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創示范基地建設方案范文
時間:2024-01-11 17:46: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雙創示范基地建設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征求意見稿)
為深入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提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帶動作用進一步促改革穩就業強動能的實施意見》,全面落實《江西省2021年度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作要點》,結合宜春實際,提出以下工作要點。
一、夯實創業就業基礎
(一)做大創業孵化平臺。加強小微企業雙創示范基地、星創天地、備案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青創空間、農民工返鄉創業園等創業孵化平臺培育力度,強化現有創業孵化基地管理,力爭新增國家級創業孵化平臺(基地)2家左右、省級創業孵化平臺(基地)5家左右。不斷完善院士專家工作站、海智工作站、學會服務站建設和管理,推進建站單位與地方企業的深度合作。加快培育一批電商示范基地、企業和數字商務試點項目。(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教體局、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市商務局、團市委、市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引導開展創業帶動就業專項行動。積極對接國家創業帶動就業示范行動,引導鼓勵雙創示范基地開展創業帶動就業活動。圍繞托育、養老、家政、鄉村旅游等領域,鼓勵有條件的雙創示范基地與互聯網平臺企業聯合開展創業培訓、供需銜接、信息共享和能力建設,打造社會服務領域創業帶動就業標桿項目。復制推廣典型經驗做法,引導社會資本發展社會服務新業態新模式,拓展更大就業空間。(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商務局、市民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廣新旅局、市婦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開展創新創業培訓。貫徹落實創業培訓“馬蘭花計劃”,對符合條件有創業意愿和培訓需求的城鄉各類勞動者開展有針對性的創業培訓,按規定落實好創業培訓補貼政策,完成全年培訓1.5萬人。加大“特聘兼職”教師扶持力度,提高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比例,加強創新創業培訓師資隊伍建設。配合省完善“1+11”創業大學培訓體系,支持協助企業家及企業中高管學員培訓工作。(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教體局、市工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增強科技創新能力
(四)加大全社會研發投入。深入開展全社會研發投入攻堅行動,加大財政科技資金投入,完善科技創新投入體系,推動完善各部門和市、縣聯動機制,推進研發投入后補助,力爭宜春市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到1.7%。(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國資委、市統計局、市教體局、市稅務局等相關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夯實科技創新平臺基礎。扎實推進新能源(鋰電)、中醫藥、富硒等重點產業創新平臺建設,加強與大院、名校、名企合作,力爭引進落地研發機構1個,新建院士工作站1家。擴大科技創新平臺規模,爭取新增省級以上創新平臺8-10家,組建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家以上。(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推動科研成果轉移轉化。依托省校企合作信息服務平臺,加速高??萍汲晒D化和技術轉移,促進科技、產業、投資融合對接。積極爭取江西網上常設技術市場技術交易補助,舉辦第二屆2021’江西宜春產業技術對接會,對接“國家大院大所產業技術進江西”活動,為企業搭建對接橋梁,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實現產學研協同創新。(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激發雙創主體活力
(七)推進企業創新創業。落實宜春市國企改革創新三年行動實施方案、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實施意見等系列政策,實施科技型企業和中小企業梯次培育計劃,開展全市“制造業50強”培育,力爭在獨角獸(潛在、種子)企業方面實現突破,培育瞪羚(潛在)企業10家左右,高新技術企業150家左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0家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0家以上,制造業領航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和專業化小巨人企業20家左右。力爭全年列入省新產品開發和試產計劃項目達到30項以上,省級重點新產品立項50項以上。(責任單位:市國資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引導科技人員創新創業。落實《江西省鼓勵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的若干規定》等政策措施,完善激勵評價機制,激活科研人員創新創業活力。深化科技成果“三權”、職稱制度改革,用好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和事業單位科研人員在崗創業、離崗創業、到企業兼職等政策。組建科技人員創業導師團隊,為科技創業者提供創業培訓、創業輔導、創投對接等服務。(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科協、市人社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大力培育高職院校雙創示范基地和雙創教育改革示范校。深入實施“特崗計劃”、“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專項計劃,開展“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活動。對于符合條件在本市行政區內創辦企業或從事個體經營且穩定經營1年以上的在校生和畢業5年內自主創業的高校畢業生,發放一次性創業補貼。支持區域雙創示范基地與高校、企業共建面向特色產業的實訓場景,支持將具備持續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高校畢業生創業團隊納入企業示范基地人才儲備和合作計劃。(責任單位:市教體局、市人社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團市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鼓勵青年創新創業。聯合省青年企業家協會、青創團工委及相關部門單位舉辦第二屆青年創新創業大賽,舉辦“青領未來”專場招聘會、“青企雁行”走訪交流等活動,實施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創業計劃,做好青創“引才引智”工作。(責任單位:團市委、市人社局、市教體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引導新型農民創新創業。推進“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大力培育農民大學生。積極組織參加省農村創新創業項目創意大賽,發揮全國農村雙創典型縣樟樹市的示范作用,推廣典型經驗做法,建設一批創新創業園區、培訓基地、見習基地、創業孵化基地和創客服務平臺。(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教體局、市人社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支持返鄉入鄉創新創業。開展以“創領新贛鄱、美好新時代”為主題的創業就業服務系列活動,引導返鄉下鄉人員創新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優先支持區域雙創示范基地實施返鄉創業示范項目,引導社會資本、大學生創客和返鄉能人等入鄉開展“互聯網+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創業項目。落實旅游業發展獎勵政策,鼓勵依托各地特色資源開發參與型、互動型、體驗型的鄉村旅游產品。完善支持返鄉入鄉創業的引人育人留人政策,加大對鄉村創業帶頭人的創業培訓力度,培育一批能工巧匠型創業領軍人才。(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發改委、市文廣新旅局、市商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三)支持退役軍人創新創業。建強宜春市退役軍人企業家協會,指導各縣市區建立退役軍人企業家分會和就業促進會。培育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創新導師團隊,鼓勵開展退役軍人創業創新培訓。加強退役軍人孵化基地建設,實現縣市區孵化基地全覆蓋,省級孵化基地新增2-3個,市級孵化基地新增6個以上,縣級孵化基地建設100%達標。深入開展“滿懷忠誠講尊崇,千行百業共擁軍”等系列活動,促進退役軍人創業就業。(責任單位:市退役軍人事務局)
(十四)鼓勵婦女創新創業。培育一批巾幗產業示范基地,舉辦“明月山杯”家庭服務興業技能競賽,參加省雙創和家政大賽,開展“春風行動”女性專題活動,搭建婦女創業就業平臺。實施女性創業就業賦能行動,開展巾幗創業就業“一縣一品”下沉式培訓,做好“江西表嫂”家政服務行業職業技能培訓工作。(責任單位:市婦聯、市人社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強化雙創服務保障
(十五)提升政務服務水平。貫徹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深化“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大力推行“一照含證”改革,依托省企業開辦“一網通辦”平臺,實現企業登記“一次不跑”“只跑一次”“全市通辦”,深化企業注銷便利化改革,探索推行“先證后查”“自主聲明”“公開承諾”辦事流程。持續推進降成本優環境行動,清理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涉企收費。大力推行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差異化繳存措施,支持戶籍業務“跨省通辦”“省內通辦”。依法落實各項支持創新創業減稅降費政策,加強稅收減免政策宣傳,在雙創示范基地落實好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減免優惠政策。盤活閑置廠房、低效利用土地。探索采取以“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的彈性出讓方式供應工業、旅游及公共服務項目用地,推進工業標準地、標準廠房建設。(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市市監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稅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六)建設良好市場環境。建立反不正當競爭聯席會議制度,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全面清理、廢除限制企業公平競爭的存量政策,消除制度隱性壁壘。持續深化市場流通領域綜合治理,加強線上線下商品質量檢測。開展宜春市“綠色生態”標準化建設工作,鼓勵企業參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的制定和修訂。(責任單位:市市監局)
(十七)加大開放共享力度。實施《宜春市科技創新資金后補助管理辦法》,推進全市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共享,對向社會開放共享的大型科研儀器實行雙向補助。積極爭取對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軍民兩用技術與產品、戰略性新興產業、整體性創新解決方案的支持,探索開展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試點。(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工信局、市教體局、市發改委、宜春銀保監分局、市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八)加大高層次人才引培力度。積極申報國家級、省級重大人才工程,組織市“雙百計劃”評選,以中國科學院宜春院士科學家康養基地建設為依托,引進一批博士及以上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開展企業“人才飛地”評選,鼓勵企業在國內人才密集城市創建“人才飛地”。全年組織申報國家人才計劃5項以上,新增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2家、省百千萬人才工程3人。(責任單位:市委人才辦、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教體局、市工信局、市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九)深入實施科技幫扶。實施“百名博士入園強企”行動,下派100名科技特派員入企幫扶,有效對接企業科技需求,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100項,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100項,組建研發平臺(含新型研發機構)1-2個。(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教體局、市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拓寬投資融資渠道。制定實施金融大數據服務支持聯動計劃,推進大數據融資力度,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進一步擴大貸款抵(質)押品范圍。支持園區引進融資租賃公司和非政府主導的產業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天使投資基金等。用好普惠性再貸款再貼現資金、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和信用貸款等金融政策,“工信通”“科貸通”“映山紅助力貸”“小微快貸”“微企貸”等政策向重點產業傾斜。實施“科技創新券”政策,深入推進普惠金融服務中心創建。(責任單位:市金融辦、人行宜春中心支行、市市監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宜春銀保監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一)加強信貸資金支持。健全市、縣兩級政府融資擔保體系,實施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專項行動,提高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和信用貸款占比。深入推進“小巨人”“獨角獸”企業信貸培育計劃。制定《加快綠色金融發展指導意見》,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對接有機生態農業、綠色食品加工、新能源(鋰電)、中醫藥、循環經濟等綠色產業。拓展“科貸通”合作銀行,進一步擴大受益面和放貸量。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6.38億元。(責任單位:人行宜春中心支行、宜春銀保監分局、市金融辦、市財政局、市市監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人社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凸顯雙創基地標桿
(二十二)進一步培育雙創示范基地。加強省級雙創示范基地建設,指導開展評價評估,總結推廣成功經驗做法。新增培育1-2家省級雙創示范基地。(責任單位:市發改委)
(二十三)推進基地改革創新試點。優先支持雙創示范基地建設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支持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與雙創示范基地合作建立創業投資基金、產業投資基金,鼓勵金融機構與雙創示范基地合作開展設備融資租賃等金融服務。支持雙創示范基地內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雙創孵化專項債券、創業投資基金類債券、創新創業公司債券和雙創債務融資工具,支持在雙創示范基地開展與創業相關的保險業務。在有條件的區域雙創示范基地設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基金,對無可抵押資產、無現金流、無訂單的初創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實施風險補償。(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商務局、市市監局、市金融監管局、人行宜春中心支行、市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積極開展雙創活動
(二十四)開展“雙創活動周”系列活動。積極組織推薦企業參加國家、省“雙創活動周”宣傳展示活動,組織開展我市“雙創活動周”系列活動。加強雙創活動宣傳,營造濃厚社會輿論氛圍。(責任單位:市全面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市直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五)舉辦各類雙創賽事。舉辦創業引領者專項活動暨第三屆馬蘭花全國創業培訓講師大賽宜春市分賽、“創客中國”江西省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宜春區域賽等賽事,組織參加“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江西賽區)、江西省公共安全創新創業大賽、大學生創業課等活動。(責任單位:市全面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六)舉辦其他配套活動。積極爭取創建省級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繼續開展“三請三回”活動,結合節慶、聯誼、經貿等節點和活動,深入沿海鄉友、校友、戰友聚集地區開展經貿交流活動,推動更多在外宜商返鄉投資創業。組織參加“中國品牌日”活動,宣傳推廣宜春自主品牌。組織參加省第三屆青年創業風云人物評選,樹立創新創業先進典型。開展以品牌品質惠享生活為主題的“雙品網購節”、第二屆宜春電商直播網購節等活動,加快直播帶貨、內容電商、社交營銷等模式應用。(責任單位:市文廣新旅局、市商務局、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團市委、市人社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篇2
1、不斷推進法治工作落實。認真貫徹實施《關于加快推進法治建設的意見》,圍繞法治建設目標,突出“共同推進”和“一體建設”,進一步明確責任,加強協調,抓住關鍵,積極推進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召開一次依法治縣領導小組會議。開展普法依法治理提升年活動。根據各成員單位職責和《<法治建設綱要(2011—2015年>任務分解方案》,制定《縣依法治縣領導小組成員單位2014年重要工作目標任務》,并召開一次成員單位聯絡員會議,充分發揮協調職能,檢查、指導和督促法治建設各項任務完成。
2、深入推進法治實踐活動。認真貫徹落實《全國普法辦關于深化法治城市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的意見》,深化法治創建,推進“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納入美好鄉村建設,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評比活動;積極開展“依法治校示范學?!?、“銀行法治之窗”、“誠信守法示范企業”、“依法行政示范單位”、“民主法治示范社區”等多層次、多領域的法治創建活動,推動法治創建活動深入開展,推動全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繼續開展地方、基層和行業依法治理,重點做好環境保護、食品藥品安全、醫患糾紛、征地拆遷等領域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3、完善法治建設考評體系。完善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中法治建設(法制宣傳教育)的內容和標準,改進考核方法和形式,充分發揮法治建設考核的導向作用,提升考核結果的權威性。探索建立科學的法治建設指標體系和考核標準。
二、繼續深化法制宣傳教育
4、深入學習宣傳黨的十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大力宣傳黨的十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全面深刻理解和把握其基本內涵、重大意義和主要任務;深入學習宣傳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目標任務,全面深刻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基本原則、重大任務和重大舉措,為實現黨的十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奮斗目標營造良好氛圍。
5、深入學習宣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學習宣傳系列重要講話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和新要求,深刻理解和把握關于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系列重要論述的精髓以及對加強法制宣傳教育作出的重要指示,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推進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取得新成效。
6、大力宣傳以憲法為重點的法律法規。2014年度重點普法目錄。加強憲法宣傳,深入學習宣傳憲法的主要原則、基本精神和基本內容,增強公民的憲法意識,樹立憲法權威。深入宣傳促進經濟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穩定、反腐倡廉等方面的法律法規。
7、加強重點普法對象的法制宣傳教育。制定2014年度領導干部和公務員學法用法制度。繼續抓好領導干部、青少年、農民、企事業經營管理人員學法用法實施意見或方案的落實。突出領導干部學法用法,把領導干部學法用法情況以及所在單位、部門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情況作為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述職評議的重要內容,積極推行“機關法律集中學習月”活動,組織開展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能力優秀案例媒體展示活動;積極開展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基地建設,組織開展適合青少年特點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結合領導干部、公務員、青少年、企事業經營管理人員和農民等不同重點對象的特點和各地各部門實際,以領導干部和青少年為重中之重,創新方式方法,推動重點對象法制宣傳教育不斷取得實效。組織開展適合青少年特點的法律知識競賽、演講比賽和征文活動。結合各類重點對象實際,組織開展適合不同重點對象的學法用法活動。
8、深化法制宣傳主題教育活動。組織開展“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服務全面深化改革”、“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制宣傳教育”主題活動,推動法制宣傳教育更好地服務全面深化改革、服務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縣“法律六進”工作制度(試行)》,實施“法律六進”示范點創建活動,推動普法向社會各領域、各行業、各方面延伸。圍繞實現全縣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為經濟開發區、城東新區、大浦試驗區等重大工程、重點項目建設以及民營經濟發展,提供全方位法制宣傳;圍繞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和深化對外開放,提供全時空的法律服務;圍繞美好鄉村建設,依托鄉鎮司法行政綜合服務中心、村(居)司法行政工作室,逐步建立常態化法制宣傳機制,進一步深化“法律進鄉村(社區)”活動,提升農村法治化管理水平。結合今年黨和國家重大工作任務的時間節點,扎實組織開展“12·4”全國法制宣傳日、“江淮普法行”等專項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營造良好法治氛圍。
9、創新法制宣傳教育形式。完善工作機制,深化并大力推進公民旁聽庭審活動。加強城鄉公共場所及基層村(居)普法陣地建設,依托農家書屋推進普法活動室、法律圖書角覆蓋所有行政村,繼續推進圖書館、文化館、文化站設立法制宣傳教育平臺;在加強普法網站等陣地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法制宣傳教育中心作用,啟動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基地建設,建立健全大眾傳媒履行公益法制宣傳的社會責任制度,利用并推動在車站、醫院、銀行、郵政、電訊等公共區域建立固定法制宣傳設施,開展法制宣傳,完善法制宣傳教育公共設施體系;進一步擴大法制宣傳教育社會覆蓋面和滲透力,實現普法對公共場所的有效覆蓋。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重點加強縣創新管理網法治廣場普法欄目、縣司法局網法制宣傳欄目建設,形成面向社會傳播法律知識和法治理念的媒體普法載體體系。
10、健全社會普法教育機制。以完善法治建設政府目標考核為牽引,健全完善誰執法、誰普法,誰主管、誰負責的普法工作責任制,充分發揮各級普法依法治理辦公室職能作用,建立和完善各部門責任機制、協調協作機制以及監督、保障等機制。探索通過市場化運作,推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普法教育的工作機制。
11、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條例宣傳工作。舉辦全縣普法骨干法制宣傳教育條例培訓;組織開展省法制宣傳教育條例宣傳活動。
三、大力推進法治文化建設
12、推進法治文化組織協調機制建設。研究制定《大力推進全縣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實施意見》,建立法治文化建設聯席會議制度。適時召開縣法治文化建設推進會。組織開展全縣“縣法治文化建設示范點”創建活動,建立一批縣法治文化建設示范基地,發揮示范基地的示范帶動作用。
13、推進法治文化作品創作機制建設。爭取和運用好文化強省相關政策,探索“企業運營、市場運作、政府購買、百姓受惠”的法治文化產品發展模式,用市場化的方式,鼓勵中小和新興文化企業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參與法治文藝作品創作。
14、推進法治文化傳播行動機制建設。適時啟動實施法治文化“四入行動”,即著名景區嵌入行動、繁華街區融入行動、鄉鎮村莊納入行動、建制小區注入行動。在全縣組織實施“千百十”工程(千幅法治漫畫、攝影作品,百部法治小說、故事集錦,十部法治戲曲、小品視頻、黃梅戲)以及法制公益廣告征集宣傳活動。繼續加強法治廣場、法治主題公園等設施建設。充分發揮大眾傳媒的優勢,加大媒體法制宣傳教育力度,充分運用廣播、電視、報刊以及公共場所電子顯示屏、樓宇電視、公交站臺、移動通訊、互聯網等大眾媒體載體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方式方法,刊播優秀法治文藝作品,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加大應用新媒體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力度,引導和鼓勵應用新媒體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加強各級各類普法微博、微信、QQ群等平臺建設,推動形成新媒體普法平臺的集群優勢和規模效應,擴大新媒體普法的覆蓋面。
15、大力推進開展各類法治文化活動。舉辦年度法治書畫攝影作品競賽及展覽活動。舉辦一次法治建設論壇。推進各鎮各部門結合自身實際,開展形式多樣的法治文藝演出活動。
16、穩步實施法治文化建設創建工作。啟動法治文化“雙創”活動,探索推進法治文化建設示范縣和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示范基地創建。完善城鄉公共場所法制宣傳教育設施,加大法制公園、法制廣場、法制長廊等普法窗口場所建設力度,依托縣城、鄉村公共文化場所,廣泛建立各種普法陣地,大力推進群眾喜聞樂見的法治文藝創作和演出活動,積極探索利用各種藝術形式開展普法宣傳,充分發揮地方特色文化在普法中的作用,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滲透力。啟動法治文化“雙創”活動,探索推進法治文化建設示范鎮和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示范基地創建。推進差異化發展,加大法治文化“一鎮一品”特色品牌建設力度。
四、加強普法工作組織領導
17、加強普法依法治理保障機制建設。加強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保障建設,進一步加大經費投入,落實普法經費的財政保障制度,做到專款專用。充分利用各種社會資源,調動社會各方面參與普法的積極性。加強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基礎設施建設。
進一步健全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強化各級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辦公室的職責,健全完善誰執法、誰普法,誰主管、誰負責的普法工作責任制,健全完善群團組織和行業組織的普法教育協調協作機制,建立健全大眾傳媒履行公益法制宣傳的社會責任制度,形成推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持續發展的合力。
18、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隊伍建設。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專職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者、各級普法講師團成員、法制宣傳教育志愿者的作用,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加強業務培訓,舉辦一期普法依法治理質量提升年活動專題培訓班和一期法制宣傳教育信息員暨普法微博管理員培訓班。引導他們利用各自優勢,組織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
篇3
兩天來,我們組織各鄉鎮和相關部門單位負責人,對全縣12個鄉鎮的新型民居建設、產業開發、現代農業、生態建設等工作進行了觀摩。剛才,湛鴻縣長回顧總結了今年以來全縣農業農村工作,全面安排部署了秋冬農業農村工作,我完全同意。一會兒,馮書記還要作重要講話,請大家一并貫徹落實。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正確估價前八個月農業農村工作
今年以來,各鄉鎮、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縣委十一屆五次全體會和全縣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把實現農民群眾安居樂業、增收致富作為中心任務,突出重點,扎實工作,推動了全縣農業農村工作健康發展。通過平時檢查和這次現場觀摩,前八個月工作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突出特點。
(一)轉變觀念思路新。年初,我們組織各鄉鎮、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到北京、山東、江蘇等經濟發達地區考察學習后,確定了用大定位明確發展方向、用大載體推動跨越發展、用大創業實現安居樂業、用大和諧促進平安穩定的工作思路,進一步確立了跳出農業抓農業、城鄉互動促農村、轉移農民富農民的工作方法。通過召開全縣經濟工作會議等幾次大型會議,統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識,明確了目標,落實了任務,安排到位,部署周密,使各級領導干部和各鄉鎮、各部門抓有目標,干有方向。
(二)抓早動快效率高。經濟工作會后,迅速組織開展了第三次“千名干部進萬家,扶農惠民抓落實”活動,迅速掀起了春季工作熱潮。緊接著召開了全縣農業農村工作會議和農村工作綜合現場會議,有力地推動了各項工作進程。分管領導、包鄉鎮領導帶隊深入鄉村調研落實工作。農工、農業、考評等部門開展重點工作專項督查。其他各部門單位也都認真履職,全力抓好各自工作落實。各鄉鎮迅速行動,抓早動快,工作措施得力,變化大、效率高。
(三)亮點紛呈創新多。一是現代農業發展走出了新路子。確定發展生態觀光農業,完成了井坪現代農業示范園征地、規劃設計等前期工作;周灣、長城農業機械化、水利化試點工作效果很好。涌現出了廟溝樓房掌惠民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周灣羅澗蔬菜合作社等15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有力推動了現代農業發展。二是生態建設走出了新路子。先省市一步調整生態建設思路,變單一林種栽植為混交栽植,變全縣栽植為重點綠化,綠化公路沿線重點部位6.2萬畝,栽植以松柏、小葉楊為主的各類樹種2200萬株,調整林分結構2.5萬畝,種植花草7200畝,春季綠化工作效果明顯。三是新型民居建設走出了新路子。以“一區一線一點”為重點,啟動實施第三輪新型民居建設工程,鼓勵農民搬出偏遠地帶,到“就鎮、就路、就近”,“有田、有水、有路”的地方居住,實施轉移農民富農民。在縣城陳子溝實施集中搬遷安置工程。五谷城、長城、鐵邊城等鄉鎮駐地的集中搬遷改造力度大、進度快。
(四)全面發展效果好。在現代農業、生態建設、新型民居工作取得新突破的同時,引黃工程有了實質性進展,國家、省市已初步同意,正在積極和鹽池、定邊等鄰縣洽談引水接口問題,解決水資源缺乏、安全用水問題取得了歷史性突破。穩步發展以大棚蔬菜為主的棚栽業,采取“四抓”的辦法促進了果業發展。大力發展庭院經濟和村圍經濟,種植各類經濟林果54萬株。同武漢凱迪公司簽訂了20億元的生物質能源林項目協議,文冠果種植開發前期調研規劃基本完成。土地整理、能源建設、農民教育等工作也都有了新進展。
但是,當前農業農村工作中也面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工作思路調整不到位。個別鄉鎮、部門工作部署和工作節奏跟不上縣上的要求,對現代農業、村容整治、產業配套、民居建設、生態建設、人飲安全、小城鎮建設和農民教育等重點工作把握不準,規劃倉促,盲目建設,與縣委、縣政府工作的思路和要求有所偏離。二是示范帶動不明顯??h上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各鄉鎮部門也積極配合,在全縣建設了很多示范點,但基本上都是靠行政推動、政府投錢抓出來的,不是農民自愿干出來的,推廣力度和輻射效應不大,沒有起到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三是管理機制不靈活。政府職能沒有完全轉變,農業產業發展的機制不夠健全,沒有企業、協會加盟,缺少合理有效的組織、管理和帶動。四是工作作風不扎實。一些鄉鎮和部門干部工作作風漂浮,嚴重缺乏事業心和責任心,等靠要思想嚴重,不給錢不干工作,給了錢也干不好工作,有利事情搶的干,清苦工作互相推,遇到問題躲著走,有的工作只唯上、不唯實,簡單應付、得過且過。五是工作進展不平衡。鄉鎮之間工作進展不平衡,有的鄉鎮工作思路清,面貌變化大,標準質量高,有的則動靜不大,推進不力,沒有特色,甚至有工作滑坡現象,鄉鎮之間工作參差不齊,進展極不平衡。這些問題,各鄉鎮、各部門務必高度重視,在今后工作中認真研究,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解決。
二、全力抓好秋冬農業農村各項工作
當前,我縣正處在經濟結構調整和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各鄉鎮、各部門一定要精心謀劃落實好各項工作,有力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
(一)轉變觀念,理清思路
結合當前全縣工作實際,我們要在堅持既定發展戰略和方向不變的基礎上,按照跳出農業抓農業、城鄉互動促農村、轉移農民富農民的要求,全力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實現全縣10%的人口從事農業生產、10%的從事石油生產、10%的從事社會事業、70%的搞三產經營,70%的人口居住在縣城和鄉鎮、30%的人口居住在農村的目標。要積極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以石油、天然氣、再生能源為主的工業經濟,以林果業、棚栽業、種植業、養殖業為主的農業經濟,以紅色游、生態游、民俗游為主的旅游經濟,真正建立起農、工、商業結構合理、一、二、三產比例協調的經濟結構,從根本上解決我縣經濟結構單一、石油工業一枝獨秀,生態建設林種單一、鞏固退耕還林成果難,產業結構單一、農民增收難的問題。這是今后全縣經濟結構調整和主導產業的發展方向,也是全縣新的經濟增長點,必須堅定不移地抓緊抓好,抓出成效。
(二)突出重點,全力實施
1、發展現代農業。秋后,我們要繼續用工業化的先進理念,企業化的經營方式引領農業發展,要使用收割機、脫粒機、農用車、懸耕機等機械進行收割、加工、運輸、土地翻耕等各項作業,減輕勞動強度,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同時加大投資興建水利工程,通過新建、改建、修復等辦法,加固舊壩,修建水渠,安裝管線,根據不同地理條件,按照宜井則井、宜窖則窖、宜壩則壩的辦法,實施打井、打壩、建窖、集雨等水利工程,全力加快引黃工程,為明年實施節水灌溉、安全用水工程奠定基礎,確保豐產高產,旱澇保收,增強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2、開發致富產業。一是大力發展以馬鈴薯、藥材為主的種植業。加大人才、資金、技術投入力度,使種植業實現高效率,達到高效益。要在周長澗地等地大力推行馬鈴薯高效試驗種植,建設種植基地;堅持培育發展村圍經濟和庭園經濟,在農戶莊前屋后、腦畔鹼畔大力栽植果杏桃梨棗、葡萄楸子核桃花椒等經濟林果,試驗種植藥材等經濟作物。加強與科研院所、農業生產先進地區的交流合作,積極引進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品種,努力提高農業產業的科技含量,提高單產,改善品質,增加效益。二是大力發展以子午嶺黑山羊和牛為主的養殖業。子午嶺黑山羊是我縣地方品種山羊,具有抗逆性強、肉質好等特點。結合我縣當前草畜產業發展現狀,要堅持保護傳統資源與開發利用相結合的原則,大力發展子午嶺黑山羊,走大戶帶動、小戶覆蓋的路子,全力擴大羊子生產基地,同時繼續適度選育、發展白絨山羊、小尾寒羊等優良品種羊子。鼓勵農民養牛,全面提高養殖效益。三是大力發展以蔬菜、花卉、苗木為主的棚栽業。通過機制創新、政策調動、制度保障等辦法,鼓勵引導各種經濟成分參與農業產業開發,采取企業領辦、能人帶動、股份合作、聯戶經營的辦法,以“一園兩帶”為重點,積極發展日光溫室大棚,大量種植蔬菜、花卉、苗木等經濟作物,拉長農業產業鏈條,促進農民多元增收。建立健全技術推廣體系,搞好技術服務,促進棚栽業健康快速發展。四是大力發展以文冠果、沙棘為主的林果業。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建設生態化”的思路,大力發展文冠果、沙棘等經濟林果和小葉楊等用材林,促進生物質能源轉化利用,真正為老百姓興致富產業,建綠色銀行,買終身保險,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共贏”。要按照“試點先行、典型帶動”的辦法實施文冠果試驗示范基地建設,用5年時間將我縣建成百萬畝文冠果基地縣,全面推進文冠果生產加工和開發利用。通過流轉沙棘等灌木林,吸引武漢凱迪控股投資有限公司等大企業進駐發展沙棘生物質能源發電項目,有效解決沙棘純林病蟲害危機和我縣沙棘亟待平茬撫育問題,使生態優勢盡快轉化為經濟效益,促進經濟增長和農民增收。發展山地蘋果要搞好“四抓”,即:抓庭園、抓示范、抓改造、抓培訓。開發文冠果實行“三抓”,一抓規劃,林業部門要盡快拿出規劃方案;二抓苗木,從現在開始抓緊實施育苗,力爭實現種植苗木自給;三抓示范,在薛岔南溝集中連片搞1萬畝示范園,每個鄉鎮抓200—500畝示范點。每項產業都要建設基地,形成規模,打造品牌。
3、加強生態建設。要繼續按照年初確定的“突出重點、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分工負責”的要求,扎實搞好秋季植樹造林工作,要把生態建設、產業開發和林分結構調整結合起來,因地制宜栽植松柏、小葉楊、木瓜等適生樹種和藥材,切實搞好重點部位綠化,著力打造“一川一景、一山一景”以及“花果山”、“藥王山”,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為打造旅游城市和邊貿城市奠定基礎。要切實加快退耕還林森林公園相關工程建設,9月5日前所有工程項目必須全部完工投入使用,確保退耕還林十周年紀念活動順利圓滿舉行。
4、推進民居建設。緊緊圍繞“一區一線一點”,堅持“就鎮、就路、就近”和“有田、有水、有路”的原則,把新型民居建設改造的重心轉移到迎川面上,距離“一區一線”5公里以外的地方堅決不考慮建設,下決心把偏遠山區的農民搬出來,實施合并建大村。加快陳子溝集中安置和鄉鎮政府駐地村搬遷改造進度,合理規劃住宅和三產用房。加大對建成村的整治完善力度和建后服務管理,全力抓好綠化美化、村容整治、產業配套工作,把每一個村都打造成精品工程,真正達到建成一批、完善一批和鞏固提高一批。此項工作將列入鄉鎮年終綜合考評,達不到標準要求的堅決實行“一票否決”。鐵邊城、長城、薛岔要加快小城鎮建設進度,按期完成年度建設任務。
5、確保用水安全。縣城用水除了實施鈉濾處理凈化水外,要加快引黃工程項目進度,力爭年內正式確定,及早啟動實施。鄉鎮可在駐地打壩打井解決。農村要緊緊抓住國家實施飲水安全項目機遇,采取“宜井則井、宜窖則窖、宜站則站”的辦法,因地制宜,分類實施。
6、加強能源建設。積極推廣“豬—沼—果(菜、糧等)”循環經濟模式,做到“一池三改”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堅持建管并重的原則,加強沼氣建設、維護和管理,提高沼氣、沼液、沼渣綜合利用率。積極探索利用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加快石油伴生氣項目進程,力爭早日投產利用,變廢為寶、化害為利。
7、整理開發土地。圍繞“八川兩澗”進行壩系建設和土地整理,在公路沿線實施“燕窩壩”建設,多淤地,多打壩,增加耕地和建設用地面積,為土地流轉、移民搬遷、農業生產和新農村建設奠定基礎、創造條件。
8、抓好其他工作。一是要全力推進“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和“陜西省教育強縣”各項創建達標工作,做好迎驗準備,確保驗收達標。按計劃推進“國家生態縣”創建活動。二是要精心組織好《山丹丹》進京演出工作。三是要認真搞好村衛生室規范化建設工作,全力抓好“雙創”鞏固提高工作。四是要嚴格按照8月19日全縣政法維穩綜治工作會議安排,全力抓好維護穩定工作,
(三)完善機制,規范管理
堅持“園區輻射、龍頭引領、大戶帶動、家庭發展”的原則,采取協會引領、民辦公助的辦法,用企業化的經營方式加強農業管理。引導農民通過轉包、出租、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推進土地流轉,為農業規模發展創造必備的條件和基礎,帶動農業生產向大戶、大廠集中轉移,實現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采取企業領辦、股份合作、能人帶動、聯戶經營等辦法,吸引社會力量參與機械和水利設施建設管理,鼓勵縣內企業和能人建立農機公司,鼓勵有條件的農戶聯合購買農機具等設施,實行公司、大戶集中經營,規模發展,形成以公司經營、農戶租賃承包使用為主,自備使用為輔的現代農業生產管理模式。以企業+協會+農戶為基本模式,建立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為廣大農民提供資金、信息和技術服務,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同擔的利益共同體,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各鄉鎮要盡快組織調研討論,制定農村用水、產品開發、農機具使用、新農村管護、公益事業等管理辦法,完善機制,推進規范化管理。
(四)強化措施,提供保障
1、加強農民教育,提供人力資源保障。全面實施人人技能工程,使每個青壯年勞力掌握一技之長,提高致富本領。農工部、農業局等部門單位和各鄉鎮要嚴格按照年初農民教育活動安排,扎扎實實組織開展以遵紀守法、科技致富、勤勞持家、誠實守信為主題的農民教育培訓活動,全面提高農民素質,真正培養造就一批遵法紀、懂技術、會經營、守信用的種養業能手、農村經紀人、科技帶頭人、專業合作領辦人,使廣大群眾靠勤勞持家、科技致富、誠信興業,為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奠定良好的人力資源基礎。
2、充實專業人才,提供技術力量保障。要從西農大、北京農業大學等大學院校選聘農業、水利、林業、果業、蔬菜等專業技術人才,充實到農口相關部門單位和基層站所,切實加強對農業工作的業務指導。同時要通過財政補貼學費的辦法鼓勵現有人員進行培訓進修,提高專業技能。各鄉鎮、相關行政主管部門要切實加強人員管理,搞好職稱評定、升級晉檔等工作,努力建設一支業務精良、指導有方的專業技術隊伍。
3、加強作風教育,提供組織紀律保障。各鄉鎮、各部門單位要針對我縣當前干部隊伍作風不扎實的實際情況,嚴格按照縣上安排加強作風教育整頓,切實解決干部作風漂浮、出勤不出工、出工不出力的問題,建立干部績效考評獎懲制度,解決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問題。
三、狠抓工作落實
(一)夯實工作責任。各鄉鎮、各部門要認真對照年初目標任務進行一次工作盤點,進一步細化和夯實工作責任,明確時間節點,倒排工作日程,確保各項工作扎實有序推進,全年目標任務按期圓滿完成。要夯實領導包抓責任,建立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制度,努力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工作格局。
(二)加大督查力度。各分管領導都要把主要精力用在抓項目、抓工作、抓落實上,深入一線加強督查,扎實推進分管領域的重點項目和難點工作??h督查考評辦要進一步加大督查力度,采取限期整改和跟蹤督辦相結合的辦法,對照考核指標,逐項督導檢查,抓住不落實的事,追究不落實的人,努力促進工作落實。
(三)強化責任追究。監察局要加大行政監察力度,對工作進度緩慢、效率低下的鄉鎮和部門單位領導嚴格進行“三問”。督查考評辦要采取階段考核與年終考評相結合的辦法,嚴格公正考核,兌現目標責任和獎懲,夠到“一票否決”的堅決“一票否決”,該追究領導責任的嚴肅追究責任。
四、提早謀劃明年工作
(一)謀劃“三農”工作,促進農村發展繁榮。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全縣總體工作思路和部署,針對我縣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業農村工作現狀,結合各自工作實際,認真組織調查研究,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進一步完善發展思路,提早謀劃、產業開發、生態建設、新農村建設、農民教育、長效管理機制等各項工作,確保明年工作及早啟動,科學、規范、有序推進。
(二)謀劃工業經濟,壯大縣域經濟實力。石油國有生產經營效益是我縣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各鄉鎮、各部門一是要全力做好石油開發環境保障工作,促進石油企業健康發展,工業效益不斷提升。同時積極發展天然氣開采、風能、太陽能、生物質等再生能源建設,努力發展相關產業,拉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努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要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推進全民創業,從根本上化解財政收入結構單一的風險。
(三)謀劃重點項目,提升基礎設施水平。緊扣推進城鄉一體化的目標,以項目建設為載體,謀劃抓好縣城、小城鎮和中心村建設工作。各鄉鎮要嚴格按照“改造、擴建、提升、完善”的原則,認真做好本鄉鎮建設發展規劃,科學布局,合理設計,統籌考慮鄉鎮政府機關、七站八所、街道、市政公用設施等基礎設施及駐地村建設。明年剩余鄉鎮小城鎮建設必須全面啟動,利用兩年時間全部完成。經發局從現在開始,組織各鄉鎮、相關部門單位深入謀劃論證一批產業類、基礎類、民生類的重點項目,抓緊篩選編制,提前做好項目論證及前期準備工作,確保明年重點項目建設早啟動,早實施。
相關文章
精品范文
10雙創一爭剖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