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水資源手抄報范文
時間:2023-03-31 06:41: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保護水資源手抄報,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有關保護環境珍惜資源的手抄報的圖片欣賞
有關保護環境珍惜資源的手抄報圖片1
有關保護環境珍惜資源的手抄報圖片2
有關保護環境珍惜資源的手抄報圖片3
有關保護環境珍惜資源的手抄報圖片4
有關保護環境珍惜資源的手抄報圖片5
有關保護環境珍惜資源的手抄報的內容:保護環境
我們天天生活在美麗的大自然中,但是卻有人在破壞美麗的大自然,破壞生活環境。使美麗的大自然變得烏煙瘴氣。如果這樣下去,自然環境就變得令人擔憂了。讓我們一起去大街小巷看看吧!
我所看見最多的,就是數白色污染了。所以我建議大家還是少用塑料袋,多用環保袋和竹籃子。因為塑料袋不能隨地亂扔,如果仍的話,風一吹,塑料袋就像大雪一樣漫天飛舞,風一停,塑料袋就掛在了樹上。塑料制品不易分解,也不會爛掉,燒的話也會產生毒氣。還有我們用的小飯盒,都會污染我們的環境。
還有一棟棟高樓大廈,一座座排出滾滾濃煙的工廠,張牙舞爪的濃煙使天空不再像以前一樣碧空如洗了,變成了白色的天空,使清新甜潤的空氣變成了不利于身體健康的廢氣。一些排除廢水的工廠,害死了許許多多活潑可愛的小魚,而且還把地下的河水給污染了,使喝井水的農民生病了。還有人亂砍樹木,以致風沙、洪水都來了,殘害了許多年輕的生命。
我們怎么才可以改變這樣的生活現狀呢?我們可以在空地上種上一些常綠的小樹,一些青青的小草,還有一些鮮艷的小花,這樣就可以讓我們的家園添加花草樹木。不要亂扔垃圾,看到垃圾隨手撿起來。比如在一個地方看到一個人打算亂扔垃圾,你應該立刻走過去,告訴他污染環境的代價。如果他不聽你的勸告的話,那就幫助他撿起來。還有我們要隨時提醒別人要保護環境,不能破壞環境,更要告訴他讓他提醒其他人。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那就會有許許多多的人加入我們的環保行列了。關于廢氣怎么辦?我們一定要多種樹,讓大樹吸進廢氣,排出新鮮的空氣。還可以定單雙日開汽車,單日時,大家最好坐公交車、騎自行車、步行上班,盡量少用車。我們要減少污染源,少開工廠,就算一定要排廢水,也要先凈化再排出。我們可以用以上的做法來改善我們的環境。
保護環境,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讓我們的家園變得清新美麗。
有關保護環境珍惜資源的手抄報的資料:環保標語
1) 成就綠色 成就未來
2) 拯救地球 一起動手
3) 大力增強環保意識 提高全民環保素質
4) 既要金山銀山 更要青山綠水
5) 請選用無磷洗衣粉
6) 用汗水美化青山 用愛心締造家園
7) 保護水環境 節約水資源
8) 開拓文明事業 樹立環境意識
9) 合理利用自然資源 有效保護生態平衡
10) 問渠哪得清如許 唯有環保碧水來
推薦其他主題的手抄報資料和圖片作為參考:
1.六年級珍惜資源保護環境手抄報內容
2.關于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手抄報內容
3.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手抄報內容
篇2
一、充分認識開展“節能減排學校行動”的重要意義
節能減排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我校于XX年年7月就向學生宣傳開展“節能減排學校行動”的重要意義,我校有1134人,搞好“節能減排學校行動”,不但直接的節約環保效益巨大,而且幫助學生樹立節能環保意識,養成珍惜能源、愛護環境的行為習慣,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二、積極開展節能活動
暑假之前,我校就給學生布置了一項作業,設計一份“我為節能能源獻一策”的方案,并在家中進行節能,空調調到26度,水循環使用,請家長對孩子節約能源的行為進行評價。開學后,我們將學生設計的方案收回來,進行評比。開展“節能小標兵”和“節能標兵班”的評比,每周對各班用電用水和分類垃圾情況進行評比。
我校作為垃圾分類試點學校,開始了垃圾分類活動。我們制訂了詳細的活動計劃,5月初進行垃圾分類有關知識的宣傳,各班自備回收垃圾的紙箱,進行垃圾分類,學校定期進行垃圾回收。6月份進行垃圾分類知識競賽,召開垃圾分類班會,出垃圾分類板報。7月份進行垃圾分類征文和繪畫的比賽。11月份參加“減少垃圾,從我做起”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征文比賽,有1人獲得一等獎,3人獲得二等獎,5人獲得三等獎,20人獲得優秀獎。攝影比賽有:有1人獲得一等獎,3人獲得二等獎,5人獲得三等獎,20人獲得優秀獎。
2.積極參與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的工作
為積極響應、配合、支持和參與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的工作,學校以“創模”為主線開展了各種綠色環境教育,以創模宣傳板報、創模知識講座等形式大力營造“創模”氛圍。
我校組織學生參加了“我為創建環保模范城獻策”征文比賽,“我的美麗校園”明星片創作設計比賽和環保局舉辦的環保小作品制作大賽;參觀“創建環保模范城”的展覽,讓學生寫觀后感,為“創建環保模范城”獻一策;我校還積極參加首個“無膠袋日”活動,。組織學生參加“國家環保中心的‘節能減排明星”活動,帶學生到紡織實業有限公司進行參觀、訪問,聽公司領導介紹公司在節能減排方面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就,撰寫“節能減排明星”的新聞報道稿等。
這些活動是從學校的實際出發,立足于校內,走出校門,積極開展和參與豐富的環境教育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和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以實際行動大力支持和宣傳了我市創模活動。
四、以新課改為契機,將環境教育融入到學校的日常教育教學中,成效顯著
我校把環境教育與新課程改革緊密地結合起來,在課程設置、校本課程的開發上做文章,把開展綠色學校工作融入教學。
我校強調教授基礎型課程的教師在各學科中均應注意滲透環境教育,有滲透環境教育的計劃、教案及有關資料的積累;教授探究型課程的教師要開設有關保護環境的主題研究項目,組織一定規模的環境類興趣小組;教授拓展型課程的教師要承擔有關環境教育的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組織學生開展綜合性社會環境考察等實踐活動。各類課程的教師定期開展有關環境教育的教研活動。
1.結合綜合實踐課程開展環境教育,形成學校環境教育的特色
學校成立了綜合實踐課題組,組長由教科研處主任擔任,副組長由科學老師和語文老師擔任,其他擔任綜合實踐課的老師也參加課題活動。我校定期組織課題組老師學習、上研究課,學生研究成果展示、交流收獲體會。課題組根據學校是 “國家綠色學校”這一特色開發系列環境教育專題,設立探究性學習、專題性學習,學校各年級每學期都有一個研究專題。
本學年,三年級開展“保護地球”、“我認識的花草樹木”主題研究,四年級開展“肉菜市場”主題研究,五年級開展“關注汾江河”、“校園用水調查”主題研究,六年級開展“保護環境,愛我校園”主題研究。
綜合實踐課題組開發了“綠色消費從我做起”的校本課程,各年級分別開設了專項研究。三年級研究“植物與消費”、“動物與消費”,四年級研究“水與用水”、“消費中的白色污染”,五年級研究“垃圾與消費”、“一次性筷子與森林保護”,六年級研究“生活中的污染”、“共建我們的綠色家園”等專題。
上學期我們開展了“綠色消費從我做起”系列活動,三、四年級開展保護動植物的活動,五、六年級開展減少污染,節約能源,愛護我們共有的家園活動,學生通過調查訪問、上網查找資料,制作手抄報,制作課件,寫建議書,寫作文等加深對保護環境意義的認識,提高保護環境的自覺性。XX學年下學期,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組老師圍繞“環境教育”的主題,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各年級都選擇了環保主題開展活動。有的開展“校園綠化設計”;有的開展“校園里的浪費現象”調查;有的開展“白色污染”調查。老師們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去調查、訪問,圍繞“校園綠化設計”這一實踐活動,我們對有草木和沒草木的地方做了對比實驗,發現有草木的地方溫度至少比沒有草木的地方溫度低4—5度,有草木的地方,灰塵很快就被草木吸收,從而認識綠化的意義。學生們根據觀察積極地提出建議,寫出調查報告,制作手抄報,向學校提出加強環境管理的建議。圍繞“校園里的浪費現象”這一主題,組織學生對全校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觀察發現學校的浪費現象,結果發現校園里的浪費現象比較嚴重,主要是有的同學一回學校就將課室的燈打開;有的學生洗飯盒將水龍頭開得很大,不停地讓水沖洗飯盒;倒剩飯菜,有的學生看到不喜歡的飯菜,馬上就倒了或吃了一點就倒了。于是,實踐課題組的同學寫出倡議書向全校同學發出節約能源的倡議,還制作了手抄報,撰寫了調查報告。綜合實踐課上老師們還指導學生從網上搜索、查閱了大量資料,下載有關資料;與學生一道制作以環保為主題的電腦小報,課件,撰寫了調查報告。六(1)班和六(5)班撰寫的“校園綠化設計”和五(1)班撰寫“校園里的浪費現象”的調查報告參加區首屆科技大賽,分別獲二等獎和三等獎。
通過環境專題的研究,同學們懂得水資源、森林資源、大氣資源是可再生資源,但人類不注意保護環境,使可再生資源不能再生,而且還將給人類造成一系列的災難。白色污染、水污染、大氣污染,噪音污染給人們帶來許多的疾病,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了解到動植物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垃圾分類的意義,水資源的珍貴,只要人們提高保護環境的意識,許多污染是可以避免的。通過專題學習、調查研究,學生們耳聞目睹了生活中環境污染的嚴重性,環境保護意識增強了,保護環境的自覺性也提高了。
2.多學科滲透環境教育
科學老師充分利用課堂這一主陣地,從植物到動物、從水質到空氣污染、從日月星辰到氣候變化、從節水節電到資源分布……將課內知識向課外延伸,如《材料的再利用》《選擇健康食品》《健康需要新鮮空氣》《利用太陽能》《動物和植物》《控制物體發出的聲音》《氣溫的變化》等,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通過師生交流、生生交流來體驗環保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意義。
語文老師在教學中將有關教學內容與環保知識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如學習《只有一個地球》、《鳥的天堂》《桂林山水》《大瀑布的葬禮》《這片土地是神圣的》《青山不老》《老人和海鷗》這些課文,教師都能將環保教育,節能減排教育滲入其中,學習課文后讓學生寫寫讀后感、建議書、廣告詞,談談讀文的感受,說說應該怎樣保護環境,怎樣節能減排。教師們在教學中經常將教學內容與有關環保知識、節能減排知識有機整合起來,不斷提高學生們的環保和節能減排的意識,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自覺的保護環境。在指導學生寫《校園一角》這類作文時,有意識地帶領學生參觀學校綠化帶,使學生感受到校園的美麗離不開這些紅花綠草,更離不開同學們對綠色的呵護,進一步提高學生們的環保意識。
計算機老師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從網上搜索、下載有關環保和節能減排方面的資料,與學生一起制作以環保和節能減排為主題的電腦小報,充分發揮了搜集信息、運用信息的學科特色。
美術、音樂、體育等學科教師都能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教育資源,發揮我校體藝教育特色,通過教研活動、集體備課,共同探討,力求恰到好處地滲透環境和節能減排教育。美術教師組織學生制作環保和垃圾分類的手抄報,將環境教育和節能減排教育滲透到剪紙藝術中。
五、創設環境教育良好氛圍,積極開展綠色環保活動
1.開展文明校風建設活動,讓綠色理念潛移默化的滲入學生心中
(1)開展各項評比活動,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
我校開展文明班、文明辦公室、五星學生、衛生紅旗班、節能標兵班等評比活動,在評比條件中體現節能減排、環境教育的要求,使節能減排、保護環境成為師生的自覺行動。
我校注重對學生進行保護環境,綠化、美化校園的教育,要求學生從身邊的細微事做起,使學生養成愛護綠化,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撿起地面的紙片,摘下花木的枯枝、黃葉,不踐踏草坪,養成節約用水、用電,人離關燈的習慣等。
我校各班堅持的“每天兩小掃,每周大掃除”環境衛生制度,使學生養成了愛衛生、講衛生、保持衛生、珍惜環境的良好衛生習慣;我校定期開展文明禮貌月活動、“彎腰行動”等,使師生們養成了良好的文明衛生習慣、較高的環保意識和良好的環境道德行為;文明班級、文明標兵班和節能小標兵、節能標兵班的評比,激發了學生自覺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的責任感,培養了學生的勞動觀念、凈化了學生美好心靈。熱愛綠色、節能減排、保護環境已經成為廣大師生的自覺行動。
篇3
一、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心理學告訴我們,大腦的思考必須要有動機。思維動機有內因和外因,如何借助外因促進內因起作用,提高地理思維的興趣和動機,這正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之所在。學習興趣是影響學生自覺積極性和持久性的直接因素。教學中把學生熟悉的事物和已經有興趣的東西聯系到課堂上,讓學生發現原來地理就在身邊。講地圖概念時,問學生在哪兒見過地圖嗎,學生馬上爭先恐后地回答:公園、車站、書報等。及時表揚他們之后再問什么時候用過地圖呀,在學生興高采烈地談到利用導游圖在景點旅游,從學校平面圖上尋找考場位置,從縣城城區圖上看到周圍幢幢高樓拔地而起、條條大道建成通車時,問學生那么什么是地圖呢,學生會目視老師欲言又止,等待老師點撥。這時拿出準備好的縣城規劃圖、本縣政區圖、公園導游圖和一些照片,讓學生比較地圖和普通照片的異同,學生很快會得到地圖的三要素。此時概念的學習水到渠成,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掀起了。這時觀察力更敏銳,想象力更豐富,智力活動效能也大大提高,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
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恩格斯說過“從事實踐活動是能力發展的基本途徑”。地理學科綜合性很強,而鄉土地理的教學,在綜合性的基礎上,更強調了實踐性,從而為提高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提供了可能性。鄉土地理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既可開展野外考察、環境監測、資源考察、規劃開發,又可開展社會調查、參觀旅游等活動。錯綜復雜的自然、社會環境,促使學生在考察活動中動心、動手、動腦,不斷地去接觸、分析、思考、解決一連串的問題,這無疑會提高他們地理觀察和調查。運用地圖、分析和運用地理圖表等能力,對訓練他們的理解、判斷、推理、歸納、綜合、評價等思維能力和發展智力有極大的好處。由于鄉土地理考察所接觸的一些問題,與鄉土地理環境、鄉土經濟發展是緊密結合的,遠較地理課本知識復雜,這就為學生提供了進行多端性、伸縮性思維的現實地理問題,從而有利于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三、激發和培養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積極情感
鄉土地理教學要求通過具有實踐特色的教學過程,讓學生認識家鄉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點,了解家鄉人民如何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初步懂得如何注意協調好家鄉的人地關系以及家鄉經濟建設的戰略方向和美好前景,從而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和樹立建設家鄉、建設祖國的??雄心壯志。可以結合教材開展本地地理環境、自然景觀、文物古跡、城鄉交通介紹活動。通過活動,了解家鄉的過去現在展望未來,學生們興奮不已,充滿了對家鄉的熱愛,更加堅定了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信心。在初二第一學期,開展了愛家鄉手抄報評選活動,要求以本縣境內的地理環境、自然資源、文物古跡、風土人情等為主,適當利用圖片、照片加以補白襯托。活動期間,學生積極性很高,內容豐富制作精美的手抄報上洋溢著愛家鄉愛祖國的真摯情感。
四、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地理課程肩負著確立學生正確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以及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時代使命。鄉土地理與區域地理相并列,共同作為地理課程的兩大學習載體。鄉土地理因其濃縮地理綜合性、地域性,可使學生在具體化、生活化的背景狀態感悟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以及可持續發展觀念。所以,《地理課程標準》強調:“把鄉土地理作為綜合性學習的載體。學生可以通過收集身邊的資料,運用掌握的地理知識和技能,進行以環境與發展問題為中心的探究性實踐活動。”
教學中,聯系鄉土地理實際,介紹本地環境的過去與現狀,分析環境的破壞給我們帶來的危害。如在對學校周邊地區環境的調查中學生了解到:有的農田,焚燒秸稈產生煙霧,造成交通障礙,空氣污染,呼吸困難;大量使用塑料袋薄膜造成白色污染,破壞土壤結構影響農作物生長。在本縣水資源狀況調查中,學生知道了本地全部飲用水和絕大部分灌溉用水來自地下水,而近年來地下水急劇下降。從而提高了學生對水資源的關注程度,增強了節水意識并自覺開展節水活動,還針對學校用水情況向學校提交了建議書,得到領導肯定。同時積極開展清除白色污染回收廢舊電池等環保活動。通過學習學生們深刻理解了環境與人類生存、發展的密切關系,自覺地保護環境。
五、加深對相關地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篇4
一、結合教材內容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我國公民的環保意識差,要想提高全民環保意識,讓公民自覺地保護環境,就應該從課堂做起,從學生做起。我們的人教版初中化學教材有關環保的內容很多,例如二氧化硫、氧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煤、石油等等,我們教師只要把這些內容與環保教育結合起來,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學習人教版初中化學教材時,我總是結合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例如,在學習《空氣》時,我給學生列舉了海灣戰爭、世界公害、前蘇聯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等等;又如,在學習“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時,我給學生介紹了一氧化碳嚴重污染空氣,它能致人死亡的事實,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導致了全球氣候變暖,使旱、澇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等。這些都讓學生明白環境污染威脅著我們人類的生存與健康,保護環境勢在必行。
二、運用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課堂教學雖說是環保教育的重要途徑,但是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也是進行環保教育的一種有效形式。因此,在學習人教版初中化學教材時,我常常運用課外活動形式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例如,在學習完“愛護水資源”時,開展了“充分節約能源”活動,號召學生節電、節水;在學習完“燃料及其利用”時,開展寫“充分燃燒燃料”建議書活動;在學習完“物質的分類”時,開展了“物質合理分類”活動。有時,我還組織學生到附近的化工廠、自來水廠、陶瓷廠進行參觀調查;有時利用“植樹節、世界無煙日、世界環境日”等紀念日,組織學生辦手抄報、專欄等等;有時利用夏令營、節假日,組織學生到當地生態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環境污染區等實地考查。這些都讓學生認識到環境保護與我們密切聯系,保護環境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總之,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我們只有通力合作,上下一心,才能取得明顯的效果。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從課堂做起,讓每位學生都樹立起強烈的環保意識。我相信,只要我們共同努力,就能創建一個美好的環境,就能擁有一個美麗的地球。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初中地理;環境教育;實施途徑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24-059-1
一、結合教材內容課內滲透
課內滲透主要是指在傳授知識中滲透環境教育,這就要求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結合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有關環境污染的危害和治理、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的教育。如在講述水資源的內容時,要讓學生了解水資源的生成,水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意義,全球因水資源短缺所產生的嚴重的環境問題,諸如沙漠化、淡水資源缺乏、河流出現斷流、工業和城市生活因缺水所帶來的問題等。并且要對水資源危機產生的原因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進一步提出如何解決這一矛盾的設想,讓學生進行思考,通過討論逐步提出解決水資源短缺的各種措施和途徑,讓學生樹立對自身生存環境的憂患意識和責任感,自覺投身到環境保護的行動中去。
在課堂教學中,要始終注意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針對現實生活中突出的環境問題,教師可以搜集一些文字材料、圖表或漫畫展現給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研究問題、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和濃厚興趣,在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中將環境保護的理念深入到每個學生的思想中。另外還有以漫畫形式出現的如小鳥的悲哀、小草的哀求、飛來的山峰、就地取“材”等以及配置的《家鄉耕地減少的憂思》的調查報告和《家鄉水資源利用調查》、《家庭用水調查》;還有空氣污染指數的高低與空氣質量狀況與人類活動的影響等等。因此挖掘地理教材中蘊涵的環境教育素材,對加強學生生態環境教育至關重要。
二、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滲透
課堂教學是地理學科滲透環境教育的主渠道,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內容整合,創新教學手段,充分運用電視、幻燈、投影、多媒體課件等,在課堂教學中增大教學容量,化虛為實、化遠為近、化靜為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學生對滑坡、泥石流比較陌生,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課件給學生講解泥石流的危害性:堵塞江河,摧毀城鎮,破壞道路,對人民的生命財產、生產活動及環境造成很大的危害。并引導學生分析泥石流產生的原因:一是山區暴雨多發;二是人類對植被的破壞,使地表徑流的流量流速加大,其中人為原因是泥石流日趨頻繁的重要原因。這樣通過教學手段的創新,使課堂教學在深度和廣度上都大為擴展,既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增強了環境教育的效果。
三、通過學生探究學習滲透
地理探究課堂教學,就是以探究為主的初中地理教學。具體地說它是指教學過程,在地理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討問題的機會,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多樣的解難釋疑嘗試活動,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活動。地理探究式課堂教學特別重視開發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力圖通過自我探究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和掌握科學方法,為其終身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
當然,探究學習方式在地理環境教育中是有其特定的對象內容的,通過師生共同努力能夠解決或部分解決的問題,才適合于探究式學習。
四、開展環保紀念日活動滲透
環保紀念日主要有3月12日的植樹節、3月22日世界水日、4月22日的地球日、5月31日的世界無煙日、6月5日的世界環境日、6月17日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9月16日的國際保護臭氧層日等。地理教師在重視實踐活動對提升學生的環境意識的重要性的同時,可以結合以上這些節日開展活動,讓學生在環保實踐中學到知識。例如,我們結合6月5日世界環境日,開展組織學生走上街頭進行宣傳環保知識、舉辦環保知識競賽、征文競賽、舉辦環保繪畫比賽等活動;還可以舉辦有關生態環境保護的知識講座、知識競賽、圖片展覽,是課堂教學的補充。結合“地球日”、“地球一小時”、“愛鳥周”等活動,舉辦相應的“污染與健康”、“生態環境問題及改善對策”、“人口與計劃生育”、“低碳生活”、“光盤行動”等知識講座、圖片展覽、黑板報、墻報,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生態環境意識。努力做到有計劃、有重點地宣傳《環境保護法》《森林法》《土地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
五、組織興趣小組課外滲透
在我們的地理教材中,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識點都介紹得面面俱到,有許多內容必須靠我們課后去查閱,去拓寬。而且學生對老師課堂上照本宣科的講授往往不感興趣,而對自己親力親為的事情卻往往興趣濃厚,再加上應試教育的限制,也不能在課堂上無限制地講授環境知識進行環境教育,因此,在課外組織環境興趣小組,開展環保活動就顯得很有必要。
篇6
關鍵詞:綜合性學習;學習素材;體驗成功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生活實踐的緊密結合。設計新課標下語文綜合性學習時,教師堅持“激興趣、倡實踐、重自主、行開放”的原則,要求學生親身體驗,強調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提高綜合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密切學校與社會和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責任感。這樣,我們的語文教學才是靈活的、開放的、可持續發展的。下面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我對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認識和指導。
一、為有源頭“閱讀”來,積累語文學習素材
我們如果要想讓學生能“行萬里路”,那“讀萬卷書”是必不可少的。我們的身邊資源豐富,不僅有課內資源,更有廣闊的課外資源值得學習,利用圖書館、網絡可以大大豐富我們的閱讀,也有利于積累語文學習的素材。
在教學實踐中,我把教材中“我愛文學”“走進圖書館”“網上讀寫與交流”等語文活動進行整合,設計成“好書伴我成長”的綜合性學習。在活動中要求每人走進圖書館自選好書閱讀,同學們有的忙于計算機檢索圖書或瀏覽圖書,有的忙于借古今名著、名人故事、作文書等,大家通過“走進圖書館”這個活動,不僅閱讀到了一本本好書,更全面提高了學生檢索、閱讀、選擇、整理和利用文獻資料的能力。
除此之外,我們班級還長期設立班級圖書角,有文學名著,時文選粹,名人故事以及各種作文書等,每周規定時間進行課外閱讀,教師指導閱讀方法,閱讀后可以進行美文推薦,閱讀心得體會交流等活動。一個多學期下來,我發現學生閱讀水平提高了,表達能力提高了,寫作水平也有了明顯的提升。
課外閱讀中,自我選擇、自主閱讀,為他們提供了一片尋找自我、發展自我的“文化原野”,學生通過廣采博收,盡情吸收各種文化滋養,保證其個性和創造性的成長發展。既讓學生愛上了語文閱讀,又增強了學生的綜合性學習能力。
二、咬定“自主”不放松,凸顯學生主體地位
語文綜合性學習倡導自主學習,重實踐,重參與,在活動中真正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切實保證和落實好學生的主體地位。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鄉,我整合“保護野生動物的一次活動”“開展一次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保護家鄉水資源”等語文活動,設計了“熱愛家鄉從我做起”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分組活動,或查找資料,或調查訪問,或實地考察,在活動中學生的思想和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綻放,他們的表現真的很精彩,給他們一個杠桿,他們真能撬起整個地球!
通過語文綜合性學習,不但能夠增強語言文字對學生的感染作用,而且能夠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培養學生關心和熱愛文化、珍惜人類優秀文化遺產的思想感情。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是學習和活動的主人,他們的自主意識更強,興趣更濃厚,更能提高聽說讀寫能力和語文的綜合素養。
三、萬紫千紅總是“春”,幫助學生體驗成功
語文綜合性學習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和能力,更有做人的道理、情感的升華。比如愛國主義教育、感恩教育……學生在每一次活動中都收獲了很多很多。
記得那一次,我組織學生開展以“感恩”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學生收集了“感恩”的詩句,學會了《感恩的心》等歌曲,有的學生親自創作了感恩詩歌送給家人,或繪制了圖文并茂的手抄報送給老師,或做了一次家務等。通過這次活動,學生們漸漸學會了理解,懂得了感恩,活動后,餐桌上多了一雙雙感恩的筷子;問候里,多了一句句感恩的聲音;清茶中,多了一份份親情的甜蜜;歡笑中,感恩的真情在涌動。通過感恩系列活動,學生情感上收到了一次次洗禮,更收到了一次次來自于父母、親人、老師、同伴的稱贊,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語文綜合性學習也只有讓學生體驗到成功,他們才會更樂于參與,積極熱情地投入到活動中,形成萬紫千紅欣欣向榮的景象。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語文學習的空間極其廣闊,教師要善于利用身邊的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讓學生愿學,善說,不僅能學到語文的淵博,更能展現它的風采。
參考資料:
篇7
一、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同學們學習地理的興趣
1.改變課堂教學模式
我們改變了過去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采用“版圖加比喻”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如在講《我國的疆域》一課時,把祖國大陸比喻成雄雞,并隨手在黑板上畫了雄雞圖展示在學生眼前,學生眼睛一亮,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從此,雄雞印在學生腦中。在講意大利時,我們迅速把疆域輪廓畫出來,并比喻它像“女人的腿,腳上穿著高跟鞋”,學生都感到非常好奇,從此對意大利輪廓有了很深的印象。
2.合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傳統教學注重知識的灌輸,教學手段單一,很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多媒體創設新穎的教學環境,畫面的不斷切換和信息量的大幅度增加,學生的積極性就會被調動起來,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其次地理教學中對一些復雜的現象,尤其是空間大、較抽象的事物或者漫長的地理演變過程,僅靠老師講授不能為學生創造觀察、發現、思考的情境,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學習效果不理想。地理學科本身具有跨越時空的特點,多媒體易于反復演示,比教師單純用語言表達更易使學生記憶、掌握。比如在講《多民族的大家庭》時,老師首先通過Flash播放《愛我中華》這首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其后讓學生看一組圖片,猜一猜分別反映的是哪個少數民族,然后老師再結合圖片,對這些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進行解說。這是蒙古集體舞,那是傣族的潑水節等等。利用多媒體,通過更豐富的文字,生動形象的圖片和視頻資料,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二、聯系全球的熱點問題,擴大同學們的知識面
如在講中東地區相關問題時,我們引入美國對伊拉克的戰爭,并以此為話題讓學生分別以美國總統,普通中國人和伊拉克人用三種角度來評價這場戰爭,舉辦了一次演講比賽,學生通過利用媒體報道,還有在網上查找資料等,最后總結出本區的地理位置重要,石油豐富,淡水缺乏,民族矛盾突出等原因,這樣不但提高了同學們學習地理的興趣,還擴大了同學們知識面,而且對同學們樹立全球意識,以及愛國之情的生成,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又如在講《黃河》這一課時,我們先講“地上河”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人們亂砍伐樹木,植被嚴重破壞,而使黃河成為舉世聞名的“地上河”,然后結合近幾年的國際形勢,從2008年開始,自然災害越來越多,5.12汶川大地震,8.8臺風襲擊,一直到1?12海地大地震,2.27智利地震,2009年全球雪災,云南旱災……這一切都是我們人類“制造”的災害,近幾年來,全球變暖成了大家關注的問題。全球變暖,是因為焚燒時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種溫室氣體,導致全球變暖。通過我們講解,同學們深刻認識到“保護我們美麗的家園,防止氣候變暖,刻不容緩”。為了我們的家園,為了我們整個地球,人類應該聯合起來,保護環境,從自身做起,為環保事業貢獻一分力量。
三、創設情境,搭建平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我們經常鼓勵同學們自己動手,結合實際,培養他們的創新素質。如地圖知識一直是較為突出的難點,又是學好地理的重要基礎知識。從地圖的使用出發,老師提前布置了一道作業:結合課本上“動物園導游圖”和“某村平面圖”,繪制一幅校園平面圖。這樣學生有一個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就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認真主動,并不時向我們提出疑問,查找資料,最終較好地掌握地圖知識,出色地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作業。這項作業,不僅加深了同學們對課本知識的了解,也培養了同學們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篇8
課堂生活中對學生要有愛心,要愛護每一個學生。因為只有愛,才能使學生感到溫暖,才能使學生消除戒備心理,師生之間才能沒有隔閡,情感更為融洽;因為只有愛,才能消除學生壓抑的心理,才能為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作為教師,應該以我們的熱情、寬容、理解,去愛他們,感化他們。小玉是個性格內向的女孩,不愛與同學接觸,課堂上更是從不主動舉手回答問題,于是我刻意安排簡單的問題讓她直接回答,比如只需要回答是或不是,可以不可以之類的問題,讓她敢于站起來說話。漸漸地她回答問題的聲音大了,而且敢于主動舉手回答問題,她每次舉手回答問題我都會及時通過言語、神態、動作給她以贊賞,當著同學的面表揚她,讓她能真正地感受到老師的期望與愛。給小玉以心理上的安全感,讓她逐漸建立自信。
夸美紐斯說:“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條件之一”。針對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特點,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就要充分注意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這就要我們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設置巧妙的懸念、組織競賽、動手實踐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創設情境,采取自主探究的方式,行之有效地發揮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從被動學變為主動學,達到快樂學的境界。課堂教學設計的每個環節,都要注意激發和保護學生的探索欲,使學生對知識感到新奇、有趣,讓知識保鮮,學生學起來才更有趣。如我在《對不良誘惑說“不”》一課的教學設計中首先用《霧里看花》這首歌導入新課,一下子就將學生帶入到“慧眼之旅”的情境中來,讓學生在“慧眼看危害”“慧眼探究竟”和“慧眼識英雄”的三個環節中主動探究,非常順暢地完成了“旅程”。這就是通過教學的吸引力,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投入,增加他們的有效學習時間,減少模式化的教學設計,給學生以真切、自然感。課堂上要讓學生覺得學習是內在需要,能學以致用,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新課程強調“教”服務于“學”,教師通過與學生合作,依靠學生自主動手活動、實踐、合作與交流去實現教學任務;新課標要求教師以學生的心理發展為主線,以學生的眼界去設計教學,預測學生可能的思維活動并設計相應對策。這就要求我們盡可能讓學生參與課前備課,讓學生自己收集有關資料,選擇教學內容,自己設計學習方法。這其中教師只充當參與、促進和指導的角色。這個過程不僅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還能使教師了解到學生的需求,掌握學生的情感狀態,把握學生的現有水平,使教師組織課堂教學時,更多地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教學方案,以便對癥下藥,有的放矢,真正做到了師生間的信息傳遞和情感的溝通。比如,在講到愛護水資源這個主題時,因學生從小就耳熟能詳,所以在處理這部分知識時,我就特地創造機會讓學生自己收集相關資料,在教學中展示學生課前調查準備的課件、短片、漫畫、手抄報等,讓學生通過互動實踐、資源共享,培養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引起他們的共鳴。學生將“自我”擺進了教學的內容,成功地塑造自我、展現自我,給心靈以觸動,將知識延伸到課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更堅定了他們的心理價值取向。
篇9
關鍵詞: 小學語文 綜合性學習 綜合素養
一、強化課外專題性閱讀,開展綜合性學習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材的選文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中心,更多地考慮讓學生聯系現實社會,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在綜合性學習中,我們經常需要突破課時的局限,教室空間的束縛,以及教材的拘囿,開設專題性課外閱讀的綜合性學習。專題性課外閱讀綜合性學習活動,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受到經典文化的熏陶,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及主動探究、自學自育的能力。
例如學生學完《用奇謀孔明借箭》后仍意猶未盡,我又以本篇課文為生發點讓學生開展了有關《三國演義》的專題性閱讀,設計并上了一堂語文綜合活動課。
具體內容如下:
A.【辭海拾貝】1.重在讓學生說出與三國有關的成語,如三顧茅廬、七擒孟獲、桃園結義等。2.歇后語:出示歇后語的前半部分,讓學生說出后半部分。如諸葛亮彈琴,諸葛亮的鵝毛扇……
B.【才華展示】通過講故事、朗讀、表演等形式各施其才。
C.【腦力沖浪】重在讓學生寫一寫、評一評三國人物(諸葛亮、周瑜、曹操、劉備等),通過開展辯論,讓學生學會全面評價人物。
D.【開心一刻】三國主題歌,詩詞鑒賞(《七步詩》《赤壁懷古》)。
通過課前的準備工作,學生的組織策劃能力、搜集資料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創造潛能得到了發揮,互助合作精神得到了發揚。本節課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有趣,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樂學。通過課堂活動的實施,學生的語言積累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朗讀能力、表演能力、評判他人的能力和音樂鑒賞能力等都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實際應用中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受到了我國優秀文化的熏陶。此次綜合性學習使學生的知識、能力、態度、價值觀得到協調發展。
二、借助語文實踐活動,開展綜合性學習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與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倡“教育就是生活”,意思就是教育不能脫離生活內容,不能脫離解決學習者的生活問題。借助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開展綜合性學習,可以使學生在廣闊的生活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豐富他們的知識,提高他們的語文實踐能力。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我們可以組織學生辦報紙、演課本劇、舉辦詩歌朗誦會、進行書法比賽等。這樣的形式有利于學生主動活潑地學習,有利于學以致用和學文育人。我們還可以帶學生走出校門,進行參觀訪問;節假日,鼓勵學生與家長外出旅游;組織學生作社會調查,寫調查報告等,這些綜合性學習都有利于使學生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同時生活中的許多問題依賴于語文這個工具。綜合性學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扎根在社會生活這個天然教室,讓學生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課文,并運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到生活中去實際應用,發揮語文的交際功能、傳播功能。比如讓學生寫廣播稿、倡議書、借條、招領啟事、辦手抄報等,也可以讓學生為旅游公司設計廣告語、導游解說詞。這樣,綜合性學習就能把生活與語文緊密相連,把學生今天的學習與未來的發展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例如在以“保護水資源”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中,我們可以安排如下活動:
1.訪談。走訪當地居民,了解建設工廠掩埋了多少條水渠和池塘以及水污染的情況。
2.調查。調查馬路積水、小河渾濁的原因。了解地方管理機構對水資源的管理。
3.討論。討論解決水污染問題的對策。
4.寫建議書。集體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寫成建議書,張貼在社區,提高居民的認識水平和環保意識。
在這樣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學生的“走訪”、“調查”,便是運用語言跟人交往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了解到許多課本以外的知識,并且通過討論形成共識,把水污染問題的解決方案,寫成建議書,這便是運用語文解決生活問題。如此,借助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綜合性學習,就達到了“語文生活化、生活語文化”的效果,加強了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三、有效利用各種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
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在兒童的社會生活中有豐富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內容。兒童的游戲,兒童的吃穿住行,兒童身邊的環境、社區、事物……都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素材。利用周圍的各種資源,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是進行綜合性學習的前提。天高云淡,秋風送爽,各種顏色、不同形狀的葉子像蝴蝶般飛滿了果園,飛滿了校園和鄉間小道。在上學或放學的路上,細心的孩子總愛揀幾片漂亮的葉子夾在書中做書簽,此時此刻,發動學生采集各種樹葉,召開一個色彩斑斕的賞葉會,那是多么令學生開心的事啊。在這個活動會上,學生可將采集來的樹葉進行歸類(有的按顏色歸類,有的按形狀歸類,有的按藥用價值歸類),將自己的歸類內容說給大家聽。在介紹樹葉名稱和樹葉歸類的過程中,既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提高了學生隨機識字的能力,豐富了詞匯,發展了語言。經常開展這樣的活動,學生的說話、識字、審美、繪畫、想象、創造、探究等能力會逐步提高,從而加強了語文學科與科學、藝術、數學學科的整合,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培養了學生合作、探究意識,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語文的興趣。
四、充分運用網絡技術,開展綜合性學習
篇10
關鍵詞:創新教材;更新觀念;關注課前準備
中圖分類號:G623.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6-0236-01
科技及經濟的飛速發展,為美術課堂注入了很多的新鮮的元素,但在設施相對落后的農村,有很多創意不能實現,作為一線的教師,需要在有限的條件下,探索出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提高美術教學質量,尤其是通過學習新課程改革后,我的思想觀念和學識修養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也對如何上好美術課,怎樣上好美術課,有了更進一步的感悟。我從教十年,在美術教學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淺薄拙見如下:
1.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合理的利用并創新教材
在學校美術教學中,有很多課題都得不到發揮和利用,這主要是找不到先進的、適合的素材,為了學生在美術課中能得到全方面的能力訓練,美術教師就得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合理的創新教材。
2.更新觀念,將課堂的主動權教給學生
剛參加工作時,我旁聽了一節老教師的美術課,講授的是《太陽》一課,教師上來首先闡述太陽的外形和如何繪畫,并進行了板演,就讓學生動手畫,很明顯教師仍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只是跟著學習的機器,總讓人想起老鷹捉小雞的游戲,感覺是母雞怕小雞被老鷹捉去,無時不刻的呵護著。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轉變思想,更新教學觀念,把課堂交給學生。其實,說轉變和更新,并不是一件朝夕之事,這與幾十年根深蒂固的教學模式有關,要想改變這種落后的教學方式,從教者必須通過不斷學習提升專業素質,方可轉變觀念,更新教學模式。
3.關注課前準備,上好每一節常態課
由于條件所限,美術課堂還不能達到節節都能借助多媒體教室進行,在這樣的情況下,既要讓學生有興趣又要讓學生有效地學習,充分的課前準備就顯得尤為重要。以往我們只注重教師個人單方面的備課及材料的準備,在實踐后效果并不很好,上課時總是教師激情滿滿的講述引導,可是學生卻心不在焉、無所事事,完全沒有跟著老師的思路走,針對這種情況,我和相關人員進行了"關注課前準備,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的研討,并結合示范公開課,根據所學所悟和積累的教學經驗,對課前準備進行了必要的改革。我認為課前準備應該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要想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課前學生就應該為自己上課而做好準備,教師要根據新課程標準,在課前布置學生做力所能及的準備,為上好每一節常態課,師生應該共同做出努力,我認為在美術教學上具體涉及到的有以下幾點:
3.1前教學具的準備。"工欲善其器",要想上好一節常態課,學生與教師都要擁有相應的教學具及必要的材料準備,這樣才會事半功倍。比如《小花飾》一課,教師與學生都要準備剪刀、膠、彩紙或廢舊的彩報、彩筆等物品,這些在課前就應該告之學生,讓學生有一個充足的準備,避免學生在課上因為沒有學具而提不起興趣、無所事事,同時,學生也會在準備中期待著上課,也能在課上做出漂亮的小花飾。當然,因為我所在地區經濟發展較為落后,有些困難學生無力承擔過多,為了上好課,使學生能有所鍛煉,我號召學生用互幫互助的形式完成學習實踐,比如只帶剪刀的與只帶彩紙或只帶膠的結成互幫互助組,學具共享;如個別因沒帶剪刀而不能完成,我會鼓勵他用手撕的方式來完成。再以《拓印的樂趣》一課為例而談,就需要課前做好收集樹葉的準備,《冰棒棍玩具》一課,課前就要告之學生撿拾一定數量的冰棒棍……,等等,總而言之,有條件的積極去完成,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去完成,這樣學生才會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團結協作的意識。
3.2相關知識、材料的準備。"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現在的美術課型非常豐富,有些課涉及很多領域的知識和內容,作為美術教師要按照新課標要求以及具體課程的教學目標,做一些相關知識和材料的準備,在這一過程中應該讓學生和家長也參與進來,這樣不但可以鍛煉學生搜集與整合知識的能力,還可以讓家長關注孩子的美術學習能力,減輕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壓力,是一舉多得的好舉措。比如在上《生命之源--水》一課前,我首先做好了完整的教學設計,根據目標設定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其次將班級學生分成小組,因為這是一節綜合探索課,小組合作更有利于知識、材料的搜集與整合,本課需要學生搜集的知識很多,要求小組長做好分配,各負其責,共同協作,例如一生查一查我國節水標志的含義,"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各是哪一天等,一生查一查生活中浪費水、污染水的現象等,一生議一議怎樣做才能更有效的保護水資源,維持生態平衡等等。其中,很多學生要依靠上網查找的方式解決,但是因為農村家庭電腦還沒有普及,更多學生是將自己知道的、了解的寫一寫,找一找有關的圖片、照片和案例等,再有就是通過詢問家長或親身走一走看一看的方式解決。這一節課在筆者和學生共同精心準備下,非常有意義的完成了,課后我又讓學生以"節水愛水"為主題做手抄報,并將其展覽,不但對學生的辛苦準備給予充分肯定,還對學生進行了珍惜水資源的教育,一舉兩得,有效的延伸了美術教育的深度。
3.3教師課前備課的準備。在以前的教學中,備課只是對課程內容大致梳理、設計一下,再寫一份完整的教案就可以了,但新課改要求我們不僅僅只是對課題進行符合標準的設計,還要考慮學生的因素,比如,學生的認知能力、知識的消化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興趣愛好因素等。其次,要通覽全書,看看本課在整冊書中的作用及與其他課的關聯、與其它學科有什么聯系等,根據實際情況對教學材料的準備進行調整。
4.強化教學反思,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