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學實驗室安全守則范文

時間:2024-02-29 17:50: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中科學實驗室安全守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初中科學實驗室安全守則

篇1

關鍵詞:高效課堂;科學實驗;自主學習

科學課以提高每個學生的科學素養為總目標,實驗課的重要性也毫無異義,但實際實驗課的開展和實踐仍舊十分欠缺。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一些粗淺的看法和嘗試,以供大家商榷。

一、凸顯學生“當小科學家”的感覺,讓學生更主動學習

很多學生進實驗室很興奮,但有的卻像旁觀者,出實驗室后的效果也截然不同。一間教室能給孩子帶來什么取決于教師,即使學生是主體,教師的安排仍會決定整個課堂的走向。

在實驗室我首先做的是“弱化了自己,凸顯學生”,在語言上暗示學生才是真正的“主人公”。其實,很多學生小時候都有當科學家的想法。鑒于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暗示,讓學生過一把“當小科學家”的癮,能大大提升學生的參與興趣。主動學習更容易體驗實驗成功的喜悅,反過來又可進一步提升他們自主學習的興趣,進入良性循環。

二、創造安全自由的學習環境

很多時候,我們教師會在開學第一次進實驗室時給學生來點“下馬威”——講一大堆實驗室守則,然后就可以享受孩子們守規矩的“成功”果實,但“害怕”不是教育的捷徑。心理學家羅杰斯曾指出,一個人的創造力只有在其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表現和發展。我們的最終目的是讓他們相信這么做是對的,而不是因為害怕懲罰才去做。

實驗前,我先要求學生觀察擺放好的實驗儀器,如量筒是如何放置的,并讓學生思考原因。然后向學生解釋,其一,讓他們知道儀器正確的擺放方式,實驗結束后可正確整理;其二能及時發現前面使用的學生是否損壞了儀器,報告老師,規避風險。這樣平等地與他們“講道理”,就能達到安全教育的目的,更符合學生接受新知的心理特征,效果良好。在“心理安全、自由”的前提下,更有利于創造一個人人都能參與科學學習的環境。這樣就保護好了學生的創造性和好奇心,也為學生提供了多種表達自己想法和開展科學探究的機會。

三、讓教師有“偷懶”的機會

把課堂交給學生,給學生提供思維的“活動舞臺”,并不是要老師無所作為,而是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究活動的指導與開放程度不同,學生的參與度也就不同。對于《測量物體的長度和體積》這個簡單實驗,我只是說明實驗目的“測量某些物體的長度和體積”,舍掉步驟介紹。接下來就把課堂的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在“偷懶”時有更充分的時間來觀察學生的表現。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老師要充當好“詢問角色”,雖然只是提醒“如何測量可以提高準確性”,卻可打開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思維更加活躍、更嚴謹。

問卷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都希望實驗的時間再長一些。科學探究是需要花費較多時間進行的活動,如果學生對某次探究活動特別感興趣,或者探究過程中學生又發現了新問題,需要進一步探究,則可以延長時間讓學生進行充分的探究和討論。教師應根據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實際需要靈活掌握時間。

四、及時進行實踐活動評價,提升學習動力

實踐活動評價是對學生在實踐活動過程中的表現和成果作出的評價,既可以在學習過程中進行,也可以在學習結束后進行。實驗過程中有行為不當的學生,往往只限于個別,不應全體受到牽連,但及時的反饋是十分必要的。

如果有個別學生在做實驗時出現了不當行為,我會告訴他,“請你放下所有儀器到旁邊去,看大家是怎么做實驗的。希望你能把握好每一次做實驗的機會。”最不公平不合乎邏輯的處罰通常是由于個別學生搗蛋導致全班受罰。科學課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科學的機會,這是由義務教育的性質所決定的。對不當行為最嚴厲的懲罰,就是讓學生停止正在進行的實驗活動,這樣的處置既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時保留了學生求知的興趣,還不干擾其他學生的探究活動。

無論采取什么方法,在具體設計評價方案時都要注重學習過程的評價,肯定學生的學習進步來提升學習動力,同時及時指出學生的不足給予適當懲罰。

五、動腦思考比說出標準答案重要得多

初中科學課程強調讓學生“動手”,但并不削弱“動腦”,恰恰相反,“動手”的目的在于“動腦”。在實驗課的最后我預留了一點時間,鼓勵學生進行討論,不一定要給出正確的解釋,只需把自己碰到的疑問和想法說出來與大家共享即可,允許學生提出不同的(可能是錯誤的)觀點。學生討論老師負有定調和引導之責。為鼓勵和引導學生提問,我會提出以下問題:

今天實驗你遇到什么問題了嗎?

今天實驗你有收獲嗎?

實驗過程中你發現哪些實驗操作會影響你的實驗結果嗎?

有什么方式可以改進實驗嗎?

聽到學生提出的疑問和想法,有的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覺得很是滿足。在《測量物體的長度和體積》的實驗中,就有學生提出以下問題。

【問題1】

學生:測長方體木塊長時,木塊的邊緣有些磨損,會導致測量不準。

師:有解決辦法嗎?

學生:對著木塊中央測量。

【問題2】

學生:實驗桌不水平,會影響量筒的讀數。

【問題3】

學生:小石塊放入量筒后表面會有氣泡。

師:會影響實驗結果嗎?

學生:會影響,實驗測得小石塊的體積會變大。

師:有解決辦法嗎?

學生A:先把小石塊在燒杯的水中浸一下。

學生B:把小石塊提起來再浸下去,反復幾次氣泡就沒了。

師:大家覺得這兩位同學的方法怎么樣?

學生討論。

【問題4】

學生:第一次測量得到的小石塊體積和第二次測量體積不一樣,第二次的讀數要大些。

師:非常好,這位同學通過自己記錄的實驗數據發現了這樣的問題,大家可以幫忙找找原因嗎?

學生:可能第一次測量后小石塊表面沾有水,導致第二次測量的體積讀數偏大。

下課鈴聲響起后,學生的回答熱情依舊沒有減退。學生這樣的“提問和思考”正是我們教師所希望看到的,這些問題也正是這節實驗課的重點難點,這樣既高效達到了這節實驗課的教學目標,也是對這節實驗課的最佳總結。

六、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

總的感覺課堂是有限的,科學教學應當是開放的,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僅僅依靠課堂教學是不夠的。課外活動應該是課堂教學的延伸。通過課外活動,學生不僅可以豐富經驗、開闊視野、活化知識,而且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開展各種活動。

課后的延展內容不必刻意去選擇,完全可以是課堂上一些問題的延伸。如在《質量的測量》中,也有學生提出桌子不平會影響實驗結果,在課堂上學生就對“桌子不水平是否影響天平的測量結果”這一問題產生了分歧,這就是一個很好的課后拓展活動。

總之,初中科學課是以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這節課只是一種嘗試,少了些有序性、可控性,更多的是學生的積極表現以及給我的驚喜。從我自己的角度來感受,在課堂中教師相對比較輕松,課后自己也覺得很興奮,很有滿足感。所以營造一個民主、寬松的教學環境,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把課堂交給學生,從而實現師生平等交流、相互啟迪、教學相長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艾斯奎斯.第56號教室的奇跡[M].中國城市出版社,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