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木的作用范文

時間:2023-04-04 23:19: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樹木的作用,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樹木的作用

篇1

【關鍵詞】:園林施工;樹木移植;移植保養

在城市建設和發展中,園林工作作為一項關鍵的工程,其施工水平與施工質量關系著城市的發展與建設水平,隨著我國城市化水平日益提高下,在城市園林建設中也積累了很多建設經驗,很多人員將樹木移植技術運用到園林施工過程中,并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應用效果。本文分析了影響樹木移植成活率的因素,并淺談了樹木移植技術在園林施工中應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希望能夠為這類工程起到借鑒的作用

1、影響樹木移植成活的因素

在園林施工中,要想實現完整的移植樹木,就需要控制好影響樹木成活率的因素。樹木根莖較脆弱,在移植中不可避免地造成損傷,因此應嚴格控制這個過程。據統計,植物在移植過程中出現死亡的最大原因在于根部并未充分吸收水分,并且因為植物的莖部位與葉部位會形成很大的蒸騰作用,在移植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缺水狀況。植物的根部通過根毛來吸收水分,根毛越多水分吸收效果越好,在植物移植前應充分保護植物根系,這樣有益于樹苗的成活。反之,植物根部水分太少,致使植物體內太干燥,就會出現樹枝脫落現象,所以根部是否具有較強的吸水能力是決定著植物能否成功移植的關鍵。

2、移植前應做好的準備工作

2.1移植前注意的問題

2.1.1選擇合適的區域。在植株選擇上,需要考慮移植地段的氣候條件、環境因素等,選取與移植地區生存環境和條件要求相符的植被實施移植。

2.1.2須根系樹種的選擇。樹根作為樹木成活的前提,在移植過程中,連根拔起樹木勢必會傷害到樹木根部,影響了樹木的成活率。通過有關調查研究發現,在移植過程中直根系樹木成活率最低,但須根系樹種,成活率會相對高一些。

2.1.3耐修剪樹種的選擇。在建設園林中所需要的植物既要起到綠化環境的效果,也需要具備一定觀賞價值,也就是要求園林設計師要對樹木修剪出很多造型,為園林增添一番別樣的色彩。但移植樹木若不能進行修剪,即便其移植存活了,也無法展開外觀設計。

2.1.4選取壯齡階段的樹木。如果移植的樹木年齡太大,那么移植后很難生存,并且存活期限相對短;反之,移植樹木年齡過小,觀賞價值就會很低。所以,在移植樹木選擇中,還應注重樹木年齡,最好選擇壯齡樹木。

2.1.5定向編號。指的是對每棵樹實施編號排列,并對其相應的樹坑實施同樣的編號,確保每一顆樹都有相應的樹坑。由于樹木的存活有賴于土壤、環境、氣候等因素,因此在移植物種過多的狀況下使用編號定向方法,不但能夠順利開展移植工作,而且還能保證樹木移植的地方是與樹木生存要求相符的。

2.1.6移植時間。樹木的移植需要充分考慮季節這一因素,初春是移植樹木的最佳季節。在這個關鍵時期內,樹木成活率和生長速度都是很高的,在春季移植樹木,即便在移植時損壞了樹木根部,樹木自己也能在生長中恢復。另外,秋季也是移植樹木的最佳季節,尤其是在樹葉凋落后,雖然從外形上來看,樹木依然處在休眠狀態中,但是為了確保植被過冬,其根部在這個階段內其生長力也是很頑強的。

2.1.7定期修剪。園林樹木要經常展開修剪,一方面利于節省養分,另一方面也能更加美觀;在移植前也應實施修剪,能有效提高植被成活率。

2.1.8植被起苗。其便是將植被從原先生長地方挖出來,在挖出來后要包起整個樹干,避免在運輸中損壞了樹干,同時也能起到保濕作用。

2.2 樹木移植場的科學挑選

在樹木移植前,應對所要移植樹木的場地進行設計與規劃。如土壤、水文等方面。先測量土壤環境,如果土壤環境不符和移植樹木成活要求,那么應改良土壤,也就是清除不利于移植樹木成活的因素。從多方面上來講,科學的樹木移植場地是保證樹木移植成活率的根本,因此在樹木移植前必須要深入勘測樹木移植場地。

3、樹木移植施工的管理

3.1移植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確保有關工作人員具有豐富的移植樹木經驗,保證樹木移植的成活率。應采用科學的、有效的樹木移植施工工藝。了解移植的最佳時間和季節。從我國施工工藝實際情況上來講,很多園林施工人員都是普通民工,他們并未接受系統的、專業的訓練,只憑自身的工作經驗開展樹木移植活動,所以很難保證樹木移植工藝水平。因此,在移植樹木中,施工工作者具有一定知識和經驗后,可結合當前施工工藝實際情況,針對性、有目的地改善,確保施工工藝質量。

3.2管理樹木移植現場

在移植樹木中,應加大力度監督和管理樹木移植現場,尤其是要加強管理現場材料設備和施工人員。應結合移植場地的實際狀況,選擇科學有效的施工工藝,確保有序地開展各項施工工序。同時,應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移植樹木能力,確保他們在移植樹木中能夠充分發揮自身技術水平,最大程度上保證移植樹木的存活率。為了確保大樹體內收支平衡,所以應采用截干縮枝、包封截面和提前斷根等對策。

4、樹木移植后需做的養護

4.1 加固與保護

在移植樹木后,應加固和保溫防凍處理移植后的樹木,如:對一些人流量過多地方的樹木實施加固支撐方法,避免樹木傾倒,可支正三角樁,將在樹體2/3處設立起支撐點,并加墊一層保護層,進而確保不會傷害到樹皮。同時,還應對樹木進行保溫防凍措施,如:可采用設立地面覆蓋措施,應注意光照的時間,盡量選擇光照時間長的地方,提高樹木的抗寒能力。

4.2 移植后的保養

在移植樹木后,應做好保養樹木工作,如:經常給移植樹木澆水和施肥,防治病蟲害等。但施肥要避免傷害到樹的根部,傷害了根部必然會影響移植樹木的成活;實施誘殺、化學施藥等方法來清除病蟲害,所以在移植樹木的各個環節中,都應盡量保護好移植樹木的根部,絕不讓樹木根部有一點損害。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提出建設美麗中國概念后,給園林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園林施工人員不但要有^強的工作能力,而且還要有充分應用各項新技術的能力,因地制宜地選擇合理的、有效的方式來移植樹木,唯有做到這樣,才能保證移植效果,才能提高園林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園林樹木;園林;建設;作用

中圖分類號:K928.7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園林樹木以其優美的樹形, 豐富多變的枝葉, 絢麗的花色及奇美的果實和由此而形成的獨具特色的風韻美越來越受到造園學家的重視和青睞, 在園林建設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園林樹木造氧功能

據資料介紹,10m2 樹木產生的生態效益相當于50m2生長良好的草坪。667m2樹林每天能吸收67kg CO2,釋放49kgO2,足夠65 個人呼吸使用;因樹種不同,每年可吸收的灰塵約22-60t。而每667m2草地每天僅能吸收23 個人呼出的CO2,制造23 個人1 天需要的O2。樹木造氧的功效,是顯而易見的。

二、園林樹木的防護作用

1、園林樹木能改善溫度條件

眾所周知,樹蔭下會感到涼爽宜人,這主要是樹冠遮擋了陽光,減少了陽光的輻射熱并降低了小氣候的溫度所致。不同的樹種有不同的降溫能力,這主要取決于樹冠大小、樹葉密度等因素。

表1 常用行道樹遮蔭降溫效果比較

從表1 中可以看到,樹木遮蔭效果的好壞,與其“蔭質”優劣、冠幅大小成正比。

2、園林樹木能提高空氣濕度

楊樹等樹種具有很強的增加空氣濕度的能力。如用各樹木或樹叢進行大面積種植,則提高小環境濕度的效果尤為顯著,數據測定,一般樹林中的空氣濕度要比空曠地高7%~ 14%。

3、園林樹木能自然凈化空氣

由干樹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而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只占樹木吸收二氧化碳的1/20,這樣大量的二氧化碳被樹木吸收,又放出氧氣,具有積極恢復并維持生態自然循環和自然凈化的能力。

4、園林樹木能吸收有害氣體

園林樹木具有吸收不同有害氣體的能力,可在環境保護方面發揮相當大的作用。

5、園林樹木能滯塵、殺菌.消除噪聲

樹木可以阻滯空氣中的煙塵,起濾塵作用,而且可以分泌殺菌素,殺死空氣中的細菌、病毒,還可以減弱噪聲。防止水土流失、涵養水源等作用。

表2單位面積上滯塵量(g/m2)

三、園林樹木的美化作用

1、構成各種園林空間

園林植物種類繁多,每一種都有特定的外貌形態,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的不同形態組合出豐富多彩的園林空間。空間是指由底平面、垂直面以及頂平面單獨或共同合成的具有暗示性的范圍組合。由植物組成的空間和其它園林要素組成的空間相比,具有柔和的特點,沒有生硬、冰冷的感覺。

(1)封閉空間

植物的葉叢疏密度和分枝高度影響著空間的閉合感。

(2)覆蓋空間

利用具有濃密樹冠的遮蔭樹構成一頂部覆蓋而四周開敞的空間。一般來說,該空間為夾在樹面和地面之間的寬敞空間,人們能穿行或站立于樹干之中,利用覆蓋空間的高度,能形成垂直尺度的強烈感覺。

(3)開敞空間

僅用低矮灌木及地植被植物作為空間的限制因素。這種空間四周開敞、外向、無隱秘性,并完全暴露于天空和陽光之下。如草坪、灌木叢、月季園等。

(4)半開敞空間

一面或多面部分受到較高植物的封閉,限制了視線的穿透。如草坪邊緣的群落。

(5)垂直空間

運用高大植物組合成方向直立、朝天開敞的室外空間,這種空間給人以莊嚴、肅穆、緊張的感覺。

2、變化多端的植物外形

園林樹木的外形變化較多,構成空間和形成各種氛圍多用樹木。有尖塔形、圓錐形、圓柱形、圓球形、傘形、垂枝形、鐘形等,豐富了人們的視野,給人以美的感覺。

3、豐富多彩的顏色

植物的花果葉枝樹皮是植物色彩的來源,花色和果色有季節性,持續時間短只能作為基本的設計要素來考慮。一般來說,樹葉色彩是主要的、大面積效果的。對落葉樹來說,樹枝樹干的色彩在冬季就成了重要因素。

4、植物的質感

植物的質感是以視覺屬性為依據代替視覺經驗進行的判斷。樹木的質感:樹皮的光滑與粗糙,樹木的形狀與葉面性質。樹木的質感依植物被看到的距離遠近而不同。近看時的質感是枝葉的大小、枝葉所占據的空間、樹皮的表皮、葉的形狀及葉面性質、葉柄長度和硬度所產生的效果,如毛白楊的皮孔,香樟樹皮的裂紋等。質感細的有后退的感覺,恰當地布置于某些背景中可以明顯擴大空間范圍, 抑或近距離孤植、叢植、林植欣賞,呈現出精美外表,完整光潔的表面,使建筑群的粗糙線條變得柔和、協調。質感粗的與粗重的材料協調,即使從遠處看上去仍很醒目, 不過有縮小區域面積的傾向,可與外觀處理細膩的建筑物或小品搭配,如枇杷,麻荔等。

5、形體姿態美

形體姿態美即形體美。在美化配植中, 樹形是構景的基本因素之一, 它對園林境界的創作起著巨大的作用。為了加強小地形的高聳感, 可在小土丘的上方種植長尖形的樹種, 如雪松、側柏、云杉等; 為了突出廣場中心噴泉的高聳效果, 亦可在其四周種植渾圓形的喬灌木, 如龍爪槐、圓柏、榆葉梅、平枝荀子等; 但為了與遠景連系并取得呼應、補托的效果, 可在廣場后方的通道兩旁種植高聳的喬木, 這樣就在強調主景之后又引出新的層次。不同的樹形經過妥善的配植和安排, 可以產生韻律感、層次感等種種藝術效果。至于在前庭、草坪、廣場上的單株孤植樹更可說明樹形在美化配植中的巨大作用。樹形由樹冠及樹干組成, 樹冠由一部分主干、主枝、側枝及葉幕組成, 不同的樹有其獨特的樹形, 主要由遺傳決定, 但也受外界環境的影響, 而在園林中人工的養護管理因素更能起到決定作用。樹的樹形是隨著生長發育過程而呈現出規律性的變化, 在種植時要對其變化有預見性, 才能創作出優秀的園林作品。一般樹種的樹形均指在正常的生長環境下, 其成年的外貌。園林樹木的樹形可以分為: 喬木類、灌木類、叢木類、藤木類等。樹形的美化效果常依配植的方式及周圍景物的影響而有不同程度的變化。在喬木方面, 凡具有尖塔狀及圓錐狀樹形者, 多有嚴肅莊重的效果; 具有柱狀狹窄樹冠者, 多有高聳靜謐的效果; 具有圓鈍、鐘形樹冠者, 多具有雄偉渾厚的效果; 而一些垂枝類型者, 常形成優雅、和平的氣氛。在灌木、叢木方面, 呈團簇叢生的,多有素樸、渾實之感, 最宜在樹木群叢的外緣或裝點草坪、路緣及屋基。呈拱形及懸岸狀的, 多有瀟灑的姿態,宜作點景用, 或在自然山石旁適當配植。一些匍匐生長的, 常形成平面或坡面的綠色覆蓋物, 宜作地被植物用。

四、園林樹木的生產功能

園林樹木是樹木中有觀賞價值的部分, 同時這些樹種還具備生產功能, 具備經濟價值。可以食用的果品有梨、桃、杏、葡萄、山楂、蘋果、核桃、香蕉、椰子等; 可以做藥用的有枸杞、木蘭、枇杷、銀杏、木麻黃、冬珊瑚等。有些可以做香料, 如月季、熏衣草、蕓香、花椒、桂花等等。在設計規劃時應注意園林樹木的首要目的是城市美化,生產功能是從屬地位, 杜絕本末倒置。

總之,園林樹木即具有滯流攔沙、水土保持作用,又能加快環境生態建設及良好生態恢復,是一項投資少、見效快,且具有多重作用的綠色活性工程。它的推廣及廣泛應用,必將帶來城市環境生態建設的一場綠色革命。因此,應把園林樹木工程措施放在城市開發建設中的重要位置。

參考文獻:

[1] 惠興茂,范建國,寇佩懸. 淺談園林樹木的美化功能與觀賞特性[J]. 陜西林業科技, 2001,(03) .

[2] 孔桂芝. 淺談園林樹木對改善日常生活環境的作用[J]. 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5,(01) .

[3] 嚴賢春. 觀賞樹木在園林造景中的美學探討[J]. 西華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01) .

篇3

1、木薯中含有不少的有毒物質,因此假如食用前,沒有完全消毒過的木薯是極其危險的,一般的人吃了過后都有可能出現一些中毒癥狀如惡心、嘔吐、腹痛、頭痛、頭暈、心悸、脈快、無力、嗜睡等癥狀。因此腸胃不好的人不太適合吃木薯,因為腸胃比較敏感的人吃了過后,會導致一些微量的毒素沒有被消滅,導致出現身體的不良反應。

2、孕婦喝嬰幼兒也最好不要吃木薯,因為木薯是中國植物圖譜數據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株有毒,尤其是以新鮮塊根毒性較大。生活中的一些孕婦或者嬰幼兒因為食用木薯中毒的報道也有很多。一個人如果食用150~300克生木薯即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要防止木薯中毒,可在食用木薯前去皮,用清水浸薯肉,使氰苷溶解。一般泡6天左右就可去除70%的氰苷,再加熱煮熟,即可食用。

(來源:文章屋網 )

篇4

關鍵詞:GPS;測繪新技術;建筑工程;項目;應用

自古以來,建筑工程項目一直都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它也是發展我們人文發展的基本條件,而且房屋建設一直都是一個有歸屬感的東西,無論環境還是人文怎樣變化,他所代表的的意義都在那里,千秋繁雜,萬古不變,由此每一個建筑物上所存在的任何一個東西或者物件,包括樹木、桌椅等等,都是這片地方所獨有的,這都是這些地方人文情感的寄托。除了對情感上的寄托,房屋建設也是對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也是至關重要的,我們應用GPS測繪新技術在建筑工程項目中時,首先要查清楚整個建筑工程中的資源狀況,做出合理而又科學的評價,然后再應用合理的測繪方式去加強對建筑工程項目的規劃、管理與利用,進而來通過這些方式去維護我國建筑工程項目行業的快速、健康的發展,由此這些對于做好建筑工程的管理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1測繪新技術之GPS技術簡介

全球定位系統(GlobalPositioningSystem)通常被人們簡稱為GPS新技術。GPS新技術于1993年被美國研發出來,其研發歷程長達二十年,主要被用來作為軍事機構的定位于導航儀器[1]。其作用原理十分簡單,即先確定自己需要進行搜索的目標,然后再利用宇宙衛星進行全方位搜索定位,最終對預定目標進行全天候的定時定位于導航,并且定位導航的精度極高、保密性與安全性極佳,抗干擾能力與導航信號質量較為有保證。隨著GPS技術的不斷優化與發展,這一系統也開始在不同的社會領域中進行應用,尤其在工程測量領域發揮了十分顯著的作用,有效的提高了工程測量的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

2GPS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重要作用

工程測量是指對各項工程建設中所需的地理勘測、建筑設計、工程施工以及多角度檢測等進行準確測繪的方法,工程測量在我國城市建筑、橋梁隧道、水利工程、鐵路交通等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而先進測繪技術在工程測量領域中的應用不僅進一步推動了工程測量領域的進步與發展,而且為工程測量工作更好的開展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工程測量工作作為建筑工程施工的前期階段,其測量精度的準確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后期建筑工程施工的順利進行與工程施工的質量,而GPS全球定位系統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則有效的保障了工程測量的精度與準確性,從而為建筑工程的正常施工與建筑工程質量的提高提供有力的保障。

3全球定位系統(GPS)技術的主要優勢

新測繪技術主要有三種形式,即遙感技術(RS)、地理信息技術(GIS)、與全球定位系統(GPS)。這三種測繪新技術都具有自身獨特的特點與優勢,為工程測量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的提高發揮著各自的作用[3]。本節將主要對全球定位系統(GPS)技術的主要優勢進行介紹與分析。測繪時間長、精度高:GPS測繪技術由于主要運用衛星來進行信號與某一目標位置的定位與追蹤,因此目標定位的范圍極為廣泛,對全球任何衛星信號能覆蓋的地方都能夠實現全天候的定位與測量,只要測量工作有需求,無論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夠進行測量。不僅具有極強的抗外界干擾的能力,還能夠最大限度的保證工程測量所需的精度,以保障工程測量的效率與質量。

4GPS測繪新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實施

就目前來說,我國在房屋建設上面的GPS測繪新技術在建筑工程項目上的應用正處于一個起步的狀態,雖說目前還不能趕上一些發達國家的水平,但是這種發展已經是一個很可喜的建筑行業的進步了。隨著我國房地產市場的逐漸膨脹,我國的房屋建設也就在處于一種全面更新以及擴建的迅速發展時期,由此我們更應該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基于,著力的去發展我國的房屋建設。外業觀測。在進行工程測量的外業檢測作業時,其主要的觀測內容為天線安置、觀測作業與觀測記錄。首先,在進行天線安置觀測時,需要對天線進行對中、整平與定向處理,除此之外,還需要對天線的高度進行測量。進行觀測作業的時候要根據跟蹤、接收和處理后得到的GPS衛星信號信息,通過儀器處理能夠得到最終的觀測數據以及定位信息。當天線的安置工作完成后,工作人員需要再天線附近選擇一個安全的地點來放置GPS信號接收機,并開始相關的測量工作。當所有的外業觀測任務完成后,工作人員還需要對所得的數據信息進行記錄,通常情況下,數據信息記錄的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由接收機自動完成記錄,儲存在接收器里面供以后研究使用;而第二種是觀測人員在測量手簿手動填寫記錄,要求觀測人員有很強的責任心,認真仔細才能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真實性。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步伐逐漸加快且范圍越來越廣,我國的社會、經濟、文化已經處于一個急速發展的時期,在這種良好的發展環境中,我國的各行各業也明顯出現了可喜的勢頭,其中發展最為迅速、良好的無外乎就是建筑業,但是建筑業要想繼續保持這一發展速度,就勢必要依賴于我國GPS測繪新技術上面的管理。GPS測繪新技術的管理要著力于自己內部更好管理方式的建立,切實的去做到在內部做大做強,在外部樹立好形象的目標。只有這樣,我國的國民經濟才能擁有永遠不會枯竭的發展原動力,只有這樣,我們建筑行業才能拋開那些泡沫經濟,達到迅速而又平穩的發展。

作者:席艷偉 單位:大慶市龍田建設開發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覃祖雄,丁孝兵.測繪新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研究[J].西部探礦工程,2012(6):26-33.

[2]周偉浩.工程測量中新測繪技術應用探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3):46-51.

篇5

摘 要:搜商是人們借助工具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搜商的運用可以貫穿編目工作的全程,如快速獲取MARC數據、主題分析、厘清圖書關系等。搜商的運用直接影響編目工作的速度與數據質量,因此與讀者服務工作質量密切相關。編目員必須加強學習基礎知識及專業技能,了解網絡資源以及搜索技巧等,才能不斷提高個人的搜商。

中圖分類號:G25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3-1588(2012)03-0034-03

收稿日期:2012-03-15

作者簡介:李美紅 (1970- ),廣州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 在知識爆炸的年代,編目員每天必須面對不同學科、不同主題、不同出版背景的各種圖書進行分類、編目。為保證編目數據的質量,編目員必須涉及非常廣泛的知識。任何個體能夠掌握的知識總是有限的,更何況新的知識一直在層出不窮。這對廣大編目員的學習能力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幸運的是,現代科技在加速知識增長的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更強大的知識獲取的工具。例如,互聯網已成為人類最大的知識庫,搜索引擎已成為人類獲取新知識最有效的手段。搜商理論應運而生。充分利用搜商,成為海量信息時代編目員的工作利器。

1 搜商理論與編目工作

1.1 搜商的概念

陳沛認為,人類有一種未被認識的能力叫搜商,是人們借助工具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即搜索智力。該概念的另一提出者黃泰山,則認為搜商更多的是通過搜索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1\]。兩者稍有出入,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肯定搜商的本質特征是搜索。

狹義的“搜商”概念僅指人們運用搜索引擎的智力。廣義搜商的概念是指運用物質性工具進行搜索的智力。這里強調了搜索的工具性,但是“工具”的含義并不局限于搜索引擎,還包括諸如圖書資料、目錄索引。

1.2 搜商計算公式

SQ=K/T(C)(SQ=搜商,其中K=knowledge知識,T=time時間,C=搜商指數(社會平均知識獲取能力))\[2\]。可見,搜商理論更加注重時間和知識的比值。也就是說,搜商關心和解決的問題是智商和情商不能度量的問題——效率。

1.3 編目過程中利用搜商的必然性

在當前海量信息及計算機網絡技術日益發展的環境下,讀者對編目數據的質量與時效提出了更高要求。編目員在保證編目數據的質量控制及規范化的同時,還須保證相當的工作效率,光靠傳統的工作方式是無法保證的。如果編目員能夠針對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搜索路徑及手段,快速搜索、確定、獲取編制書目數據所需要的各種信息,則可在保證編目數據質量的同時,達到較高的工作效率。此編目工作過程,就是搜商成功運用的過程。而編目工作效率的提高,對讀者服務工作質量的提高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2 搜商在編目工作中的運用

編目員善于利用搜商,可以隨時了解編目規則及編目工作中須遵循的條例、獲取各種MARC數據;可以了解陌生的學科領域,幫助準確完成主題分析;可以獲取責任者的相關信息,以確定完善、規范的責任者標目;還可快速完善對圖書主題內容的深度揭示等。另外,在編圖書與已入藏圖書之間存在復雜關系時,搜商可幫助館員迅速厘清,快速作出判斷。搜商的充分利用,可幫助編目員達到游刃有余的境界。

2.1 利用搜商編制MARC記錄的方式

2.1.1 直接搜索,獲得所需數據。在編目日常工作中,針對MARC數據的搜索是最頻繁的。找對合適的網址,即可在搜索到目標數據后進行瀏覽、下載。如高校圖書館最常用的CALIS數據中心。通過Z39.50協議下載數據,可使編目套錄輕松不少。而Z39.50未下載到的數據,則可在某些圖書館的聯機書目檢索系統(OPAC)上搜索,查獲后可逐條拷貝,輕松編目。這是編目工作中運用搜商的最基礎形式,前提是編目員對常用網址比較了解。

2.1.2 首次搜索未果,則調整檢索途徑,進行二次搜索,搜索有某些共同點的圖書MARC數據,修改生成新書目。

(1)圖書存在不同版本時,可用題名或作者為檢索途徑,搜索其不同版本的編目數據,下載后稍作修改,便可生成新書目。同樣,處理影印版外文圖書時,在通常利用的數據庫如CALIS沒有搜索結果時,可改變搜索地址,上當今世界最大的聯機編目中心OCLC查找,下載相對應的外文原版書目數據,再修改相關字段,即可輕松生成新書目。處理存在不同版次的圖書,選擇題名作為檢索途徑是關鍵。

(2)搜索有共同主題的相關圖書MARC數據,修改生成新書目。圖書主題涉及地理區域時,可擴大、縮小甚至更換地理區域,進行二次搜索,充分利用主題接近的圖書數據。例如,在編圖書《廣州市越秀區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年鑒(2008)》,搜索后沒有結果。拓寬檢索詞中的地理概念,將題名中的“越秀區”字樣刪除,進行二次搜索,可獲得《廣州市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年鑒(2008)》的MARC數據,下載、套錄后,對相關字段稍作修改,即可快速生成對應的新書目。同樣,編制《廣東省第二次全國R&D資源清查資料匯編》的MARC數據時,在網上第一次搜索數據未果后,可將檢索詞中的地理概念拓寬,即刪除“廣東省”字樣,進行二次搜索,可獲得《第二次全國R&D資源清查資料匯編》的MARC數據。更換相關的地理區域,也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編制非正式出版物《廣州市黃埔區國民經濟統計資料》的MARC數據時,可將檢索詞中的“黃埔區”更換為廣州市的其他區,比如用“廣州市天河區國民經濟統計資料”為檢索詞進行搜索,在本館的中央數據庫中可獲得MARC數據,復制后只需稍作改動。

2.1.3 沒有任何相關書目數據可利用的情況下,則調整檢索源,發揮搜索引擎的優勢,充分利用網絡上的相關信息。例如在處理小語種圖書時,手工錄入其字符比較費時費力。可以利用搜索引擎,輸入大概的書名進行搜索。一般正規出版物,Amazon等網上書店都有營銷,并且提供書名、出版者、出版年,甚至是內容提要等信息,對照手頭上的圖書,如果字符一致,可用復制粘貼的方式,把字符粘貼到MARC數據的相應字段上\[3\],快速又準確。借助網絡上的零散信息,減輕工作壓力的同時,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2.2 利用搜商進行文獻主題標引與分類

面對陌生主題,編目員難以標引、分類時,抓住手頭線索,利用網絡,進行分步搜索,迂回查獲結果。如編目精靈老師所述例子:遇到一本英文計算機書,不知該如何歸類。翻來翻去,發現版權頁上印有ACM Computing Classification System分類號。手頭沒有這個分類法,就上網去找,很容易就找到了最新的1998版,除提供瀏覽外,還可以將網頁保存下來脫機使用。根據書上給出的類,很快就確定了《中圖法》類號\[4\]。這個例子表明,首先要對編目的信息源有一定的搜索,如發現版權頁上的ACM計算機分類號,根據這一關鍵線索,發揮網絡搜索的優勢,利用網絡查找ACM計算機分類法,搞清這一分類號對應的類目,最后根據這個類目名稱,再在《中圖法》上查得相對應的分類號。

在沒有相關類號作為參考源的情況下,又該如何運用搜商來快速解決主題分析的難題?例如:Understanding Installation Art:From Duchamp to Holzer/Mark Rosenthal, Roland Doschka.—Munich:Prestel,2003,這題名中有一個關鍵字眼“Installation Art”是什么意思?利用谷歌的翻譯功能,馬上查出是“裝置藝術”。“裝置藝術”又是什么?還是在谷歌搜索,馬上獲知:裝置藝術是指藝術家在特定的時空環境里,將人類日常生活中的已消費或未消費過的物質文化實體進行藝術性地有效選擇、利用、改造、組合,以令其演繹出新的展示個體或群體豐富的精神文化意蘊的藝術形態。簡單地講,裝置藝術,就是“場地+材料+情感”的綜合展示藝術\[5\]。如此,編目員對圖書主題有了明晰的概念,很快就可確定此書的《中圖法》類號。

上述的兩個例子,搜索時的起點并不一樣,一個是版權頁上的ACM分類號,一個是題名中的關鍵字。運用的路徑也不同,前者的搜索思路是:相關分類號——對應分類法——類目——對應的《中圖法》分類號,后者的搜索思路是:確定英文題名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對應的中文主題——《中圖法》分類號,可謂殊途同歸。其共同點是:編目員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賦予其敏銳的感覺,令其迅速抓住關鍵線索,再借助網絡的威力,看似棘手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2.3 利用搜商規范責任者標目

在處理個人名稱規范標目時,由于文獻本身所提供的信息有限,經常需要利用網絡搜索來完善各個信息點。如果只是用責任者名稱為檢索詞,常常會因為結果太多太雜而無從選擇、判斷。搜商較高的編目員會針對不同情況,采取相應策略進行快速有效的搜索。例如從在編文獻正題名中抽取出有價值的檢索詞與姓名組配搜索,限定、縮小檢索范圍\[6\],可迅速查獲所需個人信息。

2.4 利用搜商對文獻內容進行快速判斷,確定合適的索書號

由于出版界的復雜情況,編目員不時得充當福爾摩斯,研究、判斷出版信息非常接近的不同圖書,以確定合適的索書號,方便讀者查找和利用。如下表中所列兩種圖書。

如何判斷這兩種圖書的關系,傳統的處理方式是編目員跑去書庫找出已入庫的那一種,與手頭待處理的圖書進行比較。而搜商高的編目員,則善于借助網絡的優勢:上谷歌,輸入“中國全面小康發展報告 舒富民”進行搜索。結果顯示有很多相關網站可供利用。比如與此相關的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官方網站,還有各大網上書店等,都可獲得此圖書的詳細信息。編目員通過對照兩者目錄,可知兩者都是論文集,收集的論文實際上是一樣的。搜商有助提高工作效率,由此可見一斑。

3 編目員培養搜商的幾個方面

對于編目員來說,搜商體現的是編目員的網絡檢索能力。在這個日新月異的信息時代,編目員必須不斷學習和實踐,才能具備良好的搜商。

3.1 基礎知識及專業技能

這是奠定良好搜商的重要基礎之一。如前所述,擁有良好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及編目專業技能,才能夠迅速發現、抓住最關鍵的線索,展開相關搜索,快速獲得所需結果。

3.2 網絡資源

編目員要明白搜索引擎就是一個巨大的答疑系統,擁有編目工作所需的各種資源:除了編目員最常用的MARC數據外,還有各種工具書。包括編目條例及規則、分類標引工具及主題、規范庫以及各種百科、辭典、輔助工具等。還有編目所需的其他包羅萬象的知識。如圖書基本情況,包括圖書內容、相關責任者的詳細信息等。

3.3 搜索技巧

搜商的意義并非僅在于如何成功地使用搜索引擎,更要經過分析,選擇合適的搜索方法找出最想要的資源。如何利用各種搜索引擎并使之發揮最大功能,取決于使用者的搜商\[6\]。例如在處理個人名稱規范標目時,如果從在編文獻提煉出若干反映文獻特征的檢索詞組配搜索,限定、縮小檢索范圍\[7\],可迅速查獲所需信息。這就是搜索技巧體現出來的良好搜商。

4 結語

巧妙利用搜商,有利于提高編目工作的質量和速度,對讀者工作服務質量的提高也有一定的輔助作用。所以,如何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提高個人的搜商,應該是當前編目員的一個努力方向。

參考文獻:

[1] 百度百科.搜商.[EB/OL].[2011-09-15].baike.省略/view/710273.htm

[2] 陳沛.搜商——人類的第三種能力[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3] 陳雅.如何利用在線資源解決外文圖書分類編目中遇到的若干問題[J].今日科苑,2008(9).

[4] 編目精靈Ⅲ.ACM計算分類法&數學主題分類法[EB/OL]. [2011-09-15].省略/posts/tag/%E5%88%86%E7%B1%BB/page/4.

[5] 百度百科.裝置藝術. [EB/OL]. [2011-09-15].baike.省略/view/18445.htm

篇6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電視節目制作;數字合成;非線性編輯

1多媒體技術在電視節目制作中的應用優勢

1.1提高了節目編輯質量

電視節目制作中,即便是已經制作完成的節目,為了滿足某些方面的需求或是優化節目播出效果,后期也經常會要求修改。如果使用傳統的編輯手段,在修改時必須要考慮插入鏡頭的長短、CTL信號的長度以及編輯的重復率等因素。編輯人員在修改時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影響因素,因此后期編輯調整時需要耗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而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節目編輯,則可以先將節目原件進行備份。在備份文件上進行編輯操作,例如增加特效、增加字幕以及背景音樂等。這樣不僅節省了時間,而且整體處理效果也會超過傳統的編輯方式。

1.2良好的設備配置

在以往電視節目制作中,需要使用大量的素材,但是經過多次剪輯和刪減后,最后應用到電視節目中的素材內容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隨著時間的增加,大量的素材占用了硬盤存儲空間,久而久之就會導致信息設備運行速度變慢,甚至會造成視頻信號丟失,最終制作出來的電視節目質量也會受到明顯的影響。借助于多媒體系統進行電視節目編輯,一方面能夠實現素材的精準選取,可以根據電視節目制作要求,直接選擇配套的素材資料,而不需要從海量素材庫中逐一尋找和配對,這樣就減少了大量素材對存儲空間的占用;另一方面,多媒體系統能夠通過優化硬件、軟件配置,定期將失效的、無用的文件清理掉,也會節省出一部分存儲空間。

2基于多媒體技術的電視節目制作流程

(1)硬盤編輯。將前期拍攝的素材導入到PC端的硬盤中,然后運用計算機上安裝的多媒體功能軟件,對這些素材進行剪輯、排序、配音等。根據電視節目制作要求完成制作后,再將節目成品考錄到磁帶上。(2)脫機與聯機線性編輯。由于電視節目制作中需要使用到大量素材,為了減少素材占用空間,在準備素材過程中,就需要將素材進行離線壓縮。完成壓縮后,再聯機完成素材傳輸和轉錄。(3)編輯控制。一些多媒體節目制作也能在PC上顯現時碼、輸入與輸出點,并操控錄像機開展訊號收集、線性編輯與錄入,而多媒體技術在這里就形成了編輯控制器功能。(4)動畫輸出。多媒體節目制作具有收集動畫視頻序列處理及隨時播放的功能,它能夠處理3DS動畫導出問題。然而,由于多媒體節目制作品質與層次不一樣,動畫輸出的品質也會不一樣。

3多媒體技術在電視節目制作中的應用

3.1繪制技術

在電視節目制作中,使用到的素材既有真實場景拍攝的,也有制作人員通過想象或節目要求繪制的。例如,2018年5月份,通州區總工會要在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通州廣播電視臺做一個公益廣告,要求體現和諧勞動關系。制作人員通過構思,決定利用3D動畫技術繪制一個航船,船上有老板掌舵,員工劃船。然后在圖像上加上字幕:企業的發展壯大好比航船出海遠行,大風浪來了怎么辦,只有大家齊心協力,同舟共濟就一定能穿越風浪,順利到達彼岸。這樣通過繪制技術很形象地體現了和諧的勞動關系,滿足了客戶的要求。多媒體系統強大的功能,為繪制技術在電視節目制作中的使用提供了便利條件,制作人員可以利用3D動畫技術,繪制一些生動形象的畫面,還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將多幅畫面組合成動態視頻,以增強電視節目的畫面效果。繪制技術的使用,增加了電視節目的技術含量,這也是當前新媒體節目中無法達到的高度,是新舊媒體競爭中電視媒體的優勢之一。

3.2數字合成技術

數字合成技術在電視節目制作中主要用于校色、幾何變換、濾鏡處理和圖像合成等方面。其中校色所針對的是圖像和像素,在節目錄制完成后,為了能夠統一色調,則需對前景和背景分別進行校色處理,以保持電視節目整體的美觀效果。其目的是讓多個畫面展示出不一樣的效果,增強了畫面感。濾鏡處理也是數字合成技術的一項應用,處理后的電視節目畫面會出現銳化效果,在清晰度和分辨率上也會有所提高。圖像合成則是根據電視節目制作要求,將不同畫面上的圖像信息、視頻信息合成,對提升節目混響效果有一定幫助。

3.3虛擬演播室

在電視節目制作中,經常會需要添加一些特效,或是一些特定的場景,以增加電視節目的播出效果。為了節約制作成本,就需要使用到虛擬演播室技術。虛擬演播室的場景通常是由攝像機拍攝的真實景象,將這些視頻資料提前錄制好,存儲起來。電視節目主持人單獨主持節目,借助多媒體技術手段,將兩者結合起來,從而達到更加立體和更具現場感的播出效果。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成熟應用,現階段的虛擬演播室,還可以直接通過構建三維模型的方式,營造出與實際場景高度相似的虛擬場景,合成后仍然具有真實的演出效果。虛擬演播室目前在電視臺的一些特定節目制作中有重要應用。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通州廣播電視臺目前只有兩個演播室,一個實景演播室專門用于新聞節目口播的拍攝,另一個虛擬演播室則滿足了臺里其他所有的節目口播的拍攝,例如天氣預報、專題節目、訪談節目等。

3.4非線性編輯系統

非線性編輯是依托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在不借助外部設備的情況下,完成電視節目的素材調用,制作出一檔高質量的電視節目。相較于傳統的電視節目制作流程,非線性編輯系統的應用,可以起到節省人力、設備,提高制作效率以及節目畫面、音頻質量的優勢。非線性編輯也需要依次完成素材采集、編輯、特技處理等流程,但是制作過程中不會出現素材丟失或失真的問題。此外,非線性編輯系統還自帶許多方便、使用的軟件,例如特技加工、精確剪切等,這些軟件的運用也為電視節目制作提供了支持。基于非線性編輯系統的電視節目制作,不僅能夠為編輯人員提供技術上的支持,大幅度簡化了電視節目制作的流程的難度,而且能夠提高數字信號質量,避免數字信號傳輸、加工過程中的損耗,對提升電視節目整體質量也有顯著作用。

4電視節目制作中應用多媒體技術需要注意的問題

4.1保證不同軟件之間的兼容性

為了滿足電視節目的多種制作需求,近年來多媒體系統的功能越來越復雜,使用到的應用型軟件數量和種類也不斷增加。但是,這些軟件在同時運行中,由于同時占用系統資源,加上版本上存在差異,就容易出現軟件不兼容的問題。輕則導致多個軟件無法同時響應,影響正常的電視節目編輯,嚴重時還會導致計算機卡頓甚至死機,如果正在制作的電視節目未被保存,還容易出現丟失、損害等問題。因此,在電視節目制作中推廣使用多媒體技術,必須要注意保證不同應用軟件之間的兼容性問題。對于經常需要配合使用的功能軟件,需要同步進行更新,保持版本一致,從而保證在電視節目制作中發揮多媒體技術應用優勢。

4.2提高電視節目制作人員的信息素養

雖然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電視節目制作提供了很多便利,但是歸根到底還是要求電視節目制作人員來操作。近年來,為了在新舊媒體激烈競爭中突顯電視媒體的優勢,對電視節目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電視節目制作人,也必須要熟練地應用多媒體技術,這樣才能充分突顯多媒體技術在電視節目制作中的成本優勢、效率優勢。電視節目制作人信息素養的提升,主要有兩種渠道:其一是要求制作人員本身要樹立學習意識,能夠主動了解與行業相關的多媒體前沿技術,能夠充分利用互聯網等渠道,進行新技術學習,并不斷地應用到工作中;其二是電視臺方面也要加強對優秀節目制作人的培養,例如要定期舉辦一些專家講座,外派學習等活動,這樣既可以提高電視節目制作人的綜合水平,又能夠吸引和留住人才。

4.3針對不同電視節目采取適用性的多媒體技術

在電視節目制作的不同階段,使用到的多媒體技術也各有側重點。要想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在電視節目制作中的成本、增加質量,就需要電視節目制作人能夠做到對不同多媒體技術靈活運用。例如,采集素材是電視節目制作的首要環節,運用多媒體進行各類素材的采集,可以在錄制的同時,將這些素材傳輸到PC端,這樣就可以盡量減少素材對存儲空間的占用。在制作節目片頭、新聞標題時,也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對片頭和標題進行特效渲染,這樣可以進一步增強電視節目的吸引力。

5基于多媒體技術的電視節目制作發展前景

信息技術的成熟和多媒體的發展,為電視節目制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同時,在新舊媒體激烈競爭下,觀眾對于電視節目質量也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傳統電視媒體要想實現業務拓展以及吸引更多觀眾,就必須從電視節目質量上著手,充分體現出電視媒體的優勢。在未來一段時間,多媒體技術將會更加成熟,但是也對電視節目制作人員的信息技術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電視臺為節目制作人員提供相應的學習機會,不斷提高電視節目制作水平和創新創造能力,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為觀眾帶來更多精彩和優質的電視節目。

篇7

關鍵詞:衛生法;醫療方式;價值目標

中圖分類號:R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060(2016)03-0300-01

衛生法是我國專門用于指導醫療衛生事業的專項法律,衛生法的內容中能夠體現出人們對于身心健康的美好追求。面對當代社會中環境污染加劇、醫藥新技術的不規范使用、藥品質量問題頻發等等問題的出現,人們越來越重視醫療衛生事業的建設和自身健康素質了。所以,為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最近這些年人們對于衛生法規的關注也是越來越多,想要全面的了解衛生法就必須研究衛生法的作用和價值目標。

1衛生法的概念

衛生法指的是由國家立法部門頒布的,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各項保證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法律和法規的總和。衛生法具有一般法律的共同特征,也有顯示自己特征的專屬特點,是以我國的憲法為基礎來制定的,是我國國家衛生機構設置的和國家衛生管理體制建立的依據,它規定了各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在衛生活動中的權利義務關系,是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和衛生活動的主要法律依據。

2衛生法的作用

2.1衛生法在促進我國社會經濟建設中的作用

我國始終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針,衛生法是我國醫療衛生事業中各項活動的依據。衛生法能夠保護經濟建設中勞動力的健康的衛生狀況,為經濟建設創出一個安全衛生的環境,同時通過對衛生法相關條款的宣傳和衛生法中的相應懲罰條款的執行等能夠能夠規范人們的日常行為。現代社會中,人類的生命健康不僅與其所處的自然環境有關,更是離不開社會經濟因素的影響,經濟發展與人類的健康是正相關的。社會經濟發展的水平越高越能促進人們生命健康水平的提高,與之對應的人們生命健康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國家的經濟建設工作中去,才能更好的推動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而衛生法就是關注國家醫療衛生事業和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問題的法律,衛生法的制定和實施能夠促進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的提高,從而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健康、持續發展。

2.2衛生法在保障人民生活健康中的作用

衛生法是關于衛生健康事業的法律,衛生法中十分重視人民群眾的健康問題,致力于消除各類致病因素、維護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而且衛生法中規定了各醫療機構和醫護工作者的工作規范和工作職責等,都是為了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的法律。我國在衛生法的指導下建立了一系列的人民群眾保健制度和醫療費用福利政策等,這些都有利于人們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和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最近這些年,隨著新的社會形勢的出現,國家又著手制定了一些新的衛生法規,例如:為了保護環境,國家制定了環境衛生法規;為了保障病人權利,國家制定了醫護工作中的具體責任問題的法規,并規定了判定死亡的新標準;為保證合理用藥,制定了關于化學制劑和藥物的使用規范法規;為了保證新興的醫療手段的規范進行,制定了關于人造器官、安樂死等新興醫療方式的法規;為了預防艾滋病等傳染性疾病,制定了相應的預防性衛生法規等等,這些都是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對保障人民群眾的健康有良好的作用。

3衛生法的價值

3.1衛生法能夠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提供法律基礎

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是一個法治社會,我國無論什么事業都要有相應的法律來規范才能夠順利進行,這同樣適用于國家的醫療衛生事業,所以說國家必須加強醫療衛生事業方面的立法才能保障國家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和提高。我國衛生法的制定為國家的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法律依據,在我國建立了一個衛生法為主體,衛生部門規范為輔助的全面的衛生法律法規體系,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健全的法律環境,有力的保障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和順利進行。

3.2衛生法的實能夠施促進國家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醫療衛生事業是與每一位人民群眾都息息相關的事業,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維權意識逐漸增強了,對于在醫療衛生事業中自身的權利問題更加的關注了。人們對于醫院中醫護工作者的行業準入標準、醫務工作者的工作技術水品與職業道德水平、醫院藥品的價格與療效等等都十分的關注,衛生法的實施規定了醫療衛生事業中的各個環節的工作準則和制度要求,對于人民群眾關注的這些問題都有詳細的規定,也能夠促進醫務工作者按照法律中明確規定的來嚴格要求自己,減少醫療事故和醫療糾紛的出現,提高人們對于醫療衛生事業的滿意度,進而促進我國的社會注意和諧社會建設。

總結

衛生法的價值決定了衛生法的具體作用和努力的方向,從衛生法的價值中還可以發現衛生法的內在本質,衛生法良好的法律價值才能保證其良好的法律作用。所以說,應該本著公平、正義、自由、平等的價值觀,在衛生立法中著重強調醫務工作者和患者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從而保證衛生法有一個良好的本質屬性。另外,衛生法的價值還需要衛生法的具體的作用來實現,在衛生法的實際應用中應該注重對廣大人民群眾和醫療衛生機構的法律宣傳和指導,構建一個和諧的社會關系,從而實現衛生法的價值。

參考文獻

[1]胡飛躍.衛生法的立法與醫療衛生基本制度[J].醫學研究雜志.2007(11).

[2]姜柏生.衛生法的歷史發展與社會作用[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3).

篇8

關鍵詞:項目教學;教學設計;項目選擇:教學流程

作者簡介:陳旭輝(1973-),男,四川南充人,南京市職業教育教學研究室副主任、南京市中等專業(走讀)學校副校長,講師,工學碩士,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科研工作委員會理事,研究方向:職業教育課程改革與教師專業發展研究;張榮勝(1961-),男,四川萬縣人,南京市職業教育教學研究室主任、南京市中等專業(走讀)學校校長,高級講師,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科研工作委員會理事。研究方向: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與教育管理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08)18-0023-03

項目教學是建立在建構主義和情景學習理論基礎上體現行動導向教育理念的教學方法,將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轉變為以完成項目、職業體驗和解決問題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在職業教育的專業課程教學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一、項目教學的基本特點

(一)教學目標以職業能力為本位

項目教學是以項目實施為主線有效組織理論和實踐知識,師生共同實施并完成一一個“項目”為主要學習方式的教學活動。通過項目實施過程,讓學生學習必要的理論知識又掌握必備的專業技能,突出知識的學習服務于職業能力的建構。

(二)教學內容以典型項目為載體

由于項目教學的教學項目以行業企業生產和服務中的生產加工項目、培訓項目和服務流程為基礎開發的,整個教學過程以完成項目任務為主線,通過教學項目負載理論知識,體現職業崗位群能力的要求,有機融合專業理論知識與專業實踐技能,以項目為中心實現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可以有效解決傳統教學中理論與實踐二元分離、知識與技能“兩張皮”的問題。

(三)教學組織以學生為中心

項目教學以工作任務為引領,學生全過程主動參與教學。創設有利于學生充分發揮潛能的寬松環境和真實的職業情景,使學生援身于真實的或模擬的職業世界中,鼓勵積極主動地探索和嘗試,項目教學的過程以學生獨立實施并完成項目為主線,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自我建構和職業情境中實踐智慧的動態養成,真正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

(四)教學過程以職業實踐為主線

項目教學緊緊圍繞完成項目、產品或者體驗服務流程為中心,按照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思路展開教學內容。學生從信息收集、計劃制定、方案選擇、項目實施到成果評價全過程的實踐、體驗和參與,學生既要了解項目的總體要求,又要注意到項目的每個環節和具體細節:通過有效和有序的教學組織創造條件讓學生在做中學、干中學和練中學,培養學生在復雜工作過程中分析問題、做出判斷并采取行動的綜合職業能力。

二、項目教學的項目開發與教學設計

(一)項目的開發

教學項目的選擇與開發要綜合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習能力和課程的教學目標三個因素。在此基礎上,結合行業企業的實際工作項目、工藝規范與技術標準,選擇具有明確主題和活動內容的典型項目。筆者結合《數控銑床操作》的教學,認為教學項目的選擇與開發至少要體現以下四個原則:

1 典型性。即所選的項目可以是虛擬的,但最好是來源于行業、企業或者生活中的實際項目,而且是體現了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項目,也就是說項目應該是“真問題”和“真課題”,具有直觀性、技術性和應用性特征。在數控銑的專業教學中,所有的教學項目和課題全部以企業生產的真實項目為載體,或者以典型項目為基礎進行二次開發,而且按照企業的技術標準、工藝規范和驗收要求來評價學生完成的加工產品和作品。

2 綜合性。即以現實問題為項目內容,一般不限于某一特定的學科,而是圍繞某個專題涉及多學科知識,通過項目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有機結合,將知識的學習與能力的生成有機融合。在數控銑的專業教學中的所有教學項目均是知識與技能的有機整合,每個項目的教學過程既包括理論講解。還有具體加工流程、工藝過程和操作方法的指導,涉及到《機械制圖與識圖》、《機械加工與制造基礎》等多門學科的知識和領域。

3 開放性。即解決項目或任務的程序和方法不是唯一的,能引導學生從多個方向去解決問題,用多種方法來解決同一個問題,防止形成定向思維。在數控銑的專業教學中,對較為復雜的項目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技術參數提供多個工藝流程和加工路線讓學生選擇和參考,學生也可以自定加工方案并在動態仿真的基礎上再完成加工,力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結果是多樣化的,以利于培養學生多角度、多層面地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的遷移能力。

4 層級性。即所設計的項目不僅要貼近學生,使學生有興趣,而且在現有的條件和環境下學生能夠進行探索和完成,這就要求項目的難易程度要適中,前后項目之間可以按照由簡單到復雜的層級性關系設計,同時為學生的后續學習預留一定的擴展空間。在數控銑的專業教學中,教學項目的設計按照平面圖形加工模塊、孔加工模塊、輪廓加工模塊、凹槽加工模塊和綜合零件加工模塊的順序設計模塊。在每個模塊再按照由淺入深、簡單到復雜的思路設計和開發教學項目。

(二)項目教學的一般教學流程設計

教學設計是課程實施的藍圖。項目教學的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要以項目為載體,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和實踐主線,通過項目的計劃、實施、評價等多個環節來合理選擇教學策略和優化教學過程。項目教學的教學流程如圖1所示。

項目引入環節:要求教師呈現與項目相關的職業情景,提出項目完成的有關加工要求、生產條件與主要參數。

知識鋪墊環節:要求教師給學生鋪墊和引入與解決完成本項目的有關概念、背景、理論知識和原理方法等。

方案制定環節:要求學生借助查閱相關資料、手冊。收集信息、制定計劃、完成任務書和實施方案、明確小組分工。教師要給予學生提供相關建議。

項目實施環節:要求學生根據擬定的加工方案和工藝流程完成任務,教師在此過程中要巡回指導并適時提供咨詢和建議。每個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經驗,給出不同的解決任務的方案或策略。而且對于復雜的教學項目還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實現從學習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轉換,進一步培養學生合作溝通與人際交往能力。

評價總結環節:項目教學不是追求學習成果的唯一正確性,評價解決問題方案的標準并不是“對”或“錯”,而是“好”或“更好”。采用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的方式進行過程性和發展性評價,同時教師要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尤其是共性問題和重點難題要予以深入分析和有效突破,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知識拓展環節:在學生已有知識基礎上,結合

后續項目實施的需要進行理論知識的拓展和有關原理的深化理解和拓展訓練。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項目教學流程中的“知識鋪墊”和“知識拓展”兩個環節不是必備要求,要視項目的層級關系、難易程度和后續學習的需要進行靈活處理。另外,只是對于較為復雜的綜合實踐項目,在項目實施時才采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組織,而對于培養學生關鍵職業能力和專業方法能力的教學項目。學生必須一一過關和掌握,最好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地實施和完成。

三、項目教學法在《數控銑床操作》教學中的應用案例

按照上述項目教學的基本流程和注意要點,現以《數控銑床操作》中的鍵槽銑削加工為例來探討項目教學的具體實施。

1 提出項目任務。教師提供鍵槽銑削加工的相關零件圖。學生通過對零件圖的識讀,對毛胚材質、項目任務、尺寸要求、工藝標準和具體參數有初步了解和把握。

2 相關知識鋪墊。在教師的講解下,讓學生建立局部坐標系概念,了解坐標系偏移指令,掌握鍵槽銑削的裝夾與圓弧切向的進刀方法、刀具半徑和長度尺寸等參數的設定以及操作時的安全注意事項,便于實施下一步的方案制定。

3 項目方案制定。學生結合項目實施的任務、銑削加工的特點,在考慮到工件裝夾、尺寸精度、加工材質以及加工面的大小來合理選擇有關工具、夾具、量具和刃具的基礎上進行加工工藝分析和加工方案制定,包括加工工藝路線和切削用量的選擇,進行時間的大致分配。制定項目實施計劃,完成項目任務書。

4 項目任務實施。在制定項目實施計劃和任務書的基礎上,完成基點計算、程序編制、模擬仿真、實體加工四個環節。具體來說包括建立工件坐標系,進行基點坐標計算;編制加工的相關主程序和子程序:對編制的程序三維模擬加工仿真和空運行,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教師提供完善意見:學生修訂程序并在機床完成該項目的實體加工。

5 項目評價總結。在項目完成后,學生對照評分標準,選擇和使用相關的量具進行項目產品質量的自查自評和相互評價。老師在學生評價的基礎上從項目的方案制定、程序編寫、模擬仿真、項目實施、尺寸公差、操作規范和工作態度等多個方面進行評價,并給出合理的建議和改進意見。

篇9

關鍵詞 虛擬現實;電視節目;制作;應用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7)183-0031-02

虛擬現實技術囊括了被普遍運用的虛擬演播室技術和逐漸普及的虛擬植入技術,滿足了觀眾的視覺與心理需求,讓電視節目更具商業與文化的競爭力,值得推廣應用。

沉浸式虛擬現實技術是能夠讓人們可以通過眼鏡等追蹤顯示器械自由互動在電腦虛擬的空間里;桌面式虛擬技術主要實現了用戶可以通過電子手套等設備在虛擬場景中進行交互體驗;增強現實式的虛擬現實技術應用較為廣泛,已經被廣泛應用在電影、考古、旅游等行業中,它能夠將虛擬場景和虛擬的物品疊加到現實的空間中去,讓用戶能夠更真切地感受到不同的時間和空間下的境況。例如,“清明上河圖”的真實場景再現、“圓明園”的數字重建系統都是應用了三維立體的增強現實式的虛擬現實技術。

1 電視節目制作中應用虛擬現實技術的重要價值

1.1 符合電視觀眾觀賞心理需求的發展

當前的電視節目制作如果還依照傳統手法,將很難吸引觀眾眼球,帶動觀眾情緒。而虛擬現實技術擺脫了這一困境,根據電視觀眾的心理需求,將電視場景立體化、真實化,讓觀眾更真切地感受到節目要傳遞的情境。電視觀眾生活已經逃離了過去物質相對艱苦的時代,計算機與網絡已經能普及到千家萬戶,多媒體融合發展的時代里觀眾的心理需求更加細化。如需要看電視放松身心、學習知識、了解世界、互動娛樂等等,觀眾還需要和節目人物進行互動,還渴求能夠對節目內容進行評價,表達出自己的觀看感受以及對節目的意見。虛擬現實技術正是從受眾的這些心理需求出發,將逼真的畫面立體式呈現在觀眾眼前,還能將“彈幕”“微信參與”等評價、互動環節引進到電視上,極大地滿足了觀眾的參與需求。

1.2 提升了節目制作的質量和競爭力

只有從制作上狠下功夫,將既視感、體驗感、互動感都引入到節目中來,從視覺、感官上同步起來,才能夠讓觀眾積極地參與到節目中來,讓節目更加有趣。虛擬現實技術為電視節目制作者提供了這樣的平臺,可以將制作思想和主旨更清晰地呈現出來。虛擬演播室可以360度無死角地將虛擬環境放入真實場景中,讓空間瞬息萬變,在配合燈光、大屏幕,電視節目堪稱一場視覺盛宴。傳統的場景布置制作手法常常會受到天氣等惡劣因素的影響,虛擬現實技術克服了這一弊端,縮短電視節目制作周期的同時也縮減了制作成本。這樣就提升了節目制作的綜合質量與競爭力。例如《新聞眼》《養生堂》《新聞當事人》等電視節目的制作都由于創新性地引入虛擬現實技術而使節目的收視率得到了改善。

2 虛擬現實技術在電視節目中的應用

在電視行業中,制作者通過對以上技術實現的體驗與研究,最終將二維、二維半、三維虛擬演播室技術和虛擬植入技術應用到了節目的制作當中。虛擬演播室技術可以通過多維度地疊加虛擬場景到現實的演播室當中,對于節目氣氛的渲染、觀眾情緒的感染、視覺效果的增強十分有利。虛擬植入技術是將事先設計好的虛擬模型與動態攝像機保持同步,將虛擬場景和現實場景相互融合的三維虛擬技術,畫面感觀好,真實感強,為電視藝術思想的創新展現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手段。

2.1 在文藝娛樂類節目中的應用

近年碭鞔蟮縭猶ㄓ臚絡電視臺每年都會舉辦跨年、春節、元宵晚會,這些節目的制作普遍都應用了虛擬現實技術。其制作流程:首先,要用CCU即攝像機控制器控制好虛擬攝像機的拍攝角度、位置,以獲取最佳拍攝圖像;接著要用ASB即高性能鏈接的模塊將虛擬的攝像機跟蹤和圖像信號輸送給HDVG即具有高清晰度的計算機圖形工作站;其次,要將計算機終端設計好的虛擬三維圖像用圖形控制中心鏈接到HDVG;最后,用HUB連接上剛制作好的虛擬效果傳遞到電視頻道并在電視屏幕上播放,這個過程是由虛擬控制端操作的。

2012年央視春晚中薩頂頂演唱《萬物生》時就利用虛擬植入技術在觀眾席位都插入了植物,讓觀眾身臨其境。2017年央視春晚歌舞節目《帶上月光路》中就應用了虛擬現實技術,當關曉彤、馬天宇、王嘉三位演員在桂林水上出現時,身后出現了夜幕、月光等靜謐的虛擬美景,并隨著歌曲的緩緩進行不斷變化場景,這些都是用三位軟件MAYA搭建完成的,讓虛擬元素產生了近實遠虛的縱深感。

2.2 在新聞紀實類節目中的應用

新聞紀實類電視節目為展現新聞的實效性、讓觀眾參與到評論中來,常常采用虛擬演播室技術將虛擬場景與真實演播室場景相互疊加,產生如臨其境的觀看效果。一般是先通過Viz Artist動畫制作軟件,用其自帶的模塊與控件結合3DMAX模型來制作虛擬場景的;之后再對合成的虛擬模型進行修剪美化等編輯操作,最后用粒子煙霧等控件完成逼真的關鍵幀動畫播放。而過于繁雜的場景都比較占用資源,這需要制作者在制作過程中有時刻注意節約系統資源。

江蘇電視臺的《新聞眼》就是應用了這種制作技術,在新聞演播室內能重現發生過的災難、重大事故等新聞場景;虛擬植入的前景也能夠讓觀眾和主持人進行良好的溝通和互動。美國ABC廣播公司也用虛擬現實技術制作了《ABC News VR》新聞節目,例如在對敘利亞瀕危文物保護的一則新聞報道中,受眾可以親臨其境敘利亞的街道,跟隨記者看到了當地的清真寺和大馬士革城堡,而這些地方除非親自到場,否則傳統的新聞制作技術是無法展示出來的。

3 結論

綜上所述,虛擬現實技術是適應電視觀眾心里需求發展、適應未來電視制作科技發展的新技術,能夠帶來巨大的文化價值和商業價值。電視制作工作者一定要學好虛擬演播室和虛擬植入技術,將更好的視覺、感官和心里體驗帶給觀眾,無論是在新聞、娛樂、體育還是生活類節目中都得到了普遍應用,但其中也存在問題,一定要恰當運用,避免錯用、濫用,這項電視制作技術才能得到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史安斌,張耀鐘.虛擬/增強現實技術的興起與傳統新聞業的轉向[J].新聞記者,2016,32(1):47-53.

[2]袁素文.虛擬現實:傳統文本報道的敘事延伸――以《新京報》對“東方之星”客船傾覆事件報道為例[J].現代視聽,2015(11):43-49.

[3]譚陽.中央電視臺演播室EVS系統的應用實踐[J].現代電視技術,2015(2):40-45.

篇10

(1)標準性題。即四個要素都為已知的題。這類題(如證明題)小學教材中不常見,在此略去不談。

(2)訓練性題。即四個要素中只有一個是未知的,而其余三個要素都是學生已知的。例如:

①填空:()+8=15;

②計算:3.5÷[1.4×(0.1-0.05)];

③解方程:X+12=24;

④一個數的是9,這個數是多少?

這類題除了條件或結論外其他三個要素都具備。學生平日大量接觸的是這類習題。

(3)探索性題即四個要素中的兩個是學生所知道的,而其余兩個為學生所不知的題。例如:教師在教授異分母分數加法前,先告訴學生與的和是,引起學生的疑惑,產生探求的欲望,這時+=對他們來說便是一個探索性的習題。

(4)問題性題即四個要素中僅有一個是學生明確的。例如:

①把0、1、2、3、4、5、6、7、8、9分別填到里(每個數只能用一次),使三個算式都成立。

+= -= ×=

此題除了加、減、乘法運算法則作為解題依據外,其余要素均未知,因此是個問題性題。

②“湖邊有12只白鶴,灰鶴只數是白鶴的3倍……(口頭提出問題再解答)。”因此題只提供部分條件,其他要素都要由學生考慮,故也屬問題性題。

標準性題和訓練性題,由于未知要素很少,所以通常具有定向的解題方法。這類題往往具有完備的條件和固定的答案,我們一般稱為封閉題。封閉題在教材中最為常見,在加深知識的理解和鞏固計算技能方面所起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探索性問題和問題性題含有較多未知要素,通常不具有定向的解題方法,這類題往往案不固定或條件不完備,我們一般稱為開放題。開放題在教材中較為少見,多被編在思考題內。雖然大綱對該類題目不作共同要求,也不作考試內容,但它的地位卻不容忽視,筆者分析開放性題目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1、引入開放性題目能鞏固和深化學生所學的知識

開放性題目一般編寫在每一章節的末尾,對所學的知識起著檢驗、鞏固和提高的作用。練習中引入此類題目,使練習過程有了層次感,并且能“潛移默化”地促使學生向更高的層次邁進。例如,學完分數的基本性質以后,教材末尾編寫了這樣的題目:=,這個題目的答案有無數種,并且各且答案之間存在著潛在的規律性。教學中,教師可經以引導學生求出各個答案:======……進而讓學生觀察各組答案中分母和分子之間的關系,然后再出示類似題目“已知=,求a、b”,讓學生解答。通過這樣的訓練,能培養學生的概括分析能力,加深學生對分數基本性質的認識。

2、穿插開放性題目易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習慣

布魯納說過:“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沒有探索,便沒有數學的發展。數學教學必須重視對學生探索能力的培養。設置開放性題目,為學生探索能力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開放性題目的條件相對于結論而言不充分,結論未定或未知,從而包含著多種結果,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這正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能促使小學生積極地思考,獨立地探求各種答案,從而培養學生的獨立探索能力。例如小學三年級課本中有這樣一道題目:(8-)×=8,要確定中應填哪些數。通過思考學生會發現里填的數不是確定的,進一步探索,可明確第一個內的數應是比8小的自然數,第二個內的數就是8的約數,進而得到解答:第一個可填7、6、4、0,對應的第二個填8、4、2、1。上述探索過程也可相反,先獲得具體解,再反思悟得兩個的取數規律,以確定答案的完整性。

又如前文提及的異分母分數加法教學,教師將題目展示給學生,給他們提供運用各種方法解決問題的機會。學生面臨問題情景,產生探索興趣。在教師的指導下,抽象思維能力強的學生可直接把整數、小數加減法算理遷移到分數中,只須將幾個分數單位統一,問題便獲解決。擅長形象思維的學生可通過拼組數形結合圖(見圖),由觀察、手動折疊,得到啟示,再分析、歸納得出運算法則。

3、解答開放性題目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規定:教學中更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創造性思維它是思維過程中的最高境界。在教學中我們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多啟發、多引導,給學生以創新的機會。

開放性題目可以讓學生在不同的經驗和能力水平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例如,前面曾提到的“白鶴、灰鶴”問題,這是一個應用題類型的開放性題目,對此學生可以補充以下的問題并列出算式:(1)灰鶴有多少只?12×3=36(只);(2)灰鶴和白鶴一共多少只?12+12×3=48(只);(3)白鶴比灰鶴少多少只?12×3-12=12(只);(4)又飛來……這樣引導學生“一題多變”,在單位時間里提出不同問題并從不同角度給予解答,能鍛煉他們思維的流暢性。此外,還可以根據開放性題目的解答方法、解題依據,進行“一題多解”的訓練,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考慮問題,在單位時間內提出多個不同類型的答案,這樣能鍛煉他們的變通性。變通性和流暢性是發散思維的重要特征,對于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

4、編寫開放性題目符合現代科學的發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