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學理論知識范文
時間:2024-04-17 18:10: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金融學理論知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金融理論課程 ; 國際貿易專業 ;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27-0013-02
一、高職國貿專業金融理論課程教學現狀
金融理論課程是高職國貿及財經類專業的基礎理論課程,也是相關其他專業的先修課程之一。其主要內容包括貨幣、銀行、信用與信托、國際收支、利率與匯率、外匯市場與管理、金融市場與儲備、國際資本流動、貨幣體系與制度、金融理論課程機構等。由于此類金融課程偏重理論化,因此在課堂教學時學生往往很難產生學習興趣,預期的教學效果無從談起,最終發揮不了金融課程對專業課程的應有的支撐及服務作用。
二、金融理論課程影響教學效果的幾個因素分析
(一)教學內容
金融學基礎課程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它本質上是闡述“為什么而不是怎么做的問題”,這一點與高職教育注重實踐操作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然而筆者認為,對于專業學習,如果不具備最基本的理論素養,顯然也會陷入“無緣之水,無本之木的尷尬境地”,特別是對于經濟類專業中的國際貿易專業。因此,金融學教材和教學內容的選擇成為改善本課程教學的首要問題。為了進一步了解學生對此問題的想法,筆者對自己任教的班級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隨機對同學進行了抽樣調查,結果見下表:
從上表的內容,可以分析出:
1.首先從教學的內容和實踐性來看,分別只有10%與15%的同學認為一般,而表示不滿意的和很不滿意的占到調查學生的90%和80%。
2.從專業關聯度的角度來看,有40%的同學認為一般,表示基本滿意的只有20%而表示不滿意的和很不滿意的也占到調查學生的10%和30%。
總之,從以上的圖表分析可以看出,學生總體對本課程教學的內容是不滿意的,其中本課程內容是否對學生有吸引力或學生對本課程內容是否感興趣,答案基本是否定的。
對于以上調查結果,筆者認為可以歸于以下原因:
以我校目前選用的主講教材為例,內容選擇上雖然比較注重和貼近國際貿易專業相關的國際金融知識,但基本闡述是目前金融界比較流行的理論,講課案例在深度和廣度上也偏大。如果從本科甚至是研究生層次的角度出發,是非常合適的教材,但對于我校這樣的高職類院校的國際貿易專業顯然是不合適的。考慮到上述問題,我校也選入了一下輔助教材。
(二)教師隊伍的專業素質
雖然國際貿易專業和金融專業在專業上同屬經濟學專業大類,但專業側重點還是存在一些差距,所以使得許多國際貿易專業教師缺乏扎實的金融理論課程知識基礎,同時對于金融理論課程形勢變化的感覺不敏銳,因此在專業教學中存在理論教學單調,乏味,案例教學不具體,沒有說服力,無法做到課堂教學的生動與新穎。這也從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本課程整體課堂教學的效果和降低了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興趣。
(三)課堂教學方法與形式
以我校為例,目前對于金融理論課程的教學形式主要還是以教師為中心,教授法為主,雖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也采用了一些諸如案例講解,問題討論的方式方法,但多流于形式,在教學模式的指導思想和具體操作方面還存在統一認識和缺乏開拓創新,教學還是更多地停留在傳統的知識講授、灌輸形式。學生仍然是陷入被動學習的境地,學生普遍缺乏課程學習興趣,教學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二、國貿專業金融理論課程教學模式的幾點建議
(一)現行高職教育理念與金融理論課程相結合
眾所周知,我國的高職院校的教育理念已經從傳統的知識教育模式轉向實際能力培養,幾乎每個學校都把技能訓練當做首要目標,有些院校甚至提出了“學生只要知道怎么做,而無需知道為什么”的教育教學方針。 基于這種理念,有些院校認為作為理論課程的金融學基礎課程是可有可無的,筆者認為這種理念未免過于簡單化而有失偏頗。
(二)緊密結合國貿專業特點,豐富教學內容
首先高等職業教育中的國際貿易專業是以培養在外貿洽談、商務談判、產品貨源組織,跟單結算,資金收付、融資等廣泛領域里的實際操作人才為主要目標,所以作為國際貿易專業的金融課程。
其次必須在教學安排中注意分門別類,主次分明。教學課時的1/4可以設置在基礎知識的講授中。這包括貨幣銀行、外匯與匯率、匯率制度等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內容。
(三)課堂教學方法多元化,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模式
1.理論基礎部分以課堂教師講述為主,問題解答和案例分析為輔。金融學基礎課程的學習必須遵循從知識掌握到能力培養的循序漸進過程。因此在教學開始階段中,仍然要強調基礎知識學習的重要性,有些基本理論和學習方法務必講透。在課堂教學時可以采用問題引導、啟發、討論與案例分析等綜合教學方法。
2.主要內容以互動教學法,學生參與為主,教師講述為輔,這也是我院“職業人發展模式”所倡導的精神。教師平時注意搜集各種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在課堂理論教學環節當中適時提出。
(四)金融專業知識融入國貿專業實踐教學活動
1.目前高職類院校普遍都已經建立國際貿易模擬實驗、實訓教室 ,在承擔專業課程實驗教學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實驗室只是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手段,存在建設水平較低,硬件配套不先進,軟件配套不完善,利用率低 ,形式化嚴重等問題。
2.在專業校外實踐實訓基地建設中引入金融類相關企業、單位,以我校國貿專業為例,目前建立的實訓基地主要是中小型外貿公司,商業營銷類企業。普遍存在企業接待學生實習崗位,需求容量較小的問題,而普通金融類企業則具有服務網點廣泛,實習實訓崗位數量較多等優勢,因此在專業校外實踐實訓基地建設中適時引入金融類企業對國貿專業建設將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吳丹.高職教學模式創新初探[J].教學研究,2010(7).
[2]劉任重.金融理論課程課程教學改革問題研究[J].金融理論課程與教學,2011(4).
[3]王靜怡.淺析高職高專金融理論課程的教學方法改革[J].現代閱讀,2012(8).
[4]彭華.金融理論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1).
[5]苗紅.關于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J]. 經濟師,2005(9).
篇2
關鍵詞:行為金融學;認識;思考
1.對行為金融學的認識
行為金融學是融合了多門學科知識的理論,包括行為學、心理學、金融學、決策學、經濟學等。相比于傳統的金融學,行為金融學理論考慮的因素更多,分析的情況也更為復雜,往往能夠解決傳統金融學所不能解決的問題。行為金融學理論與傳統金融學理論在研究假設、理論模型以及實際應用等方面都存著很大的不同,如果要充分的認識行為金融學,了解這兩種金融學理論之間的區別是很有必要的。
1.1行為金融學的研究假設
(1)人類的理性并不具有普遍性
傳統的金融學理論是建立在人是理性的這一假設之上的,但是在現實中,這一假設很難反映出實際的情況。行為金融學認為人的理性不具有普遍性,即人是具有理性的,但是人并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是理性的。行為金融學將人的投資決策過程看成是一種心理活動過程,并將這種心理過程劃為三個過程,分別是認知過程、情緒過程和意志過程。在這三個過程中人都會出現一定的偏差,這種情況就會導致投資者個體的心理偏差,這種偏差的普遍性會導致金融市場的群體偏差,這種群體偏差最終會導致群體的決策偏差,并使資產的定價出現偏差。所以根據行為金融學的理論,投資人在決策時的不理性會導致資產的定價不能真實反應資產價值。
(2)市場并不是完全有效的
傳統金融學的另一假設是市場有效。但是市場有效這一假設也不符合現實情況,市場有效假設主要存在以下三點缺陷:
第一,假設上的缺陷。市場有效假設認為市場中的價格不存在操縱成分,市場價格能夠真實地反映出價值。但是在現實情況下,投資者的決策行為存在著一定的誤差以及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響,市場價格往往不能如實反映價值,而且在市場中,價格操縱的現象是時常發生的。所以,市場有效假設是存在著一定缺陷的。
第二,檢驗缺陷。市場有效的假設是無法得到驗證的(Fama,1991)。這是因為市場有效性的檢驗需要運用預期收益模型(如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來估計未來收益,只有預期收益和實際收益相一致時才能證明市場是有效的。但是預期收益模型的建立是以市場有效為基礎的。當用這樣的模型來驗證市場的有效性時,就陷入到了這樣一個邏輯錯誤中去,即:市場的有效性需要用到預期收益模型來驗證,但是預期收益模型的建立首先要假設市場的有效性。所以市場的有效性是無法得到驗證的。
第三,套利的有限性。傳統的金融學理論認為市場中的套利行為可以促使價格真實地反映價值水平。但是,在現實情況下,套利行為的發生是需要一定的前提條件的。首先,套利行為的發生需要類似的替代品以及賣空機制。在實際情況中,股票的替代品是很難找到的,另外賣空機制也會受到相關法律法規的限制。其次,套利者往往了解投資者的心理狀態,但是套利者很難確定噪音交易者不正確的理念如何表現出來。最后,套利行為的發生是以一定的成本作為代價的。行為金融學認為即使是在市場不正確的情況下,套利行為也要發生一定的成本。
1.2 行為金融學的理論與模型
(1)行為金融學的預期理論
傳統金融學的期望效益理論利用的是效用函數,但是行為金融學的預期理論則用價值函數來代替傳統金融學的效用函數。行為金融學的價值函數主要有以下幾點特征:
第一,投資者的價值函數的自變量是投資者的損益,而不是投資者的財富。所以投資者做出投資決策不是以資產組合為出發點而是根據資產組合中各個資產的損益情況來進行相應的決策。而判斷各個資產損益情況的標準,不同的投資者是不一樣的,具體數值的確定要依據投資者自身的心理價位。
第二,價值函數的表現形式是一條S型曲線,凹進去的部分代表著盈利,凸起來的部分代表著虧損。這樣的表現形式也表明投資者的風險偏好程度是不一樣的,存在著位置效應。當投資者處于盈利情況下時,投資者往往愿意出售股票賺取利潤,這時的投資者便是風險規避型。當投資者處于虧損情況下時,繼續持有股票,這便是風險偏好型。
第三,投資者價值曲線并不是對稱的。投資者由于損失導致的失落程度大于同等金額的盈利帶來的快樂程度。這就說明,相比于盈利,投資者更不愿意虧損,投資者對于虧損的敏感性更強。
(2)行為金融組合理論
行為金融組合理論將資產組合成金字塔的形狀,這種資產組合最大的特點就是其具有層狀的結構,每一層的資產都有不同的投資目的和風險報酬。金字塔的底層風險小,收益低,可以起到防范風險、保全資本的作用。金字塔的高層風險加大,收益較高,可以用來賺取更高的利潤。然而,傳統金融學理論中的馬柯維茲均方差組合,是一種風險厭惡型的資產組合方法。這種資產組合方法將資產組合看成是一個整體,而且只考慮不同證券間的協方差。這兩種資產組合理論有著很大的不同之處,行為金融組合理論與時下流行的在險價值資產組合方法較為一致,更符合實務操作。
(3)行為資產定價模型(BAPM)
行為金融學家認為從投資者的行為角度去研究資產的定價是十分重要的。行為學家提出了行為資產定價模型(BAMP),這與傳統金融學當中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MP)有很大的區別。行為資產定價模型將投資者分為信息交易者和噪音交易者。信息交易者也就是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下的投資者,這些投資者是理性的。噪音交易者則會犯一些認知上的錯誤,這種交易者類型是不包括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下的。所以行為資產定價模型更加貼合實際情況。
1.3行為金融學在我國證券市場上的運用
(1)異常現象的解釋
行為金融學可以解釋傳統金融學解釋不了的現象。例如開放式基金的高比例贖回現象,用傳統的金融學理論很難去解釋,然而,利用行為金融學理論則能夠合理解釋。行為金融學認為投資者對虧損更加敏感。當投資者處于盈利狀況時,盈利的邊際效用在下降,投資者賣出股票賺取利潤的動機更強。當投資者處于虧損狀況時,由虧損帶來的負的邊際效用在降低,投資者更愿意持有股票。這就是所謂的“前景理論”。這種理論可以解釋投資者的“處置效應”。開放式基金的高比例贖回現象其實就是一種“處置效應”。
(2)投資決策的指導
行為金融學的理論還可以指導我們的投資決策。行為金融學的理論能夠幫助我們認識到投資者決策的不理性,如表現在股票市場上的盲目地追漲殺跌行為,這些不理性的行為往往會給投資者帶來巨大的損失。如果我們能夠及時地逆向操作便可以獲取豐厚的投資收益。另外,行為金融學當中的認知缺陷、風險偏好變動等理論都能夠給我們的投資決策提供一定的指導。
2.由行為金融學引發的幾點思考
2.1 行為金融學是不是對傳統金融學的否定?
行為金融學是金融學理論與實踐的創新,開辟了一種新的研究思路。行為金融學從實證的角度去研究金融市場,發現金融市場的運行規律,所以行為金融學比傳統金融學更加貼合金融市場的實際情況。但是這并不是對傳統金融理論的否定,傳統金融學是先從規范的角度去研究金融市場,然后再根據金融市場的實際情況去驗證金融理論并不斷加以改進。所以說傳統金融理論與行為金融學理論只是運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去研究金融市場,行為金融學的興起不能說成是對傳統金融學的否定。
2.2 行為金融學的興起給我們帶來了那些啟示?
在行為金融學的發展歷程中,曾遭受到了來自傳統金融學家的不屑,傳統金融學家認為行為金融學已經走上了歧途,過分注重投資者的行為,而不是金融市場本身。但是事實證明,行為金融學的發展道路是一條正確的道路。這給我們在學習金融理論知識時帶來了很大的啟示。首先,在學習金融理論知識時,不能迷信權威,要抱著疑問去學習。其次,金融的研究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講本本主義,要注重金融的創新。
2.3 現代金融理論的發展越來越與實踐相結合,這對于我國證券市場的指導意義有哪些?
我國的證券市場具有許多我國獨有的特色,國外發達的證券市場的經驗可能并不適合我國證券市場的實際情況。所以要根據我國證券市場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相關的措施。具體來說可以分為兩個方面:
第一,發展戰略的現實化。由于我國證券市場的特殊之處,我們只能根據現實情況制定發展戰略,并根據實際情況發生的轉變,不斷調整發展戰略。
第二,具體問題研究中的現實化。具體提問題的研究要與我國證券市場的具體情況相結合。這樣的問題研究才更具有針對性,研究的對策才更有效。
結論
通過比較分析傳統金融學理論與行為金融學理論存在的不同以及行為金融學理論的創新之處能夠幫助我們充分認識行為金融學,運用行為金融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這對于幫助行為金融學理論的發展與成熟具有重要的作用。對于行為金融的思考則有助于加深對于行為金融學的理解,同時也能夠為我國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提供積極的指導。
參考文獻:
[1]沈莉.股票投資中行為金融學的研究與應用[J].前沿,2014,Z2:114-115
[2]王征.論行為金融學統領下的投資策略[J].西南金融,2013,8:66-67
篇3
關鍵詞:金融學專業 本科教育 實踐教學
在理工科院校,因其重點學科是理工科,雖說開設了金融學專業,但對金融學的發展重視不夠,投入較少,實驗室和實習基地無法滿足學生實踐的需求,因此,實踐教學成為工科院校金融學教學中的薄弱環節,長期以來嚴重制約了應用型金融教學。培養出的學生動手能力差,創新素質不高,很難滿足用人單位需求。
一、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過分強調教學計劃的完整性,而忽略實踐教學內容的關注
在經濟全球化、金融國際化的大背景下,社會對金融人才的素質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各高校對每級學生都制定出相應的教學計劃,包括金融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要求、理論和實踐環節的教學學時和學分要求,有些高校過分追求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及實踐環節之間的比例關系,對實踐性的學時和學分也有相應的要求。目前,金融學專業的實踐教學形式主要有做為課程組成部分的各類實驗課、課程設計、社會調查、學年論文、金融模擬實習、生產認識實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等。但這些實踐環節在教學計劃中都有明確規定,規定了實踐環節總學分的上下限,各實踐環節也有規定。加之過分強調“寬口徑,厚基礎”,在教學計劃的制定上英語、高等數學、思想政治類等公共基礎課所占比重過大,勢必要壓縮專業課時,與專業課相匹配的實踐環節內容的完成很難得以保證。
2.實踐教學時間過短
目前,我國金融學專業教育中,理論教學仍占主體,實踐教學內容相對薄弱,各教學環節相對分散,重知識輕能力,重理論輕實踐,過分強調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實踐性環節。有些實踐性環節一般安排在理論課結束之后的假期,暑假天氣過熱,寒假忙于過春節,一些實習單位并不是很樂意接受,實踐時間大打折扣,與理、工、農、醫類專業的實踐教學相比,金融學專業的實踐教學時間和效果就很難得以保障。
3.缺乏一支有一定實踐經驗的指導老師隊伍
高質量的師資隊伍是培養金融學應用型人才的關鍵。高質量的師資不能局限于高學歷、高職稱,普通高等院校師資為了應對教育部的教學評估,引進人才時更注重學歷要求,目前擔任專業課的任課教師90%以上具有研究生和博士生學歷,高學歷人才雖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但是絕大多數都是從高校到高校,從理論到理論,缺乏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又有豐富實踐教學經驗的雙師型教師。高校對教師的考核以及職稱的評定,更多注重的理論教學學時要求和科研水平,教師很難有時間參加社會實踐,進行知識的更新,導致教師缺乏進行實踐教學研究的積極性與能動性,學生的實踐學習效果不佳,這樣的師資隊伍怎能符合當今培養實用型人才的需要。
4.校內外實踐基地建設有待加強
長期以來校內實驗室建設和校外實踐基地建設滯后。為此,2005年教育部下發《教育部關于開辦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和評審工作的通知》以及將實驗室建設作為本科教學評估的重點考核內容,各高校才真正重視經濟管理類實驗室建設,金融學專業的校內實踐基地以金融模擬實驗室為主,它只是各高校經濟管理實驗中心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金融學專業要申報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難度大,一些重點高校以打包形式獲批國家級經濟管理專業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投入較大,學校投入也有較大的積極性,而對其中的各個組成部分側重點卻不同,因此金融學專業實驗教學在各高校起步較晚、發展速度緩慢、實驗內容較少等問題突出。為了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把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在校外也建立起一些實踐教學基地,但揭牌儀式多,實習內容少,由于金融機構的工作任務比較繁重,接受學生實習會影響到他們的自身工作,加之實習多安排在假期,學生數量多且集中,實踐基地往往很難一次性接收,有些實習單位分批安排實習,但學生整個假期將被占用,實習帶隊教師時間也捆得過死,很難利用假期時間從事科研活動,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和激勵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從而造成學生和老師的實習積極性不高。
二、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我國加入WTO后,外資金融機構大量進入我國,金融業的競爭日趨激烈。金融業的競爭可以說是金融人才的競爭,金融業務的開展很大程度取決于從業人員的能力和素質,隨著金融業競爭的激烈性和復雜性,對其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學本科畢業生,經過大學四年的學習,大多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但實踐操作能力欠缺。因此,要適應金融業對從業人員的要求,就必須明確實踐教學在金融學本科體系中的地位,以人才培養目標為導向,以綜合能力和素質為主線,將各個實踐教學環節進行整體安排,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強應用型金融人才的培養,構建一個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應包括以下4個層面:專業技能的訓練、專業課程設計與實驗、學年論文與畢業論文寫作、專業生產實習與畢業實習。實踐教學重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學生創新精神和職業素質的養成具有重要作用。
1.專業技能的訓練
專業技能是從事金融學專業所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包括外語口語、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數據處理、金融軟件的操作、點鈔、珠算、銀行會計實務操作等。尤其應針對銀行電腦漢字輸入、點鈔及偽鈔鑒別、計算器的基本技能考核標準來安排,技能訓練考核標準參照工商銀行考核標準進行考核,學生熟練掌握后走上銀行工作崗位上手更快。
2.專業課程模擬操作與實驗
金融學專業課程主要包含銀行、證券投資、保險三大類,這些課程實務操作性都很強,可根據各課程的性質,在學習該課程理論課后,適時開設專業課模擬實驗,通過建立的校內金融模擬實驗室進行。目前有一些軟件開發公司已開發出一些實際操作性較強的的金融軟件,如股票模擬交易系統、期貨外匯模擬交易系統、商業銀行綜合業務模擬系統、國際結算模擬系統、信貸業務及風險管理模擬系統等軟件,通過全方位的仿真模擬訓練,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好更快的掌握理論知識,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理論教學不再枯燥無味,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3.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
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的寫作都是對理論知識學習的運用,是提升學生對理論知識理解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進行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金融學專業培養目標的重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對于鞏固和擴大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起著重要的積極作用。學年論文可安排在大學三年級結束,字數要求比畢業論文更少,但要求論文格式規范,符合本科生學位論文的要求,為畢業論文的撰寫打下堅實基礎。畢業論文安排在大學四年級最后一個學期,學生可根據畢業實習搜集到資料撰寫畢業論文,質量上應比學年論文要求更高,重點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生產認識實習和畢業實習
實習是金融學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大學生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實習主要包括生產認識實習和畢業實習,可采取集中與分散、校內與校外等多種組織形式進行。生產認識實習一般可安排在大學三年級結束后,學生經過三年的金融學專業知識的學習,已經掌握了金融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方法,通過生產認識實習,可加深學生理解所學的金融理論知識,同時也是找出差距的學習機會,學生更能明確今后努力方向,主動調整學習目標,為后續課程的學習、畢業實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畢業實習安排在大學四年級最后一個學期,它是對學生大學四年所學理論知識的大檢閱,是學生走向社會的大演習。可采取頂崗實習的模式,畢業后能很快適應新的工作崗位。同時,可根據畢業論文的要求,搜集資料為畢業論文撰寫提供現實素材,寫出的論文才能與實踐緊密結合,做到有的放矢,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畢業論文大肆抄襲現象。
三、加強金融學本科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思考
1.制定出適應新形勢變化的金融人才培養計劃
我國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轉向大眾化教育,金融學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具有一定金融理論知識,熟練和掌握外語及計算機等基本技能,有較強實踐能力和運用能力的復合型人才。2001年12月11日,我國正式加入WTO,按照協議,我國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開放金融業,金融機構、證券機構、基金機構以及保險機構,在華外資金融機構的數量和業務不斷擴大,已成為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金融業越向縱深發展,對金融人才復合性的要求也越高。因此,高校應實施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制定出適應新形勢變化的金融人才培養計劃,包括實踐教學計劃和實踐教學大綱以及實踐教學指導書,學生可通過實踐加深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
2.建立一支具有理論與實踐兼備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為達到教育部對師資的評估要求,我國高校引進教師時,過分強調學歷、職稱,無形中淡化了對實踐經驗的要求,這些老師雖具有高深的理論知識,但已不能適應新形勢下應用型金融人才的培養,因此,在師資隊伍建設上,應逐步實現數量充足、結構合理、整體優化,建立一支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又具有一定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第一,學校應制定教師培養計劃,每年安排教師有一定時間到銀行、證券、保險等部門,從事相關部門的主要工作,熟悉該單位各個環節的操作流程,提高教師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同時也可以與相關單位加強合作,從事科研活動。第二,建立一支有政策保障,能精力充沛的投入到實驗管理中來的實驗隊伍。要求實驗室人員參加崗位技能培訓,取得相應培訓資格證。第三,可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加大兼職教師的比例。國外的應用型大學在聘請教師時,常常把實踐經驗看作一項重要的條件,德國柏林科技大學的所有教授來自工業企業,都具有工程師資格。高等院校引進一批學歷層次高、實踐工作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充實到教師隊伍中來,從事專業主干課程的教學工作,也可聘請行業專家擔任客座教授或實驗教學顧問,優化師資結構。只有建立一支既有理論知識又有業務技能的師資隊伍,培養應用型金融學人才才有保障。
3.提高對實踐教學的認識,調動學生實踐教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長期以來在金融學教學中實踐教學只作為理論教學的一種補充,實踐教學未能起到真正作用,這種教育模式很難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因此,各高校應高度重視實踐教學,在崗位聘任和職稱評定方面給予傾斜,以提高教師指導實踐的積極性。對于實踐經驗缺乏的教師,應加強自身實踐經驗的提高,同時,還必須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實踐的意識,在實踐過程中應強調實踐教學的重要性,讓學生了解實踐操作的重要性,以及將來求職的關聯度,還可以聘請本專業有一定影響力的校友現身說法,以激發學生對實踐教學的積極性,只有通過有效的實踐教學環節才能使學生的創新性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還可縮短學生由學校人向職業人和社會人轉變的過程,有利于學生今后人生發展。
4.增加學生實踐時間,加強校內外實踐基地建設
金融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務性較強的二級學科,且具有金融行業分布的廣泛性,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應具有多元性和多層次性,在學生四年的金融學理論學習的同時,應安排總計不少于1年的時間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一方面加大投入建立起校內模擬實驗室,可通過購買相應的軟件,實現銀行、證券、保險等多方位的模擬操作,使學生在校內就可以模擬到時實務工作情景,加深學生對金融理論知識的理解,也可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能力,還可彌補金融企業因業務資料保密性造成的校外實習效果不佳情況。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外資源,與金融機構簽訂長期合作協定,建立穩定的企業、學校“雙向互助”的實踐教學基地,金融企業能夠直接參與人才培養和人才選拔,節約人才選拔成本和培訓費用,也可調動學生實習的積極性,增加學生對金融企業的了解,從而實現學校、企業與學生的共贏。
參考文獻:
[1]王家華,汪祖杰. 金融專業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與實施的思考 南京省計學院學報 2007(2)
[2]王東升. 金融業發展與實用型金融人才培養 浙江金融 2008(10)
[3]徐揚、戴序. 構建金融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思考 現代商業 2008(17)
[4]劉波. 高等院校金融學科實驗教學建設與改革思考 教育與職業 2009(6)
篇4
關鍵詞:金融學;實驗課程體系;改革
高校實驗課程,是高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完整有效的實驗課程體系將有助于深化化學生對理論課程的學習,在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金融學專業實驗課程體系的重要性
(一)是對金融學專業理論課程的有益補充
現階段,我國財經類高等院校都設置了金融學專業實驗課程體系,可見它在教學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金融學專業的學生進入金融領域工作會接受崗前培訓,但是培訓的時間是很有限的。學生要真正能夠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還需要較長時間。因此,大學四年對理論知識的積累與足夠多有效的實驗、實訓課程的結合是必不可少的。從目前情況來看,由于金融企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能夠接納學生實習的機會不多,因此實驗課程更多采用實驗室教學的方式。
(二)是適應金融領域高度競爭的需要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金融領域的科技創新和業務創新日益增多。對現有金融學專業人才的培養而言,已經不僅僅需要扎實的金融學專業理論知識,學科交叉已經在所難免。因此加快實驗課程體系的改革與設計,將會使現有的實驗體系發揮更大的作用,幫助學生交叉運用金融、市場營銷等學科的知識。
(三)是高校培養復合型金融人才的需要
復合型金融人才是指在具備金融學基本知識和能力之外,還具備其它學科較高相關技能的人才。例如,隨著網絡金融的發展,IT技術技術經完全融入銀行、保險、證券業務之中,復合型金融人才將在未來幾年內顯得十分緊缺。因此高校金融學及相關領域基礎課程的實驗必不可少。從發展趨勢來看,我國的金融業將不斷吸收國外金融企業的先進經驗,從國外引入高端人才,這會加劇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競爭程度,沒有相應技能的學生將很難脫穎而出。
二、當前實驗課程體系的局限性
(一)實驗教學理念有待更新
當前許多高校對于實驗課程的定位存在一定的偏差,不像一般高職院校實驗課程體系那樣完備。教師在教學思想上對實驗課程不如理論課程重視,對于教學方式、手段等的革新認識不足,固有模式的教學往往使實驗課不能吸引學生。另外就是學生不夠重視實驗課程,從學生調查問卷顯示:在經過專業方向選擇后,學生往往只對感興趣的實驗課程認真完成職。例如選擇銀行方向的學生消極對待證券實驗課程,選擇證券方向的學生又會消極對待銀行課程等。
(二)實驗課程安排與實際有脫節
從課題組發放問卷的統計情況來看,金融學專業學生認為實驗課程體系設計中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一是即將畢業的學生在參加金融機構崗前培訓時,感到學校實驗課程設置不足,有的課程未開設實驗課,有的課程實驗課時太少,對于提高學生技能的作用不明顯。二是當前高校金融學專業的實驗課程主要采取實驗室教學的模式,校外實訓、校企合作的方式非常少,實驗課程的設置容易受到市場上金融教學軟件開發的限制。三是許多高校實驗軟件都是從軟件開發公司購置的,軟件開發公司與金融企業的實際業務脫節,影響了軟件的實踐可操作性。
(三)未能結合社會需求設計實驗課程
現在高校實驗課程體系主要圍繞理論課程體系來設置。按照教育部的整體規劃思路,首先設置專業核心課程,再設置非核心課程。實驗課程的課時安排及設計不是根據金融企業的需求來進行設計,而更多的是根據課程的安排來設計。例如,很多高校取消了銀行信貸管理課程,它的重要性被大大降低,相關實驗課程也被邊緣化了。而對于商業銀行這樣的金融機構來說,信貸仍舊是最主要的、對商業銀行利潤貢獻占絕對優勢的業務
(四)實驗教學方式單一
我國高校對實驗教學采取的基本模式是:先學習理論知識,然后進實驗室做實驗;或者單獨設置某些實驗課程,加大課時量,變成單獨的實訓課程。在教學過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實驗課程指導教材,因此需要教師先熟悉軟件操作再對學生進行指導,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很難提高,學生對實驗課的興趣也難調動起來。此外因為文科類實驗課程固有的缺陷,學生的實驗結果很難用一個好的方式來評價,教學方式的創新也就無法實現。
三、構建新的實驗課程體系的建議
(一)實驗課程設置要體現社會需求
高等院校應轉變思路,加強與金融企業的合作,圍繞金融企業對人才需求的目標,設計出更加合理有效的實驗課程體系。為了解決知識更新速度快的難題,高院可以根據需求變化靈活組合實驗課程,綜合考慮學生的就業實際,供學生根據個性特點自由選擇。實驗授課教師要積極尋找企業需求信息,力爭在實驗教學方式上突破現有模式,把學生吸引到實驗中去。而學生則可以在完成基礎性實驗課層次后,選擇增加綜合性實驗層次的課程。
(二)加強實驗軟件系統建設
高校需要改變過去實驗軟件針對性不強的選購方式,要多進行比較,反復對各個實驗軟件進行運行測試,選擇與教學結合緊密的、能夠真正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實驗軟件。另外,高校可以利用自身信息技術力量的優勢,督促教師關注金融形勢的發展,關注金融創新力量的發展,自主開發研制部分實驗軟件。采取的方式主要是結合現有軟件設計出新的程序,以便使實驗軟件更加適應學生理論課程的學習。在軟件設計中可以積極調動學生,選拔優秀學生參與到軟件設計中去,提高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
(三)改進實驗教學模式
高等院校要充分利用產、學、研相結合的優勢,帶領學生走出課堂,進入金融企業參觀或是組織部分學生進入企業實習,讓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有更加感性的認識,這是加強實驗課程體系建設的重要步驟。具體的設計可以是這樣的:實驗室實驗+企業實訓+假期實習的方式。高校要積極與金融企業聯系,設計出校外實訓課程的內容,并布置學生做好實訓報告。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與金融企業的暑期工實習,在實習過程中跟隨指導教師寫出實習心得,并要求提交實習報告。
(四)加強實驗教師素質的培養
實驗教師隊伍的素質將決定實驗課程體系改革是否成功。可以單獨選送實驗教師到企業再學習,以便積累實踐經驗,貫穿到課堂教學中去。也可以由實驗教師帶領學生共同到企業進行學習,在實踐中既可以提高自身素養,又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困難。另外還要求實驗教師必須擁有金融專業的技能證書,從而提高教師的業務技能,以適應不斷更新的實驗課程變化。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歷史與邏輯相統一;方法;金融學;教學
一、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方法
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辯證思維方法是研究事物發展規律的唯物辯證思維方法之一,19世紀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在他的唯心辯證法體系中首次提出。但古代的一些軍事理論家從戰爭史中概括戰爭指導規律時,就已經不自覺地采用了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方法。馬克思批判地繼承了德國古典哲學中的合理成分,使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方法,不再是用來描述觀念或概念的自我運動與發展的方法,而成為理解包括戰爭現象在內的整個社會歷史現象的重要科學手段。
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方法要求在認識事物時,要把對事物歷史過程的考察與對事物內部邏輯的分析有機地結合起來,邏輯的分析應以歷史的考察為基礎,歷史的考察應以邏輯的分析為依據,歷史與邏輯最終走向現實,以達到客觀、全面地揭示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的目的。
二、金融學課程理論的特點
1997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修訂研究生學科專業目錄,將原目錄中的“貨幣銀行學”專業和“國際金融”專業合并為“金融學(含:保險學)”專業。但是對于金融學學科體系是存在著廣泛的爭議的,我們是以貨幣銀行學和國際金融課程為基礎來進行本論文研究。
(一)金融學理論具有歷史性特點
金融理論往往來源或根植于實踐,這些理論都有著各種類型多樣、程度不同的歷史淵源或歷史背景。幾乎每一個金融學理論都是一個歷史的過程,如果不去理解每一個理論的歷史起源、發展過程,就很難理解理論本身的真正內涵。比如,關于貨幣理論,究竟什么是貨幣呢?如果單純從現實來看,人們通常把紙幣稱作貨幣,但是中國古代又有貝幣、銀幣、金幣等,那么這些是不是也是貨幣呢?如果是,它們和現代的紙幣又有什么區別呢?想知道答案,就必須對貨幣的歷史發展脈絡進行梳理。再例如,關于貨幣層次的劃分,中國的M1貨幣層次不包含居民活期儲蓄存款,而關于貨幣M1的一般定義是包含所有的活期存款的;所以如果單純以理論來看就解釋不通,但是如果了解中國建國之后很長一段時期,居民活期儲蓄存款是以存折形式存到銀行的;不像企業活期存款以支票形式存在,可以直接進行支付;那么就能夠理解中國貨幣M1層次為什么要做這樣的劃分了。
(二)金融學各理論之間邏輯關系強
金融理論既有完整的知識體系,又是一門規范性很強的課程,不同部分的知識結構以及同一部分的知識內部往往有著嚴密而科學的邏輯關系,這種邏輯關系既表現有必要的規范性分析特點,又表現為應有的實證性分析特點,而且隨著金融理論課程的不斷發展和完善,這一特點表現得日趨明顯。
比如,對于貨幣的知識體系,許多章節都有涉及,有貨幣的概念、貨幣發行、存款貨幣創造、貨幣供給與需求等,這些知識點聯系非常緊密,如果不深入、客觀的追溯、考察、分析并解讀歷史,厘清它們的邏輯關系,將難以理解并運用這些知識理論。
(三)金融學理論與現實密切相關
金融學理論與我們置身其中的現實經濟生活密切相關,現代社會中的每個人都生活在經濟金融環境當中,或多或少的受著金融時事的影響。但是要想通過現成的理論去透徹的理解、解決現實問題,還是有比較大的難度的。而且正是因為金融學與社會經濟密切相關,所以金融課程要求培養學生廣泛的文化意識,以金融視角進行思考和觀察能力,注重對現實問題的認識和判斷,所以教學過程中不能滿足于一般理論的簡單解釋。
三、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方法在金融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因為金融學理論具有歷史性、邏輯性強和與現實聯系密切的特點,所以要求教師在思考和講授金融理論時必須貫穿歷史分析和邏輯分析相統一的方法。在實際運用這個方法的時侯非常困難,一方面要求教師具備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完備的知識理論體系;另一方面,要有廣闊的知識背景,而且能把復雜的縱向和橫向的知識結構體系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展示給學生。
(一)尋根溯源,厘清脈絡
每一個理論都有其產生、發展的歷史背景,所以在研究理論的時候,就不能僅僅只限于表面的解釋。而是要探求理論的淵源,找出其產生原因,發展的歷程,然后就主要觀點或發展主要階段以比較易懂的方式講授給學生。
當我們講到利息時,給利息的定義是利息是在信用關系中債務人支付給債權人的(或債權人向債務人索取的)報酬。如果就到此為止的話,那關于利息的許多經典的意義我們是無從知道了。關于利息,認為利息實質是利潤的一部分,是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西方經濟學將利息分為實質利息理論和貨幣利息論,實質利息論認為利息是實際節制的報酬和實際資本的收益,實際利息率最終取決于起初的生產力因素,如技術、資源的可用性和資本存量等。貨幣利息理論認為利息是借錢和出售證券的成本,同時又是貸款和購買證券的收益。作為一種貨幣現象,利息率的高低完全由貨幣的供求決定。我國學者認為在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社會中,利息來源于國民收入或社會財富的增值部分。為什么各種定義差別如此之大,這就要從利息產生、發展及利息理論的演變去厘清。
再比如我們介紹貨幣銀行學課程里金融市場部分中的歐洲貨幣市場,它是一個境外貨幣市場,有著相對寬松的市場政策和制度環境以及誘人的市場利率結構,所以歐洲貨幣市場才那么的發達。但是這只是比較膚淺表面的解釋,因為即便給出相等的或更好的條件,中國的市場也很難像歐洲貨幣市場那樣發達如此之迅速。因為一個發達的市場不只需要良好的條件,還需要歷史的機遇。歐洲貨幣市場在歷史發展進程中,既有前蘇聯將其在美國的同類資產轉移到倫敦形成境外美元,又有“石油美元”進一步促進,所以歐美貨幣市場才發展的那么迅速。這樣對境外貨幣市場的特點和被管制程度等相關問題的理解也顯得非常容易了。
(二)注重留疑,整合要點
如前所述,金融學理論各部分內容之間相互關聯,交叉融合,比如國際金融里面的外匯與匯率、國際收支、國際儲備等知識模塊之間有密切關系,講到匯率內容時候要用到國際收支知識,而講國際收支內容時也要涉及到匯率知識,所以最好方法就是在先講的內容里面注意留好疑問,切記這個疑問是經過老師的精心準備提煉出來的,另外,切記以循循善誘的方式讓學生牢記這個疑問。并且還要通過案例、時事加以引導,讓學生課下去查找資料,自己去尋求答案。這樣就可以一方面避免學生因不懂而失去信心,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求知欲。
當留疑做好以后,隨著課程內容的進展,當進入到留疑模塊時,要記得以留疑為切入點,逐漸導入所要教授的內容。在講授完所有相關課程內容之后,還要有個歸納總結,就是把相關的內容以合理的邏輯關系進行歸納整理。比如簡要歸納匯率與國際收支關系:當匯率被低估時候,會導致國際收支順差;而國際收支順差會導致匯率升值,這雖然會使低估現象有所緩解,但同時也會影響一國出口。
(三)結合現實,深入探討
歷史的、邏輯的分析最終要走到現實中來。當對理論的來龍去脈,相互關系都厘清了之后,再去分析、解決現實的問題,這樣一方面可以鍛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加深鞏固對所學理論的記憶和理解。
比如,對貨幣的起源、貨幣的形式、貨幣的層次等有關貨幣的內容清晰理解之后,要求學生結合現實中我國目前的通貨膨脹居高不下現實進行分析,給出學生自1998年以來的CPI指數,讓學生自查我國自1998年以來的貨幣供應量,分析通貨膨脹與貨幣供應量的關系。
再比如,對于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相關內容,學生覺得不易理解,所以往往是淺嘗輒止,不去深入探討;尤其是對于“特里芬難題”和“沒有淚水的赤字”,他們覺得實在無法理解。為了讓學生深刻把握布雷頓森林體系實質及歷史意義,在上課過程中結合“9?11事件”之后美國十年來經濟發展變化這個現實的熱點問題進行分析,并詳細解讀美國作為世界資本家的本質;這樣一來,學生興趣盎然,不但認真聽,還向老師發問,結果是不僅理解了布雷頓森林體系實質,而且理解了二戰后以美國為中心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發展變化歷程。
總之,在金融學教學中,使用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方法,無論是教師的引導功能,對知識體系的把握能力,還是學生的求知潛能都得到了極大程度的釋放,由此而產生的教學效果是深刻的、全方位的。但是這一教學探索還處于初步階段,需要我們很長時間的摸索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并且需要團隊的協作。筆者會日積月累的充實理論知識,在不斷總結經驗中去完善這個方法的。要走的路很長,但是,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會取得豐碩的成果。
篇6
關鍵詞:戰略規劃 教材建設 多元化考核
進入21世紀后,世界各國金融業的發展呈現出多種新的特征和發展趨勢。從中國的情況來看,隨著經濟與金融體制改革和金融業開放的不斷深化,金融業也出現了根本性的變化,金融活動越來越市場化,金融交易越來越國際化。金融學是從應用經濟學中分離出來的,在金融理論的研究在產生之初著重于宏觀的抽象理論描述,直到20世紀50年代逐漸注重金融理論與市場需求的結合,同時金融學注重與其他學科的融合,促進了金融學的發展,出現了許多新的理論,比如,資產定價理論、公司治理理論以及金融衍生品定價理論等。金融業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和金融學本身的微觀化研究方向對金融學的教學改革指出了方向,也對金融學教學提出了新要求。
金融業的發展和金融學學科的發展需要我們對現行的金融學教學進行評價,對未來的金融學教學進行戰略規劃。金融學教學要符合市場需求,培養出滿足社會需求的金融人才。這要求金融學教學培養出的學生既要熟悉本國宏觀金融體制與規律和精通微觀金融市場運行機制,同時還要具有較強的實踐技能。在教學中,不僅要掌握金融學的知識,還要熟悉與金融相關的學科知識,比如,財務管理學、應用數學、信息管理學、計算機學等。
金融學教學的改革需要以金融業和金融學自身的發展為基礎,在此基礎上進行金融學教學的戰略規劃。金融學教學的戰略規劃既要注重課程設計、教材建設等,也要注重實驗室、多媒體等硬件建設,從硬件和軟件兩方面加強金融學教學的長遠發展。
在金融學教學戰略規劃中,首先要注重層次性。在現代經濟中,對金融人才的需求呈現多層次性,不僅對高端人才有需求,而且在低中人才市場中也存在大量需求。這是與我們金融發展階段相適應。所以,在金融教學戰略規劃中,要學校根據自己的師資力量和辦學特學培養不同層次的金融人才。在人才培養中,可以由國家有關部門統一制定培養計劃,高校根據自身的實力的升降制定培養目標。
一、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是金融學教學發展的基礎,無論是理論教學還是實踐教學,都應該制定科學合理的課程設計。
(一)增加金融學微觀方面的內容
在金融學教學中,注重對宏觀金融學的研究,在微觀金融學方面比較不受重視。這與我國金融體系管制有很大的關系,因此,金融運行的績效在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制度、政策等宏觀因素,在金融學課程設置上也就不可避免地要傾向于宏觀理論方面忽視對微觀層面的教學。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金融領域的不斷擴展和延伸,微觀層面的金融學理論在金融市場上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這要求我們要轉變教學理念,及時把金融學的微觀內容加入到教學之中。在金融學課程設計時,加大微觀理論的內容的同時,還要注意微觀理論與宏觀理論的相結合,不能因此而忽視對宏觀理論的地位。把微觀理論與宏觀理論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合理調節兩者之間的比例關系。
(二)強調課程內容國際化
經濟全球化是經濟發展的趨勢,在金融領域更是如此。金融人才的培養不僅要適合國內的經濟發展需要,更需要參與到全球經濟發展中。只有這樣才能經濟發展中真正培養出人才。所以金融學課程設計要增加國際金融學的內容,比如基本的國際金融理論和業務知識,包括已有的國際金融、外匯業務、對外結算等課程。此外,在國際規則方面的知識,如國際經濟法、國際慣例、主要國家的金融法律、國際性金融貿易組織及其運作等;國際交流方面,如主要國家金融業傳統、文化傳統、經濟外交軍事政策、國際交往禮儀、國際談判學等等,這些都應該成為金融學的教學內容,擴大金融學教學的國際視野。
(三)實現金融學與其他相關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
金融活動通常以數理模型為基礎,這就需要金融學專業的學生掌握數理知識,否則在今后的工作中很難進行新型金融工具的設計和開發。除與數學關系較為緊密外,金融業務的信息化也是金融發展的趨勢,這要求金融專業的學生要掌握信息管理和計算機技術。因此,課程設計時就要注意金融學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吸收其他學科的研究成果,促進金融理論的轉化成為市場所需的技術,促進金融的發展。
二、教學手段的現代
教學現代化,尤其是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已經成為學校教學的常規手段。在金融教學中要更好的利用多媒體等方式創新教學手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教學手段的現代化不僅是脫離原始的“黑板粉筆”教學,利用計算機制作課件,而是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發掘金融學教學的潛力。比如,建立金融實驗室。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設備及相關的軟件配套設施,比如銀行軟件、證券軟件等進行實踐教學。金融實驗室可以真實地模擬現實市場環境,給學生提供真實的股票、期貨交易環境。金融實驗室學生還可以通過互動式操作逐步熟悉現實保險公司的實際工作流程。這些都可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的金融業務技能。在現代化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網絡的便捷性和資源的豐富性,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源,滿足學生對信息的需求,鼓勵學生在利用網絡資源,擴大自己的知識范圍,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此外,金融教學還應該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多形式的開展實踐教學提高金融學微觀理論的教學效果。實踐性教學可以通過建立校外實訓基地、與證券公司、保險公司、期貨公司等開展合作等實現。也可以開展金融模擬投資競賽和金融熱點問題辯論賽、組織專家講座、創辦自己的金融學術報刊。
三、教材建設
教材建設是教學戰略規劃的重要一環。現行的金融學教材偏重與理論,對實踐的部分重視不夠。這不僅不利于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而且還會降低實踐教學的實施效果。所以在教材建設中要注重理論內容與實踐內容之間的平衡關系。此外,在教材建設上要注意吸收國內外的先進理論成果,將其及時地補充進教材中去。此外,在教材建設中要注意以下問題:
(一)教材建設應與打造高水平師資隊伍相結合
教材建設要與師資建設同步,這樣才能保證教材建設能夠確實起到作用,發揮出提高教學質量的效果。在師資力量建設中,要對教師進行評估,尤其是對教師的知識結構進行評價。通過評價,對教師的業務水平給予全面了解,從而制定有針對性對方案來提高教師水平。除此之外,學校還應針對教材就教師的不足之處及時發現,對教師進行培訓、業務交流等來提高教師的素質,以便能夠與教材同步。在教師隊伍建設上,要根據學校的規劃,也要根據教材的適應性,有針對性地發展。
此外,教師隊伍建設緊跟時展,金融學理論的更新換代的速度快,要求教師具備較新的理論知識,同時具備合理的理論結構,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在教師培養上,要切實制定教師培養計劃,通過進修、培訓、參與課題等方式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通過科學的考核獎懲辦法優化教師隊伍。對教師的培養不僅是要從制度上安排,促進他們自身的提高,學校也要為他們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為他們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促進教師隊伍的良性發展。
(二)教材建設需與提升網絡教學環境相適應
教材建設立體化才能有助于提高多媒體等網絡技術的使用。所謂教材立體化就是在一整套教材建設中,包括核心教材、課程說明、課程大綱、學習指導、學習要點、重要概念、問題解答、活動建議、教學案例、教學圖片、實驗實訓指導、在線課堂、復習題庫、課程試卷、政策法規、參考文獻、專業期刊、相關網站等在內的一體化設計、多種媒體有機結合的課程立體化教材。通過教材的立體化建設有效利用網絡教學的先進條件。
(三)教材要注重實踐內容與實踐課的一致性
金融學人才培養的重點是應用型人才,需要他們能夠對金融市場做出敏銳判斷,對市場業務能夠熟練操作。所以在金融學教材的建設中,需要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教材的實踐內容是理論結合實際的最佳手段,是純粹的實踐教學的基礎。只有打好基礎,才能更好的進行實踐課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在教材實踐課程的設計上要注重與純粹的實踐課的銜接,保持二者的一致性。同時,在教材實踐課的設計上要教材結構“模塊化”,重點突出,層次分明。使用時可以將銀行、證券、理財等內容進行模塊式的剪裁,拼接成不同類型的知識模塊,便于選擇性組織教與學,使教材更加實用、適用,職業特點更加突出。
此外,在金融學考核方式方面要多元化,根據金融專業實踐教學的特點,進行多元化實踐教學的考核與評估,改變過去以筆試考試為主的考核方式。例如,對于課內實踐,可以按照考查方式進行考核;對實踐環節,比如商業銀行業務實踐、認識實習、專業實習之類,采取撰寫實驗報告、研究報告、論文寫作、答辯等方式來考核。
四、結束語
在金融學教學戰略規劃中,以教材建設為核心,通過師資建設、教學手段現代化、考核方式多樣化來整體提高金融學的教學水平,應對新形勢下金融學教學提出的挑戰。
參考文獻:
[1].高等學校金融學教材建設淺析[J],高等理科教育,2006
[2]張靜琦,孔曙東.新世紀對金融高等教育的挑戰與改革探索[J].金融教學與研究,2002
[3]田玉蘭.關于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N].哈爾濱金融學院學報,2011
[4]劉波,曲春青.高等院校金融學科實驗教學建設與改革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9
[5]“21世紀中國金融學專業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21世紀中國金融學專業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戰略研究[D],中國大學教學,2005
[6]李瓊.金融學科的發展趨勢與金融學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N].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
[7]楊勝剛,喬海曙.金融學教學改革的緊迫性與基本思路[J].金融理論與教學,2002
[8]楊淑娟,劉明顯.高校金融學教學中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模式研究[J].市場論壇,2011
篇7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金融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2)10-0135-03
應用型本科院校是指以應用型培養目標為辦學定位的高校,目前占全國本科高校總數的近30%。與傳統研究型本科院校不同,應用型院校更加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以及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應用型本科教育對于滿足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需要以及推進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高等教育界早已展開應用型本科建設方面的研究,經過十余年的爭論與實踐,目前對培養目標已經達成共識,即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以培養本科生為主,以教學為主,所開展的研究以應用為主,以服務地方為主。但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不僅需要國家政策和外部環境的支持,更需要在理論方面提供更多支撐。
一、應用型金融學人才的培養目標
金融學作為從經濟學中分化出來的應用經濟學科,其產生之初就具備了應用性和綜合性的特點。金融理論的研究在產生之初著重于宏觀的抽象理論描述,20世紀50年代之后逐漸注重金融理論與市場需求的結合。通過借鑒其他學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金融學越來越實證化、工程化和微觀化,金融學研究對于研究方法的注重促進了現代金融學的發展,創立了很多新的理論,包括資產定價理論、公司治理理論以及金融衍生品定價理論等。現代金融學研究視角日益微觀化,使其成為金融市場管理和指導企業行為的重要手段。金融學科的發展對于金融學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培養同時具備熟悉金融學基礎理論知識和實用技能,能夠運用金融學一般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有一定綜合判斷和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因此,以應用型人才作為培養目標的金融學科更多地需要培養同時具備金融學、財務管理學、應用數學、信息管理學、計算機學、法學等多學科知識,能將經濟分析、財務管理、數據處理、軟件應用與設計等工作融為一體,靈活自如地處理各類實際金融問題的人才。當今社會,除了需要從事基礎研究的精英型金融人才以外,還需要大批具有創新意識、奉獻精神、創造能力和動手能力的應用型金融人才。這種具備多學科知識背景的應用型人才,是知識經濟時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是金融學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培養和造就具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人才已成為現代化特色大學的重要任務。
二、金融學教育現狀反思
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對本科院校的教學實踐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傳統的書本式教學方法難以培養出動手能力強、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正逐步被應用型教學模式所取代。堅持文化引領,由書本走向應用,由課堂走向實踐,這是高等教育面臨的新挑戰,也是本科院校創建特色大學的時代要求。然而由于傳統的教育模式和教學理念的影響,當前金融學教學與“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出現了或多或少的偏離,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程體系設置重理論輕實踐
盡管許多本科院校以應用型人才作為培養目標,但是在課程設置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的問題,導致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相偏離,主要表現在:首先,在學時安排上,理論課程學時較多,實務課程學時偏少,理論課程中所學知識無法通過實踐課程加以鞏固。單純的理論學習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久而久之對學習失去興趣;其次,在教學計劃的安排上過多強調本學科內容的重復性記憶和復習,把教學過程簡單地理解為知識的灌輸過程,并形成了學生聽、教師講的教學模式和學生以練習、模仿和背誦為主要內容的學習方式,忽視了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難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第三,在課程設置上仍然遵循傳統的主體脈絡,而不是面向實際應用,根據職業能力的要求來選擇教學內容,忽視了教育與產業的聯系、知識與工作任務之間的聯系,結果導致課程內容與實踐的聯系不緊密,學生們只會紙上談兵,不會實際運用,不利于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
(二)缺乏理論與實務相結合的金融學教材
因材施教是高等教育發展所必須遵循的客觀規律。對以應用型人才作為培養目標的本科院校而言,這一規律具有更為突出的指導意義。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模式必須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規律,偏重于實踐技能的培養。由于應用型大學畢業生大多選擇直接就業,就業崗位又多是一線工作崗位,這對學生的語言能力、專業熟練度、實踐技能等綜合素質提出了很高要求。畢業生能否適應社會需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關鍵要看他們所在的學校是否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規律,制定了適合學生個人發展的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模式。
目前國內金融學教材無論是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教材的實際使用過程中我們發現,流行較廣、口碑較好的精品教材大多出于研究型大學之手,理論性較強,實務知識涉及較少;有些偏重于實務講解的教材則受編者自身研究能力所限,出現內容簡單雷同、語言晦澀、講解不細致等問題。教材選擇余地不大及選擇不當進一步導致教學計劃與教學內容不合理,使人才培養偏離了預定目標。
(三)教學方法和手段缺乏創新
現代金融學的特點要求金融學專業的課程具備專業的技術性和實用的技能性。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的教學方法仍以傳統的課堂講解為主,照本宣科,知識重點和難點不突出,忽視知識的內在聯系和連貫性,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講解中,既缺乏生動的案例教學,又缺少實踐性的操作培訓,教學過程只是教師的單方面灌輸,師生之間缺乏互動,無法實現教學相長的教學效果。
(四)課程考核制度不完善
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應該堅持以應用性標準來組織教學活動和對學生進行考核,但目前高校在課程考核制度上還有欠科學,主要表現為以期末考卷作為惟一或主要的考核手段和評價尺度,不注意對學生學習過程投入狀態和平時學習成績的考評;考核目標主要在于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而忽視了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考核;試卷題型主要以識記型知識為主,忽視對知識應用能力的考查。考試結果難以客觀真實地檢驗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教師的教學效果,不利于培養良好的學風和教風。
三、金融學專業教學改革思路
(一)優化課程體系
學生要在未來的工作中實現人生價值與社會價值,就必須具有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將所學知識外化為實際工作能力,因此必須將這種要求體現在教學計劃中。首先,應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根據人才培養的實踐要求制定教學計劃,使課程的知識內容與學生的未來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注重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次,精簡教學內容。在課程設置中,不去過分追求學科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對于內容重復較多、理論難度較大的課程進行精簡,用更多時間來訓練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第三,在教學中既要重視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必要的專業知識的掌握,又要注重及時更新教學內容,注重培養學生的持續學習能力和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注重實用型課程,如開設商業銀行實務、證券投資實務等課程,在要求學生掌握必備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著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加強專業教材建設
各高校應根據各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本學校的實際情況,編寫出使理論教學服從并服務于實踐教學、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會貫通的特色教材。在教材知識點的確定上,要求精求實,突出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分析方法的系統學習和訓練,突出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在能力的培養上,通過各類教材采取多種措施,提高學生運用知識進行實踐操作的能力。
(三)創新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首先,改變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授課模式,注重采用啟發式與互動式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參與教學過程,通過在學生之間結成學習小組,努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加強對學生創新創造能力、分析研究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綜合素質的訓練。重視案例教學,通過對各類典型案例的分析與講解,加深學生對基礎理論、專業理論的理解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切身體會,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分析、應對和解決各種錯綜復雜問題的能力;其次,充分利用現代化網絡和電子化教學手段,以使教學內容更加充實并能夠及時更新,教學形式更加靈活。先進的教學手段有助于培養學生利用現代化信息系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畢業后的工作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實施多元化考核方式
首先,通過將平時考察與期終考試相結合,客觀地評定學生的成績,在此基礎上可適當豐富平時考察的方式、次數及其在整體成績中的權重,避免學生在平時學習中不努力,臨近期末時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來應對,減少學生的投機心理;其次,豐富期末考試內容。期末試卷中不能只對名詞解釋、簡答等識記型知識點進行考核,還應適當增加能夠讓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試題,改變學生對知識點機械記憶的學習方式,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素質;第三,注重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如社交能力、經營能力、組織領導能力、實踐創新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的考核,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除此之外,還可以借鑒各種執業資格考試的方式,積極探索將計算機引入期末考試,通過電子化的考試手段著重考查學生的實踐能力,借此提升實踐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麗輝,周海燕.“習明納爾”教學法在金融學教學中的應用[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7).
[2]周建勝,蔡幸,蔣立宏.加強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系部教學工作思考[J].市場論壇,2010(7).
篇8
隨著我國目前教育制度改進而言,專業人才的培養基本由高校承擔;高校的教學質量直接關系著專業人才的素質。這些年,我國高校通過大力引進教學資源及設備來提高教學質量,并通過課程改革,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大力推進素質教育使得學生的學習質量明顯提升。
1.金融類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外在表現
對于金融專業學生來講,一個具備創新能力的學生應該具備以下幾點:
其一,學生應該具有洞察經濟金融領域問題的能力,對部分問題應該具有洞察力和敏感度,這是金融學專業創新能力體現的前提。
其二,學生應該具有原始性的創新能力。隨著金融領域的不斷進步和革新,不少原創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陸續出現,這也促進了金融部門和金融市場的發展,學生應該具備這種能力才能在金融市場中取得一定突破。
第三,學生應該具有集成的創新能力。由于目前市場競爭的逐步加大,原創性創造力較少,而集成創新相對較多。在金融領域,借鑒他人成果并融會貫通,也是學生創新力的重要體現。
2.高校金融教學創新能力的培養分析
創新是一門學問,在高校金融教學中提倡創新應主要從教學內容、方法、考核方式及教學實踐方面加以改進,以適應目前教學改革的需要,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
2.1高校應從教學內容加以創新以提高金融學教學質量
目前高校教學由于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使得教學內容單一,如教師教學只注重教材內容的講述而忽略其他知識的補充。在這種情況下若選用的教材缺乏失效性以至于里面部分觀點與現行理論相沖突很容易使得對學生教學產生不利影響。并且由于部分教材過于陳舊使得內容缺乏新意,不能及時反映學科的最新動態,最終就導致學生知識掌握不能與時俱進,不利于其綜合能力的培養。因此為提高金融學教學質量,應首先從教學內容做起,加大教學內容的創新,如及時補充新的金融理念,引入新的實施案例等方式促進教學內容改革,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與成才。
2.2高校應從教學方法加以創新以提高金融學教學質量
這些年國家在大力推進課程改革,大力提倡教學創新,高校作為專業人才培養的搖籃更應加大這方面的創新力度,促進專業人才的培養。但由于目前部分高校教師教學觀念未能有效的改變使得教學質量無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如部分教師在教學中仍將自己處于高大上的地位,認為教師高學生一等的地位不可撼動,嚴重違背了目前提倡的自主式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中應大力提倡教與學地位平等的觀念。教師與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應盡可能加大相互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提出師生之間的感情,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以實現更好的教學目的,達到專業化人才培養的目的。
2.3高校應從考核加以創新以提高金融學教學質量
高校教學中如何將學生學習的程度量化是教師一直思考的問題,以傳統的考試方式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考核雖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其只能表現其理論知識的掌握水平而無法體現其實際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很好應用于實際教學中。目前大量教師在不斷地經驗積累中總結出的多元化考核方式可以實現好的目的。這種方式提倡考核可以分為以下幾部分:平時學習程度考核及期末考試考核,其中平時成績又可包含課堂表現、出勤率及課堂作業等部分,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的解決以考試成績一票否決的情況,有利于更好的評判學生的學習水平。
2.4高校應從加強實踐創新以提高金融學教學質量
傳統高校金融教學主要以理論教學的方式向學生灌輸金融學基本內容使得教學內容空洞,無法使學生真正領會教學意圖,達到教學效果。在國家大力提供素質教育的理念下,目前高校大多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可有效的將學生所學理論知識用于實踐過程,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增加了學生的實踐經驗,提高了教學質量。
篇9
1.1獨立學院學生的特點與教學模式不符
在目前的教學中,多數獨立院校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材。由于我國金融學課程最早在公立研究型大學中開設,導致傳統的金融學教學方法和教材都是按照培養研究型人才的模式設立和編寫。在教學中也注重理論深度和廣度,而應用內容較少。我國獨立學院成立時間不長,還沒有在教學中完全形成符合自身特點的教學方法,大多照搬傳統模式教學,沒有考慮到培養對象及培養目標的特點,忽視了獨立學院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生基礎較差的客觀事實,導致在教學中普遍出現了教學內容過難,學生學起來吃力,老師教起來困難的局面,教學效果不明顯。這樣很難培養出厚基礎、寬應用,符合社會需求的應用型高級人才。不利于獨立學院金融學教學的發展。
1.2理論和實踐相脫節
由于我國傳統的教育模式和理念的影響,教學中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而獨立學院本身又是著眼于培養滿足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這一人才培養模式上供給和需求的差異導致在獨立學院教學中理論和實踐脫節,理論不能指導實踐,實踐又不能運用理論的矛盾更加突出。金融學理論知識涉及到大量的專業術語和經濟分析,本身就有相當的難度,使得學生在學習中要耗費大量的精力,教師在教學中也感到困難,這就使得教師和學生沒有更多的時間去實踐金融理論和知識,導致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同時獨立學院由于發展時間不長,設施和實踐基地不完善,教學條件有限,使得在教學計劃的安排上實踐環節較少,學生操作機會不多,這更加突出了這一矛盾。這些問題使得獨立學院的教學效果普遍是學生金融學的基本知識與基本理論能夠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卻對如何將所學的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在實際工作中合理運用理論知識方面存在較大缺陷,使得許多學生不能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和解釋當前的熱點金融現象和經濟問題,處理各類相關事務,沒有真正地形成符合社會需求的技能,導致人才需求和供給脫節,影響了獨立學院發展。
1.3教師結構不合理,教學創新能力不夠
我國獨立學院創辦時間不長,大多還依賴母體高校提供和教學幫助。這就使得獨立學院的教學力量形成了一定的特點。教師構成主要由三個方面:即一部分是其他高校在職教師兼職;另一部分是返聘其它高校的退休教師;還有一部分是獨立學院本身招聘的年輕教師三部分構成,基本上各占三分之一。兼職教師和返聘教師由于其“打工者”的特點,缺乏對獨立學院的歸屬感和共同的價值觀念,難以在教學中投入全部的精力去適合獨立學院的教學模式,照搬其原來學校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導致獨立學院教學創新不足,不符合獨立學院的特點。另外,近年來,獨立學院雖然不斷地發展師資隊伍,引進了不少畢業于重點大學的優秀青年教師,但是,這部分教師都是剛剛走出校門的博士或碩士研究生。他們的優勢是理論功底深厚、基礎扎實、知識結構比較系統,同時由于年輕,也能更好地與學生溝通,精力充沛,富有熱情,希望能在教學和研究生有所作為,富有改革和發展的熱情。但是他們首先不是師范生,普遍沒有受過系統的教學方法、教學技巧等訓練,缺乏教學經驗,同時對教學過程的把握也不足;其次,剛剛站上講臺的青年教師,還要花精力去掌握和運用大量的教學方法和技巧,熟悉教學過程,站穩講臺,還沒有足夠的精力和能力去改革和創新教學模式。這些客觀事實使得獨立院校金融學教學創新不足,只能照搬已有的傳統教學模式,重理論、輕實踐,不能形成符合獨立學院自身特點的新的金融學教學模式。
2獨立學院金融學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進思路
2.1改進教學方法,針對獨立學院
特點合理組織教學模式。獨立學院的目標是培養應用型人才,同時也存在著學生基礎薄弱的客觀事實。因此,在教學中筆者結合上述特點,選擇有較多的案例運用和理論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教材。各獨立學院可以互相聯合起來,取長補短,組織金融學教師互相學習,研討符合獨立學院的特點教學手段和方法,集中力量,共同創新和改革。另外,應該結合實際,充分研究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特點和需求,結合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問題,組織富有中國國情和時代特色的金融案例,輔以操作,編寫適合獨立學院特點和學生特點的教材,這樣既提高教學水平,也提高了教師的科研和教學能力,同時又能使理論結合實際,提高教學效果。與此同時,整合教學資源,選取重點內容,在重新建構內容的同時還需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和研究,對教學如何幫助學生提高獲取知識和分析研究問題的能力進行研究,創新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案例分析中理解和運用知識,提高教學效果。
2.2加強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獨立學院的目標就是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而金融學與實際經濟生活聯系緊密,因此在教學上更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教學的本質是讓學生掌握理論,然后運用理論來發現并深入討論、分析在現實生活中碰到的金融問題,最終找到對策來解決問題。因此,在教學中要注重加深學生對基礎專業理論的理解及應用能力,重點培養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可以讓學生結合金融危機討論應對危機的實際投資案例,以增強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學習興趣。另外,在講授過程中除了老師給出的案例外,還可以組織學生自行尋找發現現實的問題,并進行案例討論,解決問題,加深學生的理解和運用。在某一問題或某章講授后,教師也結合課程內容,提出案例讓學生分析討論,最后教師進行總結。這樣可以加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應用能力,符合獨立學院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另外,獨立學院可以采取產學相結合的模式,建立校企合作機制,根據企業和社會的要求,實施訂單式培養,通過校企合作,了解社會和企業的實際需求來指導金融學教學改革。另外,通過實習,可以給予學生走出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鍛煉學生的社會能力,通過真正地融入社會來了解社會,自發地感受經濟的發展,關注經濟發展的最新情況,既鞏固所學,又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率。在這種雙贏的機制下,學校也可以更好地實現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
2.3建立激勵機制,加強教師培訓和提高教師創新能力
篇10
一金融數學課的歷史沿革和重要意義
1金融數學課的歷史沿革
金融數學是金融學自身發展而衍生出來的一個新的分支,是數學與金融學相結合的產物,在近年來逐漸興起并成為研究的熱點。金融數學也稱為數學金融學,數理金融學,分析金融學,它是將數學工具應用于金融學中的理論和現象的研究和分析中,并對其進行數學建模、理論分析、數值計算等定量分析,以求找到金融內在規律并用以指導實踐的一門學科。金融數學的出現是金融學由定性分析向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由規范研究向實證研究轉變、由理論闡述向理論研究與實用研究并重、金融模糊決策向精確化決策發展的結果。
在金融數學6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有幾個里程碑式的理論。一些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獎工作,對金融數學的研究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可以說,金融數學的主流研究方向就是建立在這些獲獎成果基礎上的。金融數學的出現和發展曾經引發了兩次“華爾街革命”。第一次革命是對股權基金管理的訣竅引進數量方法,它開始出現于Harry Markowitz在1952年發表的博士論文《證券組合選擇》中,在論文中Harry Markowitz第一次明確地給出了用數學工具求得在一定風險水平下按不同比例投資多種證券所獲收益可能最大的投資方法。Harry Markowitz因此獲得了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第二次金融革命開始于1973年Fisher Black和Myron Scholes (請教了Robert Merton)發表的對期權定價問題的解答。在解答的過程中提出了Black-Scholes公式。Black-Scholes公式給金融行業帶來了現代鞅和隨機分析的方法,這種方法使投資銀行能夠對無窮無盡的“衍生證券”進行生產、定價和套期保值。也因此,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Robert Merton和Myron Scholes,以獎勵他們和Fisher Black在確定衍生證券價值方法方面的貢獻。Black--Scholes公式問世后立即引起了大量的后繼研究。在數學中,由于他們在公式推導中用到了隨機分析、偏微分方程等現代數學工具,這促使許多數學家投身到衍生證券的研究中來,并且逐漸形成一個新學科———金融數學。Black-Scholes期權定價模型對微觀個體行為乃至宏觀經濟的趨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得世界金融市場的發展更加健康,效率也更高了。在200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再次授予了使用數學為工具分析金融問題的美國經濟學家恩格爾和英國經濟學家格蘭杰,從而表彰他們分別用“隨著時間變化易變性”和“共同趨勢”兩種新方法分析經濟時間數列,這種方法的引入給經濟學研究和經濟學發展帶來的巨大影響。
在我國,金融數學的起步比較晚,1997年正式實施的國家“九五”重大項目《金融數學、金融工程、金融管理》直接推動了我國金融數學這一交叉學科的興起和發展。
2金融數學課的重要意義
金融數學的研究和應用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通過金融數學,數學家能夠深入經濟金融領域,加深對經濟運行和國家的經濟進步的關心,另一方面使得經濟學家可以掌握數學這一工具,更好地對金融進行定量分析研究,從而指導國家的經濟發展。目前在世界上它發展非常迅速,已成為十分活躍的前沿學科之一,在國際金融界和應用數學界受到高度重視。在我國金融數學學科的發展和建設過程中,數學家和經濟金融學家可以結合起來,共同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金融理論和方法,指導我國的經濟建設。我國正處在改革和發展的起步階段,在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進程中,需要大量掌握高科技、具有高能力的金融人才。現代金融業的發展也對金融工作者的數學水平提出了較高要求。因此,大力發展金融數學的研究和應用,培養大批掌握定量分析技術的金融人才就成了當務之急。為適應這種社會需要,提高金融人才的數學水平,一些高等院校開設了金融數學課程。學好這門課程,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研究能力,能改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因此金融數學課程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將會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金融數學課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作用
1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在當今的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傳播和擴散速度是前所未有的,知識更新的周期也越來越短,學校教育已遠遠不能滿足人們在知識時代進行技術創新和知識更新的需要,不斷的學習并獲取新知識和技能已成為人們最重要的需求之一,這就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自學能力,使自己能適應社會。金融數學中應用了大量的數學理論和方法研究,從而解決金融中一些重大理論問題、實際應用問題和一些金融創新的定價問題等。由于金融問題的復雜性,所用到的數學知識,除基礎數學知識外,金融數學大量的運用了許多現代數學理論和方法。主要包括數理統計,隨機分析、隨機控制、鞅理論、數學規劃、微分對策、非線性分析、泛函分析、倒向隨機微分方程、分形幾何、非線性分析等現代數學工具。這些知識已超出了學生現有的知識范疇,因此,在學生學習金融數學這門課程的過程當中,需要根據學習的需求自我組織和學習一些新的數學理論知識和方法。這樣的過程,鍛煉了學生自我組織知識和自我學習的能力,而自學能力恰是學生今后在工作和科研中永遠需要的。
2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隨著網絡的普及和發展,互聯網已經改變了社會的生產和人們的生活方式。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從網絡中獲得大量信息,絕大多數的基本概念可以通過百度等獲取,每時每刻網絡上都有各種信息。現在我們的教學對象已經基本都是90后,他們獲取信息的方式信息極為靈通,在教學中仍然沿用滿堂灌的教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求知欲望和需要。金融數學的教學可以結合大量的真實案例,且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通過金融數學課程案例教學環節,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通過在課堂上展開課題討論,學生相互啟發,可以調動學生辯證思考問題的積極性。與此同時,學生通過參與對各種方案的可行性的研討,在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的過程中,提高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今世界是一個高度開放的工作環境,從某方面來說團隊合作精神往往決定著工作是否成功。個人事業的成功除了取決于個人的能力,往往還取決于個人人際關系能力和溝通能力。案例教學中學生通常要在小組合作中互相溝通,大家在一起討論,取長補短,相互啟發、集思廣益,要正確看待別人的觀點,也要正確評價自己的表現。尊重他人,樹立理解和包容的意識;心平氣和地與人交流,合作完成案例方案。這樣,在與他人進行溝通的過程中,有助于提高學生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最終為學生在將來工作中遇到問題,如何分析和解決奠定了基礎,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能力均得到了發展和提高。
3提高學生的科研水平
我們的時代已經進入了知識經濟和信息化的時代,科學的發展和變革日新月異,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在不斷地提高。這要求大學生不僅要具備夯實的基礎知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創新意識。大學生的科研能力是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最直觀的體現,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科研能力是提高高等教育教學水平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促進中國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素質提高的重要途徑。目前,中國高校課程設置中缺少類似科研討論類和科研基本方法指導類的課程,導致大學生普遍缺乏從事科研活動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客觀上拉大了大學生與科研活動之間的距離。金融數學課程是應用性課程,要求學生能將所學知識和方法與金融實踐相結合,因此教學別強調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的緊密結合。在金融數學課程建設過程中,增加課程設計環節,這一舉措可以為學生提高科研水平創建了一個積極的情境。金融數學課程設計是實踐性教學環節之一,是金融數學課程的輔助教學課程。在金融數學課程設計中,教師給出實際問題,學生圍繞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廣泛查閱與問題相關的資料,建立相應的模型,利用收集的數據進行模型估計與分析。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從問題的提出,數據的分析,模型的建立和驗證,均有實現,完全地參與了整個課題研究的過程,是學生對科研問題的建立與實現整體有了了解并參與其中,提高了學生的科研水平。
4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
- 上一篇:對環衛工人的工作要求
- 下一篇:班級圖書管理細則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金融創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