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維管理總結范文
時間:2024-03-06 17:57:1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運維管理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017年是維護承接后第一個完整的維護整年,代維單位柔性承接運營商代維合同,部分地市管控代維單位能力存在差異,各代維單位能力參差不齊,且以往工作習慣及工作標準內容均存在較大差異,代維管理工作面臨執行力不強、落實不到位的困難。
在面臨諸多困難之時,今年相繼完成了隱患排查、隱患整治競賽、巡檢、代維采購招標等工作。
一、工作總結
1、隱患排查及整治競賽工作
今年下發了《關于開展鐵塔設施安全隱患排查的通知》以及大修隱患整治夏季攻勢競賽活動,完成所有鐵塔設施站址的巡檢及安全隱患排查。且對發現的隱患予以整治,共完成維護改造類項目立項27004項,其中塔房及電池類立項10275項,包含鐵塔類1686項,機房類1702項,蓄電池7278項。在6月10日全部完成所有立項項目的完工。
在隱患整治競賽同時,在6月-7月組織了A類隱患站址的“飛行檢查”,截止7月10日,A類鐵塔隱患檢查完成了12個地市的檢查工作,共完成檢查站址588個。共發現一類隱患94個,二類隱患164個,三類隱患110個。各地市公司相繼開展了A類隱患站址的自查工作,并對發現的隱患積極予以整治整改。
2、代維采購工作
在領導大力支持下,在地市公司強力配合下,2017年11月順利完成了代維采購工作。過程艱難而又成果豐碩。大體分為維護標準及內容確立、維護費用測算談判、采購方案編制、采購工作實施等四個階段。
2.1 維護標準及內容確立
自3月份開始,組織棗莊、臨沂、煙臺、濟南等地市專家以及部分代維單位梳理與運營商的維護費用談判思路,收集各地市維修合同,并對代維采購涉及的維護內容及標準予以了細致分類,涵蓋專業維修打包進代維工作內容中,且未休項目細分到168項,明確了代維的維修內容以及鐵塔公司自身的維修內容的界面劃分。5-6月份與三家運營商就共同的維護內容及標準予以協商,經過反復多達十余次的談判溝通,最終在6月17日完成了維護內容及標準的統一,并陸續以函件的形式告知三家運營商。
2.2 維護費用測算談判
確立維護內容及標準后,針對代維采購是否對站址維護費用設置限價以及限價價格等與運營商多次溝通協商,為做好費用談判準備工作,組織了多個地市在前期搜集的維修合同基礎上,從財務口徑、運營商口徑、鐵塔公司口徑等多維度分專業測算維修費用。
分別與三家運營商的運維部領導及主管多次分層級溝通協商,針對運營商的維護費用測算提出合理合規的異議,并拿出針對性的證據,結合多省份招標結果,保持每周二至三次的溝通交流,最終達成不限價的豐碩成果。
2.3 采購方案編制
在達成不限價基礎上,就代維采購方案中代維單位資質、商務價格分評分規則、技術評分規則、報價分類等與三家運營商開展了更細致的協商,兼顧各方訴求,力求通過規則設定可市場化招標出有實力、有風險管控能力、可提升維護質量的滿意的代維單位。
2.4 采購實施
在采購方案上報總部審批后,且與聯通達成維護承接意向后,正式開展了代維采購工作。經過機動抽取的評委及地市評標代表長達三天的評審,最終完成了代維采購工作,選取了全省40家代維單位,中標價格也得到了運營商的一致認可。
3、代維管理及交接工作
3.1 代維質量分析會制度
組織全省開展了周代維分析會、月度代維質量分析會的代維管理及質量分析機制。通過分析當前存在的問題,與代維單位共同協商解決問題的措施,將矛盾消滅在萌芽中。 通過召開月度質量分析會,通報代維單位績效,布置下一步重點工作。
3.2 第三方維修管理平臺搭建
與安諾信就代維采購之后維修管理全過程管控達成開發意見,配合安諾信完成系統平臺各功能需求提交、功能研發等,基本實現了維修項目的全過程跟蹤管控、隱患類別的大數據分析統計等。
3.3 代維交接工作
梳理代維交接指南,明確代維交接的分工界面、發電管理、備品備件、春入站管理等多專業融入代維交接,通過代維交接啟動會、進度統計表、交接周報等實施代維全過程管控,切實實現代維交接資產資源不缺失、維護指標不降低。通過對交接進度以及交接質量的檢查關聯,對相應責任主體的代維單位以及地市公司予以代維交接后評估及考核應用,明確職責分工,切實完成代維的平穩交接。
二、工作計劃
1、 代維人員嵌入式管理管控方案思路的梳理,2017年1月推進資產核查骨干員工的認證考試,切實保障骨干員工發的利益。
2、2018年,逐步開展全員的維護工作認證考試及上崗,
3、逐步推行大區域網格化管理機制。
4、落實維修管理思路,強化維修平臺化全過程管理
篇2
[關鍵詞]變電運維;危險點;對策
中圖分類號:TM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23-0290-01
對于變電運維來說,其主要工作有管理以及操作還有維護等,同時還要制定相關工作制度。對于變電運維工作來說,其中的危險點比較多,很多危險點產生原因是運行中存在錯誤管理以及錯誤操作。當前,我國經濟不斷發展,變電運維這一工作也越發重要,是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內容。針對當前變電運維之中的各種管理事故,要在工作過程中研究怎樣在變電運維之中防范危險點,并提出比較合理與全面的管理措施與作業措施,從根本上確保變電站運行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從而保證電網運行的正常,給客戶提供比較穩定且高質量的用電。
1 變電運維中的各種危險點
對于變電運維工作來說,存在很多危險點。在運行過程中常常會發生操作失誤,從而對變電運維可靠性以及安全性造成極大影響。變電運維之中的技術人員一定要及時對其加以分析,提高警惕,從而避免各種風險的發生。
(1)關于母線倒閘。對于倒閘操作來說,母線倒閘是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部分,在對母線進行倒閘操作的時候,要將準備工作做好,在操作之中一定要按相關工序以及要求進行操作,不然就會有問題發生。在對母線進行倒閘時的各種危險點主要分為以下方面:①在這一過程中可能會有帶負荷拉刀閘這一現象發生,從而導致危險發生;②對于自動裝置來說,其繼電保護與切換出現錯誤就會使自動裝置出現誤動現象;③在對空載母線進行充電的時候有可能會導致串聯諧振這一現象發生,主要原因是開關斷口電容以及電感式電壓互感器兩者共同形成的,若是在對母線進行倒閘的時未對其加以重視,就會導致事故的發生。
(2)關于變壓器操作。在對變壓器進行操作的時候,若是有一點錯誤發生就會導致重大損失,所以,要對其進行重點關注。在對切合空載變壓器進行操作的時候,容易出現過電壓現象,從而影響到變壓器絕緣,另外,在變壓器中,空載電壓提升也會使得變壓器絕緣受到影響。因此,在對變壓器操作的時候,要按照相關標準作業要求操作才能確保其絕緣穩定性。
(3)關于直流回路操作。對于變電運維來說,直流回路操作是工作人員比較容易遇到的操作行為,可能會導致危險點發生,如果在操作中采用的方法出現錯誤,就會導致自動裝置以及保護裝置出現誤動作,從而導致安全事故發生,因此,要按相關規定對直流電路進行操作,確保操作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
(4)關于天氣原因。如果天氣出現異常狀況也會導致危險的發生,異常天氣對變電運維造成的危險是有突發性的,因此,我們不容易預測到這類危險,其造成的危害是很大的。冬天,室外溫度比較低,充油設備中的油面逐漸下降,使得導線距離不斷拉近。在夏季,室外溫度比較高,充油設備中的油面就會逐漸上升,使得導線逐漸變松。如果遇到大風天氣,有的雜物就會掛到引線上面,導致引線承重下垂。如果遇到大霧天氣,設備就有可能發生閃絡現象。在雷雨天氣中,設備可能會發生接地問題。因此,電力工作人員一定要經常對天氣變化進行關注,結合當地氣候制定有效的變電運維相關管理方案,如果預測到天氣會出現異常狀況,就要提前做好相關準備,防止變電運維中可能發生的事故。
2 解決對策
(1) 對危險點相關經驗教訓進行總結。對于變電運維來說,是長期工作,在運維中有相關規律可循,因此,在變電站中,變電運維時一定要對相關經驗和教訓加以總結,如果發生了事故,不僅要采取相關措施進行解決,同時還要對事故進行通報,同時還要對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加以分析,從中吸取事故教訓,并對這種事故的相關預防措施進行總結和落實。另外,變電站還要舉一反三,提升作業人員相關安全意識以及責任意識,向作業人員展示事故發生原因以及后果,對于作業人員各種習慣違章現象進行總結,并對其加以糾正。
(2)將相關規章制度建立起來并進行健全,同時還要做好落實工作。變電運維這一工作的技術含量比較高,在變電運維過程之中,要有比較完善的規章制度進行規范,確保變電運維開展的有效性,同時變電站還要結合實際狀況將科學規章制度制定出來,同時還要對其加以完善。在規章制度之中,一定要針對每一個操作步驟,尤其是危險點,對其進行量化和細化,提升其可操作性,確保其安全性以及穩定性。另外,還要將獎懲制度以及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建立起來,落實好相關操作規章制度,同時還要保證變電運維之中的所有崗位有科學和完整的制度對具體工作加以指導。變電站一定要對規章制度建立以及完善加以重視,確保變電運維過程之中有章可依,同時還要對違章行為加大處罰力度。
(3)要有相應的預防意識。在日常工作之中 ,電力工作人員一定要提升安全意識。針對已經發生的事故,一定要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對事故發生原因進行分析,并找尋解決方法。電力工作人員一定要按照相關操作標準開展工作,不能違規操作。只有確保電力工作人員的積極預防,才能使變電運維管理實現安全操作。
(4)對一次設備以及二次設備做好巡查工作。所有電力工作人員一定要將防大于治的思想樹立起來,不能在問題發生之后進行解決,要盡可能避免問題發生,這是由于如果發生了問題就會對企業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同時還會對所在單位造成不良影響,嚴重的話還會發生人員傷亡現象。因此,要定期對變電設備做好巡查工作,各個班組人員做好巡查工作,在發現問題之后及時進行調度,并向上級部門進行反映,盡快解決問題,才可以保證變電運維管理安全性。
(5)定期對變電設備做好維修以及養護工作。對于變電運維來說,定期維修以及保養是確保設備運行正常的重要手段。變電站要每隔半年開展小型檢修工作,在每一年開展一次大型檢修活動。因為檢修工作比較復雜容易有漏洞產生,因此,在平時就要針對操作設備做好分類管理工作,要結合各種設備具體的周期運行成本以及運行情況還有功能效率與安全性能將有效維修方案制定出來,同時還要利用統計分析針對設備維修成本以及可靠性做好核算工作,向相關部門進行及時匯報,將存在問題及時解決掉。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變電運維過程之中,要對其中的危險點不斷進行分析與總結,同時還要采取相關措施對其進行預控,從而使變電運維質量得以提升,同時也使得電網運行質量得以提升。在對變電運維之中的各種危險點進行分析的時候不能只停留在理論層面之上,要制定完善的規整制度,并采取各種有效措施預防以及避免危險點,提升運維水平,確保各項規章制度的嚴格落實。
參考文獻
[1] 史曉飛.變電運行管理中危險點分析及控制策略[J].價值工程. 2014(23).
篇3
關鍵詞:運維管理系統;電力信息通信;
一、 電力信息通信運維工作管理存在的問題
目前,電力信息通信運維工作管理已從人工管理階段進入到電子化管理階段并不斷探索信息化管理的發展模式,但與不斷壯大的電力信息通信網要求的更高更、可靠的運維工作管理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1、 運維部門日常工作的管理需要規范
運維部門日常工作的管理,包括運維值班、運行工作計劃及通知等內部工作管理。目前,各類記錄的填寫非標準化,無嚴格的規范,因人而異,描述多樣,各類用語口語化,難以快速地進行運行狀況的查詢分析工作;各種數據的統計方法較落后,工作效率低,無法為一些報告提供全面、有效、科學的依據。需要統一規范值班工作記錄、集中管理各類工作記錄,更加規范、快捷、高效完成日常運維工作,為運維基礎工作提供可靠有效支撐。
2、 運維工作的分析總結與經驗交流需要加強
運維管理工作分析、總結、報告及經驗交流,可為運維工作積累經驗,為故障處理提供建議。不斷完善、優化已形成的運維部門專家庫和經驗庫能更好地進行知識和經驗的共享。
3、 運維工作全過程管理亟需實現
運維部門調度管理要求實現故障業務處理及檢修工作等的閉環管理,調度管理中故障處理需要多個部門協作展開告警或故障的處理并完成檢修等工作,并同時進行處理過程及結果的跟蹤記錄;檢修工作的閉環管理包括檢修工作業務流程開始―過程記錄―結束―總結的管理、監控、跟蹤等功能,同時管理檢修計劃,保障檢修工作嚴格按照各類規定及工作票內容有序開展,確保工作進行的安全性,優化檢修工作。
二、運維管理系統在電力信息通信中的建設與實現
1、運維管理系統的技術實現
實踐的基礎是充足的理論準備,從軟件工程的角度分析亦是如此,需要首先進行數據建模和關鍵技術分析。經過對寧夏電力信息通信網絡運維管理需求的詳細調研,將數據采集技術、流程管理與流程自定義技術放入關鍵技術分析之列。
1.1數據建模
為加強對運維管理工作記錄與資料的組織管理,規范各類涉及調度值班及運維數據描述的統一性與一致性,通過歸類整合,提出數據建模技術與接口數據采集技術。確定屬性建模的對象,區分彼此匯聚或存在的外部約束、具有的時間維度、需要的單獨物理存儲等內容。通過建立各類記錄規范模型,包括告警數據模型、設備資源模型、業務模型、表單模型等和對應的數據字典,實現模型規范和數據訪問規范。具體建模方法如下:
(1)需要確定哪些屬性需要建模,哪些屬性彼此匯聚,哪些屬性需要外部約束,哪些屬性具有時間維度,哪些屬性需要單獨的物理存儲。以信息通信設備建模為例:描述設備自身固有屬性類如:容量、速率、網管、生產廠家等;描述設備管理的屬性類如:產權、維護單位、設備定級、投運、退運時間等屬性;描述設備應用的屬性類如:調度、信息通信方式、設備連接等;描述設備狀態的屬性類如:設備故障、缺陷、告警、性能等。
(2)按基本描述類、連接關系類、業務應用類和狀態類等不同方面分別建模。
(3)利用成熟的建模工具,提高建模的效率。
1.2 數據采集
運維管理系統不是一個孤立的系統,告警故障處理、設備檢修、業務申請等日常運維工作需與綜合監控以及資源管理系統緊密結合,方能保證運維管理流程準確、合理地流轉和工作計劃有序地開展。通過建立統一的資源標識,系統間采用統一的數據采集標準,通過資源相關性以及業務關聯性等特點實現數據自動采集。同時對于存在關聯關系的信息實現數據采集,即對智能設備的配置信息進行統一的模型匹配并自動導入數據庫中,完成數據模型的歸一化處理,實現運維工作管理規范的要求。
2.2 運維管理系統功能
對于電力信息通信網絡運維管理的各項需求,在經過數據建模和關鍵技術分析之后,通過系統的設計、分析和整理,形成運維管理系統功能圖和功能描述,下面對系統功能逐項進行描述和說明。
電力信息通信運維管理系統,包括個人辦公桌、值班管理、檢修計劃管理、檢修/停復役管理、業務申請管理、告警/故障管理、備品備件管理、專家庫、運行報表管理、系統管理10個模塊。
(1) 值班管理
值班管理模塊是網絡運行人員使用與操作的核心模塊,需要分別對值班日志(告警處理日志、故障申告日志、工單業務日志和普通日志),交接班手續,值班表,日測信息(各類系統測試、機房設備巡檢測試)等進行管理。
(2)檢修計劃管理
包括檢修計劃上報、檢修計劃匯總、檢修時間管理3項內容,分別針對各單位檢修計劃的上報、整體匯總,并且滿足時間靈活調整的要求,滿足提前進行檢修工作的安排與協調,便于運行方式管理。
(2) 檢修/停復役管理
基于檢修計劃等檢修工作的流程管理功能,實現檢修工作的申請、派發、處理、審批、開完工申請、反饋、匯總、查詢、統計、分析等功能。
(4)業務申請管理
實現信息通信網業務資源的開通申請及資源調配管理功能,包括信息通信網光纖纖芯、光纖2M通道、光纖PCM4線通道、光纖PCM2線通道、光纖155M通道、交換機碼號資源(行政、調度)等。
(5)告警/故障管理
實現信息通信網綜合網管系統監控告警的調度管理及故障申告的處理,集中管理運維操作,對告警/故障處理結果進行分析整理,利于運維工作的對比判斷與優化處理。以上檢修計劃管理、檢修/停復役管理、業務申請管理、告警/故障管理均屬于運維管理系統中的流程管理,流程管理是運維管理系統的核心功能,是采用工作流引擎支持流程的自定義功能,根據實際需求量身定制的模塊,完成各項工作流程的申請、簽發、審核、溝通及閉環處理,規范工作流程流轉,提高工作效率。
(6)備品備件管理
實現備品備件基礎數據的統一管理,完成備件入庫、出庫、返修、調度等的規范管理、規范操作,可以及時了解庫存情況,為備品備件的管理提供可靠依據。
(7)專家庫
實現對信息通信網發生的各類設備、網絡故障進行的記錄及統計,其依據是相關設備故障的分析報告,為運維人員提供信息采集、整理、分類、共享,進行知識和經驗的交流,方便對信息通信網故障進行分類、分析、總結;
(8)運行報表管理
各單位按照報表模板要求填寫正確的數據后進行提交,系統收到報表數據后,對于不符合要求的數據提示用戶錯誤原因并要求用戶修改,匯總后流轉至相關人員處進行審批,最后進行報表數據正式入庫,實現數據統計功能。
(9)系統管理
實現角色管理、配置管理、用戶管理等功能,實現基礎的用戶配置與權限分配,合理安排系統使用功能。
綜上所述,文章從電力信息通信運維工作管理存在的問題、運維管理系統在電力信息通信中的建設與實現、運維管理系統的應用成效等方面探索運維管理系統在電力信息通信中的應用,有較好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篇4
【 關鍵詞 】 ITIL; IT服務管理;運維管理
Research and Design of an ITIL Based IT Service Management Framework
Zhou Min Chen Zhi-Hua
(China Tobacco Guangdong Industrial Co.,Ltd. GuangdongGuangzhou 510610)
【 Abstract 】 With the increasing popularity and depth of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information systems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supporting business operations, while 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information systems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enterprises. Based on ITIL best practice, along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a feasible IT service management framework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helping enterprises enhance I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apabilit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IT service, support and promote our core business.
【 Keywords 】 ITIL;IT service management;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1 引言
隨著信息化應用的不斷普及和深入,信息系統已成為支撐企業運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為了提升自身競爭力,各大企業都投入了大量資金在IT建設上,建立了各種信息系統和各種必要的硬件設備和網絡設施,這些軟硬件設施成為了支撐企業運作不可缺少的部分。隨著企業越來越依賴信息系統,信息系統發生故障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越來越大,傳統粗放式的IT運維管理已不能滿足企業全面管理信息系統的要求,缺乏有效的運維管理已成為影響信息系統應用效果的一個主要瓶頸。
對于如何進行有效的IT運維管理,世界上許多政府部門和企業進行了長期的探索和實踐,逐漸形成了一種新的IT運維管理方法論:ITIL(IT Infrastructure Library,IT基礎架構庫),ITIL是從大量企業的IT運維服務管理經驗中總結出來的最佳實踐,它以流程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通過整合IT服務與企業業務,提高企業的IT服務能力和水平。ITIL可引導組織高效和有效地使用技術,讓既有的信息化資源發揮更大的效能。
2 IT運維服務管理現狀
目前,很多企業都投入了大量資金進行信息化建設,但是長期持續建設的慣性使企業普遍存在“重建設、輕運維”的現象,缺乏規范化的運維管理流程。其實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從整個生命周期來看,系統的運行維護階段占整個時間和成本的約70%至80%,所以運維階段是IT生命周期中的關鍵階段,如果IT的運維管理做的不好,那么這些花費大筆投資建立起來的系統將無法帶來預期的效益。
因為缺乏規范、高效的運維管理體系,導致企業普通存在諸多問題。
(1) 被動的運維工作模式。運維人員就像“消防隊”一樣,處于被動的服務狀態,不知道什么時候、什么地方會出現“火情”,只有當問題已經發生后,才進行緊急處理,導致服務質量不高,甚至影響正常的業務運作。
(2) 缺乏對運維工作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在處理問題時,沒有對問題進行記錄和分類,無法跟蹤和監控問題的處理情況,難以對已發生的問題進行分析,從而采取措施避免同類問題的再次發生。
(3) 沒有知識和經驗的共享和積累。由于缺乏對運維過程的記錄,使得問題的處理方法只有當時的維護人員掌握,相關經驗難以積累和共享。
(4) 缺少量化的績效考核指標。在運維工作中沒有建立量化的考核指標,運維人員的工作績效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負責人對他的主觀印象,無法準確考核運維人員的績效,使得工作的積極性得不到提高。
因此實現運維管理從被動式服務轉變為主動預防服務,以流程貫穿整個運維管理過程,切實保障系統可靠、穩定、高效地運行是目前企業信息化建設急需解決的問題。
3 ITIL發展及技術概述
在20 世紀80 年代中期,英國政府為了提高政府部門IT服務的質量,啟動了一個項目來開發一套規范化的、可進行財務計量的IT資源使用方法,該項目的最終成果就是ITIL V1.0版本。在2000年至2003年,英國商務部(OGC)總結了IT服務管理的最佳實踐經驗,推出了ITIL V2,它主要包含六個模塊:服務管理、業務管理、IT服務管理實施規劃、應用管理、安全管理和ICT基礎架構管理。在2007年,ITIL V3正式,它整合了V1.0和V2.0的精華,并融入了IT服務管理領域當前的最佳實踐,并首次引入了生命周期的概念,通過PDCA模型(Plan-Do-Check-Act),持續不斷地循環改進IT服務,從而保證ITIL持續的生命活力,ITIL V3框架如圖1所示。
ITIL V3通過引入“生命周期模型”,將各模塊有機地貫穿在了一起,以服務戰略為指導,通過服務設計、服務轉換和服務運營的實施,并借助持續服務改進不斷完善整個過程,使IT服務管理過程整合為一個良性循環的整體。
4 運維服務管理體系框架設計
根據目前IT運維工作情況及存在的問題,本文在ITIL理論的指導之下,設計了IT運維服務管理體系,體系的總體框架如圖2所示。
IT運維服務管理體系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運維管理平臺、數據管理平臺、運維支撐平臺和監控管理平臺。
4.1 運維管理平臺
運維管理平臺實現了運維管理的主要流程和管理職能,通過對運維過程的記錄和處理,及時跟蹤運維處理情況,實現運維的閉環管理。該平臺最核心的功能主要包括事件管理、問題管理、變更管理、管理、配置管理和服務臺等。
(1) 事件管理。事件是指可能引起或已經引起IT服務中斷或服務質量下降的活動,如軟硬件故障、網絡中斷等。事件管理就是當事件發生時,對事件進行記錄和歸類,并指派適當的IT人員處理事件,同時對事件處理的全過程進行跟蹤和監督,盡可能在最短時間內解決故障,恢復系統的正常運作,從而減少事件對業務運作的影響。
(2) 問題管理。與事件管理關注快速解決故障不同,問題管理主要關注的是找出并消除引起事件的根本原因,從而避免事件再次發生。在問題管理中首先將之前重復發生過的或者非常嚴重的事件升級為問題,然后通過對該問題的調查與分析,找到問題產生的根源,從而制定適當的解決方案防止該問題的再次發生。
(3) 變更管理。為了適應業務的變化或者解決當前系統問題,需要進行必要的系統變更。但是在錯綜復雜的IT環境中,系統變更可能會產生新的問題,從而影響整個IT系統運行。變更管理就是通過對所有變更請求的記錄、分類、評審和篩選,在充分考慮變更風險的基礎上制定變更實施計劃,從而確保變更的有序進行,降低或消除因變更所造成的影響。
(4) 管理。與變更管理關注變更風險不同,管理主要關注變更的實施。管理通過項目規劃的方式來實施IT系統的變更,確保只有經過測試的、正確無誤的軟硬件版本才能到運行環境中,保證運行環境的安全可靠。
(5) 配置管理。配置管理將IT環境中所有配置項(硬件、軟件等)的信息以及配置項之間的關系記錄到配置管理數據庫中,為事件管理、問題管理、變更管理和管理提供了軟硬件的詳細配置信息,從而為快速解決事件和問題、評估變更風險、制定策略提供了依據。
(6) 服務臺。服務臺是用戶和IT部門溝通的橋梁,它將事件管理、問題管理、變更管理、配置管理和管理都整合到以服務臺為核心的交互平臺上,通過該平臺來集中處理所有的服務請求,使用戶和IT運維人員能通過該平臺對服務請求的整個生命周期進行監控和溝通,同時也為衡量運維績效提供了數據支撐。
4.2 數據管理平臺
該平臺主要是存儲和管理IT運維的相關數據,包括運維知識庫、配置管理庫、事件問題庫和監控數據庫。
(1) 運維知識庫。IT人員將運維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把經過實踐證明正確的、成熟的解決方案錄入到知識庫中,當再次處理同樣問題時,系統將自動從知識庫里搜尋出歷史解決方案和建議。通過知識庫,能夠不斷積累運維工作的實踐經驗,從而達到經驗共享和快速解決問題的目的。
(2) 配置管理庫。詳細記錄了系統軟硬件的配置信息以及相互的關聯關系,通過配置管理庫,真實的反應了IT基礎架構的配置情況,為事件管理、問題管理、變更管理和管理的運作提供支持。
(3) 事件問題庫。記錄事件和問題的詳細信息,包括處理的交互過程、詳細的解決方案以及相應的附件等,從而實現對事件和問題的跟蹤和監督,并出具相關的統計報表,使用戶可以按照不同的維度,對事件和問題進行統計分析。
(4) 監控數據庫。將監控管理平臺中采集到的軟硬件性能數據統一記錄到監控數據庫中,并設置相應的報警閾值,當性能超過閾值時,通過短信方式通知相關的IT人員。
4.3 運維支撐平臺
運維支撐平臺用于支撐運維管理活動,如通過工作流來實現運維流程的自動化處理;通過報表引擎來設計各種主題報表;通過日志管理來記錄系統中所發生的所有行為;通過權限管理來為用戶分配不同的權限;通過接口管理來管理與外部系統的接口。
4.4 監控管理平臺
監控管理平臺通過集成各種監控工具對機房環境、服務器、網絡、數據庫和應用系統的運行狀況進行實時監控,如服務器的CPU、內存和磁盤空間使用情況;機房的溫度、濕度和UPS情況;網絡設備的接口利用率、數據流量和丟包率等。
通過監控管理平臺的建立,用電子巡檢方式代替了人工巡檢,大大縮短巡檢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為性能指標設定不同級別的報警閾值,當性能超過閾值時,系統將自動在運維管理平臺中創建一個事件,詳細記錄報警信息,并通過短信形式通知相應的IT人員,改變以往被動服務的局面,提高系統無故障運行時間。
5 總結
本文首先對目前企業運維工作狀況進行了分析,歸納出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然后在深入研究ITIL最佳實踐的基礎上,設計了一套基于ITIL的運維服務管理體系,使運維管理從傳統的單一、被動和低效的管理方式逐步轉變為統一、主動和高效的管理模式,全面提升運維管理水平。希望本文可以對ITIL在企業的推廣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胡佳.基于ITIL的ERP運維管理模式的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08.
[2] Jan Van Bon(荷蘭)著,章斌譯. IT服務管理—基于ITIL的全球最佳實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25-26.
[3] 孫強,左天祖,劉偉.IT服務管理:概念、理解與實施[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13-14.
[4] 陳宏峰,張亮,黃新峰,黃爽.翰緯ITIL V3 白皮書[M].上海:翰緯 IT 管理研究咨詢中心,2007:14-15.
[5] Jan Van Bon(荷蘭)著,章斌譯.基于ITIL的IT服務管理基礎篇[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37-38.
[6] 陸康明.基于生命周期的IT服務管理研究[D].上海:同濟大學,2008.
作者簡介:
篇5
關鍵詞:高速鐵路;客運專線;綜合視頻監控;智能運維;視頻圖像質量診斷;運用質量
中圖分類號:U29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5(c)-0000-00
隨著近年來國內高速鐵路、客運專線的大規模建設,鐵路綜合視頻監控系統隨之進行了大量的建設和使用。作為保障鐵路運輸安全與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技術手段,綜合視頻監控系統的良好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典型的鐵路綜合視頻監控系統結構如圖1所示,大致上包括位于調度中心和沿線各車站的后端系統設備,和位于鐵路沿線各種設施的通信、信號等機房和咽喉、公跨鐵等重點部位的前端設備。尤其是高速鐵路和客運專線,還不同于一般的鐵路系統,其列車運行時速可達到200-350公里,且列車密度較高,車站旅客密度相對較大,運輸組織工作的安全要求相對也較高;而鐵路綜合視頻監控系統也有別于一般民用監控系統,基本上隨鐵路線呈現線狀分布,除車站等大型設施中攝像機較為集中外,沿鐵路線重點監控部位分布有大量監控點,其跨越的區間往往達數百公里到上千公里;同時,這些監控設備需要保證全天候、高質量的運行,以確保鐵路運輸調度指揮人員和安全警務人員通過系統及時了解轄區和線路動態狀況,尤其是車站、無人值守機房、橋梁、路基、維修通道等重點部位和設備的實時情況,并對迅速準確處置突發事件提供技術保障。
圖1:典型的鐵路綜合視頻監控系統圖示
尤為突出的特點是,鐵路沿線周邊環境復雜甚至惡劣,各種強電磁干擾,高頻震動,靜電以及極端的自然天氣情況等對視頻監控系統的室外設備又會造成很大的不利影響,基于以上這些新的特點,對高速鐵路和客運專線的綜合視頻監控系統的維護提出了嚴格的要求與挑戰:
如何提高和保證本系統的可靠性?
如何第一時間發現系統或設備故障?
如何更有效率的發現和處理故障?
如何總結和分析一條鐵路線乃至某一個路局的視頻監控運用狀況?
結合幾年來針對鐵路視頻監控系統運維工作的探索和總結,尤其是從傳統運維向智能運維發展的過程,從實踐角度提出以下經驗,以供探討。
1、 做好基礎工作是一切運維工作的前提
視頻監控系統設備本身的安裝和運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對系統地良好運用具有根本的影響;本系統設備主要分為室內設備和室外設備兩部分,與其他通信系統差異較大的是,視頻監控系統的設備復雜度比較高,尤其是有大量位于室外的設備,導致進出機房的線纜很多,因此,對設備防雷和接地的要求較高,如何有效檢查和保障眾多設備和線纜的安全與可靠,這是運維工作中的一個重點基礎工作;
另外,在室外鐵路周邊安裝的用于重點部位監控的室外設備,包括無人值守的機房、咽喉與公跨鐵和通信鐵塔等部位,如圖2所示,大部分處于室外人煙稀少的區域,雨雪、風沙和灰塵以及長期震動和電磁干擾的累積等都可能影響設備的安全與可靠,如何及時防范和保障這些設備的安全與可靠,是運維工作中的另一個重點基礎工作;
圖2:幾種典型的室外攝像機設備安裝的圖示
一切運維工作不能忽略基礎工作,為此,我們通過可靠掌握設備與線纜臺帳,通過分析設備安裝當地的環境、氣候特點,根據維護規程的指導,有針對性地實踐和總結具體方法,對這些重點設備與線纜進行定期檢查、保養和加固,確保設備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況,從而為視頻監控系統的高質量運用打好基礎,這是鐵路視頻監控系統運維工作的基本前提,也是容易產生疏忽的地方。
2、 通過預防性維護,優化系統運用質量
任何運維工作都重在預防,但預防性工作需要對經驗的積累和總結提煉;我們結合本系統維護規程的指導,經過幾年來對本系統運維工作的總結,尤其是對系統的運用質量能夠造成影響的典型問題的研究,提出和實踐了一些預防性的維護辦法,通過這些預防性的維護方法,盡量優化視頻監控系統的各個環節,可以有效地提高視頻監控系統的整體可用性和運用質量;
這些預防性的維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通過對各使用單位的需求溝通與研究,可以對特定專業需要的前端攝像機的角度和焦距進行針對性優化調整,以獲得更好的監控視野,更好的滿足專業需求;對非設備缺陷產生的過亮過暗的場景,通過對攝像機位置、角度調整或者輔助照明的優化,以獲得更好的成像效果;對現場場景遮擋的分析和排除,如野外環境的樹木等動態變化情況的掌握和預先處理,也可以提高系統地運用質量;對不同季節、尤其是雨雪天氣前后的設備接地情況的檢查和優化,可以有效防止地電位不平衡引起的干擾問題等。
3、 有效利用人工巡視與分析,盡快發現和處理故障
通過基礎工作和預防性的運維手段,可以很大程度上推遲和降低視頻監控系統設備的故障率,提高系統的可用性和運用質量;在視頻監控系統大量應用的最初幾年,我們通過大量的日常運維工作,尤其是通過網管人工巡視結合現場的人工巡視和保養與維修,結合經驗總結與培訓交流,使各級系統維護人員具備了維護系統的能力,及時發現和解決了視頻監控系統與設備的發生的故障,保障了系統的良好使用。
目前大部分兄弟運維單位的情況類似,基本上也是依靠人工巡視與分析的基本手段,通過網管人員的密集巡視,進行視頻運用情況的的觀察,以便更早的發現問題;隨后再依靠現場人員和檢修設備,分析和判斷具體故障,并加以處理。
在人工巡視的傳統方式下,需要通過大量培養熟悉業務的網管人員,在中小規模的系統中,通過有效的組織和管理,基本可以完成每天的巡視工作和故障的分析判斷與處理,基本能夠滿足生產工作的需求。
4、 加強技術創新和運用,進行智能運維探索
隨著近年來鐵路綜合視頻監控系統的建設,尤其是反恐防暴形勢的需要,系統規模逐步擴大,攝像機的數量不斷增加,很多路局已經建成并應用了更大規模的視頻監控系統,攝像機的數量基本達到了數千臺到一兩萬臺的規模;
同時,隨著應用年限的增加,部分視頻監控設備的性能不可避免的開始出現下降,故障率開始出現上升,其中除了典型的由于設備故障導致無法工作外,更多的是視頻質量的下降,如圖像清晰度的下降、對比度的下降、偏色、圖像明暗異常的出現、圖像抖動和干擾等的增加等。
由于人工巡視的手段沒有更多的創新空間,隨著系統設備數量增加和部分設備質量的下降,人工巡視方式對各級運維人員的數量需求越來越大,同時對人員的技術要求也越來越高;另外,人工巡視方式對視頻運用質量的把握相對主觀,在各種運用質量問題的處理上開始出現捉襟見肘的情況,可以說,人工巡視的運維模式已經逐漸無法適應日漸增長的業務需求,而且,主觀把握視頻運用質量的方式也逐漸無法滿足業務部門對視頻系統地應用需求。
基于以上的原因,我們通過總結和摸索,智能化的視頻圖像質量診斷系統在實踐中得以提出、應用和逐步完善。通過視頻質量診斷系統,用設定的客觀評價指標體系,用統一量化的標準,對大型視頻監控系統中的眾多圖像進行自動輪巡和質量診斷,使得運維人員可以從枯燥、費時的人工巡視檢查工作中解放出來,從而專著精力分析系統處理的故障結果,并作進一步的處理以恢復應用,圖3為實踐和完善中的幾種典型智能系統診斷類型;
圖3:實踐和完善中的幾種典型智能系統診斷類型
同時,通過對視頻圖像質量診斷系統功能的逐步完善,可以帶來以下更多的優勢:
視頻運用質量的提升
通過系統可以定制多種輪巡方式,也可以配置不同的檢測類型,從而自動的進行全面的圖像質量診斷,或者根據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圖像質量診斷,能夠更及時準確的發現問題和安排處理工作,從而有效保障視頻監控系統的正常運行和運用質量。
運維效率的提升
利用長期積累的經驗,優化和完善智能視頻質量檢測和分析手段,把人員經驗轉化成可以大量復制的智能系統工作方式,可以大幅提高運維作業效率與效果,有效降低人工和時間開銷。
管理水平的提升
通過視頻圖像智能診斷技術手段的介入,可以通過自動化的報表方式,對一條線或者一個路局的視頻質量診斷結果進行清晰、明了的展示;經過一定時間的積累,可由系統定制處理歷史數據和統計報表,管理人員能夠對系統的整體運行情況了然于胸,可以更加科學合理的安排、部署工作;同時,可以對各種視頻運用質量的下降和故障進行管理、分析、共享,進一步實現歷史維護經驗的沉淀和提升。
結語
在鐵路視頻監控系統的運維工作中,基礎工作的保障到位,預防性工作的開展,培養了很多有能力的工作人員,同時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隨著對技術創新的重視和開展,通過對經驗的總結和提煉,把經驗成果結合到智能化的診斷系統中去進一步優化和完善,不僅可以顯著提高運維工作的效率,而且使得運維管理的水平得以提升,最終體現在視頻監控系統運用質量的逐步提高。
參考文獻
[1] 劉金明,劉厚軍,孟子諍,宋先鶴. 鐵路移動裝備綜合視頻監控系統研究[J]. 中國鐵路. 2012 (04)
篇6
關鍵詞:變電工程;生產準備;工作法
變電工程生產準備“231”工作法的核心是運用“兩書”(生產準備工作計劃書和變電工程作業指導書)、“三卡”(工作風險預控卡、生產準備工作驗收卡和設備啟動狀態核對卡)、“一規范”(變電工程生產準備標準化規范),提高變電工程建設過程中變電所安全管理水平,標準化、流程化、規范化、模式化變電工程生產準備工作。該工作法是衢州電力局檢修公司總結多年工作經驗,于2009年首次探索實行,并在7個大型變電工程生產準備工作中成功運用、不斷完善的工作法,成效明顯,為全力保障工程的順利投運和提高變電運行可靠性指標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變電工程生產準備“231”工作法流程圖 (見圖1)
二、變電工程生產準備“231”工作法主要做法
1.深度參與工程設計,固化運維專業審點
在設計階段,運維部門可通過參加可研、初設、圖紙會審等深度參與工程規劃可研、設計工作,提出符合生產實際的差異化工程設計要求,并總結經驗,固化審點。主要指電氣設備方面、土建基礎方面以及輔助設施方面應滿足要求。
2.精心編制生產準備計劃書,貫穿工程建設全過程
根據《浙江省電力公司輸變電工程生產準備工作組工作制度》的要求,220千伏輸變電工程一般在工程計劃投運6個月前成立生產準備工作組,在工程實施的關鍵環節,組織生產運維人員參與到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做好生產準備相關工作。衢州電力局檢修公司嚴格執行該要求,并將此制度延伸到110千伏及以下電壓等級。在成立工作組后,召開專題會議進行動員,及時編制變電工程生產準備工作計劃書,明確各個階段和專業責任人、工作項目、工作要求和時間節點等。計劃書的內容包括:
(1)質量跟蹤:索取整套施工圖紙、重要設計變更文件、設備說明書等設計技術資料。索取主變壓器等重要設備開箱相關報告,參加重要設備的開箱檢查;見證施工過程中的主變壓器、GIS耐壓和局放試驗,主接地網接地電阻測試等;參與計算機監控系統、防誤閉鎖系統、圖像監控系統等的安裝調試。
(2)人員培訓:生產準備工作組的運維人員通過學習施工圖紙、設備說明書,邀請專業技術人員講課、現場配合施工和調試等方式,全面熟悉變電站一二次接線特點,各種設備的原理、性能和實際位置,熟練掌握倒閘操作和故障處理步驟,以及設備巡視、維護和異常處理要求。
(3)設備臺帳建立:生產準備運維人員在變電工程設備配置至現場時,做好一二設備銘牌的拍照和整理工作,并根據設備出廠報告、說明書、試驗記錄等資料完善臺帳信息。
(4)標識設置:生產準備運維人員根據施工圖紙、調度命名和生產準備標準化規范中的模板及時設置戶外設備搪瓷牌、二次屏柜和開關柜標識、壓板、空開、熔絲的標簽、變電站門牌以及安全警示牌等。
(5)典票運規編審:生產準備運維人員應依據相關規程和制度、變電站接線方式、施工圖紙、設備說明書和整定單等資料編寫典型操作票和運行規程。典票、運規的初稿一般于工程投運前15天完成,并在投產前完成審批流程。
(6)工器具等設施準備:安全工器具及相應的存放設施、防汛和消防工器具應在工程投產前一周配置到位。操作工器具、備品備件等物品應由生產準備運維人員在工程交接前與建設部門交接。
3.實踐變電工程建設作業指導書和風險預控卡,控制工程建設風險
生產準備工作組運維人員負責編制變電工程作業指導書和風險預控卡,并在工程電氣施工階段全程進駐變電所基建現場,實踐指導書與預控卡,從“面”和“點”上控制工程建設階段變電所的安全風險,確保變電所安全穩定運行。
作業指導書的編制實踐重點內容包括:變電工程的施工范圍、施工項目和工期,生產準備運維人員督促建設人員按規范合理布置現場圍欄和進出通道,隔離施工區域與運行區域;變電工程建設的配套措施;變電工程建設過程中的缺陷管理。
工作風險預控卡的主要內容是風險管控力量化分析。生產準備工作組根據變電工程建設涉及的重大操作任務和生產任務按4個步驟、對照14項指標進行管控力量化分析并形成可視化結果。結果分為5個檔次:
管控力優(白色標識):分值在25分>白色≥14分;
管控力良好(綠色標識):分值在35分>綠色≥25分;
管控力可控(黃色標識):分值在45分>黃色≥35分;
管控力難控(橙色標識):分值在55分>橙色≥45分;
管控力不可控(紅色標識):分值≥55分。
針對五個檔次的分析結果,遵照“逐級管控、總體協調”的原則進行管控:
(1)管控力優、良好時,現場運維人員嚴格遵照“六要七禁八步一流程”開展倒閘操作和現場工作。
(2)管控力可控狀態由運班組負責控制措施。通過與調度溝通調整作業時間,指派技能素質、安全素質、精神狀態更合適人員,減少或延后管理工作,增派備班力量等進行管控。
(3)管控力難控狀態由變電運維部門負責控制。通過從其他班組增派合適人員、指派到崗到位人員、協調基建部門不集中安排工作等措施進行管控。
(4)管控力不可控狀態由市局層面負責控制。通過調整作業安排、調派其他單位的專業人員、指派到崗到位和安全監督人員、向上級部門匯報等措施進行管控。
4.“持卡”驗收生產準備工作和設備啟動狀態,保障工程安全有序投產和長期穩定運行
生產準備驗收是變電工程建設的重要關口,其質量直接決定了變電工程安全有序的投產和長期穩定運行。
生產準備驗收分為三個階段:一是驗收準備階段。召開工程竣工驗收準備會,各專業管理部門、運維部門、建設部門、監理公司、設計公司等單位參加。建設部門、監理單位匯報工程施工及自驗收情況、監理及初驗收情況。生產準備工作組匯報重要試驗項目見證情況、隱蔽工程及中間驗收情況、生產準備工作完成情況。二是現場驗收階段。生產準備工作組和驗收組成員前往現場對工程整體進行3~6天的全面“持卡”驗收和試驗,對發現的問題向各生產準備專業負責人反饋,并由各生產準備專業負責人匯總、討論并確定缺陷整改方案及期限。三是復驗收階段。建設部門根據驗收組提出的驗收意見,組織工程設計、施工、運行等單位進行整改消缺。監理部門復查后,竣工驗收組對工程進行復驗收,依據復驗收情況,對驗收缺陷消缺單逐項確認。驗收合格后向變電工程啟動委員會匯報。
變電工程啟動前狀態的正確性是保證工程安全投產的關鍵環節,生產準備運維人員專門編制設備啟動狀態核對卡,從而確保設備啟動前狀態、方式與啟動方案完全一致。該項工作分為三個階段:一是設備啟動狀態核對卡編審。生產準備運維人員召開專題會議組織學習變電工程啟動方案,按照啟動方案和現場整定單的要求,依據模板編寫設備啟動狀態核對卡,并提交生產準備運維管理人員審核。二是設備啟動前狀態操作。生產準備運維人員準備好操作工器具,根據啟動方案對一次設備、繼電保護和自動化設備等進行操作,并依據核對卡進行初步核對,保證設備狀態與啟動方案要求一致。三是設備啟動狀態核對。生產準備運維管理人員在設備啟動投產前一天進行變電工程基建現場清場,要求無關人員全部撤離變電所。同時依據設備啟動狀態核對卡對一二次設備狀態進行逐項核對打鉤確認,杜絕發生因設備啟動狀態不正確而導致的不安全事件。
三、變電工程生產準備“231”工作法的成效與改進
1.評估方法和成效
(1)分析統計安全管理成效:安監部和運維檢修部人員在變電工程建設階段對變電所安全措施的布置、倒閘操作執行等情況和工程安全有序投產情況進行評價。運用該工作法后,安全效益明顯提升,7個變電工程倒閘操作萬余步,許可終結工作票數百張,合格率均為100%,未發生任何影響安全的事件。
(2)分析統計生產準備工作質量:評價變電工程生產準備運維專業驗收設備標牌正確率、典票運規編寫的正確性、規范性。省公司生產管理系統實用化核查工具和局生產管理系統工作組對變電工程設備臺帳資料的完整率、及時率、準確率進行考核。自運用該工作法后,生產準備工作質量明顯提升,7個變電工程編制的典票、運規、標牌無明顯差錯,設備臺賬完整率、準確率、規范率均為100%。
(3)統計比較生產準備運維專業工作效率:目前,220千伏變電所新建生產準備運維人員需要6人,110千伏變電所新建所需運維人員3~4人,比之前所需人員減少了30%以上,工作效率明顯提高。
(4)統計比較變電運行可靠性指標:通過對工程投運一年內重要及以上缺陷出現數、因缺陷停電數等變電運行可靠性指標進行評價,評價變電工程生產準備的工作質量。7個變電工程投運一年內未出現重要及以上缺陷,也未因變電缺陷造成事故或障礙,繼電保護正確率100%。
(5)分析統計變電工程達標投產率:省公司在工程投產移交生產后第4個月內組織設計、施工、調試、運行、監理等單位,按達標考核表對達標投產進行考核。7個變電工程均為達標工程,其中崇文、南竹、清漾變電工程被評為國家電網優質工程。
2.存在的不足和完善措施
變電工程生產準備“兩書三卡一規范”,通過多方面、深層次的分析和總結,需要在以下方面進一步完善。
篇7
從一片空白到二級服務臺
百年交行當前的IT布局是“一部兩中心”――信息技術管理部、軟件開發中心和數據中心。“一部”負責全行全面的信息技術管理工作,“兩中心”分別做開發和運維。交行的IT運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逐步規范到高效運行的過程。現在,交行數據中心由8個二級部門組成,共有135人。這8個部門既有按專業技術分工的設備、網絡、系統等部門,也有專門負責ITIL流程管理的生產調度部。在這樣的一個機構里,就是數據中心的這一群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保障了交行IT的安全高效運行,有力地支撐了交行業務的發展與創新。
畢業于重慶大學計算機專業的孫莉,從2001年交行籌備數據大集中開始,就參與其中,做了一段時間的大機系統管理后轉到運行管理方面,開始接觸ITIL實施項目,直到現在。笑稱自己是“ITIL老兵”的孫莉向記者介紹,雖然現在交行數據中心一直穩定、高效運行,但其實在數據大集中以前,交行總行的IT運維是一片空白。“原來的運維工作都是各分行自己來做,伴隨著數據大集中,分行的系統都集中到總行,運維的職責也就上移到總行,分行的各種問題都會報到總行。”孫莉說。
記者了解到,數據沒有大集中之前,交行總行是沒有太多運維工作需要做的,也沒有專門的運維管理體系,更沒有專門的運維部門。但是數據大集中之后,總行要承擔全行系統的運維職責,風險、責任要比原來的分行大得多,這就對交行數據中心的運維體系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必須在很短時間內完成從無到“優”的運維體系建設。于是ITIL就被應用到交行的運維管理之中了。
ITIL包括服務臺、事件、問題、配置、變更和管理等的十大流程,而交行的IT運維最先應用的,也是至今應用得最好的是事件管理流程。
最初,交行的IT運維工作是先在總行建了一級服務臺,每個分行有四個報單賬號,當事件發生時,分行報單給總行。對于這僅有的四個報單賬號的分配,各分行做法不一:有的分行是都分配給技術人員,業務人員有需要時通過技術人員向總行報單;有的分行則是直接分配給各個部門一個賬號,比如會計部、公司部等,各部門自己報自己的單。但如此一來,上報總行問題的類別、層次和水平就參差不齊,有時由于培訓不到位,有很多報單問題其實是業務、流程咨詢的問題,甚至還有人是報單錯誤。
“總行本來人就少,如果再讓這些人去忙著處理一些簡單低級的報單,那就浪費了總行的資源。于是我們就把事件做了兩級服務臺,除了總行服務臺,再以省直分行作為一級服務臺,省直分行的技術部門可以在這里面做自己的分類,下面的業務部門和轄屬分行就可以報到這里。他們首先會自己做一遍處理,如果說分行能解決的問題,他們就自己在分行內部解決,如果他們覺得這個問題是需要總行協助處理的問題,他們再通過這個服務臺轉派到總行,申請升級到總行,然后總行的人再去處理。這樣可以過濾掉很多本地的問題,減少總行資源的浪費,讓我們能把好鋼用到刀刃上。”孫莉說。
過ISO 20000 明白兒地做運維
運維過程有很多問題,處理起來得分輕重緩急。交行如何對報單的各類問題進行分級梳理呢?他們將事件從弱到強分為一至五級:核心業
做IT運維和開車一樣,看著等同于油表的運維KPI指標數據,就能知道車速是多少,油耗是多少,總結出一腳油門踩急和踩緩所導致油耗的不同,進而實現持續改進。
2002年~2006年,交通銀行(以下簡稱交行)完成了數據大集中;2006年交行將數據中心從上海陸家嘴遷移至張江高科技園區,成功遷移100多個系統;至今,新數據中心一直穩定、高效運行……實現這一切靠的是什么?那就是,高效的IT服務管理。
x務系統出了問題,整個系統全行都不能用的話是最嚴重的五級事件;某個系統不能用或者是某個分行有問題就是四級事件;一般系統出現一些交易類的問題就是三級事件;桌面、終端、打印機壞了等就是二級事件;建議類或者咨詢查詢類的問題就是一級事件。
而針對不同級別的事件,他們設計了不同的響應處理流程。大量事件都集中在三級,比如網絡設備出現一般故障后,報單后歸入三級,一線工程師進行處理,如果還有需要就會根據分派到二線工程師,領導不需要特別關注。如果是監控或銀行客戶報業務系統較大故障,一線接單后就會將事件的處理過程短信通知像孫莉這樣的高級經理一層的領導。“而如果發生核心業務系統故障這類重大事件的話,我們就會在數據中心大樓直接廣播,通知所有相關人員到ECC(總控中心)集合,領導到位決策后按照既定流程處理,解決問題。”孫莉說。
就是這樣,交行基于BMC的Remedy平臺一步步做起了事件管理、變更管理、問題管理和配置管理。而之所以會選擇BMC的Remedy,參與當時選型的交行數據中心的王磊告訴記者,是因為當時國內還沒有成熟產品,在橫向對比了幾大國際廠商的產品之后,他們發現當時Gartner的一份市場占有率的調查報告說BMC的Remedy產品在國外金融市場占有率較高,并且能夠滿行當時快速搭建快速上線的需求,于是交行選擇了BMC的產品,并基于Remedy自帶的靈活的AR平臺,對全面的事件管理、變更管理、問題管理和配置管理模塊進行了大量的二次開發,不斷把自己新的管理思想在軟件工具中落地實現。交行數據中心用得最好的是事件管理流程,后來他們又做了變更管理。目前他們有800多種變更分類,總共有九個控制點,排列組合出來九種路徑,每一種分類指定好用哪個路徑,誰負責審批誰負責實施,全都歸類好。
回看這些年來交行的IT運維管理演進過程,2006年應該算得上是一個分界點,因為在那一年,交行選擇開始過ISO 20000認證。“以前,我們可能是嘗試著用了一下ITIL的流程,但在2007年通過ISO 20000認證以后,我們基本上采用了一套完整的流程管理體系。”王磊向記者介紹說。
依據ISO 20000,交行數據中心總共梳理出了13個流程,17個管理領域。每個流程中流程經理、協調人、聯系人協同工作。數據中心的總經理高軍曾用一個開車的比喻形象地說明了交行IT運維工作在通過ISO 20000前后的不同,“之前沒有數據結果,我們完全不了解整個IT運維的效果,而通過ISO 20000認證之后,我們才知道IT系統的運行狀況。這就好像開車一樣,做了事件管理、變更管理、問題管理和配置管理四大流程以后,可以說我們的IT運維工作是開上車了,但我們并不知道這輛車的時速是多少,油耗是多少。但后來通過一些技術與管理的監控,我們就能拿到一些KPI指標,有了這些指標我們就知道系統的可用性是多少,每天大概故障率是多少,響應怎么樣,解決率如何……”
孫莉也打趣地說:“看著這些指標數據,我就知道我現在車速是七十邁,剛才是五十邁,油耗是多少,今天的油耗和昨天的油耗是否不同。通過不斷總結經驗,就能總結出一腳油門踩急和踩緩所導致油耗的不同,也就能知道剎車踩慢點,可以省油。我們做IT運維也是一樣,梳理出事件、變更、問題和配置管理流程,加上一些監控,添加一些考核指標,慢慢就知道了運維工作是不是可以繼續改進以及如何改進了。”
以考核為翼進行持續改進
ITIL是個需要持續改進的過程。2007年通過ISO 20000認證之后,交行數據中心每年都會復審,至今已經連續三次以零不符合項的成績通過了審核。這正是他們堅持執行PDCA持續改進的成果。交行數據中心的流程回顧會每半年開一次,每次會要開上15~20個小時,會議紀要大概要整理1萬字。每次回顧會上,每位流程經理要介紹那段期間流程的運行情況及效率怎么樣,還存在什么問題,下一個半年怎么改進等。BMC軟件公司服務顧問梅繼雄在接受采訪時,向記者表達了對交行出色的持續改進工作的贊賞。交行數據中心還總結ISO20000的實施經驗,并撰寫、公開出版了《ISO20000認證與實踐》一書。
對于接下來要改進的方向,交行數據中心已經開始對ITILV3做一些研究和培訓,以便學習借鑒提高。
“ITILV3現在有近30個流程,對我們來說,我覺得并不是流程越多越好,而是根據遇到的實際問題,看看ITILV3里面是否有內容值得借鑒參考,再去新建一個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的流程。”孫莉說。
知識管理流程就是如此,孫莉他們正在做一個知識管理平臺。孫莉介紹,原來他們并沒有知識管理流程,相關的內容都在問題管理的子流程中,運行效果也一直不怎么理想,學習完ITIL V3之后,他們要新建知識管理流程,來做好系統內的知識管理。
篇8
【關鍵詞】變電運維一體 檢修操作 集中消缺模式 專業化巡視
1 變電運維一體概念的提出
一直以來的,變電站的工作一般由各地電力系統的運行及檢修部門來分別承擔其運行管理及設備維護檢修工作。而這兩種工作是完全不同性質的,從形式上來看,運行管理工作是一項單工種的工作,維護檢修工作是一項多工種協同的工作;而從工作實質上來講,運行管理工作是注重全流程的變電工作,而維護檢修工作注重結果的變電工作。故從這兩方面來本文作者用兩句話形象比喻兩種工作:對運行管理工作而言“簡單而不安全”;對維護檢修工作而言“復雜而不危險”。總所上述,可以看出運行和檢修工作是完全兩種不同性質的作業模式,以前由于變電設備的原因,這兩種不同性質的作業模式無法完全能融合于一體。而今隨著變電站的不斷增加,各地電力系統對如何提高電力員工的工作效率迫在眉睫,同時結合變電設備可靠性大幅的提高、網絡化和智能化設備的大量應用等有利因素,在這種情況下,變電運維一體工作的概念就應運而生。
2 目前變電運維一體工作存在的問題
(1)工作思路的改變,目前從事實際變電運維一體工作的人員主要有原從事運行工作的人員和原從事檢修工作的人員來擔任。而根據本文作者長期的從事實際工作心得,形象點概括兩種工作的特點,運行工作是一種“靜”的作業方式,而檢修工作是一種“動”的作業方式,如何在實際的運維一體工作把這兩種作業方式有機的結合起來,做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是保證運維一體工作安全順利開展的基礎。
(2)、人員培訓機制需不斷完善,由于目前從電運維一體工作的人員的各方面技能水平參差不齊,如何建立一個培訓平臺,使從事這一工作人員的技能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是保證運維一體工作安全順利開展的有效保障。
3 變電運維一體工作的一些作業模式探討
從消缺班到現在的運檢班,其間工作的作業模式也經歷了不少,以下這些就是本文作者對目前班組的進行一些作業模式進行歸納總結:
(1)檢修操作:檢修操作為當時消缺班的主要作業模式,其不但極大地提高了變電故障設備的消缺效率,同時也使檢修人員第一次接觸了運行工作,為以后變電運維一體工作的順利展開奠定了基礎。
從下面的表上就可以看出其工作效率:
(2)集中消缺模式:在消缺班成立的初期,由于要承擔工區的絕大部分變電設備的消缺工作,但考慮到當時的消缺班人手少(總共才8個工作人員)并且紹興電力局修試工區(現檢修試驗工區)要管轄紹興地區的所有變電站的檢修工作,工作范圍比較大,故提出集中消缺模式來進行消缺工作。
其作業模式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先對所進行集中消缺區域變電站的缺陷情況進行統計及排查,并合理安排作業順序計劃、停電計劃、作業人員及作業車輛等。
第二階段:根據上述第一階段的情況準備消缺工作的備品備件、作業工器具等。
第三階段:在消缺區域變電站進行實際的消缺工作。
第四階段:對上述集中消缺的工作流程進行閉環及總結。
(3)集中消缺作業模式的特點:集中消缺的作業模式有效的提高了變電設備的消缺效率,這可以從以下的數據中得到時答案。在2007年月-2007月消缺班共消除 只變電設備的缺陷,人均消缺率達到 %。但集中消缺作業模式也對作業人員的要求比較高,同時也需要在其第一階段能制定詳細完善的計劃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4)專業化巡視的作業模式:所謂專業化巡視的概念是在運檢班成立后,由于檢修人員加入所管轄的變電站的巡視工作后提出的,其本質是發揮檢修人員的技術優勢,在實際的變電站日常巡視工作中有效提高巡視質量、準確判斷變電設備的故障性質并結合現場的實際運行情況及時消除隱患,保障設備的安全運行。
(5)運維一體化作業模式:運維一體化模式是在檢修操作的作業模式上演變而來,在該作業模式下,作業人員充分壓縮了工作許可、結束的等待環節,實現了設備停役、工作、驗收、設備復役無縫衍接,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及設備運行效率。同時,最大程度地縮短了大型集中檢修停、復役操作中處理設備異常的過程,并通過實行“檢修質量自驗收、設備狀態自驗收”,使得工作許可、驗收流程得到優化,許可、驗收時間得到縮短,檢修工作的有效時間得到保證。
4 變電運維一體工作模式下的班組建設工作
(1)目前從電運維一體工作紹興電力局檢修試驗工區運檢班由現有班員30名,均具備變電檢修、運行雙重資格;班組成員涵蓋了變電運行、變電檢修、繼電保護、運動自動化、變壓器、高電壓試驗等專業。班組根據優化配置的原則成立5個由原從事運行工作的人員擔任值組負責人的運維值組,對所管轄的市區16座110kV及以下變電站進行24小時不間斷運維管理。同時由于班組已全面接手市區16座110kV及以下變電站的管理工作,故在日常運行管理及檢修工作外,班組增加了不少變電站附屬設施的日常維修及維護工作,這也是對班組管理工作的一種挑戰吧。
(2)作為電力企業,安全始終是放在第一位的。而作為創新性班組的運檢班由于其創新的作業模式使其在班組的安全生產上面臨不小的考驗。同時也對班組的管理人員提出了新的課題,只有創新的班組管理模式才能適應創新的作業模式。
(3)實際上現在運檢班的班組管理上已結合了運行部門及檢修部門的班組管理的特點,主要表現為班組管理上分縱橫兩條主線,縱線即運維值組之間的縱相管理上,而橫線即班組各專業管理上。對運檢班而言,只有緊緊抓住這兩條主線并找到適應自己的管理方式,才能在保障安全生產的基礎上使班組建設工作得到有效運轉。
作者簡介
王偉(1970-),男,浙江紹興人,大學本科學歷,技術員,主要從電運檢工作。
篇9
關鍵詞:PNM;主動式運維;綜合網管;MTR
1主動式運維網管產生背景
1.1網管系統演進之路
綜合網管系統是架構在網絡管理人員與通信網絡之間的一座橋梁。它共經歷了4個階段,主要是集配置、故障、性能、運維、安全等功能模塊于一體,對通信網絡設備進行參數配置、故障報警、性能分析等網絡管理、業務管理以及安全管理,同時還負責系統自身的管理及建設,并且結合網管工作的實際流程進行告警處理、工單處理等事務管理,為運行維護、網絡資源管理、網絡性能分析、計劃建設決策、業務管理等各級人員提供服務。全面的虛擬化技術及標準、共享服務的基礎架構以及新應用程序平臺的出現,使得以往的管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云時代數據中心全新的管理需求,其管理對象、目標等均出現了鮮明的特色。隨著虛擬化、云計算等技術及應用的進一步發展、標準化,未來的IT管理系統必將更融合、更智能、更開放。
1.2網管系統現有功能
(1)設備管理對網元級設備具有強大的管理能力,針對多廠家的設備網絡產品線可統一管理及分析,針對較大的網絡規模也可輕松管理。(2)業務配置開通支持分離式管理業務的開通。業務配置拓撲尋路效率高,業務配置效率逐步提高。(3)網絡割接提供業務遷移、網絡調整、批量路由調整及路由回遷等各種業務場景的割接。(4)拓撲結構對于網絡拓撲可清晰的展示,拓撲分層化顯示。(5)資源統計可統計資源類信息報表,包括鏈路資源、業務流量統計、網絡物理資源等相關資源的報表。(6)告警實時監控設備產生的告警及性能指標告警,對告警進行級別分類和過濾。
1.3主動式運維的產生
綜合網管系統數據往往只能反映出網絡中某些節點的信號指標,因此運維人員需要通過查看多個節點的指標情況進行定位和排除,也就是被動式維護。被動式維護是用戶感知業務質量已下降,投訴后才進行維修。另外,被動式維護在維護定位時還有可能中斷用戶網絡,給用戶體驗帶來較大影響。如何做到在某種程度上對故障先知先覺、對問題預先判斷、對故障隱患提前解決、做到未雨綢繆,是目前運維對綜合網管提出的新需求。在此背景下,主動式運維應運而生。PNMP即“基于預均衡的主動網絡運維”,是PNM主動運維的一種技術手段。
2主動式運維管理系統
經過幾年的探索與功能優化,基于PNM技術衍生了ComcastScoutFlux、Spectra及Watchtower等應用程序,這些應用程序包括預均衡、頻譜分析、空間定位等功能,可準確定位及判斷出網絡中各設備的健康狀態。PNM技術主要是通過補償上行信道中的線性失真(包括頻率響應、微反射、群延時等)來保證上行信號質量。簡單來說就是CMTS是根據CM的測距消息來評估CM的信號質量,生成預均衡參數,下發給CM。CM的預均衡器會根據預均衡參數進行信號增益,抵消上行線路上的損耗。這樣,在CMTS收到信號時,線性失真的問題會大幅緩解,從而有效提升信號質量。根據PNM原理,衍生出不同的應用角度,主要包括健康指標MTR、頻響曲線分組、故障點位置TDR三類。(1)MTRCM的預均衡器有24個可調節參數,網絡正常時,主參數(主抽頭)能量遠大于其他參數,當網絡劣化時,其他參數能量會大幅增加以補償增益。根據這一原理,用主參數與其他參數的能量比就能衡量網絡健康狀況。主參數能量越高,其他參數越低,MTR值越大,網絡越健康。一般建議MTR值保持在20dB以上,小于10dB就說明網絡有明顯故障。(2)頻響曲線針對鏈路問題,可根據相同分支分配器下不同CM的頻響曲線是否相同來判斷該分支分配器是否出現老化故障。(3)TDRTDR時域反射技術是指一種對反射波進行分析的遙控測量技術。頻率響應可以通過反向傅里葉轉換,推算出一個時域內的時間幅度圖,通過分析圖中駐波間的時間間隔可以計算出一個時間差,通過這個時間差和信號的物理傳輸速度可以計算出一個大概的故障距離,即通過TDR計算出的故障位置僅供排障參考,反映的是距離CM最近的可能故障點。
3我司主動式運維演進之路
我司在2014年年初啟動了全省CMTS運營監測系統的搭建,2014年年底完成了全省各單位分平臺的建設部署并正式投入使用。截至2016年6月,CMTS運營監測系統已完成全省超過350臺CMTS設備和超過180萬臺CM終端的接入和管理。基于網絡現狀,我司先后制定了接入網基本指標、較優指標、新裝終端合格率等考核標準,并在CMTS運營監測系統里實現考核報表的開發,該系統結合移動終端APP程序,成為了一線運維人員上門裝維服務不可缺少的技術工具之一。CMTS運營監測系統的部署和推廣使用,大大提高了我司運維工作效率,它與網絡優化工作緊密結合,促進了我司網絡運行指標的穩步提高,給PNM主動式故障運維系統的部署與推廣奠定了網絡基礎。
3.1OSS工單回單判斷
為了有效支撐寬帶業務地發展,合理分配網絡優化資源,我司啟動了報障預判斷以及工單回單判斷功能。當用戶報障時,客服人員(技術崗)通過接口調度CMTS運營監測系統,查看當前用戶CM的發射電平、接收電平、上行SNR、下行SNR等實時(歷史)數據信息來判斷CM設備是否存在故障或網絡指標是否異常,然后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出單。而運維人員接到工單上門維護時便從工單上直接了解到該用戶的具體報障情況及故障預判斷等信息,排查解決故障后,在回單時會再次從CMTS運營監測系統上獲取當前CM的發射電平、接收電平、上行SNR、下行SNR等指標信息,只有各指標達標后才可回單,基本杜絕同一故障多次上門維護或網絡指標較差而未處理的現象的發生,大大節約了運維成本。該功能的實現,也給各單位運維人員初步帶來了主動維護的概念。
3.2基于高低電平差的故障定位
在雙向網絡的故障中,接頭故障占了70%多。經常出現接頭問題會引發反向侵入噪聲過高、CM發射電平和接收電平異常,給用戶的體驗就是網速慢、經常斷網。在實際運維中,我司總結出了高低電平差對比法的經驗,發現正向輸出電平高頻(H)、輸出端注入低頻反向信號電平(L)、CM正向接收電平(A)、CM反向發射電平(B)4個值之間有著一定的關系。在有線電視雙向分配網絡設計相對合理的前提下,只要保證樓放調試實行了標準化,那么H、L這兩個值就是固定的。經過大量測試發現,只要(H+L)-(A+B)的值(Z)在一定的范圍內,網絡噪聲就控制的比較好。根據我司驗證,CM發射電平B的額定范圍內(30dBmV~55dBmV)對應不同的固定衰減D值得出相關數據,如圖1所示,結合CM接收電平A的額定范圍(-10dBmV~15dBmV),得出黃色部分才是合理的達標區間。根據實際經驗統計,Z0時,低頻衰減值過大,說明接頭(或鏈路)出現斷路或弱斷路現象;當Z18.4時,高頻衰減值過大,說明接頭(或鏈路)出現短路或弱短路現象。一線員工只要了解CM的A+B,用固定的H+L,就能算出Z。該理論的證實及實際應用相對較準確地定位了故障原因,大大提高了運維效率。運維人員對此類主動運維的功能的需求越來越迫切。
3.3PNM試點
由于HFC雙向網絡長期暴露在空氣中,容易受到日照和雨水、灰塵等的影響,使得網絡中的設備頭端、終端、光站、放大器、衰減器、分支器、分配器以及電纜都有可能存在問題或隱患。某些存在于網絡中的“小問題”從表面上看對業務的影響不大,甚至對傳輸信號質量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影響,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小故障”有可能會引起整個系統指標的劣化,最后影響用戶體驗。因此,對于網絡中存在的故障應提前發現、診斷、定位和排查。在故障診斷方面,當前國內同行的主要方法是基于經驗和故障現象來開展的,其中主要故障現象包括用戶體驗下降、上網慢、上網斷線、點播卡頓等。我司此前建設部署的綜合網管也如行業的一樣,只呈現出網絡中某些節點的信號指標,運維人員無法快速排查故障,無法提前預知問題即將發生。另外,故障發生后,故障的定位及解決還有可能會中斷用戶網絡,影響用戶體驗。為進一步提升用戶滿意度,我司參考國外有線電視運營商的先進維護經驗,在2017年年初啟動了基于DOCSIS標準預均衡技術的主動式故障維護系統(PNM)試點的建設,探索和推進主動式故障維護。我司在佛山分公司和廣東有線各選擇有代表性的3臺處于不同分前端機房的CMTS設備,共計6臺CMTS設備,接入管理超過40000個CM終端作為試點。本次試點在廣東有線和佛山南海分公司共進行了33處現場驗證,根據主動式故障維護系統提供的大數據分析結果,準確分析故障原因及定位故障,實現了主動式維護的目標。本次試點總結如下。(1)待驗證樣本數據與其實際驗證準確率為100%,即抽取出來的33條待驗證樣本數據(CM)均為異常CM。(2)精確定位潛在故障所在單條鏈路或共有鏈路。(3)處理方法有效率為100%,即故障處理后較故障處理前的PNM指標均有明顯提升并恢復到PNM指標正常范圍內,同時潛在故障消失。
3.4PNM全省推廣
在對系統有了更深入地理解和對運維流程依托該軟件做了相應優化后,我司于2018年在全省進行了PNM系統的全面推廣。我司CMTS運營監測系統已經在網穩定運行多年,作為各分公司日常運維工具,使用頻率非常高,極大提高了日常運維效率。PNM也是基于對CMTS/CM的采集數據進行分析,從而對分配網鏈路質量進行分析和處理。為了降低對設備的采集壓力和對網絡資源的占用比例,也為了減輕運維人員的操作難度,我司對CMTS運營監測系統和PNM主動式故障維護系統進行了整合,形成CMTS綜合管理系統。該系統整合內容包括Web端整合、APP端整合、采集端整合。系統開發了智能故障判斷、故障定位分析功能,融合后的系統將進一步提高運維人員的工作效率。
篇10
關鍵詞:變電運維;倒閘操作;許可制
變電運維操作站,簡單來說,就是一個變電運行班組,采取無人值班變電站從而進行一系列的運行操作、維護處理、巡視管理等既高效又合理的一種操作管理工作。而倒閘操作則是一種轉換設備運行狀態的一種方式。可以說通過變電運維和倒閘操作對電力電網進行管理和運行工作,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任何事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下面,筆者將對變電運維倒閘操作許可制的探索與實踐的現狀、相關改進措施以及效益進行分析。
一.變電運維倒閘操作許可制的探索與實踐出現的問題及現狀
(一)相關人員的重視程度不夠,缺乏責任感
由于受到公司、企業等級制度的約束,所有的工作人員都是聽從上級的領導與指揮,但大多是領導對于具體的操作過程與流程存在著一種較為大概的認識,從而以模糊的概念引導工作人員的工作。再加上其他工作人員對待一件事的重視程度不夠,責任感不足,不能很好的對其進行深層次的人士與理解,從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損失與意外發生。
(二)在倒閘操作過程中工作人員業務水平及能力不足
在變電運維倒閘操作過程中,倒閘操作必須要執行操作票制和工作監護制。而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由于相關工作人員的業務技能與水平沒有達到標準程度,從而導致工作中寫票慢、對操作流程及設備的不熟悉等現象的發生,由此降低了工作效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與生產。
(三)倒閘操作的效率與速度還有待提高
在變電運維倒閘操作許可制的過程中,既要看中速度與數量,更要保證質量與效果。而在現目前的環境下,由于操作準備和實際設備的不完善,導致倒閘操作工作不能夠順利的進行下去,從而降低了運行的速度。再加之變電運維技術原則缺乏標準化的操作,對現場的勘測與相關系統的運用不全面,從而降低了倒閘操作項目的效率與質量。
(四) 變電運維倒閘操作危險狀況頻發
由于變電運維倒閘操作過程中存在著一系列潛在的隱患與危險,從而導致不必要損失和意外事故的發生。再加之人員的業務能力、技術的不完善、制度管理的不全面、設備狀況及運作模式的不合理等一系列原因,造成了危險點的出現,從而使得危險狀況頻頻發生。
基于以上出現的種種問題,想要更好的、更加順利的開展工作,就需要不斷地實踐,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不斷總結新經驗,有針對性的制定合理的解決措施。下面,筆者將進一步闡述關于以上問題的相對應的補救措施。
二.變電運維倒閘操作許可制的探索與實踐相關問題的解決措施
(一)提高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與重視程度
要提高企業、公司的所有工作人員對每一項流程的重視程度,增強他們對于事件的責任意識,能夠以一種緊張之感與嚴謹之心對待任何零部件。在變電運維倒閘操作的過程中,要時時刻刻檢測相關流程項目,重視每一件小事,集中精力去工作。
(二)提高工作人員的業務和技術能力
首先,在人員招聘時就應該完全按照硬性招聘的條件對應聘者進行能力的篩選,選拔有能力,有技術性的員工;其次,在工作中,不光是企業領導與同事對于相關工作人員技能的監督以外,個人也應該時時刻刻都要不斷學習新知識與新技能,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與技巧能力,多熟悉、多練習。對于操作的流程和設備要多實驗,對每一項工作流程都要做到心中有數。
(三)做好每一工作的前期準備
對于倒閘操作來說,要將每一項步驟以及銜接過程銘記于心,爭取在有限的工作時間內,提高工作的速度與質量,從而達到雙贏的效果。同時,要養成對任何工作都有良好的準備環節這個習慣。比如,就倒閘操作票而言,要提前考慮到相關任務不明確、信息不充分、各項操作不準確的現象,并及時做好應對措施。對變電運維過程中所需要的接地線的裝拆、五防系統的運用等一系列的準備工作,都要集中精力去做好,確保萬無一失,對實際操作提供全面的、系統的物質、資源等一系列準備保障[1]。
(四)對危險狀況進行嚴格檢查并做好預防措施
根據上述問題現狀中所提到的相關危險狀況現象,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補救。例如,對于突況和意外狀況而言,要提前進行風險的評估,并由此策劃好相關的預防措施;要制定較為權威的規章制度,并督促每個工作人員都要嚴格的按照制度條例去開展工作;對危險點的出現要冷靜沉著的應對等[2]。
三.對變電運維倒閘操作許可制的效益分析
通過變電運維倒閘造作許可制對于電力電網的工作,不僅可以提高工作速度與效率,同時減少了人力、物力與財力的各項花費,還在相當程度上對項目進程的指揮、把控與管理起到了不容小覷的作用。通過操作許可制的運用與實施,在安全效率與時間效率上都取得了非常樂觀的結果[3]。
總結:通過變電運維倒閘操作對電網、電力公司在項目的監管與運行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借助于新模式、新技術,不斷地探索、發現,對于企業和公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性的技術與能力。在新時代的背景下,用新技術不斷創造新產品,總結新經驗,這對與我國的電網、電力的發展也起到了很樂觀、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齊淑兵, 賀峰. 供電公司變電運維倒閘操作危險點控制分析[J]. 中國高新技術企業, 2015(19):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