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教育現狀范文
時間:2024-03-29 11:12: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社區教育現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我國社區教育在政府的引領和扶持下,根據各地不同的條件和需求,經過樹立試驗區逐步發展起來。由于我國各地的經濟水平和文化環境不同,社區教育發展的狀態也各不相同。從城市社區教育的發展狀況來說,大城市、中心城市與經濟文化相對發達的城市中的社區教育,比中小城市、西南和邊遠地區城市中的社區教育發展得要迅速一些。相對于城市社區教育,我國鄉村社區教育還存在較大差距。西部和邊遠地區以及少數民族地區的社區教育則更為滯后。據統計,到2007年底,全國已經建立的社區教育實驗區總數已經達到114個,基本上已經覆蓋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從社區教育試驗區的地域分布來看,東部地區有73個試驗區,占總數的64%;中部地區有22個,占19%;西部地區有19個,占17%。而且,多數省、市還確定了省級和市級社區教育試驗區。目前,在我國部分城市中已經涌現出了一批發展較好的社區教育典范,這些城市的社區教育不僅提高了社區居民的素質而且促進了地區發展。例如,北京市朝陽區、上海市閘北區、天津市河西區、新山子社區等,這些地區在發展社區教育的過程中都有一些創新之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積累了成功經驗。
二、我國社區教育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社區教育發展缺乏權威性的法規支撐
我國社區教育的實踐和研究工作成果豐碩,但至今沒有一部社區教育或終身教育法規,只有2004年12月教育部頒布的政府文件《教育部關于推進社區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但是其權威性不夠。福建省人大制定了終身教育法規,其他諸省至今還只停留在政策文件、章程制度水準上,還沒有上升到法規程度。制定社區教育相關的法規政策是保證我國社區教育有序運行和健康發展的根本保障,加強社區教育的法制建設勢在必行。
2.社區教育發展缺乏必要的經費支持
目前,我國每年的財政性教育經費都在增加,但是這些教育經費還是主要用于基礎教育建設和教師工資等方面。在社區教育的發展過程中,雖然也得到了政府的重視,但目前還沒有設立社區教育的專項經費用于發展社區教育。由于對社區教育的宣傳不夠,社會各界對社區教育的認識不到位,社區內很多企業、團體和社區民眾對社區教育活動的參與積極性都不高,這就造成了社區教育融資渠道少,社區教育面臨著資金不足的問題。
3.社區教育的管理體制不健全
我國社區教育目前由政府統一領導和管理,在社區教育體系中,街道辦事處是城市管理體制中最終端的政府派出部門和管理機構,各級各類上級主管部門都向街道辦事處部署本部門的工作任務。街道辦事處所管轄的教育種類繁多,同時管理各種教育的科室也很多,從而導致各個部門之間缺乏整合與協調。這種縱向管理體制存在如下弊端:(1)由于區級有關部門直接向街道辦事處各個相關部門下達任務,導致各個部門之間缺乏相互聯系,這種管理體制表現出缺乏統籌、整合和集中。(2)這種管理體制主要依靠行政指令啟動和推進,強調下級要對上級負責,這就導致下級缺少對于教育發展的主動性。(3)由于街道辦事處各個部門分別開展教育活動,各類教育活動的管理方式、范圍、目標和力度不能統一,各類教育活動之間缺乏相互聯系。(4)在街道辦事處開展教育活動時,還表現出各個子系統的封閉性,從而導致街道社區教育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經濟與文化發展的需要。
4.缺乏一支專業化的社區教育人才隊伍
很多地區在發展社區教育的過程中,都表現出缺少專業的社區管理人才和一支適應社區教育要求的教師隊伍。大部分社區教育工作人員都缺乏社區教育相關的專業知識,并且他們接受專業教育培訓的機會也很少,這就導致他們在開展社區教育工作時,表現出工作能力不強等問題。我國社區教育要在短時間內得到快速發展并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就必須著手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專門人才隊伍,只有這樣,我國社區教育才能獲得健康快速地發展。
5.社區教育的發展很不平衡
近幾年,在政府的引領和扶持下,我國社區教育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全國社區教育試驗區總數,早在2007年底,就已經超過到一百多個。但是,從試驗區分布的地理位置來看,我們不難發現,我國社區教育的發展很不平衡。具體反映為:東部大城市和中心城市建立的試驗區多于中部城市和西部城市;城市中樹立的試驗區遠遠多于鄉村地區建立的試驗區。此外,我國社區教育發展的不平衡,還表現在試驗區與非試驗區之間發展的不平衡。為了統籌我國社區教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我們必須要解決不同區域社區教育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三、推進我國社區教育發展的對策
1.加強政府對社區教育立法的關注和支持
制定社區教育的法規是發展社區教育的根本保證。國外一些社區教育發展較好的國家為了確保社區教育有效開展,各國政府都非常重視社區教育的立法。例如,丹麥政府就分別在1968年和1978年頒布了《閑暇時間教育法》和《成人社會教育法》;美國政府分別在1862年和1917年制定了《莫雷爾法案》和《史密斯———休斯法》;日本政府為了促進社區教育的快速發展,根據日本《教育基本法》第7條的精神,相繼出臺了《社會教育法》(1949年)、《圖書館法》(1950年)和《博物館法》(1951年),“三法”的頒布完成了對社區教育主要設施的立法。這些國家都主動以立法為手段,為社區教育的發展掃除各種障礙,從而保證社區教育順利發展。我國應吸取國外社區教育關于法規政策建設的成功經驗,盡快制定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社區教育法律法規,使我國社區教育在發展過程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保障社區教育的經費投入
為了更好地發展社區教育,要充分發揮政府扶持和市場機制的雙重作用,采取“政府撥一點,社會籌一點,單位出一點,個人拿一點”的辦法,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融資的社區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各地區要保障必要的社區教育經費,并把社區教育經費列入經常性財政開支。國家和省級社區教育實驗區應努力按照社區常住人口人均不少于1元的標準,落實社區教育經費。經濟發達地區,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增加社區教育的經費投入。社區內各類企業單位也要認真實施關于職工工資總額1.5%─2.5%用于職工培訓的規定,并積極開展在職人員的教育培訓。對學習者個人回報率較高的培訓,可以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收費。
3.建立有效的社區教育管理體制
為了社區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需要從大教育觀出發,設立各級社區教育委員會,以協調整合社區內的各種教育資源,并在社區教育委員會下設立進行社區教育的實體機構。應該推廣“三級社區教育委員會、四級管理”的社區教育組織管理體系,實施統籌規劃、分級管理、民主參與。即在市、區、街道三級設立社區教育委員會,政府主要負責人應該擔任委員會的領導。社區內主要機關、團體、各界人士以及政府內的主要委、辦、局領導出任社區教育委員會的委員,形成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社區教育事業的局面。各級社區教育委員會下設社區教育委員會辦公室,作為常設執行機構,代表政府組織并實施社區教育委員會的決議事項,協調整合教育部門和其他部門有關社區教育的工作事宜,并指導下屬社區教育委員會的業務。
4.培養社區教育的專門人才
要建設一支高素質和專業化的社區教育工作者隊伍,應在大學中設置社區教育專業,培養從本科生到研究生層次的社區教育理論工作者及專業人員,在大學中設立這些專業將會推動我國社區教育的發展。也可以通過校內培訓、校外講座等方式對現有社區工作者進行培養,提高他們的相關理論知識和實際工作的能力,使其轉型為社區教育工作者,從而更好地適應社區教育工作發展的需要。這樣我們就可以培養一批社區教育的專門人才,擁有一支高素質和專業化的社區教育工作者隊伍,這些專門人才將會在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中帶動社區教育進一步的發展。
5.進一步推進社區教育試驗區的建立
篇2
【關鍵詞】社區 護理健康教育 意義 現狀
中圖分類號:R47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7-374-02
社區健康教育是以社區人群為教育對象,以促進全面的健康為目標,有組織、有系統、有計劃、有評價的健康教育活動。是滿足群眾健康需求、提供基本衛生保健服務的一個必要條件。它作為初級衛生保健的第一要素,是社區護理的工作重點,是護士必須掌握的工作。
1 社區護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1.1 社區健康教育是全民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解決當代社會主要公共衛生問題的重要手段,是達到“21世紀人人享有健康保健”目標法人戰略性策略的基本途徑。
1.2 健康教育作為社區護理的重要措施,其影響超過疾病預防或治療性干預。通過健康教育,對于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預防和控制重大疾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提高社區群眾健康素質都具有重要意義。
1.3 健康教育是一項低投入、高產出的保健措施。社區健康教育通過專題講座、衛生標語、墻報、專欄、廣播等多種形式的宣傳方法,從整體上對社區群眾的行為和生活方式進行干預,其所產生的效益,遠遠大于高昂的醫療費用投入所產生的費用。
2 社區護理健康教育現狀
2.1 社區護理健康教育職能 在社區護理中,護士與社區人群的聯系最為密切,這一特點決定了護士應該成為社區健康教育的主要承擔者。然而,目前社區衛生服務站醫生和護士的工作職責不夠明確,許多護士能夠完成并且適宜由護理人員來承擔的項目(健康教育)是由醫生來承擔的,所以在社區健康教育工作中應把護理人員作為重要對象。
2.2 社區護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與方法 我國的社區護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晚,沒有形成科學有效的系統。而且理論和體制方面又不夠完善,可參考的護理文獻及書籍又少,使得社區護理健康教育僅僅停留在衛生宣傳的層面,很難深入。據統計資料表明,目前護士對護理健康教育程序的基本內容了解膚淺或認識不足;對最佳的健康教育方法選擇能力缺乏;對護士在健康教育中承擔的角色不夠明確。
2.3 社區護理健康教育的協作 由于部分政府等職能部門停留在以醫療為主的層面上,“輕健教,重醫療”的理念根深蒂固,所以對于健康教育支持力度不大,對于相關設備等投入也不積極。所以社區健康教育工作人員不僅要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為社區群眾做好健康教育工作,真正做到為人民健康服務。
2.4 社區護理健康教育工作規范 目前,社區護理健康教育并沒有專門的機構,沒有相應的配套措施,也沒有較成型的健康教育程序及職業規范。總之,目前的護理健康教育仍圍繞著慢性病、常見病、多發病進行,多屬于二級預防水平,與國外已達到的三級預防水平相比存在著差距。另外,社區護理健康教育由于缺乏嚴格系統的考核管理體系,對社區護士的健康教育資格準入與審核制度及監控機制尚不完善,嚴重制約了社區護理健康教育的發展。
2.4 社區護理健康教育人力資源 我們社區護理人員多是來自一級、二級醫院,從事健康教育的人員往往是經過短期培訓或未培訓先上崗人員,學歷、職稱結構偏低,專業結構也不合理。大部分護理人員中學歷層次不高,雖能滿足社區基本衛生服務,但要使社區護理真正承擔“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六位一體的任務,還是遠遠不夠的。按照專家分析,合理的社區服務醫護之比為1∶8-1∶12,現在開設的社區服務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站遠遠沒有達到這一標準,過少的人力使社區護士忙于應付大量的護理常規工作,沒有足夠的精力從事健康教育活動。
社區護理健康教育是一門新的應用性科學,社區護理人員一方面應充分認識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做好護理健康教育工作;另一方面應加強社區護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社區護理是21世紀護理的發展方向,社區居民日益增長的健康教育需求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課題和更高的要求。社區健康教育工作任重道遠,如何創造條件和利用現有的條件,廣泛深入地開展社區護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每個護理人員的職責與挑戰。
參考文獻
[1]林奕,張軍.社區健康教育的程序及其運用.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0,14(7):27.
[2]曾小東,黃正芳.社區護理技術現狀.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2(2):104-105.
[3]高麗丘.護理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實用護理雜志,2003,19(5):68-70.
篇3
關鍵詞:社區教育 呼和浩特 服務體系
一、呼和浩特市社區教育發展現狀
1.呼和浩特市社區教育處于剛剛起步階段
社區管理部門健全,人員配備完整、系統設施完善,各種職能運行正常,但在社區教育工作上,基本上處于剛剛起步階段,僅有部分社區的老年大學開設“老年書畫班”、科協的“科普班”及部分社區自開的“老年心理健康班”,大多數社區無任何社區教育活動。同時,參加社區教育的群體也非常單一,僅僅是常住社區的老年人。教育內容偏重老年人愛好、需求。不能滿足社區居民及駐區單位的多層次、多種類的需求。先進的社區教育應以提高生活質量為目的,滿足社會各階層、各年齡段人員的需求,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完成社區教育。而現階段的社區教育是缺乏系統規范的組織、缺乏長遠規劃、缺乏行之有效的安排。長此以往,不僅社區失去了組織教育活動的積極性,連學員也沒有了學習興趣,社區教育就會陷入停滯、無活力、走形式的狀態,無法有效連續開展社區教育活動。
2.社區發展不均衡
呼和浩特市的社區發展極不平衡,新建社區的硬件設施齊全,條件優越,工作人員配備整齊、素質高、工作環境好,但是與之相反的是,老舊社區的硬件設施落后,工作人員老化、素質相對低,工作條件差,已遠不能滿足社區發展的需要,部分老社區改造難度很大甚至根本無法完成改造,連最基本的社區職能也不能發揮,就更不用說社區教育了。這樣的現實情況嚴重影響了社區教育的推廣與發展。
3.社區教育不能滿足社區居民的真正需求
呼和浩特市各個社區居民的生活狀況參差不齊,這就決定了需求也各不相同。以政府工作人員、教育工作者、醫務工作者、高級知識分子等為主要居住對象的社區,對社區教育的需求層次較高,以滿足精神需求、健康需求為主。而老企業職工、舊城區老住戶、外來務工人員較集中的社區,社區教育還停留在滿足生活需求的層次,多以學習教育知識、就業知識、工作技能為主。因此,在以往開設的社區教育課程里,呼市電大都先調查居民的實際需求,然后安排課程計劃、開設課程,較好地滿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大部分的社區居民和單位對社區教育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
4.呼和浩特市從事社區教育的主體不明確
雖然從事社區教育是很多機構和單位都能完成的事情,但片段式的、簡單的、運動式的教育形式和自行安排教育內容對社區缺少針對性的教育方式都不能滿足社區居民的需要。社區教育突出地表現為:缺乏統一的思路、缺乏統籌的安排、缺乏科學的考察、缺乏有序的組織、缺少有層次的教師、缺少相關機構的支持,所以,各機構和單位就成了敲鑼打鼓地組織開幕式,請領導和新聞媒體參加社區教育儀式,以后的教育效果無人負責的運動式社區教育活動,這樣的社區教育不是居民真正需要的社區教育。
5.基層社區缺乏積極性
各社區日常事務繁雜瑣碎,無暇顧及社區教育,雖然了解社區居民的需求,但由于工作繁忙,經費缺乏、場地匱乏、人員不足而不得不放棄社區教育。同時,社區的工作人員對社區教育的概念也較模糊,不能清楚地知道如何開展社區教育、聘請教師、培訓教師及解決社區教育的對接問題。
綜上所述,呼和浩特市社區教育的現狀已成為提高社區居民素質、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重要制約因素。
二、呼和浩特市社區教育服務體系的構建
社區教育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它對城市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需要社會各方面的支持和關心。城市快速發展必然會帶來矛盾,很多矛盾都需要社區教育去進行調和,同時,城市發展也是在為社區教育提供更好的發展空間。
社區教育是在社區建設中最主要和核心的要素和內容。社區建設離不開社區居民,社區居民素質的提高,要緊密依靠教育來實現,這是社區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因此,社區教育是社區建設的重要支柱。
社區教育是和諧社會建設的一個重要起點和抓手,是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同時,它也推動著教育的變革。而社區教育具有“全員、全程、全方位”的特點,可以起到彌補學校教育這方面缺失的作用。
社區教育首先要以了解社區居民的實際需求、提高居民素質為目的,切實做好社區需求的教育培訓。居民如果想了解政府決策,社區教育就提供“時事及政策講座”;居民如需要再就業,就會提供“就業技能培訓”、進城務工人員的城市化培訓、大學生的社會實踐。社區教育求真務實的態度是滿足社區居民需求,解決社會問題的最佳保障;方便、快捷、就近是社區教育的優勢;成本低、見效快、覆蓋廣是社區教育效率所在。
1.由專門的教育機構組織
呼和浩特市是首府,也是內蒙古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聚集地。社區教育是實現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基礎之一;社區教育應該面向本社區全體成員,有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旨在提高本社區全體成員的人文素質、生存技能和生活質量,促進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和諧發展的教育活動;是教育與社會的最廣泛融合,擺脫教育功能單一化、學校化的狹隘屬性的教育。由專業教育機構組織社區教育不僅會提高教育的質量,還會豐富社區教育內容。職業學院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社區教育的優勢,職業學院的專業教師參與教育能解決社區居民獲得就業技能的需要、改善生活的需要、陶冶情操的需要。
呼和浩特市廣播電視大學利用自身網絡教育的優勢,在呼市建立多處直屬電大學習中心,網絡已普及并覆蓋全市,同時,呼市電大也擁有豐富的社區教育資源,建起了呼市電大終身學習網,能夠通過網絡完成社區教育。呼市電大并入呼和浩特職業學院后,呼和浩特職業學院的教師資源就成為呼市電大社區教育的共享資源,從職院教師中招募志愿者教師,經系統培訓后,深入社區進行社區教育。呼市電大從事社區教育已有三年,為社區開設了計算機基礎入門與輔導操作、合唱團、書法繪畫班、嬰幼兒行為規范教育、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輔導、道德教育等多種社區教育課程。不僅呼市電大在教育與培訓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社區教育經驗,還能夠按社區的需求培訓教師定制課程,組織社區教育教學,呼市電大已逐漸成為呼市地區社區教育的主要力量。
2.社區的大力支持
有針對性的社區教育才會滿足社區居民的實際需求,才能解決居民的實際困難,社區的工作也好開展。在社區系統中,區屬社區辦和街道社區辦是基層的政府機構,最貼近群眾生活、最了解民生、最熟悉居民,所以基層社區辦真正了解社區居民的需求,把居民的需求與教育機構溝通,教育機構才會組織有經驗的教師、專家定制課程 ,并對社區居民進行培訓。改善社區的學習條件,加強網絡的全天候使用,免費教育培訓、由政府指導和引領,有政策支持,專業教育機構、志愿者的補充會使社區以積極的態度、持久的生命力投入到社區教育中。
3.實效的政策及充足的經費支持
社區教育是一項全民受益的教育,可以豐富全民生活,提高群眾生活品質,解決群眾生活困難,化解社會矛盾,傳遞政府思想。政府在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是社區教育的風向標,引導社區教育的走向。政府在經費上給予支持,就是社區教育的發展動力。積極鼓勵部門機構參與、鼓勵群眾參與,能夠增強社區教育的活力,能夠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使社區教育成為群眾生活所需的教育。社區教育是解決民生的問題,所以必須要有政府的大力支持與協助,單靠有積極性的幾個機構和部門是無法把社區教育做大、做強的。
社區教育也是一項消耗資金的教育,沒有經費來源的社區教育無法持久開展,社區教育既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政府越早投入、就會越早受益,也會全面提升呼和浩特地區的居民素質及生活質量。
三、綜述
社區教育服務體系的構建實質就是政府、社區、教育機構的三點共建的模式,缺一不可,只有三方共同努力才會穩固構建維系社區教育的支點。政府優惠政策與充足經費的支持,社區的有效組織和合作協調,教育機構的專業師資培訓輔導,三方共同努力利用社區教育把呼和浩特市打造成為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百姓安居的典范城市。為了全面配合市委市政府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近期呼市電大策劃并逐步推出“全民有獎網上讀書”活動,此活動由市委宣傳部、市社區辦和呼市電大三家聯合舉辦。通過網上和網下兩種途徑,吸引社區居民及企事業單位、大專院校學生參與。該活動設立一二三等獎,答題內容將結合要求市民必須知道和掌握的條文、法規及有關知識。此次活動將會把呼市社區教育活動推向一個嶄新的水平。
社區教育必須由政府主導;面向社會不同人群生存和發展的多方面終身學習需要;以本社區居民為對象;內容多元化(包括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等),形式多樣化(包括各種活動、面授教學、遠程教學等)。經過上下努力,多方合作,使呼和浩特社區教育步入正常軌道。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社區健康教育 發展現狀 展望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4-0195-01
社區健康教育是在指定的地域范圍內,主要以家屬和患者為主體。通過社區護理計劃,或者有目的組織對社區患者以及居民傳授必要性的教育,幫助患者增進健康知識,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等,最終提高其社區的生活質量。社區健康教育,可以在社區開設社區衛生服務培訓,從總體上提高國內社區群眾的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改善生活的不良習慣和行為,盡最大努力降低疾病的發生率,保證社區疾病的早日康復。同時,醫院也可以適當的開展社區健康教育活動,增強醫院和社區之間的友好溝通,促進醫院和社區之間的社會關系,更好的促進社區建設的發展。通過這些措施,宣傳社區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保證社區群眾的整體疾病預防意識。本文旨在描述國內社區健康服務教育的發展和現狀,重點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和隱患,以此為借鑒提高社區健康教育的工作,更好的為社區群眾服務。
1 國內社區健康教育現狀
國內社區健康教育,起步比較晚,從1934年陳志潛起草的“定縣鄉村教育實驗”文章提及到社區服務的概念開始,1936年,由胡安定、邵象伊成立的中國衛生教育社,以及中華健康教育研究會,為當時國內的健康教育事業帶來了極大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可以說健康教育的思想開始逐步的成型。隨后,在20世紀50年代晚期,國家開展了家庭病床類型的社區健康教育活動,90年初期,大多數城市的社區健康教育工作逐漸的起步和成型,20世紀90年代末,國家農村三級預防保健網絡的成型將社區健康教育的方向逐步發展成為保健,預防,計劃生育,健康教育,醫療以及康復等六位一體的社區健康教育服務體系,其社區健康教育的構建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全國范圍內社區健康教育服務的發展和前進。根據不完全統計數據分析,國內31個省份均開展了社區健康教育服務的試點工作,大概有178個試點城市,占全國總面積的75%以上,并在北京,上海等國家一線城市成立了重點社區健康教育服務中心等。
21世紀初期,國家衛生部根據社區健康教育的現狀,又頒布了《城市社區健康教育基本工作內容》通知書,其要求地區社區健康教育中心的重要任務是保證社區群眾的健康教育和疾病預防工作,同年,魏荃教授根據自己的實踐和工作經驗,對國內的社區健康教育試點城市分析,提出健康教育初步進入社區衛生的六位一體服務體系,但是地域不同導致社區教育服務的難易程度比較大,章莉莎教授等也認為社區教育服務雖然形成了,但是國內的各省市社區服務的規模、形式還存在很大的差異,政府投入的力度不同,導致其產生的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北京、上海這種大城市因為政府部門的大幅度支持和投入,起步比較早,較快的形成了社區護理站,初步形成了以社區人群為中心,以家庭為單位的社區健康教育服務模式,但是對于國內比較偏遠的山區和郊區而言,社區健康教育的認可程度和思想理念的轉換就極度的受到質疑,國內各地的社區健康教育工作良莠不齊。
2 國內社區開展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內容
社區健康教育的內容比較多樣,設計到的生活范圍比較廣,比如說:人們的飲食、生活習慣以及活動方式等。社區的衛生服務教育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日常生活中容易發生的意外事故健康教育;保證社區群眾的營養衛生,自我保健,以及孕婦的生殖衛生保健等,環境與健康,職業病及慢性病的防治等等;對于年老體弱的人群二而言,提高健康教育工作的重點就是讓其保護好自我的健康檢查和體檢的工作,根據社區衛生服務人員提供的方法進行合理的調節等等。筆者從事社區健康教育服務的工作多年,對于社區護理健康的教育,可以從提高醫護人員的理論和體制抓起,參考相關的護理書籍和相關文獻進行改進和提高,從自身做起,提高社區健康教育的工作質量和要求。
對于城市社區健康教育教育的方式比較多樣化,可以根據需要在社區服務中心張貼教育櫥窗展板,進行社區民眾科普宣傳,普及基本衛生常識,在社區中組織群眾進行社區衛生健康教育活動;利用現有的社區教育頻道進行廣播和宣傳,另外,也可以根據當地具體的社區健康教育條件和生活質量,將社區的教育工作分成群體教育,小組教育,同時,還可以根據社區教育的具體情況,進行電話隨訪,家庭拜訪等方式展開,組織病人進行健康教育技術交流會,同時,社區工作人員可以在社區范圍內進行社區群眾健康教育普查等等。
3 社區健康教育的發展和展望
加強社區教育工作勢在必行,如何更好的提高社區的整體教育水平和服務質量,成為每個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人員的職責和神圣的使命,必須根據自身社區的條件,加強社區健康教育的理論知識,并進行當地的社區教育服務工作,進行創新和改革,解決新時期下,健康教育面臨的新的挑戰和機遇。從理論和實際兩方面出發,積極吸取國外先進的健康教育理論經驗和技術,結合國內的具體情況和疾病發展規律,使用現有的手段提高社區的健康教育水準。保證國內社區健康教育事業的大幅度提高,從而提高社區群眾的整體生活質量,讓社區人民的生活更加的和諧、健康和安定。
參考文獻
[1] 景月娟.應用PRECEDE模式分析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健康行為影響因素[D].山西醫科大學 2013,04,34-35
[2] 岳紅麗.社區健康促進MIS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大連理工大學 2012,05,34-36
[3] 王芳華.社區居民對疾病認知與社區衛生服務利用的關系研究[D].長春中醫藥大學 2011,2,34-36
篇5
【關鍵詞】社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識形態
社區作為城市的基本單位,承載了城市人口的衣食住行,日趨成熟的社會發展機制使社區不再僅僅作為一個基本載體存在,演變成具有獨立特性的實體,毫不夸張的說社區可以看成是人們生活中繼工作單位和學校以外的最為穩定的區域。人們在社區內從事相對獨立并有一定共性的活動。由于機制和體制等諸多因素,長期以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針對校內的青少年、機關團體和企事業單位為主要對象開展進行,而忽略了人們每天都能接觸到的社區及其他特定范圍的生活區域,這些區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因此出現了些許空白。時代在變化,“自然人”的社會屬性也終將顯現出來,這也加速了社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的凸現,針對社區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開展、如何增強實效性等問題的探究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1 對社區加強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1 在轉型時期加強社區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區域的穩定
當前社會正處于轉型時期,人們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市場經濟的發展、多元化思潮的激蕩深刻影響了人們的生活。這使傳統意義上社區的功能得到了強化和擴大,如今的社區在功能上不僅涵蓋了戶口、計生等內容,更增加了如對再就業人口的安置、百姓的業余文化活動、醫療衛生保健、公共資源建設與維護等諸多內容。與此同時,社區也成為典型社會問題的交匯點,社區內活動著大量的離退休老人、農民工、下崗職工、小商販、無業人員,他們是社區頻繁活動主體,左右著社區意識形態的走向,由于社區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尚不完善,使他們處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邊緣,容易引發社會問題。及時有效的疏解人們的情緒波動,是加強社區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關鍵。
1.2 在新形勢下加強社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迎合了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發展需要
伴隨著改革開放,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強烈的沖擊,這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都發生了變化。反之,如果在內容、渠道、任務等要素上沿用陳舊的教育模式,只能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長此以往,將失去對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掌控能力,不能為社會的平穩發展提供思想保障。針對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特點,把握其發展規律,大膽運用于社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增強社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的重要途徑。
1.3 針對社區居民的需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引領社會主義思想進駐社區意識形態陣地的關鍵所在
將社區內的意識形態領地看作是待開墾的土地,如果社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沒有及時進行,其他不良的、腐朽的思想就會進駐,腐蝕居民的思想。如今的城市人口處在多元化組織形式的大環境,居民的價值取向也呈現多元化趨勢。如果放松對社區居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各種反、唯心主義、反科學、資產階級、封建主義就會卷土重來。因此,用社會主義思想占領社區思想陣地、提高居民的素質十分必要。
2 紅旗街道大興社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現狀分析
2.1 紅旗街道大興社區現狀
紅旗街道大興社區位于文化廣場西側,東起西民主大街西至建設街,南起解放大路北至西中華路。轄區面積0.31平方公里,總人口10,935人,共3665戶,黨員215名。14歲以下兒童125人;60歲以上老人751人;35歲以下婦女756人。大興社區黨委重視社區教育,著重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社區工作,通過開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不斷提高社區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提升了社區的文明程度。
2.2 面臨的主要問題
在紅旗街道黨工委和大興社區黨委以及社區干部、廣大社區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大興社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績顯著,但另一方面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社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度不斷加大。我國現在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新的體制尚未完全建立,舊的體制又未完全退出歷史舞臺,傳統的思維模式和現代觀念相互沖突,東西文化相互激蕩,面對正在調整的利益沖突,社區中群眾的價值取向、思想意識、評判方式都發生著很深的變化。由于大興社區的暫住人口較多,人口的結構較為復雜,失業問題嚴重等,使得該社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眾多問題。
(2)當前的社區工作人員中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較少。轄區內一萬多居民,但專職的思想教育人員不足10人,通過居民與教育人員的比例明顯看出師資力量的薄弱。同時轄區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的理論水平一般,為群眾普及深刻的思想知識較為困難。對于居民摸不清、弄不懂的問題和現象,水平不高的思想教育工作者也存在理解上的困惑。對于一些熱點、難點問題如果在普通社區引導和普及,水平一般的工作人員會感到很棘手。部分群眾提出尖銳問題,若不能做到客觀、良好、公正地把道理闡明,不能令群眾信服,就很難達到社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
3 如何改進和加強社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1 人才隊伍的建設是重要的關鍵之一
在當前社會,互聯網、多元化思潮不斷影響人們的思維、生活和交際方式。社區工作人員是社區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堅力量,工作人員自身的素質是社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關鍵,也直接決定了社區居民意識形態正常發展的成敗。因此,提高社區干部隊伍素質十分重要。隨著社區管理改革的深化,其職能不斷向綜合方面發展,以“居委會大媽”為主的狀況已不能適應新形勢。所以,應在高校中選取優秀、熱心的畢業生充實社區干部隊伍,并對這些新成員進行培訓,強化其責任感和事業心。
3.2 將科學、完善的社區管理方案,運用于實際的社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抓住社區內人員構成關鍵:首先,把握社區管理的規律,統一原有管理機構,形成新力量,增強社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其次,將教育內容融入對居民的服務中,居民是反映社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鏡子,社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是否顯著,關鍵在于居民對社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認可度,只有居民認可,才能為社區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真正取得社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
3.3 文化社區的發展是改善的關鍵,優化社區的文化環境,改善的社區文化氛圍是新時期社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手段
加強社區文化建設,通過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精神文明活動、優化文化設施等來豐富社區居民的精神生活,促進社區思(下轉第329頁)(上接第153頁)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展。文化設施建設要全面,如社區圖書館、文化館、網絡學習室等,大力優化社區文化設施并開發新文化設施,豐富社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載體。
4 結語
當代社會,社區是人們生活的基本單位。社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單一宣傳部門的工作,是全黨和全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做好社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要匯聚全社會的力量,要齊抓公管,才能開創社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篇章。
【參考文獻】
[1]李清華.也談強化社區思想政治工作[J].探求,2000(5).
[2]厲忠教.試論社區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徑和方法[J].創造,2000(12).
篇6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國民經濟水平不斷提高,我國的醫疔衛生體系不斷完善。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醫疔體制的變革、老齡化社會的來臨、疾病多樣化的改變、慢性病患者的增加等等問題,給家庭、社會和國家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社區護理服務將在提高國民健康中承擔更重要的責任,社區護理也將成為社區衛生服務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醫疔護理地點更多地從醫院病房移向社區和家庭;未來的護理人才也將由在醫院工作的專科護士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社區護理人員共同組成。因此,相應的社區護理學教學目標和內容的革新也勢在必行;中高職護理專業的社區護理課程教學改革也巳成為關注的焦點。如何開展社區護理教育,特別是如何進一步加強與完善社區護理的教學實訓和實習環節,注重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培養出適應社區服務體系發展的高技能型護理人才,使護生畢業后很快找到工作,安心的在社區護理基層崗位上為民服務,則是值得我們思考和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
2.核心概念界定
2.1 社區護理學
社區護理學是在護理學、臨床醫學、社會學、公共衛生學、預防醫學、康復醫學等相關學科理論基礎上,為適應公眾的健康需求,在護理實踐過程中綜合發展而成的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較強的新興學科課程。主要目標是使護生掌握為促進和維護人群健康,為目標人群提供連續性的、動態的、全科性的服務方法和手段。具體內容包括社區護理程序、家庭健康護理、社區疾病預防與控制、社區老年人保健、社區常見慢性病病人的保健護理等。
2.2 社區護理
將公共衛生學及護理學等理論和技術相結合,以人的健康為中心,需求為導向,服務對象為個人、家庭和社區,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貧困居民等為重點,融預防、保健、醫疔護理、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為一體的,有效、經濟、方便、綜合、連續的基層護理服務。
社區護理是一種適應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新型護理服務模式,它實現了以疾病護理為中心向以人群健康為中心的轉變,增添了新的工作內容,擴大了護理工作范疇,使護理服務從醫院走向家庭、走向社會,變封閉式的服務為開放式的社會化服務。
社區護理的特點是:以健康為中心;以人群為主體;服務綜合性;服務連續性;服務可及性;服務協調性;服務分散性;服務自主與獨立性。
3.社區護理教學和社區護理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006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的文件。該文件明確指出教育部門應著力負責全科醫學及社區護理學科教育,將學生的社區衛生服務技能作為醫學教育的重點教學內容和培養方向。該文件的頒布,對社區護理的教學和社區護理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對照該文件的要求,結合筆者多年的社區護理教學和實踐經驗體會,歸納出以下存在問題和差距。
3.1 社區護理教學起步較晚;實踐教學體系滯后;教材難以體現社區護理的特點;課堂理論授課學生參與性不強;教學師資力量薄弱。
美國早在20世紀初就巳經開始將社區護理課程納入護理教育大綱中。東南亞等國家的社區護理和社區服務從法律制度的制定及具體的工作實施,也早巳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體系。相比之下,我國的社區護理起步較晚,開設此課程歷史短暫,至今還沒有一所學校單獨設置社區護理的專業。從事社區護理教育工作的雙師型專職教師極其缺乏,多為從事護理學其他課程的教師兼任。目前使用的教材也多為國外教材的翻譯版本,部分章節理論性很強,內容卻空洞。案例大多是國外所開展的社區護理工作,很多護理服務項目在國內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尚未開式,使得多數學生認為這些社區護理工作在我國還遙不可及,以后干這行了再學也為時不晚。另外,社區護理學課程中的一些章節和內容與臨床護理、老年護理課程重復,學生對于這些知識巳經有所掌握,因缺乏新鮮感而造成學習興趣不高,而教師也認為社區護理學的課程難講。這種不完善的教學體系導致了不同程度的教學內容與實際脫離的現象,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
3.2 社會和各級政府對社區護理認識不足;政策及財政支持不夠;社區護理服務普及率偏低;社區護理人才嚴重缺乏;社區護士角色功能單一;社區護理服務缺少專業特色;社區的衛生服務現狀也給社區教學實訓和實習以及學生的就業帶來很大困難。
目前我國社區護理的組織及管理工作基本上是由各個醫院或當地的社區衛生機構承擔。各級政府尚無具體的社區護理規章制度和實施計劃。社區護理機構均沒有形成獨立的社區護理管理體系。社區護理工作的開展沒有充分的法律保障。政府和社會對社區護理的宣傳、提倡力度不夠;有關政策及財力方面支持不夠;這些都嚴重制約著社區護理的發展。另外,社區護士角色單一,主要承擔起了照顧者角色。而健康教育者、健康咨詢者、健康協調者、康復訓練者、研究角色者等社區護理的功能較少。再加之社區護理人員素質偏低,社區護理服務又缺少專業特色,使得社區的特色護理開展舉步維艱,社區護理工作只能求生存,不能求發展。
4.建議和對策
4.1 重視并切實加強社區護理人才的培養;加強社區護理教育的研究;開發具有中國特色的社區護理教材和課程體糸;建立以全科護士為主體的社區護理服務專業技術隊伍,推動社區護理教育的健康發展;在護理教學中把培養適應未來的社區護理人才作為長遠的培養目標,在中高職院校開辦社區護理專業,以提高社區護理人員的學歷層次。
4.2 建立校內社區護理實訓場地和校外社區護理實習基地。大力改進教學方法,帶領學生走出課堂深入社區、家庭,直接參與社區護理工作的設計、實施,加深學生對社區護理教學內容的理解,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社區護理素質。使護生真正做到四個轉變:服務功能從醫疔護理向健康促進、疾病預防、基本醫療和身心康復轉變;服務對象從為病人服務向為群體(家庭、社區)服務轉變;人才培養、崗位培訓從臨床護理向社區護理、老年護理等邊緣性學科轉變;工作方式從醫院院內護理轉向院外、社區、家庭服務的轉變。
篇7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7B-0007-03
西鄉塘區位于廣西南寧市市區西北部,區域總面積1 298平方公里,居住著漢、壯、苗、瑤等多個民族共115.62萬人口。轄區共有公、民辦中小學、幼兒園253所,學生人數達105 300多人。近年來,城區黨委、政府籌措資金5 000多萬元,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使整個城區的教育信息化建設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我們對西鄉塘區教育信息化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改進建議,以期加快該城區的教育信息化建設,及為其他地區的教育信息化建設提供借鑒。
一、基本情況
(一)基礎設施得到改善,但缺口仍較大
西鄉塘區的農村學校中有608個教學班擁有“班班通”設備,占城區學校教學班總數的37.6%;所有學校均安裝了寬帶網,已經全面實現“校校通”,正逐步實現“班班通”;所有的中學、城市小學及部分農村小學擁有計算機教室,占城區學校總數的63.5%。部分學校配備了電子閱覽室、電子備課教室。計算機數與學生數之比(以下簡稱“生機比”):中學為10∶1,小學為17∶1。少數學校建設了校園網,擁有校本資源等。目前,該城區的教育信息化基礎建設水平超過南寧市的平均水平。城區信息技術裝備部分數據見表1。
教學軟件資源配備情況:中小學擁有數量不多的教學軟件資源,比較多的是光盤和計算機多媒體課件。這些教學軟件資源,一部分是隨著各種項目(如“農遠”“薄改”項目)等配發下來,部分是學校教師以網上購買等形式購進,教師自主開發的較少,不能滿足常規教學使用需求,而且沒有進行統一管理,談不上充分共享。
(二)教師隊伍具備基本的信息化教學能力
近年來,城區教育局、電教中心注意加強教師隊伍的信息化教學技能培訓,成效顯著。調研結果顯示,大多數教師具有應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并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操作技能和信息化教學基本原理,也有比較強烈的踐行信息化教學的愿望。據抽樣統計,80%以上的教師能夠制作PPT、收發電子郵件、上網檢索資源,60%的教師能夠利用基本的信息技術工具開展教學,教師隊伍整體上具備了開展信息化教學的基本能力。
(三)應用普及程度較高,但應用率較低
城區教育管理部門注意督促和推進信息技術在常規教學中的應用,每年都舉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評比活動,要求學校開展信息化教育課題研究,調動了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的積極性。據調查,學校的信息化教學覆蓋率如下:學科覆蓋率接近100%,課堂覆蓋率約40%,教師覆蓋率為63%,信息化教學設備(每套)周使用率在20課時左右。但是,有80%以上的學校沒有信息化教學方面的科研課題。農村學校的信息技術應用率相對偏低,城市學校應用信息技術較為普遍,城區整體應用情況略高于南寧市平均水平。而信息技術在教育科學管理、個性化教育教學、協同化的家校社區教育等方面的應用幾乎還是空白。
二、特點及發展情況
(一)城市學校的信息化教學應用成效比較顯著
一是先后爭取到中央電教館部分研究項目落戶西鄉塘區。中國―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姊妹學校”遠程合作學習項目課題、教育部―微軟(中國)“攜手助學”項目課題、中央電教館―甲骨文教育基金會“Think Quest”項目課題、戴爾“互聯創未來”項目等一批國家級重點項目落戶城區。通過項目的實施,有效地優化和提高了城區教育信息化應用的結構和層次。
二是以競賽促進應用。在選送教師參加自治區、市等上級業務部門組織的信息化教學評比活動前,首先舉行城區級的評比競賽,部分學校也相應開展校級評比篩選活動,從而促進學校和教師應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促進了信息技術的應用和普及。
三是注意開展與教育技術應用相關的教研活動,促進教育技術應用常規化。部分學校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教師就如何實施信息化教學開展集體備課等教研活動,展示獲獎課例,交流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教學經驗,研討教學設計、課件設計與制作的方法。通過有針對性地開展教研活動,有效地促進了信息技術手段在常規教學中的應用。
(三)政府出資積極開展教育技術能力培訓
據調查,大多數學校都派骨干教師參加各種自治區級、市級信息化教育培訓。近兩年,城區組織了40名骨干教師參加南寧市教科所舉辦的“英特爾[?] [R]未來教育”《創新思維技能》和《基于項目的學習》課程網絡培訓,組織225名學科教師參加自治區網絡聯盟“備好課”培訓,組織多媒體遠程教學設備項目學校校長和骨干教師參加市級和自治區級設備應用培訓等。城區政府還撥出專項經費舉辦了西鄉塘區“英特爾[?] [R]未來教育基礎課程項目”普及培訓,共培訓中小學主管教學的副校長、教導主任等125名,并通過這些骨干教師開展校本培訓活動,有效提高了教師隊伍的信息化教學的理論水平和基本技能。
(四)教育信息化基礎建設水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見表2)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發展不平衡,城市學校明顯強于農村學校,同類學校之間差距比較大
1.基礎建設差異比較大。目前,部分農村學校沒有計算機教室、沒有實現“班班通”,少數學校還沒有配備多媒體電教室,與裝備先進的學校相比,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形成較大的反差。
2.教育技術能力建設差異比較大。教育技術能力建設是推進學校、城區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條件,其主要形式是進行教師信息化教學技能培訓。據調查,城區教育局等管理部門除積極爭取名額派送骨干教師參加自治區級、市級的培訓學習外,還積極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培訓活動,在此基礎上再由學校開展校本培訓。基于這樣的培訓架構,大多數教師沒有機會直接參加自治區、市、城區的脫產培訓學習,只能參加外出培訓學習或者學校開展的校本培訓。可以說,教師隊伍整體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水平基本由校本培訓的質量所決定。我們在調研中發現,不同學校開展校本培訓的積極性、培訓質量有較大差別,有針對性的課題研究、校本教研等方面也存在較大差異,整體水平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3.應用水平差異比較大。部分學校由于校領導、教師的應用意識不強,資源少等原因,在常規教學中很少應用信息技術。此外,部分城市學校對相關設備的使用僅僅停留在粗放型應用層面上,用于應付參賽、公開課、接待課等現象比較普遍。而有的學校應用信息技術的水平較高,并屢屢在全市、全區、全國甚至國際大賽中獲獎。兩者形成明顯的反差。
(二)資源建設未能引起足夠重視
教育資源建設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領域。資源建設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現為投入大、資源組織復雜、建設周期長、收效慢等。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大多數學校的領導、中層干部沒有樹立起資源建設的意識和觀念,基本沒有開展資源建設的構思和實際舉措。即使是一些應用信息技術有一定成效的學校,也由于缺乏有組織、有計劃的資源管理,致使數量有限的資源散落在為數不多的比較熱衷于信息化教學應用的教師手上,談不上充分共享,造成了比較嚴重的資源浪費。
(三)應用優勢未能很好地轉變為質量優勢
西鄉塘區教師隊伍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水平、運用的積極性和普及程度,相比其他縣區明顯要好。教師參加全國、全區、全市的各項應用評比活動,獲獎的數量、檔次也明顯領先于其他縣區。據調查統計,一半以上的教師能夠利用多媒體資源支持教學活動,但是這種應用基本是在傳統教學過程中對多媒體資源的應用,或者是利用多媒體投影環境代替板書等。而類似Webquest、PBL等新的教學方法與新技術深度整合的應用并不多見,應用水平總體上還比較低。教師在觀念上能夠接受信息技術教育理念,但在實踐中,未能將信息化教學理論轉變為實際的課堂教學應用技能,綜合反映在教育質量上優勢不明顯。
(四)部分骨干學校未能很好地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西鄉塘區擁有幾所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在南寧市乃至廣西都屬于領先的學校。但是,近年來部分學校沒有鞏固和發展自己的信息化教育優勢,不但自身的發展速度不如一般學校,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常規應用也沒有什么明顯的成效,沒有發揮應有的示范、輻射、引領作用。
(五)教育技術能力建設系統性不強
隨著基礎設施和技術環境的不斷改善,教育技術能力建設成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任務。近年來,自治區、市、城區各級教育技術部門都開展過多種培訓,以期提高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但是,這些培訓的目標更側重于現實性、實用性和階段性,缺少系統性和發展性設計。因此,往往培訓后沒有多久,教師就會發現所掌握的技術跟不上教育形勢的發展,或在實際工作中缺乏自我發展的系統性目標。
(六)沒有建立起基本的激勵機制
大多數學校沒有建立起針對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制度或激勵機制,缺少教育信息化建設計劃,部分學校只在年度工作計劃中提及信息化建設工作內容,不具體,更談不上系統。大多數學校的教研管理制度沒有針對信息技術應用方面的具體要求,各種獎勵制度中沒有體現激勵作用,學校管理體系中缺少具體的管理要求、使用目標要求和相應的激勵機制。
(七)各種信息化教學設施缺乏后續支持
1.中小學現代化教學設備普遍沒有后續技術支持。中小學校沒有配備專門的維修技術人員,學校的各種信息化教學設備的維護多數是依托基本的售后服務,在“三包”服務期結束后,設備出故障基本上是信息技術教師或其他后勤人員負責修理,設備修復率低、效果不理想,不少設備因為維護不恰當、不及時而閑置待修,最終報廢,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和浪費。
2.沒有落實后續運維經費。西鄉塘區的中小學校目前擁有的“班班通”設備大多數還比較新,但正常使用的損耗會很快顯現,并將在兩年后出現高峰。如投影機燈泡的更換等,此類正常損耗維護費用將是一筆不可忽視的開支。此外,計算機教室的更新維護、人員培訓等,如果還是按照目前的管理模式將會嚴重影響學校現有設備的正常使用,最終影響城區信息化建設的持續發展。
四、建議
(一)提高認識,加大投入,縮小城鄉差距
教育信息化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投資大、周期長。目前還有不少領導干部對實施以教育信息化推進教育現代化發展戰略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緊迫感不強,缺乏長遠投資的魄力。因此,必須讓各級領導干部認識到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在這方面,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應該承擔起主要責任,大力開展教育信息化知識的宣傳、培訓和推廣。政府要建立起穩定的教育信息化經費投入機制,加大對農村學校的投入,努力實現教育均衡化發展的目標。
(二)建立機制,促進應用
1.教育管理部門建立監督管理機制。應該把城區信息化教育教學管理的目標任務分解到行政(基教、人事、計財、督導)、教研、電教、鄉鎮(片區)和學校,明確各部門的管理責任,列入年度工作計劃,納入年度職責考評內容,建立規范的管理機制、有效的教育信息化人才培養機制、科學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評估體系。
2.學校建立常規應用的目標管理要求和激勵機制。一是有針對性地定期開展校本培訓。培訓要有計劃性和系統性,明確每學期的培訓次數,每次培訓的內容等。二是提出資源貢獻要求,促進校本資源建設。如根據不同學科、不同能力要求每位教師每學期為學校貢獻3~5個所任學科的信息化教學課件,同時建立教師提供課件(資源)的鑒別體系和機制,逐步提高校本資源建設的質量。三是針對不同的應用形式定期開展教研活動。可以是輪流上觀摩課、集體備課、校內評比等。四是根據學校裝備及資源擁有量等實際情況,規定(課堂、教師)應用的覆蓋率。不同學科、不同年級可以有所區別,共同目標是提高設備使用率。五是對積極應用信息技術并取得成效的教師給予獎勵。獎勵要體現針對性,標準要適當高于常規同類項目的獎勵標準,讓獎勵能很好地發揮激勵作用。六是針對信息化教學應用開展科學研究活動。針對信息化教學拓展應用遇到的問題、難題開展相關研究活動。科研不要太在意最終“研究成果”的技術含量,重點是追求研究過程中教師隊伍理念的轉變、素質和意識的提高及技能的提升。
(三)建立樣板,以點帶面,促進整體發展
1.建智能化校園試點。“十二五”期間,在城區內選擇1~2所合適的學校,在財力、物力等方面適當傾斜,嘗試建立智能化校園,在校園環境、學校管理、教學環境、教學系統、教學模式等方面實現智能化,形成特色明顯、技術先進、應用創新、效果顯著的智能化校園示范學校。
2.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的引領示范作用。西鄉塘區有一批信息化教學應用比較好的學校,可讓一所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或信息化教學應用骨干學校,與幾所相對落后的學校,結成信息化教學應用的姊妹學校,形成部分強校帶一批弱校的架構,促進城鄉學校的整體發展。
3.加強對骨干學校的管理,敦促其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城區教育管理部門對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和原來掛名的“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項目示范學校,要進一步加強管理,提出信息化教育教學管理目標要求,明確實驗、示范、輻射的具體內容和責任,列入年度工作目標責任考核,促進其不斷發展,發揮引領示范作用。
4.嘗試建立初步的資源共享體系。選一兩個鄉鎮(片區)作為試點,啟動城區的資源建設工程。一是建立鄉鎮或片區級的資源建設與共享體系。由于個別學校自己開發、收集、購買教學資源的能力非常有限,可以鄉鎮、片區為單位,有組織、有計劃地集中力量共建共享一個資源庫。如本鄉鎮(片區)有6所學校,則每所學校在規定時間內負責建1個年級的教學資源,各學校完成建設任務后集中在一起,并以約定的方式實行共享。二是以城區為單位建立共享資源。城區可以通過舉辦課件資源制作評比、優質課大賽、收集各鄉鎮(片區)資源庫的優秀作品等方式,建立城區級的共享資源庫,再反哺鄉鎮中的其他學校。
(四)做好教師隊伍的培訓
篇8
【關鍵詞】吉林地區;社會音樂教育;現狀;研究
【項目】本文為吉林省社科聯立項資助。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309(2012)07-0009-1.5
新世紀之后,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人們對音樂文化的需求越來越強烈,人們開始注重藝術教育,但從整個國民的藝術教育上看,社會音樂教育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以社會音樂教育為主的一個新興的教育市場。社會音樂教育是指除國家及地方政府教育機構開設的音樂教學課程以外,由社會力量辦學等個人從事課外音樂相關教育工作及相關活動的教學模式。由于社會音樂教育的特殊性,往往被教育機構和政府部門所忽視,但恰恰是社會音樂教育卻承載著我們國家大多數教育機構所沒有能夠達到并實現的音樂教育的總體目標,社會音樂教育更是我們吉林地區目前急待需要關注和大力倡導發展的領域。
一、吉林地區的社會音樂教育的基本概況
主要教學的內容及范圍:
吉林地區的社會音樂教育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試唱樂理(音樂素養)、聲樂(通俗、民歌、美聲)、民族樂器演奏(二胡、琵琶、竹笛、古箏等)、西洋樂器演奏(鋼琴、小提琴、單簧管、薩克斯、打擊樂等)。
從事社會音樂教育工作的人員基本情況。人員分布情況,高校、藝術團體(館)、中等專業學校及中小學、退伍軍人、民間藝人、高校畢業生。
專業素質,高校教師及藝術團體演職人員由于長期從事專業演奏、演唱,從而使他們在專業技能水平、教學能力水平、對音樂知識的全面性及音樂作品的理解和處理能力上等方面整體專業素質相對較高。
社會音樂教育的對象。(1)學齡前兒童(2)中小學生(3)高中生及中等專業學校學生(4)成年人。
二、吉林地區社會音樂教育的主要類型
大致可分為普及教育、應試教育、精英教育、娛樂教育等四類。
吉林地區的社會音樂教育以普及音樂教育為主,主要承擔全地區大多數青少年、兒童掌握簡單樂理知識及器樂基本演奏、聲樂基礎演唱的培訓工作;以應試教育、精英教育、娛樂教育為輔,充實目的性比較明確的教育方向和內容,是普及教育的有力延伸和拓展,是順應市場化發展的需要。
三、教材
在音樂教育的發展過程中,教材的選擇和使用一直是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教師對教材的選擇往往與學生的培養方向和教育類型有著直接的關系,由于教師、學生、以及不同專業的需要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使得目前所使用的教材五花八門種類繁多,而且還有一部分為授課教師自己編寫的教材,由此所產生的直接影響是表現在教學質量和教學任務無法正常完成。
如何才能改變教材選擇和使用的混亂現狀呢?教師駕馭教材能力依據教育類型和培養方向,科學合理的選擇適合教材。教材的分類與教材的橫向比較和研究。教材間的合理搭配、補充和應用。教師應能夠很好的運用不同類型、層次、水平和不同時期的教材,能夠很好的解決在教學中,對教材錯誤選擇對教學的不良影響。如:幼兒階段選擇一些淺顯易懂的兒歌,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有利于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的學習過程。
四、吉林地區社會音樂教育的特點及存在的問題
師資結構層次不合理。一方面經濟環境相對較差,很難吸引外來人才,同時也很難留住本地人才,使得吉林地區的師資隊伍整體實力不強。師資結構不合理反映在只有一少部分專業素質能力較強的師資力量,卻很難滿足本地區不同層次的音樂教育需求。另一方面,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及能力急待提高,由于教師隊伍的專業素質及能力參差不齊,部分教師受經濟利益驅使謊報所學專業和畢業院校,甚至有一部分根本未受過高等音樂教育仍然以虛假信息忽悠學生及家長,并吹噓自己的業務能力很強,夸大自己真實的業務水平,使很多接受社會音樂教育的學生及家長真假難辨,延誤了最佳的學習時機,使得很多原本有著較好素質的學生因此未能打下良好的專業基礎,不能夠再有機會接受高等音樂教育,成為音樂專門人才,此問題相對比較突出。
吉林地區社會音樂教育教學門類不均衡(畸形),主要表現在所開設的課程以聲樂及器樂教學所占極大,而樂隊指揮、合唱指揮、音樂創作、音樂作品賞析等音樂理論方面的教學幾乎為零,其中在器樂教學中西洋樂器為主,其中鍵盤樂器居多,民族器樂的教學相對薄弱,其中只有古箏一枝獨秀。原因很簡單,多數家長覺得簡單好學就讓孩子學了,沒有詳細認真地思考,還有就是較強的從眾心理。這種不均衡造成接受教育的學生,在音樂學習的內容上過分單一,缺少多元化的音樂教學,從而使其在音樂作品的分析、理解及演奏上受到很大制約,使學生內在的音樂修養極其匱乏,同時缺乏創造力和想象力。此古語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教學形式和方法過于陳舊,絕大部分教師都延用傳統的教學形式,教師在教學過程成中還保持著一種“老師怎么學的就怎么教”,“老師學的是什么就教學生學什么”。這種單一的、簡陋的教學形式極大的束縛了學生的發展,這種死板的、教條的教學形式強調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不能夠科學合理地根據每個學生具體的素質和條件,來因材施教。
買方市場趨勢,所謂的買方市場是指教師根據市場需求(一是指社會熱點或流行的某種樂器,二是指家長及學生對音樂教育的需求)來決定,教師開展何等音樂教學門類及運用何等音樂教學方法的利益驅使。
一方面,教師一味地為了迎合學生和家長的需求,教學過程中,不能根據所學音樂的具體需要,合理地開展教學,往往以學生及家長喜歡的流行歌曲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來取悅學生家長,同時更是以虛假的教學成果,作為教學能力及水平的高度體現。另一方面,不論生源素質如何,到底是否適合所學音樂哪一具體學科,都謊稱非常適合、具有很高素質、條件很好等。“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社會音樂教育可以使人民群眾遠離低俗文化和過度娛樂,有利于安定團結,構建和諧社會,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篇9
關鍵詞:高校體育 教師隊伍現狀 隊伍建設 思考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
當今教育正處在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而積極進行改革的時代,中國高校體育正處在世紀交替的時代轉折點。在此關鍵時刻,高校體育教師也肩負著重大的世紀重擔和使命。科學的進步與發展和激烈的競爭不僅要求未來的人才要有敏銳的智慧和豐富的知識,還要有健康的身心。如何使高校教師跟上改革的步伐,擔當起歷史的重任,迎接21世紀中國高校體育發展的新挑戰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本文就目前我區高校體育教師的現狀,對我區高校體育教師隊伍的建設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二、我區高校體育教師隊伍的現狀
(一)體育教師思想觀念陳舊。談到“思想觀念”,我們不得不談一下深深扎根在體育教師頭腦中的“單純技術”的觀點,這一觀念的形成是由歷史原因造成的,時期“兵式體操”的興起是在中國屢遭侵略喪權失地的情況下,由西方傳入我國的。在很長一段時期,在只注重“尖子”“選手”體育思想的影響下,教師傳習運動技能的能力備受重視,這種傳習運動技藝為主的思想教育,一直影響著我們體育教師。以來中國學校體育教育經歷了七次改革,雖然每次改革都取得了不小的進步,但是看一看我區體育教師的思想觀念的轉變又有多大呢?五六十年代上課的模式,我們這一代的體育教師仍在沿用。雖然每一次改革都要求體育教師轉變思想觀念,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能夠真正做到思想觀念轉變的又有幾人,即使是改用了新的教學模式,也沒能堅持下去,時間一長又回到老樣子。
我區高校體育教師教學理念更新緩慢嚴重影響了我區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體育教師的知識結構不合理。教師被人們看作是知識的象征,而受到人們的尊重,沒有知識不能稱之為“師”,故知識是教師賴以為本的基礎,其專業知識水平又將直接影響和決定教育對象的素質。建國60多年來,我區在調整體育教師知識結構方面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我區高校體育教師的知識結構暴露出不少的問題。在新的世紀里,學校體育對增進學生身心健康,增強體質的觀念更加重視。隨著體育教學改革的深入,健康教育深入人心,要求體育教師的知識結構和技能能力也應有所改變,在走訪了區內幾所大學后所得到的結果令人擔憂,首先在高校體育教師的專業知識方面水平參差不齊。其次在健康教育和素質教育中,涉及到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各個領域方面的知識越來越多,我區高校體育教師的人文素質和知識的廣度都不能夠真正的適應體育改革的需要。
(三)體育教師的“身教”問題。“身教”主要是指教師用自己的行為表現來影響和教育學生,體育教師一般來說都比較熱情、豪放、開朗、充滿活力,與學生接觸多,具有較強的親和力,但也有一些體育教師忽視了“身教”這一問題,他們有的不修邊幅,服裝不整,有的行為放蕩,舉止不羈,站沒站相,坐沒坐相,說起話來罵罵咧咧,口帶臟字,叼著一支煙,四處游逛,這些現象嚴重影響了體育教師的形象,作為體育教師我們應該認真的思考這個問題。
(四)體育教師的科研能力。新時代的體育教育已不是過去那種簡單的動作重復,而是科學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教育,因此體育教師的科研活動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研究型人才的今天,體育教師科研的基本功是體育教師在新的時代環境下,必須具備的素質。我區有些高校體育教師的科研能力較弱,許多教師又很少看一些學術前沿的書籍,雖然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能夠發現問題,但不能夠及時的研究,解決問題。
三、加強體育教師隊伍建設的若干思考
(一)要進一步更新體育教師的思想觀念。體育課程是高校實施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教學計劃的最基本的組成部分,是完成高校體育工作的重要任務。因此,高校體育教師要把體育學科同其他學科一樣視為具有豐富內涵和教育規律的完整系統,及時改變舊的體育教育觀念,樹立新的觀念將終身教育,人文主義教育和健康教育與體育教育相結合以實現全面發展的預定教育目標。
(二)進一步完善體育教師的知識結構。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推行,體育課程不再滿足于體育知識、技能的教學和身體鍛煉,而且還將如營養問題、運動損傷問題、心理健康問題、人際關系等有關知識,加到體育課程中,使體育課程教學的難度不斷加大。因此,我區高校體育教師應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以適應新時期體育教學的要求。
(三)加強自身形象的確立。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對于學生,教師自身、學校乃至整個教育系統都是至關重要的。新的教育形式、教育體系下我們體育教師的形象也要有新的變化,體育教師形象是一種榜樣、是一種資源、是一種境界的觀點,體育教師職業形象的塑造不僅是一個合格體育教師成長的必然過程,也是一個優秀體育教師做好本職工作的必要條件,更是我們學校體育、校園文化生活發展的基石。
(四)加強培養體育教師的科研能力。雖然體育課是一門以“實踐”為主的課,具有開放性與動態的特點,但這并不意味著體育這門課是一門簡單的“玩”課。體育這門學科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需要體育教師不斷的發現問題,不斷的鉆研和解決問題。體育教師的科學實踐與科學研究,創造出各種教學方法,使教學變得更為有效。體育教師只有依靠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才能在信息化和教學化的現代社會,更好的為體育教學服務。我區高校體育教師只有向科學研究型人才轉變才能不斷適應未來的教育。
四、結論
通過客觀的分析,我區高校教師隊伍的現狀,我們發現我區高校教師隊伍的問題和差距,在此基礎上結合現在體育課程改革與發展和我區高校教師的實際情況提出新思路和新方法,不斷的完善和改進我區高校教師隊伍,更好的為我區高校體育工作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篇10
一、農村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分析
2010年,研究人員先后對靖遠、景泰、會寧、平川等縣區中、小學信息化建設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我國西部農村地區學校信息化建設與城市學校相比,相對滯后,其主要表現為:
1.硬件設備不足,設施利用率低
目前大多數農村學校都不具備學校信息化建設的硬件條件,盡管近幾年在各級政府協助下,縣、鎮、村各級學校先后配備了一定數量的電腦等信息化教學設備,但學校計算機人均占有率相對較低,即使教師制作了課件,也因缺乏設備而無用武之地,因此仍無法做到保障信息技術課程的全面開展。另外,農村信息化建設的基礎設施條件較落后,許多地方網絡鋪展還未到位,這就嚴重影響了教學信息的交流。盡管網絡平臺提供了許多優秀的教學資源,可師生卻因為沒有有效途徑而無法吸納、接收這些資源。
2.對現代化教育建設認識不足
農村學校教師,甚至校領導以及一些基層教育領導者在信息化建設的認識上還存在誤區,認為開展信息化建設在某種意義上是對學校的一種包裝,可以起到吸引生源的效應。他們認為,如果全面深入應用信息技術教學會因教學模式的改變而影響到升學率。因此,他們僅僅對信息化設備進行了大量投入和建設,卻沒有制訂出促進信息化資源利用的具體有效措施,信息化設備成了櫥窗里的展覽品,以至于農村學校的主要教學形式仍是傳統的課堂教學。
3.實用的教學資源匱乏
農村教育信息化建設應配備有豐富的信息化教學資源,然而農村教師能夠接觸到的軟件多是面向城市教育的,找不到適應農村教育的本土化教學資源,再加上先進的信息傳播設備較少或配置低下,教師無法及時得到最新的教學信息,因此很多多媒體素材都需要教師自己開發,不僅耗時耗力,課件質量也不盡如人意,結果往往事倍功半。這些客觀因素就決定了課堂教學大多只能局限于傳統教材。
4.師資力量嚴重短缺
農村學校具備信息技術專業知識的人員嚴重短缺,掌握信息技術教學理論與方法的教師比例尤其低,具備信息化綜合建設能力的人才幾乎沒有。而且由于師資配備率低,教師課時多、任務重,導致教師沒有充足的業余時間學習新知識、新技能。以糜灘鄉的中小學為例,只有初中的一般學科教師實際運用水平接近城市教師的平均水平,而村小的一般學科教師實際運用水平都遠遠低于平均水平。因此,即使學校擁有信息化設備,由于師資力量配備的問題,信息化設備利用率仍然很低。
二、加強農村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策略探討
1.多方籌措資金,分批投入實施,切實改善辦學條件
首先,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教育建設投資并建立相應的監督機制,避免資金的浪費和流失;其次,通過相應政策,采取多種策略,吸引企業或單位增加對教育資源建設的投資或者捐助,以保持學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設持續性發展;再次,學校根據經費情況,分年度、有計劃地購置信息化教學設備,以增大信息化設備的覆蓋面。
2.引導教師找出差距,學會求知,逐步轉變教育觀念
首先,教育管理者應具備正確的現代教育理念,改變以考試成績和升學率作為教師素質的唯一評價標準的做法。積極推行現代教育技術,并設置相應的評價機制,以激勵教師的自身發展;其次,廣大教師應加強自身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和學習,掌握完善的現代教育技術理論知識。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思想和方法作為指導,將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改善農村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相對低下的現狀,從而促使農村信息化教學從量的積累逐漸到質的飛躍。
3.加強信息化教學資源庫的建設
首先,應加大對教學資源庫建設的資金投入,沒有雄厚的資金投入作為基礎后盾何談信息化教學資源庫的優質建設?其次,相關職能部門應組織成立一支專門負責教學資源庫建設和管理的隊伍,統籌規劃,對教學資源庫進行分門別類、綜合整治。同時,為了更有效地進行教學資源庫素材建設,避免重復建設,促使教學資源庫建設能有計劃、按步驟地實施,根據專業特色和學科設置情況,有針對性地規劃建設切合實際需要的學科教學資源庫是十分必要的。
4.分層培訓,逐步提高教師信息化素養
組織業務熟練的專業人員,以講座、多媒體等形式對教師進行深入淺出的培訓。針對年齡大、接受能力差的老教師,可以開展一些簡單的應用技術培訓,如開、關機的基本操作,Word文字處理,Excel表格處理,簡單資源的下載及修改等;針對年輕教師要提高標準,在熟練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礎上,還應要求掌握幻燈片、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方法。
總之,我國西部農村地區的基礎信息化教育建設是一個長期、曲折的過程。在其發展過程中必定會遇到方方面面的困難,面對這些難題我們要勇于接受挑戰,正確分析問題的原因所在,找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與創新,不斷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才能在不遠的將來實現農村信息化教育的跨越式發展!
- 上一篇:神經網絡量化綜述
- 下一篇:卷積在神經網絡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