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藥劑學概念范文
時間:2024-01-12 17:39: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藥藥劑學概念,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中學計算機教學 概念教學
概念及概念教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結合幾年計算機基礎教學體會,在概念教學中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概念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概念教學中針對不同內容應該采取的對策。
概念在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其實就是掌握概念并運用其進行判斷、推理、實踐的過程,以及培養和開發學生的思維品質的過程。因此,作為老師要時時把握"概念"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在教學中學習并領悟其實質和精髓,達到學習能力的提高。
一、在概念教學中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設計概念教學,在概念教學中有效地培養和開發學生的思維品質,是我們在教學中經常遇到并必須解決的問題。
(一)展示概念背景,培養思維的主動性
在引入新的知識前,要仔細研究講授內容,安排復習學生熟悉的知識,并適當引用實例,從而引出新的知識內容,讓學生在熟悉的知識作為背景的前提下輕松進入對新知識的學習中,而避免因突然提出的生澀概念給學生帶來困惑,適當展示新概念背景可以使學生沉浸于對新知識的期盼、探求的情境之中,積極的思維活動得以觸發使學生對學習充滿熱情,以學習為樂趣,在獲得知識時有一種愜意的滿足感。
(二)創設求知情境,培養思維的敏捷性
思維的敏捷性表現在思考問題時,以敏銳地感知,迅速提取有效信息,進行"由此思彼"的聯想,果斷、簡捷地解決問題。
我們在進行辦公軟件Office2000的教學過程中就格外注意進行"由此思彼"的聯想。辦公軟件這一課程主要由Word、Excel、PowerPoint三個模塊組成,在講第一個Word模塊時,我就為后面的模塊學習打下了基礎,讓他們明白這三個模塊的具體操作方法和思想是相類似的。所以在詳細介紹Word模塊的功能和操作方法后,我就引導同學借用Word摸塊的操作方法去自學Excel、PowerPoint模塊的內容,然后給以總結、比較。這樣的安排使得同學們加強了印象,并能將所學的舊知識應用到以后的學習中,減輕學習難度。
(三)精確表述概念,培養思維的準確性
思維的準確性是指思維符合邏輯,判斷準確,概念清晰。學習新的知識最基本的要求是準確掌握概念的內涵,然后才能正確的進行應用,所以我們在引入新概念時一定要注意排除摸棱兩可、含混不清的現象,強調容易引起學生誤解的部分。
(四)解剖新概念,培養思維的縝密性
思維的縝密性表現在抓住概念的本質特征,對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的關系全面深刻地理解,對所學知識結構的嚴密性和科學性能夠充分認識。在處理過程中,我們可以適當引入實例,介紹背景,引申概念的外延。
二、概念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掌握概念教學的目標,處理好概念教學的發展性與階段性之間的矛盾
概念本身有自己嚴密的邏輯體系。在一定條件下,一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是固定不變的,這是概念的確定性。由于客觀事物的不斷發展和變化,同時也由于人們認識的不斷深化,因此,作為人們反映客觀事物本質屬性的概念,也是在不斷發展和變化的。
明確概念教學的整體要求,作為基礎知識核心的概念,教學時應達到如下的要求:(1)使學生準確地理解概念;(2)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概念;(3)使學生能正確地運用概念。
因此,在概念教學中,要搞清概念之間的順序,了解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教學時既要注意教學的階段性,不能把后面的要求提到前面,超越學生的認識能力;又要注意教學的連續性,教前面的概念要留有余地,為后繼教學打下埋伏。從而處理好掌握概念的階段性與連續性的關系。在教學中,可以通過演示、操作進行具體與抽象的轉化以及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具體與抽象的轉化必須加強直觀,以解決概念的抽象性與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遵循學生學習概念的特點,組織合理有序的教學過程概念的引入要注重提供豐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
三、對不同的學生都應有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對策
(一)對待那些枯燥、難理解的概念采取淡化的對策
"淡化形式,注重實質",也就是要讓學生真正理解概念,而不僅僅是要求學生必須能像書本概念那樣完整表述出來,實際教學中我們應該盡量減少這樣的概念教學模式:通過一步步嚴密的程序教學,一步步的概括,然后按照書本總結出這句嚴密、枯燥、抽象的話語。
(二)對于抽象的概念應采取淺化的對策
在一些教學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樣一些概念,盡管教材給出了準確的定義,但是,這些定義的表述,對于學生來說,可能比較抽象,學生很難理解,而這些概念往往又是非常的重要,準確理解這些概念又對學生的學習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三)對于學生由于當時認知能力難以接受的概念采取跨越的對策
概念教學除了關注概念本身的科學性外,還應該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當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概念的抽象存在矛盾的時候,這時的概念教學,除了"淺化"之外,另一種處理方法,就是跨越。也就是回避,暫時不給概念下定義。
參考文獻
[1]牟連佳,梁皎,等.高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團
篇2
關鍵詞: 英語語調 概念 重要性 策略
1.英語語調的概念及重要性
中國人常說“聽話聽聲”,這句話很好地表達了語調的副語言學功能特性,即語調會對話語的整體性表達和理解產生影響。美國著名語言學家肯尼斯?派克曾有一段非常經典的關于英語語調含義的描述:“通常聽著對講話者態度的興趣大于其對所講的內容―即這個句子是微笑著說出來的還是以嘲笑的方式說出來的。如果一個人說出無禮的言語,但是臉上和其聲音都顯示出微笑,其話語聽起來可以感覺到是稱贊;但一個人說的是贊美的話,但用的是不敬的語調,結果就是輕蔑性的。”(Pike 1945:22)因此,語調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下面就從語調的概念入手,探討語調的具體功能。
“語調”是超音段音系學術語,指英語口語的音高模式。語調包括重音、音調、節奏、停頓等韻律特征(Halliday 1967)。Holliday從信息論角度提出英語語調三重系統概念:調群切分、調核位置、音調(Halliday 1967)。調群切分涉及語調單位的組成,以停頓/無聲段作為主要的邊界標記;調核位置涉及最凸顯音節體現的信息焦點,主要通過音高、音強、時長等聲學特征實現;音調體現音高曲折變化,不僅表示句法結構,而且反映說話人的語氣和態度。下面具體談談語調三個方面與信息傳遞的關系。
1.1停頓位置
停頓位置不同會使聽眾產生不同理解,有時還可能產生信息歧義。一般來說,停頓在一個語調單位中有以下兩個作用。
1.1.1強調
在句子“I went Beijing on Friday to visit a friend.”中,若無停頓,則是客觀敘述一個事件。但若在句中插入一個或多個停頓,則加入說話人的主觀態度,會給聽者傳遞說話人有意強調某一部分的印象。例如:
①a. I went to Beijing on Friday || to visit a friend.
b. I went to Beijing || on Friday || to visit a friend.
在①a中,聽者會感覺到說話人在強調去北京的目的不是游玩,而是探望朋友;在① b中,說者強調了去北京的時間和目的。
1.1.2區分句法結構
一般來說,書面語中限制性定語從句和非限定定語從句主要通過逗號區分,而在口語中只能通過停頓實現。例如:
②a. I went to the cinema with my brother who likes horror film.
b. I went to the cinema with my brother || who likes horror film.
②a中,定語從句與先行詞之間沒有停頓,句法上屬于限制性定語從句;而② b中,定語從句與先行詞間有停頓,句法上為非限定語從句。兩句在語義上有本質區別:前者指“我”有不止一個兄弟,此處說的是喜歡看恐怖片那一位;后者表示“我”只有一個兄弟,從句內容是補充說明。
1.2調核位置
說話人在口語中通常采用音高強調重要信息。在一個語調單位中,最重要的信息往往在音高上最凸顯,這就是Halliday所講的調核。調核位置不同傳達信息的焦點就不同。一般情況下,調核位于一個語調單位的最后一個實義詞項上。但有時對比重音(以區分同一系統內的其他詞)及新信息重音會成為最重要內容,此時,調核就會落于語調單位內的非末尾處。例如(大寫黑體字為調核):
①a. TOM likes to play soccer.
b. Tom LIKES to play soccer.
c. Tom likes to PLAY soccer.
d. Tom likes to play SOCCER.
① a意為“湯姆愛踢足球(我說的是湯姆,而不是其他人)”;① b意為“湯姆愛踢足球(湯姆愛踢足球,而不是不愛)”;① c意為“湯姆愛踢足球(湯姆愛踢足球,而不是愛看足球比賽);① d意為“湯姆愛踢足球(湯姆愛踢足球,而不是愛打籃球)。
1.3調型
英語的調型變化具有多種功能,可以標志句子類型,表示說話人態度,還可以傳遞篇章含義。
1.3.1句法結構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with rise with fall
statements √
yes/no questions √
wh-questions √
question tags √ √
commands √
Interjections √
1.3.2語氣和態度
升調總體來講給聽者的感覺是語氣不夠確定,未完待續;而降調通常給聽者的感覺是語氣肯定,信息完結。升調傳達了不相信、揶揄、嘲諷等語氣;而降調表達了完結、中立、冷漠等意思。
綜上所述,語調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相同的句子由于語調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意義,語調使用不當會為中國英語學習者帶來許多交流和理解上的障礙。然而,英漢兩種語言差異懸殊,漢語習慣會給英語語調學習帶來許多負遷移,這是中國學生英語語調學習的困難所在。漢語是聲調語言,雖然也有句子語調,但語調趨于平穩,因此中國學生在讀英語時就會讀得語調過于平穩,缺乏“洋腔洋調”。再加上英語語調本身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領域,對于語調的細微差別及語調的形式和作用,即使是語言學家也無法達成共識。因此,英語語調學習一直是一個讓中國英語教學者和學生困惑的問題,許多老師索性就采取了回避的策略。結果導致學生的語調知識十分匱乏,語調意識也十分薄弱,日常交際對話幾乎清一色降調,就像背文章,沒有明顯的感彩。
因此,喚醒我國英語學習者的英語語調意識是十分必要的。針對語調的特征和作用,教師可以嘗試使用以下教學策略傳授學生語調知識,喚醒他們的語調意識。
2.英語語調的教學策略
2.1注意停頓的使用
應提醒學生在說話時注意停頓的使用。對于用詞較簡單的句子,可以延長暫停時間;如果想要強調某個詞匯或短語,則可以在此設置停頓;對于較長的句子或復合句,建議學生可在句法分界線處予以停頓。開始階段學生的停頓次數較多,隨著英語水平的不斷提升,學生的流利程度會不斷提高。
2.2注意訓練學生的重音意識
英語是一種“以重音計時的”的語言,這是英語口語最重要的特點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時刻注意訓練學生在這方面的意識。提醒學生在英語口語和朗讀中不應該把每個音節、每個字都吐得清清楚楚,而是應該注意達到重音之間時距相等的節奏效果,這是語言流暢、表達自如的基礎。
2.3幫助學生了解基本的語調意義
幫助學生了解基本的語調意義,這種基本的語調意義是一切變異的基礎。訓練學生在真實口語交際中使用升降調傳達意義,以及或褒或貶或中立的不同的情感態度,例如可以讓他們就一句話通過語調的變化傳達不同的含義和感彩。或者,對學生的真實交際對話在語調方面進行干預和評價。
同時,為了彌補沒有真實口語環境的不足,教師應通過真實鮮活的交際語料喚起學生的語調意識,比如教師可以利用英文影視和英文歌曲這些很好的工具。如果學生有了語調意識,即使沒有教師的陪伴,也可以通過自己感悟學習。
英語語調作為英語教學和學習的一個灰色地帶,雖然得到了廣大教師和學者足夠的重視,但沒有得到足夠的探索和利用。因此,在語調方面,還有許多的科研空間值得廣大教師和學者探索和挖掘。如果有人愿意在這一領域有所付出,必會有所收獲。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新課改;中職藥學;教學實踐;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3-0232-02
隨著國家新醫改方案的實施,醫療衛生行業及相關的產業、人才結構等也面臨著新的變化和調整,尤其是廣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這給中職藥學專業人才培養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因此,如何在教學實踐中落實新課改精神,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高素質技能型藥學實用人才,成為中職藥學教學實踐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中職藥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重知識傳授,忽視群體分析。中職學生群體具有很大的特殊性,教師在授課時往往只重視課堂知識的傳授,忽視對學生主體特殊性的分析:受職教規模擴大及普教學生人數劇減的影響,中職藥學專業的學生入學門檻非常低,他們大多是初中成績較差、文化基礎薄弱的學生,求學目標不明確,個人生涯規劃能力低,其中不乏大量的問題學生,如來自單親離異家庭、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留守家庭等等。另外,中職學生大多處在青春發育危險期,生理、心理的影響也一定程度上分散學生的學習精力,再加上中職學生學習壓力不大,自己可以支配的業余時間較多,參加各種社團、志愿者等活動的熱情也減弱了學生學習興趣等等。對學生這些因素分析的不足,必然導致教師在講課時往往只憑自己的經驗或習慣一廂情愿地“滿堂灌”,嚴重影響授課質量,導致學生學習效果差。
2.重理論灌輸,忽視實踐技能培養。對職業教育而言,新課改精神要求建立以學生能力為本位的新型教育模式,然而當前中職教學中,依然存在大量僅僅根據學生對書本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來對學生進行評價的現象,忽視對學生操作技能的培養,重理論,輕實踐,把知識的傳授理解為只需學生死記硬背就行,基于這種觀念下的教學模式必然與以培養醫藥經營和生產第一線人才的教育目標相悖,“唯知識,輕實踐”的教學觀存在著非常明顯的缺點,必須予以摒棄,轉而樹立以培養勞動實踐技能為主體的教育觀。
3.重專業培養,忽視學生德性養成。新課改確立“以生為本,注重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質量觀,其中提出了加大對學生科技人文知識的培養,尤其是對學生的道德教育。醫藥衛生類學生最終的服務對象是人的生命,人命關天,“救死扶傷、治病救人”應該是行業的最高宗旨。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常常只重視對學生專業知識與實踐技能的培養,忽視了對學生的德性養成教育,甚至有些教師責任心缺乏,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出現的違規違紀行為不聞不問,或者簡單地把問題推給班主任,只管教書,而不能做到育人。殊不知對學生的做人教育遠比成才教育重要,這既是對學生的未來人生負責,也是對生命的尊重。只有培養“徳醫雙馨”的高技能醫藥人才,才能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服務。
4.重傳統授課模式,忽視方法創新。在職業教育中,教師不用為了應付升學考試而絞盡腦汁、加班加點地辛勤工作,因此在授課時缺乏創新的動力,教學中習慣于采用按部就班的傳統授課模式,講課時簡單說教、“滿堂灌”,致使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得不到充分發揮,學生缺乏自主學習而只是被動地接受學習,忽視了對學生發現、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自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普遍薄弱。
二、新課改理念下加強中職藥學教學實踐的對策
1.轉變教學觀念,突出對學生的技能培養。新課改理念強調一切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尊重學生的主體創造精神,“培養創新能力、提高專業素質是我國藥學教育改革的著眼點和重要任務”[1]。因此教師應該轉變教學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突出構建“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模塊化的‘三以一化’專業課程體系”,調整文化基礎課與專業技能課、實訓課與理論課的比例,減少理論課學時,增加操作課、實訓課課時,加強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突出學生創新能力的塑造,引導、鼓勵學生多到醫院的藥房、藥店、藥廠等生產服務一線參加鍛煉,通過生產實踐、社會調研等一線體驗的方式掌握藥品生產加工、分析、檢驗、調配、營銷等基本操作技能,熟悉藥品檢驗分析、制劑加工生產等工藝流程和生產設備的操作使用與維護。
2.優化課程結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新課改核心觀念是以生為本,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隨著課程理論與實踐的發展,課程內涵發生了質的轉變,課程是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四因素動態交互作用的“生態系統”[2]。首先在課程設置上要進行革新,在兼顧教學大綱規定的必修和選修內容的基礎上,將基礎類專業課與其他有關專業課加以整合,厘清學生學習的目的性和條理性。如將物理化學、生物化學、天然藥化、藥物分析、人體解剖生理學等整合為基礎知識類模塊,把藥理學與臨床藥物治療學、醫院藥學概要、病理學合并為專業知識模塊,把藥劑學、藥事管理學、有機化學等整合為相關性專業知識模塊,把醫藥企業經營與管理、藥品市場營銷等整合為實踐能力模塊。另外還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選取形式豐富的鄉土教材、校本教材、特色教材來滿足學生的需求,加大人文科技、心理健康、文明禮儀、就業指導等知識的比重。其次在教學體系上進行創新改革,要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實驗實訓技能培訓、學科成績評定、專業群建設等方面系統地進行改革,突出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提高他們的藥學專業素質,同時強化對學生的德性養成滲透教育、實踐技能教育和就業力指導,提高學生參加國家衛生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
3.樹立新的評價觀,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在新課改的理念中,對學生的評價強調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綜合性評價與個體差異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等等,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關注學生情感體驗,關注個體差異,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1)注重評價內容的多元化。新課改提倡以服務學生為中心,因而教學評價應該圍繞學生的多元化需求服務展開,不僅突出對學生藥學專業知識與技能的評價,還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如學生是否有課堂預習的習慣、學生的實驗實訓作業完成情況安排得是否合理,教師的講解過程是否清晰而易被學生理解掌握。同時要突出對學生的學習方法是否體具有前瞻性與計劃性進行評價,促進學生學習策略的轉變,提高學習效果,讓學生學得輕松,思路變得靈活。此外,評價還要充分發揮道德評價作用,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引導、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良好的奉獻社會意識。(2)突出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對學生的評價除了理論測試外,評價方式可以靈活選用,如加大平時成績比重、根據學生課堂表現打分、布置學生對學科知識進行階段性小結、技能操作測評、給學生贊賞與鼓勵性評價、對學生做出預測性評價等等,通過運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促進學生全面、均衡發展。(3)重視評價過程與結果相結合的二元化。過程性評價是以促進評價對象的內生性發展為根本目標,它不是簡單地滿足于對學生下評語或者定等地,而是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需求,幫助學生實現自身價值,服務社會,促進學生創新與探究、實踐與合作等能力的提高。結果評價是最終評定學生學習成績優劣的重要手段,通過期末考試、考查等方式可以明顯地了解學生是否掌握大綱規定的基本知識、原理,如教學目標是否實現、教學難點是否突破、教學重點是否掌握等等。實際教學實踐中要堅持評價過程與結果的二元統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季紅,袁牧.藥學專業教育中實踐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當代醫藥,2009,(8):113.
篇4
中藥藥劑學是中藥學專業的核心主干課程,是連接中醫臨床與中藥用藥的橋梁,在中藥學專業人才培養計劃中占據重要地位。通過本課程的教學,能夠使學生全面了解中藥常用劑型的特點、制備工藝和質量控制等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技術,培養合格的中藥學專門人才。中藥藥劑學是以天然藥物化學、中藥制劑分析、中藥藥理等多門學科為理論基礎的綜合性技術科學,中藥藥劑學與各學科彼此獨立又相互聯系和補充發展。為促進中藥藥劑學精品課程的建設我們建立了以中藥藥劑學為核心的課程體系,包括三個基礎和兩條延伸共10門課程,具體結構見下圖中醫藥基礎理論和現代科學理論課程(天然藥物化學、中藥制劑分析),是中藥藥劑學研究的基礎。中醫藥基礎理論中辨證施治、復方用藥、性味歸經等指導中藥藥劑學的劑型的選擇和質量標準的建立,中藥學、天然藥物化學、中藥制劑分析等課程的教學指導了中藥的提取、結構分析和質控研究;兩條延伸一條體現了中藥藥劑學在臨床應用中的發展,一條體現了中藥藥劑學與工業生產實踐相結合。多年來的教學經驗表明,以中藥藥劑學為核心的課程體系培養模式,適合我院中藥學學生的發展和國內人才市場的需求,使我院學生的考研率和一次就業率始終保持在全校領先水平(2010年分別為31.5%和96.2%)。
二、改革教學方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授課
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開放式教學中藥藥劑學是一門具有很強實踐性的課程,除了傳統的理論教學外,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非常重要,包括針對具體藥物和用藥要求設計、優化提取工藝、處方,制備工藝以及對各種制劑設備的操作。因此,在理論教學上引入PBL教學法,采取“提出問題搜集資料小組討論課堂討論老師總結”的方式,同時將理論課、實驗課和藥廠見習三者結合起來,安排學生帶著實際問題到工廠參觀學習,觀察生產過程,請技術人員作專題報告,學習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解決教學中難以闡述清楚的設備構造和操作難點問題等。實踐表明,實地觀察有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制備工藝流程等知識,也培養了學生的專業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促使學生主動為畢業后的就業積極作準備。我們在近六年對中藥藥劑學的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進行了兩次較大的修改,減少了理論課學時,增加了實驗課學時,設立了開放實驗室,減少了驗證性實驗的內容,實踐教學中采用了“單項實驗技能訓練加綜合實訓”的模式,在單項試驗技能訓練的基礎上,選定幾個中藥品種進行制劑處方的設計和制備研究,安排學生利用開放實驗室中的滴丸機、噴霧干燥劑、包衣鍋、HPLC等設備完成制劑的處方篩選和質量評價,提高了學生參與制劑研發的整體水平。
2.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多媒體教學集文字、圖形、動畫、聲音等多種媒體于一體,改變了傳統的知識儲存、傳播方式,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和強化效果。我們開發了《中藥藥劑學》多媒體課件,使各種中藥劑型的概念更加形象具體,制劑設備的構造和運行更加直觀,為學生提供了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通過進入藥廠的生產車間拍攝錄像,動態演示制劑生產車間、制劑設備操作、劑型的制備、包裝等過程,豐富了教學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理論課中重點、難點,語言難以表達清楚的工藝操作單元,如中藥廠GMP標準的廠區、生產車間布局及各類中藥制劑的生產流程,邊播放視頻邊講解,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同時為日后學生的生產實習奠定了基礎。
3.基于網絡平臺的互動式教學高水平的教學,離不開優質教學資源的建設。網絡化教學平臺的構建可使教學資源數字化、多元化、信息化、共享化。因此,我們在已有精品課程平臺的基礎上,又構建了BB網絡在線平臺,教師通過將課堂授課內容上傳至該平臺,可實現面對面的音視頻教學,學生可根據學習知識點掌握的情況自助安排預習和復習,通過平臺的討論區教師可以及時回復學生的問題,還可以組織多名學生對某一問題進行討論。如針對難溶性藥物姜黃素增溶方法的專題討論: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按照預先分組通過閱讀論著、查閱文獻、結合實驗結果,最終以小論文的形式于BB平臺上,教師選擇其中的2~3篇由學生在課堂上作報告,這一過程不僅鍛煉了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對教師的科研工作有一定的幫助和啟發。
三、堅持教學和科研雙管齊下,以科研提升教學、以教學推動科研
篇5
[關鍵詞] 生物藥劑學分類系統;中藥生物藥劑學分類系統;構建分析
[收稿日期] 2014-07-18
[基金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1473362)
[通信作者] *董玲,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新劑型給藥系統研究,Tel:(010)64286245,E-mail:
[作者簡介] 劉洋,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藥物代謝研究,Tel:(010)84738629,E-mail:
口服給藥是臨床治療的主要途徑。口服固體即釋制劑在服用后,都會經歷崩解、溶出、溶解后吸收的過程,雖然中醫臨床最常用的湯劑以液體形式使用,但其中成分也多數通過吸收而進入機體發揮療效。然而藥物中成分吸收的過程需克服多重屏障才能入血后分布到組織器官而發揮作用[1]。基于藥物成分在胃腸道的吸收主要受其溶解性和腸滲透性影響的觀點,Amidon等提出了生物藥劑學分類系統(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2]的科學框架。用BCS理論來預測藥物在胃腸道內的吸收并確定其限速步驟,進而考察體外溶出試驗與體內吸收的相關性,以此確定是否可對口服固體即釋制劑進行生物等效性豁免,在國外監管機構中應用廣泛[3],但其研究與分類對象常適用于單一成分的化學藥品。
伴隨全球回歸自然、崇尚天然藥物潮流的興起,中藥成為繼化學藥物、生物制品后最具發展前景的藥物[4]。但目前中藥生物藥劑學的發展相對緩慢,國內外與中藥相關的BCS研究亦較少。已報道的有關中藥的BCS實驗性研究,其對象為中藥內含單體成分[5-6],并未將中藥多成分復雜環境的影響納入到研究之中。考慮到中藥多成分屬性,前輩學者提出了“中藥成分生物藥劑學分類系統”[7]、“中藥組分生物藥劑學分類系統”[8]等概念,前者從單一成分具體研究點方面提出見解,對中藥BCS研究有一定參考意義,而后者雖以中藥整體開展BCS研究,但僅對中藥組分及組分性質的評價指標“離散度”重點闡述,而將中藥的本質多成分體系落實到BCS分類的內容涉及不多。
總體而言,現有中藥領域的BCS研究尚無明確的學術思想、相關理論及研究方法,本研究在前期理論分析和實驗探索[9-10]的基礎上,借鑒BCS的科學框架和分類要素,按照中藥多成分復雜體系的特點,構建屬于中藥的生物藥劑學分類系統,從中藥多成分吸收角度提出相關的學術思想、基本理論和研究方法。
1 中藥生物藥劑學分類系統(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MMBCS)的構建
1.1 構建背景及可行性
1.1.1 中藥的多成分本質屬性
除了中藥一類新藥外,無論是單味中藥材還是中藥復方,臨床過程的本質是多成分對機體的綜合作用,因此中藥本身為多成分體系。中醫理論下,眾多學者就多成分物質基礎臨床療效的闡述,提出了“證治PK假說”、“中藥復方霰彈理論”、“直接物質基礎”、“功能組分”、“‘一二三四’廣義成分論”等多種理論和研究方法,為多成分藥效物質基礎的研究奠定了基礎[11]。現代醫學生物學理論下,中藥多成分顯效研究由經典的拆方組方研究方法、血清藥理學和血清藥物化學等方法發展延伸到分子生物學、代謝組學等領域,并從不同維度完善和發展[12]。而多成分藥物研究[13],尤其是多成分藥物代謝研究的興起[14],除多成分多靶點的作用被揭示外,更注重將具體的每一中藥成分置于多成分環境中開展研究,并注重因成分間相互影響所引起的臨床療效表達和作用機制闡述。同時,亟待解決的多成分體外實驗與吸收代謝后體內靶點的相關性問題,多成分到達靶點治療的動態過程及成分靶點配伍和靶點分布問題,都需要以多成分為整體開展研究。
1.1.2 中藥BCS研究的難點
雖然BCS被廣泛應用于化藥的研究,但中藥的特殊性在于每種中藥成分處于被其他成分影響的多成分環境中,受其他成分影響可能改變其溶解性和滲透性。在多成分環境下,溶解性和滲透性一旦改變,化學成分的BCS歸屬也隨之改變,顯然化藥的BCS不完全適用于中藥。同時,由于中藥區別于化藥的特殊性與其多成分的復雜性,及由此引起的安全性、穩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等問題,更使得研究工作量大、周期長、投入多,均為中藥進行BCS的研究帶來諸多困難。
1.1.3 構建的可行性及意義
作為多成分屬性的中藥,其口服吸收進入機體的基本過程與化藥并無差別。中藥的藥效物質基礎是其所含的化學成分,除直接作用外,口服吸收進入血液而發揮療效的成分眾多,但中藥成分吸收的本質屬性是成分的溶解性和滲透性,而多成分環境下的中藥成分溶解性和滲透性變化是可測的。由此提示構建中藥生物藥劑學分類系統是可行的。
借鑒化藥BCS理念、方法和技術,開展符合多成分特點的中藥生物藥劑學分類系統的研究,不僅可對中藥口服吸收性質進行系統科學地論述,也可揭示中藥多成分環境下的作用特點、規律及其療效機制,為闡明中藥科學問題提供參考和支持。
1.2 中藥生物藥劑學分類系統(CMMBCS)的概念及特點
1.2.1 概念
本研究鎖定中藥多成分吸收相互影響的科研方向,首次提出“中藥生物藥劑學分類系統(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MMBCS)”,它是指中藥口服使用時,根據其內含成分的水溶解性和腸滲透性,對中藥進行分類的一種科學框架或方法。
1.2.2 特點
由于藥物在模擬腸道環境不同釋放介質中的溶解度及其溶出度間有直接的關系,根據溶解度即可預測藥物的溶出度性質,故在生物藥劑學研究中可有針對性的開展溶解度和滲透性2個指標的研究。鑒于中藥為多成分復雜體系,CMMBCS研究分為定性和定量2個層次進行:在多成分環境下,在定性鎖定可吸收成分的基礎上,定量測定可吸收成分的水溶解性和腸滲透性數據從而進行科學歸類,同時通過建立溶出度和溶解度的關聯關系而完善CMMBCS。
BCS的分類歸屬是單一成分在不受其他成分影響的環境下測定的,而可依據溶解性和滲透性分類的不止是單成分,還包括多成分。CMMBCS的分類歸屬是由其自身性質和所處多成分環境共同決定的,既要考慮成分自身的溶解性和滲透性,即BCS分類歸屬,還要考慮成分自身受其他成分影響(比如:增溶、外排轉運蛋白抑制或誘導)而造成的溶解性和滲透性變化,即CMMBCS分類歸屬,這也是CMMBCS與BCS之間存在差異的原因。本研究將化藥BCS的單一成分研究層面,擴展到中藥多成分層面;將中藥由多成分研究層面,擴展到中藥整體研究層面,這也是CMMBCS突出特點及優勢之處。
2 CMMBCS研究思路與方法
2.1 多成分環境下CMMBCS研究
2.1.1 理論基礎
2.1.1.1 圍繞BCS的吸收研究為核心 BCS在生物藥劑學的研究范圍中指向藥物吸收,并通過影響藥物吸收的溶解性和滲透性2個主要因素將藥物進行科學分類。CMMBCS貫徹BCS以吸收為核心的分類理念,同時結合中藥臨床療效實際,按照中藥多成分復雜體系的特點,以“溶解性”和“滲透性”作為實驗內容和數據依據。
2.1.1.2 口服中藥產生療效時的歸類基礎 口服中藥療效的表達,是多成分通過多途徑作用后的效應疊加,其中有吸收入血后被運載到效應部位發揮療效的成分,也有作用于腸道菌群、刺激腸道免疫應答、物理作用刺激腸道功能變化顯效等不吸收情況而發揮療效的成分。故對中藥療效物質基礎的認知,應建立在中藥成分消化道吸收歸類基礎上,需將成分歸類為消化道吸收部分和不吸收部分2類情況。
口服中藥產生的療效,可以通過藥效學實驗進行系統研究,即使有些藥效的具體分子機制不明,但藥效產生的具體部位多很明確。針對于某種療效,作為藥效物質基礎的化學成分發揮作用可分為3類情況:一是藥效完全由消化道吸收成分到達作用部位后起效,如川芎中消化道吸收后進入中樞神經系的成分;二是藥效完全由不吸收成分通過腸道免疫應答、菌群影響和物理作用而起效,如黃芪中消化道不吸收的成分;三是藥效源于吸收成分到達作用部位與不吸收成分的腸道內作用疊加,如桑葉中黃酮類吸收成分降糖,多糖、生物堿等不吸收成分抑制α-葡萄糖苷酶降糖的作用疊加。
2.1.1.3 多成分背景下BCS研究 BCS目前在化學藥物研究工作開始前的單一化合物結構清楚,不必進行定性研究的重復性工作,其應用主要以定量研究數據作為生物藥劑學分類的依據。而由于中藥的多成分屬性,在研究工作前期,中藥中多成分結構未知,故而確定CMMBCS研究中應以吸收與否為界,分別定性研究吸收成分與非吸收成分,然后再對吸收成分的吸收程度定量研究。
此外,在定性研究時,所面對的中藥成分有些是先代謝再吸收、或者代謝與吸收同時進行的動態過程,而且還要面對多成分環境下其他成分對于消化道轉運蛋白及腸壁細胞內代謝酶的競爭性抑制、誘導等情況,所以在吸收研究時還要充分考慮代謝對吸收的影響。
2.1.2 研究方法
對于中藥這樣一個復雜系統而言,單獨對有效成分研究則脫離了復雜體系這一主體,對整體進行研究則不容易分清主次,將復雜體系中非線性規律部分降價、降維為線性規律研究,多個線性規律的綜合研究與分析有助于對復雜體系的認識[15]。因此,中藥研究應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和由一般到普遍的思路進行研究,宜由復雜系統的基本單元再到高層結構遞進式研究[16],故對中藥療效機制等研究應在單一具體成分準確認知的基礎上,以多成分為整體進行研究。
本研究創新性提出采用“多成分層次差異比較法”,首先對多成分中的主要單一成分開展生物藥劑學主要參數中的溶解度、溶出度和滲透性研究,并進行分類歸屬,作為底層基礎研究;進而將其置于多成分環境中進行實驗,通過多成分環境中目標化合物的定性鎖定、定量測試和數學分析,開展多成分環境對這些參數的影響研究,并進行分類歸屬,作為頂層研究;最后對每一單成分在“多成分環境”中的變化作為研究對象,考察底層與頂層差異變化的數據特征,作為中間層分析而闡述中藥的科學問題。通過“多成分層次差異比較法”研究并構建數學模型,從單一成分固有性質到多成分環境下變化的數據中挖掘出中藥生物藥劑學的本質特色屬性,評價中藥成分吸收情況,明確吸收受限成分的影響因素,提出改善方向,并證實成分配伍影響吸收的趨勢。
2.1.3 多成分CMMBCS具體框架
2.1.3.1 多成分環境下單成分分類基礎框架 針對于具體單一成分,在多成分環境下,除成分自身溶解性和滲透性外,充分結合多成分環境造成的溶解性和滲透性各自提升度為分類基礎,以經典四分相限圖表示(圖1)。該框架的構建為下一步的理論構建與研究奠定基礎,此外為了長期積累數據的實驗方法一致性,CMMBCS采用相應的數據采集實驗技術如體外溶出試驗、在體實驗等,期待未來通過數據挖掘,界定溶解性和滲透性的具體量化標準。
圖1 多成分環境下單成分分類基礎框架
Fig.1 The basic framework of single component in multicomponent environment
2.1.3.2 多成分CMMBCS理論研究框架 整體結合單一成分固有性質,研究中藥多成分吸收代謝的生物藥劑學屬性,以闡述中藥療效產生的影響因素;單一成分的固有性質(BCS歸類)如在多成分環境下發生變化而表現綜合性質(CMMBCS歸類),就使吸收進入機體產生療效的物質基礎發生變化。而多成分顯效也不只是各單一成分的療效簡單疊加,可能還涉及因吸收代謝變化而形成的吸收后配伍比例組合,從而實現更復雜的療效呈現。在理論基礎及“多成分層次差異比較法”指導的前提下,提出多成分CMMBCS的理論研究框架(圖2)。
圖2 多成分CMMBCS理論研究框架
Fig.2 The CMMBCS theoretical research framework of multicomponent
在理論研究框架中,CMMBCS-Ⅰ及BCS-Ⅰ的所指都為:溶解性高、滲透性高的成分;CMMBCS-Ⅱ及BCS-Ⅱ的所指都為:溶解性低、滲透性高的成分;CMMBCS-Ⅲ及BCS-Ⅲ的所指都為:溶解性高、滲透性低的成分;CMMBCS-Ⅳ及BCS-Ⅳ的所指都為:溶解性低、滲透性低的成分。
2.1.4 研究內容
多成分環境下中藥成分的BCS屬性通過溶解度、溶出度及腸滲透性實驗進行研究,采集平衡溶解度、特性溶出速率、有效滲透系數(Peff)、藥物最大吸收量(MAD)和吸收百分率(Fa)等關鍵參數的實驗數據并構建數學模型進行分析。總體步驟為:首先展開單一成分實驗,對基礎數據進行采集,研究單一成分環境對目標成分的影響;進而加入其他成分建立多成分環境,研究多成分環境對目標成分的影響;第三步,進行單一成分在藥材中多成分環境下的實驗,研究單味藥材對目標成分的影響;第四步,進行單一成分復方制劑中多成分環境下的實驗,研究復方環境對目標成分的影響。通過這種分層遞進式研究進一步明確目標成分相關特性是否影響目標成分在機體內的吸收,進而可以從單一成分固有性質到多成分環境下變化的數據中挖掘出中藥生物藥劑學的本質特色屬性。
2.2 中藥整體CMMBCS研究
2.2.1 中藥整體性研究內涵
CMMBCS對中藥整體性研究是以中藥多成分環境下BCS屬性的變化及規律系統研究為基礎,充分利用多成分環境下CMMBCS研究理論與結果,將中藥及復方作為一個多成分集合體進行BCS整體性研究。
2.2.2 研究方法
多成分層次差異比較法實際上仍是在單一成分研究的基礎上再對其多成分環境下的特性和規律進行研究,依舊是自下而上的研究模式,是針對中藥復雜環境而采用的研究方法。而中醫藥理論提倡整體觀念,中藥復方則體現了中藥配伍的整體性,遵從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和由一般到普遍的思路,最終仍要回歸到以中藥或復方為整體的研究中去。因此,本研究亦采用了“中藥整體CMMBCS研究方法”,建立中藥代表性目標成分、多成分背景下目標成分、復方整體3個層次的CMMBCS研究體系;利用數學建模方法,探討建立中藥代表性目標成分、多成分背景下目標成分、復方整體3個層次之間的內部規律,從而建立CMMBCS預測模型。
2.2.3 研究內容
中藥整體性研究涉及中藥多成分間接溶解度研究和中藥多成分腸滲透性研究兩部分。中藥多成分間接溶解度研究方法是將復方中各味藥材及復方整體提取物制成制劑,采用整體IDR(特性溶出速率)實驗方法對上述藥物制劑中所有可檢測成分進行整體實驗研究,進而對中藥中所有可檢測成分的溶解度高低進行間接判定。中藥多成分腸滲透性研究方法是將中藥提取物作為整體,進行大鼠腸滲透性研究,可以間接測定中藥中所有可檢測成分的滲透性,采用相關性分析和Mahalanohis距離等方法,從CMMBCS角度,同時結合成分定性及定量結果,篩選出中藥征指標性成分。針對上述確定的中藥特征指標成分,建立中藥整體CMMBCS吸收特征,從CMMBCS角度,為藥材質量控制提供依據,闡述中藥復方配伍的合理性。
3 小結與展望
中藥生物藥劑學分類系統(CMMBCS)考慮到以溶解性和滲透性分類的不止是單成分,還包括多成分,將化藥BCS的單一成分研究層面,擴展到中藥多成分層面;此外,因多成分間代謝相互作用,在研究吸收的同時兼顧代謝的研究,這是該理論研究的特色所在。通過中藥中多成分間相互作用的研究,如某一或某幾個成分對環境中其他成分溶解性或滲透性的提升或抑制,可進一步考察其吸收或代謝的內在規律及作用機制;考慮到中藥“黑箱”內部的復雜性,以中藥多成分本質屬性為切入點,進而將中藥整體作為研究對象,通過特征性指標監測,可考察藥材質量,也為闡釋中藥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提供理論基礎。同時,中藥研究工作龐大而繁雜,多學科知識交雜應用,需要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及研究人員多種觀點的交流碰撞,作者在此提出觀點,望與各界專家學者交流探討,不斷豐富與完善中藥的科學內涵,共同推動中藥事業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蕓霞,彭成.中藥口服吸收屏障研究方法[J].中藥與臨床,2010,1(3):55.
[2] Amidon G L, Lennerns H, Shah V P, et al.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a biopharmaceutics drug classification: the correlation of in vitro drug product dissolution and in vivo bioavailability[J]. Pharm Res,1995,12(3):413.
[3] 張寧,平其能.口服仿制藥生物等效豁免體系構建探討[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09(6):543.
[4] 彭恩蘭.中藥現代化與國際化的思考[J].江西中醫學院學報,2012,24(1):85.
[5] Zhang J, Liu D, Huang Y, et al. 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and intestinalabsorption study of apigenin[J]. Int J Pharm,2012,436(1):311.
[6] Smetanova L, Stetinova V, Kholova D, et al. Caco-2 cells and 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 (BCS) for prediction of transepithelial transport of xenobiotics (model drug: caffeine)[J]. Neuro Endocrinol Lett,2009,30:101.
[7] 平其能.中藥成分的胃腸轉運與劑型設計[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21.
[8] 劉丹,郁丹紅,孫娥,等.中藥組分與組分生物藥劑學分類系統構建[J].中國中藥雜志,2012,37(19):2997.
[9] Li H, Dong L, Liu Y, et parison of two approaches of intestinal absorption by puerarin[J].J Pharmacol Toxicol Methods,2014,25,70(1):6.
[10] Li H, Dong L, Liu Y, et al. 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of puerarin and comparison of perfusion approaches in rats[J]. Int J Pharm,2014,15,466(1/2):133.
[11] 徐彬.中藥復方藥效物質基礎研究的概述[J].醫學綜述,2014,20(1):126.
[12] 李花,陳玉文.中藥有效成分辨識的研究進展[J].中國藥業,2014,23(5):3.
[13] Keith C T, Borisy A A, Stockwell B R. Multicomponent therapeutics for networked systems.[J]. Nat Rev Drug Discov,2005,4(1):71.
[14] 劉洋,翟華強,趙保勝,等.多成分藥物代謝學術思想在中醫臨床藥學研究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中藥雜志,2014,39(7):1335.
[15] 張伯禮,王永炎.方劑關鍵科學問題的基礎研究――以組分配伍研制現代中藥[J]. 中國天然藥物,2005,3(5):258.
[16] 王耘,史新元,喬延江.中藥復雜性研究的內容與方法[J].中國天然藥物,2005,3(5):262.
Construction of 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LIU Yang, WEI Li, DONG Ling*, ZHU Mei-ling, TANG Ming-min, ZHANG Lei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102,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compon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concepts, methods and techniques of 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 (BCS) in chemical field, this study comes up with the science framework of 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MMBCS). Using the different comparison method of multicomponent level and the CMMBCS method of overal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study constructs the method process while setting forth academic thoughts and analyzing theory. The basic role of this system is clear to reveal the interaction and the related absorption mechanism of multicomponen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 also provides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drug research.
篇6
[關鍵詞] 自主學習;藥學;學習方法
[Abstract] Autonomous learning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which puts initiative of the students as intrinsic motivation for learning, which can make the students construct knowledge, understand knowledge with active attitude. In recent years, self-directed learning has been appli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fir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ology, pharmaceu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inese medicine component analysis, chemist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natural medicinal chemistry, pharmacology, pharmacognosy, chemistry and drug treatment, which gain good effects. Students can form th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with positive attitude by self-directed learning, which can be used in related disciplines of pharmacy.
[Key words] Self-directed learning; Pharmacy; Learning method
知識的傳授是有限的,而學習能力的延伸是無限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從長遠、發展的眼光來看,教育的任務應當由傳授學生知識向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轉變。自主學習重視學生全面發展,通過教師預設案例及問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積極主動地建構知識、理解知識、應用知識,培養學生適應社會、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學生培養的新型學習方式,在藥學[1]、醫學[2-3]、民族醫學[4]、英語[5]等專業廣泛應用,逐漸受到各大院校的認可。本文將總結自主學習在藥學中應用的成功案例,以期為該方法在藥學以及相關學科的合理應用提供參考。
1 自主學習在藥學領域的應用
1.1 在中藥學中的應用
為避免在中藥學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改變“填鴨式”教學,李海燕等[6]在中藥學教學過程中注重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意識,逐步從以“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為中心,在講授每章概述內容時,強調共性內容,然后在學習具體藥物時,只需掌握共性以外的個性特征,向學生傳授學習的方法,切實做到“授人以漁”;創設最佳的學習氛圈,增加歷史典故以及經典醫案,激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適當引入病例,通過分析病例,促使學生將所學的中醫基礎、中醫診斷等知識結合起來,溫故知新,增強自主學習興趣;充分利用中藥標本和校園藥圃,讓學生鑒定藥材,學以致用,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何世民等[7]強調中藥學的教學方法應當與時俱進,認為自學與網絡教學是“實地現場教學”模式強有力的補充,建議將中藥學中較為次要和簡單的內容,采用教師布置自學要求和思考題,依托課程中心和網絡課件引導學生自學的方式進行教學,該項改革受到大多數學生的認可。舒樹苗等[8]在課堂教學環節,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幫助學生制訂學習方案、確定適合自己的自主學習方法實施自主學習;在實踐教學環節,通過開設創新性實驗并提高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比例;安排實訓教學環節;合理規劃見習、專業實習和畢業設計;進行社會實踐并撰寫實踐總結,保證自主學習的順利開展。同時,建議應當設置與自主學習相應的質量評價標準(如學習能力)和評價方法(如形成性評價)。王君明等[9]建議以問題為基礎,在發現、提出及解決問題過程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并提出將課堂多樣化,提高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動性。
1.2 在中藥炮制學中的應用
竇志英等[10]在中藥炮制學理論教學模式的改進中,強調將學生作為認知主體而不僅僅是教育對象,提出具有針對性和層次性也要體現廣泛性和綜合性的問題,營造師生研討的氛圍來保證課前設計的質量,并充分利用現代網絡資源、多媒體技術、情景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理念及原則方面,培養學生的中醫藥思維、批判性思維及創新意識。做好課后教學工作以完善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使學生提高了學習興趣,樹立了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觀念。薛海萍[11]創設了中藥炮制學虛擬實驗室,使學生可進行模擬實驗操作,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1.3 在中藥藥理學中的應用
王暉等[12]采用啟發式教學,根據中藥功效主治讓學生自己分析判斷藥物可能的藥理作用,并引出藥理作用可采用什么方法證實等問題,并采用PBL的教學法增加設計性實驗,讓學生自主查閱書籍和文獻等,設計實驗方案,全班集體討論,確定最終方案。通過這兩種教學方法的應用,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效果。方曉艷等[13]在教學過程中,統籌教材,突出重點,采用求異、求同不同方法比較藥物間藥理作用,并將中藥藥理作用與中藥功效主治相互滲透、中藥藥理與現代藥理的相互比較,以期能提高大學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1.4 在藥劑學及中藥藥劑學中的應用
楊文婷等[14]在藥劑學課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知道教學計劃和教學要求、自主建立處方分析題庫、設計工藝操作單元的磁貼、注重學生的自我總結和反思等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行為。并在教學過程中,增加對專業前景的展望、培養自信的態度、公開地鼓勵表揚等,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動機。章圣朋等[15]在理論教學方面,注重新課導入方式、突出案例分析,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實驗教學方面,加強設計性實驗,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并建立模擬藥廠,提高學生感性認識,縮短實驗室教學與生產實踐之間的距離;在實踐教學方面,學生可自主選擇高校研究所、藥劑科室等單位實踐,關注學生個性化教育,為提高藥劑學教學質量提供思路。徐靜[16]在教學中應用PBL教學法[17]結合案例教學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潘雪英[18]建議在備課時,對于學生自己能學會的知識,要相信學生,引導學生自學;對于新舊知識有直接聯系的,采用遷移類比的方式,誘導學生自學;而對于難以理解或不易接受的,采用動手操作、演示等方式,指導學生自學。張荷蘭等[19]在藥劑學中實施小組自主學習,建議應當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策略和基本的合作技能;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以利于有效激發自主學習的欲望;同時需要學生具備具備閱讀、理解、歸納以及自制等學習能力。
國大亮等[20]從知識、情感、能力三方面剖析了教學設計的要素,詮釋教學設計對中藥藥劑學教學活動的指導作用,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張繼芬等[21]借助Moodle平臺,將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引入中藥藥劑學教學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團隊合作、學習探究和知識創新能力,實現高質量的教與學。時軍等[22]在中藥藥劑學教學實踐中采用啟發式教學,新課引入采用日常實例、背景知識或已學知識,課堂教學過程中利用圖片、動畫等輔助作用幫助同學們理解抽象概念,將重難點知識詳細講解,課后注重自學輔導,培養探索與創新能力,使沉悶的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形成。
1.5 在中藥制劑分析和中藥成分分析中的應用
邵晶等[23]通過問題預設、案例討論分析、熱點問題追蹤、專題項目設置等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課前準備并引導學生按照正確方向進行自主知識構建,綜合自主學習過程學生的參與程度、團隊協作能力、解決問題及創新能力對學習結果進行考核,為了更好地激勵學生參與整個教學活動,提高學習興趣,引入競賽機制。所建立的“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引導教學為輔”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探究性、合作性、創新性,使課堂教學達到最優化。為達到期望的效果,要求教師在問題及案例的設置時,應當與科技進展和前沿相聯系,并考慮其針對性、準確性、實際性、合理性及與專業的相關性、與其他專業的連貫性等。
1.6 在中藥化學中的應用
徐暾海等[24]在自主學習模式與理念的應用、教學內容的組織、教學程序的安排、作業的設置、教學形式的選擇以及參考文獻的推薦等方面,調動學生有效參與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將概念知識轉化為操作技能、把陳述性知識內化為操作性知識的能力。魏娜等[25]在中藥化學的教學中,將課程講授分為3個階段:第1階段分析比較醌類、黃酮、苯丙素類的結構及性質,找出相似性與差異性;第2階段從生源途徑的共性上理解萜、三萜、甾體的結構特點;第3階段則是生物堿類獨立講解。通過規劃合理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并為更好地開展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一定的參考。劉浩宇[26]采用情景式教學、啟發式教學、討論式教學、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等方法,使學生逐漸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求索,從學習知識轉變為學會學習,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李文軍等[27]在中藥化學中開展“以三棵針為原料提取鹽酸小檗堿”、“復方丹參片中丹參提取工藝優選”等本土化、科研事例等案例,在案例的分析、思考、討論、交流、報告撰寫過程中,使中藥化學的教學貼近社會,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1.7 在天然藥物化學中的應用
韓維娜等[28]注重理論教學的藝術,在教學過程中嘗試運用以問題為中心的討論式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和雙語教學,并強調實習教學和實驗課教學的重要性,建立了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強化實踐教學為平臺的教學方法,加強了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由于不同院校教學條件、教學內容等存在差異,在借鑒過程中應當注意靈活變通,切不可生搬硬套。劉可越等[29]在天然藥物化學課程中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發展自主學習技能的教學模式時,為創設學生主動參與的新型教學環境,運用PBL教學法[30]和雙語教學方法,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全面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1.8 在生藥學中的應用
鐘世紅等[31]深入挖掘生藥學課程特色,靈活運用啟發式教學法、課題式教學法、實踐教學法(改進實驗課教學、改進見習模式、引導學生聯系實際)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樂學、善思,調動學生的主動作用,鼓勵其主動發展,以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推進教學改革的實施。
1.9 在分析化學中的應用 鄧海山[32]在理論課教學中,首先創設一個復雜而有意義的情境(問題、實物、圖像、活動、語言、原有知識及相關背景),并尋求解決之法;然后引導學生在已有答案的基礎上舉一反三,增強學生對知識和學習方法的遷移能力;最后,讓學生對所獲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總結、反思,培養學生的反省認知能力。在實驗課教學中實施開放式、設計性實驗教學。課堂之外,構建自主學習的網絡平臺、建立自適應測驗系統,促進學生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提高。通過構建分析化學課程的自主學習體系,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在獲得知識、掌握技能的同時,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1.10 在藥物治療學中的應用
吳昊姝等[33]針對藥物治療學的教學目的,將課程教學分為兩個階段,第1階段采用教師教授總論章節并結合藥物治療實例進行講解,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第2階段采用讓學生自由組團,開展文獻調研、綜述寫作、PPT 制作及展示、課堂討論等多種個性化教學手段,由教師和學生一起綜合評價學生的自主學習、知識運用和團隊協作能力,并根據自主學習和考核特點,建設具有網上互動和評價功能的課程網站,促進學生課后自主學習,增強獲取專業知識的能力,提高綜合素質。
2 展望
自主學習是以學生主動性為學習的內在動力,為實現“教學是為了不教”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教”得有方,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的熱情和積極性。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應當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大膽創新,將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融合使用、合理調配,形成完善的方法和質量評價體系,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最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自主學習在藥學中的成功應用,為其在藥學及相關學科的進一步推廣積累了經驗。隨著藥學研究的不斷深入,成果的不斷累積,如何將現有的研究成果進一步的升華,則是今后應當關注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雷英杰,丁玫,劉玉明.元認知理論指導藥學本科生自主學習的研究[J],藥學教育,2013,29(4):14-16.
[2] 周鈺,牛相來,霍新慧.針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5,13(3):107-108.
[3] 鄧華菲,馬瑩煊,姚芳,等.校園網絡環境下的病理生理學自主學習模式研究[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5,29(1):37-40.
[4] 烏孜土爾克?巴格拉西,李軍,關素珍,等.新疆不同民族醫學生學習動機、自主學習能力及影響因素分析[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5,38(4):520-523.
[5] 劉瑾.元認知策略在中高職新生英語口語課堂上的應用[J].藥學教育,2015,31(1):62-66.
[6] 李海燕,王倩.在中藥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07,2(5):102-103.
[7] 何世民,郭忻,汪文娟,等.中藥學教學現狀及教學改革芻議[J].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26(2):18-20.
[8] 舒樹苗,張瀛予,方玲.淺談中藥學專業大學生自主學習模式[J].教育教學論壇,2015,(18):173-174.
[9] 王君明,崔瑛,王輝,等.以自主學習為導向的中藥學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8):129-130.
[10] 竇志英,王暉,王艷,等.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中藥炮制學理論課教學模式[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 12(22):84-85.
[11] 薛海萍.虛擬中藥炮制學實驗室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2,10(22):60-61.
[12] 王暉,陳艷芬,龔夢鵑,等.在《中藥藥理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與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09,17(4):330-331.
[13] 方曉艷,王燦,苗明三.以自主學習為導向的中藥藥理學教學方法探討[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4,22(9):1439-1440.
[14] 楊文婷,樂薇,吳士筠,等.以學生為中心的藥劑學教學模式探索[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4,(5):66-67.
[15] 章圣朋,鄢海燕,李麗華,等.淺析藥劑學教學改革與思考[J].廣州化工,2014,42(22):214-215.
[16] 徐靜.藥劑學教學中應用PBL教學法結合案例教學法的初步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21):40-41.
[17] Miflin BM,Campbell CB,Price DA. A lesson from the introduction of a problem-based, graduate entry course: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views of self-direction [J]. Med Educ,1999,33(11):801-807.
[18] 潘雪英.淺談藥劑學的備課[J].衛生職業教育,2006,24(4):88-89.
[19] 張荷蘭,陸鴻奎.小組自主學習在藥劑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1,29(18):47-48.
[20] 國大亮,何永志,張艷軍,等.中藥藥劑學教學設計的要素分析[J].藥學研究,2014,33(9):544-545.
[21] 張繼芬,陳章寶,張繼瓊.以Moodle網絡課程教學平臺為依托的大學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探究[J].藥學教育,2014,30(1):42-44.
[22] 時軍,周毅生,沈雪梅,等.中藥藥劑學啟發式教學的認識與實踐[J].安徽醫藥,2010,14(12):1524-1525.
[23] 邵晶,郭玫,余曉暉,等.《中藥制劑分析》與《中藥成分分析》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探討[J].亞太傳統醫藥,2015, 11(3):141-143.
[24] 徐暾海,徐M,桂海水,等.自主學習模式在中藥化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藥學教育,2011,27(2):39-41.
[25] 魏娜,康勝利,張小坡,等.中藥化學教學方法的探討[J].海南醫學,2012,23(11):135-136.
[26] 劉浩宇.中醫藥高職中藥化學課程改革探索[J].中醫教育,2009,28(2):65-67,84.
[27] 李文軍,李旋珠.《中藥化學》案例教學中案例的設計與思考[J].云南中醫學院學報,2013,36(2):87-89.
[28] 韓維娜,劉曄,劉科宇.《天然藥物化學》教學實踐策略的探討[J].中醫藥導報,2006,12(2):91-92.
[29] 劉可越,楊耀防,車向新,等.基于問題的學習法在《天然藥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時珍國醫國藥,2008, 19(9):2180-2181.
[30] Miflin BM,Campbell CB,Price DA. A conceptual framework to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self-directed,lifelong learning in problem-based medical curricula [J]. Med Educ,2000,34(4):299-306.
[31] 鐘世紅,李羿,古銳,等.以自主學習能力為培養目標的生藥學教學方法探討[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11(1):23-24.
篇7
【關鍵詞】中職教育 藥劑學 教學體會
藥劑學是一門研究藥物制劑的基本理論、處方設計、制備工藝、質量控制和合理應用的綜合性技術科學,它的理論性、綜合性、專業性和應用性都很強,同時也是中藥、藥學專業的一門核心專業課,在專業培養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對學生能否進行藥物生產和調配等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它與其他學科相比,具有明顯的特殊性和突出性,它牽涉面廣,專業性強,與生產實際聯系密切。如何提高《藥劑學》課程的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如何在教學中增強他們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藥劑學》教學工作者一直關注的問題。在《藥劑學》教學中,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如何上好這門課,筆者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嘗試,體會如下:
1.提高教學質量,嚴把備課關
1.1 緊扣課程要求,結合生產實踐進行備課
課堂教學是本課程的主要教學形式,要將提高教學質量放在首要位置,因此,要求教師本人要積極鉆研業務,多看多研究多討論。藥劑學技術更新速度很快,教師要及時了解本學科的發展動向,課前認真備課, 將每一次上課都當作新課看待,將好的教學經驗不斷溶入其中,避免流于形式,炒舊飯,做到常備常新。然而,藥劑學教材的更新速度總是落后于臨床用藥及新制劑的發展速度,這就要求藥劑學授課老師,要經常查閱藥典和文獻,并與臨床保持接觸,積極擴充和更新自己的藥劑學知識,并將其應用于課堂教學中,使學生能夠了解到最新的藥劑學研究進展。如我校現在所使用的是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版的《藥劑學基礎》,教材以2000年版藥典為標準,而現行藥典已經是2010年版,這就需要向學生進行說明和介紹,在制劑的生產和質量檢查中也應以最新藥典為標準;在教材緒論中沒有介紹藥品的有效期和失效期、批量和批號等,而在生產和生活經常使用的,可以作為課外知識添加進來。
2、拓寬教師知識面,增強綜合知識能力
藥劑學課程內容涉及化學、數學、物理、材料學、醫學基礎學科和臨床治療學等學科的知識,加之醫院藥師正面臨職能的轉變,從“以藥為中心轉向以病人為中心”,不再限于發藥和調劑,而是指導合理用藥和進行臨床藥物檢測等[1],因此,要求教師不僅僅是學習本課程的知識,還要掌握一定的數學、機械學和材料學的知識,如在介紹粉碎方法時使用的萬能粉碎機、流能磨粉碎機等時就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機械學知識;在介紹滲透壓、冰點降低值時就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數學知識;在介紹藥品包裝材料時就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材料學知識。在備課的過程中,也需要教師對相關的科目進行學習和掌握,俗話說:“要給學生半桶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就要求教師有綜合的知識面。
2.優化教學內容,嚴把上課關
2.1 明確學習目的,激發學習熱情
本學科上課伊始,即要闡明本門課程的重要性和未來發展前景,結合實際,實事求是,結合學生的就業需要, 向學生介紹藥劑學的研究內容與醫院藥學、制藥企業的密切關系, 使學生明確學習的重要性和關鍵性, 從而激發學習熱情。
2.2 注重啟發引導,提高課堂效率
在講課方式上, 要注意啟發式教學, 避免“填鴨式”灌注,巧妙使用課堂提問, 啟發學生去思考, 尤其在引入新課時, 要吸引學生注意力, 提高學習興趣。例如在講授表面張力時, 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實例:“為什么清晨我們去公園玩時, 看見荷葉上的水珠是圓的?”“為什么撒落在地上的水銀是球狀的”, 通過這些現象,引入表面張力的概念,使抽象的問題變得簡單易懂。在講授丸劑的時候,可以問同學們親手做過湯圓嗎,湯圓是怎么制作出來的,這些問題的提出, 可以引起同學的極大興趣,從而引入新課,效果非常好。課堂教學中應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活躍課堂氣氛, 必要時可就某些問題展開討論。例如:“有人說丸劑是一個古老劑型, 味、型都不如片劑, 應該淘汰, 你對此有何看法?”“為了方便服藥和維持藥效穩定,應該大量應用緩釋劑,你怎么看”“為了減少藥物的副作用,應該大力發展靶向制劑”等等, 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討論, 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參與性和積極性。
2.3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
藥劑學的技術更新換代很快,在上課時可以向學生介紹,藥劑學從古代的丸、散、膏、丹、格林制劑到現代的片劑、注射劑、滴丸劑、控釋制劑、靶向制劑等的發展歷程,無不是不斷創新的結果。天津天士力、西安楊森等大型藥品生產企業的發展壯大,也是不斷創新的結果。我國新藥研究目前仍以仿制為主,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藥物很少,基本上處于低水平重復,創新水平較低,與美國等發達國家有相當大的差距[2]。這樣,可從愛國情感上激發學生的創新動力,鼓勵學生大力發展民族藥,積極創新新藥。
2.4 合理應用現代化教學設備,增加課堂趣味性
藥劑學涉及到很多制藥機械,學校不可能具備所有的制藥設備,因此需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技術,制備集圖片、文字、聲音為一體的課件,全方位展示制藥企業的車間設計、設備結構、工作原理、工作流程以及操作要點。如在講解噴霧干燥原理時,可以播放噴霧干燥原理動畫;在介紹片劑制備時,可以播放藥廠制備片劑的過程;在介紹膠囊的全自動生產和半自動生產時,可以給學生播放全自動生產設備和半自動生產設備的生產設備,這樣既可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用圖、聲、形象來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制作幻燈片時,版面設計要層次清楚、條理分明、整潔美觀、生動形象 ,不要隨意插入一些與講授內容無關的圖片和動畫,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在備課時切忌照搬別人已制作好的課件,應根據自己對教材、對學生的理解,對別人已制作好的課件進行加工和處理,以逐步形成適應本班本校學生同時具有自己特色和風格的課件。
在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同時,要注重課堂示教及實物展示的作用。在講解軟膠囊和硬膠囊的區別時,可準備一定的實物,讓學生通過看、摸、分解膠囊等方法來進行鑒別,在講解丸劑時,可準備滴丸、蜜丸、濃縮丸、水蜜丸,讓同學們從外形、氣味、形狀上進行區別學習。
3.理論實踐兩手抓,,培養實用型人才
3.1 加強實驗操作,提高動手能力
針對我校學生的培養目標是德、智、體全面發展,會使用會操作會維修的應用型技術人才的要求,突出動手、實踐能力的要求,因此在教學中要特別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且藥劑學實驗操作性強, 要求學生在掌握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 還要熟練掌握操作技能。為了驗證所學的理論內容, 強化對理論知識理解,在學習完相關章節理論內容后應及時進行實驗操作,使學生能親自動手參與制備制劑, 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對藥物生產和制劑生產的興趣。在實驗課中, 要嚴格考勤制度, 對實驗成績評分,在學期考試時, 對制劑操作進行考核,使學生在思想上和行動上重視實驗課。
我校的藥劑學期評成績為:書面考試占總成績 40%為宜,平時作業占30%,實驗考試以平時實驗考核內容為主占 30%, 其中實驗操作過程 60%,實驗結果20%, 實驗報告 20%,實驗操作不及格需重考。這樣可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學生應試的心理, 提高學生自主學習, 增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3.2 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環節
我校在注重學生藥劑學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的培養和掌握的同時,也非常重視實踐性環節。在課程設計初始就與實習就業科相協調,與藥廠、醫藥企業、醫藥公司和藥店等建立了相對穩定的教學實習基地,利用寒暑假對學生進行專業學習的社會實踐,必要時可由老師一起帶教,著力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結語:藥劑學作為中藥制劑、藥物制劑以及營銷專業的主干專業課程,其教學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質量以及我國藥物制備的水平和質量。同時,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由課堂教學向“一體化教學”的轉變,我們必須結合本校實際在藥劑學教學中進行一些有益探索,不斷改革教學模式和方法,使教學質量再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藥劑學;教學改革;PBL教學法
基于問題的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學法于1969年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多倫多的麥克瑪斯特大學(McMasterUniversity)醫學院首創[1]。目前已成為國際上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尤其是在西方醫學院校中已經普遍實施。PBL改變傳統教學的學習方式,將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2],強調學生加強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討論課是PBL教學法的一種應用形式,是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參與教學、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能力、調動學習積極性的一種有效途徑。藥劑學具有涉及的專業知識面廣,既有抽象的理論知識又與生產實際聯系密切等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普遍反映藥劑學知識點多、難學難記,如果授課過程中教師僅采用平鋪直敘的傳統方式,學生很難掌握且容易感到疲乏。因此,應用PBL教學法,對授課內容進行設計,就某些重點劑型開展專題討論課,有助于學生熟悉和掌握處方設計的理論依據、制劑質量標準、藥物合理應用等方面的知識,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基于上述情況,本校藥劑學教研室根據PBL教學法指導思想,自2000年開始在本校藥學本科生針對“固體制劑-片劑”這一章節開展了討論課的教學嘗試,收到了一定成效。
1開展背景
1.1課程設置在我校藥學本科的課程設置中,藥劑學作為學生實習前最后一門專業課程,安排在第4學年上學期授課。此時經過其他相關專業課程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藥學基礎以及文獻調研能力。藥劑學總的理論課學時為60學時,“固體制劑-片劑”這一章內容安排了時的理論課。1.2教學內容“固體制劑-片劑”這一章的學習要點是根據主藥的特點以及片劑的劑型特點,選擇相應的輔料種類和用量,確定制備處方、方法以及制備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2具體實施
2.1選題在簡單介紹了片劑的劑型特點和制備方法的基礎上,布置學生進行3種不同類型主藥成分的片劑制備,包括對濕熱不穩定的藥物、黏度較大的中藥浸膏以及主藥劑量小的藥物。根據文獻調研結果,針對各個藥物的不同特點設計片劑處方,選擇制備技術,確定制備方法,講述所選處方和技術的理由以及注意事項,并予以文獻和實驗支持。同時為確保每名學生都積極參與作業的完成,提前向同學聲明此次課堂成績將以10%的比例計入期末成績。2.2分組討論首先由學生在3個課題中自由選擇,按照所選的主藥不同進行分組,而后以組為單位,查閱文獻并進行小組討論,集思廣義,就每個主藥選出3~4名同學制作PowerPoint幻燈在全班匯報。2.3課堂交流課堂交流是討論課的中心環節,每組上臺發言的同學講述各自擬定的處方,闡述處方設計理由,確定相應的制備方法,如粉末直接壓片、濕法制粒、干法制粒等,并闡明制備時需要注意的事項,如主藥及輔料的粒徑要求,粉末混勻時的先后順序,壓片時對環境濕度、溫度的要求等。發言完畢后,其他同學和教師可針對其方案提出問題和質疑,回答不出可由其同組同學代為回答。通過已有課堂反饋來看,學生的發言精彩紛呈,如制備維生素C片劑的同學考慮到硬脂酸鎂可與維生素C發生化學反應影響其穩定性,因而不適合作為該片劑的劑使用,可以采用硬脂酸代替;有的同學給出了壓制維生素C和中藥銀翹的復合片;還有的同學提出將主藥進行環糊精包合以增加穩定性等。最后教師綜合考慮學生的處方設計、提問和回答的準確性、發言積極性等方面進行評分。2.4總結歸納在每一個主藥的相關處方討論結束后,由指導教師就其片劑設計中出現的閃光點和問題進行總結歸納。通過不同類型處方的比較,指出其主藥特點和制備的注意要點,如對濕熱不穩定的藥物,可采取粉末直接壓片的方法,但要注意粉體的流動性,以免造成片重差異;對黏度較大的中藥浸膏壓制成片時,要注意崩解劑的加法和用量對于片劑崩解和溶出的影響;對主藥含量較小的藥物要特別注意主藥和輔料混勻方法,以免影響含量均勻度。對于學生在匯報過程中展現出的文獻調研及獨立思考能力及時給予充分肯定,以引導學生學習藥劑學的熱情,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改活動。2.5實驗驗證結合本學科開展的設計性實驗,鼓勵學生就其有疑義的處方進行驗證,以糾正其處方設計中的問題或加深其對于片劑制備的掌握,通過實際效果的觀察,97%的同學可以熟練掌握片劑制備技術,此成績高于傳統教學水平。
3教學效果
從課堂上發言同學的清晰思路,到提問同學認真的態度,都反映出大家對于討論課的精心準備和熱情參與。為了進一步了解PBL教學法的教學效果,筆者在藥學本科2005級學生中進行了問卷調查。發放問卷60份,回收問卷60份,回收率100%。問卷調查的結果如圖1。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學生對PBL教學法持肯定態度,認為PBL教學法有利于提高自學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增強合作意識、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有利于知識的實際運用。對近年來繼續在校深造并曾參與過藥劑學討論課的學生進行調查,結果也顯示討論課給他們留下的印象深刻,且在藥劑學的各個章節中對于片劑的掌握最為熟練。從良好的教學反饋上,筆者認為PBL教學法在藥劑學中的應用具有如下作用和優點:3.1有助于形成系統的知識框架從傳統式教學到PBL教學法,學生由被動的接受知識到自覺的帶著問題,結合教材和文獻進行分析與綜合、抽象和概括,形成了系統的知識框架,掌握了“片劑”這一劑型的相關知識,并初步了解了研發新的制劑所需要完成的工作。從教育心理學角度講,即從直接由教材中領會科學知識的“教材直觀”到掌握整體、徹底搞懂理論與實驗疑問的“教材概括”[3],學生在學習教材后得到感性經驗的基礎上進行了有關知識的理性概括,從而也就靈活地掌握了科學的概念、原理和原則。對于藥劑學這種涉及的專業知識面廣的綜合性應用技術學科,PBL教學法的運用,可顯著提高了教學質量。3.2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PBL式的教學有別于傳統的以被動接受為主的教育模式,鼓勵學生站上講臺,對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具有明顯效果。備課不再是教師的專利,要達到在課堂上展示自己能力的目的,學生在課前要認真準備,查閱大量相關文獻,結合教材中關于輔料和制備方法的知識,提出可能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培養了獨立思考的能力。由于每個學生在討論中都希望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辯論才能,充分論證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并且力求說服對方,課堂討論實際上成了一種知識和能力的競賽,學生的學習熱情明顯被調動起來。3.3有利于教學相長PBL教學法中雖然鼓勵學生做課堂的“主人”,但教師仍然起到重要的導向作用。相對于“單向傳授”的傳統授課模式,討論課上與學生間積極的互動對教師也提出了挑戰。新晨
為了上好討論課,往往要在充分閱讀教材的基礎上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翻閱眾多相關書籍,只有具有廣博的知識,才能在課堂上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這樣起到了“教學相長”的作用,教學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
篇9
關鍵詞:藥劑學;案例教學法; 實施過程
The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Pharmaceutics
Yang Wei
Abstract: In the present paper ,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which has been applied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Pharmaceu2tics is summarized. The procedure , form , example , existed problem and corresponding solution are introduced. The caseteaching method is a new teaching method which can establish a close contact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In addition ,this method also helps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y ability of students. herefore ,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deserves to beadvocated because it meets the trend of the reform of current pharmaceu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Pharmaceutics;Case teaching method;implementation process
藥劑學是我校制藥工程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其涉及面廣、涵蓋內容多、應用性強,既具有相當的理論深度,又與實際應用、新興技術緊密相連。學生通過本課程學習可掌握藥物劑型和制劑的制備、生產、質量控制等方面的理論和技能,為日后從事藥劑的生產、銷售、管理、臨床用藥奠定基礎。而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普遍文化基礎薄弱,學習興趣不濃,學習積極性不高,這無疑給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帶來相當大的難度,教師要在教學方法上不斷創新,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在藥劑學教學中運用案例法,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
一、案例教學法的起源與概念案例
案例教學法最早于l870年由當時擔任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的克里斯托弗哥倫姆布斯朗道爾(ChristopherColumbus Langdel1)創立。后來這一教學方法被廣泛應用在哈佛大學的法律教學和工商業管理碩士等專業教育領域的教學,并成為舉世聞名的哈佛模式的一大特色和內涵。
l919、1983年被稱作案例教學法的推廣期,此期間法學、醫學、企管及許多專業教育領域都開始使用案例教學法。1984年至今,被稱作案例教學法的成熟期,目前,被廣泛應用于許多專業教育,更受到以教學為專業的師資培育機構的高度重視。
案例教學法是指以案例作為師生互動核心的教學方法。
總之,案例教學法指由案例作為教學材料,結合教學主題,通過討論、回答等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讓學習者了解與教學主題相關的概念或理論,并培養學習者高層次能力的教學方法。
藥劑學是一門綜合性應用技術科學,要求理論與實踐并重,而案例教學法最大的優點就是理論緊密聯系實際,有利于提高學生應用專業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在藥劑學教學實踐中如果能有針對性地、靈活地應用案例教學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學科的不同,在藥劑學教學中案例的涵義可能更加廣泛,包括與藥劑學相關的各種實例。
下面我以講授藥用輔料的重要性為例講解案例法在中專藥劑學中的實施過程。
1.選擇案例
課下教師通過網絡、報紙、雜志等材料收集藥用輔料的相關案例及相關知識。并要求學生提前幾天預習相關章節知識,收集相關材料。我收集的比較典型的案例有:1937年美國磺胺事件,魚腥草不良反應事件,齊齊哈爾制藥二廠的亮菌甲素事件。
案例1:1935年生物學家格哈特多馬克發現了磺胺的抑菌特性,隨后各種磺胺制劑如片劑、膠囊劑等相繼問世。但在面對兒童這一特殊患者群時卻缺乏一種口感好、易于服用的劑型。針對這一需求,1937年美國一家公司的主任藥師瓦特金斯(Harold Wotkins)用二甘醇和水代替酒精做溶媒,配制色、香、味俱全的口服液體制劑稱為磺胺酏劑。未做動物實驗,在美國田納西州的馬森吉爾藥廠投產后,全部進入市場,用于治療感染性疾病。當時的美國法律是許可新藥未經臨床實驗便進入市場的,到這一年的9―lO月間,美國南方一些地方開始發現患腎功能衰竭的病人大量增加,共發現358名病人,死亡107人(其中大多數為兒童),成為上世紀影響最大的藥害事件之一。后來的動物實驗證明,磺胺本身并無毒性,造成中毒死亡的是工業用二甘醇。主任藥師瓦特金斯在內疚和絕望中自殺,這就是美國當時震動較大磺胺酏劑事件。此事件促使美國國會通過《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法》(Food,Drugs and Cosmetic Act,簡稱FDCA,1938),對西方藥學產生了重大影響。
案例2:2005年,有中藥抗生素之稱的魚腥草注射液因部分患者出現較嚴重的不良反應被叫停,在該藥被叫停的一年多的時間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不良反應中心召開了7次專家分析例證會,尋求魚腥草注射液不良反應的原因。最后結論:是吐溫8O,吐溫80在標準制定和使用規范等方面還存在諸多的問題,在此事件中,專家對9個企業。19批次的魚腥草注射液進行分析發現,各企業使用吐溫80的含量為0.07%―0.59%,相差競達8倍。而吐溫80如果使用不當,會引起過敏反應、出現休克、呼吸困難、低血壓、血管性水腫、風疹等癥狀。
案例3:2006年5月廣東省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的部分肝病患者在使用了亮菌甲素注射液后,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數人死亡。此事一經曝光,全國震驚,引起國家高度重視。最終查出原因:為求暴利,王桂平將工業用二甘醇代替藥用丙二醇銷售給齊二藥,而該公司又將這種二甘醇使用在亮甲素等藥品的生產中, 醫院在使用齊二藥的亮菌甲素的過程中,造成悲劇。
2.展示案例
將此案例的文字材料課前分發給學生,課堂上通過多媒體播放齊齊哈爾制藥二廠的亮菌甲素事件。
3.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討論
⑴在這三個案例中出現患者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分別使用什么原因造成的?
⑵案例l、3中的二丙醇、案例2中的吐溫80,都是屬于主藥還是輔藥?
⑶這三個案例的共同之處是什么?
⑷藥用輔料的概念是什么?
⑸藥用輔料的分類?
⑹藥用輔料的作用?
4.組織小組討論
09制藥班是我校中專制藥工藝班,人數36人。我將其分成6組,6人一個小組,各組選出組長。引導小組成員查閱教科書結合課前預習的相關知識就問題進行討論,在此期間學生積極性很高,討論熱烈。我巡視檢查,指導學生不要偏離討論主題,對學生的學習進程和課堂紀律進行微觀調控,讓各組組長記錄同學發言。最后由小組成員就發言作出總結,選出代表。
5.組織班級交流
作出總結由各小組選派的代表發表本小組對案例的分析、處理意見,我給予補充。
如:⑴在這三個案例中出現患者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分別使用什么原因造成的?
學生代表回答討論結果(略)。
我補充:案例1是二甘醇作為溶媒,案例2是吐溫80使用不規范,案例3是工業用二甘醇代替醫用丙二醇。
⑵案例1、3中的二丙醇、案例2中的吐溫80,都是屬于主藥還是輔藥?
學生代表回答討論結果:都屬于輔藥。
我對學生回答給予肯定。
⑶這三個案例的共同之處是什么?
學生代表回答討論結果:都屬于輔藥使用不當。
我對學生回答給予肯定,并強調輔藥在藥物生產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提醒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切勿重主藥輕輔藥,而且教育學生作為醫務工作者要有心系人民健康。醫者父母心,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及扎實的專業知識。
⑷藥用輔料的概念是什么?
學生代表回答討論結果(略)。
我補充(多媒體課件展示):藥用輔料指在處方設計時,為解決制劑的成型性、有效性、穩定性、安全性加入處方中,除主藥外的一切藥用物料的統稱。它不僅賦予藥物一定的劑型,而且與提高藥物的療效,降低不良反應有很大關系,其質量的可靠性、多樣性是保證劑型和制劑先進性的基礎。
⑸藥用輔料的分類?
學生代表回答討論結果(略)。
我補充(多媒體課件展示):輔料按在制劑中的作用分為66種(略)。
⑹藥用輔料的作用?
學生代表回答討論結果(略)。
我補充:藥用輔料的傳統作用往往在于幫助主藥成分的釋放,促進主藥成分溶解或者是用于一些專門的用途,但從發展趨勢來看,藥用輔料所扮演的角色肯定會越來越大。比如:喉包衣能使藥片更容易被吞咽,已經被用來改善藥片的美觀性;腸包衣已經改善了藥品的生物有效性,使活性成分能夠持續釋放。
6.總結
案例教學法在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很好,案例教學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討論、總結實現了師生互動,取得了滿意的教學效果。學生反映:收獲很大,不僅深刻體會了藥用輔料的重要性,而且感到作為醫務工作者身上責任重大,更要認真掌握專業知識,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
二、案例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中的注意點
案例教學法的運用,要掌握好三個關鍵環節:即案例的選擇與分析、組織好學生的討論、做好評論。案例的選擇要具備典型意義,最好具有普遍的知名度,案例本身要具備與教學內容的相關性。教師在教學前必須對案例進行深入分析,對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有充分的準備。在討論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學生的不同觀點,要從積極的方面予以必要的肯定,不急于表明自己的立場,但要注意把握好討論的方向,不能離題太遠。
最后,教師對學生的分析和觀點作出評論,特別是對在討論中所運用的藥劑學專業知識與案例的相關性進行深入分析,著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的評論要有針對性、靈活性,既闡述基本理論問題,又兼顧解決學生討論中所暴露出的知識薄弱點。必須指出的是,由于討論可能需要具備相當的專業素質和理論背景,因此教師可以考慮在這一階段中采用發現教學法的原則和方法,進行必要的提示和引導,幫助學生進行案例分析,最終得出自己的結論。
1.選擇案例
案例教學法的案例可以由書籍、報紙新聞中收集而來的案例,也可以是教學者自行撰寫或由現成案例改寫而成。但一般應以真實發生的時間為基礎,完全杜撰的案例不但喪失案例教學的意義,而且會讓學生反感,有被欺騙的感覺。因此,如果是不能發生的事件或不符合邏輯上的推理,虛構的案例應避免使用。好的案例符合以下特征:①貼切課程和教學要求。②敘述完整而不瑣碎,連貫而不含糊。③容易引起學生討論。④ 案例要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參與熱情。
2.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索
學生進入案例情境中,教師應立即提出問題。教師提問不宜將所有問題一次全盤拋出,應由表及里、由淺入深,以免學生產生厭煩情緒,不能產生好的教學效果。
3.組織小組討論
當學生通過個人的分析,探究,獲得個人關于案例問題的見解后,教師應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實施程序包括:組成學習小組(可由教師安排,亦可自由組合),小組人數4―6人為宜,討論中要求:每個小組成員都發表自己的看法,供大家討論、批評、切磋、補充,在此期間教師一方面要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要控制好時間,如果班級人數多(超過3O人)有必要上課前,5―10分鐘讓學生提前熟悉案例,在學生討論期間應巡視并給予指導。
4.組織班級交流
班級交流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全班學生積極參與的活動,是案例討論的核心。教師可以先表示對學生的歡迎,形式可用辯論會,通過交流,鞏固、強化大家已達成共識的知識、觀點或解決某一問題的方法策略。在此階段教師要力保學生按預期的軌道運行,把討論引到問題的解決上去,這一階段,要力爭每個學生都有一次發言機會,切實做到有效參與。教師應熟悉引導案例討論的技巧,如果教學過程中出現沉默、冷淡、缺乏動機、多話的學生,也要有耐心和技巧加以解決。
5.歸納總結階段
教師歸納學生不同的意見和看法,并作出結論。教師提出的結論并不是單一的標準答案,而是針對討論的結果提出綜合的說明。
參考文獻
[1] 張杰民.案例教學法理論-9務實[M]甘肅:甘肅文化出版社,2o05:7
[2] 高宏.藥劑學(第二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美]舍勒基[英]韋勒、鄭俊民主譯.藥用輔料手冊(第四版)[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3] 吳宏霞、劉玉雯.CAI在藥劑學教學中的應用與體會[J].海峽藥學,2005.1
[4] 周川主編.簡明高等教育學[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5] 劉素梅.藥劑學教學方法的改革[J].藥學教育,2002,18(3)
篇10
【論文摘要】 《物理化學》作為藥學專業基礎課,與藥學專業課和藥學研究關系密切。通過加強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特別是藥學實踐的聯系和融合,不斷推進教學方法改革,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物理化學是從研究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聯系人手,探求化學變化的基本規律的一門科學IlJ。對于高等醫藥院校藥學專業的學生來說.物理化學是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和必修課程。是繼無機化學、有機化學之后的一門理論化學課程。其內容除了涉及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的知識外。還與物理學、高等數學和生物化學等知識密切相關。同時.又為后繼課程如藥物化學、藥劑學等的學習提供方法和理論指導.它在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之間起著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并且藥學研究的整個過程都與物理化學密切相關。由于該課程是一門專業基礎課。學時少內容多的矛盾較為突出。同時物理化學理論性強、公式多、邏輯性強.教師感到難教,學生覺得難學。學生覺得難學、枯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學內容缺乏與實際應用特別是藥學實際的密切聯系,致使學生覺得不能學以致用,導致缺乏學習的興趣。因此要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必須改進教學方法,加強物理化學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特別是藥學實踐的聯系和融合是至關重要的。
1理論聯系實際.強化藥學特色
1.1與藥學實踐相結合
物理化學理論抽象、概念多、公式多,初學者不易掌握。如果在授課時僅僅是教會學生如何應用概念、公式去解題。學生往往會感到課程既難學又似乎沒有實際應用價值。因此在教學中應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注重結合藥學方面的實際問題進行講授.把抽象的物理化學原理與藥學實踐相結合.注意用理論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達到學懂會用,學以致用的目的。
第一,物理化學可為藥物新劑型的開發提供理論指導。混懸液、乳狀液、膠體等劑型的藥物配制都需要應用表面化學和膠體的知識點。例如。固體分散體是提高藥物吸收效果和生物利用度的有效方法,利用物化中的低共熔相圖原理,使藥物與載體以低共熔比例共存時,制成的藥物具有均勻的微細分散結構。可大大改善其溶出速度。如灰黃霉素一酒石酸低共熔混合物的溶出速度比純灰黃霉素的大2.7倍:48%尿素與52%磺胺噻唑制成的低共熔混合物的溶出速度是純磺胺噻唑的12倍田。微乳作為新的給藥系統之一,近年來被用于多種藥物制劑的開發.其突出優點有增溶,促進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減少過敏反應等。如抗腫瘤藥喜樹堿在微乳中的溶解度提高23倍。在介紹膠體分散體系時,通過給學生引入“微乳”的實例。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加深了學生對物理化學中枯燥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為藥物研究和病變檢驗提供實驗方法。人的體液均為膠體,利用膠體粒子帶電的特點,通過電泳方法可分離體液,判斷某器官是否病變等。例如在電場作用下.可將唾液中的消化酶分離出來,這對單獨研究酶的活性提供了方便。又如當人體的脂質代謝遭到破壞時,血液中紅細胞的電泳率就會低于正常值.通過電泳的測定就可判定人體的肝功能是否正常網。這些實際應用均與膠體知識相關。
第三,為新藥的研發提供理論指導。化學藥物中合成路線選擇、工藝條件確定,反應速率及機制的分析,這些都需要化學熱力學及化學動力學基礎,而產品的分離和純化又需要相平衡的理論知識;相平衡中結晶、蒸餾和精餾、萃取等方法為天然有效成分的分離純化提供了很好的理論指導基礎等。
第四,為專業課程學習和研究提供理論基礎。實際上物理化學各章節的內容.都與藥學專業主要專業課如藥物化學、天然藥物化學、藥理學和藥劑學有千絲萬縷的聯系。藥理學中有關藥物的穩定性及體內代謝等直接與化學動力學規律相關;藥劑學中溶膠的性質需要電化學知識;在藥代動力學研究中,首先要確定模型是一室、二室還是三室,應用的則是化學動力學中一級反應和零級反應的知識等。
1.2與教師科研相結合
高校中的教學與科研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缺一不可的,堅持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環節。將教師成熟的科研成果及時轉化為實驗教學內容,編寫為教材,保證實驗內容新穎,既有廣度,又有深度。學生把掌握的理論知識融會貫通地運用到實際中,把枯燥、抽象的知識變成了生動易懂的實驗,激發了學生的求學欲望,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筆者在教學中,結合有關抗氧化劑的構效關系研究與設計方面的科研工作。將化學熱力學、化學動力學等理論內容與科研實際結合起來,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課外,通過布置課程小論文,以物理化學原理知識在藥學方面的應用為題.讓學生主動搜尋資料,閱讀參考書,促使他們在論文撰寫中更進一步地理解理論知識和相關方法,同時也培養了他們基本的科研素養。
1.3與學科發展前沿相結合
物理化學作為基礎理論化學。往往給人一種遠離科技前沿的錯覺。實際上,物理化學原理是許多高新技術的基礎。且在高新技術領域有著重要的應用。因此。教師要密切關注物理化學領域的最新發展,結合學生專業特點和學校的科研特色,介紹基礎知識在相關領域的應用趨勢,引導學生思考,要站在學科發展的前沿反觀基礎、改造基礎、重建基礎。如在學習拉烏爾定律時,將拉烏爾定律與滲透、反滲透方法結合,講解其在宇航員制造太空水過程中的應用.使學生了解了科學技術和社會的關系。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熱情明;又如在學習表面現象這一章時,結合舉例2007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埃特爾有關一氧化碳在金屬鉑表面的氧化過程的研究,催生了汽車尾氣凈化裝置,從而了解表面化學的研究領域對制藥、化工產業影響巨大,物質接觸表面發生的化學反應對工業生產運作至關重要。加深學生對表面化學在物理化學學習中的相關內容的理解。通過這些前沿概念性的介紹,使學生在開闊眼界的同時啟發了創新性思維。通過在教學中不斷滲透前沿科學知識。不僅使物理化學教育富有生命力、感染力與時代感,而且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質,使他們的學習目標更加明確。教師在介紹前沿科技時表現出的熱愛化學、崇尚科學的情感和價值觀。也會對學生科學精神的形成產生深遠的影響。
1.4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比如我們在實際生活中遇到的氣泡,液滴,肥皂泡為什么都是球形的?在江河人海處為什么能夠形成三角洲等,通過與這些生活實際相結合,引導學生在物理化學的學習中得到解答。
2實現理論與實踐融合的途徑與手段
2.1加強藥學知識學習,提高教師藥學知識水平
要實現物化理論知識與藥學專業的融合,教師的業務水平至關重要。教師只有具備深厚的藥學和生命科學方面的專業知識,才能理解物化課程在藥學中的作用,在教學中將物理化學與藥學融為一體。目前從事物理化學教學的教師大多畢業于化學專業,缺少必要的藥學知識背景,而藥學專業的物理化學教學是要能更好地服務于藥學專業課的學習和藥學科學研究。這就要求教師除了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備課外,還需要對藥學知識有所了解和掌握,需要教師不斷加強藥學知識學習,提高自己的藥學知識水平。有的學校要求化學基礎課教師必須聽完一輪藥學專業的相關課程,甚至參與某些專業課程的教學,這的確是非常有效的舉措。物化教師一旦了解和掌握了藥學專業知識,對于自身知識結構的優化,實現物理化學與藥學專業的融合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除了不斷提高自身的藥學知識水平外,加強與藥學專業課教師的聯系和合作也是實現理論與實踐融合的重要途徑。筆者在教學中,經常與藥劑學等專業課程教師交流。開展集體備課,了解物化基礎知識和理論在藥劑學中的應用,從而明確了教學中的重點,加強了理論與實踐的融合。突出了物理化學的基礎課地位和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2設立專題講座
結合藥學特點,開設與藥物化學、天然藥物化學、藥理學、生物電化學、藥劑學等藥學專業密切相關的系列知識講座,也是加強物理化學與藥學融合的一個重要途徑。
2.3開設綜合性、開放性實驗
理論知識與藥學專業的融合也體現在融合藥學特色的物理化學實驗的設計上。通過改進實驗內容,開設綜合性、開放性實驗,體現面向藥學專業的特色。例如,根據旋光法測定蔗糖轉化反應的速率常數實驗,可增加研究藥物有效期的實驗;將凝固點降低法測萘的分子量改為測葡萄糖的分子量,同時利用該實驗的原理和方法測定中藥注射液的滲透壓等。
在學習化學動力學章節時,教師結合藥學專業特色,參考藥物穩定性和代謝動力學知識,給出學生明確的提綱,讓學生查閱文獻,師生共同設計實驗方案,開設開放性實驗。讓學生在開放性實驗的設計、完成過程中,將物理化學理論知識更好地運用到藥學研究中,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基本的科研思維。
2.4吸納學生參與科研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