力”或“軟環境”。當前,我國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偏重于“硬實力”建設,而忽視了“軟實力”和“軟環境”建設。具體表現為兩方面:一是重“大拆大建”、“推倒重來”,輕傳統保護,結果導致城市記憶的消失、千城面貌趨同,城市缺乏居民文化認同感和對外的文化吸引力,城市精神衰落。二是重GDP規模、“貪大求洋”、“攀高比新”,輕人文關懷、民生幸福。這樣的城鎮化偏離了城市發展的目的,忽略了改善民生、讓居民生活更美好的本質。
(七)環境問題及生態失衡
生態平衡是生物維持正常生長發育、生殖繁衍的根本條件,也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城市的凈化、綠化、美化,需要完整的生態基礎設施的支撐。但我國不少城市(鎮)盲目追求高、快、寬、大、亮等形象工程,沿襲先污染后治理、先規模后效益、先建設后規劃的發展途徑,致使不少城市(鎮)大氣污染和水污染嚴重,“垃圾圍城”現象普遍,生態惡化趨勢不斷加重。這樣發展下去必然導致生態失衡,直接危及到我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促進我國新型城鎮化協調、健康發展的措施
(一)統籌城鄉,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必須統籌推進城鄉建設。要將人口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銜接起來,協調好人口城鎮化與農村現代化的關系,既要防止出現“城市病”,也要防止出現農村逐步衰落、“空心村”等“農村病”。為此,要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要盡快在統籌城鄉發展體制、機制上實現突破,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努力做到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一體化,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確保公共財政、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土地出讓金更多地向“三農”傾斜,把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重點放在農村,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二)統籌區域,促進城鎮空間布局的合理化
為促進城鎮空間布局的合理化,我國未來的城鎮化發展,應按照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加強對不同地區城鎮化的分類指導,綜合考慮自然、經濟、社會、文化以及行政區劃等多方面因素,盡快制定和出臺全國統一的、綜合的、多層次的總體空間區劃和發展規劃方案,使城鎮化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區域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具體說,東部地區應加強城鎮之間的網絡化聯系,促進城鄉區域基礎設施共建共享,著重提高城鎮化質量;中部地區應大力培育城鎮群和區域中心城市,增強小城鎮發展動力,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西部地區要推行生態環境保護優先的集中式城鎮化發展戰略,促進人口向承載能力強的中心城市集聚;東北地區要提升城市綜合服務功能,促進老工業基地資源型城市轉型和產業振興。同時,運用綜合交通網絡和信息化網絡把東中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連接起來,促進各類城市功能互補、協調發展。
(三)“控大促小”,促進大中小城市(鎮)協調發展
為改變我國中小城市(鎮)發展滯后的不合理現狀,未來我國應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發展基礎和潛力,科學規劃城市群規模和布局,完善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機制,要從以“大城市”為重心向“大中小城市(鎮)”協調發展轉變,將資源、優惠政策等更多地向中小城市(鎮)傾斜。在以大城市為依托發揮大都市圈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的同時,更重視在都市圈以外地區發展中小城市,強化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產業功能、服務功能和居住功能,改變人口過度集中于大城市的狀況。對小城鎮的發展,應重點關注縣域城鎮、城市圈或城市帶周邊城鎮的發展。要根據小城鎮自身的區位和資源優勢,推動小城鎮從更廣闊的空間尋求動力,積極主動地爭取產業合作,融入中心城市區域,制定聯接區域市場、輻射農村腹地、突出發展特色的發展戰略,真正進入到“區域需求——城鎮溝通——帶動農村”的體系中來。
(四)以人為本,促進農民市民化
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民生、造福百姓和富裕農民,城市的發展都應以人的福利和權利為最大化。因此,城鎮化的核心(重心)應是人口城鎮化或農民市民化。因此,推進新型城鎮化,必須重新確立以人為本的理念,以推進農民市民化為抓手,使農民在就業、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方面同樣享受市民待遇,以使更多的農民共享現代城市文明。為此,必須改變過去簡單地促進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積擴張的方式,要實現產業結構、就業方式、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等由“鄉”到“城”的重要轉變。加快改革戶籍制度,落實放寬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落戶條件的政策。加強農民工職業培訓、社會保障、權益保護,推動農民工平等享有勞動報酬、子女教育、公共衛生、住房租購、文化服務等基本權益,努力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
(五)統籌兼顧,促進“四化”同步協調發展
促進“四化”同步協調發展,一是推動工業化與城鎮化良性互動。工業化是城鎮化的經濟支撐,城鎮化是工業化的空間依托,應以工業化催生城鎮化,以城鎮化促進工業化,構筑優勢互補、合理分工的城鎮產業發展格局,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推進農業轉移人口融入城鎮生活,提高城市宜居水平。二是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農業現代化的深度融合。信息化與工業化、農業現代化的融合是一種深層次的信息化,它的本質是用信息技術來解決工業、農業的問題,促進工業、農業的技術創新。因此,要推進信息化與知識創新體系的融合,加大信息網絡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促進工農業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三是推進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完善體制和政策,著力推動工業反哺農業,使農業得到城鎮化、工業化的更大支持,促進城鄉產業協調發展。
(六)“軟硬兼施”,促進城鎮建設軟硬件協調發展
對于一個城市來說,硬件與軟件同等重要,硬件建設與軟件建設應共謀劃、同推進,不能重硬件、輕軟件,也不能先硬件、后軟件。而且,城市應承載人文精神和價值內涵,體現文化和個性,不能把城鎮化簡單歸結為土地城鎮化、房地產城鎮化。因此,我國未來的城鎮建設,應按照建設現代文明城鎮的要求,加快由以生產力布局為核心的傳統規劃模式向以人為本的全面發展為核心的現代規劃模式轉變,從滿足人的生活、交往、精神文化需求出發,在強化城市產業支撐、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等硬件建設的同時,還要重視“軟件”建設,最重要的是彰顯城鎮體系規劃的人本價值取向,提高市民的開放意識、法治意識、創新意識、生態意識。同時,完善城市治理結構,創新城市管理方式,提升城市社會管理水平,提升社會服務和居住服務水平。
篇8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本學期的體育工作以十六大精神為指導,以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為依據,以開展群體工作為重點,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為出發點。狠抓課余體育訓練和體育競賽活動,培養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和習慣及運動競技水平。力爭使學校的體育工作有新的突破。
學校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充分發揮學校體育的健身功能,開展切實有效的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努力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培養學生體育學習習慣,體育衛生習慣,身體護養習慣,有一定體育文化常識,身體鍛煉常識,體育運動常識,初步具備體育運動的基本技能,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使學生學會體育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掌握自我鍛煉的能力,培養良好的思想品質和身體護養習慣,有一定體育文化常識,身體鍛煉常識,體育運動常識,初步具備體育運動的基本技能,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使學生學會體育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掌握自我鍛煉的能力,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創新意識,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加強體育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思想素質及業務理論水平。
措施:
1、 貫徹落實學校“體育工作實施意見”,充分調動每位體育教師工
作的積極性、主動性。
2、 繼續完善學校體育工作的各項制度,使體育工作逐步達到制度
化、規范化、科學化。
3、 組織體育教師認真學習教學大綱,熟悉教材,制定教學計劃,
做到超周備課。
4、 抓教改,促創新。開展體育課教學評優活動,提高體育課堂教
學質量。
5、 定期召開體育工作會,總結工作,提出要求,組織學習,進行交流。
(二)繼續學習新廣播操,提高廣播操質量。
1、利用課間操、課外活動及課余時間,逐節糾正廣播操動作。
2、2月——4月10日,進行850人的集體舞訓練。逐節糾正每一個動作,力爭做到整齊劃一。
(三)因地制宜,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措施:
1、保證學生每天1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
2、體育教師做好課外活動計劃,做到時間、地點、人員、內容、器材五落實。
3、班主任必須配合體育教師組織好學生的課外活動,做好課外活動記錄。體育教師和班主任要堅守崗位,絕對保證學生安全。下課后,以班為單位按順序帶回。
4、利用課外活動時間進行廣播操評比,評出優秀班集體,進行表彰。
5、利用課外活動時間進行“籃球比賽”。
6、教導處不定期抽查課外活動質量。
(四)開展課余體育訓練,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和競技能力。
措施:
1、加大甲、乙田徑隊、籃球隊,男、女乒乓球隊的訓練力度,認
真做好訓練計劃,按時訓練、及時記錄,確保人員到位,以加強訓練的
針對性和實效性,為市籃球運動會做準備。
2、開展小型多樣的體育單項賽,培養學生對體育的愛好和興趣。
3、學校對在市、區各類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運動員、教練員給予表彰獎勵。
4、抓好學生體質健康評價工作。
5、舉辦體育節,開展單項賽:
(1)舉行5——6年級男、女籃球賽。并將成績列入春季體育節團體總分。
(2)4月19日——21日,召開學校春季體育節,在開幕式中各年級要進行特色展示,進行850人集體舞表演。
(五)加強體育器材的使用和管理。
措施:
1、充分發揮學校規模大,空間廣闊的優勢,開發、利用現有的體育場地和體育器材。
篇9
一、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農業人口市民化問題及成因
由于我國地方政府歷來追求土地財政,重視土地城鎮化,忽視人口城鎮化以及城鄉二元結構對我國城鄉利益格局的影響[3]。造成我國農業人口市民化進程中存在著戶籍限入、農民市民化后原有財產得不到有效保護、農民遭遇就業歧視和職業保障權利不全以及城市中農民缺乏公共服務問題,嚴重制約著我國城鎮化進程。對此我將分析這些農業人口市民化問題及成因。
1、戶籍準入限制問題及成因
我國很多城市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害怕低教育水平農民和收入低的農民會對城市造成負擔,對于農業轉移人口要求入戶城市時存在著多種多樣的不合理限制。比如學歷必須高中以上、在城市中要有自購住房、必須要有穩定工作、繳納當地社會保險若干年以上[4]。由于農村教育條件和水平限制,很多農民只有初中及以下學歷。許多農民收入有限,而城市商品房價虛高,農民很少買得起城市住房。多數農民在城市中從事著流動性大的勞動密集型工作或非正規就業,幾乎很少有穩定的工作。而且由于農民流動性大,在某地繳納若干年以上社會保險幾乎不可能。因而大多數農業轉移人口無法滿足這些要求,被城市戶籍管理部門拒之門外。城市管理部門這種自利行為存在著對農民群體的歧視,損害了農民的自由遷移權,不利于實現城鄉居民平等的生存權,也不利于實現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而農民往往由于自身力量的弱小,無法采取有效手段推翻擁有強大行政權力的城市管理部門實施的不合理戶籍限制,從而使得農民不能得到合理入戶城市的權力,這是城市戶籍準入限制長久存在的深層原因。
2、農民市民化后原有財產保護問題及成因
農民在市民化之前在農村有很多財產權利,如土地財產權、住房財產權、集體資產財產權等,這些財產權是很多農民賴以生存的資本,給了農民生存的資源和生活的保障。很多地方政府在對農民實行市民化時,要求農民放棄原有財產權利或不同程度侵占農民這些財產權利。如農民宅基地換住房時“被上樓”,被征地農民補償資金被截留、挪用、克扣,農民集體資產被無償收回。農民市民化后原有財產保護不力主要是因為地方政府土地財政的思維下,出于自身利益聯合開發商,侵占農民土地財產權利,獲得巨額財政收入以及農村村集體出于自身利益的保護思維阻礙入戶城市后的農民獲得集體資產收益[5]。一方面,農民覺得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保護自己市民化后原有財產。另一方面,農民出于對未來城市生活的不確定性,覺得為了城市戶口放棄或喪失大部分原有財產的機會成本太大。因此,很多農民不愿意在市民化后原有財產保護得不到有力保障的情況下市民化,抗拒市民化進程,不利于國家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城市化。
3、就業問題及成因
就業關乎著農民獲得經濟收入,是農民在城市中生存的保障與發展的關鍵。但農民在城市中就業的狀況卻不容樂觀。首先,很多工作條件和福利待遇較好的工作崗位比如國企和事業單位的嚴苛招聘條件限制了農民進入。這些國企和事業單位不管是高端崗位還是低端崗位招聘,很多要求本地城市戶籍或大專及以上學歷,而不是要求與職位相稱的工作能力。這不僅涉及對農民的就業歧視同時也剝奪了有能力的農民的就業機會。這些企業和事業單位對農民的就業歧視是由于他們過分看重表面的地域優勢和學歷優勢造成的后果。其次,有些農民與城鎮籍員工在同一企業中工作時,盡管職位和工作業績相同,城鎮籍員工獲得的報酬比農民籍員工多,城鎮籍員工升職機會多,很多農民享受不到同工同酬權利。這些企業主之所以忽視農民同工同酬權利的原因是他們潛意識對農民工作能力差的偏見引起的。再次,農民職業相關的權利缺乏保障,很多企業沒有為農民工提供應有的職業安全保障、休假權保障以及繳納社會保險。這主要是因為這些企業主為了自身利益減少用工成本和農民缺乏相關的權利保護知識以及農民維權能力不夠造成的。正是因為農民在城市中就業遭遇到種種就業歧視和職業相關權利保障不足的現狀,使得農民不能和城市居民在就業中享受到同工同權的機會,阻礙了農民在城市中的經濟收入的獲得,不利于農民市民化進程[6]。
4、公共服務供應問題及成因
公共服務是農民享有的一項基本的公民權利。農民享受的公共服務主要包括保障性住房權利、教育公平權、醫療服務權、社會保障權以及文化服務權。但在城市中這些公共服務未能均等化提供給城市居民和農民,明顯傾向于提供給城市居民,農民享受不到這些公共服務或者享受的公共服務太少。比如保障性住房中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和政策性租賃房大多數只提供給城市戶籍人口,而收入低的農民卻享受不到這些優惠的住房政策[7]。農民子女在城市存在著就學難的問題。因為沒有城市戶籍無法進入教學質量好的公立學校讀書,只能去那些教學質量差的農民工子弟學校就讀。或者進入教學質量好的公立學校要支付相對較高的借讀費。這些對農民教育權的歧視一方面不利于農民工子弟的教育,另一方面也給支付借讀費的農民沉重的經濟負擔。農民的醫療權利在城市中也得不到保障,很多城市的醫保政策不與農民醫保政策相對接,農民在城市中醫院接受醫療服務時不能享受國家醫療補貼,使很多農民承受著巨大的經濟損失。農民的社會保障權也沒有在城市中得到很好保護,農民不能與城市居民一樣享受到年老、失業、患病、工傷、生育時政府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從而使得農民在年老、失業、患病、工傷、生育時無法承擔在城市中生活成本而不得不返回農村生活。城市中文化服務也未能考慮到農民需求,城市文化部門幾乎沒有針對農民對于提高文化知識的要求而提供相應的文化服務,不利于縮小農民與城市居民在文化素質方面的差距,從而使得農民在一定程度上無法適應城市的文明生活。城市中這些公共服務很少提供給農民的原因在于城市管理部門認為提供這些公共服務給農民需要巨大的經濟成本,對于城市財政是一種巨大的損耗,而且對城市發展沒有多少收益。基于成本大于收益的考慮,很多城市管理部門缺乏經濟動機給農民提供與城市居民均等的公共服務。由于在城市中農民缺乏與城市居民均等的公共服務,使得農民在城市中沒有獲得與城市居民同等的發展機會,導致農民與城市居民在城市中各方面的差距越來越大,不利于農民市民化。
二、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解決農民人口市民化問題必要性和對策
新型城鎮化看重人在城鎮化中的巨大作用,要解決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農民市民化問題,必須以人為本,充分尊重農民的權利。以保護好和實現好農民在市民化進程中的權利作為基本原則,采取符合實際情況和可行性條件的措施解決農民人口市民化問題。
1、解決戶籍準入限制問題的對策
很多城市戶籍準入限制中關于學歷須高中以上、自購住房及繳納當地社會保險若干年以上的條款,不具有法律上的合理性,存在著對農民自由遷移權的侵犯。國家應出臺相關法律解釋嚴厲禁止這些地方政府侵犯農民自由遷移權的違法行為。同時農民也應該采取相應的法律措施保護自己的自由遷移權。鑒于農民維權能力不足,農民可以成立相應的維權組織,依靠組織力量的強大維護自己的自由遷移權。全力爭取戶籍準入限制的取消,獲得與其他人平等入戶城市的權利。
2、解決農民市民化后原有財產權利保護不力的對策
農民財產權是天賦神權,任何人不能在任何情況下以任何名義剝奪農民的合法財產權。農民在成為市民后,他們的原有財產應得到國家保護,不能被地方政府和村集體侵占。即使農民市民化后,農民的土地財產權依然存在。農民依法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所有權、土地增值收益權等土地財產權。地方政府應尊重農民的土地財產權,允許農民以入股、轉讓、抵押以及委托管理等多種形式管理農民的土地資產。同時給征地農民合理的土地增值收益,享受按市價補償的土地增值收入。而且農民市民化后享有集體資產的部分不能被村集體無償收回。市民化后的農民可以選擇繼續保有自己在集體資產的占有部分,村集體不得剝奪。農民也可以選擇得到村集體合理經濟補償的條件下放棄自己在集體資產中保有的部分。只有采取這些保護農民市民化后原有財產權利,才能使農民獲得合理的經濟收入,抵御農民市民化后在城市中生活的風險,從而更好地實現農民市民化進程。
3、解決農民就業問題的對策
農民在城市中遇到的就業招聘歧視和就業中未能與城市居民同工同酬以及職業相關權利得不到保障的就業問題,是由企業的偏見和侵權行為以及農民工自身權利保護能力有限的兩方面原有造成的。對此,需要采取相應措施。其一,國家應依法嚴令企業不得在招聘時設置歧視條件,消除農民工在求職時受到學歷限制和地域限制的影響。其二,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應加強對農民工同工同酬權利和勞動保障權利知識的教育,給農民工設置便捷措施幫助農民工維護自身同工同酬權利和勞動保障權利。其三,農民工應成立相應的工會組織,因地制宜成立區域性的或行業性的工會組織,利用工會組織的強大力量對抗企業對農民工地就業歧視和侵權行為,維護農民就業權利[8]。解決好農民在城市中的就業問題,可以使農民享受到城市中就業的合理經濟收入,有利于農民的在城市中生存和發展,使農民更有動力永久地住在城市,推進農民市民化進程。
4、解決公共服務供應問題的對策
篇10
[關鍵詞]生態文明;新型城鎮化;城鎮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F20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40-0219-01
一、概述
1.中國城鎮化取得的成績
眾所周知,中國十三億人口,農村城鎮人口占據了大部分。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城鎮化為我國的工業和服務業等行業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尤其在改革開放后,進入城市找工作的農民就達5億之多,這不但解決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等經濟難題,還為需要勞動力的地區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大力助推了我國經濟的發展。
這些年來,城鎮、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以及家庭收入明顯得到提高,城鄉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明顯獲得增長,城鄉居住水平和住房保障能力得到加強,城鄉居民的居住水平獲得改善,生活質量也有了大大的提高。
2.中國的城鎮化存在的問題
我國通過城鎮化建設雖然拉動了大部分地區的經濟增長,中東部地區的經濟得到了明顯的提高,但在經濟高速增長的背后,一些問題正在日益凸顯。
例如城鎮化的確加大了中東部與西部地區的發展差距,與中東部相比,西部農村社會保障水平較低,公共設施發展不均衡,西部地區進入城市的農民工大部分沒有與城市居民一樣享受同等待遇的機會,快速的城鎮化,會造成西部某些地區的盲目城鎮化建設,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也會加速生態環境的破壞和資源的消耗,有些地方也會造成土地資源的嚴重浪費,造成城市公共資源過分集中而鄉鎮地區得不到同等的享受和對待,例如某些地區城內交通擁堵而鄉鎮卻沒有一輛公交車這種情況。
當然,不恰當的城鎮化引發的問題不止以上筆者所列舉的部分,還包括城市能源消耗巨大,垃圾、生活污水的排放導致的環境污染等問題,我國的城鎮化建設已經成為威脅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嚴重阻礙。
二、生態文明的定義及特征
1.生態文明的定義
十報告對生態文明的定義是:生態文明是人類為保護和建設美好生態環境而取得的物質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總和,是貫穿于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的系統工程,反映了一個社會的文明進步狀態。
所謂的生態文明,指的是“工業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態”,生態文明遵循著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準則,生態文明建設是將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必然形式,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方向,同時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2.生態文明的特征
生態文明從根本上作為一種文明類型,改善人類生存的生態環境、提高人類的生活水平和經濟基礎是生態文明這種類型的基本前提,它表現出來以下幾點特征:首先是它作為人類文明史上最高級的文明類型,是其他文明類型無法達到其高度的;其次,建設和諧社會,促使人與社會、自然和諧相處是生態文明的最終目標;再次,道德性和科學性特征是其他生態文明區別于其他文明類型的文明。
作為一種高級文明類型,生態文明具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生態文明建設和發展要求對待自然的態度是尊重、順應、保護以及合理開發,而非以前人類社會存在的征服自然、過度開墾自然,也不是單純、消極被動地順應自然轉而被自然征服,人與自然的關系應該是和諧的,人類應該積極主動、自覺地適應自然,人與自然就應該像是兄弟和朋友的關系;
其次,生態文明作為不同于傳統農業文明和近代工業文明的一種文明形態,它的境界絕對高出其他的文明類型,打一個比方,農業文明若是黃色文明,工業文明是黑色文明,那么,生態文明就是綠色的文明;
再次,生態文明作為人類社會文明的高級形態,并不是單純的節能減排、保護環境了,而是把生態建設與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經濟建設融為一體,以此來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形態。
總之,保證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確保社會經濟、自然環境等各方面實現持續性發展是生態文明的目標。
三、新型城鎮化建設體現的內涵
十會議上,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形成的布局已基本得到明確,所謂的布局,就是結合政治、文化、經濟、生態以及社會等方面融為一體的基礎上建設新型城鎮化,新型城鎮化所體現出來的內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在人的層面上實現城鎮化。
在人的層面上實現城鎮化主要是針對農村人口中的部分轉移人群,讓他們脫離農村轉而朝著市民化方向發展,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存在著很多難以想象的困難,要克服這些困難,除了人們自身的努力以外,還需要政府及相關部門參與調控,將城鎮內的部分常住人口納入到城市公共服務體系中,一步緊接一步,讓這些人的基本權益得到保障,例如在他們的子女上學、住房、醫療保障等方面給予幫助和幫忙解決;
第二,推動農業與工業朝著現代化、智能化發展是新型城鎮化的目標;
第三,協調城鄉關系,推動農村與鄉鎮的可持續發展是新型城鎮化追求的合理布局;
第四,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和目標是建設結合低碳型、環保型、高效以及智能為一體的新型城鎮,最大化地利用有限的生產空間,使生活達到溫馨宜居的效果。
四、生態文明理念下的新型城鎮化的建設
1.新型城鎮化建設與生態文明之間的關系
任何事物都存在兩面性,城鎮化也不排除在外。筆者在文章之前也已說過,盡管我國的城鎮化建設帶來的作用力十分巨大,但同時也存在著各方面的負面影響,針對正面的作用力,政府及相關部門應該加以鼓勵,但是對于城鎮化建設中出現的負面影響,則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予以限制和制止,就目前全球及我國的形式看來,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生態文明理念下的新型城鎮化建設。
新型城鎮化建設與生態文明之間的關系,一般情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新型城鎮化建設與生態文明之間是共存亡的關系,這兩者必須同步進行才能推動新目標的持續發展;
其次,新型城鎮化的建設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生態文明建設的推動;
再次,新型城鎮化建設和生態文明只要實現和諧發展,那么在將來的城鄉建設中遇到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這兩者的和諧發展是解決城鄉建設問題的主要保證;
最后,發展的目標是生態文明,新型城鎮化建設是達到目標的過程和手段,新型城鎮化建設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相應的服務。
2.生態文明理念下的新型城鎮化建設
生態文明要形成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和諧共生及可持續發展是人類文明進程的最終目標,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宗旨。在生態文明理念的作用下,相關部門應該對之前的大城市化戰略進行自省和思考,將城鎮化的中心放在中西部地區的一些地級城市、縣城,推動以人為本的小城鎮發展戰略,做到以城帶鄉,對城鄉矛盾和問題能夠很好地解決。
五、總述
城鎮化需要追求的目標是新型城鎮化,新型城鎮化也是生態文明的必然要求。在生態文明的理念下建設新型城鎮化,是我國目前城鎮化的發展重點和基本目標,生態文明與新型城鎮化是相互促進和相互制約監督的關系,通過正確的科學方式探討生態文明理念下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是我國目前所急需要做的事。
參考文獻
[1] 彭萬力.新型城鎮化發展必須堅持生態文明理念[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3,35(35):21.
[2] 沈清基.論基于生態文明的新型城鎮化[J].城市規劃學刊.2013,01
(01):29-36
[3] 肖健.生態現代化理論對我國建設生態文明的借鑒意義[J].浙江統計.
2008,15(5):14-16.
[4] 王新燕,趙洋.以生態文明思維推進中國新型城鎮化戰略的科學意義[J].求實.2014(4):57-60.
- 上一篇:英文書信格式
- 下一篇:菊花枸杞茶的功效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