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木病蟲害防治方法范文

時間:2023-06-01 10:41: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樹木病蟲害防治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樹木病蟲害防治方法

篇1

關鍵詞:園林樹木病蟲害防治;傳統方法;綠色技術

中圖分類號:S895文獻標識碼: A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越來越快,城市人口也日漸密集。在這種情況下,園林綠化工程便應運而生,而園林樹木的病蟲害防治工作則迫在眉睫,急需解決。

1、園林樹木病蟲害的類型

1.1、生理性病害

一般在相近的地方園林樹木會發生相同的癥狀,這時只要對環境條件進行改善,就能夠減輕甚至消滅這些病蟲害癥狀。通常在天氣干旱時,樹木就會產生枯萎、落葉、干枯甚至是死亡的情況;某塊區域下酸雨的時候,樹木被酸雨危害,就會產生樹葉斑塊、褪色的現象;高溫天氣會造成樹木的嫩芽和花朵的灼傷,對花朵的美觀和果實的生產造成影響。

1.2、侵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也被稱為傳染性病害,主要包括以下四種情況:一是真菌性病害,這種病害的產生主要是通過風、雨和昆蟲以及鳥類和人進行傳播的,病菌通過皮孔和傷口進入樹木內部,使樹木生病。樹木生病的部位會產生白粉、萎蔫、潰瘍、斑點等癥狀;二是細菌病害,這種病害主要是通過雨水、土壤和生病的植物進行傳播的;三是病毒性病害,這種病害主要是通過對脊柱細胞的代謝方法進行改變,使脊柱的生理程序遭到破壞造成的。這種病害造成的樹木病害表現為以下幾種病癥:樹葉發黃、發皺、畸形以及壞死等;四是病菌性病害,主要是通過昆蟲以及蚜蟲傳播的,植物的病癥表現為植物發黃以及叢枝。

1.3、蟲害

園林樹木的害蟲一共有5類:一是根部害蟲。這類害蟲生長在土壤內部%將剛剛發芽的種子以及幼苗的根莖作為食物;二是干部害蟲,主要寄居在被壓木、風倒木以及風折木當中,一旦這些林木遭到了風火水旱的災害,這些害蟲就會進入樹木之中,使得樹木大量死亡的現象產生;三是枝梢害蟲;四是葉部害蟲,這類害蟲主要是對樹木葉片等造成傷害;五是果實種子害蟲,這種害蟲主要是對種子的產量和質量產生影響,會導致種子的質量下降。

2、防治園林樹木病蟲害的傳統措施

2.1、普查檢疫方法

為了及時掌握園林樹木病蟲害的分布狀況、生長規律、危害情況以及分布狀況,相關工作人員應當對其進行深入調查,并將調查結果整理在冊,為樹木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詳實依據。同時,還應在普查天敵和病蟲害種類的基礎上,認真分析研究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做好檢疫和預測工作。

2.2、選擇抗病性強的樹種

為了減少園林樹木病蟲害的發生,可根據實際情況,因時、因地選擇適合當地環境、氣候條件及具有抗蟲、抗病抵抗力強的園林植物品種,例如,適合當地生長條件的鄉土樹種或已在當地馴化過的無病害的苗木,可有效地預防病蟲害的大量發生。

2.3、化學防治措施

就我國目前的樹木病蟲害防治工作而言,化學防治方法憑借其效果顯著、使用方法簡單易學等優勢被廣泛應用。化學方法對病蟲害的防治主要是通過有毒物質對有害生物的生理過程進行干擾,進而殺死有害生物,以此來防治有害物質的不斷擴展。化學防治的藥物可以分為排斥物質、引誘物質以及毒物三種,其中:排斥物質能夠通過諸如散播難聞的氣味從而對害蟲的感官進行影響;引誘物質可以通過引誘的方式,誘殺大量的害蟲,引誘性物質包括很多種,最為常見的就是性誘餌;毒物對害蟲的毒害作用可以通過很多方式進行,最主要的就是通過害蟲的口器,通過植物的表皮以及植物的液流。同樣,毒物也可分為很多種,市面上最常見的就是多毒類和少毒類。

2.4、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措施主要采用的是物理方法,比如利用機械阻隔、誘殺或忌避等方法殺死害蟲或消除樹木的病癥,這種方法對環境沒有污染,而且效果也較為良好,但是適用范圍比較狹小。其中:機械阻隔指的是將樹木與外界通過某種材料相互阻隔,避開兩者的直接接觸,如在芍藥的種植初期,覆蓋一層薄膜,可以使芍藥的葉斑病大為減少。

2.5、財政的大力支持

由于園林樹木的病蟲害防治工作,需花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其周期長,這就需要各級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建立健全病蟲害防治機構體制,下達相關政策文件。同時,還要下達專項經費,為病蟲害防治工作提供資金保障。

2.6、建立專業隊伍

樹木病蟲害防治是一項具有專業性強、技術含量高的工作,因此必須培養和引進防治樹木病蟲害的專業技術人員,把組建園林樹木養護隊伍特別是病蟲害防治專業隊伍放在首位,解決專業技術人才問題。只有這樣,園林樹木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才能實現持續有效的目的。

3、園林樹木病蟲害防治中的綠色技術

病蟲害防治的關鍵在于因地制宜地、有計劃、有步驟地采取多種技術措施,并以“生態系統”理念為指導,進行適宜的園林改造來提高林地整體抗塑性。值得注意的是,采取生態控制發和生物防治措施,是降低樹木病蟲害種群密度,恢復生態系統的有效途徑。

3.1、生態控制法

生態控制法這一園林樹木病蟲防治新方法,也可以稱作生態調控法。這種方法是在生態學原理的指導下進行的,即在一個整體的園林生態系統基礎上,將園林植物以及有害生物、有益生物之間的互相依存和互相制約的關系加以利用,通過生態學的手段,創造一定的有利條件,能夠使有益生物進行良好的生長,而使這一環境不利于害蟲的生長。這樣一來,就能夠將有益生物的自然控制作用發揮到最大,并將有害生物的自然控制作用降到最低。園林做為一個生態系統,其中的樹木生長的周期基本較長,因而具有相對穩定的生態環境,這種環境中具有較為豐富的節肢動物,有著較為復雜的生物群落結構和復雜的食物鏈,因而天敵和害蟲之間就有了非常明顯的互相依存和互相制約的關系,在這種環境中利用生態控制的方法十分有效。

3.2、生物防治法

生物防治是最為生態的一種防治樹木病蟲害的措施,也可以稱之為“以蟲治蟲”,也就是利用害蟲的天敵來抵御和殺死害蟲。生物防治不會對環境造成破壞,它巧妙地利用了生物界中的“食物鏈”,在維持生態平衡的同時,生物防治還具有長效性,因為即使害蟲的幼蟲長大后,這些天敵也會將其消滅掉。雖然生物防治擁有很多優點,但是它也具有缺點,比如生物防治受環境的限制較大,而且目前人工培育有益的天敵還存在很大的困難,技術尚不純熟。因此,生物防治目前還難以得到廣泛的應用。

結束語

總之,作為林木生態系統中一種較為頻繁發生的自然災害,病蟲害對園林工程具有較大的危害。園林病蟲害的發生不僅會受到自身生物特征的影響,還會受到氣候、地理條件、樹種以及海拔等因素的影響,而傳統的園林病蟲害防治不僅防治成本大,而且效益也不高。因此,對于園林樹木的病蟲害防治工作,應在在依據城市生態環境特點和環保要求的基礎上,遵循自然規律,科學合理地改造林木結構,加強更新改造,推廣生態控制和生物防治技術,實現無公害生物制劑的應用,切實做好園林樹木的病蟲害防治工作。

參考文獻:

[1]王平格.園林樹木病蟲害防治中的綠色技術和傳統方法分析[J].綠色科技,2014,02:56-57.

[2]陸群,田潤民,桑華.呼和浩特市園林樹木病蟲害防治措施[J].內蒙古林業科技,2008,04:57-58.

[3]鄺先松,陳松,曾贛林.園林樹木常見病蟲害防治[J].江西林業科技,2005,03:56-58+61.

[4]谷桂云,金桂月.淺談園林綠化與園林病蟲害防治[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08:116.

[5]孫晶.論科學樹木養護和園林病蟲害防治措施[J].農業與技術,2013,03:120-121.

篇2

[關鍵詞] 森林 病蟲害 防治 技術 方法

[中圖分類號] S7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4-0128-01

森林病蟲害防治是林業建設過程中的重點任務,也是維護林業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重要方法。伴隨我國經濟的發展,對林木的需求量也在逐步提升,因此作為林業部門,必須加緊完善對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這樣才能培育出優質的樹種,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以下是對森林病蟲害以及防治技術的研究。

1 對森林病蟲害的分析

森林病蟲主要是在森林里生長,以啃食樹木為生,它們對樹木有較強的危害力,給森林樹木的正常生長和健康系統造成破壞,嚴重時可能導致樹木枯竭死亡,給林業及國家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從對森林病蟲害的多年研究中可以發現,病蟲害一共可以分成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侵染性病蟲害。這一類的病蟲主要以細菌、真菌等為存活條件,一般是樹木感染了真菌或者螨蟲等引起的,它具有非常大的傳染性,一旦一棵樹木被感染,那么周圍的其他樹木也會受到一定的侵襲,因此對這種侵染性病蟲害的防治需要特別注意。

其次,非侵染性病蟲害。非侵染性病蟲害與樹木感染細菌沒有太大關聯,主要是因為樹木在水分,光照以及營養方面出現不均衡的現象。例如,在一些地區常年處于缺水的狀態,樹木受到的陽光照射強,水分不足就會引起多種疾病,那么樹木在這種情況下,免疫力就會降低,進而受到多種病蟲的侵襲。

最后,衰退病。衰退病主要是由于侵染性病蟲害和非侵染性病蟲害共同作用形成的,對樹木的生長潛能造成影響,嚴重者還會造成樹木的枯竭和死亡。森林病蟲害的發生有多種原因,病蟲害會引發植物和森林的多種病害,要對森林病蟲害進行防治就要從病蟲的基本生存原理出發,認真分析病蟲的生長習性和繁殖習性,盡量減少病蟲從樹木體內吸取過多的營養,導致林木生長不良的現象出現[1]。

2 森林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2.1 確定森林樹木的防治方針

對森林的病蟲進行防治時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和方針,一般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式來對森林的病蟲害進行防治。在森林病蟲害的防治過程中,要對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考慮,可以歸結為生態因素、生物因素和經濟因素。首先,一定要堅決抵制病蟲害的出現;其次,提升現有樹木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最后,強化對樹木的保護力度,醫治已經發生病蟲害的樹木。對已經發生病蟲害的樹木可以利用化學防治和物理防治兩種方法進行處理。一般來講,對于剛剛發生病蟲害的森林,可以使用化學手段,這種方法只要用較少的劑量就可以對大面積的森林起到防止蟲害的作用,并且成本低廉,但是如果長時間使用,樹木病蟲就會產生一種抗體,化學方法逐漸失去作用,所以利用何種方法要根據森林的實際情況而定[2]。在預防方面,還要利用樹木的伐根萌芽,對嫁接樹種進行更新,那么在病蟲的防治措施上,要利用人工的方式剪修蟲癭,并將其做徹底處理,以免在后續的樹木生長中,出現天牛。

2.2 對森林樹木進行免疫監測

森林樹木檢疫是預防森林受到病蟲害侵襲的一個重要方法。在已經發生病蟲害的地區可以進行區域性的封鎖,然后再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治理,這樣能夠防止病害在林木間進行傳播。在新樹林的栽種上,要對樹種和苗木以及其他促進林木繁殖的材料強化管理手段,并且采用相對嚴格的免疫措施,以此來保證林木栽種過程中是健康無害的,這樣樹木才能茁壯的成長,減少病蟲害發生的可能性。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對森林的病蟲情況進行偵查,一旦發現異常狀態立即報告,在偵測過程中還要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和樹木生長狀況,這樣,檢測通報會更加真實準確[3]。

2.3 封山育林工作和苗木的消毒處理

封山育林是解決病蟲害的重要方式,在此要注意選擇一些抗病力較強的樹種,完善樹種之間的混合栽種辦法,以此來增加樹木生物鏈群落,提升林木的保護性能等等,封山育林主要是減少人以及牲畜對樹木的破壞,以免給樹木的生長環境造成影響。在森林苗木的栽種過程中要加強對苗木的消毒處理,因為在此期間樹種和土壤之間容易產生病源,因此對苗木以及樹種和土壤進行消毒是保障苗木健康的重要方式。另外,還要對害蟲的天敵進行保護,很多鳥蟲主要捕食林木害蟲,因此在育林過程中要對這些有益的鳥蟲進行保護,以此來抑制害蟲的產生和繁殖,保護有益物種就是保護林木本身[4]。

2.4 森林病蟲害的生物及化學防治

生物手段是治理林木病蟲害的有效手段,在利用生物手段實現森林可持續發展的戰略中,需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和研究:

首先,昆蟲性病源真菌的防治。在森林樹木的病蟲害防治方法中有一種被稱為白僵菌的細菌防治方法傳播廣泛,在和南方諸多省份存在松毛蟲這種病蟲危害,白僵菌能夠對此種害蟲起到較好的殺害作用。從森林樹木被危害的程度出發,選擇不同劑量的白僵菌放在松毛蟲的低蟲口處,這樣能夠起到消滅害蟲的作用,還能對天牛等有預防的效果。

其次,昆蟲病源病毒和生長調節劑。在我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和森林病蟲害防治時,針對了拉薩的實際情況,對青楊天牛進行治理。主要方法是利用常用量的威雷,與水調和成200倍前后的液體來毒殺天牛,涂抹的部位是樹干或者青楊的側面,涂抹微微濕潤即可。一般所選擇的屠殺時間為7月,這時是天牛繁殖的極盛時期。這樣能夠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昆蟲生長調節劑應用比較廣泛的是滅幼脲,這種生長調節劑對森林周圍環境的影響力比較小,并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害蟲的天敵,在病蟲害防治方面有非常好的效用,這是治療青楊天牛的常見生物藥劑之一。

最后,病蟲害的化學防治方法。化學農藥是森林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方式,在選擇化學藥品的過程中需要對森林的樹木病害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然后決定選擇哪種農藥,每一個樹種的病害不同,選擇的化學藥劑也不同,不能一概而論。要注意不能錯過病蟲害的關鍵時期,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噴灑藥物,才能更有效的消滅害蟲。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森林病蟲害進行了分析并且提出整改策略,這樣才能實現我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才能為國家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

參考文獻

[1]簡楠.森林的病蟲害及防治解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14(17).

[2]李業娟.森林主要病蟲害的防治對策[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5,12(4):21-21.

篇3

關鍵詞:病蟲害;樹木樹干;防治措施

1 目前樹木樹干病蟲害的情況

1.1 樹木樹干病蟲害的數量與種類增多

國內林業在不斷發展,林業生產中所使用的樹木數量與種類也在不斷增加,這就導致對應的病蟲害種類與數量也相應增多。因為林業生產必須要開發大面積的土地來種植樹木,這為樹木樹干病蟲害提供了一個傳播的環境,再加上林業生產當中部分樹種是在外地或國外引入,而部分林業生產的工作人員因為缺乏相關的經驗或者沒有做好對應的預防工作,樹木樹干病蟲害也就獲得了傳播的溫床,從而嚴重影響我國林業生產的品質[1]。

1.2 樹木樹干病蟲害的危害增加

部分病蟲害是伴隨著引進國外的樹種引入,國內林業工作人員對于這類病蟲害的防治措施根本不了解,而一些新生的病蟲害,相關的研究人員并沒有及時研究出應對的方法。此外,隨著國內病蟲害防治技術的不斷更新,一些病蟲害的免疫能力也在不斷增強,使用的物理治療與藥物治療已經無法取得預期的防治效果。種種原因,導致我國的林業生產受到嚴重的影響,經濟損失也非常大。

2 樹木樹干病蟲害的應對措施

2.1 加強樹木樹干病蟲害的預防工作

目前林業生產規模正在不斷拓展,應確實落實樹木樹干的病蟲害預防工作,降低病蟲害對林業生產帶來的經濟損失。要做好樹木樹干病蟲害的預防工作:一是要針對樹木樹干實施對應的預防檢測工作,必須要定期對生產園中的樹木樹干實施藥物治理,盡可能地降低樹木樹干出現病蟲害。二是要對做好對應的宣傳工作,應當加強樹木樹干病蟲害預防工作的宣傳力度,要讓林業工作人員充分認識到病蟲害對于林業生產的嚴重危害,而林業生產的管理層必須要組織專業的人員針對樹木樹干的發育情況進行監控與管理,從而掌握樹木樹干病蟲害的實際情況,便于有效開展對應的治理工作[2]。

2.2 采取藥物治理樹木樹干病蟲害

藥物治理屬于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的防治樹木樹干病蟲害的措施,針對不同類型的病蟲害,所選用的藥物種類也不盡相同,所以必須要選擇科學合理的藥物,才可以有效地防治樹木樹干病蟲害。目前采用藥物治理病蟲害的措施主要包含下面兩類:一是運用農藥埋施法。即將農藥埋入樹木的根部,而樹根在吸收農藥成分之后,能夠將農藥傳到樹干與樹葉中,而病蟲在蠶食樹干或者樹葉的時候就會吃到農藥死亡,從而有效地降低樹木樹干病蟲害。如果將肥料與農藥進行合并使用,也能夠發揮出較為良好的作用。二是采用樹干注藥法。將農藥注射到樹木樹干當中,農藥通過樹干傳輸到樹木的各個位置,這種方法同樣可以有效殺死害蟲,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采用這種方法所使用的注藥量必須要嚴格按照相關的要求來進行注藥,從而有效保障樹木的健康成長,降低病蟲害對于林業生產的威脅。

2.3 提高樹木樹干病蟲害防治人員的素質

近幾年來,林業生產的規模越來越大,相應的,林業生產的工作人員也就越來越多,同時也就導致林業生產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參次不齊。而當前在種類及數量都在不斷增長的樹木樹干病蟲害,也就對林業生產管理人員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作為林業生產的工作人員,必須要提升自己對于病蟲害的預防意識,針對病蟲害方面的知識必須要有一個系統的了解,如此才能夠正確開展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作為林業生產的工作人員還應當嚴格履行自身的職責,定期對樹林中的樹木進行例行檢查與管理,便于在第一時間發現病蟲害,從而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將損失降到最低程度。此外,還應當提升林業工作人員的病蟲害防治能力,定期對林業工作人員開展病蟲害防治技術方面的培訓,提升工作人員的綜合能力。

2.4 對樹干進行有效地保護

針對樹木樹干病蟲害可以采用以下2種防治方法:一是應用樹干涂白的措施。這種措施能夠有效預防類似于天牛這類害蟲在樹干中進行產卵,還能夠有效預防樹干出現的潰瘍病,并且能夠有效幫助樹干在冬季防凍;二是應用樹干涂膠措施。這種方法就是將粘蟲劑涂在樹干上,從而有效預防一些類似于楊毒蛾、松毛蟲等病蟲害的出現。這兩種方法都是國內目前普遍采用的措施,對于預防病蟲害,促進林業生產健康發展,都有著良好的效果。

3 結語

隨著林業生產的規模和數量的擴大,樹木樹干的病蟲害也逐漸增加,這對于林業生產造成了嚴重的損失。林業生產的管理者應該采取有效地措施保障林業生產的質量,保障樹木的健康成長。 在今后的林業生產中需要做好樹木樹干病蟲害的預防和治理工作,確保林業生產的效益。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 森林資源;病蟲害防治;問題;原則;有效措施

中圖分類號 S7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3-0148-02

森林病蟲害是影響森林樹木生長的一項重要因素,對森林資源利用會產生十分嚴重的危害。隨著當前環境保護工作的不斷發展,森林病蟲害防治管理工作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在實際森林病蟲害防治管理工作過程中仍有一些問題存在,需要選擇有效方法及策略解決存在的相關問題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從而更好地保護森林資源,對當前社會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起到一定促進作用。本文就森林病蟲害防治管理工作進行分析。

1 當前森林病蟲害防治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1.1 對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缺乏重視,防治意識較差

長期以來,在森林病蟲害工作防治方面,我國均處于較差水平,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為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足夠的經費,并且缺乏充分的重視。近幾年來,在森林病蟲害防治方面,我國病蟲害防治水平雖然有一定提升,然而其提升幅度相對而言比較小,未能夠真正實現森林病蟲害有效防控。

1.2 森林病蟲害防治方法比較落后

就當前實際情況而言,在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方面,很多地區仍未能夠廣泛應用無公害防治方法,大部分地區仍選擇化學方法進行病蟲害防治,對于這種防治方法而言,其不但會對周圍環境造成一定污染,并且還會在一定程度上破壞林區內生態環境,會導致病蟲抗藥、耐藥能力有所增強,最終對病蟲害防治開展會產生嚴重影響。

1.3 森林病蟲害發展速度快,在預防及治理方面存在難度

隨著當前人們對森林資源的開發利用,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自然災害發生頻率及強度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強,尤其在干旱及暖冬情況下所出現病蟲害,因其具備較好的繁殖條件,即便越冬,病蟲死亡率也比較低,往往在越冬之后會出現大面積暴發。另外,就當前實際情況而言,在人力、財力及物力方面投入仍不夠充足,在治理大面積病蟲害方面仍有較大難度存在,很難有效進行防治及控制。

1.4 森林病蟲害發展呈現多樣化趨勢

我國國土面積較大,森林病蟲害種類也比較多,尤其是近年來,商品貿易全球化、物流頻繁,外來病蟲物種不斷侵入,致使我國森林病蟲害種類不斷增多,并且所導致的危害也越來越嚴重,導致林業在發展過程中出現較嚴重的損失[1-2]。

2 森林病蟲害防治應遵循的原則

對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而言,其工作開展是處于森林生態系統中的,所以必須要遵循森林生態系統自身相關規律,依據實際情況合理開展各項相關工作。另外,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由人執行,因而具備非森林生態系統特點,所以應當對相關尺度進行合理把握,使自然利益和社會利益兩者之間能夠實現合理平衡,從而較好地開展森林病蟲害綜合防治工作。對于綜合防治工作而言,其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是應當以森林自身生態系統為出發點,對森林、病蟲及其天敵三者之間所存在相關關系進行綜合考慮,從而開展相關工作。這三者和周圍環境之間共同組成完整生態系統,而對于綜合治理而言,其主要就是在培育、轉移以及養護植物過程中,對生態環境中所存在相關成分進行選擇性調節,從而使周圍環境能夠有利于植物及病蟲天敵生存,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病蟲繁殖及生長,從而使病蟲發生能夠控制在系統允許范圍內,同時不會對植物生長產生危害,從而有效防治森林病蟲害。

二是利用綜合治理,倡導盡可能少使用化學農藥,盡可能利用大自然各個方面之間所存在的彼此牽制功能,使綠色、環保、安全、無公害防治模式能夠得以實現,在必要情況下可選擇性能較溫和的一些高效藥品,從而盡可能減少對周圍環境所造成的危害,使森林病蟲害防治有效率能夠得以增強,使各種資源能夠得以節約。

三是就經濟學角度而言,防治病蟲害的標準就是不會造成大的經濟損失,所以應當合理制定病蟲害防治標準,明確需進行治理的規模,然而對于一些以綠化及觀賞為目的的園林模式而言,這一觀點并不適用,因而應當靈活掌握,不能夠為追求經濟效益而對其最終效應產生影響[2-3]。

3 森林病蟲害防治管理工作有效措施

3.1 強化森林保護意識

對于各地區森林管理部門及相關工作人員而言,應當對森林病蟲害防治加大宣傳力度,從而使人們對森林保護重要性具有充分認識,對森林病蟲害所產生危害有充分了解,進而保證在病蟲害防治工作過程中所有民眾均能夠積極參與,有效阻斷森林病蟲害傳播途徑,盡可能做到及早發現,而有效進行防治及預防。另外,對于森林病蟲害防治及檢疫相關法律法規應當加大宣傳力度,而使人們意識到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意義,同時也能夠使有關工作人員認識到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進而為森林病蟲害工作有效開展創造有利條件。

3.2 合理實施營造林設計規劃

為了能夠實現對森林病蟲害的綜合治理,應當從生產方面入手。在植樹造林過程中,應當依據不同地區、不同地理位置以及土壤情況合理選擇樹苗,盡量做到適地適樹,在此基礎上才能夠使植樹造林達到較好效果。本地樹木在經過長時間栽種之后,在防治本地區病蟲害方面可具有一定的抵抗作用,這主要是因為森林病蟲害對于當地樹木的依賴性比較強,因而在植樹造林過程中可選擇林木混交方式,積極引進外來樹木品種,使其與本地區樹木共同種植,從而使樹木自身抗蟲性能夠得以增強。然而,雖然自身抗病蟲害性能能夠得到一定程度提高,但仍不能夠忽略對外來病蟲害的防治,仍然應當結合有效方式防治病蟲害。此外,還應當進行封山造林,應當防止非工作人員向林區內進入,以避免外界細菌感染樹木,最終使森林病蟲害防治問題得以從根本上解決。

3.3 強化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

在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過程中,預測預報工作屬于十分重要的環節,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加強預測預報能夠提高森林病蟲害發現率,這在及時有效防治森林病蟲害方面屬于關鍵內容。因此,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相關部門及工作人員應當合理進行預測預報,對于樹木所出現的變化情況及時進行觀察,并且應當進行正確判斷,從而及時發現、及時治理。對于這一方面工作而言,需要專業林業病蟲害防治人員執行,所以相關部門應當加強專業人員知識培訓,從而使林區管理人員能夠依據森林樹木所出現的變化情況對樹木所發生病害進行判斷,進而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行防治。另外,相關工作人員應當學會對天氣情況進行觀察,與當地測報點相結合,從而及時掌握病害發生情況及動態,為能夠使這一目標得以實現,應當積極建立森林病蟲害測報點,并且不斷進行完善,從而保證能夠在第一時間與當地發病特點及實際情況相結合,以便能夠有效進行防治。這些不但對先進技術具有較高要求,并且需要先進設備作為指導,應當建立相關數據庫,不斷進行記錄及積累相關資料,利用高科技手段全方位實施監測[3-4]。

3.4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在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過程中,各級林業部門均應當積極貫徹落實“誰經營,誰防治”責任制度,依據國家政策及地方相關政策,在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過程中應當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對于各級政府部門而言,應當在當地防災減災計劃中納入病蟲害防治工作,在各個工作環節中應當增加基本投資,并且應當建立適當獎懲措施,從而使各個相關部門能夠增強工作積極性及責任心。在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過程中,可利用專項資金加強相關基礎設置建設,對相關基礎設施有目的、有計劃、有重點地進行建設,配備相關專用設備,從而在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中提高防治能力及水平。

3.5 e極開展生物防治

在森林病蟲害防治方面,利用生物防治方法能夠得到比較顯著的效果,并且其作用比較持久。在防治森林病蟲害過程中,害蟲天敵一旦將自身種群建立,則在一定時間范圍內便能夠使食物鏈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對于這種方法所達到的效果而言,利用化學藥物很難實現。在防治森林病蟲害方面,害蟲天敵是將害蟲消滅及進行限制的最有效方法,因此應當為害蟲天敵提供充足生存空間。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應當積極實施全方位管理,盡可能減少農藥使用,從而使生物防治能夠達到最優化狀態。在當前很多發達國家中,在森林資源保護方面建立植物保護管理基站,對生物防治技術大力推廣,最終使生物防治零污染得以真正實現,這樣一來,不但能夠對林業害蟲進行較好治理,并且在環境保護方面也能夠起到一定作用。

3.6 合理使用化學藥物

化學防治所指的就是農藥防治,對于這種防治方式而言,其雖然能夠在一定時間內有效抵抗林業害蟲,對森林資源進行較好保護,然而若長時間使用化學藥物,不但會導致害蟲產生抗藥性、耐藥性,并且還會對土地造成一定污染,最終會對林業安全造成嚴重危害。因此,在運用化學藥物進行防治方面,只需在病蟲害比較嚴重時適當運用對病蟲進行控制即可,盡可能不使用藥物對病蟲害進行防治。另外,在森林病蟲害防治方面不可使用單一藥物,應當混合使用多種藥物進行防治,在噴灑時盡量縮小范圍,盡量選擇有效施藥方法,從而使污染能夠得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因此,應當對化學農藥施用方法進行改進,使農藥利用率得以提高,使農藥所產生危害得以降低[4-5]。

4 結語

森林資源一直以來都是社會上的一項重要資源,對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當前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增強,森林資源保護也得到了較好發展,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6-7]。作為森林資源保護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已經成為一項必要任務,在當前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應當清楚了解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并且要掌握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過程中應當遵循的相關原則,在此基礎上通過強化森林保護意識,合理實施營林設計規劃,強化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積極開展生物防治,合理使用化學藥物等方式,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使其達到理想效果,對森林資源進行較好的保護[8-10]。

5 參考文獻

[1] 張杰.森林病蟲害發生的原因及防治對策[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3):212.

[2] 陳建相,呂照光.森林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技術及方法探討[J].農家顧問,2015(4):172.

[3] 廖寧.對森林病蟲害防治技術的幾點探討[J].科技展望,2015(34):68.

[4] 王慶海.制約森林病蟲害防治的因素及控制途徑[J].農民致富之友,2016(7):229.

[5] 檀月,吳巍.掌握綜合防治原則 科學治理森林病蟲害[J].吉林農業,2016(16):88.

[6] 駱社周.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系統的設計與研發[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2006.

[7] 王國治. 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續控制研究[D].蘭州:甘肅農業大學,2001.

[8] 黨立波.基于GIS的縣級病蟲害信息系統研發[D].西安:西安科技大學,2012.

篇5

關鍵詞:林業管理;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策略

一、林木病蟲害的發生原因

1、前期調查工作不足,樹種適應能力較差

營林造林工作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由于各地區地理環境、氣候變化、溫度濕度等條件的不同,因此在選擇營林樹種時,必須要確保樹種能夠適應當地的自然環境。而部分林業部門片面追求營林造林指標,對于前期調查工作的重視程度不足,即便是有些部門開展了環境調查工作,也往往不能收集到詳細的資料,難以提供全方位的環境信息。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盲目引進外地樹種,不僅樹木的成活率較低,而且后期容易遭受病蟲害侵襲,嚴重情況下可能影響本地其他樹種的正常生長。例如法桐是一種凈化能力較強的樹種,在城市中種植法桐,不僅能起到凈化空氣的效果,還能提升城市道路的美觀度。因此國內許多城市大量引進法桐,但是法桐適宜生長的土壤環境為弱堿性,因此,如果弱酸性土壤地區引進該樹種,則很難得到生長,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下降。

2、缺乏樹苗消毒檢查,后期栽種管理不到位

苗木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后期林木的抗病蟲害能力。林業部門在從苗圃地引進樹種時,沒有對樹苗進行消毒檢驗,導致部分樹苗的根部或莖葉中含有一定數量的病蟲卵,在后期苗木生長過程中,這些病蟲卵就會發育成成蟲,危害林木健康。除此之外,后期撫育管理工作不到位,也是導致林木病蟲害多發的重要誘因。首先,營林地的前期整地工作不足。營林地通常以山區荒地為主,這部分地區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石塊、樹枝、落葉以及草根等雜物,如果不進行提前的整地工作,這些雜物中所包含的病蟲很有可能給林木造成潛在危害。其次,土壤肥力不足,苗木難以獲得足夠豐富的養分,對病蟲的抵抗能力下降,容易受病蟲感染和侵害。最后,林區栽種密度過大,森林內部通風性差,土壤不能得到充分的光照,導致內部潮濕,細菌大量滋生,從而誘發病蟲害。

3、管理方式過于陳舊,病蟲防治不到位

由于森林覆蓋面積較大,園林工作者的管理一般處于粗放型管理狀態,林木病蟲害一旦發生則不可控制。在修剪枝葉時,對病蟲枝修剪不徹底,或是對有病蟲害存留的樹木修剪后,未對操作工具進行消毒,直接使用在正常樹木上,使得樹木在園林管理工作過程中被傳染。在發病高峰期,樹木受到創傷未被處理,導致抵抗力下降,受到病蟲害的侵蝕。另外,園林工作者在發病季節未提前做好病蟲害防御工作,噴灑預防的藥物導致病蟲害發展迅速。

二、林木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1、做好預防與檢測工作

病蟲害的發生時間與樹種在不同生長時間常發生的病蟲害是有規律可循的,森林管護人員可以通過科學的檢測手段和豐富的經驗,預測出即將發生的病蟲害種類、發生動態以及發展趨勢等。所以,可以通過科學合理的預防和檢測機制,定期、定點或重點位置設置檢測報點對其進行防治。

2、防治工作貫穿整個技術管理

首先,要從營造森林以及森林規劃入手,對栽種整體局勢、生態總體根據當地的自然影響因素進行了解,并對適宜栽種物種進行對比分析,選擇適當的樹種,堅持適地適樹,營造混交林,嚴格把控樹苗質量。其次,要根據樹種可見光照需求、森林郁閉度、適宜栽種密度合理設計樹木之間的距離,降低病蟲害滋生的環境。第三,注意林分結構、樹種搭配以及撫育管理的方式,保護林種多樣性和生物豐富性,提高森林自身預防。對與修剪枝葉、樹木傷口處理都要嚴格依照技術管理規定,及時發現并修剪病蟲枝,防止病原傳播。同時,改變森林粗放型管理模式,注意定期打掃衛生、肥水管理、清理垃圾以及病蟲害,注意土壤的養護與消毒,增強樹木抵抗能力。

3、掌握并使用多種病蟲害防治辦法

對于林木病蟲害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防治。如使用生物防治方法,將有益無害的生物通過生物潛能,以及自然生態規律去應對病蟲害的發生,以微生物與鳥治理蟲害。可以利用對自然環境的光照、溫度、濕度、風、土壤等因素對病蟲害的生存環境進行調節,也可通過物理機械法對樹木生存環境進行改變,如光誘殺法、高溫處理、制作塑料薄膜毒環等,從而抑制其生長與傳播。

化學方法是治療方法中使用最頻繁,且效果最為明顯的方法。可以根據病蟲害直接選擇對應預防和治療的藥物,按照配比進行稀釋,然后按照說明采取噴灑、澆灌、注射、涂抹、誘殺等方式進行使用。化學誘殺法是利用昆蟲對化學氣味的喜好進行誘殺,藥劑噴灑方法是比較常用的方法,可大面積的消滅病蟲害,但對環境有一定的污染。物理防治措施也是林木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措施。相關人員可以利用害蟲本身的趨光性,用黑光燈、高壓滅蟲燈等來誘捕害蟲進而有效捕殺。工作人員還可以利用害蟲的越冬習性,在害蟲因天氣回暖而上樹之前在樹干位置綁縛塑料帶,阻止害蟲上樹。此外,工作人員還可以對林木的種子與枝干插條等進行加熱處理,如將泡桐樹的種子或樹根利用刃℃左右的溫水浸泡lh左右,就可以有效防治泡桐叢枝病,確保泡桐樹的生長狀況。

結語:林木病蟲害發生的原因比較多,主要與林木資源的品種、栽種技術、管理方式等有重要聯系。林業部門及相關的工作人員應當認識到林木資源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價值,并不斷探究病蟲害的發生原因。在此基礎上,相關人員要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如加強預防、采取物理防治及化學防治等手段,避免林木資源受病蟲害影響。

參考文獻:

[1] 王立新,田亞軍,周義,張鴻逵.淺談海淀區林木病蟲害發生原因及其控制對策[J].中國森林病蟲,2014(03):131-133.

篇6

[關鍵詞]人造林;病蟲害防治;綜述

中圖分類號:TM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14-0179-01

如今,林業重點工程在我國已經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人們興建了大量的造林工程希望能夠緩解當前環境污染的情況,林業發展的核心理念也已經確立,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的相關部門和工作人員非常重視林業的發展。但是,在造林工程的建造中,樹木非常容易吸引害蟲,從而導致樹木的養分缺失,甚至死亡,所以,造林工程的病蟲害防治措施至關重要。

1.我國人造森林現狀

近些年,人造森林的面積和質量有所提升,從2002年起我國人造森林的面積便開始穩步增長,在人造森林工程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各個地區的政府部門也愈加的重視人造森林工程,嚴格的按照我國林業發展戰略發展林業。另一方面,非公有制造林的發展速度較快,各個地區的政府部門都推出了與人造森林工程有關的經營機制普通民眾也可以加人到人造森林工程中來。農地造林成為人造森林的主題,很多農業用地變成了林地,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相關部門和廣大民眾意識到了林業發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因為農業用地的地質較為肥沃,非常利于樹木的生長。但是當前我國人造森林的樹種結構不夠豐富,在南方,以種植楊樹和杉樹為主;在北方,以種植楊樹和果樹為主。我國的混交林并不是很多,混交林比例偏低,會造成不良現象的發生,生物的種類會越來越少;病蟲害的發生率會有所提升;森林系統的穩定性能會受到影響。

2.造林工程在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病蟲害發生面積越來越大

我國在植樹造林工程發展的過程中,在一些單一樹種的種植上存在的問題較為普遍,其中主要表現為病蟲害發生的范圍較廣,并且不易控制;因此,造林工程的防護人員一定要定期噴灑防治害蟲的農藥,并且在樹木的根部涂抹防治病蟲害的藥物,保證樹木的健康;同時,造林工程的防護人員要經常的巡視森林,觀察樹木的生長發育情況,一旦發現有害蟲出現,立刻向有關部門報告,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減少害蟲對樹木的傷害。

2.2 害蟲種類繁多

我國目前已經被人們所了解的害蟲種類已經從三十多種上升到五六十種,而且這個數量仍然在持續上升,這些新增的害蟲種類有的是以前從未被人們發現過的未知物種,也有從外地甚至是國外傳入的,而傳入的原因,有的是有人去外地旅游,回來后帶回來的東西上面所存留的蟲子卵,蟲卵在適合的溫度、濕度和營養環境孵化同時生長發育成熟,并且繁育大量的后代;也有的是認為故意引進的,有的機構為了緩解自然環境中存在的某些問題,就會在其它的地區引進對解決這種問題有益處的昆蟲,用于解決已經存在的問題,但是卻沒有想到引進的昆蟲會對原來的生態環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因此,就會經常出現引進的昆蟲危害原來生態環境的現象。

2.3 害蟲的抗藥性的增強。

近年來,人們為了促進植物的生長,避免植物在生長的過程中吸引害蟲,因此,會對植物噴灑相應的防蟲和殺蟲的藥物,使得害蟲吃下帶有殺蟲藥物的樹葉后就會死亡,保證植物的正常生長,但是,隨著噴灑的防蟲和殺蟲的藥物的種類和數量的逐漸的增加,害蟲的抗藥性也在逐漸的增強,以至于原本有效的殺蟲劑變得不再有效,或者起到的效果大打折扣。

3.造林工程病蟲害防治措施

3.1 嚴格森林植物檢疫

森林植物檢疫是通過立法途徑阻止危險性病蟲害從一國傳入另一國或從一地傳人另一地;對發生植物檢疫對象地區,應劃為疫區進行封鎖;對種籽、苗木、其他繁殖材料及木材的調運應加強檢疫管理,采取嚴格的檢疫措施,確保優良種子育苗,優質苗木造林,減少病蟲害發生。

3.2 提高樹木對病蟲害的抵抗力

在制定造林規劃和重大林業工程的規劃時,就要充分考慮病蟲害的防治問題,在各個生產環境的生產時就要認真落實防災減災措施。在造林工程種植之前就要選好能夠在本地區定生長,并且能夠對當地害蟲有一定抵抗力的物種,加強樹木對害蟲的抵抗力。

3.3 選擇抗性強的樹種

在樹種的選擇上,我們應該選擇一些抗性強的樹種,有利于病蟲的侵害。由于樹種與樹種之前的差別非常的大,如果在樹種選擇上不合理的話,那么在遭受病蟲害侵害的時候,無法有效的進行抵抗,不利于工程造林的順利開展,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3.4 重視人造林培育后期的管理

加強林地管理,在人造林撫育階段,進行撫育采伐,按照經營目的調整林分組成,防止逆行演替,定期對林區的土壤進行監測,監測其酸堿性的變化,養分含量的變動,通過監測結果進行相應的酸堿性調節,對缺少的元素進行補充,要對人造林進行病蟲害預報,以預防為主。以相同樹種天然林中的食物鏈為理論依據,對人造林蟲害進行生物防治,減少農藥的使用。

3.5 用不育昆蟲防治法

應用不育昆蟲與天然條件下的害蟲,使其產生不育群體,可以達到防治害蟲的目的。

3.6 物理器械防控法

在病蟲害防控工作中要進行撲殺、誘殺、高溫等物理方法進行病蟲害的防控工作,采用這種方法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對植物的正常生長不會有任何影響,運用起來比較方便。

4.結語

不同地域生長不同種類林木,在宜林地培育混交人造林比培育純木林更有優點。本文主要針對于工程造林區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和研究,通過本文的探討,我們了解到,在實際的工作中,我們應該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在選擇樹種方面,應用防治病蟲害技術方面進行不斷的努力,以進一步促進工程造林區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 雒鷹,山廣茂,黃國牛等.6HW-12B高射程森林病蟲害防治噴霧機的研制[J].森林工程,2015(3):85-89.

篇7

[關鍵詞]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S7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29-0229-01

一 林業病蟲害防治的意義

1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性

林業既有生態效益、又有經濟效益,但是在它們生長發育過程中,常因遭到各種自然災害而造成損失,病蟲害就是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及時有效地防治經濟林病蟲害,保證樹體健壯,是取得好的效益的關鍵。

2.病蟲害防治的必要性

實踐中,群眾防蟲防病,多有盲目性。一是有蟲有病不認識,病蟲混淆;二是不對癥用藥,人家噴藥咱噴藥,不知防的何蟲何病,防治目的不明確。因此,有必要加強經濟林病蟲害的綜合防治。

二 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措施

1.調整樹種結構,提高林分抗性

更新品種。結合森林資源清查和平時調查,對高生長勢差、抗病蟲能力弱的不適品種進行采伐,更新抗病蟲能力強的速生楊樹種;合理間伐。對密度過大、生長勢弱的楊樹林分,進行合理間伐,改善其通風透光條件,增強生長勢和抗病蟲能力;.營造混交林。對一些采伐更新的林地,可采取帶狀、塊狀、點狀等混合形式大力營造混交林,因地制宜的栽植經濟林樹種,改善楊樹單一狀況,降低大面積暴發病蟲害的機率。

2.育苗技術措施

在選擇苗圃進行育苗措施時,要進行病蟲害動物危害調查,應避免選用有病蟲害和鳥獸危害嚴重的土地。為了防止猝倒病,不要選曾發生過猝倒病的土地作苗圃,常年中馬鈴薯、茄科和十字花科蔬菜的土地,易患猝倒病,也不宜選作苗圃地。苗圃附近不要有傳染病菌的樹木,或是病蟲害的中間寄主的樹木,或能招來病蟲害的樹木,如松樹、山楊、銀白楊和樺木等。通過土壤不同的耕作方式,農藥化肥的合理使用進行病蟲害防治

3.營林撫育技術措施

在進行森林經營的同時,根據森林不同生長時期,進行不同的撫育管理,苗木生長的初期,應進行足夠的水養供給,保證苗木的健康成長,防治苗木猝倒病的發生。及時進行灌溉和施肥除草。及時對森林進行撫育間伐通過改變林分內的郁閉度,調整林內的光照,減少病蟲的生長,傳播。成熟林、過熟林應加大監督管理力度,發現病害樹木及時進行砍除銷毀。

4.采用新技術防治病蟲害

炮彈滅蟲是森防檢疫站新引進的一項技術。“炮彈”真名叫“爆炸型林用滅蟲藥包”,重達1.5公斤,里面裝滿BT生物藥粉,通過移動式布藥器發射,射程可達400米。BT生物藥粉是一種廣普殺蟲藥,能有效防治木?尺蠼、櫟木尺蠼、櫟粉周蛾等多種害蟲,對人、畜無毒無害,對環境無污染。“炮彈”在林區樹冠上空爆炸后,菌粉便四處發散,并附著在害蟲身上,致其感染而死,每顆“炮彈”可防治森林10畝。該器具的使用為人員無法到達的山林防蟲、治蟲提供了捷徑,極大的提高防治效率。

三 林業苗木常見的幾種病蟲害及防治對策

1.立枯病:立枯病的病原是立枯絲核菌,其生長最適溫度為24至28℃,當溫度在20℃時,植物幼苗在土壤濕度大時,極易發生立枯病。

防治對策:播種前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較好、疏松、無病地或輕病地作苗圃。用福爾馬林熏蒸,每平方米苗床用360ml藥液加水9至27kg,均勻噴灑藥液,然后用塑料薄膜蓋嚴密,過一星期后揭膜,耙松土壤,讓藥充分揮發,兩星期后播種。開始發病時,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幼苗基部,也可用草木灰(8:2)混合后撒于幼苗基部。

2.白粉病:葉片上初發病時均會出現白色霉斑,以后迅速擴大并相互連接,形成大片白色霉層,嚴重的會使病株畸形、矮化,有的不能正常開花,葉片變黃枯死。

防治對策:植株不宜過密,應通風透光,濕度不宜過高。秋季、冬季清除落葉,剪除病株,集中燒毀。少施氮肥,多施磷鉀肥。發病時,可噴灑20%的粉銹寧1000倍液,以后根據病情發展用藥。

3.介殼蟲:介殼蟲主要危害期在3至5月份,以卵在寄生植物根部周圍的土中越夏或越冬,隨著溫度上升,開始出土上樹危害,也有的不上樹而在地下莖、根部危害。

防治對策:冬末春初,在樹干基部刮除老皮,涂上寬約10厘米的蟲膠,阻止若蟲上樹。在若蟲孵化期進行藥劑防治,可選用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或40%的氧化樂果1000至1500倍液進行噴霧。保護和利用優勢天敵,如瓢蟲等。

4.蚜蟲:其危害期從3月份開始,以成蚜和若蟲在寄主莖干殘茬的芽葉上或葉背越冬,隨著氣溫的上升,蚜蟲發生以后,由于繁殖快,蔓延迅速,必須及時的防治。

防治對策:保護利用天敵。瓢蟲、草蛉、蜘蛛等。選用對植物安全性好,副作用小的植物性藥劑,例如25%魚藤精600至800倍液或洗衣粉300倍液進行噴霧。噴灑40%樂果乳油1000倍液或50%亞胺硫磷1000至1500倍液。

5.腐爛病:腐爛病是林業苗木的重要枝、干病害。苗木受害后,枝、干上出現圓形或橢圓形褐色病斑,剝開病部表皮可見黑褐色松軟組織,稍擠壓即流出褐色汁液,之后病斑干縮開裂,散生黑色小點,天氣潮濕或雨后,病部出現枯黃色分生孢子角。當病斑圍繞樹干一周時樹木即枯死。

防治對策:加強撫育管理,增強樹勢;春季植樹,嚴格按照技術規程,縮短緩苗期。早春病菌侵入之前,樹干涂刷白涂劑或石硫合劑或波爾多液可以防病,病樹可先刮除病斑再涂刷;避免強度修枝,剪鋸口應涂石硫合劑消毒;嚴重病株,應及時挖除,燒毀。

四 常年動態監測病蟲害

林業部門要針對不同林種或林分類型、受害等級,設立固定樣地,樣地大小以30x30m左右為宜。調查方法以害蟲信息素誘集和人工地面調查為主,一年調查兩次,春秋各一次;對于大范圍或大面積的次生林和用材林,也可采用3S技術,特別是遙感技術進行監測,一年一次。監測技術方案要經專家技術論證后實施。加快構建監測預報系統網絡,災害預警能力不斷提高。實施以國家級中心測報點建設為主的測報體系建設,國家、省、地、縣四級網絡初具規模,監測覆蓋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與此同時,完善了主要有害生物預測預報辦法,研制開發了林業尤其是生物防治信息軟件,初步實現了測報數據傳輸的自動化。采用定點監測和定期普查相結合,地面監測和航空監測相結合的方法,充分發揮國家級中心測報點和各級測報點的作用,及時病蟲情預報,為及時科學防治提供了可靠依據。

五 結語

林業生產不僅僅有著比較好的生態效益,同時也有著一定的經濟效益。當前林業病蟲害的出現對林業生產造成了比較大的危害,影響了林業生產的質量和效益。在今后的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中需要加強對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盡量減少病蟲害的危害,保障林業生產的正常進行。

參考文獻

[1] 黃延安.林業病蟲害原因及防御措施探討.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

篇8

[關鍵詞] 蘋果樹 病蟲害 防治 體會 思考

一、幾例蘋果樹常見病蟲害分析判斷

1.腐爛病

腐爛病在成齡蘋果樹枝干上較為常見,是威脅蘋果樹健康與成長的病蟲害之一,有些地區俗稱為臭皮病或爛皮病。腐爛病多是由病菌引發的,蘋果樹一旦患病可能出現枝干枯死、樹勢衰弱等癥狀。腐爛病的傳染性相對較強,如果不能對病樹進行及時治療,就有可能導致蘋果樹的大量死亡,甚至造成整個果園的毀滅。蘋果樹的主干和主枝是腐爛病的主要發病部位,發病初期不易察覺,而在樹皮下則出現暗褐色或深褐色的干斑或小斑。腐爛病春季多發生,病情擴散期一般在夏季。腐爛病多發生于酸性土壤地區,春季雨水較大或果園排水設施不足等因素對發生該病的影響也較大。

2.斑點落葉病

斑點落葉病一般在蘋果樹的成長階段較為常見。其病癥主要表現為:病菌嚴重危害蘋果樹的幼葉、新梢、果實等,病菌以菌絲體潛伏于樹木的受害葉片、枝條中越冬。蘋果樹斑點落葉病主要于春、秋兩季出現發病高峰。一般在5-6月份出現第一次發病,受危害部位主要為樹木的樹梢及幼葉;第二次發病為8-9月,蘋果樹在果實即將成熟時,樹梢病蟲害加重,進而造成樹木大面積葉片枯黃和掉落。光照、氣候、降水等因素時蘋果樹斑點落葉病的形成與加重都有重要影響,如果連雨天氣出現在蘋果樹春季葉片萌生時,病斑會明顯增多。另外,導致蘋果樹發生斑點落葉病的主要因素還有果園地勢低洼、樹勢衰弱、通風透光效果不佳、地下水位偏高等等。

3.輪紋病

輪紋病也是蘋果樹的栽培與日常養護中較為常見的病蟲害之一,對于蘋果樹的果實、葉片、枝干的成長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蘋果樹發生輪紋病一般癥狀為:枝干上的皮孔周圍可能出現圓形或扇圓形的深紅或紅褐色病斑,病健交界可出現樹皮開裂。在蘋果樹主干或主枝上瘤狀病斑發生嚴重時,病部樹皮或較為粗糙,呈粗皮狀。在果實成熟期才可能發生該病,在幼果期間出現病蟲害癥狀不多。果實上也可能出現輪紋病的癥狀,果實上會有圓形或橢圓形的褐色斑點產生,果實在短時間內腐爛,甚至變為黑色僵果。輪紋病的發生主要集中于多雨或晴雨天氣,秋季發病可能性最大,受害幾率最高的蘋果樹品種為金冠、富士、玉林、紅星、青香蕉等品種。

二、蘋果樹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1.科學管理果園肥水

首先糾正一個觀念,在蘋果樹的病蟲害防治中,不是在病蟲害發生時才進行被動的治療,而是關鍵在于通過有效的方法預防病蟲害的發生。一方面雨水、氣候、土壤、溫度、光照等自然因素會對蘋果樹病蟲害產生一定的影響,另一方面在果樹的日常管理中人為因素對于病蟲害的影響也是必須重視的。在蘋果樹的肥水管理中,果園技術管理員要密切關注果樹的成長狀況,并結合果樹出現的早期病害癥狀,通過施加肥料或科學控制果園的給水、排水,大幅度提高樹體的抗病蟲能力。另外,在秋冬季節,要對蘋果樹的枝葉進行定期修剪,合理施肥,翻耕除草。在蘋果樹完成果實收獲后,果園技術管理人員要組織專業人員對樹木進行后全面修剪,徹底清除發生病蟲害癥狀的枝葉,并選用石硫合劑、波爾多液等藥劑全面噴施,降低病蟲越冬基數。對于有些果園已經出現輪紋病、黑星病等病癥時,可施用增產菌或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目的是全面提高蘋果樹抗病蟲和補償危害的能力。

2.積極推行果園生草法

在蘋果園的病蟲害防治中,果園生草法是一項科學、合理、有效的土壤管理方法,以達到對各類與土壤有關的蘋果樹病蟲害進行有效的預防與治療。在蘋果園實行生草法不僅使果園土壤的有機質得到增加,而且還可以招引蘋果樹病蟲害的天敵,農藥的用量得以減少,進而保證果品的天然品質與質量。果園生草法不僅為蘋果樹發生病蟲害的天敵創造了良好的棲息場所,而且為其提供了豐富的食物,招引并定居了蘋果樹的大量天敵。

3.合理使用化學方法

化學方法在蘋果樹病蟲害的防治中,也是一種較好的防治措施,其具有防治效果顯著、作用快捷、使用方便等優點,也是通過人為干擾因素與樹木病蟲害作斗爭的主要手段。在現代蘋果園的日常養護與管理中,化學治療是蘋果樹病蟲防治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化學方法防治蘋果樹病蟲害時,雖然可以取得較為理想的防治效果,但是還要考慮到別讓化學藥劑污染與破壞了生態環境。因此,在蘋果樹病蟲害防治中應用化學方法,果園技術人員首先要對農藥的品種與劑量嚴格控制,而且要堅持用藥的科學化,根據蘋果樹病蟲害的防治對象,把單位面積上的用藥計量控制在最經濟的范圍內。同時,在應用化學方法進行蘋果樹病蟲害防治中,對用藥方法還要注意,盡量減少對天敵的殺傷。如使用生物農藥和昆蟲生長調節劑等環保農藥,無公害果品生產使用一般主要為:華光霉素、阿維菌素、瀏陽霉素等生物農藥。

篇9

[關鍵詞]蘋果樹 病蟲害 防治 對策

中圖分類號:Q946.81+8.3 L 文獻標識碼:Q 文章編號:1009914X(2013)34057801

一、蘋果樹常見病蟲害分析

(一)輪紋病

在蘋果樹的栽培與日常養護中,輪紋病是最為常見的病蟲害之一,對于蘋果樹的果實、葉片、枝干的成長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蘋果樹出現輪紋病癥狀時,枝干上的皮孔周圍可能出現圓形或扇圓形的深紅或紅褐色病斑,病健交界出現樹皮開裂的現。在蘋果樹主干或主枝上瘤狀病斑發生嚴重時,病部樹皮或較為粗糙,呈粗皮狀。輪紋病一般發生于果實成熟期以后,在幼果期間很少出現病蟲害癥狀。輪紋病的癥狀還可能出現在果實上,果實上會產生圓形或橢圓形的褐色斑點,果實在短時間內腐爛,甚至變為黑色僵果。

輪紋病的發病季節主要集中于多雨或晴雨天氣,以秋季最為常見,金冠、富士、紅星、青香蕉、玉林等品種的蘋果樹受害幾率最為嚴重。

(二)斑點落葉病

在蘋果樹的成長階段,斑點落葉病是較為常見的病蟲害。

斑點落葉病的病癥主要表現為:蘋果樹的幼葉、新梢、果實等受病菌危害嚴重,病菌以菌絲體潛伏于樹木的受害葉片、枝條中越冬。蘋果樹斑點落葉病的發病高峰主要于春、秋兩季,斑點落葉病的第一次發病從5-6月,主要危害部位為樹木的樹梢及幼葉;第二次發病為8-9月,蘋果樹在果實即將成熟時,樹梢病蟲害加重,進而造成樹木大面積葉片枯黃和掉落。蘋果樹斑點落葉病的形成與加重同氣候、降水、光照等都有密切的聯系,如果在蘋果樹在春季葉片、枝條萌生時遇到連雨天氣,病斑會明顯增多。另外,果園地勢低洼、樹勢衰弱、通風透光效果不佳、地下水位偏高等也是導致蘋果樹發生斑點落葉病的主要因素。

(三)腐爛病

在威脅蘋果樹健康與成長病蟲害中,腐爛病是成齡蘋果樹枝干上較為常見的病害之一,部分地區也將腐爛病稱為臭皮病或爛皮病。

腐爛病多是由病菌引發的,蘋果樹一旦患病可能出現枝干枯死、樹勢衰弱等癥狀。腐爛病的傳染性相對較強,如果不能對病樹進行及時治療,就有可能導致蘋果樹的大量死亡,甚至是造成整個果園的毀滅。腐爛病的主要發病部位為蘋果樹的主干和主枝,發病初期很難察覺,而在樹皮下則出現暗褐色或深褐色的干斑或小斑。腐爛病多發生于春季,夏季進入病情擴散期,腐爛病多發生于酸性土壤地區,受到春季雨水較大或果園排水設施不足等條件的影響也較大。

二、蘋果樹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一)加強果園肥水管理

在蘋果樹的病蟲害防治中,關鍵在于通過有效的方法預防病蟲害的發生,而不是在病蟲害發生時才進行被動的治療。

蘋果樹病蟲害的發生一方面受到雨水、氣候、土壤、溫度、光照等自然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在果樹的日常管理中人為因素對于病蟲害的影響也是必須重視的。在蘋果樹的肥水管理中,果園技術管理員要密切關注果樹的成長狀況,并結合果樹出現的早期病害癥狀,通過施加肥料或控制果園的給水、排水,提高樹體的抗病蟲能力。另外,在秋冬季節,要對蘋果樹的枝葉進行定期修剪,翻耕除草,合理施肥。在蘋果樹完成果實收獲后,果園技術管理人員要組織專業人員對樹木進行后全面修剪,徹底清除發生病蟲害癥狀的枝葉,并選用石硫合劑,波爾多液等藥劑全面噴施,降低病蟲越冬基數。對于已經出現輪紋病、黑星病等病癥的果園,可施用增產菌或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以全面提高蘋果樹抗病蟲和補償危害的功能。

在深翻改土、增施有機肥的基礎上,按照果樹的營養需求,科學配方施用氮、磷、鉀肥和微量元素。根據樹齡、樹勢、土壤肥力等條件,通過疏花疏果合理的調整結果量。在果園建立良好的灌、排水系統,實行秋控春灌。做好樹體保護,對造成的傷口及時涂藥保護,冬季進行涂白。及時防治造成樹體早期落葉的病害、蟲害和多種根部病害,防止樹體過早落葉,提高光合效能,提高肥料和水分的利用率,達到壯樹防病的目的。

及時治療腐爛病病斑,是防治蘋果樹腐爛病的一項關鍵性的措施。刮治病斑要常年堅持,做到隨時發現隨時刮治,將腐爛、變色的樹皮徹底刮除干凈,直到重新增露出好皮,用農豐靈50倍液、50%菌毒清乳油50倍液、果樹康油膏等涂抹。為防止病疤復發,連續用藥4~5次。

(二)大力推行果園生草法

在蘋果園的病蟲害防治中,果園生草法是一項科學、合理、有效的土壤管理方法,以達到對各類與土壤有關的蘋果樹病蟲害進行有效的預防與治療。在蘋果園實行生草法不僅可以增加果園土壤的有機質,而且還可以招引蘋果樹病蟲害的天敵,減少農藥的用量,進而保證果品的天然品質與質量。果園生草法不僅蘋果樹發生病蟲害的天敵創造了良好的棲息場所.而且為其提供了豐富的食物,招引了大量天敵來定居。

(三)化學方法

在蘋果樹病蟲害的防治中,化學方法是一種合防治措施,其具有作用迅速,防治效果顯著、使用方便等優點,也是通過人為干擾因素與樹木病蟲害作斗爭的主要手段。在現代蘋果園的日常養護與管理中,化學治療是蘋果樹病蟲防治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化學方法防治蘋果樹病蟲害時,雖然可以取得較為理想的防治效果,但是還要考慮到化學藥劑對于生態環境的污染與破壞。因此,應用化學方法進行蘋果樹病蟲害防治中,果園技術人員首先要嚴格控制農藥的品種與劑量,而且要堅持科學用藥的原則,根據蘋果樹病蟲害的防治對象,把單位面積上的用藥計量控制在最經濟的范圍內。同時,在應用化學方法進行蘋果樹病蟲害防治中,還要注意用藥方法,盡量減少對天敵的殺傷。使用生物農藥和昆蟲生長調節劑等環保農藥,無公害果品生產使用的生物農藥主要用:華光霉素、阿維菌素、瀏陽霉素等。

(四)建立病蟲害預測預報網絡

近年來,我國各地區頻繁出現果品質量安全事故,造成了較壞的社會影響,對于果品品牌的推廣與宣傳也是極其不利的。

因此,在果園的日常養護與管理中,技術人員不但要注重提高果品質量安全意識,而且要逐步建立病蟲害預測預報網絡,使病蟲害防治始終被控至于系統化管理的范圍內。在蘋果樹的成長與果實收獲過程中,管理人員在應用現代電子監控技術的基礎上,逐步實行果園病蟲害的科學化管理與全程監控。病蟲害預測預報網絡的構建中,首先要貫徹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實行以農業防治為基礎,以生物、物理防治為主體,以農藥防治為輔助的無害化控制措施,這樣就能達到防止檢疫病蟲害隨苗木傳播的同時,避免的人為因素造成的病蟲害的發生幾率。

篇10

[關鍵詞] 落葉松 人工林 病蟲害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 S76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11-0123-01

隨著森林工業的迅速進步,新培育的人工林數量和規模逐年增多,而人工林的樹種又相對單一,以純林為主,經營管理比較粗放,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削減了森林本身的生態效益。這些人工林并不具備很好的病蟲害抵抗力,缺少完整的防治體系。森林防疫以及相應的監測技術非常落后,這就導致森立病蟲害不斷出現,且造成的危害極大,嚴重阻礙了我國林業的發展和進步,因此,研究其病蟲害的防治意義重大。

1 落葉松人工林主要病蟲害發生危害的原因

1.1 落葉松人工樹種單一

由于地理位置特別,氣候條件特殊,林區的采伐跡地,水濕地以及火燒跡地導致林區林區在選擇自己的樹種時限制性比較大。雖然現在很多林區已經將西伯利亞紅松,小興安嶺紅松和水曲柳等樹種引入到自己的林區中來,但是這些樹種的大面積推廣還有不少局限,它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嘗試。因此落葉松作為人工林首選的情況暫時不會有所改變。這樣一來,人工林的群落結構出現了明顯的穩定性問題,生物多樣性也難以滿足實際的需要,進而導致生態平衡難以維系和協調。這就大大增加了病蟲害出現的概率,而且一旦病蟲害出現后,就會迅速蔓延開來,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這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也是非常不利的。

1.2 經營管理粗放

不少林區在進行管理時,都有著“重采輕育”的錯誤觀念。不管是育苗選種,調整樹木,或是樹木日常管理都是遵照陳舊的管理原則,并未從本質改變落后的粗放管理模式。此外,部分管理部門并未真正重視起來病蟲害防治的相關工作,技術人員的專業水平并不過關,責任心不夠,常常使林區內出現錯報漏報的情況。不少林區的病蟲害防治常常存在“機械化”的情況,他們很難在病蟲害剛剛出現時,就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解決,這就導致很多病蟲害造成了很大的損害。

1.3 氣象因子

隨著全球氣溫的上升,生態環境的破壞正在變得越來越嚴重。由于氣候條件的改變,春天正在變得越來越干旱,夏季道德降水反而變得越來越多,這就使落葉松病蟲害開始變得越來越嚴重,其本身對經濟,生態環境造成的損害正在變得越來越大。

2 落葉松人工林病蟲害防治措施

為了減少現在現在國內林區病蟲害出現的概率,保護好現在國內人工林成果,為林業的長遠發展奠定好基礎。根據國內現在森林病蟲害的實際情況,結合具體的發展情況,利用“生態治理”的方法,采用有機策略來使落葉松人工林安全生長,保持穩定,確保林區內部少出現,不出現病蟲害成災的情況。

2.1 貫徹有關法律法規,提高全民森防意識

對于林區的管理而言,森林病蟲害防治并不是簡單輕松的工作,防治工作能不能做到位將直接影響造林綠化的實際效果。為了確保相關工作以制度化,規范化,法律化的方式推進,相關部門在進行工作管理的時候就要嚴格遵照國家相關法律的要求,提高人們的防病蟲害意識。需要注意的是,林區管理部門應該根據林區的實際情況,調動相關法律法規,為自己的管理行為尋找扎實的法律依據以及法律基礎。同時,林區應該結合實際需要,建立自己的“一站三網”,提高預測工作的準確程度,為相關工作制定科學合理的防治方案。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防治工作的科學性,檢疫的嚴格性。相關部門應該主動向周邊群眾普及病蟲害防治的知識,提高人們對這項工作的認識水平,鼓勵大家積極參與到防治工作中去,確保病蟲害控制維持在較好的水平上,避免出現災害。

2.2 貫徹以營林為基礎的宏觀防治策略

森林病蟲害防治需要以營林生產活動當做前提和背景,貫穿至其全過程。因此,管理部門應該選擇合適的樹種,培育良好的抗病蟲害苗木,選擇合適的地點種植合適的數目,科學的進行撫育,必要的時候采取封山育林的方法保護林區樹木。此外,林區還應該豐富區內生物的品種,提高它們的病蟲害抵抗力,實現“生態控制”的目標。

2.3 貫徹生態控制的防治策略

傳統的“綜合治理”將管理的重點放在害蟲的數量上――害蟲的數量越少,管理的效果越好。這實際上忽視了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寄主和病蟲間的相互關系。這種管理方法不能及時對病蟲害問題作出回應,不夠科學。進行病蟲害自管理的最高效的方法就是“生態控制”,它能夠減少防治壓力,使森林環境變得更加和諧,以更加綠色的方法控制病蟲害。

雖然現在林區落葉松人工林病蟲害保護已經獲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森林本身和病蟲害間的相互矛盾卻至今還沒有被解決,這也是現在林業研究的重要問題。所以,相關管理部門在進行落葉松人工林病蟲害防治時嘗試了非常多的新方法,比如物理方法,化學方法以及生物方法(鳥類食蟲,生物制劑)和綜合性方法。同時人們還嘗試通過利用寄主落葉松本身的特點,比如其抗病蟲性比較強,耐害性強等,減小防治指標,使其本身自帶的整體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使病蟲害不至于成災,避免其對人工林的正常生長造成消極的影響,從而保護人工林的珍貴成果。

3 小結

綜上所述,森林病蟲害防治并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它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它需要林學,生理學,生態學,毒理學,微生物學的相關知識背景以及社會科學知識,因此,它需要來自全社會的關注,森林部門應該投入更多的精力進行研究,提高自己的病蟲害防治水平,做好檢疫工作,提高預報水平,利用科學的方法為人工林創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此外,相關部門還應該堅持進行“生態控制”,結合科學有效的化學防治措施減少病蟲害出現的概率,使生態趨向平和,為人工林的成長奠定良好的環境基礎。

參考文獻

[1]朱雪征.東北落葉松幼苗培育過程中的病蟲害防治分析[J].農家顧問.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