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實施計劃范文
時間:2024-01-24 17:46: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安全實施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根據《安全生產法》和《省安全生產條例》等法律法規,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進一步樹立“以人為本”的安全發展理念,全面落實企業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通過有效的監管、服務、指導,規范企業的安全生產行為,打擊非法生產行為,提升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工業生產企業安全生產長效管理機制,確保全街道安全生產的穩定態勢,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二、工作目標
要通過專項行動,在廣大企業落實宣傳發動、告知承諾、培訓教育和安全檢查等監管措施,進一步提高企業法人、安全管理人員、從業人員的安全意識,進一步加大安全生產投入,進一步提升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水平,進一步改善企業的安全生產條件,進一步落實企業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消除各類安全隱患,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各類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具體工作目標要和求是:
1.安全辦、招商辦向街道工業園內的所有企業、各村(社區)向轄區內的所有企業發放安全生產告知書,發放率達到100%。所有企業簽署安全生產責任承諾書,簽署率達100%。
2.安全辦要配合培訓部門加強對企業法人、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安全生產培訓,年底參訓率達90%以上;企業特種作業人員依法參加資格證培訓,持證上崗率達到100%,未持證不得上崗。
3.結合前期街道組織的安全生產聯合執法檢查,安全辦對街道工業園內企業、各村(社區)對轄區內企業的安全生產監督檢查率達到95%以上。
4.安全辦、各村(社區)建立健全轄區內企業安全生產監管工作檔案,實行一企一檔制,做到底數清、情況明、監管責任落實到位。
三、工作措施
1.成立專項行動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工作小組,同志任工作組組長,(派出所)、(工商所)、(電力站)、(勞動服務所)、(司法所)、(招商辦)、(安全辦)、各村(社區)安全員為組員,具體組織開展這次專項行動。
2.全面推行安全生產告知承諾制。安全辦、招商辦、各村(社區)要按照“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原則,將安全生產方面的法律法規規定、企業負責人應履行的法定職責、企業應具備的安全生產基本條件、安全生產管理基本要求和安全常識等內容逐項告知各企業。企業主要負責人應對依法從事生產經營、維護員工權益、保障安全生產條件、落實日常安全生產管理責任、自覺接受街道安全辦監管和落實隱患整改等方面作出書面承諾。對于企業對集中的地區,要針對具體情況、具體要求進行告知,做到監管的有效性。
3.廣泛開展企業安全生產培訓。安全辦、招商辦、各村(社區)對區域內企業法人、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的安全生產法定培訓情況進行詳細檢查,列出人員清單,對于沒有參加安全培訓的人員,應依法督促其參加關培訓;要強化企業對員工的安全教育培訓義務監督檢查,落實企業培訓任務。
4.集中開展安全生產檢查。對廣大企業要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安全生產檢查。重點檢查企業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安全管理、安全培訓、安全生產條件、隱患排查治理等方面情況。對檢查出來的問題要責令企業限期整改,一時無法整改的,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證整改期間的安全。通過開展集中安全檢查,為做好年度企業工商年檢打下基礎。
5.建立企業的安全生產監管檔案。招商辦、各村(社區)要在掌握本區域企業基本情況的基礎上,建立健全企業安全生產情況的信息資料檔案。要及時掌握企業的安全生產動態,主動幫助企業建立和完善安全生產日常管理工作制度,落實日常管理責任,規范安全管理工作臺帳。安全辦要加強檢查指導,逐步建立街道、村(社區)二級企業安全生產基本情況數據庫。
四、工作步驟與時間安排
1.調查摸底階段。安全辦、招商辦、各村(社區)要積極組織力量進行全面細致摸排,掌握本轄區內所有企業的底數及基本情況,包括數量、分布、生產經營類別、規模及安全管理現狀等,為監管工作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2.告知承諾階段。要廣泛開展宣傳發動工作。安全辦、招商辦、各村(社區)安全生產負責人要明確工作任務,落實工作措施,向企業宣傳安全生產法律法規、企業安全生產責任以及專項行動集中檢查的重要意義,提高企業參與專項行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擴大專項行動成效。要組織專門力量將安全生產告知書等材料逐個發放到各家企業。同時要求企業在規定時間內做出書面承諾。
3.全面檢查階段。各村(社區)要集中時間、集中力量,對轄區內的所有企業開展一次安全生產全面大檢查,并填寫《企業安全生產檢查表》。街道組織的安全生產聯合執法檢查活動,根據情況結合各村(社區)大檢查進行。
4.集中整治階段。在全面檢查的基礎上,對一些企業存在的事故隱患問題進行集中整治。對于存在較嚴重事故隱患的企業,應依法下達責令限期整改通知書,在整改期限內必須對關企業進行復查和驗收;對于按期未完成整改的企業應排出具體的企業名單和具體情況,作為下一步監管的重點對象,應依法責令企業停產整頓或實施行政處罰,從嚴督促企業落實隱患整改責任,確保不發生事故。
五、工作要求
1.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
組織開展企業安全生產告知承諾專項行動,是今年和今后一段時間加強企業安全生產監管的重要內容,也是做好企業安全生產監管的重要抓手,更是規范提高企業安全生產水平的重要舉措。這項工作面廣量大,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各村(社區)、各有關單位務必高度重視,切實加強領導,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強力推進。要根據實施意見的要求,召集關職能部門召開專門會議研究部署結合企業工商年檢開展安全生產檢查工作,在街道辦的統一領導下,組建由安全辦、工商、公安、勞動、電力、司法等關部門參加的工作領導小組,落實專門人員,具體負責此項工作。并制訂具體的工作計劃、實施方案,明確責任部門和具體工作責任人。要積極探索聯合執法聯合監管的新路子,保證此項工作順利推進并取得實效。
2.強化措施落實,扎實有序推進。
督促各類企業加強安全生產管理是各有關職能部門的一項重要職責。監管部門要把專項行動作為一項具體工作,認真組織落實宣傳發動、告知承諾、教育培訓、監督檢查、隱患治理等各項工作,全面落實生產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確保專項行動順利開展。要強化綜合治理措施的落實,積極控制高危低效企業的發展,從源頭上為安全生產創造條件,同時要不斷探索對企業監管的長效機制。
篇2
安全教育培訓:公司安全管理人員、項目經理、安全員、特殊工種和技崗人員(包括新入場和轉崗人員)。
一、公司安全教育培訓計劃管理人員
1.安全教育培訓內容:建筑企業安全生產法規、政策,安全生產發展新動向,安全生產意識教育。
2.安全教育培訓方法:內部強化培訓、參加主管組織的培訓。
3.安全教育培訓:內部強化培訓安排在年初、年末的空閑。主管培訓要求按時參加。
4.培訓地點:公司會議室
5.安全教育培訓計劃目的:強化安全生產意識,安全管理,搞好安全生產。
二、項目經理
1.安全教育培訓計劃內容:建筑企業安全生產法規、政策,項目安全管理制度,施工安全檢查標準,安全生產發展新動向,潛在的危險因素及防范措施,安全生產意識教育。
2.安全教育培訓計劃方法:內部強化培訓、參加主管組織的培訓。
3.安全教育培訓:內部強化培訓安排在年初、年末的空閑。主管培訓要求按時參加。
4.培訓地點:公司會議室
5.安全教育培訓計劃目的:強化安全生產意識,安全管理,搞好安全生產。
三、安全員
1.安全教育培訓計劃內容:建筑企業安全生產法規、政策,公司安全管理制度,施工安全檢查標準,安全生產發展新動向,安全技術技能培訓,潛在的危險因素及防范措施,安全生產意識教育。
2.安全教育培訓計劃方法:內部強化培訓、參加主管組織的培訓。
3.安全教育培訓:內部強化培訓安排在年初年末的空閑及安全生產月期間。主管組織的培訓要求按時參加。
4.培訓地點:公司會議室
5.安全教育培訓目的:強化安全生產意識,安全管理,搞好安全生產。
四、特殊工種、技崗人員。
1.安全教育培訓內容: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產常識,施工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安全技術技能培訓,潛在的危險因素及防范措施,安全生產意識教育。
2.安全教育培訓方法:內部強化培訓。
3.安全教育培訓:內部強化培訓在建工程進度安排,每個工程培訓次數不少于2次。
4.培訓地點:工程所在地會議室
5.安全教育培訓目的:強化安全生產和保護他人意識,安全操作技能,搞好安全生產。
五、教育培訓計劃實施措施:
各科室及項目部的作用:員工培訓工作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它涉及到各科室、目部。各科室及項目部的作用就可以員工培訓工作按計劃實施,可以對員工培訓工作綜合管理,可以使員工培訓工作緊密地與公司生產需要相。
篇3
一、我市實施“藍火計劃”的條件與優勢
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決定》精神,強化科技引領,推動科技進步,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年全市GDP總量244億元,工業總產值531.31億元,其中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達到295.1億元,擁有了16家高新技術企業,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連續九屆保持全國“百強”;連續三屆蟬聯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榮獲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和最具區域帶動力中小城市“雙百強”、中國全面小康成長型百佳縣(市)、全國改革開放30年鄉鎮企業發展十佳魅力縣(市);被授予中國十佳和諧可持續發展城市(縣級市)。
縱觀我市社會經濟的發展,一方面依賴于良好的發展優勢;另一方面還取決于企業的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其優勢主要體現在:一是區位獨特優勢。東鄰港灣,西接中心市區,具有“東承西接”、“左右逢源”的區位條件,是海峽西岸經濟區重要的樞紐地帶。其中、等鎮是灣北岸經濟梯度轉移和臺灣產業轉移的重要承接地;二是產業配套優勢。在全國39個工業行業大類中,我市已有29個行業,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工業制造業體系。全市共培育形成了電力工業、金屬加工、電氣器材、食品加工、金屬制品、食品制造、交運設備七大支柱產業和電力能源、家用電器、金屬制品、糧油工業、罐頭食品五大產業集群;三是空間發展優勢。全市規劃建設工業集中區7個(不包括招商局開發區),下設17個工業園,規劃總面積120.08平方公里,已開發面積31.06平方公里,年完成規模工業產值371.6億元,占全市規模工業總產值484.31億元的76.7%;四是港口開發優勢。我市江海岸線長,水域深而廣闊,又具有較好的御風隱蔽條件,為省天然深水優良港灣。全市擁有石碼、后石、招銀3個港區,港口年貨物吞吐量近3000萬噸。現已建成中小泊位碼頭52座,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9座;五是農業特色優勢。我市對臺農業交流合作具有良好發展基礎,被確定為國家級海峽西岸持續高效農業示范區、全國首批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縣(市)、全國園藝(蔬菜)產品出口示范縣(市)、全省農業現代化示范縣(市),全國重要的花卉生產出口基地和花卉集散中心,蘑菇、草菇等食用菌產量居全省首位,蔬菜出口躋身全省前茅;六是合作研發優勢。從上世紀90年代我市就注重產學研的全面合作,特別是近年來,企業與高校的科技合作日趨增多、緊密,分別與清華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大學、農林大學、省農科院等省內外高校院所建立了長期的科技合作聯盟,實現了科技與人才的結合、項目與成果的對接。
二、規劃重點發展區域與行業促進中心
(一)規劃發展三個重點區域
1.臺商投資區。臺商投資區擬設在市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60.2平方公里,其中可開發建設用地面積為38.4平方公里。與海滄接壤,區位優勢明顯、對臺優勢突出、產業合作緊密、交通體系完善,是灣北岸經濟梯度轉移和臺灣產業轉移的重要承接地,目前,市共引進臺資企業150多家,利用臺資近50億美元,成為乃至全國臺商投資的密集區之一,具有良好的發展條件和優勢。以此為重點,構筑“藍火”創新平臺,承接臺灣產業轉移,積極推動對臺經貿合作上新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通過重點區域建設,輻射帶動九湖、顏厝、榜山等重點鄉鎮的企業與高校的產學研結合。
2.高新產業園區。市濱海新城位于市鎮旁,規劃建設總面積27平方公里,呈東西狹長分布,以港口、工業帶動的集工業、居住、休閑、娛樂于一體的山水生態濱海新城。規劃中的新城包括一個高新科技產業園區(產業園區)和一個山水生態新城(濱海新城)。是新興的高新產業聚集地,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和條件優勢,具備了“藍火計劃”實施的諸多條件。推動高新技術企業到該區落戶,并通過與高校的有機結合,不斷推進高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努力建設好現代化的濱海新城。
3.東園光機電一體化高新產業園區。市東園光機電一體化高新產業園區位于東園工業區內,于市東南部的九江出海口處,與特區和海滄臺商投資區隔海相望,緊鄰招商局開發區,年8月經市人民政府批準設立,是市東部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園區總體規劃面積為6.8平方公里,是實施光機電一體化的重要高新產業基地,擁有良好的發展基礎和條件。以多晶硅生產企業西華公司為頭,引進高端光電技術,延長產業鏈,壯大產業規模。
(二)規劃構建六大“藍火”高新產業促進中心
1.鋼鐵加工產業促進中心。年全市36家鋼鐵企業實現產值99.1億元。重點企業有福欣不銹鋼、多棱鋼砂鋸條、凱景鋼鐵等,計劃通過產業促進中心的帶動,與大學、福州大學及臺灣高等院校等的結合,重點發展冷扎薄板、涂鍍層板、冷扎不銹鋼薄板、冷扎硅鋼片以及鋼砂、鋸條等高附加值產品,力爭至2015年全市特種、特色鋼鐵產業產值達500億元以上。中心設在凱景鋼鐵有限公司內。
2.食品工業產業促進中心。年食品工業實現產值113.23億元,占全市規模工業總產值23.4%。全市擁有食品加工企業98家,重點企業有鴻一企業、紫山集團、泰山企業、同發食品等一批骨干企業。其中,罐頭食品是我市與農業關聯度最高的傳統優勢產業,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具有較高的知名度。產業促進中心主要以引進產品深度加工項目,培育全國特色和知名品牌,提升產品加工深度和附加值。重點開展對臺食品合作,發展食用菌、海洋產品、果蔬保鮮等精深加工,做強做大食品加工產業鏈,逐步建立以飲料制造、谷物磨制、植物油提煉、肉類、水產、蔬菜加工等為主的產業集群。力爭至2015年全市食品工業產值達到300億元。中心設在同發食品有限公司內。
3.家用電器產業促進中心。年全市實現產值48.5億元。重點企業有燦坤公司,產業促進中心主要以燦坤學院為技術支撐,充分發揮現有的品牌效應,不斷向周邊區域拓展,帶動和輻射一批中小企業同步發展,進一步實施新型家電的技術開發與研究,培育壯大家用電器產業集群,逐步形成國內高新家電重要產業基地。力爭至2015年,全市家用電器產業可實現產值100億元以上。中心設在燦坤實業有限公司內。
4.汽車制造產業促進中心。年全市規模以上企業8家,實現工業產值25.86億元。重點企業有金客車、毅宏房車、新福達底盤有限公司、新美達汽車零部件、正舜汽車車輪等企業,產業促進中心將重點開展與省內外高校結合,抓好輕型客車、車載電子產品的研發,提升客車質量,開拓輕客、轎車市場,引進關鍵整車胚胎產品和先進科技,帶動汽車發動機及相關零部件發展,在我市形成汽車產業鏈,形成以池開發區汽車工業園為集中區域的汽車及汽配產業集群。力爭至2015年全市汽車汽配產業總產值達到100億元。中心設在金客車有限公司內。
5.船舶修造產業促進中心。年船舶修造產業實現產值5.5億元。重點企業有新勝海、國安、毅弘等企業,產業促進中心通過與福州大學、集美大學、職業技術學院等的合作,進一步加快船舶修造業產業的開發,推進大功率鐵殼船、玻璃鋼快艇、休閑游艇等產品的研發,努力發展壯大九江口船舶工業走廊規模,進一步發展具有我市區域特色的船舶修造產業,力爭至2015年全市船舶修造產業產值達到100億元。中心設在新勝海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內
6.化工產業促進中心。重點企業有長春化工、一鑫石化及欣宇公司。產業促進中心以承接臺灣石化上、中游產業作為產業發展的重點,通過與華南理工大學、臺灣大學等的科技合作,進一步開發海洋石化項目,積極引進臺灣石化制造工藝和技術,加快石化產業集聚,在鎮的斗美、深沃一帶規劃建設1000萬噸以上石化儲運基地。以欣宇科技、長春化工、恒森企業等為頭,借助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裝置和設備,進一步發展與大學、福州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對接,不斷拓展化工技術領域的技術創新,積極拓展表面處理技術新空間新產品。力爭至2015年產業產值達到50億元以上。中心設在欣宇科技有限公司內。
三、主要建設目標與措施
(一)主要建設目標
1.重點圍繞三大“藍火”高新產業園區的開發
一是高新發展園區。以綜合開發區和池開發區為重點,通過產業整合和高新產業孵化中心建設,不斷推動企業與高校的加盟合作,努力形成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高新發展園區;二是高新工業園區。利用規劃建設的濱海新城優勢,通過政策優惠和科技孵化,吸引高科技產業和高校在此落戶,努力發展為一個以農產品加工、電子、高科技產業(軟件開發、生物制藥、食品研發等)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污染的產業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三是東園光機電一體化高新產業園區。以現有的工業園區為重點,不斷拓展高新產業新領域,進一步吸引光、機、電一體化產業集群發展,逐步形成以光伏電子為重點,以機械制造為基礎的新型高新工業產業發展重要基地。
2.全面帶動四大“藍火”創新創業基地的形成
一是臺商投資區高校創新創業基地。重點企業為燦坤、欣宇和同發食品公司。通過開辟學生實踐基地和碩士生工作站,積極為高校學生創新創業提供良好的條件和基礎;二是九江口船舶修造技術創新創業基地。重點企業為新勝海船舶、毅鴻游艇公司,通過開辟學生實踐基地和合作研發中心,不斷推動我市船舶修造和游艇技術的創業、創新發展;三是食品發展創新創業基地。重點企業為格林食品、嘉榮水產、嘉昌水產公司。通過企業與高校食品專業學院的技術對接,努力為高校學生提供食品加工創新創業的基地和條件;四是對臺現代農業創新創業基地。重點企業為東園、海澄現代農業示范區。通過對臺農業合作示范,促進與臺灣高校學生的農業合作交流,從而形成對臺農產品的吸收、引進與示范的重要研發基地和發展中心。
3.加快突出五大“藍火”農業發展示范園的建設
一是以東園農業綜合開發為重點的農作物新優品種引進示范園建設。借助大學在該鎮設立科研基地和省農科院在此建立野外農作物病蟲害觀測站的有利時機,建立以政府為引導,農業企業為主體,高校、科研院所為技術支撐的農作物新優品種引種示范園,通過引種試驗示范,進一步推動農作物新優品種的推廣,促進農業增產,農村增效,農民增收;二是以紫泥甘文農場生態養殖為重點的金定鴨、水產品健康養殖示范園建設。繼續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合作,從更深層次的開展名優金定鴨優良品種的生命科學研究。實施多功能的生態水產養殖模式示范,推進農業生態綜合治理和立體養殖發展;三是以九湖日出花卉展示農場為重點的集花卉研發、花卉檢測、花卉防疫為一體的花卉綜合示范園建設。通過與省農林大學和省農科院南分院及花卉研究所的合作。進一步開辟花卉產業的種養管理、出口新模式、新觀念,積極推進現代農業產業的發展;四是以、浮宮出口蔬菜(楊梅)和以九湖、食用菌為重點開發領域的出口蔬菜(蘑菇)產業發展園建設。通過與大學、省農林大學、南師范大學等高校與科研單位的合作,著重抓好出口蔬菜(蘑菇)及楊梅特色水果的關鍵技術研究、新優品種培育與保鮮儲運及其精深加工,努力提高出口蔬菜(蘑菇)和優質楊梅產品的質量和產量,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市場的供給和需求;五是以白水瘦肉豬零排放為重點的瘦肉豬生產基地環保型示范園建設。通過與有關高校與科研單位的結合,著重抓好該地區的零排放處理技術研究,努力開辟應用微生物處理技術實現零排放和實施沼氣發電,化廢為寶的環保系統工程建設,促進新型能源的再生有效利用。
(二)主要保障措施
1.成立領導機構。成立以楊溪峰市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副市長阮亞祥、馬建華任副組長,領導小組成員由政府辦、科技局、發改局、教育局、經貿局、外經局、工商聯等單位組成。成立市技術轉移中心。中心辦公室設在科技局,與市生產力促進中心合署辦公。中心主任由科技局局長蘇明河兼任,成員由各有關單位抽調人員組成。同時,中心在、兩個開發區分別設立臺商投資區工作站和工作站,工作站設立于開發區管委會和新城開發管委會,以確保計劃方案的有效實施。
2.制定優惠措施。在原有出臺關于推進自主創新、扶持企業發展,扶持產學研結合和扶持知識產權保護建設等高新產業發展優惠辦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制定出臺與藍火計劃相關的一系列規定和措施,以促進和推動計劃的有效實施。
篇4
健全隱患排查治理體制機制。將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納入各級政府和行業規劃,建立健全企業全員排查、專家檢查、動態分析、登記報告、分級治理等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實行重大事故隱患掛牌督辦制度,建立重大隱患排查治理獎勵機制,確保整改措施、責任、資金、時限和預案“五落實”。深化隱患排查系統建設。各鎮(區),部門要認真貫徹執行《市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統建設方案》、《市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自查自報工作管理辦法(試行)》,加快建立分類管理的安全生產隱患自查自報的長效機制。要全面摸清管轄范圍內生產經營單位底數,及時組織企業相關人員進行培訓,指導企業完成信息錄入工作。要以中小企業作為重點,指導督促企業盡快建立完善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管理系統。充分利用專家等技術力量,根據不同行業特點,做好分類指導和監督,確保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順利進行。
加強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建設
落實推進政策。把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與安全評價、行政許可、安全生產長效管理考核考評等結合起來,按照“未達標抓創建、三級抓整改、二級抓提升、一級抓鞏固”的思路,有序有效有力推進。力爭到2013年底,全市240家規模以上工貿企業、100家化工企業達到三級以上標準化水平。建立保障體系。充分利用專家庫成員、大型企業安全技術人員等技術支撐和保障機制,加強宣傳培訓指導,推動企業主動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建立和完善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工作程序,嚴格評審流程控制,加強對評審組織單位和評審單位的管理,嚴把評審質量關。四、加強職業危害監控體系建設完善職業健康監管模式。把職業衛生工作納入依法推進的軌道,著力落實職業危害防治的監管職責,加快職業安全健康管理機構和專業性隊伍建設,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檢測檢驗機構,配備專業監督檢查裝備。強化職業危害治理。切實加強對職業危害嚴重行業的監督檢查,推動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的實施,各部門和重點企業,要嚴格落實職業危害防護設施“三同時”制度,對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建設項目,必須進行嚴格的職業病危害預評價,未提交預評價報告或預評價報告未經審核通過的,一律不得批準建設,著力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
加強安全生產執法監管體系建設
加大源頭治本工作力度。緊緊抓住行政許可、建設項目“三同時”、職業衛生“三同時”等制度化監管手段,嚴把高危行業企業準入、退出關口,深入推進化工、非煤礦山、冶金等整頓關閉行動,堅決關停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和場所。強化源頭監管與主動預防,運用現有技術手段,不斷提升重點行業領域事故防控能力。強化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建立完善專項整治工作綜合協調和執法聯動機制,繼續深入推進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險化學品、非煤礦山、冶金、職業危害等專項整治行動。化工整治:啟動第三輪化工專項整治工作,及時消除化工企業安全生產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讓不符合國家及產業政策的企業逐步退出市場,提高化工行業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安全生產。非煤礦山整治:全面規范安全生產條件,堅決整治關閉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小礦山”。冶金整治:重點加強爐窯、熔融金屬、煤氣以及吊運等重要設施設備、重點部位、關鍵環節的安全生產管理。煙花爆竹整治:進一步規范煙花爆竹經營行為,嚴厲打擊煙花爆竹“四私”行為,大力實施由專柜經營向專店經營。道路交通整治:以農村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為重點,加大對超速、超載、無牌無照等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設施。消防整治:繼續開展娛樂休閑場所和農村地區消防安全檢查,突出消防基礎設施建設。建筑領域整治:以全市在建重點建設項目為重點,嚴厲打擊超越資質范圍承攬工程、違法分包轉包工程等不法行為;嚴密排查治理起重機、吊罐、腳手架等設施設備安全隱患。持續開展“打非治違”行動。深入開展道路(水上)交通、建筑施工、公眾聚集場所、危險化學品、非煤礦山、農用車輛、燃氣等重點行業領域的專項和聯合執法行動,努力營造“打非治違”的強大聲勢。鎮(區)、部門要加強安全生產日常執法、重點執法和跟蹤執法力度,以更加嚴密的組織方式,更加有效的執法監督,嚴厲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不斷強化安全生產法制秩序。建立完善重大節日、重要活動、惡劣天氣、事故高發季節等特定時期的安全生產執法檢查部門聯動機制,全面防范事故。依托12350舉報熱線、新聞媒體、有獎舉報等有效渠道,建立“打非治違”的良性互動平臺,動員全社會力量,堅決依法從嚴打擊安全生產領域的各類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提高行政執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篇5
二、強化監管能力建設。在相關法律、政策和業務知識培訓和業務操作指導方面,不斷加強“四員”業務能力建設,強化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基本信息采集統計基礎工作。鼓勵組建各類農副產品生產經營、旅游餐飲服務業等經營協會,通過協會自律章程加強企業自身安全責任意識,落實自我主動管理責任。
三、強化日常監管。加大日常監督檢查的頻次和力度,提倡對本轄區食品生產經營業主進行分類指導和管理,及時解決消除群眾身邊存在的食品安全隱患問題。重點對大米、食用油、蔬菜果蔬、肉制品、乳制品等零售流通市場,對食用農產品生產和食品加工作坊;對餐飲服務單位等旅游接待服務單位重點加強日常監督檢查。開展對學校、社會養老機構、工廠食堂等單位的定期不定期檢查。各村要落實農村集體聚餐指導申報備案工作。鄉食安辦要積極參與重大活動和重要節假日期間的聯合安全檢查。
四、建立應急管理機制。同步發揮村兩委成員、黨員、代表、農村社區網格員和鄉村食品安全監管“四員”作用,及時匯總日常監督、臨時抽檢、投訴舉報、醫療機構等各方反饋信息,主動排查問題,或及時報送主管部門科學分析研判風險,制定應急預案,落實防控措施。加強應急工作的督查和指導,建立食品生產企業風險問題報告制度,加強政府值班工作和信息報告制度,不斷提升應急管理水平。
篇6
全綜合監管工作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牢固樹立科學監管理念,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推進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目標,以保證公眾飲食安全為根本,以食品安全示范縣創建工作為平臺,以遏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為重點,進一步鞏固專項整治成果,進一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長效監管機制,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1、開展食品安全綜合評價工作。力爭在上半年對17個市食品安全工作管理指標進行綜合評價,并對考評結果進行通報表彰,強化各級政府食品安全負總責意識。
2、發揮綜合監督作用,協助相關部門鞏固專項整治成果。配合相關部門重點抓好農村地區、城鄉結合部和重點環節、重點品種、重點時段的食品安全整治;進一步總結推廣我省農村自辦宴席和寄宿制學校食堂監管工作有效機制。針對亞硝酸鹽極易引發食品安全中毒事件,督促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強對亞硝酸鹽的監督管理,防患于未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隱患。
3、大力推進農村食品安全示范縣創建工作。按照食品安全示范縣創建工作目標,根據創建工作安排,分期分批對示范縣進行考核驗收。同時及時總結和推廣各示范縣好的經驗、做法,發揮示范縣的示范帶動作用,全面提高我省農村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4、加快食品安全信息體系建設。充分發揮省食品安全網站群的平臺作用,探索利用網站群搭建食品安全信息與預警平臺,逐步建立省、市兩級食品安全分析預警系統;加強重點品種的信息監測,掌握分析食品安全狀況。制定網站群維護管理制度,年底將對17個市食品安全網維護管理情況進行評比考核。
5、抓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督查督辦。進一步健全食品安全事故應急報告、應急處理、應急保障等制度,認真落實食品安全監察專員分片聯系、督查督辦和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協查協作制度,及時查處大案要案,努力提高應急處置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篇7
一、縣教育局成立食品藥品安全工作領導小組,由局長任組長,并在教育科設立工作辦公室。各校建立健全校內食品安全工作機構,明確校長是學校食品藥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對職責范圍內的食品藥品安全工作負有領導責任;指定專人分管食品藥品安全工作,分管人員對校內食品藥品安全直接負責,并將食品藥品安全管理工作列入分管人員年度工作考核內容實施獎懲制度。
二、建立各項食品藥品安全工作規章制度。制度主要應包括:食堂、商店從業人員體檢制度、餐具消毒、保存及工作衣帽穿戴、清洗制度、向師生出售飯菜24小時留樣制度、學校食品藥品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度等8項制度。各校對制度的執行情況要經常性地開展監督檢查,減少或及時消除食品藥品安全隱患,防范校內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的發生。
三、積極開展學校食品藥品安全宣傳教育工作。各校要制定食品藥品安全教育工作計劃,大力開展食品藥品安全的專題宣傳教育活動,倡計劃導健康消費,要求每學期開展食品安全健康教育活動不少于2次。
四、加強校內食品藥品安全管理工作。學校必須完善各項監督管理制度,落實專人履行監督管理職責,要與承包者簽訂食品藥品安全責任狀,提出明確的食品藥品衛生安全要求。禁止非工作人員進出食堂、商店的加工操作間及食品原料存放間。
五、各校要建立和完善學校突發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理機制,制訂食品藥品安全工作預案。要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學校食堂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工作。積極開展“千鎮連鎖超市、萬村放心店”建設活動,年內建成3個校內連鎖超市,26所學校放心店建設任務,其覆蓋面達到50%以上。積極推行蔬菜、肉品的定點配送工作。
篇8
以保障人民群眾食品安全為核心,以辦理區人大三號議案為主線,通過各部門共同努力,使轄區食品安全長效監管機制不斷完善,食品安全監管效能和重點食品質量安全指標水平進一步提高,食品生產經營秩序得到明顯好轉,生產經營偽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違法犯罪活動得到有效遏制,確保轄區不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二、工作任務
(一)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長效機制。按照權責一致的原則,進一步理順食品安全監管職能,實現各環節無縫監管,結合區實際完善食品安全相關制度,提高食品安全監管效能。區政府與各成員簽定《食品安全責任書》,主要監管部門與企業簽定食品安全責任書,落實各級責任。
(二)認真做好區人大三號議案辦理工作。狠抓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生豬“瘦肉精”抽樣監測2880批次,蔬菜農藥殘留、水產品抽樣檢測6000批次,在轄區10個農貿市場設立動、禽、蔬菜農藥殘留快速檢測點;規范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行為,對全區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實行動態監管,加大小企業、小作坊監管力度,嚴厲打擊食品生產企業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行為,落實食品添加劑使用備案登記,堅決杜絕濫用食品添加劑問題發生;強化食品流通市場管理,啟動和規范食品經營主體信用分類監管工作,對裸、散裝食品快速檢測2000個批次,規范索證索票、臺帳登記及追溯體系;扎實開展餐飲消費衛生監督,深入推進放心早餐工程,放心早餐配送企業和57個放心早餐點衛生監督覆蓋率100%;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負責人培訓率100%;餐飲單位、集體食堂、學校、幼兒園食堂實施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達到100%。
(三)進一步深化食品安全示范創建。開展食品安全示范“三級聯創”,即在榮華街開展創建市級食品安全示范街,同時在其他9個街開展創建區級食品安全示范社區(店、點)活動,每個街選擇3至5家管理規范、信譽好的企業開展創建工作,逐步提高企業內部質量管理能力,推進全區食品安全再上一個新臺階。
(四)開展“健康美食在”為主題的食品安全誠信一條街活動。在路餐飲企業開展“健康美食在”為主題的食品安全誠信一條街活動,通過進一步深化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建立誠信經營信用檔案,實行集體用餐10桌以上登記備案制度,確保不發生群體食源性疾患,努力打造路美食一條街品牌效應,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五)扎實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一是狠抓食品“五小”專項整治。以長豐街轄區為重點,對小餐飲、食品小作坊進行大力整治,強化“五小”企業監管責任制,探索建立食品“五小”作坊長效監管新思路;二是突出夏秋兩季及傳統節假日食品安全專項整治,重點加大對使用不合格的原料加工芝麻醬、米粉、鹵制品和濫用添加劑等行為的查處力度,嚴厲打擊銷售偽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違法行為,加強預警提示,減少和預防夏秋季群體性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發生;三是加大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力度。重點整治學校食堂及周邊小餐館、奶茶店等,保障廣大師生的飲食安全;四是繼續深入開展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依法打擊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違法犯罪行為,切實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六)創新開展重點食品飛行抽檢。在完成市級抽檢任務的同時,加大轄區重點區域、重點品種抽檢力度,檢測結果將指導監管部門有針對性開展工作,有效降低食品安全的危險因素。
(七)繼續加強食品安全宣傳教育。開展學習《食品安全法》活動,組織監管人員、企業法人培訓,普及食品安全法律知識、食品安全常識、安全保障體系、信用基礎知識等;采取大眾媒體、社區宣傳欄等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結合食品安全“五進”之“進社區”、“進學校”,組織食品安全專家和相關人員在社區和校園進行食品安全巡回演講;開展從業人員食品安全法規和知識學習年活動;各有關職能部門組織相關食品從業人員和監管人員進行一次學習培訓。
(八)嚴格食品安全工作績效考核。區人民政府繼續將各成員單位的食品安全工作納入年度績效考核。今年,將區人大三號議案辦理工作情況和推進食品安全示范街(社區、店、點)建設工作列入食品安全工作績效考核管理指標的重要內容。
三、責任分工
區經貿委負責初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以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和日常監管為重點,突出抓好養殖環節的防疫、違禁藥物的濫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及屠宰行業的監管;針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薄弱環節大力開展專項整治,提高初級農產品質量安全。
區質監分局負責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監管。嚴格食品生產準入標準,加強轄區內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的日常巡查監管,重點整治無生產許可證企業,未通過質量安全認證的生產違法行為;結合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杜絕使用非食用物質生產加工食品和生產假劣食品等違法行為。
區工商分局負責食品流通環節的監管。進一步完善索票索證,建章建制建臺帳和食品安全檢測的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嚴把食品經營主體準入關,重點加強對食品經營單位資質的審查,依法取締制售假劣食品黑窩點;推行食品經營主體信用分類監管制度,有針對性地加強對失信、嚴重失信食品經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監督管理;完善12315消費維權網絡,掌握消費投訴熱點、難點及與群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食品;充分運用快速檢測的監控手段對食品質量進行預抽檢。
區衛生局負責消費環節的食品衛生監管。強化餐飲業衛生監督,推行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重點加強對中小餐飲業,學校、工地食堂等消費環節的衛生許可與監管;開展放心早餐試點工作,逐步改善早點攤群、夜市排檔的食品衛生狀況;完善食物中毒突發事件的應急機制,提高快速應對的能力與水平。
區食品藥監分局負責做好食品安全監管和辦理議案過程中的組織協調,綜合監督、制度建設及信息跟蹤反饋工作,督促各責任單位按責任分工狠抓落實;協調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示范街創建、三級監督網絡、食品安全知識宣傳及重點食品飛行抽檢工作。
區教育局負責協助相關部門做好中小學校、幼兒園的食品安全工作。加強對校內食堂、食品經營戶的日常管理,杜絕無證照經營行為,嚴防群發性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將食品安全列入教育計劃,轄區中小學生及教師每學期不少于2學時的食品安全培訓。
區建設局負責協助相關部門加強建筑工地食堂的管理。加大對建筑工人的食品安全知識的宣傳力度,嚴防群發性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
區城管局負責清理無證占道經營食品的行為,配合相關監管部門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
區財政局負責食品安全有關經費保障。
區公安分局負責嚴厲打擊涉及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
其他部門負責積極配合職能部門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保障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圓滿完成,并主動開展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加強信息溝通,及時報送食品安全動態。
各街道辦事處負責加強對本轄區食品安全工作的組織領導,配合相關監管部門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認真開展食品安全示范創建活動,積極開展食品安全知識的宣傳活動,加大對轄區食品信息員的培訓力度,完成區食安會交辦的工作任務。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提高效能。各街道辦事處、各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進一步加強領導,落實責任。要按照職責分工,圍繞本方案所提出的目標任務制訂本單位實施方案(報區食安辦備案),并抓好落實;要繼續加大人力和經費投入,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規劃與組織,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不斷提高工作效能。
篇9
一、指導思想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思想,把食品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抓緊抓好。以構建食品安全體系為目標,培養食品安全意識,規范食品生產經營行為和食品市場秩序,全面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以建立食品安全信用體系為核心,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履行政府和部門職責,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切實解決我鄉食品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二、工作原則
堅持政府負責、各方聯合行動的工作方針,本著求真務實和抓專、抓細、抓實的原則,繼續推進食品專項整治和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以突出源頭治理,通過更新理念、創新管理方式、完善監管體系、加強部門協作、整合監督資源等方法,建立健全監管模式,形成監管合力。著重在種植養殖、原料購進、生產加工、流通、消費五個環節的管理,強化食品質量安全意識,促進我鄉食品市場健康有序的發展。
三、2015年工作目標
1、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生產基地監測率達35%,畜產品違禁藥物、畜藥殘留抽樣合格率上升1%。
2、學校食堂食品衛生量化分級管理率達95%,餐飲業及其他集體食堂食品衛生量化分級管理率達65%。
3、餐飲業和集體食堂衛生許可證、從業人員健康證明持證率95%,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衛生許可證、從業人員健康證明持證率達95%。
4、食品加工點(戶)亂用、濫用食品添加劑的行為得到控制。
5、有效規范鄉域商店食品散裝食品經營行為。
6、農村群體宴席報告率達90%。
四、工作重點
1、重點環節:原料購進、種植養殖、加工、流通、消費五個環節。
2、重點區域:農貿市場、鄉村內的各類食品批發零售點、食品加工小作坊、小餐館。
3、重點品種:糧、肉、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酒類、飲料、兒童食品等。
五、工作要求
(一)各村要結合自身的職責、職能,把食品安全知識的宣傳普及作為工作重點。努力提高人民群眾的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的能力,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和社會氛圍,自覺抵制有害食品。
(二)各村對自身監管的環節要做到經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管理,明確年內本單位監管環節的整治和打假重點,日常監管要分片清楚、責任到人,做到人員、措施、工作到位。
(三)各村對季節性食物中毒要提前作好預警,并及時報鄉食安辦。
(四)村兩委班子及時調整和完善食品安全領導小組,明確領導和工作人員,村食品協管員、信息員發生變動的,應及時進行調整,以確保鄉食品安全工作的正常運行,并將組織機構文件上報鄉食安辦。
六、主要工作措施
(一)抓好綜合組織協調工作
鄉食品安全監管辦公室主要負責全鄉食品安全各項工作實施中的組織協調和綜合監管,向鄉政府匯報階段性食品安全工作的進展情況,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和采取應對措施,適時協調組織開展全鄉食品安全專項檢查活動。
(二)加強農產品源頭監管
鄉農辦主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全面實施“無公害農產品行動計劃”,推進安全優質初級農產品標準化綠色產業種植生產基地建設;二是嚴厲打擊經營、銷售高毒高殘留農藥行為,控制高毒、高殘留有機磷農藥在農業生產中的使用;三是負責農產品及蔬菜水果農藥殘留監測。
(三)畜產品源頭監管
鄉獸醫站主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推進安全優質養殖產業基地建設;二是要整治違法使用獸藥及違禁藥物行為,加強對飼料、飼料添加劑、獸藥等經營的管理,密切監控“瘦肉精”等違禁藥物,防止其流入我鄉市場,嚴防違禁藥品從人用藥品領域流向養殖環節;三是治理水產品藥物殘留超標行為;四是負責和加強對定點生豬屠宰場內生豬檢疫的監管,杜絕病害肉上市。
(四)加強對食品生產源頭的監管
鄉經濟發展辦(工業)負責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嚴格食品生產企業準入制度,嚴厲打擊違法生產行為;二是加強對食品生產企業法人、管理人員的培訓,強化企業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主體意識,督促其完善各生產環節管理具體措施;三是對食品生產使用食品添加劑進行嚴格監控,特別要加強對糧(面粉制品)、肉制品、奶制品、蔬菜制品、豆制品、水產品、酒、飲料、兒童食品、保健品等生產加工過程中濫用添加劑的違法行為的監控;四是加強食品生產原料的監管,防止食品生產中使用非食品、劣質、有毒原料生產食品;五是加大食品生產環節的監督和抽檢力度,確保流入市場食品的安全;六是重點監控面粉制品、油、豆制品、蔬菜制品、肉制品、生產加工點,禁止生產企業使用礦物油、工業用雙氧水、毛發水、敵敵畏、甲醇等有毒非食用物質和回收過期變質食品、地溝油、陳化糧進行食品生產;七是加大對各類小型食品加工廠的整治力度,對設施簡陋、無法保證食品安全的小作坊要堅決取締;八是對居民飲用水安全狀況適時進行監控檢測。
(五)抓好流通環節的食品安全監管。
鄉食安辦負責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嚴格食品經營主體資格審查,嚴把市場準入關,切實打擊各種違法經營行為;二是建立經營假劣食品懲戒機制,規范企業經營行為;三是要督促和指導經營企業建立健全食品進貨驗收、索證索票、質量追溯、封存報告和銷售臺帳制度;四是在經營企業中開展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從強化企業是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責任意識為切入點,本著積極、穩妥、務實的精神,推進經營企業食品安全信用體系的建立;五是加大對市場食品的監督,重點要放在批發市場、超市、集貿市場和鄉鎮農村,發現假冒偽劣食品要追根溯源,查清其進貨渠道和銷售去向,督促經營企業主動找回已銷售的有安全隱患的食品;六是對故意經營假冒偽劣食品謀取暴利的行為要堅決從重打擊;七是對經營不符合標準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行為,做到早發現、早控制、追根溯源,依法嚴厲打擊,對大案要案涉嫌犯罪的,要及時移送公安機關依法查處,保護合法經營,打擊違法行為;九建立食品安全申訴舉報指揮中心,在主要集貿市場設立投訴服務點,接受消費者監督;十對商店(超市)散裝食品經營行為,推進場廠掛鉤、場地掛鉤等先進經驗;十一是嚴厲打擊食品經營活動中的商業欺詐行為,凈化食品市場環境。
(六)抓好消費環節的食品安全監管
鄉衛生院負責并做好以下相關工作:一要嚴格食品生產、經營及餐飲業衛生許可準入制度,現場檢查達不到條件的一律不得衛生許可準入;二是未經健康體檢,不得發放從業人員健康證明,同時要保證食品生產、經營及餐飲業從業人員健康證持證率達95%;三是努力提高學校食堂、集體食堂和餐飲業食品衛生分級量化管理范圍,對設施簡陋無法保證食品安全的餐飲小店要堅決取締;四是監督、指導餐飲業(食堂)建立健全食品采購、儲藏、加工、餐飲器具消毒等各環節管理制度并落到實處;五是加強日常監管力度,努力提高監管覆蓋面,對餐飲業(食堂)使用的糧油、調味品、酒類、飲料要加大監督和抽檢力度,發現問題及時控制;六是組織餐飲管理人員進行食品安全相關知識及業務培訓,提高其法律意識、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建立誠信機制,樹立誠信消費,從源頭上遏制食品安全隱患,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七是加強對散裝食品的監管;八是對進入市場的飲用水(自來水、礦泉水、純凈水)、鮮牛奶(豆奶)飲料等衛生質量、安全狀況適時進行監測,發現問題及時控制和處理。
篇10
食品安全是一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社會穩定,黨和政府歷來高度重視。保障食品安全,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以下簡稱《食品衛生法》)頒布后,國家實行食品衛生監督制度,把食品安全和營養納入了法制化管理。當前,我國食品衛生法規、標準體系日臻完善,已建立較為完善的食品衛生監督監測體系,大多數食品企業根據《食品衛生法》和相關規章、標準的規定,采取了保證食品安全的措施,食品衛生總體狀況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然而,我國食品安全面臨的形勢仍然十分嚴峻:一是食源性疾病仍然是危害公眾健康的最重要因素;二是食品中新的生物性和化學性污染物對健康的潛在威脅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三是食品新技術、新資源(如轉基因食品、酶制劑和新的食品包裝材料)應用給食品安全帶來新的挑戰;四是我國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規模化、集約化程度不高,自身管理水平仍然偏低;五是防范犯罪分子利用食品進行犯罪或恐怖活動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六是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的條件、手段和經費還不能完全適應實際工作的需要。
*年,世界衛生大會通過了《食品安全決議》,制定了全球食品安全戰略,將食品安全列為公共衛生的優先領域,并要求成員國制定相應的行動計劃,最大程度地減少食源性疾病對公眾健康的威脅。許多國家據此采取行動,加強了食品安全工作。
我國是一個食品生產和消費大國,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加入WTO后,消費者對食品安全更加關注,食品安全與食品貿易的關系更為密切,提高我國食品安全水平的要求越來越迫切。為深入貫徹《食品衛生法》,充分保障食品安全,在總結原有工作的基礎上,并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制定本行動計劃,用于指導今后5年我國的食品安全工作。
二、行動目標
總目標:控制食品污染,減少食源性疾病,保障消費者健康,促進經濟發展。
具體目標:到2008年,在保障食品安全的水平上實現以下目標:
(1)建立較完善的食品衛生法律法規與標準體系。
(2)建立和完善食品污染物監測與信息系統。
(3)建立和完善食源性疾病的預警與控制系統。
(4)建立加強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自身管理的食品安全監管模式。
(5)建立有效保證食品安全的衛生監督體制和技術支撐體系。
三、行動策略
(一)健全食品衛生法律法規與標準體系
食品衛生法律法規與標準是企業和個人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是消費者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法律武器,是政府實施食品安全監督的重要法律依據。只有進一步健全法律法規與標準體系,才能有效地開展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1、目的
(1)為保障消費者健康,促進食品貿易和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2)為加強食品衛生監督工作提供法律與技術依據。
(3)為食品生產經營者的自身管理提供行為準則。
2、內容
(1)起草《食品衛生法實施條例》,明確食品生產經營者在保證食品安全中的責任,分清“食物鏈”全過程各階段的監管職責,更好地貫徹實施《食品衛生法》。
(2)依據《食品衛生法》,結合食品衛生監督工作的實際情況,對現行有關食品安全的規章和規范進行系統修訂,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規律的新的食品安全規章、規范,完善食品衛生法律法規體系。
(3)依據《食品衛生法》和食品行業發展的需要,采用“危險性評估”的原則與方法,系統修訂國家和地方食品衛生標準。科學、及時制定新的衛生標準和基礎衛生標準。
(4)按照WTO的有關協定和相關國際標準,適時審查和修訂有關食品安全的部門規章、標準,使食品衛生規章和標準在保護消費者健康的前提下,不斷滿足食品進出口貿易的需要。
3、指標
(1)*-*年完成以下法規、規章的制(修)訂和工作:
─《食品衛生法實施條例》;
─《食品衛生抽檢管理規定》;
─《食品營養標簽管理辦法》。
(2)*—*年制定或修訂以下標準和規范性文件:
─完成現行(316項)食品衛生國家標準的修訂和工作;
─制定乳制品、飲料、肉類制品等食品良好生產規范;
─制定《嬰幼兒配方食品標準》、《特殊營養食品衛生標準》;
─制定主要(19種)化學污染物在各類農產品(食品)中的限量標準,主要(132種)農藥品種在農產品(食品)的殘留限量標準,各種(*余種)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衛生標準等基礎標準;
─起草并《食品中常見污染物、致病菌快速檢驗方法》。
(3)2006-2008年完成以下法規、規章與標準的制定或修改:
─起草并《中國食品衛生標準體系建立指南》與《食品衛生標準制定原則與方法》;
─制定或修改食品衛生理化檢驗方法和微生物檢驗方法;
─開始第十一個五年規劃中有關食品安全的規章和標準項目。
(二)建立和完善食品污染物監測網絡
食品污染物數據是控制食源性疾病危害的基礎性工作,是制定國家食品安全政策、法規、標準的重要依據。建立和完善食品污染物監測網絡,有效地收集有關食品污染信息,有利于開展適合我國國情的危險性評估,創建食品污染預警系統。在保護國內消費者健康與利益的同時,提高我國在國際食品貿易中的地位。
1、目的
(1)確定國家食品污染水平和對健康的危害。
(2)鑒定常見污染物的污染來源與污染原因。
(3)提供監測數據,為食品生產者和政府進行污染控制和法規制定提供指導,驗證食品安全政策、措施的實效性。
(4)為“食物鏈”各階段相關管理部門的工作提供技術依據;促進我國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以及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防止國外不安全食品進入我國市場。
2、內容
(1)開展食品中化學污染物監測與評價。依照WHO推薦的監測目標,通過對指示性食品和危害人體健康的有害物質進行監測,了解污染水平,建立食品污染狀況數據庫和數據分析系統,進行危險性評價。重點開展監測的化學污染物包括:有害重金屬、農藥和獸藥殘留、環境污染物(如多氯聯苯和二惡英)以及食品加工過程形成的有害物質(如氯丙醇、丙烯酰胺、亞硝胺、多核芳烴等)。
(2)開展食品中生物污染物監測與評價。在全國建立致病菌及真菌毒素的監測網絡,對重點食品實施主要食源性致病菌和真菌毒素污染狀況的主動監測,及時發現潛在的和正在發生的食品中生物性污染問題,進行危險性評價,用于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指導食品衛生監督工作,引導食品生產和消費。
(3)開展總膳食研究。通過對中國居民的總膳食研究,獲得我國主要和特定污染物的實際膳食攝入量,通過與安全攝入量比較評價我國居民膳食安全水平,為國家制(修)定食品衛生標準提供重要依據。
(4)進行化學和生物污染物的連續和主動監測。開展污染源的追蹤調查,利用網絡技術平臺和相應微機軟件,系統分析全國食品污染物的污染水平和動態變化,從而提出食品污染物危險性管理的重點及防治措施。建立食品污染的預警和快速反應系統。
3、指標
(1)污染物監測點建設:在現有污染物監測網的基礎上,*年在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40-50個監測點;*年在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50-60個監測點;2006年在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60-80個監測點;2007年在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140-150個監測點;2008年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180-200個監測點。
(2)實驗室能力建設
─*-*年,化學污染物監測國家級中心實驗室通過WHO的核心監測項目分析質量保證(AQA)考核,12個省級實驗室要達到WHO的全球環境污染監測規劃/食品部分(GEMS/Food)規定的核心監測項目名單要求,并通過國家中心實驗室的AQA考核。其中,5-8個實驗室選擇性開展15種常用獸藥殘留(克侖特羅、抗生素等)或氯丙醇監測。
在生物污染物監測方面,國家級中心實驗室通過WHO的室間質量控制考核(EQAS)。
─2006-2007年,化學污染物監測有20個省級實驗室達到GEMS/Food規定的核心監測項目名單要求,12個省級實驗室達到GEMS/Food規定的中級監測名單要求;其中,10個實驗室選擇性開展氯丙醇或獸藥殘留或60種以上農藥殘留的監測。2-3個監測點實驗室能選擇性開展魚、蛋、奶中二惡英和多氯聯苯監測或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監測。5個實驗室有能力通過WHO的AQA考核。
生物污染物監測方面,有12-20個監測點實驗室通過國家中心實驗室的EQAS考核。
─2008年,化學污染物監測有30個省級實驗室達到GEMS/Food規定的核心監測項目名單要求,20個省級實驗室達到GEMS/Food規定的中級監測名單要求,10個省級實驗室達到GEMS/Food規定的全面監測名單(包括多氯聯苯或二惡英和硝酸鹽/亞硝酸鹽的監測)要求,6個實驗室通過WHO的AQA考核。10-12個實驗室選擇性開展獸藥殘留、農藥殘留、氯丙醇、多核芳烴或丙烯酰胺監測。20個監測點能夠監測100種以上農藥殘留。
(3)監測工作和監測數據
─*-*年,開展有害重金屬、農藥殘留、霉菌毒素監測,獲取5萬個污染物監測數據;
生物污染物監測方面,監測肉與肉制品、蛋與蛋制品、乳與乳制品和水產品中的沙門氏菌、單核細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彎曲菌、大腸桿菌O157:H7,玉米、花生及其制品中的黃曲霉毒素,玉米中的伏馬菌素。
─2006-2007年,獲取10萬個污染物監測數據,初步繪制我國食品中主要污染物污染狀況趨勢圖;
生物污染物監測方面,增加副溶血性弧菌,蘋果與山楂制品中的展青霉素。
─2008年,獲取15萬個污染物監測數據,繪制出我國食品中主要化學污染物污染狀況趨勢圖。
生物污染物監測方面,增加志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谷物中的嘔吐毒素和棕曲霉毒素A。
(4)每2-3年一次,在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中國總膳食研究,監測指標能夠滿足GEMS/Food規定的全面監測名單。
(三)建立和完善食源性疾病預警和控制體系
建立食源性疾病的報告與監測系統是有效地預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基礎。通過完善食源性疾病的報告、監測與溯源體系,借助于食品污染物監測數據,在全國建立起一個能夠對食源性疾病暴發提前預警的系統,并采取針對性措施,提前消除由于食品中的有害因素所造成的危害,以更有效的預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暴發,提高我國食源性疾病的預警和控制能力。
1、目的
(1)確定我國食源性疾病監測的種類,通過分析污染水平與食源性疾病的關系,評估特定食品污染物及其對人群健康的危害程度。
(2)提高食源性疾病的快速診斷、溯源及處理能力。
(3)加強食源性疾病主動監測,公布食源性疾病監測信息,為政府和消費者提供食源性疾病監測與控制的科學依據。
(4)建立食源性疾病暴發預警系統,預測和預報食源性疾病發生和發展趨勢,制定控制食源性疾病的針對性措施。
(5)加強與國際組織和其他國家食源性疾病預防和控制的信息交流,預防和防止國外新的食源性病原菌進入我國。
(6)推廣建立社區食品安全宣傳點,加強食源性疾病預防知識宣傳教育。
2、內容
(1)建立并完善我國的食源性疾病報告體系。在我國現有食物中毒報告和法定急性腸道傳染病報告制度的基礎上,建立我國的食源性疾病報告體系,運用現代化電子網絡手段,實現快速、高效、準確的資料上報和數據分析。
(2)建立我國的食源性疾病主動監測網絡。以省(自治區、直轄市)為監控單位,下設市、縣監測點,對重要的生物性、化學性食源性疾病的暴發與流行進行監測、分析和評估。
(3)提高對生物性食源性疾病病原的溯源能力。利用DNA指紋圖譜分型(PFGE)等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建立我國的食源性致病菌溯源與信息網絡。
(4)開展食品中病原危害的危險性評估。對某些高危、特定食品,實施生物性危害(如禽肉中的沙門氏菌)、化學性危害(三氯丙醇、伏馬菌素等)的危險性評估,提出保護我國人群健康與安全的食品中病原菌適量水平(ALOP),或化學性危害的每日最大耐受攝入量(PMTDI)。
(5)建立食源性疾病的網絡數據庫。建立食源性疾病暴發的預警模型,對可能發生的食源性疾病的暴發與流行提出準確的預報;建立我國食源性疾病的預警和控制系統,針對預報的食源性疾病暴發的特征制定不同的管理措施及突發性事件的應急預案,以指導控制工作。
(6)將食源性疾病預防作為衛生宣傳的重要內容,在社區中設立食品安全宣傳點。
3、指標
(1)*年制(修)訂我國食源性疾病報告制度,*-2006年完善并全面實施國家食源性疾病報告體系。
(2)食源性疾病監測點建設:*年建立10個省級食源性疾病監測點;2006-2008年擴大到全國15-20個省、市級監測點。
(3)*年強化國家級食源性疾病病原確證與溯源實驗室。2006-2008年建立3-5個具有食源性疾病溯源能力的省級實驗室,初步形成中國的食源性疾病溯源、監測與控制網絡。
(4)*年開展危險性評估技術培訓;*年完成我國禽肉和雞蛋中沙門氏菌的危險性評估;2006-2008年根據我國重大食源性疾病暴發和食源性疾病主動監測資料的科學性分析,完成我國1-2項高危食品中生物或化學性危害的危險性評估。
(5)2007年起,在對我國主要或常見的食源性疾病進行連續監測的基礎上,結合我國食品中污染物監測(化學和生物性污染)的數據和資料,以及其他數據庫資源信息,對我國食源性疾病的暴發與流行趨勢進行準確的分析和預警。
(6)*年開始,定期向社會和基層單位預警信息,科學指導食品生產和消費。
(7)2006年起,縣級地方衛生行政部門均建立一個食品安全和食源性疾病預防宣傳培訓點。
(四)加強食品生產經營的行業管理及企業自身管理
為提高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食品安全責任意識,從源頭上保證食品安全,必須加強食品企業誠信管理,全面實施食品衛生規范(GHP)或者良好生產規范(GMP),積極推行危害分析關鍵控制點(HACCP)方法,以加強食品生產經營的行業及自身管理,保證食品安全。
1、目的
(1)明確食品生產經營者為食品安全的責任主體,提高其責任意識,實行食品衛生管理員制度。
(2)激勵食品企業增加投入,不斷改進食品加工工藝和生產條件。
(3)食品企業自覺實施有效食品安全控制措施,確保食品生產企業向消費者提供安全的食品。
(4)提高食品的可溯源性,增強消費者對食品供應的安全感。
2、內容
(1)建立企業誠信機制。加強食品行業管理,協調有關部門建立和加強食品企業的誠信和食品安全承諾制度。對采用先進管理技術和方法,并具有良好信譽和確保食品安全的企業予以鼓勵和表彰。
(2)嚴格執行不合格食品收回制度。制定不合格食品收回制度,企業自身及行業管理規范,加強市場監督抽檢,監督食品生產經營者落實不合格食品收回制度。
(3)推行食品衛生管理員制度。建立食品衛生管理員培訓、考核及管理制度。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應當配有取得資質的食品衛生管理員,實行食品衛生管理員責任制度。
(4)建立食品安全溯源制度,提高食品的可溯源性,增強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信心。
3、指標
(1)2003年開始推行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食品衛生管理員制度。
(2)*年開始建立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誠信公告制度。
(3)*年所有保健食品生產企業達到保健食品良好生產規范要求。
(4)*年制定并實施不合格食品收回管理規范及食品安全溯源管理規范。
(5)*年在乳制品、飲料、罐頭食品、低溫肉制品、水產品加工等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實施衛生部制定的國家食品衛生規范(或食品企業良好生產規范)要求。
(6)2006年所有餐飲業、快餐供應企業、食品儲藏運輸企業實施衛生部制定的國家食品衛生規范要求。乳制品、果蔬汁飲料、碳酸飲料、含乳飲料、罐頭食品、低溫肉制品、水產品加工企業、學生集中供餐企業實施HACCP管理。
2006年在醬油、食醋、面粉加工、食用植物油、肉品屠宰、熟肉制品、酒類、糖果、蜜餞、糕點等食品加工企業實施衛生部制定的國家食品衛生規范(或食品企業良好生產規范)要求。
(7)2007年醬油、食醋、植物油、熟肉制品等食品加工企業、餐飲業、快餐供應企業和醫院營養配餐企業實施HACCP管理。
(五)加強食品安全監督、檢驗能力建設
提高政府對食品安全的監管能力,包括加強衛生監督、檢驗的基本裝備、加快危險性分析方法的應用,提高衛生監測能力和應急反應速度,完善食品安全監督信息網絡,加強衛生監督、檢驗隊伍建設,提高衛生監督、檢驗人員素質。
1、目的
(1)提高現場食品衛生監督的裝備水準。
(2)提升食品衛生監督、檢驗隊伍的素質和執法能力。
(3)加強食品衛生監督信息網絡建設。
(4)提高食品衛生監測和檢驗能力。
2、內容
(1)更新現場監督執法技術手段。加快研制和裝備衛生監督現場快速監測設備,不斷改善衛生監督機構的交通、通信和執法取證的條件,以提升食品安全監督的執法能力。
(2)加強食品衛生監督信息網絡建設。建立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基本信息、監管信息、監測信息、誠信信息、不良記錄信息等有關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庫,加強信息交換,提高食品安全的監督水平。
(3)加強實驗室能力建設。對國家、省、地、縣不同能級的實驗室進行設備更新,強化檢驗人員的培訓和質量控制,提高資源綜合利用能力。
(4)改進食品安全監督模式。
實施食品衛生量化監管制度,引進危險性管理的理念,探索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食品安全監督模式,提高衛生監督的效率和效益。
建立企業不良記錄檔案。對食品生產經營中違反有關法律、法規、規章、標準和技術規范的行為,將其納入不良記錄檔案,并在全國衛生執法網絡中予以通告,實施重點監督管理。對嚴重違法的食品生產經營的企業要向社會公示,充分調動消費者和社會輿論的監督作用。
(5)加強衛生監督隊伍建設。加快衛生監督人員培訓和培養,規范衛生監督人員工作考核,完善執法責任制和執法責任追究制。
(6)提高處理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制定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預案,做好人力、設備、技術的儲備,隨時預防和應急處理重大食品污染、食物中毒及食品安全恐怖事件。
3、指標
(1)*年地市級以上衛生監督機構達到食品安全現場快速監測設備的裝備要求;2006年縣級衛生監督機構達到設備裝備要求。
(2)*年在地市級以上衛生監督機構建立食品衛生監督信息網絡;*年在縣級衛生監督機構建立食品衛生監督信息網絡。
(3)*年建立省際不良記錄企業通告網絡。
(4)*年對省級衛生監督機構的食品衛生監督員進行業務知識輪訓一次;*年對地市級食品衛生監督員輪訓一次;2006年完成縣級食品衛生監督員的輪訓。
(5)2007年前具備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國家和地方食品安全監測檢驗實驗室。
四、保障措施
(一)將食品安全列為衛生事業優先發展的領域
衛生部要依法行使主管全國食品衛生的職責,加大監管力度,組織制定全國食品衛生監管人員、經費、裝備的標準,確定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優先地位。地方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將食品安全作為監督工作的重要內容,列入工作計劃,加強領導,重點扶持。
(二)加快衛生監督體系和技術保障體系的建設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對衛生監督體系和技術保障體系的領導,嚴格按照衛生部確定的改革思路、原則和步驟實施,改革到位,充分發揮其在食品安全監管中的作用。
(三)認真做好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中的部門協調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在依法履行食品衛生監督職責時,要注意與相關部門的協調,加強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在認真貫徹執行《食品衛生法》的基礎上,逐步形成適應中國國情的食品安全保障體系。
(四)充分發揮社會對食品安全的監管作用
建立有效的機制,保證消費者和社會輿論監督渠道暢通;建立全國統一的消費者舉報投訴接受系統,設立全國統一的監督電話,營造一個企業自律、政府監管和社會監督的食品安全新秩序。充分發揮新聞機構的作用,運用新聞媒體宣傳、普及食品安全知識,增大食品衛生法規的透明度,把食品安全置于全社會的監督之下。
(五)將保證食品安全列為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工作內容
各地在開展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活動中,應當將保證食品安全作為重要的內容和目標,繼續抓好、抓實、抓出成效。
(六)依靠科技進步,不斷提高食品安全的監管能力
認真實施國家“食品安全關鍵技術”重大科技專項,學習借鑒國外先進技術,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食品安全技術支撐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