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計算機教學教案范文
時間:2024-01-15 17:56: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中計算機教學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案例教學法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的要求,組織學生通過對案例的調查、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和交流等活動,教給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他們對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種開放式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正越來越受到重視。在高等職業學校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中實行案例教學法是非常必要的,將更有助于加強計算機課程的實踐性教學,體現職業教育特點。
二、運用案例教學法的分析
1.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角。教師的作用是組織課堂、引導討論。首先教師根據學生的掌握理論知識的情況,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搜集和整理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在分析案例時,對案例中涉及到理論知識進行簡明的介紹。其次展開案例討論,學生從自身角度對同一案例進行剖析,闡述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師總結,點評案例分析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促使學生進行實際動手操作,自覺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重新進行認識,達到學以致用、融會貫通的效果。
2.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高等職業學校就是要培養實踐型人才,案例教學法是利學生熟悉的案例進行課堂教學,把理論和案例有機地聯系起來,增強了課堂教學的靈活性和易懂性,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3.改善師生間教與學的關系。通過案例教學法,實際上是讓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使學生不是被動的學,對案例產生興趣,讓學生和教師有更好的互動和交流,教師也可以從和學生的交流中找出自己教學上的薄弱環節,加以改進,有時,學生的一些好的想法也對教師會有比較大的觸動。
三、案例教學法的實施
1.案例準備。案例要和教學大綱相吻合,要符合當前社會的發展需要,將所要掌握的知識點和需要解決的問題放到案例中去。案例的選擇還要考慮到學生的因素,學生的水平如何?掌握的知識是不是到位?會不會讓學生產生興趣等。做到案例和學生息息相關,巧妙地進行案例設計,讓學生對案例產生濃厚的興趣。
2.案例討論。案例討論就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java程序設計的應用為例:java程序設計的專業知識對于學生來說都是比較難理解和枯燥的,但是這些知識對于以后的發展又是非常重要的。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對于類、對象、方法和多態等基本概念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由教師講授,而以學生信息系統的形式給出案例,并提出如何創建系統的界面問題,進行分組討論,如何運用按鈕,圖標等來實現相應的功能模塊,讓學生根據自己不同的思路做出不同的界面,產生不同的界面功能。
3.總結歸納。先讓每個小組闡述本小組是如何解決問題的和得出怎樣的結論,然后每個小組對別的小組的做法提出自己的觀點和建議。教師根據每個小組表述的情況作出相應的講評,案例的最終結果由每個小組共同商量得出,教師重點強調案例中涉及到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方法,特別的是不同方法實現的優缺點。
四、案例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1.對于案例的選擇應該慎重。案例是案例教學的基礎,一個好的案例會給教學帶來良好的開端。
2.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會不斷產生新的狀況,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狀態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狀態,以滿足學生的需要。
3.在教學方式上,讓案例教學和傳統的教學方式完美的相結合。不要片面的追求案例教學,應根據學生的不同狀態,選擇案例教學和傳統教學不同的比例,選擇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
篇2
論文摘要:項目教學法是通過進行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一種典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將項目教學法的學習模式引入到計算機網絡安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將大大提高學生的獨立探索、協作學習能力。
一、項目教學法
(一)基本含義
項目教學法就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將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由學生自己處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實施及最終評價,都由學生自己負責,學生通過該項目的進行,了解并把握整個過程及每一個環節中的基本要求。
(二)核心
項目教學法不再把教師掌握的現成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作為追求的目標,或者說不是簡單的讓學生按照教師的安排和講授去得到一個結果,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去尋找得到這個結果的途徑,最終得到這個結果,并進行展示和自我評價,學習的重點在學習過程而非學習結果,他們在這個過程中鍛煉各種能力。教師已經不是教學中的主導地位,而是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指導者和監督者,學生具有90%的積極性。
(三)步驟
項目式教學法的教學步驟為:
1.確定項目任務:通常由教師以教學內容為依據,以現實的對象為材料確定項目的目標和任務。
2.計劃:由學生制訂項目工作計劃,確定工作步驟和程序。
3.實施:學生確定各自的分工以及合作的形式并按照已確立的工作步驟和程序工作。
4.檢查評估:先由學員自己,再由教師對項目工作成績進行檢查評分,師生共同討論、評判工作中問題的解決方法、學習行為特征等。
(四)作用
在項目教學中,學習過程成為一個人人參與的創造實踐活動,注重的不是最終的結果,而是完成項目的過程。學生在項目實踐過程中,理解和把握課程要求的知識和技能,體驗創新的艱辛與樂趣,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
(五)特點
“項目教學法”最顯著的特點是“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被動的教學模式,創造了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新型教學模式。
1.對學生,通過轉變學習方式,在主動積極的學習環境中,激發好奇心和創造力,培養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教師,通過對學生的指導,轉變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從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
2.項目教學法由學生與教師共同參與,學生的活動由教師全程指導,有利于學生集中精力練習技能。
3.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二、項目教學法在高職計算機網絡安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計算機網絡安全是高職高專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主干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信息系統的安全測試和安全防范技術實施的技能,使學生掌握信息系統的弱點和漏洞的測試方法,能夠分析信息系統安全需求,選擇和運用安全防范技術的基本要求,同時培養學生的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及職業素質。
(一)設計思路
課程以“基于工作過程”為指導,邀請行業專家對計算機網絡安全課程所涵蓋的崗位群進行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分析,結合廣泛的市場調研,以此為依據確定課程的工作任務和課程內容。
(二)項目的選取
在項目教學法中,教學的整個過程和所有的內容都要以項目來貫徹,項目確定后,整個教學過程也就確定下來,所以項目的選取是關鍵。選取項目要以教學的內容為依據,以現實的對象為材料,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學知識點,要能調動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首先,項目要包含全部教學內容并盡可能自然、有機地結合多項知識點;其次,項目的難易程度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水平來確定。在網絡安全中“攻與防”一直是矛盾的焦點,學生對此也有比較濃厚的興趣,因此,確立以貼近學校生活的校園網為學習情境,根據不同的能力需求,設立三個大的項目情境:校園網受到的各種攻擊分析、校園網采用的主要防護技術分析、校園網主要操作系統平臺配置,在每個大的項目情境下包含許多不同情境的應用案例和相關的信息資料,以便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主動發現、主動探索。
(三)項目的實施
第一階段,教師首先對項目涉及的知識點對學生進行模塊化教學;第二階段,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項目進行討論并制定項目工作計劃,確定工作步驟;第三階段,各個小組成員確定各自的分工以及合作的形式并按照已確立的工作步驟工作。
學生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遇到困難,教師應及時給予指導。在教師指導過程中壓迫注意把握好尺度,盡量讓學生自己發現知識、提高技能。
(四)項目的評價
項目完成之后,每個小組必須提交相應的實驗報告,然后對項目實施及完成情況進行評價。評價包括三個方面:學生自評,小組成員互評,教師評價。最后就是對項目進行總結,找出不足,吸取經驗。
三、網絡安全項目教學的幾點設想:
(一)理想的高素質專業教師隊伍
項目教學法不同于傳統的理論灌輸式教學,要求教師更新教學理念。我們要把教學任務是否完成的觀念,轉變成為學生工作能力是否具備;要把看似漫長的、浪費時間的探索實踐過程,看成培養學生學生創新能力、合作能力和綜合業務能力的過程;要從手把手教的過程,逐步過度到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
項目來源與企業,應該是現實的具有實際意義的一項工作,這就需要專業教師了解網絡安全產業的市場需求,具有很強的實踐能力。如果讓專業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專業教師的崗位實踐能力會更強。
(二)設備的完善
一個項目的制作需要每個人都能上機操作,為了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知識很好地銜接上,盡快地看到自己的學習成果,因次,設備的配置和完善,也將對項目教學的成功開展起到相當大的幫助作用。
(三)校企合作
1.企業參與課程設置。學校的學歷教育與企業培訓相結合,根據企業的市場需求設置課程。
2.有效地借助企業資源。學校的硬件設備有限,比較基礎,一些高尖端的網絡安全設備學校是沒有的,通過校企辦學,企業可以為學校提供一些硬件資源,有利于課程的開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項目教學法是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教學方法,它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解決學生身邊的一些現實際問題來實現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項目教學法學習的學生,他們的動手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既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地展示了現代職業教育“以能力為本”的價值取向,使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陳昶.計算機網絡安全案例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篇3
[關鍵詞]:分層教學法 高中 計算機教學
目前,許多省份已經將計算機教學作為學生在校考核的重要標準。但由于高中的計算機課程起步較晚,師資力量薄弱,教學方法過于陳舊等問題,計算機的教學水平仍然處于較低的程度。為了提升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要加大力度改進教學方法,利用分層教學法,培養學生的興趣,實現教學的目標。
一、分層教學法的內涵與特點
分層教學法,是基于素質教育理念而提出來,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的差異性,執行不一樣的教學方式,借此讓每位學生在目前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解決自身的學習問題,最終達到實現全體學生學習水平提升的目標。
分層教學方法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分層教學法是拋開教師個人偏見,綜合考慮學生的知識基礎及非智力因素。其次,分層教學法中不僅體現在課堂的分層,還體現在備課、教材、教學資料等的分層。再次,分層教學法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能力為目標的原則。
二、分層教學法在高中計算機教學的應用價值
(一)進一步鍛煉計算機教師的組織調控與應變能力
利用分層教學法,教師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長期的訓練中,有助于鍛煉自身的組織調控能力,如教師在輔導A組學習,突然遇到B組學生發問,這時候需要及時轉變思維,提升自身應變能力。假若教師能夠堅持運用此方法,對于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是十分有效的。
(二)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計算機的信心和積極性
過去的教學中,教師對所有的學生,不管其知識水平如何,都采用統一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采用分層教學之后,教師給不同的學生準備不同的內容,對于部分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說,接受的內容不難,能助于增強自身學習的信心。對于成績較好的學生,甚至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學習編程、代碼等知識,增加學習的挑戰性,能夠激發學生對計算機學習的積極性。
(三)有助于提升計算機教學質量
傳統的教學中很容易出現“會的同學永遠都會”“不會的同學一直不會”,造成整個班級的計算機成績偏低。采用分層教學方法,按照循序漸進的程序,遵循因材施教的策略,有助于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進一步提升尖子生的學習能力,最終達到全面提升教學水平的效果。
三、分層教學法在高中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對策
(一)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編組
分層教學法的核心部分就是“分層”,所以運用這種方法之前,首先對學生進行科學的編組。計算機教師,可以對整個班級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思維能力和性格興趣進行深入的調查了解,可以將本班學生分成一二三組,第一組是完成課程基本要求的學生,第二組是稍微高于基本要求,第三組是具有創新與挑戰能力的學生。另外,這種編組是動態的,可以根據學習成績和學習表現機動調整組別。
(二)做好分層備課
備課是教師上好一堂課的重要環節,以往的教學方式,由于未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因此只需要被準備一個教案即可。現在運用分層教學,就要準備多個教案。最起碼計算機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清楚為一二三組的學生分別準備什么內容,尤其是對于第三組的學生,要準備一些有挑戰性的題目,激發他們的潛能,培養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三)加強分層教學的課堂管理
授課是整個教學中最核心的環節,教師采用分層教學,這對教師進行課堂管理帶來較大的挑戰。可以采用“組長管理”的方式,給一二三組分別選出一位組長,讓他們協助教師進行紀律和學習管理。這種方式可以加強學生的溝通,同時可以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
(四)加強學生分類指導
教師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加強對學生的指導。一方面,教師可以成立相應的課外活動小組,鼓勵學生參加,如“打字比賽”“PPT制作大賽”,鼓勵第一組的學生參加“打字比賽”,第二組學生參加“PPT大賽”,第三組學生參加“寫代碼比賽”“編程比賽”等。另外,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的時候,也可以根據不同的組安排不同的內容。
四、分層教學法在高中計算機教學中應用注意事項
(一)教學分層,關愛不分層
作為教師,對待學生始終要本著公平公正的態度,不能有所偏袒。有人認為分層教學法,容易讓教師對學生區別對待。這種方法僅僅是在教學上對學生分層,但是教師內心對學生的關愛要一視同仁,重視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提升每位學生的計算機水平。
(二)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在教學中,引導每個小組的同學積極主動地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而不能直接干預學生的學習。計算機課堂應該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不能取代學生的主體角色。
(三)教師要多鼓勵學生
運用分層教學法,教師仍然要多鼓勵學生,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尤其是在對學生編組后,對于第一組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應該鼓勵他們努力學習,對于他們的微小進步都要給以肯定。對于第二、第三組學生,要激勵他們勇往直前,向更大的困難發起挑戰。
五、結束語
總的來說,分層教學法不僅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方向,也是教師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徑。在改進對策上,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編組,做好分層備課,加強分層教學的課堂管理,加強學生分類指導。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中學;計算機;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1) 10-0000-01
Methods of High School Computer Teaching
Meng Junxia
(Hebei Cangzhou Cangxian School,Cangzhou061017,China)
Abstract:Computer teaching is an advanced teaching methods.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s and networks for the teaching of the necessary puter applications in teaching,for students to create a learning environment,develop a learning space,a program to promote personalized,daily life,systematic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So,how to make computers more mastery and knowledge of teaching,teachers also need to be further explored.
Keywords:School;Computer;Teaching;Method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計算機合理的運用到教學中能有效的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激發學生強烈的情感,從中獲得直接、生動、形象的感性知識,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恰當的選用教學媒體,能更好的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加快師生間的信息傳遞,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這些都是計算機多媒體在教學中起到的積極作用。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打破了傳統的“一塊黑板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枯燥,多媒體計算機進入了課堂迎來了教學的春天。教師通過計算機創設意境、渲染氣氛,將與教學有關的知識運用圖像、動畫、聲音、文字等信息,在課堂上展示出來,配以大量的視聽,動漫等手段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計算機技術教學克服了傳統教學中教師上課以講述為主,增大了課堂容量,優化了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
計算機技術在另一方面,還滿足了中學生的“好奇”心理。有良好的興趣就有良好的學習動機,“好奇”是中學生的天性,他們對新穎的事物、知道而沒有見過的事物都感興趣,要激發中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就必須滿足他們這些需求。而單純地運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嚴格按照教學大綱,把學生封閉在枯燥的教材和單調的課堂內,使其和豐富的教學資源和現實世界完全隔離,致使學生學習的興趣日益衰減,會產生厭學的情緒。如果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于教學課堂中,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圖文并茂、聲像并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之特點,以繪聲繪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反映客觀事物,以圖、文、聲三維方式呈現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各種有利于學習的情境,就可激起學生的各種感官的參與,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激發動機和興趣。
二、準確表達教學內容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因教學手段落后,往往很難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統一起來。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實現虛擬實驗,大多數課程的實驗,甚至現實環境很難實現或無法實現的實驗項目,都可以用圖形、圖像等多媒體形式,模擬實驗全過程,借助有關的教學軟件,學生可以隨時在電腦上“重溫”實驗過程。這樣不但節省實驗經費,而且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教師在多媒體課堂進行教學時,可邊講解理論知識邊演示實驗步驟,指導學生或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而學生在多媒體課堂中,既能學到的理論知識,又能掌握操作技能。
計算機教學的優點還有不同的知識點可以通過不同途徑來表達,有的可通過文字來表述,有的可通過圖片來說明,有的可通過聲音來體會,有的可通過視頻或動畫來感受,有的可通過實物展示來理解,達到教學的最佳效果。多媒體技術就可以使這些途徑在課堂上按需要隨時得以實現,這就決定了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使學生在有限的單位時間內獲取更多的信息,能較快地分解所學知識的復雜度,減少知識在大腦中從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加工轉換過程,充分領悟教師的教學意圖。多媒體技術還具有信息靈活呈現的隨機控制能力,它便于教師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探究式教學,這正是新課程倡導的加強教與學的交流,是調動中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有效形式。
三、體現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發揮人的潛能,提高人的整體素質,不同資質的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由于學生的生活環境、經驗水平、知識能力與思維方式的不同,在傳授與理解教學內容上存在著必然的差異。傳統的教學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全體學生是一個標準、一種模式,很難實現因材施教的原則,一方面抑制學生的智力發展,另一方面使后進生感到學習吃力,很難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有效地對教學信息進行組織管理,使不同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從而促進人的個性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就是具有集成性、實時性和交互性,使用多媒體設備可以在課堂上實時給學生展示各種教育資源,包括用磁盤、光盤等存儲的事先準備好的資源,進行多媒體組合課堂教學。
前幾年全國實施的中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中很多學校就已經配置了多媒體設備,并有相應的教育資源可以使用,包括現成的光盤,還有利用衛星傳送的教育資源。此外,現在許多學校的計算機教室接通了互聯網,通過互聯網還可以找到更多的各種教育資源,例如中央電教館的網站上就有豐富的中學教育資源可用,其中有現成的課件,也有制作課件的素材,可以進行多媒體計算機網絡教學。同時也可以讓學生自己瀏覽這些網站資源,挑選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學習,進行多媒體計算機個別化教學。
四、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多媒體課堂教學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可以存儲大量信息,并可按不同的信息分類建立多媒體教學素材庫。例如,可按教學所需的圖片、錄音、教案、習題、模擬實驗用具、參考文獻等分類建庫。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電子教室又是一個實驗室、語音室、資料室和圖書館。教學時,利用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師只需坐在教師機前,就可以快捷檢索信息,將大量多媒體教學素材集中展示到每臺學生機上,學生也可以通過學生機共享上述所有資源。多媒體課堂教學可以利用教學示范、語音對話等功能;教師講解演示,學生則可以上機練習;利用監控管理功能,可以將學生練習情況及時地反饋給教師;利用電子舉手功能,學生可以方便地提問;利用輔導答疑功能,教師可以進行“手把手”個別指導;學生練習中的典型問題也可以在全班進行示范等等。這樣,將諸多的環節連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提高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建云.中學信息技術教學方法初探[J].新課程(中學版),2010,5
篇5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教學教學改革改革措施
1 引言
社會信息化發展迅速、計算機應用及網絡的普及,要求計算機基礎教育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教育部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的“進一步加強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幾點意見”中,明確要求學生應該了解和掌握計算機系統與網絡、程序設計、數據庫以及多媒體技術等方面的基礎概念與基本原理,培養良好的信息素養,利用計算機手段進行表達與交流,利用Internet進行主動學習,為專業學習奠定必要的計算機基礎。專業課與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融合促進了學科的發展,專業也對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有更高和更加具體的要求。
北京化工大學信息學院計算機基礎組承擔了全校非計算機專業的“大學計算機基礎”、“C語言程序設計”、“VB語言程序設計”及幾門校級選修課程的教學任務,計算機基礎系列課程是校精品課程。為了適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了完成不斷擴增的課程內容、為了適應學生入學水平參差不齊的特點,高校第一門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面臨著改革,我校針對這些問題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研究,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
2 教學內容的更新
隨著中小學及家庭中計算機及信息技術的普及,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已經跳離了原來的“零起點”,但高校新生入學時計算機基礎水平相差較大,原因是:非高考科目,各中學要求不到位;各地區教育發展不平衡,城鄉高中學生計算機教學差距懸殊,城市重點中學和一般中學的計算機教學有差距。如表1所示。
從表1中可以看出,沒有接觸過計算機的學生仍占有一定比例,而在中學學習過信息技術的學生,大多數學生基礎知識和應用知識掌握的不系統、不全面,仍停留在簡單的操作上。根據這一具體情況,參照教執委的要求,2005級本科學生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內容重新作了調整,內容覆蓋面廣,遠遠超出原來的“計算機文化基礎”,內容包括計算機與信息技術概述、計算機系統結構與硬件基礎、操作系統基礎、網絡基礎與Internet的應用、程序設計與軟件工程基礎、數據庫技術基礎、多媒體基礎及應用、常用辦公軟件等內容。當時,有個別基礎較好的學校已經不在課堂上講解Office套件等操作性的內容,已把它移至實驗教學的環節,但考慮我校學生的實際,我們保留了課堂講授Office套件內容,但學時縮減為6學時,即Word、Excel、PowerPoint各2學時。而這部分內容的講解更偏重于系統性、實用性及中學時沒有涉及的內容,如Word當中目錄的自動生成、大綱視圖的應用、插入腳注、公式的編輯等;Excel中增加了函數圖形的繪制、實驗數據統計分析、線性方程求解和矩陣計算等實例。實驗內容增加了常用工具軟件的使用、VB編程基礎、Access數據庫應用、多媒體技術應用(Photoshop的應用、Flash應用)、網頁的設計與制作等。
3 教學方法的改進
在教學方法上實現了分類教學(理工科與文管類采用不同的教學大綱)和因材施教的分層次教學。由于大學新生入學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的實際情況,我們在開設第一門計算機課程“大學計算機基礎”的同時,每個周六的下午設有課外講座作為主課程的一個補充,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其一,為有計算機基礎的學生開設了校級選修課程“計算機實用技術”,選修人數多達700人,人數名列校選課程第一位;其二,為零起點學生或基礎較差學生開設了“操作基礎培訓班”,兩層次課程講授內容見表2。
對于吃不飽的學生既滿足了求知欲,學到了新內容,又獲得了校選修課學分;而對于吃不好的學生,利用開“小灶”的方式使他們能夠盡快與其他同學同步學習新課程。雖然兩層次課程有些名稱上相似,但深度和廣度上是有區別的。“計算機實用技術”課程的內容更加實用,以后根據信息技術發展的情況會不斷進行調整。這既是對必修課程“大學計算機基礎”的補充和擴展,也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積極性。
另外,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我們還采取教師重點輔導、“小助手”協助的方式。就是教師在機房上實驗課時為這些同學重點輔導,每班選出基礎較好的學生作為老師的“小助手”協助教師輔導操作的內容,作為獎勵,“小助手”可以獲得期末成績加分。這樣做,既能保證全部同學達到基本教學要求,又能使學有余力同學更加努力并獲得更優異的成績。
4 教學資源的建設
4.1教材建設
幾年來,計算機基礎課程一直是使用本校教師自編教材。按照教執委最新的要求,我們重新整理編寫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材及配套實驗教材《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指導》2005年9月已在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教材在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應用的基礎上,知識面廣,反映計算機技術的最新發展和應用。目前,正在積累和探索下一步教材內容的更新,為日新月異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發展做好準備,并編寫計算機硬件基礎、數據庫及其應用、MATLAB基礎及應用等選修課教材。
4.2教學網站建設
由于網絡教學的特點是不受時間、地點和人數的限制,可以把網上教學作為對課堂教學的補充,我們利用學校的網絡輔助教學系統eYou網絡平臺,把統一的教學大綱、教學日歷、電子教案、實驗指導、CAI課件、考試大綱等教學文件全部上傳到網上,這樣非常利于上課教師和學生的查看及使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通知、大作業布置和提交及每周兩個下午的實時答疑也在網絡上進行;學生在學完教材每一章之后,均可登錄網絡平臺進行本章的自我測試并查看測試結果;此外,我們還設置了討論區,類似于BBS,學生的疑難問題在這里均可以得到答案。通過先進的網絡平臺,大大提高了教與學的效率,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了條件。
5 持久的、多種多樣的活動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
大學計算機教育應貫穿于整個大學教育,做到學習期間不斷線。我們曾對高年級學生計算機基礎知識及應用能力進行抽查,不定期舉辦計算機與專業應用相關的專題講座。2004年秋舉辦了“計算機網絡信息搜索”競賽,目的是加強學生利用網絡搜索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2005年春舉辦了“辦公自動化軟件”競賽,選拔出的學生代表學校參賽,在首屆全國“IT&AT”教育工程技能大賽辦公自動化組競賽中,分別獲得北京賽區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各一名。這些活動的開展,均強化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
我們還把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組成興趣小組,由專門的教師輔導,參加老師的應用開發工作,如利用Flash、Autherware等編寫課件,指導學生把存儲程序的工作原理、光盤驅動器工作原理等不易理解的內容制作成CAI動畫課件。這樣做,既是對有余力同學計算機能力的再提高,也分擔了老師一部分的教改工作。
另外,為學生選修計算機課程提供更大的選擇空間,我們新增開設了“計算機硬件基礎”、“數據庫及其應用”、“MATLAB基礎及應用”等校選修課程。
- 上一篇:教育信息化發展報告
- 下一篇:創建文明城市情況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