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科技企業的認定范文

時間:2024-03-20 17:54: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創新科技企業的認定,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創新科技企業的認定

篇1

一、國內外自主創新科技平臺建設的發展現狀

自主創新科技平臺由大型科學儀器裝備、自然科技資源、科技文獻信息、科學數據、科技成果轉化、網絡科技環境等物質與信息系統和以共享為核心的管理制度、以及專業化人才隊伍組成。

國外自主創新科技平臺建設起步早,成效顯著。美國、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都制定了發展本國孵化器的規劃、措施,以推動本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美國政府推行科學數據開放共享國策,財政設立專項資金連續支持數據中心群的建設,同時,利用法律手段保障其信息暢通,在數據共享的10年間,為經濟增長提供了0.5%的年增長率。以色列通過“孵化器計劃”發展高新科技產業的成就引入矚目,通過制定激勵政策、優化孵化政策等措施,大大促進了本國科技成果轉化的進程。目前,其高科技企業數量僅次于美國,在納斯達克上市的高科技企業數量僅次于美國和加拿大。美國微軟公司在世界各地設立微軟技術研究院,吸納了全球范圍內最優秀的軟件設計人才為其工作,及時跟蹤、了解全球技術創新的脈搏。依靠其技術創新平臺,微軟構筑起了強大的技術創新體系。

國內科技平臺建設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創業中心已成為創業平臺的主要形式。目前,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已發展至約500家,其中,國家級創業中心109家。據火炬中心對全國464家創業中心的統計,共有孵化場地1515萬平方米,在孵企業33213家,在孵企業從業人員552411人,累計畢業企業11718家。2004年,全國創業中心共擁有孵化基金67億元,在孵企業申請專利12134項,其中,發明專利3548項。

企業技術中心已成為企業科技競爭力的主要推動力。目前,全國擁有省市以上認定技術中心的企業已發展到2878家,其中,擁有國家認定技術中心的企業332家。至2004年底,332家企業共擁有有效發明專利4213項,平均每家企業擁有12.76項。2004年申請并獲得受理的專利20507項,其中,發明專利10619項,平均每家企業62項和32項。2004年,332家技術中心所在企業共擁有科研儀器設備原值703.58億元,平均每家企業2.13億元。

資源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在北京、上海、重慶等大城市已先行一步。重慶市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共建、整合為主、新建為輔、以共享為核心、以補貼為手段”的原則,利用現代技術手段,運用共建共享機制,對大型科學儀器設備等資源進行重組和建設,構建起了開放高效、體系完備的物質和信息服務系統,并建立了專門的資源共享網站。其他許多中小城市已意識到資源共享平臺對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

二、綿陽高新區自主創新科技平臺建設的機遇與基礎

國家推行自主創新戰略,要求在經濟和科技戰略中集中體現自主創新,在科技任務中切實落實自主創新,在體制機制上有效保障自主創新,在政策措施上引導和激勵自主創新,不僅指明了高新區推進自主創新的方向,而且為綿陽高新區加快自主創新科技平臺建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國家高度重視科技平臺建設與發展。《2004-2010年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綱要》的和施行,為高新區科技平臺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依據。《綱要》是國家推進科技進步的重大戰略決策,對推進以自主創新為核心的科技發展具有深遠意義。推進科技平臺建設,將全面提高高新區科技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增強區域科技創新能力,形成創業、創新、資源共享的系統化支撐體系,激活各類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

科技平臺建設是高新區“科教興區”的前提和基礎。科技平臺建設,是“科教興區”的主要內容之一。推進科技平臺建設,有助于綿陽高新區科技資源的優化配置,有效提高科技平臺的裝備水平和資源的利用率,提升科技創新和研發水平。

目前,綿陽高新區已建有國家創業中心、生物醫藥孵化器等創業平臺,具有一定的基礎,在更強有力的政策條件下,創業平臺將發揮更大的輻射帶動作用。高新區內企業以電子信息、新材料和生物醫藥產業為主,在建設研發平臺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科技城建設形成的資源和信息技術優勢,也為建設資源共享平臺奠定了基礎。

三、加快推進綿陽高新區自主創新科技平臺建設的對策

(一)自主創新科技平臺建設的總體思路

自主創新科技平臺建設,必須以《2004-2010年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綱要》為指導,以全面提高高新區科技創新能力,增強區域競爭力為核心;以區域科技創新服務為重點,以有利于創新、創業發展為主線,以建設創業平臺、研發平臺和資源信息共享平臺為主要內容,以信息共享帶動實物共享,突出建設重點、突出特色;以電子信息、新材料和生物醫藥產業的支撐,依托西南科技大學等高等院校、創業中心等孵化機構、企業技術中心等研發機構,探索科技平臺建設的多種模式。

科技平臺建設中,應鼓勵、引導不同的機構積極探索適合本單位、本行業整合科技資源的獨特而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應深入研究高新區科技平臺建設中觀念、文化、體制等深層次的問題,提出解決辦法。爭取經過較短時間的探索和實踐,形成若干個有活力的機構和產業,構成一個完整的有效利用現有科技資源的創新、創業及資源信息共享平臺網絡。

科技平臺建設中,應注重科技平臺對高新區優勢產業的技術源頭支持作用、孵化培育作用,對其他產業的技術輻射帶動作用,推動高新區優勢行業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圍繞優勢產業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增強產業集聚力和競爭力,最終形成布局合理、分工細化、關聯度高、梯次化的產業集群。

科技平臺建設中,應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建立涉及各部門之間、資源提供者和資源利用者之間的共享和利益機制,培養一批既懂技術又善經營、既了解傳統科研組織模式又熟透科技產業成長規律、既能充分利用本系統力量又能廣泛整合社會資源的創新型人才。

(二)自主創新科技平臺建設的基本原則

----體現特色,突出特點。堅持重點突破與全面推進相結合,依據科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求,按照高新區不同類型科技平臺資源的特色,突出重點,優先構建以電子信息、新材料與生物醫藥產業的研究開發為核心的科技平臺。

----綜合集成,優化配置。充分發揮大學及科研院所的資源優勢,依托現有的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研發中心、創業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等,按照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要求,擴充增量,激活存量,最大限度發揮現有資源的潛能。

----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按照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科技需求的優先順序,統籌規劃,循序漸進,分步實施,積極穩妥地推進科技平臺建設。

----政府主導,多方共建。充分發揮高新區對科技資源供給的主導作用,充分調動省級、國家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積極性,形成全社會參與科技資源整合和科技平臺建設的合力。

----創新機制,激發活力。創新促進機制,實行政府主導與企業化運行相結合。創新運行機制,使市場成為調動和配置科技資源的主要手段。創新共享機制,使科技平臺面向研究、開發、產業化等不同環節的創新主體。消除科技平臺所有者、經營者、使用者之間的壁壘,降低創新成本。

(三)自主創新科技平臺建設的主要內容

高新區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主要應涵蓋三個方面:一是創業平臺;二是研發平臺;三是資源共享平臺。

1、創業平臺建設。創業平臺的建設應著力促進企業孵化、創業投資、人力資源、信息服務的有效結合,形成科技創新與科技成果轉化的良性循環,構筑科技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創業平臺的建設要努力形成設施規模化、服務產業化、經營品牌化、資源網絡化、運行市場化、發展專業化、功能效益化,成為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的主要載體,成為科技創業者的理想家園。

同時,應通過政策、資金和體制調整,使創業平臺發展成為形式多樣化、投資主體多元化、管理服務市場化的孵化體系;發展成為功能齊全、管理規范、特色鮮明、輻射力強、環境優美的孵化基地;發展成為經營特色化、動作規范化,主導業務鮮明,科技成果轉化、高新技術企業孵化、企業家管理創新的創新基地。

當前,一是要加快創業平臺的硬件建設,促進創業中心等創業平臺的建設,完善高新區和區內各類科技園的服務功能,營造科技產業化的良好環境。二是要加快創業平臺的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進程,探索創業平臺的產業化、效益化路子,推動創業平臺的市場化改革。三是要建立健全創業平臺風險投資機制,以政府引導資金吸引社會多元化資金投入,形成多元參與創業平臺建設的格局。

2、研發平臺的建設。研發平臺的建設應著力促進綿陽高新區企業技術中心的質量和數量建設,加速企業依靠研發平臺進行自主創新,進行產品升級的進程,加速企業依托技術中心進行產品研發、人才匯聚、成果轉化的進程,加速企業技術中心與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結合,減少企業的研發成本,縮短企業開發新產品的周期。

同時,通過政策引導與資金支持,引導更多的企業建立適合自身特色的企業技術中心,并引導企業技術中心加速形成有利于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的有效運行機制;引導企業技術中心形成超前研發、產品開發、科研管理和孵化的能力;引導企業技術中心在自主創新的基礎上,實現國內科技資源的有效融合,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的相互轉化,形成全方位資源整合機制;引導企業技術中心建立研發過程保證機制,實現市場催化、成本控制和時間優化三者的有機統一;引導企業技術中心建立完善多樣化的激勵機制,實現人才資源的優化配置。

當前,一方面,要從政策、資金等方面推動企業技術中心等研發平臺的建設,引導和支持企業建立適合自身特點的企業技術中心、研發中心、工程技術中心,并積極支持其申報省級或國家級。另一方面,要積極推動現有技術中心等研發平臺增加研發投入,提高研發能力。

3、資源共享平臺建設。資源共享平臺的建設應著力利用科研院所等單位豐富的科技資源,建立擁有同類科技資源的科研開發機構之間的相互溝通、相互交流的有效機制與渠道,建立以面向企業創新為主,以開發和低成本為特點,以共享為核心,促進創新要素流動、聚集和高效利用的科技資源的社會共享平臺。

同時,應著力破除科技資源的擁有者、經營者、使用者之間的各種壁壘,建立科技資源信息共享的運行機制,實現科學儀器設備資源共享和技術研發信息資源共享,以降低企業的技術創新成本。

當前,主要是要完成科學儀器設備的調查統計,建立大型儀器設備的共享使用制度、措施,建立資源共享的計算機網絡體系,形成大型科學儀器裝備資源共享平臺。要依托創業中心、生物醫藥孵化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業與研發平臺,通過資源共享網絡,實現成果轉化公共服務的信息共享,實現各載體的政策共享、孵化空間信息共享、孵化單元的價格公開共享、孵化空間的服務共享等,為創業者提供一個便捷、高效、可比較的信息空間。

(四)自主創新科技平臺建設的政策措施

1、投融資政策。應本著“誰投資、誰受益、誰承擔風險”的原則,確立投資主體地位。一是多種方式融資,千方百計增加平臺建設的投入力度。二是暢通金融機構投資渠道,培育風險基金的發展。三是爭取財政設立平臺發展專項資金,發揮產業導向作用。

2、財稅政策。應落實國家有關科技平臺建設的優惠政策,利用稅收優惠杠桿,促進平臺建設。同時,積極申報國家各類高技術發展專項,爭取國家的財稅支持,爭取省、市對科技平臺建設的支持。

篇2

加快推進國家級高新區建設

國家級高新區是黑龍江省高新科技產業集中開發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金融危機的嚴峻形勢,科技廳積極引導哈爾濱、大慶兩個國家級高新區采取有力措施加快發展,為實現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保增長、調結構、促發展的目標做出更大的貢獻。據初步統計,2009年1月-8月,哈爾濱開發區實現生產總值228.3億元,同比增長25%;大慶高新區實現生產總值168億元,同比增長25.1%。

一是扶持企業保增長。為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哈爾濱開發區出臺了《開發區保增長、促發展暫行辦法》和《實施細則》,安排了2億元支持資金,幫助企業保訂單、穩生產,支持企業搞改造、抓創新,獎勵企業多納稅、快發展;實行入門零收費并暫停了管委會及直屬單位所有項目收費,為企業降成本、減負擔;進一步簡化項目審批程序,實行工業項目評審會制度,集中為企業辦理各種手續,推進入區項目快開工、早投產。

二是抓好招商擴增量。大慶高新區2009年上半年,招商引資實現到位資金15.66億元。目前,正在跟蹤洽談的重點項目有47個,其中投資億元以上項目17個,已有20個項目通過大慶高新區項目會審批,11個項目正在辦理選址、環評、安評等手續。2009年,續建投資2 000萬元以上的重點工業項目16個,總投資21.86億元,全部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銷售收入46.92億元、利稅11.31億元。

三是圍繞特色抓園區。哈爾濱開發區將打造現代汽車航空產業和發展軟件及服務外包產業作為調整產業結構、推動產業升級、增強經濟拉動力的兩個重要切入點,全面加速了航空及汽車產業城和軟件及服務外包園區的建設。大慶高新區石油石化裝備制造產業園規劃總面積4.09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了8棟總面積10.5萬平方米的廠房和0.92萬平方米的辦公和研發用房;大慶服務外包產業園一期工程進駐企業69家,二期先期開工工程環境配套及綠化工程已完成總工程量的90%,續建工程共8棟單體建筑已全部封頂,現已進駐企業20家。

四是圍繞項目抓創新。哈爾濱開發區大力支持自主創新,積極為企業100余個項目申報了新興工業化項目、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以及中小企業創新專項資金2.7億元。大慶高新區積極引進科研機構,黑龍江科學院大慶分院已正式成立,辦公樓、實驗樓、中試樓等基礎設施已全面啟動建設。同時,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工學院在大慶高新區建立研發中心、哈爾濱商業大學MBA教學中心遷至大慶高新區等科研院所的引進工作正在加緊推進。

積極推進各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提檔升級

圍繞高新科技產業集中開發區建設,科技廳以大慶高新區國家級創新型園區建設和齊齊哈爾高新區晉升國家級高新區為重點,積極推進全省各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提檔升級。

一是積極推進大慶高新區國家創新型園區建設。為推動此項工作,廳領導帶領有關同志到國家科技部進行了多次專題匯報,并及時與大慶市及高新區主要領導進行了溝通和協調。目前,國家科技部正式批準《大慶高新區創新型科技園區建設方案》,同意大慶高新區啟動并開展創新型科技園區建設工作,并成為東北三省唯一的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這標志著大慶高新區又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二是積極推動齊齊哈爾高新區晉升為國家級高新區。為使齊齊哈爾高新區順利晉升為國家級高新區,科技廳與齊齊哈爾市有關領導及高新區相關人員進行了大量準備工作,在主管廳長的帶領下三次到科技部進行專題匯報,協調有關單位對其申報材料進行反復修改與論證,目前,以省政府名義上報國務院的升級申請已批轉到國家科技部,各項準備工作正在有序進行。

三是繼續推動省級高新區建設。2009年上半年科技廳繼續與省政府有關部門進行溝通和協調,力爭抓住國家對省級高新區升級和我省實施建設高新科技產業集中開發區的有利時機,進一步加強溝通、協調和匯報,力爭使佳木斯高新區早日升級為省級高新區,同時積極推動雞西、七臺河等資源型城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

加強科技企業孵化器與大學科技園的建設與發展

加強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大學科技園建設是《規劃》的重點推進工作之一。為加快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不斷培育新的高新技術企業,推動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科技廳進一步加大對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大學科技園的指導和服務力度。

一是積極協調有關部門,落實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大學科技園的優惠政策。2009年4月,省地稅局下發了《關于哈爾濱高科技創業中心等5家科技企業孵化器享受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和《關于哈爾濱工業大學科技園和哈爾濱工程大學科技園享受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使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大學科技園的優惠政策得到落實,進而推動其加快發展。

二是積極推動省級大學科技園發展。為落實《規劃》和《黑龍江省高校強省規劃》,科技廳和教育廳有關同志到大慶石油學院和八一農墾大學進行調研和指導,推動省級大學科技園建設。2009年上半年,科技廳與教育廳共同組織專家對大慶石油學院、八一農墾大學申報省級大學科技園進行了評審,認定大慶石油學院大學科技園為省級大學科技園,同意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著手籌建省級大學科技園。

三是加大對地市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的指導力度。為落實“科技26條”,2009年上半年科技廳與黑河、伊春、七臺河、雞西等地進行了多次的溝通和協調,積極引導這些地市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目前,黑河市正在組建科技企業孵化器,雞西高新區科技企業孵化器已破土動工,雙鴨山市在原有科技企業孵化器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了建設。

四是積極引導大學科技園和科技企業孵化器吸引大學生創業。面對大學生的就業壓力,按照國家科技部和教育部的有關要求,科技廳積極引導大學科技園和科技企業孵化器創造良好的環境吸引大學生創業,以創業促就業。哈工大國家大學科技園出臺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實施辦法》,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積極吸引大學生創業團隊入駐園區。哈爾濱高科技創業中心積極探索創辦“大學生創業孵化器”,免費為有創業項目的大學生提供辦公場所、辦公設備、提供5萬~10萬元的創業啟動資金,積極引導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

加大對園區內科技型企業的扶持力度

一是積極推進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工作。扶持更多科技型企業成長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是《規劃》中的一項重點推進工作。2009年上半年,為使更多的企業能夠享受到國家的有關政策,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科技廳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通過加大宣傳力度、召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報培訓會以及與大專院校成果對接會、建立電話與電子論壇相結合的咨詢系統等多種工作方式,全力做好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工作,尤其是加強了對高新區企業的宣傳培訓。我省2009年第一批認定65家高新技術企業全部通過國家備案,其中哈爾濱、大慶兩個高新區共25家,占總數的38.46%。截至目前,我省高新技術企業總體數量仍多于遼寧、吉林和內蒙古三省(區)。

篇3

[關鍵詞]科技企業;孵化器;產業園;山西省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6.102

[中圖分類號]F276.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6)06-0-02

所謂科技企業孵化器,就是指創業服務中心。它是以制度為框架,以中介性體系為特征的創新服務產業。它主要是以提供新的科技成果,培養創新科技人才、新型創業人才、新興企業和企業家等為目的的科技創業服務機構。具體來說,也就是通常所見到的創業園、軟件園、創業中心等基地。它是我國科技企業的孵化者,也是培養我國科技企業和創新科技型企業家的責任承擔者。科技企業孵化器為我國工業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1 山西省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現狀

近幾年來,隨著科技孵化器建設在全國盛行,山西省的科技企業孵化器也在逐年增加,省政府不斷加大科技孵化器發展的力度。1992年,山西省成立第一個科技企業孵化器基地――山西省高新技術創業中心。時隔20年左右,山西省科技企業孵化器如同雨后春筍一般生長起來。山西省高新技術創業中心是太原高新區支撐服務體系的核心,也是太原科技孵化器基地的創業服務先驅。目前,山西科技創業服務中心有大大小小近200余家,其中包括大學生創業園、創業服務中心、軟件園、科技園等在內的17塊區域。在這當中,太原高新技術創業中心、太原開發創業中心、山西高新技術創業中心等是重點對象。除了這些已經建設完成的孵化器產區,還包括一些正在建設的地區。在已經開始運作的產業園中,既包括政府主導創辦的企業,也含有民營企業。這些科技孵化器所孵化的科技場地總面積接近13萬平方米。

從上文可以看出,山西省的科技企業孵化器面積不斷擴大,數量也在不斷增長。但相比于北京、上海等一些城市,山西科技企業孵化器事業仍需不斷加強,任重而道遠。筆者認為,山西省科技孵化器目前存在著以下幾點問題:一是科技企業孵化器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其服務體系尚未成熟,在借鑒和學習的同時還未形成自己的特色;二是配套的綜合服務能力還不夠,只是具備一些簡單的物業管理功能,特別是大學生創業園工作遠未落到實處;三是雖然科技孵化器的觀念和建設理念被廣泛接受,政府也在加大投入力度,但始終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政府支持力度還不夠;四是經營和管理企業孵化器的專門人才嚴重缺乏,并且與科技孵化器建設相配套的扶持政策和措施還有待貫徹和執行。

2 優化科技企業孵化器的方法和手段

2.1 抓緊機遇,迎接挑戰

現階段,我國已經進入全民創業、萬眾創新的階段。這個社會大背景既對我國科技孵化器事業的發展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機遇。在改革開放后,我國就不斷加大對科學技術的投入,特別是一些高新技術產業,更是給予了很多優惠政策,從而鼓勵其發展。在萬眾創新的年代,山西省的科技企業孵化器應把握住時代的脈搏,進一步推動其發展。科技部在2006年提出的中國科技企業孵化器“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中,將孵化器作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點項目,其肩負我國科技創新、企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使命。所以說,優化科技企業孵化器的關鍵一步,就是要抓緊機遇,迎接挑戰。特別是對于山西省這樣才初步發展的省市,更要在新時期迎難而上,借鑒上海等一些城市科技孵化器的建設方法,不斷地引進、消化、吸收,調整產業結構,加強知識產權的認識和保護,從而促進科技孵化器的發展。

2.2 大力扶持,彰顯特色

相比于一線大城市,山西省對于創業服務中心的建設意識還有待加強。隨著各省市越來越重視本土科技孵化器事業的發展,其地位和作用愈來愈得到人們的肯定。因此,山西省各級政府要大力扶持科技孵化器,為本地區的科技和企業帶來更多的希望。科技企業孵化器是一個國家和區域創新體系中的關鍵部門,在大力宣揚和扶持下,應涌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山西省科技廳等相關部門應多舉行科技創新調研活動,關注科技創新發展的動態,并宣揚其重要性。轉變傳統觀念,創新思維,以創新就業、以創新生活。同時,還可以吸引外資,匯聚各方力量,為新興企業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為區域創新體系建設貢獻力量。

2.3 提高功能,優化服務

科技孵化器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培養科技企業和人才,是以中介性體系而存在的創業服務中心。因此,優化科技孵化器最主要的措施就是提高服務質量、優化基地功能。在為企業提供特色服務時,科技孵化器必須要堅持正確的方向,始終以建設和基礎設備為基礎,以創新科技和創新思維為核心,同時為孵化企業提供更有效、更有針對性的創業增值服務。在創業服務中心的功能提升中,孵化器可以按照自己的特色,開展具有特色的孵化服務。例如:山西省就可以從轉變政府職能出發,將部分業務職責逐級下放,主動承擔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工作。這樣一來,就可以加強政府和企業的聯系,從全局上動態把握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方向和目標。當然,還可以從服務本身著手,提高服務質量,優化服務功能,最終建立極具特色的創業服務中心體系。

3 結 語

隨著科學技術進一步的發展,山西高新技術創業中心也在不斷地發展和完善。山西省各大科技孵化器主張加強各項孵化服務功能,努力拓展增值服務。目前,已經形成了創業投資、科技評估、財務三大服務系統,并融合三者的優勢和功能,形成新的創業撫育體系。經過多年努力,山西省創業中心認真總結了科技孵化器工作,建立了一套科學、完整的企業孵化服務體系,具體包括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及孵化評估制度等,用制度保障了科技孵化服務的嚴謹性,用科技保障了科技孵化的合理性,用先進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保障了孵化行業的高質量。山西省創業中心作為省科技創業中心的典范,是其他科技孵化產區的重點學習對象。山西省極具地方特色的科技孵化服務業正在蓬勃發展,并在積累大量的經驗上,為科技孵化事業提供了新的工作模式。在各種動力推進下,山西省的科技孵化器事業正不斷向前發展,有一大部分科技孵化器基地管理水平在不斷提高,科技孵化面積在不斷擴展,管理方式也在不斷改進。

主要參考文獻

[1]黃濤.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和發展中的若干關系探討[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4(5).

[2]趙黎明,孔玉芳,吳文清.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探討[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1).

[3]余雅風,鄭曉齊.大學―企業協同技術創新的資源標準[J].科學管理研究,2002(1).

[4]鐘書華.企業技術聯盟導論[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4.

篇4

關鍵詞:稅收優惠技術開發準備金

科技水平是一國綜合國力的體現。在知識經濟時代,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越來越大,特別是高新技術對于一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同時,科技投入是科技進步的必要條件和基本保證,而我國的科技投入長期處于水平過低和嚴重不足的狀況。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科技研究和發展(R&D)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在1990—1993年間為0.7%—0.72%,1994—1995年間均為0.5%。這不僅與發達國家2%—3%的平均水平相距甚遠,與一些發展中國家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長期以來的科技投入不足已成為嚴重阻礙我國科技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為此,國務院作出了《關于加速科技進步的決定》,提出要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到2000年全社會R&D/GDP比重達到1.5%。

為促進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刺激企業增加科技投入,國務院也頒布與實施了一些財政稅收政策。如在企業所得稅方面,規定國務院批準的高科技產業開發區的高科技企業,按15%的稅率征稅;新辦的高新技術企業自投產年度起免征所得稅兩年;同時對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服務于企業的技術成果、技術培訓、技術咨詢、技術承包所取得的技術收入暫免征所得稅;我國外商投資企業所得稅法規定,國務院批準設立的高新技術產業區的外商投資企業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按15%的稅率征稅;從獲利年度起,第1—2年免稅;減免期滿后,仍為先進企業的,可延長3年減半征稅。并且,我國的《企業財務通則》、《企業會計準則》和“關于促進企業技術進步有關財務稅收問題的通知”(財工字[1996]41號)中明確規定企業用于技術開發的經費可入成本,增長超過10%時,另加50%稅前扣除的優惠。這些措施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高科技企業的發展,刺激了企業進行科技投入的積極性。但就目前來看,現行優惠政策基本屬于稅收優惠,體現在稅率降低和稅額的定期減免,其他相關措施不足,沒有形成一系列多角度、多渠道的優惠政策。

一、現行科技稅收優惠政策存在的問題

第一、稅收優惠對象選擇上不盡科學。現行的稅收優惠政策主要是一種區域性稅收優惠政策,即只是針對高科技產業區、經濟開發區。這種做法有悖于平等競爭原則,區內、區外的企業享受的政策優惠差異較大,在同等技術條件下區外企業享受的優惠較少,不利于企業間公平競爭。同時這也給企業避稅創造了條件,區內外政策不同導致區內注冊、區外經營現象普遍存在,不利于稅收征收管理。

第二、現行所得稅制在鼓勵科技進步方面存在著一些限制性因素。主要表現在直接性優惠過多、間接性優惠不足,特別是內、外資企業適用的兩套不同企業所得稅制與高科技企業所得稅優惠產生交叉,并且外資企業的優惠政策總體上多于內資企業,存在著技術水平相當條件下的內外資企業的非公平競爭問題。

第三、我國流轉稅體制方面也存著不利于鼓勵企業科技進步的因素。由于我國是世界上僅有的實施“生產型”增值稅的兩個國家之一(中國與印尼),增值稅的進項稅額中不得抵扣購進的固定資產價款,這對于資本有機構成較高的高科技企業而言,是一部分額外的稅負,相當于多付了一筆“投資稅”,從而影響了企業科技投入和技術改造的進行。另外,由于現代科研的前期投入資金量大,但“無形資產”、“特許權使用費”等不得在進項稅額中抵扣,這又進一步加重了企業的稅負。

第四、現行稅收征管工作的滯后不適應促進高科技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需要。如我國對高科技企業稅收征管大多專門設立稅務機構進行屬地管理,這固然有利于對高新產業區的企業統一管理,但對于其它非產業區的高科技企業而言,則帶來了稅收征管上的困難。同時稅務機關在具體征管過程中把關不夠,一些名義上的“高新科技企業”也在科技工業園注冊、經營,這實際上只會帶來國家稅款的流失。因而,對于高科技企業的認定及完善其相關認定標準,是稅務機關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二、國際上科技稅收優惠的一般做法

經濟發展需要科技支持,為鼓勵企業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刺激企業增加科技投入,世界各國都采取了相應的稅收優惠措施,主要有:

第一、準備金制度(ReserveFundSystem)。所謂準備金,系為減少企業投資風險而設立的資金準備,主要有技術開發準備金、呆帳準備金、退休準備金等。這是稅式支出的一種形式,即企業所得中用于一定用途的所得可作為準備金處理而不納稅。這其中以韓國的“技術開發準備金”較為有影響。它規定企業為解決技術開發和創新的資金需要,可按收入總額的3%(技術密集型產業4%,生產資料產業5%)提取技術開發準備金,在投資發生前作為損耗計算。這種做法適用的行業很廣,并且該制度對資金使用范圍和未用資金的處理有一定的限制:準備金必須有提留之日起3年內使用,主要用于技術開發、引進技術的消化改造、技術信息及技術培訓和研究設施等方面。

第二、加速折舊(AcceleratedDepreciation)。即在固定資產使用年限的初期提取較多的折舊,以后逐年減少,稅負相對于后期較輕;盡管總稅負不變,但相對于“直線法”折舊,企業享有遞延納稅的好處,這就相當于給予企業一筆無息貸款。

第三、盈虧相抵(LossCarryoverandCarryback)。系指準許企業以某年度的虧損抵銷以后年度的盈利,以減少其以后年度應納稅所得額或者沖抵以前年度的盈余,申請退還以前年度已納稅的部分稅款。一般而言,沖抵或抵銷前后年度的盈余,都有一定年限。如日本是前1年,后5年;英國則是前3年,后無限。由于現行高科技企業投資風險大、市場變化迅速,這種盈虧相抵的作法有對其有極大的刺激作用。因為企業發生虧損時,其虧損額可以從以前或以后年度的盈余中補償。因而,這種作法受到一些新興高科技企業的極大歡迎。

第四、投資抵免(TaxCreditforInvestment)。即對購進生產性固定資產設備的企業,允許其在稅前扣除設備價款一定比例的金額,以減輕其稅負。這種抵免有利于鼓勵企業更新固定資產和進行技術改造。如英國稅法規定,企業用于科技開發的資本性支出可以100%從稅前的營業收入中扣除,并且購買知識產權和技術秘訣(Know-how)的投資,按遞減余額的25%從稅前扣除。美國稅法也規定,公司可以將當年的研究試驗費用“資本化”,通過待攤費用的方式逐年計入成本。這樣通過開發費用的稅前列支,減少了應納稅所得額,降低了企業的所得稅負。

三、對我國科技稅收政策的若干建議

我國的科技稅收優惠政策,應在吸收借鑒國際上的通行作法基礎上,結合我國實際情況,直接性優惠與間接性優惠并重;通過完善相應稅制,制定以稅收、投資、金融為主的多渠道、多角度的優惠措施,使企業充分享受稅收優惠,促進企業增加科技投入和進行技術改造。為此,針對前文中提到的有關問題,筆者提出以下若干建議:

首先,科技進步離不開科技投入的支持。沒有科技投入的增加,科技進步只能是一句空話。因而要把增加科技投入、加強研究開發作為國家產業發展戰略來抓。我國企業投入能力弱、投入水平低、自有投資資金嚴重不足。發達國家企業R&D投入占整個投入的比例大多為50%—70%,日本為80%,韓國也為80%,而我國企業R&D投入比例不足30%。因而,借鑒國外的“技術準備金”制度,運用政策杠桿,促使企業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是一項具有重要推動和激勵作用的政策措施。韓國政府在振興經濟、調整產業結構過程中廣泛采用了這一制度。這一政策取得了極大成功,使韓國經濟發展實現了騰飛。我國在經濟發展水平上與七八十年代的韓國比較相似,因而我們可以吸收借鑒這一做法,規定企業可以從其稅前營業收入總額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技術開發準備金在稅前作為損耗計入成本費用列支。同時嚴格規定這筆資金的使用范圍,并規定其在一定年限內使用(3—5年),否則對年限到期仍未使用的準備金,計入企業應稅所得,并加收一定利息。這樣,促使企業積極使用這筆技術開發準備金,并在規定年限、指定用途內使用,以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

其次,稅收優惠要擴大其范圍,特別是向一些高科技中小企業傾斜。因為新興的高新科技企業在初期一般規模較小、自有資金不足。另外,以前的稅收優惠政策主要是針對較具規模的企業,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可謂少之又少。因而,可以考慮給技術密集型的中小企業在創業初期一定期間的稅收減免。同時也可借鑒國外的風險投資機制,設立“創業板”市場,并對購買高科技企業風險基金的所得減免稅款,支持中小企業投資、融資。最近,我國臺灣省出臺了“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將租稅獎勵的范圍擴大到一般公司和中小企業。其中,列舉了一些人才培訓支出抵減.建立國際品牌支出抵減等措施。為此,我們可以考慮在如今的知識競爭條件下,對企業的無形資產投入予以一定數額的退稅。這樣,對于固定資產較少,享受不到加速折舊好處的新興高科技中小企業而言,無疑打了一針“強心劑”,有利于其壯大發展。

最后,結合我國目前稅制存在的問題,可以嘗試對有關稅種進行改革,這主要有:

1、企業所得稅方面。由于所得稅不易轉嫁,因而可以選擇對企業成本費用的扣除標準、范圍作出相應規定來實施稅收優惠,這可視為一種事前鼓勵。針對我國目前企業所得稅制中存在的問題,首先應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適時地取消外商投資企業的優惠措施,在統一的企業所得稅制中明確對高科技企業的優惠政策。其次,稅收優惠要趨向于間接性。直接性優惠主要體現在對凡被認定為高科技企業的,自開辦之日起實行“二免三減半“的企業所得稅政策。同時可考慮對一些生產水平的高科技企業,在規定的減免期滿后,再延長若干年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對填補我國高新科技空白項目的高新科技企業可實行“五年全免”的稅收政策。間接性優惠主要體現在允許企業在稅前按期扣除當期營業收入若干比例的費用。可考慮按費用總額的一定比例(中小企業可適當提高)扣除技術及人才開發費用。同時對其購置的生產性固定資產按購置價款的一定百分比(國產設備可適當提高)實行加速折舊。另外,考慮到科技開發風險較大、外部性強,對于企業的中間試驗費用,可以對其按一定比例在稅前列支。這樣增強企業進行科研開發的積極性,降低其失敗的風險損失。

2、增值稅方面。由于現行生產型增值稅范圍仍未覆蓋到全部商品與勞務,加之不少的減免稅條款,并不能保證增值稅“鏈條”環環相扣,存在著重復課稅因素。因而,我國增值稅收由生產型向消費型轉化已是必然的趨勢。在此之前,可采取一些過渡性措施,對高科技企業購進的生產性固定資產所含稅金可作為進項稅額扣除,同時可將自行研發或購買的“特許使用費”、“技術轉讓費”等所含稅金按一定比例予以扣除。這樣地消除了重復征稅因素,有利于企業投資購買專用設備進行技術改造。

篇5

中小企業將成為主導力量

研究民營經濟的發展戰略,首先應該對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的慨念進行明確界定,以澄清人們認識上的誤區。

民營經濟是非公有制經濟,包含外資經濟、合資經濟、個體和私營經濟以及非傳統(新型)的集體經濟。而中小企業是以企業年銷售額為主要指標來劃分的,中小企業是國有、城鎮集體中小企業和絕大多數的鄉鎮、民營、個體私營企業等各種經濟實體的總稱。民營經濟與中小企業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總體上說中小企業構成民營經濟。

從國有企業改革的路徑來看,在國有經濟民營化的過程中,按照抓大放小、有進有退的原則,國有經濟將主要分布于資本高度集中、技術領先,并且需要大規模協作才能開發和應用的領域,比如國家壟斷的土地,礦藏等重要資源,以及事關國家安全的行業,而非以上領域的一般競爭性行業,國有經濟難有作為的,國有資本將以各種方式退出,實現產權主體的置換,也就是國有經濟的民營化。置換產權主體的國有中小企業,它們將加入到民營經濟中來,構成民營經濟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據最新統計資料,我國中小企業的數量已達2930萬戶,占我國企業總數的95%以上,提供了75%就業位置,對GDP的貢獻率達51%,稅收占到全國的43.2%。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高度發展,中小企業將成為民營經濟的主導力量。基于這個觀點,研究江西民營經濟的發展戰略,應從研究江西的中小企業著手。

江西民營經濟發展現狀

江西中小企業在“九五”時期呈現起伏式發展,并在1998、1999兩年出現放慢步伐的徘徊局面,民營經濟在江西經濟中的地位呈下降趨勢。據統計,2000年江西中小企業已發展到11310家,占江西企業總數的99%。中小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510.53億元,占全省工業總產值的58.4%;實現銷售收入507.75億元,占全省工業產品銷售收入的51.1%;實現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16.31億元,占全省工業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的66.6%;實現產品銷售利潤57.36億元,占全省的49.4%;實現利潤總額6.53億元,占全省工業利潤總額的44.2%。

中小企業資本有機構成低,主要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可以容納較多的勞動力就業。江西民營經濟近年來提供了大量的城鎮就業機會,成為促進江西經濟發展中就業增長的主要渠道,為緩解就業壓力可以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同時,全國的民營高科技企業目前在IT制造業、IT服務業和生物醫藥制品等行業起著重要作用,民營經濟成為高科技產業發展的主力軍。如江西的清華泰豪、匯仁集團等企業就是高科技的實踐者。

江西民營經濟的重新定位

研究江西民營經濟發展戰略,即解決江西民營經濟的產業定位問題。江西的民營經濟是江西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具體到發展戰略定位上應側重以下產業。

1、個性化產業

民營企業要在市場競爭中得以生存和發展,就必須有其個性化經營設計和理念,選擇具有個性化的產品進行生產經營,如景德鎮的瓷器、南豐蜜桔、泰和烏骨雞、果喜的雕刻等,形成江西個性化產業。注重個性化產品的深度加工,延伸產業鏈,提升個性化產業的附加值。個性化產業戰略的目的在于形成江西民營經濟的核心競爭力。

2、為實現大企業“外部經濟規模”的專業化分工產業

美國經濟學家邁克爾?E?波特認為,如果產品的制造流程可分離性程度很高,就可以按生產的便利性原則將這些環節分割升來,將其中的部分生產過程交給小企業進行專業化制造,對于母企業來說,就可以實現“外部經濟規模”,即專業化分工以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民營企業必須認識這種專業化分工的意義,發揮民營企業的經營靈活性和廉價勞動力的優勢,加強自身的專業化生產,在實現大企業“外部經濟規模”的同時,實現民營企業的經營目標和經濟利益。

3、高新科技產業

高新科技產業因市場需求及發展前景不確定、技術也不成熟,具有較大的風險,多數大企業不愿意涉足。這類產業中的技術、人力資本、知識等生產要素比資金、土地等傳統要素更重要。但中小企業的投資小、轉型快、轉產轉行的成本低,這些特點可以弱化高新科技產業的投資風險,較適合巾小型企業發展。在美國現有的高新科技企業中的97%屬于中小企業,其中70%的高新科技企業的職工人數在20人以下。IT制造業、IT服務業是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和高增長的產業,江西民營經濟應積極進入。根據日本總務省2002年信息技術白皮書,2000年個人電腦及移動電話等信息技術產品生產的擴大給日本各產業帶來的關聯經濟效益達到38.6159萬億日元,為149萬人創造了就業機會。高新科技產業代表經濟發展的方向,也是新的生產力的集中表現。

加快江西民營經濟發展的選擇

建立健全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支持體系,引導和扶持民營企業健康發展。

在制定各項民營經濟發展政策時,打破對民營經濟的所有制分類方法,按產業結構或民營經濟的中小企業進行分類。淡化“公有”和“私有”的意識,給民營經濟同等的政策待遇和發展空間。按產業制定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并與國家的財政政策、金融政策與產業政策相協調,便于對重點產業進行扶植和培育。

完善對民營經濟的金融支持。資金是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瓶頸”,在制定金融政策時可側重以下方面。一是開拓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這方面可以借鑒國外的成功做法,建立以財政支持為主,吸收民間資本的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為中小企業提供長期規范的資金來源。二是通過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制度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保障。在這方面美國的經驗值得借鑒。美國從20世紀50年代起,政府有關機構開始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到80年代逐漸改為政府擔保后由銀行辦理貸款。其擔保貸款的數額可達到中小企業申請貸款總額的75%。我省可由政府出面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這樣既能使中小企業獲得銀行貸款,解決中小企業發展中的“瓶頸”問題,又能降低銀行的貸款風險,實現經濟活動中的多贏局面。三是鼓勵支持民營銀行的發展,使民營經濟的發展有資金的穩定來源和金融支持平臺。我國已建立較具規模的民生銀行及城市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但資金的供給遠遠解決不了民營經濟發展中對資金的需求。所以組建民營銀行勢在必行。正在醞釀成立的沈陽瑞豐銀行、廣東南華銀行、深圳民華銀行、江蘇蘇南銀行、西安長城銀行等五家民營銀行組建方案已報銀監會審批。相信民營銀行的誕生對啟動巨大的民間資本市場,促進民營經濟的發展將起到積極有效的作用。

制定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稅收政策。為支持和鼓勵江西民營經濟發展,可以在稅收政策上給予民營經濟適當的優惠政策。

1、關稅。對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或產品、勞動密集型產業或產品實施較低的進口關稅稅率或零稅率;對需要重點保護的資金密集型產業、技術密集型產業和國際競爭力較弱的產業或產品實行較高進口關稅稅率。

2、增值稅。目前,中小企業主要集中在工業和批發零售貿易業。工業企業大約占45%,批發零售貿易企業占35%。為促進民營經濟的發展,增值稅政策可作如下調整:(1)實行消費型增值稅。(2)取消認定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年應稅銷售額標準。(3)提高增值稅起點,適當降低商業企業小規模納稅人的增值稅征收率。

篇6

貴州科學院張明義獲2014年維也納邏輯之夏終生成就獎

日前,第二屆維也納邏輯之夏聯合頒獎典禮在維也納科技大學舉行,世界各國邏輯學領域(計算機、人工智能和數學)眾多著名科學家、學者出席了頒獎儀式。貴州科學院張明義研究員在頒獎儀式上榮獲由庫爾特?哥德爾學會頒發的2014年維也納邏輯之夏終生成就獎,以表彰他在中國人工智能及知識表示領域,尤其是對在各種非單調性推理多變形式的數學描述上進行的開創性研究,他也成為了我國第一位獲此殊榮的科學家。

2015中國機器人大賽在貴陽圓滿落幕

10月19日,2015年中國機器人大賽暨RoboCup公開賽在貴陽落幕。大賽競技項目共設12個大項、100個子項,涉及電子信息、通訊網絡、裝備制造、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領域,包括機器人武術擂臺賽、足球賽、越野賽,機器人尋寶,陸空勘,醫療服務等競賽項目。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臺灣科技大學等387所高校的1983支代表隊、3910名隊員經過激烈的比賽,共決出96個冠亞季軍、181個一等獎和265個二等獎。

第二期“科技創新、成就大業、攜手眾創聯盟”項目推介活動拉開序幕

10月16日,由貴州省科技廳和貴州省工商聯主辦的第二期“科技創新、成就大業、攜手眾創聯盟”第一場項目推介活動在創想+聯合工坊眾創空間舉行,8支創業團隊參加了項目路演。

接下來,省科技廳將聯合省工商聯在11月和12月陸續開展多場項目推介活動,旨在對優質項目的落地、發展進行持續跟蹤,使創客團隊和創新項目走入大眾視野,激發全社會創新潛能和創業活力,揭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篇章。

10月15號,貴陽國家高新區與貴州省發改委舉行創業孵化平臺合作協議簽約儀式,雙方共建“貴孵?一起創”創業孵化平臺。簽約儀式上,首批5家入孵企業與孵化器及孵化基金簽訂了入孵協議和投資協議。

該平臺將以打造“創客生態圈”為最大特色,承擔“苗圃社區”和“孵化社區”功能。孵化基金旨于對入孵企業提供創業資金支持,為入孵企業向創業投資機構進行推薦以幫助其獲得下一輪投資和順利實現出孵。

貴航飛機設計研究所獲372萬元稅收減免優惠

篇7

摘要:計算機學科是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地方教學型院校僅僅依靠對本科生開放有限的科研資源,遠不能滿足大量本科生各層次創新實踐活動的需求。文章提出了一種有效的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模式,即通過建設面向本科生的創新實踐基地,以項目為載體、任務驅動,培育學生創新團隊和指導教師團隊,將創新實踐活動融入到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關鍵詞:創新能力;任務驅動;創新團隊;實踐基地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1引言

地方教學型本科院校肩負著為國家培養大批具有創新能力、面向生產一線的應用型人才,這一層次所培養的大量工程師是國家的創新集體中一支十分重要的隊伍。因此占高等學校大多數的地方教學型大學,如何實現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工程素養的應用型人才,是提高我國高等教育總體水平的核心問題。

在多年的本科人才培養實踐中,根據計算機學科特點,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科技競賽活動、參與教師科研等措施加強本科生實踐創新訓練。這種以點帶動面的創新實踐活動在激勵、吸引學生主動實踐,自主創新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與研究型大學比較,教學型本科院校科學研究資源相對較少,僅僅依靠有限的科研資源對本科生開放,遠不能滿足大量本科生各個層次創新實踐活動的需求。代表著高水平的各類全國性科技競賽中,教學型本科院校的學生也大多處于從屬地位。而且創新競賽活動本也有其局限性,一是參與面即受益面有限,二是階段性即目標完成后告一段落。

因此,計算機學院在2002年啟動了軟件創新實踐基地建設,探索實踐適合校情和計算機學科特點的、課內與課外結合的學生創新實踐活動的有效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基本思路

組織本科生參加科技競賽活動或參與教師科研,其特征是給出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和目標,要求以創新的思路和方法解決問題,飽含興趣和個性,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具有催化劑作用。計算機學科本身是理論性和實踐性并重的學科。計算機軟件、應用項目的開發過程充滿著智慧和創造性,組織學生參與有明確任務和目標的軟件項目、應用項目可以起到同樣的作用,并且具有將創新實踐活動拓展到本科生人人參與的現實意義。

基于以上思考,形成了如下創新人才培養的改革思路:

(1) 以項目為載體,開展與課內教學緊密結合的創新實踐活動;

(2) 組建學生創新實踐團隊和指導教師團隊;

(3) 創建與課內教學和生產實際相融合的創新實踐環境;

(4) 嚴謹治學,在實踐過程中實現創新能力培養。

將課內課外相結合的創新實踐活動作為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本科生人人參與創新實踐的氛圍。

3以項目為載體的創新能力培養模式

在多年的探索實踐中,根據教育教學的客觀規律要求,分析研究計算機人才培養的教學特點,建設與課內教學和工程實際相融合的創新實踐基地,將學生置于一個更真實的、富有實踐機遇和挑戰的實踐環境中。以軟件項目為載體,以任務為驅動,通過學會做事來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和學會溝通;通過做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人文精神和工程意識;通過做事實現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圍繞計算機人才的創新能力培養、實踐基地建設與運行管理、創新實踐項目(課題)、學生創新團隊、指導教師團隊等方面系統地開展了許多開創性的工作,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創新能力培養模式(圖1)。

3.1構建以項目為載體、任務為驅動的多層次創新實踐模式,培養不同類型學生的創新能力

傳統創新科技競賽特點――給出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和目標,要求具有創新的思路和方法解決問題。計算機軟件、應用項目的開發過程本身充滿著智慧和創造性。選擇規模適當、飽含興趣的項目(課題),以任務(目標)為驅動,將導師制、學生創新團隊及工程實踐相結合,組織學生開展創新實踐訓練,在做事過程中形成嚴謹治學精神,在做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及工程素養。

學生創新實踐活動以項目(課題)形式開展,其特點是具有明確的目標、任務和階段性成果要求。通過把創新實踐項目與教學內容相結合、漸進性與模塊性結合,可滿足不同類型學生需求,保證個性與廣泛參與,達到將創新實踐融入到學生平常學習生活中的效果。創新實踐項目分為以下三個層次:

(1) 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申報項目。這一層次學生參與面最廣,主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如程序設計、實現能力,熟悉軟件開發基本流程,應用科學研究工具、方法等。

(2) 參與教師科研課題、企業應用項目、實際工程項目。學生具備一定的科研及項目開發基本能力之后,根據具體的項目需要,經雙向選擇,學生參與到科研或實際項目中,進入實戰訓練階段。由于有了軟件創新實踐基地良好的創新環境和濃厚的創新氛圍,這個層次的參與學生人數一直呈不斷上升的趨勢。

(3) 參與各類競賽活動和基金項目(如全國電子設計大賽、機器人大賽、創新基金等)。全國電子設計大賽等競賽活動代表了一定范圍的頂級水平,具有相當的挑戰性和創新能力顯示度,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創新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有了第一、二兩個層次的創新能力和科研訓練,各類學生科技活動有了堅實的基礎。

3.2建設學生創新團隊和指導教師團隊,營造濃厚創新氛圍

企業對信息類人才需求,一方面,對于畢業生專業知識、技術的要求在不斷提高;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人們意識到工程人員必須擁有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以便適應現代化工程團隊、新產品及新系統的開發需求。有效的學生創新團隊建設是培養學生協作精神和溝通交流能力的良好形式,同時也是學生創新活動本身蓬勃發展并形成長效機制的需要。

組織兩種類型的創新團隊,一是項目組,規模一般在3-5人,學生實踐活動全部以項目組形式進行。二是形成滾動發展的創新科技團隊,規模比較大,一般5至十幾人,團隊有穩定實踐方向、實踐項目來源、還擔負創新實踐活動的組織、宣傳、服務、管理。

從2002年開始,在全國大學生機器人電視大賽團隊建設成效的示范下,與軟件創新實踐基地建設同步,我們探索不同模式的學生創新團隊建設、指導形式。通過多年的實踐,我們在學生創新科技團隊建設中,以軟件創新實踐基地建設為依托,緊緊抓住兩個基本點:一是分析當代大學生特點,因勢利導,以興趣吸引學生,營造創新實踐風氣,二是政策傾斜,經費支持,提高指導教師積極性。具體做法如下:

(1) 加強指導:成立軟件創新實踐基地指導委員會。

(2) 兩個建設:學生團隊建設和指導教師團隊建設并重,同步進行。

(3) 兩個激勵:建立激勵機制,從創新實踐學分認定、成果(成績)獎勵、評優等各方面對學生予以引導;教師指導學生創新實踐納入崗位職責予以考核。

(4) 組織宣傳:充分發揮學生社團的組織功能和宣傳作用,營造創新的輿論氛圍。

(5) 品牌效應:重視品牌團隊的示范作用,研討、推廣團隊建設經驗,促使更多品牌團隊的形成。

(6) 滾動發展:對團隊建設分類指導,團隊吸收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學生,內部形成梯隊,選拔培養骨干成員,形成長期滾動發展的機制。

3.3依托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重點實驗室,自主創新,搭建開放型實踐平臺

教學型院校僅僅依靠有限的科研資源對本科生開放,遠不能滿足大量本科生各個層次創新實踐活動的需求。以人才素質、能力培養為目標,按照基礎實驗室,專業實驗室,創新實踐及實習基地三位一體的總體建設思路,建設軟件創新實踐基地,構建了開放型的創新實踐平臺(圖2)。

(1) 通過資源整合和多年不斷的投入,建成了目前省屬高校中規模最大吸收學生人數最多的計算機類本科創新實驗室。基地共分9個模塊:軟件團隊開發、信息系統開發、圖形圖像技術、多媒體應用、電子競技技術、系統維護、單片機應用、嵌入式應用、控制系統應用。

基地用房面積總計1000余平方米,有計算機204臺、教學開發實驗系統300多套、實驗儀器儀表100臺件,總值150余萬元。依據計算應用、軟件項目開發流程特點,創新基地采用軟硬件結合開發的工作臺、工作位和討論室相對分隔等形式模擬企業實際研發環境。室內與室外布置宣傳欄,以項目團隊簡介、學生創新實踐作品、圖靈獎獲得者簡介等內容,營造濃厚創新文化氛圍。

(2) 除基地創新實驗室全開放供本科生使用外,還將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專業實驗室、科研實驗室資源納入基地統籌使用,以滿足學生創新實踐的更多需求。此外,充分利用中國綿陽科技城科研院所及高新科技企業的資源,按照校內與校外實踐基地共建思路,實現與校外基地實踐資源的對接與互補,提高實踐基地與生產實際的緊密結合性。

(3) 組織學生參與開發實驗儀器設備。基地從2002年開始自主研制儀器設備,以本科生為研發隊伍的主體研制CS系列3個型號的嵌入式實驗教學裝置400多套;開發了程序設計語言在線評判系統等多個網絡實踐訓練系統;創建多個技術論壇;自主開發了實驗室門禁系統等。

3.4健全軟件創新實踐運行管理制度,形成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長效機制

創新基地在運行管理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導,營造吸引力氛圍,形成了為學生和指導教師提供創新實踐服務的運行管理模式。一是提供寬松的環境氛圍,既保障規章制度的嚴肅性,又考慮學生個性化需求,讓學生有實驗室主人感覺。二是學生參與基地日常的運行管理,各創新實驗室內部形成科學民主的集體。三是嚴格過程管理和結果管理。

軟件創新實踐基地是一個課內課外結合的創新實踐平臺,學生主要在課余時間進入實踐基地,為充分利用基地資源,深化實驗室開放內涵,提出了全開放運行并把實驗室延伸到寢室的理念,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獲得了良好的效果。全開放運行的內涵如下。

(1) 時間開放:實踐基地全天開放,包括節假日和晚上。每年寒暑假,都有大批本科生留校進入軟件創新實踐基地學習、實踐。

(2) 設備開放:基地設備允許學生帶出實驗室使用(如指紋頭、采集卡,自主開發的300套便攜式實驗板等)。

(3) 網絡開放:建設豐富的網絡資源,如接口技術虛擬實驗室、信息安全實驗室遠程登錄使用、ACM在線評判系統、創新技術論壇、網絡在線課題等。

(4) 管理開放:營造寬松的實踐環境,主要由學生參與基地日常管理工作,自主開發的門禁系統與學生飯卡通用,從技術上予以了安全保障。

4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效果

自2005年以來,學院1500名本科學生參與各類創新項目課題總計498項,參與學生人數達到3046人*學期。形成了程序設計、信息安全、電子設計大賽等10個滾動發展的學生創新團隊,促生了一批校內外有影響力的學生創新團隊。2005年以來,學生創新團隊組織的科技創新活動吸引了全校各專業5000余人次參加。其中程序設計團隊三年不間斷地組織校內聯賽共吸引3000多人次參與;信息安全團隊以信息安全實驗室和網絡中心為實驗場所,參與校園網安全評估和安全事件響應,為校內各部門和校外企業提供信息系統安全技術支持。計算機類專業本科生已形成了人人參與創新科技活動風氣,教師發現學生上課疑問多了,學習過程與技術發展及生產實際聯系多了,探究性學習的效果也突顯了。

由于有了本科生人人參與創新實踐活動基礎,學生競賽活動碩果累累。近四年,僅計算機學院學生共獲得省級以上獎勵50余項。其中2004年獲得全國機器人電視大賽冠軍并代表中國參加亞太機器人大賽獲亞軍,2005年進入全國八強、2006年為第九名、2008年為全國八強。電子設計大賽2005年獲全國二等獎1項,2007年全獲全國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

在計算機學院學生人人參與創新實踐的背景下,學生的工程意識、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從2005年至今,畢業生就業率每年提高平均5個百分點;學生就業競爭力自信程度逐年提高,畢業班學生更愿意把寶貴的時間留在創新基地學習而不愿意四處急著找工作。

5結束語

面向學生的創新實踐需求,建設軟件創新實踐基地,解決了教學型大學科研資源相對較少矛盾――僅僅依靠有限的科研資源對本科生開放,遠不能滿足大量本科生各個層次創新實踐活動的需求。計算機軟件、應用項目的開發過程本身充滿著智慧和創造性,選擇規模適當、飽含興趣的項目(課題),以任務(目標)為驅動,通過培育學生創新團隊和建設指導教師團隊,開展不同層次與工程實際相緊密聯系的創新實踐項目(課題),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起到了催化劑作用,并且具有將創新實踐活動拓展到本科生人人參與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郁峰,陳念年. 建設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培養應用型人才[J]. 實驗科學與技術,2008(4).

篇8

關鍵詞:創新型特色園區; 建設模式;機制

中圖分類號:F327.6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3-000-02

武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武進國家高新區)為國家級高新區,長三角地區最具吸引力和創新活力的開發區之一。目前,已發展形成智能裝備、節能環保、電子信息三大主導產業,初步呈現產業開發區。武進高新區被國務院確定為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八區一園”之一。2015年,武進國家高新區全面開啟國家創新型特色園區建設。對武進高新區園區創新發展問題進行系統研究,探索武進高新區創新型特色園區建設與發展的有效機制和模式,是武進高新區建設創新型特色園區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也是武進高新區實現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建設的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武進高新區創新型特色園區建設的模式構建

創新型園區是不同于傳統工業園區,它實質上是一個區域創新系統。根據區域創新體系理論,區域創新系統理論的內容包含了創新主體、創新基礎設施、創新資源和創新環境在內的四個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協調的要素。它們之間的關系如圖1所示。

二、武進國家高新區創新型特色園區建設的推進機制

(一)建立園區創新成果轉化機制,實現科技成果的有效轉化

創新轉化機制是指使創新資源轉化為經濟資源的機制。主要包括科技成果轉化、技術轉移交易和產學研合作等。武進高新區要建立“產權清晰,運作透明,多方受益”的創新轉化機制。主要措施包括。

1.創新科技成果使轉化體系,發展技術交易市場。國務院常務會決定深化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的改革試點,在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選擇部分中央級事業單位,開展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的改革試點,創新科技成果轉化體系。鼓勵園區符合條件的單位爭取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的改革試點,推進科研成果處置權和收益權改革,允許科技人員持有股權、期權,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建設技術交易大廳及基礎設施、網絡信息服務平臺和技術交易服務規范體系,逐漸形成“政府、行業、科技中介、技術經紀人”四位一體的技術市場服務體系,推動技術轉移服務中介機構入駐,引進有資質的技術經紀人,使技術市場發展成為科技與經濟結合的紐帶。

2.建設技術信息服務平臺,促進知識技術高效流通和轉化。與專業互聯網企業和知名技術市場機構合作,建立在線知識市場平臺,鼓勵園區企業技術需求信息,鼓勵園區內以及常州科教城內高校和科研機構技術成果、科技條件和專家信息,鼓勵知識服務企業服務供給信息;與常州市圖書館合作設立高新區分館,與園區重點企業和專業性機構合作,開展科技情報服務,圍繞重點產業做技術路線圖、知識圖譜、產業和人才地圖的研究。

(二)建立園區企業創新成長的支持機制,促進園區企業創新發展

豐富園區企業創業主體、降低創業門檻、完善創業服務;構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鏈式孵化體系;鼓勵各創業服務機構完善標準服務,增加增值服務,發展特色服務;構建創業者與投資人的交流平臺,提高創業投資于創業項目的對接效率。具體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

1.構建創業投資服務平臺。安排資金專項支持科技創業,用于支持創業期(種子前期、種子期、初創期)中小企業的研發項目。具體用途包括:面向種子前期的研發項目資助、形成知識產權的資助、商業可行性論證資助,以及對研發和技術合作、信息獲取和管理咨詢服務等進行補貼;在高新區管委會的引導下,以中介機構為主體,通過建立天使投資網絡、舉辦天使投資論壇、匹配投資介紹會、開展天使投資培訓等方式,幫助初創企業與天使投資人的聯系和溝通,吸引天使投資人投資高新區企業;加強與國內外天使投資網絡建立廣泛的聯系,促進本地創新企業參與國際創新合作。

2.成立中小企業服務中心。有效整合政府政策服務、科技中介服務等各類服務資源,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組建中小企業服務聯盟、產學研服務聯盟、技術創新服務聯盟等機構,重點打造融資服務、領軍服務、產學研、人才培訓、政策服務、項目管理、中介服務、綜合信息等服務平臺,形成“以政府為引導、企業為主體、社會廣泛參與”的多元化科技型中小企I服務支撐體系,為中小企業提供完善、高質的服務。

(三)建立園區科技金融運行機制,實現園區科技金融創新

以科技創新驅動金融創新,金融創新助推產業發展,加強科技與金融的結合。通過創新財政科技投入方式,引導和促進銀行、保險、擔保及創投機構等各類資源聚集;創新金融產品,改進服務模式,搭建服務平臺,實現科技創新鏈條與金融資本鏈條的有機結合,為初創期到成熟期各發展階段的科技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和金融服務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的系統安排。形成“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促進科技和金融緊密結合的科技金融發展機制

1.建立互聯網金融發展體系。 園區制定和《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多項吸引互聯網金融機構聚集的優惠政策;促進園區基地公司、金融機構與阿里巴巴、騰訊、91金融網、大家投、眾安在線等公司建立合作關系,吸引民間資本進入創投基金和產業基金,借助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撬動更多的社會創業投資資本,并共同探索新的服務理念和方式;園區管委會出資成立互聯網金融中心,重點聚集互聯網金融的研發、培訓研究院,實驗室及重要的宣傳展示機構,深入研究互聯網金融發展趨勢,例如合格投資人的認定制度、投資人利益的保護體系等;開展互聯網眾籌試點,積極發展P2P投融資平臺。

2.建立園區企業信用體系。根據園區科技項目實施績效、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等,加快推進高新區科技企業信用評級工作;整合工商、稅務等部門的基礎信息,建立高新區科技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強化信用信息的采集與更新機制;優化園區的信用環境和投融資環境,使信用體系建設成為園區投融資體系的有力支撐和企業經營活動、融資活動、市場交易的制度保障。

3.建設高新區科技金融服務中心。抓住全省首批科技金融合作創新示范區的良好機遇,打造以物理平臺為載體,信息平臺為延伸,以"園區企業"數據庫為核心,涵蓋債權融資、股權融資、增值服務三大業務板塊,集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政府引導基金、融資擔保、小額貸款、融資顧問、改制上市輔導、項目對接、上市路演、專業培訓及行業論壇等多種金融服務為一體的服務體系。

(四)建立園區協同發展機制,實現園區協同創新發展

1.園區產業與功能協同發展。在產業上,要通過銜接產業鏈實現與周邊鄉鎮間的分工,高新區著力發展研發設計、核心生產環節和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周邊鄉鎮區域則發展產業鏈條上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專業設備部分,形成有效的分工與合作;在功能上,高新區重點發展創意研發、產品設計、總部運營、先進制造、高端服務等功能,周邊鄉鎮區域重點承載產業配套、物流配送、配套服務等功能,形成功能上的互補。

2.園區目標與定位協同發展。在園區戰略目標上,武進高新區要立足于常州市和武進區的發展需求,為常州市創建創新型城市和武進區建設創新城區服務;在產業定位上,與西太湖科技產業園、常州高新區錯位發展,并積極開展產業間的協同創新。

3.園區資源與合作協同發展。建立長三角區域聯合創新平_。探索與南京高新區、徐州高新區、蘇州工業園、上海張江、上海紫竹等國家級高新區,成立長三角地區的高新區合作聯盟,定期在各高新區舉行聯盟會議、介紹先進經驗,完善協同發展機制;聯合建立創新平臺,基于空間優勢與資源互補發展態勢,促進不同園區之間企業與研究機構的合作

三、結束語

創新型特色園區建設是園區創新發展的重要機遇和有效載體,武進高新區依據創新型園區建設和發展理念,基于國家創新型特色園區建設內容和指標要求,以及常州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目標和實際,從指標要素和模式設計上,構建創新型特色園區建設的有效模式,從園區創新成果轉化機制、企業成長的的支持機制、科技金融運行機制、協同發展機制等四個方面,形成高新區創新型特色園區建設的推進機制,推動高新區創新協同和集聚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穩妮,李子成.國家級高新區創新發展探析[J].宏觀經濟研究,2016(02):79-83.

[2]王勝光.國家高新區發展的總結評價及對未來發展的思考[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2(06).

[3]蘇林,郭兵,李雪.高新園區產城融合的模糊層次綜合評價研究―以上海張江高新園區為例[J]工業技術經濟,2013(7).

[4]宋田桂. 蘇南創新型園區發展的新趨勢[J].中國高新區,2015(01).

[5]黃斌.江蘇創新型園區發展特點及路徑選擇研究[J].科技與經濟,2013(02).

[6]賁友紅.常州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建設態勢及對策研究[J].沿海企業與科技,2015(04).

作者簡介:1.郝 超(1959-),男,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教授,主要從事智能裝備研究。

2.陳建新(1969-),男,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產業經濟、市場營銷研究。

3.劉伯超(1980-),男,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服務業、供應鏈管理研究。

篇9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加快建設一批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科技創新載體和平臺為目標,把科技招商放在創新載體建設的第一優先位置,不斷強化“項目為王”的理念,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創新科技招商方式,加快集聚各類創新主體、創新資源和創新要素,創造和轉化更多的創新成果,更好地服務和推動“三個”建設。

二、目標任務

1、總體目標:經過3-5年努力,每個創新載體在集聚知名院校所、研發機構、公共服務機構、高新技術企業、創業創新領軍人才等各類創新資源和要素上取得明顯突破,成為區域內最重要的在省內外具有較高水平和知名度的技術創新基地、科技成果轉化輸出基地、創業孵化基地和高素質人才集聚基地。

2、各創新載體年度目標:

(1)引進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在創新載體內建設教育、科研或科技服務機構2家以上;

(2)引進并建成市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以及各類產業研究院等研發機構10家以上;

(3)引進并建成各類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和風投、創投等公共服務機構2個以上;

(4)引進高新技術孵化企業20家以上;

(5)引進各類人才1000名以上,其中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和優秀博士人才4名以上。

三、招商重點

1、突出本地重點企業研發機構導入。充分利用各類創新載體良好的平臺環境、宜業宜居環境,采取積極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快把本地重點企業建立的“三站三中心”導入創新載體內,率先實現本地科技創新資源的集聚、集約發展,加快本地研發機構做強做高,從而進一步增強對域外科技創新資源的吸引力和集聚力。

2、突出知名大校大所引進。大力引進與本地產業創新需求相銜接的國內外知名院校所,在創新載體內新辦符合產業發展和創新需求的研究生院、分校、學院、繼續教育機構、科研和科技服務機構,設立相關分支機構或建立產學研聯合體。

3、突出高端研發機構創建。以政府投資為引導,招引社會資本廣泛參與,建設一批對接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的公共技術研發平臺;重點引進一批科研院校所在創新載體內設立前沿技術重點實驗室、特色產業研究院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大力引進國際國內知名企業來我市創新載體設立研發總部或分中心。對已建或在建的公共研發平臺和企業研發平臺,要圍繞行業一流水平,高起點定位,強化改造提升,加快建設一批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公共技術研發平臺和企業技術中心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4、突出公共服務機構培育。各地圍繞自身產業定位,積極吸引國家檢驗檢測中心或重點實驗室入駐創新載體設立分中心或分支機構。加快建設技術交易、專利、人才培訓、管理咨詢、網絡信息及人力資源開發等中介服務機構。著力引進國內外有實力的風投、創投機構在創新載體內創辦公司或設立辦事機構。積極引進科技支行、科技小額貸款和科技擔保等金融機構。

5、突出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大力引進重要產業關鍵環節項目、關鍵共性技術項目和產業前沿技術項目,大力招引院校所高新技術科研成果、最新國際科研成果和企業高端研發成果,加快高新技術成果的孵化,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6、突出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引進。圍繞重點產業和科技優先發展領域,大力引進科技領軍人才、高素質管理人才和創業創新團隊。強化人才招引服務體系建設,使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上、溢得出。

四、保障措施

1、強化組織領導。建立市、縣領導掛鉤聯系、督查推進創新載體重大項目招引機制。“創新”建設工作小組負責全市創新載體招商工作的組織推進,各地政府和各園區管委會是創新載體招商的責任主體,要制定招商行動方案,創新招商方式,完善招商項目規劃,建立專業招商隊伍,確保招商工作落到實處。

2、強化目標考核。結合“創新”建設工作小組成員季度例會,分階段交流和點評創新載體科技招商進度,確保各創新載體招商和建設工作有序有效推進。每年由市創新辦組織對各創新載體的招商和建設情況開展一次星級考核認定,并將考核結果計入市“創新”建設和創新型經濟目標管理考核得分。

篇10

第一條為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對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支撐引領作用,推動農業高新技術成果的轉化和規模化應用,促進、規范我市現代農業科技園建設,根據《省貫徹<農業科技發展綱要>實施方案》和《省現代農業科技園管理辦法(試行)》,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現代農業科技園是指在一定區域內,以發展高效現代農業為核心,以科技創新和產學研合作為支撐,以實現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化和成果轉化為主要目標,對培育發展農業高新技術產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具有較強帶動作用的區域。

第三條現代農業科技園要發揮區域優勢,突出地方特色,形成產業優勢,通過政府引導、社會參與,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推動現代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第四條現代農業科技園要圍繞我市農村經濟發展目標,集成實施和轉化農業科技成果,培養和吸引優秀農業科技人才,建立起新型的農業科技培訓與推廣體系,建設一批大面積、規模化的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創出一批優質高效農產品品牌。

第二章申報范圍與條件

第五條現代農業科技園申報范圍

全市范圍內管理機制新、技術力量強、產業特色明顯、產業規模較大、經濟效益較好、輻射帶動作用強的各類農業園區。

第六條現代農業科技園申報條件

1、園區要求相對集中成片,并有較大發展空間。面積一般在2000畝以上,其中設施農業(包括設施種苗、設施園藝、設施畜禽、設施漁業等)面積500畝以上;以種植糧棉油等農作物為主的園區面積須在5000畝以上。園區土地須納入基本農田保護規劃,園區總體規劃布局科學合理。

2、園區要具有完善的道路交通、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生態環境較好,具有良好的土壤和水質,具備生產無公害農產品以上的生態條件。

3、園區須具有特色鮮明、具有較好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的主導產業和產品,擁有三家以上具有一定產業規模和技術水平的的農產品加工企業。

4、園區要具有較強的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科技水平明顯高于當地平均水平,具有一定的研發能力和多家產學研合作單位,有較完善的人才培養、技術培訓、技術服務體系。

5、園區要建立新型、高效的運行機制,實行政府引導、企業運作、領辦單位為主、區內企業參與的組織管理體制,做到產權明晰,分工明確,管理規范。

第三章申報與認定程序

第七條現代農業科技園申報程序

凡符合現代農業科技園條件的,由園區建設單位(我市范圍內獨立企業、事業法人)向所在地縣、區科技局提出申請,填報相關材料,經縣、區科技局初審合格后統一上報市科技局。

第八條現代農業科技園申報材料

1、市現代農業科技園申請表

2、縣、區科技局批準的園區總體規劃

3、園區建設單位法人資格證書等證明材料

4、區內重點農業科技企業情況簡介

第九條現代農業科技園的認定程序

市科技局對上報材料進行審查、核實,并組織有關專家進行實地考察、評估,提出評估意見,根據評估意見,研究確定市級農業科技示范園名單。

第四章實施管理

第十條市科技局是市現代農業科技園建設的主管部門,負責現代農業科技園的審查、認定和管理工作。其主要職責是:

1、負責制定現代農業科技園申報標準。

2、負責園區有關申請材料的審核、組織專家評審,對現代農業科技園進行認定、授牌。

3、負責組織指導科技對接工作,組織和引導有關農業科教單位進入現代農業科技園,進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的轉化與示范。

4、集成各類科技計劃支持現代農業科技園建設,組織園區之間進行交流。

5、組織專家對現代農業科技園建設進行指導、檢查和評估。

第十一條各縣、區科技局主要配合市科技局做好園區日常管理工作。其主要職責是:

1、具體負責指導園區建設工作。

2、負責所在地園區有關申請材料的初審工作。

3、加強縣(區)級科技計劃對園區的集成支持。

4、協助做好現代農業科技園的評估、統計等各項管理工作。

5、落實有關支農政策,協調財政、金融、保險等部門,加大對園區的投入和扶持力度。

第十二條園區建設單位是現代農業科技園建設的主要承擔單位,其主要職責是:

1、負責制定園區總體規劃。

2、負責協調園區內各企業開展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申報各級各類科技計劃項目。

3、負責協調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事宜。

4、組織引導園區企業與省內外科教單位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