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探索家范文

時間:2023-03-13 19:34: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小探索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小小探索家

篇1

蘇霍姆林斯基說:“最完備的社會教育是學校—家庭教育。”整合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對中學生的健康發展非常必要。家校合作是家庭與學校之間架起的一座橋梁,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互補,相互促進。家校合作的方法很多,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成效。我們期望通過對初中家校合作有效途徑的探索與實踐,提升家長與學校的合作意識,增強班主任與家長的合作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我校在有效家校合作途徑方面,經過幾年的探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以校為本,創建多元化家校合作體系

1.樹立家長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老師”的觀念

我們曾作過調查,90%的家長認為應該把孩子交給學校,一切都由學校來管,孩子教育與家庭沒有太多的關系。這種錯誤觀念給我們的學校教育帶來了問題。常言道“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學生的性格基礎在家庭中形成,很多學生的問題都和家庭教育不當有關。我們通過家長學校、特色家長會等培訓形式,把“家長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老師”這個觀念深植在家長心中,使家長認識到自己的責任,才會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從而使家校形成合力,促進孩子更健康地成長。

2.“家長學校”培訓工作常規化

舉辦家長學校可以幫助家長掌握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提高家長實施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協助學校進行教育教學活動。

例如,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在家長中開展系列講座,初一年級有“邁好中學第一步”,初二年級有“陪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初三年級有“中考考前家長心理輔導”等專題講座。許多家長對“家長學校”的教育方式是非常認可的,希望學校能多舉辦類似的活動。例如,有的家長在學習體會中寫到:“曾一度自以為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我是比較民主的家長,在聽完‘陪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的講座后,才知道自己并不了解孩子。講座使我受益頗多。謝謝學校舉辦的家長學校,我們會和學校緊密配合,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作出最大的努力!”

3.豐富多彩的親子活動,讓融洽親情成為家校合作的催化劑

親子活動是由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相互合作進行的一項活動,可以激發家長積極參與的態度,促進親子關系的健康發展,為家長、學校、孩子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讓“愛和理解”成為家校合作的催化劑。

(1)“相親相愛一家人”,讓孩子和家長敞開心扉。初二年級學生逐步進入青春期,有些學生變得逆反,家長也覺得教育孩子變得困難,學校開展的“相親相愛一家人”親子活動為學生和家長搭建了一個良好的溝通平臺。學生們自編自導自演親情心理劇,演員由學生和家長共同擔任,邀請全年級的學生和家長一起觀看演出。學生們從課堂中走出來,登上舞臺,展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聞,增強了自信心,拓展了展示自我的空間。

活動的效果非常好,例如,A家長感慨道:“這是一次別開生面、令人難忘的親子活動。隨著一個個心理小品的登場,我的心也隨之起伏,甚至可以用震撼來描述。說句真實感受,每個小品都很精彩。孩子們以他們的視角進行創作,在作品中展示了當代中學生對父母、家庭、老師、同學及親情、友情的渴望,表達了青春期孩子希望得到理解、關心、呵護的心理需求。”B家長說:“從親子活動中,我們了解到孩子們所渴望的是什么樣的家長,討厭家長什么樣的做法。這是來自他們心靈深處的吶喊。我覺得貴校這樣的活動非常好,既鍛煉了孩子的學習創作能力,同時對他們綜合素質的培養也非常有幫助,而且對我們廣大家長來講也是一堂非常好的教育課。”C家長贊許道:“通過觀看孩子們的心理劇表演,我感觸很深,希望學校今后能多開展這樣的活動,為家長和孩子創設親密接觸的機會,讓孩子通過心理劇的表演敞開心扉,對父母訴說他們的心里話,促進父母和孩子之間更好地溝通。”

(2)“優秀家長”“好孩子”評選活動。定期開展“優秀家長”“好孩子”評選活動,學校對評選出的優秀家長進行表彰。同時,整理制定出“父母心目中好孩子標準”“優秀家長評選標準”,在全校范圍內進行有針對性的宣傳教育。

(3)共度假期好時光。精心設計寒暑假的親子活動,讓孩子完成“讓我當一日家”“我為父母寫自傳”的任務;讓父母主動與孩子長談一次,與孩子互換一本最喜歡的書籍并交流。學校評選出表現優秀的家長和孩子,給予表彰和鼓勵。這項活動的開展,提供了親子共處的機會,提高了父母陪伴孩子的質量,密切了親子關系,為家庭教育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與此同時,學校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親子關系特點,開展有年級特色的活動,例如“我愛我家”親子手抄報活動、“寫給父母的一封信”親子書信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讓家長積極參與到學校教育中,讓家長更理解孩子,學習掌握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

(4)親情教育課程,引導孩子理解感恩父母。在我校的心理健康課上,開展了親子關系課程,如“聽父母講過去的故事”“我和父母”“奏響家庭協奏曲”,引導、教育青春期的孩子理解體諒父母,用實際行動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孩子們的變化,家長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家長們也開始反思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有意識地調整融洽親子關系,并對參與家校合作有了更高的積極性和期待。

4.家長報提供家長學習與交流的平臺

每月出一期《農大附中家長報》,分設以下幾個欄目:家庭教育理念、名人家教、家校心橋、優秀家長教育心得等。通過向家長發放家長報的函授形式,鼓勵家長學習教育孩子的先進理念,從而提升家長的教育水平、改進家長的教育方法,督促家長對班主任的工作多一些理解、配合和支持。

5.定期發放“致家長的一封信”

針對每個年級學生的不同特點,定期發放“致家長的一封信”,從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節假日安全提示等方面向家長提出建議和要求,使得家長能緊密配合學校教育。

二、加強師資培訓,提高教師開展家校合作的能力

在家校合作中,學校是這一平臺的核心,教師是這一平臺的主體,是家校合作活動的重要紐帶。教師要當好家校合作的研究者和家校活動的組織者,積極引導家長參與家校溝通和合作。為此,我們對班主任進行了專門的培訓,使教師們改變傳統班級管理模式及教育理念,發揮自身在家校合作中的作用。

1.家長會內容人本化,形式多樣化

改變傳統家長會的模式,以尊重學生、促進學生發展為本,把傳統的“批評會”開成“建議會”“溝通會”“探討會”“表揚會”,讓每個家長都樂意來開家長會,每個學生都期待家長會。家長會的形式由各班根據具體情況多樣化展開,如家庭教育經驗交流式,每班選出兩名優秀家長,進行優秀家長經驗交流;班級工作匯報式,由班委、學生和班主任向家長介紹班級的現狀、教育任務;親子教育互動式,可根據班級學生的心理特點,舉辦“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說……”“與父母說說心里話”等家長會,為親子間交流感情、增進理解創設條件。

2.編制專用“家校聯系簿”

“家校聯系簿”的內容有:學生的自我設計;父母的期望;親子寄語;參與家長會、家長學校、親子活動的反饋和心得等。“家校聯系簿”拉近了學生與家長之間的距離,密切了家長和班主任的關系,使得家校合作向更深層次發展。

3. 及時發放“在校反饋單”

每月給家長發一次“學生在校綜合表現反饋單”,班主任定期向家長匯報學生在校的品行、學習、生活等綜合情況,家長看后填寫反饋意見。通過反饋單的交流,家長和班主任能全面地了解學生在校、在家的品行表現,使家校教育步調一致。

三、緊隨時代,拓展班級與家長的互動空間

網絡是現代社會最便捷的聯絡溝通工具,便于家長和學校隨時隨地溝通交流,促進家長和學校的相互了解,受到了學生、家長和班主任的歡迎。

1.建立班級博客

班主任將與班級學生有關的照片、文字、學生作品、教育方法、教育經驗等在班級博客上發表并共享。例如,初一年級學生白雪的家長說:“我每天都上孩子班級的博客,隨時了解班級的活動,也可以將自己教育孩子的困惑和思考與其他家長分享交流,班級博客已經成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2.成立班級QQ群

班主任將班級的各方面情況及時展示在QQ群上,家長隨時可以瀏覽班級開展的各種活動、學生在校的表現情況,表達心聲、交流家教經驗等。

3.搭建“飛信平臺”

班主任通過“飛信平臺”及時與家長聯系,每天將班級的要求、活動、學生表現、作業等情況以飛信的方式發送給家長,這種家校溝通方式快捷、有效、省時省力,受到班主任和家長的好評。

4.設立家長開放日

邀請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活動和班級活動,例如,在家長開放日,家長可以通過聽課觀察、與教師直接交流等方式,全方位地了解孩子的成長足跡,商討家校共育的辦法。

篇2

一、改善德育評價思路

德育是帶有人文色彩的教育過程。自然而然,德育評價就是對精神產品的生產過程及其效果的評價,就會更多地受社會的文化特點和價值取向的影響,其過程具有長期性和多維性。對精神產品的評價直接導致德育評價缺乏定量內容,更多的是定性描述的結果,造成德育評價的泛化,導致德育效果缺乏實效性。其實,我們把“德”回歸到人的生命歷程中,就不難發現,“德”存在于人的思維意識之中,但同時“德”又展示在人的日常言談舉止之中,我們是通過人的展示去評定其是否有德。為此,在評價過程中,德育評價應側重于個體的道德發展,加強定性和定量分析,用語言描述進行定性分析,對師生言行的量化進行定量分析,通過這兩項分析得出一個完整的結論,提供一個師生再發展的有效參數。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使用的評價一般都是終結性評價,這種評價無異于秋后算賬,失去了德育評價的導向功能。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師生品德的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在過程中關注對師生進行的評價。評價的過程可分為:預設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以學年(或學期)為段的評價結果應該是主觀與客觀、籠統與針對、終結與階段的和諧統一。

二、完善德育評價過程

我們落實德育評價的過程是:首先從“形”抓起,說白了就是使師生得有個師生的樣;其次,再從“行”抓起,抓言行的文明習慣;最后,通過溝通交流,抓師生的“思”,即思維品質,促其人性和人格的形成,再由“思”到“行”和“形”,形成德育評價的良性機制的運行。

當然,抓德育評價并非一時沖動、猛抓一氣就能見實效,它需要一個抓反復、反復抓的過程,要深入到師生的日常生活中。寄宿制為我校提供了廣泛而有效的德育評價時空。

我校是寄宿制高中校,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一直實施準軍事化管理,規范著師生的言行。

1.德育評價內容的確定

在對教師的評價方面,我們在崗位責任中,補充了崗位德育的相關職責;在“日碰頭、周反思、月診斷”的評價過程中,我們十分關注德育職責的落實情況;在終結性考核評價中,我們將崗位德育的履職情況及效果作為重要的考評內容;在評優、選先、職稱評定、崗位聘任的過程中,教職工的德育意識、德育能力和德育效果,也被作為重要的參考依據。

在對學生的評價方面,我們重新解讀了“操行”評定這一概念。操,即道德情操;行,即道德行為。在以往的評定中,我們對學生進行的評定更多的是以一種格式化的語言,對學生的德性進行抽象的定性描述,而對其道德行為往往是忽視的,因此,缺乏具體的指導性和激勵性。為此,我們重新設計了對學生進行評定的方式和方法,以定性的描述評定學生的道德情操,以具體的說明評定學生的道德行為。

我校通過制定“學生操行評定細則”和“學生操行評定手冊”,加強對學生“儀容儀表、衛生習慣、言談舉止、尊師愛友、誠實守信、出勤情況、集體活動、校園秩序、愛護公物、安全意識、自我調控、學習情況”等12個方面的日常行為的監督和評定,并把每一項進行細化,比如第二條衛生習慣,又細化為便于操作的四項:即1.宿舍內務整齊,及時換洗床單、被罩、枕巾枕套,室內衛生良好:2.講究個人衛生,服裝干凈整潔,定期洗澡,身上無異味;3.不吸煙,不喝酒、不喝生水,不從外面訂餐;4.認真值日,看見垃圾隨時揀拾,保持教室、校園整潔優美。我們還將這四項細化的內容分為四個等次,進行量化評價,但不是單一的等次。在“原因”欄內,注明學生等級的具體表現;在“情操”欄內,寫明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定性描述的內容;在“改進措施和希望”一欄,由班主任依據學生行為表現具體填寫。

在將抽象的要求具體化,便于操作的同時,也為德育評價的實效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轉貼于 2.讓德育評價工作回歸主渠道

德育不能游離于生活之外,而師生的主要生活是教學和學習,課外活動的必要性不能取代課堂德育主渠道的根本地位,每位教師的德育意識,只有通過課堂教學才能轉化為實際行為。為此,我們明確提出了“德育回歸課堂主渠道”的觀點。這樣,德育評價也就自然而然地回歸對課堂主渠道的評價。在實行新的課堂質量標準時,我們發現德育標準是其中重要的構成部分。在貫徹新標準方面,我校組織專項研究小組,就課堂德育滲透展開研究,獲得了有一定價值的研究成果,如實施課堂德育的三個基本途徑,即教師示范、習慣培養、學科滲透等。德育干部、教學干部帶著量化表走進課堂,對教師和學生進行定性和定量的評價,并做到及時反饋,及時糾正。經過實踐,我們發現,課堂德育評價落到了實處,課堂德育主渠道的功能也得到了明顯提高。

3.德育評價圍繞核心才能得到落實

班級管理是學校管理的核心,是形成良好班風、校風的重要前提和基礎。為此,我校實行日碰頭、周反思、月診斷制度,根據需要,每天各班都有5分鐘的班前會,及時評價前一天的學習生活,布置當天的內容,每周的周反思,班主任開好班會,評價一周來學生的具體表現。每月的月診斷,班主任從整體上分析本班問題,評價一個月以來學生的具體表現。此外,班主任還要做好學生的過程記錄評價表,做好班級日志、回宿條、班級家長訪談錄等文字記錄。同時,學校德育處定期召開班主任會議,交流經驗,評價各班、各年級的現狀,通過班級評價使班級管理走向成熟完美。

4.在走動式管理中。實施監控評價

我們通過走動管理,對學校存在的不文明言行進行有效地遏制與消除。為了保證教育教學秩序,養成好習慣,我們設立了升旗、廣播體操、室內衛生、校園公共區每周大掃除、自習課紀律、課間紀律、宿舍量化等常規檢查項目,由德育處與學生干部組成值日周隊伍,每天定時檢查,量化打分,公布結果,反饋到每個班主任手中。考核分作為評選先進班集體的重要依據,每個班集體、宿舍設立“流動紅旗”,鼓勵學生自覺遵守行為規范,樹立為班集體爭奪“流動紅旗”的信心。

5.加強自我評價。確保評價實效

目前,大多數學校所采用的評價方法有自評、小組評、師評(領導評)、家長評等。德育工作者在進行德育評價過程中,往往在綜合運用這些方法的前提下,注重小組評、師評(領導評)、家長評。雖然這些評價方法相對于自評來說更具有客觀性和權威性,但就個人發展來說,師生的自我評價更為重要,師生既是開發自身潛能的主體,又是將外部教育影響內化為身心素質的主體,當然也應該成為評價自身道德素質發展狀況的重要主體。我校在教師方面通過“教師成長軌跡”,引領教師自我反思、自我評價、自我體悟、自我提升;在學生方面通過“自我成長卡”,提倡學生自我教育,自我評價。實踐證明,師生的自我評價能更有效地培養師生的自我認識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從而更有利于道德素質的真正提高。

三、正確使用評價結果

評價的目的不是遏制人和為難人,我們要學會用欣賞的眼光,全方面、多角度客觀地評價師生。任何一名師生都有優缺點,我們不能只看到師生的問題,那樣只能激化矛盾,出現不和諧的雜音。我們認為,評價要從關心師生的生活小事做起,做到尊重師生、幫助師生、關愛師生。我們通過“校長信箱”、“師生聯系冊”、“學生周記”等形式進行溝通交流,慎重地使用評價結果,隨時校正師生的過失,給他們以及時正確的指導。這樣既有利于他們的可持續發展,使評價發揮其良性功能,又可為師生下一階段的發展提供豐富可信的背景資料。

篇3

關鍵詞:家校結合;溝通;途徑

一、以理念為先導,通過培訓提升家長對家校結合教育的認識

1.定期召開家長會

家長會的召開有利于進一步增強家校之間的溝通聯系,提高家長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形成家校教育同步化,發揮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合力作用,同時也能最大限度地消除老師和家長之間的誤解和家長對學校工作安排的不理解,為學校與家庭合作的教育教學工作敞開方便之門。

2.定期發放“致學生家長的一封信”

在開學及寒暑假開始前,發放致學生家長的一封信,增強對學生假期期間的監管及家庭教育方法的指導。指導學生在寒假期間的學習、生活、家庭教育等,做到放假不放任,指導家長做好寒假期間的家庭教育工作。

二、創設多渠道的家校溝通方式

1.家訪

家訪是溝通學校和家庭聯系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主要是解決個別兒童、青少年的家庭教育問題。對個別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家庭訪問,有助于及時了解學生、幫助學生,讓家長了解學生在校的表現,讓家長了解學校和班級的教育教學活動。留守兒童家長的家訪工作可根據其家長返鄉時間,制訂靈活的家訪時間表。

2.電話、手機短信及網絡聯系

利用電話和智能手機終端,對學生家長公布學校網站、班主任建立班級家長交流群、公布科任教師電話,使得外出務工家長與家校聯系實時化、常態化。

3.利用校訊通、教育卡終端聯系家長

聯系卡是學校與家長經常保持書面聯系的一種很好方式,其優點是簡便,無需勞師動眾。一般是每周或隔周班主任寫上該生近階段各方面的表現、取得的進步及存在的問題,通過終端發給學生家長,及時交流信息,統一要求。

4.飛信即時傳遞有效信息,強化家校溝通

飛信是班級管理中重要的“信息使者”,不用擔心打擾對方工作,就能把有效信息及時傳遞給家長,還可以通過“飛信歷史聊天”來記錄自己與家長、學生的溝通情況,做工作總結。

在農村家庭教育中,我們要指導廣大家長自覺應用科學合理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全面端正家長的教育價值觀,形成有效的家校教育合力。愿我們這條育人工程之路越開越闊!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有效性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而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如何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恰當地融合多種元素,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有效評價,是筆者所關注的。筆者現就將一些個人體會做粗淺分析,與各位教師分享。

一、評價語言豐富、有效

課堂評價是一種有價值的判斷活動,是一種富有思想的價值反思。有效的課堂評價,能充分發揮其激勵、導向、調控功能,使學生學有動力、學有方向;使教師教有主導,教有成效。而現今的課堂評價中評價語十分單一。長久下去,這種評價表揚將毫無意義。因此,我覺得應著力做到:

1.評價語言應具有個性。這里所謂的個性既是指對于不同學情的不同對待,同時也是指對不同學生的區別評價。有些教師在課上無論學生怎么說,都給予“你真棒”的表揚,導致學生完全不清楚自己究竟“怎么棒”。因此,我們應對每一位學生的回答分別做出恰當的、個性化的評價,使學生得到真正意義上的關注,清楚自己究竟好在哪里,不足之處又在哪里,如在一次小學數學應用題研討會上,我聆聽了一位名師的《解決問題》的現場課:

(1)當學生在介紹自己如何解決問題的方法時,這位教師評價其“詞匯很是豐富”。

(2)由于是借班上課,學生雖被教師的課深深吸引,但卻急于得不到教師的點名回答時,這位教師巧妙地用一句“老師不認識你,但我可以隨時用手指點到你”,撫平了學生那顆焦急的心,直到下課課堂氛圍一直十分融洽。

(3)當學生在拓展練習中,按要求涂色時,教師用一句“絲毫沒有涂出外面”來評價學生的作品。這樣的評價不僅給學生指出了不足之處,同時也體現一個仔細涂、認真涂的學習習慣的滲透。

上述情況的設計,可以看出這位教師不但課前精心預設,充分考慮了課堂教學中的種種情況,同時也充分考慮到學生個體化表現的適時評價。如果這位教師沒有為學生做出量身定做的精彩評價,相信也不會有如此成功的課堂演繹。

2.評價語言應豐富、多樣。學生長期處于同一種評價環境,就會對其產生免疫。因此,我們要不斷豐富我們的課堂評價。如我在今年施教《年、月、日》一節內容時,經常用“你知道的可真多啊”“你講得很有道理,如果你能把語速再放慢一點,其他同學就能聽得更清楚了”“你的方法真是特別,讓我吃了一驚,其他同學聽明白了嗎”“你真是個善于學習的人”等語句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評價。這不僅激發了他們的學習欲望,實現了師生互動,還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3.評價語言應中肯、適度。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雖然我們應采用中肯的態度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做出正確評價,但評價并不意味著一味表揚,教師必須對學生表現做出客觀的評價。否則就會讓學生認為教師的評價是虛假的,進而產生一種輕視心理,這就使評價失去了它原本應具有的功能。同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應注意適度,千萬不可濫用,否則贊賞也會失去其價值和意義。

二、評價形式多角度、有效

教師的評價應該能夠喚醒學生自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還要引導學生關注他人,關注自己。

在課堂教學中對于學習行為的評價并不是教師的專權,我們同時要讓學生敢于發表對自己、對同伴、對教師的評價。有研究表明:小學生的學習行為除在意教師的肯定與贊賞外,其同伴的肯定與表揚也占有極大的作用。因此,我們在數學課堂中應發揮其評價的導向、激勵和自省作用,建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評價體系,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臺。

事實上,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和同學的關注與激勵,特別是學習相對較弱的學生,他們更加渴望得到教師的鼓勵。因此,我覺得在教學過程中應用發展的目光對待學生的任何一個方面的進步,哪怕是極小的一個進步,教師都應通過評價加以肯定,鼓勵其不斷進步,使不同的學生在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我現在所教的班級中有這樣一名學生,他學習上較其他同學差距較大,因此上課時較少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一次,上新單元的第一課時,我說道:“本單元內容是新知識,對于每一位同學來說都是一樣的。如果你從第一節課開始認真聽,就能學會一種新本領,它對于每個人都一樣公平。”我說完后習慣地看了他一眼,發現他正專注地看著我。接下來的事情更加出乎意料:他第一次在數學課上主動舉手,而且第一次板演成功。同學們自發地為他鼓掌,我順勢跟全班學生說:“這掌聲既是送給他的,因為他成功了;同時,也是送給你自己的,因為你學會了欣賞別人。”那一刻,我相信他的心被震撼了,其他同學也受到了鼓舞。這樣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卻帶來了如此大的收獲,這是我沒想到的,從此更加堅定了我研究課堂評價有效性的決心。

三、評價時機動態、有效

在進行課堂評價時應把握時機,及時恰當地表揚學生的學習行為。只有這樣,才能起到真正的激勵、導向功能。

1.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智慧火花時,教師應善于捕捉,及時對其進行肯定,幫助學生認清自我,發現自己的優點,找回自信。

2.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常常會出現一些出乎意料的情況,這時教師應及時抓住時機,理清思緒,運用巧妙的評價進行處理,這樣做往往會有意外的收獲。

篇5

一、安全第一,警鐘長鳴

沒有安全作保證,學校教育的一切工作都是零。安全工作太重要了,直接關系著學生的安危、家庭的幸福、社會的穩定。現在的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他們的安全格外成為家長關注的問題。所以,作為學校和所有的教師,都要在思想上把學生的安全放在首位,在學校的工作中要突出安全第一,在教師的心里要警鐘長鳴。要把這種安全思想,牢牢銘刻在學校的每一個教職工的心尖上;要把這種安全思想,廣泛深入地宣傳到學校的各個角落,使全體師生始終不能對安全松懈。只有這樣思想上高度重視,安全工作才會有良好的起點。

二、班主任是做好學生安全工作的主力軍

思想上對安全工作重視,并不等于安全工作就做好了。加強責任心是做好學校安全的關鍵。由于認識不足,有相當一部分班主任的所謂重視是“捆住”學生的腳和手,盡量讓學生少動。這種以犧牲班集體活動為代價的安全,是消極被動的。盡管,學生在嚴格管束之下,不會出什么事兒,但是,正因為很少“做事”,學生也就很難形成自覺的安全意識、獲得自救自護的能力。作為班主任,應該本著對學生終身負責的思想,將增強學生安全意識,培養學生的自救、自護能力作為班級安全工作的最終目標,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危害學生人身安全的不安全隱患。因此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要始終把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做到時時講安全、事事講安全。一是做好每天放學1分鐘的安全交通警示教育,叮囑學生靠右邊行走,不得散隊,由帶隊班長負責監督以及適當管理。二是教育學生課間不得追逐打鬧,不得在樓上或樓梯向下張望,出教室、下樓要有一定秩序,避免擁擠。三是從學校到家、從家到學校都安排好小小安全員,明確他們的職責,盡好自己的義務,做好督促工作。四是做好每周一次主題安全教育晨會、每月一次安全教育主題班會。五是適當組織學生學習一些有關安全小常識,以便應急。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動

現實生活中,天災和意外傷害往往難以避免,但是如果我們采取合理的預防措施,并加強對學生的防災避險教育,當災害來臨時,是可以把損失降到最小程度的。

我校經常利用班會、隊活動、綜合實踐課對學生開展安全預防教育,通過這些主題班隊會和黑板報、手抄報比賽、繪畫比賽等方式,使學生接受比較系統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觸電、防食物中毒、防病、防體育運動傷害、防火、防盜、防震、防騙、防煤氣中毒等安全知識。學校會定時組織一些防火、防震等演練活動,教給孩子們正確的逃生方法,通過讓孩子們親身經歷現場模擬,并在活動結束時以日記或周記的形式,讓學生更深刻地記錄他們真實的感受,從而深化安全教育的目的。

四、加強檢查,及時整改

對學生的安全教育不僅在于形式多樣,還要力求扎實、有效,做好督查整改工作十分必要。一是我們在班級中,每天實行上課點名制度,讓班干部報告人數給上課的老師。如果上課時發現哪一位學生不在座位上,就及時詢問他的去向,如果沒有按時來上課就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系,弄清原因,自己做到胸中有數。二是每天放學的路隊,也讓路隊長認真清點人數,并及時核對路隊名單,進行評價;送路隊時教育學生要好好走路,不要邊排路隊邊打鬧,不要在路上玩,要按時回家。三是小飯桌學生排隊上樓就餐,隊長點名組織帶隊,保證就餐秩序,培養良好習慣。四是課間派出安全小衛士監督檢查,對于追逐打鬧的學生做好登記,進行嚴厲的批評,給于適當的懲罰,對于不守紀律的學生,認真做好教育工作。五是學校定期對校舍、電路、體育場所和器材等進行安全大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五、關注學生的心理安全

“班主任在學生全面健康的成長中,起著導師的作用。”要做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班主任就要在自己的工作中增強這樣的意識:關注生命。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認知特征、不同的興趣愛好、不同的欲望渴求、不同的價值取向、不同的創造潛能,從而鑄就了千差萬別的個性。教育的根本任務就在于挖掘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個性,讓個性由依附走向獨立、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內斂走向凸現。對那些心理不安全的學生,學校要積極進行心理干預。

六、與學校就近的派出所保持密切聯系

篇6

關鍵詞:農村 家校合作 以校為本 實踐與思考

一、家校合作的概念界定及意義

家校:即對學生最具影響力的兩個社會機構——家庭和學校。家庭本身具有教育未成年人的職能和責任,學生成為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教育對象,構成了家庭與學校相關聯的客體,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鏈。

家校合作:顧名思義是“家庭與學校合作”,是一種家庭與學校教育相互配合的雙向循環活動;是現代家校合作教育發展的新模式,一般有兩種形式:即“以校為本”和“以家為本”。從現實意義上講:家校合作可化解家庭教育低效的難題和提高家庭教育的實效性;可促進家庭教育創新發展;可改變“5+2≤0”的現象;可整合教育資源,形成教育合力(5+2≥7效應)。“以校為本”的家校合作,從所處教育機構(學校)和角色(教師)出發,以學校為本位開展家校合作活動,毋庸置疑,也是順其自然;從運作模型到流程環節直至反饋調控都符合學校管理的目標指向。家校合作活動圍繞的中心是學生,學生是家庭和學校共同的服務對象;家校合作的形式是一種雙向互動的過程,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應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促進,其中學校應起主導作用;家校合作的過程是社會參與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家長及教師之間的情感交流的過程,同時,也是家庭和學校為實現兒童全面發展,在平等的基礎上,雙方溝通協作,最終實現優勢互補的一種活動;家校合作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身心健康成長,更好的實現社會化。

二、“以校為本”家校合作活動的探索與實踐

家校合作是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由于社會發展的復雜性,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有各自的優勢和局限性,現代中小學生的教育很多是學校無法實現的,需要家庭和社會的共同關注與配合。特別是家庭教育,很多行為習慣需要在家養成,家長的責任是至關重大的,家校合作教育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由于農村家庭居住邊遠分散,家長外出務工的多,經濟條件比較差,交通不便等多種因素,比較適合于“以校為本”的研究與實踐。以內官營中學的家校合作實踐活動為例,在總結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尋找合作過程中現存的問題和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為我區農村全面推廣“家校合作”教育活動提供可借鑒的依據。

我校“家校合作”開辦比較早,但比較正規的家校合作活動是從2009年開始的,主要是“以校為本”展開活動至今已延續四年,從初步探索實踐到實踐過程中完善,現已形成良性循環,使本校“家校合作”教育已形成規模,取得了顯著成就。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培訓家長提高認識,形成家校育人目標的統一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完善,它的社會性的深化,并不意味著家庭作用的削弱,而是意味著家庭作用的加強。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才能實現和諧的全面的發展,就是兩個‘教育者’——學校和家庭,不僅要一致行動,要向兒童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始終從同樣的原則出發,無論是在教育的目的上、過程上還是手段上,都不要發生分歧。”可見,青少年的教育需要家庭與學校很好合作才能獲得成功。中學階段是學生發展的一個特殊時期,在這一階段學生的生理、心理都發生著急劇的變化,學習任務的繁重,升學、就業壓力的增大,再加上社會復雜環境的影響,都對學生形成了挑戰,要協助他們很好的應對這一挑戰,僅靠學校是不夠的,還需要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我們認為家校合作是應對這一挑戰的有效途徑。

(1)舉辦家長學校,有機培訓家長,形成教育目標的一致性

我校舉辦“家長學校”,一是注重了家長的有機培訓。開展各種類型的大小型家長會和家長座談會,針對農村家長的教育觀念,方法方面存在的具體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培訓。促進家長提高認識,關心教育、參與教育,增強教育子女的信心和能力;挖掘教育資源,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家長學校的開辦,拓寬活動資金的籌措渠道;讓家長了解學校情況,例如,開學初的家長會,學校首先給家長介紹學校本學期的收費情況、學校的工作計劃、教育教學任務以及教育管理措施等。期中考試后的家長會主要讓家長了解自己孩子的考試成績、在校的各種表現以及發展的潛能,存在的問題,家長在后期還應做些什么?怎么做等。另外,由于農村多數家長外出務工,學校除了定期召開大型家長會外,還選擇家長農閑的時候,或外出務工人員返鄉的時候,針對重點年級的家長進行分層次培訓。

我校設立有容納3000多人的培訓場地和容納150多人的培訓室,有領導和專業教師具體參與負責,并邀請心理學專家、家庭教育專家就中學生青春期的心理轉變及家庭教育理念對教師和家長進行有機培訓。使家長在了解政策的基礎上,充分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激活家庭教育資源的充分利用。教育家長了解中學階段孩子生理、心理發展的變化;了解孩子在這一階段需要什么?需要怎么樣的幫助和引導;明確學校的主要任務;掌握家庭教育的方法;形成家校聯教目標的統一性。通過培訓,使家長和學校在教育孩子的認識上達成了共識,促進了家校之間的相互信任。既避免了學校和家長在教育孩子上出現的沖突和矛盾,又建立了融洽和諧的伙伴關系,同時,得到了家長及社會的支持和協助。

二是開展形式多樣的專題講座。學校根據目前很多父母過多的關注孩子的衣食住行、身體強健、文化成績等;卻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求、心理健康、思想品德等;要求孩子好好學習,自己卻不思進取等家庭教育誤區,利用“家長學校”每學年舉辦一次由專家、學者和專業人士主講的《重視孩子心理健康》、《良好行為習慣從小養成》、《怎樣做新世紀父母》、《創建學習型家庭》、《怎樣引導孩子的學習》、《要求孩子好好學習,父母必須天天向上》、《獨生子女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隔代孩子的教育應注意的問題》、《與新課程同行,與孩子共成長》等專題講座,并且進行問卷調查、反饋信息,邀請家長代表發言,相互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制定制度,使家庭教育逐步走向規范

我校每學年初,對新生都要進行家庭情況摸底,制定適合本校家長的家庭教育指導制度。如《內官營中學家庭教育指導工作計劃》,《內官營中學家長委員會章程》、《內官營中學家長學校教育指導綱要》、《內官營中學學生管理條例》、《好家長、優秀學員表彰條例》、《家長意見書》、《告家長書》等,讓家長明確其指導思想、主要工作及工作目標;并印發有關的章程、制度、規范等,讓家長充分認識家庭教育指導的重要意義,使家長學校的舉辦逐步走向制度化、規范化。

(3)遵循三大原則,體現家校育人新特色

我校舉辦家長學校的三大特點:一是“導”而不“框”,給家長指明培養教育的方向,給他們更大的思考、實踐、體會的空間;二是搶抓契機,正確引導,促進家長與學生間的和諧交流;三是搭建平臺,創立特色,使家長學校工作常抓常新。我校的家長學校工作現已形成了“以公民道德實踐為切入點,以重塑自我為起始點,以孩子健全人格為出發點,以孩子全面發展為目標”的家庭教育氛圍,為師生家校“四位一體”的教育搭建了平臺,體現了家校合作的新特色。

2.建立健全家委會,形成完整有效的家校聯教機構

家長委員會是家校聯教形成“三位一體”教育緊密聯系的一種較好的形式。我校大型的家長會一般規定為每學期兩次,開學初和期中考試后,家長委員會的建立一般在每學年的起始年級開學初的家長大會上產生,畢業年級的家長委員由起始年級的家長補充,形成循環制。構建模式:“學校家長委員會總會年級段家長委員會班級家長委員會分會”三級機制,班級家長委員會是開展活動的基層單位,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家長委員會的成員,由家長會分級選舉,首先將各級有責任心、素質比較高、名望比較好、有奉獻精神、對教育事業熱心、有一定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樂于義務承擔學校和家長委托的工作的家長選上來,再考慮家長委員會的分布盡量體現農村家庭的分布,便于家長委員會與家長的聯系,使家庭與學校間的信息溝通暢達。家委會的主要任務是:協助學校教育管理;充當學校的參謀;為家庭教育提供咨詢;促進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的結合。其次,給家長委員會自行組織的權利,鼓勵定期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學校擴大對家長的開放范圍,允許家長委員參與學校的各個方面,使家庭與學校的合作層次由知情層次向決策層次逐漸提升。另外,利用家長委員對素質比較低,尤其是隔代家長、單親家長從教育觀念、教育方法上給予指導,負責把教師傳授的科學教育觀念、教育方法傳遞給每個家長,相應的起到為教師減壓的作用。

3.以活動為主體,促進家校合作的有效發展

(1)開展各類家長會,消納存在的具體問題

家長會是家長與教師進行雙向交流互動的好機會。家長會有校級家長會、年級家長會、班級家長會和家長座談會。我校除了校級家長會外,根據班情、學情,不失時機的召開年級家長會、班級家長會和家長座談會,如有“會診式、交流式、咨詢式、展覽式、輔導式、快餐式”等。例如“會診式家長會”,班主任歸納好各種不同的“病例”,將不同類型的家長召集在一起,提供給家長思考,分析問題及形成原因,商討教育失誤及改進措施,尋求最佳教育方案。在會上各任課教師以平等的地位,本著雙方友好、坦誠的態度,就孩子教育的各個方面和存在的具體問題,共司探討解決問題的對策。這樣的家長會在各班最少每學期都要開兩次。特別是針對班級部分學生存在的具體問題,喚醒家長的德育意識,盡量讓家長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使學校德育與家庭德育的目的保持一致、同步發展。

(2)開辦“學校開放日”,提倡家長參與課堂研究

讓家長參與教育就要讓家長了解學校教育,不但了解自己孩子的學習,更重要的是了解學校的教學情況。我校面向家長舉辦“教學開放日”有定期和不定期兩種形式,每周星期三為定期教學開放日,另外根據家長的方便而定,但不論是哪一種形式學校都有專人接待,參觀學校的環境,在自己孩子的課上陪孩子一起聽課,參加學生的各種活動等。讓家長進課堂聽課,參與課堂教學研究,既可了解自己孩子的學習情況,又可提高指導孩子學習的水平和能力;既可了解教師的教學行為,又可為學校的教育教學提供有效建議。

(3)建立學生基本情況信息庫,開展有效家訪

我校鼓勵教師家訪,逐步將家訪制度化,并列人家校合作教育專項考核。家訪的作用在于了解學生在家的情況,爭取家長的配合,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得以結合。我校教師根據所教年級每個學生的基本情況都建立了信息庫,如學生家庭成員結構、經濟狀況、居住條件及生活水平,學生的社會交往及興趣愛好,性格特征及理想愿望等。需要對某個學生進行家訪時,首先根據信息庫已存的信息和目前的表現制定出詳實的家訪計劃,確定明確的家訪目的與內容,再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家訪。因為農村家庭居住分散,家訪比較耗時,而且有很多家長外出務工,監護人又比較忙,所以選擇比較合適的家訪時機是家訪能否成功的基礎。我校堅持做好班主任、任課教師上門家訪工作,特別是對家境貧困、學習困難、行為習慣偏差、身體智力有殘疾、單親、離異等特殊學生進行重點家訪和幫助,使家訪由針對解決學生問題型向針對家庭教育指導型轉變,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據統計每個教師平均每學期有效家訪次數在五次以上。

(4)開通親情熱線,利用電訪優勢

隨著現代通訊工具的改善與普及,為教師和家長的聯系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條件。我校開展“家校合作”的另外一種形式是建立家校聯系卡和開通親情熱線。最直接,最顯實效的是親情熱線。由于農村家長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多,隔代撫養子女問題的突出,家庭教育的空缺,社會環境的復雜性等,給學校教育帶來一定的難度。現代信息的通暢,給各類家長的聯系提供了很多的方便,保證了家校合作的有效進行。

三、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目前我校家校合作還尚處于探索的初級階段,因此,必然會存在著許多問題。例如,有少數教師認為家長不懂教育規律,沒有能力參與學校的教育工作,家長介入校內事務是在挑毛病,形成對家校合作意義的抵觸和狹隘認識。有少數家長與教師存在不同程度的認知錯位,有些家長缺乏參與學校教育的意識,認為教育孩子應該是學校的事,與家長關系不大。在時間上家校合作活動和學校工作往往發生沖突,合作內容的深度、廣度不夠,合作方法簡單等。對于現存的問題通過教育理論的學習,從教育發展的趨勢,合作過程中成功的事例,啟迪部分教師和家長的認識偏差;通過實踐、認識、重整,再實踐、再認識,在實踐和認識提高的過程中形成“以校為本”家校合作模式的建構。

篇7

關鍵詞:生本型 中職院校 英語課堂質量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6-0133-01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現階段的教育現狀越老越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在中職院校,英語課堂的改革更是不斷為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夯實基礎。在進行課堂改革的實踐中,良好的評價體系能夠推動英語教學效率的提高,促進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但是現階段的教學評價體系還存在單一性、模式化的弊端,需要不斷進行優化。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化,學生的主體地位越來越得到尊重,建立“生本型”中職院校英語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勢在必行。

1 建立“生本型”英語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理論基礎

1.1人本管理理論

要想建立有效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確保教育評價體系能夠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其中重要的理論基礎就是人本管理理論。所謂的人本理論可以簡單理解為在實施各種管理措施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將“人”作為一切管理活動的出發點和根本落腳點,確保為人創造一個獲得發展、實現自我價值的環境條件。具體到中職院校的英語課堂,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在確立教學評價體系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中職院校學生的心理需求和興趣愛好,從而極大地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從而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質量。通過建立行之有效的“生本型”中職英語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最根本的目的是想通過評價體系,發現教學過程中的優缺點,從而不斷對英語課堂進行完善,促進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

1.2教育評價理論

教育評價理論是由W.R.Tyler所提出的一個專業學術理論,建立在課程和評價之間。作為綜合性的概念體系,教育評價理論的提出,能夠為學生提供教師、家長、學生以及其他人的信息,幫助學生學習學科知識,從而促進學生不斷提高學科素養。具體到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應該充分建立在教育評價理論的基礎上,確保質量評價體系能夠為我所用[1]。根據教育評價理論的相關內容,在建立英語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過程中,應該不斷促進評價功能向多樣化的轉型,促進評價手段向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向發展。在“生本型”中職院校的英語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中,為了提高可操作性,應該加強對評價對象的主體性和教育價值的多元性進行評價,又要重視教育評價體系的發展性和教育性。

2 “生本型”中職院校有效英語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建立

2.1 確保教學質量評價指標的多樣化

在英語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建立過程中,確保教學評價指標的多樣化有利于使教學評價的公平性和真實性得到有效體現。所以,在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建設過程中,既要把英語的期末考試成績作為重要的評價指標,也應該充分重視學生的平時表現和課堂積極性。尤其是英語本身的學科特點要求學生在平時的課程學習中要積極參與,不斷提高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聽力水平,從而確保自己的英語綜合水平能夠得到全面提高。另外,課后表現也是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重要指標。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指標評價,能夠引導學生全面提高英語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科水平,讓英語成為交流的真正工具,而不是紙上談兵。

2.2教師對評價內容和形式要做到面面俱到

在“生本型”中職院校有效的英語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建設過程中,教師應該通過不同的手段對教學評價內容和形式進行全面了解,深入了解學生對英語學習的進展和現狀,從而獲得真實的數據信息,保證質量評價系統的結果具有真實性,在評價內容和形式方面做到面面俱到,從而保證學生的英語知識學習效果,也能夠深入了解到學生對于英語學習方法和策略的掌握情況,從而引導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促進英語高效課堂的實現[2]。

2.3在質量評價機制中引入激勵機制和策略

為了保證“生本型”中職院校有效英語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實施效果,在質量評價機制中應該引入激勵機制,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在該機制下,對于積極參與課堂評價活動的學生,要給予一定的獎勵,從而保證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轉變評價觀念,把評價觀念由傳統的成績評價轉化為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把只注重結果的傳統質量評價觀念轉變成注重細節和過程的現代化質量評價觀念上來。為了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構建課堂評價體系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通過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來實現課堂評價機制的有效實施[3]。

3 結語

在中職院校建立“生本型”英語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推進教育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是提高中職院校英語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是提高中職院校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必然手段。在構建實踐中,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出發點和根本落腳點,確保質量評價體系能夠具有很強的操作性。

參考文獻:

[1]吳曉蕓.職業英語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創新研究[J].現代婦女(理論版),2014,(5):224-225.

篇8

一、教師的評價語言要對學生有激勵性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是所有評價方式中最具影響力的。學生作為一個有自尊心的人,他對老師有一種不自覺的依賴和信賴,往往認為老師的話是最有說服力的,特別是低年級的兒童更崇拜老師,老師對他的評價可能會影響其一生。教師的評價語言必須要對學生有激勵性,促使學生主動發展。

例如,當學生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但表述得不夠清楚,這時教師千萬不可全盤否定,可以說“你的想法很有道理,老師已明白了你的意思,如果說得更明確些,那么大家都能明白你的意思了,試試看”。如果學生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也應用委婉的口氣說:“看得出,你正在積極思考,但這種結論是錯誤的,沒關系,再想想。”如果有的學生的想法出乎老師的預料,但很有道理,教師可以欣喜地說:“好!有創新,老師也從你的想法中長了見識。”當然激勵的語言要注意恰到好處,千萬不要言過其實,給人帶來虛假的感覺,同時也要注意避免單調枯燥。

任何一個學生的性格特點都是不同的,在發展過程中總有個性差異。因此,在課堂教學評價中,教師應從實際出發,區別對待。做到因人而異,對學習有困難,學習缺乏主動性的學生來說,教師應根據情況做出期待式的評價。

二、教師要提供”二次評價”的機會

“二次評價”指的是學生考試成績不夠好時,教師允許學生以改正以后的第二次成績作為最終成績。

低年級學生測試成績不夠好,很多是由于應試經驗不足、心理壓力大等原因造成的,所以,對他們進行“二次評價”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對學生進行“二次評價”等于告訴學生:學習有快慢是允許存在的,一次考試的失敗并不意味著這位學生就被貼上壞的標簽了。如果從一年級開始就這么做,對于提高學生,特別是差生的學習自信心是很有幫助的。

對測試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教師在批改試卷時,對學生做錯的地方可以不打叉,而改用打點,在學生訂正好以后再把點改成勾,然后記上改正以后的成績。例如,我班有個小朋友,第一次測驗成績只有六十幾分。我沒有把這一成績向全班公布,而是在發卷子前提前讓他訂正。我發現他主要是由于考試速度不快,來不及聽老師讀題而導致成績不好的。我與他訂正好試卷、分析了原因后在他的試卷上寫上了100分。在公布成績時我以100分作為他的成績,所以大家(包括他自己)都沒有把他當不好的學生看。在以后的考試中,由于他心理上沒有壓力,考試速度加快,學習成績也不斷得到提高。

三、鼓勵學生自我評價,促使學生自我完善

自我評價往往是縱向的,他人評價往往是橫向的,而學生發展水平是不平衡的,橫向評價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引導他們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自我評價,可以就自己學習的興趣、學習的態度、課堂上的表現、作業完成情況以及學習的結果等全方位、全過程地進行評價和反思。

低年級學生想象力豐富,有很大的創意性,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他們的行為或作業作出自我評價。他們雖然天真、爛漫,但對于事物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看法、見解。在課堂上我經常讓學生上黑板演示或在實物投影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在訂正時,我先鼓勵學生在全班同學自我評價一下自己做得如何,哪里做得好,哪些地方還需要改進。這樣,不僅使學生知道自己的優勢,也使學生敢于正視自己的不足,促使其改進不足。

四、鼓勵學生相互評價,促進學生不斷進步

由于年齡的關系,兒童對自己的認識并不深,從而使他們無法完整、全面、公正地進行自我評價,因此,在自評的基礎上,我鼓勵學生相互評價。學生們互相評價時往往站在同一個高度來看問題,這樣更直接,也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教學中可以開展同桌互評、小組互評及全班范圍內對同學進行評價。如:在教學“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時,我讓學生利用小棒或計數器計算34+6的結果,有個同學利用小棒邊擺邊說:“先把4根和6根合起來是10根,就捆成一捆,把這一捆放在3捆里面一共是5捆,所以34+6=40。”他演示得很認真,同學們也聽得很認真。這個同學說完后我非常高興,因為他說得太好了。但為了讓學生把算理掌握住,我就讓學生說說“你認為他的想法怎么樣?”學生紛紛舉手說:“他說得很清楚,我明白了。”“他的方法很好,很方便,我也想用這種方法計算。”同學們的評價樸實、真誠,發自內心。我想這樣的評價比老師贊揚的話要實用的多,學生也樂于接受。通過這樣的學生評價,不僅調動了小朋友們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促進了學生間的交流,使學生之間產生了一種合作、競爭的意識,促進學生不斷進步。

五、建立學生成長記錄袋,對學生進行多元評價

建立成長記錄袋能有效地記錄正規考試所測驗不出的內容。它向學生傳遞的信息是:學習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這將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那么,低年級數學如何使用成長記錄袋呢?

篇9

一、以多元的評價主體促進學生和諧發展

課堂教學是思維活動的過程,評價是聯系教師學生思維情感的重要方式。實踐證明,在課堂教學中,使用評價主體的多元化,不僅有利于充分調動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體驗成功,建立自信,有利于教師改進教學,而且能提高學生的民主意識,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

(一)師生互評

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的評價具有權威性,對于學生來說,他們在學習上的每一點進步,一旦得到老師的鼓勵,肯定評價之后,內驅力往往成倍地激增。因而,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做到:對于思維方法有創新的學生給予大力表揚,對于學困生則充分挖掘他們的閃亮觀點,大膽肯定,即時表揚,并提出努力方向,在指出學生不足時要委婉,不能傷其自尊心和積極性,采用即時評價和延時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法。另外,在課堂教學評價中,我們讓學生參與評價,使評價成為雙向甚至多向的交流活動。我們積極創設學生評價老師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大膽評價老師,勇于向老師提問題,發表獨特的見解,學生挑戰老師,師生一起活動,多向交流,評價,營造了平等、民主、自由、融洽、和諧的課堂氛圍,消除了教與學的隔閡,填平了師與生的鴻溝,有利于促進學生創造心理的發展。

(二)生生互評

學生間相互評價,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營造比、學、趕、幫、超的學習氛圍。在生生互評時,我們要求學生做到公平、公正,既要贊賞同學的優點,又要委婉地指出不足。學生在互評中,學會了認真傾聽同學的發言,學會了從知識、語言表達、創新、情感、態度等方面互相評價,互相欣賞,互相幫助,課堂氣氛熱烈,學生思維活躍,創造的潛能得以開發。在實踐中,我采用小組評價反饋表,效果不錯。

通過互評,學生有機會了解他人的學習并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從而對自己的學習目標有了一個更明確的概念。

(三)自我評價

認知心理學對“元認知”的研究表明:自我評價是“元認知”的主要組成部分,它對學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能否客觀地評價自己,直接影響著學生創造心理的發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注重創設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的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學生在自我評價過程中,自我勵、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發展。學生自評包括他們自己的進步、課程目標、學習態度和學習興趣。通過自評形成學習責任感,形成個人獨特有效途徑。對學習過程評價,學生必須了解他們將要學什么。因此,教師在任何階段都要向學生說清楚每一階段的目標。根據我校情況,我設計了考查學生學習興趣的調查項目,每學期可分為兩次,從而看其興趣是否發生了變化。

通過調查,我們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興趣所在,采取相應的措施提高教學效果,學生對照調查有目的地調整自己的策略和態度,培養自己的興趣。

(四)家長對學生的評價

家長對學生的評價主要是家長對學生的學習習慣、情感態度、語言知識等方面進行評價,以期達到教師、學校和家長共同培育人才的目的,與此同時,也只有在家長和教師共同努力下,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我們采用問卷調查表的方式實現家長對學生的評價。通過調查,我們可以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幫助學生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和態度,發展學習興趣。這樣還可以根據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 二、科學的評價內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課堂學習行為評價

主要是記錄學生的課堂表現。它包括學生的問答、對話、朗讀、游戲、比賽、會話等活動。一方面,教師在課堂上不吝表揚,適當的運用評價的作用,可以用各種語言等及時鼓勵學生的出色表現,如英語課用“Good”,“Great”,“OK”,“You are clever!”等評價。當學生取得進步就要抓住時機利用評價的積極作用,特別是平時不怎么活躍的學生更應夸張一點,使學生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另一方面,學生在課堂每完成一項活動或任務,就給自己加一顆星,如課堂上朗讀一段對話后,或是與其他同學進行角色表演后,或是拼寫出上一節課所學的單詞后,學生都可以在自己的本子上給自己加一顆星,下完課或放學后,到老師那里領各種顏色的星星粘貼在書上。教師進行周小結,月小結,收集學生所得的星星的數目,記錄到學習檔案上,做到實事求是、公平公開。學生可以在家長、教師和自我監督下不斷進步。評價的主要內容是學生準備是否充分,態度是否積極,用詞用句是否正確、連貫,表情和表達語調是否自然,與上次相比有何進步等。

(二)學生口語交流的評價

課堂口語交流是課外語言運用的基礎,更是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訓練場。通過加強“口語記憶力”的訓練,把“已學知識”以及通過電視、街道廣告的生活所見所得等,與新知組裝成簡短的對話,作為新知的擴展教學。可以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對話表演比賽,一般設計二到三輪賽程,教師和學生對前后表現作對比性討論,討論的過程即是反思、醞釀、提高的過程。我們可以在交流的過程中,對學生表達能力作出相應的評價。

(三)對學習情感和態度的評價

學習情感和態度的評價對于學生的英語學習與興趣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更有利于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的良好態度和情感。我們設計了表格來了解學生的情況。通過填表,對學生有了相應了解后,對個別學生對癥下藥,給予有目的的幫助和指導。一個月后再作評價,并對照前后兩次的評價結果,看學生的學習情感和態度有何改進,并將結果告訴學生。這樣,教師為學生創設了一種開放、寬松的評價氛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學生自始至終都是評價的積極合作者與參與者。

(四) 對作業的評價

篇10

家庭作業應在堅持書面作業,口頭作業,視聽作業,動手作業相結合的同時,以培養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健體,學會生存為目標,從聽、說、讀、寫中,從結合實踐活動中去布置、去探索。

一、聽。學習了某篇課文,了解了某個地方,掌握了某方面的計算方法,可以讓學生回家收聽廣播,看電視,或聽大人介紹生活中所學到的這些知識。比如,學習了課文《二泉映月》后,可布置學生回家欣賞曲子《二泉映月》,聽長輩講講瞎子阿炳的故事,這樣的作業既是一種美的享受,更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藝術細胞,同時也體現了學科之間相通的理念。

二、說。把今天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回家講給爸爸媽媽聽,這樣的作業既幫助學生回顧整理了當天所學的知識,同時在家人的提問中,起到了查漏補缺的作用,還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在課堂上帶領學生探索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后,布置學生的作業就是:回家把我們探索的過程告訴爸爸或媽媽,并想辦法測量、并計算家里長方形或正方形物體的面積。第二天,有個家長就告訴我:“老師,我女兒回家把自己的一平方米大的學具拿出來,就開始測量家里床的面積,然后告訴我,這樣太麻煩了,只要擺出長和寬就行,最后干脆用尺子量了長和寬,直接用公式計算了。”聽完家長的敘述,我很欣慰,說明這個作業布置的很好,很有效。

三、讀。1、有感情的把這篇課文朗讀給周圍的人。

2、安排讀課外讀物,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如學習了圓周率后,可要求學生回家讀《祖沖芝》的故事,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學生養成愛讀書,勤讀書的習慣。當學生有感情地把所學課文讀給家人的時候,他們與人交往的那種大方、勇敢也在此時得到了鍛煉。同時,鼓勵學生從小開始閱讀,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目標。這對學生的長遠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

四、寫。寫當然是必要的。少量的抄寫計算作業也是離不開的,除此之外,可讓學生自由寫日記,寫讀書筆記,寫一天的所見、所聞、所感;寫一天的所學、所困、所悟。這樣有意義的寫不但可以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并在暗暗的培養學生形成一種“知識在于積累”的思想。一次,我在一個學生的讀書筆記中就看到這樣一段話:“今天,老師讓我們回家了解四大名著,我通過問爺爺知道了四大名著原來是我們中國人的前輩寫的,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很自豪。”

五、實踐活動。這里的實踐活動包括找一找,查一查,量一量,做一做。

1、安排學生參與社會實踐,關注社會生活。可以讓學生走向街頭,留心店名、路名、墻壁上的廣告語,從中找出錯字,錯詞,錯句,而后改正,也可讓學生為某商品出謀劃策,寫上一句廣告語,畫一幅宣傳畫。讓學生從中體驗學以致用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