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建筑實例分析范文

時間:2024-01-11 17:46: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層建筑實例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高層建筑實例分析

篇1

關鍵詞:高層建筑、結構體系分析、設計、轉換層、布置

中圖分類號: TU9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高層建筑結構體系分析

高層建筑的結構體系與其自身的承載能力、抗震能力、造價高低等密切相關,不同的結構體系適用于不同的層數和高度,所具的功能也不盡相同。以下就對常用的結構體系進行分析。

1、剪力墻結構:即利用建筑物墻體作為抵抗水平荷載、承受豎向荷載的結構體系。此結構體系的整體性較好,剛度較大,在水平荷載作用下不但側向變形小,而且承載力也得到很好滿足。若高層建筑采用剪力墻結構,則以彎曲變形為主,其整移曲線呈彎曲狀,層間位移會隨樓層的增高而加大。所以剪力墻結構最大的不利就是剪力墻間距不能太大,平面布置不夠靈活。故剪力墻結構在民用住宅及酒店旅館高層建筑中應用較多,適宜于建造較高的高層建筑。

2、框架結構:即由梁和柱通過節點構成承載結構。常用于鋼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結構中,可靈活布置建筑空間,且具有較大的室內空間,故使用比較方便。但此結構梁柱截面較小,抗震性能較差,剛度較低,故建筑高度受到一定限制,主要用于不考慮抗震設防、層數不太多,且低于七十米的高層建筑中。

3.框架—剪力墻結構:即在框架結構中設置部分剪力墻,使兩者相互結合揚長避短,共同抵抗水平荷載。此結構遠高于框架結構的剛度和承載能力,防震性能極高,當發生地震時,層間變形減小,對非結構構件(隔墻及外墻)的破壞也小,所以此結構可用來建造層數較高的建筑,得到人們廣泛青睞。

4.筒體結構:即采用筒體為抗側力構件的結構體系。筒體是一種空間受力構件,分空腹筒和實腹筒兩種類型。空腹筒是由密排柱和窗裙梁或開孔鋼筋混凝土外墻構成的空間受力構件,實腹筒是由平面或曲面墻圍成的三維豎向結構單體。此結構具有很好的整體性和抗側力性,且平面布置的靈活度和承重的能力也具有明顯優勢,被廣泛用于眾多高層和超高層建筑結構中。

總之,不同的結構體系具有不同的強度和剛度,適合的建筑高度和層數也不同。下面筆者就結合工程實例來說明結構體系的選擇和布置以及轉換層結構分析與設計。

二、 工程實例

某高層工程擬建場地為緩坡地形,場地地層構造及地形穩定,屬抗震有利地段,設六級抗震。此高層由商業裙樓及1幢高層塔樓組成。設地下2層,地上27層。其中地下室層高3.6m,布置設備用房及公共機動車泊位,設六級人防。地上1~3層為商業用房,層高4.6m;第4層為轉換層,層高5.8m;4層以上為住宅,層高設3m。27層為機房,室外地坪以上主體高度為82.8m,建筑總高度含機房93.4m。三、結構體系的選擇、布置與設計。1、結構體系的選擇,不但要根據上述各結構的特點分析,還要結合相關單位要求。該高層要求住宅樓每層有10戶,每戶戶型及面積均不相同。為充分爭取有效建筑面積和靈活布置及考慮到建筑的用途、高度和抗震、承重能力,經多方論證,采用大開間剪力墻結構最宜。底部3層為商業用房,為滿足大空間建筑功能要求,采用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

2、結構平面布置。由上述分析知工程底部為框架-剪力墻結構,體形復雜,不規則;4層轉換層以上為純剪力墻結構。但由于相關單位要求住戶建筑面積和戶型不同,故住宅建筑布置不對稱,所以剪力墻的布置必須經過多次試算,直到達到“剪力墻布置分散、均勻,且盡量沿周邊布置,以增強抗扭效果“的目的;同時還要保證:質量中心與剛度中心偏差不超過規定值,結構偏心率較小;各層最大水平位移與層間位移比值不大于偏差比值等,即所有條件均滿足平面布置及控制扭轉的要求時,方可驗證結構平面布置規劃的合理性,才能進入有效結構設計中去。 3、結構的設計。在結構總體設計時,應對結構體系的特點有清醒的認識,有針對性的對結構薄弱層、薄弱部位及由于建筑設計方案可能帶來的抗風抗震設計缺陷有宏觀的把握,然后借助于工程設計軟件進行正確建模,采取多方案對比試算,最后制定完善的結構方案。本文此處省去計算環節,經計算認為上述所選結構方案為最佳結構形式。設計時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是:①減少轉換次數,縮短傳力途徑。②為保證結構沿豎向剛度均勻變化,應設法爭取盡可能多的上下貫通構件。結合電梯井道、消防樓梯間及電梯廳,布置了一個中央核心筒;此外還要根據塔樓四角剪力墻分布情況,在底部裙樓對應部位設置落地貫通的L型加厚角墻。③合理布置裙樓柱網,使不落地剪力墻直接通過轉換層托梁。④框支剪力墻結構是抗震不利的結構體系,設計重點應放在轉換層,當轉換層位置較高時應加強底部框支層的等效剛度,防止底部位移突變。四、轉換層的結構設計4.1抗震等級的確定本建筑4層為轉換層,4層以下為框架-剪力墻結構,以上為純剪力墻結構,故是多種結構體系共存的高層建筑,因而不能像單純的框架結構或者剪力墻結構那樣籠統的確定抗震等級,而應該嚴格按照現行規范標準,有針對性的分別確定結構體系各部位不同結構構件的抗震等級。該工程屬“框架剪力墻”,高度93.4m,6度設防,框支框架等級為二級,剪力墻底部加強部位為二級,非底部加強部位剪力墻為三級;由于工程轉換層設在建筑4層樓面,屬于高位轉換,根據《高規》中對復雜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的特別規定,“當轉換層位置設在三層及三層以上時,其框支柱、剪力底部加強部位的抗震等級尚宜按本規程表4.8.2和表4.8.3的規定提高一級”,故該工程框支柱應定為一級,剪力墻底部加強部位定為一級。4.2結構豎向布置高層建筑的側向剛度宜下大上小,且應避免剛度突變。然而帶轉換層的結構顯然有悖于此,因此《高規》對轉換層結構的側向剛度作了專門規定。基于該工程而言,屬于高位轉換,轉換層上下等效側向剛度比宜接近于1,不應大于1.3。所以在設計過程中,應把握強化下部,弱化上部,盡量避免出現薄弱層的原則。具體的方法:①與建筑專業協商,使盡可能多的剪力墻落地,必要時甚至可以在底部增設部分剪墻(不伸上去)。這是增大底部剛度最有效的方法。除核心筒部分剪力墻在底部必須設置外,還要進行專業的協商,讓兩側各有一片剪力墻落地,且北部的一大片L型剪力墻也落至基礎。這樣都可大大增強底部剛度。②底部剪力墻盡量不開洞或開小洞,以免剛度削弱太多。③加大底部剪力墻厚度,減小上部剪力墻厚度,轉換層以下剪力墻厚度區取400m厚,上部厚度取200mm。④提高底部柱、墻混凝土強度等級,建議采用C55混凝土。4.3轉換層樓板本工程框支剪力墻結構以轉換層為分界,上下兩部分的內力分布規律不同。在上部樓層,外荷載產生的水平力大體上按各片剪力墻的等效剛度比例分配;而在下部樓層,由于框支柱與落地剪力墻間的剛度差異,水平剪力主要集中在落地剪力墻上,即在轉換層處荷載分配產生突變。轉換層樓板承擔著完成上下部分剪力重分配的任務,并且由于轉換層樓板必須有足夠的剛度保證,轉換層樓板采用C40的混凝土,厚度采用200mm,Φ12@150鋼筋雙層雙向整板拉通,配筋率達0.41%。另外,為了協助轉換層樓板完成剪力重分配,應將該層以上及以下各一層樓板也適當加強,均取厚度150mm。五、結語

上述結合工程實例來說明如何進行高層建筑結構體系的選擇、布置、設計以及抗震等級的確定、結構豎向布置和轉換層結構的設計,是筆者結合自身實踐發表的的一些個人拙見,期望對大家有借鑒作用,當然對論述不當之處還望多提寶貴意見。

參考文獻

[1]林東;淺談高層建筑結構設計[J];科技創新導報;2011年20期

[2]馮春林;淺談建筑結構設計[J];科技風;2009年11期

篇2

【關鍵詞】高層建筑;施工技術;工程實例分析

1 背景

城市化進程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快,使得城市規模與人口數量也在不斷擴大。高層建筑在空間的利用上的有著巨大的優越性,所以在各大中型城市呈現出快速增加的趨勢。

2 高層建筑的施工技術特點

很明顯高層建筑具有高度高、建筑規模大、建筑的使用功能繁多、內部系統十分復雜、建設標準非常高等特點,一般而言當前的高層建筑的施工具有以下普遍的特點:首先是建筑施工的工程量較一般建筑而言非常大,施工的工期長,工程成本很高;其次就是高層建筑的施工組織要求高、其工程量特點決定高層建筑的總包管理協調不太容易,同時科技含量高、施工技術要求也特別嚴格;最后高層建筑的垂直運輸量很大,更重要的是高層建筑的環境保護要求高,施工的條件也是相當惡劣。這里僅僅簡單敘述高層建筑的施工技術特點,具體技術的實施可以參閱相關專著,下面作者結合具體的工程分析幾種高層建筑的施工技術。

3 工程實例分析

3.1 工程的基本情況

某市一大型會展賓館為該市的一標志性建筑。工程項目占地面積大約28650m3,高270m,整個建筑共為58層包括地下3層,地上55層,總建筑面積為約為253010m2。該建筑為集商業辦公、酒店和觀光旅游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高層建筑。

3.2 結構設計情況簡述

該高層建筑充分利用了混凝土核心筒的功效、阻尼和質量特性以及鋼鐵本身固有的延展韌性使得其表現出一種高效、堅固、獨特且調諧的結構體系設計,并且該設計風格讓建筑所承受的風力降至最低,可以很好地消散地震能量。該建筑這一現代結構的設計可視為傳統建筑結構的發展:中央的混凝土核心筒剪力墻的功能就好比是砌筑寶塔的磚墻,而外部得抗彎矩鋼框架就是類似于早期的自然抗震木制寶塔結構的木構架。

3.3 關于工程的施工技術的兩點簡析

現代高層建筑的施工過程集結融合了當今建筑施工中的最先進理論、技術以及方法。本文中討論的會展賓館在施工過程中采用了非常多的國內外最新的超高層施工工藝,如在處理建筑的深基坑支護時采用樁錨體系局部加高壓旋噴樁帷幕擋墻以及鋼筋混凝土結構內支撐方案,建筑的核心筒施工采用液壓自爬模施工工藝等,這樣以來先進的技術和設備足以確保工程按質按量得到完成。由于該高層建筑的工程浩大,許多的先進和高新施工技術限于文章篇幅不做一一介紹,在此僅對部分施工技術進行闡述。

3.3.1 深基坑支護技術

高層建筑地下結構的施工,必然會涉及到深基坑工程,深基坑施工的關鍵技術是基坑支護。在選擇高層建筑施工的基坑支護是,要考慮基坑的深度、地質狀態、周圍環境情況、工程樁的條件,還有要考慮基坑的寬度、長度等多種因素對土體側壓力帶來的影響,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確定出既安全又經濟的基坑支護施工方案。有關深基坑的支護技術可以參考相關的專著。

本文所討論的高層建筑的施工場地的地質條件包含了細粉砂土接下層粉質粘土,這些薄弱的土質使主樓需要深樁來承托筏板基礎。本工程塔樓基坑平面基本呈一六邊形形狀,基坑底標高為-21.5m,群樓的基坑平面呈長方形,基坑底標高為-19.5m和-18.5m。根據文獻的介紹以及借鑒相關的工程經驗,本工程的基坑支護結構采用樁錨體系局部加上高壓旋噴樁帷幕擋墻和鋼筋混凝土結構內支撐方案。同時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基坑內分別在-6.5m,-11.6m,-16.5m的標高處設置三道內支撐,深基坑的圍護和結構基礎的外墻體系合二為一。本工程的施工方案同時洗去了順作法和逆作法施工的的優點,在縮短施工工期的同時也節約了大量施工成本。

3.3.2 鋼結構安裝技術

眾所周知鋼結構一般具有強度高、生產制作工業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的特點,因此在高層建筑中得到普遍的應用。一般而言高層建筑的鋼結構安裝大多靠大型塔吊來完成,根據作者的施工經驗塔吊起重的能力與鋼結構安裝效率成正比。就本工程而言,其建筑的框架呈現出十六角形,地上部分主要是由高深寬翼型鋼柱、梁等組成抗彎矩框架,地下室部分則由鋼混結構形成的組合柱,建筑框架柱及組合框架自地上2層開始向外放射性擴展至33層,33層以上逐漸回收至屋面。建筑的核心筒上設置鋼柱并在部分樓層設環形鋼梁與框架相聯結,建筑的樓板使用75mm的金屬板混凝土組合樓板,屋面結構及屋頂反光器結構采用組合鋼析架結構。可以說鋼結構在整個高層建筑中占據著大部分工程量,所以使得高層建筑的鋼結構施工顯得十分的重要。

因為高層建筑的鋼結構施工的重要性,使得高層鋼結構在安裝過程中難度很大。結構受日照和溫度的影響,受到風力荷載的干擾。建筑的周邊鋼柱角度傾斜,使鋼柱的定位成為三維空間結構的定位要求,這樣以來對測量精度的要求非常之高。根據現場工況條件綜合考慮各專業的施工配合,最后確定主樓的主體鋼結構吊裝計劃在核心筒內電梯井道內布置D480和D260內爬式塔式起重機各一臺,起重臂長選用的是50m。具體的吊裝工藝順序如下

對于下節鋼柱安裝的次序:復核軸線控制線坐標角尺和標高后放出鋼柱縱橫定位軸線,同時按鋼柱與土建基礎接觸坐標點測量預埋板或其部位的平整度;接著由測量數據配置調整用墊塊,安裝鋼管下節柱;最后要在再次測下節柱軸線定位和標高,然后固定和安裝鋼柱間鋼梁;

4 結語

高層建筑的誕生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營造出新的空間和環境,在世界范圍內獲得快速的發展,超高層建筑施工技術也獲得了巨大進步,但由于超高層建筑的綜合性和復雜性,超高層建筑施工理論與方法在不斷發展之中。本文由于篇幅限制及個人能力所限,未能對超高層建筑關鍵施工技術進行全面深入研究,只是選擇了超高層建筑關鍵施工技術中的三項技術難點進行了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陳穎輝,黃明.淺談高層建筑的發展[J].昆明大學學報(綜合版),2005.

[2]張希黔,王伯成.超高層建筑及其現代施工技術的應用[J].施工技術,2007.

[3]戴復東.高層超高層建筑的產生與發展及今后趨向預計[J].中國工程科學,1999.

篇3

關鍵詞:高層建筑、地下室、結構設計、基礎、頂板、側壁、底板

中圖分類號:[TU20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工程概況

某住宅建筑高度為 53.6m,主體結構為18 層,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地下室為 1 層,主要當車庫使用。該工程采用了預應力管樁,持力層為強風化巖或中風化巖,單樁承載力特征值為1700kN,地下室底板采用平板式筏,抗浮水頭 5m。該建筑的抗震設計類別為丙類,抗震設防烈度為 7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 0.10g。主體結構中框架和剪力墻的抗震等級都是三級,框支柱、框支梁為二級抗震等級。地下室平時用于車庫使用,戰時可為人防工程,人防設計等級為6級。

2 地下室結構設計

2. 1 地下室基礎設計

根據本工程地質報告的情況,本工程采用預應力管樁基礎,持力層為強風化巖或中風化巖,500mm直徑管樁單樁承載力特征值1700kN,巖層承載力較高,可滿足沉降的要求。

2. 2 地下室頂板設計

本工程地下室頂板上設計了園林景觀,需覆土0.5m,同時考慮到設備管線的高度及其保護土層厚度,最后確定覆土厚度為1.1m。

1)主樓室內部分地下室頂板設計

主樓室內部分的地下室頂板適宜考慮施工階段的承載力驗算,因此考慮施工荷載后樓板荷載取為5kN/m2。

2)園林景觀頂板設計

園林景觀部分除考慮覆土的重量外,尚需考慮景觀、道路及附屬設施的荷載;本工程景觀部分荷載取值為 4kN/m2,消防車道部分荷載較大,按照規范的要求應為 35kN/m2,但考慮到本工程地下室頂板上有1.1m 的覆土,荷載經過擴散后實際傳導到梁板上的荷載已大大減小,經計算擴散后消防荷載取值可按 20kN/m2考慮。

3)人防地下室的荷載取值

由地下室一層為人防地下室,所以對于本工程中的露天頂板要考慮到爆動荷載影響,但鑒于人防地下室頂板的爆動等效荷載要比消防車作用的板面等效荷載大,因此人防地下室頂板的荷載按照六級人防頂板的等效荷載考慮,取750kN/m2,但在設計中不同時考慮這兩種荷載的組合,僅需按人防爆動等效荷載進行地下室頂板計算。

2. 3 地下室側壁設計

1)進行地下室側壁設計時,側壁主要考慮的荷載有:結構自重、地面堆載及活載、防核爆等效靜荷載、側向土壓力、地下水壓力等,由于側壁受有多種荷載共同作用,受力較為復雜,為了簡化計算,在設計中可作如圖 1 所示的合理的簡化。

本工程地面活荷載取為q=10kN/m2,則折算土的厚度應為h= 10/18=0.56m,等代土壓力采用公式σ0=γ1h1ka計算。側向土壓力對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壓力采用公式 σs1=γh2ka,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壓力則采用公式σs2=γh3ka計算。經計算地下室 1 層的側壁板厚取為 350mm。

2)側壁的構造要求是,在與土壤接觸的側壁混凝土保護層取為40mm,地下室內部的混凝土則取為 15mm。把地下室側壁的水平鋼筋配置在外側,而豎向鋼筋配置在側壁內側。為了有效控制本地下室的側壁混凝土開裂,混凝土強度等級并不宜取得高,以減小混凝土的收縮應力,工程混凝土強度等級取為 C30。同時,本工程還設置了多道后澆帶,有效的減小了地下室混凝土開裂。

2. 4 地下室底板設計

1)地下室底板主要以抗滲和抗浮計算為主,地下水位按50a 一遇考慮取在室外地坪,抗浮水頭 5m,抗滲等級 P6。地下室底板所處土層為淤泥及淤泥質土,承載力較低不能作為持力層,故本次設計地下室底板按倒樓蓋設計,采用無梁樓蓋的方法計算,采用經驗法,經計算地下室底板厚 600mm。

2)地下室底板的鋼筋布置要合理。地下室底板同一方向的梁板面筋應布置在相同標高上,沒必要把兩個方向的板面筋布置在梁面筋以下。這是由于基礎梁兩個方向的面筋本身就存在高差,而若把底板雙向的面筋都布置在基礎面筋下,則會造成底板面筋的面筋保護層過大,造成窩頂情況出現。

3)抗浮樁的驗算與設計

抗浮計算無統一的計算公式,該工程抗浮計算按下式:

G+nRa>1.1Fw

式中,G 為柱底傳來恒載標準值即建筑物自重包括覆土自重(向下);n 為柱下抗浮樁的樁數;Ra 為抗浮樁的單樁抗浮承載力特征值;Fw為與柱對應的受荷范圍內地下水浮力標準值(向上)。

該公式中荷載標準值對應于樁的特征值,相當于基礎地耐力計算式,概念較為明確,且在驗算建筑物之抗浮能力時不應考慮建筑物上的活荷載。水浮力標準值 Fw= Hw×10×A,Hw為水頭高度,即抗浮設計水位與地下室底板底之間的高度;A 為水浮力的作用面積。因地下室抗浮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若考慮不當將會帶來嚴重的后果,且補救較為困難,所以抗浮驗算時安全系數取 1.1。另外,在設計中有許多對抗浮有利的因素在公式計算中無法體現,且均未予以考慮。如黏性土的阻水作用,地下室側壁的側阻作用,底板與土壤的粘結力和吸力均未記入,上部建筑物及地下室的整體剛度很大,上部建筑物的壓重在地下室部分的擴散作用均未考慮,這些有利因素均可作為安全儲備。

該工程樁基抗浮驗算時分兩種情況,一種為柱下抗浮樁,另一種為非柱下抗浮樁。對于柱下抗浮樁(取⑥軸交 F 軸處柱下樁計算)建筑物自重及覆土自重的標準值 G=1755kN,而該處承受的向上的水浮力標準值Fw=1037kN,G>1.1Fw,說明在有柱子的情況下,建筑物的自重及覆土自重比受到的水浮力大很多,足以滿足抗浮要求而無需抗浮樁。因此,對于柱下樁可不考慮抗浮要求,僅需滿足豎向抗壓承載力就可以了。對于非柱下抗浮樁 (取⑥軸~⑦軸交 F 軸~G 軸中間處非柱下樁計算),由于其承受的建筑物自重較小,G=489kN,Fw

=1037kN,G>1.1Fw。因此,非柱下樁必須考慮抗浮要求。根據工程地質勘察報告提供的數據及土層情況,經計算確定該工程抗浮樁的單樁豎向抗浮承載力特征值Ra=680kN。因此,根據上述抗浮計算公式G+nRa>1.1Fw,89kN+680kN=1169kN>1.1×1037kN,滿足抗浮要求。

3結語

地下室作為整個建筑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決定著整個建筑結構是否具有穩固的基礎,在一些高層建筑中,地下工程的造價甚至還比上部結構造價要高。而由于地下室的特殊位置,其結構設計是較復雜的設計問題,要考慮以及涉及的內容繁多,甚至對于一些關于地下室結構的設計問題目前還沒得到思想一致,如基礎與地基的相互作用、上部結構剛度對地基基礎的影響程度等。鑒于地下室的復雜設計因素,這要求我們設計人員在進行地下室結構設計時應把握安全可靠、經濟合理的協調原則,從技術以及經濟方面去深入研究地下室結構的設計技術問題。

參考文獻:

[1] 顧曉鵬.SATWE 計算軟件在地下室結構設計中的應用[J].山西建筑,2008,34(15):53-54.

[2] 都軍花,梁麗芳.建筑工程中地下室結構設計探討[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25(9):179-180.

篇4

關鍵詞:高層建筑 基礎 地下室 混凝土 施工

中圖分類號:[TU20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在實際工程中,對于高層建筑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和地下室外墻混凝土施工,如何做到有效預防和控制混凝土變形裂縫的出現,就顯得非常重要。本文結合某寫字樓工程的基礎地下室混凝土施工實例,介紹了在施工中通過澆筑、養護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防止基礎大體積混凝土和地下室外墻混凝土出現變形裂縫的經驗,可供同類工程借鑒參考。

一、工程實例

本寫字樓工程周邊原有建筑密集,場地狹小。主樓地上15層,裙房地上4層,均設2層地下室。建筑面積26570m2,框架剪力墻結構。

1、基礎底板大體積混凝土施工

工程采用上翻式承臺、地梁的筏板基礎,底板厚900mm,承臺地梁高1800mm。平面形狀近似為矩形,長54m×寬33m,主樓與裙房間設一條寬800mm后澆帶。由于基礎混凝土工程量大,基坑較深,為確保基礎結構的整體性和安全性,考慮施工搭接和市區施工的困難,基礎底板以后澆帶為界分成A、B兩段施工:A段為后澆帶以西的裙房部分,混凝土量540立方;B段為后澆帶以東的主樓部分,混凝土量1500立方。每段水平向不留施工縫,一次性澆筑;豎向在基礎上翻梁以上500mm處設施工縫。

混凝土下料振搗時按“分層、分段、連續不斷地薄層澆筑”的原則進行,由于基礎為上翻式地梁,因此底板部分先澆筑并注意振搗密實,上翻梁部分在底板部分澆搗后2小時再行澆筑,使底板混凝土有一定的沉落時間,混凝土澆筑至設計標高后,用長刮尺刮平,清除殘余浮漿后用木蟹鐵板打光,混凝土收水后用鐵板反復壓光,壓閉混凝土表面毛細孔,提高混凝土防水性能和表面平整。

2、地下室外墻板混凝土施工

地下室外墻墻厚500mm,總延長米為200m,混凝土C40,抗滲等級S8。與基礎施工相同,以后澆帶為界,分成A、B兩段施工。由于設2層地下室,豎向共設4條施工縫,采用鋼板止水帶止水。為確保外墻混凝土澆筑的整體性、連貫性,防止出現施工冷縫,在外墻混凝土澆筑前,先將獨立柱和內墻板混凝土預先澆完,以便集中力量進行外墻混凝土的連續澆搗。

外墻混凝土澆筑采用2臺混凝土泵車,其中1臺固定泵停放在基坑北側,用硬管接入,另一臺置于基坑南側,為汽車移動泵,軟管擺布。混凝土澆筑從后澆帶開始,按斜面分層法振搗,根據當時的氣溫和混凝土的初凝時間,每澆筑一段長度,及時調整泵送管,循序循環推進,以避免出現施工冷縫。為避免外墻混凝土收縮裂縫(一般以豎向裂縫的方式出現)的產生,施工時要求在外墻外側設水平溫度鋼筋,間距不大于150mm,且嚴格控制混凝土的保護層厚度嚴禁超厚。根據泵送工藝要求,混凝土坍落度在現場出料時嚴格控制為12±2cm,凡超出范圍的,一律退場,專人負責此項工作,絕不允許在現場加水。

二、混凝土裂縫產生的原因分析

1、基礎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產生的原因

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由于混凝土內部與表面散熱速率不一樣,在其表面形成較大的溫度梯度,從而引起較大的表面拉應力。同時,此時混凝土的齡期很短,抗拉強度很低,溫差產生的表面拉應力,超過此時的混凝土極限抗拉強度,就會在混凝土表面產生表面裂縫。此種裂縫一般產生在混凝土澆筑后的第3天(升溫階段)。

混凝土降溫階段,由于逐漸降溫而產生收縮,再加上混凝土硬化過程中,由于混凝土內部拌合水的水化和蒸發以及膠質體的膠凝等作用,促使混凝土硬化時收縮。這兩種收縮由于受到基底或結構本身的約束,也會產生很大的拉應力,直至出現收縮裂縫。

2、地下室外墻混凝土裂縫產生的原因

地下室外墻混凝土裂縫主要是收縮裂縫。混凝土降溫產生的收縮和硬化時的收縮,受到結構本身和基坑邊壁等的約束,產生較大的拉應力,直至出現收縮裂縫。

三、混凝土的測溫和養護

1、基礎混凝土的測溫和養護

為防止大體積混凝土內外溫差超過限值而產生溫度裂縫,在混凝土內布置測溫點,掌握基礎內部實際溫度變化情況,監視溫差波動,以指導養護工作。 基礎澆搗時氣溫較高,在混凝土表面用木杠緊壓整平后,覆蓋一層塑料薄膜,兩層麻袋布(草袋),并澆水濕潤,此后根據溫控數據確定覆蓋材料的增減。

基礎承臺測溫點共布置27點,另有薄膜下溫度測點2個,大氣溫度和室內溫度各1個測點,根據經驗,大體積混凝土的溫差變化在1~72h內波動最大,因此在這段時間現場值班不間斷測量,測試頻率為每2小時一次,測試時要求記錄以下數據:①混凝土入模溫度;②每次測溫時間,各測點溫度值;③各部位保溫材料的覆蓋和去除時間;④澆水養護或恢復保溫時間;⑤異常情況如雨、風等發生的時間。

測溫前確定混凝土內中心溫度與表面薄膜下溫差達到27℃時,必須采取保溫應急措施,實測溫度顯示大多數測試點溫差值在25℃以下,僅有2點一度溫差值超過29℃,現場采取停止澆水養護和覆蓋雙層干麻袋后在1小時內即以提高表面溫度來降低內外溫差。

2、地下室外墻混凝土的養護

地下室外墻混凝土易出現收縮裂縫,除在配合比選定上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在施工中采取外側加密橫向鋼筋、嚴格控制坍落度等措施外,后期的養護也至關重要。本工程采取以下措施:

長期的帶模養護:由于采用木模,故保持模板的完全濕潤可以使得混凝土內部拌合水的水化過程中,保持濕潤環境,補充水源。澆水養護基本上采取連續循環的方式,澆水面為外墻的內外側面。在混凝土獲得一定強度后,松開對銷螺栓,使得模板與混凝土界面可以淋水,帶模養護,規定20天拆模。繼續養護:模板拆除后,繼續對外墻混凝土澆水養護15天。

總之在本次寫字樓地下室工程完成后,基礎大體積混凝土表面和外墻混凝土表面均無明顯裂縫出現,達到了預期目的。雖然使用商品混凝土施工的地下室外墻易出現收縮裂縫,但只要措施得當,還是可以避免或得以控制的。關鍵在于盡可能將墻板的水平鋼筋置于混凝土外側,控制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得超厚,水平鋼筋的間距盡可能小于150mm。嚴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絕不允許現場加水。建議盡可能延長拆模時間,澆水養護時間應大于30天。同時對于此類基礎大體積混凝土而言,養護措施極為重要,應根據施工時的氣溫、測溫情況,采取相應的養護方法。布置合理的測溫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可以為養護提供調整依據,同時摻加相應的高效微膨脹劑對混凝土能起到補償收縮作用,也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裂縫抗滲能力。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高層建筑工程;施工技術

中圖分類號:TU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工程概況

擬建建筑物層高21層,主樓地下2層,地面19層,總高度78.2m,附樓2層,結構為框剪結構,經過多個設計方案論證,樁基工程采用后壓漿鉆孔灌注樁,樁荷載形式為端承—摩擦樁,共布設后壓漿鉆孔灌注樁290根,其中φ700樁256根,φ600樁34根,有效樁長17~18m,單樁承載力設計值為2250kN。該工程工程地質條件(見表1)。

表1工程地質描述

2.注漿鉆孔灌注樁施工工藝

后注漿鉆孔灌注樁施工工序為:鉆進成孔吊放鋼筋籠(同時預埋注漿管) 澆灌混凝土成樁后注漿。

3.1成孔工藝

采用泵吸反循環全面鉆進成孔工藝。開鉆前在樁位處埋設大于樁徑500mm的護筒,鉆機對位偏差小于lcm,剛開鉆采用正循環鉆進,待鉆進4~5m后采用反循環鉆進,鉆孔過程中應控制好泥漿參數和鉆進參數。鉆進成孔均采用切削具疏齒狀排列的三翼錐形鉆頭全面鉆進。鉆頭直徑φ700mm、φ600mm兩種。

2.2吊放鋼筋籠(預埋注漿管)

(1)在成孔后把兩根注漿管連同鋼筋籠下入孔內。

(2)注漿管檢查。注漿管必須經過檢查,無銹蝕,無裂痕,耐壓性能好,尤其管內不得有銹蝕及其它雜物,防止鐵銹及雜物進入注漿閥,使注漿閥堵塞,造成注漿失敗。

(3)預埋注漿管:成孔檢查合格后,兩根后注漿管隨鋼筋籠下入孔內,注漿管綁扎在鋼筋籠上對稱安裝,安裝注漿閥時注意注漿閥高度為300mm左右,且向內彎曲15°,以進入孔底錐面內,然后填入級配合理的碎石,高度以填埋注漿閥高度為宜,注漿管在下入孔內過程中,應向注漿管內注入清水,以檢查注漿管是否漏水,并可平衡管內外水注壓力差,以防損壞注漿閥,下入孔內后在注漿管上部安裝絲堵,防止其它雜物進入。

2.3混凝土灌注

混凝土采取水下灌注,混凝土標號為C25,在對孔深、泥漿等相關性指標驗收合格后開始灌注。灌注前把0.2-0.5m3碎石投入孔底。灌注時要求導管離孔底0.3~0.5m,初灌量應保證導管埋深1.2~1.5m,灌注混凝土應連續進行,并嚴禁把導管底拔出混凝土面。

2.4成樁后注漿

(1)注漿技術參數

①采用525#R普硅水泥,水灰比為0.6。

②注漿量:單樁設計注漿量為1.38m3,必須嚴格按設計注漿,實際注漿時需大于或等于設計注漿量。

③壓漿速度:5O~75L/min。

④注漿壓力:初始0.5~1MPa。正常1.5~2MPa,最大3MPa。穩壓時間15min左右。

⑤注漿閥門設計:根據注漿內徑在下部打孔,孔徑累計面積與注漿端面積之比>1.05,且保證噴射有效面積。

⑥投石高度為50cm,注漿閥的有效長度設計為3Ocm。

(2)注漿施工

壓漿采用2SNS型高壓注漿泵并配以YJ340型泥漿攪拌機,總功率14kW。采用純壓式灌漿法,成樁3~5d后,把地面注漿系統與孔內一根注漿管連接,另一個注漿管絲堵打開,壓入適量清水,沖洗孔底內注漿腔室,待另一注漿管內出清水后,開始注入按設計水灰比配制的水泥漿液,待另一注漿管內流出水泥漿液時,停注,安裝上絲堵,繼續注漿,待壓力達到1.5MPa時,穩壓15min左右,堵上此注漿管,換另一注漿管二次注入水泥漿液,壓力達到1.8~2MPa時,穩壓15min,拆洗上部注漿系統,進入下一條樁施工。樁底注漿示意圖見圖1。

圖1樁底注漿示意圖圖2樁底注漿機理示意圖

3.注漿效果及特點分析

根據質量監督部門樁基檢測結果,該工程單樁承載力提高6O-800%。且地層卵礫層固化良好,達到微風化巖層效果。由于此高層建筑有2層地下室,開挖到基礎樁頂標高-7m處,可見部分樁身有3~10mm水泥漿層護裹樁身,還有部分脈狀水泥延伸,厚度50~150mm,長度2~3m。由此可見后注漿工藝產生的固化、劈裂、擴底擴徑效應,達到了后注漿工藝提高承載力的目的。該大樓鉆孔灌注樁施工中成功地使用了樁后注漿這種新技術工藝,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其特點為:

3.1有效提高單樁端承力

由于后注漿的擠壓、充填固結作用,在樁底形成擴大頭且消除了鉆孔灌注樁沉渣的存在,使樁體與樁端持力層有效地結合在一起,且由于高壓注漿使樁底產生反向預應力,能有效地發揮和增加單樁端承力。根據該大樓樁基檢測中心做的高應變測試曲線分析,由于后注漿工藝使樁端持力層(卵石層)端阻進入微風化巖層,進一步證實樁端注漿的有效性。

3.2有效提高樁側摩阻力

由于漿液沿樁周向上擴散泛漿,能部分增加單樁摩阻力,根據現場開挖情況,部分樁在樁上部可見5~15mm厚的注漿層。

4.3能消除一些不明不良地質現象,改善樁身受力情況

在施工中,樁注漿量均大于設計注漿量1.5t,部分樁漿量大于2.5t,個別樁達到9t。根據基礎開挖到樁頂標高時(-7m左右)發現脊脈狀注漿物存在,厚為50~150mm不等,且不規則,說明后注漿工藝能消除部分不良地質的影響。

3.4加固地基

由于全部工程均采用后注漿法施工,由于漿液對樁周土的壓密作用,并使部分漿液滲透土粒、砂粒、礫石粒之間的間隙里,使其固結與四周地層緊密相依,從而使整個地基得到加固。

3.5工藝先進

后注漿工藝在我國是20世紀9O年代初形成的一種先進的施工工藝,是科學技術在工程施工中的具體運用,由于其科學性和先進性,已在世界范圍內多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發展。

3.6不足之處

高壓注漿易損件多,易壞,成本升高,地質情況復雜時,注漿量不易控制。

4.樁端壓漿工藝提高承載力機理簡析

由于此工法應用時間尚短,研究有待深入,對其機理簡述如下:對于采用泥漿護壁工藝成樁時,往往在孔底形成一個沉渣軟弱層,即使通過置換泥漿或抽渣筒排渣等認真清底措施,也很難達到清除沉渣的標準。通過設置于樁底的柔性注漿腔壓入水泥漿,漿泡逐步擴大并向外擠壓,就會壓密沉渣軟層而硬化此層,繼而對樁端土層產生壓密,從而大大提高樁底土層的剛度和強度,促使端阻同步甚至超前發揮。同時,壓力膠囊在注漿壓力作用下產生徑向擴張的過程中,將使其周圍梨形區范圍內的土體受到擠壓和剪力作用(近似于圖2中的I區、Ⅱ區),將迫使Ⅲ區土體壓密并對樁身下端產生握裹效應,使得樁側阻力也會有所提高。至于能夠對樁身下端產生握裹作用的范圍,參照梅霍耶夫承載力公式解約為樁徑的4~8倍,甚至更大,并隨樁端處土體抗剪強度增大而增加。樁底沉渣軟層的壓實硬化,樁端土層的壓密,相應的支承面積的擴大以及在樁身下段土層對樁體產生的握裹效應等綜合作用,使樁端壓漿能提高樁的承載力。

關于采用壓漿工法提高單樁豎向承載力的數值,對于不同持力地層、不同長度的樁,據已有注漿樁與普通樁試樁資料對比,綜合為0.2~2.0倍(這里的0.2倍是指樁端持力層為軟弱的粉質黏土土層)。本地區的持力層多為中密一密實砂、礫石或卵石層,樁端壓漿樁的極限承載力較未壓漿樁增幅一般達到60~200%。其變動幅值是與樁端持力層條件、樁土工作體系狀況、工藝條件及工藝參數諸因素密切相關。當持力層為粉土、粉細砂層時增幅小。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結構轉換層;支撐體系;混凝土;模板;鋼筋;施工技術;質量監理

1 前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城市建設中高層建筑的不斷增加,高層建筑轉換層結構由于跨度大且承受的豎向荷載很大,致使其構件截面尺寸高而大,連續施工強度大,施工過程復雜。現以本人擔任總監理工程師的某高層商住綜合樓為例,談談高層建筑轉換層結構大梁的施工質量監控控制要點。

2 工程概況

某大廈為一高層商住綜合樓,建筑總面積25680m2。地下2 層,地上17 層。1~4層為框架結構商業用房,層高4.8m;5層為結構轉換層,層高4.8 m;6層以上為剪力墻結構住宅,標準層高2.8 m。轉換層為梁式結構,施工荷載大梁截面尺寸為1200 mm ×2500 mm, 板厚250 mm,裙房屋面板厚為150 mm。

3 施工方案選擇

由于本工程轉換層大梁截面尺寸達1200 mm ×2500mm,自重達7.5 t/m,施工時加上模板自重及施工活荷載,合計線荷載接近80 kN /m。下部樓蓋(即5層樓蓋)難以直接承受施工荷載,必須采取措施解決荷載的安全傳遞問題。另外,轉換層大梁屬超長大體積混凝土梁,極易產生收縮裂縫和溫度裂縫,必須采取措施予以控制。

根據以往工程施工經驗,轉換層大梁一般有通天支撐一次支模澆筑法、埋設型鋼桁架加強模板法和分層澆筑迭合成型法等3種支模方案可供選擇。

3.1 通天支撐法

通天支撐一次支模澆筑法是將施工過程中轉換層大梁自重等荷載通過支撐層向下傳遞,直到地下室底板傳給地基。本工程從轉換層梁底(相對標高24.000 m)到負二層地下室底板面(相對標高- 9.6 m),支撐高度達33.6 m, 需要大量的模板及支撐材料,費工費料且受力不明確。

3.2 埋設鋼桁架加強模板法

采用在轉換層大梁中埋設型鋼桁架,將型鋼桁架與模板連為一體,以承受全部大梁自重及施工荷載,大梁一次澆筑成型。此方案與通天支撐法相比,可節省大量的支撐材料,但型鋼桁架埋于混凝土中, 一次耗鋼量大,不經濟。

3.3 分層澆筑迭合成型法

將大梁分2~3層澆筑迭合成型。此方案應用迭合梁的原理,將梁沿水平方向分2~3層澆筑,待下層混凝土達到70%的設計強度后澆筑其上一層混凝土。利用澆筑第一層混凝土形成的梁支承第二層混凝土的自重及施工荷載;利用下兩層已澆筑的混凝土形成的迭合梁支承第三層混凝土的自重及施工荷載。梁下模板的支撐僅需考慮第一層混凝土自重及施工荷載,可節省大量的模板及支撐材料。同時,混凝土分層澆筑,每層混凝土體積大大減少,對于控制轉換層大梁大體積混凝土收縮裂縫和溫度裂縫是非常有利的。

以上3個方案,分層澆筑迭合成型法最經濟且施工方便,在與設計溝通后確定按第3方案分2層進行施工。為確保下部樓蓋(即5層樓蓋)能夠承受轉換層施工時的荷載,對4層和5層樓蓋進行頂撐加強,模板支撐方案如圖1所示。

圖1 轉換大梁層模板支撐示意圖

當然,我們也注意到,分層澆筑迭合成型法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分層澆筑可能引起的永久性的附加應力以及分層澆筑形成的施工縫對梁的整體性的影響; 先澆筑的下層混凝土結構在上層混凝土澆筑時將作為承重結構。而迭合面處位于梁腹,設計未考慮受力鋼筋,要求施工單位在根據實際計算的內力情況驗算其負彎矩,在征得設計認可的情況下進行增設負彎距鋼筋來保證結構有完整的承載力。

4 施工質量監理控制要點

4.1 模板工程

4.1.1 支模體系復核

對施工單位按分層澆筑迭合成型法設計的支模體系,監理工程師必須對其計算過程進行復核。包括梁底模、側模的強度及變形,豎檔及擱柵的強度及變形,梁底支撐桿件的強度、剛度及穩定性驗算,必須全部符合要求才能保證模板體系的正常使用和施工安全。

搭設模板支撐時,要求上、下層支撐在同一位置,以保證荷載的正常傳遞,同時應確定合理的拆除支撐的次序,使施工階段結構受力達到最小。

4.1.2 模板施工質量監控

加強對支撐系統的檢查,將其作為轉換層施工的一個關鍵工序進行嚴格的質量控制,確保支撐系統的承載能力和穩定性;加強模板安裝質量的監督和控制,確保其可靠性(不變形)和嚴密性(不漏漿)。

轉換層大梁跨度較大,最大跨度為9.9 m,按規范要求,跨度超過4 m 應起拱1/1000~3/1000。考慮到大梁采用分層迭合法施工,梁底模按2/1000起拱。

為保證轉換層在施工過程中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在轉換層混凝土強度達到100%之前,4層和5層樓蓋下的加強支撐均不得拆除。轉換層大梁底模須待同條件養護的混凝土試塊強度達到100%設計強度后方可拆除。

4.2 鋼筋工程

轉換層的跨度和承受的荷載很大,其配筋較多,而且鋼筋骨架的高度較高,施工時應采取措施保證鋼筋骨架的穩定和便于鋼筋的布置。

4.2.1 鋼筋綁扎安裝順序

為了配合轉換層大梁混凝土的分兩層澆搗,鋼筋相應從底部開始分層綁扎安裝。在底模鋪好后,先綁扎轉換梁底部的鋼筋。為了不互相干擾,底部鋼筋與箍筋分批穿插協調安裝綁扎,在底部箍筋穿插到位后,再立起箍筋。從第二層底筋起,在每跨梁內用兩根短鋼管找好標高,扣接在兩側支撐架上,作為鋼筋的臨時支托,待校正鋼筋位置、焊好支架后,拆去短鋼管。按此順序自下而上逐層放置和綁扎水平鋼筋及S形拉筋。

當鋼筋綁扎至疊合面時,用鋼筋支架將疊合面附加筋固定,同時按1.3 m 梁高加設與大梁同規格同間距的箍筋,使疊合面處箍筋封閉。疊合面以上的鋼筋待下層混凝土澆筑后再穿入箍筋內定位并固定。

4.2.2 迭合面及保護層處理

為保證分層澆筑混凝土的質量,減少沖剪力,在迭合面用長1.5 m、直徑12 mm、間距200 mm的插筋呈梅花形布置(有箍筋處此筋取消),保證結構整體性能不受混凝土分層澆筑的影響。所有主筋、分層之間及保護層每隔1 m 用長1200 mm 直徑25 mm 鋼筋作墊鐵,以保證鋼筋豎向間距準確。

4.2.3 轉換層上剪力墻預留插筋的定位控制

轉換層上部為標準層住宅,其構件的截面尺寸都比轉換層構件截面尺寸小,預留插筋位置準確是控制上層軸線的關鍵。現場監理對施工單位放線人員通過各構件的控制線確定的預留插筋位置進行復核,并用紅油漆標識,確認后由班組按設計要求布置預留插筋。檢查無誤后, 插筋用點焊固定在梁鋼筋上,預留插筋上部必須綁扎三道水平筋,以增強其整體性。插筋預留完畢后,進行通線檢查,根據設計圖檢查各開間、門、窗洞口的相對位置,確保正確無誤。

4.3 混凝土工程

4.3.1 混凝土強度等級及配合比

本工程結構轉換層的柱、梁、板混凝土強度等級均為C45。因支撐大梁的柱及轉換大梁鋼筋非常密集,振搗困難,稍有疏忽就容易造成混凝土不密實,甚至造成蜂窩、孔洞、露筋等質量問題。采用5~30 mm 粒徑較小粗集料,流動性較大,具有自密實特性的商品混凝土,直接泵送至工作面。盡管分兩層澆筑混凝土可減小混凝土內外溫差,但混凝土即使在沒有內外溫差的情況下仍有可能由于凝結過程中產生的收縮而開裂。為此,我們采取在混凝土中摻入適量AEA 膨脹劑和緩凝劑的辦法,這樣既可補償混凝土的收縮,同時又能減少綜合溫差,有效地防止了大體積混凝土的開裂。

4.3.2 混凝土澆筑

轉換層大梁的鋼筋密集,特別是梁柱節點處密度更大,在混凝土振搗時應注意分層搗實,避免過振、漏振。當鋼筋較密、振動棒不能插入振動時,應由工人用鋼纖仔細插搗,確保混凝土的密實性。在泵送混凝土開始時, 用相同成份和比例的水泥砂漿泵管以保證泵送混凝土輸送正常。為防止管道堵塞,泵送混凝土時先慢后快,最長時間不得超過20m in泵送一次。大梁混凝土澆筑時采用兩臺泵機,從兩端同時向中間澆搗,這樣使大梁受力均衡。第二次澆搗上層混凝土時,必須等第一次混凝土強度達到75%時再與樓板一起澆筑,澆筑前迭合面必須按施工縫進行處理。

4.3.3 迭合面施工縫處理

轉換層大梁分兩層澆筑形成的迭合面,按現行的混凝土工程質量驗收規范關于施工縫表面混凝土的處理要求來進行處理。即將迭合面表面混凝土鑿毛并沖洗干凈,形成粗糙面,與梁中原有的箍筋和迭合面插筋共同抵抗迭合面上的剪應力,保證迭合面的抗剪強度。

4.3.4 混凝土測溫與養護

轉換層梁屬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及完成后應加強溫度監控。當混凝土內部溫度與底面或表面溫度差超過25℃時, 及時采取降溫、升溫措施。

在混凝土泵送之前應指派專人對混凝土拌合物的塌落度進行檢測。在梁、板混凝土澆筑完畢,二次收面后,應立即用塑料薄膜覆蓋,其上再覆蓋麻袋或草墊, 指派專人定期澆水,保證混凝土表面濕潤,養護時間不小于14 d。

5 結束語

本工程所采用的分層澆筑迭合成型法對梁式轉換層施工,保證了轉換層的支模系統穩定可靠,混凝土溫差控制嚴密、無裂紋產生,確保了工程質量,加快了施工工期,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果,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GB50010- 200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S].

[2]楊嗣信,胡世德,高層建筑施工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2.

篇7

【關鍵詞】高層建筑;結構設計;剪力墻結構; 施工質量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TU20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隨著建筑高度的不斷提升,剪力墻結構由于其結構剛度大、整體性好等優勢而被廣泛應用于高層建筑中,針對剪力墻結構類型特點通過結合工程實際情況而采取合理有效地設計措施相當重要,

1.項目實例

某高層住宅辦公樓,地下為兩層地下車庫,地上為 30 層公寓住宅,建筑總高度為 95.8m,建筑長寬比為 3.6,高寬比為 2.7。 該建筑經過論證最終采用剪力墻結構類型, 由剪力墻結構來直接承受建筑物的水平以及豎向荷載。 由于剪力墻結構其墻體全部由鋼筋混凝土所構成,因此其自身平面內具有較大的抗側剛度,能夠有效地抵抗較大的水平側向力。在水平荷載作用下,剪力墻結構將主要產生彎曲型的變形。

2.高層建筑剪力墻結構設計

2.1 剪力墻結構布置

對于一般剪力墻布置來說,其應當主要沿主軸方向布置,而針對巨型、L 形、T 形等建筑平面,則可采用沿兩個軸線方向布置。同時在布置剪力墻時,應盡量避免出現只有單向有墻的情況,同時對內外剪力墻采取拉通對直設置。合理地布置剪力墻數目是關鍵, 同時還應當滿足結構質量中心與剛度中心的重合,避免結構出現過大的扭轉。 這就要合理充分掌握剪力墻布置間距來體現。 剪力墻布置間距適中將有助于發揮剪力墻抗側力構件作用,而且還可以合理地增大結構的利用空間。對于剪力墻上的門窗洞口布置應當上下對齊,明確墻肢和連梁的位置,且剛度相差不大,應避免三個以上的洞口集中于同一個十字交叉墻附近。 另外,由于剪力墻中的連梁剛度較弱,不宜將樓面主梁支承載在連梁上。對于本項目來說,本項目建筑用途為住宅公寓,抗震設防烈度為8 度,設計地震分組為一組,建筑場地類別為二類,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 0.20g,基本風壓(50 年一遇)為 0.65kN/㎡,地面粗糙度為 A 類,結構設計合理使用年限為 50 年,建筑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結構抗震等級為二級,主樓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甲級。 該建筑體型對住宅平面布置有利,

2.2 剪力墻結構設計要點

剪力墻作為一種具有較大剛度、整體性好、抗側力好的結構類型。 結合實踐經驗,筆者提出剪力墻結構設計中重要的幾點設計要點如下:(1)對于地震效果較大的情況下,單純地提高剪力墻結構的抗側剛度,這將造成基礎以及剪力墻結構的成本增加。(2)應合理布置剪力墻數量,過多的剪力墻數量將增加結構主體重量同時造成工程浪費。 (3)嚴格按照規范要求來進行剪力墻的構造配筋,配筋率的過低將會造成剪力墻結構延性較差。(4)合理設計剪力墻的墻長及其墻厚,避免出現墻肢承載力得不到有效發揮。綜上所述,對于剪力墻結構設計一方面要保證結構具有足夠的抗側剛度,同時還需兼顧結構成本的優化。

2.3 剪力墻結構的構造設計

對于剪力墻結構設計來說, 不僅僅應滿足結構的計算結果要求,同時還應滿足規范的構造要求,構造要求對于保證剪力墻結構的延性等具有重要意義。根據《高規》規定,還應在結構設計時采取如下措施:(1)除注明者外,剪力墻墻體水平鋼筋放在外側 ;墻體鋼筋網之間設直徑 8@600x600 拉筋; 剪力墻墻體水平鋼筋不得代替暗柱箍筋的設置。(2)連梁應沿整個梁高設置側面縱筋(腰筋);除特殊標注外,連梁腰筋按墻體水平筋拉通。(3)樓板內設備預埋管上方無板上部鋼筋時 ,沿預埋管走向設置板面附加鋼筋網帶,鋼筋網帶取直徑 6@150x200,最外排預埋鋼管中心至鋼絲網帶邊緣水平距離 150。(4)當上部墻柱伸入地面與土體接觸 、或其中一段墻柱臨水時 ,無論其外表面是否設置了建筑防水層,墻柱迎水面、接觸土體面的縱筋保護層應按上部結構的保護層厚度增加 30(墻)、20(柱)。

3.剪力墻結構計算分析

對本工程剪力墻結構通過采取 SATWE 有限元分析程序對結構的內力與位移進行分析,模型采用的設計主要荷載取值見表 1 所示。

表1樓、地面活荷載以及主要設備控制荷載標準值(kN/㎡)

對框架-剪力墻結構中跨高比較大的與柱墻相接梁以及某些連梁, 該梁的重力作用效應比水平風或水平地震作用效應更加明顯,此時需考慮梁剛度的折減,以控制正常使用時梁裂紋的發生和發展。 另外,高層建筑樓層的側向剛度不宜小于相鄰上部樓層側向剛度的 70%或其上相鄰點層側向剛度平均值的 80%。 經過采取一系列的計算,計算結果表明,本結構各項結果均應在正常范圍之內,既滿足規范要求,又符合以下三點規律:(1)柱、剪力墻的軸力設計值均為壓力;(2)柱、剪力墻基本為構造配筋:(3)梁基本無超筋,剪力墻、連梁均滿足界面抗剪扭的要求。

3剪力墻結構施工質量控制和預防措施

3.1 施工前的技術準備工作。 要認真做好各種設計圖紙的會審,運用規范和標準圖集,并且結合工程建設經驗,認真詳細地核對結構圖與建筑圖、水電施工圖等,要盡可能地把圖紙當中所存在的一些常見問題,比如,軸線尺寸、細部標注尺寸以及標高等是不是有誤,各類設計構造的做法能不是能夠在實際施工中加以實現;結構配筋是不是足夠合理,節點復雜位置的鋼筋能不是能夠順利就位,是不是能夠滿足振搗的要求和必要保護層的厚度,是不是存在漏配鋼筋等現象,配筋詳圖和配筋平面圖之間是否存在矛盾,是否存在配筋顯著偏小的現象,水電埋管的留洞和建筑結構是不是存在沖突,各位置的建筑詳圖設計是不是切實可行,各位置的建筑方法是不是合理,水電埋管是不是太過密集等,為其今后施工的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2 梁柱節點的鋼筋綁扎工作。 對梁柱節點來說,只要有超過四個方向的梁穿過,就有可能造成一部分梁面筋保護層的厚度要大大超過設計的要求,這對于梁的承載能力會造成非常大的影響。這時,應當及時向相關人員進行反映,并且重新計算出梁所具有的承載力,并且依據梁面筋的具置以確定梁箍筋所處的高度。在具體工程實踐之中,一般都會將跨中區域梁面筋進行強行地抬高,這一辦法對于提升梁的承載力缺乏幫助,反而還會極大地提升施工的費用。在實際工程操作之中,墻柱鋼筋電渣的焊接頭將會大量地存在,比如,存在焊包不均勻等質量問題,其發生原因主要在于鋼筋接頭端部的截面和鋼筋縱向軸線不夠垂直,因而造成臨近焊接完成之時并在向下擠壓過程中出現用力的不均,進而導致焊包的嚴重不均勻,從而有可能降低鋼筋接頭所具有的強度。為此,應當在正式焊接之前先使用氣割把鋼筋接頭端加以削平,從而確保切后和縱向軸線能夠保持垂直,并且要把表面加以清理干凈。

3.3混凝土裂縫的控制工作。在高溫施工環境下,由于溫度比較高,為了避免混凝土產生裂縫,應當采取以下五條措施:一是改進配合比的設計,通過優選原材料和加入高效的減水劑,以控制混凝土水泥單方的用量于250kg/m3左右,并且不摻加任何一種微膨脹劑。二是混凝土入模溫度嚴格地控制于 30℃之下,并且降低混凝土內部的實際最高溫度升高的速度。三是科學合理地進行施工,運用混凝土泵送技術將板于大梁分開進行澆筑,全部采取斜面分層法,墻體與框架柱則運用整體分層法,并且嚴格地控制分層的厚度。四是強化混凝土養護。水平構件應當覆蓋塑料布,而豎向構件則應外掛麻袋片,并且外包塑料布。澆水的次數以確保塑料布內出現凝結水為主要標準。

4.結語

高層建筑剪力墻結構設計的主旨是發揮這種結構剛度大、美觀等特點,且又能解決高建筑成本等問題。 隨著建筑不斷的復雜化以及建筑高度的不斷提升,剪力墻結構成為了現代建筑結構設計中較為常用的結構類型之一,其被廣泛應用在住宅和旅館建筑結構中。隨著建筑高層化的發展,對剪力墻性能及施工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這就需要相關人員在生產建設實踐中,更好地總結施工技義的特點與質量提升措施,以通過建筑剪力墻施工質量的提高,促進建筑施工更有效地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周浪.高層住宅剪力墻結構優化設計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11:95-182.

篇8

[關鍵詞]高層住宅建筑;施工管理;應對策略

高層住宅建筑是指層高超過10層且總高度超過24m的住宅建筑物,由于建筑的層數較高,對設計結構、施工工藝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導致施工管理具有一定的復雜性。

1高層住宅建筑的施工特點

現代城市中的高層住宅建筑為城市居民提供了居住空間,高層住宅建筑在施工過程中有以下幾個特點:(1)地基深:高層住宅建筑由于高度較高,需要相對應深度的地基,且支撐地基需要具備較好的強度。對施工團隊的專業水平也有一定要求。需要應用嵌入式微風化巖層。高層住宅建筑的地下室所在位置相對也比較深,因此需要考慮到結構抗浮所導致的施工問題。對于直徑較大的地基需要使用混凝土加鋼管的結構[1]。(2)結構復雜:高層住宅建筑多為混合型結構,建筑的施工工程復雜,且對施工工藝的要求較高。(3)工程量大:高層住宅建筑的施工工期長且工程量大,這對施工安全管理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尤其是對于地基施工。高層住宅建筑對排水工程的施工要求較高,因此要重視排水工程的作業,并加強施工管理。(4)新工藝的應用:許多建設企業通過應用新工藝、新技術和新材料來進行高層住宅建筑施工,從而提升施工效率,有助于樹立企業形象。

2高層住宅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施工管理主要是為了保障高層住宅建筑的施工質量以及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而現代高層住宅建筑施工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2.1施工復雜

不同類型的高層住宅建筑所使用的施工設計和施工技術也有所不同。此外,即使是功能相同、工程性質相同,但是施工環境和區域不同也使得高層住宅建筑的表現形式出現差異,這也就導致了高層住宅建筑施工管理存在一定的復雜性。

2.2施工效率下降

高層住宅建筑施工不像一般工作一樣,可以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方進行工作,項目人員一般在施工期間內要進行跨地域或跨國工作。項目地點的變化給員工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且許多高層住宅建筑施工場所位于偏僻的地區,導致員工生活單調、乏味,工作積極性下降,從而導致施工效率的降低。

2.3施工容易受到天氣的影響

高層住宅建筑施工屬于露天作業,工作環境容易受到天氣的影響,例如雨、雪、風暴、強烈日照等,工作計劃容易受到天氣影響而被動中斷,需要頻繁的變更施工計劃來適應實際工作情況。因此,制定科學的施工規劃對于施工管理具有重要影響[2]。

2.4施工周期長

通常來說,高層住宅建筑建設時間需要數個月到數年不等,這樣來說,項目人員和工程結構相對比較穩定,能夠在一定時間內保持連續的管理活動,且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改動。

3高層住宅建筑施工管理策略

3.1加強施工管理意識

在高層住宅建筑施工過程中,要想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首先要提升管理人員的管理意識,讓其認識到項目管理對施工質量的影響,通過大力宣傳高層住宅建筑施工管理知識、開展施工管理講座以及專題會議等形式,保障每個施工人員都能做好自身的工作。此外還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對高層住宅建筑施工進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3]。

3.2加強施工現場的管理力度

建立完善的施工現場管理制度,建設文明施工環境,規范施工現場的各項操作,保障材料堆放以及設備擺放的科學性,并重視先進施工技術的應用,能夠提高施工效率。由于施工現場環境復雜,且呈動態變化的趨勢,現場管理人員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最佳施工技術和方案,并做好施工現場的管理與監督工作,對于不符合要求的施工操作要及時制止,避免意外事故的出現。

3.3強化材料的保存與采購管理

施工材料是影響施工質量的重要因素,無論多么先進的施工技術,沒有質量好的施工材料,也無法建設出使用性能好的高層住宅建筑工程。因此,要重視施工材料的采購,根據工程質量的相關要求,選擇性能好且經濟實惠的材料,并做好材料的檢驗工作,避免部分不良供應商將性能不好的材料混入其中。

3.4強化施工安全績效考核

建筑企業要重視施工人員安全意識的培養,強化安全教育,同時應當重視安全管理體系,不斷完善安全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以及考核標準,督促施工人員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從而保障施工過程中的人身安全。在實際施工過程中,需要堅持定時、定量的安全績效考核,嚴格控制施工人員的各項操作,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現,推動施工現場安全管理規范化、標準化和系統化發展。

4結語

高層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對于施工質量以及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有重要影響,因此建筑企業要做好施工管理,保障業主和企業的切實利益。

作者:李可成 單位:黑龍江恒泰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朱國梁,吳碧橋,張傳捷等.高層建筑工程施工及其施工技術的進展[J].建筑技術,2015,41(10):910-914.

篇9

【關鍵詞】高層建筑;施工管理;質量;成本;安全

高層建筑由于層數多,體量大,建筑地基必須達到足夠的強度才能承受上部結構的荷載,因此高層建筑基礎多為深基礎,持力層一般應嵌入微風化巖層。高層建筑要滿足人防面積、停車位數量等建筑功能方面的要求,同時還要解決施工過程中的結構抗浮等問題,這就要求采用深基坑建造多層地下室,深基坑的建設必然涉及基坑圍護、防水等較為復雜的具有不確定性問題的影響。高層建筑功能復雜,子系統多,安裝工程量大,要求精度高。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大量采用,對施工管理和工種工序的協調要求較高。

1 高層建筑施工中的問題及原因

1.1 技術質量方面。現代建筑科技含量高,涉及專業多,安裝的質量技術要求越來越高。每一個專業既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間、技術要求,同時又必須滿足其他專業施工的時間順序和空間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術上未能充分全面考慮,特別是一些交叉部位的細節考慮不周,則極易產生問題。現代建筑的個性化導致每一棟建筑都是一件特有的產品,每一條管線、設備都有特定的要求,這在客觀上增加了技術工作難度,增加了各專業之間出現矛盾和問題的可能性。同時由于新技術、新產品的不斷出現和應用,施工人員不能及時掌握,也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問題。

1.2 管理方面。在現行管理體制下,施工單位分包現象普遍存在,分包單位在工作范圍的界定上很難做到明確具體。主觀上各單位在利益的驅使下,總希望相關單位承擔更多的工作。往往造成工序上的遺漏,人為帶來一些問題,增加了協調管理的復雜性。此外,施工組織管理不健全,施工人員、管理人員的水平素質參差不齊,會給施工中各專業的協調工作帶來困難與不便,也是產生問題的重要原因。

2 高層建筑施工管理措施

2.1 做好施工預案。施工單位應針對高層建筑的特點編制嚴謹、詳盡的施工組織和管理方案。用來指導整個施工過程。內容包括:施工工序的安排,各工種進入工地的時間,關鍵部位的施工方法,對易出現的質量問題提出預控措施,制定出成品保護措施等。

2.2 做好施工階段的進度控制。由于現代高層建筑具有規模龐大,工程結構與工藝復雜,建設周期長及相關單位多等特點,決定了工程進度將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要想有效地控制工程進度,就必須對影響進度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進度全面、細致的分析和預測。這樣一方面可以促進對有利因素的充分利用和對不利因素的預防;另一方面也便于來制定預防措施,事中采取有效對策,事后進度妥善補救,以縮小實際進度與計劃進度的偏差,實現對高層建筑進度的靜態控制和動態控制。高層建筑施工進度是一個動態實施過程。施工進度計劃在實施過程中,會因為新情況的產生,各種干擾因素和風險因素的作用面發生變化,使人們難以在執行過程中檢查工程項目實際進度發展情況,并將實際狀況與計劃安排進度做一對比,從中得出偏離計劃的信息,然后在分析偏差及其產生原因的基礎上,通過采取組織、技術、經濟等措施維待原計劃的正常實施。如果采取措施后不能維待原計劃,則需要對原計劃進度調整和修正,再按照新的進度計劃實施。

實施進度控制的目標就通過有效的進度控制工作和具體的進度控制措施,在滿足投資和質量的前提下,力求使高層建筑的實際工期不超過計劃工期,以保證高層建筑按期完成。在高層建筑計劃階段所確定的工期目標,往往是綜合考慮各個方面的因素而確定的合理工期,因此,時間上的任何變化,無論是進度拖延還是超前,都可能造成其它目標的失控。例如,在一個高層建筑施工總進度設計中,由于某項工作的進度超前,致使能源的需求發生變化,而打亂原計劃對人、材、機等資源的合理安排,亦將影響資金計劃的使用和安排,特別是多個作業隊平行施工時,由此引起后續工作時間安排的變化,勢必給項目總體的協調工作帶來許多困難。因此,如果高層建筑實施過程中出現進度超前的情況,進度控制人員必須綜合分析進度超前對后續工作產生的影響,提出合理的進度調整方案,以確保工期總目標的順利實現。

2.3 嚴格控制高層建筑的工程變更。由于建筑設計與工程實際情況不可能完全一致,設計人員的技術水平和工作能力使設計圖紙未達到開發商的要求和施工的深度,開發商根據實際情況對工程的修改或補充等原因致使工程變更和設計變更在所難免。而這些變更必然會帶來工程量的增減和工程造價的變化,極端情況下會出現工程造價難于控制的局面。因此,在設計部門應切實做好調研工作,弄清開發商真實意圖,對施工場地進行詳細踏勘。在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控制工程量,力求變更最少。

2.4 做好高層建筑施工監理工作。高層建筑施工監理十分重要,它是監督工程質量、確保工程進度、控制工程造價的重要環節。監理工程師在施工階段關系到是否要設計變更和工程變更的決定時,他們往往能根據自身的技術優勢做出合理正確的選擇,這一點許多建設方代表因其經驗、閱歷及技術受各方面的條件制約而無法做到。再者,在施工過程中,甲、乙兩方因各自的立場、觀點不同,有時會出現一些影響施工正常進行的情況,監理單位作為公正的第三方,在施工過程中協調雙方關系,確保工程施工正常進行,這樣能為完成工程造價控制提供有利條件。

高層建筑施工項目的成功管理不僅對項目、對企業有良好經濟效益,對國家也會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成功的施工管理,能促進高層建筑和企業的發展,能推動建筑市場不斷前進。開拓創新,總結經驗,在高層建筑的實踐中不斷摸索,最終創造出一條高層建筑施工項目管理的成功之路。

參考文獻:

[1]孫金濤.淺談高層建筑施工管理方法[J]. 科技致富向導. 2011(24)

[2]閆偉東.高層建筑施工管理方法[J]. 科技資訊. 2011(09)

(上接第133頁)

測溫工作應連續進行,每測一次,持續測溫及混凝土強度達到時間,強度并經技術部門同意后方可停止測溫。

測溫時發現混凝土內部最高溫度與部門溫度之差達到25度或溫度異常,應及時通知技術部門和項目技術負責人,以便及時采取措施。

2.4 大體積混凝土養護

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及二次抹面壓實后應立即覆蓋保溫,先在混凝土表面覆蓋二層草席,然后在上面覆一層塑料薄膜。新澆筑的混凝土水化速度比較快,蓋上塑料薄膜后可進行保溫保養,防止混凝土表面因脫水而產生干縮裂縫,同時可避免草席因吸水受潮而降低保溫性能。

柱、墻插筋部位是保溫的難點,要特別注意蓋嚴,防止造成溫差較大或受凍。停止測溫的部位經技術部門和項目技術負責人同意后,可將保溫層及塑料薄膜逐層掀掉,使混凝土散熱。

參考文獻:

[1]丁士昭、商麗萍,建筑工程管理與實務,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版

[2]賈宏俊,建筑工程技術與計量,中國計劃出版社,2009版

篇10

【關鍵詞】施工;質量控制;安全管理

由于經濟迅猛發展、大量人口不斷涌入城市,城市的高層建筑越來越多。施工的工藝和流程決定了高層建筑的要求完全有別于普通多層建筑的要求。高層建筑的施工要求必須是連續的和高質量的,同時高層建筑的工程規模決定了施工技術和組織管理的復雜性,除具有一般多層建筑施工的特點外,其獨有的施工特點:工程量大、工序多、工種配合復雜;施工準備工作多;施工周期長、工期要求短;基礎深、基坑支護和地基處理復雜;高空作業多、垂直運輸量大;層數多、高度大,安全防護要求高;結構裝修、防水質量要求嚴格,技術復雜;平行流水作業、立體交插作業多,機械化作業程度高。

1 高層建筑工程質量存在的問題

1.1 違背建設程序。如不經可行性認證,不作調查分析就拍板定案;沒有搞清楚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就倉促開工;無證設計、無施工詳圖,任意設計,不按圖紙施工;工程竣工不進行試車運轉,不經驗收就交付使用等盲干,致使不少工程項目留有嚴重隱患。

1.2 未加固處理好地基。對軟土、充填土、雜填土、濕陷性黃土、膨脹土、巖層出露、溶巖、土洞等不均勻地基未進行加固處理或處理不當,均是導致重 大質量事故的原因。必須根據不同地基的工程特征,從地基處理、設計措施、結構措施、防水措施、施工措施等方面綜合考慮治理。

1.3 自然條件影響。施工項目周期長、露天作業多,受自然條件影響大,溫度、日照、雷電、供水、大風、暴雨等都能造成重大的質量事故,施工中應特別重視,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預防。

1.4 建筑結構使用問題。建筑物受力不當,亦易造成質量問題。如不經校核、驗算,就在原有建筑物上任意加層;使用荷載超過原設計的容許荷載;任意開槽、打洞、削弱承重結構的截面等。

1.5 建筑材料成品及半成品不合格。如:鋼筋的力學性能不符合標準,水泥受潮、過期、結塊、安定性不良,砂石級配不合理、有害物含量過多,混凝土配合比不準,外加劑性能、摻量不符合要求時,均會影響混凝土強度、和易性、密實性、抗滲性,導致混凝土結構強度不足、裂縫、滲漏、蜂窩、露筋等質量問題;預制構件斷面尺寸不準,支承錨固長度不足,未可靠建立預應力值,鋼筋漏放、錯位,板面開裂等,必然會出現斷裂、垮塌。

1.6 施工和管理問題。工程質量問題時常由施工和管理不當造成。例如圖紙不熟悉,盲目施工,未經圖紙會審,倉促施工或不按圖施工。不按有關規范及規定施工。

2 高層建筑施工管理措施

2.1 做好施工預案。施工單位應針對高層建筑的特點編制嚴謹、詳盡的施工組織和管理方案。用來指導整個施工過程。內容包括:施工工序的安排,各工種進入工地的時間,關鍵部位的施工方法,對易出現的質量問題提出預控措施,制定出成品保護措施等。

2.2 做好施工階段的進度控制。由于現代高層建筑具有規模龐大,工程結構與工藝復雜,建設周期長及相關單位多等特點,決定了工程進度將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要想有效地控制工程進度,就必須對影響進度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進度全面、細致的分析和預測。這樣一方面可以促進對有利因素的充分利用和對不利因素的預防;另一方面也便于來制定預防措施,事中采取有效對策,事后進行妥善補救,以縮小實際進度與計劃進度的偏差,實現對高層建筑進度的靜態控制和動態控制。高層建筑施工進度是一個動態實施過程。施工進度計劃在實施過程中,會因為新情況的產生,各種干擾因素和風險因素的作用面發生變化,使人們難以在執行過程中檢查工程項目實際進度發展情況,并將實際狀況與計劃安排進度做一對比,從中得出偏離計劃的信息,然后在分析偏差及其產生原因的基礎上,通過采取組織、技術、經濟等措施維待原計劃的正常實施。如果采取措施后不能維待原計劃,則需要對原計劃進度調整和修正,再按照新的進度計劃實施。實施進度控制的目標就通過有效的進度控制工作和具體的進度控制措施,在滿足投資和質量的前提下,力求使高層建筑的實際工期不超過計劃工期,以保證高層建筑按期完成。在高層建筑計劃階段所確定的工期目標,往往是綜合考慮各個方面的因素而確定的合理工期,因此,時間上的任何變化,無論是進度拖延還是超前,都可能造成其它目標的失控。因此,如果高層建筑實施過程中出現進度超前的情況,進度控制人員必須綜合分析進度超前對后續工作產生的影響,提出合理的進度調整方案,以確保工期總目標的順利實現。

2.3 做好高層建筑施工監理工作。高層建筑施工監理十分重要,它是監督工程質量、確保工程進度、控制工程造價的重要環節。監理工程師在施工階段關系到是否要設計變更和工程變更的決定時,他們往往能根據自身的技術優勢做出合理正確的選擇,這一點許多建設方代表因其經驗、閱歷及技術受各方面的條件制約而無法做到。再者,在施工過程中,甲、乙兩方因各自的立場、觀點不同,有時會出現一些影響施工正常進行的情況,監理單位作為公正的第三方,在施工過程中協調雙方關系,確保工程施工正常進行,這樣能為完成工程造價控制提供有利條件。

3 高層建筑施工質量管理控制

質量管理是為了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所進行的計劃、組織、協調、控制等各項工作的總稱,由于市場建筑施工存在著復雜的縱橫關系,非一個施工單位能夠保證整個建筑物全部功能的質量,從設計、施工一直到竣工使用,必須將參加建設的所有單位組織起來,統一協調,分工合作,才能建立起保證體系,確保建筑產品的全部功能質量。一方面,提高全體施工人員素質,從全面質量管理角度對工程質量明確目標,按照國家規范、標準進行質量管理。另一方面,完善質量保證體系,做好工程質量檢查和驗收工作,堅持分項、分部工程質量和驗收,及時評定,保證分項工程質量,建立完善的質量檔案。

4 施工安全管理要求

高層建筑作業是存在危險源較多、風險較大的工序,作好高處作業的安全防護工作及安全管理、安全監護工作極為重要。高處作業應結合工程特點,以及在建工程周邊的環境,制定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并嚴格執行。深基礎施工。由于高層建筑的地基是整個建筑體的基礎,所以要根據情況,采取有效的支護措施,所有措施要進行設計計算,對已挖完成部分基坑,在雨后、解凍或復工前,均要觀察土的情況,發現問題,要及時解決,排除險情后方可施工。高空作業。高空作業涉及的安全技術范圍較為廣泛,既有一般要求,如設置安全標志,張掛安全立網、安全平網等,也有各種專項安全防護措施。施工時應嚴格執行安全防護措施,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在確保施工人員安全的前提下方可作業。總之,建筑高處作業是一項風險較大的作業,除了以上的一些要求以外,還有很多細節需要注意。

參考文獻

[1]李琳.淺論多層住宅建筑施工管理.科技設計管理[J].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