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教學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4 00:02: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論文教學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論文教學論文

篇1

一、理論與實踐

一個教學策略的誕生,總是多次教學實踐的結果,也總離不開相關教學思想和理論的支持。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其論文的理論成分不應該超過它所闡述白勺實踐部分的分量。因為,論文是作者自身深入教學改革的一次歸納、一次反饋、一次調整,有著階段性和明顯的個體性,對他人的啟示是針對新問題如何運用新理論來實施一種新的有效的教學。因而,它應該具有較強的實踐性。

可為什么現在有相當一部分文章總是有那么多的思想、觀點要陳述,甚至在生動可愛的教例后面還要補上一段論述,以強調某一教學事件因符合了心理學、教育學等理論中的某一個規律或原則而顯示在學生能力、興趣培養等方面的多處意義,這樣重復,只會浪費時間和精力。而讀者們需要的是理論和實踐科學結合后形成的有效的切切實實的做法。相對于“聲勢浩大”的理論.某些文章中的實踐則顯得軟弱無力,有的也無內在系統可言。即使在讀者看來應該介紹一些具體操作方法的地方,可往下一讀,卻發現還是作者理想化的一種教學境界的描述。教學的策略、精彩的教例只在大堆理論中星星點點地散亂著。

二、個性和共性

我們知道,任何一種事物都是個性和共性的結合體,教學論文也是如此。小學語文教學,不管是研究還是在撰寫論文時,應該重視對一般教學規律、原則、方法和其他相關理論的引入,而同時,又要顧及語文學科的自身特點。現在有不少論文都以教育學、心理學、教學論、哲學等各學科的研究成果為理論支撐.但我覺得語言學、閱讀學、歷史學、美學等與語文學科聯系更為緊密,語文學科的論文寫作應以這些學科理論的指導為主。比如,研究“主體性閱讀”。我們可以從閱讀學的角度去探討一下不同文體的閱讀,不同年齡閱讀者的價值取向。可以從閱讀教學的多角度,如獨立的角度、道德的角度、語言學的角度、文學的角度、交流的角度以及由此確定的閱讀教學的目標群等方面進行探討。又如,研究“語言感悟”,也可以從語言學的視角出發,先去鉆研語法學、語義學,了解語言發展的規律,再去發現語言新現象,明白語言規范和語言創新的關系。如果,我們能融共性于豐富的個性中,不僅可以使我們的研究和總結更具有語文學科的特色,也會使研究更有實效性,使操作更具推廣和實用價值。

三、教學和學習

在深化課程改革,倡導自主學習的今天,研究學生的學習應該成為重要的課題之一。然而,在眾多的研究論文中,我發現研究教師“教”的大大多于研究學生“學”的,文章中提及的教學策略也多于學習策略。而教學策略是否有效,只憑作者的主觀感受在評斷,并非來自于對學生學習結果的分析,即不是根據學生學習過程中情感、興趣、知識、技能等的變化這些客觀事實來評價教學。即使是那些看似研究“學”的文章,但從其介紹的操作方法來看,也不是關于學的方法、形式等學習策略。在我所讀到的文章中也不乏研究“自主學習”的,可實踐者不調查、收集、分析學生方面的信息,如學生個體性格、興趣、認知結構、學習方式等:不研究有效的學習條件,如動機、清晰的目標、適宜的學習任務、支持學生積極完成任務的信心、激勵和反饋、遷移的情境。也有較多研究“合作學習”的,可實踐者很少研究合作的形式如何依據學生的情緒興趣、學習內容、學習子目標的改變而變化,即一種適合于合作學習活動的課堂組織形式。

所以,不研究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行為、學習心理及學習后果的測評,只憑教者主觀評價自身策略的優劣,何以真正體現學生的自主呢?思想和表達在動手撰寫一項研究的總結性論文前,如果沒有已制定好的操作程序,也應該理清思路,使行文有較強的內部邏輯。

篇2

一、立志

指立定志向。每個人對未來都有所希望和計劃,立志是成功的起點,有了壯志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向成功邁進。

1、立志多在少年,但宋朝文學家蘇洵27歲開始發憤,立志就讀,晝夜不息,結果大器晚成,終于成為唐宋家之一。

2、我國明代畫家王冕,少年放牛時,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畫出來。他不分晝夜地繪畫,立志不移,后來成為當時著名的畫家。

3、越王勾踐被吳國軍隊打敗,忍受奇恥大辱,給吳王夫差當奴仆。三年后,他被釋放回國,立志洗雪國恥。他臥薪嘗膽,發憤圖強,終于打敗了吳國。

4、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關終歸楚;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蒲松齡

二、拼搏

指豁出性命,進行激烈的搏斗。比喻盡最大的力量,極度的努力,去實現自己的目標。

1、逆水行舟,不進則退。2、人生能有幾回搏,此時不搏何時搏。——容國團

3、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李清照

4、貝多芬拼搏成長大作曲家貝多芬小時候由于家庭貧困沒能上學,十七歲時患了傷寒和天花之后,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等又接踵而至,二十六歲不幸失去了聽覺,愛情上也屢遭挫折,在這種境遇下,貝多芬發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與生命的頑強拼搏中,他的意志占了上風,在樂曲創作事業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燒得越來越旺盛了。

5、司馬遷寫《史記》漢朝司馬遷繼承父業,立志著述史書。他游歷各地,閱讀了大量書籍。不料正在他著手編寫《史記》時,遭到了李陵之禍的株連。但他矢志不渝,忍辱負重,身受腐刑,幽而發憤,經過十余年的艱苦奮斗,終于寫成了鴻篇巨著——《史記》

三、勤奮

業精于勤而荒于嬉,汗水是滋潤靈魂的甘露,勤奮是實現理想的階梯。

1、業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韓愈

2、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樂府詩集》

3、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4、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徐特立

5、王羲之與“墨池”王羲之是東晉有名的書法家。他每天堅持練字,練完后就在家邊的一口池塘里洗筆。這樣日復一日,竟將整口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像墨一般。于是人們把這口池塘叫作“墨池”,也叫“洗硯池”、“洗筆池”。

6、達·芬奇畫蛋(具體事件略)……從此,達·芬奇用心學習素描,經過長期勤奮艱苦的藝術實踐,終于創作出許多不朽的名畫。

7、司馬遷從42歲時開始寫《史記》,到60歲完成,歷時18年。如果把他20歲后后收集史料、實地采訪等工作加在一起,這部《史記》花費了他整整40年時間。

8、天才來自于勤奮。愛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項發明。他為了發明電燈,閱讀了大量資料,光筆記就有四萬多頁。他試驗過幾千種物質,做了幾萬次實驗,才發明電燈。

9、“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了工作上的。”——魯迅

反例:10、方仲永就是因為沒有勤奮學習從天才變成一個平庸的人。

四、毅力

指堅強持久的意志。勝利的鮮花在血汗中綻放,榮譽的桂冠用荊棘編織,排除萬難,堅定不移,成功屬于意志堅定者。

1、頑強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英·狄更斯

2、人要有毅力,否則將一事無成。——法·居里夫人

3、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德·馬克思

4、張海迪礪志成才張海迪自幼就患有嚴重的高位截癱,幾次瀕臨死亡的邊緣,身體可算弱小,可是20多年來,她學會了4門外語,翻譯了16萬多字的外國著作,獲得了哲學碩士學位,并自學了針灸技術,為群眾治病1萬多人次,作出了巨大貢獻,與張海迪相比,我們這些身體健壯的人又當做些什么呢?

5、成就與汗水

①晉代著名書法家王獻之寫字,用盡18缸水,終于成為一代書法大師。

②李時珍花了31年功夫,讀了800多種書籍,寫了上千萬字筆記,游歷了7個省,收集了成千上萬個單方,為了了解一些草藥的解毒效果,吞服了一些劇烈的毒藥,最后寫成了中國醫藥學的輝煌巨著——《本草綱目》。

③馬克思寫《資本論》,嘔心瀝血,花了40年時間。

④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研究進化論,花了22年時間,寫出了《物種起源》一書。

⑤法國著名物理學家居里夫人,歷經12年的實驗,不怕挫折失敗,從幾十噸的礦物中提取了幾克鐳。

6、貝多芬“扼住命運的咽喉”;日本首相田中角榮不怕嘲笑,力糾口吃;李白遇老婦,“鐵杵磨成針”;司馬遷的事例。

五、逆境

指困難,多指不順利,甚至很惡劣很不幸的境遇。它使人憂愁、痛苦,但也能磨煉意志。杰出人才幾乎都經歷過艱難險阻,成為生活的強者。

1、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2、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同上)

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所舉的事例。

4、吳王夫差立志為父報仇,打敗強國——楚國;貪圖享樂,敗于自己曾打敗過的小國——越國。

5、經受磨練,方能“稱王”球王貝利成名后,有個記者采訪他:“您的兒子以后是否也會同你一樣,成為一代球王呢?”貝利回答:“不會。因為他與我的生活環境不同。我童年時的生活環境十分差,但我卻正是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中磨練出我堅強的斗志,使我有條件成為球王;而他生活安逸,沒有經受困難的磨練,他不可能成為球王。”

6、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六、成敗

就是指成功或失敗。成功指事業或工作獲得預期的結果;失敗指遇到挫折,或在斗爭、競賽中被對手打敗。人人渴望成功,但在失敗時千萬不要氣餒。

1、失敗是成功之母。2、成敗不是永恒的,而是可以轉化的。

3、勝不驕,敗不餒。

4、失敗往往是黎明前的黑暗,繼之出現的就是成功的朝霞。——霍奇斯

5、愛迪生發明電燈,歷經了幾萬次失敗,但他始終不氣餒,最終發明了電燈。

6、威靈頓失敗而不氣餒,重整旗鼓打垮拿破侖。(《失敗是個未知數》)

七、時間

我們的生命由時間構成,哪怕是浪費一點點時間就是虛擲部分生命。

1、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速度,時間就是力量。——郭沫若

2、時間就是生命。無緣無故地耗費別人的時間,跟謀財害命沒有什么兩樣。——魯迅

3、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4、白日莫閑過,光陰不再來。——陶淵明

5、你熱愛生命嗎?那么請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富蘭克林

具體事件略,可參見“勤奮”中的幾例,或自己整理。

八、積累

指事物逐漸聚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習需要日積月累,成就事業也需要積累,不懈地努力奮斗。

積累是一種毅力,是由微小到偉大的必經之路,是成功的前提,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1、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也可證明“毅力”)

2、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丈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水滴石穿,繩鋸木斷。5、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6、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歐陽修

7、李賀雖只活到27歲,但留下了許多優秀詩篇。他的成功在于積累。他隨身攜帶錦囊,一有靈感便記在紙上,放入囊中,晚上再將紙片拿出來整理。這樣就積累了許多創作素材,最終成為一位著名詩人。

8、馬克思為寫《資本論》,閱讀了1500多種書,留下了100多本讀書筆記。他幾乎掌握歐洲一切國家的語言,他在頭腦里積累儲存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信息和資料。

九、團結

指為了集中力量實現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務而聯合或結合。人心齊,泰山移。團結就是生命,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勝利。團結是戰勝困難的保證。

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2、一根筷子易折斷,一把筷子折不斷。

篇3

在語文課堂里,教師過多地關注自身的講解,而忽視學生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不能及時地使學生的問題得到解決,沒能將探究式教學同課堂知識把控結合起來,這對提升教學質量有著阻礙作用。接受特殊教育的學生由于自身問題在課堂上接受知識相對遲緩,而教師又只顧及自己的傳授,忽視對學生學習進度的關注,這樣就使學生產生自卑情緒,甚至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機械的記憶方式是無法完成創新突破的,這也不利于特殊教育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

二、讓特殊教育語文教學回到現實當中

教育源自于生活,教育和生活是無法分開的。新課程改革理念指出,語文教學要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所以,特殊教育語文教學要在新理念的引導下讓教學活動回到現實中,進而提高特殊群體的語文實踐,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及水平。語言文字是用來傳遞思想的,特別是中國的語言,最注重神韻,如果不存在形象的感受,不存在文字的領會,學生何以真正感受一個作品,又何以書寫出好的作品呢?在特殊教育群體里,大多學生存這樣那樣的缺陷,很多學生只能透過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中的一種方式體會外界事物,所以,生活是特殊群體學生學習的基礎,是課堂教育的延續,而過去灌輸式、講解式的教學方式根本不利于學生在語文方面的學習。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一定要做到以人為本,必須要將語文教學植入到學生的生活里,進一步激發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并且把教學目的以及要求作為學生的需求,讓學生在生活里學習,在學習里生活,進而獲取富有動力的知識。

三、綜合特殊教育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行語文教學活動

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執行個性化、分層次教學。個性化教學是教師通過對學生所具備的不同性格、愛好、素質以及優勢等方面進行綜合式考量,對學生采取的個性化的教學。例如,有的學生喜歡回答問題,有的學生喜歡默默學習,那么,在教學時,教師就要針對學生優勢的科目加強訓練并給予更高的標準,而對于思維固定模式的學生要進行低強度的練習,設定適合學生語文思維提升的方式。四、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加大生活實踐

(一)仔細觀察生活、認知生活

特殊教育語文教材里有的語文描寫相對符合一些學生的實際,可是因為這部分學生并沒有細心觀察事物的習慣,通常會忽略或者了解甚少。所以,教師要在平時加強生活積累,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認真記錄。如此。學生才可以透過觀察去感受生活,體會到生活里的現象及規律,累積素材,為學習打好基礎。

(二)激勵特殊教育學生自主創新學習

學生的自主創新是指學生以自我思想以及自我表述為核心,發揮本身的主觀能動性,真正體現出自身觀點。教師要適時指引并激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使學生能夠透過其他方式對語文知識進行掌握和了解,以實現多元化以及個性化的教學目標。

(三)結合實際生活提升生活感悟

教材里有些語句的描述和特殊教育學生的實際經歷非常相像,教師在講授這些課程時,要有意識地通過不同教學方式打造出場景,將課文里表述的客觀景象以及現象立體地表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可以有置身其中的感覺,結合生活里的經驗進行感受,提高對課文的理解。例如,學生通過對美麗畫面的感受,可以想象課文所傳達出的情景,在朗讀的過程里,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感受充滿活力的世界。教師一定要將語文教學和生活接軌,讓學生深刻體會到課文的意思,這也有利于調動起學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四)課堂教學中,組建學生進行同

篇4

1.輕視學生的自主閱讀,師生之間缺乏互動。

在當前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仍然處于主導地位,學生在課堂上扮演的只是傾聽者的角色。教師只是自己在對文章進行分析,并沒有關注到學生的想法與感受,師生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與交流,由此抑制了學生思考力和創造力的發揮。

2.重數量輕質量。

有些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只重視學生閱讀的數量,而不管文章是否真正對學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這種重數量輕質量的教學理念下,學生即使閱讀了很多書籍,往往收獲也不大,且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也有待加強。

3.只重視文章的知識點,輕視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

語文不僅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的重要手段。對學生進行必要的人文教育,有助于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建立健康的審美標準。但是,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重視學生對文章知識點的識記,而忽略了對學生的人文教育,使得學生不能得到很好的情感熏陶。

二、有效提高閱讀教學水平的方法

1.精心設計課堂導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若教師能夠精心設計課堂導入,便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進行課堂導入時,教師要注意從學生的興趣愛好著手,如可以從學生喜歡的游戲或者崇拜的明星導入,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學生愛看的動畫片。總之,課堂的導入要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相結合,只有讓學生產生興趣,他們才會集中精力認真聽講。此外,教師在進行課堂導入時,最好運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讓新舊知識之間產生聯系,使學生對舊知識達到復習與鞏固的效果。

2.閱讀教學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

教師開展閱讀教學要遵循學生的年齡特征與認知規律,不能將目標定得太高太遠,要根據學生實際提出適當的要求。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教師可以將目標定為能夠根據拼音讀一句話,并且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對于中年級學生來說,教師可要求學生在讀懂每句話的基礎上,通讀全文。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教師要讓學生帶著感情閱讀,并且能夠將文章內容用自己的語言復述出來。這樣,教師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可使學生的閱讀學習更具有目的性,從而提高閱讀效率。

3.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能以主導者自居,而要轉換角色,以指導者和參與者的身份出現。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分組,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就某個問題讓小組之間展開辯論,使每個小組成員都能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小組合作學習,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同時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口語表達能力。

4.營造輕松愉快的閱讀氛圍,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由于學生性格、閱歷等方面的差異,因此他們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也會不同。教師不能束縛學生的思想,要尊重學生的差異,讓學生自己去品位文章,進行個性化的閱讀。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閱讀氛圍,以便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下勇于發表自己的看法,暢所欲言。良好的閱讀氛圍,有利于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活動中。

5.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提高學生對閱讀知識的運用能力。

篇5

《課外語文》雜志創刊于2002年,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遼寧出版集團主管,遼寧人民出版社主辦,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教育委員會、中國教育學會二五科研規劃課題“經典美文與語文課堂讀寫教學研究”課題組、“學校教育最優化變革研究”課題組權威學術指導,《課外語文》編輯部編輯出版的全國優秀教育期刊。本刊面向全國公開發行,國內統一刊號:CN21-1479/G,國際標準刊號:ISSN1672-0490。郵發代號:8-35。

欄目設置:

語文論壇、教學隨筆、教材教法、課改研究、教案選粹、閱讀與作文、命題與解題、漢語研究、文藝評論、德育與黨建、治校方略、素質教育、名校巡禮、語林學人

來稿要求:

1.為尊重作品版權、維護本刊權威性及作品質量,作者保證論文無抄襲、不涉及保密、署名排序等爭議,請勿一稿多投,來稿文責自負。凡向本刊所投稿件,本刊即認定作者將該文的復制權、發行權、信息化網絡傳播權、翻譯權、匯編權等權力在全世界范圍內轉讓給本刊。如作者有異議,請在投稿時聲明。

2.歡迎廣大教師和教育研究工作者投稿。論文應論點明確,材料翔實,行文流暢,文字簡練。篇幅一般在2100-7000字符數為宜。

3.本刊實行無紙化辦公,來稿WORD文檔投稿。凡給本刊來稿者,必須符合以下規范:文題一般不超過18個漢字,必要時可以加副標題;標題下注有作者姓名及單位全稱;正文前放置摘要和關鍵詞;文尾注明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別、工作單位、職稱、研究方向)、通訊(單位全稱、省市名、郵編)。來稿如果是基金項目,請注明項目名稱、來源和批準文號。

4.本刊為加強學風建設,維護學術尊嚴,借助“社科期刊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對所有文稿進行檢測,遏制學術不端行為。

篇6

(一)學生考試壓力大,進而在一定程度上也禁錮了學生的創作欲望

很多學生為了應付考試,在寫作文的過程中,只做到了設計好開頭和結尾,卷面整潔,認為這樣就可以得到不錯的分數。正是在這樣的功利性驅使下,學生的寫作水平越來越低。家庭作業繁多,學生放學后,疲于完成其他科目的作業,自然而然對耗費時間和精力大的作文產生了抵觸的情緒。帶著這樣的情緒,學生體會不到寫作的樂趣,甚至很多學生一提到寫作就感覺厭惡。長此以往,學生為了應付作業和考試而去寫作文,失去對作文的興趣。

(二)農村教師工作復雜繁瑣,有時候作文批改不到位

寫作是一項工作量比較大的活動,而且也比較辛苦,所以學生真心希望教師能認真批閱。每名教師也希望能把自己學生的作文改好。然而,教師大多都不能滿足學生的要求。一名教師,正常教兩個班的語文,其批閱的工作量是很大的。有的時候,甚至批改作文就要批改到深夜。同時,在一些地區,由于教師資源的缺乏,一名教師身兼數職,這樣教師的精力就遠遠不能滿足日常的教學活動了,就會使寫作和批閱的矛盾突出了。

二、解決對策

(一)教育部門應該繼續加大對基礎教育設施的投入

尤其是農村地區,要加大對基礎教育硬件設施的投入,包括建設多媒體班級,建設電腦機房,讓現代化教學手段普及到農村,讓學生多多接觸新鮮事物,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和接觸面。教育部門應該建設學校圖書館,并大量購置與學生學習相關的課外書籍。學校應該定期定時開展閱讀課程,并安排專人負責監督和管理,讓學生在充分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擴大學生的視野。這樣,學生也會用新的角度去觀察事物,在寫作過程中也會有新的題材,進而能逐步提高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

(二)培養學生的寫作熱情和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我們怎樣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呢?首先,必須要讓學生多閱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課外讀物與生活同在,色彩斑斕,生意盎然,形象生動。因此,教師應不斷豐富學生的讀物,讓學生品嘗到知識的甜頭,享受閱讀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閱讀的主觀意愿。在我們的課本中,就有很多優美的文章,這些文章通俗易懂,都是需要學生好好閱讀的。而且,學生將之引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一定會有不錯的效果。有了不錯的效果,學生才能更加熱愛寫作。這樣就能激發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其次,要積累素材。素材的積累不僅要在課堂之上,還要擴展到課堂之外。寫作源于生活,又反映出生活的方方面面。平時生活中一些小事,在不同人心中會有不同的觀點,反映到作文中,更是會有不同的內容。所以,我們作為教師,就要引導學生積極觀察周圍事物,要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發現并且積累新鮮素材的能力,這樣會夯實學生的寫作基礎。在這些積累的素材基礎之上,我們要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在寫作中的天空中自由翱翔。所以,只有積累豐富的素材,學生才能更好地去寫作,從而才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再次,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就應該開拓思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中的寫作課程比較枯燥,形式也比較單一,教師在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這樣往往會讓學生產生了厭煩的心理,這對作文教學是極其不利的。所以,我認為,利用電教媒體讓學生視聽結合,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直觀、生動、逼真的畫面,悅耳的音響,對于課堂上的學生而言是陌生的,但正是這些陌生的信息,能給學生帶來新奇感,能調動和激發學生對作文教學的積極性。最后,要重視“鼓勵”的效果。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我們千萬不能忽略“賞識”的力量。比如,對于寫作水平比較低的學生,我們要努力去尋找其作文的閃光點,并將之擴大。這樣,對寫作沒有信心的學生是一種鼓勵。久而久之,通過表揚的方式能讓這些學生更好地去寫作,更有興趣去寫作。對于作文基礎比較好的學生,我們就要對其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期待能有更好的作文被創作出來。通過表揚的方式,能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所有的學生的作文水平都有所提高,這不僅僅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更是對培養綜合素質人才的要求。

(三)學校方面要加大對語文教學工作的支持力度,教師也要提高對作文批閱的效率

篇7

“環境能改變一個人的心態,良好的環境能產生使人積極向上的感覺,并創造出良性的發展路線”。因此,良好的教學環境無論是在重點高中、普通高中還是高職學校而言都顯得非常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民主平等的教學環境創設能積極改善每一個人。它打破傳統教師的“專制”現象,實現教學的民主化。在教師眼中,學生不應只是教育對象,而更應是真正意義上的新生主體。在教學中,提倡平等參與課堂雙邊活動,以合作者的身份激勵他們獨立思考問題,形成個人意見,進而樹立一種主體意識下的責任感。通過這樣的教室環境和教學氣氛的改善,使學生逐漸消除對課堂教學的緊張感,能夠放松地自然而然地參與教學,改變過去被動聽課的狀態。同時,教師還可以改革教室空間及運用多媒體設備來達到創建民主的課堂環境。如筆者在教學《雷雨》課文時,課前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在網絡觀看電影《雷雨》。上課伊始,教師播放從影片《雷雨》中剪輯下來的“雷雨之夜”電閃雷鳴的鏡頭,以強烈的視覺感受和聽覺沖擊創設氛圍。隨后在對教師空間進行改革,把教室內的桌椅騰空置兩側,讓學生再來選入角色進行話劇表演,在親身體驗了角色后,領悟起來更加容易。通過這些經典視頻及角色帶入,使語文教學環境更生動自然,學生更快地入情入境,從而有效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改變職高生學習上的畏難情緒。

二、教學中突出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

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是這么認為的: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教學中最活躍、最不可缺少的主干。大多職高生因為中考落榜進入職校,語文由原來的主科淪落為副科,學習興趣更加不比往前。正因為這樣,在職高語文教學中,更應重視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學習中的主體作用:首先,要注重培養、鼓勵學生對語文材料的自主閱讀的習慣,便于學生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能夠在腦海中形成一個系統性的學習思維;其次,要培養學生對閱讀材料中的時代背景、形色人物、描寫事物等有質疑的良好習慣,通過學生對問題的質疑態度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與能力;最后,對學生在學習中的創新精神要重視,在職高的教學中,要求學生們在自主學習語文的基礎上充分的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從而滿足他們對語文學習的需求。例如筆者在執教魯迅小說《阿Q正傳》時,為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可以率先讓全體學生觀看電影《阿Q正傳》,以在初步了解故事背景、人物形象后,使他們能對人物有初步的看法;其次,在觀后誦讀范文后,針對時代背景對不同人物進行講解,在講解過程中設問出系列問題:舉人老爺的烏篷船來未莊做什么?什么時間來的?說明了什么問題?舉人老爺和趙秀才素不相識,現在卻排了個“轉折親”反映了什么問題,等等。最后,根據學生領悟實際情況,進行小組合作探討,并根據自我認識在網上搜集材料,以《說不盡的阿Q》為主題,每組學生進行組內研究某一問題,形成主要觀點,制作網頁,進行班內交流。在這樣的主體發揮中,學生由最初從電影了解到課文的深入,在至自行搜集材料進行自我認識,效果自然比傳統“滿堂灌”的教學效率更出色。

三、靈活運用教學法,使課堂行而有效

職高學生由于沒有升學壓力,往往在學生上缺少緊張感,其課堂自覺性、積極性較差。而由于職高其他的專業課具有實驗、操作、實習等特點,往往要求更多的靈活教學方式,而這個理念同樣適合于語文課堂教學當中。心理學認為:單板單調的刺激使人疲勞、注意力降低,多變的刺激能促發精神煥發。因此,高職語文教學手段的靈活多變,不僅符合學生實際需求,也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借助各種教學手段,使教學更形象更生動地傳送信息,并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來接收信息。筆者課堂實踐中,主要運用一下集中教學方式來提高教學效率。

①巧置懸念激趣:針對學生的好奇心理,巧妙地在課前或課中設置懸念,提出疑問,激發學生興趣。

②創設情境致趣:采用多種手段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此情此境下受到感染熏陶,以境來達到激趣的目的。

③利用朗讀促趣:恰當運用讀的方式教學會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讀的方式很多,可以有誦讀,表演讀等等。

④采用角色扮演:運用角色變換訓練,使學生變成作品中的人物,利于調動情感因素,加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⑤利用現代手段:利用投影、錄像、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具有傳統教學手段所不能比擬的好處。

⑥下放評定:把自評和互評的權力交給學生,使他們的身心始終處于主動的最佳學習狀態。如作文教學,可采取學生互評的方法,更有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此外,學生也可以平等地參與評教。

篇8

(1)組織課前演講。學生在平日的生活當中,缺乏一個使用漢語的環境。因此,想要提高學生說漢語的能力,教師就必須盡量給他們創造更多的說的機會。對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開設一個短時間的演講環節,讓學生在每節課的前幾分鐘,輪流上講臺去進行漢語口頭表達的鍛煉演講。在這個演講當中,學生可以進行自我介紹,談談自己的興趣愛好、理想夢想等內容。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還能夠加深學生相互之問的了解,為學生的和諧交流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基礎。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講一則成語小故事,或是說一個新聞事件等,這樣能加深學生對漢語知識了解,同時也能夠激發他們閱讀的熱情,使他們更愿意主動地去學習漢語相關的知識,達到自學的目的。

(2)組織課尾小結。在每堂課的末尾,教師可以預留一些時間讓學生對課堂進行一次小結。這里,教師要注意不要與課前進行演講的學生重復,盡量讓更多的學生都得到口頭表達能力鍛煉的機會。而對于總結困難或是總結不全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其他的學生來補充或是進行幫助,以減少學生的表達壓力。而這時,教師可以通過分組的形式,讓學生采用團結協作的形式來對課堂進行總結,讓他們在回顧課堂內容的同時,也加深對知識的印象,以便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識。這種小組形式,為學生提供了交流的機會,讓他們在合作之中感受到一個輕松的漢語學習環境。而在課末,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問題,讓學生在課下仍舊持續在漢語的思維當中,從而讓他們對漢語有一個更深的體會。

(3)組織情境表演。除了課堂上的一些小演講、小總結之外,教師還可以每隔一段時間就組織一次情景表演的練習,把學生進行分組,并讓學生自選內容,在課下準備充足,而后在練習課上進行情景表演。對于表演的內容,教師可以建議學生選擇一些自己家鄉的風俗、傳說故事或是電影里的情景甚至是小說里面的情節來進行表演這種表演的形式一來可以激發學生的熱情,同時也可以起到一個文化交流的作用,對于和諧課堂的構建能夠起到極好的作用。

二、對于學生寫的訓練

(1)寫讀后感。因為初中學生的語文水平并不太高,所以剛開始的時候,學生面對作文的題目常常會兩眼發呆,全然不知該如何動筆。即便是勉強寫來,也是語句混亂、文筆枯乏。常常會有陳述不清,顛三倒四甚至是笑話連連的情況出現。而想要學會寫,多讀自然是關鍵,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教師應該積極鼓勵學生多閱讀雜志報紙,并讓他們定期寫一些讀后感的小文章,在閱讀中了解漢語的思維方式。同時也在動筆的過程當中,對這種思維方式有一個更深、更真切的體會,并可以與前文的課前演講聯系起來,形成一個讀寫說聽的全方位鍛煉模式。正所謂“文為筆說”,只有這樣,在不斷的閱讀、書寫以及交流的過程當中,才能夠開闊學生的眼界,拓展他們的思路,真正幫助他們提升自己的漢語寫作能力。

(2)記錄生活。學生的寫作內容不僅僅可以包括閱讀的感想,同時也能夠記錄下他們自己的生活,如身邊的人、身邊的事,或是身邊的風景以及自身的一些思想感情、感想等。通過對自身生活的記錄,可以培養學生以寫作來記錄生活的習慣,讓他們把寫作訓練變成一種生活中自然而然的環節,這種習慣一旦培養起來,將會伴隨他們日后的一生。而記錄生活還有一大好處,因為在寫作能力的評判上,除了語法語義等必要的要求之外,還包括是否具有文采、文章是否鮮活、靈動而具有美感。而能夠體現這些東西的,就是學生對于一些修辭手法的應用,比如,比喻、排比等。而其中最能使文章變得活靈活現的重要途徑便是對于比喻手法的運用,而生動的比喻又往往來自于生活,故此在學生有了記錄生活的習慣之后,自然會對四周的生活更加關注,由此也更加能夠寫出美妙而具有創意的句子,這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無疑是有極大幫助的。

(3)交換批改。當然,在學生的基礎能力還不足的時候,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必然會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缺陷與不足教師可以通過學生之間交換批改的方式,讓學生對同學所犯的錯誤與自己所犯的錯誤進行對比,加深對錯誤的印象,以避免并及時改正這種錯誤,不再重犯。而因為學生本身的知識不夠,可能有些錯誤他們自己也沒有發現,或是出現誤改的情況,這時就要求教師對學生的文章進行一次精改,然后再發放回學生手里,讓他們對自身的不足有一個更深的了解。

篇9

1.緊扣教材預設,平等對話開啟生成

緊扣教材的預設則可以為生成打下良好的基礎,強調教材的基礎性和重要性是初中語文的基本原則。根據教材進行全面、精細的解讀,清楚教材的本意,尊重教材的價值導向。在此基礎上才能做到源于教材,超越教材的解讀。如果脫離教材,天馬行空的上課,只會讓課堂更難以推進。在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紫藤蘿瀑布》一課中,要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對人生的獨特體驗,學習體味人生,感悟生命。教材中文章開頭說“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結尾說“我不覺加快了腳步”。然而正是因為這兩句話,課文的精神價值才愈發明顯。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因為紫藤蘿的美麗,作者不由得停住腳步,可是為什么又要加快腳步?”學生抓住“不由得”可以體會到作者情不自禁地被吸引了,然而在聯想到10年前紫藤蘿的命運,作者終于感悟到生命長河無止境,作者加快的不僅僅是腳步,而是人生的步伐。

2.多元開放預設,在體驗中自我生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的形成可以從學習和生活的各方面獲得。然而教師在課堂上要根據教材和學生各不相同的特點進行準備,在自己可控制的預設空間內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自由生發。在《春》這一課中,讓學生體會作者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然而文章的語言非常優美,如果教師講得過多反而會破壞散文的意境。在欣賞這篇文章時,可以先讓學生在背景音樂下反復地朗讀,然后再讓學生談論交流,喜歡哪些字詞、句子,為什么?《春》給讀者描繪了一幅迎春圖,可以讓同學畫一畫。通過這些不同的方式,課堂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情感價值也是多元化預設的另一個方面。例如:在《桃花源記》中,要讓學生理解作者對黑暗現實的不滿,以及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但是許多學生在這個主題之下卻認為,漁人言而無信,桃花源里面的人不愿意向外人道也,可是漁人立刻就及郡下,告太守。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文本里挖掘更多的價值,這激勵著教師在預設時要做出更多的準備。

3.動態多變預設,學與思過程中生成

課堂并不是預設的情景重現,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常常會出現課前預設與課堂不一致的情況。然而教師并不能因為意外就手忙腳亂,而是要善于抓住時機、靈活多變地設計其中。這樣,我們的教學將在教師和學生的學習與思考中動態生成。在《威尼斯商人》一課中,同學提出:“夏洛克雖然是一個無情的方債主,但是也有值得同情的地方。鮑西亞、巴薩尼奧和安東尼在遇到困難時都有人幫助。然而安東尼卻因為夏洛克是猶太人就看不起他。”學生提出的問題,讓教師和其他同學感到十分意外。教師順勢引導學生:“本文主旨就是讓同學領悟到作者的人文主義,安東尼友情至上、鮑西亞見義勇為,可是同學卻讀出了夏洛克的可憐,請同學找一找哪些地方提到他們看不起猶太人?”課堂陷入了一片沉思,經過學生的談論,也有理有據地找到了。文本中幾乎不稱呼他為夏洛克,都是用了“那個猶太人”“瘋狗一樣的”。同學認為這些詞語都明顯的帶有歧視和諷刺的含義。通過課堂上這樣一個意想不到的插曲,學生也認識到了一種更崇高的人文主義。

篇10

傳統的課堂教學中,老師作為教學活動的權威,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課堂缺乏生氣,學生沒有興趣,缺乏主動創造性,不利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這種教學模式下,能夠給學生灌輸的知識是非常有限的。在當前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更新換代越來越快,還想通過這種灌輸的方式使學生掌握所有的知識也是不可能的。這就要求我們教育者,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手段,重視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新課改以來,不斷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教學活動要更多的圍繞學生的發展展開,教師起著為學生發展服務的作用,就是基于這樣的目的。

例如,我在上《孔乙己》這篇文章時,文章中對孔乙己的結局始終未做出交代,只是從他最后一次來買酒推斷“大約孔乙己的確是死了”。可是孔乙己是不是真的死了呢?為什么死呢?是怎么死呢?根據文章留下的這些疑問,我讓學生開展續寫活動。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發揮,成為了教學活動的主角,他們主動地展開活動,構思、草擬思路、成篇。在這次續寫中,學生的思路很活躍,富有創造力,有的認為是凍死的,因為到了初冬天氣特別冷;有的認為是摔斷腿后,餓死的;有的認為被狗咬死的,等等。而且說得是有理有據,符合邏輯,又很有創造性,效果很好。

二、質疑激趣——引發文本探究

在電視劇中,往往會在故事情節轉讓時刻,賣個關子,插播一段廣告,或是往往在情節進行到一半的時候進行分集,留下懸念,以吸引觀眾產生強烈的要知道結果的欲望,讓你鎖定頻道。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也可以使用賣關子設置懸疑,來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興趣,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例如,課文《背影》,文章第一段寫到“:我與父親不見四年有余,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我給學生設置以下懸疑:朱自清先生在文中為什么說“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而不是其他的印象呢?我先進行提問:一般文學作品在描寫人物時著重描寫的是哪些部位?同學們回答:面部表情是描寫的最多的部位,因為面部表情最豐富,所以在文學作品中,往往都會花很多的筆墨去描寫。然而,這篇文章,作者卻突破常規,在人物刻畫是針對老父的背影,使用了濃重的筆墨來描寫,那是為何呢?我讓學生們根據這些問題進行探究活動。學生通過閱讀課文,自主探究,然后展開組內討論,最后得出結論,作者通過對父親“背影”的描寫,是為了給讀者刻畫一位飽經風霜、半生潦倒、老境頹唐的父親形象。雖然家境慘淡、奔走謀事,卻又放心不下兒子,送兒子上北京念書,為兒子買桔子的父親,對兒子的父愛真情流露。描寫背影,也是在刻畫一個對兒子依依惜別的老父親的形象。這種刻畫,雖然沒有面部表情的描寫,但卻勝過面部表情的刻畫,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個偉大的父親形象在“背影”中撲面而來。在這樣的懸疑的設置中,學生探究的欲望被激發了出來,主體性得到了發揮,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媒體激趣——拓展閱讀空間

現代教育技術是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為課堂教學帶來了語音、圖片、文字、動畫等等多種技術,使我們在教學方法使有了多樣化的選擇,能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視覺、聽覺等多重感官刺激,獲得教材所不能提供的大量的感性認知,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例如,在教學《威尼斯商人》一課,課前我請同學們分成學習小組整理在預習中收集的相關材料,將其中有價值的內容通過多媒體在課堂上展示,并把有的學生獲取的材料加之以動畫的形式使之豐富化,與同學分享。同學們在教師指導下,根據要求閱讀全文,整理字詞句,并對文本形成初步的感知。然后,推薦幾位同學給大家簡述整個故事脈絡,并由同桌點評。同學們推薦一位同學將整個故事進行情節歸納,整理出基本的矛盾沖突,師生進行適時地補充。話劇表演,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角色扮演,其余同學作為評委小組。接著,我引導學生品讀文本,請學生選擇自己認為最有意義的段落有感情朗讀,并談談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