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學習制度范文
時間:2024-03-19 16:58: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教師學習制度,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合作學習的方式對于學生閱讀學習的作用
1. 培養和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對于閱讀部分的教學基本上都是采用對文章進行分段講解的方式為主,將自己對于文章的理解單向地灌輸給學生,這樣很容易導致學生產生依賴的心理,弱化了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合作式學習方法與傳統的閱讀教學方式不同,這種方式是以學生之間互相配合學習為主,學生需要自己去探尋答案,通過這一過程可以讓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得到充分鍛煉,對他們的全面發展有一定的積極影響。
2. 增強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樹立學生的良性競爭心理
合作式學習的目的在于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談論、相互幫助去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同時讓學生之間產生良性競爭,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方面,小組成員在一起合作,成員的榮辱結成一體,這樣就會讓學生產生團體意識,增強其團結協作精神。另一方面,由于組員之間閱讀水平和學習努力程度的不同,會使學生的語文成績存在一定的差異,學生想要縮小成績差異或者超越同學就會產生競爭的心理,這時就需要教師適時做出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之間開展良性的競爭。
二、語文閱讀教學中合作學習的運用對策
1. 創造合作環境,帶動學生學習熱情
興趣對學習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由于小學階段學生學習語文的時間并不長,因此,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主要以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為主。閱讀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部分,對于這方面興趣的培養更是不可或缺,教師要讓學生真正喜歡上語文閱讀,才能提高閱讀的教學效果。能否有效激發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采用的閱讀教學的方式,只有好的教學方法才能成功地吸引學生,讓其對閱讀產生興趣。這就要求教師要積極動腦思考,利用多種手段來輔助閱讀教學,而合作學習就是一種值得提倡的方式。以《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一課為例,在課前安排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動手做一個“聽診器”,在教學時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一組人數在五人左右,讓學生拿出事先自己做好的聽診器,和小組成員之間相互模仿醫生和病人進行聽診。通過這種游戲的方式,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再開展這一課閱讀部分的教學訓練,往往會收到不錯的教學效果。
2. 制定小組討論原則
教師想要把握課堂節奏、維護課堂秩序,就必須要制定小組學習的相關制度,讓學生按照制度開展小組學習,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小組學習制度的制定可以從三方面入手:首先,要合理確定小組的內部組織結構。小組的組成可以是由教師指定或者是學生自己選擇分組,在小組成員確定之后,為了避免出現影響課堂紀律等方面的問題,教師要在公正、民主的前提下讓各組組員投票選出本組的組長和記錄員。其次,要落實各組員之間的分工。如果只是由組長全權負責所有的閱讀學習環節,就容易導致組員覺得分配不公或者覺得自己存在感不高而降低了參與的積極性。所以,教師要幫助學生明確各組員之間的責任和工作,并且定期進行角色對換,保證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不同的崗位角色。最后,要制定小組學習紀律。制定的紀律不宜過于復雜,要讓學生能夠理解,如要保持課堂秩序,不給別人制造麻煩,不講和課堂學習無關的話題,認真聽取別人的發言等。
3. 設計并確立學習目標
在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之前,要讓學生清楚本課的訓練計劃和訓練目標,讓其帶著目的進行訓練。例如,在利用教材中的《嫦娥奔月》一課進行閱讀訓練時,教師可以先簡單介紹一下本文故事的背景,然后引導學生自己進行閱讀學習。閱讀的目標要根據學生閱讀的次數來進行指定。第一遍閱讀時,利用小組合作等方式認識文章中的生字,主要目標以學習生字為主;第二遍閱讀時,要帶著對于本課的思考來進行,如“嫦娥為什么會奔月”“后羿在嫦娥奔月之后的生活”“后羿的仙丹是怎么來的”等……學生帶著這一系列的問題進行再讀,再加上小組內部合理的分工,就能夠較好地保證每位組員的參與度,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4. 改變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
要想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真正的鍛煉,就必須讓其自己感悟老師所教的閱讀方法和技巧,使其真正變成自己的能力。所以,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盡量“放開手”,以引導者和流程掌控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閱讀學習之中。對于在小組活動時遇到的問題,教師要及時提供幫助并予以疏導,讓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去思考。
篇2
職業學校如何實施素質教育?首先,在思想認識上要弄清什么是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有什么特點?
1.1 從辦學方向、培養目標上看,素質教育是依照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以提高全民族素質為宗旨,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而《職業教育法》明確規定,職業教育必須“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素質”。因此,職業教育也是針對我國教育結構不合理的弊端,著眼于現代化建設對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需要,讓學生全面、主動、生動地發展,培養初中級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有一定技能的勞動人才。
1.2 從教育對象上看,素質教育強調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同時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而根據《職教法》規定,職業教育本身就應面向全體學生,對學生進行思想、文化、技能、心理、身體等各個方面的教育,注重發展學生的專業特長,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
1.3 從教育的途徑上看,為實現培養目標,把教學作為實現培養目標的途徑,而且注重育人途徑的多樣化、生動化。通過專業技能實踐、生產實踐、社會實踐、勞動實踐等多種途徑,全面培養提高學生的觀察、認識、思維、實踐、創造等基本能力。
1.4 從教育的方法上看,一切教學方法必須符合教學規律和教學原則,都把學生看作教學主體,廣泛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認識的主體、發展的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進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自主性。以文化知識和專業理論為基礎,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素質教育是一種深刻的教育哲學理論,一種教育目標。隨著教育的發展,它可能會具體化為一種教育機制,但它不可能具體化為一種辦學模式或一種辦學方式。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總體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可以成為一種辦學方式。在職業教育領域實施素質教育有它自己的特點。我們在職業學校實施素質教育,既要注重二者的共性,又要立足職業教育的特點,使職業學校準確把握自己的位置,達到職業學校的培養目標。
2.職業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內容和途徑
職業學校實施素質教育,首先必須正確認識職業學校素質教育內容和基礎教育素質教育內容的異同。職業學校學生除具有一般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科學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審美素質等基本內容之外,還應該具有下列素質:①符合現實崗位需要的專業知識技能和創造能力的素質;②從事崗位工作需要的思想和職業道德素質;③在社會生活中不斷尋求自我發展,創造和實現自身價值能力的素質。所以職業學校素質教育有它自己的特點。歸納起來,同基礎教育相比,職業學校要實現其培養目標,應著重強調以下幾個途徑:
2.1 職業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時,還要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首先應讓學生樹立職業意識,對他們進行職業理想、職業道德行為規范和創業精神教育,使學生在未來職業工作中具有敬業愛崗、遵紀守法、誠信負責、禮貌熱忱等素質。其次要對學生進行道德情感和社會行為規范教育。人的道德情感發展是否健康、完善、深刻、豐富,對他事業的成功與否有很重要的制約作用或促進作用,因為品德行為規范是社會公眾評價一個人素質高低的重要依據。
2.2 職業學校對學生進行文化科學知識教育時,應該淡化文化科學知識的專業性,重視文化科學知識的基礎性、廣泛性、適用性,還要加強專業理論學習,注重專業技能訓練和專業實踐,切實地將知識轉化為技術,防止出現口頭的“專家”。正確處理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既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為不同崗位工作培養實用人才,又要適當考慮學生未來發展和終身學習的需要,重視學生個性發展,使學生個人特長得到充分發展。這里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職業教育有初級、中級和高級不同層次,目前我國職業教育還擔負為高等職業教育輸送人才的任務,所以職業教育在一定范圍內還存在升學率問題。職業學校要真正發展素質教育,必須正確處理升學率和培養對象合格背后關系,防止出現初、中級職業教育為追求升學率而出現千軍萬馬擠過獨木橋的應試教育的誤區。由于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實用人才,所以對于職業學校來講培養對象的合格率才是真正要追求的目標。
篇3
論文關鍵詞: 教育教學管理;創新
論文摘要: 現代教育管理要具有時代特征,堅持與時俱進,不斷革新內容,創新方法,更新手段,保持先進性。要樹立可持續管理觀念,致力于制定、實行公平的政策,創建具有持續性的公平競爭環境,建立起適應形勢發展進行持續性調整的機制,以實現管理效能整體性提高的目標。
如今,教育改革面臨著極大的機遇和嚴峻的挑戰,任何一個教育組織都十分重視教學管理,因為它與教學成績一樣,都是學校生存的命脈,創新的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制度也是提高學校知名度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學校教育組織必須依靠它來贏得社會、政府、家長和學生對學校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一所質量高的學校絕不是只靠著有幾位著名教師、現代化的教學設備或者教育經費充足,而是由于學校管理的整體水平和全體教職工共同創造的結果。從中可以看出,教育教學管理的創新是刻不容緩的。
一、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創新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
1、教育管理者的創新素質
教育思想觀念的轉變是一個過程,學校教育的整個過程中都必須不斷轉變教育思想觀念,保持教育思想觀念的不斷變革和及時更新,這是學校改革與發展的“發動機”,操作這臺發動機的正是學校的管理者。因此,學校的管理者是學校教育教學制度創新的關鍵。
學校管理者支配和引導著學校各個群體的行為,他們是否具有創新素質將直接制約和影響學校的發展和走向。如果一所學校沒有一位富于創新的校長,做事情前怕狼,后怕虎,保守求穩,那學校也只能永遠望它校之“項背”了。學校管理者必須敢于否定學校舊有的、束縛人性張揚的條條框框,大膽進行教學管理制度創新,這是教育事業發展對學校管理者提出的理性要求,也是取得成功的要素之一。
2、學校內部的創新氛圍
目前學校要在比較理想的水平上開展創新教育,還存在著諸多制約因素,尤為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隊伍的總體素質特別是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尚不能適應創新教育的要求。也就是說學校內部的創新氛圍還不夠濃烈。教育創新是一種具有高度自主性的創造性教育活動,它不是教育管理者獨自單方面的行為,而是必須由全體教職工積極參與的一種整體性、目的性行為。它依賴于全體教職工的真誠投入,依賴于不同教師的教育思想和意見的交流與撞擊。我們必須努力營造一個平等、民主、開放和寬容的創新氛圍,創造一種以創新為內涵的校園人文環境,給教師以自由想像的時間和空間,給教師以交流與合作的機會,在教師的相互溝通、相互刺激、相互誘導中,提高工作樂趣,激發創新潛能。
二、創新教學管理制度必須遵循兩個原則
1、以人為本
現在多指是指經營者或管理者的一種領導方式或理念。學校管理正是如此,要在不斷創新的過程中,注重個體的差異發展、注重群體的和諧發展,從而達到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有活力、善創新的教師隊伍是教改向縱深發展的前提,也是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任何一項創新活動都離不開人的參與。
2、民主管理
改革和發展的實踐告訴我們,沒有民主的管理,就沒有民主的教育;沒有制定政策時的民主,就沒有執行政策時的嚴格。一所學校,如果只有少數領導干部的積極性,而沒有全體教職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那么這所學校的一切工作都將難以開展。有關研究資料表明,教師群體對于民主、平等、尊重的情感需要,對于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較其他社會群體有更強烈的追求。因此,在新的教學管理制度建設過程中,教育管理者應充分發揚民主,實施合作式、民主式管理,為教師創造一種寬松和諧的環境,從而滿足教師群體的心理需求,使每一名教師都成為自覺的創新主體,形成自我激勵、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局面,逐步達到人與學校、人與教育、人與社會的和諧統一。
三、確立整合思想,創新教育教學管理機制
科學管理水平和管理機制直接決定著一所學校的發展水平,科學合理而富有特色的管理制度則會極大地強化激勵的有效性。新的教學管理機制必須致力于有效調動教與學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創造性,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管理規范化、制度化、民主化要求。其基本特點是:管理體系由封閉式向開放式轉變,管理組織從單一控制型轉變成綜合支持型,管理模式由剛性向彈性轉變,管理方式由過程型向目標型轉變,管理方法由行政化、控制為主向民主化、引導為主轉變,管理手段由單一化向多樣化、網絡化轉變。
1、 完善教育教學管理系統,形成有效組織保障
完善教育教學管理系統是確保學校開展正常工作的根本任務。上海有一所小學,2000年歸并了6所村校,成為一所擁有近1700名學生,130多名教師的大型學校。辦學規模的擴大,無疑使原先“垂直式”的管理方式增大了管理的難度,影響了管理效率。在此情況下,校長結合學校實際,確立整合思想改革了學校的內部管理體制,取消了副校長、教導主任等層級,改為條線負責制。把學校常規工作按學科及學校管理的需要,分成若干個條線,每個條線設一個負責人,管理該條線的人和事,并全權負責該條線工作的實施。條線負責人上對校長書記負責,下對教職員工和學生負責,與此同時,接受校長書記和師生員工的監督和評價。從而形成了校長書記——各條線負責人——教職員工的三級管理網絡,學校內部管理由垂直管理變為扁平式管理,確保了學校常規管理能落實到處,構建結構完整、環環相扣、體現整體優化的教學管理工作系統。
2、創新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形成彈性管理模式
教學管理制度是一種穩定、規范的特有教育資源,為人才培養提供了一種質量保證的組合模式和激勵約束機制。創新教育教學管理的目標之一就是從傳統的管理制度向現代化的、先進的、科學的管理制度轉變,實現制度創新,真正實現由管理者本位向學生本位轉變。因此,必須建立嚴格而又靈活的教學管理制度,給學生以充分的發展空間,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發揮教師對學生的主導作用。我們適應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要求,對現有教學管理規章制度進行全面清理、修訂和完善,積極改革過分強調統一要求的管理模式,突出多樣性特點,變硬性管理為彈性管理。近年來,中小學推行的二期課改,以學生為主體,因材施教,多元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創新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一個具有重大實踐意義的課題。我們廣大的教育工作者應該以強烈的憂患意識和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與危機感,及時把握創新的機遇,不斷加快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創新的步伐,使學校能夠不斷發展優質教育資源,使我國的教育事業取得更好的成績。
[參考文獻]
篇4
一、元認知與自主學習
1.元認知的概念
我國國內對元認知理論的接觸始于20世紀末21世紀初。“元認知”概念是由美國心理學家J.H.Flavell在20世紀70年代初率先提出來的,它指的是認知主體對自身心理狀態、能力、任務目標、認知策略等方面的認識,同時也是認知主體對自身各種認知活動的計劃、監控和調節,它包括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和元認知監控三部分。
所謂元認知知識是指個體獲得的與認知活動有關的知識。Flavell(1979)把元認知知識分成個體元認知知識、任務元認知知識和策略元認知知識。個體元認知知識就是對自己和他人在學習活動中的認識,包括對自己的認識,以及對自己與他人的差異的認識。
任務元認知知識就是對學習任務的認識。策略元認知知識是對自己的學習策略的認識。學習者的策略是學習活動的經驗積累,具有獨特的個人風格。元認知策略是學習策略的一種。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受到特定的情境或任務的限制,這三種元認知知識就會發生互相作用,影響我們采取相應的學習策略。O’Malley和Chamot(1990)的元認知策略分類法將元認知策略分為四種:制定計劃,自我監督,自我評價和有選擇地分配注意力。
元認知體驗是認知主體所意識到的認知體驗或情感體驗,它可能是肯定的,也可能是否定的,可能發生在主體認知活動期間,也可能發生在主體認知活動的前后,比如由對認知活動成敗的預感而引發的心情感受。元認知監控是元認知的核心,指個體在認知活動中,能不斷地評價學習過程,并能適時地調整計劃,選用適當的方法,以保證任務的有效完成。學生對學習的自我監控水平是其學習成功與否的關鍵。元認知是人對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調節。元認知對個體學習的作用表現為:通過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元認知監控的作用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來有效地計劃、監控和調節學習者自己的學習活動,以期盡快達到目標。
2.自主學習的概念
2004年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中明確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學生學習活動的自主性是英語教學中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標志,其自主學習的能力的構建是英語教學成敗的關鍵。自主學習(autonomous leanring)這一概念最早是由Holec(1981:3)于20世紀80年代提出,他認為自主學習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對自己的學習負責的能力,能夠對有關學習各方面的問題進行決策;自主學習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可以通過后天培養的能力。自主學習中的學習者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對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具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應,突出表現在學習者對學習的自我計劃、自我調整、自我總結和自我評價上。自主學習即學習者能夠控制自己的學習。除了在方法上做好準備以外,控制學習的另一個重要方面便是心理準備,即學習者能夠了解自己的學習成績與不足,以進一步促進學習。學習者要做到自主學習,自己首先必須會學,也就是說必須掌握一定的學習策略,并且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有效地運用這些策略。自主學習策略一般分為三大類: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和資源利用策略(龐維國;2003:95一112)。在這三種策略中,元認知策略對外語學習有重要作用。
Brown曾指出:“第二語言的學習應適時地從對有限的語言形式的理解向相對無限的語言形式的自動處理的轉變”(胡陽,張為民,2006)。而這種轉變需要學習者在課堂以外的時間對課堂所學語言形式進行舉一反三才能實現,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示范如何舉一反三地討論與學習材料有關的問題,引導學生課外自主學習。
二、高職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缺失的原因
很多高職學生習慣于中學時期應試教育的學習方式,他們在學習上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對教師有相當強的依賴性,在外語學習方法和心理上仍不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習始終處于被動狀態:被動地完成教師布置的英語學習任務,而對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不夠明確;不會根據課堂教學大綱制定與之相配合的自學計劃;不了解自學材料的作用;沒有意識到自己應該對自己的學習負責任;不知道如何正確評估自己的學習。很多學生反映不知道該看些什么書,該做些什么事,尤其是大一通過了大學英語應用能力考試以后,很多人就放松了對英語的學習。
外語學習歸根結底是學生自身的學習,但這并不意味他們在方法上和心理準備方面不需要指導。大多數外語學習者使用元認知策略的能力需要通過課堂訓練獲得,即教師應該通過課堂教學幫助學生獲得這種能力。在高職院校,教師比較注重書本知識的傳授,而對學生進行元認知知識的傳授和元認知能力的開發、培養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這些都導致了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缺失。
三、元認知對高職英語自主學習的啟示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注重元認知能力的培養十分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增強他們對自己學習的監控、評估和調節能力,即自主學習能力。元認知在提高高職學生英語自主學習方面可以給我們以下的啟示:
1.學習教學大綱能讓學生明確自主學習的進程
了解課堂教學目標和學習內容是自主學習的首要條件。教學大綱對每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及應該達到的水平都有明確規定,絕大多數學生具有了解課堂教學目標和學習內容的能力。讓學生學習高職院校相關英語課程教學大綱能使他們明確自己在課程學習中需要做些什么,要達到一個什么樣的要求和目標,并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能經常主動反思、評估并調整自己的自主學習進程。
2.教師的引導是提高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
外語學習需要大量的課外補充材料來消化以鞏固所學語言點。學習者自我決策、自我評價和獨立學習的能力沒有教師的引導是很難獲得的。教師參與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在方法上和心理上做好準備,使其在課程結束時學會使用元認知策略,具備自學能力(楊玲,2007)。大多數高職學生缺乏足夠的英語自主學習方法,需要教師通過課堂教學漸進顯示課外自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如何確定自學目標,選擇自學材料。教師在英語學習前期要指導學生制訂合理的自主學習計劃,根據課程的任務目標設立一個評判自己英語學習水平的標準。然后要求學生定期檢查自己的自主學習進程,看是否正在接近他們的學習目標,以便及時調整學習進程;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活動及學習過程作及時的反思,在此基礎上調整心態和學習策略,這便是元認知監控的過程;評估元認知策略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運用的效果,及時總結經驗教訓,發現問題,并及時加以改進,以此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及如何管理自己的學習。這樣,學生的自我意識得到了激發,從而英語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強。
3.對學習過程進行自我反饋自我評價可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的學習活動不僅僅是對所學材料的識別加工和理解過程,而且也是對該過程進行積極監控調節的元認知過程。學生要學會學習,必須要學會自我評價自我監控。通過不斷地對學習過程方法效果的分析,及時反思在學習中的得失,從而找到學習的規律,與此同時去獲取和發展新的元認知知識,更好地指導自己的學習。教師應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的元認知的培養和訓練,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不斷解剖自己,認清自己的特點能力興趣,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策略,指導學生檢查分析自己的學習過程,形成自我調控自我管理自我修正的能力,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
恰當地運用學習策略有助于語言習得,可以使學生的學習產生從“學會”向“會學”的質變,因此,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英語及獨立運用英語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元認知策略是構建學習者自主性的關鍵。O’Malley等指出:“沒有掌握元認知策略的學生基本上是一個沒有方向和沒有能力評估自己的進步自己的成績和確定自己未來的學習方向的人。”因此,掌握學習策略是學生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的有力保證。較低的元記憶能力和不良的人格特征會抑制學習者對自身認知活動的有效監控,成功的英語學習者往往具備較高的元認知能力。如果學習者沒有意識到自己應對自己的學習負責,而是被動地等待教師的評價,那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為自己的學習負責、重視自我評估這一環節就顯得極為重要。因此,教師必須花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幫助學生提高對自我監控策略和自我評估策略的認識,以及培養他們自覺使用這些元認知策略的習慣,并結合具體的學習活動來把握教學,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計劃、監控和評估能力有明顯提高,最終成為一個成功的學習者。
4.營造元認知環境有利于英語自主學習
除了增強師生元認知意識,營造一個有利于英語自主學習的元認知環境,使整個自主學習過程充滿元認知學習訓練的氛圍也是很重要的。英語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認知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促使學習者產生興趣、保持興趣,將興趣轉化為整體性動機,積極主動地去解決整個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這樣才會促使學習者去學習更多的元認知策略和更積極地使用策略,從而營造一個有利于英語自主學習的元認知環境。
篇5
論文摘 要: 隨著英語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推進,多元文化的不斷滲入,社會對中職學生的職業要求不斷提高,這些都對中職學生多元識讀能力提出了嚴峻挑戰。本文通過介紹多元識讀教學法及其教與學的模型,結合江蘇省新版中職英語教材基礎模塊下冊Unit 4 What’s in Fashion?為實例,談多元識讀教學法在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及其效果。
一、引言
隨著社會生活和經濟生活的日益全球化,掌握一門外語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公民必備的基本素養之一,英語是江蘇中等職業教育外語教學的主要語種。根據新的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在課程改革的風向標——英語技能大賽的引領下,并結合職業學校學生的特點,英語課程不僅要幫助學生打好夠用、實用的語言基礎,重視對學生進行基本的語言技能的訓練,更要注重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的技能,特別是使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一種比傳統的單純語言教學更為有效的教學模式——多元識讀教學法應運而生。
二、何為多元識讀教學法 三、多元識讀教學法對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的啟示
在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程改革大力推行的時代,多元識讀教學法適用于中職英語教學。若教師能掌握多元識讀教學法的理念,有效地將它貫徹于英語教學中,就定會提升和拓展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和方法技能,培養在實際工作環境中用英語解決問題的能力。
針對英語課堂教學,多元識讀教學具體可以分為四步:情景操練(situated practice)、明確指導(overt instruction),批判性框架(critical framing)和改造式操練(transformed practice)。如何將多元識讀教學法與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新課程相結合,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下面以江蘇省中等職業學校新版英語教材基礎模塊下冊Unit 4 What’s in Fashion?談多元識讀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的具體運用。 2.明確指導。是指教師積極干預。教師在學習者學習活動中起支架作用,引導學習者利用已有知識和經歷進行自主探究,擴展新知識,并將新知識轉化為更高程度的理解和表征能力。教師搭腳手架讓學生進入情境,并輔助他們獨立探索和發現、協作學習以發掘他們主動構建意義的潛力,在交流協商中通過意義建構實現知識擴展。第四單元分為7個相對獨立的板塊,依次是Warm—up,Listening and Speaking,Reading and Writing,Language in Use,Real Life Skill,Further reading,wrap up,每個板塊之間有一定的聯系,但是脈絡不夠清晰。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已有能力和實際需要,對教材進行整合,所以在對這個單元的處理中,盡可能地找出7個板塊之間的聯系,再結合他們所學的專業(藝術專業),將整個單元有關于Fashion的話題拓展成為兩個部分:一是appropriate dressing,藝術班學生的穿著常給人個性、怪異、追求名牌的感覺,所以這部分的內容能給學生的日常穿著起到引導作用,也從情感層面對學生進行了引導,二是trendy activities,包括physical activities和job activities,listening and Speaking(B)& Further reading部分正又屬于這些內容,通過對自己時尚觀的評估和對工作廣告的認識,完成這部分的內容,對自己未來職業的一個設想,因為藝術班的學生大部分人都將從事與藝術有關的工作。通過這樣的教材重組,教師給學生搭建了穩固的“腳手架”,學生有目的地、興趣濃厚地合力攀登,教學效果很好。
3.批判性框定。是指學習者運用歷史、社會、文化、政治、意識形態、價值觀的知識體系對事物進行批判性的理解。第四單元reading部分的語篇Designer Brands Aren’t for Me!在這篇文章的構建中,不僅要掌握作者對品牌的態度,而且要呈現自己對品牌所持的觀點。每個人對事物判斷都有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贊同或是不贊同,追求品牌,闡述自己的理由。教師也應對學生的評判給予明確的指導,輔導學生利用各種資源構建知識體系,提升其對各種語態語篇的批判能力。
4.改造式操練。是指教師幫助學生把設計原則應用于不同的語境,生成新的意義。在教學中,教師對學生不僅要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在學會知識的同時,更注重方式方法的掌握。學生的自主探究與自主學習的能力對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改革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在通過使用多元識讀教學法對第四單元教學之后,學生在學習其他單元時能主動探究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什么,自己預期掌握的內容有哪些,通過什么樣的方式掌握,該單元的學習對未來職場有何影響,試著自己搭建一個個腳手架,通過圖書館、互聯網、雜志、廣播或電視等多渠道查找所需要的信息和材料,從而形成主動構建知識體系的能力。
篇6
一、運用探究式學習方式的背景
回顧傳統的語文教學,以知識為本位的課程結構導致以書本為中心、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模式根深蒂固。教師自主作用得以充分發揮的背后,學生的主動自主發展和主體自主思維活動卻被忽略,甚至出現了教師主體性代替或壓抑學生主體性的情況。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自主活動整體較少,學生缺乏自主性學習;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嚴重缺乏,難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要落實素質教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必須為學生全面發展創造相應的條件,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二、探究的概念和要素
縱觀有關探究式學習概念的研究,我個人比較傾向的解釋是:探究式學習是一種以問題為載體,以主動探究為特征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學習過程中自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的過程。這就是說探究式學習是一種積極的學習過程,它倡導學生的主動參與。
探究式學習有時也被人們稱為“問題導向式”的學習,因此,“問題”往往被視為探究式學習的核心。然而,“問題”在探究式學習中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它對學生合適與否而不在于它是否一定是由學生探究得來的。問題的提出有可能是學生本人、學生學習小組;有可能是教師或其他途徑。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切實可行而且效果良好的方法是教師創設問題情境,并通過引導優化和集中學生的問題,使得后續的探究有目標,有方向。
三、探究的內容
探究式學習源于西方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其基本模式是:教師創設“情境”,學生明確“任務”,通過“探究”、“會話”,完成“意義建構”。“探究式學習”,一方面鍛煉了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學生樹立探究意識,養成探究習慣。就文科而言,特別是語文學科,“探究式學習”的難度相對較大,從認知層面上講,語文學科知識結構的復雜性是其他學科所不及的,語文學習目標大,層次多。所以,從意義建構的角度講,探究式學習,我認為比較適用于語文閱讀教學。
四、探究的模式
所謂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概括起來:整體感知——合作探究——反思拓展。具體說來就是指課堂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啟發和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的語文教材為基本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的設計問題、質疑問題、討論感受、表達想法的機會,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模式。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特別重視開發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力圖通過合作探究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為終身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教師作為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導師,其任務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他們自己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做到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例如:我在執教人教版高一上冊《那一年,面包飄香》一課時,從課題入手提出問題:(1)你對本文標題有哪些疑問?(2)能發現哪些有價值的信息?學生討論,從題目中獲得信息,獲得整體印象,帶著思考進入文本,培養發散思維,有利于自覺地梳理文章的思路,形成整體印象,較深入地體會文章主旨,同時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在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中,在從感知課文入手,讓學生誦讀喜歡的語段,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的同時,又達到與作者進行情感的溝通的目的。為深化理解全文內容,采取第一次小組合作探究,設計幾個層層推進的問題:(1)本文運用了什么敘述方式?有什么好處?(2)本文主人公是個什么樣的人?(3)李老師為學生做了哪些事?他是怎樣的人?(4)你認為面包師傅成功的因素是什么?探究文本、理解主旨,培養篩選、整理概括信息的能力,這一過程在教學中處于重要環節,為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進行二次合作探究,討論以下問題:你的成長經歷與面包師傅有相似之處嗎?你從他身上得到哪些啟示?請將面包師傅成功的要訣總結成一句格言。這一階段的討論將課堂學習與學生生活實際及未來發展相聯系,學生的討論有據有理,精彩紛呈。課后反思拓展中,以小組合作形式創作一份以“技能成就精彩人生”的電子報,教師提供幾個資料網址供參考,學生自由發揮,提高應用能力。
五、探究的意義
1.遵循了現代教育以人為本的觀念,給學生自主性的充分發揮開辟了廣闊空間。
實踐證明,在遠程教育和網絡教育發達的今天,“圈養式”教育已扼殺了學生個性,難以因材施教。作為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的主人,學生身心得到了足夠的放松,積極性充分調動了起來,責任心得到了增強,自學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為今后工作和終身學習奠定了基礎。
2.培養學生的群體意識,學會溝通與合作交流能力。
探究式學習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的嘗試活動,將自己所學的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它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力圖通過自我探究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和掌握科學方法的同時,發展合作學習的機會,鍛煉合作能力。
3.師生的積極性得到了極大的調動。
自主探究學習,學生的感悟多了,上課表達機會多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加強,因而學生闡述自己觀點的欲望也隨之更強烈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顯著提高。改變了課堂教學機械沉悶的現狀,讓課堂充滿生機,厭學變好學。
篇7
在這方面,國外學者們的貢獻不僅非常早,而且作出了突出的貢獻。關于職業倦怠理論的形成主要體現在臨床、社會心理學及組織觀點這三個方面。其中在臨床研究方向的代表人物弗登伯格提出職業倦怠是一個人過分努力去達到一些個人或社會的不切實際的期望所造成的結果。 社會心理學的代表人物馬勒詩和佩斯編制了馬勒詩職業倦怠問卷,并確定了職業倦怠三個特征: 1.情感衰竭;
2.人格解體;
3.低個人成就感。
用這三個特征評估職業倦怠的情況。組織觀點的代表人物奎內斯提出職業倦怠的產生是由于得到的與付出的不平衡的原因,這種不平衡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個體處在刺激過多的情境之中;二是個體處在刺激有限,缺乏挑戰的情境之中。這使我們可以對職業倦怠這個概念有了初步了解,也可以根據這些觀點進行深入學習。
大約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開始出現對于教師職業怠倦的相關研究,但數量極少,研究內容較膚淺。真正意義上的對于教師職業怠倦問題進行研究,是在2003年,而我國的教師職業怠倦問題研究起步較晚,研究時間較短,雖然有著令人欣喜的成就,然而仍存在著許多的不足與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在剛開始進行職業倦怠問題的相關研究時,主要關注于研究中小學教師領域,而隨著實際情況的發展,已逐步涉及高校、獨立學院、幼兒園等不同的教育層面,并且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
我國多數學者認為只有社會、學校和教師三方面通力配合,才能做好教師心理健康保健與調試。李春琦和李麗萍[3]提出,切實落實職業培訓及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的干預措施。王永琳等[4]建議,加大教育重要性宣傳力度,增強其職業認同感和集體自尊感。
獨立學院是一種新型的高等教育學院,是和普通高校并重的教育機構,極大地推進了我國高等教育的創新和發展。獨立學院的工作強度和管理體制相對其他高校,存在著明顯的劣勢,不論從教學管理還是福利待遇,獨立學院都與其他高校無法相比,教師因此在自我認同方面感到迷茫,缺乏自信心,沒有主動創新和應對工作的動力,產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想法,使教師隊伍出現了較強的職業倦怠現象。雖然獨立學院在創辦過程中存在一些先天缺陷,比如說現今的獨立學院大多依托和秉承了其母體大學的優質資源等,但是其在發展過程中基本上形成了自身的特點,包括辦學定位、管理模式、評價機制等。而研究致使獨立學院教師職業倦怠的因素,除了要與普通本科院校教師相比外,獨立學院在表現形式、形成原因上存在自身明顯的特點也是需要重點研究的對象,由此得出的相應的策略也應該具有針對性和對癥性。
第二部分:獨立學院教師的工作壓力有很多原因,追根究底,他們所衍生出的職業倦怠現象也不盡相同,雖然它的形成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但我們結合部分教師的訪談結果,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了分析研究。
一是獨立學院的管理機制方面。 獨立學院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新出現的一種教育體制,與普通高等院校一樣,同樣擔負著教書育人的職責,是國家培養人才的新型教育基地。和普通高校相比,獨立學院的教師卻沒有得到社會體制的認可,把獨立學院的教師排除在教育體制以外,沒有從公平的角度對待獨立學院的教師,而是采取區別對待的政策。在人事管理上,獨立學院教師并沒有被政府納入事業性編制,教師普遍認為自己的工作沒有保證,工作起來不安心,沒有歸屬感。特別是教師在工資及福利待遇上,都無法和事業編制內的教師相比,使教師產生了過渡和偏安的思想,一有機會就會跳槽或轉行。獨立學院教師在體制內的身份比較尷尬,教師的切身利益和無法得到保證,政府又遲遲不予以解決,教師在職稱、待遇等諸多方面都有別于高校教師,使獨立學院教師常常漠視自身工作,消極處理身邊的事物,沒有積極向上的樂觀思想,逐步產生了職業倦怠的現象。
二是學校對待教師方面。 由于政府沒有對獨立學院給予財政撥款,所有經費來源都要自籌,因此在辦學條件、教師工資待遇等方面都會受到資金緊張的影響,工資和福利待遇上不去,教師就會產生抱怨和消極對待工作的想法,倦怠現象油然而生。這其中雖然有很多原因,但主要還是學校方面不能夠給予教師足夠的關懷,教師感到委屈卻沒有地方傾訴,使教師的歸屬感進一步減弱。
三是教師的自身認知方面。 獨立學院的教師都比較年輕,大部分都是應屆高校畢業生就進入獨立學院任教,沒有經過教育系統的長期磨煉,特別是在教學方面都還是缺乏經驗的新手,很容易造成出力不討好的局面,使教師感到工作壓力大,身心極度疲憊。在對待事業編制問題上,多數教師認為比不上其他高校有編制的教師,沒有歸屬感,對待本職工作很多教師有“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想法,不積極進取,被動接受工作任務,缺乏教師的主人翁責任意識。
四是獨立學院的某些學生素質較低,接受知識的能力相對薄弱,也給獨立學院的教師增加的壓力,工作難度越高,工作量越大,教師的焦慮心理就越重,產生職業倦怠的概率也就越高。
第三部分:獨立學院教師壓力的根源主要是來自社會和自身的生活環境,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篇8
第二十條
機動車輛駕駛員必須參加有關培訓部門的培訓學習,經公安車管機關考試合格,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機動車駕駛證》,由公司專職安全員審查考核認為能勝任駕駛工作,簽出意見并辦理公司資格審查證后,才能上崗駕駛與駕駛證準駕車型相符的車輛。
第二十一條
駕駛員考聘程序如下:
1、由駕駛員本人向公司技安部門提出書面申請,提交一寸免冠照片兩張,并按要求填寫“駕駛員上崗資質審查表”;
2、由公司專職安全員對其年齡、履歷、駕駛證、從業資格證等情況進行初審;
3、初審合格后,由專職安全員到贛州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查詢其違法計分及事故情況;
4、由公司專職安全員對其進行路面駕駛考核;
5、由公司專職安全員對其辦理公司“駕駛資質審查合格證”并實施上崗安全培訓后方能上崗駕駛。
第二十二條
凡有下列情況的駕駛員一律不得駕駛員本公司車輛:
1、年齡或身體健康不適合從事營業性駕駛工作的;
2、三年內發生過重大以上責任事故負同等以上責任的;
3、駕駛證及從業資格證準駕車型不符合實際駕駛車輛要求的;
4、在一個計分周期內計分滿12分未消除的;
5、累計有三次交通違法行為未接受處理的;
6、被計入行業或其它運輸企業黑名單的;
7、其它原因不適合駕駛本公司營運車輛的;
8、對勞改或勞教釋放人員應慎重錄用。
第二十三條
機動車輛駕駛員必須嚴格遵守下列規定:
1、駕駛車輛時必須攜帶駕駛證,行駛證、從業資格證等有關證件。
2、不準駕駛與駕駛證上準駕車型不相符合的車輛。
3、培訓駕駛員,由公司統一安排,未經公司專職安全人員同意,駕駛員不得擅自將車輛交與他人駕駛,一經查出,責令書面檢查、扣車停運或開除處理。
4、嚴禁酒后駕車,不得超速、超載、疲勞駕駛,不開英雄車、不開帶病車。
5、駕車時不準打手機、吸煙、閑談和吃東西,不準穿拖鞋駕車,患有妨礙安全行車疾病或疲勞時不準駕車。
6、車未停穩不準開車門,車門未關好不準起步行車。
7、駕駛員駕車靠站時必須減速慢行,待旅客全部上下車完畢之后才能關門;依次進出車站,不準賴站、滯站。
8、嚴格按照經營范圍運行,不得越線運行。
9、認真學習,嚴格遵守交通法規,積極參加各項安全活動,按時參加檢審。
10、嚴格遵守公司駕駛員的崗位規范,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管理條例》、《重慶市交通運輸管理條例》及公司的相關管理制度。
第二十四條
凡屬下列情形,由公司專職安全員作出停駕、開除決定,報公司領導批準:
1、發生重大以上交通責任事故;
2、嚴重違反規章制度;
3、滿足本管理規定第二十二條的條件之一;
4、不符合安全駕駛條件。
第二十五條
堅持安全教育制度:
篇9
關鍵詞:獨立學院;專職專任教師;招聘
中圖分類號:G45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1)-12-0-02
從1999年的民辦二級學院到今天教學、管理等都已經基本獨立的獨立學院,獨立學院已經有十一年的發展歷史,在這十一年里獨立學院不斷摸索著前進,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目前全國已有三百多所獨立學院。可以說獨立學院是我國高等教育辦學體制改革創新的重要成果,為發展民辦高等教育事業、促進高等教育大眾化做出了積極貢獻。當前,隨著《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的頒布與實施,我國獨立學院的發展也隨之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一、獨立學院專職專任教師招聘中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一)招聘工作計劃性不強,沒有做好長期規劃
目前很多獨立學院的招聘工作都是每年10月份左右啟動,先是由各教學單位報需求計劃、要求等,再由人力資源部匯總并制定招聘信息。每個教學單位基本上是根據當年的教學情況以及來年的教學需求來確定當年的需求專業和人數,沒有制定一個長期的規劃。人力資源部也沒有與各教學單位負責人做好經常性的溝通,這就導致招聘的前期工作準備不足,對于哪些學校有所需專業畢業生,哪些學校所需專業畢業生質量高沒有很好的掌握,招聘信息的沒有側重點。
(二)應聘人數不均衡,篩選簡歷難度大
個別專業應聘人數比較多,大多數專業應聘人數不能滿足要求,篩選簡歷的選擇空間不夠大,不能夠選擇盡可能多的優秀人才。這主要是因為:
1、招聘渠道單一。目前獨立學院出于控制招聘成本的考慮大多采取在本學院網站招聘信息,通過與一些高校就業指導中心聯系,參加一些費用不高或者免費的招聘會等方式宣傳本學院的招聘信息。渠道比較單一,宣傳力度不夠大,很多有志于到獨立學院從事教學工作的畢業生不能看到或者及時看到招聘信息。
2、獨立學院的吸引力不夠強。我國目前高校數量比較多,畢業生對于一些同城的獨立學院也不甚了解,對于外地的獨立學院更是不了解,甚至有些都沒有聽過。他們對于獨立學院的辦學體制、模式、待遇等問題還不夠了解,所以來獨立學院工作的興趣不濃。
3、專業就業情況不同。英語、思政類專業每年畢業生比較多,就業相對困難,所應聘的人數也較多;播音主持、刑事訴訟法等專業每年畢業生較少,就業又相對容易,所以應聘人數很少。
(三)參加面試的應聘者少于計劃人數,錄用決策困難
篩選簡歷的過程大概是人力資源部對于收到的簡歷先進行初步篩選,將不符合基本條件的應聘者淘汰,然后交由各教學單位負責人進行最后篩選確定試講人員名單。總結多次的招聘發現,最后來面試的人數與計劃招聘人數比常常不盡如人意,某些專業甚至出現過無人來參加面試的被動局面,這就給最后的錄用決策帶來了困難,考慮到多種因素難免會出現“矬子里拔大個”的現象,最后錄用的人不是最優秀的,而是比較滿意的,這很有可能致使將來錄取者并不能勝任教學工作的要求,給雙方帶了損失,同時也可能無形中浪費了招聘的機會成本,因為在沒有被選擇面試的應聘者中或許有比已錄用的更優秀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最后來參加面試人數不盡如人意呢?
1、招聘方信息的不對稱。對于招聘方的學校來講,確定擬面試人員名單只是通過應聘者提供的材料,對于材料的真實性、應聘者的教學能力、對于來獨立學院從事教學工作的期望、目前應聘者的就業情況都不能很透徹的了解和掌握。最后通知面試時才知道已就業或根本沒有意愿來面試,來面試又發現根本不適合教學工作。
2、應聘方信息的不對稱。對于應聘方畢業生來講存在“廣撒網”的心理,看到招聘信息只要是和本專業相關的就投遞簡歷,而不是在詳細了解了用人單位的情況、招聘崗位的要求等再慎重投遞,這就導致一部分應聘者根本不符合招聘崗位的要求而被淘汰,一部分應聘者誤以為是母體校在招聘。當通知其面試后才去了解用人單位的相關信息,發現和自己的期望不一樣而不來試講。還有一部分應聘者存在誠信問題,當招聘方通知其面試時爽快的答應,但真正到了面試那天又不來,提前也不通知招聘方。
(四)簽約率不能令人滿意,給后續工作帶來壓力
每年的招聘工作中都會出現學校經面試合格同意錄用應聘者,但是應聘者放棄學校的情況。一旦進入簽約這個階段就意味著學校已經選擇了應聘者,所以導致不能順利簽訂就業協議的主要原因基于應聘者。可能面臨的選擇不止一個,他要綜合考慮單位的地理位置、工資待遇、發展空間等而做出決定。一般學校會給一周左右的時間讓應聘者考慮,這時對于招聘方的學校來講比較被動,因為可能一次面試中不止選中一位應聘者,由于名額的限制所以只能錄用一位應聘者,往往有時候的結果是排序第一的應聘者不來的同時第二位的應聘者也找到合適的工作,最終的結果是沒有招到合適的人選。
(五)入職前后表現不一
招聘是否成功并不是簽約的畢業生都順利入職報到就結束了,還要看其入職后能否勝任工作,工作中的表現如何。發現一些畢業生在入職后存在前后表現不一的現象,對于那入職后比面試時表現好的畢業生,是應該感到欣慰的,但是對于那些入職后表現不如面試時的畢業生,就應反思原因。通過分析與交流發現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一是產生了懈怠的心理,覺得反正已經進來了,不會再被輕易辭退,所以在教學中沒有面試時準備的那么認真,認為只要不出什么大問題就可以了;二是心理落差,工作一段時間發現學校的福利待遇、管理制度等和當初介紹的或是自己期望的不一樣,需要沒能滿足,所以沒有了努力的動力。
二、獨立學院專職專任教師招聘工作的建議
(一)制定長期的招聘計劃
人力資源部應該與教務部以及各教學單位共同合作,對目前的教師隊伍的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專業結構等情況有很好掌握,明確將來的發展方向,從而制定一個3―5年的招聘計劃,對于每一年需要招聘的專業、人數、對應聘者的要求要明確。人力資源部根據計劃做好招聘的前期準備工作,例如:對于所需求的專業哪個學校畢業生質量好,數量多,所需求專業的就業情況如何,以便將來招聘信息時有側重點;要經常及時與各教學單位負責人溝通以明確對應聘者的要求,以便將來篩選簡歷時更合理,為各教學單位的負責人減輕工作量。總之,保證每年在沒有特殊情況下使招聘工作按計劃有序的進行,避免因人設崗。
(二)提升獨立學院的影響力
要通過各種途徑提升獨立學院在社會上的知名度、認可度。要培養高質量的畢業生,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要鼓勵并支持在校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爭取獲得好的名次;提高教職工滿意度,使學校有一個良好的口碑等等。
(三)充實招聘信息,拓寬招聘渠道
招聘信息要包含學院的簡介、工作條件、工作崗位、工作內容、崗位要求、應聘方式及流程等,使應聘者看了招聘信息對于應聘的相關事宜就能夠基本了解。
招聘的渠道不應過于單一,除了在本校網站上招聘信息外還可以有以下渠道:
1、各高校就業指導中心。與各高校就業指導中心聯系是目前獨立學院用的最多的方式,因為這種方式既節省成本又比較有效,畢業生獲取就業信息的第一渠道就是本校的就業信息網,但目前的聯系還不夠密切。只是將招聘信息以郵件或傳真的方式發給就業指導中心,其實對于那些所需專業畢業生數量多、質量好,尤其是緊缺專業的學校應該聯系更加密切,以便更好的宣傳招聘信息。必要時可以去學校做一次宣講會,以吸引更多的應聘者。
2、專業招聘網站。要想吸引更多的應聘者除了以上方式還是不夠的,因為我們不可能和所有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聯系,學校的招聘又與企業的招聘不同、招聘人數沒有那么多、次數也沒有那么頻繁,所以像智聯招聘,中華英才網這樣的大型網站是不適合的,一些免費的或是費用較低的專項招聘網站是不錯的選擇,比如:應屆生求職網、中國研究生人才網等等。
3、招聘洽談會。可以有選擇的參加一些針對高校教師招聘專場的招聘洽談會,在洽談會中。單位和應聘者可以直接進行洽談和交流,節省了單位和應聘者的時間。通過洽談會,不僅可以很好的宣傳本校,還可以了解其他學校的人力資源政策和人才需求情況
此外,還可以根據預算情況選擇一些報紙、雜志等媒體宣傳招聘信息。
(四)適時引入電話面試
為了讓應聘雙方更全面的了解彼此,建議在人力資源部初步篩完簡歷后,各教學單位負責人先初步篩選一下這時比例可以控制在1:10到1:15左右,人力資源部對于這部分應聘者先做一個電話面試,對于他們目前的就業情況、對獨立學院的了解、來獨立學院從事教學工作的意愿、教學經歷等先做一個了解,對于下一步的安排做一個簡單的介紹,讓應聘者有所準備,然后去除一些已就業或是沒有意向來面試的應聘者,將情況報給各教學單位負責人,最終確定面試人員名單,建議參加面試人數與計劃招聘人數比為1:7左右,以便更好的選擇。通過電話面試使雙方進一步了解,從而避免信息的不對稱導致的后果。
(五)采取各種方式留人
一般在確定錄用人選后簽訂就業協議之前學校都會安排一次面談,學校一定要抓住這次機會將本校真實全面的展示給應聘者。
1、應該就擬錄用的畢業生所關心的工資福利待遇、職稱、戶口、繼續教育等相關政策做以詳細介紹。
2、要介紹本校的辦學特色、定位,要挖掘本校的長處,充分利用并大力宣傳自身的優勢。如獨立學院為有志脫穎而出者搭建了成長的平臺,穩定而良好的工作環境,相對較低的入職門檻,略顯輕松的科研壓力等等,都有助于應聘者做出最終的選擇。
3、應該帶領擬錄用畢業生在學校里參觀一下,尤其是將來要工作的部門,讓他們對于學校的工作生活環境有一個了解。還可以和相關負責人面談一次,詳細了解將來的工作內容,職業發展空間等,對于自己的未來有一個明確的認識,盡量避免將來因為某些沒有了解到因素而導致心理落差或離職。
(六)做好入職后的培養與考核
招聘工作其實并不是階段性的工作,并不是畢業生入職報到后就結束了,還有很多后續的工作要做,招聘成功與否主要還是看招進來的人是否能勝任本崗工作,完成的如何,是否穩定。因此,入職后的培養與考核十分重要。
1、基于獨立學院師資隊伍的構成特點來看,各教學單位負責人、兼職教師絕大多數都是有著豐富教學經驗的中老年教師,而專職專任教師基本上都是碩士剛畢業,幾乎沒有過教學經驗或者有過短暫的兼職教學經驗,面試通過只是證明他們有從事教學工作的潛力,能否把教學工作做好還需要學校的培養。所以應該為新入職的畢業生配備一到兩位指導教師,指導他們如何做好一名教師,如何上好一門課。
2、對于新入職的畢業生應當嚴格考核,一般學校對于新入職人員都有三個月左右的試用期考核,這三個月內他們還是比較緊張的,工作都會很認真。但是一旦試用轉正后一部分人就會出現懈怠的心理,課上內容準備不充分,不寫教案等等,因此對于新入職的畢業生工作的第一年一定要做好考核監督工作,讓剛剛參加工作他們培養一種嚴謹治學,一絲不茍工作態度。
總之,科學高效的招聘是構建一支優秀的專職專任教師隊伍的基礎,而構建一支優秀的專職專任教師隊伍則有利于教學質量及辦學水平的提高,對于獨立學院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提高自身實力,創建自身的品牌,實現持續發展有著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程中.高校教師招聘工作淺議[J].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0,(3).
篇10
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讓閱讀教學與習作教學有機結合、形成合力呢?我做了如下探究:
一、互動式閱讀教學內容與習作內容的統一
在新課程目標中,語文教學包括: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這每一個部分都要與以后的人際交往打基礎,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把文章的閱讀教學與習作教學結合起來。
單元中重點課文內容的續寫。在語文課本收錄的文章中,有許多文章會有某一部分沒有完全寫出來,這時我們就可以充分發揮課本中的文章所留給我們的空白,讓學生進行補寫。
在四年級第三單元的練習課《烏鴉受騙后》上,學生對于烏鴉被狐貍騙走肉的故事已經在二年級時就學過了,但烏鴉被騙后又會發生哪些事呢?通過引導,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編寫出不一樣的精彩故事。這樣,學生不僅深刻地理解了狐貍和烏鴉之問的故事,同時,還鍛煉了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在閱讀教學中,還可以根據課文語言改寫。
課文《特殊的葬禮》最后一小節略寫了菲格雷特總統在大瀑布葬禮上的講話,文中并不是他的原話。這時,我們就可以對學生說:“你能當一回總統,進行一回演講嗎?請你根據課文內容寫一份聲情并茂的演講稿?”學生不但把課文中第三人稱的語言改寫成了自己的語言,有的還進行了補充。
在新課程改革的素質教育下,應該多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進行綜合教學,使課內所學變為學生課外生活的一部分。這樣,學生才會對寫好作文產生興趣。不再懷有恐懼感。
二、互動式閱讀教學中注重習作詞句的積累
作文是最富創造性的學習。然而,許多學生一提起寫作文便一籌莫展,總覺得無話可說,無事可做,無從下筆。這是由于學生缺乏寫作素材、平時不注重語言文字的積累造成的。
常言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這兩句話鮮明地道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文章緣于豐富的語言積累。只有語言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泉涌,筆下生輝。
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離不開豐富的語言材料和語言經驗。我利用課堂教學這塊主陣地,引導學生在課堂中扎實抓好閱讀積累,讓學生把自己最喜歡的詞語、最想積累的句子,多讀一讀,并且動手記一記,使其中的一些外部語言轉化為他們的內部語言。
在教學《荷花》一課中,我讓學生劃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并說出喜歡的理由。有的學生讀:“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我最喜歡這一個比喻句,因為它寫出了荷葉很多,長勢很好,還告訴我們荷葉的形狀是圓圓的。”有的學生說:“我喜歡‘有的還是花骨朵,看起來飽脹得馬上就要破裂似的。’這一句寫出了花骨朵迫不及待地要綻放,想讓游人欣賞它們美麗的姿態。”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句子來記憶,有感情作基礎,效果好,同時還能讓學生充分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想法。這種方式有利于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增強學生語言運用與表達的能力。
三、互動式閱讀教學與習作仿寫的結合
選編入小學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情真意切、文質兼美。編者把它們編入課文中可以讓學生去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讓學生去學習作者成功的寫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把從閱讀中學到的基本功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這種做法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仿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有的文章寫作特點突出,有的標點符號典型,有的文章過渡頗有匠心,有的文章引入方式獨特等,引導學生模仿學習作者的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的方法和技巧遷移運用,感悟并掌握其表情達意的技能,把學與練緊密結合起來,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閱讀訓練一般在精讀每篇課文中進行,訓練重點為了解課文內容,理清寫作順序,懂得作者的寫作意圖,學習一些修辭方法,積累優美的詞匯,為寫作做準備。因此,在教學中不可忽視習作指導,以此把課文作為范文,重視在閱讀教學中進行作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