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常見疾病預防與護理范文
時間:2024-04-18 16:54: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嬰幼兒常見疾病預防與護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嬰幼兒;保健門診;健康教育;臨床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14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6714-02
兒童保健門診(Infant and child health clinics)是各級婦幼保健機構為健康兒童保健[1],咨詢所開設的,針對嬰幼兒在生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可能出現的常見疾病給予咨詢指導和防治的機構。對保障嬰幼兒的健康發育和成長具有十分深遠的現實意義。針對這種情況,筆者結合多年的臨床經驗,對我院在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間收治的360例嬰幼兒家長分別予以常規指導和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發現,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間在我院嬰幼兒保健門診進行健康體檢、咨詢和治療的嬰幼兒共為1757例,隨機選擇360例嬰幼兒作為本次研究課題的調查對象。本次研究課題的研究內容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在取得患者家屬同意的情況下,采用抽簽的方式將本組的360例患者平均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嬰幼兒均180例。據統計,本組的360例嬰幼兒當中,共有男215例、女145例;年齡3個月至8歲之間不等,平均年齡為(4.2±2.5)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的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針對本組的360例患者,均行常規指導,針對觀察組的180例患者和患者家屬,實施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2.1 廣泛宣傳 首先,保健人員需要將嬰幼兒保健知識通過健康專欄向患者家屬進行傳播,并且定期對健康專欄中的嬰幼兒的保健知識進行更換和創新,讓嬰幼兒家屬切實認識到科學地掌握和運用嬰幼兒保健知識對保證嬰幼兒健康發育和成長的重要性,從而爭取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嬰幼兒家長的保健意識。
1.2.2 電話咨詢 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部分患者家屬無法及時地獲取嬰幼兒保健方面的知識,為此,我院嬰幼兒保健門診特設置了咨詢電話,為嬰幼兒家屬提供更加全面和優質的信息咨詢和指導服務,從而有效地拉近嬰幼兒家屬與嬰幼兒保健門診之間的距離,取得嬰幼兒家屬的信任,建立雙方之間的信任關系;同時為我院兒童保健門診的發展和優化提供更多真實、可靠的有參考價值的信息。保健人員還可以向嬰幼兒家屬發放嬰兒操光盤[2]、健康處方等包含育兒、疾病預防等方面的知識的光盤或宣傳小冊。
1.2.3 早期優育指導 新生兒期向嬰幼兒家屬選擇新生兒的保暖方法,臍部及皮膚護理的方法,以及母乳喂養的正確方式,開展疾病預防的重要意義和作用[3]。耐心、詳細地向嬰幼兒家長講解和介紹嬰幼兒常見疾病防治知識,指導家長按時進行計劃免疫,從而培養嬰幼兒家長的自我意識,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同時,在嬰幼兒發育和成長階段,嬰幼兒家長應該注意幫助小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保障嬰幼兒膳食的全面性和合理性。
1.3 效果判定標準 嬰幼兒家長在接受健康教育后,采用我院自制的調查問卷,對嬰幼兒家屬對嬰幼兒營養、心理、喂養等方面的知識能夠明確掌握并熟練運用程度等方面進行調查和統計。
1.4 統計學處理 將本次研究活動所得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χ±s)表示,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2檢驗,以P
2 結 果
據統計,兩組嬰幼兒家長在接受嬰幼兒保健門診服務和指導后,對嬰幼兒保健知識的掌握程度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其中,觀察組嬰幼兒家長對疾病的掌握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嬰幼兒家長,兩組之間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
3 小 結
綜上所述,健康教育應用于兒童保健門診中的臨床效果十分顯著,有效地提高了嬰幼兒家長的保健意識,深化了嬰幼兒家長對保健知識的認識,在極大程度上降低了新生兒和嬰幼兒疾病的發生,保障了嬰幼兒的健康成長和發育,健康教育作為提高兒童保健門診醫療水平和護理質量的關鍵因素,值得更大范圍地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 張琴,萬娟,周靜.小兒泌尿外科專科護士在專科門診行健康教育的初步實踐[A].中華護理學會全國兒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西安:西安財經電子大學,2009:372-373.
篇2
每個家庭都希望有個健康聰明的寶寶,過去,這種健康更多地集中在對寶寶的身體健康上,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關注寶寶的全面發展,兒童早期的生理、情感、思想、能力,蘊含著人類未來發展的萌芽和基礎,關注寶寶的早期發展不僅僅是讓寶寶吃飽穿暖不生病,更包括良好的動作發展、恰當的語言理解與表達能力、完善的認知功能、以及在各月齡段表現出的良好心理特征,恰當的情緒和行為。
當我們對寶寶的發展,有了更新的要求,那么爸爸媽媽的問題也來了:早期發展是指寶寶哪個階段的發展?包括哪些方面?早期發展有科學依據嗎?寶寶的早期發展就是早教嗎?促進寶寶的早期發展一定要有專業人員來指導開展嗎?想要促進寶寶良好的早期發展,最重要的原則又是什么?本期專題,我們一同來來關注下寶寶的早期發展。
早期是指寶寶哪個階段,發展又包含哪些方面?
早期發展一般是指胎兒期到8歲兒童在身體、語言、認知、情緒、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綜合發展。目前最為強調的階段,是出生后0~3歲的階段。這個階段不僅是人一生中體格發育速度最快、神經系統發育最迅速的時期,還是決定個體未來的黃金時期。因為除了基因之外,孩子在這一階段尤其是1歲以前得到的養育或關愛,避免有害壓力、暴力、忽視,都將為個體日后的學習、行為和能力發展奠定重要基礎,產生終身影響。
早期發展的內容,將完整地包括衡量和促進寶寶身心健康的5大方面:營養、健康、保護、早期潛能開發和家庭環境的改善。
促進早期發展,就是確保父母增強養育技能、增加對嬰幼兒的關愛,給予嬰幼兒良好的生命早期的營養,以及充分的保護,使其獲得健康的體魄;并通過積極地改善環境(給予豐富的刺激、耐心觀察、積極回應等),來促使寶寶先天潛力充分發揮,變成現實的后天能力,這是早期發展的過程。
早期發展有科學依據嗎?
早期發展關注的是寶寶出生后(往前還包括孕期階段)頭3年內的發展,因為這個階段特別是0~1歲的小寶寶,能力的發展日新月異,這種快速的變化源自腦的功能。大腦的功能并不取決于腦細胞的絕對數量,而是取決于腦細胞之間建立的復雜網絡。維持大腦神經細胞營養、傳導和支持的神經膠質細胞增殖,是在妊娠后期延續到出生后2歲,我們可以這么理解:出生后大腦神經元所在的系統,還像一棵小樹,隨著豐富的外界環境的影響(良好的營養、豐富的感知覺刺激、積極的回應、良好安全感的建立等),各種類型的神經元之間形成神經回路,以及豐富、發達的信息傳遞網絡系統,小樹變得枝繁葉茂起來,大腦功能越來越強。所以我們知道了:大腦發育的生理基礎出生就已具備,出生后發展以及潛能轉化為現實的程度,需要豐富的環境刺激。0~3歲大腦發育的關鍵期內,最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影響,早期良好的育兒環境和刺激,將指導大腦塑造最優的皮層細胞結構,為個體未來最優發展奠定基礎。
早期發展=早教嗎?
在寶寶的早期發展上,存在很多誤區。例如,把早期發展片面地理解為認知能力的發展。0~3歲的寶寶大腦在快速的發展,在這個階段并不判斷寶寶的智商,而是通過寶寶運動、言語、社交和情緒等與正常發育水平相比(發育商),來綜合判斷。雖然認知能力(例如寶寶通過觀察和模仿用積木自己搭起小火車、識數、模仿畫一定規則的圖形等)與今后的智力有一定的關系,但對于發展中的寶寶來說,任何一個方面的落后,都會影響到其他方面的發展,因此早期發展不等于認知的發展,因當涵蓋營養、生理和運動技能、語言、人自己能、社交和情緒發展等多個方面。
促進寶寶的早期發展一定要由專業人員來指導開展嗎?
早期發展并不等于早教,寶寶的早期發展,也并非要由專業人員來指導開展。0~3歲的嬰幼兒在家庭和主要帶養者的身邊成長,很難受到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影響,因此最好的早期發展環境,來自家庭;最重要的早期發展促進者,一定是父母。因為父母與寶寶在一起的時間最多,能最直接和敏感地體會到寶寶發展的特點,發展是一個較長的過程,促進發展的做法,也是在日常生活中,潤物細無聲的。
另外不得不說說,隔代教養這個比較重要的方式。祖輩(有時候是保姆)在父母工作期間,擔負起了照顧寶寶的重任,盡心盡力,但寶寶認知能力的發展、語言的積累和學習、行為習慣的培養等方面,爸爸媽媽還是要親力親為。時代變遷,育兒理念和方法也在與時俱進。而祖輩的傳統觀念相對較強(保姆的文化程度又參差不齊),在育兒方面的觀念,都與年輕的父母有所差異,通常爸爸媽媽對寶寶的發育問題,較祖輩更敏感,更容易發現問題、尋求專業幫助,進行改善。
促進寶寶良好的早期發展,請注意這些原則
父母的自我學習。很多工作在上崗前都需要培訓,在崗后也要不斷學習和更新知識,更何況父母這一世界上最重要的職業呢?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積極主動的通過各種途徑學習育兒知識,但信息飛速傳播的時代,這些知識雖觸手可及卻也紛繁蕪雜難辨真偽:在媽媽朋友圈瘋傳的育兒信息,一段時間后就被辟謠,這種情況更是屢見不鮮。育兒不焦慮的秘密,是爸爸媽媽要隨著寶寶的成長,不斷地主動學習,主動地去尋找那些能促進寶寶身體和大腦發展的奧秘及所需的“營養”,盡量選擇權威來源的知識,學會根據自己寶寶這個獨一無二的個體靈活處理,不偏聽偏信。寶寶不斷發展,爸爸媽媽不斷學習,共同成長。
尊重嬰幼兒發育規律,不因噎廢食、不拔苗助長。前面提到,不能把寶寶的早期發展等同于早期教育,更不等同于認知的發展。促進早期發展的基礎,要理解嬰幼兒生長、發育的規律,這樣才能知道寶寶各階段中,哪些問題或表現是需要鼓勵而非禁止的,哪些是需要警惕的,哪些是需要積極干預的。在遵循規律的基礎上,通過家庭環境的改善,給予積極回應、創造安全感和有利于為寶寶創造全面發展的機會。在我們的工作中,不乏看到家長對寶寶正常的行為給予不恰當的制止、對心理和情緒的需求視而不見,或是追求與孩子年齡發育階段并不相稱的能力訓練,早期發展首先要更新理念,是從嬰幼兒的角度出發,創造有利于發展的機會。
早期發展的5個方面,你必須知道的關鍵點
促進兒童早期發展的干預措施,包括一些大的方面,例如:提供良好的營養,以確保在大腦發育的關鍵期,能獲得充分的營養供給,為發展打下良好物質基礎;通過豐富多彩的早期干預活動,刺激大腦區域神經元網絡的形成,促進大腦功能的發展;提供保護,創造安全的環境,幫助兒童緩解壓力,促進有效的營養吸收和大腦細胞的生長。
促進寶寶早期發展的理念和做法,值得每個家庭學習,這是一個與寶寶共成長的長期過程,因此涉及到的信息也較多、較廣,在每個方面,都有一些關鍵點,必須知曉。
1.營養。
大腦的良好發育是兒童全面發展的物質基礎,營養因素是影響小兒腦發育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適時提供良好的營養,確保大腦在關鍵發育時期獲得充分營養供給,這是所有發展的基礎。近年來隨著分子醫學的發展,對許多營養素又有了新的認識,營養缺乏或過多都會導致腦結構及腦功能的異常,影響胎兒及嬰幼兒的智能發展,在營養學的這部分,重點就是從生命早期就開始注重嬰幼兒科學喂養,為今后良好的健康飲食習慣打好基礎。
你需要知道的關鍵點:
母乳喂養對媽媽和寶寶都是最好的選擇,對寶寶對嬰幼兒營養和大腦發育,意義重大,0~6月齡堅持純母乳喂養,并在添加輔食后持續母乳喂養到2歲;1歲以下不宜食用鮮奶。
出生后不久開始補充維生素D,1歲以下每日攝入400IU,1歲以上每日600IU,不隨意補充其他營養素。
掌握輔食添加的技巧,以及原則(一種一種加,有少到多,有稀到稠等);不僅重視吃多少(輔食的量),還應重視吃什么(輔食的質――營養均衡、種類多樣)以及怎么吃(10個月~12個月可以培養嬰兒自己用勺進食,從小培養良好吃飯習慣)。
白開水是最好的飲料,讓寶寶習慣喝白水是能令他受益終身的健康習慣;6月齡以下不飲用果汁;1~6歲每日限制在120~180毫升;
了解和預防這些喂養相關性疾病癥狀:食物過敏、缺鐵性貧血、肥胖、營養不良等。
學會利用生長曲線,監測寶寶的體格發育。
2.保護。
保護兒童的生命和安全,是兒童發育的先決條件。兒童早期所遭遇的傷害包括故意傷害和意外傷害。前者包括有害的壓力、暴力、忽視、虐待等;后者常見的有溺水、道路交通傷、跌落、中毒、窒息等。故意傷害會對嬰幼兒產生有害壓力。有害壓力會導致應激激素――皮質醇的高水平分泌,這種激素能限制腦細胞的增殖、破壞兒童的健康、干擾兒童的學習能力及行為表現,從而破壞大腦的發育過程。
現代生活中家庭關注更多、也更易通過增加知識和改善技能來積極避免的是意外傷害。意外傷害多是由于看護人安全意識不到位,傷害防范意識匱乏,照顧不周所致。如果采取有效措施,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識,大部分意外傷害是可以避免的。
你需要知道的關鍵點:
識別0~3歲兒童最常見的意外傷害:氣管異物、燙傷、溺水、跌落、家用化學品/藥品中毒、乘車安全、道路交通傷害。
熟悉各類意外傷害預防要點,以及緊急處理的原則。
創造安全的家庭環境,你可以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列舉的《兒童安全家庭清單》,幫助梳理和排除家中可能的安全隱患。
掌握兒童窒息急救法,以及嬰幼兒和兒童心肺復蘇方法(CPR),可以在全球兒童安全組織的官方網站觀看視頻,并學習操作。不要認為CPR應該是專業人員的事,身為孩子的家長,如果能夠掌握基本的技術,那么你將有可能在緊急情況下挽救孩子只有一次的生命。
避免家庭暴力、對孩子的虐待和對忽視。
3.刺激,促進嬰幼兒早期潛能的開發。
父母與嬰幼兒建立良好的互動并提供豐富多彩的早期刺激,促進大腦各個腦區神經元網絡的形成,這是快速啟動大腦發育以及終身學習的鑰匙。成人在嬰幼兒生命早期對其一貫的支持與關愛,與充足的營養同等重要,這是消除多重逆境影響的最佳途徑,有利于大腦的健康發育。人類的大腦在不斷搜索著各種經驗,期待著時間窗中出現某種刺激,哪怕非常短暫。如果預期的刺激和照料沒有得到滿足,大腦就不知道該怎么做或如何反應,因為它要依賴照料者的提示來建立神經連結。
兒童早期潛能開發的本質是大腦潛能的開發。兒童智力的發展存在許多關鍵期,例如,8~12 個月是母子依戀形成的關鍵期,這個時期對于兒童個性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0~2 歲是聽力與語言的關鍵期……由于嬰幼兒神經心理的發展存在階段性和個體差異性,因此,要先充分了解孩子的發育水平,再根據孩子的智力水平和特點,對其主要感覺器官給予早期附加的刺激和環境變更。
你需要知道的關鍵點:
學習和利用合適的發育評估工具(ASQ父母自填問卷),學習嬰幼兒各月齡段的發育水平,學會判斷孩子的發育水平、優劣勢能區。
尊重嬰幼兒發育規律,尊重孩子個體化的差異,基于評估制定適合寶寶的早期促進家庭方案(這在相關的兒童早期發展書籍中,均有提供具體詳細的做法)。
圍繞嬰幼兒發育的各個能區,開展豐富的聽覺、視覺、觸覺、立體覺和前庭運動覺的刺激,相應的針對性的干預訓練包括粗大運動、精細動作、語言能力、認知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等。
4.健康。
寶寶的身體健康以及與之相關的疾病預防和護理,家長自然是最重點關注的。健康的許多方面都與大腦發育緊密相關,圍繞兒童的健康保護、健康促進,需要解決的問題可以說是數也數不完。
你需要知道的這幾個關鍵方面:
健康不僅僅是生理性的,還包括心理、情緒、行為等的健康。
學習和儲備嬰幼兒常見疾病(發熱、腹瀉、出血、濕疹)和家庭護理的知識和育兒技能(喂奶、嬰幼兒撫觸、主被動操、眼耳口鼻護理方法)。
知道孩子常見的發育性問題(語言發育遲緩、社交情緒障礙、孤獨癥)的早期表現。
5.改善家庭環境。
孩子在一歲前得到的養育或關愛會對大腦功能產生終生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到子孫后代。家庭環境是兒童經驗的主要來源,是兒童成長和保證兒童健康的基本環境,家庭對兒童成長產生的影響最大。早期照料、社會化和行為管教方式會對兒童早期的行為產生影響,從中還可預測到他們成人以后的行為、情緒等。良好的家庭關系尤其是兒童對母親的依戀,是影響最為深遠的情感,是幾乎一切社會情感發展的基礎。兒童通過與看護人之間的安全的基礎,在感情上和身體上得到安全的體驗,并在此基礎上去了解更大的環境,逐步習得能力,樹立信心。家庭需要得到幫助、支持和建議,來學習如何更加敏銳的發現并且有效的應對兒童的需求。
你需要知道的關鍵點:
知道各個心理段寶寶的心理發展典型表現,知道寶寶需要什么樣的心理“營養”理解和滿足寶寶的心理需求;
理解和重視早期親子依戀關系的建立,幫助建立安全型的親子依戀;安全感來自于爸爸媽媽夫妻關系穩定,最重要的是,媽媽情緒穩定。
善于鼓勵和表揚兒童;多給孩子肯定、贊美、認同的態度。
允許孩子犯錯、給孩子為自己行為負責的機會,鍛煉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兒童的早期發展涉及兒童健康相關的方方面面,不僅僅是家庭,醫療保健系統,政府機構在這個領域都有不同層次、需要擔負的重任。對家庭而言,促進寶寶的早期發展似乎是個“龐大的無從下手的工程”,但實際落到每個具體的方面,都是有據可循,有方法可參考的。選一本較為全面、權威的育兒類書籍,上面提到的關鍵方面,幾乎都會涉及到。我們希望家長重視孩子的早期發展,并知曉應該從哪些方面去重點加強,由點漸面,為促進寶寶的早期發展努力,幫助寶寶開啟一個盡可能好的人生開端。
促進寶寶的早期發展,重視家庭學習環境的建立
0-3歲兒童早期發展的意義我們已經很明顯了,我們對發展的方向和做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促進早期發展的關鍵和難點,是什么呢?在前文我們提到了家庭在兒童早期發展中的關鍵作用:3歲以前,家庭對孩子而言是最重要的活動場所,家庭影響對兒童早期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兒童的身體、認知、社會和情感等方面的全面發展,離不開父母的支持和響應性的互動,這也是確保兒童以后有良好發展的必要條件。但家庭環境的改善,也是促進早期發展的難點,因為家庭和構成家庭主體的家長,更新知識的觀念和態度,各有不同,在觀念態度轉變為恰當的做法時,差異更為巨大。
通常而言,家庭環境包括家庭中的物質環境和心理社會環境。物質環境包括地理環境、空間、采光、空氣、飲水、溫度、濕度、營養提供等。從兒童心理、情緒、行為發展的角度,家庭心理社會環境具有更直接和重要的作用。通常說的家庭養育環境主要是指家庭心理社會環境,包括:
社會人文因素,如家庭結構,家庭傳統,家長興趣、性格、文化素養、職業、社會地位等
我們強調家長改善家庭環境的心理因素,因為這承載著親子互動的核心內容,并且容易通過家長的主觀努力,可以迅速得到改變。作為個體出生后最先接觸到的環境,家庭中心理因素的改善,對個體早期甚至未來一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父母可以通過給孩子講故事、做游戲和音樂啟蒙等親子活動,以及平時耐心、鼓勵性的互動關系,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
改善家庭環境中心理因素的做法包括:
開展家庭學習活動,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