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勞動實踐個人總結范文

時間:2024-03-26 11:45:0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中勞動實踐個人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初中勞動實踐個人總結

篇1

一、勞動是每一個的必然歸宿

勞動對于每一個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生活在社會上首先要滿足吃穿住行的需要,勞動是人獲得生活資料的基本手段。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比較發達的今天,人們往往不再滿足于獲得基本的生活資料,而是追求自己最高價值的實現,勞動正是實現自己價值的根本途徑。但是在技術經濟的背景下,勞動技能的獲得必須通過教育和學習。勞動是基礎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國目前實行的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計劃中就開設了初中勞動技術課程。這對初中學生的全面發展、綜合素質的提高作用巨大。應該說,沒有勞動內容的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是有缺陷的教育,素質教育的著眼點就是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素質俱佳的新人。但在目前初中的教育實踐中,還是有不少缺陷的,特別是在勞動與技術課方面有明顯不足。學校一味追求升學率、家庭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使家校雙方都忽視勞動技術教育,由此帶來的問題比較突出,主要表現為學生好逸惡勞、動手能力差、輕視體力勞動者等等。當這樣的學生走向社會后,就會與社會環境格格不入,不能適應社會現實的需要。初中勞動與技術課的意義就在于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初步的勞動素質,為學生走向社會奠定基礎。因而,陶行知說“唯獨貫徹在勞力上勞心的教育,才能夠造就在勞力上勞心的人類,才能征服自然勢力,創造大同社會”。

二、打破教材局限,增強勞動實踐

初中階段的學習分為基礎知識學習和實踐能力學習兩種。多少年的義務教育階段中,初中學校已經適應了以教材為核心的教學。但屬于實踐能力學習的勞動與技術課則不適合以教材為核心的教學,“新課程理念要求綜合實踐活動不允許有原來意義上的教材出現,不允許每個學習領域都編成教材”。勞動與技術課的實踐性是第一位的,要緊緊地圍繞著勞動實踐來組織教學。“實踐活動是加強勞動教育的有效手段,勞動教育的實踐活動更應該是有目的、有內容、有方法、有陣地”。第一,勞動教育的實踐活動與其他學科的學習結合起來。初中階段各個學科都會涉及一些手工制作,這是進行勞動實踐的很好契機。比如,在數學課中會涉及很多圖形,班級可以讓學生在勞動實踐課中引導對這些圖形加以制作。物理課中,半導體、滑輪等也都可以在勞動實踐課中讓學生進行制作。第二,勞動教育實踐活動與校園的日常管理和校園文化建設結合起來。比如,每周的一次的大掃除就是進行勞動實踐的好機會。校園板報、班級板報也是學生進行勞動鍛煉的舞臺。第三,勞動教育實踐活動與家庭生活結合起來。比如,可以安排“周末我給父母洗腳”“周末我做家務”等活動,然后教師通過家訪和課堂點評,總結相關情況,這種方式增進了學生的勞動能力,也加強了家校共建合作。第四,讓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在社會生活中進行,比如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報紙義賣活動、市區街道清掃活動,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體驗勞動的艱辛、在勞動的艱辛中體驗社會生活。

三、在勞動中培養創新能力

創新來自于實踐,向學生實施勞動技術教育是培養初中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具體來說,要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動手’‘設計’‘勞動’等內容結合起來,運用‘問題情景’‘探究設計’‘自主實踐’‘及時評價’等方法進行有效的教學,才能達到目的”。第一,學生是勞動實踐活動的主體,要讓學生充分發揮勞動實踐的主體地位,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學生的創新能力。那種參與到了勞動場面中卻飄在勞動實踐表層的行為是培養不出創新能力的,要謹防勞動實踐中的假“實踐”,要把勞動實踐真正地落到實處。第二,在勞動與技術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改變教師主導的強勢職業心理。通過讓學生發揮不同的興趣、性格、能力,開創創新性的學教活動。第三,教師通過及時評價,起到引導、啟發的作用。但如果不是嚴重的錯誤,教師不適合把問題全部抖開,要給學生留下想象、發揮、革新的余地,這樣可以鍛煉、激發他們的創新能力。第四,學生在勞動實踐中互相配合、交流,互相取長補短,容易培養各自的創新能力。如果是復雜性的、規模化的勞動場合,學生之間的配合、交流就更重要,老師要教育、啟發學生通過默契協作,完成勞動實踐任務、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

總結

勞動是應該從少年時期就培養起來的思想,初中生要樹立勞動觀念,并培養出初步的勞動技能。還有重要的一點是要在勞動實踐間活動中打造初中生的創新能力。這是初中勞動與技術課的根本責任與使命。增強勞動實踐的具體步驟是,第一,勞動教育的實踐活動與其他學科的學習結合起來。第二,勞動教育的實踐活動與校園的日常管理和校園文化建設結合起來。第三,勞動教育的實踐活動與家庭生活結合起來。 第四,讓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在社會生活中進行。要讓學生在勞動實踐活動中發揮主體地位,發揮不同的興趣、性格、能力,這樣才能夠培養出他們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陶行知. 陶行知全集(第一卷)[J].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129.

[2]劉天成. 中小學勞動技術教育課程資源規范研究課題研究報告[EB/OL].2008-12-22 [2013-07-01].

篇2

關鍵詞: 初中物理 實驗教學 綜合實踐活動 小組合作

新課程物理教學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就對初中物理教學提出了更多實踐性和實用性要求,而物理學科又是一門探究性很強的自然學科,我們可以從實驗分析中掌握其中的規律。但是由于諸多條件限制,在教學過程中,物理實驗教學并沒有得到充分重視和利用,物理實驗教學的趣味性并沒有得到很好地發揮,因此,有必要討論如何利用物理實驗教學拓展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匯通課堂理論教學,在趣味性與知識性的結合中,實現物理實驗教學的意義。

一、物理實驗教學的實踐化和生活化要求

1.讓學生親身參與到物理實驗教學活動

實踐教學是讓學生在身體力行中了解物理理論的重要途徑,學生在綜合實踐中學會觀察、探究、分析和總結那些原本枯燥的理論,既可以讓學生充分理解和應用物理教學中的理論,又可以提高物理實驗教學的趣味性、實踐性。這就要求教師和學生之間實現良好互動,不能忽視物理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在物理實驗教學中給予學生更多指導、幫助,而不是只起主導作用,創造機會給學生足夠空間和時間,讓學生圍繞主題充分開展活動。學生在親身實踐中不僅能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而且有利于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

2.將物理實驗教學生活化

物理實驗教學設計的生活化要求教師實現實驗情景生活化,實驗設計生活化,實驗過程生活化和實驗應用生活化。物理實驗教學的生活化要求是基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將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引入實驗教學可以激起學生強烈興趣和探究欲望。實驗情景生活化要求教師提供的生活情景富有趣味性,要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當,并且在解決過程中可以使學生的認知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實驗設計的生活化要求實驗設計來源于生活,實驗器材也要與生活相貼近,這樣學生就可以用自己熟知的生活物品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不僅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而且能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實驗過程的生活化要求我們可以采用多樣活動形式開展,如小組合作學習、社區調查、社區服務和勞動、實踐活動等。實驗應用生活化要求實驗結論可以回歸生活,教師要讓物理實驗教學的設計實現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幫助學生實現這個認知過渡,引導學生將實驗結論實現生活應用,使學生感受到物理學科的趣味性和使用性,這將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二、物理實驗教學中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

1.合理設計物理實驗教學的選題

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給我們啟示,教學目標的設計既要有一定的難度,又要將學生的實際水平作為目標設計的基礎。所以進行目標設計之前,我們一定要綜合考察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了解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在教學目標實現中,讓學生體會到合作的快樂、實踐的有趣,在提高學生學習信心的同時培養他們對科學文化探究的興趣。

2.合理布置任務和分組

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通常建議學生分組合作、細化分工。這樣既可以實現實驗教學的順利進行,又可以激發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學生學習活動的挫敗感往往會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任務分組和細化分工有利于促進學生合作學習,減輕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畏懼情緒,即使在實驗失敗的情況下,對于小組內個人的打擊也會減小,因為大家會覺得這是小組的責任,這種責任分擔的心理會讓學生實踐學習失敗情緒大大減輕。在教師的指導下細化分工,有利于各個小組實踐計劃順利完成,學生在明確自己的主要責任后會更清楚當前自己的責任,這樣在提高教學實踐效率的同時,會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和分工協作精神。這樣在細化分工的條件下,老師的從旁指導會讓學生覺得有事可做,參與積極性自然會大大提高。

3.跟進實驗進程,加強交流小組間匯報

老師在整個實驗教學實踐中起到的是指導和輔助作用,老師跟進實驗進程有利于了解學生實踐活動進度,把握教學活動進程,并且有利于及時發現學生實踐活動中的問題并且從旁給予指導。對于實踐活動偏離實驗主題的情況,老師要及時予以指正,對于學生碰到自己實在無法解決的問題,老師要循循善誘幫助其解決。各個小組的交流匯報能讓各小組在意識到競爭的情況下加快本小組進程,同時有利于借鑒別組的意見和觀點加快本組的實驗進程。

4.匯報總結和繼續研究

在分組實踐活動的末尾階段老師要舉行實踐總結報告會,在班會上老師指導學生展示各組實驗成果,并且交流各組的實驗心得和實踐經驗交流。并且讓各小組提出是否還有更好的實踐辦法,然后讓各個小組繼續研究,或者嘗試其他小組的辦法是否可行,是否比自己的辦法更好。這樣不僅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學生完善自己的實驗結果。最后鼓勵學生提出完整的實踐方案。

5.鼓勵學生將實驗結果應用到實踐中

學生在得出最后實驗結果之后可舉行短暫的討論會,讓學生踴躍發言,指出生活中是否還有類似現象,以及還有哪些現象可以用這個方法解決,通過討論交流,聯系實際,提高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討論交流后,讓學生總結這個實驗結果在生活中的實際用途,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三、結語

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都要求知行合一,而物理學科尤其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探究性學科,實驗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而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不僅彌補了課堂教學的局限性,更實現了物理教學和生活實踐的良性互動,在拓展了物理實驗教學內容的同時,增添了趣味性和實用性。

參考文獻:

[1]黃皓.初中物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探索與實踐――以自制桿秤為例[J].實驗教學與儀器,2014(7):13-15.

篇3

關鍵詞: 初中勞技課 創新思維 培養方法

初中勞技課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及技術素養,培養學生具有能設計、會動手及愛勞動等能力,促使他們成為二十一世紀具有創新精神及創造能力的社會棟梁。所以實際教學過程之中一定要把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及動手實踐能力等相關教學內容有效結合到一起,努力培養學生自身的創新思維與創造能力。

一、培養創新思維的具體方法及實踐

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方式筆者總結了三種,具體闡述如下。

(一)改善教學思維模式

如果要教育好學生,就不能直接把書本知識一味地硬塞給學生,僅僅保證他們記住,而是一定讓所有學生都能主動得到相關知識,然后由教師引導,使有關知識在學生腦海之中組織化。一位合格的教師不可以將學生當做能夠隨意放書的書架,而應該教導他們怎樣思考,怎樣才能更有效率地學習。傳統教學更加重視講授,忽視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無法妥善地將教與學有效結合在一起,教師對學生自身思維及想法并不了解,從而導致實際教學之中學生本身創新能力并沒有得到有效提升。一定要讓學生主動摸索,發現問題并給予合理解決,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實際想法,只有這樣才能更有效地培養學生創新立異思維能力。因此學校應該使教學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幫助學生參加到實踐活動之中,盡最大努力發掘學生本身的探索精神及求知欲望,有效引領學生主動思考、實際動手解決問題及提出方案,進而讓學生體會到成功收獲的樂趣。

(二)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

對于學生個體來說,學習知識大多數只是將其當做一種任務形式的責任,來自家長的重視與教師的殷切都讓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之中處于相對被動的地位,不能對學習形成自主意識,談不上學習興趣及積極性。如果要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占據有利地位,一定要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創設相關興趣情境,調動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創新思維培養。

(三)幫助學生自主學習

只有讓學生在主觀上樂于學習并且主動探索知識,才能夠讓課堂教學更具生氣,才能使課堂學習達到更好的效果。因此教學過程之中應該嘗試將自由的權限交給學生本身。在課堂授課中發揚自主學習精神,幫助學生創造自由空間,由學生擔當學習過程中的主人,這樣做能夠更有效地激發學生自身創新思維及創造能力。在相關勞技課之中,老師應該充分尊重、接受、理解并認可學生各自不同興趣及能力,針對學生特點開展一些相關教學活動,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并讓其在學習過程中感到快樂,激發學生自身創新思維,再給予合理培養。

二、對創新思維品質的培養

(一)深刻性的培養方式

思維想法是否深刻,是判斷一個人思維質量高低的根本因素,體現出人類思維的邏輯性及抽象程度,同時包含具體思維在相關活動之中的深度、難度及寬度,進而表現出更深層次的問題思考,最后掌握相關事物的實質及暗含的規律。在相關教學勞技課方面,應該切實了解并且掌握相關活動的層次性及針對性,由外到內逐步前進,引導學生抓住相關事物的本質進行了解與發現。

(二)靈活性的培養方式

思維在活動過程之中的靈敏程度是個人實力及智力的相關體現,包括較為靈活的思維起點、較好的思維概括、結合具體的情況轉變思路及諸多靈活準確的思維模式等。在實際追求多樣性及差異性方面是與發散相關思維相同的,實際進行勞技課相關教學時,如果想要培養學生思維方式的多樣性,則可以嘗試讓學生對同一個問題采用不同解決問題的方式,鼓勵學生大膽思考與創新,這也是培養學生靈活思維模式的一種非常值得提倡的方式。

三、結語

要讓初中勞技課妥善做好學生創新思維模式方面的培養,應該在實際教學過程之中切實將完善思維創新理念與實踐教學合理高效結合在一起,全方位提升并完善學生在思維模式方面的創新及擴散能力,推進學生自身思維品質的穩步提升。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初中政治;優化;教學

初中政治課教育是中學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實現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上的形成上發揮重要作用下面。但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氣氛沉悶、學生興趣不濃一直是教學中的現實問題。如何提高學生的政治課學習興趣,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政治課堂教學效果,是每一位政治老師都應該思考問題,下面,結合教學經驗,淺談自己對優化初中政治課堂教學的幾點體會: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初中政治課程的內容,相對于語文課程的內容而言是枯燥無味的;和英語課程相比,又因其少了一定的陌生性而使學生減少了對其的好奇度,這也就使得學生在有繁重的學習任務時,對政治失去學習的興趣。所以在初中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首先,要改變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改變傳統的“灌輸式”、“說教式”的教學模式,探索新的、符合教學要求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出來,從而有效的激發學生對政治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在講授九年級《學會合理消費》這一章節時,因為初中生基本處在只花錢、不掙錢的階段,開始對教學內容的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難度,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調查家庭的消費結構,讓學生了解到父母辛苦掙錢的不易,逐漸培養他們的感恩意識的同時,引導他們合理消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不差錢》、《鐘點工》等與消費相關的小品,為課堂營造一個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并在恰當的時候引出相關的學習內容,明確細分問題,讓好、中、差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從而使全體學生在與同學和老師的愉快、融洽的交流過程中,不斷掌握了基本的課堂知識,更學會了利用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當學生有效解決問題之后,定會因此而產生成就感,那么學習中的樂趣和成就感便成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

其次,可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現今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時代所賦予的力量來促進教學改革和創新,為學生學習創造動力。

二、理論聯系實際,教學要有新意

四大名著《紅樓夢》中提到“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說明真正的學問是和現實生活密切聯系著的。初中思想政治課之所以讓人感覺枯燥乏味,與有的初中老師在教學方法上不注意理論聯系實際,只是一味地采用“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思路有著很大的關系。其實,初中思想政治課本身除了一些基礎性的理論知識以外,大多數知識都是可以和學生們的現實生活相聯系的。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從中可以看出,理論聯系實踐并不是一件難事。但是,也許有的教師會反問,我在講課過程中也作到了理論聯系實際,每堂課也都注意講解范例,但是課堂氣氛并沒有多少好轉,這是為什么?這就涉及另一個問題即理論聯系實際一定要有新意。比如在講《正確認識集體與個人關系》一課時,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列舉英雄事跡、好人好事,這樣時間一長反而會遭到同學們的反感。教師可以就近舉學生們身邊的小例子。比如:值日生打掃衛生,可以具體到某個學生,講解假如這天該同學不打掃衛生,那么學生們就要在又臟又亂的條件下上課。而正是因為該學生“個人”認真地打掃了教室才使得班級這個“集體”有了干凈的環境上課。所以整個“班集體”應該為該學生辛勤勞動鼓掌致謝。反過來,再反問該學生,在聽完同學們的鼓掌后是否因為自己的勞動得到了班集體的認可而內心里感覺到了尊重和滿足。這樣通過學生們身邊的小事情就可以講解“個人的貢獻和付出可以得到社會的尊重”這樣一個價值觀的道理。

三、加強實踐,課堂課外密切配合

實踐創新不僅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而且是教活初中思想政治課的一劑良藥。

首先,要注意課堂實踐活動的開展,力爭讓課堂生活顯得多姿多彩。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1.組成興趣小組,要求學生們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對課堂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進行討論,并派代表發言,然后由教師點評,確定優秀發言代表并予以表揚。2.開展辯論賽,由各個組的學生選派代表就某個有爭議的問題進行辯論,要求盡可能的用上課本中的理論進行論證。最后由教師進行表彰總結。3.綜合知識搶答。同樣可以根據班級人數進行分組,選擇課本理論進行提問。各個小組的學生舉手搶答,可以制定分值來評定優秀小組。4.即興演講,可以穿插到實際的課堂講課中進行,要求給予每個同學機會,就某個課堂問題或理論進行即興演講,從而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篇5

關鍵詞:初中教育;音樂教育;素質教育

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素質教育是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教育。素質教育在強調學校德、智教育的基礎上,更重視學校美育教育和藝術教育,且把藝術教育確定為轉軌的重要方面之一。為此,作為藝術教育組成部分的音樂教育,也就成為教育改革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如何使素質教育在初中音樂教育中有所顯現,筆者在此談談自己的粗淺體會。

1要全面認識和理解素質教育的涵義

所謂“素質”,它的涵義很廣泛,其中包括政治、思想素質,文化、藝術素質,心理、身體素質等。這些素質構成了一個人的總體素質,它們相互滲透、相互關聯、相互作用。要培養一個人的這些素質,就要通過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等幾方面,以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等層面,來對一個人進行培養。如果其中某個方面、哪個層面被忽視或取消了,那將造成一個人發展上的不平衡和某些方面的弱點,嚴重的將使人的身心向畸形發展,這樣看來素質教育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我們作為教師的更要首先全面認識和理解素質教育。

2素質教育寓于音樂教育之中

音樂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文化知識,它能給予學生美的知識,美的享受。通過音樂的感受,潛移默化地使學生深化認識、陶冶情操、平衡感情,可以說它能在素質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音樂學科教學是學校藝術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它的特點就是,知識面廣,綜合性強,既有內容廣泛的文學思想、地理、歷史、民俗等知識的傳授,又有嚴格的節奏規范和發聲合奏、情感表達等技能訓練,它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綜合素質的最佳途徑,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一門好課程。由此可見,音樂教育是能大大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但這并不是意味著音樂教育完全等同于素質教育,在某種程度上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如:在應試教育觀念指導下或在其影響下制定的教育要求,這樣看來,音樂教育和素質教育就是相融合的,且應該是素質教育融入音樂教育。

3音樂教育顯現素質教育

在音樂教育中,無處不呈現素質教育的影子。

3.1在音樂教育中能進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政治思想,一個是道德品質。政治思想教育主要包括:熱愛社會主義、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繼承革命傳統等;道德品質包括: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團結同學、關心集體、熱愛勞動、遵守紀律等。音樂教育由于自身具有娛樂性、趣味性和審美觀,它能把抽象的思想內容和政治內容以一種通俗易懂、潛移默化的形式表達出來,可以說在音樂課程中滲透思想教育是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好途徑,其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層面:

3.1.1在低年段的音樂游戲和音樂模仿中進行思想素質教育。這樣可以通過學生們的自身實踐活動來提高認識及辨別是非的能力。如:初中一年級課本上《七色光之歌》,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少年在七色光-祖國光的哺育與培養下茁壯成長走向未來的現實,富于哲理地向學生們滲透了物質生長離不開“社會”的雨露滋潤的科學知識。在教歌之后再編配動作,會使學生自然地沉浸在音樂的意境中,這時候老師因勢利導,在學生的心靈中播下“勞動能給我們創造幸福生活”的思想種子。

3.1.2在唱歌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歌曲教學不僅要求學生在唱中提高演唱水平,還可以他們在唱中認識人生,認識真、善、美。如:學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時,讓學生領悟作品內容,感受中國人民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大無畏斗爭精神,在教唱時,引導學生唱出力度的變化,旋律的起伏等。把歌曲情感的理解從情感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上,學后,再通過歌曲處理,使學生感受到戰爭年代億萬中國人民為爭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戰斗的緊迫感,也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從而激勵同學們為保衛和建設偉大的祖國而努力奮斗。

3.1.3在欣賞課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欣賞課不單是放音樂讓同學聽聽而已,而是要在大家都參與的基礎上誘導學生的求知欲,從有聲的音樂中獲得無聲的情感體驗,受到美的熏陶,從而提高學生對真、善、美與假、惡、丑的辨別能力,從而形成積極、正確的人生觀。

3.2能推動學生的文化素質教育。音樂教育中的文化素質教育,實際上是研究如何使音樂課與其他學科課程的協同教學。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蒙古人民的生活習慣、居住條件、、服飾穿著等特點,還有民族文化、地理環境,在教學中描述蒙古蒙古少年熱愛祖國、熱愛集體、熱愛生活、勇于戰勝困難的崇高品質,可以說在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不僅對學生進行了美的教育,而且把音樂教育與語文、歷史、地理、思品等課緊緊地聯在了一起,這種協同的教學,促進了學生文化素質的提升。

3.3音樂教育提高了學生心理素質。音樂教育是培養學生的愛美心理,使他們對美有正確的認識和理解,學會欣賞美、追求美,此外,還要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協作心理、進取心理、創造心理和同情心理等。如合唱、合奏訓練就能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只有同心協力,共同合作,才能唱或奏出美妙動聽的音樂,才能得到最高境界的享受。如:歌曲《中國人民進行曲》,教育學生學習不怕艱苦、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教師更要教育學生把團結一心、步調一致的音符唱出來,把正確的人生精神和革命斗志唱出來,使學生勃發起昂揚的斗志,從而形成了追求和平、努力進取的世界觀。

作者:梁秋穎 單位:長春市九臺區第三中學

參考文獻:

[1]孫濤.淺議素質教育在初中音樂教育中的體現[J].河北教育,2002(6).

[2]孟慧琴.試論初中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體現[J].新課程改革與實踐,2010.

[3]陳芳.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素質教育體現[J].音樂天地,2011(6).

篇6

關鍵詞:科技小組活動; 科學素養;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3)02-030-001

一、更新觀念,真正意識到培養初中生科學素養的重要性

1.“科學素養”的內涵

科學素養最早是由美國學者赫德(P.D.Hurd)在1958年提出的,表示個人所具備的對科學的基本理解。

中國教育部制定的《新課程標準》中,科學(7-9年級)、生物、物理和化學等科學學科的課程標準對科學素養的理解基本相似。《科學(7-9年級)課程標準》認為,科學素養包括:科學探究(過程、方法與能力),科學知識與技能,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Science,Technology andSociety,STS)。

2.從人的發展角度來看,初中生科學素養培養的重要性

初中生是未來公民,是后備人才,我們必須為他們個體成長與發展搭建良好的科學平臺,使他們的個性發展能夠更好地融入并跟上社會化、國際化的高速列車。

3.從社會發展角度來看,初中生科學素養培養的重要性

3.1國際方面:近年來,已經成為國際重要趨勢的一個教育因子是:加強對基礎教育的監控和評估。在這些監控與評估中,“科學素養”方面的評估占重要部分。

3.2國內方面:2006年,中國啟動了“全民科學素養行動計劃”,科普事業和科學素養建設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同年頒布的《全民科學素養行動計劃綱要》確定四個重點人群為優先對象:包括初中生在內的未成年人、農民、城鎮勞動人口和公務員群體。

這些舉措,都充分說明了國際、國內對初中生“科學素養”培養的重視,也由此可見初中生“科學素養”培養的現實意義和重要性。

二、在校內外科技小組活動中對初中生科學素養培養的實踐

從校內外科技小組活動實踐來看,筆者以為在校內外科技小組活動中對初中生科學素養的培養,一要結合我們的科學教育目標,二要組織好科技小組的有效科技教學活動。這就使初中生在科技小組的“團體”里的學習得到最大可能的科學素養培養。

1.我國新時代背景下的科學教育目標

根據我國的國情,科學普及的實施過程中科學素養的要求可分為四個層次:生存科學素養生活科學素養文化科學素養參與公共事務的科學素養。據此,結合校內外科技小組活動實踐,筆者以為在校內外科技小組活動中對初中生進行科學教育的目標,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1知識技能類目標。包括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和技能,發展智力,逐步形成學習和應用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的能力,增長發展潛能。

1.2情感態度價值觀類目標。包括理解科學的基本觀念,能初步比較全面深入地了解初中生興趣所在的科技活動的科學特點,養成對興趣所在的科技活動的愛好,愛思考、重實驗、好探討,養成有規則的、積極的學習態度和習慣。

1.3社會性目標。包括具有積極的團隊精神、科學倫理道德和奉獻精神,具有較好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2.根據科學教育目標,進行校內外科技小組有效的科技教學和實例訓練

筆者以為,校內外科技小組活動可以借鑒STS教育(科學、技術、社會簡稱為STS,它探討和揭示科學、技術和社會三者之間的復雜關系,研究科學、技術對社會產生的正負效應。結合自己科技小組活動的具體情況,進行小組科技活動實踐。

通過“校內外科技小組活動”實踐,我們能夠總結出這樣一些具體方法,進行有效的科技教與學和實例訓練,從而達到對初中生“科學素養”的培養之目的。

3.校內外科技小組活動方法

3.1教師與初中學生共同“設計”小組活動(學習)的情境。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把握小組科技活動的大方向,同時給學生自己選擇學習情境的最大空間。

教師根據自己對學習者特征的分析,提供給學生一定范圍的科技主題,或由學生自己提出他們非常感興趣的主題,在小組內共同研究。由初中學生自己選擇活動題目,同時運用現有資源來尋求能夠用來解決問題的信息,這樣就能使這項科技活動更加吸引初中生,使得原本就因為興趣而選擇參加科技小組活動的主體漸漸發展成為愛好。

3.2教師對初中生科技活動作“科學技術”“理性”等方面的必要指導。此時,學生已經選擇好自己的科技主題,并立即著手搜索相關的科學知識資源,或是已經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在此基礎上,教師務必要指導學生進一步認識自己的科技活動任務,點撥他們用來解決自身科技問題的過程技能,讓學生能夠對比自己的思維,正確理解科學的基本概念。

3.3教師要給初中生提供“展示”和“反思”的空間。很多科技小組活動面臨“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的尷尬境地,因此教師的適時點撥是很有必要的,更重要的是,為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科學素養,有時活動的“坎坷”也是不可或缺的,這就需要給學生提供“展示”和“反思”的空間。

4.校內外科技小組活動注意點

在校內外科技小組活動中培養初中生的科學素養,它不僅使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其獲得科學思想、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的熏陶和培養。筆者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工作,談談活動的幾點注意事項:

4.1重視基礎知識傳授是培養科學素養的關鍵。校內外科技小組活動實踐,是課堂的重要延伸,是讓學生化知為能的重要窗口,教師不能忽視科學基礎知識的傳授,更不能隨意滋長初中生無厘頭的“有意思”的想法。

篇7

【關鍵詞】農村 初中數學 高效課堂 對策

隨著課程改革的進行,對數學本質的認識進一步深化,要求我們人人學有用的數學、有價值的數學,“數學教學要以學生發展為本,要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和現實世界作為教學的重要資源,改變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適應新課程理念,把課堂的時間,空間,學習過程都還給學生。”農村學生在素質不高的情況下,要適應新課改的要求,要求教師必須全面了解學生,對教育過程和數學學科作更深入的分析,調動教學中不同方面的積極因素,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應讓學生充分認識數學的應用價值

在當今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工業化要求不斷改進產品的數量和質量,工作崗位也將較少體力勞動而更多腦力勞動,較少機械化更多電子化,較少例行公事更多隨機應變,較少的穩定性和更多的易變性,這些都要求每個人為了生存而更多地思考,而且需要數學地思考。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學習數學可以培養、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按新課標的精神,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必要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能、為學生將來謀生打下一定的基礎。這足以說明,數學并非真像有些學生說的那樣無用。教師要想方設法提高數學的魅力和趣味,加強學好數學結果的誘惑力。要幫助學生充分認識數學的重要性并講深講透,只有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掌握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學生平時才會刻苦學習并保持持久的動力。

二、備課要以本為本,以人為本

有些教師認為備課就是抄抄教案,以應付上級領導檢查,而且還振振有詞地認為所抄的這些“教案”都是由一些教育名師、甚至是教育名家編寫的,有什么不行?其實我認為這些“教案”的編寫大都是以本為本,是以教科書為本而編寫的,不能以人為本,因為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學校、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以及基礎知識水平等都存在著差異。因此我們備課就不僅要以本為本,備教材(要教什么內容,教學重點是什么),而且還要以人為本,重點是要備學生,(教到什么程度,教學難點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教),要讓每個學生上了這節課后,至少知道這節課是學數學,學了數學的哪些知識。如果教師一味地追求難度、深度、廣度,而一部分學生卻跟不上來,勢必他們就會把精力轉移到與上課無關的事中去(開小差),就好比是營養成分最高、最好的食品,可學生卻不原意吃,怎么還談得上消化呢?可見備學生是提高有效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

三、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

教師要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就要轉變傳統觀念,打破正統的教學方式,有人甚至是專家認為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所以教師的語言表達就得非常的精煉,不能說一個與教學無關的字,我卻不認同,試想本來就單調枯燥的數學,再加上正統的教師,呆板一平如鏡的語言,我們那活潑好動的學生能堅持40分鐘嗎?所以教師口頭語言的抑揚頓挫、肢體語言的形象生動、甚至搞笑,都能及時喚起學生注意力集中,一些重要的話語往往在語言的波峰或低谷時說出。一個好的課堂,就好像一個廚師做一道色香味諸全可口的菜。我們知道,一道好菜除了主要材料以外,還必須添加適量的佐料,佐料放多了,菜不好吃,不放佐料也不行,雖然有營養,但難以下咽。數學課堂也是如此,總得讓學生感覺味道好,愛聽,所以就得放點作料(笑話幽默),但不能太多,因為笑話幽默多了,課堂沖淡了,喧賓奪主,課堂沒內容,學生學不到知識。所以課堂里只要有一兩句風趣的話或者一兩個幽默的動作,就足以引起學生們的興奮,然后再將他們的興奮點遷移到學習上來。

四、讓學生經歷一個“學習——思考——實踐”循環反復的過程

同學們在課本上學到的知識都是前人總結出來的間接經驗,我們必須把間接經驗變成屬于自己的直接經驗才有用,而直接經驗是無法取代的,如何把間接經驗轉化為直接經驗,就要經歷一個“學習——思考——實踐”循環反復的過程,思考的過程是將他人的知識吸收內化的過程,是“反芻”的過程。對學生來說,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就是做題,通過做題來檢測知識與能力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做題后,將已會的知識和能力儲存起來,不會的或還沒有完全掌握的知識再通過教材重新學習和思考。那么,思考后就要實踐,為什么有的同學“一看就會,一做就錯”呢?其主要原因是懶得做題,缺乏實踐這一環節。學習是“知不知”的問題,實踐是“做不做”的問題。

五、應構建新型師生關系

作為師生間雙向信息交流的教學活動,這種交流是以信任為基礎,以情感為載體的。師生間關系融洽,就會讓學生感覺到課堂氣氛輕松,不但教師樂意“教”,學生也樂意“學”,從而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大大提高。教師要放下架子,既做關心學生的朋友,又做學生心靈、智慧的雙重引路人。為此,教師應花更多的時間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走進他們的學習和生活,讓學生既“敬”你、又“怕”你,“敬”能達到愛屋及烏,“怕”能達到按要求完成你布置的學習任務。

總之,數學教學改革是逐步累積的,提高農村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工作也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每個農村初中數學教師積極投身于課堂教學改革,用自己的眼光發現問題,用自己的思考分析問題,用自己的智慧解決問題,多管齊下,共同努力,相信數學課堂必將充滿朝氣與活力,數學課堂教學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

參考文獻

[1]周小燕.構建初中高效數學課堂的研究[J].新課程學習(綜合)

[2]張莉英.構建初中數學自主性學習課堂的多維思考[J].考試周刊

[3]何紅梅.初中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J].數學學習與研究

篇8

1. 樹立正確的學生科學素養觀

科學是人類對自然認識的結果,也是人類本質力量的自我印證。科學是以人為依托的,具有一定的科學素養也就是從科學角度對人自身素質的一種認識。科學素養,就人的精神而言,是一種內心自由的精神,表明人在處理與他者的關系上,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由的;就人的行動而言,表現為人的創造性,人在行動中能夠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完成任務。因此,內心自由精神和人在行動上的創造性實際上是同一個事物的兩方面。只有創造,才有自由;只有自由,才有真正意義上的創造。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就是以科學文化為材料來培養學生內心自由的精神和行動上的創造性,而不是讓學生臣服于科學。

2. 樹立恰當的知識觀

盡管后現代主義對科學主義的知識觀進行了解讀,但從學校教育角度來說,必須要有一個相對明確的知識觀,它至少包括如下三點:其一,知識是人們經驗的總結。

這種經驗既可能是人們解決生產、生活中具體問題的經驗,又可能是人們觀察事物得出的經驗;因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驗,都有產生知識的可能性,包括中小學生在內的每個人都具有潛在的創造性。其二,知識是主客觀相互作用的產物。人只有在活動中通過與對象的相互作用才可能產生知識,包括中小學生在內的每個人的創造性只能表現在活動中。其三,知識具有視角性。它是與問題相聯系、從某個視角得出來的一整套方法體系,掌握知識就是掌握與某個問題相關的一整套方法系統。因此,培養初中學生的科學素養就是培養初中學生創造新的方法系統的品質。

3. 提高教師自身的科學素養

教師的素質影響著學生的發展方向。教師只有具備一定的科學素養,才有可能指導學生通過科學研究式的學習形成自己的科學素養。教師要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應實現兩個轉變:其一,從專業型教師走向綜合型教師,實現文理兼顧;其二,從教學者走向教育者,從以知識的傳授為目的轉變為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教師要實現這兩個轉變,必須要走研究型教師之路。通過研究,使自身得以成長,在內心自由與外在創造性上都有新的發展,從而為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4. 創設寬松的學習氛圍

篇9

2019初中畢業生自我鑒定700字(一)

時光如梭,轉眼即逝,當畢業在即,回首三年學習生活,歷歷在目:

三年來,學習上我嚴格要求自己,注意摸索適合自己情況的學習方法,積極思維,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強,學習成績優良。我遵紀守法,尊敬師長,熱心助人,與同學相處融洽。我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努力為班為校做好事。作為一名團員,我思想進步,遵守社會公德,積極投身實踐,關心國家大事。在團組織的領導下,力求更好地鍛煉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

性格活潑開朗的我積極參加各種有益活動。高一年擔任語文科代表,協助老師做好各項工作。參加市演講比賽獲三等獎。主持校知識競賽,任小廣播員。初二以來任班級文娛委員,組織同學參加各種活動,如:課間歌詠,班級聯歡會,集體舞賽等。在校文藝匯演中任領唱,參加朗誦、小提琴表演。在校辯論賽在表現較出色,獲“最佳辯手”稱號。我愛好運動,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力求德、智、體全面發展,校運會上,在800米、200米及4×100米接力賽中均獲較好名次。

三年的初中生活,使我增長了知識,也培養了我各方面的能力,為日后我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是,通過三年的學習,我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也就是吃苦精神不夠,具體就體現在學習上“鉆勁”不夠、“擠勁”不夠。當然,在我發現自己的不足后,我會盡力完善自我,培養吃苦精神,從而保證日后的學習成績能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作為跨世紀的一代,我們即將告別中學時代的酸甜苦辣,邁入高校去尋找另一片更加廣闊的天空。在這最后的中學生活里,我將努力完善自我,提高學習成績,為幾年來的中學生活劃上完美的句號,也以此為人生篇章中光輝的一頁。

2019初中畢業生自我鑒定700字(二)

本生在初中三年的學習中刻苦努力,知進取,做到課前預習,課上認真聽講,課后復習。學習是一件追求完美的事情,因此我及時彌補不懂不會的漏洞,在學習上做一個“完人”,不會讓問題周而復始的疊加,從而造成人生的敗筆和遺憾,有自己的學習方法,并在學習中不斷尋求新的適合自己的高效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和成績。

我深知學習的基礎是要先學會做人,做一個有知識、有文化、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少年,因此我嚴格要求自己的言行舉止,尊敬師長,團結同學,關心集體。同時我作為班長,是班中的凝聚點,所以更加以身作則,積極地參加班級、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并有序的組織同學加入其中,替老師分擔班中的事務,做老師的得力助手。

青春光陰匆匆,我已由剛升入初中的懵懂的男孩兒成長為了一名全面發展的優秀的共青團員。我堅信時間會證明一切,同時也會帶走一切,所以我會更加珍惜今天的光陰,以百分之百的精神迎接美好的明天。

2019初中畢業生自我鑒定700字(三)

本人在校熱愛祖國,尊敬師長,團結同學,樂于助人,是老師的好幫手,同學的好朋友。我學習勤奮,積極向上,喜歡和同學討論并解決問題,經常參加班級學校組織的各種課內外活動。

在家尊老愛幼,經常幫爸爸媽媽做家務是家長的好孩子,鄰居的好榜樣。

初中三年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思想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以后能做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有文化的人,為建設社會主義中國做出自己的努力。

當然我也深刻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字寫的不是很好,有時候做事情會只有三分鐘熱情,我相信只要克服這些問題,我就能做的更好。

本人能自覺遵守中學生守則,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尊敬師長,與同學和睦相處,關心熱愛集體,樂于幫助別人,勞動積極肯干,自覺鍛煉身體,經常參加并組織班級學校組織的各種課內外活動。

本人品德兼優、性格開朗、熱愛生活,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組織能力

學習之余,走出校門,本人珍惜每次鍛煉的機會,與不同的人相處,讓自己近距離地接觸社會,感受人生,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

本人是性格開朗、辦事穩重、善于思考、自學能力強,易于接受新事物。我自上初中一年級以來,在學校領導和老師的諄諄教導下,無論在德育、智育、體育等方面都有了的一定的進步。本學年我曾被評為xx縣“優秀共青團員”XX縣的“三好學生”。下面就是我一年來的具體表現。社會實踐使我不斷走向成熟,對知識的渴望,對理想的追求,人際關系的擴展,思維方式的變更,造就了我日趨成熟的思想,

培養了我務實進取、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和良好的團隊精神

篇10

一、播放恰當音樂,營造詩意氛圍

早期的古詩詞與音樂是融為一體的,詩詞就是歌詞,隨著詩詞的發展,詩與歌才逐漸分離,各成體系。但是詩詞中韻律節奏依然蘊含著音樂之美。因此,在教學中結合詩歌的內容,運用恰當音樂,可以刺激學生的感官,營造詩意氛圍,引領學生盡快走入詩歌的情境之中。

比如,在執教蘇軾的《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時,在導入環節中,我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了王菲演唱的《明月幾時有》,在那空靈美妙的歌聲中,學生們對這首詞的作者蘇軾產生了強烈的好奇,蘇軾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在接下來的介紹中學生聽得全神貫注,很快沉浸在詩詞的情境之中,他們在我的介紹下,了解了蘇軾是北宋杰出的文學家,他性直開朗,仕途不順,詩詞以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等風格見長,與辛棄疾并稱“蘇辛”……通過音樂的播放,成功地導入了這堂課的學習,學生在流溢著詩歌之美的氣氛中,感受到詩詞之美,充分調動起了學習的激情。

二、深情朗誦詩詞,增強藝術感染

深情的朗誦可以通過聲音的表現力,生動形象地表達出字里行間所蘊含的情感,增強詩詞的藝術感染力。深情朗誦可以引領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詩歌的情境中,激發學習的興趣。在詩詞朗誦教學中,首先要做好范讀,這是學生領會詩詞的主題思想和情感的切入點。教師首先要多聽一些專業人員的朗讀,通過對照體會,找到自己朗誦中的不足之處,加以完善。要處理好朗誦中的停頓、重讀、語調等環節,對于表現詩人情感的關鍵之處要重讀,結合情境、情感的變化來變換語氣,做到恰當地表現詩歌的情感。范讀之后,進行領讀,然后讓學生熟讀、精讀,加深學生對詩詞情感的體會。

比如,在教學《十五夜望月》時,我注重在“白”、“棲”、“濕”、“望”幾個關鍵字上引導學生去體會詩歌中的情感、情境之美。在我的示范朗讀、領讀、學生自己的朗誦中,詩中濃濃的游子思鄉之情被表現得淋漓盡致,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運用信息技術,再現詩歌情境

古詩詞有較強的畫面感,所謂詩情畫意,在教學中能夠再現這些畫面,營造詩詞所表現的情境,讓學生仿佛置身其中,會更加準確地理解詩人的創作動機。多媒體具有集聲文圖畫于一體的特點,可以生動、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在古詩詞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來創設情境,作為輔助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比如,在執教劉禹錫的《秋詞》時,我首先利用多媒體展示了很多美麗秋天的景色圖片,秋高氣爽,晴空萬里,仙鶴直沖云霄飛翔,暗合了詩人所描繪的秋天景色,再現了詩歌情境,使學生的思想融入了畫面之中,對學生理解詩歌情感奠定了基礎。

四、通過角色扮演,置身詩歌意境

在古詩詞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深刻、更準確地理解古詩詞中作者的情感,可以讓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同身受地追隨詩人的情感發展,讓學生完全走入詩歌,融入詩歌,對古詩詞教學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比如,在教學《木蘭詩》時,我結合詩詞的內容,編寫了課本劇讓學生來表演。劇中人物有木蘭、天子、母親、父親、姐姐、弟弟、伙伴等,通過角色表演,學生漸漸走進了詩詞世界,感受到人物的豐富情感,在表演中與角色產生了強烈共鳴,通過角色扮演,充分發揮了學生在古詩詞學習中的主體性,促進了學生對古詩詞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五、生動語言描述,加深情境理解

語言描繪突出了情境,提高了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力,教師在古詩詞課堂教學中,要結合詩詞的不同基調,運用相應的語言,形象地展示詩的意境。這樣的描述還要注意與體態語言的結合。教師的形象氣質,知識水平,人格魅力等對教學氛圍產生著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