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壓軸題范文

時間:2023-04-08 15:13: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考物理壓軸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中考物理壓軸題

篇1

一、 聯系生活實際,關注科技和社會熱點

例1 (2011年?中考題)今年5月10日,鹽城市實施了人工降雨.氣象部門用火箭將碘化銀灑向云層,碘化銀吸附水汽,加速水蒸氣____成小水滴,或加速水蒸氣____成冰晶(均填物態變化名稱).水蒸氣變成冰晶的過程中____熱量.

例2(2011年?中考題)2011年3月11日,日本仙臺以東海域發生大地震并引發海嘯.海浪具有巨大的____能,致使島核電站冷卻系統受損,反應堆溫度升高.用海水冷卻反應堆是利用____方式來改變反應堆的內能.島附近的空氣中檢測到核電站泄漏的放射性物質,說明分子是____的.

評析 熱點問題既有國際性的、也有國內的、還有地方熱點,選編熱點問題對學生的心理作用往往大于實際知識的傳授。 萬變不離其宗,熱點問題只是素材“新鮮”,考查的知識能力還是學生應該掌握的.

二、 精設探究情景,在運用中檢測探究水平

例3 (2010年?中考題)同樣的一杯熱水,室溫高時冷卻得慢,室溫低時冷卻得快.老師要求同學們針對這一現象,提出一個問題.下面是四位同學的發言,其中較有價值且可探究的問題是( )

A. “熱水在室溫低時比室溫高時冷卻得快嗎?”

B. “熱水冷卻的快慢與它的質量、它與環境的溫差有什么關系?”

C. “為什么熱水在室溫低時比室溫高時冷卻得快呢?”

D. “為什么熱水的質量越大冷卻得越慢?”

評析 本題根據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物理現象,要求學生具有提出有探究價值的物理問題的能力,學生這方面的能力需要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培養,解這道題要求學生有較高的物理素養,該題較好體現了物理學科的特點.本題側重于考查科學探究的發現并提出問題環節.

例4 (2011年?中考題)小明想比較阻燃型保溫材料和普通保溫材料的保溫性能.他用厚度相同的兩種材料的板材制成大小相同的兩只盒子,盒蓋上開有插溫度計的小孔.首先在阻燃型材料的盒內放一燒杯,燒杯中倒入適量的熱水,蓋上蓋子,測得溫度如圖所示,并記錄溫度計示數下降10℃所用的時間t1.然后將燒杯移至普通保溫材料的盒內,蓋上蓋子,記錄溫度下降10℃所用的時間t2.上述實驗再重復做兩次.

(1) 圖示溫度計示數為____℃.

(2)下面是小明設計的實驗數據記錄表格.表格中A處填寫的物理量是____,其單位是____.

(3) 小明實驗方案中存在明顯問題,請你幫他指出來.答:____.

(4) 小華針對小明方案中存在的問題,對方案進行修改.簡要寫出修改后正確的實驗方案.答:____.

評析 本題側重于考查科學探究的設計實驗數據記錄表格以及對實驗方案評估能力.注重對實驗過程、實驗失敗原因剖析的考查.

三、 設計情景圖表信息,考查學生處理圖表信息的能力

例5 (2011年?南京)小明根據所學的物理知識并結合下列表格中的數據,得出以下四個結論,其中正確的是( )

A. 寒冬季節盛有水的水缸放在室外不可能破裂

B. 標準大氣壓下,鋁在660℃時一定處于固液共存狀態

C. 體積相等的鐵球和鋁球,如果它們的質量相等,鐵球可能是實心的

D. 質量相等的實心鐵塊和實心鋁塊,升高相同的溫度,鋁塊吸收的熱量較多

評析 該題型在考題中提供較多的情景信息,根據題目要求,從中篩選出有用的相關信息并答題

例6 (2011年?瀘州)甲、乙兩位同學進行百米賽跑,假如把他們的運動近似看作勻速直線運動處理,他們同時從起跑線起跑,經過一段時間后他們的位置如圖Ⅰ所示,在圖Ⅱ中分別作出的在這段時間內兩人運動路程S、速度v與時間t的關系圖像,正確的是( )

評析 這類題利用圖像信息考查了“雙基”,意在考查學生是否會從圖象中收集信息并處理圖表信息的能力

四、 精選閱讀題材,考查學生綜合素養

例7 (2011年?鹽城)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力傳感器在電子秤中的應用

電子秤所使用的測力裝置是力傳感器.

常見的一種力傳感器由彈簧鋼和應變片組成,其結構示意圖如圖甲所示.彈簧鋼右端固定,在其上、下表面各貼一個相同的應變片.若在彈簧鋼的自由端施加向下的作用力F,則彈簧鋼發生彎曲,上應變片被拉伸,下應變片被壓縮.力越大,彈簧鋼的彎曲程度越大.

應變片結構如圖乙所示,其中金屬電阻絲的阻值對長度變化很敏感.給上、下金屬電阻絲提供相等且大小不變的電流,上應變片兩引線間電壓為U1,下應變片兩引線間電壓為U2,傳感器把這兩個電壓的差值U(U=U1-U2)輸出,用來反映力F的大小.

金屬電阻絲的阻值隨溫度會發生變化,其變化情況如圖丙所示.為消除氣溫變化對測量精度的影響,需分別在上、下應變片金屬電阻絲與引線之間串聯一只合適的電阻,進行溫度補償.串聯合適的電阻后,測量結果不再受溫度影響

(1) 這種力傳感器是將力的大小轉換為 ____(電流/電壓)的裝置.

(2) 外力F增大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

A. 上、下應變片金屬電阻絲電阻都增大

B. 上、下應變片金屬電阻絲電阻都減小

C. 上應變片金屬電阻絲電阻減小,下應變片金屬電阻絲電阻增大

D. 上應變片金屬電阻絲電阻增大,下應變片金屬電阻絲電阻減小

(3) 傳感器輸出的電壓U隨外力F增大而____.

(4) 進行溫度補償時,應給上金屬電阻絲串聯阻值隨溫度升高而____ 的電阻,下金屬電阻絲串聯阻值隨溫度升高而____ 的電阻.

篇2

一道鑒別題引發的實驗探究

中考數學壓軸題解析

“意象法”解開散文閱讀的一把鑰匙

考生如何應對中考中的網格問題

中考英語完形填空解題策略初探

緊扣文體術語,提高說明文閱讀能力

從中考試題談《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

中考中有關圓的旋轉與滾動的問題賞析

例析數學中考命題特點與復習啟示

淺談中考課外文言文的閱讀技巧

例談中考數學選擇題的求解策略

例析數學中考填空題、選擇題的解題技巧

中考試題中最值問題的解題策略

中考網絡題的考查類型及掌握方法

揭開古詩詞比較閱讀的神秘面紗

敬畏生命——和諧教育的倫理基礎

中考物理探究題命題類型與解題策略

例談初中物理問題的研究方法

“表達自己的閱讀感悟”方法略談

中考英語作文“搶分”寫作技巧

新常態背景下打造高效課堂的策略

巧用軸對稱解決生活中的最短路徑問題

摭談中考說明文閱讀重點及答題技巧的把握

例談電學試題解答的思路剖析

淺談閱讀理解的解題策略和方法

對初中化學兩個實驗的創新改進

例析數學中考的社會熱點型試題

中考試題中有關酸堿鹽的考點解析

中考物理估算題類型與解題策略

中考物理圖表類信息題的解題策略

中考英語書面表達之策略和前瞻

論比較法和歸納法在初中化學的完美結合

如何在實驗中培養定量認識思維能力

矩形的折疊問題在初中數學中的應用

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中的掌控能力探討

對初中學生訂正英語錯題的調查與分析

淺議如何提升中考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中考英語閱讀命題走向及解題策略

淺談化學反應中溶質質量分數計算的技巧

初中物理教學落實科學探究思想的實踐與思考

關于提高思想政治復習有效性的幾點做法

成語運用正誤辨析類試題解題指導及演練

逆向思維在初中化學問題解答中的運用

一道有關角平分線問題的解法分析及應用

初中語文閱讀體驗式教學策略的實踐探討

淺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

主動參與式物理中考復習課的有效學與教

篇3

近年來,中考計算題十分注重從生產、生活的實際情境中提取問題,要求同學們通過分析、計算來解決.這類題雖然篇幅較長,但摒棄了脫離實際、閉門編題的缺點,使同學們能夠體會到物理就在我們的生活中,能夠體會到計算的樂趣.

計算題的命題趨勢:

從中考改革的趨勢來看,計算題在繼續注重對基礎概念和原理的考查,以及對實驗的分析、設計和對基本技能的考查的同時,將會突出從過程與方法入手考查同學們的科學探究能力,進一步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增強實驗試題的開放性和有效性,重點考查同學們的動手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

現在有不少省市,特別是率先實施課改的實驗區,已將單純的計算題這一大項改成了綜合應用題,將計算與說理、計算與設計、計算與論證等融為一體,來考查同學們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可以預見,這樣的命題改革將為越來越多的中考命題人員所接受,并應用于命題實踐.

計算題的解法:

(1)仔細讀題、審題,弄清題意及其物理過程.

(2)明確與本題有關的物理概念、規律及公式.

(3)分析題目要求的量是什么,哪些量已知,哪些是物理常量,并注意挖掘題中的隱含條件.

(4)針對不同題型,采用不同方法進行求解.分析、逆推等方法是解題時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5)詳略得當、有條有理地書寫出完整的解題過程,并注意單位的統一.

一、力學部分

力學計算題是中考計算題中比例相對較重的部分,其基礎計算題一般比較簡單,只要能夠靈活地、熟練地運用相關的公式及定律、原理等就可以求解.但是應認識到,基礎計算是復雜計算的基礎,復雜計算在中考中也占有一定比例,因此同學們對力學基礎題不應輕視,應從根本上融會貫通,理解掌握.

力學中較為復雜的計算多以力為基礎,又融合著其他多方面知識.解這類計算題往往需要先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畫受力圖),然后依據力的平衡條件或杠桿的平衡條件,再結合其他相關知識,列出算式或方程,解出要求的物理量.

(一)有關速度的綜合計算

例1小明乘汽車去60km外的杭州.一路上,車上速度計指針從未超過圖1甲所示的位置.問:

(1)到達杭州至少需要多少時間?

(2)如果汽車按速度計上的示數勻速直線行駛時,汽車功率是72kw,則汽車受到的阻力是多大?

(3)為監控車輛是否超過規定的最高車速,交通部門常用測速儀來檢測.測速原理如圖1乙所示,測速儀前后兩次發出并接收超聲波信號,再根據兩次信號的時間差,測出被測車輛的速度.如果某次檢測車速時,第一次從發出至接收到超聲波信號用了0.4s,第二次從發出至接收到超聲波信號用了0.3s,兩次信號發出時間間隔是1s,則被測汽車速度是多少?(假設超聲波的速度為340m/s,且保持不變)

點撥:做功問題綜合性較強,涉及的物理量較多,解題時要認真審題,弄清題意,根據題目所給條件,對物體所受的力作全面分析,分清哪些力對物體做有用功,哪些力對物體做總功,哪些力對物體沒有做功,再靈活運用公式求出這些功,就可完整地解出題目.

篇4

關鍵詞:新課標;實驗復習;效率

隨著基礎教育新課程逐步實施,中考題型及命題方向也隨之發生變化。那么,研究如何運用過時中考的命題來引導實驗復習已經是一項專門的研究課題。本人就近幾年擔任初三物理教學工作以來,在對物理實驗知識專題復習中的一些做法、體會,與各位同仁共同交流,供大家參考。

一、抓基礎

基本儀器的使用仍是實驗的基礎。不管上一年度有無考到儀器的使用,我們對常用的物理儀器要熟練運用,這是實驗的基礎,是實驗的工具,任何時候都不過時。在這方面花些時間是必需的。

主要考查方面有:刻度尺、鐘表、托盤天平、彈簧測力計、溫度計、量筒、電壓表、電流表、電阻箱、電能表、滑動變阻器的讀數問題和使用方法。

廣東省中考物理(新課標實施前后)近五年來的主要體現:

2003年:刻度尺、天平、溫度計、電流表、滑輪。

2004年:凸透鏡、量筒、溫度計、滑動變阻器、電阻箱、電流表、電壓表、彈簧測力計、滑輪、里程表、測電筆。

2005年:凹透鏡、天平、溫度計、電流表、電壓表、滑輪。

2006年:刻度尺、停表、天平、溫度計、電流表、電壓表、彈簧測力計、滑輪、電能表。

2007年:刻度尺、天平、量筒、電流表、電壓表、彈簧測力計。

二、突重點

突出重點實驗,以點帶面,透徹理解典型測定型實驗。密度、凸透鏡成像規律、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小燈泡電功率的測量、伏安法測電阻,一直都是中考的重點實驗,對于這類實驗應放在掌握每個實驗的原理、設計思路、操作步驟、記錄表格中的數據、關鍵器材在實驗中的作用以及是否需要多次測量求平均值。下面以測導體的電阻為例,談談本人的一些復習方法:

1.由實驗原理引出實驗器材

根據R=知,欲測電阻,必須先知道U、I,而U的測定所需器材是電壓表,I的測定則需量電流表,根據這一分析,學生很快弄懂實驗器材選擇的依據,而不用機械性地記憶。

2.由實驗原理弄清實驗步驟

由上面分析可知,要測R,首先要測出U,其次測出I,最后把數據代入公式,求出R,共分三大步。然后在講解過程中,告訴學生每一大步分成若干個小步驟,如測U可細分成:(1)調零;(2)連入電路;(3)讀數等。只要按原理理清了思路,再利用一二節課時間讓學生回到實驗室重做一遍實驗,既容易讓學生記住實驗步驟,又熟練掌握操作技能。一般中考中這幾個重點實驗的常規性題目學生都能應付自如。

3.由實驗原理引出實驗注意事項

實驗中提醒學生注意的事項,學生往往重犯,究其原因,是學生未能真正理解,如測電阻實驗中,首先測電壓,一般選擇器材是電壓表,但實驗室對于電壓表的使用中,提出一些注意事項,如不能超過量程,可用試觸法確定量程,但往往有些學生忽略了這一事項。

三、重能力

關注能力型實驗,逐步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近幾年中考試題在考查這些方面內容時,已從以往考查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儀器安裝、電路連接等問題為主轉向以考查相關能力為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種題型:

儀器的選擇(2004年第21題①、2005年第20題①、2007年第18題①)

故障分析與排除(2006年第17題③)

設計記錄實驗數據、表格或圖像(2003年第21題、2005年第20題③)

實驗數據分析與處理(2004年第21題③、2005年第19題③、2007年第18題)

電路設計(2003年第21題、2007年第18題③)

這類試題一般屬操作性、分析性試題,考查學生實踐能力、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四、有創新

尤其是在新課標后,創新性的題是越來越多;在過渡期2003、2004年相對有些緩,但新課標實施后的每年,綜合能力題是必考的題。

設計實驗正在成為中考熱點題型,應高度重視。設計實驗題型共分為三種,分別是測定某物理量實驗、驗證性實驗、探究性實驗。這類題型的共同特點是:全面考查學生物理知識和實驗能力綜合運用、解決實驗實際問題的題目,做到既動手又動腦,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驗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廣東省近5年來中考題都有所涉及這類題型:

1.測定某物理量實驗

中考設計題型基本上考查學生如何設計間接測定教材中出現物理量的實驗。

(1)測長度

如,廣東省中考卷中2006年中考第10題測螺線管的長度。

(2)測物質密度

如,廣東省中考卷中2003年出現測正方體金屬塊的密度;2007年中考中出現測某種食用油密度的實驗。

(3)測某導體電阻

如,廣東省中考卷中2004年出現測導體電阻。

2.驗證性實驗

通過題目提供簡易實驗裝置設計實驗,證明某些物理概念規律。如,廣東省中考卷中2006年中考第17題中出現加多鐵芯能否增強通電螺線管的磁性實驗,說明物理問題。

3.探究性實驗

物理新課程最大的特色是把科學探究活動作為課堂實施的重要形式之一,把探究性實驗作為重要內容,在新的教科書中每章都普遍存在探究實驗。

如,廣東省中考卷中2006年第18題;2007年第22、23題。特別是2007年這兩道試題可以稱為整張課改區試卷壓軸題,得分率分別為:38.7%、56.71%。反映學生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有待提高。

篇5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在論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時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為適應我國教育發展與改革的新形勢,切實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成為初中教學改革與學生長遠發展的關鍵。

通過觀察和研究以及調查問卷,我們發現初中生自主學習存在諸多問題:(1)自主學習意識薄弱,缺乏學習計劃。(2)缺乏有效的學習策略,特別是部分學生過分依賴教師,不能多渠道地進行學習。(3)部分學生不能充分利用網絡學習資源,學習效率低。(4)缺少對自主學習的科學監控與自我評估。

二、研究內容

1.自主學習網絡平臺的搭建

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型學習活動離不開網絡平臺支撐,這是網絡學習得以實現的基本條件。通過商業合作、自主開發、利用免費平臺等多種方式,搭建自主學習的網絡平臺。

2.利用網絡平臺,初步構建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基本模式

通過對網絡環境學生自主學習的研究,我們可以分析出構成自主學習能力的各種要素。概括起來說,自主學習能力是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的基本能力,它是通過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過程所培養出的各種能力的綜合,包括自主規劃能力、自主選擇能力、自主監控能力。基于網絡環境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主要就從以上方面著手,通過網絡環境學生自主進行學習的全過程去培養。

三、研究過程

1.前期準備工作

2011年下半年,設計調查問卷,并進行調查與分析。聯合北京四中網校對八年級所有學生開展自主學習能力的調查,經過北京四中網校專業統計分析,獲得第一手資料數據。

部分調查問卷數據:

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學生周末時間都是在自主學習,少部分學生有條件可以參加輔導班或者請家教;基本上所有學生家里都有電腦,能聯網,但是利用網絡玩游戲以及娛樂的學生也不少。

基于此,我們認為有必要努力構建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尤其是構建良好的網絡平臺,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力。

2.網絡平臺的搭建

投入資金更新學校的硬件設備,并且聯合新干線公司,打造了網絡個性化學習教室。給全校老師和學生購買新干線賬戶;新干線公司組織人員上門給老師和學生進行培訓,學習新干線的

使用。

家校新干線是集作業、上傳及評價反饋于一體的網絡平臺。平臺具有這些優勢:學生可以通過自動記分評價系統,及時進行自我評價,教師可以通過學習者信息跟蹤系統,了解學習者學習結果和過程。

除家校新干線外,各學科老師還精選優秀的學科教學網站提供給學生自主學習使用。如,權威性的中學試題庫網站及學科的優秀網站。同時更新學校網站,上傳學習資源供學生下載學習。

3.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研究

(1)自主規劃能力的培養

調查問卷數據:題目10 學習成績的提升涉及以下幾方面,哪些是你目前欠缺的?(可以多選)其中選項:詳細的學習計劃和科學的時間管理,有近60%和50%的學生選擇。從中可以看出很多學生對于學習、對于時間利用沒有計劃,不會科學管理。

由此,我們加強對學生自主規劃能力的指導,在初一入學時候就對學生調查問卷,讓學生有明確的3年奮斗目標,再分解成每年、每學期的奮斗目標,確定了學習目標,然后就是確定達到目標的計劃。學校或者班級邀請優秀的畢業生回校給學弟學妹們作經驗介紹和學習指導。作為2010年我區中考第1名取得者我校高B,她介紹說她的日常作息時間很有規律,每一件事都會在她的計劃中處理得井井有條。她很有計劃地為自己編定每一天的學習任務,有條不紊地復習書本知識。正是因為這些細致入微的計劃,使高B順利地完成了初中三年的學業,并在不知不覺中取得了優異的學習成績。很顯然,這個結果雖然看似很簡單,但卻是平時一點一滴細致的努力積累而成的。

很多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了自己的學習計劃制訂,科學而有計劃地安排學習進度和時間。并且很多學生把制訂的計劃表上傳到網上,班級的主頁,同時也在這上面查看其他同學的計劃。每周或者每月的計劃及時小結,調整下階段的計劃,學生間在網絡上相互監督,相互比較。同時將計劃上傳網上又起到保存的

作用。

通過不懈、反復的努力以及優秀同學的引領作用,經過一段時間,很多學生能夠確定學習目標,制訂詳細的學習計劃,科學地管理利用時間,科學而有計劃地安排學習進度和時間,從而學生的自主規劃能力得到很好的培養。

(2)自主選擇能力的培養

困擾學校以及教師、學生的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教學、作業的分層次。我校作為一所民辦學校,學生來源廣泛,有很多優秀的學生,同時也有很多基礎差的學困生。平常的課堂教學以及作業很難做到面面俱到,照顧到了優秀學生就忽視了后段的學生,比如,初三中考復習如何講解中考壓軸題,優秀學生可能只要一個點撥,而后段的學生可能對中考壓軸題根本不感興趣。作業也是這樣,優秀學生需要壓軸大題難題多一點,而后段的學生壓軸題根本不需要。如何能夠讓每個學生得到自己應有的發展,也就是如何實現學生的自主選擇學習是我們一直想要解決的問題。

新干線網站提供了良好的選擇功能:

①學生完全可以針對自身狀況有的放矢

②教師個性化地向學生作業

利用新干線網站個性化地向學生作業的功能,數學組首先展開了嘗試研究。首先將學生分組,按作業的難易程度分三個等次,分別向組內的學生分發不同層次的作業。經過一段時間,學生可以申請高一級的組。每周的雙休日只向一些優秀的學生布置較難的中考數學壓軸題,學生在自己探索不出結果的時候可以在網站上很快查找到詳細的分析解答,同時還有很多相類似的習題可以繼續鞏固。

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嘗試,我們調查發現:學困生對數學學習上的信心在上升,因為現在他們感覺到也能很好地完成數學作業了;而在數學上比較優秀的學生感覺在數學上效率提高了不少,因為現在他們不需要重復做很多對于他們來說很簡單的題目了,有更多的時間來鉆研。

通過在課堂教學、課后練習等實踐研究,摸索研究,我們發現,提供給學生良好的網絡平臺,加以適當的指導,完全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選擇能力。當然,對學生自主選擇能力的培養,并不是放開手,讓學生隨意選擇,而是有賴于師生在長期教學實踐中形成的學習選擇智慧。由于受年齡、知識面等方面的局限,初中階段的學生在進行選擇時,學校、教師和家長必須密切配合,對其進行選擇方法的培養和必要的指導,這樣的自主選擇結果,成效才比較理想。調查也顯示,很多學生樂意接受家長、教師對他們的選擇進行指導,非常想掌握對不同內容進行選擇時的方法。

(3)自主監控能力的培養

自主監控能力是指學習者對整個自主學習過程的控制。學習者在自主學習過程中不斷自我評價、自我反饋、自主管理,并根據實際情況修正自己的學習動機和目標,合理分配與調節學習時間,調整和完善思維方法及學習方法等。

新干線網站提供了良好的自我監控、自主管理功能:

①幫助學生建立優化錯題本

學生的錯題都會按照章節進入他自己的錯題本中,學生自己可以按題型、錯誤次數進行查詢復習。

②合理的數據幫助用戶改變學習習慣

下面是A學生在家校新干線的留言:“每張試卷的題量不大,完成以后馬上打出成績,得分低時不甘心,想再做一張卷子扳回來;得分高時,想連做5個100分,頁面上紅紅的五星多漂亮。不知不覺就練了很多套題,感覺比做課本上的練習有趣。每次做完題目后強調總結,為鼓勵我們及時對錯題進行總結、分析、思考,總結后獲得的積分是滿分卷的10倍。通過錯題總結,不斷加強知識概念的鞏固,學習效果很好。”

四、研究成果

1.青年教師專業化成長加快

通過課題研究,提升了教師隊伍尤其是青年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教師不僅通過網絡收集學習到更專業的知識,同時通過操作,進一步提升了網絡應用能力。核心組成員鮑雪峰、蔡霞貝領銜的物理、政治網絡團隊獲常州市一等獎。核心組成員蔡霞貝獲常州市信息化比賽一等獎,錄制精品錄像課。

2.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提升綜合素質

(1)通過網絡平臺自主學習,學生學習主動性加強

由此可見,在初中利用網絡平臺這一新型的學習平臺,可幫助學生喜歡學習,積極參與學習,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家校新干線”上的留言:“夏同學評價:兩個月來,我在不知不覺中收獲了許多,也感受到了做題的快樂。我不再厭倦那枯燥無味的試卷,反而認為那上面的字都是樂譜上靈巧的音符,它的跳躍讓我仿佛聽到了動聽的音樂,看到了趣味的世界,讓我充滿對快樂做題的向往,對快樂學習的依戀。這是家校新干線帶給我的獨特感受!”

(2)學生通過網絡平臺自主探究、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

由此可見,學生利用網絡平臺能力提升,依靠強大的網絡世界和自己自主學習的能力解決問題。

五、研究反思

通過本課題的實踐研究,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終代表過去,未來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全體成員再接再厲,很多的問題還需我們思考,如自主學習方式更適合于哪個年級的教學;對哪個學科的教學所產生的效果更顯著;網絡平臺和資源庫的建設如何使用更好……這都有待于我們今后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初中物理 復習方法

在完成新課程的教學后,初中物理的教學就進入了最后的總復習階段。物理總復習是學生對整個初中物理知識進行系統全面的鞏固及再認識、深化過程。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獲得最大的復習效果,采用有效的復習方法是關鍵。本人一直從事物理教育教學工作,通過多年的實踐與總結,摸索出一套容易操作實施的復習法,效果較好。

一、基本知識

基本知識復習是整個總復習的最重要部分,這一步復習的內容是全部的物理基礎知識,復習的目的是讓全體的學生基本上了解及掌握所學過的基礎知識。因而這一步的復習時間安排應占總復習時間的1/2,具體做法如下:

(一)知識展示

知識點的展示就是向學生回放所學過的知識內容,讓遺忘的學生得到重新的記憶,讓理解不透的學生得到進一步的認識。對于每個章節的知識點展示可按知識條塊歸類,把細碎的知識進行縫合,將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由點到面建立知識網絡。

(二)精講點撥

在學生初步掌握到知識內容后,此時教師應對學生進行進一步的解疑點撥,把一些學生容易混淆的問題通過典型例題進行分析解答,以幫助學生掃清對知識認識及理解上的認識障礙,從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三)測試反饋

每一單元復習完后要進行單元測試,通過分析測試從中獲得了解學生的復習的狀況和結果,借此及時調整以后的復習方法與策略;同時也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復習效果與知識缺陷,從而及時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復習效率。

二、基本應用

通過第一步的全面復習,學生已基本掌握了總體的基礎知識,接著轉入第二步的基本應用復習。基本應用復習主要是對物理知識體系作各個基本應用的分類歸納,讓學生從分類基本應用中找共性,尋規律、確明解題思路,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步的基本應用復習時間應占總復習時間的1/4,可按下列幾個基本應用進行復習。

(一)作圖

作圖題型是中考必考的內容,通過作圖基本應用的強化訓練,不僅可以強化學生作圖的規范性,也可以使學生熟練掌握各類作圖技巧與規律。初中物理作圖內容主要有以下幾種。

1.光學作圖:包括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平面鏡成像、凸透鏡成像等。

2.熱學作圖:包括晶體熔化及凝固圖像、液體沸騰圖像等。

3.力學作圖:包括力的圖示、力的示意圖、力臂、滑輪組裝配等。

(二)實驗

對于實驗題型的考查,近幾年各地的中考試卷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高,因而搞好實驗基本應用的復習也是中考取是好成績的關鍵。初中物理教材所涉及的實驗內容也非常多,其這聲、光、熱、電四大塊都有必考的實驗內容。因而進行實驗基本應用復習可從下面幾方面進行。

1.基本測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與原理:包括有刻度尺、鐘表、溫度計、托盤天平、量筒(或量杯)、彈簧測力計、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等。

2.常規測量實驗的方法與原理:包括有長度L、平均速度v、溫度t、質量m、體積V、密度ρ、機械效率η、電流強度I、電壓U、電阻R、電功率P等。

3.探究性實驗的方法與原理:包括有聲音的特性、光的反射規律、平面鏡成像規律、凸透鏡成像規律、晶體的熔化與凝固規律、液體的沸騰規律、串并聯電路的電流及電壓關系、電磁鐵的磁性強弱因素、物質質量與體積關系、物體重力大小與質量關系、杠桿的平衡條件、液體壓強規律、物質比熱等。

4.開放型、設計性實驗:這類題型無論是內容或形式都是開放性的,常見的形式有:儀器缺省型、設計方案型、結論開放型、遷移型、探究型、制作型、量程不足型、方案最佳型等。

(三)綜合能力

綜合能力題是近幾年出現的一種題型,由于它能靈活地考查學生的綜合運用物理知識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已成為一種常見的壓軸考題。綜合能力題的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有以下列幾種。

1.實驗探究型:通過實驗探究考查學生的探究能力。

2.設問型:通過給出一定素材,讓學生自問自答,借此考查學生的知識理解程度及發現問題的能力。

3.文章閱讀型:通過給出一定的文字素材,讓學生從中發現涉及的物理知識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4.設計方案型:通過給出一定情景,讓學生利用所學物理知識進行解決問題的方案設計,從而考查學生的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模擬考試

模擬考試是復習到最后階段進行的一環,通過模擬考試可檢驗學生的總體復習成果,同時也是提高學生應考能力的重要手段,另外教師也可從模擬考試中反饋得到學生的總體學習信息,然后再通過講評、個別輔導等形式,對學生作最后的查漏補缺、深化提高。模擬考試一般適宜安排三到四次,利用這三到四份模擬試卷,可把所有的知識考點及各種題型滲透到其中,讓學生在臨考前對所學的知識再作一次回放與整理,這樣學生就可基本上胸有成竹、滿懷信心地走上考場,考出最佳水平。

實踐證明:在初中物理總復習中采用“三步復習法”目標明確、復習思路清晰、復習層次由淺入深,很受學生的歡迎,因而復習效果較好,是值得推廣借鑒的復習方法之一。

參考文獻:

[1]《物理課程標準》2001年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篇7

山洞遇險小有名氣

九三年十月,出生在洞庭湖畔,三歲前跟隨媽媽在新疆生活,寄托給一位已經退休的教師奶奶代為照顧,有一天趁人不注意他爬上七層樓開放性窗臺玩耍,嚇得這位奶奶從此不再敢帶,被送到湖南益陽農村生活了大半年之久,無憂無慮地成長。后請外婆照看隨同父親在無錫生活,度過了一個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童年,因此個性頑強、獨立生活能力較強。小時候他常跟隨父親輾轉于江南水鄉和大西北之間,由于膽子比較大,喜歡跟陌生人交往,因此身上便經常多了一個牌牌,上面記有父母的工作單位,姓名和聯系方式。五歲時因好奇誤入某廢棄的軍事設施,獨自一人在漆黑一片、綿延五、六公里的山洞中奇跡般地摸出,被當地派出所民警送回而遠近小有名氣。小學時由于特別調皮、特別“叛逆”,在課堂上經常提出一些異想天開的問題,甚至對老師的講課提出質疑,或導致場面尷尬,或引起同學們轟堂大笑而被老師視為“另類”。老師布置的作業也總是在單位接送車上趕作業而草草完成。為此,家長每星期被老師約見挨批二、三次成為常事。小學畢業鑒定一欄思想品德良好評語使他失去了選擇好學校的權利,好在他有比較寬松的家庭教育環境和父母對他的始終沒有放棄,尤其是無錫市江南中學殷校長對調皮小孩的偏愛、任教班主任袁老師對他課堂敢于提問、挑戰的欣賞,并堅持孩子總是在表揚中長大的育人理念,他為班主任對他出類拔萃的評價深深感動,幫助他建立了自信,發現了自己的優點,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并立志要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他也因出色的學習表現,開始被老師和同學們一致認同。在初中二年級的時候加入了共青團組織,先后被江南中學、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評為“三好學生”,被市、區教育行政部門評為“三好學生”。

勤奮刻苦引領班風

他性格活潑開朗,善于溝通交流,有很強的創造力,有較深的獨立思考能力。在課堂中,他總能積極思考,全身心投入課堂的討論活動中,語言表達能力出色,對一些問題常提出有創新型的看法。2009年,在江南中學開設的一節初三公開課《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小組討論中,他能將在課件中觀察到的直線與圓的動畫,用自己的語言加以闡述,得出直線與圓的三種不同的位置關系及其識別方法,得到了聽課老師的一致好評。求知欲強,學習上主動積極,有毅力。在中考前的幾個月,他能自己鉆研近三百題歷年數學中考壓軸題。解題中他所用的筆記厚達20cm,成為班主任袁老師從教11年來最勤奮,最有毅力的學生。2009年9月,他以出色的中考成績,被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文科強化班錄取。省錫中的文科強化班在無錫市可謂一枝獨秀,進入該班的學生只要不出意外,被全國重點大學錄取已不是大問題,在老師的鼓舞下,這時的他總是把目標瞄準北大、清華。可在2010年秋季開學時,他卻自愿向學校提出了從文科強化班轉到普通物化班的申請,并對自己的選擇堅定不移,理由是為了自己夢想。這種情況在省錫中辦學歷史上是第一例。不管是老師還是作為家長都很難理解和接受。班主任與他進行了比較深入的談話,詳細詢問了他轉到普通物化班的真正原因,并給他提出目標:在普通班里做一個強者!把在強化班里的優秀習慣盡可能地帶到普通班里來!他擔任班干部,半學期過去,老師欣喜地發現,他以自己的優秀而帶動同學,改變了一個班的學風。他對物理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高二時就開始接觸大學的物理課程,常拿一些物理問題與同學和老師交流,他善于思考,敢于質疑,什么事都要想明白,從不放過任何一點疑點,并總是會嘗試一些新的實驗方案。例如,在測量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電阻的實驗中,他就設計出了另外的實驗方案,并順利得以測量。因此,他的物理成績非常優秀,平時的考試成績總是在90分以上,596個理科學生的年級排名在前五位以內。期末,他的成績總分名列班級第一,進入年級前二十名。2011年春季學期開學,獲得學校頒發的蘇嘉優秀學生獎一等獎和500元獎學金。

胸懷夢想樂觀執著

他最大的優點是,凡是認準了的事,必定要有結果,不給自己留下任何退路。不僅學習上如此,生活中也如此。他對感興趣的事,能夠達到癡迷的程度。為了練習模仿NBA球星的一個動作,他可以用布蒙上眼睛,一練就是幾個小時,直至把動作練到逼真、神似為止。他是一個會學習的人,一個主動學習的人,一個有著明確的人生目標,有抱負、有主見、有遠見的男孩。在他閱讀了《百科全書——宇宙》、《霍金傳》和《時間簡史》后,對霍金的研究成果津津樂道,對宇宙的奧秘著迷。尤其是高中第二個學期剛開學不久,他認為學校的課程全部已經學完,已無法滿足他對知識的渴望,深感被繁重而且又枯燥的考試壓抑著,對國內的高考僅僅是為了追求那幾個分數進行了反思,認為他過去堅持的不是自己真實夢想,只是一直在做著別人告訴他要做的事。象霍金那樣,求證宇宙發展的過程對人類生活影響,做一個對人類有貢獻的科學家,做自己感興趣的事。他以驚人的毅力,出色的自學能力,有計劃地備戰美國高考,在將近三個月的時間內熟記10000多個英語單詞,研讀外國全英文版名著,提升自己的英語閱讀水平和寫作能力,以SAT1 2040分,SAT2 2330分的優異成績先后被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等美國五所著名高校同時錄取。最終他選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天體物理和航空航天專業學習,為了心中的夢想——當一名天體物理學家去奮斗。

篇8

一、新課標的三維培養目標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養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根據這一目的,將物理課程的培養目標定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它的主導思想就是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它體現了能力本位和學生本位的教育理念,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認識過程,強調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它以物理學的內容作為素材,使學生獲得終身的學習興趣、習慣及一定的學習能力,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價值觀。

二、新課標視角下實驗與探究題的特點

(一)以科學探究為背景,搭載對知識與技能的考查

(1)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冰熔化過程的起止時間是從第_____________;

(2)根據表中數據可以判斷:冰屬于_____________。(填“晶體”或“非晶體”)

本題要求學生從題目給出的反映冰在熔化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數據表,分析得出冰熔化的規律,即冰熔化過程的起止時間、冰的熔點,再根據冰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這一特點推斷出冰屬于晶體。

例2:利用圖1所示的裝置探究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的規律時,首先將彈簧的B端固定,再用兩個測力計沿兩個相反方向拉A端,使A端到達某一點O并記錄下該點的位置,然后在表格中記錄下兩個拉力的大小與方向。再用一個測力計拉彈簧A端,仍將A端拉伸到O點,記錄下此時拉力的大小與方向。

(1)從圖1的表記錄中你能得到的關于同一直線上合力與分力的大小關系是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實驗中用一個測力計拉彈簧時,為什么仍要將彈簧拉伸到O點再讀數?

題目的第一問要求學生能從題目中再現探究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的規律時的操作的敘述,從實驗結果的記錄表格中分析總結出F=F1-F2。第二問是考查學生對合力概念的理解。其關鍵是力的作用的等效性。本題要求學生能應用這一規律解釋題目的問題,從而做出“保證力F的作用效果與力F1、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這樣的結論。

(二)以科學探究為背景,突出對能力的考查

例3:某校外物理興趣小組的同學準備通過實驗探究以下兩個問題:(1)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在溫度變化相同時,吸收的熱量多少與什么因素有關?(2)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在吸收相同的熱量后,它們的溫度變化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他們在圖2中的A杯裝入480mL、密度為1.0g/mL、比熱容為4.2×103J/(kg·℃)的水,在B杯中裝入600mL、密度為0.8g/mL、比熱容為2.1×103J/(kg·℃)的煤油,兩液體的初溫均為20℃。用兩個相同的電熱器分別給水和煤油加熱。表1和表2是前后兩次實驗探究時記錄的數據。

本題要求學生在明確實驗要探究的問題前提下,根據給出的數據表格總結歸納出科學規律。而在總結歸納過程中,對于水和煤油吸收熱量“相同”或“不相同”,如何能夠通過審題作出分析判斷是關鍵。本題的兩步探究中水和煤油吸收熱量怎樣能保證相同,又怎樣能使其不同也是本探究實驗的關鍵。題目已通過“兩個相同的電熱器”隱含給出解決此問題的條件。由此學生能根據所學的電學知識,知道兩個相同的電熱器功率相同,根據電功電熱相等和電功與電功率、時間的關系可知,在相同的時間內兩電熱器放熱相同。在不同的時間內放熱不同,再根據熱傳遞的規律去Q吸=Q放,在不計熱損失的情況下,電熱器放出的熱完全被水或煤油吸收。最后能將題目給出的“兩個相同的電熱器分別給水和煤油加熱”這一條件,轉化為在相同的時間內水和煤油吸收熱量相同,在不同的時間內水和煤油吸熱不同。在這一指導思想下,表1數據說明的規律,只要通過比較表1中給出的水和煤油的加熱時間即可得出。對于表2中給出的加熱時間相同的含義也就自然理解了。

本題考查學生的觀察能力、審題能力、從物理現象和實驗中歸納簡單的科學規律等科學能力。本題還使學生間接經歷了在給定了實驗器材的條件下進行實驗設計。在實驗設計的過程中能夠使學生學會一些科學探究的基本思維方法。設計實驗是科學探究的主要要素之一,而要能正確設計實驗,首先要正確理解實驗原理,熟悉各種器材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本題設計實驗的關鍵是理解實驗原理。

例4:在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這一問題時,小明做了如圖3所示的一系列實驗。請你對某一個因素進行研究,并通過分析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說明你的探究結果。

本題為一道探究性實驗題。它模擬創設了科學探究的全過程。使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經歷了:(1)確定所要探究的內容;(2)制定科學探究計劃和實驗方案;(3)進行實驗與收集實驗數據;(4)對收集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比較,并能歸納總結出結論。

本題考查的過程也是課改意識的一種滲透,能體現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引導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改變教學模式;重視過程與方法,利用對物理問題的探究,讓學生親身體驗探究的過程,學會研究問題的方法,形成科學的情感和價值觀;在探究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判斷、分析、歸納等能力和良好的科學素養。對學生來說,科學探究既是學習目的又是一種“學”的方法;對教師來說,科學探究既是教學的目的又是一種“教”的方法。科學探究是新課標的主旋律,作為物理學科的基礎實驗更是科學探究的主戰場。探究性實驗在命題上,以探究性實驗的幾個步驟為主要內容。有的取其局部,有的整體構建。這類試題充分體現了讓學生自我發現、自我設計、自我分析、自我評價的探究思想。就試題背景來講,目前來看主要來源于課本上的重要概念和規律,也有一些來源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各類實驗現象。

探究性實驗題將成為中考試題的亮點,近幾年被各地的中考試題、模擬試題廣泛采納。但在試題命題方法、技巧上,有的甚至在科學嚴謹方面還需要慎重,不斷提高、完善。

例5:在一定的條件下,做“研究決定導體電阻大小因素”的探究實驗,采用了控制變量法。下表給出了實驗中所用到的導體情況,選擇了C、F兩根導體進行對比,是為了研究導體電阻大小與_____是否有關;選擇C和_____兩根導體進行對比,是為了研究導體電阻與長度的關系,為了研究導體電阻與橫截面積的關系,應選擇的兩根導體是_____(填寫導體代號)。

本題是以“研究決定電阻大小因素”的探究實驗為背景,考查了學生對控制變量法這一科學方法的運用能力。控制變量法是一種由分析到綜合的研究方法,就是研究多個物理量之間的關系時,使其中一些變量保持不變,只研究剩下的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得到這兩個相關變量之間關系的結論,然后再綜合各次結論得到一個總結論的方法。控制變量法是物理學研究問題常用的方法,也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且有效的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初中物理教材中物理概念、規律的建立、發展和應用過程中大多蘊含著控制變量法這一科學方法,且一般只用來定性地研究問題。教師通過教學活動有意識地讓學生從見到、熟悉再到試著做,從而掌握這種研究方法,讓他們認識到物理規律是觀察實驗、物理思維和數學推理的產物。使他們學會用控制變量的方法揭示有關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必將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規律,更有利于研究性學習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并為將來進行定量研究在方法上給學生打下基礎。

(三)以科普為背景,注重聯系生活和實踐,體現知識的價值取向,考查學生對科學技術的情感和態度

例7:小明家住市中心,奶奶嫌城市夏天太熱而不住在他家,這激發了他探究城鄉溫差的興趣。某星期天,他請全班同學分別到選定的地點,于中午同一時刻測出各測試點氣溫,以此繪制出圖4所示的區域溫度變化圖。

新課程物理教學的一個重要理念:“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脫離生活的物理必定是枯燥乏味的。物理教學的內容、教學空間走進學生的生活,走進學生熟悉的環境,能使學生初步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保持對大自然親近、熱愛、和諧相處的情感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體現知識的價值,而且能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索樂趣、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聯系實際、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引發我們思考的問題

探究性實驗是在課改中應運而生的,中考命題中實驗探究題的以上幾個特點符合新課標的要求,并且將成為今后中考命題的方向和趨勢。作為物理教師應該如何應對,在新課程改革進入全面實施的今天,這個問題實質是我們應該如何面對課改。

(一)更新觀念,樹立新的教育教學理念

1.認真學習,認識到位。新課程改革是以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主要目標。改革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情感態度、價值觀、教方法、教技能,使學生獲得終身學習興趣、習慣及學習的能力。即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如果我們昨天關注掌握的知識,那么今天我們關注掌握知識的人。教師要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思想,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教學生做人,教會他們正確對待自然、社會、他人和自己。

2.態度積極,但不盲目。課改不能用“破”和“立”的觀點來對待,而應該用“繼承和發展”的觀點來對待。我們應該按照課程改革的理念尋求一種新舊融合的交匯點。我們原來做得好的不但不能拋棄,還要發揚光大。另外,知識、方法、工具、手段等本屬于中性,不存在“對”和“錯”的問題,更不應該輕易否定,關鍵是用什么樣的思想來注入。課程改革到底該改什么?我認為與教師關系密切的是課程的功能、實施與評價。就目前而言課程的實施是課改的主要內容。課改的實施過程中,科學探究是這次改革的核心,在課改中十分看重探究性學習方式。但我們不能把探究性學習看做一個“筐”,什么東西都往里裝。應選好探究內容(或者說整個內容有幾個探究點),適合用探究性學習的內容就用,不合適的就不用。

(二)積極實施科學探究教學,變偶爾為經常

物理課程標準有科學探究和科學內容兩部分。教科書將科學探究和科學內容列為同等重要的地位,旨在強調科學方法和科學態度的學習。科學探究不僅是教學方式,也是教學內容,是這次課改的核心內容。從初中物理新教科書內容來看,除了原有體現科學探究教學內容的實驗外,還將部分驗證性實驗或測量性實驗轉化為新教材的探究性實驗,同時又增加了許多新的探究內容,其形式不僅包括學生分組實驗、演示實驗,還有家庭小實驗、小制作、調查與研究等。因此,應充分挖掘并且利用這些科學探究的素材,廣泛組織學生開展科學探究活動,以激發學生對于科學的興趣,懂得認識未知事物的方法,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然而對于學生來說,其科學探究能力的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這就需要在教學中長期規劃和統籌安排,對學生進行培養、熏陶和訓練。教師要把科學探究落實在日常的教學中,而不是為上一節公開課或研究課偶爾為之,要變偶爾為經常,將理念化成日常行動。

(三)堅持以觀察實驗為基礎,堅持啟發性教學原則

“觀察實驗”一直是物理教學的基礎,教學內容,是物理教學中所用到的一種方法,一種手段,“基礎、內容、方法、手段”簡單、清楚地概括了“觀察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地位。因此,在課改中為了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學質量,一定要以觀察實驗為基礎。在探究學習的課堂上,教師應依據物理學科的特點盡量以實驗為主構建真實的問題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問題。另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也都離不開實驗。

按照課改的要求,要提高物理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啟發。在探究學習的課堂上,教師對問題的引導要留有余地,啟發要得當,能夠達到激發學生思維、最后使學生深思的目的。

(四)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

物理新課程在內容上進行了調整,刪除了繁、難、偏、舊的內容,適當地降低了部分內容的教學要求,定量要求少了,對解釋現象、科技、人文的意義等要求多了,同時又增加了一些了解性知識。對學生的知識難度要求降低了,對學生的能力要求和科學素養要求高了。因而對物理教師的素養要求更高,使物理教學的難度更大。

──每一位教師都應強烈意識到,探究學習對物理教師的素質要求,是當前經濟時代和教育形勢的要求,是物理教師崗位的必需。

──每一位教師都應刻苦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物理專業知識和其他相關基礎知識。探究學習,要求物理教師不僅應具備深厚的物理專業知識,還應有廣博的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而且應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學知識,提高教育技術水平,不斷追求新知,并有意識地運用于教育教學活動中,提高教學的藝術水平。

──關注教育改革的發展,關注教學研究的熱點。不斷調整自身的發展目標,規劃個人的教育行為。研究新課標、新教材。

──注意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大膽嘗試,不斷摸索。

──積極對自己的教育行為加以批判改進,注重“自我反思”。成為一個對自己實踐不斷反思的“反思實踐者”。

篇9

關鍵詞:初中物理 實驗目的 探究題

中圖分類號:G6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c)-0025-01

物理學的實驗方法可以分為:探究性實驗和驗證性實驗,基于初中物理學生的知識水平,大多數還是驗證性實驗,就是已經已知實驗結果,學生們只要按照已知的實驗步驟按照實驗要求,就可以達到實驗結果,而探索性實驗是隨著知識的增長,提出一些假設,在實驗結果未知的情況或者只能估計結果的情況下進行的實驗,這些實驗都不太適合初中物理進行的一些實驗,近年來在各地中考試卷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探究性試題,這些試題取代了以往壓軸的計算題、設計題,成為區分度最大的題目,用來考查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科學探究一般包括七個要素: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和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首先,必須掌握好一些基本的物理定理。其次,應該好好熟悉書本上的那些實驗,要了解前人是為了解決什么問題才提出的這個方法(這有利于提高你學習物理的興趣),以及分步分析前人做這個實驗的全過程,如果有幾個人都做過這個實驗你就要認真比較一下他們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最后,要做一些探究性實驗的題目開闊一下視野,同時要掌握以下幾種技巧。

分析法。物理問題總是靈活多變的,搞題海戰術是不可取的。那么如何能輕松自如地學好物理呢?這就要掌握解答物理問題的常用分析方法。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很多,如模型法、逆向法分析法、發散的分析法等等。有的題目從表面上看來與同學們所學過的物理知識并沒有直接的聯系。必須對題目進行分析,找出題目的情境與所學的物理知識的聯系,才能進一步找到解答的方法。即用熟悉的典型模式或模型取代不熟悉的模式或模型,用簡單的模式或模型取代復雜的模式或模型,用熟悉的概念取代不熟悉的概念;有的題目用正向的演繹有困難,就要用逆向的思路或證明方法。

類比法。類比是從兩個或兩類對象有某些共有的、相同或相似的屬性,推出一個對象可能具有另一個或另一類對象已經具有的屬性。中學物理中的不少物理概念和方法存在著很大的類同性。運用類比,鞏固已有的知識,把研究對象條理化、系統化;運用類比方法,能比較順利地認識物理現象,更好地形成物理概念和掌握物理規律。如,學了密度概念后,則在學習比熱c和電阻R時,只須運用類比方法,回顧密度概念的引入,理解密度是物質的特性之一,它與物體的質量、體積無關等后,便能駕輕就熟。

歸納推理法。在實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推理論證得來的。如,牛頓第一定律。初中物理由于概念多、規律多,往往對概念、規律易混淆,對分析解題有一定困難,善于利用歸納法,有利于理解概念,掌握規律。如在實驗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對表格中記錄的數據可作如下思考:(1)物距減小變化中,像距、像大小如何變?(2)成實像還是虛像與物距有什么關系?(3)成縮小的還是放大的實像與物距的關系?什么情況下成倒立的像?可作如下的歸納:(1)當物距減小變化時,像距、像都增大變化,即像大小、像距的變化與物距的變化相反。(2)只要u>f范圍總成倒立的實像。(3)成實像時物距范圍與像距范圍互換位置,即u>2f時,2f>v>f;而2f>u>f;v>2f。通過自己的歸納總結出來的規律,有利于對知識的領會對對概念、規律的理解。

轉換法。將兩個不同的物理量,通過內在因果關系來證明的方法。例如,溫度計―― 用液柱的長短來表示溫度的高低。電流表―― 用指針偏轉的程度表示電流的大小。電路中電流的大小用燈泡的明暗程度來判斷。動能的大小用運動中的小球撞擊木塊的距離來判斷等等。此外還有等效替代法、放大法等等。

其實探究題考的原理都在課本里,著重看看課本里的重點試驗,在對比試驗探究題,看看他們的相似點,總結規律,思維要發散些,有的還會給你材料,一定要提取有用信息,這種題其實更好做的。最后就是一個題里往往是有幾個問題,不要全部放棄,有的問題是很簡單的,甚至跟題目沒關系,這種題一般都是考課本基礎知識,千萬別把這樣的分丟了。

做好初中物理探究題要多思考,細比較,培養思維能力。孔子說過:“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是學習的開端、思維的動力,在物理學習中,要結合結合教材中的“想想議議”,進行巧妙的設疑,多動腦積極思維,多質疑,多解疑,才能真正弄清物理概念、規律的內涵和外延,并提高表述能力。對教材上的各種結論,不僅要善于從正面提出問題,還要善于反向思考。如“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而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物體是不是都沒有受到外力作用呢通過反向思考,有助于弄清結論成立的前提,并能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物理知識本身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但又有區別,如某些現象相似,但實質不一;某些物理量的測量方法相似,但所用的器材不同,等等。

另外還要善記憶,會記憶,提高記憶效益。為了使學到的知識牢固地銘刻,必須加強記憶。如圖表記憶,順口溜記憶,理解記憶,類比記憶,系統記憶,形象記憶等,這些巧記、妙記,都能縮短記憶周期,使知識信息貯存得牢固。如果能做到科學記憶,就可以在頭腦中建立起一個“智慧的倉庫”。在新的學習活動中,當需要某些知識時,則可隨時取用,從而保證了新知識的學習和思考的迅速進行。廣訓練,精練習,提高學習成績。練習是掌握知識,鞏固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

最后要多練習。練習包括課堂練習、作業練習、實驗操作練習、單元練習及綜合練習等,在練習時要注意處理好以下幾點: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適量練習。既要有知識覆蓋面,又要有適當的知識梯度。進行科學的思維活動,不斷探索解題的方法、思路和技巧,以便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如解題時要認真審題,抓住關鍵的詞句和物理過程仔細分析,同時應反思解題過程,勇于修正錯誤,不斷提高解題能力和思維效率。總之,閱讀、觀察、實驗、思維、記憶、練習等方法是相互聯系、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

參考文獻

篇10

1合理滿足學生的真實需求

學生的需求有兩個方面的需求,一個心理需求,另一個是學生適應日常生活的需要.而如果讓我們的教材去滿足這兩個需求,我們必須對教材進行適當的加工.

1.1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

物理教學是一門提升學生科學素養的學科,如果我們的教學內容能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做到按需教學,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積極性就可想而知了,那么學生的興趣就不再是表象興趣,而是內在的求知興趣,這時我們就要注重觀察學生的內心需求,了解學生的興趣點.因此在我們使用教材的過程中,我們就要對教材中無法滿足學生合理心理需求的內容進行補充和完善.而這樣的情況在我們多個版本的教材中都有所體現,比如在學習氣體壓強的過程中,2011年的課程標準已經不要求學生去測量大氣壓的大小,原因可能出于兩點考慮,其一是用托里拆利實驗來測量的話,存在安全隱患,有一定的危險性,不適合去做學生的課堂演示實驗;其二是用其他方法去測量,誤差較大,且方法繁多,學生較難理解.2012年的人教版《大氣壓強》中,就把托里拆利實驗以錄像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其實在這個環節中,學生的內心是非常想要自己動手測一測大氣壓的大小的,面對學生這樣的內心需求,我們是否可以適當地補充和拓展一下如何測量大氣壓的大小.如果班級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都較強的話,我們不妨給學生自己動手測一下大氣壓強的大小,用如圖1所示的方法即可,這樣的修改可能不能很好地符合教材的要求,但是面對學生的實際需求,這樣的教材補充對學生能力的提升何嘗不是一種幫助.

1.2滿足學生的生活需求

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生活,或者更好地服務于生活,改善生活.那么在我們的物理學習過程中,我們是否能進一步滿足學生在生活中相關的合適的需求呢?這些也是需要我們老師開發和挖掘的,在初中物理中,很多都是以生活為原型,經過對生活現象的進一步觀察和實驗得出相應的物理規律,那么我們在結合物理教材,揭秘物理規律的同時,能不能進一步滿足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的需要,比如在蘇科版《照相機與眼睛 視力的矯正》一節中,我們知道,眼睛與人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我們如何才能通過我們的物理教學更好地滿足學生對眼睛的了解呢?其實從學生的內心世界分析,學生希望對眼睛了解更多一些,了解更多關于視力保護的知識,了解近視眼形成的過程,還想知道,在我們平時用眼的過程中,我們疏忽了哪些事項.因此,筆者認為,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的教學目標不能局限于中考的考點內容,也不能僅服從于課程標準的要求,而應該滿足學生的生活需求,如果課堂時間不夠的話,我們可以利用社團課程,利用綜合實踐課程來更好地滿足學生的生活需求.進一步實踐和研究發現,我們采用課堂引導、點撥的方式讓學生初步了解眼睛的工作原理,了解近視眼和遠視眼的形成,了解視力的矯正,通過課后的拓展延伸讓學生進一步知道如何保護視力,預防近視,如何注意用眼衛生,遠離眼科疾病的困擾.由此可見,原先是知識源于教材,服務生活,改進后是知識高于教材,而改善生活,這樣的行為提升了教材本身的價值,提升了教育的價值.

2適度服務社會的現實發展

我們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為社會的進步作出貢獻,而現在我們所教學的物理知識也應該更好地滿足現實社會的發展.因此,結合物理教材,我們要適度地服務于社會的發展.具體要滿足以下兩個方面:

2.1滿足時展的需求

科技的進步不斷推進著時代的發展,而物理教學也要緊跟時代的腳步,我們的教材不可能一年一更新,但是科技卻在天天進步,其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識也是在天天更新,和初中物理有關的知識也有很多.比如,學生在學習初中光學知識的時候都會學習凸透鏡成像特點,而其中一條重要的應用就是照相機成像,而現實社會中的照相機都是數碼相機,現在的市場上都找不到用膠卷的相機了,而我們的教材中卻只字不提數碼相機的工作原理,其實膠卷相機到數碼相機也就是一步之遙,它就是把原先的光學影像轉化成數字信息存儲在電子存儲器中,而數碼相機的使用方法還是一樣的,甚至有些地方更為簡單.如果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面對的學生群體是一群經常接觸數碼相機的學生,那么我們還在和他們一起深入研究膠卷式相機的工作原理,成像特點及如何調節等知識已經不能滿足時展的需求,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會被調動起來,學生學習這些知識的實用價值也不大,如果我們以學習膠卷式相機為起點,進一步激發學生適度研究膠卷式相機和數碼相機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而結合學生實際的使用經驗,對數碼相機進行適度的補充和拓展,從而提升學生對數碼相機的認識,提升學生的簡單攝影的技術,這樣的物理教學即滿足了時代的需求,也服務了學生的現實社會生活.

2.2滿足地方發展的需求

各地有各地的地方特色,沿海地區的學生是無法感受到“早穿棉襖午穿紗”的情境,內陸地區的學生也無法感受到臺風的威懾力,那么面對類似的地方特色,我們物理教學也要充分挖掘地方發展的需求,讓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深刻感受到物理的價值所在.因此,在教材的使用過程中,我們也要盡可能去挖掘相關素材,或者是可以延伸、拓展的素材.以沿海地區為例,生活在海邊的學生對風是深有感觸的,大風在他們那里是隨處可見,而在這能源危機的當今社會,如何開發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已經成為人們最迫切的需求.這種迫切需求有必要讓學生也深入體會一下,因為,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將直接影響他們后階段的生活和發展.因此,沿海地區的物理教師就應該結合物理教材,對風能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進行適度的研究和實踐.比如,簡單了解當地對風能的開況,了解風能發電機的工作原理,了解風能發電還存在哪些技術難點,風能的推廣和高效使用還存在哪些困難等.這些知識都可以利用課堂的引導、切入,利用課后的研究、實踐,從而提升學生對風能的真正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