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和管理范文

時間:2024-04-11 11:24: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工商管理和管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工商管理和管理

篇1

     一、淺談公共管理

(一)公共管理理念。在20世紀70年代,公共管理作為一個學術概念是由公共政策學派首先提出。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促使公共管理產生是因為傳統公共行政所面臨的困境與挑戰。公共管理是對公共事務的管理,公共事務是公共管理的起點,是公共行政走向公共管理的必然態勢。“新”的公共管理理論認為政府等公共部門應該關注公共服務的結果和產出,而不是提供服務的過程和規則,進而認為采用私人部門的管理技巧,對提高服務的效率和效能由一定好處。

(二)公共管理學科的建設。在建設公共管理學科方面,雖然完成了將行政學或者行政管理作為政治學一級學科下設的二級學科,但是由政法專業轉型而來的研究者群體,導致在獨立性和成熟度上整個學科的研究隊伍還有欠缺。重新梳理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是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內容。在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方面,新公共管理更多傾向于公共服務供給的市場化取向,在政府與社會的關系方面,新公共管理強調第三部門在公共服務供給中的作用。

(三)公共管理與大學生就業問題。對于市場化的就業需求,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培養模式還不能很好地適應,高校培養出來的畢業生的素養、知識和技能結構還不能很好地適應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大學生在工作中的思考能力、操作能力、組織能力、創新能力、環境適應能力、運用知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協作能力等都還比較缺乏。新公共管理的一些理念和方法為大學的運行提供了部分的程序自主和多樣化的經費來源,對學者工作的積極性也具有有效刺激。在探索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的過程應結合我國的文化制度背景以及新公共管理理論的最新反思,真正實現教授參與大學管理,權力和主責主體多樣化,建設性地探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新路徑。

二、也談工商管理

(一)工商管理概念。工商管理類是管理學大類下的一個分支,是研究通利性組織經營活動規律以及企業管理的理論、方法與技術的學科,主要包括企業的經營戰略制定和內部行為管理兩個方面。工商管理專業的應用性很強,把依據管理學,經濟學的基本理論,通過現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的運用來進行有效的企業管理和經營決策,保證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當做目標。

(二)專業培養目標與培養方案。髙等院校的工商管理專業培養目標大致可歸納為:具有良好的政治修養和道德素質,掌握一兩門外語,具備一定計算機能力,扎實掌握管理學和經濟學理論知識,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管理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高級專門人才。學生進人大學后,從一年級開始設計實踐活動,并全方位地展開,以思想品德課的道德實踐為起點,外語、計算機、數學、體育等公共課。大二開始接觸初步專業知識,經管類專業基礎課里所涉及到的一些專業術語、基本原理和方法等內容,進入大三后將陸續開起系列專業課,學生的專業知識日漸豐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專業的基礎理論和原理,更快地掌握專業基本方法和技能。

(三)工商管理未來就業問題。新的時代挑戰與歷史背景下,高校的管理中構建創新型人才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并且伴隨著社會對人才質量的要求和人才需求的變化,人才培養模式和方案也都隨之變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每一個方面,都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首先,要以幫助工商管理類本科生積累人力資本、提高市場價值為導向,要提高學生在新經濟形勢和就業形勢下管理工作的就業能力和實踐能力,以開放性和實踐性為主要特征作為基本教育原則。其次,要培養理論知識、實踐技能、職業素養兼具的專業人才,以適應未來工商管理工作的需要;要培養具備創新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專業人才。

三、工商管理與公共管理的區別與聯系

(一)工商管理與公共管理的區別。高校管理類本科專業包括工商管理與公共管理兩大門類,各大門類內容又包括若干細分專業,如市場營銷、會計學、國際商務、行政管理等。公共管理與工商管理雖然同屬于管理學科,但又有著根本的不同。其中最主要的是目標函數的差異、產權約束的差異、組織性質的差異、信息偏載程度差異等。公共管理的主要領域是政府與非政府組織,盡管營利性組織中也有行政管理問題,不屬于公共管理的本質。公共管理與政治直接相關,這完全不同于工商管理。當代新公共管理學派較多地借鑒了工商管理的理論、觀念與研究方法。

(二)工商管理與公共管理的聯系。工商管理與公共管理二者都是管理學的范疇,都要遵循管理的基本規律,基本方法。政府部門的組織問題、領導問題、決策問題、執行問題、監督問題及其管理過程中的規律性問題,既是工商管理學關注的重要問題,也是公共管理學關注的重要問題。對這些問題的關注和探究,構成了工商管理學與公共管理學的共性問題,也就是二者之間的相同點。

四、淺談解決措施

管理工作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科學,不但要求管理類專業大學生要掌握管理科學相關的基礎理論與知識,還要求其具有足夠的管理工作相關的實踐能力,否則,其畢業后在實際管理工作中容易紙上談兵,所制定的管理方案或措施缺乏實踐可操作性,導致管理工作的低效或失敗。此外,管理工作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要求髙校在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上,不但要讓大學生系統學習諸如組織行為學、管理學、經濟學等相關理論課程,掌握管理工作的基本規律,以及從事管理工作所需的基本方法與技能,還應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學生具有運用所學專業知識,結合實際工作情景,創造性地開展管理工作的能力。

篇2

關鍵詞 :公共管理 工商管理 聯系 區別

引 言:公共管理與工商管理同屬于管理學這個大學科, 因此, 它們同具有管理的基本特征。但是公共管理和工商管理是兩個不同性質的管理, 因而有各自不同的特殊規律, 借鑒公共管理的前提是認識兩者的特殊性, 只強調其共同性而否認其特殊性是錯誤和有害的。

1. 公共管理和工商管理的聯系

公共管理和工商管理,通過字面來看,它們都是屬于管理類科學,因而它們具有管理學的通性,萬變不離其宗,其主要的職能在大體上分仍然包括計劃、組 織、協調、控制、指揮,都是對人和物的管理。一般情況下,公共管理和工商管理在某些方面是可以互換應用的,并不會產生過多的錯誤,對其發展也并不會有很大影響。

2. 公共管理和工商管理的區別

2.1 公共管理和工商管理在運用資源方面的區別

公共管理的核心主體是政府, 政府要有效地實施公共管理, 實現職能目標, 必須以掌握一定的資源為前提, 政府所掌握和運用的資源是一種公共資源。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公共權力。公共權力是公共管理主體管理社會公共事務所享有的合法資格和相應的強制力和約束力。我們之所以把政府組織用來從事公共管理的權力稱為公共權力, 這是因為: 第一, 公共權力的主體屬于社會全體成員, 它的合法性來自公眾的 “公意”和法律程序的授權, 是非自然獲得。第二, 公共權力的客體指向是社會公共事務, 也就是說公共權力是用來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 而不是用來謀私的。第三, 公共權力的功能是服務于社會公共利益。公共權力具有權威性、強制性、約束性、工具性等特征。盡管西方新公共管理提出運用市場手段和企業經營管理方法來實施公共管理, 但無論如何公共權力仍然是實施公共管理必備的前提和重要手段。公共權力是公共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二是政府所掌握的人、財、物, 其中最重要的是對財源的控制。政府的財源主要是納稅人交納的稅收, 因此, 政府的財政本質上是一種公共財政, 有了財政基礎, 政府才可能去實施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三是政府所控制的各種自然資源, 如國土、礦山、水利等, 以及部分文化資源, 如文物、古跡等。政府對這些公共資源的占有, 在很大程度上是壟斷性的, 盡管隨著市場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以及當代新公共管理的興起, 使得部分原屬政府的公共管理自覺或不自覺地轉移給非政府非盈利的社會組織, 甚至由某些私人企業來承擔, 使得公共管理的壟斷性受到沖擊, 競爭性增強, 但這只是公共管理中很少的一部分。公共物品中的純公共物品, 例如國防、外交、法規政策等只能由政府提供。許多準公共物品, 例如交通、教育、廣播、電視、能源、社會保障等也離不了政府的管理和財政支持。

與公共管理不同, 工商管理所掌握和運用的資源是非公共資源, 工商管理所必須的權力是一種非公共權力, 或稱私人權力, 或稱協議權力。它首先來自企業作為組織所具有的力量。企業作為一個從事商品生產流通等經濟活動、具有法人資格的基本經濟單位, 它通過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激勵、協調和控制的管理活動過程, 來實現其組織目標。工商管理所需要的私權力除了來源于任何組織所具有的約束力外, 最主要的是來源于產權。作為競爭性的工商企業, 其基本投資的主體, 在西方國家主要是私人,在我國也主要是私人, 其權益也歸私人所有, 因而是一種非公共資源。當然, 這里所說的“私人”不一定是某一個人, 而可能是許多人的聯合, 但無論如何其產權是非常明確的, 工商管理的管理權力的合法性來自產權, 是產權自然具有的權力。

工商管理所需要的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 不是來源于政府的財政撥款, 而主要來自投資的回報, 來自于所獲得的利潤, 顧客購買企業生產的物品或享受企業提供的服務是企業生存的依據。工商企業受“看不見的手”支配, 必須在市場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

2.2 公共管理和工商管理在運作機制方面的區別

(1) 公共管理的運作機制

公共管理主要的運行機制便是公共權力,而能夠保障公共權利能夠正常運行的便是完善的法律法規,由此可見,公共管理在本質上是趨向于法制化的管制手段,公共管理的運作機制主要由兩方面組成:其一為依法行政,想要實現這方面便需要政府依照相關法律的規定,對公共權力進行劃分與界定,保障公共權利不與法律相關條文相悖;其二為法制監督,政府作為公共管理的核心,在制定公共管理的過程中,一定要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對其內部與外部進行全方位的監督。

(2) 工商管理的運作機制

而工商管理的主要運作機制必須要以市場規律為前提,既是市場也需要遵循法律運行,但市場內部還是有其獨特的運作規律,法律的限制只針對于市場外部,而真正可以對市場起到操縱作用的是市場內部的經濟規則,這種規則是無形的,但卻又真實存在。因此,對廣大企業來說,法律方面的約束只是商業規則中外在的規律,而真正對運作機制起作用的是市場內部的經濟規律。一個企業想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主要還是在于企業對經濟規律的把握。

2.3 公共管理和工商管理在價值目標方面的區別

(1) 公共管理的價值目標

對公共管理進行支配的部門主要是政府,而政府所代表的是一種公共利益。因此,公共管理的價值目標主要是公共利益,在評價公共管理的過程中,不能單單看公共管理的執行效率,還要注意到其是否實現了更大的公共利益。公共管理的執行條件主要是社會的公平與公正,其最重要的價值目標也是盡可能的促進公共利益,力求將現有的公共利益平均分配給每一個社會組成者,實現福利方面的最大化。

(2) 工商管理的價值目標

而工商管理的本質是具有盈利性質的私人管理,其主要追求的價值目標是企業能夠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效益。工商管理在進行過程中需要遵守市場的相關規則,以企業效率為發展中心,力求以最少的投資來換取最大的回報。雖然,企業為社會提供了商品資源,為社會創造了一定的價值,但其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使企業自身的利益更大,工商管理所運用的管理手段與其追求的價值目標是具備統一性的。

3 .結束語

總之,公共管理和工商管理既相互聯系又有明顯的區別,他們是相輔相成 的。因此,就需要我們正確認識兩者的差異, 對于正確界定各自的管理范圍, 防止政府管理與工商管理主客體錯位; 對于正確認識兩種管理的特殊性, 規劃社會管理和市場管理秩序; 對于完善私法和公法制度,促進我國公共管理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郭衛東.市場經濟下工商管理的實際措施解析[J].?中外企業家,2014(13).

篇3

當前許多大學的工商管理專業高度重視理論教學,專業理論課的開設越來越多,而傳授應用性知識、培養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實踐環節嚴重不足,有些課程設置了實踐環節,但普遍沒有開齊開足。其結果是,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越來越差。由于大學擴招,特別是一些地方高等學校,實驗實踐條件比較差,但招生多,工商企業實習接受能力有限,客觀上形成了工商管理大學生實踐實習經驗嚴重不足。同時由于資金短缺,工商管理專業模擬教學軟件配套不足,學生缺乏必要的模擬訓練,所以,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應用技能的培養和訓練。大學生社會實踐內容,形式單一,社會實踐活動創新意識不強,部分高校對社會實踐創新認識不夠、思想觀念落后、實踐教學流于形式,嚴重制約了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的開展,大學生應用技能比較差。部分高校,特別是新建高等學校缺乏社會實踐創新,組織管理缺位,實踐工作開展不到位,教學計劃安排的社會實踐形式單一,實踐實訓不全面,不能完成實踐實訓任務,同時學生對實踐缺乏認識,重視不夠,不能全面完成實踐工作,學校缺乏必要的評價機制,因此大學生的實踐經驗缺乏,實踐技能比較差,就業競爭力不足。

二、提高工商管理專業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路徑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需要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對工商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系統改革,以提高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構建工商管理專業新課程體系,形成新理念,將提高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為出發點的新理念貫穿于工商管理專業教學全過程,使大學生不僅掌握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提高大學生的應用能力、職業素質和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根據工商管理專業就業寬泛性特點,根據營銷類、財務類、運營類、人力資源類、物流類、行政管理等企事業單位的就業崗位的要求,培養和提高學生就業崗位所要求的理論知識、職業道德素質、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就業核心競爭力。其提高途徑如下。

(一)創新提高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為目標的人才培養模式。從職業崗位工作過程分析入手,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形成應用技術型培養模式,主要構建培養學生的學科知識素質、管理工作技能、復合管理能力、實踐體驗和個性特征五種能力。為提高學生的五種能力,構建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科知識教育模式,主要包括提高學生的學科基礎素質教育模式、專業基礎知識素質提高模式和專業方向知識素質提高模式;構建了提高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應用技能模式,主要包括應用文寫作模式,形象禮儀教育、ERP沙盤課程與實踐,到工商企業體驗等;構建了提高管理人才復合能力的培養培訓模式,主要構建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問題能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創新教育教學模式;根據教育現代化和國際化的要求,構建了提高工商管理人才必需的英語素質、計算機素質、普通話素質等的教育教學模式;通過實驗和實踐,讓學生進行管理體驗,構建提高應用型技術型管理人才的經歷、經驗模式。從學生的個性出發,特別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形成學生的鮮明特色,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鮮明特色,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二)全面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許多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比較低,特別是職業素質比較低,不能適應現代企業的要求。從企業對大學生就業要求的調研中可以看出,企業在招聘大學生時,最看重的不是大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應用能力,而是大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和品德,特別是工商管理專業相關工作崗位的職業道德素質,如在管理中體現的誠信的道德品質、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持久的吃苦耐勞精神等核心競爭能力的職業要求。

(三)全面提高學生的崗位管理能力。工商管理專業的大學生就業崗位具有多樣性,主要從事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物流管理、公共事業管理、財務管理和生產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這些工作因其工作性質不同,崗位要求不同,層級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大學生應根據崗位要求提高自己的就業能力。例如,營銷類崗位看學生是否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談判能力及公關能力;財務類崗位看學生是否具有成本費用控制能力、財務分析能力及風險控制能力;運營類崗位看學生是否具有質量管理與控制能力、成本分析能力及流程控制能力;人力資源類崗位看學生是否具有人才培訓、人才招聘及職業規劃能力;物流類崗位看學生是否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計算機信息處理能力;行政管理類崗位看學生是否有良好的辦公室事務管理能力、文字處理能力及信息與檔案管理能力,這些能力的體現必須建立在學生愛崗敬業的基礎上,因此,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是提高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前提。高等學校工商管理專業應從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入手,在大學生入學教育中通過實驗教學和到實踐基地參觀體驗,體驗職業要求及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促進學生愛崗敬業,在課程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把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貫穿在大學教育教學的全過程。

(四)全面提高大學生的就業核心競爭力能力。要深入調查研究工商管理專業大學生就業核心能力的構成,全面提高大學生的就業核心競爭力,構建工商管理專業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培養、培訓和考評方式,要求學生必須參加工商管理專業相關的職業資格證考試和考評,獲取從業資格證書,提升就業核心競爭力;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師要形成提高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理念,在全體教師中形成提高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共同愿景,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把全面提高大學生的就業核心競爭力貫穿于教育教學過程的始終,形成合力,全面提高大學生的就業核心競爭力,同時,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師要積極參加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組織的工商管理專業從業資格證書測評師的培訓,參加測評師的考試,取得核心能力授課資格,開設核心能力的通識和選修課程,同時將核心能力的思想融入各門專業課程的教學中,以培養適應市場需要的、基于核心能力的人才為目標,以提高教師業務素質為基礎,提高學生的獲證率。

(五)增強實踐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工商管理崗位是一項實踐性非常強的職業,而當前的畢業生又比較缺乏實踐經歷,針對大學生缺少實踐體驗和實踐經驗的特點,高等學校工商管理專業要加強學生的實驗、實踐教學活動,加大學生的實習、實踐力度,在實習過程中增強體驗和增強工作經驗,形成校企聯合培養模式,讓學生在實習和實踐中增強體驗和實踐經歷,通過聘請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為特聘教授,指導學生參與工商管理專業的相關工作;將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有機結合起來,探索和發現實際工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建立專業實習或實踐基地,為大學生提供固定的寒暑假實習崗位或機會。

篇4

人才培養的開放性、多元性與社會適應性要求高校重視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在實踐育人中的作用。工商管理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德力股份)是安徽省級立項建設的高校本科人才培養實踐教育基地。文章從工商管理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的運行和建設成效出發,提出了加強實踐教育基地建設的對策。

關鍵詞:

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工商管理

一、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在高校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一)開放性隨著社會的日益開放和不斷發展,教育和經濟社會各領域相互影響不斷加深,大學已不再是以前的“象牙塔”“,關起門來做學問”的書齋式教育已經不是大學教育的本意。高校要讓大學生深入社會、企業,大學生通過接觸實際,增長見識,獲得全面的發展。利用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可以讓大學生認識和了解企業的實際運作,企業經營管理的實際做法也能豐富學識,開闊視野,在企業的實踐活動更能鍛煉大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說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是高校特別是財經類高校人才培養的另一個校園[1]。

(二)多元性由于大學生的素質及特點呈現多樣化的特征,他們的興趣、特點、知識、能力也各不相同。高校在人才培養中要注重人才培養的多樣性,鼓勵學生多元化、個性化、特色化發展,既要培養從事科學研究的學術型人才,更要培養大量的從事實踐工作的應用型人才。根據周應佳和車海云(2014)的觀點,對于地方財經類教學研究型大學來說,70%左右的學生以提高綜合素質和就業創業能力為主,將其培養成實踐能力強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對20%左右的學生,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對10%左右的學生,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和卓越后備人才[2]。按照“721”這樣一個大致的比例,建立梯級、多元的人才培養目標,實施分類培養的教育模式是合適的。那么,對于第一、二類學生,借助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加強實踐教學和實習實訓環節,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業實踐能力,增強其在就業創業中的競爭力尤為必要。

(三)社會適應性高校培養的人才最終是要走向社會和為社會服務的,財經類院校培養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要面向經濟、社會建設的主戰場。如果高校培養的人才僅僅掌握書本上的知識和理論,而缺乏對社會、對企業的接觸和了解,工商管理專業學生不熟悉企業經營管理實際,就難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相脫節。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是讓大學生了解和適應社會的一個窗口和渠道,讓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就接觸社會和企業,了解企業經營和管理實務,既能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也能更早地適應社會,增加就業能力[3]。

二、工商管理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建設現狀

安徽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于2010年10月與安徽德力日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2571)開始共建實踐基地———工商管理實踐教學基地。2011年,雙方相互合作,在2011級市場營銷專業中組建“市場營銷德力班”;同時,學院相關專業學生多次到德力公司參觀學習和崗位實踐,參加公司的拓展訓練,了解企業各管理部門的工作職責和企業相關的經營策略,并參與公司的經營活動等。在此基礎上,市場營銷、工商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也相應進行了修訂,更加重視了社會實踐和課程實踐,增加了課程實踐的比例。2013年,工商管理實踐教育基地(德力股份)被立項為安徽財經大學校級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學院圍繞校企合作實踐開展了一系列工作,雙方聯合成立導師組指導學生的實踐活動,組織學生赴企業進行參觀學習,開展企業導師進課堂活動,選派學生赴企業進行崗位助理實踐等。在積極共建的同時,學院還積極組織申報省級“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質量工程項目。在2013年底,工商管理實踐教育基地(德力股份)獲省級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立項建設。通過共建活動,要將工商管理實踐教育基地(德力股份)建設成為創新性的、管理科學規范的應用型管理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基地,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切實為培養管理類應用型人才服務。

三、工商管理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運行成效

工商管理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成立以來,工商管理學院和共建單位(德力股份)密切合作,積極探索校企合作的實踐教學形式,開展了一系列有特色的實踐教學活動,基地運行和發展良好。

(一)成立校企聯合導師組要切實有效地指導學生的企業實踐活動,需要構建一支由學院教師和企業管理及技術人員共同組成的熱愛實踐教學、專兼結合、數量充足、業務精湛、相對穩定的實踐教學師資隊伍,成立校企聯合導師組。工商管理學院從工商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物流管理和電子商務專業優選理論水平較好,社會實踐水平較高,既了解和掌握工商管理實踐教學領域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又熱衷于企業管理和經營實踐的教師作為學生小組導師。德力公司也從企業高管人員和部門經理中選派包括董事長、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等在內的15位企業家和相關部門經理擔任企業導師,并根據企業導師的管理崗位進行分類,建立企業導師庫。

(二)探索工商管理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形式1.參觀學習實踐。主要是通過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的參觀和講座來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這類組織形式屬于認識型,目的在于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見識。參觀學習實踐主要針對大一和大二的學生。2.企業案例進課堂。在講授相關專業課的過程中,將基地企業經營管理的現實情況作為案例,讓學生分析案例,提供解決問題的對策和管理決策模擬方案。企業導師和相關管理人員參與案例討論。企業案例進課堂主要針對大二和大三的學生。3.企業導師進課堂。企業導師進課堂的目的是將優秀的企業管理者請進課堂,講授企業管理實踐,增強學生對企業管理實際的了解,更好地培養其專業能力。企業導師進課堂主要針對大三的學生。4.崗位助理實踐。主要是讓高年級的學生從事相關崗位的助理性工作,企業選擇營銷中心、人力資源部、企管部、辦公室、配送中心等相關部門的有關崗位,選派大學生作為崗位主管助理進行企業實踐。崗位助理實踐主要針對大三和大四的學生。5.調研實踐。主要是讓專業導師帶領學生形成團隊,圍繞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開展相關的調研,收集企業經營管理實踐做法,編寫企業管理案例,從而引導學生學會將實踐與專業理論課的學習相結合,提高分析實踐問題的能力,又對學生進行科研創新訓練。

(三)完善實踐教學制度與教學1.分年級確定實踐教學計劃。大一學生剛進高校,還未進入專業課學習,實踐基地主要以增強學生對企業管理感性認知的參觀學習為主,讓學生了解企業的生產運營和主要管理業務,增強學生對管理實際的了解,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大二學生開始學習學科基礎課和部分專業課,校外實踐在安排其參觀學習的基礎上,根據課程內容將基地企業的經營管理案例引入課堂,通過教師講解、學習討論,企業管理人員參與等多種形式,培養學生運用理論,思考企業管理實際問題并制定相應對策方案,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領會和理解,也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大三學生已全面學習專業課和專業方向課,校外實踐基地主要組織更貼近企業管理實際的企業導師進課堂和崗位助理實踐活動。企業導師從管理實戰的角度講解其具體負責的管理業務,以及自己對相關經營管理問題的理解和思考,這對學生以后從事實際管理工作都有很大的幫助。另外,三年級結束后的暑假,安排學生到企業做崗位主管助理進行實踐鍛煉,讓其在真實的企業經營管理環境中學習和提升實踐能力。大四學生專業課學習基本完成,校外實踐基地主要組織學生實習,包括崗位助理實踐和畢業實習,為其走向社會積累經驗,做準備。2.健全實踐教學制度。學院制定了選派企業崗位助理實施辦法以及學生實習管理和考核辦法,完善了實踐教學管理制度。學生實踐活動結束后,企業導師和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對學生進行評價和考核,學生要寫出總結報告,提交企業和學院。學院正在進一步研究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下教學各環節的質量標準、質量評價標準、質量保障措施,將教學質量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結合起來,單項評價與綜合性評價相結合,學校評價與企業評價相結合,注重教學過程與質量評價要素的有機結合,建立由教學組織管理、教學工作評價、教學過程質量管理、教學質量檢查等環節組成的完善的教學質量保證與監控評價體系。

四、改進工商管理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建設的對策

(一)發揮校企合作實踐基地在本科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如前所述,校企合作實踐基地在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方面具有積極作用,但要有效發揮其作用,需要考慮以下幾點。1.針對不同類型和層次的高校,校企合作實踐基地的實踐教學活動模式和內容應有所區別。不同類型的高校,人才培養模式不一樣,如工科類高校培養工程師,其專業理論和技術與企業有較強的互補性,能和企業深度開展實踐活動,如參與機械制圖、產品設計等[4]。作為經管類高校,很多專業理論和知識屬于軟技術,無論是實踐活動的開展還是其內在效果都讓人感覺力度有限。不同層次的高校,人才培養目標不一樣,如應用型本科和高職院校,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校外實踐采取頂崗實習,甚至為基地單位對口培養,重點利用基地提升學生的操作技能。如教學研究型和研究型高校,既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更重視學生的知識復合運用能力,其實踐教學活動模式和內容又應不同。2.校外實踐活動應和校內實驗實訓活動有機結合,在現有的實驗教學體系中,起輔助和深化教學作用。校外實踐教學成本高,難管理,存在學生安全和意外隱患,且校外基地能接納學生的數量有限。因此,在實踐教學中,應以校內的實驗室開展實驗實訓為主,校外實踐教學活動在實踐教學體系中起輔助和補充作用。不應片面夸大校企合作實踐基地的教學功能。實事求是地看待校企合作實踐基地的地位有利于制定更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規劃和方案,更好地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二)有效組織與實施校企合作實踐活動工商管理實踐教育基地既要滿足營銷學生的實踐教學要求,又要承擔社會服務及科研成果推廣的工作,要真正發揮校外實踐基地的職能和作用,需要制訂校外實踐教學計劃,對校企合作的管理實踐活動進行有效組織與實施。一方面將課程實訓實踐與校外實踐基地活動結合起來,將市場營銷、市場調查與預測、網絡營銷、營銷策劃、人力資源規劃、薪酬管理、企業戰略等課程實訓實踐納入校外實踐基地活動計劃中;另一方面,根據企業的現有實踐條件和校外實踐教育的師資力量以及不同年級大學生能力培養要求,科學制訂校外實踐教學計劃。低年級學生由于校外實踐教育主要安排熟悉企業的相關組織機構、與專業相關部門的工作流程和企業文化感知等認知型的“參觀學習”型實踐教學形式,每學期可安排1—2次;高年級學生以安排管理模擬實踐為主,每次分成若干小組,每組6—10個人,分別到公司的相關部門進行實踐學習,由于管理模擬實踐的教學目標與參觀學習是不同層次和水平的要求,因此要采取集中時間的連續參與;大三和畢業班學生還適用于暑期實習和頂崗實習,為讓學院相關專業的學生更廣泛地參與到校外實踐教學中來,可考慮分批次輪流參與,輪換周期可延長至一個月或兩個月。

(三)規范實踐教學加強對校企合作基地的實踐教學活動的管理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前提。一方面,學院要進一步制定和完善校外實踐教學的規章制度,如校外實踐教學管理辦法、校外實踐教學考核辦法等。另一方面,如安排學生到基地實踐實習,則學生具有雙重身份,既是一名學生,又是基地單位的一名“準員工”,要服從基地單位和學校的安排和管理,尊重實習基地單位的領導、企業實踐指導教師和其他員工,還要注意自身的安全。因此,學院還要會同基地單位,制定學生實踐實習行為規范、學生實踐實習安全規范等制度。除此之外,為加強對校企合作基地的實踐教學活動的管理,還需要學院和基地單位加強協調和密切溝通,最好雙方各確定一位有一定級別的管理者作為聯系人,以便于及時討論和處理相關事宜。

(四)拓展校企合作實踐基地由于一個校企合作實踐基地接納能力有限,要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在基地進行實踐實習,需要學院建立更多的實踐教學基地。學院在建設實踐基地和開展實踐教學活動的同時,制定和完善相關制度,歸納和提煉有效的實踐教學模式,形成一套制度化和標準化的管理辦法和操作流程,然后將其復制到新建立的實踐基地的管理和教學中,這樣可以使新基地管理很快走上正軌,管理規范、科學、有序[5]。如工商管理學院正把“工商管理實踐教育基地(德力股份)”的實踐教學模式移植到“旅游管理實踐教學基地(安徽嘉恒文化旅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工商管理實踐教學基地(億發久集團)”等中。雖然管理制度和教學模式可以移植,但每一個校企合作實踐基地的運行和建設均要投入較大的成本,因此建議對每一個符合條件的校企合作實踐基地申報質量工程建設立項項目,獲批后就有充足的經費予以支持建設和運行。

參考文獻:

[1]王中林.基于校企合作的經管類專業頂崗實習質量保障體系構建[J].中國儲運,2012,(1).

[2]周應佳,車海云.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中國高等教育,2014,(8).

[3]楊勇.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幾點思考[J].運城學院學報,2011,(2).

[4]許素安,謝敏,黃艷巖等.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高校自動化專業控制類專業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2,(36).

篇5

監管執法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的基本職能。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加快了發展步伐。監管職能逐步強化。按照國務院批準的國家工商總局“三定方案”,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是政府的市場監管執法部門,其法定職責就是監管社會主義統一大市場,維護公平公正的市場交易秩序,保護消費者和經營者合法權益。概括起來主要是“五大職能”:一是嚴把市場準入關,實施對各類市場主體的登記注冊和監督管理:二是維護市場公平交易和公平競爭秩序,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查處商業賄賂;三是保護消費者、經營者合法權益,打擊商業欺詐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等違法行為,實施對商品和服務行業的監督;四是保護商標知識產權,依法注冊商標,打擊商標侵權行為,以及依法注冊、監管廣告行業;五是打擊傳銷和變相傳銷。因此,努力做到加強市場監管,這是國家對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職能定位,是法律法規和“三定”方案賦予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神圣職責。

但是,如果一味地、過分地強調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監管職能,甚至是無限放大手中的權力。而忽視了其服務功能,處理不好監管與服務和發展的關系,則有可能會陷入為監管而監管、這也不許做那也不許做的誤區,最終把市場監管死了,扼殺了市場的活力,窒息了人民群眾旺盛的創造力,萎縮了勞動力就業的市場,阻礙了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這里,監管不是目的,監管只是手段,監管的目的只能是在盡量發揮市場經濟的優勢的同時,通過“有形的手”去掉或減少市場經濟這只“無形的手”的全部或部分弊端,積極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充分體現社會主義統一大市場的勃勃生機與優勢,促進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為特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建設和完善。因此,一定要處理好監管與服務和發展的辯證關系。

二、監管與服務和發展應該是什么樣的關系

筆者認為,加強監管與搞好服務、加強監管與促進發展應該是統一的關系,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決不能片面的只強調某一個方面。

第一,堅持監管與服務的統一,正確處理履行監管職責與服務大局的關系。工商行政監管的過程。就是服務經濟、服務社會、服務消費者和經營者的過程。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要“切實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轉到主要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來”。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明確強調,各級政府要進一步轉變職能、強化服務、改進管理、提高效能。近年來,國務院作出了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努力建設法治政府、服務政府、責任政府和效能政府的具體部署。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消費者和經營者服務,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重要任務,也是推進職能轉變的必然要求。各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都要正確處理加強監管與服務大局的關系,在監管中體現良好服務,在服務中依法加強監管。努力實現監管與服務的統一。絕不能把監管與服務對立起來,一講監管,就放棄服務,以“管理者”自居;一講服務,就削弱監管,放任自流。堅持監管與服務的統一,就是實現對法律負責與對經營者、消費者負責的統一。

第二,堅持監管與發展的統一,正確處理履行監管職責與促進科學發展的關系。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是國家的市場監管和行政執法部門,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不僅是工商行政管理的基本職能,更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加強監管與促進發展,目標一致,相輔相成。加強管理、嚴格規范,建立和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是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保障;放松管理、不講規范,必然導致市場秩序的混亂,最終阻礙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各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都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加強監管與促進發展的關系,把工商行政監管與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統一到促進各類市場主體健康發展上來,統一到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上來,統一到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上來。自覺立足監管、著眼發展,把促進科學發展作為履行市場監管職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既要堅決制止以強化監管為由,人為設置障礙,影響發展;又要切實防止在促進發展中放棄監管。要立足基本職能,牢記根本目的,把加強監管與促進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在促進科學發展中體現監管職能,通過加強監管實現促進科學發展的目的。

三、如何處理好監管與服務和發展的關系

那么,應該如何處理好監管與服務和發展的關系呢?或者說,在具體工作中應該如何把握好監管的尺度,提高服務大局和人們群眾具體利益的能力,從而促進發展呢?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一)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牢記提高服務和促進發展也是職責,也是使命

監管執法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基本職能,也是維護市場秩序、促進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手段。多年來,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一直忠實履行法定職能,盡職盡責加強市場監管,把手中的監管權力發揮的淋漓盡致,甚至很多時候都是超水平的發揮。相對于這種常年累月不斷強化的監管責任意識而言,服務意識則薄弱得多。因此,應該大力提倡牢記服務意識,樹立服務也是職責,也是使命的觀念。做到監管與服務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只有在做好監管的基礎上,不斷提高服務意識和水平,才能更好地促進發展。

由于歷史的原因,國家從體制機制上對作為行政執法單位的許多部門和單位,比如工商、質監、城管、交通行政、衛生防疫等,賦予其行政管理收費的職能,經費保障實施“收支兩條線”體制。這種體制機制導致本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部門,其部分工作人員,反而成了常常越位而“全心全意為人民幣服務”了:本應該盡心盡力促進科學發展。反而成了盡心盡力促個人發展了。如果說當初國家財力有限,尚不足以全額撥付經費。那么,在當前財政收入比較充足、外匯盈余豐盈的情況下,完全有能力全額撥款,除了經過嚴格核定的工本費以外,不再收取任何費用。這樣才能更好地樹立服務意識,從而更好地促進發展。

為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自覺把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廣大消費者和經營者作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必須切實轉變職能,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和政績觀,把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和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作為衡量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政績的重要標準,全心全意做好服務工作。

(二)改革繁瑣的注冊登記審批制度,降低創業門檻,從起點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

嚴格的登記制度、繁瑣的審批程序,讓創業活力遭遇制度性冷漠。在我國,相當多的自然人性質的工作、非正規就業、靈活就業都必須登記注冊,擦皮鞋、賣冰棍、修理自行車等如不注冊,就是非法經營。事實上在其他一些市場經濟國家,自由職業者和非登記企業大量存在。他們不必注冊登記,只要依法經營、依法納稅即可。

2005年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和世界銀行的4位教授對85個國家和地區的創業環境作了系統調查,結果表明,從注冊一家公司到開業平均所必經的審批步驟,加拿大只需2天,而我屆內地則需要闖過7道關,歷時111天。注冊審批費用在美國、英國、加拿大不到其人均年薪的1%。而在我國內地,各種審批費用占據了人均年薪的11%。豪情萬丈的創業者在門檻上就被潑了一盆冷水。

因此,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該改革繁瑣的注冊登記審批制度,將工商注冊和鼓勵創業與擴大就業結合起來,可以參考有些國家和地區的“一元注冊資本公司”,降低創業門檻:開放注冊登記制度。對個體戶等實行非登記備案制:放寬經營范圍的限制。實行“法無明文禁止即合法”的管理,對公司登記注冊地點的管理實行分門別類,區別對待,允許民房作為經營地點等。

(三)改革體制,堅決杜絕亂收費,從工商管理上創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和企業經營環境

一些小企業歷經坎坷成立了,在經營過程中要面對的是沉重的稅費負擔。對大多數個體工商戶和中小企業而言,稅還只占其交給政府的1/3左右,而費要占到近2/3。工商管理費、市場管理費、年檢費和質量檢驗費等等。已經讓很多個體戶和小企業不堪重負。筆者曾問過一小飯館的老板,需要向政府繳納多少稅費。小老板拿出的單子顯示,除了稅務部門和工商部門收的稅費外,政府的其他19個部門收費69項,還沒算上有關部門花樣翻新的檢查和罰款。如此沉重的負擔。如果這些小老板們不偷逃稅費,幾乎99%都得關門倒閉。

造成如此不盡如人意的創業和經營環境的深層原因在于現行政策尚有偏差。部門利益仍在作祟。目前財政體制中向部門下達收費任務、超收獎勵和罰款分成指標,讓執法與收費掛鉤,刺激行政管理和執法部門的收費罰款行為。創建良好的創業和經營環境,目前最急需的就是放寬政策。首先應清理對創業不利的行政管制體制,改變行政監管的重復、交叉、多層執法狀況,杜絕個別機構和公務員為了部門和個體利益惡意執法現象。其次應改革目前執法部門利用公權謀取機構利益的體制,清理和廢除對個體、微型和中小企業的各種收費和罰款,廢除財政對各執法部門的超收獎勵、罰款分成制度,形成一個有利于人民創業和經營的廉潔的政府環境。

(四)發揮市場監管主體作用,積極主動服務于企業發展

篇6

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主要課程

主干課程:高等數學、線性代數、管理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統計學、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經濟法、經營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企業戰略管理、企業財務管理、企業生產管理;

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可以分企業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財務管理、會計、企業投資等方向; 工商管理專業的范圍比較廣,所學課程也較多,涵蓋了經濟學、管理學的很多課程。

工商企業管理是一門基礎寬的學科,個人可以就此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專業方向。

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就業方向

本專業主要就業面向為工商企業管理崗位,初始主要崗位包括人力資源管理專員、市場營銷專員、商務策劃專員、客戶服務專員;獲得一定工作經驗后可獲得的發展崗位群主要包括人力資源經理、市場營銷主管、商務策劃師、客戶服務經理等。

從事行業:

畢業后主要在新能源、互聯網、房地產等行業工作,大致如下:

1 新能源;

2 互聯網/電子商務;

3 房地產;

4 其他行業;

5 建筑/建材/工程;

6 金融/投資/證券;

7 專業服務(咨詢、人力資源、財會);

8 快速消費品(食品、飲料、化妝品)。

從事崗位:

畢業后主要從事總經理助理、辦公室主任、財務總監等工作,大致如下:

1 總經理助理;

2 辦公室主任;

3 財務總監;

4 副總經理;

5 行政主管;

6 總經理;

7 人事專員;

8 行政經理。

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培養要求

1.具備對新知識、新技能的學習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

2.具備初步運用計算機進行信息檢索并處理工作領域內信息的能力;

3.具備組織開展市場調查并對調查信息進行系統分析的能力;

4.具備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人際溝通能力;

5.掌握管理學、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現代企業管理的基礎知識;

篇7

關鍵詞:高職 產教融合 工商管理類專業 教學研究

產教融合是高職院校與企業發揮自身優勢共同打造的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辦學模式,指出了高職院校教育改革的方向,同時通過將產教融合落實到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當中能夠為專業的發展提供持續不斷的動力。因此,高職院校要積極推進產教融合模式的構建,在工商管理類專業的發展當中突出實踐這一根本原則,注重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并通過校企深度合作的方式來進一步拓寬學生的就業渠道,促進工商管理專業的發展和高職院校教育的全面進步。

一、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進行產教融合的意義

將產教融合理念作為重要指導來推進教學改革是確保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重要保障,同時也能為高職教育的發展提供動力。產教融合是高職教育發展的趨勢,能夠將高職教育打造成以應用型為主要內容的教育模式,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緊密融合,充分滿足企業以及社會對于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進行產教融合的意義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是高職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發展的必須,實現產教融合是當務之急。工商管理類專業的重點是培養應用型工商管理人才,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能夠對企業管理的理論和實踐進行靈活的掌握,同時也需要運用所學的工商管理理論方法與實踐技術為工商企業提供良好的管理策略和決策策略。而應用型工商管理類人才的培養必須要突出教育的實踐應用性以及技術性特征,但是目前高職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師隊伍當中,不少教師沒有良好的企業實踐經驗,那么對于學生的實踐指導不夠全面,難以滿足學生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的發展。產教融合下的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則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能夠實現校企深度融合和產學研一體化,真正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第二,產教融合能夠有效拓寬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就業途徑。產教融合推動著高職院校教育的轉型,使其能夠真正走向應用型發展道路,在這一辦學模式下,企業能夠參與到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環節,而師生也能夠融入企業獲取豐富的實踐經驗,從而確保理論與實踐的融合,為工商企業培養出更多滿足崗位需求的員工。

二、產教融合下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改革策略

(一)完善專業課程體系

為了適應社會以及企業對于人才能力的需求,確保產教融合在高職教育中的實現,工商管理類專業在實際教學中必須要注重培養學生扎實的基礎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出具有一專多能素質的應用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因此,工商管理類專業的課程體系在建設中,除了要繼續鞏固理論教學基礎以外,需要進一步加強對學生專業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力,為社會與企業輸送大量的應用型人才。教師可以首先對工商管理類專業學生進行了解和劃分,了解學生的興趣與志向,并有針對性地采用分流培養的方式展開專業教學。在課程設置上尤其要注意協調選修課與必修課之間的關系,適當增加選修課程在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計劃當中所占的比例,使得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實現個性化發展機會。為了避免因人設課問題的發生,工商管理類專業的教學必須依照人才培養目標進行,努力構建能夠實現理論和實踐緊密聯系的工商管理專業選課體系。與此同時,為了讓學生獲得更大的發展機會,高職院校要積極為工商管理類專業學生提供多樣的教育形式和機會,例如,雙學位、課外學術交流活動等。

(二)明確教學改革方向

產教融合是一種以實踐為重要指導理念的教育模式,那么產教融合下的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必須要積極響應實踐教學改革潮流,明確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改革的方向,依據教學規律和產教融合的教育要求,緊緊圍繞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目標,有效構建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工商管理類專業實現產教融合的教學改革方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第一,革新教學理念,樹立能力本位,面向市場與社會的教育教學理念。首先,必須要了解工商管理類專業多樣化的就業崗位群,并以此為基礎來積極探尋產教融合的突破口,從而更好地與企業生產和發展進行融合與合作,楣憒笱生提供崗位和豐富的實踐機會。第二,改革傳統的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方案,而且人才培養的方法也需要在產教融合下進行完善與創新。創新型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制定和修改的過程當中必須突出產教融合理念,要重視企業與學校的共同合作研究,尤其是實踐教學類的方案在實施前和實施過程中更是要尊重企業意見,了解社會需求,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第三,制定工商管理類專業培養計劃的方法需要進行創新改革,人才的培養計劃和內容需要有所側重,重點突出產教融合和校企協調。

(三)確立教學創新目標

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改革必須要明確目標,這樣才能夠為產教融合的實現提供方向指導,并進一步明確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改革實施的方向以及改革成效。高職院校必須對產教融合進行全面分析,一方面考慮到高職院校本身是以就業和職業為根本導向的教育形式,在產教融合建設中是非常專業的,而且適應性極強。另一方面,工商管理類專業屬于商科類專業,與產業以及市場具有天然的關聯,通過專業教學能夠為產教融合的實現提供策劃和指導。通過產教融合模式的構建能夠有效地利用企業生產以及整個市場對應用型的工商人才進行培養,同時需要積極打造產教融合平臺,并在這一平臺上,對工商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資源進行整合,發揮產教融合的協同效應以及專業集群效應,這樣不僅能夠突出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的優勢,也能降低實踐成本。學生能夠在高職院校內通過理論和方法的學習鞏固專業基礎,進而通過融入企業生產以及整個市場與社會來完成專業技術的教育。這是教學改革與創新的重要目標,而且通過目標的實現能夠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實力和就業率。

(四)構建實踐教學體系

產教融合下的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需要依據學生的發展需求以及工商管理類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要來豐富實踐內容,而在實踐教學體系中必須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基礎實踐,這一階段主要是進行管理和企業認知實習,使得學生能夠初步了解自身專業學習和企業之間的關聯,明確工商管理類專業的發展方向,并了解與之相關的產業、市場等內容。因此,高職院校可以在大一大二期間邀請工商企業中的管理人員為工商管理類專業學生作專題講座和座談會,其內容包括企業運營和管理的各個方面,使得學生能夠充分地了解到要成為一名真正的工商管理人才必須要具備的素質和能力,同時這樣的基礎實踐內容也可以作為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的一個補充,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第二,核心課程實習。涉及到工商管理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必須要包含相關的實踐實習內容,通過對核心課程的實習方式來極大地豐富學生的理論知識,增強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綜合實習。綜合實習可以在大三階段開展,主要內容是專業實習,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學生的專業知識。

(五)構建職業發展平臺

產教融合下的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在實踐與發展中要根據現實需求以及人才培養目標全面構建高職院校職業化發展平臺,充分發揮院校自身優勢和專業優勢,進行集團化辦學,努力打造推動工商管理類專業發展和高職院校教育改革的內部平臺。首先,高職院校要樹立企業化的理念,并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推動工商管理專業的發展以及產教融合建設。高職院校必須要拓寬教育發展的思路,注重推進高職教育和專業教育的多元化發展,建立產教集團來發展專業教育,同時也要樹立多元化運營的思路和理念,積O推進實體經濟和產業建設,用產業收入為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的發展和高職教育的進步提供支持,并用職業教育培養出的優秀工商管理人才為實體產業發展作出貢獻。其次,高職院校需要建立和實施引進來戰略,可以將企業引進到高職院校當中建立產業科技園,拉近產與教的距離。最后,高職院校在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當中要為職業發展平臺的構建與完善發展做好鋪墊,并且要牢牢把握產教融合的決策權和主動權,確保高職教育的長足發展。

(六)創建量化評價體系

創建高職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職業能力量化評價體系能夠為教學改革以及產教融合下高職教育發展需求的滿足創造良好的條件,在實際實施中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對于高職工商管理專業的知識、理論性課程以及實踐操作類課程比例必須要進行大幅調整,提高實操類課程所占比例,與此同時,為了促進學生的創新發展可以一邊鼓勵學生創業、實習,一邊要求學生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有選擇的知識學習,根據工作崗位當中對于工商管理類專業知識的需要以及要求進行有重點的學習,從而提高教學的實效性,為產教融合的發展打下基礎。其次,要縮短學生在課堂當中學習的比例,鼓勵學生更多地在創業平臺、實驗室等創業實踐場地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將學習到的工商管理類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到實際當中,達到鞏固知識和能力的目的。最后,要積極構建職業能力量化評價體系,在評價學生是否優秀以及在職業發展當中的表現時,必須要進行全方位的評價,需要包括學生在產教融合當中的作品、任務完成情況、創業表現以及學生自身、教師、家長、企業、社會五位一體的綜合性評價。

產教融合是高職工商管理專業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同時也是一種符合高職教育改革以及企業與社會發展的新型辦學模式,能夠有效促進工商管理類專業的發展,加快工商管理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積極構建產教融合新模式。高職工商管理類教學必須在產教融合的指導下進行教學策略的變革,在這一辦學理念的指導下逐步完善課程教學體系,明確教學改革的方向和目標,不斷豐富和完善實踐教學內容,為學生搭建良好的職業發展平臺,創建量化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張立華.開放式產學研結合模式在自主創新中的運用研究[J].洛陽理工學院學報,2015,(02).

[2]王有利.產學研合作教育與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J].江蘇高教,2015,(12).

[3]王仁春.構建可持續發展的高職院校多維產教結合新模式[J].科學咨詢,2016,(10).

[4]張景春.產教融合實踐育人運行機制的改革與創新[J].探索銅仁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08).

篇8

關鍵詞:網絡教學;能力教學;工商管理

作者簡介:喻亮(1980-),男,江西南昌人,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市場營銷、工商管理;姚潔(1973-),女,江西萍鄉人,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市場營銷、工商管理。

基金項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遠程教育方法在高職教育中的實踐與探索――以工商管理專業為例”(編號:GL1126),主持人:喻亮。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5)09-0068-04

一、引言

整合就是指一個系統內各要素的整體協調、相互滲透,使系統發揮最大效益。教學系統內的整合有兩層含義:廣義上,整合是指使分化了的學校教學系統的各要素及其成分形成有機聯系、成為整體的過程;狹義上的整合,是指以學科科目為中心的整合,立足于學科內容改革,目的在于建立學科之間有機聯系的理論體系。本文中所討論的整合是指狹義上的整合,這種整合思想把工商管理專業課程作為教學系統的組成要素,它不是把某一門課程與另一門課程的內容強加在一起,而是把工商管理專業的相關課程與網絡信息技術作為載體的整合,將網絡信息技術融入專業學習目標,把網絡信息技術的現代運用與專業教學緊密結合起來。美國教育技術CEO論壇第3年度(2000)的報告指出:“數字化學習的關鍵是將數字化內容整合的范圍日益增加,直至整合于全課程,并應用于課堂教學。當具有明確教育目標且訓練有素的教師把具有動態性質的數字內容運用于教學的時候,它將提高學生探索與研究的水平,從而有可能達到數字化學習的目標。為了創造生動的數字化學習環境,培養21世紀的能力素質,學校必須將數字化內容與各學科課程相整合,以便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與效率。”這段話明確指出:“為了制造生動的數字化學習環境,培養21世紀的能力素質,學校必須將數字化內容與各學科課程相整合。”[1]在我國數字化教學模式主要依托現代網絡信息教育,作為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高職教育正在該領域積極探索。

二、高職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高職院校的工商管理專業培養目標應定位于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牢固學習掌握專業中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管理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企業管理能力,能勝任工商企業一線管理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工商管理專業應著眼與現代信息高速發展的現實,高職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應突出網絡教學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中應符合以下要求。

第一,掌握企業管理、人力資源、市場營銷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運用一定的管理技巧、方式、方法手段,進行一線管理,具備一定管理創新的能力,熟悉與工商企業有關政策方針和法規。

第二,擁有一定的信息素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具有搜集市場信息,掌握現代網絡學習的基本技能。熟練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表達、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及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

第三,能夠利用現代網絡技術了解工商企業管理方面的理論發展動態,并及時作出積極反應,熟悉企業運作、市場開拓的一般常識,且具有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人際溝通公關及一定的企業戰略策劃的能力。

二、高職工商管理專業人才能力要求

高職院校在培養專業人才時,不僅要教授學習知識,還要教授學生如何學會學習,同時讓學生掌握相應的崗位能力和專業技能,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為日后能勝任工作崗位打下堅實基礎。能力是指解決實際問題的才干,是勝任某項任務的主觀條件,是職場成功的必要技能。高職工商管理專業人才應具備專業基本能力、專業核心能力。

(一)專業基本能力

專業基本能力包括:基本技能、個人品質及思維技能[2]。

1.基本技能是指從事專業工作必須具備的能力。具體內容包括:具備一定閱讀能力,會搜集、理解書面文件;能夠正確寫書面報告、調查報告;能正確理解語言信息;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具備一定基本的數學計算能力。

2.思維技能是指能有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和創新。具體內容包括:具備一定的想象力,能得出新想法;根據任務或目標,圍繞各種因素,做出準確決策;能夠根據問題,找出原因,并解決問題;根據抽象或具體的復雜信息進行思維分析;具備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學習工具、技巧和策略來掌握新知識與新技能。

3.個人品質是指企業或雇主期待員工具備的品格。具體內容包括:目標導向、愛崗敬業、全力以赴、堅持到底、追求卓越等;自信、知己、知人,能夠贏得信任、遵守職業道德、社會道德行為準則、有社會正義感及社會責任感;能夠正確進行自我評價、自我控制、自我激勵。

(二)專業核心能力

1.管理能力。管理能力分為:員工管理與自我管理。員工管理是從員工個體的角度看待人力資源管理問題,分析員工的個性差異和需求差異,并使之與企業效率相結合,從而最大限度地激勵員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達到人與事的最佳配合,這是員工管理的中心內容。員工管理能力包括授權技巧、激勵管理、監督管理、績效管理、員工培訓等技能。自我管理指受教育者依靠主觀能動性按照社會目標,有意識、有目的地對自己的思想、行為進行轉化控制的能力。

2.人際能力。人際能力是指有較強的人際溝通、組織協調能力,團結協作意識強,工作積極主動,具有安全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這些能力都是學生將來能否在企業中勝任管理工作的關鍵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除了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培養外,另一方面就是通過實踐教學環節來進行培養。具體體現在協助能力、服務能力、領導能力、協調能力、共事能力。

3.信息素養能力是指能夠有效地對信息進行獲取、分析、加工、利用和評價。具體包括確認、獲取或創造所需信息,評價所得信息的相關性和適用性;組織和維護信息,以系統化方式組織、處理和維護各種信息;闡釋和傳遞信息―選擇和分析信息,并用多種媒體信息傳遞結果;利用計算機處理信息―能運用計算機獲取、組織、分析和傳遞信息。

4.創新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是指在科學、藝術、技術以及各種實踐活動中能運用知識和理論,不斷提供具有各種價值(經濟、社會)的新方法、新理論、新思想和新發明的能力。它包括假設、推斷、質疑、想象、聚合與發散、聯想等多種思維能力。諸如發散思維、邏輯推理以及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5.實踐能力是指人們在有目的地探索和改造現實世界的一切社會性客觀物質活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和素質。它包括科學實踐能力、社會實踐能力、生產實踐能力和教育實踐能力。實踐能力是人的智能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人的素質形成的基礎。

上述五個方面的核心能力,在高職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起到關鍵作用,從根本上說,就是要通過網絡信息技術在工商管理專業課程學習環境中的創設,達成一種新的能力培養學習方式,將教學結構與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與創新,為企業培養出所需的創新人才。

三、網絡教學與高職工商管理專業教學整合中的特點

現代高職工商管理專業教學,應倡導形成一種混合模式人才培養體系。所謂混合模式,即通過傳統教授模式與基于網絡信息化的教學模式相結合的新型模式。例如,以江西工程職業學院工商類專業調查結果來看,在有效回收的298份問卷中,78.1%的學生認為在傳統教授課程中所學技能與企業要求無關,導致該類課程學習興趣低落,同樣有86.3%的學生對于網絡課程的興趣較高,并且能夠與企業要求的技能相近,83%的應屆畢業生認為通過混合模式的教學能夠培養自身的技能并且可以勝任企業的要求。網絡教學主要是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創設信息化的教學環境,其教學特色主要表現(見圖1)在以下四個方面:

以教師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參與程度低高理論講授案例討論角色扮演計算機輔助視聽教學簡單知識自學協同式學習內容內容復雜知識

圖1 網絡教學特色

(一)教學形式多樣化

通過網絡教學,創設網絡化的虛擬教學環境,學生可以通過企業管理專題研討、營銷策劃方案交流和資源共享,實現共同教與學的目標。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歸屬感”,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一方面,在網絡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使用多媒體課件講課,課件內容將清晰地、全面地展示主要教學內容。重點、難點通過課件分合式高度智能化的顯示,使學生可在更短的時間內綜合地把握好要學習的內容;另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學校的遠程教學平臺對于該課程中的課程教學大綱、IP課件、教學實施方案等教學資源進行預習、復習、討論,學生通過自學、協同式學習自主地建構知識,從而達到“從簡單知識到復雜知識”的學習目的。

(二)教學主體的改變

建構主義理論,強調以“學”為中心[3]。在網絡教學活動進程中,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模式;教師的角色則成為教學過程中的組織者、指導者、協調者;教學內容(課本)所提供的知識不再是“以教師為中心”的簡單灌輸,也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渠道,而是成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意義的其中選項;教學媒體用來創進行協作、學習設情境、討論交流,作為學生自主學習和協作式探索的認知工具與情感激勵工具,不再是教師傳授課程的工具。顯然,在網絡教學與專業課程整合過程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與教學媒體等要素和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相比,各有作用、各有相互聯系。因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有效地利用網絡技術手段,進行自主學習,大大提高了學習參與程度。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不僅僅只局限于課堂內的老師,他們可以在網上進行案例討論、角色扮演。學習者的學習方式更加靈活,不再局限于在課堂,可以在有網絡的任何地方,如寢室、實習單位等,學生可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應用多媒體教材進行學習。

(三)師生實時與異步交互

遠程教學平臺的實時輔導與異步答疑功能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功能,也是整個網絡教學體系的基礎。教師可以在教學平臺中在線答疑,對學生的疑問及時進行解答,也可以通過E-mail, QQ群等溝通方式進行輔導,極大的滿足了學生學習的需要。

(四)合理的學生評價體系

當前,許多高職工商管理專業對教學評價的檢驗過于依賴于平時隨堂作業和期末考試的分數期末考試的結果。雖然不少院校已實現了客觀題答題卡過機自動評分,主觀題人工流水作業式評分,質量評價體系的科學性、實用化程度有明顯提升。但是這種單一的評價體系,對于高職學生的能力培養是不利的,其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及獨立完成一項工作的能力得不到具體體現,網絡教學模式可以進行及時反饋,增加完善評價機制,學生通過遠程教學平臺中設置的學習任務以及學習過程評價機制和結果評價,同時教師對學生在平臺中的學習效果給予及時反饋。強化差異評價和個性評價,個性化學習建立在學生個性發展的基礎上,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特點、興趣進行有選擇的學習,其中學習目的和學習內容體現出較強的差異性,這也決定了對學習的評價要采用差異評價和個性評價。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通過網絡教學中的形成性評價體系結合期末考試的終結性評價的形式,綜合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評價。

四、網絡教學整合中應注意的問題

首先現代信息技術是為網絡教學提供必要條件,網絡信息技術與專業課程整合是為專業人才培養提供有利于建構新型學習環境與學習方式的教學設計方法;教學深化改革與創新人才培養則是網絡教學與專業課程整合的最終目標。整合的前提和基礎是有利于構建新型學習環境與學習方式的現代信息技術,網絡教學沒有必要的條件,就無從說起;但是沒有科學的教學設計整合方法,新型的學習環境的建構、新型的學習方式也就無法形成,條件再好也不能發揮作用[4]。

(一)資源建設中的問題

盡管各高職院校建設了很多教學資源。現在大多數資源重復建設,資源孤島現象比較嚴重,資源重復建設,缺乏針對性和系統性,缺乏統籌的規劃,資源分類不規范等等問題都還存在。這樣很難實現優質資源共享。校內教學資源與校外企業實際脫節,不能很好適應學生個性化的學習和對學生個性化的教學。目前,多媒體數據庫、數據挖掘技術、網絡技術、網格技術等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對分布式的、動態的海量信息進行有效的處理,將能夠有效地連通一個個信息和資源孤島,有助于實現優質資源的全面共享。資源建設全面共享可以更好地提高效率,把資源做得更好。資源建設中應注重結構化知識展示與自主學習資源相結合。一方面結構化知識展示把教材內容的相關把課堂教授的教材內容、圖片、動態音、視頻資料結構化處理,另一方面把課外學習素材、相關網站鏈接、學習工具作為資源建設的有效補充,以滿足學生對自主學習資源的需求。

(二)教學設計

網絡教學模式(見圖2)中教學設計決定了人才培養的效果以及學生的專業基本能力、專業核心能力能否在新型教學模式下得到提高。因此網絡教學與傳統課程的整合,要緊緊圍繞提升學生能力這一中心,教師在進行課程整合的教學設計中,首先要做到明確教學目標,將教學目標與網絡信息化內容聯系起來;其次確定課程整合應達到的或可以被量化與評價的結果和標準;最后依據所確定的標準進行評價,然后按評價的結果對整合方式做出相應的調整,以便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以工商管理專業的課程《市場營銷》為例,網絡教學中的課程責任教師負責布置研究性任務,擬定情景性的問題、研究性的課題或需要合作研究的項目;在課程實施中由授課教師組織學生設立研究小組或討論小組,同時課程責任教師對教學計劃、教學進度進行評估和審核;授課教師則組織學生開展網上自主練習,設置完成思考性問題、形成性練習、形成性考核;對任務完成的作品、任務完成的過程和感受、體驗進行有效展示。教學設計中還應制定一套科學有效、切實可行的教學評價體系,定期對學生學習全過程進行各種評價,如前期評價、過程評價、結果評價等。

網上協商討論研究成果項目實施評價標準網上自主練習遠程討論、交流與反饋/提問答疑和指導研究方法指導/建議提供/問題診斷/在線答疑前期評價/過程評價/結果評價任務完成的作品/任務完成的過程和感受和體驗思考性問題/形成性練習/形成性考核研究小組/協作模式/研究計劃/研究進度/信息技術的培訓情景性的問題/研究性的課題/需要合作研究的項目課外學習素材/相關網站鏈接/學習工具把教材內容的相關文本、圖片、動態音視頻資料結構化處理教師/專家在線指導課題實施研究性任務自主學習資源結構化知識展示在線學習設計教學設計資源設計網絡教學模式。

圖2 網絡教學模式

五、結語

互聯網技術的成熟為校際、省際、區際及國際合作創設了條件[5]。將網絡教育與高職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工作結合起來,是符合現代教學理念的有益嘗試,既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又能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而提升其技能,其意義深遠。總之,工商管理專業的建設要兼顧以“教”為中心和以“學”為中心的兩種模式,做到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參考文獻:

[1]何克抗.一場深刻的教育革命:e-Learning與高等學校的教學改革[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02(3):13-20+63.

[2]鐘志賢.培養適應時代需求的必要技能[J].教師博覽,2007(9):50-52.

[3]紀望平.現代遠程教育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4.

篇9

合同編號:________

定作人(甲方):________合同編號:________

承攬人(乙方):________簽訂地點:________

承攬人測繪資質等級:______簽訂時間:________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經雙方協商一致簽訂本合同。

第一條測繪范圍(包括測區地點、面積、測區地理位置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條測繪內容(包括測繪項目和工作量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條執行技術標準:

------------------------------

||||標準|

|序號|標準名稱|標準代號||

||||等級|

|----|-----------|------|----|

|||||

|----|-----------|------|----|

|||||

|----|-----------|------|----|

|||||

------------------------------

其他技術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條測繪工程費:

1.取費依據:國家頒布的測繪產品價格標準。

2.取費項目及預算工程總價款:

---------------------------------------

||||單價|合計||

|序號|項目名稱|工作量|||備注|

||||(元)|(元)||

|----|-----------|-----|----|----|----|

|||||||

|----|-----------|-----|----|----|----|

|||||||

|----|-----------|-----|----|----|----|

|||||||

|-------------------------------------|

|預算工程總價款:|

---------------------------------------

3.工程完工后,根據實際測繪工作量核計實際工程價款。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條甲方的義務

1.自合同簽訂之日起____日內向乙方提交有關資料。

2.自接到乙方編制的技術設計書之日起____日內完成技術設計書的審定工作,并提出書面審定意見。

3.應當保證乙方的測繪隊伍順利進入現場工作,并對乙方進場人員的工作、生活提供必要的條件。

4.甲方保證工程款按時到位,以保證工程的順利進行。

5.允許乙方內部使用執行本合同所生產的測繪成果。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條乙方的義務

1.自收到甲方的有關材料之日起____日內,根據甲方的有關資料和本合同的技術要求完成技術設計書的編制,并交甲方審定。

2.自收到甲方對技術設計書同意實施的審定意見之日起____日內組織測繪隊伍進場作業。

3.乙方應當根據技術設計書要求確保測繪項目如期完成。

4.允許甲方內部使用乙方為執行本合同所提供的屬乙方所有的測繪成果。

5.未經甲方允許,乙方不得將本合同標的的全部或部分轉包給第三方。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條測繪項目完成工期

------------------------------

|序號|測繪項目|完成時間|備注|

|----|-----------|------|----|

|||||

|----|-----------|------|----|

|||||

|----|-----------|------|----|

|||||

------------------------------

全部測繪成果應于____年____月____日前交甲方

驗收。

第八條乙方應當于工程完工之日起____日內書面通知甲方驗收,甲方應當自接到完工通知之日起____日內,組織有關專家,依據本合同約定使用的技術標準和技術要求,對乙方所完工的測繪工程完成驗收,并出據測繪成果驗收報告書。

對乙方所提供的測繪成果的質量有爭議的,由測區所在地的省級測繪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裁決。其費用由敗訴方承擔。

第九條對乙方測繪成果的所有權、使用權和著作權歸屬的約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條測繪工程費支付日期和方式

1.自合同簽訂之日起____日內甲方向乙方支付定金人民幣____元。并預付工程預算總價款的____%,人民幣____元。

2.當乙方完成預算工程總量的____%時,甲方向乙方支付預算工程價款的____%,人民幣____元。

3.當乙方完成預算工程總量的____%時,甲方向乙方支付預算工程價款的____%,人民幣____元。

4.乙方自工程完工之日起____日內,根據實際工作量編制工程結算書,經甲、乙雙方共同審定后,做為工程價款結算依據。自測繪成果驗收合格之日起____日內,甲方應根據工程結算結果向乙方全部結清工程價款。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一條

1.自測繪工程費全部結清之日起____日內,乙方根據技術設計書的要求向甲方交付全部測繪成果(見下表)。

------------------------------------

|序號|成果名稱|規格|數量|備注|

|----|-----------|-----|-----|-----|

||||||

|----|-----------|-----|-----|-----|

||||||

|----|-----------|-----|-----|-----|

||||||

------------------------------------

乙方向甲方交付約定的測繪成果____份。甲方如需增加測繪成果份數,需另行向乙方支付每份工本費____元。

第十二條甲方違約責任

1.合同簽訂后,由于甲方工程停止而終止合同的,乙方未進入現場工作前,甲方無權請求返還定金。雙方沒有約定定金的,向償付乙方預算工程費的30%,人民幣____元;乙方已進入現場工作,甲方應按完成的實際工作量支付工程價款,并按預算工程費的____%(____元)向乙方償付違約金。

2.乙方進場后,甲方未給乙方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條件而造成停窩工時,甲方應支付給乙方停窩工費,停窩工費按合同約定的平均工日產值(____元/日)計算,同時工期順延。

3.甲方未按要求支付乙方工程費,應按順延天數和當時銀行貸款利息,向乙方支付違約金。影響工程進度的,甲方應承擔順延工期的責任,并根據本條第二項的約定向乙方支付停窩工費。

4.對于乙方提供的圖紙等資料以及屬于乙方的測繪成果,甲方有義務保密,不得向第三人提供或用于本合同以外的項目,否則乙方有權要求甲方按本合同工程款總額的20%賠償損失。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三條乙方違約責任

1.合同簽訂后,如乙方擅自中途停止或解除合同,乙方應向甲方雙倍返還定金。雙方沒有約定定金的,乙方向甲方賠償已付工程價款的____%,人民幣____元,并歸還甲方預付的全部工程款。

2.在甲方提供了必要的工作、生活條件,并且保證了工程款按時到位,乙方未能按合同規定的日期提交測繪成果時,應向甲方賠償拖期損失費,每天的拖期損失費按合同約定的預算工程總價款的____%計算。因天氣、交通、政府行為、甲方提供的資料不準確等影響測繪作業的客觀原因造成的工程拖期,乙方不承擔賠償責任。

3.乙方提供的測繪成果質量不合格的,乙方應負責無償予以重測或采取補救措施,以達到質量要求。因測繪成果質量不符合合同要求(而又非甲方提供的圖紙資料原因所致)造成后果時,乙方應對因此造成的直接損失負賠償責任,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由于甲方提供的圖紙資料原因產生的責任由甲方自己負責)。返工周期為____天,到____年____月____日完成,并向甲方提供測繪成果。

4.對于甲方提供的圖紙和技術資料以及屬于甲方的測繪成果,乙方有保密義務,不得向第三人轉讓,否則,甲方有權要求乙方按本合同工程款總額的20%賠償損失。

5.乙方擅自轉包本合同標的的,甲方有權解除合同,并可要求乙方償付預算工程費30%(人民幣____元)的違約金。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四條由于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無法履行時,雙方應按有關法律規定及時協商處理。

第十五條其他約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10

 

一、工商行政管理效能的涵義

 

工商行政管理效能是指,工商機關實現市場監管目標,從事市場監管執法活動時,發揮功能的程度及其產生的效益、效果的統一。其涵義包括:一是目標性,即工商效能提升的首要要件,沒有既定目標,談效能提升,只是一句空話。維護市場經濟秩序是工商行政管理的終極目標,為完成終極目標,還必須有階段性目標。二是功能性,提升工商效能必須發揮工商行政管理的作用,即發揮組織功能、協調功能、控制功能。三是統一性,即效益、效率、質量、效果的統一。工商效能強調要有市場監管的總體目標與階段性目標,強調發揮監管執法的功能,強調監管執法能力、效率、效果、效益的有機統一。因此,在工商效能建設中,只有統籌兼顧,全面安排,充分發揮工商行政管理各要素和環節的作用,才能提升整體效能。

 

二、彩響工商效能提升的因素及問題

 

(一)隊伍素質因素

 

素質是指人先天特性和后天社會實踐而獲得的內在能力。素質是能力的核心,而能力是人的綜合素質在行為上的外化表現。工商隊伍素質是指工商人員理解和認知法律對有關問題作出恰當判斷和合法處置的能力。工商人員職業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工商部門的整體能力和效能。素質更新主要指優良品德的修煉,專業素養的健全,廣博知識的積累,辦事技能的提高。

 

經過各級組織多年的管理培訓,工商人員知識結構得到改善,干部隊伍素質有了明顯提高。但現有的人員素質與時代的發展仍有較大差距,工商行政管理專業化、職業化發展水平不高。在“兩費”停征后,部分干部茫然不知所措,平庸、懶散現象抬頭,慢作為、不作為時有出現。激勵機制顯得乏力,制約機制作用不明顯,人員只進不出,干部能上不能下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干部隊伍缺乏活力,這些都直接影響工作效能的提升。

 

(二)資源配置因素

 

資源配置包括機構設置、人員調配、基礎設施建設和物質保障。如何合理設置機構,促進職能到位,發揮整體效能至關重要。人員調配是發揮效能的決定性因素。人員調配是否符合精干決策層、減少管理層、強化執行層的原則,直接關系到工商效能的提升。基礎設施和物質保障是完成各項任務的基礎,其中信息技術是提升工商效能的重要載體。

 

工商系統機構名稱、上下職能基本相同,但力量整合不夠協調。機關內部,市場、公平交易、個體、登記、商標、廣告等部門與基層所都有執法辦案權,多頭執法導致處罰畸輕畸重、重復處罰,上下級工商部門之間權限劃分不清,執法資源配置不夠合理。有些地方工商部門為了避免以上問題,由公平交易部門實行集中辦案,但由于基層執法力量有限,辦案人才少,受移交時間和專業知識的限制,執法效能仍未得到提升。

 

(三)工商文化因素

 

工商文化是指工商部門在行使國家賦予的職能中,逐漸形成、積淀、培育起來的得到廣泛認同的工商行政管理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精神理念、職業道德、行為規范的總和,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服務理念、執法意識、管理理論、管理人員文化素質,蘊含在工商行政管理體制、制度、形象、行為之中的文化特色。工商文化既重視群體力量和發揮群體優勢,又強調個人因素和潛能創造力,是凝聚和激勵工商人員的重要精神力量,為工商機關各項改革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發展工商文化,有利于加強和改善工商機關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增強全體人員的向心力、凝聚力。

 

國家工商總局近幾年組織全系統對工商文化開展研究,在工商文化建設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在創建工商文化的實踐中,各地對工商精神的理解表述不一,工商文化的特色不突出,工商文化的核心價值觀沒有統一的語境表示。工商行政管理共同價值觀、工商精神等與工商工作的有機結合還不緊密。全系統對工商文化建設尚未形成統一規劃,在社會上的宣傳力度和影響力不夠。

 

(四)體制機制因素

 

工商監管體制屬于國家經濟行政管理體制范疇,良好的工商行政管理監管、執法機制會使工商行政管理系統不斷適應復雜變化的市場經濟,能動把握監管規律,實現有效監管,提高監管效能。

 

工商機關雖然實行了垂直管理,但監管執法受當地政府影響仍然很大。在行政機構中存在職能交叉,工作界線不明確的問題,造成監管執法力量分散,缺乏合力,影響監管效能的提高。如何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科學構建工商行政管理體制機制,如何充分利用網絡化手段,向數字化、信息化管理模式發展,提高市場監管效能,是值得深人研究的重要問題。

 

三、工商行政管理效能提升的路徑選擇

 

(一)抓緊素質更新,塑造效能主體

 

效能建設既要“效”,更要“能”,根本目的是要提高人的素質和能力。行政效能的提高說到底要靠行政人員的素質提升,即優良品德的修煉,專業素養的健全,廣博知識的積累,辦事技能的提高。

 

1.加強學習培訓教育,提高政治業務素質。思想政治工作是各項工作的基礎,直接關系到整個隊伍政治素質的提高。組織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開展理想信念、職業道德、黨風廉政等各種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保持奮發向上的精神狀態。組織干部學習文化知識和理論研討,定期組織業務知識學習,提高業務能力。

 

2.實施職位分類制度,激發隊伍整體活力。職位分類制度是建立科學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條件。工商機關可將人員分為企業注冊官、行政檢查官、后勤管理人員三個系列。企業注冊官是指具備專業資格,經過考評和聘任,在工商機關注冊登記崗位依法行使注冊核準權的行政執法類公務員。行政檢查官是指具備專業執法資格,經過考評和聘任,在執法崗位依法行使行政檢查和行政管理的執法類公務員。后勤管理人員是指為處理工商各項工作需要而從事財務、政工、監察、裝備、信息技術等行政管理和工勤事務人員。按工作性質又可分為服務性和技術性人員兩類。對后勤人員應按國家統一規定的技術序列分等級,如政工師、經濟師、會計師、統計師等,按照其相應等級規定享受職務待遇及薪酬。以此構建職務晉升和職級晉升雙梯制,調動干部職工的工作積極性,為提升工作效能奠定組織基礎。

 

(二)整合管理資源,形成整體合力整合管理資源,形成整體合力是提高工商效能的重要方面。科學的資源配置,是提高行政效能的先決條件。在信息時代,可利用現代科技信息資源,減少中間環節,加強基層力量,對于提高工商效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我國的政府機構中,基層行政機關及其人員僅被當作領導的服從者和決策的執行者,他們受到高層政府組織嚴格的層級制約,缺少因地制宜的決策權。加上行政層次過多,機構重疊,多頭領導,交叉指揮,造成基層行政組織和人員工作被動、缺乏活力,難以獲得較高的行政效能。因此,現行政府的改革趨勢是由垂直式管理向扁平式管理發展,減少政府組織層次,縮小高層與基層溝通距離,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往基層配置,下放權力,形成小局大所,以達到激發基層人力資源,調動工作人員積極性,履行政府職能之目的。扁平化的組織結構強調信息共享,重視橫向聯系、溝通和協作,大大提髙組織的反應能力和工作效能,減少了組織的人力資源成本。

 

在監管理念上,應把對市場秩序的管理上升為社會管理的層面,借助全社會力量共同治理,運用整合性治理理念充分聚集各種社會資源,實現綜合管理,提高整體管理效能。整合建立政府負責、部門協作、行業規范、企業自律的四位一體的監管格局。

 

(三)改革監管模式,創新監管體制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的市場監督管理機構主要有三種模式:經濟警察模式、公平交易委員會模式、市場行政監督管理局模式。以上三種模式各有長處與不足,我國在借鑒國外模式時,應該吸收國外模式的長處。目前,我國監管模式采用市場行政監督管理局模式較為符合我國國情,要按照黨的十精神,建立適應市場監管需要的大部制,解決權責不清、各自為政問題,解決生產、流通、消費環節的協調監管問題,努力提升行政管理效能。

 

(四)應用信息技術,加強軟硬件配里隨著工商機關市場監管任務不斷加大,市場主體數量大幅上升,監管領域和范圍不斷擴大,提高市場監管效能必然要求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我國對商品質量的監管采用的模式為“環節管理為主,專項管理為輔”,多個政府部門共同參與的監管模式。在合理執法成本下,更可取的監管模式是充分利用各個監管環節和部門所取得的有關商品質量信息,將檢測結果形成數據在網上共享,實行綜合監管、上下聯動的市場機制。數據是信息化應用的直接結果,所以數據庫建設是信息化建設的基礎性工作。數據庫建設首先要建立與完善市場主體數據庫,其次是重要商品數據庫,并逐步建立聯通國家工商總局、省、市、區工商局、工商所五級的信息網絡系統。信息化的應用,從長遠目標看,應圍繞信息資源的跨地區、跨部門共享為重點,努力構建地區、部門互動的市場執法體系,以信息資源公開和開發利用為重點,全面提升科學監管、優質服務的水平,不斷滿足民眾對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各種新要求。

 

四、建立工商行政管理效能提升的評價體系

 

為了促進工商行政管理效能提升,應該建設效能評價體系。工商行政管理效能具有綜合性特點,其評判標準也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只有科學、合理地確定評價指標,采取正確、有效的評價方法,客觀公正地進行評價,才能促進工商行政管理效能的提升。

 

(一)工商行政管理效能評價主體及方法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效能評價可以依靠多元的評價主體和采用綜合分析法進行,保障效能評價的真實可靠、公平公正。

 

1.評價主體。工商機關及其上級機關在評價主體中占有重要地位。與第三者的評價主體相比,工商機關及其上級機關更加了解監管執法總體情況,更能掌握工商行政管理效能評價的重點和難點,對評價標準掌握更加準確、全面。第三方評價是評價主體另一組成部分。在發達國家,政府只是評價主體之一,民間評價機構,包括獨立的民間調査機構、大學科研機構和媒體組成評價委員會進行第三方評價,這有利于評價的客觀、公正。

 

2.評價方法。工商行政管理效能評價可以采用主觀測量和客觀測量方法進行。主觀測量方法可采用問卷調査、實地訪談方式進行。客觀測量方法可通過監管執法統計數據獲得。如査處違法行為的案件數量、發展市場主體數量、商標注冊數量、著名馳名商標數量、合同履行率等。把主觀測量與客觀測量的結果進行綜合分析,才能最終反映工商效能的提升情況。

 

(二)評價指標

 

根據工商行政管理效能的定義,我們可以從工商行政管理的效益、質量、效率、時效、能力五個維度進行評判。

 

1.工商行政管理質量。工商行政管理質量是指工商行政管理執法和服務的質量,主要從市場巡查質量、行政許可質量、行政處罰案件質量等方面進行衡量。市場巡查質量主要以巡査中違法行為的發現率來衡量,包括市場主體證照齊全率,無照經營率,違法行為發現率,重特大違法行為應急處置等。行政許可質量以受理程序是否合法,核準時限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等為標準。行政處罰案件質量以事實是否清楚,證據是否確鑿,程序是否合法,適用法律是否正確等為標準。

 

2.工商行政管理時效。衡量工商行政管理效能的時效指標,是指完成一定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量所需要的時間數量。行政效能可以用時間效率表示,以最短時間完成工商行政管理目標的,則工商行政管理效能高;反之,則工商行政管理效能低。因此,把時效指標作為衡量工商行政管理效能的一個重要指標,對工商行政管理效能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工商行政管理時效既有法律法規規定又有制度性規定,在法定時間內完成工作任務是職責任務的要求,在法定時限內盡量縮短工作時間是提高效能的重要表現。工商行政管理時效指標包括行政許可的時限要求、行政處罰的時限要求、市場巡查的時限要求與消費投訴時限要求等。

 

3.工商監管執法能力。T.商行政監管執法能力是指工商機關綜合運用各種資源和手段,有效監管市場的本領和水平。工商行政監管能力是圍繞監管執法展開的,具有職能的特定性。隨著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熟練掌握和有效運用現代技術和手段的能力要求日益突出,因為它直接決定和反映執法監管能力的高低。工商行政管理能力評價指標主要應由以下兩個方面組成:(1)執法主體狀況,例如監管執法人員文化程度、基本技能、執法人員違紀率等。(2)依法監管執法質量,例如案件核審不合格率、案件行政復議糾正率、案件行政訴訟敗訴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