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變更管理流程范文
時間:2024-03-05 17:47: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臨時變更管理流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核電站;文件控制;質量保證
核安全重于泰山,為了保證核電廠的安全,必須制定和有效地實施核電廠質量保證總大綱和每一種工作(例如廠址選擇、設計、制造、建造、調試、運行和退役)的質量保證分大綱。《HAF003核電廠質量保證安全規定》自1991年7月27日起實施,文檔工作者將嘗試解讀規定第4章文件控制在核電站的執行情況。
1 文件的編制、審核和批準
必須對工作的執行和驗證所需要的文件(例如程序、細則及圖紙等)的編制、審核、批準和發放進行控制。控制措施必須包括明_負責編制、審核、批準和發放有關影響質量的活動的文件的人員和單位。負責審核和批準的單位或個人有權查閱作為審核和批準依據的有關背景材料。
以上是規定要求,即工作執行之前必須有文件,體現了核電站按程序辦事和凡事有章可循的安全文化,文件的編校審批流程需被嚴格管控,編校審批工作須有相應授權的人員負責,文件的生效過程需被記錄和被查閱,文件的分發范圍需全面且受控。
核電站中,文件包括程序、細則及圖紙等,均須有相應的管理規定去規范每一類文件的封面模板、封面要素、內容要求、編碼結構等,保證了文件的格式統一和文件的檢索唯一性;規范文件的出版流程,如一份管理程序的生效過程:編寫、校核、會審、審查、文檔審查、質保審查、批準、,每一個環節都須有相應級別授權的人員負責,例如:
須建立文件生效和存儲的信息系統,系統詳細記錄文件生效的每個環節,包括處理時間、處理人、評注信息等;文件出版后根據活動需要受控分發到相關的單位或人員手中。
2 文件的和分發
必須按最新的分發清單建立文件和分發系統。必須采取措施,使參與活動的人員能夠了解并使用完成該項活動所需的正確合適的文件。
以上是規定要求,即文件在出版后就應迅速的進行流轉,分發到相關的人員手中,為了保證高效分發,需提前建立文件標準分發清單,并有相應的支撐文件分發功能的系統。
核電站中,文件在出版后就需在一定范圍內被知悉或被執行,分發對象準確和分發效率尤其重要,分發清單是指根據文件的編碼、產生部門、分類等屬性對應出需要分發的部門,最好是把這些信息對應匹配到系統中,當文件經過導入、著錄、復核等步驟后就自動根據分發清單顯示需要分發到的部門,經過人工再次審核確認后分發出去,同時以郵件方式通知該部門所有人員,分發清單例如:
當然分發清單不是一個一勞永逸的工作,需要持續的維護,根據分發對象的調整及時更新清單,文件分發還需根據分發對象的要求進行電子分發或紙質分發,電子分發效率固然更高,但紙質分發更方便現場的工作。
3 文件變更的控制
變更文件必須按明文規定的程序進行審核和批準。審、批單位有權查閱作為批準依據的有關背景材料,并必須對原文件的要求和意圖有足夠的了解。變更的文件必須由審核和批準原文件的同一單位進行審核和批準,或者由其專門指定的其他單位審核和批準。必須把文件的修訂及其實際情況迅速通知所有有關的人員和單位,以防止使用過時的或不合適的文件。
以上是規定要求,即文件變更包括文件的正常升版、文件的取消,文件升版和文件取消都需進行和文件生效一樣的審批流程,由原審批人員或同樣層級授權的人員審批,文件在升版或取消后需及時分發到與原文件相應的文件分發范圍中。
篇2
摘要:2006年長沙市主城區的城鎮地籍數據庫正式建成,2007年基于電子政務行政審批的長沙市城鎮地籍變更開始實施。半年多來,長沙市城鎮地籍日常變更以行政審批為依據,結合電子政務辦卷流程,將變更實現在辦卷的各個環節,建立了地籍調查庫和土地登記庫,并真正實現了圖文一體化和城鄉一體化。
一、前言
長沙市國土資源局從2004年開始對長沙市主城區198平方公里的城鎮地籍開展調查,到2006年年底數據庫全部建成;電子政務辦公系統已穩定運行2年,與電子政務辦公系統集成的業務處理系統(城鎮地籍管理信息系統)也于2007年年初開始正式試運行;同時隨著長沙市城市建設的不斷加快,土地的深度開發和利用,各種形式的變更、出讓、出租等越來越頻繁,城市土地、房屋權屬和地面建筑設施變化非常大。根據土地管理的需要,每當現狀發生變化時,必須將最新信息采集到地籍數據庫中,形成最新的現勢庫,同時為便于解決糾紛,所有變更前的地籍信息要作為歷史數據按照一定的格式予以保留,以便將來能夠進行數據的歷史回溯,在系統中直接顯示查詢有歷史記錄以來的任意時間的現狀。因此,必須建立切實有效的城鎮地籍變更機制,及時變更地籍數據庫,保證數據庫的現勢性、完整性,以便充分發揮地籍數據庫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二、城鎮地籍變更技術平臺
長沙市城鎮地籍變更,以電子政務系統和城鎮地籍管理系統為平臺,結合C/S和B/S技術方式,有效集成地籍業務管理與辦公自動化流程,通過業務和數據驅動,將圖形、屬性、文檔數據和操作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實現了OA、MIS、GIS一體化管理辦公。在B/S端,采用ARCIMS技術在電子政務系統里空間數據,辦卷人員可以實時定位到與案卷關聯的宗地,瀏覽圖形并查詢相關屬性,然后對數據進行行政審核(見圖1);在C/S端,以ARCGIS為平臺搭建城鎮地籍業務系統,數據處理人員在此查找出待辦的案卷,并對與之有關的宗地進行變更處理,記錄變更臺帳(見圖2)。
采用世界公認最優秀、市場占有率最高的大型網絡數據庫ORACLE進行數據管理。它支持不斷增長的負載需求,能夠提供在運行GIS海量數據所必需的可靠性、可擴展性、安全性和易用性。充分保護、合理儲存系統數據,使用戶可以高效率的獲取信息。通過空間數據庫引擎(SDE)訪問GIS數據,以一種連續的、無縫的數據庫管理大型地理要素,提供了對空間、非空間數據進行高效率操作的數據庫服務。
(圖1)B/S端地圖瀏覽
(圖2)C/S端地籍變更操作
三、城鎮地籍變更內容
以地籍變更調查為依據,通過行政審批過程進行。城鎮地籍數據變更內容包括:
屬性變更:包括權利人屬性(更名、更址)、土地客觀屬性變更(權屬、土地用途、四至、使用權類型、土地使用權面積、出讓條件等)。
圖形變更:地籍要素(行政界線、地類界線、界址線、界址點、宗地、塊地、規劃路幅等)和地形要素(控制點、房屋、獨立地物、綠化、道路、水系、圍墻、管線、高程點、等髙線等)。
四、城鎮地籍變更步驟
長沙市城鎮地籍變更采取日常地籍變更為主,定期變更為輔,日常地籍變更通過日常行政辦公、辦卷來實現,變更步驟穿插在電子政務流程的各個環節。長沙市國土局根據自身業務的特點制定了地籍數據庫日常變更實施方案,對變更的步驟、內容都做了詳細規定。
一般程序是:申請收件地籍調查權屬審核審批繕證數據處理歸檔。
根據不同業務的特點制定不同的流程:涉及外業測繪的業務流程分為咨詢調查階段和申請受理階段(如土地確權登記);如果不需重新測量的業務則直接進入申請受理階段(如個人住宅登記)。
(圖3) 咨詢調查階段流程圖
(一)咨詢調查階段
咨詢調查階段主要是完成地籍調查。測繪院在接到測繪任務后,項目負責人外業測業、內業處理后,經質檢室人員生成臨時圖層,并把相應的測繪成果表、勘測定界成果表導入電子表格,區分局或地籍處工作人員審核后,隨業務卷宗進入申請受理階段(見圖3)。
(二)申請受理階段
(圖4)申請受理階段流程圖(修改)
案卷在第二次進窗進入申請受理后,則轉入正式行政審批辦卷。
1.申請:土地權利人或土地權利變動當事人提出申請,并按照業務辦理指南提供必要的文件資料,填寫《土地登記申請書》。總窗口審查人員對申請的內容和提供的文件資料進行審查。
2.收件:總窗口受理人員按照一卷一宗的原則辦理土地登記申請業務,并根據不同的業務類型將資料收集齊全,移交掃描處理。掃描人員將有關的資料進行掃描,作為電子檔案。案卷關聯人員關聯案卷與地籍數據庫圖層,如果涉及咨詢調查或有測量任務的登記,則關聯臨時庫,否則關聯現狀庫,并建立關聯登記臺帳。
3. 權屬審核:總窗口受理的案卷,進入正式的行政審批過程。土地登記機關對申請人提交的證明文件資料和地籍調查成果進行審核,填寫土地登記審批表。土地登記審批表第一頁的基本情況可以由系統根據受理簽報表和地籍調查表自動繼承。土地登記審批表是更新地籍調查庫和制作土地登記卡的依據,因此地籍處工作人員在接收到地籍調查人員移交的土地登記申請資料和地籍調查成果資料后,嚴格按照權屬審核的內容,在土地登記審批表里填寫權源證明文件和審核意見。
4.繕證:案卷流轉到制卡制證環節時,工作人員參照臨時庫完成現狀庫的及時變更,根據土地登記審批表更新地籍調查庫,打印宗地圖等。繕證環節也是注冊環節,制卡制證人員根據現狀庫打印土地證、土地登記審批表,建立土地登記卡,生成圖形變更登記臺帳。全部工作有專門的質檢人員負責審核、監督。
5.數據處理:對正在辦理的業務按土地登記理論的業務分類要求進行歸類;個別特殊業務的數據處理入庫,如根據個人住宅土地登記數據更新分戶登記數據,建設用地業務涉及農用地轉用的,從城鎮地籍系統里導出數據,并同案卷材料一起移交測繪院,完成土地利用現狀庫的變更;文件資料的補充掃描等。所有工作在數據處理辦公室內部自循環,質檢人員進行把關檢查,所有工作建立相應臺賬,以備核實。
6.歸檔:數據處理完后的案卷移交給檔案室進行歸檔,工作人員將所有的原始材料整理、裝訂。并根據土地登記審批表里的地籍號,按照一卷一宗的原則,將裝訂后的案卷歸檔到每個區的特定街坊,建立案卷總編號宗地號檔案號一一對應的臺帳。
五、總結
篇3
關鍵詞:建設項目 工程變更管理
中圖分類號: TL37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工程變更貫穿于工程實施全過程,在工程中,由于設計缺陷、承包方提出的合理建議、在施工中建設方對項目的功能或設計標準更改、承包方在施工中為了追求利潤以變更為借口提出變更、合同外新增項目或者內容、或者施工現場條件的更改等原因,造成了在施工中工程變更數量大幅增加、合同價款增加超出控制范圍、變更資料處理不及時、變更內容不完善、工程索賠大量增加、變更處理不按程序辦理等一系列問題。缺乏對工程實施階段工程變更的規范化管理所帶來的問題嚴重影響著工程的造價、工期、質量和安全等,給現場的管理者也帶來了一定的管理難度。
雖然國家和省市相應頒布了各種建設規章制度,建設相關各方也制定了各種制度條款來約定,但往往不盡人意,問題仍大量出現。隨著工程信息化、精細化管理時代的到來,如何對工程變更進行科學有效管理也變得更加重要。
一、工程變更的定義及內容
工程變更,指的是針對已經正式投入生產的產品所構成的零件進行的變更。在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按照合同約定的程序對部分或全部工程在材料、工藝、功能、構造、尺寸、技術指標、工程數量及施工方法等方面做出的改變【1】。工程變更根據提出的責任方不同可以分為發包人提出的變更、承包人提出的變更、監理人提出的變更、設計人提出的變更等幾部分。
(一)設計變更
因前期決策或者勘察設計缺陷,設計深度不夠,設計文件在施工現場難以實施,無法按圖施工等原因,造成在施工過程中有設計差錯或遺漏,需要更改設計圖紙。此類變更由設計人出具設計變更單,經發包方、監理方和承包方認可后按照變更單內容進行施工。
(二)工程內容變更
工程內容變更根據FIDIC施工合同條件,工程變更的內容可能包括【2】:
(1)改變合同中所包括的任何工作的數量。
(2)改變任何工作的質量和性質。
(3)改變工程任何部分的標高、基線、位置和尺寸。
(4)刪減任何工作,但要交他人實施的工作除外。
(5)任何永久工程需要的任何附加工作、工程設備、材料或服務。
(6)改動工程的施工順序或時間安排。
(三)工期、進度變更
因為施工過程中遇到不可預知的情況、遇到不可抗力原因等引起的對工程工期相應延長,或對進度進行合同約定修改。如在基礎打樁施工中,遭遇地質勘探沒有表明的孤石影響了整個工期;施工過程中遭遇了持續大雨,不能施工。也有可能是因為發包方的原因,要求加快工期而進行合同約定工期更改等情況。或者由于承包方、設計方等的原因,工程出現了重大失誤或問題,造成進度延誤和工期更改。
(四)施工簽證、施工條件變更
在施工中,由于遇到施工條件的臨時變化,而合同價款中未包含臨時變化的內容。發包方與承包方對合同價款之外的責任事件作簽認證明。如在基礎施工中連降暴雨,基坑積水,臨時需要用抽水機抽水等。
二、工程變更管理應遵循的幾個原則
由于工程變更可能會引起工程簽證的大量出現和工程造價的大幅增加,所以對其管理尤為重要,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工程變更不違制度的原則
工程變更應在不違背各項制度的前提下進行。制度是制約工程隨意性出現的束帶,包括國家和省市的相關工程建設制度,也包括發包方的內部建設管理制度。違反制度約定進行工程變更或者處理工程變更,不按照變更審批流程處理,會造成資料脫節、手續不全、工程結算難處理、難以通過審計等情況,必然會給工程造成損失。
(二)工程變更不更改建設規模與標準的原則
通過工程建設管理部門審批后的建設工程,不得隨意更改建設規模與標準。有些發包方在施工中為了追求裝飾效果任意提高裝飾裝修標準,或者肆意擴大建設規模,最終導致“三超”現象產生,工程驗收難通過,結算困難。如確實需要,應按照審查程序,再經審批部門重新審批。
(三)工程變更不隨意的原則
每個工程變更的都對應著工程造價的變更,關乎到企業的資金投入與效益,所以工程變更不能馬虎,更不能隨意,應認真對待每一條變更,健全手續,保證不留漏洞。因為承包人擅自變更設計發生的費用和由此導致的發包人的直接損失,由承包人承擔,延誤的工期不應順延。
(四)工程變更“盡量避免、能少則少”的原則
工程變更管理是施工過程合同管理的重要內容,工程變更常伴隨合同價格的調整,是合同雙方利益的焦點【3】。雖然合同中有約定工程變更的處理方法,但在工程中應盡量避免,能少則少。工程變更都存在一定的責任風險和結算風險,工程變更越多,風險越大。
三、工程變更管理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工程變更的及時性
FIDIC合同條款約定了工程變更的處理時間,國家頒布的最新施工合同版本中也約定了變更的操作程序及時間。在實際中,工程變更應在工程施工前及時提出,按規定預留空間供各方審核。工程變更在施工時才提出、已經變更施工了才提出或者變更提出的時間沒有按合同約定時間提出等都會影響工程變更的確認與處理,涉及工程索賠。
(二)工程變更手續的完整性
工程變更應嚴格按照變更程序辦理,不能隨意處理和“跳躍”處理,保證手續的完整性。如變更的申請資料、審核資料、造價分析資料、變更內容資料、各方簽章確認的資料等,這些手續都應按合同約定健全完整,保證不事后補簽、不規避不簽。這樣,在結算和決算時才能有合理依據,不會引起工程索賠與法律糾紛。
(三)工程變更的內容應詳盡
工程變更的內容應盡量做到詳盡,不應存在模糊不清的地方。在實際中,承包方為了追求利潤而想方設法變更,并故意在變更中作手腳,變更內容不詳盡或存在爭議內容,或采用其他手段等,這樣的變更既成事實后在結算時就有了爭議,而承包方往往能依據設下的陷阱占據上風,最終發包人讓步損失利益。所以,變更中的理由、數據,特別是變更部位、如何變更及變更涉及的造價等都應詳盡。
四、結束語
本論文介紹了工程變更的定義以及其包含的內容,并詳細講述了工程變更需要遵循的一些原則。為了更好地處理工程變更,使工程結算順利進行,減少工程糾紛和索賠,全面分析了工程變更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在建筑工程中,工程變更不可避免,應規范工程變更管理,嚴格控制工程變更,以順利實施工程建設目標。
參考文獻:
[1]張蓉輝,翁代新. 建設單位工程變更管理現狀及對策[J].中國工程咨詢,2005年第9期,(61):42-43.
[2]國際咨詢工程師聯合會,中國工程咨詢協會編譯,朱錦林譯.施工合同條件[M].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2:27.
篇4
(一)ITIL簡述
1986年英國政府中央計算機和電信局(C—TA,后來并入英國商務部OGC)實施名為“政府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管理方法論(GITMM)”的研究項目,目標是根據各個行業在IT管理方面的最佳實踐中總結歸納出一套規范化的、可量化的IT資源使用的管理方法,以提高IT資源的利用率和服務質量,項目的最終成果就是ITILv1版。OGC將I-TILv1逐漸擴充成為龐大的ITSM方法論知識體系,并于1999年了ITILv2版。2001年英國標準協會(BSI)正式基于ITIL的ITSM英國國家標準BS15000。2005年12月,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和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正式以BS15000作為藍本的第一個ITSM國際標準ISO/IEC20000。OGC在整合了v1和v2版的精華并融入了當前ITSM的最佳實踐后,于2007年5月正式了ITILv3版。目前應用最成熟的ITILv2版的體系架構如圖1所示,包括服務管理、IT服務管理規劃和實施、業務管理、應用管理、IT基礎設施管理、安全管理等六大模塊。服務管理模塊是ITIL的核心模塊,它把IT管理活動梳理歸納為服務支持和服務提供兩組流程及一些輔助流程。服務支持流程組屬于基礎性的運營級(或稱操作級)管理流程,包括一個服務臺職能和事件管理、問題管理、配置管理、變更管理、管理5個流程。服務提供流程組屬于提高性的戰術級管理流程,包括服務級別管理、IT服務財務管理、IT服務持續性管理、可用性管理、能力管理5個流程。
(二)運營級的服務支持流程
服務支持流程主要面向IT基礎設施和應用系統,用于規范IT服務的“前端”,負責日常服務工作中對各種故障和問題的處理,側重于對客戶的技術支持和設施維護,目的是使客戶有一個穩定運行的IT環境。運營級管理流程把服務臺作為與外部聯系的單一入口,以配置管理的核心———配置管理數據庫(CMDB)為中心把事件管理、問題管理、變更管理及管理作為節點構成一個管理閉環。在ITILv2中,“服務請求”是指IT服務提供者與客戶前期已經協商好、需要提供給用戶的服務,屬于標準操作。“事件”是指在某一服務中不屬于標準操作且已經導致或可能導致該項服務中斷或服務質量下降的任何事情,它往往是臨時發生的,具有突發性。“問題”是指導致一起或多起事件的潛在原因。事件是表征,問題才是本質。事件的發生并不一定就表明IT系統存在問題,而問題也不一定要等事件發生后才能發現。服務臺是IT服務管理的核心功能,所有服務支持流程都要通過服務臺為客戶提供單點聯系,接受客戶服務請求和故障報告、IT基礎設施和應用系統的故障報警,為客戶提供一線技術支持,回復客戶的相關問題和需求,協調客戶與二線或三線支持之間關系,全程監控服務請求和事件處理進展狀態并向客戶報告。事件管理流程目標是采取應急措施或臨時修復方案使被中斷或受影響IT服務盡快恢復正常運行,盡量減少對業務的負面影響。它的特點是以盡快解決突發事件為目的,屬于“被動”、“治標”行為。若事件反復出現或屬于重大事件,則必須提交給問題管理流程。問題管理流程的目標是深入分析問題存在的根本原因,提供有效解決方案解決問題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實施主動問題管理,在事件發生前發現和解決問題。它具有“預防”、“主動”、“治本”的特點。配置管理處于服務管理的中心位置,CMDB是實施配置管理的基礎,CMDB中最基本的信息單元是配置項,包含了IT基礎設施、應用系統等IT資源所有精確信息。配置管理通過識別和確認配置項,記錄和報告配置項的狀態、變更情況、版本信息及配置項之間關系信息,控制配置項訪問權限,驗證配置項的正確性和完整性等活動為其他管理流程的執行提供支持。變更管理流程使用標準化的變更控制過程處理對IT基礎設施和應用系統所做的變更,目標是以對服務最小的干擾實現有益的變更。變更控制過程使用標準的方法和步驟:提出變更請求、評估變更的風險和影響以及業務收益、批準或拒絕變更請求、盡快實施已獲批準的變更、驗證變更是否已正確實施。管理流程負責對IT基礎設施和應用系統的規劃、設計、構建、配置、測試,以便為實際運行環境提供一系列的組件,并將新的或變更的組件遷移部署到運行環境中,目標是保證正確的組件被以及運行環境的完整性。變更管理和管理均需要對CMDB的相關配置項進行更新,它們與配置管理是緊密結合的。
(三)戰術級的服務提供流程
服務提供流程,主要用于規范IT服務的“后端”,負責定制IT服務,規范IT服務應達到的工作目標、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目的是解決IT服務的規劃、設計、實現、持續性問題,并優化IT服務的成本績效。服務級別管理主要負責與客戶協商就所要提供的IT服務的類型和質量水平,簽訂服務級別協議(SLA),并確保協議得以執行。此外,IT服務提供商還需與內部人員簽訂運營級別協議(OLA),與外部供應商簽訂支持合同(UC)。OLA與UC用來支持實現SLA中的服務級別。服務級別管理還監控并報告服務級別,定期進行評審以便改進,確保服務級別協議的更新和持續有效。IT服務財務管理負責為IT服務提供者對所提供的IT服務編制預算和核算服務運營成本,并向客戶收取相應服務費用,目標是如何經濟節約地提供IT服務,合理平衡服務質量、成本、客戶需求三方關系。主要包括預算編制、會計核算和服務計費三個子流程,產生的預算和核算信息可為服務級別管理、IT服務持續性管理、能力管理等流程提供決策依據。IT服務持續性管理負責災難預防、增強IT基礎設施的恢復能力和容錯能力,它需要在災難發生后有足夠的技術、資金和管理資源來確保應用系統運行所需的IT基礎設施和IT服務在限定時間內得到恢復,保證服務的持續性。能力管理負責在當前和未來的業務需求和運營成本的雙重約束下,適時部署相應IT資源,提升服務能力以確保服務品質滿足約定的服務級別目標的要求,同時使組織的IT資源發揮最大效能并與運營需求相匹配,主要包括業務能力管理、服務能力管理、資源能力管理三個子流程。可用性管理是通過前瞻性分析客戶的可用性需求,使用適當的資源、技術和方法優化IT基礎設施和應用系統的可用性,設計適當措施將突發事件發生頻率降到最低,從而確保以合理的成本達成服務級別協議的可用性目標。(四)ITIL應用的六大要素實施ITIL需要綜合人員、流程、技術三大方面因素,還可進一步細分為六個要素。1.領導力:主管領導的支持,可在資源投入、組織架構整合、部門間協同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負責ITIL運作的執行團隊主管和核心骨干能夠領導和激勵整個團隊積極推進工作。2.組織文化:全員參與ITIL培訓,培養服務意識,逐漸把“以客戶為中心、以流程為導向、提供高質量低成本服務”的ITIL理念變成一種組織文化。3.人員組織包括合理設置職能部門的組織架構、人員的角色和職責及技能要求、人員績效考核標準等。4.流程是為實現一個特定目標按照既定的方法進行一系列有序活動的過程,一個完整的流程包含目標、范圍、輸入(處理的對象)、輸出(期望的結果)、活動(執行的動作)、角色(流程負責人、流程經理、流程執行人)和職責、關鍵績效指標KPI、與其他流程之間接口、激活條件等基本元素。5.工具對于實現ITIL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主要包括IT系統運行監控和診斷優化工具、流程自動化工具兩類。監控工具的監控對象是IT基礎設施和應用系統,流程化工具是對各項管理流程的電子化實現。6.信息:對ITIL運作中產生和積累的大量信息進行分析,發現潛在問題,持續改進服務質量和提升客戶滿意度。
二、基于ITIL的電子政務IT運維服務管理體系
運維管理組織架構和角色及職責設置、運維服務管理流程、運維服務支撐系統、運維服務管理對象(IT資源、IT用戶、供應商等)、提供的運維服務等五個要件構成了完整的IT運維服務管理體系。在基于ITIL的電子政務IT運維服務管理體系中,IT運維服務提供者與政府客戶的IT運維服務管理部門(政府信息化辦公室)簽署服務級別協議,運維服務團隊中各司其職的運維人員通過執行符合ITIL規范的服務管理流程和使用信息化支撐工具為IT用戶提供針對電子政務系統(IT資源,包括IT基礎設施和應用系統)的運維服務,確保電子政務系統正常穩定、安全可靠、高效經濟地運行。根據IT運維服務提供者和政府客戶之間是否存在組織上隸屬關系,運維服務管理模式有自主模式、完全外包模式和介于前兩者之間的混合模式。如果IT運維服務提供者是政府內部IT部門,則屬于自主運維;若IT運維服務全部由外部提供商負責,則屬于完全外包模式;既有自主也有外包的屬于混合模式。我國的政府部門和大多數企業的組織架構一般都是按照職能進行縱向的部門和崗位劃分,而在ITIL應用實踐卻是按照流程進行橫向劃分,是徹底按照ITIL規范重組還是按照實際情況適度調整,這需要根據運維管理模式、領導支持度等多方面情況綜合衡量。這個問題也是ITIL在我國落地應用的難點之一。從IT運維服務提供者的視角看,運維人員在管理流程的角色設置有流程負責人、流程經理、流程執行人。流程負責人對特定的流程負責,權責涵蓋了整個流程的生命周期,在流程設計、確定流程目標和關鍵績效指標、宏觀上監控流程的執行、評估流程實際達到的目標和運行績效、對流程持續改進優化、與其他流程的協同等方面負起全責,通常由IT運維服務提供者的業務主管擔任。流程經理的職責是全程督導、協調和監控流程的執行,確保其正常運轉,通常由IT運維服務團隊的主管和技術骨干擔任。流程執行人的職責是按照既定規范執行預定動作,由具備相應專業技能的運維人員擔任,他們可以是來自IT運維服務提供者內部組織,也可以來自軟硬件系統供應商、電子政務應用系統開發商和集成商等外部組織。IT運維服務支撐系統是開放式集成軟件平臺,一方面,把IT運維服務提供者制定的符合ITIL規范的服務管理流程實現信息化處理,可以更高效地向IT用戶提供高質量IT運維服務,同時實現對整個IT運維服務的監督、評估和績效考核;另一方面,支撐系統能夠對所有IT資源進行管理和實時運行監控。ITIL是IT服務管理的標準框架,它只告訴我們要做些什么(What),而沒有告訴如何去做(How)。要真正實現ITIL在電子政務IT運維服務管理體系的落地,首先必須與客戶進行現場訪談,分析現狀,并與最佳實踐進行差距分析,進而確定合理的目標和達到目標的實施路徑,進行人員組織架構、流程、技術支撐系統的規劃和設計,上線運行,持續對每個流程和整個體系的運行績效進行回顧評審,進而優化改進,這個過程不斷循環往復。
三、電子政務運維服務管理體系中服務管理流程的具體實現
筆者長期從事電子政務系統運維工作,所在單位是XX市政府電子政務系統的運維外包服務商,逐步分階段初步構建基于ITILv2的電子政務運維服務管理體系。第一階段首先實現了服務臺職能、事件管理、問題管理、變更管理、配置管理、知識管理和對部分IT基礎設施和應用系統的分散監控。第二階段全部實現了完整的服務支持流程以及運行管理、供應商管理,同時進一步完善、優化、整合管理流程和工具,對重要IT基礎設施和核心應用系統實現了集中監控。規劃將在第三階段實現所有的服務提供流程,采用運維服務開放式集成管理平臺。筆者曾參與了該外包項目前期規劃階段的客戶服務需求捕獲、服務管理流程梳理和設計等部分工作,現作為運維團隊主管。在不改變原組織架構前提下經單位領導授權,筆者通過角色—職責分配矩陣將原來屬于基礎設施維護組、應用系統支持組、網絡維護組、系統維護組、安全管理支持組等職能部門的人員映射到運維服務管理流程的角色中,并賦予相應責任,同時一些重要角色設置了A、B角。單位分管領導是所有流程的負責人,筆者負責該市政府電子政務系統的日常運維服務管理工作,擔任事件管理、問題管理和變更管理的流程經理,同時兼任變更顧問委員會(CAB)副主管,參與重要變更審批工作。XX市政府與作為外包商的單位通過在電子政務運維服務體系中實施ITIL,大大地提高了運維服務水平,客戶滿意度獲得很大提升,同時降低了運營成本,外包商公司也實現商譽大幅增值,實下面從運維外包商視角論述兩個關鍵的服務支持流程的設計實踐。
(一)服務臺職能/事件管理流程
所有服務支持流程都通過服務臺為客戶提供單點聯系,服務臺設值班經理1名,熱線人員2名。服務臺人員負責記錄并受理客戶的服務請求、故障報告、咨詢、投訴和技術人員定期巡檢發現的系統故障以及運行監控系統報警,回復客戶的相關問題,進行初級支持,或派單給合適技術人員為客戶提供一線支持服務,在事件升級后協調客戶與二線或三線支持之間聯系,全程監控服務請求和事件處理進展狀態并向客戶報告。服務臺職能與事件管理流程集成在一起。事件管理流程目標是盡快恢復被中斷或受影響IT服務,主要執行活動包括:事件的檢測識別、記錄、分類、優先級排序、初步支持、事件的調查和診斷、事件的解決和恢復以及事件的關閉。事件管理流程概略設計樣例如圖6所示。事件管理流程運行階段的角色設置分為:事件經理:由筆者本人擔任,負責全程監控和協調每個事件的執行,特別是事件升級、重大事件處理等與流程運行績效密切相關的活動,確保服務質量,滿足與客戶約定的要求;對執行人員實施績效考核;主持重大事件的事后回顧評審會議,參與定期的流程回顧會議,把流程執行中存在的不足和改進建議向事件管理流程負責人報告,以便以后改進優化;定期撰寫事件管理分析報告。一線支持人員:包括機房值班人員、部分專業維護組成員,負責日常處理大量相對簡單、重復出現的事件和服務請求。二線支持人員:由資深技術專家領銜的專業維護團隊組成,負責處理復雜度較高或一線支持無法解決的事件。三線支持人員:由來自軟硬件系統供應商、電子政務應用系統開發商和集成商的技術人員擔任,負責處理與這些供應商產品或服務相關的事件。
(二)問題管理流程
問題管理流程目標是深入分析導致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提供有效解決方案解決存在的問題,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或是在事件發生前發現和解決問題。執行的主要活動有:問題的識別、記錄、分類、優先級排序,問題的調查和診斷、問題的解決以及問題的關閉等活動。問題管理流程概略設計樣例如圖7所示。問題管理流程運行階段的角色設置分為:問題經理:由筆者擔任,負責協調問題管理活動的日常執行和流程中的工作調度,將提交來的問題進一步識別、審核和分類,根據問題緊迫性和影響程度確定優先級,根據技能和工作負荷把問題分派給合適的問題專家小組處理,并為其調配必要的資源;監控已分派問題隊列,特別關注重大問題和需升級問題;監督流程執行確保遵循相應標準和步驟;對執行人員實施績效考核;主持重大問題的事后回顧評審會議,參與定期的流程回顧會議,把執行中存在的不足和改進建議向問題管理流程負責人報告,以利改進優化;定期撰寫問題管理統計分析報告。問題專家:由資深技術專家領銜的專業維護團隊組成,負責問題的調查和診斷,找出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提出解決方案或規避措施并實施。
四、結語
篇5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簽證增補項目過多。
有些項目因前期程序不到位,未按要求編制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深度不夠,造成實際施工中變更項目過多;有些項目在施工過程中隨意擴大建設規模,提高設計標準,臨時修改重大施工組織設計方案、技術措施等,造成簽證增補項目過多,投資超概算。
.
.
(二)簽證程序不夠規范。
有的項目雙方代表簽字蓋章不全,手續不完整;有的項目簽證的雙方代表不是雙方法人授權的指定人;有的項目簽證過于隨意,有的僅有簽名,未表示肯定或否定意見;有的雖表示了“情況屬實”的意見,并簽了名,但與政策性規定相矛盾,這類情形在工程結算時極易產生漏洞。
(三)簽證項目存在爭議。
簽證中某些項目雖然是客觀存在的,但由于合同中未作明確約定,結算審核時存在較多爭議。如以下簽證項目:因趕工期而需要增加的費用,主要材料價格受市場價格異常波動或政策性調整而需增加或減少的費用,合同工期延誤造成的索賠等一些列問題。
(四)簽證時間不夠及時。
有些項目在實施過程中,當遇到變更內容必須明確簽證時,負責簽證的人員不負責任,當時不辦理,口頭答應,事后回憶補辦,甚至在審計過程中還在辦簽證手續,導致現場發生的具體情況回憶不清,補寫的簽證單與實際發生的條件不符,數據不準,缺少真實完整的第一手資料,在結算審核時爭議較多,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五)簽證內容不夠完整。
有些項目記載不詳,含糊不清,模棱兩可,計算費用的依據條件不足,用語不確切,無法計算應發生的費用。如:有的項目在工程量簽證中沒有附相應的圖紙,也沒有相應的工程量計算式,只有一個籠統的數值(機械挖土方增加費用10000元);有的簽證項目記錄不詳細,沒有說明原設計情況以及變更后對其他項目和工期的影響等;有的項目對材料簽證的內容過于簡單,沒有說明所用材料的品牌、規格或是對一些隱蔽簽證項目沒有說明具體做法,詳細尺寸等,從而造成實際可操作性差。
(六)簽證項目不真實、不合理。
有些簽證項目不真實。建設單位現場管理人員在把關不嚴、未經核實的情況下就隨意簽證,造成虛列變更事項、虛增工程量及虛報材料價格等。有些簽證項目不合理。簽證中某些項目已經包含在定額中(如:室內DN32以下鋼管在施工定額中已包含管卡及托鉤制作安裝,臨時設施費中已包含臨時圍欄及簡易住房的費用等),但甲方代表由于不了解定額知識,為乙方辦理簽證,造成重復計算;某些項目在原定材料能夠滿足需要的情況下,簽證改用價格更高的材料,乙方通過調整價差,從而獲取高額利潤。
二、對策分析
針對工程簽證管理中存在的這些問題,筆者就如何有效的規范其管理,發揮建設單位監管作用,減少造價控制的漏洞,提幾點建議。
(一)加強前期準備工作,有效控制方案變更。
一方面,可以切實加強建設項目前期準備工作,進一步完善項目初步設計,提高施工圖設計質量,避免因前期準備工作不足而造成簽證增補項目過多,投資超概算。另一方面有效控制好技術方案變更。對一些重大施工組織設計方案、技術措施的臨時修改,必須征求設計人員的意見,必要時對其組織論證,并對其可行性進行分析,確保方案修改后安全、經濟、合理。
’
(二)提出規范化的要求,制定規范性的文件。
首先,規定工程現場管理人員的簽證權限,負責簽證的雙方代表,必須是雙方法人授權的,而且是具有一定范圍的。(如:屬于設計范圍的簽證,由設計師簽字,并經設計院蓋章;除此以外的簽證,需經承、發包單位、監理單位現場代表簽字,并加蓋發包單位印章。)凡不符合以上要求的簽證,在工程造價中一律不予認可。其次,充分發揮業主在投資控制方面的龍頭作用,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制定出規范性的文件,確保工程簽證做到格式規范、表述準確、范圍明確,建設單位的簽證意見做到詳細周到、無歧意。
(三)充分利用施工合同,為結算審核提供依據。
施工合同是辦理工程變更簽證及工程結算的法律依據,工作中我們經常發現由于合同簽訂不夠嚴謹,導致竣工結算時產生較大爭議,因此在合同簽訂時,建設方可以利用合同專用條款對工程簽證進行約定。如:合同中明確規定因趕工期而需要增加的費用已包含在投標報價中不得另行簽證;明確風險范圍和風險費用計算的方法,特別是由于建筑材料價格異常波動所導致的風險范圍以外單價調整的方法;明確工期延誤的具體責任劃分原則;明確現場簽證最遲要在完工后的多少天內辦理’,若不按規定執行,將視作施工方自動放棄該部分利益,建設單位有權拒簽等。
(四)把握及時辦理原則,杜絕事后追認現象。
為了正確核算工程造價,切實保護承發包方的合法權益,在施工現場簽證中,對于任何一項簽證都必須在時間性上經得起考驗。這就要求在辦理現場簽證時應嚴格遵守規定的報批程序和報批時間,任何人不得無故延誤.并制定出相應的工程簽證流程表,對一些重大的現場變化還應有影像資料,便于事后發生爭議查找依據。
(五)嚴格做好詳細記錄,力求簽證完整無誤。
工程簽證不能籠統含糊其辭,要盡量做到詳細。一方面,要明確內容、項目、原因、部位、日期等要素,從而保證簽證內容的完整。凡是可明確計算工程量的,不能簽人工工日和機械臺班數量;凡是對其他項目造成影響的(有些工程變更項目會同時引起某分項工程量增加而其他分項工程量減少,或是影響合同工期),還須加以注明;凡是涉及材料變更的要詳細標明材料的品牌、規格等。另一方面要做好隱蔽工程簽證。如:對簽證中天棚龍骨的規格、地面防水防潮層的做法、灌注樁的深度,土壤的類型等隱蔽工程項目,要特別注意做好詳細記錄,做到深入實際,按實辦理,以確保簽證的準確無誤。 ‘
(六)提高管理人員素質,確保簽證真實合理。
篇6
關鍵詞:技術改造大修;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供電企業
中圖分類號:TU723.3 文獻標識碼:A
供電企業是資金技術密集型企業,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對于供電企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電網技術改造與大修工程是供電企業固定資產使用過程的兩項重要支出,為保障供電企業的有序運行,加強技改與大修工程造價的全過程監管以及制定集約化的精細造價管理對于供電企業具有很好的現實意義與經濟意義[1-3]。工程造價全過程的管理主要包括建設工程投資決策與設計階段的管理、建設工程施工階段的管理以及建設工程竣工階段的管理三個部分[4]。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是基于動態的造價確定方法,去估算和確定建設項目造價[5-7]。
一.電網技改與大修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存在的問題
1. 投資與決策工程造價控制不善
投資與決策工程造價是供電企業項目改革工程造價產生的源頭,占總投資的0.5~3.0%,投資與決策工程造價的控制不善對項目的實施具有重要影響。項目設計費用通常占項目工程全壽命費用的1.0%左右,但對工程造價的影響卻超過75%,而且很容易被忽視。設計人員過多考慮工程的質量,而較少的關注工程造價,以致于在達到相同工程質量的前提下,耗費了大量的項目投資。
2.技改與大修項目施工造價控制不善
項目實施階段是技改與大修項目造價控制管理最難和最為復雜的階段,由于很多不確定性因素的存在,使電網技改與大修項目工程造價控制存在很多的問題,如處理不及時,會影響到技改與大修項目的順利實施和產生過多的成本[5]。
3.技改與大修項目竣工結算階段造價控制不善
竣工決算是以實物數量和貨幣指標為計量單位,綜合反映竣工項目從籌建開始到項目竣工交付使用為止的全部建設費用、建設成果和財務狀況的總結性文件,反映了建設項目實際造價和投資效果。我國大多數工程項目在工程竣工決算時,施工承包方和建設方為了各自各利益,出現扯皮現象,這就嚴重影響工程的使用和建設工程造價的確認[5]。
二.造價全過程管理策略
由于工程造價全過程的管理主要包括建設工程投資決策與設計階段的管理、建設工程施工階段的管理以及建設工程竣工階段的管理三個部分。本文對電網技改與大修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策略進行分析。
1.加強項目決策與設計階段造價控制
項目決策與設計階段采取限額設計是過程造價預算管理的重要內容。限額設計需要事先設定一個設計總概算值,技術設計和施工圖紙的設計要在此概算之內。同時,限額設計需要在保證各專業使用功能滿足的前提下,按照分配的投資限額控制設計,該過程中的專業設計人員,對于工程量和設備、材料進行嚴格控制和篩選。此外,在技改與大修工程造價的管理中,要加強設計圖紙的管理,設計圖紙是項目施工的依據,對項目造價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在出具正式藍圖之后,建設單位必須要組織施工單位、設計單位及監理單位進行設計圖紙會審工作。確保項目設計圖紙的科學性,從而保障了項目決策與設計階段對工程造價的有效控制[3, 5]。
2.加強施工階段造價控制
施工階段是項目建設的主要環節,也是費用支出最多的過程,需要進行嚴格管理和控制。首先,要加強材料的采購及現場管理。材料進場時必須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共同簽字認可并設置專職的庫管員,除了負責材料的入庫、出庫保管之外,還要對現場材料的堆放進行合理規劃。既不能影響現場施工通行,又要便于材料的就近使用,減少因二次倒運而引起的工程造價[4];其次,加強項目臨時設計的變更管理。設計變更不僅是施工工藝的改變,而且會牽涉到工程造價的變更。當出現設計變更時,必需從技術、經濟等多方面論證并由建設單位、施工單位、設計單位和監理單位共同確認簽字后方能生效。而且設計變更確認后,現場管理人員應確認變更后工程量的增減并核算工程造價的變化,及時調整項目費用支出計劃。同時,在變更施工完成之后,甲乙雙方及設計單位、監理單位均要做好相應的圖紙、資料變更管理,并且完善有關手續,以便于決算階段工程量的審核[4];最后,要加強工程預算資金的管理。建設單位要定期召開工程建設協調會議,由工程技經人員負責統計并申報整個工程項目的資金使用計劃,提交給財務部門審批。每月提報的資金計劃要與最初的整體計劃相吻合,施工中如出現較大費用的臨時變更,需及時在工程整體造價計劃中進行調整,以方便財務部門對資金支出進行隨時的掌控。
3.加強竣工結算階段的造價控制
在電網技改與大修項目工程竣工階段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工程造價的控制管理。首先,工程量要以實際為準。決算期間要求施工單位提交竣工圖紙、決算書及合同原件等給建設單位審核,而實際中,施工單位只提供原設計圖紙,原設計圖紙與實際施工圖紙有時存在較大的出入,給工程造價管理產生了重要影響。對于一些隱蔽工程,建設單位可進行流程變通,在隱蔽之前由審核部門負責人到現場予以記錄,以方便決算階段的審核。對于一些容易產生爭議的地方,如在合同里有條文說明的則依據合同辦理,如在合同里未明確則雙方協商解決;其次,決算階段施工單位提報的現場簽證不正確,而且許多簽證沒有甲方現場人員簽字,涉及費用較多,甚至有的施工單位簽證金額比工程費用都多。審計人員要嚴格按照簽證辦理的流程處理,程序不符一律不予受理。
對供電企業的技改和大修工程項目全過程造價控制就是在項目建設的各個階段,采用科學的計價方法和切合實際的計價依據,合理的對造價進行控制,從而切實提高項目投資效益及企業收益[4, 8]。
參考文獻
[1]周潔,邱琍.電力工程造價控制與管理分析[J].電子制作, 2013, (11): 227,231.
[2]孫紅濤,路平,潘琪杰,等.供電企業生產技改大修項目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研究[J].企業導報, 2013, (4): 83.
[3]譚力方.輸電線路工程造價全過程控制研究[J].電子制作, 2013, (6): 183,202.
[4]馬曉明.探析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重點和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 2013, (6): 93.
[5]陳玉麗.淺議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J].科技與企業, 2013, (8): 86-88.
[6]柯正偉.供電企業在技改和大修項目中的管理措施分析[J].科技創業家, 2013, (5): 104.
篇7
1.做好圖紙會審工作。圖紙會審前項目部需要勘察現場,將圖紙工程量全部復核一遍,及時發現與投標工程量不一致地方,圖紙會審中將圖紙表述不明確的、與現場不符的、材料以大代小等問題提出,請設計、業主明確,以免施工中造成不必要的損失。2.隨時隨地同業主單位、監理單位進行溝通,清楚了解項目編制流程與工程變更結算,準確把握施工的關鍵點,以免出現突發狀況。當然,對于不同的業主但聞,其企業管理模式也有差別,編制流程也很難完全一樣,因此,在工程施工以前及時溝通監理與業主單位,明確資料編制方法,可以很好地加強施工工作效率,最終達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3.明確結算方式、變更項目計價辦法。在投標報價時,投標部門往往由于時間緊、現場勘察不細,且部分投標的人沒有實踐經驗,所以他們計算的工程量未必準確,報價難免有偏差。除個別小項目外通常不采用總價包干合同,結算方式有兩種,一是合同內總價包干,二是包綜合單價量據實結算。在實際施工時,項目部必須做至小臼中有數,并提出對利于自己的結算方式。如果以合同內總價包干,那就將合同價累加設計變更及簽證的量就行了;如果按綜合單價據實結算,那竣工圖就要更加嚴謹,所有的數據都要在圖紙上體現,所有變更及簽證都能找到依據。總之,明確結算方式十分必要。
嚴把施工質量關,教育、監督施工人員樹立“質量是企業生命線”的思想,各道工序均按規范操作,達到質量標準要求,不發生因材料供應質量、施工工藝質量等問題造成返工而引起投資增加現象。項目經理、施工員、資料員要有較強的專業素質,熟悉施工流程,掌握一定的施工、預結算知識,以便在施工過程中加強現場管理,及時、準確地記錄現場發生的設計變更、現場簽證等與投資有關的資料,以便為竣工結算提供依據。所述的設計變更是指設計單位對原施工圖紙和設計文件中所表達的設計標準、狀態進行改變和修改;現場簽證工作除了包括合同、施工圖以及概預算等工作外,還包括了施工階段由工程需要而調整的人工、材料、機械和其它工程費用,這些工程量通常都很難在竣工圖中準確表達,而是通過施工單位進行詳細記錄,再由現場監理人員、項目管理人員簽證,以此作為編制竣工結算,計算工程費的依據;項目管理單位應嚴格審核施工單位提出的現場變更和簽證,多思路地解決現場問題,控制投資的增加。
二、項目完工及時申請竣工驗收同時整理竣工資料
1.及時確認竣工資料
竣工資料是施工過程的詳細記錄,是設計圖與設計變更、現場簽證的集合,是竣工結算的依據。竣工后,要認真編制審核竣工資料,確保竣工圖、安裝記錄等現場資料全面、準確,無漏項、無錯誤,保證所有資料的一致性及符合性,并及時經監理、業主簽證、蓋章確認。
2.及時進行竣工驗收也是結算的關鍵
項目竣工驗收合格是工程完成的標志。一般合同中都有關于工期的要求,且均注明通過竣工驗收的時間才算竣工時間,且從通過竣工驗收之日起計保修期。一個項目完工后未能及時進行竣工驗收,一會按拖延工期進行處罰,二會增加看場成本,三會使整個工程無法進行結算,因此,應及時進行驗收申請,以盡快通過業主驗收。
三、做好施工過程投資控制
做好施工組織措施和技術措施方案,通過控制材料二次倒運費的增加、控制為趕工期而盲目增加施工人員和設備、控制消耗性材料的有效使用等手段,合理安排施工人員、施工機械,不發生因人員、機械調配不當造成窩工或臨時增加人員、機械而引起投資增加現象。
四、做好其他與結算息息相關的資料保管工作
篇8
關鍵詞:互聯網(Internet);信息化采購;購管理
中圖分類號:F42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 (2011) 18-0000-02
Procurement Management Changes under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i Xiaoguang1,Deng Caifeng2
(1. China Petro Kunlun Gas Co.,Ltd.,Beijing 100101,China;2.Dagang Oilfield Company,Ministry of Foreign Cooperation Project,Tianjin 300280,China)
Abstract:Today the world has entered the information age,information technology,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business concepts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has a huge impact on survival of the business opportunities but also challenges.Production and procurement a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overall business activities of enterprises is essential to improve efficiency,so the corporate purchasing management,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curement of modern enterprises is undoubtedly inevitable trend of development.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ll be the premise of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management of the Internet environment,changes in procurement process.
Keywords:Internet (Internet);Informatization procurement;Purchase management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全球化信息系統逐步形成,當今世界已經從以機器和原材料為特征的工業時代,進入了以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為特征的信息時代。原有的采購管理模式由于信息溝通不及時、質量控制難度大、協同管理效果差等缺陷越來越不能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開始探索能夠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新型采購管理勢在必行。信息技術的加速變革對企業傳統的經營觀念和管理模式產生了巨大的沖擊,使企業生存面臨機遇的同時也面臨挑戰。采購作為企業生產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對企業整體經營活動效率的提高至關重要,因此企業采購管理的信息化無疑是現代企業采購發展的必然方向。
一、信息技術催生新的采購管理模式
所謂采購管理,是指為保障企業物資供應而對企業采購進貨活動進行的管理活動。Internet出現以前沒有有效的工具幫助企業進行實時信息共享和協同,企業與供應商溝通的手段和工具相對落后,大部分采用電話、傳真等傳統方式進行信息交流。由于信息不能及時傳達,導致企業的采購效率低下;對質量和交貨期進行事后把關,采購方很難參與供應商的生產過程和有關的質量控制活動;同時,供應商因為信息獲取不及時,反饋速度很慢,進一步影響了企業自身對生產和市場的反應速度,增加了企業風險。面對這種情況,信息技術的發展迅速催生了新的采購管理模式――電子采購管理。
隨著計算機、網絡、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和Internet的普及應用,各個行業傳統的作業模式和固有的商業格局被迅速改變。信息技術不僅在傳統的招標行業中得到應用,而且催生了一種全新的采購管理模式。企業在基于Internet環境下的采購是通過電子商務,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來實施的,即電子采購。電子采購旨在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尋找、管理合格的供應商和物品,隨時了解市場行情和庫存情況,編制采購計劃,在線采購所需的物品,并對采購訂單和采購的物品進行在途管理、臺賬管理和庫存管理,實現采購的自動統計分析。
二、采購管理的發展歷程
簡單地說,采購就是企業購買生產和生活所需的物資。它包括提出采購需求、選定供應商、談妥價格、確定交貨及相關條件、簽訂合同并按要求收貨付款的過程。在Internet出現以前,傳統的采購方式主要有招標采購、比價采購、詢價采購、議價采購、定價采購和公開市場采購等幾種。隨著采購管理水平的提高,采購的管理更加科學化,采購又發展出訂貨點采購、MRP采購、準時化采購、供應鏈采購等技術。
盡管傳統采購仍然在企業生產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優勢逐漸顯現出不足的一面,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信息共享程度弱,使傳統的采購過程表現為典型的非信息對稱博弈過程。傳統的采購活動中,采購方為了能從多個相互競爭的供應商中間選定一個最佳的供應商,往往會保留一些私有信息作為權衡的籌碼,而供應商為了保證與其他供應商之間的競爭優勢也會隱瞞一些自己的信息,這樣就會造成供需雙方信息溝通的不暢,最終影響采購的順利進行。同時,傳統采購操作過程一般采用電話作為信息溝通的主要手段,采購過程缺乏文字記錄,因此也不利于信息共享和失誤追溯,給事后查詢和分析造成不便。人為參與環節多也會因為人的主觀性給信息溝通造成不利影響;
第二,質量控制難度大。傳統采購模式中采購方很難參與供應商的生產組織過程和相關質量控制活動中去,在這一點上供需雙方是不透明的,因此只能依靠事先約定的標準,在交貨時進行檢查驗收。這種缺乏質量控制的采購過程會導致采購方對所采購物資質量控制的難度增加,使驗收檢查成為采購管理中一個難以控制的環節,給企業持續、正常的生產計劃埋下隱患;
第三,供應商管理缺乏穩定性。在傳統的采購模式中,供需雙方是臨時的、短期合作,并且競爭多于合作的關系,由于供求雙方缺少溝通、協作和相互信任,供求雙方就不可能更加深入的合作,使這種關系缺乏長期性和穩定性,造成生產環節的波動,直接影響企業的持續發展和市場競爭力;
第四,采購成本高。傳統模式下的采購由于采購信息渠道單一、信息速度相對滯后,所以可供選擇的供應商較為有限,因此競價之后的差價幅度也很有限,不能最大程度的控制采購成本;傳統采購所需要的時間較長,需要經過多家多輪的談判,費時費力的同時也會產生較高的辦公、差旅費用,增加采購的經濟、人力和時間成本;
第五,響應速度慢。傳統的采購模式不僅在競價過程中缺乏優勢,由于信息溝通不及時,采購方的響應速度自然也就慢,因此在瞬息萬變市場競爭中往往使自己處于不利地位。同時,因為信息反饋的效率不高,還會造成合同變更不及時、庫存壓力大、資金流通率低等不利反應。
三、信息技術下采購管理的變更
(一)采購驅動方式的變更。采購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點內容之一,它在企業之間原材料和半成品生產合作交流方面架起一座橋梁,溝通生產要求與物資供應的聯系。信息技術下的采購管理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采購管理的驅動方式,使采購實現“從為庫存采購到為訂單采購的變更”、“從采購管理向外部資源管理的變更”和“從一般買賣關系向戰略協作伙伴關系變更”三個方面的變更。
1.從為庫存采購到為訂單采購的變更。信息技術下的電子采購改變了傳統采購以庫存為參考制定采購計劃的模式,采購活動以訂單驅動的方式進行。采購部門在用戶需求訂單的驅動下制定制造訂單,制造訂單驅動采購訂單,采購訂單又驅動供應商,從而形成一條準時、定量的采購驅動鏈,以準時響應用戶的需求,從而降低庫存成本,提高物流速度和庫存周轉率。
2.從采購管理向外部資源管理的變更。傳統模式下的采購由于響應速度慢、產品質量事后把關等缺陷,使企業無法實現同步化運作,因此信息技術下的電子采購管理提出了對采購物資實現外部資源管理的思路,采用基于訂單流程的準時化生產模式,參入物資供應企業的生產、運輸等過程的監控和管理,形成一種內外部資源協同管理的模式,使企業的業務流程朝著無紙化、零缺陷、零庫存、零交貨期、零人力資源浪費等精細化管理方向發展。基于這種協同的采購管理思想,企業的內外資源被整合在一個統一的信息平臺上進行管理,使企業變成一個電子化的內外部協同工作的組織,即:以企業本身為核心,與供應商、物流企業建立Internet信息平臺,來達到同步作業、資源共享的目的;
3.從一般買賣關系向戰略協作伙伴關系變更。在傳統的采購模式中,供需雙方是臨時的、短期合作,并且競爭多于合作的關系,這種粗放的供應商管理模式使企業生產資料的供應非常沒有保障,并且這種簡單的買賣關系無法為企業解決一些涉及全局性、持續性和戰略性的問題。信息技術下的電子采購管理,由于信息交流和協同管理的深入,供需雙方達成戰略合作關系已成為可能,也正是基于這一點,電子采購中的供應商管理才能更好的適應市場競爭的規律,實現供需雙方共贏。
(二)采購管理的優勢變更。信息技術下的電子采購利用信息和網絡技術對采購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管理,有效地整合了企業的資源,幫助供求雙方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這一全新的商業理模式下,電子采購管理的優勢亦是十分顯著。
1.信息共享,采購信息的管理更有價值。利用信息和網絡技術進行的采購,都以全面的數據庫作為支撐。在交易操作的過程中,網絡交易平臺會根據業務數據進行真實的存儲,不僅方便日后查詢,便于總結經驗,還可以通過系統分析實現數據整合,針對采購中出現的問題便于決策者做出快速的反應。
2.降低采購成本,提高采購效率,縮短采購周期。電子采購的網絡平臺面對全球市場,可以打破傳統采購模式的局限,引入多重競爭,貨比多家,在質量、價格多家多重競爭中選擇滿意的供應商,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購成本;電子采購的作業都是通過網絡實現的,不僅避免了與供應商面對面的議價、談判過程,大大降低了采購的差旅成本,而且整個業務過程在網絡平臺上信息共享,真正實現了無紙化辦公,提高了采購效益;在網絡平臺上,采購方與供應商的信息溝通更加便捷、準確、及時,供需雙方可以實時互知供需狀況,一方面便于供應商做出快速響應,另一方面采購企業也可以實現準時化采購,實現由“為庫存而采購”轉變為“為訂單而采購”,從而降低庫存成本,提高物流速度和庫存周轉率;
3.實現采購管理向供應鏈管理的轉變。現代企業的競爭已經不再是單個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因此要求供需雙方建立起長期的、互利的、信息共享的合作關系。電子采購模式可以使參與采購的供需雙方進入供應鏈,采購方可以及時將數量、質量、服務、交貨期等需求信息通過電子采購平臺傳送給供應方,并根據生產需求及時調整采購計劃,使供方嚴格按要求提品與服務,實現準時化采購和生產,降低整個供應鏈的成本,最大可能的使供需雙方實現“互惠共贏”。
4.采購過程公開、公平、公正,提高采購的透明度。電子采購的全部過程都是在公開的網絡平臺上完成的,避免了交易雙方的私下接觸,增強采購工作的透明性和公開性,有效地防止采購過程中由于人為因素造成的暗箱操作等腐敗行為的發生,使采購過程更公平、公正;由于采購過程公開在網絡上,不僅交易雙方、監督部門可以全程了解、監控,普通群眾也可以參與監督,避免了采購中的黑幕,真正實現“陽光采購”。
5.優化采購流程,實現采購流程的標準化。電子采購根據信息和網絡技術的特點,對傳統采購的業務流程進行優化、重組,設計出更加科學、更加規范的采購操作流程,使電子采購的各個環節都能最大限度的發揮作用,并根據相應的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按照設定好的標準化流程,從技術上限定所有操作流程必須按限定的程序完成,操作人員無法改變操作流程,最大限度減少人為因素影響,從而保證了采購流程的規范性。
(三)采購管理的效果變更。信息溝通不及時、采購成本高、質量控制難度大、協同管理效果差、采購方式單一等問題一直是傳統采購無法逃避的難題,基于信息技術的電子采購無疑成了破譯這些難題的鑰匙。
事實上,電子采購利用先進的信息和網絡技術,在Internet環境下搭建起相對開放的網絡交易平臺,供需雙方通過平臺實現無縫性的商業交易。由于電子采購的網絡平臺面對全球市場,采購方有條件選擇更多的供應商參入競爭,貨比多家,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購成本;采購的信息化,使供求雙方的溝通變得更加便捷、準確、及時,從而提高物流速度和庫存周轉率;采購信息化的另一個優勢就是它實現了信息共享。信息共享不僅為供需雙方提供了及時的供需狀況,還為群眾參入采購監督提高了方便,使采購更加透明化,真正實現了“陽光采購”。
四、結束語
實踐證明,加強采購管理,是企業降低成本、保證產質量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企業生產效率的重要前提,是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快速推進的今天,企業之間的競爭日益劇烈,如何使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謀求更大發展,不僅要在產品開發、銷售等環節上尋找突破口,還需要在物資采購上挖掘潛力。因此,企業必須要有一套科學、系統、行之有效的采購管理方法來指導實施物資采購,以保障生產需求,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獲得持久發展提供動力。基于信息技術的物資采購管理,正好順應了企業發展的這一需求,更加淮確、及時、從容的處理物資采購過程中遇到各種的問題,成為現代企業物資采購管理的首要解決方案。
參考文獻:
[1]趙晨.第二代ERP引導企業信息化的明天[J].經濟日報,2002,11(7):12
[2](美)布瑞德福特•康納爾著,張志強,王春香譯.公司價值評估[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
[3]肖勝萍,蕭鵬.現代物流管理[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3,1
[4](美)阿沃斯•達莫達讓著,姜萬軍譯.深入價值評估[R].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篇9
一、案例。某公路施工企業的大部分工程項目選用了工作量法確定完工進度據以確認本期收入、成本和毛利, 本人運用另一辦法即成本法抽查了幾個項目,兩種方法下的收入、成本和毛利情況如下:
預計總收入、總成本、總毛利相同,由于選用的方法不同,本期的收入、成本和毛利均出現了差異,最終影響當期損益88.24萬元,差異率7.74%。
產生差異的原因
一、根據工作量法確認工程進度,必須取得業主批復的工程進度、月報表或者工程結算清單,而在目前實際運行中由于多種原因在資產負債表日無法取得相應的計量或結算文件,所以實際工程進度與批復文件存在差異。首先是批復文件時間滯后,常常是實際工程細目已完工而計量批復卻仍正在辦理過程中,一般要滯后一月,如果業主有意拖延(減少業主資金支付)則滯后時間更長;其次是業主計量時點與資產負債表日存在差異。一般業主以每月15或20日為計量確認日,而資產負債表日為12月31日,計量時點差異導致工作量差異。此案例時點差異造成工作量差異200萬元。再次是空間差異,有的工程細目實際已完工,但業主不給計量,例如混凝土預制細目雖已完工,但一般規定養生期內不予計量,該案例差異150萬元。
二、變更項目批復困難,按《準則》規定確認變更收入的兩個條件在實際運行中很難實現,一項工程細目變更,業主口頭承諾,施工結束后,履行批復程序特別煩瑣,甚至有的地方工程不竣工不予批復,依據《準則》規定取不到批復就不能確認收入,而相應的成本已經發生,所以影響項目工程進度確認的準確性和實際毛利狀況。
三、在以上兩種情況下,項目人員無法取得計量批復文件,為應對總公司決算,往往編制臨時工程進度計量文件,找業主臨時認可簽字,這種臨時文件不具有法律效力,業主仍以日后真正的計量批復為準。這種情況又為項目管理者操縱項目毛利創造了可乘之機,項目管理者往往根據不同意圖調整收入和毛利,有的為了完成利潤目標、承包指標,可能會多計收入;有的為了以豐補歉、留有余地等目的而少計收入,待工程竣工決算以后再做調整,人為操縱項目當期毛利。如該項目當期少計收入200萬元。
難點
一、對當年尚未完工的工程項目,審計基準日的工程進度與企業資產負債表日確認收入時的工程進度相比已經發生較大變化,審計人員難以獲取資產負債表日工程進度的準確數據,不能準確判斷企業資產負債表日確認收入的可靠性。
二、對一些隱蔽工程已無法用一般測量手段來確認實際工作量,審計人員不能根據現場的實際數據判斷資產負債表日有關數據的準確性。
三、收入的截止測試失去了實際意義,對尚未完工的工程,依據被審計項目工程預算員編制的工程預算書進行收入截止測試,不可能發現收入截止存在的問題。
審計方法
一、運用與工程項目確認完工進度不同的方法,計算當期完工進度的百分比,再根據完工百分比計算當期收入、成本與毛利,作為分析項目會計報告確認毛利的參考依據,如案例所述。
二、檢查企業累計結轉收入和累計結轉成本是否基本配比,分析、判斷收入確認可能存在的問題。
三、抽查以往年度已竣工決算的工程收入確認的有關資料,將會計賬面確認的收入與按竣工決算應確認的收入進行比較,計算出收入確認的誤差率,作為對資產負債表日收入確認調整的參考依據。
四、可以取得監理公司監督的工程進度記錄作為工程完工程度參考。
五、在審計中,可根據施工工程的規模、繁簡程度、施工企業情況以及所編制工程施工圖預算的質量水平等因素,采用不同的審計方法。
工程成本的審計
一、通過審計案例發現的主要問題
第一,合同預計總成本(工程施工圖預算)的編制審批流程不規范,編制成本所采用數據之間勾稽關系不符,編制的隨意性較大,導致預計總成本與實際成本相差過大,影響當期損益的真實性,有人為調整當期毛利的嫌疑,這是成本審計的重點問題。
第二,建造合同的甲、乙雙方不能及時對賬,特別是甲方供料的往來款項及供貨數量不能及時登記入賬,導致成本失真。
第三,項目部日常核算管理制度松懈,各種財產物資的收發、領退、轉移、報廢、清查等業務流程及內控制度不健全,導致材料管理和核算出現漏洞。
第四,工程項目在分包的情況下有的分包細目不計分包收入和成本,造成收入、支出數據失真。
第五,直接成本登記不及時,當期成本與下期成本劃分不清;期間費用分配辦法不規范,導致當期毛利不實,如承包人駐地建設費用一次進入當期成本。
二、審計方法
第一,重點審查合同預計總成本(工程項目施工圖預算)的編制、審批流程是否規范實用、健全有效,可運用內控制度審計方法,進一步審查、測試相關的內控制度下產生的數據資料的完整性、正確性及合法性,通過對預計數據與實際數據的對比分析,驗證差異是否合理,如果差異較大,可對重點工程項目采取全面審核法,分析差異過大原因,確定對當期損益的影響數額;采用抽查法審查以前年度已竣工決算的工程項目的成本確認的有關資料,將會計賬面確認的成本數據與按竣工決算應確認的成本進行比較,計算出成本確認的誤差率,作為對資產負債表日成本確認進行調整的參考依據。
第二,審查當期實際成本費用的真實性,對重點項目采用詳查法檢查為完成合同實際發生的合同成本是否及時、準確地進行歸集和登記,審查為完成合同尚需發生的預計成本的計算是否科學、合理。
第三,對以前年度開工且本年度尚未完工的工程項目,應重點審查本年實際成本與本年預計成本的差異程度,如出現差異較大,應以誤差率對未完合同部分預計成本進行調整,配合收入審計內容,對工程毛利的差異變化予以披露。
第四,材料費用重點審查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是否健全、有效,材料出入庫制度是否完備;有無材料消耗異常的項目,并查明原因;期末材料的盤點是否真實準確。
第五,人工費用方面可運用分析性復核程序,檢查年度人工費有無異常變動,并查明原因,抽查外雇人工費結算憑證用以確定統計、計算、發放是否合規,為查明施工企業、建設單位與施工隊是否串通舞弊,審查有無虛支冒領等違規行為。
綜上所述,在公路施工企業按《準則》確認完工進度、項目收入、成本的條件下需要注意的事項:
一、審計實踐表明成本法是公路施工企業確認完工進度百分比的一種較好方法。工作量法確認工程進度除項目管理機構本身外,主要取決于外界,如駐地監理、總監理、業主等多個層面。而成本法主要取決于項目管理部本身,只要成本核算、管理等內控制度健全、運行有效,可以相對準確地確認完工進度。
篇10
1.1技術路線吐魯番地區土地調查數據庫建設包括縣級成果接收、成果初檢、坐標投影轉換、接邊、整合后質量檢查、數據字典與數據索引的建立、入庫等八個步驟。吐魯番地區第二次土地調查數據庫建設的作業流程如圖1所示。
1.2工作內容按照《土地利用數據庫標準》、《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數據庫建設技術規范》等要求,對縣級土地調查匯交數據的基礎上,組織縣級數據接邊,開展對縣級數據的集成整合,建設地區級土地調查數據庫。以縣級轄區為基本單元,根據地區、縣國土資源業務管理模式,構建相應的地區土地調查數據庫管理系統,對縣級土地調查基礎數據庫進行統一管理,通過地區土地調查數據庫實現二次調查成果統一管理和網絡地圖的、局內訪問、修改等功能的廣泛應用,為縣級土地調查數據庫的備份、更新、維護、應用和上報等日常工作提供系統支持。具體工作內容包括以下四個部分:1)縣級土地調查數據庫的資料完整性、行政區套合、接邊等檢查;2)縣級矢量成果入庫與匯總;3)地區數據庫的常規檢查,控制面積檢查、懸鏈檢查和界線的拓撲檢查等;4)吐魯番地區土地調查數據庫安全管理與維護。
2數據庫結構
2.1數據庫邏輯結構農村土地調查數據庫結構分為主體數據庫和元數據。空間數據庫、非空間數據庫組成主體數據庫;矢量數據元數據、DOM元數據和數字高程模型(DEM)元數據等組成元數據。圖2為農村土地調查數據庫內容及分層。
2.2數據庫內容及分層
2.2.1數據庫內容農村土地調查數據庫內容: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土地利用數據、文本等其他數據。具體內容如下:1)基礎地理信息數據主要包括行政區、行政區界線等;2)土地利用數據主要包括地類圖斑、線狀地物、零星地物等;3)土地權屬數據主要包括宗地、界址線等;4)基本農田數據主要包括基本農田保護區、保護片塊等;5)耕地坡度數據主要包括耕地所處坡度級別等;6)元數據主要包括矢量數據元數據、DOM、DEM元數據等。
2.2.2數據分層空間要素主要采用要素分層方式進行管理,并依據數據內容和空間要素的邏輯一致性進行數據分層,各要素層的命名及定義均依據《土地利用數據庫標準》相關內容。
2.3統一分類體系依據《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21010—2007),采用二級分類體系。一級類12個,二級類57個。
2.4地區級數據庫系統架構系統的設計采用標準的三層體系結構,采用這種體系結構從平臺和開發方面來說,都是一個結構靈活且便于調整的應用體系。吐魯番地區第二次土地調查數據庫系統架構如圖3所示。
3特點和應用
吐魯番地區級第二次土地調查數據庫的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地區級第二次土地調查數據庫的建設以整合縣級土地調查數據庫為主線,將縣級數據庫成果中相關文件互聯,實現對整個吐魯番地區級土地調查數據庫的管理。系統利用內部局域網和國土資源政務專網,實現地區級二次調查數據庫匯總與更新。更新可以采用網絡更新和離線的變更方式進行。網絡更新就是直接利用網絡將縣(市)級數據庫中更新的部分上傳到吐魯番地區臨時數據庫,然后打開更新程序,最后檢查上傳的臨時庫數據正確性,并將正確的變更數據更新到地區數據庫中。錯誤的更新將輸出錯誤日志,返回縣(市)局檢查;離線變更方式就是定期將變更的數據導出至VCT,SHP,MDB等文件中,利用移動存儲設備提交到地區級臨時數據庫中,使用專用工具進行檢查,通過后方可導入到地區級數據庫中。
- 上一篇:水工程管理和保護條例
- 下一篇:班主任近三年工作總結
相關文章
精品范文
10臨時安全施工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