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防震減災應急預案范文

時間:2024-03-20 17:53: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區防震減災應急預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小區防震減災應急預案

篇1

1、完善臺站功能,規范臺站管理。貫徹落實《省地震臺網管理辦法》,規范臺站工作流程,提高臺站管理水平,加強地震監測設施和觀測環境保護。全面完成嘉祥臺的地震觀測背景場項目,充實微山島臺、香城臺觀測設備,不斷提高地震監測能力。

2、加強礦震監測,推進縣級臺網中心建設。與煤礦管理部門加強合作,做好礦震監測與災害預防,提高數據共享水平,增強服務社會能力。年內鄒城、汶上、嘉祥、微山完成縣級臺網中心建設任務,其他縣(市、區)積極推進臺網中心建設。

3、加強地震群測群防,提高地震前兆觀測能力。繼續加強90個市級宏觀觀測點管理,確保及時、準確捕捉地震宏觀前兆異常,嚴格做到異常情況不漏報、不錯報。落實前兆骨干點縣級管理責任制,指導縣級地震部門做好骨干點觀測工作,健全前兆觀測數據報送制度,完善前兆觀測手段,實現前兆骨干觀測點“全覆蓋”。

4、做好震情監視跟蹤,提高地震分析預測水平。結合2013年震情趨勢,完成年度震情趨勢跟蹤方案。嚴格執行震情會商制度,認真做好日常和重要時段的震情保障工作。繼續加強人員學習培訓,強化科技創新,不斷提高震情會商分析水平,為提高地震安全保障能力奠定基礎。

二、綜合防御工作

5、抓好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制定年度防震減災宣傳教育活動方案,圍繞防震減災知識“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機關”活動,做好防震減災知識的社會宣傳。整合社會資源,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和宣傳載體,結合“5.12”全國防災減災日、“7.28”地震紀念日等時機,創新宣傳手段、開展形式多樣的防震減災宣傳活動,提高社會防震減災意識,增強社會公眾應急避險、自救互救能力。

6、強化抗震設防要求管理。認真貫徹落實《市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管理辦法》,切實將抗震設防審批納入基本建設管理程序。規范行政服務、簡化辦事程序、提高審批效率。對建設工程要嚴格按照國家地震區劃、地震小區劃和地震安全性評價所確定的結果進行抗震設防要求審批。

7、開展示范創建,打牢地震安全基礎。繼續開展地震安全示范企業、示范社區、示范學校創建活動,推進農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提高防震減災社會服務水平。年內新增省級示范企業2個、示范社區12個、示范學校12個;新增市級示范社區12個、示范學校12個。

8、加強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管理。嚴格依法管理地震安全性評價執業資格和資質,規范地震安全性評價市場秩序,進一步提高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質量。

三、地震應急救援

9、加強地震應急隊伍建設。年內完成武警地震緊急救援隊組建,爭取將煤礦搶險救援隊納入市地震緊急救援隊伍。繼續充實地震應急志愿者隊伍,年內新增志愿者1000人。健全應急救援協調機制,充實救援裝備器材。適時開展應急隊伍技能培訓,提高隊伍應急救援能力。

10、開展應急預案編修。按照“修訂已有、填補空白”的原則,加強各級各類預案的編修工作,不斷完善全市地震應急預案體系。推進各縣(市、區)城區地震應急避險疏散安置方案建設,在防災減災日期間,開展地震應急疏散演練,進一步檢驗預案的有效性。

11、加強地震應急基礎建設。結合城市發展,不斷加大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力度,加強現有應急避難場所管理,配置相應的避險設施。充實完善地震應急裝備庫,提高地震應急基礎保障能力。

12、加強防震減災服務熱線的管理。及時接聽、認真解答群眾咨詢,引導和教育社會公眾正確面對地震,有效處置地震突發事件。

四、推進重點項目實施

13、啟動市防震減災中心項目。爭取年內完成立項、選址等工作。

14、開展地震小區劃和活動斷層探測。做好城市新增區域的地震小區劃和活斷層探測工作。

五、保障措施

15、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精神。采取集中學習、召開專題座談會等形式,認真學習領會黨的十對防震減災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務。結合實際,制定有效措施,確保防震減災事業科學發展。

16、繼續加強防震減災機構和人員隊伍建設。落實機構編制,充實工作力量,優化干部隊伍結構,保證必要的工作條件,切實保障防震減災管理責任得到落實。

17、加大防震減災投入力度。積極協調財政部門,推動防震減災事業經費穩定增長;建立健全以財政投入為主體、社會共同參與的防震減災投入機制,引導鼓勵社會各界和民眾積極參與防震減災工作,形成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防震減災事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18、切實抓好黨風廉政建設。深入推進廉政風險防控和科技防腐工作,嚴格執行黨紀政紀,拓寬監督渠道。加強廉政教育,不斷改進作風。

篇2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地震局的關心指導下,全市地震系統的同志們求真務實、開拓創新,防震減災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概括地講,體現了三個務實:一是基礎工作務實。本級地震站點、虛擬臺網中心運轉正常,縣市區信息節點穩步增加,震情監測水平提升,圓滿完成了“世園會”等重大活動和重要節日期間地震安全保障任務。二是管理工作務實。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管理在規范中不斷擴面,地震安全民居示范點、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地震安全示范社區創建質量數量“雙提升”,防震減災宣傳教育長效機制初步建立,全民防災意識增強。三是應急工作務實。市縣應急預案體系不斷完備,承辦的第二輪省級專項應急演練受到省政府和兄弟城市領導肯定,市局和三個縣防震減災工作受到省地震局表彰。同時,也涌現出了一批市級防震減災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借此機會,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表彰的單位和個人表示祝賀,向大家一年來的辛勤努力表示感謝!

今年,是貫徹落實市第六次黨代會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設現代新都市、和諧新的奮斗目標,全省防震減災領導小組會議提出了“推進三大體系協調發展”的明確要求。面對新形勢、新要求,防震減災工作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比如,抗震設防要求還未全面落實,農村抗震設防工作相當薄弱。地震監測和前兆監測臺網還沒有全覆蓋,與相鄰的西安、寶雞相比還有不小差距。還有,地震現場工作隊和地震應急救援隊雖已成立,但應急和救援必要的裝備還不具備,好些東西還停留在紙上,地震應急救援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認真履行職責,加大防震減災投入,切實重視防震減災工作是今后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因此,我們一定要站在推進科學發展、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的高度,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認真總結,不斷進取,努力推進防震減災工作再上新臺階。

第一,要進一步完善地震監測預報體系。要按照十二五防震減災規劃,優化臺網布局,不斷加密重點監視防御區地震觀測站點,今年啟動武功、禮泉地下水監測點建設,同步安排興平、三原水動態監測點前期準備,力爭“十二五”內實現“一縣一臺一中心”建設目標。要加強臺網管理,確保本級地震站(點)、虛擬臺網運轉正常、運行可靠。要積極開展震情分析研判工作,加強前兆異常的調查、核實,并快速上報。要以政務大廳地震窗口為陣地,不斷加強地震預測意見管理,努力提高地震預測預報水平。各縣市區政府都要建立穩定的經費渠道,完善群測群防工作機制,加強全市地震宏觀測報網、災情速報網、地震知識宣傳網和鄉鎮助理員的“三網一員”建設,有效發揮群測群防作用。

第二,要進一步完善震災預防體系。一是強化監管。全面落實重大建設工程、重要基礎設施抗震設防要求,嚴格執行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備案制度,加強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和成果應用,強化行政執法,確保主城區和各縣市新建、改建、擴建工程抗震設防率達到100%。二是強化責任。堅持市對縣、縣對基層單位防震減災重要工作目標責任管理,落實各級責任,將防震減災深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三是強化基層。堅持政策引導和經費支持相結合,加大防震減災示范縣(區)、示范社區、示范學校創建力度,成功創建1—2個示范社區、5—8個示范學校,超額完成省上下達任務。要繼續加強農村抗震設防的指導管理,推廣抗震性能好的結構形式及建造方法,引導村民建設具有抗震性能的房屋,逐步提高農村民居的抗震能力,每個縣市區至少建成1個農居示范點。四是強化宣傳。要結合國家防災減災日、全省防震減災宣傳活動周、重大地震紀念日等活動,開展一系列普及防震減災知識宣傳活動,增強公眾防震減災意識。今年要把防震減災知識落實到中小學課堂中去這件事做好。要通過防震減災知識“六進”活動,全面提高全民防震減災意識和技能。

第三,要進一步完善應急救援體系。一是健全地震應急預案體系。要進一步加強預案的管理和備案登記,組織開展政府、學校、企事業單位等常態化的預案演練活動,提高預案的可操作性和指導作用。年內,各縣市區和重點防災單位完成預案修訂工作。二是健全地震應急救援隊伍。南部8個縣市區要安排專項經費,配備必要設備,加強管理和培訓,組織應急演練,完成地震緊急救援隊伍和地震現場工作隊伍建設,并至少組建1支志愿者隊伍。今年各縣市區要有針對性的組織一次應急綜合演練。三是健全地震應急協作機制。要全面建立和完善部門間、上下間以及區域間的地震應急協作機制,拓寬工作平臺,形成銜接有序、配合默契、運行順暢的地震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體系。四是健全地震應急指揮平臺。要全面履行抗震救災指揮機構日常工作職能,完善各級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日常工作制度,加強應急指揮系統建設,完善地震應急信息平臺,提升決策服務能力,做到日常準備周密到位,震后應急有序有力。

篇3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為本,把人民群眾生命財富平安放在首位,堅持預防為主、防御與救助相結合,堅持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群眾,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強化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堅持強化基層、打牢基礎,進一步完善地震監測預報、震害防御和地震應急救援三大工作體系建設,不時提高我區防震減災綜合能力,最大限度減輕地震災害損失,為經濟社會發展發明良好條件。

(二)工作目標

全面建設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防震減災工作體系。2015年,十二五”期間。全區基本具備綜合抗御6級左右地震的能力,全區新建建設工程全部達到抗震設防要求,各類校舍和醫院達到0.15g抗震設防規范,防震減災知識普及率達25%學校達到95%建成上街區地震臺;地震應急預案啟動時間不超過15分鐘;建立健全全區地震救援體系;完善抗震救災物資儲藏,確保震后24小時內災民得到初步的生活救助。

二、加強地震監測預報體系建設

(一)建設上街區地震臺。2011年上半年。完成上街區地震臺的論證、選址、規劃,下半年建成上街區地震臺,并與市、省聯網,實現實時觀測。依法維護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環境,涉及對地震觀測造成影響的城鄉各類工程建設,應事先征得區地震部門的同意。

(二)認真做好地震短臨跟蹤工作。每年年初。同時加強與市地震局及其它縣(市)區的聯系和交流,積極參與地震預測信息會商,努力提高監測水平。

(三)加強地震群測群防工作。推進地震宏觀測報網、地震災情速報網、地震知識宣傳網和各鎮(辦)防震減災助理員的三網一員”建設。建立穩定的地震群測群防經費渠道。區宏觀觀測員的工資不低于市當年最低工資規范,經費由區級財政投入。各鎮(辦)要明確1名防震減災助理員,各村(社區)要確定1名地震災情速報員。同時,加強對助理員和速報員的地震業務知識培訓和宣傳工作,各鎮(辦)每年的防震減災經費投入不低于5萬元,保證地震群測群防工作的開展和群測群防工作隊伍的穩定。

三、進一步推進震害防御體系建設

(一)加強對建設工程抗震設防工作的監管。年我區把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管理納入基本建設管理順序的基礎上。要把抗震設防要求作為建設項目可行性論證的必備內容。同時,加強對工程勘查、設計、施工、監理和竣工驗收等各個環節的抗震設防質量監管,切實落實工程建設各方責任主體的質量責任,所有建設工程必需依照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依法應進行地震平安性評價的建設工程,必需進行地震平安性評價。全區新建的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的建設工程,要按照高于我區房屋建筑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設計和施工,增強抗震設防能力。區地震工作主管部門負責全區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的監督管理工作。區發展改革、城鄉建設(規劃)城管、交通、人防、水利、國土資源等有關部門,各自職責范圍內,共同做好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的監督管理工作。

加強對農村基礎設施、公共建筑、新建農居抗震設防質量的指導管理,實施農村居民地震平安示范工程。結合南部山區整體搬遷,把搬遷工程建成農村居民地震平安示范工程。

編制3人(事業全供)區地震工作主管部門要會同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加強對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的執法監督。成立區專職地震執法分隊。加強對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采用情況的監督檢查,監管覆蓋率要達到90%

(二)深化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建立防震減災宣傳教育長效機制。深入推進防震減災知識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機關的五進”活動。區教育、地震等部門要進一步加強“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創建工作。區教育部門要加大對創建“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投入,建立獎勵機制。各中小學要編制地震應急疏散預案,把防震減災納入學生平安教育內容,每學年至少開展兩次應急疏散演練活動,使全區中小學生的防震減災知識普及率達100%十二五”末,全區所有學校達到區級“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規范,9所學校創建為市級“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5所學校創建為省級“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區宣傳、新聞、民政、地震等部門及各鎮(辦)要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對機關工作人員、企業職工、居民(村民)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宣傳教育,組織開展創建地震平安示范社區活動。區有關部門要建立地震信息和地震謠言應對制度,及時、準確地向社會震情災害信息,保證公眾知情權,維護社會穩定,以全面提高社會公眾的防震減災意識,緊急避險能力和識別地震謠傳的能力。

(三)推進地震平安、基礎探測工作。十二五”期間。城鄉發展規劃,環境維護規劃等相關規劃,必需依據地震小區劃的工作效果,充分考慮潛在地震風險,予以合理躲避。

(四)推進地震災害預測和地震災害損失評估體系建設。十二五”期間。完成對建成區內建筑物和基礎設施、生命線工程和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抗震性能普查鑒定及加固改造。同時,建立地震災害損失快速評估系統,為抗震救災提供決策依據。

(五)開展地震破壞烈度速報系統建設。十二五”期間。建設上街區地震烈度臺。

四、完善地震應急救援體系建設

(一)建立健全完善地震應急指揮體系。依照統一指揮、反應迅速、運轉高效、保證有力的要求。完善指揮部工作制度和各成員單位的職責任務,建立經常性的工作通報和聯絡機制,保證指揮部指揮疏通。區應急、民政、安監、地震等部門定期組織開展地震應急檢查,落實各部門的地震緊急救援人力、物力及各項救援措施,做到有備無患。

(二)加強地震災害救援力量建設。區消防大隊的基礎上建立上街區應急救援綜合隊。提升救援能力。區電力、通訊及大中型企業建立行業救援隊。區地震、共青團、紅十字會加強對區地震救援志愿者隊伍的指導和管理,2015年前將地震救援志愿者隊伍由現在265人發展到700人。各有關部門每年要對各類地震救援隊伍培訓一次。

(三)完善地震應急預案體系。區政府及其各部門每年至少組織一次地震應急演練,檢驗反應能力,使地震應急預案更加科學、實用。區發展改革、民政、安監、地震等部門要認真配合,落實地震應急檢查工作制度,加強對地震應急準備工作的督促檢查。

(四)加快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區城管、建設(規劃)地震及城區四個街道辦事處。配備必要的設備設施。十二五”期間,結合鄉村規劃,再新建一所應急避難場所。各學校、醫院、影劇院(藝術宮)商場、酒店、體育場館等人員密集場所要設置應急避險通道,配置緊急救生避險設備。

(五)完善應急物資貯藏保證體系。區民政部門要空虛上街區救災物資貯藏中心物資儲藏。確保震后快速恢復通信、廣播電視和電力供應。

五、加強防震減災工作的組織領導

(一)制定實施防震減災規劃。并納入全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實現防震減災與經濟社會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要建立以區財政投入為主體的穩定增長投入機制,加大對防震減災工作的投入,從2011年起,設立防震減災專項事業經費,每年防震減災工作經費不少于15萬元。

篇4

一、切實增強做好防震減災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地震是一種突發性強、破壞性大的嚴重自然災害。我國是世界上蒙受地震災難最為深重的國家之一,毗鄰京津,地質構造復雜,處于七、八度烈度區,被確定為首都圈重點地震監視防御區。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有感地震,公元年發生過-級地震、年發生過—級地震,年地震、年地震、年地震等多次地震也波及到,特別是年月日發生級地震,再次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做好防震減災工作任重而道遠,切不可掉以輕心,必須克服麻痹僥幸心理,認清形勢,鞏固成果,長抓不懈。近期全球發生一列顯著地震,表明地震已進入一個新的活躍時段。各級各部門一定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防震減災工作,從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的高度,認真做好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意義,切實增強做好防震減災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各縣(市、區)政府、地震行政主管部門一定要以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按照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的總體要求,加強對防震減災工作的組織領導,切實把防震減災工作真正當作一件大事抓緊抓好抓出成效。

二、防震減災工作的指導思想、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為目標,遵循預防為主、防御與救助相結合的工作方針,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群眾,全面提高地震監測預報、災害防御、應急救援能力,形成政府主導、軍地協調、專群結合、全社會參與的防震減災工作格局,最大限度減輕地震災害損失,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二)工作目標。到年,基本形成多學科、多手段的綜合觀測系統,地震監測能力達到級,地震監測能力明顯增強;地震科技創新能力明顯提升,對防震減災貢獻率顯著提高;城市新、改、擴建工程全部達到抗震設防要求,基本完成抗震能力不足的重要建設工程的加固改造,農村地震安全民居比例大幅度提高,城鄉抗震設防能力明顯增強;建立比較完善的抗震救援隊伍體系,破壞性地震發生后,小時內救援隊伍能趕赴災區開展救援,小時內災民得到基本生活安置;全市以上的社會公眾受到一定程度的防震減災知識教育,社會公眾基本掌握防震減災知識和應急避險技能。全市建立起完善的地震監測預報、震害防御、應急救援三大工作體系。

到年,地震監測預報能力顯著增強;城鄉建筑、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能抗御相當于當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建成完備的地震應急救援體系和救助保障體系;地震科技達到全省同期先進水平。

三、全面提升防震減災工作水平

(一)提高地震監測預報能力和水平。各縣(市、區)政府、地震部門要按照《市防震減災“十二五”規劃》的要求,根據本地實際,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分步實施,達到逐步提高的目的。改造和完善現有觀測手段,逐步建立健全布局合理、手段齊全的地震監測預報網絡體系。嚴密監視震情的發展與變化,進一步加強對震情的綜合分析判斷與跟蹤,努力捕捉前兆信息,制定震情跟蹤方案,落實震情跟蹤措施,加強分析會商,提高震情決策水平,力爭在破壞性地震發生前做出較準確的短臨預報,為政府決策做好服務。逐步建立并逐步完善以專家為主、專群結合的地震監測預報體系。建立健全地震臺網運行維護、質量檢測技術保障體系,依法加強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的保護。

市縣兩級地震部門要投入必要的人力和財力開展地震監測方法的研究,提高預報預測水平,力爭長期預測更加科學,中期預測成功率不斷提高,短臨預測有新的突破。要特別做好重大活動期間的震情保障,制訂完善的專項保障預案,努力為社會公共安全提供優質服務。各縣(市、區)要在地震工作方面給予必要的經費保障,培養專業人員,增加監測手段,增設監測臺站,力爭“十二五”期間地震監測工作再上新臺階。

(二)增強各類建設工程的抗震設防能力。繼續完善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監管工作,規范抗震設防要求行政許可工作,把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作為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論證、施工圖審查、竣工驗收的必備內容,各類建設工程必須嚴格按照抗震設防要求和工程建設標準進行設計和施工,切實落實工程建設各方責任主體的質量責任。各級地震、環保、國土、規劃等部門要做好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施工圖審查、竣工驗收等環節的審批把關,確保新建、改建、擴建工程的質量安全;繼續開展建筑物普查鑒定及加固工作,對各類建筑物、基礎設施和重大工程,尤其是交通、電力、通信、水利等生命線工程要開展抗震設防能力普查鑒定工作,對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的建筑物盡快拆除或重建,對抗震能力不足、存在明顯隱患的要限期加固;新建、改建、擴建重大建設工程和生命線工程、可能產生嚴重次生災害工程,必須嚴格依法開展地震安全性評價,按照評價要求進行抗震設防;著力加強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建設工程抗震設防工作。加快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逐步開展其他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建設工程抗震普查、抗震性能鑒定,根據鑒定結果進行拆建或加固改造;對學校、醫院、大型超市等人員密集場所的建設工程,按照高于當地同級建筑抗震設防要求進行設計和施工,各級行政主管部門應加大監管力度。建立健全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建設工程地震安全責任制,落實各項防震抗震措施,提高綜合防災能力。

(三)開展震害防御基礎性工作。要盡快完成城市活斷層探測及地震危險性評價、地震小區劃和震害預測工作。國土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環境保護規劃等相關規劃,必須依據地震活斷層探測結果,充分考慮潛在的地震風險,予以合理避讓。對處于地震活動斷層以及地質災害易發地段的建筑,要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搬遷、避讓和實施地質災害防治工程。

(四)全面加強農村防震保安工作。市縣兩級政府和各相關部門要緊密結合新民居建設,加強對農村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和農民自建房抗震設防的指導管理,按照抗震設防要求和抗震設計規范進行規劃、設計和施工。按照《省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實施方案》,制定扶持政策,引導農民在建房時采取科學的抗震措施。繼續實施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將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納入新民居建設示范工程統一管理、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實施、統一驗收。

(五)強化基礎設施抗震設防和保障能力。全面提升交通基礎設施抗震能力。嚴格落實公路、鐵路、航空、水運等交通設施抗震設防標準,加快危險路段、橋梁整治改造,適當提高設防標準。完善交通運輸網絡,建立健全緊急情況下運力征集、調用機制,增強應對巨災的區域綜合運輸協調能力和搶通保通能力;加強電力、通信保障能力建設。本著安全性和經濟性相結合的原則,適當提高電力、通信系統抗震設防標準。優化電源布局和電網結構,對重要電力設施和輸電線路實行差異化設計,加強重要用戶自備保安電源的配備和管理。加強公用通信網容災備份能力建設,提高基礎電信設施防震能力。充分利用國家應急通信網絡資源,結合衛星通信、集群通信、寬帶無線通信、短波無線電臺等各種技術,保證信息傳輸及時可靠;提高水利水電工程、輸油氣管線、核設施等重大工程的抗震能力。優化抗震設計、施工,確保重大工程安全。加強抗震性能鑒定與核查登記,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加快落實水庫、重點江河堤防的安全保障措施。加強輸油氣管線、重點污染治理設施等管理和維護,防止地震引發次生災害。

(六)建立健全地震應急反應機制。制訂完善市縣兩級政府地震應急預案,配足、配齊地震應急物資,積極開展地震應急演練;交通、水利、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和學校、醫院、商場、影劇院、體育場等人員密集場所,以及易發生次生災害的重大工程要制定專門的地震應急預案,并建立聯動應急管理機制;要建立以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伍為主體、各有關行業救援力量為骨干、具備基本抗震救災知識的志愿者隊伍為補充的“三位一體”地震緊急救援體系,配備專業設備,加強日常演練,制定救援隊伍調動程序,健全協調機制;建立應急避難場所,充分利用人民防空資源,應對地震自然災害,將具有居民緊急疏散、臨時生活功能的人民防空工程兼作地震應急避難場。在城市規劃和小區建設中,充分利用公園、綠地、廣場等空曠地帶建立避險避難場所,布設相應標志和必要的避險救生設施;建立應急工作檢查機制,促進地震應急準備工作的落實,確保一旦發生破壞性地震,能快速有效地實施地震應急和救災工作。

(七)深入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建立防震減災宣傳教育長效機制,把防震減災知識宣傳教育納入國民素質教育體系,納入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綱要,納入各級領導干部和公務員培訓教育計劃,切實提高全社會特別是中小學生的防震減災知識和應急避險技能;建立市級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基地,有條件的縣(市、區)可建設相應規模的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要建設防震減災示范學校和示范社區,以點帶面,逐步推開;組織開展經常性群眾防震避震應急演練,通過演練提高公眾的防震意識、知識水平和自救互救能力;及時平息地震謠傳,穩定社會秩序和群眾情緒。

(八)加強“三網一員”群測群防體系建設。各級政府要研究制定加強群測群防工作的政策和措施,健全群測群防網絡體系。繼續推進地震宏觀觀測網、地震災情速報網、地震知識宣傳網和鄉鎮防震減災助理員的“三網一員”建設,充分發揮群測群防在地震短臨預報、災情信息報告和普及地震知識中的重要作用。各級各部門要研究制定支持群測群防工作的政策措施,建立穩定的經費渠道,引導公民積極參與群測群防活動。

四、加強防震減災工作的組織領導

防震減災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既是政府對社會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公共服務的有機組成部分。各級各部門要切實把防震減災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做到思想重視、組織落實、責任明確、措施到位。

一要切實加強領導。各縣(市、區)政府要重視和加強防震減災體系建設,理順機構,明確編制。年市委、市政府批準的各縣(市、區)政府機構方案中,已明確了防震減災職能的歸屬。各縣(市、區)要在政府工作部門“三定”工作中,落實承擔防震減災工作職責,明確分管領導和專兼職工作人員,確保有專門機構和足夠專職工作人員承擔地震部門或機構的工作任務。各縣(市、區)政府要定期研究防震減災工作,聽取防震減災工作進展匯報,解決各類問題,推進防震減災工作深入開展。規劃、建設、財政等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協調聯動,形成合力,共同做好防震減災工作。

篇5

一、市政府貫徹十項措施,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教育工作實施情況

省政府關于加強預防和處置地震災害能力10項重大措施實施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強化措施,貫徹落實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市政府先后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防震減災工作的通知》(麗政發〔〕11號)、《關于切實做好地震應急救援準備工作的通知》(麗政辦發〔〕75號)、《關于修訂部門各類應急預案的通知》(麗政辦發〔〕131號),提出了做好防震減災工作的具體要求,各級各部門積極行動,狠抓落實。7月9日,縣召開全縣地震應急準備工作會議當晚,姚安縣就發生6.0級地震,地震波及的鄉鎮參會領導迅速趕赴災區調查災情,開展應急工作;11月2日,賓川地震后,市縣各級各有關部門在第一時間趕赴災區調查災情、積極匯報、爭取支持。充分體現了應急快、布置快、行動快、救災快的特點,得到災區干部群眾的普遍贊譽。,市政府以第1號文件下發了《關于全面加強預防和處置地震災害能力建設十項重大措施工作任務分解的通知》,明確各項工作的牽頭單位和相關責任,為進一步做好全市防震減災工作,提高預防和處置地震災害能力,作出了具體的安排部署。明確了十項重大措施的實施牽頭單位和協助單位,建立了跟蹤檢查、進度匯報工作制度,明確了啟動問責程序和辦法。市地震局及時印發了《關于貫徹落實<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加強預防和處置地震災害能力建設的十項重大措施>工作分解及實施意見》(麗震發〔〕32號,制定了宣傳工作要點計劃。

《市政府關于全面加強預防和處置地震災害能力建設十項重大措施工作任務分解的通知》(麗政發〔〕1號)對于全面開展防震減災知識宣傳教育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一、目標任務是:普及防震抗震知識,進一步提高全民防震抗震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二、主要措施有:1.實施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全覆蓋工程,組織發放防震減災科普知識聲像資料。將《云南防震應急自救互救手冊》《防震避震常識》、《防震避震常識掛圖》、《地震科普知識和地震緊急避險常識》等聲像資料及時發放到全市各機關、學校、幼兒園、醫院、大中型企業、社區、農村等做到家喻戶曉。2.做好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年度常規宣傳。結合“2·3”地震紀念日、“5·12”防災減災日、科技周、《防震減災法》頒布實施紀念日、“7·28”唐山地震紀念日、科技日、“11·6”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周及三月會、七月會等有利時機,利用廣播、電視、報紙、雜志、網絡、短信等媒介,采取專家講座、上街咨詢、政風行風直播熱線、知識競賽、發放宣傳材料等形式,廣泛開展科普宣傳活動。加強《防震減災法》等防震減災政策法規的學習宣傳活動。3.建立科普宣傳長效機制。認真落實地震系統防震減災宣傳方案,使防震減災知識進學校、進單位、進農村、進社區。中小學校結合“三生教育”,認真開展防震避險知識宣傳、中小學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創建、中小學防震避險應急逃生演練等活動。組建地震科普知識宣講隊,制作宣傳展板、印刷宣傳材料,定期到鄉鎮、街道、村莊進行宣傳,擴大對社區、農村的宣傳面。充分發揮新聞單位輿論宣傳的主力軍作用,改進新聞報道形式,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精心策劃,周密安排,及時、主動開展防震減災知識宣傳。4.建立應對重大地震災害新聞制度。新聞單位對地震事件的報道,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嚴格遵守新聞紀律,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及時將信息通過正常渠道向社會公開,確保人心安定和社會穩定;以正面宣傳為主,重點宣傳報道黨和政府對災區群眾的關懷、抗震救災工作取得成效和抗震救災中涌現出的先進事跡,動員社會各界群策群力做好抗震救災工作。三、牽頭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市委宣傳部,四、協助單位:市政府新聞辦、地震局、民政局、文化局、教育局、科技局、市科協、報社。

省政府十項重大措施和《市政府關于全面加強預防和處置地震災害能力建設十項重大措施工作任務分解的通知》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指導性、可操作性,對于指導當前和今后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全市防震減災工作會議對開展好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工作也提出了明確要求。

二、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宣傳資料按比例配發到各縣級地震部門的情況

到目前為止,省局為市發放了《云南防震應急自救互救手冊》100件共0本、《賓館酒店防震避震知識卡片》7000份、《防震避震常識手冊》100件共0本、《防震減災科普知識100問》50件共10000本、《防震避震科普常識掛圖(小)》800件2萬套共16萬張、《防震避震科普常識掛圖(大)》400件1萬套共8萬張、《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掛圖》20件共400套、《防震減災科普宣傳蝶蟾童(ⅰ、ⅱ)》5件共500張、《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宣傳蝶片-地震來了怎么辦》5件共750張、《地震災害自救常識》碟片4件共800張,《防震減災基本知識問答》7件共658本、《云南省四川汶川8.0級特大地震應急大行動畫冊》20件共200本。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科普宣傳資料為我們深入全面開展好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教育奠定了基礎、提供了條件。

市地震局收到宣傳資料后,及時將宣傳資料按各區縣人口比例分發到各區縣地震局,同時將各區縣地震局科普資料發放補助經費及時下達給區縣地震局。各區縣地震局也及時深入農村鄉鎮,利用集市等時機,將宣傳材料及時分發到學校師生、干部群眾、來麗游客手中。

三、及時向學校、鄉村、政府部門、酒店等分發防震減災科普宣傳資料情況

市地震局重視科普資料發放工作,收到省局配發的宣傳資料后,市地震局召開專題辦公會議,研究安排強化宣傳工作,并初步制定了工作計劃及內容,就宣傳工作專門進行安排部署,對區縣地震局提出了要求,要求各區縣地震局利用“2·3”地震、科技活動周、防災減災日等有利時機,針對性開展強化科普宣傳,在全市范圍內形成科普宣傳熱潮,形成合力,以大規模、大聲勢達到大成效。

市地震局以點帶面,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指導員聯系鄉縣順州鄉中學、新河村中學、小學及村民送去了《防震減災科普知識》、《防震減災知識100問》等科普材料共4000冊,做到聯系村中小學及群眾人手一冊,做到了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為市屬大中小學校師專、實驗學校、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等發放了知識掛圖和宣傳資料,做到人手一冊。

市縣黨委、政府文件交換系統向市縣兩級黨政領導及黨委、政府部門發放了新修訂的《防震減災法》、《防震避震常識手冊》、《地震知識100問》及市地震局編印的《建設工程地震安全性評價與抗震設防要求管理政策法規匯編》等宣傳材料。

通過全市司法系統、中小學和市政科普宣傳專欄廣泛張貼《防震減災法》及《防震避震科普常識掛圖》宣傳掛圖。

積極協調市旅游局,由市旅游監理公司將省地震局配發的酒店賓館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宣傳插頁7000份分發給全市三星級以上酒店賓館。由于市酒店賓館客房標間達5萬多,省局所發材料嚴重不足,將實際情況上報省局震防處。

在市、縣、區人大、政協“兩會”隆重召開之際,市、縣、區地震局為與會代表和委員發放《地震知識100問》、《防震避震知識》等防震減災科普知識材料,面向來自全市各個地區、各條戰線、各個界別、各級領導、各種民族的代表具有廣泛代表性,向他們開展專門的科普知識宣傳取得了帶動示范作用。

在新春佳節之際,市地震局為全市中小學地震兼職宏觀信息員寄去了春節慰問卡和防震減災知識掛圖、dvd、《防震避震知識》、《地震知識100問》,為全市中小學在新的一年開展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宣傳提供了條件。另外,還為市抗震救災指揮部成員單位及分管領導寄去了防震減災科普知識材料及《市建設工程地震安全性評價與抗震設防要求管理政策法規匯編》。共寄出防震減災知識材料3000余份。

市縣(區)地震局以學校為重點將省局配發的宣傳資料及時發放給各學校,做到人手一冊,宣傳掛圖做到了入班、入村。玉龍、古城、、華坪、寧蒗各區縣地震局還組織了科技化宣傳、鄉鎮街天強化集中宣傳、交流會強化宣傳等活動,深受廣大群眾特別是農民朋友的歡迎,宣傳效果極為理想。

縣地震局于7月10日召開全縣防震減災工作會議,向與會代表《防震避震常識》、《地震知識100問》共234本;于8月3日在縣大安鄉召開“地震應急救援準備工作培訓會”,向參會人員發放宣傳資料800冊、dvd光盤10盒;9月在縣教育局召開全縣中小學校校長會議時,向參會人員發放dvd光盤《蟾童》120盒、《地震100問》和《防震避震常識》1000份;于9月23日組織參加了縣“全國科普日”活動,開展地震知識咨詢,擺放防震避震宣傳展板,向過往群眾發放宣傳折頁、《地震100問》和《防震避震常識》等宣傳材料,近千人次觀看展板,發放宣傳資料多份。在民主廣場的科普畫廊內展出8平方米的宣傳材料;11月19日,積極配合省地震局地震科普大篷車宣傳組開展科普宣傳活動。組織全縣鄉鎮分管領導、縣直地震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主要領導共80人舉辦了科普宣傳報告會。科普大篷車到十字街進行街頭宣傳,播放《蟾童》、《應對地震災害自救互救常識》等防震減災科普音像片。發放《防震避震常識》、《地震知識100問》等地震科普宣傳材料近5000份;12月11日我局召集全縣十五個點的宏觀觀測人員進行集中培訓。并發給宏觀觀測人員宣傳折頁、《地震100問》和《防震避震常識》等宣傳材料多份。

玉龍縣地震局在紀念汶川5.12特大地震一周年之際,向全縣各部委辦局發放地震宣傳知識手冊1500余份。以全國首個防災減災日為契機,積極開展了地震科普知識宣傳月活動,到玉龍中學、玉龍縣五中、白沙中學開展了防震避震常識宣傳和地震應急演練,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共發放地震知識宣傳手冊余份。

古城區、華坪縣、寧蒗縣地震局也積極開展科普宣傳六進活動,及時將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材料發放到機關、企業、社區、學校、單位、家庭。

四、利用防災減災日、“11·6”等時機開展宣傳活動情況

在防災減災日、“11·6”等時機,市地震部門都認真落實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年度計劃要點要求,切實做好重點時段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工作。全市地震系統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雜志、網絡、短信等媒介,通過開展講座、上街咨詢、發放宣傳材料、刊登文章、播放宣傳片、張貼掛圖、懸掛橫幅、播放標語口號、短信宣傳、知識競賽、網絡宣傳、通過公共汽車發放宣傳材料等方式,走入社區、鄉村、機關、企業、學校,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大量的科普宣傳活動。切實做到了報紙上有文章、電視上有畫面、網絡上有專欄。全市中小學校結合“三生教育”,以防震避險知識宣傳、中小學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創建、中小學防震避險應急逃生演練為重點等,廣泛開展了防震減災科普學習宣傳活動。

5月12日前后,全市地震系統深入基層農村、小區、中小學、幼兒園、企事業單位。以中小學師生為重點,實施了科普知識全覆蓋工程,發了科普宣傳材料近20萬份,開展知識講座20場。在5月12日,與全市各主要減災職能部門一道開展了規模大、影響大、效果好的現場宣傳咨詢活動;全市電視臺共播放宣傳片600分鐘(含重播、新聞)、宣傳口號共40余條。

2月3日,在大地震14周年之際,市、古城區、玉龍縣地震局聯合開展了紀念1996年“2·3”大地震現場科普知識宣傳教育活動。市、區、縣地震局全體干部職工到紅太陽廣場、束河古鎮等地向行人發放《地震知識100問》、《防震避震常識》、《科協網絡通訊“5·12”專輯》等地震科普知識宣傳材料,回答行人有關防震避震方面的問題,講解介紹防災減災法規。本次活動共發放地震科普知識材料5000余份,圓滿完成了宣傳任務,對進一步提高了公眾的防震減災意識起到了積極作用。按照市地震局的要求,、華坪、寧蒗縣地震局也在2月3日當天開展了科普知識宣傳教育活動。在縣城市政廣場和主要街道開展現場宣傳,縣掛宣傳標語條幅3幅,發放科普知識讀本共6000份、開展現場咨詢780人次。

在每年的“11·6”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周,全市地震部門都認真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成效果顯著的科普宣傳教育活動。

五、各級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建設情況

市高度重視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創建工作,并把此項工作作為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宣傳教育的重要內容。強調創建工作要以“加強校舍安全建設”為基礎,以“普及防震減災科學知識、倡導科學防震避震方法、提高應急避險能力為宗旨”,以“學校科普宣傳教育和緊急避震逃生演練”為重點,以“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確保一方平安”為目標,開展了經常性培訓宣傳和演練工作,通過全市各級教育、地震部門的共同努力,全市中小學校防震減災科普意識普遍增強、應急避險能力有力提高。

到目前為止,古城、玉龍、、華坪、寧蒗各縣地震局都建立了兩所縣級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古城區祥和辦事處白龍潭小學、縣第四中學兩所學校被評為云南省首批科普示范學校。縣“紅石崖·天坑”地震遺址于被中國地震局評為國家級典型地震遺址。全市初步形成以學校為重點的防震減災科普示范教育網絡,正在發揮示范、帶動、影響的作用。

六、其他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教育工作情況

積極爭取省局支持,《市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教育》專題dvd蝶片制作項目得到省局支持。投入15萬元,將立足實際,強化人對本市多地震的市情了解,切實增強憂患感、責任感,并從思想根源重視防震工作、做好應急工作、全面提高防震意識,融合現實性、觀賞性、教育性、藝術性于一體,為實施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全覆蓋工程提供較好的教育素材。dvd宣傳片已進入制作后期。

積極組織代表隊參加了全省防震減災科普知識競賽,并取得了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績。認真組織全市師生收看省電視臺少兒頻道每月一期的防震減災科普宣傳片《地震百科》和全省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大賽電視錄相。

積極配合省地震局開展“防震減災科普大篷車”活動,11月18-19日,在古城區、縣開展了大規模的科普宣傳活動,通過舉辦講座、巡回宣傳、發放材料等方式向市民及游客宣傳防震減災科普知識。

加強對市防震減災網的管理、更新、維護工作,按照把網站建設成為信息公開、政務公開、接受監督、強化宣傳的重要平臺的目標,充分利用網絡新興媒體優勢,強化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利用廣播電視覆蓋面和影響面廣的優勢,協調市電視臺不定期播放科普知識宣傳片,廣泛開展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宣傳教育。電視臺綜合頻道分別于5月12日、綜合頻道于1月31日黃金時間晚8:05分播放了《汶川地震啟示》、《蟾童》(ⅰ、ⅱ)及《應對地震災害—公眾自救互救常識》等宣傳片,并于次日在公共頻道重播,效果顯著。積極開展每年的政風行風直播熱線活動,向廣大聽眾介紹了市防震減災事業成就,就感興趣的科普常識問題回答了聽眾提問,廣泛宣傳了地震工作和科普知識。在召開全市防震減災工作會議、全市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座談會、科普示范學校創建、利用紀念日開展防震減災科普教育活動、組織學校科普知識講座及緊急避震逃生演練、全市地震系統年度工作會議召開、防震減為重要活動、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和校舍安全工程積極推進情況,市廣播電視臺、日報都及時進行定傳報道,有力地宣傳了防震減災工作和科普知識宣傳教育工作。在新修訂的《防震減災法》頒布、地震紀念日之時,各級黨委、人大、政府分管領導都在《日報》及網等媒體上刊登署名文章,廣泛宣傳防震減災政策、法規和知識。利用《年鑒》、《騰飛-建國六十年紀念冊》、《統計年鑒》等媒介廣泛宣傳了防震減災工作和科普知識。

縣積極爭取世界宣明會資助,制作鄉土宣傳手冊,舉辦科普知識講座,把鄉土科普宣傳資料送到學校、送到貧困山區,把防災知識作為扶貧、扶智的重要內容,體現了以人為本、民生為先的理念,深受貧困山區人民的喜愛。

實施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家喻戶曉全覆蓋工程,由于領導重視、思想統一,通過全市地震系統干部職工近兩年來的扎實工作,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社會公眾防震減災意識明顯提高,以機關為重點,防震減災法律法規宣傳進一步強化;以學校為重點,防震減災科普示范教育學校建設取得突破,學校科普教育和緊急避震演練做到常態化;以廠礦及次生災害容易發生企業和生命線工程為重點,地震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和應急準備檢查工作經常化建設取得長足進步;地震平安示范社區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全社會以熟悉、掌握防震減災基本知識、防震避震常識、地震自救互救常識、防震減災政策法規、抗震防震常識為標志,全民綜合防震減災能力得到有力提高。

篇6

今年以來,全市上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為目標,全面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突出節能減排、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切實加強土地宏觀調控,各項工作取得了較好成績。

(一)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成效顯著。一是主要污染物減排工作進展順利。全面落實減排目標責任,將污染減排指標納入全市科學發展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加大結構減排力度,關停小石子加工廠70余家,淘汰小淀粉加工企業10家,關停小石灰窯10家,取締小防水卷材業戶57家。加快推進項目減排,完成熱電企業18臺循環流化床鍋爐再提高改造工程,濟鋼燒結機脫硫工程進入調試階段,庚辰鋼鐵脫硫設施建成并實現連續穩定運行;光大水務(**)一廠、二廠升級改擴建及家重點企業污水處理回用等工程建設進展順利,西區、高新區中心區、濟陽污水處理廠、章丘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建成并實現穩定運行。**年二氧化硫、COD排放總量分別為8.81萬噸和5.33萬噸,比上年度分別削減2.33%和3.62%。二是污染防治工作進一步加強。加大大氣環境整治力度,積極開展揚塵防治和機動車尾氣排放管理工作,強化火電、冶金、建材、化工等行業污染治理。認真開展水污染防治工作,嚴格執行各項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實施小清河流域污染綜合治理、市區河道截污整治工程。加強環境監管監測,完善在線監測體系建設,強化對重點企業、垃圾處理、污水處理、集中供熱熱源等重點污染源的監督管理。三是農村生態環境建設扎實推進。以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為重點,扎實開展全市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章丘生態市、商河生態示范區創建工作列入生態省建設責任書,歷城區艾家村被授予全省唯一的國家級生態村。

(二)水資源管理和保護進展順利。嚴格執行取水許可證制度,建立取水單位一戶一檔管理制度,核發新版取水許可證195家。加強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保證了建設項目的合理用水。節水型社會建設加快推進,全民節水意識明顯提高,節水技術和管理機制不斷提升,**年萬元GDP耗水量減少到58.10立方米。

(三)土地礦山管理更加規范。一是耕地保護工作取得新成效。進一步完善耕地保護的責任落實和動態監控,層層簽訂了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加強耕地占補平衡和土地復墾工作,全年共驗收部、省、市、縣四級土地整理復墾開發項目80個,總規模9萬畝,新增耕地2.9萬畝。二是土地利用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年共上報國務院農轉用和土地征收7746畝,上報省政府21224畝(其中單獨選址項目用地1921畝),共落實征地方案實施征地23527畝。優先保障重點建設項目、民生項目、產業政策鼓勵項目和全運會項目用地需求。嚴格執行國家、省加強土地集約節約利用的有關規定,加大項目投資強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三是土地供應管理進一步加強。科學制定供地計劃,建立協調決策機制,加快土地招拍掛供應進度,全年全市供應土地18568畝,其中出讓供地15591畝,收繳土地出讓金165億元,實現土地純收益64.5億元。修訂國有土地收購儲備辦法,創新了“二次公告”運作模式,加快土地熟化基礎工作,市本級收購各類土地266宗,面積3650畝。四是礦山管理工作進一步強化。完成礦產資源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完善采礦權審批制度,設定禁采區、限采區和可采區,加強礦山儲量動態監督管理。加強礦山企業整合,全面推行采礦權有償出讓制度。加大破損山體治理力度,列入重點治理任務的58座破損山體已基本完成。

(四)防震減災能力不斷強化。加快推進地震臺站建設,**市地震監測中心暨歷城綜合地震臺項目開工,濟陽、長清地震臺站建設進度加快。全面開展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積極推進地震安全農居工程建設。加快編制地震小區劃。積極開展地震安全示范社區創建活動,震害防御能力明顯增強。成立市、縣兩級地震應急救援隊伍,加快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進一步落實地震應急措施。加大防震減災宣傳力度,積極推動“五進”活動的開展。

(五)基礎測繪工作有序推進。編制完成并組織實施全市基礎測繪“**”規劃,測繪完成孫村東、臘山南、旅游路和東南外環路1:500比例尺地形圖70平方公里,修測西部片區1:2000地形圖290平方公里,實現中心城建設用地范圍內1:500地形圖全覆蓋。

二、**年工作思路和目標

**年是實施“**”規劃關鍵的一年,也是貫徹落實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推動我市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一年。綜合考慮**年我市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利用工作面臨的有利調整鍵和不利因素,初步確定明年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和省、市九次黨代會精神,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切實加強土地管理、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突出抓好治污減排、循環經濟和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扎實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年主要預期目標:

1、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目標

二氧化硫排放總量計劃控制在8.67萬噸之內,比**年削減1.59%,提前達到“**”確定目標;COD排放總量計劃控制在5.07萬噸之內,削減4.88%。

2、環境質量目標

地表水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98%以上。地下水水質達到地下水環境質量三類標準。

市區環境空氣質量良好以上天數的比例達到85%以上。

交通干線噪聲平均值低于70分貝(A);區域環境噪聲晝間平均值低于60分貝(A)。

3、水資源綜合利用目標:萬元GDP水耗下降到55.20立方米。

4、土地利用目標:耕地占補基本平衡,土地集約利用水平有較大提高。耕地保有量達到36.13萬公頃。

三、**年工作重點

(一)環境保護

1、認真實施“三大減排體系”方案,努力完成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目標。一是繼續實施產業結構減排方案。進一步淘汰落后產能,改造提升傳統工藝,關停一批高污染、高耗能的企業、設備,實現結構減排。二是加快實施工程治理減排方案。完成水質凈化三廠等工程,完善城市河道截污整治配套管網,提高污水處理和再利用能力。完成**東新熱電等5家企業熱電機組脫硫工程和濟鋼等3家企業鍋爐煙氣脫硫工程建設。三是大力實施監督管理減排。加強自動監控系統建設,完善自動監測網絡,強化重點污染源監督管理,確保各類污染源穩定達標排放率達到98%以上。

2、實施“四大工程”,推進環境污染防治工作深入開展。一是實施以節水保泉、飲用水源地保護和水環境綜合治理為主要內容的“碧水工程”。加強水源地保護區監督管理,強化飲用水源水質的污染監控,確保飲水安全。結合《渤海環境保護總體規劃》實施,加快實施小清河綜合整治、市區河道綜合治理,改善水環境質量。二是實施以清潔能源行動、全面治理各類污染源、改善城市空氣環境質量為主要內容的“藍天保護工程”。推廣清潔燃燒技術和節能降耗技術,完成年度重點大氣污染源限期治理工作,加強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與監督管理,進一步改善大氣質量。三是實施以控制擾民噪聲源和創建噪聲達標區、安靜居住小區為重點的“安靜工程”。依法強化監督管理,繼續開展環境噪聲達標區創建工作。四是實施以固體廢物和生活垃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理為重點的“固廢治理工程”。盡快開工建設第二生活垃圾處理廠,提高生活垃圾處理能力和水平。進一步規范醫療廢物處理,加強廢礦物油、廢顯影液等重點危險廢物的全過程監督管理,籌建廢物綜合利用中心和危險廢物交換中心。

3、全面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實施以綠化美化和生態建設為重點的“生態建設工程”。加強南部山區水源涵養生態功能保護區保護;加快生態示范區建設,組織環境優美鄉鎮達標單位做好驗收準備工作。協調做好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積極推行秸稈還田、秸稈氣化,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做好“兩區一園”創建工作,加強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生態功能保護區的環境管理。開展全市濕地生態保護區建設規劃研究,加快推進小清河源頭濕地生態保護區建設。

(二)水資源管理

1、加強水資源統一管理。堅持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制定全市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規劃,嚴格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嚴格執行取水許可制度。全面開展水質監測工作,制定水質監測計劃和制度,嚴格水質監測管理,提升監測水平。完善全市地下水位自動監測系統,提升監測的準確性和連續性。嚴格控制地下水開采,堅決有序地關停泉域內的自備井。

2、加大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力度。堅持生態修復與綜合治理相結合,通過小流域綜合治理等措施,結合退耕還林和封禁保護,充分發揮生態的自我修復能力,對重點水土流失區和生態脆弱流域進行綜合治理,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保護現有森林植被,加快退耕還林、禁牧還草、荒山綠化,促進生態修復。對土質較少的荒坡、山場,植樹成活困難的區域及便于植被恢復的山坡地,實行嚴格的封禁措施,依靠自然生態的修復功能恢復林草植被。

3、積極推進水利工程建設。一是加快實施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開工建設東湖水庫等骨干調蓄工程,提高水資源保障能力;二是搞好東聯供水工程配套,加速東部工礦企業供水置換步伐;三是提高水源涵養補給功能。配合“南控”戰略實施,建設南部山區重要生態功能區,抓好泉域補給區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和水源涵養工程建設,實施玉符河回灌保泉生態工程,有效補給地下水。

4、大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堅持提高綜合生產能力與改善生活條件同步推進,加快實施邢家渡、胡家岸等引黃灌區續建與節水改造,大力推廣先進節水技術,擴大有效灌溉面積,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繼續加強城市節水管理,嚴格執行用水定額和用水指標控制制度。

(三)土地礦產管理

1、強化土地調控管理,積極保障經濟社會發展。認真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進一步嚴格土地規劃計劃管理,強化對農用地轉用的控制和引導。嚴把用地審批關,優先保證重點建設項目用地。繼續深化征地制度改革,逐步完善征地統一補償、農民集中安置、土地集約利用、區域持續發展的補償安置綜合機制,切實維護好被征地農民的根本利益。高標準做好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開展好縣、鄉級規劃修編工作。按照國務院要求,積極開展好第二次土地調查。調整住房用地供應結構,加大普通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量。

2、嚴格耕地保護,加強基本農田示范區建設。嚴格落實耕地保護責任制和目標責任考核辦法,建立健全耕地保護和土地管理問責制。大力推進基本農田保護示范區建設,嚴格執行基本農田質量保護、用途管制、監督檢查和占用審批等制度,確保全市基本農田總量不減、質量不降、用途不變。嚴格落實耕地“占一補一”政策,確保全市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加大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工作力度,努力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

3、深化土地市場建設,推進節約集約用地。繼續深化土地市場制度建設,全面引導各行各業依法規范合理用地。完善工業用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的具體操作辦法,規范工業用地供地行為。圍繞重點片區綜合改造,加大城區土地前期熟化、收購儲備、策劃運作、市場配置的工作力度。加大對閑置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的處置力度,切實盤活存量土地,促進土地資源有效利用。研究制定更加嚴格的建設項目用地投資強度、建筑容積率和項目產出率標準,健全工作機制,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

4、完成礦業秩序整頓規范,建立礦政管理新機制。按照國家和省要求,全面完成礦業秩序整頓規范的各項任務,確保順利通過國家和省政府的檢查驗收。對礦業權按照風險程度實施分級分類管理,積極推進礦業權招拍掛出讓,逐步完善科學合理、競爭有序的礦業權市場。繼續推進礦產資源整合工作,突出抓好重點礦種和重點礦區的整合,提高規模化、集約化開采利用水平。認真開展新一輪礦產資源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完成縣級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的審批工作。認真落實地質環境保護責任,積極推行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和治理保證金制度,建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和生態補償的多元化機制。加強地質災害防范和治理,建立健全群專結合的地質災害預警體系,確保全市地質安全。

(四)防震減災

加快推進地震監測臺網站建設,完成歷城綜合地震臺、長清地震臺、濟陽地震臺等重點建設項目。加快**市地震監測中心建設,完成前兆監測臺站的數字化改造。完善市、縣、鄉(鎮、辦)群測群防工作體系,推進“三網一員”建設。深入開展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保證全市重大建設項目檢查率達到100%。加快推廣應用地震小區劃項目,完成2-3個縣(市)區的城區地震小區劃工作。積極推動農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進一步增強地震防御能力。不斷健全地震應急救援工作體系。修訂完善地震應急預案,繼續推進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加強地震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提高快速反應能力。全力做好防震減災立法工作,認真組織開展前期研究,編制《**市防震減災條例》(草案)。繼續加大防震減災宣傳,深入開展防震減災宣傳“五進”活動。積極推進地震安全示范社區創建活動,制定示范標準。推進地震科普示范學校規范化、制度化,計劃新建示范學校11所。逐步開展地震安全示范企業、安全示范村創建活動。

篇7

2020年6月是安全生產月。從自身角度就要牢固樹立“安全發展,清潔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安全第一,環保優先,以人為本”的正確理念,堅決克服“重生產,輕安全”的錯誤思想。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2020安全生產月活動總結心得,方便大家學習。

2020安全生產月活動總結心得

依據城東街道安全生產辦公室精神,在轄區范圍內開展以“強化紅線意識、促進安全發展”為主題的“安全生產月”活動,社區認真組織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強化了居民安全責任意識。

一、認真貫徹、等法律法規,根據城東街道安全生產辦公室安全生產月有關安全生產工作指示精神,結合我社區實際制定工作目標,做到有組織、有制度、有布置、有措施、有檢查、有考核。

二、認真落實“強化紅線意識、促進安全發展”的精神,組織社區志愿者巡查隊,堅持每天在社區巡邏,將火警消滅在萌芽之中。建立健全安全、消防工作責任制,做到領導重視、制度健全、措施得力。

三、制定了宣傳、教育與培訓計劃,并按期組織實施。

(1)、張貼安全宣傳標語、設置安全宣傳專欄,宣傳安全生產月活動的宗旨,營造安全生產月的活動氛圍。

(2)、5月30日上午,某某社區開展安全生產知識講座,向社區居民宣傳20_年“安全生產月”活動。講座上,社區工作人員傳達了街道辦事處關于開展20_年“安全生產月”活動的通知,同時向居民講解各類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及安全常識等。通過這次宣傳活動,不僅增強了社區居民的安全觀念,還提高了他們的法律法規意識。

(3)、5月29日某某社區在社區二樓組織了以“識別災害風險,掌握減災技能”為主題的防災減災知識講座,向社區居民講解防災減災、防空等方面的知識,通過“預先警報”、“空襲警報”、“解除警報”“救助傷員”全過程的防空演練體驗,使在場的居民懂得了災難來臨之際,要沉著冷靜地應付災難。提高了社區居民防災減災意識以及緊急避險的應變能力。此次講座增強了社區居民的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推廣了居民防震減災的知識和避難自救的技能,以此來保障生命和財產的安全。

(4)、6月1日,社區安全生產領導小組在社區會議室開展隱患排查會,同時在轄區范圍內進行了拉網式的安全大檢查。重點檢查了紅楓老年公寓、小餐桌、公用車庫。在檢查發發現兩處安全隱患,一處是紅楓老年公寓配電箱,是木質底板,存在安全隱患,及時與街道民政科聯系,要求近期整改;一處是公用車庫4-3滅火器材過期,社區要求錦順物業在一個月內整改到位,消除隱患。

(5)、6月12日在社區二樓會議室開展了以“尚德守法,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為主題的預包裝食品標簽知識講座。講座上,社區工作人員對什么是預包裝食品、常見預包裝食品的qs標識、許可證編號、生產日期、保質期等作了詳細講解,并對預包裝安全知識作了一些小提示。最后,還提醒社區居民,夏季氣溫逐漸升高,需謹防食物變質而引發疾病。講座上發放食品安全宣傳資料50余份。講座后,居民紛紛表示,通過食品安全講座,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提高了對食品安全的警惕性,對大家的生活質量提高起到了積極的指導作用。

(6)、為認真貫徹安全宣傳月活動,認真落實安全知識宣傳教育,某某社區結合轄區安全工作實際,6月12日下午,組織25名公用車庫管理人員開展“安康杯”消防安全知識競賽。在競賽前,社區黨委副書記唐衛國向車庫管理人員講解了防火常識、滅火常識、逃生自救常識及消防滅火器使用方法等。競賽采取了閉卷筆試的方式,試題的內含包括了消防安全、居民用電安全、滅火逃生等,參賽人員認真進行了答題。競賽后,社區黨委書記丁順蘭為競賽的獲獎人員頒發了獎品。通過這次競賽活動,進一步提高了東進小區公用車庫管理人員的安全消防意識和素質,更好地為推進文明城市建設作貢獻。

(7)、6月19日,在社區會議室組織社區消防自衛隊員進行安全知識培訓,詳細講解了人身安全、安全生產、安全隱患等基本知識,通過一些具體事例講述了安全意識的重大意義,以提高消防自衛隊員的安全防范意識,并告誡安全工作來不得半點馬虎,只有提高警惕,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努力做到緊繃安全這跟弦,才能確保社區的長治久安。通過此次培訓進一步強化了消防自衛隊員的安全意識,提升了安全素質,規范了安全行為,大家表示,要時刻牢記安全責任,長敲“安全”的警鐘,努力營造從講安全、事事為安全、處處要安全的濃厚氛圍,讓安全的思想扎根于我們的工作生活之中。

通過此次活動突出宣傳了“強化紅線意識、促進安全發展”主題,營造出良好的輿論氛圍,增強全民參與安全生產意識,提高防范和應對事故的能力,使“安全生產月”活動取得了圓滿效果。

2020安全生產月活動總結心得2

20_年,我項目部始終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認真貫徹落實上級單位下發的有關安全生產工作的文件精神和要求。嚴格防范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20_年度未發生一起人身傷亡、機械設備損壞、火災及其他安全事故,為_X項目部全面完成年終生產目標奠定基礎,現將20_年度安全生產工作情況總結匯報如下:

一、工程概況

本合同工程位于吉林省集安市境內,合同主體工程為隧洞工程,計劃20_年8月掘進至17#支洞與主洞交叉處的擴大洞室內檢修,經過3個月檢修工作后計劃于20_年8月掘進至7#支洞與主洞交叉處的擴大洞室內拆卸,由20#支洞運出。截止目前約掘進5600m。生產經營產值約為:9080.18萬元。

二、安全生產基礎建設和制度建設情況

1、項目部于年初成立了安全生產領導小組,明確了安全生產領導小組成員及職責,并根據公司《安全生產考核管理制度》及《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及《安全風險抵押金管理辦法》中的規定要求,下發了《關于繳納安全風險抵押金的通知》,通過層層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把安全生產工作目標任務層層分解,形成了“橫到邊、縱到底”的安全生產工作格局。

上至項目經理下至班組長,累計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20份,繳納安全風險抵押金共計90000元。

2、結合項目部施工特點編制了“安全管理制度匯編”,包括《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安全投入制度》、《安全會議制度》、《安全檢查制度》、《施工機械設備管理制度》、《緊急避險制度》等33項安全管理制度;

36項安全操作規程,7項安全管理規定,8項安全措施、方案,并正式下發實施;使安全生產工作逐步走上了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

三、安全教育培訓及安全宣傳教育工作開展情況

1、安全教育培訓情況

項目部從國家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及施工生產實際情況等多方面入手,積極編寫具有“針對性、實用性”的安全教育培訓資料。通過三級安全教育、觀看事故案例視頻及發放員工安全手冊等多種教育手段,全面提升員工安全意識。全年累計培訓73場次,累計培訓人數513人,入場教育培訓率達100%;其中小火車安全運行專題教育2次、一線施工人員專題教育4次、安全視頻案例分析專題教育4次,真正做到了安全教育全員覆蓋。并根據本項目施工特點及對特種作業人員的需求,項目部先后于20_年2月組織2人赴西安進行非煤礦山安全管理人員培訓取證;20_年6月組織2人赴西安進行安全培訓延期取證;20_年7月組織6人赴通化市參加起重機械司機操作取證;20_年11月組織3人赴西安進行3類人員安全培訓取證。通過培訓提高了安全管理人員的安全管理水平及特種作業人員的崗位操作技能。

2、安全宣傳教育情況

為了營造一個良好的安全生產氛圍,項目部采取多種形式,通過懸掛安全生產條幅、制作安全生產板報、舉辦以“我要安全”說一句話及安全知識咨詢日等一系列宣傳教育手段,加強了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安全生產知識的宣傳,使安全生產深入人心。全年累計懸掛安全條幅16個;制作安全板報3個、安全宣傳牌3個,粘貼安全宣傳畫36幅;舉辦以“我要安全”說一句話及安全生產咨詢日活動各1次。

四、安全檢查及隱患排查治理情況

為消除施工現場安全隱患,不斷完善安全防護措施。依據項目部《安全檢查制度》及公司、分局相關文件要求,認真執行日常巡查、周檢查、月檢查、安全隱患排查及施工用電、特種設備、車輛等各項檢查,都能夠做到有計劃、有檢查、有整改、有總結,對查出的各類安全隱患和不符合安全規范的事項都按規定進行了整改及落實,全年累計排查隱患75項。其中,一般隱患:65項,重大隱患:10項,已按照要求全部整改完成。整改率:100%。

五、安全活動開展情況

項目部認真貫徹落實公司、分局及上級單位下發的文件精神和要求,扎實開展了“六打六治”、“七查七看”、“打非治違亮劍行動”、“安全生產月”、“一線員工應急培訓”及防洪度汛、地質災害、消防及交通安全等一系列安全專項檢查、教育活動,強化了安全生產基礎工作,穩定了安全生產總體形勢。全年累計開展專項安全檢查、教育活動15次。對檢查出的安全隱患及問題,全部能夠按要求整改完成,同時認真總結吸取教訓,使安全檢查真正做到了有計劃、有檢查、有整改、有總結、有提高。

六、安全事故情況

嚴格按照公司《安全生產事故管理制度》、《安全事故調查制度》開展安全事故管理工作,全年未發生承擔主要責任生產安全死亡事故,未發生設備、火災等其它安全事故。因工輕傷率控制在5‰以內,實現了項目部制定的年度安全生產目標。

七、職業健康管理情況

項目部嚴格按照公司制定的《職業病防治管理制度》及項目部制定的《職業病防治管理辦法》開展職業病防治工作,每月按時發放防塵口罩、防噪音耳塞等職業病防治用品。并于20_年6月25日下發了項目安字【20_】12號《關于員工參加職業健康體檢的通知》,累計參加職業健康體檢人數41人,全年未發生職業健康事故,新增職業病為0。

八、特種設備及特種作業人員管理情況

本項目部施工范圍內的特種設備有:2臺橋式起重機、一臺門式起重機,全部經通化市特種設備檢驗中心檢驗合格。每月開展特種設備安全檢查,并認真做好每日運行、維護記錄。并建立了特種作業人員管理臺帳,包括:起重工、電焊工、電工等特種作業人員共計21人,全部持證上崗,并按季度對特種作業人員管理臺帳進行更新。

九、應急管理及演練情況

為防止施工現場發生安全生產事故,結合項目部施工生產實際情況,制定了包括《地震災害應急救援預案》、《坍塌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易燃、易爆危險物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防洪度汛應急救援預案》等12項安全生產專項應急預案,并建立了應急救援隊伍,構建起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工作體系。同時項目部有針對性的對《防洪度汛應急救援預案》、《火災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及《地質災害應急救援預案》進行了應急演練,累計演練人數57人次。通過演練加強了員工對事故災害的防范意識,提高了員工應急逃生能力及自救互救能力。

十、安全投入情況

項目部根據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工作情況,嚴格按照公司《安全生產投入制度》及國家法規規定比例定額提取安全費。按要求提取本合同工程造價的2%作為安全生產保障資金,同時設立了安全生產投入資金專戶,并按照“項目提取、確保需要、單位統籌、規范使用”的原則進行管理。全年計提安全生產費1546824。37萬元,實際投入1755484。97萬元,超支208660。6萬元,投入比例為2。27%,滿足水利水電工程2%的比例要求。具體投入如下:安全工程支出:886916。87萬元;安全活動支出:13239。3萬元;勞動防護與職業健康支出:194207。85萬元;日常安全管理支出:188676。63萬元;其他與安全生產直接相關的支出:472444。32萬元。

十一、安全生產工作自查情況

為進一步提升我項目部的安全管理水平,項目部依據公司《安全生產考核管理制度》認真開展各項管理工作,并嚴格按照考核制度開展自糾自查工作,經項目部內部自查結果為:安全生產工作管理考核自查得分174分。

本次考核是對我項目20_年度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一個總結,也是對我項目部20_年度工作行為和工作業績產生正面引導的過程和方法,我項目部將以本次考核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安全管理工作,進一步激發我項目部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創造性,提高工作效率,確保項目部施工生產持續穩定。

2020安全生產月活動總結心得3

進一步提高了全司員工的安全意識,促進了公司安全文化建設,為下一步的安全生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現將今年“安全生產月”活動總結如下:

一、領導高度重視,精心部署

為確保本次“安全生產月”活動的各項工作有效落實,使活動收到最大實效,公司高度重視,5月24日,公司召開“安全生產月”活動動員大會,會上公司成立了以經理為組長,分管安全的副經理為副組長,生產部、設備能源部、安全環保部等部門為成員單位的“安全生產月”活動領導小組,負責組織、監督、檢查、協調“安全生產月”活動的全過程,制定出活動內容、方案和活動時間表,做到有組織,有領導,有條不紊地組織開展 “安全生產月”活動。

同時公司領導對20_年“安全生產月”提出了具體的工作要求和部署,要求各車間、部門負責人,要廣泛發動全體干部職工,積極參與公司組織的各種“安全月”活動,努力提高全司員工的安全生產意識和安全操作水平。并且要求各車間也相繼組織員工召開安全月動員大會,各自成立了“安全生產月”活動領導小組,根據車間安全生產實際,制定出活動內容和實施方案,以保證“安全生產月”活動的有效開展。

二、廣泛宣傳,注重實效

為了做好“安全生產月”活動的宣傳工作,公司于5月份就積極搜集、整理各項安全月活動資料,并及時下發車間進行宣傳、學習,同時,將“安全生產月”活動主題和相關宣傳標語,制成4條宣傳橫幅,于5月30日分別懸掛于公司有機錫基地和無機錫基地的醒目位置,營造了良好的活動氛圍,拉開了“安全生產月”活動的序幕。

公司于6月1日組織員工學習高總經理的安全講話,6月7日組織了一次以安全月活動為主題的黑板報競賽,由公司四個車間、質監部參加,本次黑板報競賽主題鮮明,版面新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廣泛宣傳了黨和國家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和公司管理制度,以及安全生產技術知識,推動全員牢固樹立“科學發展、安全發展”的理念,為“安全生產月”活動的順利開展做好了鋪墊。

三、積極開展安全知識教育培訓活動,不斷提高員工安全素質

6月中旬由安全環保部牽頭組織對全司員工分層次進行安全知識教育培訓:

一是通過組織公司管理人員學習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方針政策的培訓學習,使管理人員牢固樹立科學發展、安全發展的理念,提高履行安全管理職責的自覺性,依法、按章、規范地抓好安全生產管理。

二是組織對員工進行公司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崗位安全操作技能、安全生產事故案例分析和現場應急處置預案等內容的安全培訓和警示教育,使員工能夠熟練掌握崗位安全技能和自救互救措施。

三是由人力資源部牽頭做好特殊工種、特種作業人員的清理建檔和教育培訓管理工作,做到特種人員100%持證上崗。四是組織全員參與的安全知識考試和防護服及空氣呼吸器穿戴比賽、鍋爐崗位知識競賽等活動,進一步提高了全員安全素質。

四、組織事故演練,提高全員風險防范意識和應急救援能力

為加強對危化品突發事故應急處置和員工自救互救能力,在“安全月”活動期間,公司各車間有選擇性的開展了各項事故救援預案演練,通過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演練,提高員工的事故防范意識和事故救援與處置能力,提高應急預案的有效性和操作性,為進一步健全完善了公司事故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6月18日,車間成功組織了21名員工進行氯氣泄漏應急救援演練,通過演練,對公司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預案進行了實際的操作,進一步提高了全體員工對危險化學品事故處理的報警和前期應急處理能力,鍛煉了應急救援隊伍的實戰能力。另外車間還于6月25日至29日舉行防護服和空氣呼吸器穿戴競賽,競賽內容包括防護服穿戴、空氣呼吸器佩戴以及使用壓縮機對空呼氣瓶充氣,進一步提高了員工的應急救援能力。

五、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治理行動,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

活動期間,公司結合“打非治違”自查自糾、“三項行動、三項建設”安全工作要求組織開展了每周一次的專項安全檢查。6月4~5日組織職業衛生安全專項檢查,重點對職業衛生、作業現場環境、員工勞保穿戴等方面進行檢查;6月14~15日,由設備能源部牽頭,組織了設備安全檢查、電氣安全檢查,主要從“鍋、容、管、特”、機電設備、配電室現場及管理等方面進行隱患排查;6月18日組織了三季度綜合安全檢查和考評,主要從安全責任制落實、現場管理、危化品以及重大危險源管理、消防安全等相關管理規定或標準進行檢查考評,共查出安全隱患30余項,查處違章違制5起,各車間部門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認真分析,嚴格按照“三定四不推”的原則積極整改,同時進一步加強設備設施包機制管理,加強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有效防范了安全事故的發生。

六、開展“我為安全獻一策”安全合理化建議活動

安全月活動期間,公司還組織了“我為安全獻一策”安全合理化建議活動,要求各部門、車間要發動全體員工積極參與安全生產合理化建議活動,充分發揮廣大員工創新能力,從制度管理、操作規程、工藝、設備、職業危害防治等方面,提出安全生產合理化建議,推廣安全生產先進經驗,促進工藝、設備改進,提高安全技術裝備和本質化安全水平。

公司共收到車間部門上報有價值的安全建議58條。公司下一步將對這些安全合理化建議進行評選,并適當予以獎勵,以提高員工共同參與安全生產的積極性,對這些合理化建議公司將積極采納,不斷完善安全管理,排查安全隱患,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

七、存在的問題

1.通過“六月安全生產月”活動的開展,暴露出公司的安全宣傳工作及員工的安全意識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和改進;

2.各項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還需通過不斷的演練來進一步完善,提高事故應急演練的真實性和預案的可操作性

2020安全生產月活動總結心得4

一直以來,我公司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夯實基礎,細化責任,強化現場監督監管,深化隱患排查治理,進一步完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以法制化、標準化、規范化、系統化的方式推進安全生產,不斷提高企業本質化安全水平。

_年度,我公司在安全生產方面做出以下總結:

一、完善了考核機制,落實安全責任,規范了安全管理制度

公司始終將安全生產工作當作一項大事在抓,認真組織實施,明確各部門的安全職責,明確安全生產責任人,明確重點部位安全責任人,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狠抓責任制的落實,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不留死角,落實到個人。

二、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加強員工安全教育輔導,提高員工安全意識。公司對新進員工進行安全方面的教育,熟知本單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勞動紀律;作業場所存在的風險、防范措施及事故應急措施;有關事故案例等,員工上崗前必須取得安全操作技能卡,方可上崗。

通過對新員工進行認真的教育,使他們對公司安全生產形勢有了初步認識,并獲得上崗前必需的基本安全技能和自我防護知識。

三、預防為主,加強管理,提升安全檢查工作力度

安全檢查是搞好安全生產的重要手段,其基本任務就是:發現和查明各種危險和隱患,督促整改;監督各項安全規章制度的實施;制止違章指揮、違章作業。

為確保安全檢查全面落實,避免存在安全死角盲區,我公司首先采用多部門稽核制度,即多個部門從不同角度進行安全檢查管理,并相互提攜、督促,確保安全檢查制度得到真正實施;其次公司采用多種檢查模式相結合制度,檢查部門每日稽核檢查,各部門安全負責人每周定期稽核檢查,廠長等高層管理人每月不定期進行全廠稽核,確保做到“安全工作大家抓、時時抓”;另外,我公司若檢查到重大安全隱患,必嚴格要求生產單位立即撤離員工,停工整改。確保安全隱患排除后方可繼續生產。對稽核到的一般安全隱患,也必將知會到最高管理人,并要求責任部門主管公布整改計劃、完成改善計劃,并持續追蹤督促至完全清楚隱患。

我公司通過以上三種制度,面面檢查、層層把關,確保了安全隱患及時發現、及時清除,在全公司上下形成了人人講安全、事事講安全的好局面。

四、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安全生產本身固有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和反復性的特點。這決定了安全工作不是一勞永逸而是永無止境的。通過一系列宣傳教育和扎實工作,我公司安全工作雖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還有很多不足之處。

1、盡管公司全體員工的安全素質有所提高,但仍有個別人違章違紀,冒險蠻干。

作業人員在安全措施的落實和周圍環境的查找不認真,存在大意和僥幸心里。員工“互保、聯保”意識差,只是想到自保,但沒有更多的站到公司的角度,想到全公司的利益。

2、安全培訓教育工作做的還不夠好,不夠細致,缺乏針對性,有些職工的安全知識、安全技能仍然缺乏,安全意識仍淡薄,僥幸心理、習慣性錯誤大量存在,這都體現出安全教育、安全管理不夠完善,今后仍需要利用各種形式有針對性的加以培訓教育。

_年,_公司在_政府創造的良好環境下,會更努力加強思想政治及各項知識學習,改正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全面提升員工的綜合素質。全體員工共同攜手,為推動園區發展建設、推動公司自身發展建設而不懈努力!

2020安全生產月活動總結心得5

一、領導高度重視,認真部署安排

1、縣社主要領導親自抓綜治工作,并將該項工作擺上縣社黨委、行政班子的重要議事日程,從總體上承擔本系統本單位無治安事故的領導責任。

2、建立健全了綜治工作組織。

成立了縣供銷社綜治工作領導小組。

3、強化了綜治工作的目標管理。

一是將綜治目標納入了各單位年度工作目標考核,將綜治工作分解落實到所屬單位,機關各股室及每個工作人員,實行量化考核,兌現獎罰;二是將綜治目標管理責任落實到基層單位,縣社向所屬單位下達了綜合治理安全保衛工作責任書,基層單位主要負責人為單位綜治安保工作第一責任人,對當年因治安整治不力,發生重大事件的單位及負責人,堅持實行“一票否決”,并追究有關領導責任;三是與系統內各租賃企業和租賃戶共80余戶簽訂治安和安全生產(經營)責任書,確保安全經營萬無一失。

4、開展平安單位創建活動,制定了活動方案,落實了工作責任,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為創優我縣供銷社經濟發展環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搞好宣傳發動,做好穩定工作

我社將綜治工作放在貫徹實踐“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的高度抓緊抓實,圍繞全縣供銷社系統出現的一些矛盾和問題,做好宣傳解釋工作,確保企業改革和全系統的穩定。同時針對供銷社企業深化改革,實施減員(聘用人員)增效過程中,經過多次反復協商,均一致同意減聘,做好了減聘人員工作,化解了矛盾,促使企業改革順利進行。

三、堅持預防為主,提高治安水平

1、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即“八榮八恥”)和勤儉辦社的教育,使廣大干部職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人值觀,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以及各種錯誤思想的侵蝕,堅決抵制“黃、賭、毒”等丑惡現象發生。

對本系統離退休干部給予了極大的幫助和關心,為他們建立了活動室,征訂了老年讀物,今年還從非常緊缺的經費中擠出3000元用于離退休干部開展健康有益活動。年初還召開了一次離退休干部座談會,對“軍轉干”人員實行“一聯二”走訪慰問,即每一個黨員領導干部走訪兩名軍轉干人員,上門慰問、征求意見、融洽感情、密切關系。對企業改制后的遺留問題,爭取縣政府的重視支持,正在積極處置資產,用于解決企業職工社保,已經解決了原改制企業職工失業保險等民生問題。同時,還積極配合有關部門為企業退休人員申領了醫療保險,為企業有關退伍軍人申報了生活補助待遇相關手續,還為系統內原困難職工、尤其是特困職工、積極向有關部門申報“低保”和困難補助等,維護了系統內穩定。全系統至今沒有發生一起干部職工違法違規現象。

2、把安全保衛工作作為大事抓緊抓實。

社領導不定期地對該項工作進行檢查督促,并在各種會議上反復強調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到警鐘長鳴、常抓不懈。在元旦、春節、“五一”、端午節、國慶節期間,按照“六個堅持防止”要求,社領導帶班的值班制度,值班人員恪盡職守、加強巡查,做到定期報告,有事報事,無事報平安,消除了各種不安全隱患,杜絕了失火、失盜事故和案件的發生。同時,及時處理好群眾來信來訪,預防群體性事件的發生。

3、督促掛點村抓好綜治工作。

今年以來,我社負責神政橋鄉村頭村委會的掛點和窯場村的新農村建設工作。一方面,為新農村建設捐助資金1萬余元;另一方面積極協助該村委會搞好綜治工作,建立健全了綜治工作制度,落實了綜治管理各項責任,明確了一名副主任具體抓綜治工作,村民小組長為本村民小組綜治責任人,并宣講走訪了二十多戶村民對本鄉、村“公眾安全感”進行電話或問卷調查。并建立了由5人組成的村治保隊,治保隊不定期地進行巡查,及時發現問題,排查隱患、調解各種矛盾和糾紛,維護了村民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確保了一方平安。

篇8

一年來,區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緊緊圍繞“全省領先、西部一流”的總體目標,牢牢貫徹“三二一”發展方針,加快推進“四個轉變”,著力建設“四個”,保持了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圓滿完成了區九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尤其是下半年以來,在全球金融危機和“8.30”地震災害的巨大沖擊,整體經濟出現明顯“滯漲”跡象,災后重建任務異常繁重的嚴峻形勢下,區政府依靠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以及全區人民的共同努力,堅持全年目標不變、任務不減,自加壓力、迎難而上,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并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整體實力再上新臺階

全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00億,預計(下同)達到217.6億元,增長13.5%;區屬經濟增加值突破100億,達到100.8億元,增長15.6%,超計劃目標3個百分點;財政收入突破4億元,達到4.03億元,增長38.5%,超計劃目標8.9個百分點。與年度計劃相比,其他各項指標也全面超額完成了預定目標,非公有制經濟完成增加值48.5億元,增長17.8%,超計劃目標3.2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6.6億元,增長22%,超計劃目標11個百分點;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138元,增加630元,超計劃目標2.2個百分點;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14890元,增長15.5%,超計劃目標0.85個百分點。

(二)各次產業協調發展,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

第三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全年實現增加值57.2億元,增長10.8%。為推動第三產業加快發展,進一步完善了《服務業發展規劃》,確立了“一區、兩線、三圈、四帶”的總體構想,明確提出了近期重點發展的支撐性項目。加大名品名店的引進力度,沃爾瑪總部正式批準同意在攀設立分支機構,必勝客、星美院線、勁浪體育等招商工作取得重要進展;利川廢舊物資交易市場二期、旅游產品特色街積極推進,“第四屆山城啤酒節暨首屆火鍋節”、“迎新春購物月”等節會活動成功舉辦,傳統商貿業檔次不斷提升,市場消費保持活躍,全年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61.5億元,增長19.3%。現代服務業呈現良好發展勢頭。阿署達景區、弄弄溝至大黑山風景區規劃工作全面啟動,體育公園前期工作扎實開展,玉佛寺景區建設進展順利;煙草物流中心、汽車4S產業帶開工建設,密地糧食物流中心、密地綜合物流園、高新技術產業綜合服務帶前期工作穩步推進,阿里巴巴全國西部二級城市首家電子商務平臺成功搭建,融資服務平臺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全年累計實現工業增加值154億元,增長14%。潔宇加氣磚、宏冶高速線材等一批重點項目相繼建成投產,攀陽煤基還原鐵、攀航鈦材等一批重點項目開工建設,100萬噸表外礦等項目已初步具備開工條件,鋼鐵冶煉及延伸加工、采選等傳統支柱產業得到鞏固,釩鈦新材料、都市型工業逐步發展成為新的支柱產業。培大扶強取得新進展,全年新增規模以上企業23戶,區屬地方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9.5億元,增長32%。工業園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集聚效應進一步顯現,入園企業占區屬地方工業產值比重達到66.7%,實現利稅近億元,園區已被省發改委列入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范疇。

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全年完成農業增加值4200萬元,增長1.8%。城鄉統籌發展邁出新步伐,制定了城鄉統籌發展的實施意見和相關配套辦法,密地二社、倮果三社、沙壩二社的征地、拆遷工作積極開展,以重大項目建設帶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思路初顯成效。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加大,雙龍水庫及配套渠系建設已完工,弄弄溝村通社入戶公路、阿署達村至水保牌坊道路建成通車,龍崗水庫加壩擴容工程接近尾聲,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特色種養殖業的培育取得新進展,成都新希望萬畝優質水果、秦氏咖啡、安國棗等特色農業基地不斷壯大,雙龍灘大型養豬場初具規模,干熱河谷人工動植物群落示范基地加快建設。

(三)投資規模繼續擴大,投資結構呈現新變化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6.6億元,增長22%。其中基本建設投資完成15.5億元,增長19.2%;更新改造完成29.2億元,增長61.3%。投資結構發生了新變化:一是投資渠道更加多元化,國有、民間投資分別完成32.1億元、24.5億元;二是服務業投資提速,在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23%的情況下,其他服務業完成投資12.4億元,增長38.5%,高于同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16.5個百分點;三是民生工程建設力度加大,完成投資2億元,增長25%,占投資總額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四是環保和生態建設加快,完成投資2.56億元,增長34.7%,占投資總額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全年共實施項目278個,113個項目竣工或投入運營,149個項目在開工建設,30個儲備項目的前期工作進展順利。

(四)節能減排扎實推進,城市面貌得到新改善

繼續實行環境容量總量控制,嚴格落實“三同時”,新上項目全部執行了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從源頭控制了新的污染。深入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對24家重點污染源企業實行了限期治理,對15家高污染企業實施了關停淘汰,全年削減二氧化硫總量2008噸,超市下達目標22%。強化技術指導和政策引導,圓滿完成了中匯、攀陽等重點企業以節能為主要內容的技術改造,據初步測算,萬元GDP綜合能耗、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分別下降5.6%和7.3%。全力以赴推動創模工作,著力實施“碧水、藍天工程”,馬家田溝綜合整治、大渡口生活污水處理廠等項目竣工投入使用,飲用水源保護區內排污口遷建、飲用水源保護區沿岸違章建筑清理拆除、沿江保潔等工作積極開展,轄區水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大力開展建筑施工揚塵、道路拋灑揚塵、工業企業面源污染、餐飲業油煙污染防治等專項整治,轄區空氣質量優良率創歷史新高,全年平均達到86.45%。城市功能不斷健全,積極主動配合市里完成了金甌廣場、濱江大道后段等項目拆遷及配套工作,建成了炳草崗垃圾中轉站、醫療危廢集中處理系統、后山公園休閑健身通道、湖光休閑廣場,啟動了小區煤氣管網改造。城市管理長效機制逐步完善,基本實現了從突擊性整治向常態化管理的轉變。

(五)各項改革有序進行,對外開放顯現新成效

政務服務中心和群眾接待中心的職能進一步發揮,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繼續深化,啟動并實施了新一輪街道、鎮財政體制改革,完善了對中小企業的扶持辦法,實施了規范公務員津補貼工作。重點領域改革步伐加快,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通過階段性驗收,政府投資建設項目代建制全面實施,環衛作業市場化加快推進。攀鋼集團公司輔業改制工作有序進行,鋼城企業總公司改制工作順利實施,鋼城集團正式掛牌;市屬企業改制移交工作全面完成,部分遺留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參與承辦了市現代服務業發展高峰論壇暨項目對接會,參加了第九屆西博會、首屆川商大會等招商活動,全年接待國內外客商40余批次,與眾多商會、科研院所和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嚴格重點項目責任制,大力推行重點項目督查督辦制,健全招商引資考核機制和一站式服務體系,對外開放環境不斷優化。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34.3億元,增長35.3%。

(六)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社會事業取得新進步

積極推進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加大創新型企業培育力度,全年扶持重點科技項目13個,幫助企業申報專利15項,2家企業被評為省市高新技術企業,2家企業被評為市專利試點企業。教育事業健康發展,區屬學校布局調整方案穩步實施,高中教育資源整合工作全面完成。全年投入資金3000余萬元,新建和改造學校13所,新增校舍面積4000余平方米,維修校舍25000余平方米,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各類教育均衡發展。加快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7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即將開工建設,醫療和食品衛生市場進一步規范,轄區無重大疫情發生。社區文化活動設施建設得到加強,新建社區小廣場46個,第六屆社區藝術節成功舉辦,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蓬勃開展。深入開展平安創建,“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區”通過驗收,社會政治保持穩定。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進一步加強,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全面啟動。物價、檔案、婦女兒童、殘聯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七)惠民工程穩步實施,和諧建設有了新進展

促進就業、最低生活保障、醫療保障、教育救助等十大惠民工程大力實施,年初確定的33項惠民項目全面完成年度預定目標。全年新增城鎮就業崗位6506個,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107人,“4045”等就業困難群體實現再就業63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78%。轉移農村勞動力2300人。健全城鎮社會保障體系,城鎮參加五大保險的人數平穩增長,城鄉低保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積極推進,在全市率先啟動了醫療保險城鄉一體化。強力推進惠民幫扶工作,全面建成了街道(鎮)和社區(村)便民惠民服務中心站點,各類幫扶活動廣泛開展。在全市率先創建3家惠民超市,1800余戶城市低保戶享受了日常生活用品購買補助。認真落實城鄉醫療救助制度,轄區所有村民均享受農村貧困人群醫療救助,“零利潤”藥品覆蓋率達100%,城市醫療年人均救助95元,農村醫療年人均救助106元。繼續實施“寒窗助學”行動,全區共有3607人次享受“兩免一補”政策(其中487人次享受“三免一補”政策),支付經費65萬余元,無一名特困職工子女因家庭貧困輟學,1194名農民工子女就學得到妥善安排。改造完成廉租房453套,為1367戶居民發放廉租房補貼382.8萬元,農村30戶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全面完成,銀江鎮敬老院主體工程完工。

積極開展抗震救災工作。在“5.12”汶川地震發生后,全區上下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團結互助精神,積極組織救援人員200多人次奔赴災區一線展開救災,及時支援災區帳篷、食品、衣被、藥品等物資,安置災區學生239名,捐贈人民幣955.6萬元。在“8.30”地震發生后,快速啟動三級響應應急預案,動員全區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迅即投入到抗震救災工作中,緊急轉移安置受災群眾9150人、臨時安置43850人、妥善安置受災學校6000余名師生,發放救災物資折合人民幣160余萬元、組織捐款210萬元,全面開展了24小時安全巡查、衛生防疫等工作,有效防止了災后疫情的傳播,轄區沒有發生一起因地震災害引發的不穩定事件。同時,抓緊編制和啟動恢復重建規劃,籌集恢復重建資金6400余萬元,快速實施應急工程和恢復重建項目,保障了轄區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取得了抗震救災的階段性重大勝利。

從總體上看,我區經濟社會發展承接了近幾年的良好勢頭,經濟社會發展的穩定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進一步增強。同時,我們還必須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突出表現在: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不強,自身優勢發揮不充分,三二一產業融合發展有待進一步深化;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弱,節能降耗壓力大,發展空間受到限制,新興產業發展基礎薄弱,發展方式的轉變任重道遠;土地、融資成本上升,機制、措施缺乏創新,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項目進度和要素流入;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要求,對財政支出的壓力日益加大;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的任務仍然較重。

二、計劃的初步安排

(一)當前面臨的發展環境

受市場需求和產品價格大幅下滑的影響,攀鋼等大企業經營困難,部分中小工業企業陷入停產或半停產狀態,生存空間受到擠壓,部分行業出現嚴重虧損,走出困境仍有待時日;受整體經濟低迷的影響,消費領域不容樂觀,房地產、金融、保險、交通運輸等行業仍可能延續低增長態勢;受盈利預期無法實現的影響,企業投資信心和能力下降,發展后勁受到嚴峻考驗;國家雖出臺了一系列刺激經濟增長的政策,但其效應尚有一個逐步釋放的過程。我區當前仍處于經濟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自身發展中還有許多困難和問題,甚至一些困難和問題在短時間內還難以得到根本解決。

在看到困難的同時,我們還必須充分挖掘有利或潛在的有利因素,從而更好地尋找應對的策略。從外部環境看,雖然當前國際金融市場急劇動蕩,但我國經濟發展具有抵御風險的能力和強勁活力。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出現重大調整,財政政策從穩健轉向積極,貨幣政策由從緊轉向適度寬松,擴大投資、刺激消費、保增長、促發展成為政策的主要取向,資金、土地等要素供給趨緊的狀況會得到極大緩解,企業將得到更多實質性扶持,鋼鐵、建材等行業景氣度有望在巨額投資的帶動下提升。全省、全市經濟從地震災后的低谷中有力回升,并將繼續受到災后重建的拉動。從自身條件看,隨著“雙創”成果的逐步顯現、構建區域性中心城市進程的加快以及一批城市基礎設施和重大三產設施的興建,城市形象不斷提升,旅游業、現代服務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隨著工業園區建設的持續推進以及東南沿海產業轉移來臨,我們發展的環境日益改善,主動承接產業轉移的能力不斷提高,招商選資的渠道更加通暢。隨著100萬噸表外礦開發、谷田三期擴能等項目的建設,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步伐加快,隨著攀航鈦業鈦材等項目的建設,新興產業發展空間逐步打開,我們發展的內生動力日益增強。

為此,我們既要充分估計環境的復雜性和嚴峻性,深刻認識保持我區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性和艱巨性,增強憂患意識,又要正確認識我們的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堅定信心,有效應對。

(二)發展計劃安排的指導思想和主要原則

在計劃安排上,總體把握“四個加快轉變、五個更加注重”的原則。“四個加快轉變”就是加快傳統農業向近郊休閑旅游業轉變、加快傳統工業向新型工業轉變、加快傳統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轉變、加快由協助配合城市管理向主動參與城市建設管理轉變。“五個更加注重”就是:更加注重發展方式轉變,在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自主創新和節能減排上取得新進展;更加注重社會建設,在改善民生、增進和諧上邁上新臺階;更加注重資源環境建設,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設生態文明上取得新成效;更加注重區域協調發展,在城鄉統籌上邁出新步伐;更加注重體制機制創新,在優化環境、完善制度、增強活力上力求新突破。

(三)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經濟增長指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其中第一產業增長5%,第二產業增長9%,第三產業增長13%,區屬經濟增長12.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財政收入增長8%。

——節能減排指標: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4%以上,萬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綜合能耗下降4%以上,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0%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5%以上。

——改善民生指標:城鎮新增就業不低于50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8.2%;符合政策生育率達到96%以上。

三、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主要措施

(一)強力推動投資,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緊緊抓住國家擴大內需的重大政策機遇,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益,確保投資實現較快增長。

完善項目生成機制。緊緊圍繞改善基礎設施、增強發展后勁、產業結構調整和民生工程建設,積極開展項目前期工作,擴大項目來源,增加項目儲備。加大財政對城市、園區、民生、生態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放大政府投資對社會資金的引領作用“引導項目”;以主導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的培育為重點,積極面向國內外大企業和企業集團“招項目”;為搶占產業前沿和制高點,把前期工作延伸到實驗室,參與中試“搶項目”;立足區情特點,發揮比較優勢,圍繞資源“開發項目”;抓住國內外產業轉移的機遇,主動“承接項目”;順應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和災后重建機遇,搶前抓早乘勢而上,向國家和省市“爭取項目”。

完善項目推進機制。繼續執行重點項目部門和區級領導責任制、重點項目建設“綠色通道”制、重點項目督辦制。切實加強對政府重大投資的管理,認真做好可行性研究論證,提高投資質量和效益。加強對市場自主投資的鼓勵和引導,支持引導民間資本投向政府鼓勵項目和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領域,廣泛參與各種民生工程、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把政府投資引導作用與發揮民間投資積極性有機結合起來。對重點工程和在建項目,強化組織協調,確保按期推進。對新開工項目,抓緊完成各項審批程序,落實開工前的各項建設條件,確保如期開工。創新融資方式,拓寬籌資渠道,積極破解資金“瓶頸”制約。

(二)擴大消費需求,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堅持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方向,完善和落實市區關于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加快服務業關鍵領域、薄弱環節和新興行業的發展,改善居民消費預期,切實提高服務業的比重和發展水平。擴大就業承載能力,全年服務業吸納新增就業不低于3000人。

不斷提升消費業。(1)加快構筑新的高端時尚商圈。推進舊城改造,力爭啟動二街坊商業綜合體、桃源街商住項目;加快新區拓展,推進炳三區商會大廈建設。促進連鎖經營、特色超市等新型業態發展。(2)著力提升商貿流通業。積極引進一批名品名店,完成旅游產品特色街的打造,加快推進曼哈頓商業步行街和利川廢舊物資交易市場二期、西海岸市場三期等專業市場建設,建成三星級屠宰場。(3)辦好節慶活動,通過啤酒節、鄉村旅游節、房博會等活動的開展,廣聚人氣商氣,繁榮轄區市場。(4)以發展近郊休閑旅游業為重點,以阿署達至玉佛寺、弄弄溝至大黑山為主要景區,高起點規劃建設一批近郊休閑旅游景點,適時開發沿江休閑項目。(5)推動龍江明珠、水木風華等項目加快建設,促進房地產業穩定發展。(6)把發展服務產業與發展服務事業結合起來,積極推進公共服務的產業化進程,力爭啟動體育公園、沙灘排球基地等項目建設。(7)深入推進“社區雙進”和“萬村千鄉”工程建設,進一步拓展社區服務領域,促進服務業從城市向農村快速滲透,逐步構建節點暢通、城鄉相連、點片互動的服務網絡。

大力發展生產業。(1)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啟動密地綜合物流園、密地糧食物流中心、倮果戰略裝車點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攀西煙草物流中心、金利醫藥物流、汽車4S產業帶、礦產品物料配送中心等項目的實施。(2)抓好三大平臺建設。以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引進為重點,著力打造投融資服務平臺;以阿里巴巴網站為核心,加快完善電子商務平臺;以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綜合服務帶的建設為依托,努力形成制造與服務有機融和、互動發展的新格局。(3)大力培育法律、會計、人才、科技咨詢、信息技術等中介組織,努力建設門類齊全、體系完備、水平較高、競爭有力的區域性中介市場。

(三)優化產業結構,提高工業經濟整體競爭力。按照“做強傳統、培植新興、重點突破、集群發展”的總體思路,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著力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工業從傳統向新興轉型、從做大向做強轉軌、從工業大區向工業強區轉變。

抓好產業結構優化升級。(1)認真落實國家、省、市扶持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積極制定相應的配套措施,把支柱產業和現有骨干企業的穩定發展作為重中之重,全力以赴幫助企業走出困境、渡過難關。(2)引導現有企業正視金融危機的沖擊,加快戰略轉型步伐,延伸產業鏈條,優化產品結構,不斷提高自身抗風險的能力。(3)加快鋼鐵等傳統產業的提升改造,抓緊培育釩鈦新材料等新興產業,下大力氣抓好鋼企100萬噸表外礦、谷田三期、攀陽煤基還原鐵、攀航鈦材、順騰碳化鈦、久欣氮化釩等一批有利于結構升級的重大項目。

抓好工業發展載體建設。(1)以建設生態環保型園區的理念為指導,科學定位,突出特色,不斷完善園區規劃。完成高梁坪園6.28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規劃,力爭通過華山園工業用地規劃評審。(2)大幅提高園區建設資金投入,統籌推進園區路、水、電、排污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園區拓展步伐,完成倮果三社搬遷、補償、安置及項目入駐,分片啟動流沙坡園開發,積極探索地企共建園區的新路子。(3)創新服務模式,加強園區管理,促進各類要素向園區有序集中,不斷提升園區整體形象。

抓好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環節。(1)強化節能減排。加快完善節能減排指標體系、考核體系和監測體系,建立節能減排的長期投入機制,進一步落實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抓好重點領域和重點企業的節能減排行動,逐步實施一批節能減排重點工程。進一步淘汰落后生產能力。(2)強化土地集約節約利用。嚴格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切實提高項目單位面積投入強度和整體利用效率,完善土地集約利用的準入和考核機制。立足于挖潛與開發,著力在盤活土地存量上下功夫,推動部分園區用地實現“零地增長”。(3)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以鋼鐵研究院、學院國家級釩鈦新技術研究中心、中國釩鈦制品檢測檢驗中心等科研院所為依托,在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加快建設科技孵化園和中試基地,并適時引入風險創投機構,引導創新要素向園區集聚,全年力爭建成1家工程技術中心,至少培育5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并實現產業化,促成3-5個項目關鍵技術突破并轉化實施。支持地方企業加快自主創新步伐,全年培育和發展市級專利試點企業2家,力爭新增專利10件。

(四)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加快城鄉統籌步伐。(1)完善城鄉統籌發展規劃及配套政策,科學設定年度目標和工作計劃,健全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推進機制。(2)在切實保障農民利益的基礎上,完善農村土地流轉機制,加快汽車4S產業帶、密地綜合物流園、高梁坪園區拓展等重點項目的征地、拆遷工作,提高城鄉一體化發展的保障和承載能力。(3)以項目建設為依托,結合災后農房恢復重建,完成村六社、密地村二社、倮果三社村民安置房及配套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阿署達村、弄弄溝村、沙壩村二社等村民集中安置區建設,妥善解決失地農民的生活出路,保障失地農民的就業需求。(4)積極發展農村職業教育,注重培養各類實用型專業人才,提高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建立健全城鄉統籌的就業服務體系;加快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大力發展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事業,將新增社會事業投入向農村傾斜,在就業、醫療、社保等方面努力縮小城鄉差距。

適度發展特色農業。(1)優化種養植(殖)業結構。與近郊休閑旅游業的發展相結合,重點抓好阿署達花香果園特色農業園、秦氏咖啡種植示范園、干熱河谷人工動植物群落示范基地等一批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推動雙龍灘規模化生豬養殖場、盛唐生豬黃羊養殖基地建設,支持綠景公司DM生物菌有機肥生產項目的實施,實現畜禽糞便的無害化處理和再利用。(2)提高農產品附加值。重點抓好咖啡深加工、禽蛋深加工、果品深加工等項目,逐步培育一批規模大、起點高、帶動力強的農產品深加工企業,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3)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抓好農業綜合開發和弄弄溝小流域治理。建成弄弄溝村、阿署達水保牌坊至機場路口道路,啟動阿署達至玉佛寺公路建設,全面完成龍崗水庫加壩擴容。

(五)夯實民生之本,努力構建和諧社會

著力改善民生民本。(1)加大充分就業社區創建工作,完善就業援助體系建設,不斷拓寬就業渠道,深入推進城鄉統籌就業,實現區、街道(鎮)、社區(村)三級勞動保障服務網絡全覆蓋。全年新增城鎮就業5000人,確保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2)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努力向人人享有社會保障的目標邁進。積極推進社會保險城鄉一體化進程,制定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險和農民工養老保險辦法,鼓勵、支持和引導農民參加城鎮居民醫保;完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貫徹落實醫療救助政策,積極實施災害應急救助,深入開展困難群眾臨時救助幫扶活動。探索建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健全城鄉居民住房保障機制和社會福利建設。(3)加大財政投入,集中力量推進就業促進、社區建設、扶貧解困、教育助學、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百姓安居、道路暢通、環境治理、新農村建設等十大惠民工程建設,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

全面發展社會事業。(1)提升教育發展水平。根據《學校布局調整方案》、《學校災后重建方案》,穩步推進學校布局調整,確保兩年內全部完成學校災后重建,努力爭創省級防震減災示范學校。積極改善辦學條件,均衡配置教育資源,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保持義務教育教學質量全市區縣第一。(2)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加大政府對公益性文化事業的投入,更好地保障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啟動區、鎮、農村(社區)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扶持力度,促進文化產業繁榮。大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3)增強公共衛生服務功能建設。強化社區衛生服務,全面建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不斷提高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整體水平。完成銀江鎮衛生院遷建,力爭將婦幼保健站建成國家一級婦幼保健院。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突發公共衛生應急能力建設,嚴防群體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積極推進健康教育、五小行業及食品衛生整治、病媒生物防制,切實抓好傳染病防治工作。(4)統籌推動其他各項事業。深化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啟動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強化人口與計生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高度重視老齡工作,切實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繼續做好審計、物價、婦女兒童、交管、檔案、民族、保密、“雙擁”等工作。

切實加強社會管理。(1)完善社會政策和民主管理制度,提高公眾有序參與社會管理的深度和廣度。(2)切實加強工作,拓寬和暢通社情民意表達渠道,依法及時合理地處理群眾反映的問題。預防、減少和妥善處置發生,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和諧因素;繼續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建立和完善覆蓋城鄉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切實保障社會和諧安定。(3)建立健全城市預警體系和應急機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堅持抓住源頭、聚焦重點、完善機制,深入開展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杜絕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

(六)共建美好家園,不斷提升城市形象

有力有序推進災后重建。堅持以人為本、科學規劃、統籌兼顧、分步實施的原則,將災后重建與長遠規劃相結合、與可持續發展相結合、與改善民生相結合,多渠道籌措資金,從災情實際出發,優先和重點抓好農房、學校等受損較重區域的恢復重建,并通過災后重建工作的有序推進,合理調整基礎設施和生產力布局,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