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教學敘事范文

時間:2023-04-10 01:35: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化學教學敘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化學教學敘事

篇1

1.1醫學院校化學學科特點對化學教師提出了新要求醫學

院校的化學相關課程,往往作為醫學基礎課在第一學期開始開設,學生剛剛步入醫學殿堂,對于醫學知識興趣很高,但是卻不能正確認識化學對于醫學的重要性,只是對臨床專業課充滿了興趣與期待,另外由于化學學科需要記憶的內容多,知識點比較零散,課程枯燥,所需理論不能馬上轉化為實際應用,實用性不強,只是為了應付考試,缺乏學習的興趣,主動性較差,從而導致了化學相關課程的教學效果不佳,學生厭學。歸咎其原因,就在于教師,教師要改革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1]。這些關鍵就在于化學教師要具有豐富的醫學知識,在講授化學理論時,能夠引入醫學知識,深入細致的闡明醫學與化學的內在聯系,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主動接受。目前,醫學院校的化學教師多畢業于各師范院校化學專業,在醫學院校教學工作中,面臨兩個最突出的問題:一是更新知識途徑狹窄,醫學院校化學教材更新換代周期一般較長,教師周而復始地講授同一本教材,外出進修、學習機會又少,結果造成知識結構的萎縮、陳舊,制約了教學質量的提高[2]。二是醫學知識匱乏,由于化學教師從未接受過系統的醫學教育,所以在講授化學與醫學的聯系時顯得力不從心,一些生動的醫學例子,自己不理解,只得被迫割舍。

1.2現代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對化學教師提出了新要求伴隨

著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現代醫學教育模式已發生了轉變。課堂教學已由單一的板書、掛圖、模型,轉變為了圖片、影像、動畫、聲音、模型為一體的綜合教學模式,充分激活學生的感官,教學內容更直觀、更形象[3]。尤其是隨著電腦虛擬技術的發展,出現了投入少、教學效果明顯的虛擬實驗室、仿真實驗操作軟件。這就要求化學教師必須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技術和現代信息技術,才能駕馭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目前,從事化學相關課程教學的教師,計算機水平普遍不高,缺乏必要的計算機系統培訓,僅僅只能滿足簡單的操作,較為熟練的掌握Office辦公軟件,但是對于制作課件的Author-ware、Director、Flash、Dreamweaver、Photoshop等多媒體應用軟件知識極其欠缺,尤其是對美國劍橋公司出版的世界最優秀的化學桌面軟件ChemOfficeUltra化學輔助系統知之甚少,導致了制作課件水平較低,往往只是板書或教材的搬家,沒有體現出多種媒體的綜合應用,教學課件缺乏趣味性和互動性[4]。

2醫學院校化學教師進行繼續醫學教育的措施

對于醫學院校的化學教師而言,應該結合所授課程的專業特點,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加強理論基礎,提高業務素養。

2.1通過自學努力提高化學教師的醫學素養

醫學院校不同專業的化學課程主要有《醫學化學》、《基礎化學》、《有機化學》、《無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等,這些課程基本上都是化學本科專業的主干課程,對于一名合格的化學教師而言,這些課程的化學功底都比較扎實,但是在講授過程中卻無法與書中滲透的醫學知識緊密聯系起來,因此這就要求化學教師首先應在吃透所授教材的基礎上,選擇性的查閱醫學相關書籍,特別是《生理學》、《生物化學》,學習掌握醫學知識,做到言必有據。這樣才能保證在講授的過程中,闡述醫學知識,分析化學反應在生命體內的轉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5-6]。另外,為了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水平,可以查閱一些計算機書籍,系統的學習掌握一些基本的Office辦公軟件、化學專業軟件和多媒體課件制作軟件的操作。

2.2通過聽課系統的學習醫學知識

化學教師除了聽同科老師的課,取長補短,改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以外,重點是系統、全面地聽醫學課程。這并不是要求化學教師跟班聽所有的醫學課程,可以先選擇有代表性的和自己講授內容直接相關的學科,譬如《生物化學》等,每學期可以堅持跟班聽取一門,以后可以聽取其他學科,積少成多,逐步消化,提高自己的醫學知識水平。另外,也可以充分利用網絡中,自己所授課程有關的精品課程資源,或其他學校教師的授課視頻,借鑒別人的經驗,取長補短,充實自己的教學內容。

2.3通過繼續深造努力提高知識涵養

化學相對于其他醫學學科而言,知識更新速度較慢,但是化學教師不應該滿足于現狀,可以通過參加各類學歷教育、短期培訓或者外出交流學習的機會,充實自己的知識,拓展自己的視野,提高自己的學歷[7]。只有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才能不斷從自身的需求出發,時時學習,處處學習,通過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涵養,創新自己的教學,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2.4通過實踐不斷反思提高教學水平

化學教師應該邊自學邊實踐,理論聯系實際。這里的實踐包含兩層意思:一是給醫學專業教師說課,重點說化學教材中所涉及醫學的內容,找問題,查漏補缺,嚴格杜絕講錯醫學知識。二是邊用邊學,使用一系列輔助教學軟件,制作高水平、高質量的多媒體課件[8]。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與反思,才能促進自己教學水平的提高,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進教學效果。

3結束語

篇2

一、對教師專業化的認識

教師專業化簡單地說,就是教師職業不斷提升社會地位,爭取成為專業的過程。具體說來,是指教師個體在其整個職業生涯中,依托專業組織,通過終身專業訓練,習得教育專業知識技能,實施專業自主,表現專業道德、不斷增長專業能力的過程,或者說是教師“個人成為教學專業的成員并且在教學中具有越來越成熟的作用這樣一個轉變過程”。

教師職業從經驗化、隨意化到專業化,經歷了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80年代以來,教師專業化則形成了世界性的潮流。要求高質量的教師不僅是有知識、有學問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專業追求的人;不僅是高起點的人,而且是終身學習、不斷自我更新的人;不僅是學科的專家,而且是教育的專家,具有像醫生、律師一樣的專業不可替代性。

現代教師職業所依據的專業知識具有雙重的學科基礎:教師任教科目的學科知識和教育的學科知識,即“學術性與師范性”,在現實中,師范性往往更容易成為強調學術性的犧牲品。但是,20世紀80年代后,人們對過去忽視教師專業發展和教學技能提高的做法給予了強烈的批評,教師專業化目標的重心已開始轉向教師的專業發展。目前,在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教師專業化的觀念已成為社會的共識,進行以教師專業化為核心的教師教育改革,已成為世界教育與社會發展的共同特征。

二、我國教師專業化的現狀

我國有關法律已經為推進教師專業化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證。1994年的《教師法》規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第一次從法律角度確認了教師的專業地位,2001年4月1日起,國家首次開展全面實施教師資格認定工作,進入實際操作階段。但至今,對教師的職業不可替代性仍存在一些爭議。當前還有不少人認為教師職業有一定的替代性,誤認為只要有一定的學科知識就能當教師。

我國現有一千多萬中小學教師,是國內最大的一個專業團體,承擔著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中小學教育。盡管我國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專業化標準的要求,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教師專業化尚有不少差距。我國小學和初中教師的合格學歷起點偏低,部分教師職業道德意識淡漠,很多教師教育觀念陳舊,創新意識和研究能力不強,教學方法和手段落后,知識面狹窄等都是不能忽視的重要問題。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深化,我國的教師質量與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求的差距明顯表現出來,改革與發展教師教育,推進我國中小學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勢在必行。

三、教師教育專業化的課程設置

教師專業化的前提應當是教師教育專業化,而教師教育專業化是由專業教育實現的。教師教育專業化的內容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教師職業道德及專業知識的學術研究。所以在職前培養階段,教師教育課程就應依據專業化標準來設置。

但長期以來,我國教師教育的課程屬于一種“學科本位”模式,課程體系呈現單一學科向縱深發展的特點,教師教育的專業特征沒有凸顯。而世界各國在實施教師專業化過程中都把教育科學類課程列入專業課,并視之為教師教育專業的標志性課程。鑒于此,我國的教師教育也應走出“學術性”與“師范性”之爭的樊籬,樹立起“雙專業”的課程觀,建構突出教師專業性的課程體系。

這就要求對課程結構進行調整,樹立起普通文化課、學科專業課、教育理論課、教育技能課、教育實踐課的合理比例。20世紀70年代末,國際勞工組織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70多個國家教師教育的調查顯示,各國教師教育課程比例大體為:學科專業課占35%,普通文化課占25%,教育理論課占25%,教育實踐課占15%。在整個課程體系中,教育專業課占40%,教師的專業特征明顯。

篇3

[論文摘要]探究式學習是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改大力提倡的一種學習方式。但是在實踐中由于缺乏一套科學的程序,往往在實踐中不能得到很好的貫徹執行。筆者在文章探討了化學教學中探究式教學模式的一般程序,希望能進一步促進探究式教學在化學教學中廣泛應用。

在全新的新育思想指導下,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構建了“五階段五中心”的基本問題解決的中學化學探究教學模式的一般程序,它具有操作性強的特點,其內容如下。

一、呈現化學問題,以創設問題情境為中心

呈現化學問題,是模式的第一個要素和實施環節。在這一階段中,學生必須得到一個明確的任務,或者在某一情境中自己發現問題;教師必須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并提出問題,形成問題意識。因此,教師要把學生的學習內容巧妙地轉化為問題情境,在教學實踐中提出一些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

1.直接提問,激發興趣,引導探究

有趣的問題往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激活學生的思維。一個恰到好處的問題能夠很快地引起學生的興趣。一個具有挑戰性鼓舞性問題能馬上激活學生的思維細胞,調動學生學習思考的積極性,并迅速將其帶入愿意學習的思維境地。例如,在學習鹽類水解時,可由家中蒸饅頭談起并提出問題:“面發了酸了怎么辦?”(學生答:加堿。)“這里說的堿的化學成分是什么?”(學生答:碳酸鈉。)“屬于哪一類物質?”(學生答:鹽類。)“它的酸堿性如何?可以用哪些實驗加以驗證?”進而教師可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并進行實驗。他們會從實驗中發現“為什么碳酸鈉溶液會呈堿性”“其他鹽的酸堿性怎么樣”等問題的答案,這樣一來矛盾就自然地交到了學生手中,起到了激發興趣、引導探究的作用。

2.利用實驗,發現問題,引發探究

化學實驗的直觀性、生動性和變化性使其自身充滿了探究的懸念,易引起學生問題意識和探究興趣,這是教師經常采用的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利用化學實驗創設問題情境的適用范圍很廣,例如:元素化合物和有機物性質及其反應產物的驗證性研究;按一定要求制備,驗證物質性質的實驗設計(裝置、藥品、操作);證明概念、理論或習題的有關實驗探究;聯系實際解決生活問題,創新實驗探究等等。

3.通過一些探究性習題創設問題情境

所謂探究性習題,也稱探索性試題,其特征是題目本身沒有給出明確的結論,或是得出結論的方法,只是提出了可能,需要經過觀察、分析、猜測、比較、歸納等科學方法,才能得出結論的一類新型試題。利用探究性試題創設問題情境的關鍵是教師身邊有良好的探究性試題,本文在第三章中的紙筆測驗對其做了較為詳細的論述。

4.利用化學史料創設問題情境

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利用化學史料創設問題情境,不僅可以使教學不再局限于現成知識本身的靜態結果,而且可以追溯到它的來源和動態演變的過程,揭示出反映在認識過程中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思想,使學生學會到形成知識和運用知識的科學方法。

5.結合生活、生產和當前科技發展中的實際問題創設問題情境

緊密聯系生活、生產和當前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實際問題創設問題情境,有利于激發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意識,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培養學生思維的實踐性和深刻性。

二、學生的信息搜索階段,以收集資料為中心

學生明確探究任務之后,就要根據問題情境的要求收集相關資料。收集資料的方法很多,可以查閱課本,可以網絡查詢,可以通過圖書館借閱相關書籍,也可以咨詢專家與伙伴協商交流。

搜集信息的過程和質量決定著問題解決的最終效果,如果資料收集不全或者收集的資料不能有效地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就會導致問題解決的失敗。收集資料的能力對于問題解決來說很重要,特別是對于陌生的具有創造性的問題而言,更是舉足輕重。

學生收集資料的過程并不是簡單地找出問題解決所需要的信息,同時還要對這些信息進行精制和組織,以利于問題解決過程中信息的提取和遷移。對資料的精制和組織就是把獲得的資料與已有的知識用適當的線索聯系起來,形成網絡化認知結構。精制和組織的方法有:找出新資料與認知結構中原有知識的聯系,如上位概念、下位概念和并列結合關系;對學習材料列提綱,作圖解或畫概念圖;理解新信息的涵義,對其進行分類和概括等。

三、學生的信息整合階段,以形成假設為中心

收集完資料之后,就要促使問題初始情況,向目標情境的轉化,就必須提出種種可解的途徑、假設和目標。

情境假設,所謂假設是指根據已知的科學事實和科學規律,對未知的科學事實和科學規律所做的一種推斷和解釋。假設不僅是一種方法,還是一種結果、一種思想。所謂“方法”就是指根據已知對未知進行推斷和解釋的思維過程,所謂“思想”是指要用發展變化的觀點來看待科學理論,隨著科技的發展,當前被認為是正確的理論也有可能被進一步修正,甚至被推翻。所謂“結果”是指由推斷所得到的假定性結論。

提出假設是探究式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提出假設的整個過程中,學生始終注意對問題進行分析、了解。牢牢掌握問題的目標情境與問題的主要特征,將精力集中在問題目標情境上。學生可以是自己提出假設,也可以是合作提出假設。提出假設的過程,對于學生來說,既是整合已有知識的過程,又是超越已有知識,更新理解的過程。

四、解決問題階段,以選擇策略為中心

選擇恰當的策略是問題解決中很關鍵的一步。從本質上講,問題解決就是要通過合理策略的選擇和運用,以縮短問題初始情境和目標情境之音質差距。這是解題的實質性步驟,常用策略有以下幾種。

1.雙向推理。雙向推理即充分利用已知條件進行順向推理,重視運用未知條件進行逆向推理。教學實踐表明,順向推理易被學生接受和掌握,逆向推理都難以踐行。在進行逆向推理時,主要采取確立“子目標”的辦法,幫助我們明確思維方向。一旦建立了子目標,我們就把難以捉摸的“總目標”轉化成了與已知條件的關系更接近的從而容易解決的“子目標”,子目標成了我們的思維方向。在運用子目標時,一定要防止把子目標(未知條件)當成已知條件來思考。

2.發散思維和集中思維。解題時,要注意克服定勢,進行發散思維。所謂定勢是指問題解決過程中,只考慮一種思路,一條道走到黑,鉆牛角尖。實驗發現,中等生和學困生解題往往只考慮一條思路,當這一條思路走不通時,就感到束手無策了,而尖子生總是考慮幾條不同的思路,并最終在多次嘗試失敗之后找到一條正確的思路。因此,我們解決問題時,要思維靈活,從多種解度看問題,從多種途徑尋找答案,這就叫發散思維。與發散思維密切相關的一個問題是,必須善于評價自己的思路,找出自認為比較好的一條,集中精力地優先加的考慮。我們稱這種思維叫集中思維。發散思維只有和集中思維結合起來才是高效的創造性思維。

3.類比遷移。類比遷移指運用先前已解決問題的現在知識去指導新問題解決。這種解決問題的策略,實際上是利用學生早已熟悉的事物,通過類比去同化新知識的學習,從而將陌生的新知識,新問題變成為學生所熟悉的可解問題。

五、師生反省評價階段,以合作交流評價為中心

“協作”和“交流”不僅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要素,而且也是基于問題解決的探究式教學模式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此階段中,要求學生以合作學習的方法,把問題的解決過程和結果顯現給同伴,從中選取最優方案。這體現了新課程中三維目標的實現,也促進學習者進行自評,以便了解自己的不足與優勢。從另一方面講,對某一次問題解決加以總結和交流評價,交進問題解決者改進問題技巧,提高問題解決效率的絕好機會,也有助于學生學會合作,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參考文獻

[1]帥保國等.論問題式學習中的“問題”[J].上海教育科研,2005(7).

篇4

關鍵詞:實驗;課外活動;練習

化學除了要掌握基本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知識以外,在教學中還要著重于以下幾方面的教學內容:

一、重視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是保證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是評價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面。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實驗,用實驗去解決化學問題,掌握了科學的思維方法,培養了動手操作的能力,使各項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皆得到開發。如在“氧氣的性質和實驗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性質和實驗室制法”中鍛煉的是學生的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而一般學生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的形成與鞏固也都是由實驗來完成的。

二、重視課外活動

組織和指導學生參加課外活動,可以提高學生對化學的興

趣,開闊學生知識面,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能力。課外活動在提高學生素質、發展學生個性特長、激發其個性思維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讓學生在課外活動中汲取科學知識,受到宏觀的教育,逐漸養成愛科學、用科學的行為習慣。課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可以多樣化、多元化。例:組織教學參觀、舉辦科學講座、自制儀器、開展家庭小實驗或小制作等。

三、重視練習和學法指導

在化學教學中,要想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自學能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教師的引導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形成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引導應側重于閱讀和練習兩個方面。指導閱讀就是要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閱讀有關課內外教學材料。而教材無疑是最好的閱讀材料,現行初中化學教材經修改后能夠更加清晰、直觀地表達其教學思想,具有極強的思考性和可讀性,優化改善了課前預習的方法,并且能夠及時地驗證學生自學成果,

從而改變學生對自學的態度并激發學生自學的興趣。

練習的目的在于訓練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指導練習時為學生選擇適當的練習題,避免學生進入乏味的題海。通常習題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形成性練習題”,可以幫助學生及時消化和鞏固所學的知識,達到新學內容與原有知識同化的目的,從而形成一個自己的知識框架。另一種是“提高性練習題”,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其解題能力,即從各個方面對某一知識點進行不同深度的揭

示,使學生能夠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該知識點,從而達到融會貫通、聞一而知十的目的。

總之,化學教學應充分發揮其學科特點,提高認識,更新觀念,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而努力。

參考文獻:

篇5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21世紀中職人才的業務規格是面向基層、面向生產和服務第一線的既懂技術又能操作的高素質勞動者。畢業生綜合素質的高低,將直接決定其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崗位。因此,這就要求畢業生必須具備足以保證自己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在知識結構方面:(1)職業中專畢業生必須掌握一定的基礎理論知識,包括語文、數學、英語、計算機應用基礎。基礎理論知識是勝任本職工作的文化科學基礎,同時也是學生畢業后繼續學習的基礎。(2)專業技術知識,包括職業技能的基本知識和同類技術的安裝、使用、維護、維修及管理知識,它是崗位群所必需的專業知識,既要有一技之長,又要做到能觸類旁通。它是能完成、勝任本職工作的前提,同時也是向專業化專門人才發展的前提。(3)相關知識,包括法律知識、人文知識、管理知識、營銷和公共禮儀知識等。相關知識是適應崗位變化、轉崗和轉業必備的知識儲蓄。基礎理論、專業技術知識、相關知識三位一體是職業中專畢業生知識結構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中基礎知識是前提,專業技術知識是重心,相關知識為輔助,只要做到基礎知識扎實,專業技術知識精通,相關知識寬厚,就能基本做到一專多能,觸類旁通,使學生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競爭中游刃有余。

人才市場需求情況的變化趨勢表明,職業中專畢業生就業狀況1995年以后主要呈現出兩種走勢:一是就業單位類型趨于多元化。職業中專生就業單位的類型逐漸向鄉鎮企業和民營企業流動,少數畢業生走向了獨立創業的道路,開辦了自己的小企業。二是畢業生的就業崗位有明顯轉移。畢業生的就業崗位向一線技術工人或智能型工人崗位流動,目前這種流向還在不斷加強。從人才規格的要求看,中小型企業、民營企業急需復合型的管理和專業人才。因為中小型企業的經濟規模較小,人員精干,組織結構扁平化,職能部門也比較精簡,這就要求管理人員一身數職,專業人員是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中小企業將為職業中專生就業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傳統的由職業中專畢業生擔任的職業崗位,現在用人單位大多選擇了普通專科生或本科畢業生。這些變化進一步說明中職學校必須適應人才市場需求情況的變化,及時準確地調整培養目標,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培養懂技術會操作的高素質勞動者,淡化技術員類人才和技術工人類人才的界限。

從21世紀對中職人才規格的要求和人才市場需求情況的變化趨勢來看,在教育教學改革方面,急需加強和改進的工作主要有:(1)更新教育觀念在管理上實行彈性學制和學分制。(2)加強專業建設優化課程結構為人的生存與發展服務,是辦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點,當然也是專業建設和課程結構優化的落腳點。(3)實行分層次教學。(4)著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篇6

一、計劃目標:

通過 學習,能很快地熟悉 教材,努力提高其教育教學能力,適應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力求達到:

(1)樹立良好的敬業精神,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校,熱愛學生,遵紀守法,養成職業紀律和道德規范,熟悉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

(2)完成教育教學任務,認真撰寫導學案。熟悉所任學科課標,教學工作得到大多數學生的認可。

(3)熟悉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能管好課堂,完成學校分配的班級德育管理工作。

(4)熟悉本學科的最新知識和信息,完善知識結構,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5)把握教材重難點,自如地駕馭和處理教材。

(6)開展教學探究、解決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總結教育教學經驗。

二、計劃內容:

1、認真學習師德教育和職業道德修養、現代教育理論與素質教育理論、教育教學技能訓練、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教育教學實踐研究等。

2、突出新課程教材改革對教師知識能力的新需求和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3、結合自身,提高專業素養,積極參加國家、省、縣教科局組織的繼續教育培訓。

4、通過實踐活動積累經驗。

5、常練教學基本功。

三、學習形式及措施

(1)以自學為主,按時參加學校組織的集中培訓。

(2)認真完成作業,作好學習筆記。寫好心得體會。

(3)積極參加集體備課活動:課標解讀、教材研討、觀摩示范課。

篇7

【關鍵詞】深化 課堂教學 圓錐體積 有感

在教學中,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生動和諧的教學情境,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全身心投入學習,達到活躍學生思維,增進知識理解,促進技能發展和素質的提高。因此,小學數學教學要培養學生想學――會學――好學――競爭的能力和習慣,這樣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充分發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和學生的智力因素,使學生了解數學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明確學習目的。形成學習動機,同時抓住學生理解知識的關鍵和分析,思考問題的焦點,啟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情感的共鳴,使學生進入積極思考,發言爭辯的學習情景。

要想學生想學,教師就必須善誘會問,提問帶思維成分,請學生回答問題應帶鼓勵性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維總是從問題開始,創設好問題前景,設疑激趣,就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誘發思維。在教學圓錐體積時,教師先出示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讓學生觀察其特點并回答問題,這個圓錐和圓柱的高相等嗎?底面積相等嗎?學生回答出高相等,底面積也相等后,教師在進一步提問:這個圓錐和圓柱的體積有什么關系呢?這時學生就會積極思維,踴躍發言。有的認為圓錐的體積是圓柱的三分之一,有的認為是二分之一,還有的認為不一定,這樣就水到渠成,自然地把學生引入學習情境中。

要使學生會學,好學,教室必須善于引導,設置的問題和教學的引入本身應具有趣味性。在教學圓錐體積時,教師在學生回答圓錐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時,不必先忙于訂正答案,而是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組,讓他們自己用等底等高的圓錐形容器教具裝沙的實驗。學生實驗后,明確了圓錐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在這一教學中,學生以具體的,實在的親手實踐操作來認識事物,獲取知識,體驗了學習活動的樂趣,感受到自己成功的喜悅。要使學生競爭能力得到發展,教師的教學應留有余興,設置一定的坡度,使學生有問題可思,各抒己見,求異創新。在教學時,教師在學生知道圓錐的體積等于和它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的基礎上,出示練習題如下:

(1)有一個圓柱和圓錐,底面積相等,高也相等,圓錐的體積是5立方米,圓柱的體積是多少?

(2)有一個圓柱和一個圓錐的體積和底面積都相等,圓柱的高是10厘米,圓錐的高是多少厘米?

(3)有一個圓柱的圓錐的體積,高都相等,圓柱的底面積是9平方厘米,圓錐的底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讓學生進行討論,先算出答案,在歸納出一般規律,教師在學生經過一番激烈的爭論后,讓他們各抒己見,然后教師再作分析,評價。

(1)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等于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2)體積和底面積都相等,圓錐的高是圓柱高的3倍。

(3)體積和高都相等,圓錐的底面積是圓柱底面積的3倍。

篇8

自2015年10月15日始,本人有幸打開了“華南師范大學”繼續教育遠程教育網。其間有不少的視頻對本人感觸頗深。諸如“課堂教學藝術的設計”及“主題班會的設計”的視頻可謂別具一格。下面就這兩個方面談談我個人的感想。

“課堂教學藝術的設計”我認為既然是藝術,那就必須要做到獨具匠心。正所謂匠心獨遠。作為教師,你肩負的責任是重大的,既要向學生傳授文化知識,又要要向學生傳授做人的道理。而這兩點要在課堂上完成,那這節課甚至每一節課,你都要做到精心設計。要設計你的教學方法,要設計你的教學過程,甚至至于設計課堂上的每個細節。要使每一節課做到行云流水,使每一節課能夠將教書和育人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課堂如水塘,要時時激起漣漪,切記出現驚濤駭浪。這樣的課堂應該說才具有一定的藝術性。

再說“主題班會的設計”。中學階段的三個年級學生具有三種不同的心態和生理狀態。作為一個班級的主導者,首先要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動態,要善于發現學生的細微變化。要能夠根據班級實際情況確定班會主題。一旦主題確了,就看這個會怎么開了。如果只是班主任站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有時甚至也口若懸河,時不時冒出一兩句幽默性的語句,這樣的班會不開也罷,它起不到什么作用。我認為最有效的方式是讓學生自己來做,自己來說,無論是自己的長處還是其他人的不足之處,班會課上學生自己說出來,指出來,定能收到是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生不小了,老師不要也不應該老是把他們當小孩子看,他們有自己的思維定向,有自己判定是非的標準,老師應該充分相信他們。班會課上讓他們自由發揮,盡情討論或辯論,那么這節班會課定會成功。

上述只是個人膚淺的認識,甚至可謂是鄙陋的認識。這些認識也只有待在以后的學習或觀摩的過程中來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

篇9

【中圖分類號】 G623.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20―0075―01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明確規定:義務教育要逐步推行小班化教學。小班化教學就成為“麻雀學校”實施素質教育、追求教育公平的必然選擇,是“麻雀學校”實現學生全面發展、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我縣開始探索和實施小班化教學模式,但在實施過程中,仍存在著諸多誤區,制約著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那么,怎樣更好地開展小班化教學,筆者認為需走出以下三大誤區。

一、小班化教學需走出分層教學誤區

應充分利用小班學生人數少的優勢,積極實行“分類指導”、“分類教學”。分類教學組織形式關注的是在常規的小班化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自身在知識、技能、能力傾向方面不同的情況,在互動過程中對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障礙、學習進展以及教師所應采取的與之相適應的教學形式,并通過教師有針對性的輔導、教育,讓學生明確自己的長短板、優劣勢,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使得不同的學生取得較為滿意的學習效果,最終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分類教學組織形式不僅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差異,還從學生的行為、情感特點等綜合因素加以考慮,并確定合理的目標,采取適當的方法,這樣就有利于提高師生互動的流暢性、課堂中良好教學氛圍的營造,進一步促進學生課堂學習的專注度和不同學生學習需要的滿足度,從而達到教學實效性。

二、小班化教學需走出刻意合作誤區

在公開課上,筆者發現有些教師為了突顯小班化教學的顯著特點,動不動就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好像合作學習是小班化環境下教學的法寶,全然不顧合作學習是否有實效。其實,合作學習講求的是教學實效,教師首先應考慮到在什么情況下開展合作學習。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是在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后,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在合作探究、交流時展開的。所以,教師應切實把握好合作學習的時機,切不可為了體現教學的花樣而進行無效的合作,如果合作學習的時機不成熟,寧可不要合作學習。因此,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強化學生“合作”的學習意識,營造出主動學習的氛圍,使他們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筆者認為可根據班內的實際,有意識地將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學生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編排,促進合作的效果。在編排小組時,我們可利用小班化學生人數少的優勢,在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性格、學習能力等因素后形成四人小組,做到組內合作、組間競爭。在這個四人小組里,各自有不同的分工,有一個會組織的,有一個會思考的,有一個會表達的,帶著一個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同學。這樣的小組編排能夠讓每個小組成為一個可以獨立運作的小團隊,小組成員間相互激勵、相互促進,讓每個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習困難的學生在互相幫助中得到不斷提升,讓學習優異的學生也能獲得自信,促進了學生之間共同進步,這樣就提高了學習效率,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激勵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小班化教學需走出形式誤區

筆者觀摩發現,我縣好多教委(校)由于無法真正彰顯出自己小班化辦學的特色,于是就在教室布置和座位排放上大動干戈,煞費苦心。其實,當我們真正走進小班化教學時才發現那些只是形式。形式是必要的,但絕對不是主要的。一切形式必須是為真正的教學服務,而絕非成為吸引眼球的花樣、擺設。

篇10

一、人才市場需求的變化趨勢

1.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21世紀中職人才的業務規格是面向基層、面向生產和服務第一線的既懂技術又能操作的高素質勞動者。畢業生綜合素質的高低,將直接決定其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崗位。因此,這就要求畢業生必須具備足以保證自己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在知識結構方面:①職業中專畢業生必須掌握一定的基礎理論知識,包括語文、數學、英語、計算機應用基礎。基礎理論知識是勝任本職工作的文化科學基礎,同時也是學生畢業后繼續學習的基礎;②專業技術知識,包括職業技能的基本知識和同類技術的安裝、使用、維護、維修及管理知識,它是崗位群所必需的專業知識,既要有一技之長,又要做到能觸類旁通。它是能完成、勝任本職工作的前提,同時也是向專業化專門人才發展的前提;③相關知識,包括法律知識、人文知識、管理知識、營銷和公共禮儀知識等。相關知識是適應崗位變化、轉崗和轉業必備的知識儲蓄。基礎理論、專業技術知識、相關知識三位一體是職業中專畢業生知識結構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中基礎知識是前提,專業技術知識是重心,相關知識為輔助,只要做到基礎知識扎實,專業技術知識精通,相關知識寬厚,就能基本做到一專多能,觸類旁通,使學生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競爭中游刃有余。在能力結構方面:主要包括從事本專業的崗位操作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外語閱讀能力、初步的管理能力、與人交往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認知能力、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特別應該強調,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是21世紀人才規格中的首要內容。

2.人才市場需求情況的變化趨勢表明職業中專畢業生就業狀況1995年以后主要呈現出二種走勢:一是就業單位類型趨于多元化。職業中專生就業單位的類型逐漸向鄉鎮企業和民營企業流動,少數畢業生走向了獨立創業的道路,開辦了自己的小企業。二是畢業生的就業崗位有明顯轉移。畢業生的就業崗位向一線技術工人或智能型工人崗位流動,目前這種流向還在不斷加強。從人才規格的要求看,中小型企業、民營企業急需復合型的管理和專業人才。因為中小型企業的經濟規模較小,人員精干,組織結構扁平化,職能部門也比較精簡,這就要求管理人員一身數職,專業人員是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中小企業將為職業中專生就業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另外,獨自創辦小企業。目前,中職畢業生獨自創業的人數雖然不多,但卻體現著一種新的就業趨向。

畢業生就業單位的類型和就業崗位的變化,一方面反映了社會經濟技術水平的發展和用人規格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教育事業的發展,擠壓了技術員類人才的市場;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給用人單位提供了更大的人才選擇余地。傳統的由職業中專畢業生擔任的職業崗位,現在用人單位大多選擇了普通專科生或本科畢業生。這些變化進一步說明中職學校必須適應人才市場需求情況的變化,及時準確地調整培養目標,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培養懂技術會操作的高素質勞動者,淡化技術員類人才和技術工人類人才的界限。

二、職業教育教學改革

從21世紀對中職人才規格的要求和人才市場需求情況的變化趨勢來看,在教育教學改革方面,急需加強和改進的工作主要有:

1.更新教育觀念在管理上實行彈性學制和學分制

實行彈性學制和學分制,為學生提供一個更靈活的學習制度,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個性差異選擇更能適合自己發展的學習內容和方法。為優秀的學生提供超前發展的機會——提前畢業或繼續到高一級學校深造;給經濟困難的學生提供再次發展的機會——分階段完成學業;給成績較差的學生提供平等發展的機會——圓滿完成學業。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成。

2.加強專業建設優化課程結構為人的生存與發展服務,是辦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點,當然也是專業建設和課程結構優化的落腳點。從畢業生應具備的知識和能力的反饋情況看,專業建設和課程體系的改革應以提高素質為主線,培養綜合職業能力為重點。應進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學科體系,更新教學內容,擴大知識的科技含量,突出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