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設計特點范文

時間:2024-02-22 17:43: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作業設計特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作業設計特點

篇1

化設計;開放性

〔中圖分類號〕 G62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3)

06—0084—01

傳統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存在較多問題。主要表現為:硬性統一,學生自主選擇少;問題單向,學生自主提問少;答案絕對化,學生思維僵硬;書面作業多,可操作性作業少;作業量過重,缺乏實踐等。為了改革現有的作業設計形式和評價制度,真正體現作業布置的目的性,筆者根據新課改的要求,結合小學生的年齡以及心理特點,在日常教學中對小學語文作業的布置進行了探索。

1.滿足學生心理,設計童趣性作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不用老師多講,學生也會自覺地完成作業。如學習了《一去二三里》一課后,作業可設計成讓學生回家觀察周圍的事物,再編一首數字兒歌。結果,不論城市農村出生的孩子,都將兒歌編得妙趣橫生。如:一去二三里,果樹四五棵,新房六七座,八九十輛車……學習了《春天的手》一課后,我設計這樣一項作業:“請為大家表演一個小節目:可以朗誦描寫春天的小詩,也可以唱與春天有關的歌曲,還可以講有關春天的故事……”。

2.聯系生活實際,設計生活化作業。語文學習的空間是很廣闊的,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營養,將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讓學生在社會生活、家庭實踐活動中完成語文作業,為他們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的語文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提供機會,搭建平臺,使他們真切地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語文無處不在。只有與生活相聯系,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才能產生親切感、新鮮感。如:在學習了《影子》這一課之后,我布置的作業是與影子做一做游戲,并說一說影子躲在哪兒?把課文內容與生活相結合,設計出一系列游戲型作業,目的是通過游戲來鞏固、理解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在玩中學習,在學習中玩。學習了《看花燈》一文后,結合當地鬧元宵的習俗,可以讓學生在觀察描述花燈的同時,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風俗。顯然,學生很樂意完成這樣輕松有趣的生活化作業,它不僅滿足了孩子們好奇、想玩的愿望,而且也讓他們在玩中更好地理解了課文內容,鍛煉了創新思維能力。

3.尊重個體差異,設計層次性作業。生活中,學生是有差異的。因此,在布置這一作業時,我有意把作業設計成量度和難度有別的兩組,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選擇。其中一組多為比較簡單的鞏固性作業,另一組的題型靈活多樣,偏重于理解、想象、運用。例如,在學完《桂林山水》后,我給學生設計了這樣的練習:抄寫或背誦課文中優美的詞句,或者模仿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寫法,描繪一處景點。這樣由易到難階梯似的作業,留給了學生自主選擇的空間,也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讓學生自己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在適合自己的作業中取得成功,獲得輕松、愉快、滿足的心理體驗,從而培養語文能力。

4.打破課內外界限,設計開放性作業。作業不能局限于課內學習內容中,拘泥于課本知識中。為打破課內與課外、學校與家庭、社會的界限以及學科界限,在教學實踐中,我還嘗試設計了如下幾種類型的語文作業:

(1)“自主性”作業。這類作業,設計的著眼點就是激發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并能充分利用各種有利因素,讓學生擔當適應小學生愛表現的年齡特征的角色,比如老師、播音員、中介員、記者等。另外,學生在這些活動中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正是他們學習上弄不太清楚的地方,只有讓他們處在情境的角色中,他們才會主動探索這些內容。

篇2

關鍵詞:實踐性;操作性;反思性;綜合性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7-0035-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7.018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他們熟悉的事物中學習和理解數學,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生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科學合理的數學作業有利于學生更好得掌握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在思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那么怎樣的作業設計才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作業上如何創新才能進一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呢?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應從作業的主體――學生出發,讓學生積極做作業、樂于做作業,從而提高學習興趣。

一、注重數學特色作業的形式

設置數學特色作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教師要多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活動空間和自我展示的機會,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親身體驗學習的樂趣,在實踐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快樂,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我們從學生學情與興趣出發,設計一些具有開放性、實踐性的特色作業,既注重實效,又激發學生興趣。

(一)調查性實踐作業

主要體現在“小調查”“小數據”“小知識”等欄目中。在四年級學習《生活中的大數》時,結合學情提前布置一項調查性的作業:調查我市的總人口、流動人口、財政收入、財政支出等內容,通過這種調查使學生不僅了解了家鄉的人口狀況,還初步了解了萬以上的數對我們生活的影響,激發了他們對新知識學習的欲望和積極性。

(二)操作性作業

主要以“小設計”等形式體現。如學習了《年、月、日》后請學生根據課上學到的知識,做一個自己喜歡的年歷。在教學《時、分的認識》后,讓學生自制一個鐘面,通過動手設計制作,加深對時針、分針的認識,了解鐘面上一大格是一時,一小格是一分,更真切地體會到一時等于六十分。高年級在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等立體圖形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動手制作相應的立體圖形,或為自己家設計一個垃圾桶等,這樣的作業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不僅鞏固了所學圖形或物體的特點,還深刻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反思性作業

主要體現在建立錯題本。錯題本對幫助學生認真分析自己的出錯原因,并避免下次再出現同樣的錯誤有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和使用錯題本,不能把出錯的原因簡單地歸結為馬虎,要認真分析出錯的原因,并用不同顏色的筆標出來,最好是用比較醒目的紅筆,把正確的思路和解題過程認真地寫來,還可以加上自己的反思和感悟。

還有一些題雖然做對了,但是在解題的過程中,并沒有形成理性的思路,這也是需要登記到錯題本上的,要及時對這些試題進行分析和總結,以便日后可以直截了當地解決該問題,不再浪費時間。

為了使學生重視這項作業,我們會隔段時間將學生錯題本中的錯題“欣賞”一下,也就是錯題當新題做之后對照,直至學生對錯題完全理解、思路很清晰,確定自己已完全掌握,就可以在那道錯題旁邊做個標記,提示自己以后不用再去重復看這道題了。每次考試之前布置學生看看自己的錯題本,不僅可以增加考試信心,而且會更加明白自己需要重視的環節,更加有把握。

(四)綜合性作業

通過數學手抄報、《欣賞與設計》等作業,學生不僅學習積累了多方面的數學知識,體會到了數學的美,而且綜合運用了美術、語文等學科的知識,加強了數學與其他學科的溝通與融合,培養了時時處處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二、注重數學特色作業的內容

教師是數學特色作業的設計者,數學特色作業效果如何主要取決于設計的內容,所以教師在設計任何一項數學特色作業時都要深思熟慮,對作業實施的各個環節做到心中有數,做好充分的預設。中年級針對知識進行階段復習整理的作業,主要是培養學生對知識進行回顧、歸納、整理的能力,同時又讓他們通過此類作業學會復習,加強對知識的鞏固。高年級可以布置類似于“練習作業我來出”的作業。

結合所學內容,每人出幾個練習題,教師再將學生的練習題進行整合,并在每個題目后面注上出題學生的姓名,這樣的作業形式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做題的興趣,特別是習題“上榜”的學生更有一種自豪感,因而會更加認真地解題。

三、注重數學特色作業的評價

依據新課標的評價要求,我們對特色作業的評價提出了更為明確的要求。特色作業的設置與應用并不是為了“作秀”,而是真正地為教學服務,在評價學生的數學特色作業時,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輕視”作業結果,“重視”作業過程。要注意容學生,不要批評,宜采用“無劣”的評價,盡可能多地給予學生鼓勵和表揚,使學生感受到自己是成功者,同時在學生的學習態度、實踐方法等方面給予指導。

篇3

[關鍵詞]:技校 快樂作業 “自助餐” 作業設計 學習 自主性 探析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思路的創新在教學活動開展中的作用和影響越來越突出。語文作為技校教學中的一門主要學科,對于技校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以及素質形成,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響。語文作業作為教學知識訓練的重要形式,對于學生所學習知識內容的鞏固提升以及學生能力素養提升有著重要的作用,“自助餐”式作業設計在結合技校學生學習特點基礎上,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作為宗旨,通過科學合理的作業設計與評價,能夠很好的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在教學實踐中具有教學突出的作用效果。下文將結合對于技校語文教學中作業設計的調查研究實際情況,在對于“自助餐”式作業的內涵以及意義分析基礎上,進行技校“自助餐”式語文作業設計具體方法步驟的研究探析。

一、調查與分析

為了更好的掌握技校學生語文學習情況,專門以某技校2011級財會專業二班語文教學情況為例,通過問卷調查形式,對于技校學生的語文學習特點和需求進行調查研究。為了達到理想的調查研究效果,問卷調查的問題設計不僅要求簡潔明了,并且要有突出的針對性,主要圍繞技校語文教學開展中學生的作業完成時間以及學生對于語文作業設計的滿意情況、作業題型等方面展開調查統計,比如“學生每天完成語文課外作業所需要的時間”、“學生對于教學所布置的語文作業的總體評價”以及“學生最喜歡的語文作業題目類型”等,在設計這些調查問卷題目過程中,可以通過設置不同的答案選項,供學生選擇,以完成對于技校語文教學開展中學生語文學習特點和需求的調查統計。

調查主要通過不記名的形式,進行調查問卷發放以供學生填寫,并現場收回,應注意保證問卷的有效性。最終,對于收回的問卷答案按照不同的答案選項進行整理統計,以進行學生語文學習情況分析。在對于某技校2011級財會專業二班學生平均每天完成語文作業的時間調查統計中,問卷問題共設置A、B、C、D四個選項,其中A選項為半小時,B選項為一小時,C選項為兩小時,D選項完成作業花費的時間更多;本次調查共發放并收回57份有效問卷,選擇A項的學生有16人,約占比率為28%;選擇B項的學生有32人,約占比率為56%;選擇C項的學生有9人,約占比率為16%;沒有學生在問卷調查中選擇D項;根據該技校2011級財會專業二班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調查統計結果可以看出,在該院校的語文教學開展中,語文課外作業布置設計的總體數量基本適宜,學生平均每天完成語文作業的時間也相對比較合理。其次,在并對于該技校2011級財會專業二班學生對于所布置語文作業的滿意情況調查中,有21人對于所布置的語文作業不滿意,約占比率為37%;有28人對于所布置的語文作業基本滿意,約占比率為49%;有8人對于所布置的語文作業滿意,約占比率為14;根據這一調查統計結果可以看出學生對于以往所布置語文作業的滿意度相對較低,因此,在進行語文作業設計中,需要結合學生對于以往所布置作業的評價情況,進行語文作業的科學合理設計。此外,在對于學生所喜歡的語文作業題目類型的調查統計中顯示,學生普遍比較喜歡較為自由的語文作業題目類型,對于傳統的抄寫以及背誦、閱讀、寫作等題目類型喜愛程度都比較低。

二、“自助餐”式作業的內涵

在教學實踐領域中,對于“自助餐”式作業的定義為,教師在進行作業的布置以及設計過程中,講新課程標準作為設計導向,注重對于學生素質能力的培養提升,通過分層設計和作業布置形式,讓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作業選擇,以通過對于不同學生的不同程度與不同數量的作業訓練,使得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收獲與提升,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取得理想的教學和學習成績效果。通常情況下,“自助餐”式作業主要有必做題與選做題兩個部分構成。

三、“自助餐”式作業的特點及意義

結合教學實踐中,“自助餐”式作業設計應用的具體情況,“自助餐”式作業主要包括以下特點,首先,“自助餐”式作業形式是新課程標準要求下的產物,因此符合新課標的精神要求,迎合新課程教學特征;其次,“自助餐”式作業設計過程中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情感等個性化需求和特征都有充分考慮;再次,“自助餐”式作業對于教師的作業設計能力以及水平均有相對較高的要求。結合“自助餐”式作業的上述特征,可以看出“自助餐”式作業設計形式,在實際語文教學應用中不僅能夠對于學生在課外學習中的主體性以及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特點、需求等實現充分尊重,同樣對于教師進行作業設計的能力和水平具有較高要求。

四、實踐步驟

結合上述對于技校學生語文學習情況的調查研究以及“自助餐”式作業特征、內涵的分析,在技校語文教學中,進行“自助餐”式作業設計,首先,要注意作業設計的優化合理,由于技校學生的語文整體素質和水平相對較低,并且在實際教學中具有較為突出的個體性差異特征,因此,進行語文作業設計過程中應注意作業設計的趣味性,同時注意分層進行作業設計,并保證學生在完成作業訓練的過程中保持不斷探索的精神。其次,進行技校語文作業設計中要注意保證學生能夠實現自主選擇,以保證學生完成作業的質量。比如,在語文作業設計中,既要包含語言知識作業內容,還要有社會實踐作業部分。最后,進行技校語文作業設計要注意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與需求,對于學生的作業評價要包含發展性評價和分層量化評價等多樣化評價形式,以保證對于學生作業評價的科學合理。

五、結論

總之,進行技校“自助餐”式作業設計,既要注意在作業設計中進行有效的整合,通過師生以及資源之間的合作共享,來提升作業設計質量效率,還要注意進行綜合性的語文作業設計,實現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引導,以提升技校語文質量水平,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和素養。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業;趣味化設計

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它對于教師語文知識的傳授,語文活動的設計和學生語文興趣的激發、語文能力的提高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今天,我們在不斷探索研究新課改的時候,只是停留在對新教法和新學法的研究,對學生作業設計與作業練習方面的研究和探索還不夠,甚至忽視了作業在新課程改革中的作用,以至于課改理念很新穎,教法很靈活,學法很實用,作業設計卻很死板,如字詞重復抄,試卷大量做,作業設計脫離實踐等。這與新課程改革理念顯得格格不入。呆板落后的作業設計與靈活新穎的教學新理念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在繁多無味的作業中消失殆盡。因此,優化作業設計勢在必行。新課程改革呼喚具有新理念新教法的教師,也呼喚更具靈活性、技巧性、趣味性、實踐性、人文性、創新性的作業。只有這樣,才能張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能力。下面筆者就語文作業的趣味化設計提出自己的一點策略

一、多樣化設計,讓作業妙趣橫生

小學生的生活精彩紛呈,教師要善于在學生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捕捉有用的信息,抓住有利的時機,設計形式多樣的作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能力。作業設計除了涉及到聽、說、讀、寫等方面的作業來鍛煉學生的語文能力外,更要涉及到畫畫、觀察、搜集、操作、競賽、表演等方面的作業來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搜集提取信息的能力和觀察能力,讓每項妙趣橫生的作業都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寓學于樂,寓做于樂。本著這樣的目的,我們可以設計觀察性、競賽性、游戲性、實踐型、開放型,靈活性、表演性的作業,把語文技能的培養和語文素養的提高滲透于各項活動中,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他們積極參與活動。如在學習《雪地里的小畫家》時,讓學生畫一畫雪地里的小動物們的作品,并想一想還有哪些小動物會在雪地里完成自己的作品;在學習《車的世界》時,提前讓學生搜集有關車的圖片,在上課時交流展示;學習了《賀年片》后,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創意、設計賀年片送給長輩、老師和朋友。這樣的作業,學生樂于接受且注重了作業的靈活性、人文性,有利于他們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二、趣味化設計,讓作業相映成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對作業產生興趣,教師設計作業就要靈活新穎,富有情趣。尤其是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既要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還要遵循語文的學科特點。小學生喜歡游戲、猜謎語、講故事以及表現自己,我們根據小學生的這些特點,設計學生感興趣的作業。如在學習開放識字單元時,設計詞語接龍、開火車讀詞語、漢字聽寫比賽等游戲性的作業,不但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積累字詞的興趣,而且避免了機械抄寫詞語、重復認讀詞語、枯燥學習字詞的落后的作業形式。很多學生喜歡發揮想象講故事,學完了《烏鴉喝水》后,教師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或續編故事,來滿足學生講故事、聽故事的愿望,同時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與感悟。通過教師趣味化的設計和學生活潑有趣的完成,使教與學相映成趣,不僅減輕了教師的負擔,也使學生得了極大的解放,使每個學生在趣味作業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三、層次化設計,讓作業趣味無窮

每個學生的智力發展和能力水平都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他們的學習能力也有差異。因此,教師在作業設計中要尊重每個孩子的個性特點,針對每個學生的需求,分層設計個性化作業。如在學習《天鵝大蝦和梭魚》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作業。可讓喜歡朗讀的學生有感情地讀一讀故事;讓喜歡講故事的學生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讓喜歡搜集材料的學生搜集與課文主題“合作”有關的其他故事,并和同學一起交流;讓喜歡畫畫的學生畫出三個小動物用力拉車的圖片,并分析大車未動分毫的原因;讓喜歡動腦筋寫故事的學生,續編故事“三個小動物明白了合作的道理后,他們是怎樣拉車的”。這樣,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作業形式就從不同的方面學習和鞏固了對課本知識的理解。

四、綜合化設計,讓作業趣味盎然

小學語文課本所涵蓋的內容雖然豐富,但是知識畢竟有限。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巧妙、精細的設計,既能實現學科間的無縫對接,又能讓作業趣味盎然。如學習《村居》這首古詩時,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畫古詩,發展學生的審美、想象等能力;學習《做最好的你》時,讓學生去尋找生活中樹立自信心的錦囊妙計,幫助身邊的朋友樹立自信心;學習《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時,開展“誠實守信伴我成長”故事演講比賽,讓學生通過活動樹立誠實守信的意識。

五、生活化設計,讓作業趣中有樂

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要實現其趣味化,就必須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學校,走進生活,親近自然,感受自然,讓學生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這樣才能對學習語文才能產生親切感和親和力。如學習《秋天到》后,可要求學生到校園、田野尋找秋天的足跡,觀察秋天的變化,交流自己看到的秋天。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系統,讓他們去更好地認識自然,了解自然,在觀察與交流中體驗生活,獲取知識,發展語文能力。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語文課程標準》的不斷變化和修訂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對作業的優化設計也有了新的期待,對語文教師作業的設計賦予了一定的高度。只有設計出靈活性、技巧性、趣味性、實踐性、人文性、創新性等形式多樣的作業才能滿足新課程改革的需要。但作業的趣味化設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需要我們不斷探索,不斷創新,才能讓作業更加趣味化,才能讓作業變成孩子的新期待!

參考文獻:

[1]李明旭.淺談小學語文作業優化設計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8):107.

篇5

小學低段數學課外作業設計中,教師應該根據小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設計有效新穎的作業,教育學生將數學作業變成愉快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好的作業習慣,實現學生相互合作,促進和諧發展,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因此,教師應該重視小學低段數學課外作業設計。

一、小學低段作業設計的目標預設

1.我們預設在一年級側重趣味作業的研究,激發學生作業的熱情和興趣,要求學生完成作業,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作業的效果。

2.我們打算二年級學生重視動態作業、合作作業、主動性作業的模式的研究,教育學生作業研究,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小學低段數學作業設計的具體措施

根據《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對學生作業的要求,教師認為學生對每次作業都應該成為生命成長的生長點,學生應該重視生成問題、解決問題,不斷生成問題,解決問題,在知識的運用中,知識和能力的互動中,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碰撞中提高學生自己的學習能力。

(一)趣味作業的研究

學生能否完成作業,決定學生對作業的態度,要求學生樂于寫作業,教師應該激發學生的寫作業的興趣,教育學生樂于接受知識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育學生優化興趣性作業的活動能力,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教師應該重視作業設計研究,教育學生從年齡特點出發,積累生活經驗,設計童趣性的作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者。

1.設計繪畫式的作業

教師應該加強課程內容的綜合效果,增加學科之間的知識和方法的聯系,結合教學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特點,設計繪畫式的作業,用繪畫的方式運用知識。例如學習了第一冊的認識物體和圖形的教學,教師可以布置作業,根據今天所學的圖形設計美麗的圖案,解決美術技能和數學知識的結合的問題。在學習第二冊的找規律以后,教師可以嘗試和學生設計有規律的圖案來裝飾房間等,增加畫數學的活動中感受知識的魅力,教育學生實現數學學習和生活的聯系,體驗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

2.設計趣味化的游戲的作業

游戲是學生喜歡看見的活動的形式,教師可以設計形式活潑、富有趣味的作業形式,將所學習的知識融于游戲中,培養學生的實踐才能、創造能力和創新能力。

教師在教學生學習了100以內的數的認識以后,教育學生發揮聰明才華,教育學生進行作業的包裝設計,教育學生在游戲中學會學習,體會知識的魅力,教育學生學會解決數學作業中體驗成功的樂趣,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語言和人進行交流合作,教育學生感受到數學是游戲的樂園。

3.設計情境性的作業

情境就是為了實現學生的學習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的愿望,創造好的學習氛圍,因為小學生都好奇,好問,教師應該創造生動的問題環境,教育學生進入問題情境中,讓學生學會趣味中學會疑問,疑問中學會思考,激發學生學會學習的欲望,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師可以在正式做作業之前,給學生一些話語,告訴學生是檢查收獲的時候,教育學生用知識解決問題,相信學生一定能行。通過激勵性的話語拉近學生和教師的距離,調整學生做作業的心態,教育學生運用作業來證明自己,改變抵觸的情緒。我們可以將學生作業改變成填空題、判斷題、選擇題、計算題、應用題等增加學生學習的樂趣,教育學生學會判斷是非,選擇好的數學題目,教育學生學會生活中運用數學,穿插孫悟空等圖片進行教學,運用一些精練的導語,教育學生感悟作業類型,教育學生充滿學習的信心,面對學習過程,實現內容的整合,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作業,根據學生學習的特點,運用練習本學習,教育學生開發富有趣味性的學習過程。

(二)動態作業的設計

教師可以布置一些學到書上,課堂中學不到的知識,對理性的知識深化理解,構造課堂內外的橋梁,創造創新的世界。

1.設計操作實踐性的作業

教師可以教育學生手腦并用,培養學生技能技巧,促進思維發展,學生思維在具體形象階段,教師可以教育學生運用抽象的方法獲取知識和能力,教師可以通過操作活動教會學生學習規律性的數學知識,可以讓學生回家用米尺量一量周圍物體的邊的長度是多少,記錄數據,建立實際觀念,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2.設計調查式作業

教師不能停留在教育課內知識上,還要引向課外,拓展知識來源,注入活力,查找資料,給學生信息,增加大量閱讀,利用課外作業的機會,超越課本,利用網絡優勢,教育學生學會人物事跡,數學常識,教會學生積累,記錄筆記,整理資料,實現學生作業和生活的聯系,教育學生增強數學學習的能力。

(三)合作作業

學生合作精神和能力是重要的培養目標,教師必須加強合作,重視運用協作性原則,實現學生和學生,學生和家長,學生和老師相互聯系,實現合作學習。

1.設計親情的合作式作業

教師可以布置很多學生和家長的作業讓學生完成親情性的作業,教育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教育學生學到知識,減少機械性作業,大量重復性作業,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

2.設計友情的互動式作業

教師可以教育學生做一些社會調查,重視學生相互合作,甚至保持一段時間的合作,教育學生完成作業,教育學生完成作業分工,實現作業合作,教育學生相互合作,相互幫助,教育學生在互動中促進交流,在交流中增加合作的特點。

(四)主動作業

1.設計層次性的作業

教師可以改變學生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等,教育學生改變數學知識和能力的關系,教育學生改變作業的原則,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教育學生激發學習的潛能,教育學生學習的差異性,教育學生增加作業的難度,減少作業的時間等,教育學生學會運用不同的層次來完成作業。

2.設計創造性的作業

篇6

從去年開始,我們徐州市在部分試點成功的基礎上,全面推行“學講”模式課堂教學。“學講”模式是一種全新的教育和學習模式的變革,是以學生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主要教學組織形式,將全班學生按照一定的層次和特點,組合成四至六人圍座的學習小組。通過學生的學、講、練、教等形式,將所掌握的知識“講出來”、“教別人”,促進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強化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通過一個學期的模仿學習實踐和摸索,感受到學生確實變得積極主動,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合作精神都得到大幅的提高。但由于學生討論交流的時間較長,擠占了課堂練習和作業的時間,使得學生的考試成績并沒有出現想象中的大幅度提高。筆者通過對“學講”模式理論的深入學習,結合自身的應用實踐和農村初中學生的特點,總結出一套在“學講”模式下數學作業設計的方法,供同仁們參考商榷。

作業的設計是指教師結合學生的基礎情況和教學內容的自身特點,合理的安排作業的內容、數量、類型、難度、時間、形式等作業要素,實現教學目標指引、復習鞏固、檢測反饋等教學任務的管理環節。如何設計出好的數學學科課堂作業,特別是在“學講”模式下,學生的作業反饋形式由原來的單一書面形式轉化到書面、語言、動作等多種形式,學生的參與度較傳統模式有大幅度提高,作業的設計也要與時俱進,更多的要學生參與進來,具體設計時要從以下幾點考慮。

1 作業內容設計――精細化

作業內容設計要精細化,許多老師認為學生多做作業才能保證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果,因此采取題海戰術,加重學生課業負擔。在農村初中,數學老師一般都要求學生每人至少準備一本課外練習資料,加上書本和配套的補充習題,共有至少三套練習,這樣學生每節課至少有2至3小時的習題量,如果教師不對作業題加以針對性的選擇,不作任何拓展性訓練,更不作研究性探討和爭論性思辨的訓練;或者是完全依賴課外資料上的題目,原封不動,拿來就用,不作何挑選和處理,學生只能陷入疲勞戰,但效果有限。還有一些教師不注重作業設計的規律,設計作業,不僅脫離教學目標要求,而且濫用所謂的“新理念”,無原則地淡化學習目標的重要性,引發對書本問題的極端自由討論,放縱學生提出一些“跑偏”的“觀點”。在開放性作業中,設計出一些較為古怪、片面難以操作的,甚至是有知識性錯誤的題目,讓學生無法用學過的知識和方法解決。這些遠離學生實際的作業,只能增加學生的壓力和負擔,也起不到促進學習的作用。我們結合“學講”教學模式的特點,學生要在課堂上更多的去說,在激烈的辯論和思想碰撞中,無意間加大了習題的深度,為此我專門設計一些可以縱向拓展延伸的習題供學生討論,如在復習《全等三角形》一章時,通過倆個全等三角形的平移、翻折、旋轉等一系列變換,由一個最簡單的直接根據已知條件就可直接得出結論的小題出發,變換到多條輔助線的補充和條件的隱含證明,將三角形的五種證明方法全部復習了,既把本章的知識做了系統的復習,又讓學生體會到題目的難易變化思路演變歷程,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

2 作業難度設計――層次化

教師在設計作業時,一般只注重書本要求的知識點和能力點,而忽視學生知識吸收和能力養成方面的個體化特點,將“一刀切”設計出來的作業統一布置給學生去做。不綜合考濾學生的智力差異、學習基礎、接受能力,對所有的學生都布置條件相同、數量相同的作業。這樣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基礎差的學生不會做,感覺題量大,難度大,為應付老師的檢查,只能抄襲答案,久而久之,差的更差;而智力好,基礎扎實的同學會很輕松的完成作業,體會不到努力后獲得成功的正向激勵,久而久之,容易驕傲自滿,止步不前。結合我們“學講”教學模式的特點,將每一個學習小組的4至6名同學按學習成績分為A至C級,也可由學生結合自身情況自由選擇級別,教師認真分析書上的習題,將相關的練習題按難度分也為A至C級,這樣把每一節課該完成的習題科學的合理地分成了兩三類。這要求教師在課前要認真把握教材,分析習題,依照科學的標準劃分題目難度。布置作業時,將幾類題目的題號告訴學生,歸定哪級同學做哪級的作業。學生也可選擇高級的題目嘗試著做,教師要及時的發現并表揚,這樣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得成功的愉悅。3 作業時間設計――限制化和靈活化

看起來可能認為這是一個自相矛盾的觀點,實際上它們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時間的制性是指針對一定的作業量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如測試卷、課堂交送作業,這樣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應試習慣,營造適度的緊張感,有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時間的靈活化是指課外作業和課堂討論作業,在課堂中有的題目深度和廣度超越了教師的想象,不能為了趕進度而草率地打斷學生的交流探究,而要讓學生大膽的想,大膽的講出來,不受時間的約束。在課堂作業的時間安排上也可以靈活多變,如檢查學生當節課堂的學習情況可以把作業安排在課堂結束前5至8分鐘,但一定不能拖到課外時間讓學生自由完成,那樣會養成學生作業松散和抄襲的壞習慣,如果當堂課學生掌握的不好或者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也可把作業安排在課堂開始的幾分鐘內,有利于學生快速集中精力進入學習狀態。

4 作業形式設計――多樣化

篇7

【關 鍵 詞】 新課程;有效作業;物理學科

【作者簡介】 張瑞琴、李衛東、李浩,延安大學物電學院教師。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 (2015) 25-0099-02

一、有效作業的作用

作業是對學生課堂上所學知識的鞏固,練習和深化。通過做作業,學生可以知道自己對課堂上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可以適當地調整自己的學習重心,更加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慢慢地學會管理和規劃自己的學習時間,能夠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能夠在學習中體驗生活,在生活中體驗學習,充分體會自己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同時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對于教師而言,通過合理有效的作業布置,可以讓教師及時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及時地調整,讓教學的重難點突出,并讓教師更好地發揮自己的主導地位。對于家長而言,通過對學生家庭作業的了解,使家長更加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能夠幫助家長及時與教師進行溝通。因此,有效的作業可以促進學生、家庭和學校有效溝通,促進學生學習的進步,促進教學的有效實施。

二、有效作業的特點

一是講究作業思路的啟發性。現在是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思維顯得十分重要,青少年處在各種思維發育的最佳時機。因此,在作業的布置和設計中首先要注意思路的啟發性,讓學生在學習中鍛煉創新思維能力和獨立解題能力;二是注重作業素材的情境性。要讓學生將學習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在布置作業的時候注重作業素材的情境性,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學習的重要性,讓學生在合適的情境中激發學習的興趣,使之更有目標地學習;三是突出作業類型的開放性。每一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個學生對同一事物的理解是不同的,所以,開放性的作業有助于學生思維的擴散,有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體地位的發揮。學生的生長環境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各種行為習慣的差異也要求作業類型的開放性,讓學生有更多選擇的權利,有助于學生多方面的發展;四是重視作業內容的探究性。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更多地關注教學過程中的三維目標,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有機地結合起來,不能將其割裂,作業內容的探究性就是要學生在主動探究的過程中將三個維度合理地搭配,以求取得更好的效果;五是加強作業功能的發展性。讓作業這個紐帶更好地將學校、家庭以及學生連接起來,共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有效作業的設計

當我們對作業的重要性以及作業的特點都很清楚的時候,我們就該好好思考如何依據其作用和特點來設計有效的作業。對于作業的設計,我們要盡可能地將所要考慮的問題全部容納進去,首先作為作業設計的主要承擔者――教師,要盡可能地不斷更新自己的觀念,多關注教育的新動態,多了解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同時作為教師要多接受先進教育理念,不斷摒棄陳舊的觀點,多接觸有關青少年心理發展的理論,在設計作業的時候將其融入,要堅決抵制依靠題海戰術提高學習成績的思想,注意作業量的限度,在設計作業的時候,也要多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物理作為一門基礎學科,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聯系較緊密,許多物理知識需要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去體會,多接觸多發現,在設計作業的時候,尺度必須是多元的,針對學生的不同層次設計具有選擇性的作業。作業內容的選擇要重在學生思維的訓練,布置物理作業不是簡單地重復鞏固已經學過的知識點,而是以知識為載體的思維的訓練過程,它的主要目的是人腦對物理對象、物理過程、物理現象、物理事實的本質、內部規律及事實間的聯系間接的、概括的與能動的反映。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創設合理的物理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作業形式的設計可以依據不同課型來設計。對于新授課的作業設計,可以多設計一些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活動中體驗、感悟,在問題探究中感受知識生成的過程。在復習課作業設計時,要有明確的課標、考點,讓學生自主建構,在作業中體現考點,讓學生之間可以進行探究,對題目進行變式鞏固,注重知識的梳理、連接以及整合。

四、作業的監督批改

篇8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設計

G623.5

長期以來,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布置的數學作業脫離學生生活,解決實際問題的少。也很少顧及學生的學習水平、智力以及個性發展的差異,均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讓學生“平等”地完成老師每天所布置的作業題。

一、小學數學作業的現狀分析

作業是幫助小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理解、實現舉一反三的重要過程,但是由于小學生自身存在年齡小、認知能力不足的問題,在數學作業設計上必須結合小學生的具體情況。而當前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創新題型較少。數學本身是一個發散思維較強的學科,主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造力,如何通過作業的設計實現這兩項能力成為關鍵。但是在實踐中,作業的設計基本以例題的類型較多,缺乏創新的題型,而學生多半簡單重復完成,甚至敷衍了事,不利于學生相關能力的培養。

第二,應用題型較少。數學的學習最終是應用在實踐中,而在目前數學作業的設計中,計算的題目較多,但是實際應用的題目較少。如果數學作業中計算題目較多則不利于培養學生數學綜合運用能力,不利于學生長期發展。

第三,合作互動較少。在當今的教學中,一直強調合作交流,尤其是對于小學生,合作交流對學生日后的融入社會、團隊協作的影響十分巨大。基于小學生的心理,如果僅是個人機械作業也會讓學生產生對于數學的厭惡心理,而合作互動,則學生之間不H更有競爭力也會寓教于樂。

二、當今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理念

數學教育主要強調的是學生的應用思維和創新意識,并要積極的重視學生的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四個方面,關注學生的“經歷、體驗、探索”。因此,在數學作業的設計上,必須在小學生自身特點的基礎上,充分的考慮這些要求。根據美國的相關調查顯示,作業在高中教學里,對學生提高學習效果有著明顯的作用,對于初中生效果則顯得一般,對于小學生則基本沒有效果。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小學生年齡小、認知能力不足且好奇心強,而作業往往是比較枯燥、乏味的,就會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甚至會產生厭惡的心理。此外,作業的設計應當納入小學數學教育和學生數學素質和能力發展的課程目標之中。新課程理念要求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關注學生數學素質、數學思維的發展,必須真正通過作業完成的過程幫助學生體驗數學,探索知識,并在這一過程中發展學生的積極情感,推動學生作為社會人的全而發展。因此,探索如何讓作業的設計有利于體現《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發展,這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師迫切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三、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策略

1.從學生心理發展進行設計

由于小學生的注意力不能持續集中,因此在作業的設計上,作業量不可以太大。作業量太大會壓縮小學生的課余時間,剝奪了學生休息娛樂時間,容易導致小學生學習質量下降,甚至產生厭學的情緒。通常來說,小學生數學作業應該控制在30分鐘以內。同時,在作業的設計中,作業的重點和難點應統籌分配,不可平均著力,應引導學生抓住核心的知識點,讓學生可以直接明了地把握知識,形成能力,并樹立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對數學課程的認同感。作業量的合理并不意味著就是簡單的減少作業量,而是賦予了作業更高層次的意義,即提高效率,避免重復,讓學生在合理可控的作業中中學習、貫通數學知識,從而實現作業設計的最大價值。

2.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由于每個學生接受知識、學習知識的能力不一,因此需要從學生具體的情況出發,教師應在對班每個學生全部了解的基礎上,根據學生自身的認知特點和數學基礎,將學生分為水平不同的層次,同一層次學生的作業量、難度和要求基本一致。教師要將學生視為具體的、活生生的、富有個性、不斷發展的個體,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課程學習的特點,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給每一個學生提供思考、創造、表現和成功的機會,設計作業做到客觀看待學生身上存在的學習能力方面的差異,分層設計作業。可將作業難易程度分為低、中、高三個層次。思維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較強的學生可選擇高,中等可選中,稍差可選低。

3.注重學生的發散思維

在數學作業的設計中,作業中應注重發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小學生處于知識的起步階段,能否通過知識的學習逐步發展解決問題的分析、推理和形成模型的邏輯思維對學生未來的數學學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在尋求“唯一正確答案”的影響下,學生往往是受教育越多,思維越單一,想象力也越有限。這就要求教師在作業的設計中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潛在因素、啟發學生,并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對解題方法又重新的認識。并在解決問題和完成作業的過程中,讓學生可以獨立的理解數據、運算、推理的思維。因此,教師在作業的設計中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4.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數學作業的設計中,應讓學生在應用和實踐中更好的接受和理解數學知識。真正的數學是豐富多彩的,不是復雜的游戲,有著實實在在、生動活潑的生活背景,數學知識內容應當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和交流等數學活動。因而,小學生數學作業的設計必須以生活為基礎,加深小學生對于數學的直觀理解能力,依據小學生自身的特點,設計一些具有層次性、開放性、實踐性的作業。作業設計的本身應當是讓學生可以參與到數學實踐過程中,通過實際測量、體驗、思考等方式,有層次性的提升學生的認知和思維能力。例如:在讓學生認識面積的作業中,除了讓學生熟悉相關的概念外,還應該更多地讓學生從親手繪制相關的圖形,并切實的測量物體的面積和邊長之間的關系,最后再進一步鞏固對面積的相關算法,用實踐這種最直觀的體驗區測量長度單位,幫助學生真正掌握知識、運用知識。

四、結語

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是一項兼顧理論與創新的工作。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不僅要重視課堂上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視課外作業的設計布置,把學生從過多過濫作業中解脫出來,使學生作業以趣味訓練、體驗成功、探索創新、自主選擇為主,讓學生的知識在作業中升華,技能在作業中掌握,能力在作業中形成,思維在作業中發展。學生的情感、意志、興趣、習慣、方法、個性,在編織精巧的作業訓練中得到培養,學生能夠自主地、生動活潑地發展。

篇9

[關鍵詞] 學生特點 任務型作業 能力

《英語新課程標準》指出: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目標,感受成功。所以,小學生任務型作業的設計要具有趣味性、創造性、實用性,要根據學生不同的特點,關注他們在完成作業任務過程中的參與程度與諸多能力的培養,而不僅僅是任務的結果。本文將從學生的特點出發,淺談任務型作業的幾種設計。

一、表演型作業設計

小學生喜于模仿,善于表演,而小學英語教材趣味性強,教師可以結合閱讀或對話部分來開展語言實踐作業的練習,通過對學過的課文或對話的內容進行擴充、改編從而進行學生的自我表演、自我展示。如學習《牛津小學英語6A》第六單元后,筆者讓學生自選相關的節日,通過相互合作來進行表演展示。有的學生選擇了“the Spring Festival”;有的學生選擇了“Christmas Day”。通過教師的幫助,這些學生在班級舉行了一次小型自助餐活動。一邊是中國傳統的餃子、湯圓、年糕等食物;一邊是西方常見的面包、果醬、黃油等。學生邊享受美食,邊比較食物的不同;邊仿效中西方歡慶節日的不同活動方式來表演,不管成功還是失敗,只要每一個學生在體驗中享受到說英語的快樂即可。當然,老師也應該趁熱打鐵,向學生介紹中西方的飲食節日文化,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意識。

二、自主型作業設計

網絡的廣泛使用為學生的英語學習交流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多媒體、電子白板等教學工具的互動教學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眼、口、耳、手等多種器官,也為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創造了便利。況且小學生活潑好動,求新求異心理較強,網絡下的作業練習更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如學習《牛津小學英語5B》第三單元時,要求學生課后圍繞所學“Do you have any hobbies?”“I like writing an e-mail to my friends”以及“I like surfing the Internet”等內容,到多媒體教室,通過網絡收集資料,在電教老師的指導下,建立個人的QQ號和電子郵箱,甚至還可以建立體現個性化特征的個人網頁等。在網絡空間中享受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促使學生在自然和快捷的網絡交際環境下提高英語的運用能力,從而為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張揚自我的個性提供了條件和機會,也利于學生在自主作業中個性的發展和提高。

三、制作運用型作業設計

英語源于生活。只有將英語融入進生活,才能使它綻放魅力,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教學中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場景和語境,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喜歡動手的特點,為學生運用英語提供一個鍛煉和實踐的舞臺。如學習《牛津小學英語6A》第六單元有關節日時,筆者針對即將來臨的圣誕節,布置學生制作一張賀卡,寫上英文賀詞,送給每位課任老師。沒想到這樣的作業,學生積極性非常高,也非常投入,不僅格式規范,而且設計新穎、措辭優美,如:We wish you a happy Christmas;I love your lesson very much;I want to be a teacher like you;Everything goes well等。這份作業不僅培養了學生書面表達能力和動手制作能力,而且也達到了學中用,用中學的任務型目標。

四、調查型作業設計

篇10

關鍵詞:作業設計;物理教學;初中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8-221-01

伴隨新課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物理教學工作也面臨全新的教育改革形勢。傳統的教育思想和手段應該被逐漸打破,而新課程的教育思想應滲透在物理教學工作的方方面面。作業設計是物理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以往的物理作業設計存在很大弊端,難以達到鞏固教學的目的,因此教師必須針對物理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對作業設計進行優化。本文就上述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當前初中物理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結合當前初中物理教學的實際現狀來看,作業設計是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的明顯薄弱環節。教師需首先對作業設計中存在的普遍問題有深入的認識,才能有針對性的做好初中物理作業設計。

1、作業模式“一刀切”。作業模式“一刀切”問題,是指教師在對學生布置物理作業時,缺乏對學生主體性的思考,沒有針對學生個人學習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作業布置,而是以“大幫哄”的形式或教師個人的主觀臆斷,來進行作業設計,導致學生在作業中學習效率低下,無法給學習帶來高效的幫助。此外,教師還容易忽視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對物理學習成績好和物理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在作業中采用統一標準,結果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發展空間受限,制約了學生物理學習的發展向更高水平邁進。

2、作業內容“題海戰術”。很多教師在進行物理作業設計時奉行題海戰術,認為只要學生的做題量上去了,學習成績就一定會提升。但是在這種作業模式下,學生雖然通過大量做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物理成績,可本質上對物理學習并沒有任何改觀,學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易產生逆反心理,很多學生面對大量的物理作業只是應付了事,作業質量難以得到保障,物理學習興趣降低,影響到物理學習的長期發展。

3、作業結構缺乏合理性。當前很多物理教師在進行物理作業設計時,存在作業設計機械化的問題,具體表現為作業模式、形式、結構都十分單一,作業方向僅以應試為目的,功利化趨向明顯,學生基本都集中在固定的書面作業上,很少有探究性、實踐性、合作性等性質的作業,難以在更深程度上對學生的物理能力進行提升。同時很多教師在作業設計上缺乏規劃,具有主觀隨意性,作業時少時多,沒有嚴謹的計劃安排,作業間的銜接度普遍較差。

二、初中物理作業設計優化對策

1、作業設計多樣化,增加探究實踐性作業。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同生活實際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很多物理知識都能在生活中找出原型。在物理課程標準中提到,物理的教學要注重同生活的聯系,要使學生能夠將學到的物理知識靈活的運用到生活中,因此物理教師除了要加強教學生活化之外,還要注重實踐型作業的設計,要從生活經驗為基礎出發,設計出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物理與生活有聯系的作業,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物理就是為了更好的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增進學生對學習物理的興趣。

例如,學生在學習《全球變暖與水資源危機》這部分知識之后,教師就可以布置這樣的作業:對學校的用水情況進行調查統計;對家庭的用水量進行調查統計;對周圍水污染的狀況進行分析,并最后制作出調查報告,通過同學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增進學生對保護水資源的認識,形成保護環境、節約用水的意識。

2、結合學生差異性特點,設計分層化作業。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學習基礎,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和接受能力也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如果在物理作業的設計上采用一刀切的方式,那么就會出現“吃太飽、吃不了”的兩種極端現象。在物理課程標準中提出,教師要注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盡可能的滿足學生的需求,所以物理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必須要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多層次的作業,這樣能夠有效的提高所有學生的物理水平,并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例如在學習《質量與密度》這部分知識后,教師可以設計出不同層次的習題,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要以簡單的概念鞏固作業為主;對于中等生則要以基礎性作業為主,并輔以綜合作業,例如公式計算等;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要以實踐應用類的作業為主。通過設計層次性作業,不僅將因材施教的原則充分的體現出來,而且有效的提高了所有學生的水平和能力。

3、結合物理新課程特點,設計實驗型作業。物理課程是離不開實驗的,通過物理實驗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增強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另外在物理課程標準中還明確的規定,要通過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能,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勇于創新的精神。所以在設計物理作業時要抓住學科的特點,設計出能夠讓學生自主思考、分析、得出結論的實驗型作業,以此來更好的使學生掌握實驗技巧。

例如在學習了《物體的浮與沉》這部分知識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動手做雞蛋與液體密度關系的實驗;例如在學習《光的傳播》這部分知識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到操場上測量旗桿的高度,以此來鞏固光的直線傳播知識。總而言之,通過設計實驗型作業一方面能夠使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綜上所述,初中物理作業設計的根本是要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上,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要進行有針對的作業設計,創新作業設計的形式與內容,提高作業設計的質量和效用,推動物理教學的發展邁向一個新高度。在新時期的教育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師應該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上進行系統優化,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