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家庭教育范文

時間:2024-01-25 17:21: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農村小學家庭教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農村小學家庭教育

篇1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國家越來越注重對教育的管理力度。在人們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的今天,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對教育的要求。在我國教育方針的指引下,家庭教育開始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甚至在農村小學家庭教育也逐漸受到重視。家庭教育對于小學生而言至關重要,它直接影響著小學生的性格、習性、品行、氣質,對孩子的身心健康起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但是,農村小學家庭教育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著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對小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產生著負面的影響,成為了人生課堂中的一門負面教材,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來改變這樣的現狀。

一、現狀分析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甚重,家庭是孩子生長的搖籃,對其進行著潛移默化的教育,直接影響著孩子童年生活的質量。尤其是時展迅速,家庭教育對于教育本身而言的重要性與日俱增,人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越來越顯著,對孩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小學正是處在一個向未來邁進的過渡時期,也是打好人生基礎的重要時期,所以,家庭教育對于農村小學教育而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農村小學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隔輩教育

當下,很多農村的家長去城里打工維持生計,把孩子交給自己的長輩代為看管。在農村,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看管教育孩子的家庭數量很多,他們普遍過分溺愛孩子、嬌慣孩子,最后導致管不住孩子,放任孩子跟隨自己的意愿生活,使孩子的家庭教育一片空白。

(二)重書本、輕道德

在農村小學家庭教育中,農村家庭往往會犯一個很普遍性的錯誤,就是注重孩子學習能力的培養,忽視性格、道德的培養。大量的農村家庭都存在著這個傳統的思想,希望自己的子女未來出人頭地,不像自己一樣過著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農民生活,渴望自己的子女有出息。他們身為農民,深深地知道農民的苦與累,所以對自己的子女紛紛給予厚望,要求孩子們好好學習,未來有出息,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有的家長甚至想,只要孩子努力學習,怎么都行。只要學習好,孩子身上存在的任何缺點都不算什么大事,學習好勝過一切。因為學習好就是有出息,學習好會光宗耀祖,跟鄉里鄉親聊天的時候談及自己的子女特別有面子。這種只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忽視孩子其他方面教育的教育模式對小學生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三、農村小學家庭教育優化措施

(一)改變錯誤教育觀念

農村小學家庭教育必須改變錯誤的教育觀念,培養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不要過于教條去一味地注重書本教育,輕視其他教育。教育是多方面的,要培養孩子既有才又有德,使孩子成為一個智商和情商都優秀的人。不要被當今應試教育過分洗腦,要注重農村小學生全面發展。

(二)與學校和老師及時溝通

及時與學校取得聯系,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現情況。通過與學校教師的溝通,可以深入了解孩子的真實情況,發現孩子身上更多的興趣愛好和個性品質。通過家長與老師的聯系,不但可以加深家長和老師之間的相互理解,也使教師和家長之間的教育相輔相成,便于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篇2

關鍵詞:家庭教育;農村;小學生

現今隨著我國九年義務教學的普及,越來越多地區的孩子開始接受教育。而如何使我國農村地區的孩子享受到高水平的教育,在教學過程中解決學生的問題則成為任教教師所需要解決的問題。筆者就自己所任教的小學經過一定的探究工作發現,在我國教育資源逐步均等化的同時,制約學生學業發展的主要原因就是農村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筆者通過對所任教的地區情況進行了一定的研究與實踐,認為就這類特定地區而言,教師要認清形勢,有針對地提出解決策略。

一、現今所面對的問題

通過筆者一定的教學實踐發現,現今農村家庭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現在農村許多家長讀書少,還有很多家長在外務工,因此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照顧,這些留守老人本身受教育程度就較低,因此,對于孩子也不能起到很好的輔導作用,家長對自己孩子的教育不重視直接導致學生對學習的重視程度也不高,基本每次放學回去都沒有預習復習的習慣。

2.家庭環境能夠影響孩子性格的形成,而農村家庭由于整體受教育水平不高,所以家長在性格上難免存在缺陷,這就導致學生會受其影響。

3.在課下家長對于孩子功課以及學生心理輔導基本為零,導致學生成績的責任主要在老師身上,而學生受家庭環境的影響,本身在沒有很好學習條件的基礎之上就導致學生自身對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清,本身沒有一定的方向感。

現今社會輿論對學生成績要求很高,以成績考核老師,給老師增添了不少壓力。但是筆者認為現今農村教學的提升點很大程度在提升家庭教育上,通過良好家庭環境的影響來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

二、如何科學解決問題

1.改變家長的觀念

現今對于農村學生而言,很大程度上由于父母對其教育以及生活上的忽視導致學生在性格、心理上存在一些問題,因此,要想解決農村家庭教育的問題,根本上還是應該從家長入手,改變他們的觀念,增進家長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教師可以組織開展“家長教育訓練班”,在家長務工回家或者農閑的時候給家長普及一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幫助農村家長積累對于子女成長重要的知識,從根本上去消除家長關于“不打不成才”以及“讀書無用論”思想,讓家長真正學會怎樣去關心幫助自己的孩子,幫助孩子能夠更好地學習。

2.強化家校的聯系

適時召開家長會,增加學校與家長的聯系,讓學生家長能夠知曉學校的工作安排和孩子在學校所表現的最新情況,這樣能夠加強學校與家庭、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聯系,同樣也能夠加深家長和老師之間的理解。同時作為任課教師應該掌握學生的家庭情況,如家中人數、聯系方式等,這樣以便及時向學生家長了解和匯報學生的情況,同時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任何問題,教師都能夠做到心中有數,從而能夠給學生提供一定的保障,讓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之中。

3.加強家訪和溝通

對于農村教學而言,開展工作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家訪,通過家訪教師能夠切實感受到學生家庭教學的氛圍,也能夠及時向家長反映學生在學校的表現,讓家長能夠分享到孩子成長的過程;通過家訪也能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與家長攜手合作幫助學生消除身上的消極因素,讓學生能夠揚長避短,從而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性格;這樣也能夠及時地結合學生家庭教育的實際情況,對學生家長進行一定正確的家庭教育知識的傳播;通過家訪也能讓教師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從而使學校教學活動的開展更加具有針對性;最重要的是能夠了解學生的家庭成長環境,從而針對學生在成長中出現的問題,給予家長合理化的建議,從而能夠將學校與家庭的力量結合起來,最終使教師與家長能夠形成教育合力;同時在教學中也應該注重增強與學生的平等交流,尤其當學生出現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注重交流的方式,讓學生能夠敞開心扉去解決其內心的問題,這樣可以增進師生感情,也能進一步促進學生家庭教育水平的提升。

4.改變農村的觀念

為解決農村家庭教育的問題,應該改變農村的觀念,形成崇尚知識、尊重學習、鼓勵讀書的良好氛圍。例如,可以在村里開展教育宣傳工作,將知識轉化成生產力的電影、故事等村里廣泛宣傳,這樣從潛移默化的角度就能夠改變村民的觀念,從而為學生打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總之,對于農村家庭教育的改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務,應該從教師自身做起,認清與仔細分析現今家庭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加強學生與家長以及學校與家長的聯系,注重加強家訪以及學生溝通工作的開展,這樣才能更好地解決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參考文獻:

篇3

一、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家長思想認識不夠,教育過分依賴學校

據我校調查,學生家長真正認識到自己對子女教育負有責任,并能較好地擔當起這一責任的家庭只占約2成。絕大多數的家庭認為只要讓孩子衣食不缺就可以了,而教育的責任在老師、在學校。有的家長和監護人甚至說:“孩子在學校,家長出X學校管,自己還操什么心?”這種教育理念與思想認識,大大增加了學校對這部分學生教育管理的難度。更有一部分父母或監護人教育理念差,認為“只要吃好喝好就行”,“兒孫自有兒孫?!?,認為只要能掙錢,讀書也沒什么用,不讀書照樣可以賺錢,大學生不是還找不到工作嗎?這些觀念勢必影響孩子,產生學習無用的情緒。

(二)家長教育孩子能力不足,缺乏引領

1.對親子關系的塑造認識不足,不能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同時也是終身的老師。只有在親子關系良好的家庭中,孩子與父母的情感溝通和有效互動很容易形成,孩子的問題可能只是成長的問題。但是,多數家長認識不到這些,不能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有的夫妻之間存在諸多問題,帶給孩子的人格問題非常多。

2.家長普遍重智輕德現象,使教育功利化

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制約,大部分家長只注重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學習成績,而在他們眼中,往往是分數代表著一切,只關注孩子“成才”而不是“成人”,過度看重學習成績的好壞、名次的位置,部分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現象嚴重,忽視了對孩子品德修養和心理素質的教育,忽視了健全人格、優良品德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3. 教育方式與學生成長脫節,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1)期望值過高,家教過于嚴厲。面對日趨激烈的社會競爭壓力,很多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值非常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因此對子女嚴加管教,甚至剝奪孩子起碼的休息、游戲、娛樂的時間,扼殺了孩子全面發展的自由個性。

(2)盲目溺愛或疏于管理。據調查了解,大部分家長忙于家活或打工掙錢而無暇顧及孩子,更談不上與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溝通,疏于對孩子的教育管理。有些家長素質低,不辨是非、偏袒孩子的不良行為,妨礙孩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有的家長過分縱容子女,對于子女不正確的言行不管不問,放任自流,管教不嚴、一味縱容,認為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就是對孩子的愛,孩子 “驕”、“嬌”二氣嚴重,性格變得任性而脆弱。

(3)教育方式簡單粗暴,過分嚴厲。部分家長封建家長作風嚴重,家長至尊,不顧孩子的自尊,經常要求孩子無條件地服從自己不理解的規則。有的甚至認為 “棍棒下面出孝子”,信奉棍棒教育,覺得孩子是打出來的,父母打孩子天經地義,對孩子動輒打罵、訓斥、體罰等。有的家長對孩子考試取得名次或完成某件事情,均以物質獎勵;家長缺乏與孩子的交流,缺少對孩子正確的思想教育,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在父母面前所需要的是服從,根本沒有與孩子溝通的意愿。長此以往,孩子變得膽小、退縮、冷漠,或以攻擊和敵意對待他人。

二、 家庭教育的對策及建議

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連續性、權威性、感染性、及時性等特點,為此家長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充分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意義

教育孩子是每個家長的責任和義務,父母的言行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發生著“潤物細無聲”的作用。所以,必須重視和加強家庭教育,強化家長的垂范意識和責任感,不斷學習家教知識,給家庭教育注入新的內涵與理念。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必備條件,同時更是優化孩子心靈的催化劑,作為家長只有充分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覺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盡好家長的責任與義務,才能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才能為構建和諧社會培養出合格的人才。

(二)為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環境

因為環境因素有廣泛性、經常性、自然性、偶然性的特點,所以,兒童會受到種種影響。尤其是自然性的特點,它有與教育相平行的影響,也有與教育相矛盾的影響,這時兒童的身心發展有時可能是有利的、積極的,有時可能是不良的、消極的,所以,不能低估環境因素的作用。在不同的家庭中成長的兒童,往往會具有不同的個性心理傾向,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痹谝欢ㄒ饬x說明上說明了環境對人影響的作用。古代曾有“孟母三遷”,從“其舍近墓”到“遷居市旁”,最后徙居“學官之旁”,終于使孟軻在學官的影響下,成為學者,這說明人們很早就重視環境影響人的作用。溫馨和睦、民主寬松的家庭人文環境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三)樹立現代家庭教育思想

家長要改變過去教育子女要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的狹隘觀念,努力把孩子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要改變子女必須無條件服從家長等傳統觀念,積極培養孩子的科學民主、自立自強、公平競爭與合作等現代意識;要改變重智輕德體,重知識輕能力的觀念,重視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和人際關系協調能力的發展,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

(四)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多看一些關于家庭教育的相關視頻、講座、圖書等,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方法,提升自己的家庭教育能力。

(五)建立良好的家庭關系,為孩子做好榜樣

家庭要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夫妻間互敬互諒,團結一致;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給孩子正能量,遠離一些不好的生活方式和壞習慣。給孩子樹立榜樣。

篇4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同樣也不可能有個性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每一個孩子都是與眾不同的,都不可能做別人,既然成不了別人,何不讓孩子好好做他自己呢?

班上有兩位一起長大的學生,叫__和__,__的功課實在不好,可他老爸從來不惱,說:“兒子,這世界上有許多人比你強,所以你不一定要與別人去比,你只要跟自己比,告訴自己每天都比昨天好一點?!彼?,這位學生過得比班上任何一位學生都輕松。有次考試他得了 68 分,他老爸樂得摟著他啃雞腿似的親,因為他上次只得了 53 分呀!在這么寬松的環境下,__個性活潑開朗。他愛好體育,在父親的鼓勵下,他參加了縣運會還得了獎呢!成績也一天天的進步。而__的情況卻截然相反,他成績非常優秀,但臉上卻全無快樂的神情。即使測驗得了 99 分,可只要不是全班最好,他就會郁悶,回家也免不了要受一番數落。有次測試他只考了 91 分,比最好的差了 7 分,他竟嚇得不敢回家,面對著鐵青著臉的父親,__更加沉默寡言了,父子之間很少有歡談笑語的場景,看著成績下跌的兒子,這位父親長嘆著:“真不知他那腦袋整天在想些什么?”

仔細想想,做家長的都會明白:人活著,從來都不是刻意地活給別人看,人活著的最終目標是要活出自己的風采,活出自己的個性。漁夫會為自己的孩子是個打漁能手驕傲,農夫會為自己的孩子是個種地能手自豪,將軍會為自己的孩子是個征戰英雄激動,但如果孩子的志向不在于此,何不寬容一些,讓他們自由成長呢?有時,家長給孩子編的夢想太重了,飛不起;太輕了,易折翅。只有攥在他們自己手中,才能以最好的姿態遨游天穹。

寬容,會讓孩子從心底里喜歡你;寬容,會讓孩子的世界離不開你;寬容,是你與孩子一起飛翔的“羽翼”。

童心是支清純的引路曲,能引你走入孩子的心靈,能載你飛入孩子的天空。

同去公園看花,看見滿園的玫瑰、月季,孩子會驚喜地跑過去,開心地大叫:“爸爸媽媽,快看,這刺上有花!”而你此時卻可能會憂心重重的提醒:“小心啊,孩子,那花下有刺!”

同看一場拳擊賽,對手勢力懸殊,一方被另一方一次又一次的擊倒,此時你可能會想:“唉,那人也太差勁了!”可孩子卻會說:“瞧那人多棒!每一次倒下都能重新站起來!”

同在街上遇乞丐,你可能會警惕地想:“這人是不是騙子?我們會不會上當?”,可孩子卻只會說:“唉,多可憐,我們要幫幫他!”

同樣的事情太多太多,孩子看動畫片時,你粗魯地干涉;孩子犯錯誤時,你嚴厲地責備;孩子拆東西時,你冷漠地離開,久而久之,孩子的世界你已陌生,他們的心門已閉緊。

其實,單純并不可怕,失敗也不可恥,坎坎坷坷的人生須要他們自己走過,作為父母,無法庇護他們一生,如果常以自己的觀點去看待事物,常以自己的理論去分析事情,又怎能與孩子一起成長呢?

俯下身來,用孩子的思維思考,用孩子的眼睛觀察,用孩子的耳朵聆聽,用孩子的方式表達,你會發現一個奇妙的世界,你會擁有一段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歷程。

溝通,可以為你打造出飛翔的天空,可以使你嘗到與子成長的樂趣,可以讓你悟到孩子的感受。

遇到事情,試著將自己融入孩子的感覺世界,設身處地地從孩子的立場去看待問題,并把自己的體驗再傳遞給對方,讓對方更深入地進行自我探討、自我了解,產生被接納、被理解的感受,從而加深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了解和溝通,提高父母在孩子世界中的份量和影響。

孩子成績下降了,非打即罵無法奏效;孩子偶爾犯錯了,嚴責苛求于事無補;孩子抑郁煩悶時,一味壓制更行不通。生活中孩子離家出逃的,與父母疏遠的,自我封閉的屢見不鮮,這緣由就因為有些家長缺乏與孩子的溝通,缺乏對孩子的理解,有些家長除了在物質上關心他們,在學習上要求他們之外,卻不能認真地、客觀地了解和認識他們的思想情感,理解他們的苦衷,因而使他們覺得,自己雖然在生活中受到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但在精神生活中卻如同乞兒,他們覺得父母并不理解他們,結果導致“代溝”的出現。

篇5

關鍵詞 農村小學 家庭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6 文獻標識碼:A

1家庭教育的一般規律

1.1先導性

孩子首先進入的是家庭,模仿的第一個對象就是父母。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入學后,孩子的生活園地還在家庭。由于經濟上的關系,生活上的依賴,學習的場所,使學生與家長形成了密切的關系。此時,孩子們也容易接受家庭的教育和影響。所以,家長的政治態度和對問題的看法,甚至思想作風、愛好特長,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學生。家庭的這種先入為主的教育對孩子以后的德、智、體等方面的發展影響極大,甚至會影響到孩子們的未來。有人說:孩子身上有父母的影子。這句話是有一定的道理。

1.2感染性

感染性談的就是情感。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為的肥沃土壤?!绷己玫那楦惺窃谕陼r期形成,情感教育必須從小抓起,因此,每一個家庭必須高度重視幼兒情感的健康發展,用心學習,提高并樹立科學的育兒觀念,從小給孩子上好家庭情感教育這一課。家庭教育主要是以父母的榜樣力量,讓孩子學會和掌握如何處理人際關系,通過制定規則讓孩子遵守,并最終形成習慣。

然而,當今社會普遍存在著追求高效率、高速度,使得人與人之間缺少情感交流,中華民族傳統的互相關心、團結友愛等品質也趨于淡化。這種社會現象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下一代。現代家庭教育普遍重視對孩子的知識技能和智力的培養,而對孩子品德、情感方面的付出,相對要少的多。父母問的最多的是:“這個你會不會?”“今天你學到了什么?”至于情感上的需求,父母則往往忽視,或者認為孩子根本還不懂得情感。一家一個獨生子女的現狀,使得孩子被眾多長輩們捧在手掌上,倍加呵護著,事事包辦著,認為父母、長輩給予的愛是理所當然的,養成了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的習慣。在孩子中間經常出現因為一件小事引發矛盾,表現出較強的占有欲,不懂得關愛他人,與人溝通交流時,沒有感情付出的意識,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個性,這些問題的產生與我們的社會和家庭情感教育有很大的關系。情感的感染性就更加強烈,家長的好惡取舍,常常決定子女的行為。家長在教育子女的時候,要曉之以理,又要動之以情,才會有著難以置信的教育力量。

1.3終身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家庭中,家長與兒童朝夕相處,情感上最依戀,所以家長的影響最直接也最強烈。如今又有許多年輕父母外出打工、經商,把孩子都交給爺爺奶奶或親戚帶著。有的父母一年才回來兩三次,與孩子缺少溝通。有些孩子的父母雖然沒有外出打工,但他們有的忙于工作,有的自身缺乏素質,又如何去教好孩子。

比如,有這么一位家長,上午放學的時候,她來接自己的孩子。這孩子指著同桌對她說:“媽媽,他又拿了我的筆?!边@位家長一聽,一把抓住那孩子的衣服,大聲吼:“誰讓你又拿他的東西,再要拿,我打斷你的手?!彼贿厓?,一邊又對著自己的孩子“壯膽”:“你真沒用,下次,他再拿你的東西就打……”試問:這種教育如何成為孩子的表率?這樣一來,孩子們就會因心理與教育出現問題,而構成社會治安不穩定的因素。

2家庭的文化程度對學生的影響

篇6

水平,對于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宏偉目標,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 家庭教育 現狀 對策

俗話說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奔彝ソ逃仁菗u籃教育,也是終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響,在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近年來,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和諧,由此家長和教師產生了許多的困惑:為什么現在許多孩子學習挺好,但動手能力很差呢?為什么現在許多孩子多才多藝,但心理素質很糟糕呢?為什么現在許多孩子在學校是個“乖乖娃”,在家里卻成了“小霸王”?發生在學生身上的種種現象,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及家長的深思。

一、家長對自己的孩子要充滿信心,設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有些家長總認為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孩子,孩子這也不是,那也不行,一提起孩子的學習就氣餒,對孩子喪失了信心。做家長的如果這樣想、這樣做,就是沒有盡到做家長的責任,是失職的表現。孩子也會因家長的行為而對學習失去興趣,產生厭學情緒,自己的孩子缺乏學習興趣,做家長的理應激發。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成功的良好開端。沒有積極情趣的加入,認知活動就會變得蒼白無力。很多名人的成功,都是從興趣開始的。孩子如果厭學,做家長的應該引導啟發,列舉事例向孩子講清楚學習知識的重要性,鼓勵孩子勤奮學習、刻苦學習。孩子在學習上遇到了困難,做家長的應該幫助孩子樹立信心,克服困難,不要被困難嚇倒。孩子在你的鼓勵下,一次又一次地攻克了學習上的困難,以后在學習上遇到問題就不會知難而退了。家長如果對自己的孩子失去了信心,不幫助自己的孩子樹立信心,還有誰對你的孩子有信心?做家長的如果把培養孩子的重任全部推給老師來承擔,老師也難以擔當得起。

二、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要持之以恒,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小學階段的孩子年齡小,頭腦簡單,孩子對于老師、家長提出的要求在頭腦里記得不牢,即使是年齡稍大些的中高年級的孩子也是這樣,只是在不同的孩子身上表現出的程度不一樣,這就與孩子受到的教育有關。有的家長心情好時就會和孩子談談心、鼓勵他們學習,心情不好時就放任自流,對孩子的學習不管不問;還有一些家長忙時閑時、心情好時壞時對孩子都不管,任其發展;更有甚者,有些家長對自己的孩子不是正確教育、引導,而是分散孩子的精力,引導孩子學不該學的東西,帶著孩子去打麻將,甚至賭錢。

由于潛移默化,孩子不知不覺就學會了,于是孩子利用星期天或節假日,三五個就聚集在一起,背著家長也打起牌來,甚至還賭錢。這些家長的做法都是極其錯誤的,不僅給學校的教育增添了麻煩,而對于一個缺乏自主性和進取心的孩子來說,這是往歧路上引,這樣的孩子要想學好知識、長大成人成才恐怕是不可能的。家長一定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對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持之以恒,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三、增強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圍

首先,建議家長為孩子設計一間書房,或在孩子的臥室里配置書桌和書架,使孩子有一個學習的小天地;其次,向家長推薦優秀的家庭教育報刊,建議家長訂一兩份報刊雜志,作為家長和孩子共同學習的資料;再次,要求家長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業,經常查看孩子的作業。

四、努力創設和諧的家庭氛圍

我們認為,作為家長要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積極創設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認真當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使孩子在家庭中愉快、健康地成長。為此,家長要努力做到:提高自身素質,能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有一套能被孩子接受的家規;為孩子提供豐富的生活內容;做孩子學習上的助手,指導和幫助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利用一切機會鍛煉、培養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和耐挫力。

五、重視建立和睦的家庭

父母應該非常精心地營造一個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家庭人文環境,應該以自己的言傳身教以及在生活中創造出來的每一個生活細節,讓孩子沐浴在一派和諧、文明、健康、寬松的家庭氣氛中。要培養孩子活潑、開朗、勇敢、進取的性格,培養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培養孩子樹立平等、契約、寬容、創新、共生的現代意識,讓孩子懂得:要想成才,先要成人。

六、加強學校與家庭的互相溝通

篇7

(溫州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浙江溫州352000)

摘要:為了了解農村小學高年級學生行為偏差的狀況,分析偏差行為和家庭教養方式的關系,為預防和矯正農村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行為偏差提供依據,本研究采取隨機抽樣的形式,對小學五、六年級的24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農村小學高年級學生偏差行為的發生率為8.8%;有無行為偏差的學生在家庭狀況、學習成績、父母教養方式等方面有顯著性差異,在性別上無顯著性差異;有行為偏差的學生的偏差行為類型與其家庭狀況存在關系;學生偏差行為與父母教養方式中的一些因子存在顯著的相關性。

關鍵詞 :農村小學;高年級學生;偏差行為;家庭教養方式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5.053

中圖分類號:G6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80(2015)05—0120—02

收稿日期:2014—07—08

作者簡介:朱倩云(1963— ),女,江西贛州人。溫州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心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學。

兒童偏差行為,顧名思義,是指偏畸、不正常的行為,與不良適應行為(或稱適應欠佳行為)、問題行為或反社會及非社會行為等被通稱使用。按臺灣師大吳武典教授的注解,所謂偏差行為是“顯著異于常態而妨礙個人正常生活適應的行為”。[1]Robins研究發現,在童年期被診斷為問題行為的兒童有一半在成年后有反社會行為傾向,因此,偏差行為不僅影響兒童的早期發展,在青年期和成人期也有一定的表現,還會發展、泛化成其他的形式。[2]

因此,在全社會關注兒童心理健康、普遍開展素質教育的今天,通過實證研究,探討農村小學高年級學生偏差行為與家庭教養方式的關系,為有效地預防和矯正小學生的偏差行為提供一定的依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本研究采取隨機抽樣的形式,選取了溫州地區兩所農村小學的五、六年級學生,包括:五年級男生78人,女生38人,其中10人有行為偏差,問題檢出率為8.6%;六年級男生72人,女生52人,其中11人有行為偏差,問題檢出率為8.9%。

(二)研究方法。采用 Rutter兒童行為問卷(教師問卷),共發放問卷320份,收回有效問卷240份。問卷將行為問題分為兩大類,即“A行為”(Antisocial Behavour,即違紀行為或稱反社會行為)和“N行為”(Neurotic Behaviour,即神經癥行為)。問卷共包含26道題,該問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3]

此外,采用父母教養方式問卷(EMBU,該問卷由瑞典Umea大學精神醫學系C.Perris等人編制),用以評價父母的教養態度和行為。該問卷也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3]

本研究所得資料數據應用spss 17.0 For windows 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二、研究結果

(一)農村小學高年級學生偏差行為的研究。對有無行為偏差學生進行比較,針對離異家庭與非離異家庭(χ2=9.47,р=0.002<0.001)、成績(t=-2.46,р=0.018<0.05)、性別(χ2=0.78,р=0.38>0.05)方面的調查數據顯示:二者在家庭狀況、成績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而在性別方面無顯著性差異。

(二)農村小學高年級學生家庭教養方式的研究。經比較發現,有無行為偏差的學生在父親的情感溫暖與理解、母親的拒絕與否認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在父親的拒絕與否認、父母的偏愛以及父母的過度保護與干涉上存在顯著性差異;而在母親的情感溫暖與理解上,不存在差異。

(三)農村小學高年級有行為偏差學生的偏差行為與父母教養方式的關系分析。對有行為偏差的學生的偏差行為類型與家庭狀況進行數據分析,結果顯示:農村小學高年級有行為偏差學生的偏差行為類型與其家庭狀況存在關系,且家庭狀況與偏差行為類型中的反社會行為存在非常顯著性的差異,在神經癥行為上存在顯著性差異;父親教養方式中的情感溫暖與理解與學生的偏差行為有顯著的負相關,即父親越是給予情感上的理解,那么學生產生的偏差行為概率越低;父親偏愛的程度與兒童的偏差行為則呈顯著的正相關,即越是受偏愛的兒童,越容易產生行為偏差;母親教養方式中的過度保護和干涉因子與學生偏差行為存在顯著的負相關,即母親的保護與干涉不易使學生產生偏差行為;其他的因子則沒有表現出相關性。

三、討論與分析

離異型家庭學生的心理封閉性較非離異型家庭的學生更大,不到萬不得已,他們不肯談論家庭問題,他們對家庭問題的敏感性比其他同學更強。在成績上,有行為偏差的學生注意力往往很難集中,也相對缺乏毅力,容易出現學習困難和厭學情緒,因而學習成績相對較差。由于高年級的小學生還處于青春前期,男女生之間的聯系不密切,因此彼此的影響不大,也就造成了其偏差行為之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在家庭教養方面,由于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環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父母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采取的教育方式可能在不同方面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整個家庭的教育氛圍、生活情趣和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等因素發生復雜的交互作用,從而加重了對孩子的心理影響,也較容易使其產生行為偏差。

由于離異家庭的氛圍不和睦,父母對于孩子往往缺乏關愛,造成兒童希望通過一些行為引起父母對自己的重視,因而易產生反社會行為或神經癥行為。父親越是對其給予情感上的理解,其產生偏差行為的概率越低;越是受偏愛的兒童,越容易產生行為偏差。在農村,由于父母的文化程度比較低,只是初中、小學文化或文盲,所以農村的體罰現象較為嚴重。農村家長對子女的教養方式經常不統一,隔代撫養占相當大的比重,爺爺、奶奶過度溺愛孩子,給父母帶來了無奈的苦惱。而父母又缺乏必要的家教知識,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場、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將自己的標準強加在孩子身上,對自己的要求卻相對寬松。作為子女,體驗到的只是父母的干涉、拒絕和否認。

家庭教養方式是影響子女偏差行為的一個重要因素。父母對子女的情感溫暖、理解可以使子女形成自信、樂觀、獨立、堅持、適應能力強等良好的心理品質;而父母的過度干涉、保護和偏愛則易使子女產生任性、自我中心、依賴和缺乏韌性的心理特點,從而阻礙子女獨立性和社會化的成長進程。

四、結論

(一)農村小學高年級學生偏差行為的發生率為8.8%,并且有無行為偏差的學生在家庭狀況、學習成績、父母教養方式等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在性別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二)有行為偏差學生的家庭狀況與偏差行為類型中的反社會行為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在神經癥行為上存在顯著性差異。

(三)學生偏差行為與父母教養方式中的一些因子存在顯著的相關性:父親教養方式中的情感溫暖與理解與學生的偏差行為有顯著的負相關;父親偏愛的程度與學生的偏差行為則呈顯著的正相關;母親教養方式中的過度保護和干涉因子與學生偏差行為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系。

綜上所述,小學生偏差行為的成因十分復雜,因此,矯正小學生的偏差行為也是教育工作中一項艱巨而系統的工程。對待小學生的偏差行為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針對性地尋求對策: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不僅要從家長做起,還特別要調整教養環境,盡量減少不利因素的影響,充分利用家、校教育資源,形成和促進家、?;樱姹U蟽和睦淼慕】蛋l展。

參考文獻]

[1]林朝夫著.吳武典指導.偏差行為輔導與案例分析[M].廣州: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3.

[2]陳寧.兒童問題行為與師生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05.

[3]汪向東等.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

篇8

分析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是解決農村家庭教育問題的關鍵。本文的研究基于2007年7月20日至2007年8月1日對安徽省宿松縣五里中學,長鋪中學,響堂小學部分學生、家長及老師進行的隨機調研結果。此次調研的326個樣本中,家長102人,學生224人。學生中男女比例為5:4,其中高中階段的平均年齡為15.4歲,初中階段為12.2歲,小學階段為9.3歲,學生樣本在個教育階段即高中、初中、小學的所占比例分別是2:3:3,在訪談的家長樣本中,其中父母83人,其他家庭成員19人。

(一)家庭教育目標——跳出農門

調查結果顯示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過學習走出農村,在這些家庭中48%是核心家庭,“農村生活太苦,農民太累”,“考大學,賺大錢”,城市中優越的生活環境和較好的發展機遇成了孩子學習的最終目標。調查顯示,92.1%的家長希望子女能跳出農門走進城市,“城市最優化”成為不變的主題,有的父母為了讓孩子過早的感受城市的優越性,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想方設法將孩子送入城市的私立學校。根據孩子自身的條件在家庭教育過程中為他們確立一個正確的教育目標,這是做好農村家庭教育工作首應解決的問題。

(二)家庭教育主題——配合文化教育

調查結果顯示(見表1),現階段農村高中生的父母大多出生在60年代,由于特殊歷史環境的影響,他們整體的文化素質水平較低,有將近一半的父母只有小學文化水平,可想而知他們根本無法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給予孩子必要的幫助;而對于初中生和小學生而言,父母已有的知識以無法滿足孩子的需要?,F在農村中的許多父母已認識到在科學技術水平日新月異的今日知識的重要性,并努力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成為他們的彌補措施,有89.2%的家長確定不會占用孩子的學習時間,有57%的父母不要求自己的孩子干農活,有58.8%的父母支持孩子在假期上輔導班,37.2%的學生曾經有過或現在有自己的家教老師,家庭教育中智力投資增加了,孩子課余輔導的質量提高了。但相對之下,孩子的學習負擔也隨之加重了,學校減負,父母加壓,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之下的孩子難免會出現厭學、逃學現象。知識爆炸的時代家長們感到了沒有知識的壓力,高強度的學習負擔下孩子也感到學習的壓力,如何在二者之間尋找適度的平衡迫在眉睫。

(三)母親在家庭教育中的影響及地位

根據美國之音(VOA)、英國廣播公司(BBC)和英國醫學雜志等權威媒體及學術期刊的最新報道推知,母親的文化水平直接關系到孩子的胎教問題。首先,文盲的母親無從得知胎教的意義和方法。其次,低文化水平的母親不能給與胎兒良好的語言環境,須知母親說話的語氣和內容都會影響孩子以后的語言教養。家庭教育過程中父母雙方對子女有教育的責任和義務,許多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指出母親對孩子有著全面持久而深刻的影響。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專家研究表明,母親的素質對孩子的十二項主要心理品質能夠產生全面的影響。

調查結果顯示在占12%的文盲和半文盲家庭中女性的文盲率為67%,調查的所有母親樣本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到總人數的80.8%,而小學文化程度占絕大部分比例。隨著中國城鄉差距的不斷擴大,許多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到城市務工,在轉移的勞動力中男性占大多數,家庭教育的重任自然落在了女性的身上,照顧家庭、干農活、教育孩子等家庭負擔一下子全落到她們的身上。母親還須面對強大的壓力,一方面必然導致孩子無法接受良好的胎教及出生后的家庭教育;另一方面也進一步強化了婦女對自身所屬社會地位和社會角色的認同,許多女性的重男輕女觀念比男性更加強烈,這樣的角色期望與角色認同的理念必然會對家庭教育產生負面的影響。

(四)對新事物的認知落差

現代社會報刊、網絡鋪天蓋地,新文化、新知識層出不窮,易于接受外部新鮮事物的孩子由于自身認知能力的局限難免會出現錯誤,而對于外部新鮮事物本身就接受比較慢的農村父母們,他們也難以幫助孩子真確認清它們的本質,不免在家庭成員的之間雙向學習過程之中出現子女對長輩們的誤導,從而給家庭教育帶來許多麻煩甚至失誤。以網絡為例,調查結果顯示有66.1%的父母知道網絡但并沒有親自用過,只有19.6%的父母表示自己曾經接觸過網絡,對一般的網絡知識略有所知,還有13.3%的父母竟對網絡一無所知。

(五)攀比——學習方向誤導動力

家長相聚,談話的主題之一就是孩子的學習,有的家長把分數和在班級或學校之中的排名作為判斷孩子學習的唯一標準,這不僅加大了孩子的學習壓力而且會誤導孩子的學習方向,扼制孩子興趣的培養和特長的發揮。

調查結果顯示(見表2),有65.1%的家長對孩子考試的成績非常重視或重視,在望子成龍心理的驅使下有許多的家長用經濟手段作為孩子學習的動力,孩子的學習成績直接與經濟利益掛鉤,這無疑會加重家庭的負擔。

(六)農村學校無奈的雙重角色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兩者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的。學校教育是個體接受正規教育的開始,個體在接受學校規范教育的同時,家庭教育仍時刻伴隨著個人的成長,讓孩子“學會做人”這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的奮斗目標,如果二者能夠很好的配合,必然對個人的成長起到促進作用。但遺憾的是,農村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似乎責任不清,一方面教師承擔著學校教育的義務,另一方面農村的家長們又將家庭教育的部分職能推脫給學校,許多父母認為學校應當對孩子的成長負全責,學校一身挑兩擔,扮演雙重的角色。

調查結果顯示,當孩子犯錯誤后有46.8%的家長選擇了立即向老師尋求幫助。幫助父母教育孩子這是老師的職責,許多老師反映有些農村家長將孩子送進學校時好像將孩子的教育權全部移交給了老師,家長對老師的信任有利于學校與家長聯合起來對孩子因材施教,但農村家長對老師信任的前提值得深思。近年來隨著農村進城打工浪潮的不斷興起,許多的農村家長常年在外打工根本沒時間教育孩子,而對孩子的教育長輩們的教育理念又無法滿足孩子成長的需要,學校就成了他們的求救站。除此之外許多家長還認為“我們把孩子送進學校,交了學費學校應該對孩子的全部負責”,“管孩子這是老師的義務”。

農村學校作為遍布城鄉基層的公共機構,在培養孩子的同時還承擔著面向廣大農民傳播先進文化和科學技術,提高農民勞動技能和創造能力的重要任務。向孩子傳授科學文化知識,保證孩子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這是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但真正要使孩子學會做人,這僅僅靠學校教育是難以完成的,家庭教育有著其它教育形態無法彌補的內容,學校如何通過提高家長的文化認識水平來引導孩子的成長,這是提高農村教育水平的重要條件。實質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教育的內容上不應該有十分明顯的界限,而且在現實生活中應嘗試著將兩者結合,建立起家庭、學校和社會相結合的教育網絡。

二、改進農村家庭教育對策

目前中國農村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與城市平均水平相差近3年。在15—64歲的農村勞動力人口中,受過大專以上教育的不足1%,比城市低13個百分點。全國有8500萬文盲半文盲,3/4以上集中在西部農村、少數民族地區和國家級貧困縣。在這些地區許多父母的文化素質水平較低,面對現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他們已親身體會到了知識的重要性,他們開始尊重知識,注重德行,試圖通過自己最大的努力使自己的子女能夠德才兼備,但是由于受客觀環境——家庭教育觀念及主觀因素——文化水平較低的局限以至他們蹊徑難尋。結合本次調查的實際及我國部分地區在家庭教育方面取得的經驗,文章嘗試提出以下建議:

(一)改變農村教育教學環境

通過學校教育來引導家庭教育的正確方向。2001年《中國統計年鑒》公布數,1993年全國城市小學生的人均經費為476.1元,農村為250.4元,差距為1.9倍。到1999年,兩者的差距擴大到3.1倍,絕對金額分1492.2元:476.1元。李嵐清曾在回答中國青年報記者關于中國農村基礎教育問題時指出。從1995年開始到‘十五’期間,僅中央財政就安排了89億元,加上地方配套資金共198億元,實施了兩期“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2001年至2002年,中央財政投入30億元,用于實施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今后還將繼續投入專項資金支持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計劃在4年內解決農村中小學危房問題。中央財政還撥款3.64億元,實施“現代遠程教育工程2002年示范試點項目”,2002年以后將進一步加大投入,縮小農村與城市教育的差距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步驟。

(二)鼓勵農村興辦兒童教育機構

相對延長學校正規化教育的時間,可以暫時緩解父母家庭教育知識貧乏的壓力。但現存農村幼兒園布局分散、規模小、效益低、職責不清、管理不順。先進的教育信息得不到共享,教育資源浪費嚴重。建立適應農村學前教育現代化需要的辦園新體制,更好地推進幼兒素質教育,全面提高農村幼兒園質量,為農村幼兒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建立家長教育培訓機構

在學校中建立家長學校,通過專業的學校社會工作者向家長傳授正確的家庭教育信息,用學校和學生的“文明”帶動家庭和家長的“文明”建設。學校社會工作者可以通過家長會、家訪、家庭教育咨詢等形式展開工作,主要工作目標應包括幫助家長樹立“為國教子”的家庭教育觀念;通過定期的培訓來提高父母在子女成長方面所需的基本知識;提出關于家庭教育的建議,并且組織學生和班主任對家長的家庭教育進行評比;加強家長與子女之間的交流,比如組織學生給父母寫信,讓學生對家長的不良行有正確認識,向家長提出合理的建議;使家長認清現在的教育及就業現狀;對孩子加強“三農”教育,使他們真正認識自己所處的環境,變不利為動力。

(四)充分發揮農村基層婦女聯合會的作用

有計劃、有步驟的對當地婦女進行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導,轉變她們的觀念,改變她們對固有的、不正確的社會地位和社會角色的認同,從而充分發揮婦女在家庭教育中作用。

(五)文化反哺——“我來教教父母”

家庭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是家長與孩子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影響的過程,施教與受教育者之間應沖破傳統的“家長改造制”模式的局限,這樣才有利于教育雙方的溝通,尋找合適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模式。

調查顯示(見表3),有77%的學生表示當自己的父母與他們的觀點出現分歧時或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懂的問題時,他們愿意向自己的父母耐心的解釋或與父母商討,而大部分的父母也能接受孩子的意見。家庭教育過程中的相互學習,一方面有利于農村父母自身文化素質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

(六)采用“示范性教育”與“規范性教育”相結合的方法

學??裳埣彝ソ逃容^成功的家長與其他家長分享教育成功的經驗;學校不斷規范家訪制度,改變以往班主任負責制的固定模式,由專業的學校社工人員對學生家長進行幫助,建立家庭教育檔案,定期回訪,及時評估;開設家庭教育熱線,方便家長進行隨時咨詢。

三、結論

國外有一句名言:人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為“二愛型”巨人(愛迪生和愛因斯坦),就看你的耐心、信心和決心。21世紀是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我國正在全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農村中、小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發展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到社會總目標的實現。本文從一個小范圍對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進行了調查和研究,目的是要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以引起全社會對農村中小學家庭教育的重視。農村地區的家庭教育,不僅需要政府在財力、政策上的投入與關注,而且需要全社會特別是農村家長們的支持,“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為了一切孩子”這是當前教育永遠不變的口號。

參考文獻:

1、張健鵬.都是爸爸媽媽的錯[M].學苑出版社,2001.

2、趙石屏.家教[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3、林國煽.現代社會學[M].重慶大學出版社,1990.

4、馬長英.大學生問題[M].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5、劉中華.家庭教育的真空誰來填補[N].中國教育報,2004-04-14.

6、仲原.關于農村家庭教育思想[EB/OL].家庭教育網,2003-06-12.

7、蘇欣.教育專家妙談家庭教育新理念[EB/OL].人民網,2003-11-19.

8、張建新.孩能否健康成長家長以身作則是關鍵[EB/OL].新華網,2004-02-05.

9、姚穎.讓孩子自己選擇——坐圓凳面還是小板凳[N].新民晚報,2003-12-12.

10、王紅飛.農村家庭教育的困境[N].中國青年報,2004-09-20.

11、毛麗利.農村家庭教育情況不容樂觀[J].教研與進修,2003(17-18).

12、Diave.Bittger.EducationinPoorAreas.AnEducationalSystemGrapplingwithPoverty[M].ChinaPerspectives,1995.

13、CountryReportontheChildDevelopmentinChina(2003-2004).

14、鎮江句容市農村教育工作調查研究[EB/OL].中國婦女網,2003-03-23.

15、家庭教育中父母雙方角色要正確[EB/OL].教育互聯網,2004-09-18.

16、國外關于嬰兒智力發展的最新研究[EB/OL].學前教育網,2002-12-25.

篇9

本次調查對象為全鎮居住的居民,調查方式主要是實地考察、深度訪談、召開座談會、發放問卷等。調查結果:走訪了120名農村婦女,發放問卷120份,回收問卷120份,回收率為100%。被調查的120名農村婦女中,已婚婦女90人,未婚22人,離婚或喪偶的8人。年齡結構,20歲以下的8人,21—30歲的22人 ,31—40歲的42 人,41—50歲以上的48人。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的48人,占40% ;初中的66人,占55%;高中(職高、中專、技校)的6人,占5 %;大專的0人,;本科以上的0人。

從調查情況看,__鎮農村家庭教育現狀主要呈以下特點:

實地調查反映,95%的農村女性家長認為家庭教育對兒童成長很重要,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重視兒童的全面發展都給予一致肯定。71%的農村婦女表明愿意不惜一切投入,培養子女成才。問卷調查中顯示,67.61%的農村女性家長重視孩子的學業問題(成績差、聽課困難、學習態度不端正等),重視孩子情緒問題(暴躁易怒、焦慮、抑郁、自卑等)、交際問題(內向冷漠、不善交際、經常與人發生矛盾等)以及行為問題(違反校規等)的比例分別為11.83%、13.80%和6.76%。很多農村家庭父親和母親分頭負責兒童的生活、學習和教育。而且父母共同管理兒童學習教育比例最高達77.55%,說明隨著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加強,以及家庭教育宣傳實踐活動的廣泛開展, “為國教子、以德育人” 為主題與核心的“爭做合格家長、培養合格人才”的家庭教育觀念被越來越多的農村家庭所認同,多數家庭民主和諧,父母協力、協商共同承擔家庭教育責任。

但實地調查也發現,農村學生家長教育觀念落后,對家庭教育的認識嚴重不足,農村學生家長真正認識到自己對子女教育負有責任,并能較好地擔當起這一責任的農村家庭只占15%。85%的農村家庭認為孩子的教育責任在老師、在學校,與己無關,他們只負責從經濟上、生活上滿足子女的需要,把教育子女的責任完全推給了學校,孩子出了問題就怪學校和老師,一味感嘆孩子沒遇上好老師,甚至指責學校誤人子弟。有的家長和監護人甚至認為:“孩子在學校,家長出錢學校管,自己還操什么心?”這種教育理念與思想認識,大大增加了學校對這部分學生教育管理的難度。更有一部分父母或監護人教育理念差,認為“只要吃好喝好就行”,“兒孫自有兒孫?!?,認為只要能掙錢,讀書也沒什么用,不讀書照樣可以賺錢,大學生不是還找不到工作嗎?這些觀念勢必影響孩子,產生學習無用的情緒;在矯正學生不良行為習慣中,由于學校單方施教,往往收效甚微。

問卷調查中,52.6%和32.3%的農村女性家長選擇“私下贊賞”、“公開表揚”方式鼓勵兒童的進步。孩子做錯事時,61.5%的農村女性家長選擇心平氣和的方式指出孩子的錯誤。與孩子溝通交流上,60.5%和30.4%的被調查者覺得自己與兒女的關系非常好或比較好;64.5%的女性家長表示自己能夠很好或較好地與孩子溝通;47.94%和47.17%女性家長明確自己的孩子經?;蚺紶柛嬖V父母他(她)開心或不開心的事情。走訪調查發現,孩子有事瞞著家長時,多數家長采取引導而不是強迫孩子“交待”的方法。孩子與家長意見相悖,一時難以確定對錯,45%的家長會采取“冷處理”。孩子有吸煙、喝酒、沉迷網絡游戲和上網聊天等不良行為,部分家長能按照問題的性質采取不同的糾正措施。這說明,廣大農村家庭教育方法逐漸在改善,但調查也反映,農村家庭教育方式傳統簡單,不能適應現今社會的發展:

一是教育方式簡單粗暴。部分農村家長認為“棍棒下面出孝子”,信奉棍棒教育,覺得孩子是打出來的,父母打孩子天經地義,對孩子動輒打罵、訓斥、體罰等。問卷調查顯示,在教育孩子做錯事情的方式上,有32.41%的被調查者選擇教育方式是責罵或打孩子;3.77%的被調查者采取禁止孩子參加喜歡的活動或拿走孩子喜歡的物品等懲罰方式,甚至有2.76%農村家長認為,小孩子都會犯錯誤,做錯就做錯了,由他去。被調查的家長中,對孩子采取物質獎勵的占8.86%。而且,考試取得名次或完成某件事情,均以物質獎勵;直接用金錢獎賞的家長占2.08%。在與小孩之間的溝通問題上,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在父母面前所需要的是服從,根本沒有與孩子溝通的意愿。 24.21%的農村女性家長表示溝通的時間很少,6.49%的農村婦女反映自己與孩子雙方雖有溝通的想法,但溝通過程中,總是因無法克制的情緒而中斷與孩子交談;有2.91%的農村婦女直接表態自己不知道如何與孩子溝通,或很難與孩子溝通。農村家長缺乏與孩子的交流,缺少對孩子正確的思想教育,長此以往,孩子容易變得膽小、退縮、冷漠,或以攻擊和敵意對待他人。

二是疏于對孩子的教育管理。實地調查反映,大部分家長整天忙于農活或打工掙錢,沒有更多的精力來教育孩子,更談不上有閑暇時間與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溝通,基本疏于對孩子的教育管理。有些農村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漠不關心,不管不問,甚至有些家長連孩子的確切年齡和所在年級都不知道。有的家長過分縱容子女,對于子女不正確的言行不管不問,放任自流,管教不嚴、一味縱容,認為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就是對孩子的愛,特別是留守兒童監護人中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這方面顯得更為突出。

由此可見,教育方式傳統簡單,缺乏先進家教理念和科學家教知識,放任自流的教育方式仍是我鎮廣大農村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提高廣大農村家庭科學育兒的家庭教育水平任重道遠。

一方面,農村家長素質普遍偏低。被調查的農村婦女中,小學及以下的48人,占40% ;初中的66人,占55%;高中(

職高、中專、技校)的6人,占5 %;大專的0人,;本科以上的0人。農村婦女承擔社會、家庭“雙重角色”,大部分時間被擠占,很少有時間來充實提高自己,有部分小學文化的人漸漸退化到了半文盲的狀態?!艾F在讀書真難,孩子的作業拿回家,我根本看不懂”是農村家長普遍存在的現狀。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鎮廣大農村家長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家長所受的教育少,文化底蘊差,因而無法對子女進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導。另一方面,農村家庭缺乏教育氛圍。目前,由于農村經濟相對滯后,大部分農村家庭條件差,家庭收入只能是解決衣食問題,家長們根本無能力投資家庭教育設施建設,為家庭教育提供更好的條件,因此,雖然廣大農民的住房及經濟條件提高很快,但有書房或書桌的學生并不算很多。同時,農村中健康的文化娛樂活動少,農村女性家長農閑時大多用于聊天,或沉迷搓麻將、打撲克,很少看得見書籍,父母親平時不看書讀報的占絕大多數。

教育孩子是一項艱苦細致的工作。家長的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品德素質對孩子影響是綜合的,相互滲透,缺一不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許多農村家長認識不到知識和文化對子女成長的意義,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子女的教育責任、義務,忽視家庭教育。許多家長缺乏家庭教育知識,無法擔當起家庭教育的責任,還有一些家長采取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甚至在無意識中對孩子進行錯誤的教育和導向,直接影響了農村家庭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實施。作為家長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根據自己的條件,揚長避短,加強對孩子的家庭教育。

教育主管部門要充分認識到農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把農村家庭教育作為重要任務來抓。要認真做好農村家庭教育指導、督查工作,使家庭教育工作管理規范化。

政府應該適當加大對農村家庭教育的投入,設立農村家庭教育基金,應付必要的農村家庭教育支出,確保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正常運行。政府要盡最大可能挖掘農村教育資源,大力創建有益孩子身心的娛樂活動場所。盡最大努力發揮農村的家庭教育功能,使農村家庭教育工作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

家長要想方設法優化家庭教育環境,創設豐富的信息環境來幫助孩子擴大視野,培養其探索的興趣和習慣以及陶冶情操。家長可以利用電視機為孩子選擇合適的節目,指導孩子收看;可以帶孩子到具有教育意義的場所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動;可以為孩子選購有關書籍,訂閱報刊雜志,并堅持與孩子一起閱讀、欣賞。

農村中小學應注重宣傳發動,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學校章程,規劃教學內容,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健全教學管理,采取多種措施,努力辦好家長學校,切實提高農村學生家長整體素質。

學校應充分發揮自己的資源優勢,將提高家長素質當成學校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切忌只重形式不重內容,學校要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制定出提高農村學生家長素質的長遠規劃和具體實施方案。要根據家長的實際需要制定培訓計劃,確定培訓內容。定期組織家長來校學習,提高家長素質和教育素養。家長學校的授課形式應靈活多樣,可以采用課堂教學、專題講座、家庭教育論壇等形式。家庭教育論壇內容既包括知識講座也包括家長發言、提問,使家長、教師形式互動,在互動中交流經驗,提高認識。在實際工作中要將提高家長素質和提高家長實施家庭教育能力緊密結合起來,側重培養家長掌握現代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知識和家庭教育方法,最終實現提高農村家庭教育質量的目的。

篇10

同時我校及時總結創建工作中的經驗,樹立典型,全面推進;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2020年小學家長學校工作總結報告,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家庭是塑造孩子健康人格的第一環境,為了讓更多的家庭成為健康的理想的學習型家庭。一年來,我校家長學校工作因地制宜、創造性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從而使終身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讓“二期”課改的理念走進每個學生家庭,促進了家長與孩子共同學習,相互學習,共同成長。

一、進一步健全組織領導,統一認識,明確職責。

一、我校建立了由校長為組長、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和德育教導組成的家庭教育領導小組,同時建立了由支部書記為組長、分管德育的大隊輔導員為副組長、所有班主任組成的工作小組,并對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人員進行了分工,做到了分工落實,職責明確。

二、組織學習,統一認識。

因為我校地處農村,面對的都是農村家長,而且有相當一部分是祖輩家長,因而家庭教育的質量相對較差。為了讓全體教師、全體家長了解“家長學校”的意義、目標、內涵和策略等,我們根據學校實際,利用“校務辦公會議”、“全體教職工大會”、“班主任會議”、“家長學校”、“港西小學家庭教育小報”、“學校網站”等多種形式,組織大家學習創建學習型家庭有關內容,通過形式多樣的學習、宣傳,提高了廣大教師和家長對辦家長學校重要性的認識,為提高家教質量打下良好的基礎。

為了使家長學校工作落到實處,在每次活動中,我們實施點名簽到制度,對沒有準時參加活動的家長,由班主任聯系補課,從而確保家長學校工作扎實開展。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努力提高家長學校工作的實效。

(一)建立基地

我校把計算機房和圖書室作為家長學校的活動基地,并為創建學習型家庭的示范戶提供學校圖書室的部分書籍,供他們學習。同時,學校的計算機房向學習型家庭創建戶開放,讓他們獲取更多的學習資源。

(二)提供資源

我校積極向學生家長宣傳推薦《學習型家庭》、《家庭教育》等書刊雜志,并免費定期向家長發放《港西小學家庭教育小報》,給家長送去了精神食糧,并在學校網站上開辟“家長園地”,給家長提供了資源共享和及時交流的平臺。

(三)開展系列活動

1.以家長學校為載體,不斷提高家長素質,發揮家長參與學校管理的作用。

我校以家長學校為載體,讓家長走進校園,走進課堂,參教議教,以達到了解學校、了解教師、了解孩子、了解學校教育教學的目的,從而給予學校教育積極的、默契的配合。

(1)以創建學習型家庭為主題,開設家長學校講座。

本學期我校家長學校分年級召開家長會,精心選題,安排教學內容。如針對一年級學生剛入校的特點,各種良好的習慣在養成階段,便開設了《讓你的孩子盡快適應小學生活》、二年級開設了《學習型家庭中孩子健康心理的培養》、三年級開設了《營造有利于孩子成長的家庭教育環境》、四年級開設了《親子溝通是創建學習型家庭的關鍵》、五年級開設了《學習型家庭需要現代化的父母》等等。主題鮮明、有針對性的講課,不僅提高了家長的整體水平,而且在家校之間架起了素質教育的橋梁。

(2)以切實提高家長育人素質為目標,圍繞“百戶學習型家庭建設工程”,開展送教下鄉活動。

今年十月底我校假座北雙村村委會會議室,以“讓‘二期課改’走進你的家”為主題,開展了一次送教下鄉活動?;顒佑蓪W校支部書記主持,在我校就讀的北雙村50名學生家長參加了活動。首先由陳建忠校長圍繞“二期”課改的理念、培養目標、課程特點、教師教育行為的轉變以及家長教育方式的改變等,進行了生動的講解。

然后由北雙村婦代會李小英主任結合面上家庭教育實際與個人家教的體會,深入淺出地談了作為家長在新的形勢下,如何轉變觀念、提高自身素質,配合學校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最后家長就家庭教育中的困惑與我們進行了交流和探討。家長紛紛表示:“通過這一活動,既讓我們接受了‘二期’課改的信息,又為我們解決了家庭教育中疑難問題,真是收益匪淺。”通過這一活動,引導各個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都與時代同步、和諧發展。

(3)以學習型家庭推廣工程為抓手,把學習型家庭創建工作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