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教學體系范文

時間:2024-04-16 18:17: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新概念教學體系,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新概念教學體系

篇1

[關鍵詞] 高職教育改革;教學細節;因材施教

【中圖分類號】 G71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4244(2013)10-085-1

學校的一切工作是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作為職業院校的教師最重要也是最需要做的是在教學細節體現改革創新理念。因材施教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使教學的深度、廣度、進度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還要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性差異,使每個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發展。筆者主要從以下細節貫徹因材施教這一教學原則的:

一、愛是起點

作為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師,其神圣的職責就是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為國家、行業、區域培養優秀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熱愛教育事業的最具體的體現就是關心愛護學生。

(一)尊重學生的人格:在人格上是人人平等的,學生的學習有優、良、中、差之別,但作為教師一定要注意在人格上平等看待每一個學生,不能有偏見,更不能用不良的語言挫傷學生的自尊心。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習中要慢慢嘗試各種學習方法和技巧,讓學生都能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會獨立思考,樹立終身學習的觀點。在教學中要采用多種方式、方法開展教學,千方百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可以增強記憶,興趣可以更長久地保持記憶,興趣可以提高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主動學習汲取知識要比被動灌輸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關注學生的成長:要關注學生的未來,以學生為本,在學校學習期間學生就已具備必要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為以后學習和發展作奠定了一定基礎,為國家造就的是優秀的、會終身繼續學習的、適應國家和社會不斷發展變革需要的一線高等技術應用型應用性的人才。

二、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這是最基本的教學原則。貫徹因材施教原則,職業教育的特殊性要求教師盡量將備課的重點從備教材轉向備學生,根據國家的要求、職業素質的要求等開展教學。

(一)因“才”施教:即根據學生的特點、水平施教。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一般知識水平、接受能力、學習風氣、學習態度和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知識儲備、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體等方面的特點,以便從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教學。

(二)因“材”施教:作為職業技能基礎課和職業技能課還應及時補充本專業和相關學科的新知識、新理論與新方法。對于高等職業教育而言,因材施教的任務來得更加艱巨,因為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實踐教學所占的比重較大,理論教學不僅要保證所傳授知識的適度夠用,還要考慮學生的未來,選擇好的教材、吃透教材并進行二次創作加工及濃縮是職業教育教學的關鍵環節之一,也是教師這一教學主體的重要職責。

(三)因專業所需施教:根據不同的專業和不同的層次施教。同樣一門課,同樣的內容,專業不同,重要性也不相同。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專業自身的特點和要求,把專業必需的知識傳授給學生。

(四)因培養方案施教:根據學院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對人才培養目標、知識、能力結構規格的具體要求實施有效的教育,保證所傳授的知識與國家對職業教育的要求、社會需求及學生的需要同步,這也是教學質量水平評估的最主要的內容之一。

三、注重課堂教學細節

(一)合理分配教學時間。這包括難點的突破時機與時間,重點的講解時間與強調的程度,知識鞏固練習的方法與時間,各知識點的聯系與總結歸納的方式方法與時間。

(二)知識點和難點不要太集中,并且需要定期清理已掌握的知識點及它們之間的聯系。新知識點與已掌握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確保學生及時將所學的知識點串接成線,聯線成網,網絡化的知識記憶深刻,便于應用。

(三)將知識點提綱化:每個知識點最好能用簡短的幾個字代替。然后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系,有的也可以編成“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

(四)精心設計板書:板書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條理 、簡明、清晰、抓住要點、標注重點,板書要成為教師教學思路的一個縮影,更是學生課堂學習和課后復習的大綱。

(五)錘煉課堂語言:課學教學內容主要靠教師通過聲音傳授,語言就顯得格外重要。

(六)抓好課堂引伸:教師要在教學中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職業技術基礎課和職業技術課的教學中應及時補充本專業相關的新知識、新方法和新技術,還要指明尚未解決的問題及難點所在,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大膽質疑。

總之,作為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的職業教育,就應當因材施教,注重課堂教學細節。這是學生專業知識和能力培養的基本保證,也是為學生未來可持續發展所作的良好知識儲備方式。有了扎實職業技能基礎知識和職業技能知識,學生才能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和職業能力,以應對千變萬化的社會工作需要。這也是學校職業教育與社會職業培訓的根本區別所在。

參考文獻:

[1]夏崢.案例教學法在醫藥商品學課程中的應用[J].中國成人教育,2012,10:122-123.

篇2

關鍵詞:課程特點;教學方法;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45-0096-02

《新概念武器原理》是一門專門介紹新概念武器的工作原理、關鍵技術、現狀與趨勢,以及新技術在未來武器裝備中轉化應用前景的專業選修課程,主要面向我院本科生和國防生開設。通過該課程學習,主要讓學員了解最新的武器裝備前沿技術和未來武器裝備發展趨勢,拓展學員思維能力,開闊學員視野,提高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培養創新型軍事人才奠定基礎。由于新概念武器是一類范圍非常寬泛的武器裝備,它的內涵決定了其研究的范圍和包含的種類都在不斷地變化,因此,《新概念武器概論》課程要積極適應這種變化,不斷加強教學改革,以提高授課質量、強化教學效果。

一、新概念武器的特點

《新概念武器原理》課程的主要研究對象是新概念武器,因此要分析課程特點,首先要了解新概念武器的特點。總體上,新概念武器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原理概念新。新概念武器一般指尚沒有裝備部隊,還處于研制或探索中的武器裝備。有的新概念武器甚至還只是一個大膽的設想,并沒有進入事實研制階段。因此,新概念武器在工作原理、設計思想、殺傷機制等各個方面都具有較強的新穎性或前瞻性。

2.威懾力大。新概念武器由于采用了新的工作原理、新的殺傷機制,其殺傷破壞效應可能更強,或是對敵方人員造成的心理影響更大,具有現役常規武器裝備無法比擬的威懾能力。比如高能激光武器,通過激光反衛、激光反導,能給對方的通信偵察衛星、洲際彈道導彈帶來嚴重威脅,從戰略上顯著提高我國的威懾能力。

3.時代性強。任何武器裝備的發展都受限于當時的科學技術條件和科研人員的認知水平,因此具有很強的時代性。目前,裝備部隊的各種新型武器裝備,在多年前就曾作為一種新概念武器被提出;而如今提出的新概念武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在多年以后就可能研制成功,列裝部隊而成為現役裝備。因此,新概念武器是相對當時特定歷史時期或特定歷史條件而言的,具有很強的時代性。

4.帶動性強。任何武器裝備的發展都涉及多種技術、多個行業的交叉與融合,新概念武器也不例外。新概念武器的天然特性決定了它的出現會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將引領某一領域或者某一方向的武器發展方向,同時會推動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提升整體科技實力和水平。

二、《新概念武器原理》課程特點及現狀

新概念武器自身的特點,要求《新概念武器原理》課程體系要與之相適應,才能提高授課質量和教學效果。因此要根據武器裝備的發展現狀和趨勢,在理解和掌握新概念武器發展特點的基礎上,準確把握《新概念武器原理》課程的特點和現狀,為開展課程教學改革奠定基礎。總體上,《新概念武器原理》課程的特點和現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技術覆蓋面廣。新概念武器包括高能激光武器、電磁發射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環境武器、特效毀傷武器等,種類繁多,相關技術涉及材料、化學、電子、機械等多個學科,因此,《新概念武器原理》課程在介紹新概念武器的工作原理、殺傷機制時,也同樣會涉及多個技術領域的交叉融合,從而對授課教員的知識結構、能力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注重學科交叉和技術融合,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同時又要牢牢把握概論課程的性質,不能過于追求精深,要把握好廣度和深度之間的平衡。

2.教材體系滯后。新概念武器的內容新、技術新,所以授課內容應該比較新穎,具有前沿性。但是在當今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新概念武器的發展可謂是日新月異,而《新概念武器原理》課程使用的教材的編寫和更新需要投入較多的人力和物力,因此在時間上很難和新概念武器的發展做到完全一致,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升。

3.教學手段受限。由于新概念武器仍然處于研制或探索研究階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可能采用實裝教學;同時由于新概念武器的技術復雜度和系統集成度都較高,許多新概念武器還只是一個概念構想,因此也不可能制作各種教學模型或原理模型進行模擬教學,所以,《新概念武器原理》課程目前主要采用的是課堂講授方式,教學手段比較有限。而作為專業選修課,“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很難引起學員的積極性,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三、《新概念武器原理》課程內容體系

新概念武器的內涵非常廣泛,任何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出現,都可能催生新概念武器的出現,有些被認為是異想天開的想法,也可能在未來得以實現軍事應用。為此,在構建《新概念武器原理》課程內容體系時,既要有所側重,又要盡可能包羅萬象,真正起到開拓學員學術視野、啟迪創新思維的作用。

按照人才培養方案需求,構建的課程內容體系主要包括化學能超高速發射武器、電熱發射武器、電磁發射武器、電磁裝甲武器、定向能武器、非致命武器等六大內容模塊,每個內容模塊又可以進一步細分為若干個子內容,構建的課程內容體系如圖1所示。

對于圖1中的每一類新概念武器,還可以按照內容進一步細分,比如對于電磁線圈炮,可以分為同步感應線圈炮、異步感應線圈炮、磁阻線圈炮等,對于每一種線圈炮,重點介紹其結構組成、工作原理、特點優勢、關鍵技術、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比如對于電磁軌道炮,可結合其研制發展的歷程,分析相關技術進步對電磁軌道炮研制的推動作用,一方面可以更加深刻地掌握其研制過程中的關鍵技術,主要包括能源小型化技術、軌道的抗刨削和燒蝕技術、一體化電樞技術等;另一方面可以從中體會需求牽引與技術推動兩者的相互影響,認識武器裝備從概念到型號的發展過程與規律,從而提高授課和學習效果,真正起到啟迪思維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當前美國的研究現狀和制定的發展路線圖進行分析,從而科學把握電磁軌道炮的未來走向和新的軍事應用前景。

四、《新概念武器原理》教學改革

為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學效果,要針對《新概念武器原理》課程中存在的不足,積極開展教學改革,構建適應新概念武器發展規律的課程體系。

1.動態更新教材體系。廣泛收集資料,了解新概念、新原理、新技術在武器裝備發展中的應用現狀和趨勢,并對種類繁多的新概念武器進行科學合理的界定與分類。同時,課程教學組針對不同類別的新概念武器,分別開展章節編寫和修訂,最終完成《新概念武器》教材的編寫。對于動態更新的新概念武器,由課程組每半年組織一次講義編寫,及時將新的內容以講義形式和教材同步下發給學員,實現對教材體系的良好補充,盡可能做到裝備發展和課程建設同步。

2.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盡管新概念武器概論課程的授課不能借助實裝完成,但是對于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來說,通過多媒體示教系統、動畫演示等方法,也不失為一種很好的補充。課題組利用動畫制作軟件,構建新概念武器的原理模型,通過動畫演示,形象直觀地展示新概念武器作用原理;同時可以制作示教板,演示新概念武器的工作流程。對于電磁發射武器,可以制作簡易的縮比教學模型,提升教學效果。

3.開放式的考核模式。《新概念武器原理》課程的考核不能拘泥于傳統的課程考試或課外作業,而應該采用開放式的考核模式。比如課程學習后,學員撰寫的小論文、制作的新概念武器演示動畫或教學模型、構建的三維模型等,都可以作為課程結課成績的評價依據。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得教員的課程資源更加豐富,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學員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強化了其動手實踐能力。

五、結束語

《新概念武器原理》是一門拓展學員思維、激發學員創新意識、培養學員創新能力的專業課程,因此要積極適應信息化教學改革的趨勢,深入研究課程特點,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構建完善的課程體系,探索具有新概念武器特色的教學規律,為提高授課質量、強化教學效果,實現課程建設水平的整體躍升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魏敬和.21世紀新概念武器的特點及應對策略[J].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學報,2011,6(2):136-139.

[2]呂信明.關于新概念武器的發展[J].國防科技,2011,(3):36-38.

篇3

數學概念是整個數學知識體系的基石,而教科書上一般只是簡單地給出定義,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并沒有給出。現行高中教師上課主要是“以教為主”的題海戰術、填鴨式教學,通過練習來掌握概念,重視結果而忽略過程,這種教學方式恰恰違背了數學學習過程。形成上述數學教學概念模式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形成:

一是受傳統教學觀念影響,重視結果而輕視過程,教師在課堂上重視的是教學內容,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

二是重視結論輕視過程,由于在考試解題中我們用到的基本是結論,而不是過程,所以教師包括學生認為知道結論,更多的時間是用來練習鞏固。

三是學校計劃安排不合理,現在幾乎所有的高中都是兩年學完三年的所有知識,導致教師大都注重解題方法與解題技巧。

四是教師工作量的制約,現在教師經常是聽課、評課,教案的反復抄寫,教師工作量大并沒有多余的時間思考教學過程。

二、高中數學概念教學

1.數據概念概念和結構

數學作為一門科學知識體系,它的基礎就是數學概念。數學概念主要揭示的是數量關系和空間表現形式的本質,基本特征是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前者指的是概念的本質屬性的總和,后者指概念反映的事物的總和。

2.數學原則

(1)多角度揭示概念內涵,在概念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明確概念的本質屬性。

(2)幫助學生形成概念體系,每個數學概念都不是獨立存在的,某些數學概念之間必定存在一些特定關系。

(3)加強應用,概念的應用分為不同的層次,一個是知覺水平的應用,一個是思維水平的應用。知覺水平應用主要是對概念本身的結構和內涵的理解,而思維水平的應用是要用所學的概念來解決實際問題。

三、高中數學概念教學研究的意義

高中數學概念教學研究的主要是如何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成果,教師由原來的研究如何教轉變為研究如何學,這有利于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學生由原來的追求學會了轉變為會學了,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同時這也是數學教學的發展要求。

四、高中數學概念教學設計

1.數學概念的學習內容及形式

(1)學習內容

學習內容主要包括概念的名稱、概念的定義、概念的例子和概念的屬性。

(2)學習形式

①概念形成

數學概念的形成從現實背景出發,對同一類事物加以比較分析,進而概括出這類事物的本質屬性,然后再通過實例加以驗證和修改,最后得出概念。

②概念同化

概念同化是學習者可以利用自己已經知道的概念去學習新的概念,要求新的概念要有邏輯意義和學生具備同化新概念基礎知識。只有教師了解學了生基礎概念的掌握情況,原概念理解越透徹,新概念的同化也就更容易。

2. 概念形成教學過程設計

(1)提供概念例證。可以用日常的經驗或事物或典型事例為學生提供熟悉的例證,引導學生分析每個概念的屬性。例如,學習隨機事件的概率時,可以先提供太陽東升西落、守株待兔、擲骰子等具體事例。

(2)抽象本質,初步形成概念。通過對每個例子的分析、比較,進而概括出本質屬性,初步形成數學概念。例如,分析上述例子學生可以得出,太陽東升西落這是一定會發生的,守株待兔這件事有可能發生。

(3)概念深化。步形成概念后還要對概念進行深化認識。可以通過正反例,來分析概念中的關鍵詞的含義來深化概念。

(4)概念應用。概念的應用要注意幫助學生完成知覺水平和思維水平上的應用。設計練習題要注意循序漸進。

(5)形成概念體系。概念運用后,要引導學生把概念加入對應的概念體系中。概念體系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幾種:a.由相鄰概念形成;b.由相反概念形成;c.并列概念形成;d.由從屬概念形成。

3.概念同化教學過程設計

概念同化教學過程主要有五個步驟:1)提供定義。首先給出概念的名稱、定義以及數學符號,揭示概念的本質屬性;2)解釋定義。對概念中的詞語、符號、式子做出解釋,突出概念的本質屬性,使學生準確理解;3)辨別例證。促進遷移。給出實例讓學生辨認正例和反例,確認本質屬性,使新舊概念分化;4)概念運用。概念的運用是概念學習過程中必經的一步,通過練習達到概念的運用;5)形成概念體系。將新概念和舊概念建立聯系,納入相應的概念體系中。

4.在APOS理論指導下的教學過程設計

APOS理論由美國教育家杜?e斯基等人提出。APOS也就是action(操作)、process(過程)、object(對象)、schema(圖式,教學過程可以分為思維的操作、過程、對象階段,形成概念圖式的過程這四個階段。

(1)操作階段設計

這個階段要讓學生通過一系列操作活動形成對概念的初步認識。學生通過選擇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為教學材料,材通過對不同教學模型的使用、對圖形進行觀察、利用圖標計算、實際動手操作等多種操作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過程階段設計

學生進行實際操作之后,就要對操作的對象進行分析,獲得共同屬性,再通過比較、歸納等方式形成數學概念。一般可分為三個步驟:1)反思操作活動,反思操作經歷的體會、反思自己的收獲、反思和他人交流的內容;2)組織屬性語言,將反思的結果用自然語言表述出來,對自然語言提煉加工轉變為數學語言;3)獲得數學概念,將所組織的數學語言進一步提煉加工,形成數學概念。

(3)對象階段設計

這個階段就是要將獲得的概念進一步鞏固,把它作為一個獨立的整體來理解。通常采用以下方法:1)辨析比較,通過正例、反例對概念進行辨析,加深理解;2)模仿訓練,教師同時示范,然后讓學生模仿來掌握概念;3)變式訓練,找一下同類型的問題加以訓練,從而完成對概念的鞏固。

(4)圖式階段設計

概念理解的最后階段就是要形成圖式。圖式是經過長時間的學習來不斷完善的。圖式階段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起概念之間的聯系,也就是形成概念體系。隨著新概念的不斷學習,概念體系也會不斷擴大與完善。

篇4

一、比較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通過比較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物理知識點的含義.與此同時,進行初中物理教學,比較教學法可以將將物理知識和物理知識涉及的基本原理進行比較研究,更加高效的突出初中物理的教學重點,進而有效的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和物理知識應用能力.但是,截至目前為止,進行初中的物理教學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嚴重制約了學生物理應用能力以及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在這樣的背景下,需要改革老舊的初中的物理教學模式,探索出比較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滿足初中物理教學的實際需要.綜上所述,進行比較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比較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的策略分析

1.通過新概念的引進促進初中物理教學效率的提升

比較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過程中,物理教師對初中物理知識的基礎性內容,有針對性的引進物理知識新概念,并通過這些概念之間的比較,促進初中物理教學效率的提升.

1.進行新概念和舊概念的比較

根據學生發展的實際需要,進行物理新概念和舊概念的比較研究.例如,教學“功”和“功率”這一章節的過程中,“功”是早于“功率”進行教學的,學生已經形成了對于“功”的概念的一定了解.與此同時,“功”和“功率”既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又存在著一定的差別.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就可以充分的結合比較教學法的實際特點,合理的進行習題的設計,加深學生對于“功”和“功率”的概念的了解,進而有效的提升初中物理教學效率.

2.合理選擇新概念插入方式

其次,根據學生對于物理知識了解的實際需要,合理的選擇新概念的插入方式,并選擇好比較教學方法的應用模式,進而促進初中物理教學效率的提升.例如,進行物理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的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進行相應的比較教學方法的引進.比如,“浮力”和“壓強”就存在著一定的關系,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行物理應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的結合物理學科的知識,假設在水中存在一個水泡,并以這個實例作為新概念的插入關鍵點,在這樣的背景下,就可以將“浮力”和“壓強”的關系更加深刻的展示給學生,進而加深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了解.

3.以基礎性知識為主干介紹新概念

通過新概念的引進促進初中物理教學效率的提升要和物理教學過程有機的融合在一起,物理基礎知識教學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比較教學方的引進過程離不開物理主干知識的支撐.例如,可以在進行物理基礎性知識的講述過程中,不斷地利用比較教學法幫助學生了解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識點之間的關系,進而不斷地促進物理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以學生實際特點為比較教學方法的設計原則

在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之中,往往只重視對于抽象的物理知識理論的傳授.隨著社會對學生物理實踐能力的要求的逐步提升,在比較教學方法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實踐應用策略研究過程中,必須要打破傳統的初中的物理教學體系的桎梏,不斷優化初中物理教學體系,提升初中物理教學水平.

1.圍繞教學大綱進行比較教學方法設計

進行比較教學方法研究過程之中,要圍繞著物理教學的核心內容進行設計.具體的來說,在進行初中物理的教學過程之中,要充分重視對于基本的物理知識的教學.例如,在進行電的相關概念的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進行對相關的物理基本原理的記憶,讓學生通過對物理基本原理的記憶,并在形成的記憶的基礎上,對“電壓”、“電流”、“電阻”的相關概念進行比較分析解讀,將對物理知識的了解運用于物理實踐,促進初中物理教學效率的提升.

2.圍繞學生實際特點進行比較教學方法設計

篇5

關鍵詞:新概念 教育模式 教學手段

素質教育的提出,對于我國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對于我國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升是一種推動力。新概念教學的產生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發展。初中語文教育應該在堅持教育體制改革的理念下,以素質教育為導向,堅持新概念的教學方法,實現在理念與實踐上的突破,本文從基本理論出發,在各種層面上對新概念教育進行分析,最終提出新概念教育體制下的初中語文教育的基本路徑。

一、基本理論分析

1.新概念的基本含義

所謂的新概念是指人的一種思維與邏輯的宗臣,這種思維與邏輯在客觀上能夠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同時能夠在感性上實現想理性判斷的飛躍,起到一種橋梁作用。在人類的發展過程中,能夠把所有的感官上的東西進行描述并加以概括,并在此基礎上對事物進行有效分類。同樣在處理問題上也能夠對所面臨的問題進行遴選、分類、概括,這樣就自然形成一種邏輯,在理論上稱之為新概念。在教學實踐中,新概念的理論的應用隨處可見,但是卻缺少總結、缺少新的發現。知識簡單機械的總結,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實現教學方法的突破,就有必要進行必要的邏輯分類,進而形成一種特殊的、實用的教學模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新概念教學模式。

2.初中語文教學推行新概念方法的必要性

初中階段是學生形成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重要階段,對于學生的知識構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所見到的效果并不明顯,具體分析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從初中語文的教學實踐方面來看

我們知道,我國長期以來都堅持的是應試教育的教育方式,對于學生的教育效果一切以學生的成績為根本點和落腳點。教師在此過程中無限地強調智慧的作用,與此同時也抹殺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建立和發展,禁錮了先進思維的演進,這在較大程度上對語文的教學形成了一定的障礙,同時,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也存在著許多不足。

(2)從對初中語文的教學研究方面看

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研究比較重視語文教學經驗的總結,注重語文教學的實際操作,這無疑是正確的,但它往往忽視對教學新理念的指導或提煉,缺乏新意和創意因而收效甚微。目前的初中語文教學改革多停留在教學操作程序和方法研究上,且各學校大多處于分散的自發狀態,許多教改重復進行,忽略了整體的聯系性和相關性,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3)從初中語文教學理論方面來看

我們可以看出,現階段的我國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較多的,筆者認為最為重要的問題是缺乏正確的語文理論的指導,早期的語文并未形成系統的理論基礎,現階段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但是眾多的教學工作者每天面對的是學生的升學率以及教學的應試性,忽略了語文教學理論的研究加深,同時就缺乏了相應的語文教學指導思想的引導,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新概念語文教學方法的誕生,這種科學的教學方式能夠彌補當前初中語文教學理論上的缺乏,也同樣能夠豐富和發展初中語文的教學理論體系。

3.新概念語文教學模式的可行性

現階段,我國已經形成了完善的教學體制,各個學科都能夠在自身的發展路徑上實現飛躍。語文教學的基本理念已經存在,這為新概念教學方法的應用提供了新鮮的土壤;與此同時,各級政府和教育組織在積極推進教育體制改革的過程中總結了一套適合新概念教學方法得到落實的保障機制,在學校教育中同樣得到了有效的實驗。此外,一線教師的積極探索為學生能夠更早接受這種新的教學方式提供了保障,這種探索是較為切合學生發展實際的,同時也是在教育體制改革發展規劃之內,種種情況表明,新概念教育體制下的初中語文教育教學新模式已經具備了發展的空間結構,在推廣上需要一定的時間,但是其現實可行性是毋庸置疑的。

二、切實推行初中語文新概念教學模式的基本措施分析

在新概念情境下實現初中語文教學水平的提升,應該與初中語文的教學實踐結合起來,運用先進的理論和發展模式,將理論與實踐完美結合,這樣才能實現對中學語文教育發展的極大推動作用。經過教學實踐以及理論研究,筆者認為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在以下幾方面進行有效分析:

1.建設學生為主題的教育模式

在較為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是以教師教學為主,學生只是承擔了一定的學習任務,這樣學生的學習相對單調,并且發展不自然,而現代教學中人們逐漸認識到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要求通過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使學生張揚個性,積極主動地掌握語文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智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使其意志、品質、情感和行為能力獲得發展。“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教應為學服務。

2.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

我們知道,傳統意義上的教學以理論教學為主,在語文教學中表現的更加突出,但是我們必須清楚的是,語文是學生接觸社會必然會應用到的知識。在認識社會,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有巨大的作用。因此,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有必要進行摒棄,實行新的教學模式。語文學習要重視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系,拓寬學生學習的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與廣泛的社會生活結合起來,讓語文學習充滿生機和活力。

3.實現教學手段上的更新

篇6

生物概念是人們對生物及生理現象本質特征的認識。正確的生物概念,既是生物學知識的組成部分,又為獲得更系統的生物學知識奠定基礎。中學生物教學中如何進行概念教學呢?現代認知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提出的同化論為概念教學提供了理論指導。

同化論的主要觀點: 1.奧蘇伯爾認為知識學習過程可分為機械學習和有意義學習兩種情況,教學過程要促使學生對知識的有意義學習。他用同化論闡述知識有意義學習的心理機制,指出有意義學習的條件:一是學生認知結構中應具有用來同化新知識的相應知識基礎;二是學習的材料本身應有邏輯意義,是人類的共同認識成果;三是學生應具備有意義學習的內部動機。 2. 知識的最小單位是命題,命題又是由幾個概念構成的,可以說概念的獲得是知識學習的核心。 3. 奧蘇伯爾認為學生獲得概念主要有兩條途徑: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概念形成:由學生從大量的同類事物或現象的不同例證中獨立發現共同的本質特征,是獲得概念的初級形式。概念同化:學生利用認知結構中原有的有關概念學習新概念的方式,是獲得概念的主要形式。概念同化是從概念學習概念。新概念的獲得,依賴原有認知結構中適當的概念,通過新舊知識的相互作用,即新舊意義的同化,使新的概念獲得得以實現。概念同化有3種基本模式:上位學習、下位學習、并列結合學習。

應用同化論指導生物概念教學,用同化論指導概念教學,不僅可以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學生掌握概念的心理過程,而且為教師提高概念教學質量提供了有效途徑。1 .同化論為生物概念教學提供了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概念的類型和在教材中呈現的次序以及概念之間的聯系,恰當地選擇同化模式,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要學習的生物概念。 (1)運用上位學習模式教學。 上位概念一般概括性高,較抽象。教學中如直接切入上位概念,則不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如無性生殖是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營養生殖的上位概念,概括性較高,教學中可以先用豐富的實例使學生掌握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營養生殖的概念,然后從中總結出它們的共同特點――不經過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這樣就得出無性生殖的概念。再如,進行生態系統概念教學時,可先引導學生觀察池塘、稻田、竹林等,分析其中的生物種類、生物之間的關系、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的關系,發現植物、動物、各種微生物及非生物環境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共同構成一個整體。池塘里的植物是生產者,各種魚蝦、浮游動物是不同級別的消費者,分解動植物殘體的細菌和真菌是分解者,它們共同組成生物群落。陽光、水、氧氣和其他一些化學元素組成非生物環境,并與生物群落進行能量和物質交換,構成池塘生態系統。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歸納出:生態系統=生物群落+非生物環境。(2)運用下位學習模式教學。當學生要學習的概念是已掌握的某個概念的下位概念就可采用這種模式,找出新概念與已有概念相關聯的有關部分,借助于已有概念的固定作用,把新概念納入認知結構中相應的概念體系。如學習生物新陳代謝的基本類型時,同化作用是自養型和異養型兩個概念的上位概念,異化作用是需氧型和厭氧型兩個概念的上位概念,學生已掌握了同化作用、異化作用這兩個上位概念,所以教學中只需抓住同化作用、自養型、異養型概念中“合成物質”這一相關聯部分,對比自養型和異養型的本質屬性――能不能利用無機物制造有機物,抓住異化作用、需氧型、厭氧型概念中“分解物質”這一相關聯部分,對比需氧型和厭氧型的本質屬性――以對氧的需求來同化新概念。這樣通過原有上位概念對新學習的下位概念的同化,使學生對概念獲得深刻的理解和記憶。(3)運用并列結合學習模式教學。當新學習的概念與認知結構中原有的概念不產生上、下位關系,而存在某些本質區別,但彼此有著共同的關鍵特征,這時的學習稱為并列結合學習。2. 同化論要求教師掌握生物概念的體系框架,弄清概念的類別及其關系,用認知心理學的同化論有效進行概念教學,指導學生學習生物概念。3. 同化論對教材的概念編排體系提供了指導。

同化論認為只有當教材中概念的邏輯順序與學生的認知結構的組織層次一致時,概念才能順利地同化。例如,新陳代謝這一抽象的概念放在綠色植物新陳代謝――水分代謝、礦質代謝、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動物的新陳代謝――物質代謝、能量代謝之后出現,讓學生通過上位學習獲得,然后再通過下位學習掌握物質代謝、能量代謝、同化作用、異化作用概念,在下位概念的學習中又深化了新陳代謝這一上位概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好同化模式教學,對提高生物概念的教學質量是大有益處的。

篇7

【關鍵詞】高中數學;概念教學;策略

數學概念是數學學科的基本組成元素,是數學之本、解題之源。然而,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很多學生恰恰就是因為對數學概念的一知半解,對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形式化的表面,而沒有深入了解概念的內涵,從而導致在解題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的問題。面對這些問題,作為高中數學教師,我們應當如何開展數學概念教學工作呢?

一、數學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形成是一個積累漸進的過程,因此,在概念教學中要遵循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原則。

(1)用實際事例或實物模型引入概念。在進行概念教學時,應注意創設情境,讓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結合,在現實問題的解決中發現數學概念、形成數學思想方法,更能促進學生在以后遇到相關問題時自覺地運用數學經驗去解決問題。

(2)在舊概念基礎上引入新概念。任何數學概念都有與之相關的概念,在教學中以學生已掌握的知識為基礎,引導學生探求新舊概念之間的區別和聯系。例如,在引入偶函數這個概念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熟悉的函數f(x)=x2,g(x)=|x|的圖像,學生很容易看出圖像關于Y對稱。教師提出問題:你能從數的角度說明它為什么關于Y對稱嗎?學生根據初中對對稱的認識,利用自變量x的值對稱取值,觀察他們的函數值。于是,學生計算了f(1)、f(-1)、f(2)、f(-2)、f(3)、f(-3),學生猜想,x取互為相反數的兩個值,它們的函數值相等。教師追問:是對所有的x都成立嗎?于是,學生計算f(-x)與f(x),發現相等,然后教師給出這類函數的名字為偶函數。

二、數學概念掌握和理解

數學概念之間,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把相近的或學生易于混淆的數學概念搜集整理,并引導學生進行對比,找出其聯系和差異,在比較的過程中使學生深刻理解和記憶概念。如平面向量與空間向量,平面角與空間角,函數、方程與不等式,映射與函數等,在教學中要嘗試引導學生去尋找、分析其聯系與區別,使學生掌握概念的本質。如函數概念有兩種定義:初中給出的定義是從運動、變化的觀點出發;高中給出的定義是從集合、對應的觀點出發。從歷史上看,初中定義來源于物理公式,而函數是描述變量之間依賴關系的重要數學模型,它可用圖像、表格、解析式表示,所以高中用集合與對應的語言來刻畫函數,抓住了函數的本質屬性,更具有一般性。

三、概念的鞏固

正確的概念形成之后,往往記憶不牢,理解不透,這就要求采取措施,有計劃、有目的地復習鞏固,在應用中加深理解和提高認識。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我嘗試了以下兩種方法鞏固概念。

其一,利用變式鞏固概念。在引導學生著重正面理解概念的同時,也可以通過反例以及容易引起對概念發生誤解的問題,通過設問和變式來正確地把握概念。

其二,利用舊概念鞏固新概念數學概念形成之后,通過具體例子,說明概念的內涵,認識概念的“原型”,引導學生利用概念解決數學問題和發現概念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思考,盡快地投入到新概念的探索中去,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以及探索和創造的欲望,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產生內心的體驗和創造。

四、新概念的應用

在掌握概念的過程中,為了理解概念,需要有一個應用概念的過程,即通過運用概念去引導學生利用概念解決數學問題和發現概念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是數學概念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此環節操作的成功與否,將直接影響學生對數學概念的鞏固,以及解題能力的形成,在學習任何一個概念之后,我們都會完成教材中的例題練習,來鞏固概念,而這一環節實質上就是學生課前自學質疑、課堂交流展示、互動探究等過程,也就是解題教學過程。學習了一個新概念后,一定要把它與相關的概念建立聯系,明確概念之間的關系,從而把新概念納入概念體系中,即在概念體系中進行概念教學,對于容易混淆或難以理解的概念,因此,前面應用概念的目的就不僅僅是鞏固概念這一條,還應該科學地整理來自于例題習題訓練中所生成的感性的理解,借助典型示例,運用分析比較的方法,挖掘概念間的聯系和區別,以及分析應用概念過程中出現失誤的原因。

總之,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概念教學不只是整個數學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開展一切數學教學活動的前提條件,只有搞好了概念教學才能夠進行接下來的學習活動。因此,每一個數學教師都要充分認識到概念教學的重要性,并且認真對待概念教學工作。這樣才能夠為以后教學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促進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于萍.新課標下高中數學概念教學的探究.數學大世界:教師適用,2011(12).

篇8

【關鍵詞】概念概念圖教學策略

1.人教課標版概念的編寫特點

生物學概念是生物學學科思維的基本單位,生物學學科知識實際上是由眾多的生物學概念以及通過他們的相互聯系而建立起來的知識結構體系,概念教學是中學生物教學的一塊主要內容,也是學生學習生物學的基礎。

1.1概念的呈現方式

1.1.1直接定義

利用學生認知結構中原有的有關概念,以定義的方式直接向學生提示出概念的關鍵特征。如必修1“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中直接在括號內給出了種群和群落的定義,旨在要求學生初步了解這些名詞,形成初步的概念,并在必修3中具體闡述其內涵。這種方式簡便易行,效率較高,有助于提高學習進度,但同時也存在死記硬背之類的弊端,所以在新教材中大大減少了這樣的呈現方式。

1.1.2歸納抽取

從大量具體的例證出發,通過歸納的方法抽取一類事物的共同屬性,從而獲得概念,這有利于學生對概念的深入理解和記憶。

可以看出,人教課標版恢復了“自下而上”的概念學習方式在學生學習中的重要地位,強調在實例中鍛煉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對于那些重要的而又較為抽象的概念,在編寫中注重先從具體現象入手,自下而上逐層推進概念內涵,最終目的是讓學生真正理解那些重要概念的深層含義,而非簡單地記憶概念的書面定義。

1.1.3核心提示

新教材在每節內容的編寫上,對一些關鍵的概念或要點以黑體字的形式突顯出來,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和重點理解。如“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核酸”、“細胞代謝”、“活化能”、“酶”等等。這一處理有力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關注度,大大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性。

1.1.4概念圖式

概念圖是一種組織和表征知識的工具。它通常是將有關某一主題的不同級別的概念或命題置于方框或圓圈中,再以各種邊線將相關的概念和命題連接,形成關于該主題的概念或命題網絡。

這種方式把知識高度濃縮,將各種概念及其關系以層狀結構形式排列,清晰地揭示了意義建構學習的實質。

1.2概念體系的構建

在人們的認識過程中形成的種種概念通過各種方式聯系起來,就形成了概念體系。一個良好的概念體系對學習有很強的促進作用,在人教課標版中,也明顯表現出這一特點。

1.2.1課文中概念體系的構建

在人教課標版具體內容講解中,首先確立核心概念,并圍繞核心概念展開下級概念,從而確定教材內容的編寫順序。如在右圖①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種架構形式。

1.2.2課后練習中概念體系的構建

為了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概念體系,人教課標版在本章小結之后的自我檢測部分,編寫了許多要求學生完善或直接繪制概念圖的作業,一共有近20處,進一步凸顯了對概念體系的重視。具體內容附后。

2.教學策略

概念是構成生物學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的重點與難點,而概念圖作為表示概念與概念之間關系的空間網絡圖實現了概念之間聯系隱性關系的顯性化,可以幫助學生有效構建個人認知體系,為所有學生通過生物學課程的學習,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獲得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重概念和概念圖的教學。

2.1提供感性材料從而引入概念

原蘇聯心理學家魯賓斯坦說“任何思維,不論它是多么抽象多么理論的,都是從分析經驗材料開始,而不可能是從任何其他東西開始的。②”在生物學教學中,感性材料主要有演示、實驗、各種直觀材料、教具(模型、標本)等的圖像觀察和聯系實際(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生產實踐等)。如學習DNA的結構時,先讓學生觀察DNA的結構模型(物理模型),去分析其組成元素、組成部分、基本單位及相關聯系,形成一定的直觀印象,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為后續遺傳信息的學習奠定基礎,也使學生對概念的感覺輕松、自然、有趣。

2.2遷移與矯正前概念從而同化概念

奧蘇貝爾說:“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學的所有內容簡約成一條原理的話,我會說: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知的內容。”這兒,學生已知的內容,即我們所說的存在于人們頭腦中相對于新知識的已有的認知,即前概念。前概念可能是正確的,也可能是片面的或錯誤的。由于生物學與人類生活實際聯系非常緊密,所以前概念非常豐富。當新概念與前概念間存在某種類屬關系時,若能給予有效引導,使學習者能將新概念與頭腦中已有概念間的這種類屬關系進行正確鏈接,將有利于學習者將新概念同化到自己頭腦的已有概念體系中,從而習得概念。

正確的前概念可成為生物學概念學習的資源和概念學習的新的增長點,可使學生盡快地掌握新知識和知識結構③。如在學習植物的向光性時,利用“一枝紅杏出墻來”、“朵朵葵花向太陽”、“根向地莖背地”、“倒伏的麥子會彎腰”等這些正確的前概念,一方面有助于遷移到新概念的習得和有意義的建構,另一方面,有助于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和動機。

片面或錯誤的前概念如果得不到及時矯正,將影響對生物學概念的同化和順應,使學生形成錯誤的思維,阻礙生物學科學概念的建構。如珍奧核酸的廣告在社會上形成了“吃核酸補核酸”的錯誤前概念,在課堂上,我組織學生分為正反雙方進行辯論,通過對核酸的消化、代謝、合成等方面的分析,使新知識與學生的前概念產生沖突,經歷思想上的沖突和震撼,促成原有知識結構的順應,用科學的概念代替原有的錯誤觀念,實現錯誤前概念向科學概念的轉變。有時,教師在講解時也可故意設置錯誤,引導學生去發現,從而強化科學概念,摒棄錯誤的前概念。

2.3補充課外資料從而深化概念

人教課標版教材雖然提供了大量的史實資料和圖片等,但有些內容由于編寫的出發點不同,有些概念涉及極少,使得我們在日常教學中有了更多的發揮余地。如人教課標版課后練習中出現了有關“人工選擇”的內容,但教材中并未提及。因此,可以借鑒北師大版教材中“人工選擇的啟示”這一內容,適當補充“多個品種金魚、的培育是人工選擇的結果”,一方面加深了對人工選擇概念的理解,也有利于進一步理解自然選擇的理論。

2.4構建概念圖從而涵蓋概念

除了引導學生完成課本自我檢測中的概念圖作業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利用概念圖工具逐步完善概念,建構知識網絡。在平時訓練中,我常以一個關鍵詞(如DNA、染色體、蛋白質、細胞分裂等)為核心,引導學生找出與之相關的其他概念,向外拓展延伸,利用mindmanager思維導圖工具模式構建概念圖,把所學概念有機地組織起來,逐漸達到縱橫高中生物學所有概念,建構出一個完整的概念系統,這使得學生對高中生物學的認識達到較高的境界,收效甚好。

還可以使用概念圖來突出核心概念,或通過概念圖來比較概念或實現對學生學業水平的評價。這需要針對不同的內容進行具體的應用。這兒不一一介紹。

2.5構建知識體系從而活化概念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中要求必修模塊“所選內容能夠幫助學生從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認識生命系統的物質和結構基礎、發展和變化規律以及生命系統中各組分間的相互作用”。人教課標版教材《分子與細胞》,引導學生從系統的視角認識細胞,將細胞看做基本的生命系統,按照系統的組成、結構和系統的發展變化規律來建構整個模塊的知識體系。學完這一冊,可以引導學生從宏觀的角度構建本冊知識體系(如下圖④)。

這樣,通過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有助于建構“活”細胞的概念,避免支離破碎地認識細胞,“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有助于在微觀層面深和地理解生命系統的特征,建立細胞結構和功能統一的觀點,促進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形成,真正落實課標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唐田,《高中生物新教材中概念及概念體系的編寫特點》,學業評價網,2007-9-17

[2]奧蘇貝爾,《教育心理學:一種認知觀》(1968年再版),扉頁

篇9

【關鍵詞】小學數學,概念,教學

數學概念是客觀現實中數量關系的本質屬性在人腦中的集中反映。只有很好的理解并掌握概念,才能運用自如。由于數學概念具有很強的抽象性,而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時期。所以,在概念教學中必須認識小學生的心理特征與已有的知識水平,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才能達到使小學生掌握小學數學概念的目的。

一、從具體事物入手,由表及里建立數學概念

數學概念具有抽象性很強的特點。由于它反映了同一類數學問題的本質屬性,而舍棄了其它方面的屬性,所以是抽象的。同時數學概念往往又都是用很精煉的語言來表達的,這對于表達能力還不夠強的小學生來說,無疑又增加了抽象難度。其次,數學概念是從本質上刻畫了一類事物,也就是它具體性的一面。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要讓學生掌握比較抽象的概念,就必須遵循從形象到抽象的原則。那種認為小學數學概念只需加以簡單的機械記憶和背誦的看法是完全錯誤的。例如:在教學“直線”時,就必須讓學生從具體的事物中對概念有所體會,然后再把數學概念與日常生活概念加以區別,從而抽象出直線的概念。再如“面積”這個概念,先通過對具體事物——課桌面和數學書封面大小的比較,再借助平面圖像——大長方形和小長方形大小的比較,幫助學生建立面積的概念,然后再明確面積的定義——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這樣讓學生正確理解和掌握面積的概念就變得十分容易了,而且也會比較準確。

二、直觀形象引入概念,符合小學生形象思維

數學概念很抽象。而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形象思維為主的時期。所以,我們在概念教學中,應該從學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引入概念,這樣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平均數應用題”時,就利用鉛筆做教具,鞏固“平均分”的概念。把9個同樣大的小木塊擺成三堆,分別是1塊、2塊、6塊,問每堆一樣多嗎?學生都能正確的回答。這時,再把這三堆木塊混到一起,重新把他們平均分成三份,每份均是3塊,明確“3”是新得到的數,這就是三堆木塊的“平均數”。那么“平均數”是如何得到的呢?于是把原來的三堆合起來成一堆,再分做3份,每堆正好3塊。這個演示過程,不僅揭示了“平均數”的概念,還滲透了 “總數量÷總份數=平均數”的計算方法。然后,再把木塊按照原來的樣子擺好讓學生觀察,把平均數“3”與原來的數進行比較。這樣,學生就很快地理解了“求平均數”這個概念的本質屬性。

三、在練習中設計游戲,考查對概念理解程度

著名數學家陳省身說:“數學好玩!”因此,在練習中設計游戲化練習就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游戲是一種活動,既能考查學生對本課知識的理解程度,又能再次深化本課概念。例如:在教學“面積與面積單位”時,就參考電視上智力競賽的形式,把練習題設計成競賽題,分成男女兩組進行比賽,哪一組回答正確,就可以揭起一幅畫,最快猜出畫的就得分最高。讓學生在快樂的氣氛中完成了練習。再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分類”時,有一道題是只露一個角,讓學生判斷是什么三角形。把它設計成一個猜謎游戲,用三個三角形,分別是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然后露一個角給學生猜是什么三角形,猜中的學生適當給予獎勵,在游戲中讓學生體會到如果知道了一個角是鈍角或是直角就能準確的判斷它是什么三角形,而如果只知道一個銳角卻不能判斷,對三個三角形的概念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輕松的環境下掌握了知識。

四、利用概念內在邏輯,逐步形成概念體系

數學概念邏輯性強,且具有一定的系統性,概念之間也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在概念教學中要善于利用概念間的內在聯系,對概念進行歸類、整理,形成一定的概念體系,促進學生建構良好的概念認知結構。首先,教師要根據概念間的內在聯系,幫助學生建構概念知識體系;其次,還要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在具體的知識情境中的不同意義,以及表現形式之間的相互轉化。例如:表示某個數的一半,可以用小數0.5來表示,用分數表示就是二分之一,用百分數表示就是50%,也可以通過對折來表示。同一數量關系可以計算題、文字題或應用題來表述。又如分數線這個概念,在初步認識這個概念時是把它作為平均分來認識。當學習了除法后,就可以把分數線看作運算符號。在學習了比的意義后,分數線就可以當作比號。所以,通過對概念系統化的過程,可以看出概念的組成是一個動態的知識結構。我們要在具體的練習中讓它逐步轉化為學生的認知能力與認知水平。

五、引導學生比較概念,深化對概念的認知

小學生對數學概念基本認知鞏固后,概念教學的任務并沒有結束。還需要弄清概念彼此間的區別與聯系,讓概念的認識得到進一步的深化。教師應從多角度多方位引導,把原有學過的相關概念與新概念進行比較,充分去感悟和理解新概念,把新概念與原有知識整合,逐漸縮小原有知識結構與新概念的差距,建立新的融合的知識結構。例如:掌握百分數含義后,就要求學生比較百分數與分數間的異同點。為什么百分數不能帶單位,而分數既可以帶單位也可以不帶單位?在何種情況時二者可以互換?再如學生基本認知數軸后,要求學生分析、歸納出數與數軸的關系。可以這樣的提問:任意一個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一個點來表示,那么是否數軸上的任意一個點都表示一個數?數軸上的點如何表示數的大小?以上方式,是一個逐步推進的過程,雖然有一定的交叉,但是也要注意時機的把握,過早地進行比較是不合適的,反而容易讓學生混淆概念含義,使學生迷糊不清。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對概念的教學,一要結合概念的特點;二要結合學生的實際,三要靈活設計不同的內容,采取多種教學策略,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使學生掌握好小學數學的概念,從而有效地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邵燕萍.讓小學數學概念“動”起來[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9(12).

篇10

教材中,關于函數概念的表述有很多文字,但是“函數”這個詞以及形形的具體函數和抽象函數的研究和談論,教材中卻是幾乎處處可見。因此,我們對于函數這個既基本又重要的概念,決不能是簡單的僅僅根據這段文字向學生作些詮釋和強調就能奏效的,必須按上述的方方面面逐步深入地引導學生去理解和掌握。也就是說:

1.根據教材對“函數”這個概念所給出的定義,作為初步認識,要讓學生知道:函數研究的對象是兩個有著主從依賴互相制約的確定關系的變量。在客觀世界中,廣泛存在著這樣的變量。

2.從變量之間的變化關系著眼建立函數概念的關鍵不是研究變量自身或者自身變化的特點,而是注重兩個變量的取值范圍(及數集A和B)之間的一種特殊的對應關系。

3.在對函數概念的認識和理解過程中,遇到一系列數學名詞和術語要酌情區別對待。對于那些以前接觸過的概念,需要在學習函數概念之前作必要的復習,有時候還需要賦以新的含義;而對于那些新概念,則不但要把它們的意義講清楚,而且還應采取一些強化記憶的措施。

4.教材中關于函數概念的兩種定義,應當引導學生通過比較以后知道:兩個定義的描述方式不一樣,但兩個定義是定價的,前一個定義是從變量關系出發的,而后者是從集合間的映射關系出發的,比較抽象,但更確切,更為深刻,更加有利于對函數概念進行延拓和擴展。

5.函數研究的是變量間的依賴關系,因而討論函數的性質時,一定要突出一個“變”字,圍繞自變量、因變量的變化特征來界定。

6.描述自變量與因變量的變化關系,可采用多種方式,因而表示函數的方法也有多種,其中以解析法和圖象法為基本方法。這兩種方法結合起來就產生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

7.函數與函數之間,在一定條件下可進行四則運算和淞康拇換、復合;在一定條件下,將自變量與因變量的地位互相調轉,又可以產生反函數。這時,條件的規定和結論的產生,都是以原來函數的定義為依據的,對此,在教學中也要強調指出。

8.最后,滿足一般函數定義的各種具體函數,按其自身特點還會派生出各自的性質和研究方法。然而,萬變不離其宗,它們仍將適合函數的一般概念和性質。因而,函數的一般概念和性質應是教學中貫穿始終的脈絡。

以上,我們以“函數”概念為例,從總體上介紹了概念教學過程的一般模式。 把這個全過程可歸結劃分為三個階段介紹如下:

一、引進概念的途徑

新概念的引入, 一定要堅持從學生的認識水平出發,要密切聯系生產、生活實際。對于原始概念和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應通過一定數量的感性材料來引入,要密切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看得見, 摸得著”;有些概念,則可借助于生動形象的直觀模型和教具,使學生從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形成清晰的概念;對于那些從舊概念深化、發展而來的新概念,一般應通過新舊概念的對比來引入新概念。

二、形成概念的方法

教學中,引入概念、并使學生初步把握了概念的定義以后,還不等于形成了概念,還必須有一個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深化過程,必須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對概念作辯證的分析, 用不同的方式進一步揭示不同概念的本質屬性。

1.在正面聞明了概念的本質屬性之后,應安排學生作一些簡單的鞏固練習。

通過回答問題,特別是說明理由,可以初步培養學生運用概念作簡單判斷的能力。同時,每做一次判斷,概念的本質屬性就會在頭腦里重現一次。因而,對于促進概念的形成是行之有效的。

2.通過變式或變式圖形,深化對概念的理解。

3.抓住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通過新舊概念的對比,形成正確的概念。

數學知識則是由概念和原理組成的體系,每一個概念總要與其他概念發生聯系,每一個概念都包含于一定的體系之中。當學生領會了所學概念在整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之后, 才能深刻地理解、牢固的記憶、靈活的運用。

4.概念引入后,繼續引導學生去分析概念的矛盾運動, 引號學生對概念所屬對象進行分類,以加深學生對于概念的含義和實質的認識。

數學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不是一成不變的, 它們在社會實踐中,在數學自身的發展中,不斷發展、充實并逐步完備起來。在教學中, 應將概念納入它自身的矛盾運動中去進行分析,要把概念的確定性和靈活性辯證地統一起來。

5.概念引入后,有時候還要從反面區消除一些容易出現的模糊認識,幫助學生嚴格區分那些相近易混的概念

三、鞏固、發展、深化概念的方法

數學中的許多概念,尤其是那些重要概念,牽涉面廣, 聯系著諸多知識,這些概念的形成,不是一、二節課就能完成的。同時根據認知的規律性,也不能指望畢其功于一役, 不能摘一次性成功。所以,在概念形成以后,還需要采取一些鞏固、發展、深化概念的措施:

1.抓住重點,分散難點,有計劃地安排概念的形成、鞏固、發展與深化的過程。

要做到有計劃的安排,必須認真、深入地鉆研教材,弄清有關概念在相應章節中的地位和作用、與其他基礎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抓住重點、分散難點。

2.把概念教學與定理、公式以及解題教學融為一體, 使學生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提高解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