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5 22:23: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中語文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高中語文論文

篇1

通過思考題引導學生真正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思維得到拓展活躍,不再被動接受教師講解。這樣的效果必須借助于合作學習、獨立思考、啟發引導等多種途徑,讓學生能夠在語文課堂中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踴躍發言、深入探究。另一方面,筆者還結合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氛圍設置需要,插入一些趣味性的花絮,讓學生在繁重的學習壓力中得到放松和釋放。例如讓學生上臺以自己的學習經驗技巧為基點,講述這一部分內容是如何學習理解、如何鞏固提高、如何實現高效學習的,或者在一些復習教學環節,直接安排學生走上講臺進行教學,這樣的模式既避免了語文教學的枯燥,同時也為學生創造了更加生動的平臺,使語文教學能夠引起學生更濃的興趣,也有助于教學目標的完成。

二、創新作業設置模式,使其更加素質

高效作業是鞏固語文學習成果的有效載體,也是檢測學生語文學習狀況的重要方式。在作業設置中,教師要從兩個方面進行改革,一方面是作業難度、容量上要體現差異性,因為高中生語文學習具有明顯的分化趨勢,這樣的差距一時難以改變,教師只有適應這樣的差異并在教學中有效兼顧。此外,作業的布置要依據學生學習狀況、能力情況,設置不同的難度和作業量,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因材施教的原則,才能夠保護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在作業設置形式上要創新,不能完全局限于書面形式,還要向能力素質方向發展。例如可以布置學生開展一些社會生活調查,要求學生對某一類知識點的學習規律進行總結梳理等等。這些方面的作業設置既體現了能力培養目標,也彰顯了磨刀不誤砍柴工的原則,使學生在接下來的語文學習中更加高效,更具針對性。

三、創新考核評價模式

篇2

1.對古詩詞的背誦重視不足

由于高考的導向作用,不少教師就忽視了古詩詞的誦讀與背誦,而是非常具有功利性地讓學生只背誦那些高考中容易出現的古典名句,對全文的背誦不作要求,直接導致學生缺乏對全文整體理解,更無法體會作者所想表達的意境。學習蘇軾、辛棄疾的詩詞時,不少老師只知道從蘇軾、辛棄疾所生活的時代背景進行灌輸作者的寫作情感,也只是簡簡單單地要求學習背誦“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等名句,學生對這些詩句缺乏理解,自然沒有辦法體會作者的豪邁之情,也就無從理解其所要表達的意境。這樣的古詩詞教學方法與教材編寫者們的本意及古詩詞教學的目的是背道而馳的。

2.教學視角的嚴重單一化

新課標強調:“教學中要注意詩詞內涵的多元性與意境的模糊性,鼓勵學生積極地去探究詩詞的內涵,體驗古詩詞的優美意境,提倡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見解與想法,創造性地構建詩詞意義,教師要靈活多樣地選擇教學方法,尊重學生的個性與鑒賞的獨立性,倡導學生對古詩詞個體心靈感應的解讀。”但是,在現實教學中大部分語文教師的具體做法與新課標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很多語文老師都喜歡以教學參考書為教學依據,對學生根本不提供思考與交流的機會,對學生傳授的只是機械化的標準答案,不能容忍學生的見解與標準答案不符,哪怕是有一丁點的出入,教師也會毫不留情地予以否定,強調自己的真經———萬能模版。這樣的古詩詞教學,學生毫無學習主動權。這樣的課堂,只是教師自導、自演,自問、自答。學生的個性與創新能力被嚴重扼殺。最終,學生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和學習激情也會退化。3.古詩詞課堂氛圍沉悶不少教師和學生都感覺古詩詞的學習非常難,教師為古詩詞教學而苦惱,由于語文老師的教學方法不適,而導致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教師不能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吸引學生去學習古詩詞,這樣的狀況直接體現在學習古詩詞時,師生狀態都不好,教學進展的也更加艱難。

二、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

1.重視對古詩詞的誦讀

誦讀是古詩詞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環節,通過誦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老師要指導學生反復誦讀古詩詞。教會學生把握住誦讀的節奏,注意感彩的表達,強調重點詞句,讓學生深刻體會詩詞的優美意境。教師要把握住初讀、細讀、精讀、熟讀各階段,初讀階段要求學生讀懂,讀準;細讀階段要求學生通過細讀,理解詩詞內容;精讀階段要求學生抓住重點,有所感悟;熟讀階段要求學生理解內涵,力爭會背。教師要督促學生背誦古詩詞,背誦古詩詞對于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有著非常的作用。語文教師可以定期地舉辦背誦競賽,讓學生在深厚的氛圍中,擴展知識面,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強化了學生對古詩詞的記憶。

2.多角度切入教學

在學習古詩詞時,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視角對詩詞進行審度,學生要對古詩詞精心研讀,深刻體會作者所想表達的情感,學生要立足于文體,力爭突破語言的限制,精心推敲,充分體驗詩詞的美感。語文教師要重視學生對古詩詞詞匯的積累和遷移,通過與現代語言的對照,深入理解古詩詞,并形成語感。從而提升學生的古詩詞品讀能力,讓學生更深刻地領略古詩詞中語言運用的文化藝術。

3.改善教學方法

篇3

1.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推動互動教學法實施的前提。教師應做到課上為師、課后為友。課堂上,教師要尊重學生,平等友好地與學生交流,拉近師生距離,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更好地學習語文。在語文課堂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從自身實際出發,尋找適合的語文學習方法。當學生犯錯時,教師引導學生找出問題的根本原因,讓學生自我反思,避免類似的問題再次出現。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

1.2重視學習資料的收集

教師應給予學生一定的信任,鼓勵學生收集相關學習資料,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學會資源共享。教師要吃透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知識運用能力,更好地展開課堂教學與學習。培養學生收集和整理學習資料的能力,讓學生在收集和整理資料的過程中,積累更多的語文知識,從而更好地參與到語文教學中。例如,在學習《鴻門宴》時,讓學生收集鴻門宴的歷史背景、人物性格和課文出現的成語,提前預習。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分享自己收集到的材料,并談談觀點。教師在引導時,要注意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內容進行發言。讓學生在參與教學中增強自信,強化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1.3創設互動情境

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情境的創設很重要。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創設互動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語文教學中。師生、生生間都要有一定的互動,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課文創設不同的互動情境。例如,教學《鴻門宴》一課,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和思考,學生從生動的角色表演中,更加形象地理解課文內容,對《鴻門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更深刻和具體。互動情境的創設,不僅能夠活躍語文課堂氣氛,還能鍛煉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2.將互動式教學法引入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作用

2.1有利于增強師生互動

激發學生的內在主動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效率。互動教學法最主要的特點就是互動性,通過互動教學的開展,可以加大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力度,嘗試多種教學方式,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把社會上的熱點問題和流行現象等更多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與所授的章節內容有機結合,這樣既有利于重新建構語文知識,融入時代特性,進行現代化的重新解讀,又能活潑課堂講學氛圍,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互動氛圍,激發學生主動求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2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篇4

(一)寫作訓練活動比較單一

此類訓練活動主張灌輸參與主體某種創造性思維模式,使其過往生活點滴與表述能力全面銜接,必要時要透過特定題材以及時機進行系統解析,讓學生自主挖掘突破寫作盲點的缺口位置,豐富多彩的生活元素被長期拒之門外,學生無法體驗。而經過實際調查活動發現,大部分高中生都是直接書寫,長期不做任何改變的教條模式很容易扼殺他們堅持寫作的決心,并且伴隨著生理年齡的增長,能夠堅持下來的人也已所剩無幾。

(二)日常指導工作過于形式化

針對高中生進行寫作能力訓練,必須確保其生活、情感經驗達到某種標準狀態,這樣才能輕松開啟多變的想象空間。但是現實學習過程中,指導工作比較傾向于技巧表現程度,大部分教師甚至愚蠢地認為這是提升教學質量的必要途徑,學生沒有選擇只得依照教師指令長期耗費青春精力。現在的學生喜歡透過新鮮的事物中獲取靈感,但教條化準則將“審題-架構-修飾技巧”程序廣泛滲透,學生自主性思維能力已經受到壓迫,只能導致后期文章形式如出一轍之現象。

(三)評價語言較為機械化

在整個系統化寫作教學環節中,教師標注的評語貫穿指導工作的始終,對于后期經驗梳理起著十分重要的支撐功效。大部分學生會對教師批注結果心存期待,希望能夠收獲肯定并試圖挖掘更深的潛力空間。但是,往往后期收獲的評語形式不過就是平平幾句,包括“語句通順”、“敘述完整”等。這無疑制約著良性教學進度,使得學生寫作耐心遭受沉重打擊。

二.高中語文寫作教學側重點解析

(一)著眼于現實,寫身邊的事

許多同學認為學生生活面窄小,活動場所也就家庭和學校,每天所做之事讀書———吃飯———睡覺三位一體,生活平淡。既沒有曲折離奇的故事,也沒驚心動魄的場面,重復的生活材料都不典型。其實,許多生活小事只要用心體會,寫到文章中也是一個個閃光點。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就選材來說,是攝取自己與父親在南京車站離別時的情景,但真摯的父子之情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總而言之,只要留心身邊的人和事,就會發現很多耀眼的事情,這類實實在在的事能給人一種真實爽朗之感。

(二)用真情,抒真感

文貴有“情”,這情是自己真實的思想感情,是發自肺腑的切身感受。想要抒發真實情感,就必須抓住動情的細節,要求我們從熟悉的人和事,從親身體驗的生活中尋覓感動過自己的東西,將或喜或悲、或憎或愛的感情集中到一點入手。真情實話最動人肺腑,充滿真情實話的文章不僅可以感動自己,也能感動他人。

(三)語言表達技巧的耐心培養

語言表達的具體標準在于詞語選擇精準性、語句搭配的簡潔特征,以及整體文章情感回應效果等。“精準”和“簡潔”主要是說,在句子,段落及整篇文章的組織過程中,表達完整而清楚。這主要是靠語感來完成,大家不要有語感太過玄虛的顧慮。實際上,這是可以通過多讀文章以及仿寫句子的聯系來培養的。孩子在具體寫作的過程當中,如果能夠有意識地在心中想到這每一類句子的作用,具體到每種修辭的作用,每種細節描寫的作用等等。這樣想要在文章當中表達哪種情感的時候,就可以非常輕松的去使用這些東西。

三.結語

篇5

多媒體輔助教學是一種新型的信息技術教學方式,也是未來教育教學技術發展的新趨向,多媒體的興起是整個教育界進行現代化革命最有代表性的產物。多媒體輔助教學具有形象性、生動性、豐富性和趣味性的特點,能激發高中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高中語文教學中要有效應用一些多媒體技術,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讓課堂教學不再枯燥無趣,讓高中生由“怕學語文”變為“喜歡學語文”。

二、多媒體輔助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優勢

1.利用多媒體輔助語文課堂教學

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技術能夠將抽象的、枯燥無味的學習內容變為形象、有趣、直觀的,能夠引起高中生的好奇心,調動高中生學習新知的欲望和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中生有了學習興趣,就能調動學習積極性,處于最好學習狀態之中,這樣教學效果就會大大增強。

2.利用多媒體的交互性和智能

可以避免高中語文變成“啞巴語文”。利用多媒體的功能,高中生不僅能與虛擬人物對話,還能根據電腦的評判修正自己的表達錯誤,這對于高中生表達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利的。

3.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突破難點,化難為簡

在講解語法知識時,雖然我們在課堂上認真、反復地講解,高中生也反復地做大量練習,但學習效果并不理想,記憶效果也不好。多媒體技術卻能很好地克服這個困難,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把抽象的語法知識形象化、具體化和生動化,在形式多樣的語境中學習語法知識,使語法更好地為語文表達服務,能夠更好地突破難點,化難為簡,記憶非常深刻,能夠大大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4.在課外活動中

我們可以把多媒體教學平臺的使用作為一項學習內容,培養高中生使用計算機的能力;也可以把多媒體技術作為學習語文的重要工具。讓高中生通過人機互動,在計算機輔助下進行差異性學習,有效培養高中生觀察、分析和總結的能力及操作能力;高中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選擇符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內容,還能及時加以調整,很好地培養高中生自學能力和獨立探究能力;還可以讓高中生玩一些有益的、與教學相關的多媒體語文游戲,促使他們各感官有效反應,寓教于樂,培養高中生思維的敏銳性,使更多感官得以有效發展。因此,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彌補傳統語文教學的不足,能夠提高教學效率,增強學習效果,對于培養高中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使用不當則會引起很多負面效果,從而制約課堂教學順利開展。

5.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加大課堂容量

提高教學實效。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要將提前準備好的課件導入多媒體,課堂上使師生處于主動的人機互動的學習狀態之中,這樣學習效率才會大大提高。同時,多媒體技術的網絡鏈接和有效轉換可使我們可以有效控制教學內容的銜接,既可以單獨講解一個知識點,又可以串聯講解,突出重點和難點,這樣我們所需的時間就會大大縮短,信息量大大增加,并有充足時間讓高中生思考、探究,進而引導高中生主動學習,獲得最佳學習效果。

三、結語

篇6

在波蘭尼看來,緘默知識看似抽象,實際卻蘊含著很多具象的特點。而這些特點對于我們高中語文教學到底有怎樣的意義呢?

1.穩定性

與可述性知識相比,緘默知識不易受環境的影響而改變,隨著年齡的變化消退遺忘的系數較低。換言之,主體一旦擁有某種緘默知識會成為知識體系中非常牢固的一環,這對于高中語文教學情感教育目標的實現有著重要的意義。緘默知識具有穩定的知識構建,這是對感性思維的肯定,也是高中語文教育中迫切需要充實的內容。就目前來說,語文教學實踐最大的誤區當屬對于情感體驗的忽略,和對感性思維的輕視。當我們自豪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實體的同時,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當看到唯自然科學論可怕之處。緘默知識并不屬于邏輯思維型的符號或者表述性知識,但是卻比其更具有穩定性的特點,換言之,感性思維在某種類型下更具有穩定的知識構建機制。當然,從另一方面看,這也意味著緘默知識的建構需要在潛移默化中進行。

2.文化性

緘默知識更具有強烈的文化特征。處于同一文化傳統中的人們往往分享了相同的緘默知識“體系”,這既包括了隱性的自然知識“體系”,也包括了隱性的社會和人文知識“體系”。緘默知識更能體現文化符號的內涵,這一點對于高中語文教學尤為重要。語言是承載其文化的重要載體,語言既是一個主體文明產生的標志,也是文明延續的紐帶。(即使是人工智能,我們仍要賦予其自身的“語言”。)而對于母語教育來說,不能體現文化內涵,傳承文化特征的教育就是失敗的,緘默知識比顯性知識要更具有強烈而明顯的文化功能。

3.整體性

盡管緘默知識往往缺乏邏輯結構,但是,它卻具有極強的整體性。因為它的構建機制是認知主體以及內部認知整合的結果,不僅如此,它本身就屬于認知主體人格的一部分,對主體在具體環境中的行為有著很強的牽引作用,這一點與其穩定性是相互呼應的,這也與我們一直強調語文教育中人文主義精神的滲透是一致的。

二、由緘默知識的特性來探討如何應用在高中語文教學中

1.情境教學給緘默知識提供基礎

緘默知識具有對情境的依賴特性,知識構建與特定的情境分不開,是對于情境認識的整體把握和內化。所以,在課堂教學時,通過創設情境來激活緘默知識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高中語文教學的情境創設相對來說更加多樣和靈活,無論是小說還是劇本,其本身就是情境的藍本,情境的再現又可以依托現代多媒體的輔助,優勢明顯。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能不能有意識地激活緘默知識?首先,我們要明確情境是緘默知識的“溫床”,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不需要刻意為之,在同一情境下也不可能全班形成完全一致的緘默知識。大膽放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成為認知構建的主體。

2.多元課堂和個體性

緘默知識具有個體差異性,正所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阿姆雷特”,同樣一節語文課,同一個教師同一時間授課,但是學生對于內容的理解,對于文學的感悟卻是千差萬別。常規課堂,我們應當徹底摒棄“大一統”的思想,語言教學,尤其是中文,本身就更強調意境和韻律,而這些不屬于邏輯范疇,更多情況下則屬于緘默知識,而緘默知識的主體差異性則決定了課堂應當是多元開放的。而多元課堂的原則應當是:一者,要注重形式的多元。嘗試新的教學形式,甚至去創造形式是多元課堂的外在表現。一者,保持開放的態度。教師不要先入為主,保持開放的胸懷和觀念,秉持尊重的態度去接納同學看似荒唐可笑的想法,鼓勵他們自主的思維和觀點。

3.存異思維和非理性

正如之前強調的一樣,緘默知識是感性知識,是非理性的,而這一點也就意味著緘默知識無法進行反思和批判。所以,我們想要通過批判、反思等形式來深化或者糾正學生的緘默知識是徒勞無功的,所以,在緘默知識構建的初始才是黃金時段。對于語文教育來說除原則性的價值觀有是非之別,其余情況下我們就更應當保持一種存異的觀念。這和多元課堂正好是互為表里的。

4.兼顧隨意偶然性,嘗試動態生成課

篇7

高中語文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是把文人教育放在具體的語文領域中,師生通過教學真正挖掘語文學科存在的內在價值,對自身的發展認真思考,真正把握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教育的真正方向。

二、高中語文教學人文教育存在的問題

(1)教育觀念走入誤區

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語文教育觀念逐漸走入了誤區,過多強調功利性,語文的人文性受到了忽視。從目前的教育現狀來看,語文教育在形式上的認識是合作學習,研究型學習等,然而,在實際語文教學中,卻是“換湯不換藥”熱衷于教學方法和程序的總結,忽視對思想修養的培養,輕視美育,重視短期內分數的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向應試教育傾斜。新一輪課程改革強調:語文課程中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影響是深遠,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曾經著名的上海師范大學教授王尚文說過:像現在這樣的語文教育是整個破壞了學生對祖國語言和文化的興趣,這是比其他任何事情都要心痛的事情。但是應試教育讓學生根本體會不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忽視了對學生人格和審美能力的培養。人文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尤為突出。

(2)課程安排不合理

在高中階段的語文課時并不少,但是基本上都被語言,修辭,或者枯燥的寫作技巧所占據,學生被限制在語文課堂中,框在語文教材里,學生遠離生活實際,缺乏必要的生活常識。很少有高中生的作文能寫出真情實感,很多文章大同小異,枯燥乏味。根據之前的調查,51%的高中生表示:語文課沒什么興趣,只有23%的高中生表示:語文課可以勉強接受,這種情況是讓人痛心疾首的。劉國正先生曾經指出:語文要聯系生活,光靠課內是不行的,還要延伸到課外去。因此,無論是傳授知識還是培養技能,語文教育都不能脫離社會,否則,語文就會失去生命力。

(3)教學評級方式單一

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學校和家長都認為,只有考上大學,孩子的工作和未來才有保障,與此同時,學生也認為,只有考上大學才算完成學校和父母的任務。很多高中語文教師都認為目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學生也都認為語文成績也都是按照考試分數來評定的。在實際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評定好壞的標準也是考試分數的高低,其結果不僅影響教師教學結果的評價,同時也影響著學生能否順利完成學習目標。事實上,標準化的評分標準把教師和學生往死胡同趕,它過分強調學生的成績,用成績來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甚至為了得高分,很多學生說假話,這種態度對學生的未來在信念和生活態度方面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因此,學校應該從實踐層面上注重語文教育和實際相結合,提出更多的有效的方法,只有這樣,學生的人文素質才能真正提高。

(4)教師缺乏人文精神

很多語文教師由于受傳統教學的影響,沒有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對新教材的人文精神缺乏理解。教師很少引導學生對課文情趣、景趣、意趣的品位,不能有效傳遞審美情感和人生感悟。這種模式違背了語文教學的規律,使學生喪失了對語文學習的樂趣。目前,新課改也倡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加大經驗交流。加強對教師的人文教育的培養。

三、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人文教學的有效策略

(1)改革教育觀念

教師的教學觀點不僅對教育教學有影響,對教師的成長也具有重大影響。在新課改大力倡導人文教育的背景之下,高中語文教師應該創新教育理念,主要做到如下幾方面:第一,樹立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學科性質觀;第二,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觀。

(2)優化課堂教學

人文教育是在潛移默化鐘激發人的美感,陶冶人的情操,規范人的行為,要使人文思想在語文課堂中閃光,教師必須優化課堂教學,主要從如下方法入手:第一,優化教學手段,讓先進的技術為語文所用,把社會生活,大自然,藝術搬進課堂;第二,創新教學方法,注重對情感和興趣的培養,讓學生形成開放自由的思維。

(3)改革教學評價體系

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性流失的重要原因就是傳統教學的評價注重片面性,單一性和局限性的結果。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改革語文教學評價標準,可以從如下途徑進行創新:第一,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第二,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第三,他人評價和自我評價相結合。

(4)提高教師人文素質

篇8

(一)要對文學作品有一定的鑒賞能力

學生的知識水平占據著重要的作用,除了對文章的理解外,還要加強對作品的各個角度的了解。比如說,從文章的主題方面、材料的選擇方面、語言的運用方面,都要有一定的鑒賞方法。教師這這些方面,可以設計一定的課外活動,幫助學生將這些知識拓展到生活當中,這樣,在理解起來,也就容易了。同時,還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他們的非智力因素,將這些文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二)學生不僅要學會課上的內容

更要對課外的知識進行積累只有越來越多地獲得知識,才能使得學生自身的知識能力提升。學生可以通過擴展閱讀量來增加自己的積累,這對文學作品在感悟力上也有提高。

(三)了解文學作品的作者與創作背景

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寫作文學作品的作者,進行一定的知曉,知道作者所處的社會背景,為什么要創作這部作品,在什么環境下創造的,都要有一定的了解,這樣,在理解文學作品的時候,才能把握作者的撰寫思維,不至于對主題理解偏,我們才能更容易去理解文章的內在含義。

(四)文學作品的意義

文學作品是在現實社會生活,在作者頭腦中,反映出來的物質,作者通過表達,反應自己對現實社會、生活的不同態度。所以,在不同的時期創作的文學,有其歷史下的不同背景、具有不同的內容。即便是處于同一個時期,每一位作者的思考問題的方式不一樣,對作品的理解也有出入。因此,在對文學作品進行鑒賞的時候,要對作者,以及當時的創作環境有所了解,才能更加準確地理解作者的意圖。

二、鑒賞方法

(一)著眼整體

鑒賞局部作者在創作文學作品時,先確定其中心,從整體出發,再寫作局部,以各個局部的分支構成一個作品。針對文學作品的某一方面,我們要找到其特殊之處,將隱含的情感和局部內容進行連接,共同表現主題思想。所以,當我們在鑒賞文章的一部分的時候,要根據文章的整體內涵來把握,結合文章的主體,對局部內容進行比較好的了解,最后融入整個文章的思想,這樣,我們才能全面地體會和把握作品,在思想感情方面進行理解。

(二)根據文章的體裁

進行鑒賞針對表現手法不同的文章而言,學生在對此進行鑒賞的時候,要根據作品的重點內容進行欣賞。對于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在表達主題的方式上,也是不同的,在運用的表達手法上卻幾乎相同。所以,在鑒賞文章時,根據不同的體裁,我們要抓住表達的主題,尤其在表達方式上,圍繞主題的中心、思想,對文章運用的表達手法進行分析。所以,要對文學作品進行深刻的理解,就要把握不同題材的作品的重點內容,體會當中人物形象的設置。

三、總結

篇9

一名好的教師,要想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就要為學生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這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條件。為了給學生營造最佳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首先要解放思想,廢棄那些制約學生發展的傳統習慣,鼓勵學生采用自己喜歡并適合自己的方式去學習,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學習的空間,使學生身心得到放松,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教師還可以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為學生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教師通過創設情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掌握所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還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很重要。學習習慣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行為方式,是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傾向和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融入到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中去,并把這種習慣貫穿于聽說讀寫各種訓練中,教育學生多讀書、多思考,使其學會做筆記,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問,注意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養成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教師要在這些方面對學生進行嚴格訓練并使其持之以恒,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三、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很重要。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會學習了,自然也就樂于學習,繼而就會提高參與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首先,在學習新課之前,教師要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感知,并對新知識進行分析歸納,這是學生自主學習必須掌握的環節。其次,教師要教給學生根據所學內容制訂合理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安排好學習時間,這樣,學生在學習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再次,要鼓勵學生預習。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對自己的預習結果自由發表意見,對好的見解教師要充分肯定;對理解有所偏誤甚至錯誤的學生,教師要給予鼓勵并加以正確引導。教師要讓學生的預習效果在課堂上得到充分的體現,使他們感到有成就感,促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去預習。經過長時間的堅持,學生就能掌握很好的預習方法。最后,要教給學生學會課后鞏固、總結、及時反思。學生學習一課,就進行一次總結反思,這樣做,不僅可以鞏固當天學習的新知識,還可以使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取長補短。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才會觸類旁通,開展有效的自主學習。

四、創新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

篇10

(一)學生的情感體驗較差

現階段,在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注重詩歌表達的政治思想,卻沒有依據語文具體的教學目標,部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將詩歌賦予了政治化傾向,卻忽視詩歌表達的真實情感。例如,在學到《我愛這土地》一文時,詩歌創作于1938年,詩歌表達的主題是作者對祖國的熱愛,表現作者希望國家盡早擺脫災難。但是,部分詩歌教學的參考內容將其賦予政治化的傾向,這使得詩歌表達的主題過于局限,雖然,作者希望國家能夠盡快獨立,人民能夠遠離戰爭,但是,詩歌并不是政治思想的主要表現形式,詩歌主要表達作者的情感體驗。

(二)教學方法單一

目前,在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詩歌解讀的方法較為單一,不注重詩歌的多層次解讀,對于詩歌的理解,并不是局限在某一方面,由于學生對詩歌理解的不同,詩歌的解讀方法也存在較大差別。但是,現階段,在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大部分教師解讀詩歌方法較為單一,主要由教師知識結構體系和知識視野狹窄原因導致。伴隨現代詩歌發展進程的不斷加快,詩歌理念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往詩歌解讀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現代詩歌發展的需要。因此,在解讀詩歌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參考資料。例如,在講到《再別康橋》時,大部分教材參考資料都將“康橋”定義為“大自然”或“母校”的象征,這會使“康橋”的象征性更加局限,事實上,“康橋”已經成為作者內心深處的居住地,是作者向往已久的地方。

(三)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現階段,在高中語文詩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往的教學方法仍舊占據主導地位,這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詩歌教學同樣也需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發現詩歌存在的美,進而逐漸轉變學生的思想觀念。

二、強化中國現代詩歌教學的主要對策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不斷擴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在高中語文詩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不斷擴展學生的知識視野,這就要求學生應掌握更多與現代詩歌相關的知識,以逐漸轉變學生的認知水平,使得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更加透徹。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增加,學習詩歌的主動性將會大大增強。其次,調整詩歌教學內容。目前,在現代詩歌教學的過程中,由于使用的語言是白話文,學生的理解能力較強。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如何更好地調動課堂教學氛圍,是每一位教師需要面臨的主要任務,這就要求教師應調整和優化詩歌教學內容,注重詩歌表達的主題,以及表達作者何種思想情感,詩歌的社會背景等等。而不僅僅是簡單的字面理解,使學生能夠理解詩歌所蘊含的價值觀念,進而充分發揮詩歌教學的審美性。

(二)經常誦讀詩歌

在高中語文詩歌教學的過程中,誦讀是學生學習詩歌的主要方式,通過誦讀方式,使學生感受到詩歌的韻律美,并且能夠使學生深切體會到詩人表達的思想情感,以不斷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在學生進行誦讀的過程中,應當做到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創設詩歌情景,詩歌內容是詩人表達思想和情感的主要載體,因此,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應注重抒情性。這就要求教師應為學生創建良好的誦讀氛圍,積極引導學生投入感情去誦讀,進而更好地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情感。例如,在學到《邊界望鄉》一文時,表達了詩人洛夫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以及戀戀不舍。當學生進行誦讀的過程中,就應融入愛國情感,才能深刻的理解詩歌表達的主題。其次,掌握詩歌的韻律。詩歌節奏具有一定的韻律,要想更好地體現詩歌的節奏美,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應當注意聲調的起伏變化,以及節奏的變化,通過抑揚頓挫的誦讀方式,以體會詩人情感的表達方式。

(三)教師應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