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流程范文

時間:2023-04-04 02:08:2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作業流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作業流程

篇1

這一類紙質圖書劣化修復技術是一門結合傳統與科學的綜合性應用科學(Applied science) 和技術科學(Technolgical sciences),它所涉及的基礎科學和專科知識廣泛,同時必需兼備古籍文物藝術、歷史背景、裝幀形式等知識的專業素養。

但長期以來,傳統工藝領域的專業技術與知識,大多累積在較資深工作者的腦海中,隨著離職或退休而無法有系統的被記錄下來,所以大部分的知識往往隨著單位資深人員的“秘而不宣”或者“寧可傳子亦不傳賢”世襲觀念趨使下,而形成技術斷層及流失現象,下一個承接者,往往因無所依循,大多在錯誤摸索中找尋適當的方法,也正因為如此,造成諸多古籍載體損壞。

面對這一類古籍載體的嚴重劣化,若僅是靠著硬設備作現狀保存的消極性維護管理方式并非長遠之計。若在完善古籍修復作業管理前提下,借著學術研究與實務操作正確觀念整合,一方面積極推展優質古籍劣化修復裝幀形式與技術,另一方面則是盡速培植古籍病變之醫事專業人員,讓這項古籍劣化修復裝幀的專業工藝永續傳承,后代子子孫孫永寶用,不致產生斷層現象。故而,如何才能將儲存在個人腦海中的“隱性知識”轉化成“顯性知識”是為關鍵。本文便將古籍修復方法的程序概要梳理如下,以便發揮藉由管理知識架構的建立,促進交流。

待修方案

原始古籍劣化的第一手修復方法工程,決定日后古籍載體的壽命,不得不重視這個問題,若一開始采用方法程序不當,將鑄成難以彌補后果。

古籍修復方案的選擇依據,是指單位(或個人)送修原始古籍劣化狀況、裝幀形式、紙張成分……,或極具典藏價值古籍孤本,皆可列入修復方案選項。古籍修復企劃案內容應包括事項如下:文史資料搜集和修復沿革考據;典藏環境及硬設備調查;載體狀況調查及劣化程度鑒定。

基本數據輸入

建立古籍劣化病歷及修復記錄,有助于日后再次維修時,得以參考前者所使用的材料及操作工法,減少后者在修復時研究摸索之執行風險。

分析工作

主要以古籍修復的施工操作分析基本要點與時間研究為原則,做出決策且產生最佳之古籍修復方法。這些基本要點包括操作目的,零組件設計、公差與規格、原料、作業程序、裱背裝禎工具、工作情況、物料運輸、工作臺布置,以及動作經濟原則等。

繪制程序圖表

搜集記錄并研究分析所需的重要資料后,建立古籍修復作業流程圖(圖1),施工操作程序表(表1),表示相關程序圖有助于劣化文件恢復方法工程。

修復作業之操作程序,從接收裱件至完成修復作業,需經過多道工序。主要分為修復劣化基底材和裱背裝裝制定款式兩大部分。將修復項目排程中許多的工作或作業中,找出并了解各作業間的相互相關性,而后進行規劃裱件修復基本操作要徑排程作為控制作業進度依據(表1)。

在表1中有一行標題先行操作,是表示必須先完成之后,下一個動作才能開始的操作工序。例如作業A、B不需先完成什么操作工序就可開始了。但是操作工序D,除非是C操作工序先做完,否則不能開始。操作工序H必須F與G操作工序先做完,否則不能開始。

研發工作方法

考慮各種可行方法,在設限條件范圍內,針對每項古籍修復施工操作,檢驗以及運送等,選擇最適當的操作程序。

傳達工作方法

確實傳達工作指令(圖2),并且向負責該項作業操作及維護人員,做詳細解釋所建議的工作方法。

確實執行方法

深思熟慮修復案所有作業細節,以確認所建議的方法達到預期工作效益。

篇2

標準作業流程(SOP,Standard of Process)文件管理平臺是業務運作與公司內部治理的重要依循,因此SOP文件管理制度的落實,不僅能夠增進企業運作的效率,亦能有效降低企業的營運風險。

通過Interwoven在以往項目實施的經驗,通常可將企業的SOP文件管理環境分為兩個工作區:

1.SOP制作區 由各業務部門產出內容,并在上載文件時進行文件類型分類、瀏覽權限、關鍵詞的設定;接下來,經各部門跑審批流程后,最后由負責的單位,如風控或企劃部門凍結這份文件。

2.SOP最終分享區 所有SOP文件將依據各自的屬性歸類,被系統地分類、編號、歸檔與保存。

面對多數企業所遭遇到SOP管理的議題與改善期許,Interwoven提供最佳解決方案協助企業建立高效率的SOP文件管理平臺,為企業提供包括創建階段的文件分類、審核流程與批審、查詢與分享機制、嚴謹的安全控管機制等重要功能。

進行SOP文件上載與審核時,可以單筆輸入,也可以多筆數據批次上載。上傳檔案后,首先完成屬性、權限、文件主附從屬關系的設定;然后再通過圖形界面輕松設定該文件的審核流程;設定完成后,系統便會以電子郵件方式通知相關人員進行審批;當批示通過后,文件便會依據原先制定好的規則被與歸檔。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傳文件時,原創者還可以選擇當這份文件通過審核之后是否要轉成只讀、不可更動的PDF格式檔案,以顧及文件的機密性與安全性。另外,由于Interwoven SOP文件管理平臺的安全控管機制可直接和AD與LDAP整合,更可直接降低信息部門在設定權限時的負擔與增進上線的效率。

篇3

論文關鍵詞:應急物流,組織結構,作業流程

 

應急物流中心是為應對嚴重自然災害、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軍事沖突等突發事件而對物資進行緊急保障的一種特殊物流設施。近年來全球極端天氣頻發,自然災害接連不斷,應急物流也因此上升到戰略高度。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長期以來已逐漸建立起一套較為完善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系,通過法制化的手段、完善的應急物流設施、健全的網絡組織等有效的提高了災害應對能力。在我國,應急物流的研究起步較晚,2003年SARS疫情之后我國學者才開始了系統的研究,目前我國已在哈爾濱、沈陽、天津、合肥、鄭州、武漢、長沙、南寧、成都、西安10個城市設立了中央級救災物資儲備庫,在近年來發生的南方冰雪、汶川大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中,這些物資儲備庫發揮了重要作用,應急物流中心的建設也因此受到了各級政府的重視。

一、應急物流中心建設的必要性

南通地處長江北岸,濱江臨海,全市皆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海洋性氣候明顯,冷暖氣團活動頻繁,多氣旋,加之地勢低平,氣團運行不受阻滯,容易發生洪澇、梅雨、臺風、暴雨、高溫、雷擊、冰雹等自然災害,是典型的氣象災害頻發區。在大地構造上作業流程,南通以靖江—如皋—海安西場—沿縀茶河—如東洋口,延伸至黃海一線為界,南部大部分及勿南沙以南海域屬下揚子臺褶帶,為相對隆起區,北部海安一帶屬蘇北斷拗,為強烈的沉降區,是一個由北東向和東西向斷裂復合的構造斜坡,隱伏斷裂構造發育,地震活動頻繁[1]。近一年來,如東附近海域多次發生小級別地震,南通及周邊地區均有震感,因此應急防范意識時刻不能放松。

南通近年來經濟發展勢頭迅猛,隨之而來的是人口、產業、財富的高度聚集,如果沒有有效的突發事件應急體系,一旦突發事件爆發,損失將難以估量。為了做好應急物資的有效調配工作,使各類物資能夠在最短的時間送達災區和救災機構,合理設置應急物流中心就顯得尤為必要,通過對物資進行分揀、包裝,甚至簡單的加工,可以使救災物資得到有效的分類,及時配送到目的地,以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二、應急物流中心的組織結構

與普通的物流中心強調效率與效益兼顧不同,應急物流中心更重視速度,因此在構成形式、組織結構等方面有著自己的特殊性。

1、 構成形式

南通目前已建有國家級的儲備糧庫和儲備糖庫,然而應急物資種類繁多,包括醫藥、醫療器械、食品、被褥、帳篷、燃料、飲用水、交通工具等,這么多的物資種類,儲存條件各異,僅憑一個物流中心很難全部囊括,需要借助社會力量共同完成,因此應急物流中心在構成形式上應該是網狀的。具體來說,應急物流中心應由一個主物流中心以及其它加盟的物流中心、相關生產企業構成。主物流中心存放絕大部分應急物資,某些需要特殊保管條件的物資由相應的加盟物流中心保證供應。當應急物資數量需求超出存貨量時,相關生產企業要迅速承擔起物資供應的任務。應急物流中心通過一張覆蓋主物流中心、各加盟物流中心、相關生產企業的網絡系統,組成一個網狀應急物流體系,在災時,應急物流中心通過網絡連接作業流程,可以根據災情,靈活抽調各加盟物流中心和相關生產企業組成一個保障體系。

2、 組織結構

應急物流中心的運作必須依靠強有力的政府職權。借鑒廣州等城市應急物流管理的經驗,結合南通實際情況,南通市政府應成立專門的應急物流指揮中心,定期向政府部門匯報工作。當突發事件發生后,應急物流指揮中心成為政府救災工作的一個執行機構,根據現代物流運作流程,依靠政策法規行使職能和開展工作[2]。應急物流中心組織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應急物流中心的組織結構圖

信息在應急物流中心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信息中心不但要確保與各加盟物流中心、生產企業實現信息共享,了解各類應急物資的儲備情況,還要與地震、氣象、衛生防疫、環保、交通等災害監測部門保持密切的聯系,及時掌握各種自然災害、公共衛生、環境污染、道路交通等方面的情報,并做出準確的分析判斷,以供指揮中心做出決策。

三、應急物流中心的作業流程

應急物流中心在指揮中心的統一調控下,將應急物資的籌措、儲存、加工、運輸、回收等環節有機結合起來,以此達到提高應急物資保障的能力,具體作業流程如圖2所示。

圖2 應急物流中心作業流程圖

在平時,應急物流中心的工作主要是做好與加盟物流中心、生產企業的合作,進行網絡維護,建立供應商檔案,充分了解可能用到的應急物資的生產、分布情況,以及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宣傳、教育及應急預案的制定、演習等工作。要做好日常信息的監測,運用數據挖掘技術分析、評價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種類、概率、規模,并設置應急處置預案。

當突發事件發生后,應急物流指揮中心根據事件的大小、性質、影響范圍等,根據有關政策啟動應急預案。對所需應急物資作初步的需求分析,通過應急物流信息系統,查詢應急物資的儲備、分布、品種、規格等具體情況,緊急調用各加盟物流中心、生產企業的部分或全部應急物資與設備,組織運輸與配送,及時送達需求者手中[3]。

整個應急事件處置完畢后,需要對應急物流系統的運行效果進行績效評估,包括響應突發事件的速度、物資滿足率、儲存完好率、運輸效率、部門間的銜接、信息傳輸、人員配合情況等等,通過設置多項評價指標來全面、公正、合理的評價應急物流中心的每一項工作,從而發現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進,以提高應急效率。

四、實施保障

僅有完善的組織結構和順暢的作業流程還不夠,應急物流中心要實現高效率運作,還必須在以下幾方面有健全的措施加以保障。

1、監測預警機制

監測預警是一切應急事件救援、處置的基礎。應急物流中心要依托先進的科技手段作業流程,提高對非常規突發事件的預測能力,對于早期發現的、影響可能較大的潛在隱患,以及可能發生的災害性突發事件,要會同衛生、防疫、地質、氣象、消防、防洪、環保等有關專家進行風險預測評估,及早采取應對措施,以增強災害預防能力。

2、預案編制與演習

完備的應急物流預案可以確保應急物流反應迅速、處置果斷,因此要重視預案的編制,充分考慮各種環境條件、內外界因素等,以增強預案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應急預案要明確如何分工完成各項物流活動,采取哪些步驟、措施、程序等,以提高可行性。對涉及全局、危害嚴重、重大事件的應急預案,應聘請有關部門的領導和專家參加。

應急預案制定后,應進行幾次演習,以提高人們的應對能力。在舟曲泥石流災害中,縣武裝部15名職工憑借演習時打下的過硬基本功,不僅保障了本部職工和家屬安全脫險,還成功救助140余名群眾死里逃生。演習既要包括專業人員的演習以提高操作執行速度,在實際中能高效完成任務,也要包括對普通民眾的演習,以提高人們居安思危的意識,能夠在自救的同時也配合救援人員,變單向救援為雙向應急,極大地提高應急物流系統實施的效果。

3、物資籌措與儲備

突發事件發生后對物資需求量大,時間要求迅速,因此,物資籌措應多渠道、多方式,在時間上盡量縮短周期,除了動用平時儲備,還可采取強制征用、緊急采購、社會募捐等方式。在進行物資籌措時,要嚴把質量關,工商、質檢、衛生等部門要密切配合,加強對應急物資的質量檢驗、監督工作。

應急物資的品種要科學設置,由過去單一的帳篷儲備向多種生活需求品(棉被、凈水器、炊具等)儲備轉變。要科學地制定應急救援物資的合理儲備量,如救災帳篷、衣被、凈水設備等應急物資對儲存期限沒有過多限制,要科學的進行需求預測,確定其最佳儲存量,實現既能滿足救災的基本要求,又不會發生較大的庫存堆積;而像飲用水、食品、藥品等應急物資有嚴格的有效期限制作業流程,不僅要科學的確定最佳儲存量,還要定期更換,以免失效、變質[4]。

4、車輛調配

應急物流中心平時有一定的車輛運力儲備,但若遇特大災情,車輛運力不足,可與飛鶴物流、交運物流等南通地區知名物流企業合作,進行聯合運輸,也可向第三方物流企業租用運載工具,以保證運力。為避免應急車輛從災區返回時因空車返程造成的應急效率低下,可對應急車輛稍作調整,進行傷員、病員的轉移運輸,這樣不僅能提高車輛的運載力,也提高了整個應急物流過程的效率。

5、法律保障機制

法律保障對應對處理重大自然災害、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及安全事件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明確了危機發生時的處理機構和權責劃分,可以使應急物流的實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它還可以規范個人、社團和政府部門在非常時期法律賦予的權利、職責和應盡的義務,以確保應急物流的有效實施[5]。

結束語

“居安思危”方能“安居樂業”。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和極端天氣的頻發,各種隱患也潛伏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所以,我們應該加強應急物流中心的建設,確保這條搶救人民生命和財產的“生命線”時刻暢通,為災害的發生做好一切準備工作,盡最大努力保證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損失最小化。

參考文獻

[1]蔣慶豐.南通市自然災害時空分布規律及其防治[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04年(3):21~22

[2]夏晶.吳燕妮.夏季.武漢城市圈應急物流系統構建的研究[J].湖北工業大學學報,2009年(12):6~8

[3]薛梅.胡志娟.我國應急物流系統構建研究[J].2010年(7):145~147

[4]余朵茍.何世偉.應急物流體系構建研究[J].物流科技,2008年(11):1~5

[5]王豐.姜玉宏.王進.應急物流[M].中國物資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51~56

篇4

關鍵詞:貨檢作業;流程;人員設置

1 改革、優化流程目標

通過改革、優化作業流程,充分發揮貨運安全檢測、監控設備的作用,實現信息、監控、協調、處置的高度集中,達到減輕人員作業強度,提高貨檢作業質量,確保運輸安全的目的。

2 改革、優化流程方案

2.1 具備下列條件時可以按優化后的流程進行貨檢作業:貨檢安全集中監控系統、超偏載檢測裝置全部驗收并正常運行,貨車裝載視頻監控系統白天、夜間攝、錄像清晰。

2.2 流程優化具體內容:

2.2.1 改變現有預檢方式。一是突破《鐵路貨運檢查管理規則》中對到達列車進行人工預檢的規定,改由貨檢監控員在室內通過貨物裝載視頻監控系統對到達列車進行視頻預檢。二是取消直通列車人員必須出務進行預檢的規定,改為使用設備進行視頻預檢。

2.2.2 增加貨檢作業內容。突破《鐵路貨物運輸管理規則》關于“苫蓋貨物的篷布頂部、集裝箱頂部、敞車裝載的不超出端側板貨物的裝載狀態,在途中不交接檢查”的規定,利用貨運安全監控設備,對上述內容的設備可視部分進行檢查,提高貨檢的安全保障能力。

2.2.3 調整到達列車作業檢查內容。到達場貨檢員只對到達的重點車(含高保價貨物)進行檢查及貨檢監控員臨時安排的需要出務作業的(處理問題車輛等)。

2.2.4 取消部分紙質臺帳。貨檢集中監控系統完全投入使用后,取消《鐵路貨運檢查管理規則》及《成都鐵路局貨運檢查管理實施辦法(試行)》內規定的紙質報表及臺帳(危險貨物運輸相關要求的除外)的手工填記,全部改為電子臺帳,由貨檢生產管理軟件自動匯總生成,實行無紙化作業。

3 改革、優化流程后人員崗位設置

3.1 每班設貨檢值班員1 名。

3.2 貨檢站集中監控中心根據自站日均辦理輛數每班設上、下行貨檢監控員,日均辦理輛數1萬輛以上的設4名,不足1萬輛的設2名。

3.3 到達、出發場貨檢員人數由車站根據自站作業量按規定配備貨檢員。

4 改革、優化流程人員作業組織方式

根據已配備的檢測、監控設備,對貨檢作業的組織結構進行改革,改過去的分散作業為貨檢調度集中統一指揮作業;改原始的電話指揮為現代化、信息化、網絡化指揮;改過去的紙筆記錄為手持機記錄;改過去的人工處理作業結果為計算機自動處理。取消貨檢作業勞動組織中間層,將全站的貨檢作業納入集中統一管理,貨檢作業設置指揮層(室內人員)和現場作業層(室外人員),形成集中指揮、分層作業、專職監控的扁平化貨檢作業組織管理模式。改革后貨檢作業組織模式:a.貨檢值班員指揮貨檢監控員、貨檢員作業。b. 貨檢監控員指揮貨檢員作業。c. 貨檢員按照貨檢值班員、貨檢監控員的指揮完成相關工作,及時反饋相關信息。

5 改革、優化流程后各崗位職責

5.1 貨檢值班員:負責貨檢班組的全面工作協調、生產組織管理,做好當班期間的現場作業安全盯控。對貨車超偏載信息、超限車輛進行核準、處理、登記,監控現場作業人員,處理發現的問題,打印作業大表、交接班等工作。

5.2 貨檢監控員:負責對貨車裝載視頻監控系統、超偏載檢測系統進行室內監控,及時、認真、準確的通過系統回放功能檢查列車,發現問題及時匯報、處理。根據車站列車階段計劃通知現場各作業點進行貨檢作業(未配置貨檢PDA 手持終端的車站由各作業點組長安排),編制倒、整車普記,拍發電報,加強與調度、運轉的工作聯系。

篇5

摘要:鍋爐燃燒離不開鍋爐的風系統,風系統包括二次風系統、一次風系統、掃描冷卻風系統和爐頂密封風系統。各系統的風均有相應的風機提供。以某熱電有限公司2-300MW機組工程4#鍋爐煙風系統為例分別講述了AN軸流式吸風機、FAF軸流式送風機、離心風機的安裝步驟。

該熱電有限公司2×300MW機組工程#4鍋爐煙風系統安裝按平衡通風設計,滿足一次風機、送風機、吸風機在鍋爐低負荷工況或一側風機故障時單側運行,空預器進出口煙風道上均設有隔離門。送風機采用50%容量的動葉可調軸流風機兩臺,吸風機采用靜葉可調軸流風機兩臺,一次風機采用50%容量的定速單吸離心風機兩臺。

制粉系統采用中速磨冷一次風機正壓直吹式。其密封系統采用母管制的密封風系統,每臺爐設2臺離心式密封風機,一臺運行,一臺為備用狀態。

根據施工圖紙要求:送風機、吸風機、一次風機、磨煤機密封風機都布置在鍋爐房零米層,送風機對稱布置在爐架兩側預熱器冷空氣倉的位置,中心線與鍋爐縱向中心線垂直,其起重機械擴側應為HB36B建筑塔吊,固側應為KH180履帶吊;吸風機對稱布置在電除塵器后面,中心線與鍋爐縱向中心線平行,其起重機械為KH180履帶吊;一次風機對稱布置在預熱器出口水平煙道的下方,其起重機械為KH180履帶吊;密封風機布置在爐內預熱器進口空氣管道的下方,用卷揚機進行配合安裝。

一、在施工作業中具體的步驟

(一)AN軸流式吸風機作業方法

該類風機安裝的一般性規律,是以機殼裝配(后導葉和葉輪外殼)為基準和固定端;其進氣箱、集氣器和前導葉為前(近電機方向)熱膨脹滑動端,其擴壓器和擴壓器芯筒為向后(遠電機方向)熱膨脹滑動端。

其具體安裝順序步驟和要求如下:

1.將全部機件存放于基礎附近,清理雜物,除毛刺,準備起吊設施。

2.基礎清理干凈,檢查各部分基礎標高、各基礎孔尺寸;將各部分墊鐵、基礎板與支腿連接后安放好。基礎板找平,檢查標高。

3.將機殼裝配(后導葉組件與葉輪外殼組件)并在一起聯好后吊入預定位置,穿好地腳螺栓。用框式水平儀找正機殼裝配的垂直度和水平度。同時,保持機殼軸線與風機進出口管道一致。

4.粗找正后,可對后導葉組件和葉輪外殼組件的基礎進行一次灌漿。水泥達到規定硬度后,復查找正情況;無誤后緊固地腳螺栓達到所需力矩。

5.將擴壓器外殼下半部聯好后吊入預定位置,一面與后導葉外殼法蘭螺栓相連,另一面將支腿圓弧板與支腿和擴壓器外殼分段點焊,焊牢。

6.依次聯接小集流器、前導葉組件、大集流器、進氣箱各部件下半部。注意:按要求在法蘭間加密封材料,其進氣箱支腿和圓弧調整好位置后電焊點牢。注意在前后支腿點焊以前,應嚴格保證其機殼裝配的垂直度,防止外懸重力過大,防止傾斜及機殼裝配地腳螺栓松動,如吊裝就位時不能及時點焊支腿,應用枕木和千斤頂支牢,以保證安全。

7.按總裝圖要求對進氣箱滑動支腿和擴壓器滑動支腿安裝。注意螺栓頭部外露部分適當加長,以后要加一滑動壓板位置(如總裝圖示)。支腿和支腿圓弧板焊接時注意對稱分段焊接,以減少焊接變形。

8.安裝主軸承座,按要求加裝防松墊,按規定力矩擰緊聯接螺栓;擰緊后按圖安裝徑向測溫元件。按圖安裝前后冷風罩和軸向測溫元件,其中錐形冷風罩上半部分可最后裝。

9.吊裝葉輪,按規定力矩緊固壓蓋螺栓,盤車檢查輪轂與后導葉芯筒間的軸間隙,葉頂與機殼內壁間的徑向間隙尺寸。

10.葉輪側半聯軸器(Form03)與葉輪連接,按規定力矩擰緊螺栓。

11.按圖示安裝電機端聯軸器(Form01),將電機粗定位于預定位置。

12.吊裝傳扭中間軸,其擰緊力矩應達到要求。吊裝前建議在電機端準備一個門形架,其轉軸與葉輪端聯好后,另一端用滑輪吊在門形架中,調好高度,盡早與電機端聯軸器聯好。注意:在吊裝過程中當葉輪端聯好后,另一端偏移距離不得超過5㎜。否則將對膜片聯軸器的彈性性能造成不良影響,甚至可能造成聯軸器損壞。

13.按AN系列軸流風機轉軸系找正原理示意圖:以葉輪端半聯軸器和電機主軸水平為基準,找平找正。應保證葉輪端后導葉組件中主軸承座位置的熱膨脹補償量,即電機水平位置的預抬量(具體數據見總裝圖)。應以兩個聯軸器膜片間的張口值來保證,其張口值大小,可通過計算得知;按一般的比例,其張口值約0.20㎜(因煙氣溫度也是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即可。

14.電機基礎、進氣箱基礎、擴壓器基礎二次灌漿,達到規定硬度后擰緊地腳螺栓,復查張口數值。

15.組裝擴壓器芯筒,傳扭中間軸護管,軸封筒等。

16.組裝冷風管護筒,冷風管路安裝,油管安裝。

17.進氣箱、大集流器、前導葉、小集流器等上半部、擴壓器上半部安裝。注意各法蘭之間加裝密封材料,須現場封焊的圓法蘭及對口板外不加密封材料。

18.調整前,導葉開啟程度應基本保持一致,建議在0度時(即前導葉葉片與主軸中心線平行時)調整和檢查。

19.安裝前導葉操作執行機構,注意葉片開啟,機殼外的指示執行器的指示應保持一致。

20.按圖紙要求安裝冷卻風機、加油裝置、現場測溫、測振裝置、防喘振報警裝置(若有)等。

21.安裝進出口膨脹節、內外保溫防護層,整個風機與管道系統連接。

(二)軸向預拉量的調整

由于該類風機在熱態工況時,煙溫較高,傳扭中間軸較長,其軸熱膨脹量較大(約5~10MM)。因此在冷態安裝時應將單個聯軸器的安裝間隙比自然間隙預拉開2.5~5MM。

1.設備清點、檢查。在設備到貨的情況下,對設備進行清點檢查。

2.基礎劃線、墊鐵配置,縱橫中心線相對鍋爐中心線偏差不大于20mm。地腳螺栓箱標高誤差不大于10mm,相對之間誤差不大于2mm。

3.軸承組安裝。軸承組就位安裝,要求:中心距誤差5mm,標高誤差10mm,軸承組中心線的水平度公差0.1mm/m。調整調平螺栓,緊固地腳螺栓。

4.進氣室、擴散器的安裝。進氣室、擴散器就位,安裝好地腳螺栓,通過調整墊鐵使之與主軸承風筒對正,其標高允許偏差為0~-10mm,水平度偏差不大于3mm。兩者與主軸承風筒之間的間隙按圖紙要求為20mm。

5.電機找正和連軸器的安裝。風機和電機軸線同軸度公差0.05mm。聯軸器端面之間間隙應均勻,間隙偏差不得大于0.08mm。

6.風機的

(1)油站及油管道安裝中,嚴格遵照供油裝置的廠家所提出的技術要求進行施工。在需要的各個部位,添加圖紙或說明書要求的油或脂。

(2)管道安裝力求走向合理,工藝美觀,回油管需有3.5的傾斜。油箱及附件檢查、清洗,油箱用煤油做滲油試驗,冷油器按其工作壓力的1.25倍作水壓試驗,附件清洗后,噴油恢復。

(3)對油管路系統進行油沖洗,沖洗化驗合格方可具備試運轉條件。

二、離心風機作業方法

(一)設備檢查、檢修

1.檢查葉輪旋轉方向、葉片彎曲方向、機殼出風口角度應與圖紙相符(特別注意葉輪的左右旋之分);

2.機殼、轉子外觀應無裂紋、砂眼、漏焊等缺陷;機殼內部耐磨襯板應牢固、平整、無松動現象;

3.入口調節擋板門應零件齊全、無變形、損傷,且動作靈活同步、固定牢固;

4.軸承冷卻水室水壓實驗應嚴密不漏,按1.25倍工作壓力進行水壓試驗;葉輪與軸裝配應裝配正確,不松動;軸承型號及間隙應符合設計,用壓保險絲法檢測各間隙;風機軸承推力間隙應在0.3~0.4mm之間,用壓保險絲檢查,膨脹間隙應符合圖紙規定;安裝時應使軸承縱橫中心偏差=10mm,軸水平度偏差=0.1mm/m;

5.拆卸下來的零件應妥善保管按順序編號,放置在干凈的地方,以免帶上雜物,不可碰傷。

(二)離心風機安裝方法

1.首先,檢查地基的外形尺寸、各預留空洞的中心尺寸;地基外型尺寸偏差應在±20mm范圍內,各預留空洞的中心尺寸偏差應在±10mm之間;基礎劃線,以主廠房建筑基點或鍋爐縱橫中心線為基準,測得基礎縱橫主中心線偏差應在±10mm,中心線距離偏差應為±3mm,基礎標高應在±5mm之間;

2.鑿平地基,放置地腳螺栓、布置墊鐵,墊鐵組一般為2平1斜3付墊鐵,厚的放下面,斜墊鐵應成對使用;并伸出機框約20mm;找正后應焊牢、不許松動;墊鐵應放置在設備主受力臺板、機框立筋處或地腳螺栓兩側,在不影響二次灌漿的情況下盡量靠近地腳螺栓孔;

3.機殼下半部粗定位:注意廠家的安裝標記,通常揂敗B號各位一臺,就位前注意區分與進出口風管的關系、葉輪旋向等;

4.將集流器喇叭口插入葉輪內用鐵絲固定后,將整個轉動組吊入預定位置;安裝地腳螺栓,地腳螺栓的彎曲度應≤L/100(L為地腳螺栓的長度),地腳螺栓底端不應接觸孔底、孔壁。地腳螺栓應受力均勻、并螺栓外露2~3扣;然后松開鐵絲將集流器下部與機殼下半部用螺栓固定初步調整葉輪與喇叭口的間隙。

5.風機轉動組找平、找正:風機主軸與軸承座之間的垂直度采用如下方法找正:將磁力座貼在主軸上,將百分表表頭指向軸承外圈或軸承座彈位端面上(既上端蓋加工面上);此時旋轉主軸一周以上其表針讀數不大于0.15mm即可,此讀數值為該軸承座與主軸的垂直情況。

6.電動機找平、找正:調機與電機主軸同軸度(既聯軸器找平找正)。用三塊百分表找正,軸向兩塊、徑向一塊;每盤動軸90度,記錄數據,測量其上下左右的讀數,調整同軸度,使其誤差≤0.05mm;且兩靠背輪之間應有10mm間隙。找正后,復查軸中心高度等部分數據,做好記錄。

7.在風機找正后,進行機殼上半部扣蓋、集流器與機殼安裝就位,兩機殼之間應墊石棉繩;擰緊連接螺栓,四邊螺栓應受力均勻;以葉輪為基準,再次調整葉輪與喇叭口的間隙。

篇6

[關鍵詞]無人機 低空遙感 像控點 數字測繪產品

[中圖分類號] P237 [文獻碼] A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5)-7-157-1

1主要質量控制點

1.1航線規劃

航線規劃是遙感信息采集前的關鍵技術工作,是指導航空攝影的重要技術文件,需綜合考慮作業范圍、周圍的環境、準確度的要求以及拍攝設備的參數要求和攝像用途等等眾多的因素,在保證相關要求的基礎上,進行最好的設計。而航線規劃最重要的內容就是:①航向行走的方向是否正確,是否會出現多種不利的情況;②區域的覆蓋是否正確,覆蓋區域內的落差是否控制在限制范圍之內;③攝影基面的選擇是否合理,航線的高度是否正確,地面的分辨率和像片重疊度是否符合要求。

1.2航攝質量

航攝質量檢查包括飛行質量檢查和影像質量檢查兩個方面。

飛行質量的主要檢查內容有: ①攝影范圍是否符合任務要求; ②攝區邊界覆蓋是否足夠; ③像片傾角、像片旋角、飛行航高變化等技術指標是否控制在限差以內; ④像片重疊度是否達到目的。

攝像質量檢查的主要內容有:①攝像的清晰度及分辨率是否達到標準,是否能夠觀測到遠距離的細小圖像;②攝像的層次感以及反差等專業攝像因素是否達到相關的標準;③攝像的內容上是否具有某些缺陷和不足;④是否存在一些和其他攝像內容相關的內容。

總的來說,要求攝像內容的清晰度以及落差感和色調以及飽和度和層次感適中、目視效果良好。 如航攝質量不能滿足要求,可根據情況進行重飛或局部補飛。

1.3像片控制網

像控布網的主要質量控制點。由于無人機低空遙感測繪系統多用于應急測繪或有專門用途的工程測繪, 飛行區域通常呈不規則形狀, 因此像控點宜按區域網布點, 區域網的大小和像控點之間的跨度應綜合考慮成圖精度、地面分辨率、產品用途、地形特點等多種因素, 以能夠滿足空中三角測量精度為原則, 進行優化設計。像控布網階段主要從 3個方面進行質量控制: ①像控網總體設計合理性, 像控分區是否與航飛分區相對應; ②布點方案能否有效控制整個分區, 是否考慮了區域地形條件;③布點密度是否符合要求, 航線兩端是否加布控制點。

像控選點的主要質量控制點: ①像片控制點是否選在旁向重疊中線附近, 是否過于靠近方位線; ②點位目標是否選在明顯清晰的地物上; ③遙感像片上的剌點點位是否與實地目標嚴格一致; ④像控點點之記是否清楚、詳細, 是否便于內業轉刺。

像控點采集的主要質量控制點: ①采用的平高控制點經檢校是否無誤 ; ②采用的儀器設備是否在有效使用期內, 精度是否滿足要求; ③采用的測量方法是否可行; ④作業過程是否按要求操作, 校核條件是否足夠, 檢驗精度是否符合要求。

1.4自動空三與模型創建

在遙感信息處理技術中,自動空三與模型創建成為其技術的核心內容,其組成因素主要有攝影的列表、所確定航線的相對關系以及連接點的布局、連接點信息的提取、形成、編輯以及整理和錄入、模型的創建、形成、匹配以及攝像內容的形成等等,這些主要內容都是由遙感信息處理技術完成的。考慮到其部分工作的進行直接影響到相關模型以及相關數字測繪產品的精度, 作業過程中, 除嚴格按要求操作外, 關鍵步驟宜同步平行操作進行校核, 以保證處理工作的質量。

2案例分析

圖1是用DP-UAV軟件進行航測數據處理的成果,某地區338張像片,耗時147分鐘,自動生成136萬物方點,DEM和正射影像。

飛行區域大小---6×4 平方公里;獲取方式:無人飛機,航高500米;使用相機:canon 450D;獲取時間:某日上午;天氣狀況:晴朗;獲取的影像:共1338張,15航帶。

同時在現場實際布設控制點40多個,采用RTK進行測量,將測量坐標與無人機航測坐標進行對比,結果如表1所示。

通過表1的數據可以看出,通過專業軟件檢測和整理后的無人攝像設備的拍攝效果是否達到相關的攝像要求,其攝像內容是否到達地形圖測量的基本要求,這些標準都滿足了專業軟件在測量大型比例航線時的要求。

在傳統的航空攝像當中,其攝像處理的航空數據信息的流程一般為:數據信息的預先整理、攝像內容的匹配、自動空三的加密以及數字模型的形成。就當前看來,傳統的航空攝像的作業流程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成熟的境界,但是這種傳統的技術也存在很多的缺陷,比如作業的效率太低,很多專業的新型的影像內容無法正常拍攝,除此之外,傳統的方法在數據處理上面需要很多控制因素來完成相關的測量,而且在野外測量是一項難度非常大的工作,尤其是在一些環境較為復雜的地區之中。所以,在野外進行測量的過程中,要盡量控制好控制點的數量,蒼穹公司自主研發的無人機攝影測量系統及影像處理軟件DP-UAV很好的解決了這些問題。

3結語

無人機低空遙感技術具有低空作業、自主飛行、自動導航等特點, 具備機動、快速、經濟適用等優勢, 有效補充了傳統航攝手段在高分辨率遙感影像獲取方面的薄弱環節, 有效完善了遙感數據獲取技術體系, 已在防震減災以及提高應急測繪保障服務能力方面體現出了獨有的優越性, 逐漸成為野外地理信息數據采集中最先進的技術手段之一。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作業成本法;物流;間接費用

1.我國物流成本核算現狀

近幾年,隨著我國計算機網絡、電子商務的發展,企業對物流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大,對物流重要性的認識逐漸深化,對專業化、多功能的物流需求日漸增加。服務價格又是建立在準確的成本核算基礎上的,傳統的成本核算方法沒有考慮到物流企業的特殊性,使其物流企業的成本得不到真實反映,成本計算問題成為當前影響我國物流企業發展的瓶頸之一。傳統的成本核算體系不能為管理者提供決策有用的成本信息,無法滿足企業管理者的要求。它的最大弱點就是成本分配與消耗的資源無關。物流企業又不同于傳統的運輸和倉儲企業,它包括更多、更復雜的業務,比如,運輸服務、倉儲服務、配送服務、信息服務和咨詢服務等。許多在傳統企業為直接費用的,對于物流企業卻變成了營運間接費用,這為準確核算客戶服務成本增加了難度。

2.國內外相關研究綜述

1988年,美國哈佛大學的RobinCooper和Robert.S.KaPlan教授提出了以作業為基礎的成本計算方法—作業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簡稱ABC)。ABC是現代管理會計的發展趨勢,與傳統成本法的不同之處在于間接費用的分配,使成本核算更加精確化。美國會計學界非常關注物流活動作業成本核算與管理的研究,作業成本法被認為是企業物流成本核算最有前途的一種方法。

日本對物流管理及其成本核算起步也比較早,它在吸取了美國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應用作業成本法進行物流成本核算。神奈川大學的唐澤豐教授認為,日本物流成本管理經歷了四個階段:即了解物流成本的實際狀況階段、采購預算管理階段、設定基準值或標準值以及會計制度接軌階段。目前日本企業物流成本換算與管理基本停留在設立基準值或標準值階段。

我國學者對物流成本核算的研究相對較晚:陳小龍介紹了先進的ABC作業成本分析法,闡述了它的成本計算思想和計算方法,并結合我國制造企業目前物流成本計算的實際,給出可行的實施方案;汪小勇等在分析物流企業原有成本核算方法的基礎上,引入作業成本核算法,并以某物流快遞公司為例用作業成本核算法模擬運作,運作結果表明用作業成本核算的物流成本比傳統成本核算結果的相對準確。邵瑞慶對物流企業物流成本核算的營運成本法和作業成本法的核算思路進行簡要的闡述,然后通過對這兩種成本核算方法的差異比較,從我國物流企業的業務運作現狀出發,提出現階段我國物流企業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選擇建議。

孟大偉等在比較傳統成本核算程序與作業成本核算程序差異的基礎上,以國際某知名飲料公司的分銷體系為實例按照作業成本核算方法的標準程序計算設立分銷中心前后的分銷成本,由此決策是否需要在某地設立分銷中心的投資決策。

國內外關于物流成本管理及作業成本核算的大多研究的重點集中在作業成本核算的概念,以及與傳統核算方法的比較方面,對于物流企業如何具體運用作業成本法,如何建立物流企業成本控制模型的綜合研究是比較少的。

3.物流企業成本核算應用作業成本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傳統的成本核算方法還容易引發成本數據失真,干擾正確決策的執行,對改進作業流程、節約成本的支持很弱,并很難實施真正意義上的成本控制。基于以上這些認識,在物流企業引入作業成本法,開展成本控制,其必要性如下:①作業成本法為實施成本控制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控制途徑。通過對物流作業成本分析,很容易找出供應鏈中的增值過程和非增值過程,為成本控制提供了準確的成本數據,通過控制,消除作業過程中的冗余活動、減少資源的浪費、開展業務流程重組等,降低整體物流成本,增加企業競爭優勢。②作業成本法能為滿足不同客戶需求的服務價格的確定提供依據。當前,物流企業面對越來越多的個性化客戶需求,企業在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的同時還要保證企業獲取最大利潤的目標。如果單純依賴傳統的成本核算方法不能提供詳細的真實的成本計算數據,在數量相同的基礎上配送成本計算結果一致,不利于企業決策。而作業成本法可以依賴作業的確定、作業成本動因的選擇、作業成本庫的建立,從而開展不同服務的成本計算,提供有效的成本信息,為不同服務的定價提供依據。③作業成本法改變了傳統成本核算方法的單純依賴單位級作業成本分配帶來的成本扭曲現象,能夠提供批級、產品級、設備級等作業的詳細成本數據,為有效成本控制提供依據。

作業成本法應用到物流企業成本核算中,通過上面的分析得知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從理論上講,作業成本法是否能夠成功地被引入物流企業成本核算,還要看其是不是能夠適應物流企業的環境。下面將對作業成本法是否在物流企業中有可行性進行進一步分析闡述。

首先,隨著個性化需求的增加,服務產品結構呈現多樣化趨勢,物流活動越來越頻繁和復雜,物流成本越來越大,與直接人工和機器無關的物流費用越來越多。企業使用作業來歸集與分攤成本可以形成以物流作業成本為基礎的成本核算體系,從而形成物流成本的二級體系,包括供應、生產、銷售、回收與廢棄物流成本。以此為基礎還可以設置三級體系,包括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成本。這樣,通過作業成本法,復雜的物流成本被簡單化和明晰化。

其次,物流企業作為運輸服務業本身沒有具體的產品,因此可以將物流成本的分攤對象定位于物流的服務功能,即具體作業。企業可以根據提供的服務確定作業,越細化的功能其分攤對象就越多,于是形成了以物流功能服務為中心的作業成本中心,與此同時,可以根據細化其中的核心作業但值得注意的是,作業并不是越細化越好,在細化核心作業的時候,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則,從整體角度考慮企業利益。這樣,作業成本法解決了物流成本的分攤對象問題。

再者,物流企業具有高間接費用的特點。由于物流企業所提供的服務中,有諸多種類和范圍的項目被歸集到間接費用,歸集到間接費用的數額遠大于直接費用的數額,而作業成本法最初就是在傳統成本核算方法不能滿足高間接費用和高制造費用企業成本核算的情況下提出的,是適合于高間接費用企業的成本核算方法。作業成本法可以使物流成本的可歸屬性大大提高,從而精確物流成本的計算結果。在前面對物流成本的分析中,知道物流企業成本具有間接費用高的特點,所以作業成本法是適用于擁有高間接費用的物流企業的成本核算的。

4.物流企業實施作業成本法具體步驟

首先,企業要做的是確認資源動因,將資源分配到作業,作業決定著資源的耗用量,資源動因聯系著資源和作業,這一步驟把總分類帳上的資源分配到作業。以裝卸費為例,將其分配到各個作業成本時可選擇貨物件數為資源動因;接下來,確認成本動因,將作業成本分配到物流合同中,以包裝成本為例,將其分配到各個物流合同時可選用包裝貨物件數次數在各物流合同中的比例為成本動因。成本動因是分配的標準,對于成本信息的準確性和相關性有重要影響,是進行成本分析的基礎,通過成本動因建立成本分析的因果關系。

物流成本的分配可以分為兩部分: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對于直接費用可直接分配給特定產品或服務的人工費材料費折舊費等,應設計物流成本計算單,以便歸集、計算產品物流費用;對于間接費用采用作業成本法分配核算,并根據填制的物流系統中各作業成本分配表,詳細地提供各種有關作業運行中的成本概念,以及各種間接費用的分配依據作業成本法的分配如圖-1所示,我們可以看到,在作業成本法下,物流企業成本的核算一目了然。

5.結束語

綜上所述,與傳統成本核算方法相比,作業成本法具有極大的優越性,符合物流企業發展的需要,更可以解決物流企業服務定價難的問題,將其引入物流企業的成本核算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不但可以與物流企業營運特點很好地結合,還能夠克服傳統成本核算方法的缺陷,緩解現行物流成本核算的問題,為物流成本的計算提供可行的理論支持以及實施的可能。所以將作業成本法引入物流企業中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物流企業在運用作業成本法時,應針對其行業特點,持續改善作業鏈,消除非增值作業,增加增值作業,使作業鏈既精練又有效,發揮出作業成本管理的最大效用,實現增加企業盈利節約社會資源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吳佩婷.作業成本法在物流成本管理中的運用[J].財會通訊,2008(5).

[2]師巧成.作業成本法在企業的應用問題研究[J].財會研究,2010(17).

[3]張志勇.作業成本法在企業物流成本計算中的應用研究[J].物流技術,2012(15).

篇8

【關鍵詞】 作業成本法;成本核算;作業;流程

作業成本法的產生以現代企業的新技術革命為背景,由美國會計學者Eric Kohler于20世紀30年代末創建;George.J.Staubus教授于20世紀70年代第一次對此作出系統解釋;1988年Robin Cooper提出:產品成本就是制造和運送產品所需全部作業的成本總和,成本計算的最基本對象是作業,標志著作業成本法的新一輪推廣和發展。我國對作業成本法的探索始于1994年余緒纓教授的理論研究;進入21世紀,作業成本法的應用研究已經涉及到物流、船舶、教育、郵政等諸多行業。毋庸置疑,作業成本法在提高成本核算精確度進而改善組織決策方面呈現出很大優勢。

隨著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入和醫保制度的全面推行,醫療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加上病人逐步增強的消費意識以及醫院之間的同行業競爭等內、外部環境的刺激,促使醫院不得不在保證既有醫療質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運營成本,從而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實現醫院的長遠發展,這就為作業成本法引入醫療領域帶來可能。目前,我國學者在此領域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費峰(2005)介紹了醫院成本管理中作業成本法的基本概念和程序;朱士俊(2005)分析了作業成本法引入醫院成本管理的技術路線和實施條件;王麗姿等(2010)針對作業成本法應用于醫院流程管理展開理論探討并建立了醫院流程作業成本模型。本文旨在綜合前人探索,結合實例分析作業成本法應用于醫院成本核算的可行性和基本流程,并就實際操作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問題展開思考。

一、作業成本法概述

(一)作業成本法的概念界定

所謂作業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是指以作業為間接費用歸集對象,通過對資源動因的確認、計量將資源成本分配到作業上去,再通過對作業動因的確認、計量,歸集作業成本到服務上去的間接費用分配方法。一言以蔽之,作業成本法在綜合考量成本管理中各項因素的基礎之上,采用不同的間接成本分配率來進行成本分配,突破了傳統成本法中以統一分配率來分配間接費用的“一刀切”現象。

(二)作業成本法要素

作業成本法為組織生產經營的全過程提供了更為精確的分配輔助資源和間接成本的途徑,它通過確認“作業”這一中介體產生的成本動因,計算出作業對資源的消耗,比照服務產出對作業的消耗來計算成本,進而建立起產出和投入之間的因果聯系。在作業成本法的實際操作中,有四個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第一,資源為一定時間內為提供服務而產生的成本費用項目,是后期動因分配的對象;第二,作業作為以特定目標為基礎消耗一定資源的工作,是連接資源和服務的可量化實體;第三,成本及成本庫是指資源的耗費并按照一定特征進行的項目歸集;第四,成本動因包括資源動因和作業動因,是決定作業的負擔及其所需資源的根本因素。

(三)作業成本法與傳統成本法比較

首先,核算對象不同。傳統成本法直接針對產出服務進行核算,而作業成本法則針對作業項目進行核算。其次,分配基礎不同。核算對象的區別造就了兩種核算方式在成本歸集程序(主要是間接成本)上的差異:傳統成本法以產量或是與其相關的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材料成本等設立統一的成本分配系數,將成本直接劃分至產出;而作業成本法通過追溯合理的成本動因來分別確定成本分配率。最后,適用范圍不同。傳統成本法適用于直接成本比重大而間接成本比重小的追求產出數量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作業成本法適用于間接成本占總成本比重較大的技術密集型或知識密集型產業。由此,本文試以流程圖的形式歸納總結兩種成本核算方法在程序上的差異(見圖1)。

二、作業成本法應用于醫院成本核算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通過成本動因追蹤資源消耗和成本分配,無疑使得所獲數據更加客觀公正,作業成本法的核算路徑也更顯清晰明了。除了提供最終服務的成本信息,作業成本法還兼顧到每個相關作業的成本資料,無形中將成本控制點由服務層面深入到了作業層面,有助于組織加強成本控制和盈利分析能力,從而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

(一)可行性分析

醫院是集中提供醫療服務的知識密集型生產部門,資源耗費大多表現為間接形式,其運營特點和成本管理現狀都為作業成本法的發展應用奠定了基礎。作業成本法下,醫院可以被看作通過提供一定的醫療資源進行特定作業,從而使病人享用醫療服務的組織。如前所述,作業成本法下間接成本的計算被分解成為兩個步驟,即作業對資源的耗費以及產出對作業的耗費。作業成本法把成本核算的重點放在作業上――一方面以投入的角度考察作業對所耗資源的數量計量;另一方面則以產出的角度考察作業被最終服務消耗的程度――從而有助于提供更為精確的成本信息和深入了解醫院成本結構,幫助醫院不斷探尋降低成本的突破口,對成本的形成過程實現有效控制。如此一來,醫院成本管理的對象不再直接指向成本,而是成本動因(即形成成本的原因)以及員工和設備的工作效率。

(二)必要性分析

作業成本法的實施主要為改革間接費用的分配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與之相適應的是,醫院所發生的直接針對成本目標的耗費較少而成本多以間接費用的形式組成。一方面,醫療服務項目繁多,《醫療項目收費標準》中提供了數以千計的服務項目,同時這些項目的實際操作過程中又涉及到醫院內部幾乎各個部門的分工協作;另一方面,醫療服務的復雜過程及其所需醫療技術之間的個體差異決定了作業環節的復雜多變。如果不考慮各項服務所耗用不同作業的比例而統一使用一個分配標準,無疑是對成本信息的扭曲。這樣一來,醫院實施作業成本核算法呈現出顯著優勢,在客觀評價醫療服務對醫療資源消耗的基礎上,使得成本管理的實施更具針對性。

三、醫院實施作業成本法的流程設計

本文以江蘇省某醫院為例,結合醫院流程設置特點介紹醫院作業成本法的實施模型。該院是《江蘇省醫院成本核算與管理規范》的應用試點單位,積極貫徹江蘇省規范的具體要求,在應用開發中不斷完善核算體系和技術平臺。

(一)明確業務流程,收集作業信息

作業成本核算的材料信息來源于醫院財務會計系統中的核算資料,由于醫院的各項作業都是由不同的職能部門合作完成,成本核算要深入到醫院作業層面則必須先行明確整個業務流程來收集各項作業信息。

(二)確認資源耗費,建立資源成本庫

資源是與醫療作業有關的成本或費用,是執行作業所必須花費的代價。按照一定的分類條件將已消耗的資源進行歸集匯總,有助于詳細了解醫院的實際運營和業務操作流程,明確各職能部門對醫院成本所應承擔的責任。在確認資源成本之后,需結合實情建立資源成本庫,將一定會計期間內的資源耗費歸集到各個資源庫中(見圖2)。

(三)劃分作業項目,建立作業成本庫

在劃分作業項目過程中,首先需要兼顧醫院組織機構的劃分和經營流程的特點,充分考慮到實際可操作性,從而減少間接費用分配率的數量,提高作業成本分配的準確度;然后要實現將成本分類歸集到作業:將資源成本從會計記錄中辨別提取并將其分類歸集到各作業成本中,如此按照作業項目逐一分配,各項目金額累加就形成了作業成本庫。本例中,藥品供應、直接醫療和醫療技術三科室的耗費可視為直接成本,直接計入到相應的成本對象當中;而醫療輔助和管理服務兩科室的耗費為間接成本,需經合理劃分入庫(見圖3)。

(四)分析成本動因,分配相關成本

成本動因表現為特定資源與特定作業、特定作業與特定成本之間的因果聯系,它由資源動因和作業動因構成:資源動因引起作業成本的變動,是用來計量作業對資源耗費的依據;作業動因引起產品成本變動,是用來計量產品對作業耗費的基礎。由于不同的資源進行二次分配的動因各不相同,需要在經過上一步驟的分析和建庫之后,按照相關性和易取得性原則選擇適當的成本動因,進而確定成本分配率,分配相關作業成本(見圖4)。

四、醫院實施作業成本法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作業成本法的實施無疑為管理人員實現對成本的有效控制提供了更為客觀真實的成本信息,有利于有的放矢地加強成本管理并提高預算決策的準確性。鑒于醫院(尤其是大型醫院)的醫療設備耗費高、人力資源投入多、服務需求差異大等特性,作業成本法能夠有針對性地控制間接費用,從而使得成本瓶頸一目了然,促進資源配置的合理有序。作業成本法不失為一種可采納的成本核算方法,但必須強調的是,它只是改進組織成本分配方法的路徑之一,并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所有成本核算事項,其本身也存在著亟待解決的問題,醫院應當結合自身特點不斷進行改進。

第一,作業成本法的工作量較大,實施成本高。在整個核算流程中,此法要求以全面準確的會計信息為基礎,必然增加計算和分配的工作量,對會計環境和成本管理的組織體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醫院面臨規模大、業務多、程序復雜的成本核算環境時,則必須要借助相對完善的電子技術平臺,這在一定程度上將耗費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資本。所以,作業成本法是否能真正行之有效,牽涉到如何把握好成本和效益的平衡關系問題。

第二,作業規模的建立和成本動因的選擇具有一定難度。由于分配核算力求全面,導致了作業中心較為分散,成本動因復雜多變,難以進行明確的劃分歸類。作業規模過于簡單自然不能如實反映科室實際情況,不利于作業流程的優化分析;作業規模過于復雜又會增加核算難度,導致作業分析的紊亂,加上管理者在面臨成本動因的選擇問題上難免帶有一定的主觀性,易為核算失真埋下隱患。由于上述具體核算工作都需要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的積累,這就需要不斷提高會計核算人員的技術水平。

第三,過度強調“分配標準”,作業中心之間的協調不夠。作為核算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分配標準的制定直接決定著成本結果。這就容易在實際操作中誘使各作業部門過多關注本部門縱向期間內的成本變化情況而忽視作業中心之間的橫向溝通和協調,總體上不利于控制成本的實現。因此,有必要強調“整體”理念,進行系統控制。作業成本法的實施尤為需要重視長期的控制效果,而不應單單注重短期的內部階段性目標的實現,否則面面俱到、事無巨細將會引發適得其反的效果,造成成本效益不平衡的局面。

總體來說,成本是整個醫院運營流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作業成本法只是力求合理計算成本的一種核算方法,而不是從根本上解決成本問題的必勝工具,它作為一種管理思想,需要根據醫院的實際情況分階段、有步驟地進行選擇應用。客觀地說,作業成本法的實施無疑可以為改進醫院的成本管理、提高預算決算水平以及優化醫院經營管理過程帶來更大的可行性。因此,作業成本法是成本核算工作的基礎,應該貫穿于醫院成本管理的始終。

【參考文獻】

[1] George.J.Staubus. activity costing and input output accounting[M]. Rechard D.Irwin,Homewood.1971.

[2] Robin Cooper. the rise of activity-based cost:what is an activity-based cost system[J]. Journal of Cost Management,1988(6):45-53.

[3] 費峰.醫院成本管理[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

[4] 朱士俊.作業成本法在醫院成本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5,21(2):95-96.

篇9

【關鍵詞】 作業成本法; 物流成本; 成本控制

物流管理的最主要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消耗獲得更高的服務質量,即尋求物流成本優勢與服務優勢的平衡點。由此可見,在一定的服務水平下,物流管理的關鍵在于如何科學、有效地進行成本管理。我國通信企業物流成本管理意識缺乏,物流成本的計算精確性有待提高,如何有效降低物流運作成本的研究更待深化。因此研究適用通信企業的物流成本管理方法對提高通信企業經濟效益與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一、我國通信企業在物流成本控制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成本控制戰略與方法需強化與豐富

近年來,我國通信企業部分成本控制取得顯著成效,但很少企業專門制定與企業發展戰略相適應的物流成本控制戰略以及具體的實施規劃;成本控制的方法多采用記錄發生的成本費用和進行成本數據比較分析等簡單形式,成本控制方法尚待豐富。

(二)對物流成本構成要素的認識不清

首先,部分通信企業缺乏物流服務作為一種產品、應進行成本核算的意識。與生產企業類似,物流工作的開展,要消耗各種資源,這些資源構成物流成本。實務中,企業很少針對單個物流服務合同獨立核算成本,因此無法確定單個物流服務合同的盈虧情況,成本控制無從談起。其次,物流成本的定性分析精確性不足,依照現行財務會計制度難以使用單獨科目進行成本歸集。實務中,物流成本費用在多個會計科目中反映,無法為成本控制提供準確數據。

(三)物流成本全程管控觀念需強化

通信企業的物流工作涉及運輸、倉儲、配送、包裝、裝卸等一系列過程。在實務操作中,一些企業將這一系列過程分別核算,未將其納入統一系統運作。這樣物流成本管理只重視局部功能的改善和成本的特別控制,而忽視了整個物流過程的系統管理和控制,存在物流管理混亂、重復搬運、路徑不合理等現象,工作效率低下。

(四)成本控制體系亟待完善

目前,我國大多數通信企業物流成本管理粗放、運作不規范,成本控制的組織化、規范化以及標準化等水平較低,不能提供準確的物流服務成本核算信息,因而導致成本與服務質量不平衡、物流服務與服務承諾不匹配等問題,制約了企業的發展。

采用作業成本法有助于改進并加強物流成本控制,解決上述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作業成本法下,以物流工作全過程中涉及到的各項物流作業為成本計算對象,可以提供全流程中各項作業的成本耗費信息;二是作業成本法下,可以采用更加精確的分配基準進行間接費用的分配;三是在作業成本法下,將絕大多數的成本費用按照資源動因和成本動因分配到特定的物流工作中,可以為產品定價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

二、我國通信企業引入作業成本法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分析

(一)通信企業應用作業成本法的必要性分析

雖然作業成本法于20世紀30年代末期業已提出,但長期以來并未得到足夠重視,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通過美國哈佛大學卡普蘭和庫珀兩位教授的深入研究與積極倡導推廣,才得到了會計界和企業界的普遍重視。其基本原理是:作業消耗資源,產品消耗作業,作業是溝通企業資源與最終產品之間的橋梁。作業取代產品成為企業成本核算的著眼點。與傳統成本計算方法相比,通信企業引入作業成本法可以解決我國通信企業在物流成本控制與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有助于企業進行全面成本控制。作業成本法關注服務提供的全過程,區分增值作業和非增值作業,有助于對物流成本進行全面優化,降低非增值作業的資源消耗。二是有助于企業對成本發生的全過程進行控制。采用作業成本法,企業可以更好地對物流工作中裝卸、搬運、配送、包裝等環節進行控制,使物流成本控制更為有效。三是有助于對間接費用和個性化服務等高成本費用項目實施精細化管控。作業成本法不僅可以得到企業總的物流成本,而且還可以得到單個物流項目的成本,進而為企業物流成本精細化管理提供依據。

(二)通信企業應用作業成本法的可行性分析

雖然我國通信企業在物流成本控制與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但整體看,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通信企業應用作業成本法進行成本控制的條件逐漸成熟,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技術方法上,作業成本法理論體系日趨完善。目前,作業成本法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內容框架、概念體系、動因體系、作業成本財務會計體系以及開發步驟和程序;同時,其可行性也得到證實。二是技術支撐上,通信企業的信息化程度較高,為作業成本法的實施提供了信息技術支持。由于物流活動的每一環節都會涉及若干不同的作業流程及大量的作業信息數據,對這些繁雜的信息數據進行加工處理和分析,必須借助信息技術才能完成。通信企業在信息化建設方面較為成熟,特別是物聯網等新技術,為通信企業物流成本管理中作業成本法的應用提供了信息技術環境。三是技術主體上,通信企業具有良好的管理團隊。物流成本控制采用作業成本法需要的人員素質較高。通過外部招聘和人員專業培訓等措施,通信企業的業務經營與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不斷提高,奠定了應用作業成本法的人才基礎。

三、我國通信企業物流成本控制與管理中應用作業成本法的主要實施思路

通信企業的成本控制與管理中具體運用作業成本法,應把握以下要點,結合單位實際穩步推進實施:

(一)開展作業分析,確定物流服務過程中的作業

作業分析是指分析物流服務全過程中所發生的各項活動,將同質的活動歸類并確認為作業中心,這樣物流工作的過程被劃分為若干成本計算和績效評價的基本單位——作業。單項作業可能只需單個部門執行,也可能需要跨部門合作完成。依照各項活動功能的不同,物流服務一般劃分為運輸作業、包裝作業、裝卸作業、倉儲作業、搬運作業、流通加工作業、信息處理作業等七項作業。這些作業構成了物流服務的全過程。

(二)分析資源動因,明確各項作業消耗的資源

根據作業成本法的原理“作業耗用資源,產品耗用作業”,確定作業消耗的成本,首先,需明確資源動因,資源動因是指資源被各作業消耗的方式和原因,是引起作業成本變動的因素,是把資源成本分配到作業的基本依據。其次,建立資源庫,將一定期間內資源的消耗歸集到相應的資源庫中。再次,按照資源動因劃分標準,將各個資源庫中消耗的資源全部分配到各項物流作業成本庫中。

(三)確定成本動因,將作業成本分配到成本對象

成本動因是指作業被產品或者勞務消耗的方式和原因。企業開展物流工作涉及眾多作業,在確定成本動因時,要綜合考慮核算效率與準確度,應遵循如下原則:一是成本動因與各項物流作業消耗之間的相關性;二是成本動因的計量成本;三是采用成本動因所導致的行為;四是上述三個因素的相互作用。通常來說,成本動因越多,成本計算越準確,但效率越低。這就需要統籌運用作業成本法的成本與效益分析,確定合理的成本動因數量。

(四)計算匯總物流作業成本

根據成本動因將作業成本庫歸集的作業成本分配到各個成本計算對象上。在運用作業成本法進行物流成本控制時,企業應關注兩個問題:一是注重“成本—效益”原則,實務中,企業應該綜合考慮成本核算的工作量等因素,協調好成本和效益的關系;二是針對不同的物流服務合同,不斷更新作業成本法,定期重新識別、確定成本動因,調整控制措施。

【參考文獻】

[1] 唐麗華.作業成本法在企業物流成本核算中的運用[J].物流科技,2008(6).

篇10

作業成本法與傳統成本法的計算方法不一樣,它主要是以“數量為基礎的”,形成了一種“作業基礎”的成本計算方法,這種計算方法是一種精細化的核算方法(王起,2007),它的出現改變了以往長期沉寂的現象,有人說它是成本會計的一項歷史性的變革。自從我國引入了作業成本法,在學術界也被受關注,很多的企業都在應用,最初使用的是制造業然后在交通運輸業(如物流行業、港口企業)保險證券業及醫療機構等公共部門上也有所應用。上海海運學院承受交通運輸業中的獨特的會計業務問題的相關探討并且還針對港口企業的成本費用核算有了一定的規范,對于那些分貨種、分操作過程的裝卸成本計算方法給予了肯定。可見作業成本法為營運間接費用大、成本核算不合理的集裝箱碼頭企業提供了新思路,以解決現行成本核算過程中的種種問題。

二、基于流程再造的集裝箱碼頭作業成本法應用

集裝箱碼頭各操作機械化程度高,但是現有流程的效率較低,需要進行一定程度的整合。業務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的概念最早由美國的Michael Hammer和Jame Champy提出,是指建立于對現有流程的反思基礎上,對其進行徹底的再設計,以便公司在衡量企業業績的標桿(成本、質量、速度)上的改善,強調根本性和徹底性。它主張從根源上轉變思想觀念,對企業內部原有的組織結構和業務流程進行重新設計,減少一切不必要的浪費,用最好的工作質量、最低的管理成本、最高的工作效率提供客戶滿意的服務,從而打造優勢。后來不同學者的補充和完善使這種管理理念不再激進。因此可以結合流程再造的思想對現行流程進行必要的改進。

(一)實例選擇該集裝箱碼頭為某港務集團下屬分公司,碼頭岸線的長度為1566米,總共有五個全集裝箱在此泊位,前沿水的深負為13.2米,可以在第五、六代集裝箱船停靠;裝卸設備精良,擁有26臺大型岸邊集裝箱起重機,堆場配有負荷量35―40噸的輪胎龍門吊達到79臺,堆箱作業可以落實;集裝箱的正面吊達到5臺,另外還有集裝箱叉車以及集裝箱堆高機、牽引車等機械;集裝箱堆場面積94.7萬平方米,倉庫0.58萬平方米,吞吐能力達年250萬標準箱。

碼頭公司作為集團下屬單位,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目前執行企業準則和水運企業會計核算方法,選擇目前的成本核算策略,只是單純的對期間內的成本費用總額歸集,與收入不進行配比,且管理費用列為期間費用直接扣減公司的利潤額,因此不利于效益的直接提高。本文以為集裝箱碼頭公司中的相關的管理費用中和生產直接有關的部門中的費用應該計入到營運的間接費用中,且把它進行分配,分到各個相關的業務中去,然后再把它分配到各個有關部門的操作過程中。后續主要歸集和分配這部分營運間接費用。按照現行成本核算制度核算的某期營運費用如表1所示。

(二)作業成本法核算集裝箱碼頭作業成本法的設計核心就是對作業鏈之間的邏輯關系的分析,會提供相關的作業信息,以此達到管理上的目的。數據的搜集以及動因的劃分在集裝箱碼頭企業實施作業成本法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因為他們起到一個關鍵的作用。本文中的數據就是由現場的觀察,通過詢問相關人員以及對現場操作人員和管理人員以及通過翻閱公司財務報告才得到的,數據得完整性不是很好,同樣的其準確性也沒有很大的保證,但是對本例的分析的影響是不明顯的。

將營運的間接費用以及相關的輔助營運費用加到作業成本中這一思路,首先就需要根據作業成本法的思想,把營運的間接費用以及它的輔助營運費用準確地進行分攤,將他們分攤到各業務中,最后再分攤到各個部門進行各項操作。

(1)營運的間接費用以及輔助營運費用的分配。

一是營運的間接費用的分配。根據目前的成本核算制度,管理費用作為期間費用,直接計入當期損益。而集裝箱碼頭中的安全科、物料科、維修科以及調度科、業務科和勞資科等等這些部門發生的費用,其中很大一部分和生產有直接的關系,那么這一部分就應該歸入營運的間接費用的核算,根據同質成本的動因把有關的成本入庫,可是目前的核算制度未將這部分的費用單獨歸集到具體的部門。因此需要將這一部分費用單獨進行歸集核算,最后歸集到各業務。本文通過現場對企業各操作過程及成本核算的了解,分析表1中的相關的管理費用,根據資源的動因把和生產有直接關系的部門的工資福利費等全部按按照人工小時進行歸集,如表2所示。

而后,將歸集的這部分成本費用分配計入碼頭裝卸、堆存、港務管理和其他業務。由于集裝箱碼頭還沒有所需要相關基礎數據統計資料,故可用作業成本模型建立的系數矩陣分配。

安全科負責碼頭安全檢查,對事故進行調查處理,主要作業是檢查,本文以收入和預先制定的貨損貨差率為基礎計算各業務的消耗比例,如表3所示。

物料科的基本作業是計劃、采購、保管和發放,主要作業是保管和發放,各業務費用分配的比例以燃料費、材料費及配件和低值易耗品為基礎計算,如表4所示。

維護科的基本作業是設備更新改造、保養和修理,主要作業是保養和修理,各業務費用分配的比例以保養費和修理費為基礎計算,如表5所示。

調度科的主要業務是組織作業計劃的實施,一般只有裝卸和堆存需要,根據碼頭實際情況可設各業務的消耗比例見表6

攬貨科負責貨源的組織,因為碼頭企業的生產過程的銷售過程同時進行,所以攬貨科的費用應列入營運間接費用,而不應象工業企業一樣計入期間費用,主要作業是攬貨,與裝卸業務直接相關,根據碼頭實際情況設定各業務的消耗比例如表7所示。

勞資科的主要作業是制定工資,各業務的費用的分配比例可以按照工資及附加、勞務費之和為基礎計算,如表8所示。

與生產相關的各部門的業務分配比例匯總如表9所示。

根據上述分配比例,利用作業成本法核算中的矩陣模型,可計算作業成本法下各部門裝卸、堆存、港務管理等業務所分配的營運間接費用。即:

按照作業成本法的思想,將與生產直接相關的管理費用計入營運間接費用,按照中的比例分配,具體分配后的數據見表10。

二是輔助營運費用的分配。作業成本法可以改進輔助營運費用的分配。碼頭輔助營運部門是一個綜合服務的部門,比如:機修車間,提供修理的服務。所以正確計算各業務的成本應該以正確計算輔助營運費用為基礎。

根據調研得知:維修部門,對裝卸設備、堆場設施等碼頭機械設備的維修;動力部門給整個作業流程提供的水電服務;水平運輸部是碼頭公司的輔助營運的主要部門。

因為以上部門發生的資源都是在碼頭核算中將其直接計入相關的輔助營運費用中,所以對它的分配應該根據現場的操作人員給的資料做相應的估計,把輔助營運費用在各作業中心分配,形成一個作業成本庫。各作業中心按照人工小時分配的主要有對工資及附加、勞務費等;根據調查得知動力費在各部門的消耗比例為15:60:20:5;按照折舊分配的費用有折舊費,固定資產明細表可以確定期間的折舊額,也就可以得到核算期相關的折舊總額;修理費用和固定資產的折舊是成正比關系的。根據上述的方法把有關的資源費用歸到各個作業中心,如表11所示。

將資源歸集到輔助生產部門的各作業中心后,可根據成本動因將其再次分配到各業務上。供水供電部門與標準箱量成正比,維修部門主要以人工小時作業成本動因。水平運輸部門以運輸距離為作業動因。

(2)主要業務成本歸集核算。經過對輔助營運成本和管理費用中與生產直接相關的部門的費用的分配,現將各主要業務的成本及管理費用等歸集如表12所示。

集裝箱碼頭與主要業務相關的部門有受理臺、費收室、箱管室、控制室、調度室和計劃室。受理臺負責受理客戶的各種申請,并審核各類憑證資料的完整性與正確性;費收室負責收取與集裝箱相關的各種費用;計劃室負責提前計劃裝卸船的相關工作;控制室負責指揮現場工作,對生產作業流程實施現場跟蹤處理,并不斷調整優化作業流程;調度室負責人員和機械設備的安排;箱管室負責堆場集裝箱的計劃管理的工作。把營運的間接費用以及輔助營運費用進行分配并且歸集到裝卸業務、堆存業務以及港務管理等業務之后,需要按照分部門分操作作業成本法將其分配到各操作中。

關于分部門分操作的作業成本法核算,它是遵循作業成本法的思想,把各個業務成本及逆行那個劃分,可以分為直接計入的成本、按照成本的動因分配計入的成本、輔助營運費用的分攤以及營運間接費用分攤這四個部分。其中的可直接記入部分直接記入,剩余部分按照各部門成本動因進行劃分,歸入各個操作中。

只要可以分清某一個部門、某一個操作而且可以直接計入的成本都按照費用要素直接計入;凡是不能分清某一部門、某一操作的,按照有關成本動因實行分攤計入。根據上面的步驟可以得到表13的集裝箱碼頭某一期間中的分部門分操作的裝卸成本計算表,表14可以表示也就是堆存成本的計算表。

三、結論

本文針對某集裝箱碼頭的現行流程和成本核算模式,結合流程再造思想優化現有流程,再采用作業成本法核算,解決現行成本核算中的問題。文中對現有流程和組織結構進行改進,加強各個部門的聯系,提高作業效率,控制作業可以實現降低成本的目的。通過對碼頭財務數據的分析證明作業成本法可以很好地在企業中實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