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教學反思范文

時間:2023-04-04 06:45: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中化學教學反思,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

篇1

一、教師如何進行化學教學反思

1.理念層面的反思

新課程改革強調是由教科書、其他教學材料、教師與學生、教學情境、教學環境、教學資源構成的一種動態高效運轉系統,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交流。因此教師要充分意識到以上新課程的觀念,立求創新,打破傳統教學模式,鉆研課標,理解教材,了解學生,反思如何落實新課程的理念,體現人文性、綜合性、開放性、時代性、實驗性等等。

2.教學目標、行為的反思

我在教學的大量實踐中深刻體會到:反思題目結構特征可培養思維的深刻性,反思解題思路可培養思維的廣闊性,反思解題的途徑可培養思維的批判性,反思解題的結論可培養思維的創造性,運用好反思過程中形成的知識組塊,可提高思維的敏捷性。通過反思三維目標,可提高思維的自我評價水平,化學在鍛煉人的邏輯思維能力方面有著特殊的作用,體現了一個人的智慧和謀略及應變能力,這種鍛煉是別人無法傳授,是教師在獨立的反思過程中獲得的一種無價之寶。

3.教學活動的反思

教學是集約化、高密度和多元結構的溝通活動,成功的教學過程,應該形成多種多樣的、多層面、多維度的溝通情境和溝通關系,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我在教學過程中總是要求自己的學生敢想、敢問、敢說、敢做、敢爭論,充滿求知欲和表現欲。

4.反思是否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教材歷來被作為課程之本,而在新課程觀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為教與學一種重要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資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學活動的綱領權威文本,而是以一種參考提示性質出現,給學生展示多樣的學習和豐富多彩的學習參考資料,同時,教師不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設者、完善者和再創造者。

5.反思教學過程是否存在著“內傷”

要反思自己是否刻意追求所謂“好課”標準。教學環節中的“龍頭”“鳳尾”個個精雕細琢,面面俱到,教學手段中“電媒”“聲媒”“光媒”掌聲雷鳴,一個不能少,學生討論得熱熱鬧鬧,回答問題對答如流,這種“好課”似乎無懈可擊,但有沒有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小組合作學習有沒有流于形式?討論是否富有成效?“滿堂電”是否有越俎代庖之嫌?對這些“內傷”必須認真回顧,仔細梳理,深刻反思,無情地剖析,并對癥下藥,才能找出改進策略。

6.反思教學過程中是否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

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須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長稟賦優點,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類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讓性格各異的學生爭奇斗艷,各領,讓每個學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與機會,讓基礎好的學生“吃得飽”,跑得快;讓中等生“吃得好”,跑得動;讓學困生“吃得了”,不掉隊。

7.教學前反思

新課程實施國家教材、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相結合的教學,以增強教材對學生的適應性,教師應成為教材的主人,把“教教材”變為“用教材教”,教材是重要的課程資源,但不是唯一資源,教材內容并不等于就是教學內容,要把教材內容轉化為教學內容,必須對課程標準新教材的每節、每章、每一句話,甚至每一個詞進行仔細閱讀并深刻體會,反復對比新課程標準與教材的精神實質,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生的思想情況、基礎知識、生活背景、生活經驗、學習能力、學習愛好興趣、習慣、年齡特點、個性差異、學校的硬件設施、教學設備、實驗條件、圖書資料、文化氛圍、班級環境、大膽地對教材刪減、取舍、替換,增加拓展和整合,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質量。

8.教學中反思

課程改革,反對“死氣沉沉”的教學,倡導教學求“活”,在教學中進行科學反思,可以讓我們課堂教學減少遺憾,使教學高質量地進行。

9.教學后反思

教然后而知不足,教學后反思會發現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從而促使自己不斷地學習,進一步地激發自己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二、教師如何寫教學反思

1.寫成功之處

2.寫不足之處

3.寫教學機智

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思維及情感交流的升華,將偶發事件而產生的瞬間靈感,智慧的火花記錄下來。

4.寫學生的創新

將學生“創新的火花”,獨特的見解,好的方法,好的思路,對學生的贊賞和激勵記錄下來。

5.寫“再教設計”

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規律,教法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么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將得失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新的境界和高度。

篇2

十幾年的化學教學,我對化學實驗教學有以下幾點認識:

一、常規教學模式要到位

(一)要讓學生有明確的實驗目標

作為一名化學教師當然知道本節課的實驗目的,但我們的許多學生表現出對實驗的興趣,往往是處于“好玩”、“有趣”,因此,讓學生知道實驗目的和要求,是實驗教學中的重點。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動機,思維才會有方向,操作才會認真。如選擇儀器、制取物質和配制溶液等實驗,新課程標準要求通過“練習”達到“初步學會”,但學生往往只對儀器和實驗中新奇的現象的觀察產生好奇而忘記實驗的目的,使教學目標不能完成。因此對這些實驗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學生操作的獨立性和準確性上,指導學生嚴格操作,在學生的操作中要提出一個個“為什么”,從而加深學生對實驗步驟的掌握,使學生初步、逐步“學會”這些實驗。

(二)充分做好實驗教學的準備工作

1、精心設計好實驗教學程序

教師認真構思觀察操作過程中的每個環節,對實驗出現的問題、現象、失敗的原因要盡可能考慮得細致,盡可能設置“為什么”,以激發學生的思維,如觀察質量守恒的實驗,學生往往只對“白煙”、“藍色沉淀”的“好玩”感興趣而忽視必要的思考,教師在試驗中要提醒學生“有白煙、藍色沉淀生成,天平仍保持平衡,這有什么化學意義?”“化學反應的實質是什么?”等問題。另外,不能單為做實驗而做實驗,應全面系統地分析實驗目的、操作要求、實驗步驟等,要科學合理地安排好時間,避免出現學生無事可做的時間空檔,以提高教學效率。

2、把握實驗成敗的關鍵點

教師實驗操作的基本過程,直接影響到實驗教學的效果,因此每個實驗教學前,教師應按實驗要求,認真做幾遍,使自己的實驗操作規范、熟練。在演練中還要研究和摸索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和實驗成敗的關鍵,做到心中有數,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三)加強實驗教學的課堂組織管理

多數初中學生把觀察簡單地理解為“看”,對看到的現象缺乏分析和思考,實驗完畢往往答不出產生現象的原因和實驗結論,如果他們沒經過必要的訓練,那么一堂課下來,教師會被弄得疲憊不堪,學生也在嬉戲中一無所獲。由于初中八年級的前幾節實驗課是培養學生良好實驗習慣的關鍵,要下大力氣抓好實驗課堂紀律,規范實驗習慣;每個實驗完畢后要總結實驗中的問題和原因;要培養好實驗助手和實驗小組長,讓他們在試驗中協助教師指導本組的其他同學,使老師能集中精力輔助差生。實踐證明,讓學生主動參與實驗教學比教師唱“獨角戲”要好得多。

二、改進傳統實驗模式,讓實驗過程更有探索性、啟發性。

1、魯教版初中化學八年級全一冊中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時,原實驗是向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滴入2~3滴紫色石蕊試液,振蕩。學生并沒有學習紫色石蕊試液遇酸變紅,很難理解是碳酸使石蕊變紅,他們會問:“是不是水使石蕊變紅?”“是不是二氧化碳使石蕊變紅?”于是我先準備了四張干燥的滴有紫色石蕊試液的濾紙,當試管中的試液變紅后,我們將導出的二氧化碳氣體直接通到一張紫色濾紙上,沒有變色;將水滴到第二張紫色濾紙上,沒有變色;再將稀鹽酸滴在第三張紫色濾紙上,變紅色;最后將有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滴在紫色濾紙上。學生自然就想到了是二氧化碳與水生成的新物質使石蕊變紅了。沖破傳統的實驗模式,寓能力培養于實驗課堂教學中。

2、魯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全一冊中探究鹽酸和氫氧化鈉能否發生化學反應的實驗,主要目的是要引出中和反應和鹽的定義,但在探究時學生的基礎太薄弱,因此大部分學生很難理解,他們不能理解酸和堿發生反應了嗎?因此,我們在做該實驗前,先做了氫氧化鎂不溶于水和氫氧化鎂與鹽酸能反應的實驗,先理解了中和反應、鹽的定義,然后探究鹽酸與氫氧化鈉能否反應,學生更是容易接受。教會學生學會尋找問題,發現問題。

三、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在實驗教學中的作用。

1、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對化學實驗課的興趣。

中學生正處于一個求知欲強,接受新鮮事物快的年齡時期,因而多媒體具有的聲、光、電的綜合刺激,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引起學生的注意。一些在課堂上無法完成的演示實驗或現象,以及在現有的條件下無法完成的一些經典實驗,則可以通過電腦模擬來實現,幫助解決問題。如:分子的擴散作用、電子的得失過程、中和實驗中離子的交換等,通過多媒體的展示,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利用多媒體的直觀、形象性,突破實驗課中的難點

篇3

【關鍵詞】信息技術 化學 教學 反思

一、問題的提出

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各項改革工作在全世界的各個領域正愈來愈受到重視。軍事、科技、衛生、航天、教育等正在加速現代化的進程。教育的現代化也在國家的教育改革綱要中被提到了一個重要的地位。而中小學的教育現代化就是要實現教育信息化。特別是在基礎教育領域要鼓勵教師在各學科的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學科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中。初中化學是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的重要的基礎自然學科。在過去教育改革中,初中化學的教學方式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做實驗學生看實驗,教師出試題學生答試卷,學生考高分教師得表揚。教師的知識來源于課本,來源于幾本參考書,學生一切聽教師的,學生的一切知識來源于教師,教師是權威學生是奴隸。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尤其是互聯網的出現和各種教學軟件的出現,為我們在信息技術環境下進行化學教學的提供了機會和條件。使我們的師生得以從繁重的學業中解放出來,師生的知識信息渠道由單一的通道轉為多通道。為此結合四川省十一五電教科研課題《信息技術環境下初中理科學習方式的研究》我們對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初中化學教學進行了反思。

二、反思內容

(一)信息技術手段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認為:“興趣產生動機,引起注意,激起情感,促使感知清晰、思維活躍、想象豐富、印象深刻、記憶牢固”。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學習活動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于是成績就會逐步提高,興趣越來越濃,對學習可以達到著迷的程度。新課程改革義務教育化學標準中明確提出“讓每一個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認識多姿多彩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化學,積極探究化學變化的奧秘,形成持續的化學學習興趣,提高學習化學的自信心。”沒有任何興趣,被迫地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志向。所以在我們的教學實踐研究中應結合教材的特點把教師置于興趣中,把學生融入興趣中,讓興趣成為我們教師教學研究的一個主旋律。

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能使許多抽象的化學概念、化學規律,復雜的化學反應由靜態變動態,無聲變有聲,抽象變具體,不僅能大大增強表現力而且易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有著極高的價值,從而促使學生更好、更快、更準、更深入地把握和理解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

例如:在講到溶液的飽和與不飽和的概念時,可以制作一個簡單而又直觀的電腦動畫,使溶液的飽和與不飽和的概念“一目了然”,這樣學生學得輕松,教師教得輕松,整個教學過程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制作化學課件時可以根據教學要求,設置形式多樣的板書,如設置多樣的字體、字號,對重點語句進行字體變形、變色,配置背景音樂、設置文字出現形式等。可見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可節省單調乏味的老師板書、板畫時間,增強課堂教學的信息量,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信息技術手段能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學生傳統的學習方式就是:聽、看、練、考,這種方式不利于學生自我學習不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而與傳統學習方式相比,運用信息技術教學讓學生擁有了更大的自由度,為他們提供了自由探索、嘗試和創造的條件。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教材,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方法進行自主學習。如在講授空氣污染時,為了讓學生了解空氣污染產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尋求解決的方法,可通過因特網獲取有關國內外空氣污染研究的最新資料。學生通過互聯網查詢各種信息,調用網上的資源來自學,同時通過電子郵件等形式參加有關問題的討論或請示教師的指導。從而,使學生了解環境污染的嚴重性,培養他們熱愛環境、保護環境的意識。

還可以通過網上聊天室、論壇、郵箱、化學學習論壇、學校校園網站等等,交流學習心得和體會,開展研究性學習,同時可以把網上學到的知識輸入電腦,與全班同學共享等。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學習有了動力,發揮了創造精神,實現了學習的自我反饋。在教學中體現學生自主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使課堂教學能充分面向全體學生。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互相關心、增進友愛,既學會知識,又學會做人,也使教師在課堂上成為學生學習合作的伙伴、討論的對手和知心的朋友。

(三)信息技術手段能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

新課程改革高度關注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正確處理化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培養的關系。而創新能力的高低,取決于人們的思維方式,啟迪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是創新教育的實質和核心。化學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發散思維能力、逆向思維能力,以達到啟迪創新思維的目的。運用信息技術,能使課本中難以理解的抽象內容、復雜的化學反應過程生動地、直觀地演示出來,便于學生對化學反應的現象進行觀察、比較、分析,使思維得到適時的啟迪。

例如:在講用分子、原子的知識解釋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時,用電腦動畫把水分間隔發生變化的情況及水分子被破壞變成氫、氧原子,原子重新組合的過程形象地展示給學生,這樣原本對學生來說較為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了,使學生的抽象思維得到啟迪,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另外,多媒體網絡教學中學生獲取新知識的渠道是多層次、多方面、多類別的,各種各樣的信息隨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和飛速發展,電化教學設施是學生收信處理信息的工具等。這樣學生可以多方位、多層面的接觸科學研究的前沿,從而破除對科研的神秘感,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化學的濃厚興趣,更重要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信息技術手段能促進化學與其他學科融合

初中化學教材內容與其他各學科有著許多的聯系,如分子、原子、物質的導電性、物質的一些單位等與物理知識有關;酸雨、光化學煙霧的形成等與地理知識有聯系;光合作用、環境污染與生物知識有聯系。

此外,現階段對學生的評價測試,除了強調考查學生的學科能力,還注重考查學生學科間的綜合能力。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①各學科內容的滲透、交叉與綜合;②理論和實際結合,學以致用;③人與自然、社會協調發展的現代意識;④關注社會熱點、焦點問題。網絡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必然打破單一學科知識的結構,對學科知識進行新的整合,并且,現代信息技術提供高速、大容量的信息匯聚,也為跨學科的滲透和綜合學習提供了可能。如在初三化學專題復習中,可以將與其他學科聯系較為緊密的專題內容設計成一個主題,在服務器上開設一個公共的討論區,讓學生之間進行討論,并與教師交流見解,提出問題并獲得解答。這樣,可以有效地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學習能力,大大地提高復習效率。

信息技術環境下初中化學教學的研究我們做了一些嘗試,但其深度、廣度還不夠,有些問題還沒有解決。例:硬件的配套問題,教學的時限問題,學生主動參與性問題,教師的信息技術的操作熟練問題,信息技術與學生學習方式的有效結合問題。這些還有待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進行探索。

【參考文獻】

[1]化學教學. 華東師范大學.

[2]王云生. 新課程化學教與學.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3]化學課程標準.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篇4

關鍵詞 初中 化學實驗 想象實驗 探究性實驗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1目前中學化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科目,新課程明確指出:“通過實驗探究,掌握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和方法,進一步體驗實驗探究的基本過程,認識實驗在化學科學研究和化學學習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學實驗能力。”但是目前中學的應試教育現象仍然是客觀存在的現實, 過重的升學壓力使得實驗教學偏離了應有的方向,也使實驗教學的功能被嚴重削弱。許多教師認為化學教學的目的只是應付考試,只追求學生在筆試中取得高分,過分注重理論教學和習題練習,忽略了實驗教學。一些教師上課不做實驗,采用口頭描述的方式將實驗內容和現象呈現給學生,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起不到科學實驗探究應有的作用。

2改革傳統教學方式,加強實驗教學

2.1改驗證性試驗為探究性試驗,引導學生的發散思維

新課程改革倡導學生是發展的中心,我們在教學方法上,要從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驗證性演示實驗中走出來,提倡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探究性實驗。在做探究性實驗時可以借鑒教材中的探究性試驗,先不讓學生知道實驗的結果,而是在已有的基礎上,首先制定出學習目標,其次提出新的問題,然后讓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通過猜想或假設,制定出實驗方案,根據方案進行試驗,觀察出現的現象,對產生的結果一一記錄。實驗結束后,同學們進行分析交流,弄明白問題的實質,得出結論,使學生完成學習目標。例如,在學習一氧化碳的性質時,先給學生提出兩個問題:(1)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是相似還是截然不同?(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誰更穩定?同學們在老師的啟發下,經過分析和討論形成兩種意見:性質相似依據是組成兩種物質的元素相同,均有碳元素和氧元素;截然不同,組成分子的原子不同,碳元素的化合價不同。這時教師引導學生設計了一組實驗,讓學生把實驗現象總結出來。學生通過實驗、觀察、填表等,對上述問題一的答案自然清楚。最后引導學生歸納并比較出兩種物質在性質上的差異和轉化關系。在這樣的探究性實驗中,學生動手做、用腦思、做的積極、學的主動,能力得以提升,思維得以激活,智慧得以彰顯。使同學們學到了像科學家一樣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程序和方法。

2.2補充有趣實驗,改進演示實驗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課堂教學中,有時為了調節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消除學生學習中產生的困惑,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補充一些有趣的演示實驗,對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上《緒言》課時,除了做好課本中的幾個實驗外,還可以增加“神水化石”、“水中生血”、“水能使棉花燃燒”等現象明顯、操作簡單的實驗,以此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如復氧化碳的性質時,不妨補充“鎂在二氧化碳中燃燒”、“氫氧化鈉溶液的噴泉”、“密閉瓶內的小球脹大”等實驗。這些實驗,不僅增加了學生對二氧化碳性質的深刻理解,而且使學生學到了更多的知識。

2.3布置實驗作業,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化學實驗作業,是學生綜合運用基礎知識和實驗技能的一種多邊活動。它包括書面練習、學做實驗、觀察操作等多種形式。學生通過完成實驗作業,將進一步加深理解和消化知識,是又一次靈活運用知識的再實踐。又如,在進行中和反應的實驗時,堿中滴入石蕊試液變藍色,酸中滴入石蕊試液變紅色,學生用已學過有關酸堿的性質來理解實驗現象,因而對中和反應的實質獲得本質上的理解。總之,布置實驗作業,不僅能使學得的理論知識系統化,更有助于理解能力的培養。

3農村化學教學實驗的調查反思

某些實驗,由于受農村中學條件的限制,很多是沒辦法進行現場實施的。所以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多做“想象實驗”,指導學生想象實驗結果,只要是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能進行推測想象的,乃至是學生利用現有智力能進行創造想象的,都可先由學生想象其結果,再由教師(或學生)進行實驗驗證;現條件下,無法進行實驗驗證的,可由教師講解點評。實踐證明,這樣做的教學效果比直接由實驗得出結論的教學效果好得多。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營造想象實驗情境,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大膽創造。如教學“分子”一節,時,可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瓶香水在講臺上噴幾下,一會兒教室內便清香撲鼻。“這一現象如何解釋呢?”對尚未認識微觀世界,不知分子為何物的學生來說,確實不好理解。但教師只要鼓勵學生敢于大膽想象、大膽假設,并給予正確引導,學生從“粒子”和“粒子運動”的角度還是能作出解釋的。無疑,這會使學生的創造性想象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

參考文獻

[1] 侯振雨.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29.

[2] 蔣碧如.無機化學實驗(第三版)[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6.

篇5

新課程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按教學的進程,教學反思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三個階段。在實際教學中,我通過在三個不同階段對教材的理解、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方法的設計等多方面進行不斷的思考和更新,使我在理論和實踐經驗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一、教學前反思:

在教學前進行反思,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在以往的教學經驗中,教師大多關注教學后的反思,忽視或不做教學前的反思。其實教師在教學前對自己的教案及設計思路進行反思,不僅是教師對自己教學設計的再次查缺補漏、吸收和內化的過程,更是教師關注學生,體現教學"以學生為本"這一理念的過程。上課前,我認真地對教學思路、教學方法的設計、教學手段的應用及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課上可能有的反應做了充分的反思。

經過課前的反思與調整,教學內容及方法更適合學生,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1.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是我們教師工作的動力基礎,要善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調節課堂氣氛的能力,要敢于和學生說笑話。天南的、地北的、國內的、國外的、與化學有關的、無關的。有的學生說水是由H2和O2組成的,我說“那壞了,H2和O2是氣體喝一口你就飄忽,喝一杯水是不是就有坐飛機的感覺,如果喝的再多可能就會飛向美國了。同學們想,如果在空中點火抽一支煙,什么結果?”,同學們吆喝“爆炸”,因為H2和O2遇火可能發生爆炸,我說那只有唱“傷心太平洋”的份了,學生哈哈大笑。

學生要喜歡這課,肯定要先喜歡老師,如果哪位老師很幽默,學生肯定喜歡與他交流。喜歡老師,就會主動接近老師,肯定會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受到我校演講的林老師的啟發,我就經常對學生說:“你敢不敢喊老師‘我愛你’,怕什么?你是老師的孩子。”

2.激情:熱愛所教的學科,要找一種不吐不快的感覺,找一種與學生分享快樂的感覺;“用教師的激情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

3.契機:抓住每一個教育的契機,不放過任何一個教育的最佳機會。如:作為一名新的任課教師,用最短的時間認識所教的所有學生,晚自習快下課時不看座次、不看花名冊認識各位學生,“張三,你很聰明”,“李四,第二節課你就給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五,……”,實在沒有話說,就“認識你很高興”,利用這短短的5分鐘,讓學生知道老師很了解他們,加強了師生間的聯系。

再如:老師檢查目標作業時,有的學生自信地說“老師,你看”,有的則說“沒問題!”,再看部分沒有做完作業的同學只有不好意思得份了,老師則說“很多同學作業寫得很好,老師都很鼓舞,一定盡心教好同學們,你不受鼓舞嗎?下次作業你能主動給老師看看嗎?”

4.懸念:課堂教學要有懸念,要利用問題或問題組給學生提供閃光的機會,讓學生告訴學生。如:10毫升水和10毫升酒精混合體積如何?猜一猜,有猜大的,有猜等于的,有說不知道的,但有許多學生說“小于”,而且還能說的同學們心服口服,一個小問題就能增強好強心、好奇心,達到激勵學生的目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如:下課前留一些新穎、難度較大的小題目,告訴學生“老師等待著你的結果”,往往是當天就有許多學生在課間圍著老師,“答案是幾?”“我做的對不對?”,熱情特別高。

5.規矩:教師的教學要有特點,形成規矩,并且要引導學生盡快適應教師的教法。①課堂新授教學時,爭取當堂內容當堂掌握,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輕松、愉快。最本的辦法:講完后領學生集體讀一遍、集體背一遍、個別學生再檢查一遍。②課前作業必檢查,哪怕寫一個或幾個關鍵字,也能顯現出對知識的掌握程度。③習題講評課,要求學生拿起筆,把題目種的關鍵字、關鍵話劃出來,把牽扯到的計算式子列出來,答案自然就明確了,下次再見到類似的題目,眼睛肯定會一亮。

教有規矩,學有方圓。在學生適應老師后,他們就知道了老師要講那一個題、以哪一種物質為例、甚至說哪句話,表現出學生較強的主動性。如:在講化合價時,九年級六班一名男同學不等老師開口就一邊聚首,一邊對同學說“老師肯定要問誰把化合價標在題目上”,真是說道黃老師的心里去了,很高興,因為學生知道老師要求他們做什么,知道老師喜歡什么。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學生適應老師,走在教師的前面,占領學習的主動權,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習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學中反思:

在教學中進行反思,即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達到的效果,捕捉教學中的靈感,及時調整設計思路和方法,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

在前面的課堂教學實踐中,當學生爭先恐后地展示自己所設計的實驗方案,并要求用實驗驗證,而且很多學生積極參與討論,來評價其他同學的設計方案。同時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思路和熱情,我及時調整自己的教案,一起到更好的引導效果,實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在我精心設計的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思路清晰了,課前預期的目的基本達到。

根據課堂上的具體情況,經過我適時地調整、創新教學內容和方法,使學生能夠結合實際高頻率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的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三、教學后反思:

教學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動結束后進行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在課堂教學實踐后及時反思,不僅能使教師直觀、具體地總結教學中的長處,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學生、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而且是將實踐經驗系統化、理論化的過程,有利于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師認識能上升到一個新的理論高度。

篇6

一、在教學中,掌握教學規律,因材施教

在教學中,認真組織好每堂課的教學,從現實生活中選取一些典型、生動、有趣的事例補充教材,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感到學習是一種樂趣和享受,能主動地、積極地學習。激發興趣,引導學生樂學,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學生的最大的興趣在于教師的教學方法,學生對所學問題是否弄懂、學會,只有老師的教學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又能弄明白,他們對學習才有興趣,課堂的教學才能得到順利進行,老師的主導作用才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才能調動,才能收到較好的實際效果。

二、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更是合作伙伴

以往的教學中是老師教學生學;老師說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以教為中心,以教師為主體,教師成為傳聲器學生成為容器。而現在的教學是老師是導演、教練。有一次我在探究鐵生銹的條件時,得出鐵與水、氧氣相互作用。一位學生問道:“銅生銹的條件是什么?”我只寫出了銅銹的化學式,并且提示了銅生銹是在空氣中,然后讓學生思考,結果,學生得出了完整的結論。從中我更領悟到了“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更是合作伙伴”的含義。隨著現代社會信息量的急劇膨脹,教師如果不用新理念更新自己,只靠吃老本,不能拓寬自己的知識視野,思想僵化,只能被淘汰,因此要轉變觀念。我在課堂上,鼓勵學生上臺講,當學生出現差錯或回答問題鬧笑話時,我決不訓斥或打斷學生回答問題,而是用目光、語言給以勇氣、肯定,用心進行交流,然后再予以糾正。教師居高臨下的訓斥、命令學生,嚴重壓抑和束縛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發展,教師應該“蹲下身”去與學生平等對話,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作學生的良師益友。

當然,新課標教學,要充分體現教改的作用,只有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好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得到更充分的發揮,才能達到教學的最佳境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教學方法以科學實驗探究為主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理解和鞏固化學知識,培養學生觀察現象、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學學實驗的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謹細致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在教學方法上,我拋棄原先那種學生聽實驗,教師畫實驗學生背實驗的怪圈。我對新教材的實驗認真鉆研,充分培養和調動學生的探究興趣。在講碳的還原性時,我提前讓學生回家將生銹的鐵釘放到碳火盆里,然后回來報告現象,再展開討論,最后我再總結、講解,效果非常好。所以,學生通過實踐動手、動腦對知識的獲取是主動的,印象特別深刻,更為重要的是訓練了學生的探究能力。總之,在教學有實驗的內容時,盡量讓學生先動手,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這樣在“玩中學”“學中玩”,把以往許多學生不愛學的和學不會的一節課輕輕松松的、快快樂樂的掌握了。當然教學設計和組織探究活動,力戒形式化、教條化,務求在教學中較好地落實課程目標。

四、教學中注重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篇7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師;專業知識素質;培養目標

一、轉變教育理念,明確創新型教師的培養目標

存在的教學模式,重效仿輕創造,重求同輕質疑,重灌輸輕思考。長期的應試教育體制理念使中學教育形成機械訓練、反復做題、頻繁考試的學習模式,學生課業負擔和精神負擔沉重,嚴重地阻礙了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所謂創新型教師,應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靈活機智的才能;對科學的熱愛、對事物的探索;針對教育對象、教育內容和教育情境的特點,有的放矢地提出新見解的才能。因此,應明確創新化學教師培養的目標:創造一個平臺,把學生培養成為熱愛教育事業,化學專業基礎扎實,教學技能過硬,身心素質健全,具有獨立持續學習、團隊精神和探究能力的教師。

二、優化整合化學專業知識結構,深刻理解初中化學知識體系,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針對初中化學教師的培養,應精心設計師范院校化學專業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知識結構體系與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多角度地提升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應用多種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1.刪減重復內容,精簡專業課時。重點講規律的原理和應用;增加材料、食品和化工等專業課程的選修力度,聘任其他高校優秀科研工作者及企業做化工知識講座,拓展師范生知識面,了解化學基礎知識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

2.相應增加化學實驗課時,增加與生產、生活等實際聯系緊密的測試方法、合成方法。

3.改進授課方法。創建小組形式,自學討論簡單內容,自主設計實驗,真正做到“學生自主,教師指導”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自主學習能力及團隊精神。

4.深刻理解、研究初中化學知識體系。包括初中化學大綱解讀,不同版本對大綱的處理方法;初中化學理論部分和實驗部分對培養學生三維目標(知識、技能與情感價值觀)的作用;初中化學學習的兩大觀點:微觀(物質觀)和宏觀(元素觀);初中化學概念、規律、探究課程的特點及授課方法,培養靈活的教學機智。

三、提高知識技能和教育教學技能

強化化學教師的基本功、基本技能、設計和實施教學過程的能力;用專門語言,按照化學科學的表述規范去進行課堂教學的語言表達能力;指導實驗的能力;教育教學技能要針對專業知識,聯系學生實際,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機智構建優化課堂,促進教學有效實施。課堂教學中,化學教師對實驗現象靈活闡釋,對課堂層次靈活把控,敏感地發現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中的困難。

四、現代信息處理技能

在短時間內搜集和處理大量專業知識信息能力是現代教師必備的素質之一,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紛繁的專業知識需要從各種角度歸類和總結,怎樣能夠使知識和方法化繁為簡是教師應該首要考慮的思維方式。例如,充分應用思維導圖、建構主義等科學地培養學生對知識進行重組、整合、遷移、衍生、嫁接等能力,使學生能學以致用,是教學的最終目的。

五、提升教學科研能力

教學不是機械地重復,只有不斷地教研和反思,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學。讓學生參與教師的教育科研工作;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鼓勵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自主的創新性學習。內容上則應體現前沿性和實用性,激勵學生思考,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思維。

總之,高校教學要具有針對性,不能“眉毛胡子”一起抓,中學化學教師的培養應強調化學學科的綜合性,對中學教學的理解,各個環節都要強化訓練。現在大部分中學忽視對實驗的教學,一味地做題、應試,在學生思維最活躍的中學時期機械地學習,扼殺了中學生的創新思維,探究課程的進行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加強化學教師實驗技能及教育長遠性思維的訓練必不可少。“實踐出真知”,學校的理論學習與實際教學仍有一定差距,師范生的教育見習、實習活動近幾年有些學校采取“放羊”形式,使師范生缺乏專業訓練,一定程度上拉長與實際教學的距離。教師要開展形式多樣的實驗實踐教學和實習活動,開展學科競賽,促進學生專業技能發展。

參考文獻:

[1]夏國順.談初中化學教師專業素養的不足[J].化學教與學,2011(04):24-25,76.

[2]解玉嘉.如何培養創新型教師[J].教書育人,2007(11):21-23.

篇8

關鍵詞:語文教學;有效“對話”;反思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17-068-1自從《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沉寂的語文課堂熱鬧起來,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成了語文課改課堂最亮麗的風景。但是仔細審視當前的語文課堂,由于觀念的偏差、認識的局限,導致這種所謂的對話教學出現了很多誤解,違背了課程標準中關于師生平等對話教學的真實意圖,很多教師由于理解認識上的偏差,導致在語文課堂教學上的“不作為”。

我們也發現在很多語文課上,少數能說會道的尖子學生壟斷了話語權和表達權,他們頻頻地發言,教師也樂于讓他們盡快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而其他學生則很少有自由表達的機會,至于少數“差生”更是與對話無緣。在小組談論時,他們常常只有靜靜地看著組長滔滔不絕地分析;在班級交流時,他們也只有傻乎乎地聽著其他同學口若懸河地匯報,從而讓平等對話變成少數優秀學生的獨白。而對于那些學習基礎較差,更需要機會去訓練他們分析、思考、表達問題的學生,這樣的課堂反而讓他們與其他同學和教師對話的機會嚴重缺失。從而使他們越發地心靈封閉,思維枯竭,表達無力,并最終淪為這種所謂平等對話教學模式的“奴隸”。

筆者以為,既然是“平等對話”,師生雙方都應有所作為。師生間的平等對話應包括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平等對話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平等對話。語文教學中的師生對話,并非形式上的師生問答,而是師生心靈的相互溝通,它不僅表現為提問與回答,還表現為交流與探討、獨白與傾聽、欣賞與評價。它是一種實踐性對話,是在人與文本的對話和個體經驗基礎上進行的創造性、建設性過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主要表現為師生間的提問與回答、交流與探討。由于自身的經驗、學識和思想存在一定的局限,學生在和文本的對話中不免會遇到障礙,無法建構起自己對文本意義的闡釋,或者是對話出現偏差,或者是對話過于膚淺,這就需要教師通過與學生的交流、對話引導學生解決這些問題,使之順利地“對話”文本。同時,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會有許多獨特的感受,創造性的理解。通過師生對話,也能夠給教師帶來許多有益的啟示。另外,學生與學生之間圍繞文本開展的對話也十分重要,通過對話,他們可以取長補短、相互啟發、共同促進;可以增強動機,吸取力量,相互分享,學會合作。

篇9

一、使先學后教落到了實處

要達到有效教學首要的是做到先學后教,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以學定教。而不僅僅是教師所謂的教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那么簡單。而先學后教在我們初中英語閱讀課上也并不陌生,現在我校就采取的這種方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學案式教學模式,且學案是在課前發給學生的。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預習,在發放學案的同時,教師要用幾句話講明先學哪些內容,準確揭示教學目標,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揭示了教學目標,讓學生自學之前,教師要提出明確的自學要求,即自學什么內容,用多長時間,還要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如閱讀是獨立圍繞思考題閱讀,找答案。還是邊閱讀,邊討論,邊解決疑難問題等等。學生在明確預習目標之后,對所要學習的內容躍躍欲試,這樣學生才能高效的學習。

二、學生的潛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與發展

當今教學改革的主流是在課堂教學中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打造出高效的課堂。這已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由教師是主體變成學生是主體,教學方式的轉變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作為一名稱職的教師,他應該善于洞察學生的學習情況,正確、恰當地處理好課堂上出現的各種現象,這是一門特殊的藝術。它需要教師有耐心和愛心。其次是要研究對待學生的方法和藝術,不要輕易地把學生的行為定格為搗亂,更不要隨意地大發脾氣,應該沉著、冷靜、靈活、機智的對事件進行有效的調控,變不利為有利,多加鼓勵,并給予必要的啟發及指導。這樣既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又恰如其分地把信息傳遞給每一位學生。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

三、問題設計的層次性增強了差生的自信心

由于每個學生的智力因素、基礎知識的差異,使得班級內學生的成績參差不齊,學得好的同學往往在課堂上表現的機會多一些,而差生往往被放到被學習遺忘的角落,他們在課堂上,老師很少讓他們回答問題,因為叫到他們時,他們往往沉默不語,白白浪費時間,久而久之他們便越來越差,另外,生活經驗與生活環境的不同,即使是同樣的問題,同學們的思維方式,采取的手段和方法也是會不同的,教師的統一講解不能滿足每個學生的需求,有時會適得其反,學生的學習興趣會被扼殺,學習的潛能也從中受到抑制,更談不上學習的自主性。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把學生置于問題情境中,找到適合學生的閱讀材料,提出符合個性發展的問題,促使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去閱讀,讓學生通過主動的嘗試和探索,來歷經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教師要善于設計具有層次感,開放性的問題。

四、學生自主探究的習慣得到了養成

在學案指導下,學生進行了有效的預習,使得整個教學過程處于最佳狀態,學生積極地動腦、動口、動手,課堂變成了自主探究的王國。教學實踐證明,平時老師需要講十幾分鐘的內容,學生自學三、四分鐘就可以了。學生自學幾分鐘就開始做題,不會的再回頭看課本或相互討論,基本就能做練習題了。這個過程是個不斷反饋的過程,不是看一遍就全部會了。這樣,學生自學積極性更大,效率更高。因為老師規定學生自學幾分鐘就要做練習題,學生有一種緊迫感,不認真看就不會做練習題,落在別人后邊,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所以學生自學比被動地聽老師講課積極得多,這樣把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突出了出來。課堂上更多的時間交給了學生。學生學會了自主學習的方法,由“學會”向“會學”轉變。學生學會的不僅是知識,還是探求新知的金鑰匙,使他們自主探究的習慣得到了養成。

篇10

關鍵詞:初中化學;新課改;問題;對策

G633.8

2001年,我國新一輪的新課程改革開始,旨在改變傳統落后的應試教育模式,給中國的教育體制帶來改革的春天。誠然,新課程改革的實施,確實讓很多教育工作者認識到自己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但是,傳統應試教育理念依然存在,并且依然是當前教師教學過程中的主導思想。當前,在初中化學的教學中,很多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傳統落后,不利于教學的改革和創新,也不利于新課程改革理念和思想的實施。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強化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理念和思想,是當前教師教學過程中應當認真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一、當前初中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當前,在初中化學的教學中,以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為目的的教學依然是教師教學的主要形式。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根本沒有認真貫徹新課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部分教師對新課程改革的思想根本沒有足夠的認識,這就直接導致當前初中化學的教學還嚴重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主要問題如下:

1.理論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理論教學是初中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主要的形式。當前,在初中化學理論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缺乏創新,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嚴重阻礙了學生個性化發展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也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學習積極性的提升。同時,教師在理論教學部分,缺乏用系統的眼光思考和解決問題,從而也使學生對化學知識的了解和認識缺乏系統性和結構性,不利于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吸收。此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不足,導致教師對學生的能力、水平以及興趣愛好缺乏足夠的了解,在教學過程中難以真正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不利于學生整體知識水平和能力的提升。

2.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對于初中化學的教學而言,理論教學是基礎,而實驗教學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保障。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在學生深刻了解相關的化學知識和理論之后,應當強化實驗教學,讓學生通過實驗教學,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當前,在初中化學的教學中,實驗教學嚴重不足是一個普遍的教學現狀。尤其是在偏遠的農村地區,很多學習缺乏專業的實驗室,也沒有相應的實驗器材和實驗設備,缺乏專業的化學實驗教師,相關的化學實驗根本無從談起。有多媒體設備的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演示實驗的方式給學生進行化學實驗,有些地方連最基本的演示實驗都沒有,實驗教學的不足,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二、初中化學教學改革的策略分析

以上,筆者分析了當前初中化學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分為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兩大方面。那么,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進行怎樣的改革和創新,實現初中化學教學的改革和發展呢?

1.理論教學方面

(1)強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新課程改革強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強化,主要可以體現在備課、講課以及復習等三個環節。在備課的過程中,教師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的選擇,應當建立在學生個好和知識能力水平的基礎之上,并且要留有適當的時間給學生自由思考和發揮。其次,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避免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出現,而應當跟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溝通和互動,通過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和思考的積極性,不斷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最后,在課后練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練習題的針對性,避免重復和無效的課外練習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從而阻礙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初中化學的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層次和差異進行分析,多關心學生的長處,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從而激發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對于那些學習化學相對吃力的學生,教師需要給予更多的耐心指導,引導他們找到學習的方法,促進他們對化學知識的吸收和理解,關注他們對化學知識的積累,并對他們的進步給予正面的肯定和積極的鼓勵。

2.實驗教學方面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實驗教學是當前初中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初中化學教師應當重視化學實驗。針對當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一方面,學校要加大對化學實驗器材和實驗設備的投入力度,爭取學校有一個專業的實驗教師,并配備相關的實驗器材;其次,學校還需要相應的實驗教師,以確保實驗教學的安全性和正確性;第三,初中化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深刻認識到實驗教學的意義和重要性,并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化學實驗,并通過化學實驗,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化學能力都不斷提升。

3.重視教學評價和反思

教學評價是促進教師教學改革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在初中化學的教學中,教師應當利用教學反思,不斷總結目前在課堂上的不足,并找到有效的措施進行改善,總結學生的學習表現,針對性的進行輔導。另外,教師還要積極的聽取其他教師成功的教學經驗,總結他們的方法,進行反思和評價,結合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進和完善,提高初中化學的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初中化學是一門基礎性學科。新課程改革理念之下,教師在初中化學的教學中,應當秉承新課程改革的思想和內涵,認真分析自己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不斷改革和創新,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張玉杰. 探究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 現代閱讀( 教育版) ,2013 年(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