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建筑勘察標準范文
時間:2023-12-25 17:45: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層建筑勘察標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巖土工程是高層建筑施工的關鍵環節,通過巖土工程勘察工作,為項目建設提供相關資料,確保項目建設能夠順利實施。但是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工作在實際開展中,面臨著比較復雜的場地條件,進一步研究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重點難點,對保證巖土工程勘察質量有著重要意義。
1.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
1.1高層建筑
高層建筑高度大,建筑層數多,能夠提供更大的室內有效建筑空間,結構跨度大,對基礎承載能力要求很高,基礎承受最大軸力大,整體表現為瘦高型結構。為了保證高層建筑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基礎需要有較大埋深,確保基礎強度能夠滿足建筑結構抗震和抗風載荷性能。高層建筑基礎以箱形基礎和筏形基礎最為常見,埋深至少在建筑整體高度的1/15以上。近些年城市高層建筑大規模建設,為了追求美觀,建筑外形設計更加復雜多樣,高度越來越高,地下空間應用程度隨之增加,多棟建筑地下室互相連接,成為承載上部載荷的整體。
1.2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工作內容
1.2.1基礎承載力高層建筑對基礎承載力要求較高,高層建筑的巖土工程勘察工作中需要勘察基礎底面的承載力、軟弱地層分布、厚度。尤其是巖石基礎,需要對巖石的完整性、質量等級進行全面勘察。1.2.2基坑開挖超高層建筑基礎深埋地下,需要開挖較大深度的基坑,基坑開挖施工過程中,需要對施工區域內地下水情況、巖土分布、力學特征進行勘察,為深基坑支護降水設計提供必需的地質模型和參數。1.2.3變形傾斜檢查高層建筑基礎巖土分布情況,測量巖土變形參數,進行基礎沉降變形計算驗算。1.2.4環保抗震勘察高層建筑基坑周圍既有建筑、地下構筑物、管道、交通情況,方便制定施工監測計劃和環保方案,分析判斷高層建筑場地類別、地震效應情況,提供覆蓋厚度、土層剖面等地震相關動力參數。
2.高層建筑巖土工程的勘察重點和難點
2.1高層建筑巖土工程的勘察重點
2.1.1勘察孔如表1,根據勘察場地實際情況,和總平面圖進行比對,了解結構單體不同地貌單元的跨越情況,適當增加勘探點布設密度,對設計單位提供的勘察技術要求進行全面分析,軸力大、高差變化大、高度高的建筑要加設勘探點,建筑外周布設勘探孔。2.1.2孔深控制按照技術規范要求,控制勘察孔深。同一座建筑,控制孔深度需要遵循相同持力層標準,需要改變樁型和持力層標準的特殊情況,優先選擇持力層深度大的樁型,建筑需要設置外擴地下室,孔深控制遵循和主建筑相同的標準,如果地下室有水池或者結構軸力特別大,可進一步增加孔深。2.1.3原位測試常見的高層建筑現場測試手段主要有動探和標貫,除此之外,還應該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選擇更加先進的現代化科技手段,對施工區域巖土層分布特點進行全面分析,為樁型選擇、持力層設計提供基礎資料。高層建筑在進行原位測試基礎上,還要進行波速測試和地脈動測試以及地震安全評估,基礎有軟土層,還需進行靜力觸探、十字剪切等輔助物探檢測。2.1.4室內試驗高層建筑基礎一般都設置地下室,為了保證基礎承載力和安全性,需要進行嚴格的室內實驗,在常規固結試驗基礎上進行高壓固結試驗,超高層建筑試驗壓力甚至要上升至1600kPa。同時調查了解土體應力歷史,測定先期固結壓力、壓縮指數,剪切試驗要在三軸試驗基礎上進行動三軸試驗、無側限抗壓試驗,并分析高低層建筑的差異化沉降情況。
2.2高層建筑巖土工程的勘察難點
2.2.1勘探點定位調查施工區域地層結構和分布情況,在此基礎上對布點進行預估,不同土質條件需要遵循巖土工程勘察技術規范設置對應密度的勘探點,遭遇河塘溝渠、填土層、砂土層等特殊性巖土,需要進一步增加勘探密度。為了消除地下水對基礎的影響,需進行地下防水專門勘察,組織專家全面調查施工區域的水文地質條件,最后一個勘察孔施工結束后統一測量所有勘探點水位。多個高層建筑同時施工,需要考慮到施工區域建筑整體規劃,了解樓層分布、主裙樓差異,承力部分需加設勘探點。布設勘探點時,需要根據建筑用途,判斷建筑對基礎承載力、地下設施的不同要求,對布設方案進行適當調整,布設結束之后,勘探點圖形不規則,凸凹位置需要進行適當修補,增設勘探點,內部結構中心如電梯井設置勘探點,巖土樣本采集中發現特殊土體如鹽漬土,異常區域也要設置勘探點。2.2.2試樣采集樣本采集是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工作最為關鍵的環節,樣本質量和代表性直接影響最終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結果和建筑實體的建設施工。為了保證勘察樣本采集質量,要求勘察工作人員嚴格遵循巖土勘察和樣本采集規范程序,減少人為差錯,如原狀樣高度不夠、密封度差、數量不足等問題造成的室內試驗結果偏差。巖土工程勘察結果誤差是客觀存在的,現階段,很多巖土工程勘察單位對試驗的投入力度不足,很多試驗項目都沒有勘察,轉而使用估值法和經驗法代替,導致勘查結果誤差超過技術規范和標準的精度要求,影響高層建筑施工的正常進行。工作人員需要重視試驗檢測工作,積極探索利用新型設備和新技術,從而進一步提高試驗數據精確度。地震效應也是高層建筑巖土層勘察工作的關鍵,勘察單位需要在判斷場地類別和覆蓋層厚度的基礎上,進行地基類別、剪切波速測量,保證地震效應勘查結果準確性。2.2.3地下水控制為了避免地表水進入基坑和地下水滲出,使用落底式截水帷幕,根據抗滲穩定性驗算結果確定穿越深度,并按照場地土層分布實際情況,選擇三周深攪拌樁、高壓旋噴樁等組合樁型,并在上部土層施工形成三軸深攪拌樁封閉體系,一些施工區域受施工空間、障礙物影響無法施工三軸深攪拌樁,可以使用三重管高壓旋噴樁代替,遭遇卵礫石可以轉而施工三重管高壓旋噴樁形成地下連續止水帷幕,切斷含水層。考察含水層分布以及坑底抗滲流穩定性,在此基礎上選擇合適的排水方案,其余地段則進行管井降水處理,短時少抽,防止沉降進一步發展。基坑工程施工時間比較長,為了避免施工過程中降雨、生活污水進入基坑或者地下水滲出導致基坑底部積水給基坑底施工造成干擾和安全威脅,基坑外周需要設置排水溝,排除場地內積水。
3.結語
高層建筑巖土勘察工作涉及較多的內容,場地條件比較復雜,技術要求高,工作難度較大,進一步分析高層建筑巖土勘察工作重點和難點十分必要。
參考文獻:
[1]潘明.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的重點和難點分析[J].低碳世界,2015(35):92-93.
[2]莊文澤.論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的幾個要點[J].住宅與房地產,2016(18).
[3]王東生.丘陵山區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分析評價及技術探討[J].低碳世界,2016(17):81-82.
[4]張思遠.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現狀及要點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6(34).
篇2
【關鍵詞】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重點;勘察難點
高層建筑巖土工程的勘察工作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因此勘察人員應當對于勘察過程中的所有難點和重點都進行細致的分析,從而能夠在此基礎上促進勘察工作的更加順利進行。
一、高層建筑巖土工程的勘察難點
高層建筑巖土工程的勘察工作面臨著許多難點,以下從受力較為復雜、流程數量較多、限制因素較多、抗震要求較高等方面出發,對于高層建筑巖土工程的勘察難點進行了分析。
1.受力較為復雜
高層建筑巖土工程的勘察工作往往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受力情況的影響。眾所周知巖土工程勘察是高層建筑工程建設過程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并且這一工作對于高層建筑的巖土工程也有著很高的重要性。其次,由于我國的許多高層建筑工程的地基土情況變化非常復雜,因此這在實際上要求著基礎方案選擇的正確性,從而能夠避免工程造價的大幅度變更。在這一情況下如果勘察工作出現了較大的誤差則必然會極大程度上的影響到工程整體的造價水平和工程質量。因此復雜的受力與較高的精確要求共同構成了高層建筑巖土工程的勘察工作的難點。
2.流程數量較多
高層建筑巖土工程的勘察工作有著繁雜的流程。通常來說高層建筑巖土工程的勘察工作的主要流程包括了踏勘工作、巖土調查工作、勘探布孔工作、鉆探工作、巖土地層判定、巖土信息編錄、現場取樣工作、試驗測試等工作。上述這些繁雜的勘察流程必然會增加高層建筑巖土工程的勘察工作的實際難度。其次,由于高層建筑巖土工程的勘察工作還需要對于收集到的資料進行細致的整理、歸納和分析與取舍,因此在數據的去偽存真過程中必然容易出現不同程度的數據誤差,因此誤差的縮小和規避就在無形中增加了勘察工作的難度了。
3.限制因素較多
高層建筑巖土工程的勘察工作往往會受到諸多因素的限制。一般而言限制高層建筑巖土工程的勘察工作順利開展的因素主要包括了經濟性和功能性的平衡。既建筑企業和勘察人員如何在滿足各種限制因素的條件下選擇地基基礎方案,就就成為企業和工作人員需要細心研究的問題。其次,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限制因素通常還包括了結構強度提升、灌注樁基礎強化、風化問題解決等因素。因此工作人員只有順利做好了上述工作,才能夠確保高層建筑工程接下來的施工順利進行。
4.抗震要求較高
高層建筑巖土工程的勘察工作的難點在于滿足工程的抗震要求。通常來說樁基礎主要巖土工程技術特點本工程樁基礎為嵌巖鉆孔灌注樁,在這一過程中由于其會穿過全部覆蓋層,因此這意味著施工單位可以充分的利用基巖的承載性能來提高單樁的承載能力。但是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樁端持力層是壓縮性極小的基巖并且單樁的沉降也不會因群樁效應而增大,因此只有以穩定、高效的勘察工作才能夠確保以嵌巖樁為基礎的建筑物比其他基礎型式的建筑物地震反應更加輕微并且抗震性能更好,因此這也在事實上提升了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難度。
二、高層建筑巖土工程的勘察要點
高層建筑巖土工程的勘察要點包括了諸多內容,以下從明確勘察深度、水文地質勘察、發揮測試長處、坡度均勻性勘測等方面出發,對于高層建筑巖土工程的勘察要點進行了分析。
1.明確勘察深度
高層建筑巖土工程的勘察工作首先需要明確勘察深度。勘察人員在明確勘察深度的過程中首先應詳細準確的了解地層結構并且掌握到其變化,這不僅僅是計算沉降、預防傾斜的要求與此同時也是基礎類型選擇與地基設計工作的需要。其次,勘察人員在明確勘察深度的過程中應當確保勘探點間距得到合理的控制,從而能夠在此基礎上更好地滿足掌握地層結構在縱橫兩個方面的變化和分析橫向傾斜可能性的需要。與此同時,勘察人員在明確勘察深度的過程中應當將樁基的間距控制在25m左右,在這一過程中如果工作人員采用了大直徑樁則需要確保每一個樁孔都得到了細心的勘察。
2.水文地質勘察
高層建筑巖土工程的勘察工作的關鍵在于水文地質勘察。工作人員在水文地質勘察的過程中應當確保勘探點具有足夠的深度。其次,工作人員在水文地質勘察的過程中需要對于水文地質條件進行細致的判定,從而能夠有效的防止坑底發生隆起破壞、坑外土體的過量變形等問題。與此同時,作人員在水文地質勘察的過程中應當巖段成孔全段鉆取巖芯,取巖樣判定巖石、確定巖面,結合各種勘察資料,掌握巖石的變化和巖面起伏規律,繪制基巖面標高等高線圖,從而能夠更加準確的判定建筑工程周邊的水文地質情況。
3.發揮測試長處
高層建筑巖土工程的勘察工作需要合理的發揮測試長處。勘察人員在發揮測試長處的過程中可以適當的采取標準貫入試驗,這一試驗在許多工程的巖土工程勘察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例如在鑒別砂土的相對密度及土的狀態和估算砂土的某些巖土技術性質指標上都能夠取得良好的試驗結構。其次,勘察人員在發揮測試長處的過程中應當選擇適宜的樁尖持力層,并且在此基礎上精確的計算單樁承載力。與此同時,勘察人員在發揮測試長處的過程中應當根據統計資料從持力層層面坡度、持力層和第一下臥層在基礎寬度方向上的均勻性以及地基壓縮層內壓縮模量的均勻性等三個方面進行評價,從而能夠有效的確保巖土工程的均勻性。
4.坡度均勻性勘測
高層建筑巖土工程的勘察工作的關鍵在于坡度均勻性勘測。工作人員在坡度均勻性勘測的過程中首先應當做好相應的持力層層面高程差計算,然后在得到計算結果后再進行坡率的計算。在這一過程中根據我國的相關規定,坡率大于10%為不均勻;小于10%為均勻。其次,勘察人員在坡度均勻性勘測的過程中應當按照地基持力層和第一下臥層在寬度方向上均勻性評價。并且在擬建主樓三條剖面上進行了持力層和第一下臥層在寬度方向上的厚度差計算。與此同時,工作人員在坡度均勻性勘測的過程中當厚度差值大于基礎寬度時就應當按壓縮層內各土層壓縮模量評價地基寬度方向上的均勻性根據本地區建筑經驗將鉆孔各土層的變形模量按經驗公式換算成壓縮模量,再按各土層厚度與壓縮模量進行加權平均,求得單孔壓縮模量加權平均值進行評價計算,從而能夠有效的提升勘察工作的精確性。
三、 結束語
巖土工程的勘察在高層建筑的施工過程中中有著極為廣泛的應用,因此勘察人員在進行巖土勘察時需要把握住工作的關鍵點和難點,從而能夠在此基礎上有效的提升建筑工程整體的強度和使用壽命。
參考文獻:
[1]楊連.巖土工程在超高層建筑勘察中的應用分析[J].科技展望.2014,06(10):54-56
[2]王典.廣州地鐵巖土工程勘察的重點和難點[J].廣州建筑.2013,10(30):41-43
[3]高峻嶺.超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應用分析[J].山西建筑.2015,09(01):43-45
篇3
【關鍵詞】高層建筑;施工管理;不足;應對方式;分析
面對日益競爭激烈的建筑市場,建筑施工企業為求生存謀發展,必須注重自身核心競爭力的提升,那么要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就必須加強建筑施工管理,尤其是高層建筑的施工管理更具有復雜性,只有切實做好高層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正視高層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不足,切實提高高層建筑施工質量。
1.當前我國高層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不足
高層建筑施工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從施工準備工作到工程完工都要進行管理,稍有一個細小環節出現管理空白,輕則影響建筑物的外觀和性能,重則威脅到我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因而我們必須做好高層建筑施工管理工作,認真發現施工管理存在的不足。
1.1施工準備工作存在的不足
1.1.1設計方面存在的不足
高層建筑施工涉及方方面面,作為施工企業,應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慮可能引發質量的所有因素,其中,設計方面的因素尤為重要。而實際情況往往是因為設計因素考慮不周全,設計工作于實際相脫軌。設計方面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施工設計圖與實際出入較大;而是荷載計算方式過于傳統,難以全面體現建筑的荷載情況;三是內應力與外應力的分析不足,為后續施工無法提供準確的標準依據;四是對沉降縫和施工縫以及伸縮縫的預留和設置不利于施工等多方面。
1.1.2工程勘察存在的不足
高層建筑施工之前的勘察工作尤為重要,特別是地質方面的勘察更加重要,只有提供精準的地質資料,方能從根本上確保施工質量。目前工程勘察存在的不足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鉆孔間距與高層建筑施工要求不相符,對于地質真是情況勘察不到位;二是勘察報告缺乏嚴謹性,存在諸多紕漏,從而導致制定錯誤的工程施工方案,進而導致一系列問題的發生。
1.2施工管理存在的不足
1.2.1施工強度大
高層建筑通常是指十層以上或高度大于45m的建筑,因而其具有施工強度大、施工高度高,屬于高危行業中的高危作業,由于施工強度大,由于管理人員的忙碌或疏忽導致一些細微問題處理不當,繼而引發各種安全事故。
1.2.2施工工序復雜
高層建筑的施工需要在垂直的空間上長時間的立體化施工,具有施工工序復雜、交叉施工較多,這就給管理人員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如果有一個細小的環節銜接不當都會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這也是高層建筑施工管理的重中之重,更是難上加難。
1.2.3施工工期較長
一項高層建筑施工工程項目少則一年,多則3到5年,具有較長的施工工期,而這一期間的諸如人員的更迭、氣候、天氣、水文等多方面的因素都給高層建筑的施工管理帶來極大的挑戰。此外,施工設備作為施工質量和替代人工重要武器,這一期間的保養工作也是重點,但往往被施工企業所忽視,從而就會由于設備性能的降低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因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2.針對高層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不足提出的應對方式
2.1引進先進技術,提高綜合管理能力
為提高高層建筑工程質量,提高是管理水平,應借助現代化的計算機技術參與高層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之中。借助計算機技術編制統一的管理目標,制定各種組織施工設計。因而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綜合管理能力:一是結合自身實際,借助現代化計算機技術與現代管理技術進行有機結合。例如,借助微機聯網開發高層建筑項目綜合管理系統;二是借助各種計算機軟件,實現建筑工程施工各方面之間的信息資源共享;三是普及計算機應用知識,加大相關人員的培訓力度,以便于更好的操控各種現代化智能機械設備;四是以優勝劣汰的方式不定期施工管理人員進行考核。
2.2加大設計和勘察力度
對于高層建筑的施工設計,首先應聘請專業的設計機構來進行,并基于工程所在地地質勘察工作的有效性之上,因而在勘察時,盡可能的選用地質條件好的地點作為施工場地,對于不能選擇場地的,應對工程所在的地質情況詳細勘察,并寫好勘察報告,對于勘察過程出現的問題應進行精準分析并及時有效的處理,結合地質分析情況,提出規范的建筑物地質資料和相關建議,以便于設計時更好的考慮地質方面的因素,為工程質量提供堅實的設計基礎。
2.3加大防護措施,提高管理能力
為更好的解決施工管理存在的不足,切實提高高層建筑施工管理水平,基于高層建筑屬于高危行業中的高危作業,具有一定的危險性,要做好建筑施工管理,就必須加大防護措施,方能提高管理。基于此,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一是施工企業負責人在高層建筑開工之前,對各施工人員尤其是高空作業人員加大安全教育與培訓力度,加大防護措施的投入力度,待一切防護措施到位之后方能開工;二是嚴把高空作業上崗關,例如懸空施工人員、攀爬施工人員必須經過嚴格的上崗培訓工作,并在體檢合格的前提下且持證方能上崗作業;三是加大各種安全防護設備的性能檢查力度,一旦發現問題,立即停工并及時采取解決措施;四是嚴格按照相關規范堆放上崗原材料,既不能妨礙上崗也不能妨礙通行;五是夏天高溫天氣盡可能的停止施工,如果工期緊,可在夜間進行也可在確保施工人員絕對安全的前提下并采取降溫措施,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體現人性化的施工特點;六是在雷雨、雨雪等惡劣天氣作業時,應切實做好防滑、防凍、防寒等措施的前提下,及時清除積水、積雪和積霜,并做好防雷措施,惡劣天氣之后,還應對高空作業的各種設備進行仔細檢查,并及時修復好受損的設備,對于安全性能不高、可用可不用的設備應堅決不用。
2.4嚴格規范施工工序并控制好工期
一是提高施工人員安全意識,以安全知識為主要內容,采用獎勵或者強制性措施,提高施工人員的安全警惕性和自我保護措施;二是結合安全事故的案例,加強專業安全知識、施工技術的日常教育;三是將相關的法律法規公示在安全教育宣傳欄中,并通過安全講座等活動,營造安全施工的企業文化氛圍;四是建筑項目的安全施工責任人要對項目的安全控制進行全面負責,制定安全管理工作技術,完善安全保障體系。五是加大各設備的養護力度,注意工期的控制,將施工管理工作深入到每一個施工環節之中。
3.結語
總之,高層建筑施工管理是一項系統復雜的工作。作為建筑施工企業,應引進先進技術,提高綜合管理能力,加大設計和勘察力度,加大防護措施,提高管理能力,嚴格規范施工工序,切實做好高層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為提高高層建筑工程質量而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沈慧,韋瑞洲.高層建筑施工質量的管理與控制[J].中國城市經濟,2011,(23).
[2]田懿.高層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管理與控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01).
篇4
關鍵詞:高層建筑;巖土勘察;勘察對策
中圖分類號:TU208文獻標識碼: A
一、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查工作的分析
建筑由于自身的特點,在巖土工程勘察及專題報告中,應對下面問題進行分析和評價,并提供相應的巖土物理力學性質指標和參數。
(一) 地基承載力。地基承載力的評價應以同時滿足極限穩定和不超過容許沉降為原則。確定地基承載力應根據地區經驗,采用載荷試驗、理論公式計算和其它原位測試方法綜合確定。在承載力不滿足時(包括下臥層),應進行地基處理或選用樁基礎,并提出其設計參數。
(二)變形和傾斜。查明地基土在縱橫兩個方向的不均勻性,以滿足地基變形驗算的要求。高層建筑天然地基均勻性可按以下標準進行評價:當持力層層面坡度大于10%時,可視為不均勻地基,此時可加深基礎埋深,使超過持力層最低的層面深度。當加深不可能,則可采取墊層加以調整。基礎持力層和第一下臥層在基礎寬度方向上,地層厚度的差值小于0.05b(b為基礎寬度)時,可視為均勻地基;當大于0.05b時,應計算橫向傾斜是否滿足要求,若不能滿足要求,應采取結構或地基處理措施。
(三)鉆孔間距問題。巖土勘察規范規定,高層建筑巖土勘察勘探點的間距設置為15-35m。這一間距比一般建筑的要求要小,安全等級也更高。每一單體的一級高層建筑,勘探點數量不應少于6個,二級高層建筑不應少于4個。一般情況下,對于底層結構較為簡單的場地,經驗豐富的施工隊伍在掌握了地層的分布規律之后,孔距可以適當的放大,以減少施工量,加快施工進度。對于主建筑的邊角處、體形結構變異較大處、荷載處和不同地貌的邊界交界處等,需要適當減小鉆探間距,保證勘察質量。
(四)鉆孔深度問題。勘探孔按二種情況考慮,一是一般性勘探孔,以揭穿地基主要受力層為原則,一般深度為基底下 0.5~1.0 倍基礎寬度;二是控制性勘探孔,其深度必須滿足地基變形驗算要求, 深度過小不能滿足要求,深度太大則無謂增加勘察成本,勘察深度實際上由三方面因素決定:1.基礎埋深;2.預計樁長; 3.壓縮層深度。對于基礎埋深可根據場地條件及土層凍深初步 確定。對于樁基而言,可參照臨近建筑經驗,預估樁的類型,初步選定樁長。關于壓縮層深度應自基礎底算至附加壓力等于土層自重壓力的 10%~20%,荷載較小土層較硬無相鄰荷載影 響時,可取大值,荷載較大、土層較軟且有相鄰荷載影響時,可取較小值。對高層建筑和需作變形計算的地基,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應超過地基變形計算深度;高層建筑的一般性勘探孔應達到基底下 0.5~1.0 倍的基礎寬度并深入穩定分布的地層。
(五)壓縮試驗試樣加荷。按分層總和法計算地基沉降量時,要用到各土層的壓縮模量,這一模量值應是一單元土層所受有效自重壓力至有效自重壓力與附加壓力之和這一壓力段的值。土工試驗規程規定試驗時,試樣最后一級壓力應比土層的計算壓力大于100kPa~200kPa。筆者認為這一壓力的取值也應通過應力計算實現,如果計算壓縮層深度時采用的是應力控制法,此時則可參照其計算過程使用。
二、巖土工程評價
(一)地基的濕陷性及液化勢評價。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的濕陷性評價應該注意兩個方面:一是II級濕陷性黃土地基總濕陷量值較小,因此只要大于零就需要指出,對于小于5cm的量值要特別指出,便于設計人員查看;基礎埋深較大時,修正系數β是值較為保守,容易造成誤差,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確定。二是高層建筑采用樁基結構時,需要特別加強對地基液化勢的評價(液化應按20米的計算)。
(二)樁側壁摩阻力評價。對液化土層極限側阻力的標準值進行使用時應該折減;對濕陷性黃土地基的單樁承載力進行評價,應該考慮濕陷土層樁側壁摩阻力的變化。此外,還要同時提供相應地段非濕陷和非液化狀態的側摩阻數值,為試樁工程提供必要的參考數據。
(三)基坑支護。根據場地的巖土條件和開挖的預計深度,在開挖的邊界至開挖深度范圍內進行勘探點的布置;施工降水,要首先進行水文地質勘察,對場地內的區域性水文地質情況進行了解;根據巖土性質和土層結構對土層的抗剪強度和有效應力強度進行測試;對場地范圍內及周邊范圍的地下水分布、類型和滲流情況進行測試,對施工過程中地下水可能對建筑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支護方案、計算模型、施工降水措施等。
三、加強高層建筑巖土勘察的對策
(一)加強勘察市場的監督和管理,盡早推行巖土工程監理體制。
1.加強對勘察合同、勘察綱要的審查和管理。防止越級或盲目勘察。
2.加強勘察現場工作的監督;建立確實可行的勘察現場旁站制度,防止打假孔及不規范的編錄、取樣及試驗等現象發生。
3.加強對勘察報告的審查,對勘察報告中的勘探孔數量、勘探質量、資料數據分析及結論建議逐一進行審查,特別是對基礎方案選擇論證,場地穩定性評價及施工建議等內容進行重點把關,防止勘察報告中只重視描述,缺乏深入的評價分析的現象發生。
因此,勘察單位自身必須健全和推行全面質量管理,還必須加強政府部門和社會監督機構對勘察市場的監督管理,即盡早推行巖土工程監理體制,確保勘察市場健康發展。
(二)加強巖土工程技術人員培訓。我國推行巖土工程體制進展緩慢,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巖土工程技術人才,而工程地質專業人員對巖土工程的理論、內容及方法等缺乏了解,習慣于工程勘察的原理及方法。因此,要全面推行巖土工程體制,加強巖土工程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的培訓,特別是巖土工程設計及施工:技術人員的培訓,以適應巖土工程市場發展的急需。
(三)重視地區性研究,盡早制訂地方性勘察規程,有條件的地級市要盡快制定地方性勘察規定。巖土工程勘察規范是全國統一的勘察準則,是根據我國各地區的特點,總結幾十年來勘察經驗成果制訂而成的法規,具有普遍性指導意義。但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地質環境條件十分復雜,同一名稱的地基土,由于成因環境不同,其物理力學性質,特別是力學性質都有很大差異。就地基土的承載力而言,有的地區高一些,有的地區會低一些,而規范是從工程建筑的安全角度來考慮,所建議的指標,對大多數地區是可行的。但對有的地區,可能偏于保守。因此,必須加強地區性研究,盡早制定出地方性規程。
(四)加強計算機技術在巖土工程中的應用研究。當前,巖土工程正朝規范化、標準化方向發展。巖土工程問題日趨復雜,傳統的巖土工程方法,已難以適應發展的需要,因此,利用計算機技術對巖土工程的各項工作進行科學、系統的管理,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利用計算機對巖土工程資料進行分析處理,如制作巖土工程圖件,進行指標統計分析等等;更重要的是利用現代計算機技術分析、模擬復雜的巖土問題的發生、演化過程,以便制定出正確的處理方案;利用計算機進行巖土工程設計、巖土工程施工模擬以及巖土工程治理效果模擬。這樣不但可以對巖土問題作預測預報以及防治,而且還可以節省大量人力和物力。
四、結束語
高層建筑的巖土工程勘察工作量大、內容繁多,具體要求表現為鉆孔深度大、平面布置要合理;土工試驗安排應保證參數符合實際要求;巖土工程評價要準確、詳盡;巖土治理方案應科學、安全、實用、經濟。必須對勘察工作的各個環節及其重點、特點胸有成竹, 才能使工作安排有的放矢,工作過程有條不紊,勘察成果也才能科學、高效、翔實。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基礎方案;基礎埋深;基礎沉降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ll kinds of high-rise buildings, building height of the growing, difficulty relatively increasingly large. Part in the whole building foundation often investment was held in great proportion, so how to select the reasonable foundation forms for safe save investmen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This requires design personnel of the building for each survey analysis report to choose a optimization of foundation scheme, be familiar with master standard, the reasonable design. The basic design of attention in aspects are discussed herein, so as to better meet the practical needs of engineering.
Key words: basic plan; Buried deep foundation; Base settlement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關于基礎方案
工程地質報告要正確反映土層性質、地下水和土工試驗情況,并結合設計要求,對地基作出評價,對設計和施工提出某些建議。如果地質報告不真實,就給設計人員造成分析、判斷的錯誤。以前在地質鉆探中有的有孔或深度不到位,有的抄襲相鄰的地質報告,個別甚至出具假報告,都曾給建設單位造成過重大經濟損失。結合最近幾年遇到的一些實際工程對基礎設計中值得注意的問題進行探討。
廣西容縣某住宅小區,采用剪力墻結構,上部11層、18層, 半地下室2層。
場地內巖土層由素填土第四系土層和第三系泥質粉砂巖組成,從上到下依次分述如下:
1)、素填土①(Q4ml):平均厚1.30m。
2)、全風化泥質粉砂巖②(E)。該層中進行標貫試驗平均10.3擊/30cm;本層層分布于整個場地,平均厚23.87m,原巖土工程勘察報告提供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為fak=250KPa.
3) 強風化泥質粉砂巖③(E):本層分布均勻,層面埋深16.00m~44.50m,平均厚度24.89m,為第三系的下段。原巖土工程勘察報告提供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為fak=400KPa,
混凝土預制樁極限端阻力標準值qp=4000KPa
4)中風化泥質粉砂巖⑥(E):巖石屬較硬巖。巖體屬較完整類,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Ⅲ級。該層層面埋深37.00m~57.40m, 已鉆穿厚度4.10m~6.10m,平均5.15m,未鉆穿該層厚度。原巖土工程勘察報告提供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為fak=6000KPa。
勘察單位建議優先考慮使用天然地基(全風化泥質粉砂巖②,基礎形式為筏基);其次是考慮預制樁,以強風化泥質粉砂巖③作為樁端持力層,再次為沖孔嵌巖灌注樁,以中風化泥質粉砂巖④作為樁端持力層。
但根據地勘提供的地基承載力全風化泥質粉砂巖②fak=250KPa的值并不能滿足18層+2層半地下室的要求,而巖土工程勘察報告中如此不合理的建議。筆者發現勘察報告在估算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時基礎埋置深度d取值為4米,將值fa取值至380KPa。本工程依地形北高南低,并非全埋地下室,地質勘測人員在估算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時取基礎埋置深度犯了規范性錯誤。且發現報告中標準貫入試驗(原位測試)的擊數離散性較大,同一土層越往深度擊數反而小,根據分析受地下水影響。提供的地基承載力以原位測試及室內土工試驗為主,憑經驗確定,但筆者認為對比同類土其值偏低。后建議建設方進行淺層平板載荷實驗,最終測得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為fak=360KPa。因采用剪力墻結構,上部剛度較大,能減少地基的不均勻變形,最終采用獨立基礎,局部筏形基礎,取得較好的技術經濟效果。
原地勘報告中判斷孔隙地下水(包括裂隙水)對混凝土結構的腐蝕等級為中等腐蝕性。由于缺乏對實際場地的了解做出錯誤判斷,事實是局部幾個點受附近居民的生活用水外排對土取樣造成影響,只要對現場處理防止水往場地流入完全不會對工程基礎造成腐蝕。否則按工業建筑防腐蝕設計規范經行反腐設計將會增加很大部分工程造價且加大施工難度。
另其他類似項目均是典型的風化巖為主,主要原因地基承載力的提供都是根據原位標準貫入試驗及室內土工試驗為主,根據參數按經驗法確定,由于取樣擾動造成此類土破碎或遇水易軟化,而造成與實際情況相差甚遠,甚至出現通過淺層平板載荷實驗確定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是原有地勘提供值的3倍之多,由樁基礎改為獨立基礎,達到非常好的經濟效果。
二、基礎埋深
基礎應該要有一定的埋深,埋置深度可以從室外地坪一直算到基礎底面,對于獨立的高層建筑而言,基礎埋深比較容易確定,但當今多數高層建筑與地下車庫都是相互連接的,當地下車庫基礎采用筏板基礎或設有防水底板的獨立基礎(防水底板不宜太薄)時,高層建筑的基礎埋深可從室外地坪算起,此時高層建筑地下室頂板及地下車庫頂板應按嵌固層要求設計,地下車庫應有足夠的側向剛度作為高層建筑的側限。假如不滿足以上條件的時候,高層建筑的基礎埋深應該要從地下車庫地面算起。高層建筑通常設地下室來滿足埋深要求,主要有以下幾個優點:
1.提高地基承載力。當高層建筑采用天然地基時,地基承載力可進行修正。隨著基礎埋深的增加,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隨之增大,從而可滿足高層建筑對地基承載力的要求。
2.有利于高層建筑上部結構的整體穩定。高層建筑地下室外墻一般采用鋼筋鹼墻,地下室頂板厚不宜小于160mm,地下室具有較大的層間剛度,同時地下室外墻周邊土也提供了很大的側向剛度和約束。因此設地下室有利于上部結構的整體穩定,有利于協調結構整體變形,調整地基不均勻沉降。
地基規范中規定高層建筑筏形和箱形基礎的埋置深度應滿足地基承載力、變形和穩定性要求。在抗震設防區,除巖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礎其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樁箱或樁筏基礎的埋置深度(不計樁長)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1/20。 位于巖石地基上的高層建筑,其基礎埋深應滿足抗滑要求。
對于實際工程也常出現小高層不設地下室,但采用樁基礎時,按規范,高度為60米的建筑其承臺底埋深需近3米。這在實際工程中是無法滿足的。但是對于具體情況如采用大直徑的嵌巖樁,因為沉降很小不會發生基礎的不均勻沉降,大直徑樁具有較大的抗彎能力,對于此類無地下室情況樁頂與承臺連接處無需防水措施,完全通過構造措施使樁與承臺剛接,且一般承臺之間設有拉梁連接,根據實際工程需要承臺在淺埋的情況下能滿足。
三、防止建筑基礎不均勻沉降的措施及沉降計算
地基的過量變形將使建筑物損壞或影響其使用功能,特別是高壓縮土、膨脹土、濕陷性黃土以及軟硬不均等不良地基上的建筑物,如果設計不周,就容易因不均勻沉降而開裂損壞。因此,如何防止或減輕不均勻沉降的損害,是設計中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通常的辦法有:
1)采用合理的基礎形式,如采用能較好協調變形的柱下條形基礎、筏基和箱基等;采用樁基或其他深基礎;進行地基處理;
2)從地基、基礎、上部結構相互作用的觀點出發,選擇較好的建筑體型 。建筑物的體型應力求簡單,控制長高比,平面形狀復雜的建筑物,縱、橫單元交叉處基礎密集,地基中由各單元荷載產生的附加應力互相重疊,必須出現比別處大的沉降,加之這類建筑物的整體性差,各部分的剛度不對稱,很容易遭受地基不均勻沉降的損害。建筑物高低(或輕重)變化太大,地基各部分所受的荷載輕重不同,自然也容易出現過量的不均沉降。
3)設置沉降縫,必要時用沉降縫將建筑物(包括基礎)分割為兩個或多個獨立的沉降單元,可有效地防止地基不均勻沉降產生的損害。
4)另應考慮相鄰建筑物基礎間的凈距,地基中附加應力向外擴散,使得相鄰建筑的沉降互相影響,在軟弱地基上,兩建筑物的距離太近時,相互影響產生的附加不均勻沉降,可能造成建筑物的開裂或互傾。
5)設計中按規范要求對基礎進行沉降計算。基礎沉降具有很大的經驗性,設計中計算的沉降結果往往和實際沉降觀察差異較大。但設計人員應能掌握判斷機算結果沉降分布是否合理的,特別是筏形基礎、樁筏基礎的計算結果是否合理,因為沉降大小直接因為到反力及筏板承臺的配筋結果。對于天然地基上筏板基礎,地基的均勻性是制約差異沉降的關鍵因素,地基土的壓縮性是影響沉降量和差異沉降的主要因素。天然地基承載力滿足建筑物荷載要求,但沉降變形不見得滿足,因而在這種情況下,變形控制分析十分重要。
高層建筑有相當比例的上部結構為剛度相對較弱、荷載不均的框架-剪力墻、框架-核心筒結構其基礎采用樁筏、樁箱基礎,建成后其沉降呈蝶形分布,樁頂反力呈馬鞍形分布。《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提出變剛度調平設計理念,以減少差異沉降和承臺內力。變剛度調平設計的標準定義是:通過調整基樁的豎向支承剛度分布,使樁基沉降趨于均勻,基礎或承臺內力和上部結構次應力顯著降低的設計方法。其基本思路是:考慮地基、基礎與上部結構的共同作用,對影響沉降變形場的主導因素――樁土支承剛度分布實施調整,“抑強補弱”,促使沉降趨向均勻。具體包括:
1、高層建筑內部的變剛度調平;
2、主裙房間的變剛度調平。
對于前者,主導原則是強化中央,弱化。對于荷載集中、相互影響大的核心區,實施增大樁長(當有兩個以上相對堅硬持力層時)或調整樁徑、樁距;對于區,實施少布樁、布較短樁,發揮承臺承載作用。對于主裙房間的變剛度調平,主導原則是強化主體,弱化裙房。裙房采用天然地基時首選方案,必要時采取增沉措施。當主裙房差異沉降小于規范容許值,不必設沉降縫,連后澆帶也可取消。調平設計過程就是調整布樁,進行共同作用迭代計算的過程。最終達到筏板上部結構傳來的荷載與樁土反力不僅整體平衡,而且實現局部平衡。由此,最大限度地減小筏板內力,使其厚度減薄變為柔性薄板。
在地基基礎設計中要注意地方性規范的重要性問題。由于我國占地面積較廣,地質條件相當復雜,作為國家標準,僅僅一本《地基基礎設計規范》無法對全國各地的地基基礎都進行詳細的描述和規定,因此,作為建立在國家標準之下的地方標準。地方性的“地基基礎設計規范”能夠將各地方的地基基礎類型和設計處理方法等一些成熟的經驗描述和規定得更為詳細和準確,在地基設計時同時應注重其它規范如高規、高規等規范針對基礎提出的特殊規范要求。
結語
在今后的工作中,建筑結構設計人員需要重新認識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明確自己的責任,提高對結構設計質量安全問題的辨別能力,能熟悉掌握規范,積累結構設計的工作經驗,做到安全適用、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確保質量、保護環境。
參考文獻
[1] 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02[S]
篇6
關鍵字:高層建筑 一般建筑 結構設計 建筑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7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本文從建筑建筑設計上深度剖析高層建筑和一般建筑在設計原理上的異同,既分析了高層建筑和一般建筑的相同點,也分析了其不同點,并在高層建筑設計原理改善上提出了建議,最后做了相關總結。近年來,我國的建筑設計行業迅速發展,不管是企業規模、經營規模、從業人員規模,還是管理者水平和經濟效益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建筑設計趨于復雜化,逐步朝向藝術型、節能型、智能型、綠色型等方面發展。這些方面在高層建筑設計上更能體現。
面對建筑發展趨勢,我國建筑設計方面越來越復雜,設計藝術新穎,逐步趕上世界建筑設計潮流,并不斷發展。設計階段決定了建筑的總體布局、建筑藝術性、功能性等,所以設計者在建筑設計方面特別的專注,在技術設計階段是整個建筑的關鍵性。所以在高層建筑和一般建筑設計原理上都要其異同點,值得我們去分析總結。
1、高層建筑與一般建筑的設計原理的異同點
1.1建筑設計原理
人們在進行建筑設計時,必須考慮要遵循的規律。列如在建筑外形設計上,就要考慮運用藝術性的手法。還有在建筑結構的選擇上,有鋼筋混凝土結構、空間結構和框架結構;還有在建筑室外環境設計方面,要根據建筑或建筑群體組合。
建筑設計原理包括居住和公共建筑設計原理,還有建筑設計概要。涉及到建筑概論、建筑設計、建筑形態、建筑形式、建筑環境、建筑設備學概論等。在建筑設計中要從全局觀點出發,綜合考慮建筑物室的各種因素,作出總體安排。要使建筑物在內在和外界的功能條件上彼此協調,有機結合。建筑群設計時要在總體的構思下考慮到總體布局制約方面的因素,其次才能考慮次要部分。總體布局方面既要考慮到使用建筑功能、建筑結構、建筑經濟和建筑藝術美觀等內在因素,也要考慮到建筑當地的歷史、文化、城市規劃、周圍環境等外界因素。根據外界條件來解決全體布局的問題,然后再進行各種空間的組合。
1.2高層建筑與一般建筑設計原理的相同點
高層建筑與一般建筑設計原理在建筑環境、建筑設計、建筑防火要求等方面都有其相同點。
在建筑環境設計方面,高層建筑和一般建筑都要考慮到建筑地的周圍環境條件,建筑布置的環境條件,和建筑城市的歷史、文化背景等城市環境。由于建筑物的特殊性和環境的復雜性,所以不管是高層建筑還是一般建筑在設計原理上都得考慮到相關環境因素,這樣才能使建筑和環境相得益彰,不僅達到建筑美感要求,也滿足人們的精神生活需要。
在建筑設計方面,不管是高層建筑還是一般建筑在設計時都要考慮到建筑的空間、外觀、形態、結構、功能等方面的因素。好的建筑并不只是以外觀和形態矗立在人們的視野中,還因有它的結構、室內設計、功能性、美感度等方面的先進設計。所以不管是滿足一般需求的一般建筑或是滿足特殊需求的高層建筑,在建筑設計方面都得考慮到這些東西。
在建筑防火要求上,一般建筑和高層建筑在設計時都要滿足國家規定建筑防火要求。當然高層建筑由于其特殊性,在防火要求上不僅要滿足國家規定要求,還得提高防火等級。任何建筑都要適合人類居住,當然人們在居住時也要考慮到建筑的安全性,所以不管是一般建筑還是高層建筑都得按照國家建筑防火要求設計。
1.3高層建筑與一般建筑設計原理的不同點
高層建筑與一般建筑設計原理的不同點主要包括建筑形態、建筑結構等方面。
在建筑形態上,高層建筑形態多樣,設計方案多。高層建筑一般處于城市重要地帶,在設計形態上,越新穎的形態,越能引起人們的關注,從而提升人們多整座城市的看法。所以高層建筑在設計時不僅要滿足建筑的基本功能,還得有必要的創新外形形態。而一般建筑在形態設計時,只需在滿足建筑的基本功能后稍加修飾,所以一般建筑的形態趨于簡單、單一。
在建筑結構方面,高層建筑高度高,建筑結構必須采用適合的機構方式,例如鋼筋混凝土結構、框架結構。由于其高度高,受外界自然環境影響大,所以在結構設計時必須要考慮到建筑的安全性。而一般建筑的結構比較簡單,例如有磚木結構、土木結構等。只需滿足其安全性。
2、我國高層建筑設計原理值得改善的幾點建議
在我國,關于高層建筑設計方面雖然有所發展,但在技術上遠落后與發達國家,對此本人對于高層建筑在設計提出幾點建議:其一,要控制我國高層建筑高度與數量的建議;其二,關于對高層、超高層建筑消防安全加強防范的建議;其三,對高層建筑設計低級勘察技術標準的設想和建議。
在控制我國高層建筑的高度與數量上。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的快速進展,我國的高層建筑高度和數量都飛速增長,形成了很多摩天大樓建設的熱潮。同時,給我國超高層建筑在建設時也帶來很多新的問題。我們在高層建筑設計時必須考慮高層建筑的發展應該與國家經濟發展相適應。我們要嚴格執行各地城市規劃,適度的建設高層建筑和逐步地開發地下空間。同時國家應調整對地方政府考核指準,引導社會科學的發展。總之,高層建筑有其好處也有其壞處。
關于對高層、超高層建筑消防安全加強防范的建議。一座座高樓正在我國各地拔地而起,這也給我國消防部門的工作帶來了巨大考驗。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的不斷推進,為了節約用地,在我國各地城區不斷的出現高層、超高層建筑,而且越來越密集。對此我認為一是要政府和相關部門應該在從此類高層建筑消防事故中吸取其中的教訓,盡快的制定和完善國家相關管理規章。二是要增強高層建筑業主的消防安全責任,加強對高層建筑內的消防安全監控。四是建設單位要嚴格監督建筑防火質量建設,達到設計和規定要求。
關于對高層建筑設計低級勘察技術標準的設想和建議。目前我國還沒有任何關于高層建筑地基勘察技術標準的理論文本,對此我覺得高層建筑在地基建設時必須要努力創新勘探技術標準,做好建筑地基的勘探和建設,才能保證后期和整體建筑的質量要求。
3、總結
建筑設計的概念是指建筑物在所建造之前,設計者按照具體的建設任務,把建筑施工相關方面列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方案,并用圖紙和文件把相關方面表達出來。所以不管是高層建筑設計還是一般建筑設計都有其相關設計原理。隨著建筑行業在我國的迅猛發展,關于建筑問題,也引起了很多學者的關注。人們不緊更加了解了建筑的性質,也對建筑專業知識做出了更深的了解和掌握。隨著建筑形態的多樣,高層建筑越來越多,與一般建筑的有一定區別也需要我們分析其異同點。本文從多方面論述了高層建筑與一般建筑設計原理的異同。從建筑概論、建筑設計、建筑形態、建筑形式、建筑環境、建筑設備學概論等多方面分析了高層建筑與一般建筑設計原理的異同。還對高層建筑設計做出了一定的建議。
[參考文獻]
[1]邢雙軍,建筑設計原理[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03.
篇7
關鍵詞:高層建筑;質量控制;工程管理
在我國規定成層數超過10層的住宅建筑以及樓層高度超過24m的民用建筑為高層建筑。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不斷推進,城市化建設也得到了極大的促進,這也使得高層建筑施工越來越普遍。從客觀角度來看高層建筑的普及帶來了更加可觀的社會經濟效益,它的出現使得城市人口更為集中,并大大地減少了用地幅度同時也減少了政府建設投資,讓建設工期得到了有效的縮短。質量控制一直是高層建筑施工過程中的重點與難點,從目前來看我國很多高層建筑施工環節上依然存在著一定的缺陷,這就給建筑的整體性質量帶來了較大的影響。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必須克服這些施工質量通病,讓施工水平得到質的提升[1]。
1.高層建筑施工質量通病表現
1.1鋼結構施工質量問題
鋼結構是高層建筑重要的承載部分,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必須對鋼結構材料進行合適的篩選,并保證鋼構件以及鋼結構安裝的質量。一般情況下會將梁箍筋彎鉤放置在合理受壓區,這是為了讓整個鋼結構受力能夠達到平衡態。但是在一些特殊區域如梁支座處會將受壓區設置在截面下方,這樣就會影響到鋼結構的均勻受力,并且會降低鋼筋骨架的牢固度。從鋼構件的制作情況來看節點桿件軸線交點偏移是較為常見的質量問題。當桁架的上弦以及下弦的受力軸線交于一點時將會改變桿件的受力,這將直接導致桿件出現扭曲。部分鋼構件在制作過程中不夠嚴謹導致構件扭曲不平。支承板、腹板以及柱梁之間存在間隙,這將會讓構件發生變形,其承載力也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另外鋼構件的拱度問題、焊接問題都是影響鋼結構質量的影響因素。從鋼結構安裝上來看,鋼柱位移以及鋼柱錘子偏差過大是常見的質量通病,這主要是由于預埋螺栓和鋼柱底部預留孔之間的超差導致。裝配面不合標準也是鋼結構施工中的常見問題之一,當連接板之間存在較大孔隙時將對連接質量帶來嚴重的影響[2]。
1.2混凝土施工質量問題
高層建筑由于整體結構較為復雜,其建筑材料來源也較為廣泛,經常會出現材料性能不合的情況。在進行混凝土配制的時候沒有按照規定控制水灰比,導致混凝土質量下降。在施工過程中對混凝土的養護不夠重視,材料比例衡量不夠準確,在進行振搗時不夠嚴實從而出現漏振并引起孔洞。在清理雜質時不夠細致使得部分雜質溶于混凝土中從而引起斷面夾層。
1.3地基質量問題
地基是高層建筑質量控制的關鍵,但是由于施工環境影響會造成地基土層分布不均,若土質出現較大差異時就會使得地基與土層交接面發生不均勻沉降,甚至會造成墻體開裂等情況。
1.4施工管理問題
在建筑技術不斷提升的情況下,人們對建筑的功能性要求也在不斷提升,這同時也給施工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從大環境看我國的高層施工專業性技術人員還存在著一定的缺乏,在新工藝與新產品的應用上還不能跟上國際水平。人才的限制必然會給施工管理帶來影響,同時當前的施工管理體制也暴露了一定的問題,施工分包的情況普遍存在。部分單位為了自身的利益沒有將質量控制工作落實好,這就給具體施工帶來了一定的阻礙。
2.預防高層建筑施工質量通病的具體措施
2.1鋼結構施工質量控制
在進行鋼結構施工過程中可以對封閉式的箍筋進行改良,使其變成包含兩個對口箍的箍筋。另外可以在梁筋綁扎之后在合理間距范圍內置入箍筋然后實施焊接封閉施工。對于鋼筋、鋼板的焊接問題可以采取以下方案進行解決。將上部梁柱的第二層鋼筋變為彎鉤形式,并將最上層的鋼筋想外部延伸,之后將鋼板進行焊接達到固定效果,同時也簡化了安裝過程。為了保證鋼結構的穩定性與受力平衡還需要對軸線進行調整。在施工過程中將底層作為坐標基準點,并采用一定規格的鋼板進行預埋以此來確定軸線控制點的位置來達到控制高層建筑軸線的效果。高層建筑的垂直度控制也是高層建筑質量控制的重要一環,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利用垂直重錘或激光儀器來反復核實,采用內外雙控的方式來提升監測精度,盡可能地將誤差控制在規定范圍內,這樣也能夠讓鋼結構施工更加科學、合理。另外還需要對標高線進行有效的控制。
2.2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
混凝土質量控制主要從節點澆筑方面入手來達到質量控制的效果。當梁板與節點處的混凝土存在一個等級差時需要對柱節點區的混凝土進行合理的篩選,并采用最低等級的混凝土進行澆筑;當梁板與節點處的混凝土存在兩個等級差時需要采用比設計值高出30%至40%的混凝土進行澆筑;當等級差高于3個級別時就需要采取針對性的補救措施來進行處理,首先應該對計算縱向鋼筋總配比,若總配比大于2%時,需要進行焊接封閉。在節點處設置相應的復合箍筋達到水平加腋的目的[3]。
2.3地基質量控制
在施工過程中需要加強地基勘察工作,制定合理的勘察大綱以及相關的勘察位點,通過高程測量來獲取準確的土層信息。另外還需要對地下水情況進行細致的分析,以此來達到控制地基質量的目的。施工時要嚴格按照相關標準或要求進行,若出現意外情況要及時向上級部門反映。加強地基施工圖紙審查,確保地基質量萬無一失。
2.4加強施工管理
加強施工管理主要從以下幾點展開:(1)加強材料檢查確保材料質量符合建筑要求。(2)對隱蔽工程驗收進行詳細的核實。(3)對施工人員進行嚴格的審查,遵從憑證上崗的原則并落實好相關責任制度。(4)加強質量監督控制。(5)加強施工隊伍建設并為施工人員提供一個良好的施工環境。
3.結語
在實際施工過程中通過加強鋼結構施工質量控制、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地基質量控制并在此基礎上強化施工管理來提升高層建筑施工的整體性質量。
參考文獻:
[1]游育君.鋼筋混凝土施工質量通病及控制措施[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04)
篇8
關鍵詞:高層建筑;質量監督;控制要點
中圖分類號:TU208文獻標識碼: A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人口越來越集中,土地資源日益緊張,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高層建筑成為城市建設的發展方向。近年來,高層建筑的施工質量備受關注,加強對高層建筑施工質量的監督對于保證工程施工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 設計監督要點以及抗震分析
由于地震的不可抗力因素,一旦發生時便會造成嚴重的破壞,根據多次地震災害來看,對于結構突變能力弱,剛度扭變能力弱的高層建筑物,其工程質量差,平面不規則,使得遭受地震時,便會發生較大的破壞。因此,對高層建筑進行結構設計時,要將抗震設計融入其中,這是目前建筑設計中重點內容之一。對高層建筑進行抗震設計后,會使施工材料、施工圖紙以及施工工藝等受到影響,對工程的成本投入,施工安全等都會一定的影響。對高層建筑物進行勘察時,要嚴格進行巖土勘察工作,勘察工作要做到全面,一個勘察失誤將會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根據建筑物的整體設計理念,巖土勘察的資料,地基的穩定情況,施工現場環境等,再與持力層與地層結構相結合,對地基的承載力進行確定,對變形情況進行預測。對結構方案進行確定時,要對水文條件以及地質條件的利弊進行分析,在這基礎上再進行結構方案的確定。對于平面形狀較為復雜的施工環境,進行抗震設計時,對其進行防震縫的設計,然后劃分成幾個簡單的結構,再對其進行防震設計。對抗震縫的寬度進行確定時,應該以低側的高度進行計算,還要加強對縫隙處的連接,若抗震的防護烈度在六度或者是以上時,則要對施工現場進行地震效應的評價。
2 給排水施工環節的監督要點
對高層建筑進行施工時,對達到的標準要求高,由于高層建筑中住戶多,人口密集程度大,對水的需求量也大,若在高層建筑中出現給排水管道堵塞的現象,將會造成嚴重的影響,居民的生活將不能正常進行,影響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因此,在對給排水環節進行施工時,必須采取有效的技術措施,提高給排水施工的質量,確保水的應用與排放,提供供水安全。只有給排水工程施工質量高,不僅會給居民的生活帶去方便,還會減少水資源的浪費,使其合理使用。在進行給排水施工時,要重視對材料與設備的選擇,更要重視施工的環節,將主要的施工環節結合起來,構建質量管理體系,并對其進行嚴格地監督,將管理落實到施工環節中。
首先,消防系統在高層建筑中對水壓有較高的要求,因為此系統在高層建筑中,靜水壓力大,不能進行一個區域的供水方式,這樣不僅會影響到供水功能的正常實施,而且還會對管道等設備造成損壞。為此,要對供水形式進行合理的分布,采用豎向分區處理,降低靜水壓力,確保消防系統的安裝順利進行。但是,消防設備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還不夠先進,所以對于高層建筑來講,消防系統的目標要以自救為標準。
其次,高層建筑物的管道會比多層的長很多,且排水量大,因此管道中的波動情況明顯。因此,要對管道施工采用的有效措施,進行新型材料的使用或者是在管道中設置通氣管,只有對管內的壓力進行穩定,才能夠保護水封。對排水管道的材料進行選擇時,應該選擇機械強度高的,并加強管道接口位置的銜接問題。
第三,在進行土建施工時,要事先對給排水管道進行預埋,進行孔洞的預留,并確保孔洞的預留位置,井管的預留位置,都要準確無誤,且符合設計標準,這是給排水施工保證質量的基礎。對管道進行預埋工作以及孔洞的預留工作時,必須要按照施工圖紙的要求進行,避免出現遺漏現象,否則將會對后期工程造成影響。
最后,由于高層建筑物的高度大,對施工帶來一定的難度,在一個垂直高度上,需要有多個施工人員,給安全與質量管理造成困難。因此,對于這一部分施工時,最好是采用分區施工的方式,對排水以及給水管道的施工加強管理,做到保質保量,安全施工,減少不必要的耗損,提高建筑工程的經濟效益。可以按照層數進行施工區域的劃分,將高層建筑物分為上中下三層進行分別施工,也可以分為上下兩層進行分別施工。也可以按照施工密集程度進行,將洗手間、浴室進行分區施工等。對高層建筑進行分區施工,可以避免因垂直高度大而造成的施工困難與管理困難,這樣有利施工的有效進行,利于工程質量的監督與管理,對提高工程質量有很大的幫助。
3 安裝工程的控制要點
首先,要重視防火問題。對給排水管道進行明敷安裝時,要對其進行防火措施的處理,使用防火套管等方式來提高防火能力,還需要在防火套管周圍進行阻水圈的設置;暗設立管與橫支管連接時,在穿過墻體的部分,應該進行防火套管或者是防火圈的設置;橫干管進行防火區的穿越時,應該進行防火套管以及防火圈的設置。根據施工圖紙要求,將防火設備進行準確位置的安裝,如報警器、消防栓等。
其次,防雷設置。高層建筑物受到雷電危害較多,因此要重視對防雷的設置,對接閃器、引線以及防雷網格進行嚴格地設置。另外,還要對均壓環進行嚴格設計;對于電梯的軌道、金屬管道與門窗等金屬物質,進行等電位聯結。對于地下室中的金屬設備以及用電設備進行可靠的接地,避免因雷擊造成安全事故。
4 對砼施工的監督要點
對于高層建筑施工來講,砼裂縫現象一直是較為常見的質量問題,砼產生裂縫的原因很多,砼表面與里面的溫差、初凝階段、收縮現象等,有的裂縫產生很小,像發絲一樣,而有的裂縫則較為嚴重。當砼裂縫在零點二到零點三毫米之間時,便會對建筑物的安全問題造成影響。因此,要加強對砼施工過程的質量監管工作,提高其施工質量,減少裂縫發生。
首先,對于組成砼的材料進行選擇時,要嚴格進行,尤其是水泥的選擇與使用,在滿足砼強度的基礎上,減少水泥的使用,從而降低砼出現水化熱現象。也可以在砼中加入適量的粉煤灰,這樣可以是其縮性降低,提高其密度。這是減少裂縫產生的有效措施之一,同時還對砼的抗裂能力有所提高。
其次,對砼進行澆筑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澆筑工藝進行。施工時,工作人員不要在鋼筋板上走動,要在施工現場進行臨時腳手架的鋪設,施工人員應該在此上完成澆筑環節的施工。施工后,要做好養護工作,對其進行保溫以及保濕處理,避免內外溫差大而造成裂縫出現。
5 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建筑工程來講,提高工程的整體質量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到工程質量的環節很多,因此要加強對其的監督力度,保障人民群眾的人身安全與財產安全。提高工程質量同時促進著建筑企業的穩定發展,提高市場競爭力,因此,建筑企業要對建筑工程質量加以重視。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高層建筑 剪力墻 抗震性 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7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我國房地產行業的快速發展使許多中高層的多功能建筑工程項目不斷增加,這對建筑行業的施工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適應建筑功能多樣化和結構復雜化的發展趨勢,我國高層建筑的數量日益增多,作為新的結構形式,剪力墻被應用于此類建筑中。而四川大地震的發生使得社會對于建筑行對于高層建筑的抗震性提出了新的思考。對于高層建筑,它的抗震性是建筑設計和施工中的重點,剪力墻結構對于高層建筑的抗震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在高層建筑工程建設中,把握好抗震設計要點,才能保證減輕抗震災害。本文闡述了剪力墻結構的相關概念,針對剪力墻結構的特點分析了高層建筑在抗震性方面的設計要求,希望對我建筑行業等有所幫助。
關于高層建筑剪力墻特點及受力結構分析
在現代的高層建筑結構中,主要有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和框架—剪力墻結構, 框架結構的建筑主要以梁和柱作為承載體,平面布置較為靈活,但是因為剛度較小使得承載力作用下的側向變形較大;框架—剪力墻結構是合理利用兩種建筑結構的優點,最大程度的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這是多功能高層建筑的發展出現的新的結構體系。
關于剪力墻的特點
從剪力墻的結構來看,它的主要作用便是實現豎向與橫向力的平衡,豎向的力主要來自于建筑本身的承載力和重力,水平力包括風和地震等外力因素。這類建筑結構中,墻板與樓板組成受力體系,就如空間構架的懸梁,既要承受梁的重力,又要承受水平荷載力,并避免過大的水平位移。但是正是剪力墻的整體性特點,使得剪力墻結構建筑也具有一些缺點,由于結構延性較差,它不能被拆除和破壞,不適用于較大的空間布置,所以在應用過程中,往往會采用短肢剪力墻結構,方便室內靈活改造。
剪力墻結構受力性能分析
關于剪力墻的結構特性主要是分析該結構的受力性能,為滿足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剪力墻常常開有門窗洞口,而剪力墻的受力特性與變形情況也主要是取決于所開洞口是否合理。要分析剪力墻的受力特性,首先要針對剪力墻的不同而分清情況,依據受力特性,剪力墻又可以分為整體剪力墻、多肢墻和框壁式等類型,整體剪力墻的開洞數量有一定控制,對洞口的面積也有一定的限制,一般不超過墻整體面積的1/6,使洞口對墻體的影響控制在承載力的范圍之內。多肢墻需要重點關注的是梁與墻肢組合成的結構體系要具有合理性,即墻肢剛度要比連梁的剛度大,墻肢的寬度要保持在800公分之內,在處于彎曲狀態時才有足夠的延性。壁式框架剪力墻是介于剪力墻與框架概念之間,壁柱與壁梁較寬,有力支撐梁柱區域的變形。
二、高層建筑抗震結構設計常見問題
對高層建筑建設的設計,最主要的便是它的抗震性能設計研究,這也是高層建筑設計中的難點,現在對抗震設計中常見問題進行分析。
復雜的地理環境使地質勘察資料不全。我國高層建筑的施工本身具有復雜性,主要表現在地域跨度較大,地形和地質環境較復雜。在建筑施工前,必須做好地質的勘察工作。但是我國高層建筑施工企業為了施工進度等原因,缺乏對地質條件的考察,缺乏勘察資料,導致抗震設計過程的不完善。
抗震設計標準掌握不當。雖然我國明確規定了高層建筑抗震設防標準,但是出于特殊情況的考慮,往往在設計中會提升設防標準,這有利于高層建筑抗震性能的提高,但同時也加大了高層建筑建設成本。所以不少建筑單位為了節約成本,降低抗震設防標準,在建筑物的實際利用中根本達不到設計過程中的抗震標準。
抗震結構布置不當。由于設防標準的降低,在施工中對抗震方面的設計也會出現布置不當的問題。比如說高層建筑下的底層沒有橫向的落地抗震墻,或者是南北抗震墻的剛度不平衡。縱向墻體的不足使兩個方向的受力不平衡,在遇到外力時,容易產生垮塌。
三、優化高層建筑剪力墻結構抗震設計
剪力墻結構抗震優化原則
在高層建筑中,既要考慮到建筑的質量安全,又要考慮到經濟成本。一般而言,建筑結構的剛度越大,抗震性能就越高,而建筑所需成本也就越大。對于剪力墻結構的抗震設計,要從定量與定型兩個方面出發,分析研究質量安全與成本投入。基于此原則,剪力墻結構在抗震設計方面可以作如下的優化:一是盡量避免“一字型”的剪力墻結構,保證結構層間位移范圍控制合理;二是整體上滿足合理的結構要求,并基于此考慮經濟性成本,做到兩者的合理兼顧;三是在對剪力墻整體結構抗震的設計上,對于出現的不合理狀況,通過改變剪力墻的數量和布置情況來使樓層剛度和結構更加合理。
剪力墻結構設計方面的優化
(1)剪力墻的空間結構體系主要是以主軸為中心,向橫豎兩個方向布置。正是這個結構體系的特點,在抗震設計中,要避免剪力墻結構的單向布置,這與前面所講的優化原則第一點相同,盡量不用“一字型”剪力墻。這樣一來,剪力墻可以增強兩個受力方向的抗側剛度,使兩各方向的力處于平衡狀態。
(2)盡量合理的減小剪力墻厚度
我國對剪力墻厚度具有明確的規定,對于一、二級抗震級,剪力墻底部墻厚要大于20公分,其它部位不低于16公分。但是,剪力墻的厚度并不是越厚越好,其設計要滿足最大層間位移的指標,并能滿足墻肢的穩定驗算,通過分析合理設計剪力墻的厚度。較厚的剪力墻雖然具有較高的抗側剛力和抗震能力,但因為影響剪力墻抗震效果的因素復雜多樣,抗側拉力并不與整體結構的抗震能力成正比,這還要考慮抗震等級的軸壓比的影響。因此,在設計剪力墻抗震時要經過分析,合理減少墻厚,保證結構之間的位移控制在允許范圍內。
剪力墻連梁的抗震設計
剪力墻的連梁對調節和保證連肢體墻剛度的作用,其目的是為了避免主梁與樓板大面積的塌陷而造成變形帶來的影響。對連梁的抗震設計要對其進行加強,提高連梁和腰筋的配筋率。對于不同厚度的剪力墻,連梁的跨高也有所不同。當抗震等級為一、二級的剪力墻且厚度在20過分之內時,如果連梁的跨高度在2以內,則鋼筋的構造宜采用斜向交叉法。因為連梁在受到一定承載力之后會出現變形,其變形的情況與跨高密切相關。跨高越大,連梁變形的比例越高,采用斜向交叉使連梁的彎曲比例增大,從而提高連梁的變形能力。總之,連梁是高層建筑抗震設防的第一道防線,其設計要重點考慮它的變形能力及架構形式。
4、剪力墻結構抗震方面的經濟性優化
雖然降低成本能夠提高經濟效益,但在以質量安全為重點的高層建筑的建設中,實現結構的成本效益才是現代建筑企業追求的目標。除了對建筑結構的合理布置外,還要考慮到建筑結構的經濟性,在滿足剪力墻結構的抗震要求基礎上,如何降低建設成本也是每一建筑單位所關注的問題。
結語
高層建筑是我國城市化和現代化發展的產物,其功能和類型都較為復雜,加上巨大的投資和復雜的建設過程,必須注重對高層建筑結構的合理設計。所采用的剪力墻結構,重點在于對其抗震性能的設計上,只有結合建筑功能與地理環境,不斷改進高層建筑剪力墻結構形式,才能做到結構與經濟兩方面的合理。
參考文獻
殷飛.淺談高層建筑中剪力墻結構抗震設計要點.《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2年第12期
陳鋒.高層建筑剪力墻結構抗震設計的探討.《商品與質量:建筑與發展》.2011年第7期
JGJ3-2010《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S]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GB50011-2010《建筑抗震設計規范》[S]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篇10
關鍵詞:計算;沉降值;軟土地基;樁長;樁基礎
中圖分類號:TU47 文獻標識碼:A
一、概述
軟土地區樁基礎設計,常遇到樁端持力層的選擇問題。地質勘察報告的結論與建議,多傾向于采用較深、較密實的土層作為樁端持力層,傾向于以端承力為主的摩擦端承樁,這樣的樁基礎設計較為常見。但這種設計經常遇到一個矛盾,就是樁基礎的性價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設計人員要考慮業主的經濟要求,樁端持力層的確定,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樁基礎的性價比。本文試圖從樁基的沉降計算著手,對經濟合理的樁端持力層選擇方法進行討論。
二、工程實例
1 工程概況
某26層高層建筑,高98.5m,框架-剪力墻結構,為當地最高建筑。擬建場地在表層粉質黏土以下為35m厚淤泥質土,再往下為56m厚黏性土,中粗砂在地面以下96m處。
2 地基基礎設計
地質勘察報告的“結論與建議”指出:擬建場地屬于樁基工程地質條件相對較差的地段,工程力學性能較好的第5-2層含礫中粗砂埋深96m左右,建議本工程采用92m長的鉆孔灌注樁,樁徑1200~1500mm。
設計采用1200mm直徑、90m長鉆孔灌注樁,以第5-3層含礫中粗砂為樁端持力層,單樁承載力特征值為6000kN,樁間距約為3.6m,共布置120根樁。基礎采用上海地區常用的樁-厚筏底板基礎,厚度為2.0m。
業主對該工程的基礎造價進行估算,120根鉆孔灌注樁共需約1100萬元,僅樁與2.0m厚承臺板的造價就占到結構總造價的近30%。認為基礎造價太高,邀請的某顧問咨詢公司認為可以降低基礎造價40%左右,設計認為不可能,業主決定另行委托設計。
3 工程問題
某顧問咨詢公司的技術人員仔細研究了地質勘察報告,并考察了當地一些高層建筑的基礎情況。如附近一幢13層高層住宅,地基土情況與本工程類似,采用30余米長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管樁,計算沉降130mm,但建成數年后實測沉降為20-30mm。考慮本工程采用直徑600mm、長60m的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管樁,以地質勘察報告中第4-2層粉質黏土夾粉土作為樁端持力層,采用端承摩擦樁。用“實體深基礎法”估算沉降,由于當地離上海較近,故沉降計算經驗系數參照上海市標準《地基基礎設計規范》DOJ 08-11999中的系數。
按上海市標準《地基基礎設計規范》DBJ 08-11-1999“實體深基礎法”計算的沉降值為79mm,見表1。
根據沉降計算結果,設計采用了480根直徑600mm、長60m的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管樁,單樁承載力特征值為1800kN,按均勻布置。基礎采用樁一厚筏底板,厚度為1.5m。
單樁靜載荷試驗結果符合設計要求。建筑物竣工實測沉降值為15mm。由上海地區高層建筑樁基礎的竣工沉降值一般占最終沉降值的40%-70%來看,本工程的最終沉降值約為40mm左右,小于計算值79mm。
該工程的樁造價共約580萬元,比鉆孔灌注樁方案降低400余萬元,厚筏底板造價比修改前降低約80萬元,共降低近500萬元,折合每平方米建筑面積100元。樁與厚筏底板的造價占結構總造價的比例降低到20%左右。
4 失誤原因分析
本工程的地質勘察報告,未選擇第4-2層土作為樁端持力層,原設計對第4-2層土也未加考慮,主要原因是該層土的壓縮模量較小,擔心建筑物的沉降偏大。實際上根據目前的勘察手段,深層地基土的壓縮模量很難正確確定,原狀土樣的采取受到很大的限制,特別是粉性土、砂土擾動程度更大,導致地基土的壓縮模量偏小或失真。
此外,上海地區的第5、8層黏性土由于其有較長的地質年代,一般具有超壓密性(OCR~1),尤其是第8層黏性土的地質年代屬于Q:(上更新世),根據一些工程采用薄壁取土器所得試驗數據,其超壓密性的指數OCR=1.25-1.40,這一點是在壓縮模量上反映不出來的。本工程地點毗鄰上海郊縣,地質條件與上海類似,這也是前述13層高層建筑與本工程的計算沉降值明顯大于實測沉降值的原因。
本工程還進行了100m深度內的原位測試與分層壓縮試驗,由第4-2、4-3層的固結試驗e-p分層曲線看,滿足本工程的樁基沉降計算要求。第5-2層粉砂、第5-3層含礫中粗砂的e-p分層壓縮曲線缺失,據地質勘察人員介紹,與取土擾動有關。參照上海市標準《巖土工程勘察規范》DCJ 08-37-2002中表13,乙6“土的壓縮模量足與原位測試成果關系”進行換算,這兩層土的壓縮模量正:(指地基土在200-300kPa作用時的壓縮模量)為75MPa。
本工程修改設計時計算樁基礎的沉降就采用上述數據。工程竣工時的實測沉降值表明,參考上海地區有關規范對地基土壓縮模量的取值是可行的。
結語
廣東沿海、上海市、浙江沿海等地區,從事軟土地基基礎設計與施工的工程技術人員間的相互交流及學習是提高我國軟土地基處理技術水平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S].
- 上一篇:數學建模處理數據的方法
- 下一篇:數學建模的要求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高層建筑實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