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產業發展方案范文
時間:2024-01-08 17:31: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農村產業發展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三走進三助力”專項行動實施方案
根據《泰州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印發<實施泰州市2021年度人才工作“三走進三助力”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泰人才辦〔2021〕2號)精神,制定2021年度人才工作“走進鄉間田頭,助力鄉村振興”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標
以“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引領農業農村改革發展實踐,緊扣服務“六保”“六穩”主題,推動農業科技創新人才工作重心下沉,走進鄉間田頭,服務農業農村生產一線,著力提升鄉村特色產業科技水平和產品質量競爭力,促進鄉土特色產業發展壯大,加強特色品牌建設,提升產業發展規模,力爭到2021年底,新培育10億元級以上產業2-3個,為全市鄉村產業振興貢獻農業科技人才工作力量。
二、工作舉措
1.梳理需求清單。4月上旬,市農業農村局結合產業發展實際,開展集中梳理,確定2021年重點建設的鄉村特色產業(詳見附表)。4月底前,各市(區)圍繞本地重點建設的鄉村特色產業,組織相關人員深入農業農村一線,開展調查研究,了解鄉村特色產業核心企業生產經營、產品品牌及人才、技術需求等情況,梳理匯總需要解決的相關技術問題,形成需求清單。
2.組建專家服務組。5月底前,各市(區)針對重點建設的鄉村特色產業發展需求,聯合當地人才辦,從鄉土人才、科技鎮長團以及省“333工程”、市“311工程”培養對象中,遴選涉農人才,分類別組建相關專家服務小組,建立專家服務小組結對服務機制。
3.開展結對服務。6至10月份,按照“一個產業打造一個品牌,一個小組服務一個產業”的要求,組織專家服務小組定期開展“一對一”服務,走進農業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地幫助解決鄉村產業發展中的技術難題,指導產業技術創新,推動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壯大。
三、工作要求
1.強化組織領導。各市(區)農業農村局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強組織領導,結合產業發展實際,制定本地專項行動具體實施方案,并根據總體安排,明確責任分工,細化工作舉措,做好各項協調服務推進工作。
2.加強部門配合。專項行動由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各市(區)農業農村局要扛起工作責任,主動進位,切實加強與當地人才辦、科技鎮長團溝通協調,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進專項行動有力、有序、有效開展。
3.確保活動實效。各地要高度重視“三走進三助力”專項行動,落實分管領導和相關科室具體負責專項行動相關工作。要抓緊組織需求調研,組建專家服務小組,建立定期結對服務機制,開展專家服務工作。要及時總結先進經驗,注重宣傳典型案例,切實擴大活動影響,確保專項活動取得實效。市農業農村局將定期對各地專項行動相關工作的落實情況進行督查通報。
請各地于4月17日前,將分管領導和相關科室負責人姓名、職務、手機號碼發至郵箱409841966@qq.com。聯系電話:86893949。
附表:2021年各市(區)重點建設鄉村特色產業名錄
附表:
2021年各市(區)重點建設鄉村特色產業名錄
市(區)
產業名稱
靖江市(2個)
休閑食品、草莓
泰興市(4個)
生豬、肉鴨、江沙蟹、蘇翠梨
興化市(5個)
香蔥、大閘蟹、稻米
海陵區(農業開發區)(2個)
種子種苗、罡楊鮮花小鎮智能花卉
高港區(1個)
鮮花園藝、動物疫苗
姜堰區(2個)
特色菌菇、溱湖籪蟹、肉雞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及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深入貫徹落實市委三屆四次全會、縣委十屆四次全會和縣第十五屆二次人代會議精神,以發展農村經濟為核心,以弘揚民族傳統文化、保護生態環境、發展鄉村旅游為重點,創建一批民族文化特色濃郁、生態環境優美、符合鄉村旅游接待要求的旅游村寨,以點帶面,推動全縣鄉村旅游上規模、創品牌、出特色,促進我縣旅游產業的發展。
二、工作目標
以戛灑鎮為試點,以建設“最美的鄉村”為目標,在戛灑集鎮范圍內,以自然村為單位組織開展鄉村文化示范工程和特色村寨創建活動,增強旅游發展的居民意識教育,營造濃厚的接納和依托游客發展旅游產業的氛圍,提升鄉村旅游檔次,扶持發展一批鄉村旅游示范村。力爭用3年時間,使戛灑集鎮10平方公里范圍內30%的村寨基本達到特色旅游村寨創建標準,實現“生態優美、村容整潔、特色鮮明”的目標。
三、工作措施
堅持政府扶持鼓勵、部門合力支持、群眾主動參與的原則,充分調動基層組織和干部群眾創先爭優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特色旅游村寨創建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結合起來,通過宣傳培訓提升村民綜合素質,通過制度建設規范村莊建設管理,通過考核評比和表彰獎勵促進創建評比活動取得實效。
四、工作步驟
花腰傣特色旅游村寨創建評比活動自二零零九年起,一年一個周期,連續實施三年。二零零九年創建評比活動的工作安排如下:
(一)擬定方案,制定評比創建標準(二零零九年1月至4月):擬定《新平縣花腰傣特色旅游村寨創建活動實施方案》及《新平縣花腰傣特色旅游村寨創建活動考核評比辦法》(試行),戛灑鎮及縣直各培訓指導責任單位制定相應的工作方案。
(二)宣傳發動及實施階段(二零零九年1月至12月),由戛灑鎮成立強有力的機構,派駐工作隊進村入戶對特色旅游村寨創建評比活動的目的、意義和目標進行廣泛、深入的宣傳,并做好引導工作。縣直各培訓指導責任單位按照各自的職能職責深入村寨開展培訓、指導工作。
(三)考核評比階段(二零零九年12月至次年1月),各實施村寨按照《新平縣花腰傣特色旅游村寨創建活動考核評比辦法》(試行)進行自評,經縣各直培訓指導責任單位分項考評,報縣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綜合評定、公示后,確定星級并進行授星表彰。
(四)星級表彰及授牌。考核得分達到85分以上的村寨,由縣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審定后,按照相應星級予以授牌和表彰獎勵。
(五)跟蹤管理。根據第一年實施情況,對《新平縣花腰傣特色旅游村寨創建活動實施方案》及《新平縣花腰傣特色旅游村寨創建活動考核評比辦法》(試行)進行修改完善。每年對參加創建的村寨進行復查考評,實行動態管理。對復查合格的保留原星級,對不合格的給予降星直至摘牌,對星級標準提高的給予增星表彰獎勵。
五、組織領導及其工作職責
創建評比活動在縣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的領導下進行。戛灑鎮、縣直各培訓指導責任單位要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落實分管領導和工作人員,制定相應的工作方案和考評細則,認真組織實施花腰傣特色旅游村寨創建評比活動。具體責任分解如下:
(一)花腰傣文化傳承和展示,由縣文化局負責培訓和組織考
核;
(二)村莊、特色民居規劃建設,由縣建設局負責指導和組織
考核;
(三)旅游接待規范,由縣旅游局負責指導、培訓和考核;
(四)家居文明建設,由縣婦聯負責組織培訓和考核;
(五)村民小組、群眾的組織發動工作及創建評比活動的具體統籌推進工作,由戛灑鎮負責。
六、工作要求
開展花腰傣特色旅游村寨創建評比活動,要堅持求真務實、量力而行、以點促面、扎實推進的原則,抓好試點,逐步推廣。
(一)提高認識,強化領導。戛灑鎮,縣直各培訓指導責任單位要高度重視,提高對花腰傣特色旅游村寨創建評比活動的認識,認真履行職責,積極主動做好創建工作。戛灑鎮要抽調強有力的人員進村駐點包戶抓,把項目工作落實到單位,包戶責任到人。
(二)制定措施,狠抓落實。縣直各培訓指導責任單位要根據部門職責和工作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年度工作方案,并明確一名分管領導專門負責,按照職責和《新平縣花腰傣特色旅游村寨創建活動考核評比辦法》(試行)逐項抓好落實。
篇3
附近的村民以砍伐樹木為生,為了避免這片原生態消失殆盡,優科豪馬橡膠有限公司和國內的一家非營利組織北京三生環境與發展研究院共同構建了一個新型的“農村社區經濟系統”:既能幫助保護農村生態環境,也能幫助當地農村經濟發展。
方案提交方:優科豪馬橡膠有限公司
老君山原生態環保計劃是一項結合當地的社會文化、經濟發展來開展的可持續的項目,試點村落為麗江市玉龍縣九河鄉的河源村,這里雖然坐擁藍天白云、豐富的自然資源,但道路不通、教育落后、經濟單一。農戶主要收入來自粗放型種養殖業的簡單再生產,人均年純收入只有650元,屬于嚴重依賴自然資源的極貧困山村,主要通過砍伐老君山樹木獲取經濟收入。如此循環往復的破壞性生產,不僅使當地的地貌、珍貴自然資源遭到嚴重破壞,更威脅到生物多樣性。
作為一家外資企業,優科豪馬橡膠有限公司董事長近藤成俊表示,老君山原生態環保計劃包含了綠色產業升級計劃、生態助學,還有最為核心的“村寨銀行”等多個組成部分,這對中國的山村居民來說,是一套適用性較高的“環境與經濟同步發展”的解決方案。
方案點點看
項目主要從兩方面來推動:一方面在企業資金的支持下建立以村民小組為單位的 “村寨銀行”,這是促進社區公共管理建設的最基本經濟保障;另一方面組建全村范圍內的生態產業合作社,建立起以村民為主體的自然保護機制。簡單來說,項目的商業邏輯是,通過開發符合當地自然規律的生態產業,來改變村民對自然資源的利用方式,幫助這些村民重新理解周邊的資源環境,并主動加入環境保護隊伍里,最終獲得新的經濟收益來源式。
為幫助當地村民提高生態產業的附加值增加收入,該項目啟動了“綠色產業升級計劃”,為當地經濟確定了蜂蜜產業、天麻產業及瑪卡產業的發展方向,并且確立了野蜂馴化養殖、藥材仿野生種植股份制項目。
與當地產業發展相匹配的金融系統就是“村寨銀行”,也是這個計劃的核心――老君山河源生態產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在2011年5月下旬正式成立,在“村寨銀行”的基礎上,項目為當地的商品買賣搭建了老君山生態農林產品銷售平臺。這個農林產品銷售發展計劃,一并解決了封閉山村經濟如何與經濟發達地區的企業結合的問題,實現了當地傳統的農業與現代市場經濟相結合。項目啟動初期,由于“村寨銀行”資助尚處于起步階段,加上村民栽培的經濟作物初期產量較低,個別家庭依然不得不通過盜伐山林來補貼教育等家庭支出。為了解決該問題,優科豪馬于2012年開啟了“生態助學”計劃,通過向參與環保的村民家庭發放“生態助學基金”來鼓勵村民自覺鞏固已有的生態保護成果。
今年是麗江老君山生態環保項目實施以來的第四個年頭,從為社區提業發展啟動資金的“村寨銀行”項目,到資助社區引入新式產業發展設備的“綠色產業升級”計劃,延伸到幫助社區打開農產品銷路的銷售平臺,這種新型的農村經濟發展方案,不但為村民找到了更好的收入來源,也學會了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截至2014年1月,河源村共啟動9個“村寨銀行”項目,全村42%家庭參加了項目,貸款資金總額達到373000元;共計12個村組簽署了封山保護條例,有效地保護山林45830畝;通過生態助學活動,新增保護地約1000畝。
從保護林木到促進社區發展,從加速產業發展到與市場對接,再延伸到為解決銷售問題的銷售平臺,以“村寨銀行”為核心的老君山原生態環保項目,讓中國的農村社區初步實現了從當地的產業發展和生態保護中受益,同時也產生公共積累,為農村社區經濟發展建立了“自造血”的能力。如今,作為中國首例通過企業參與協調經濟發展解決環境保護問題的案例,云南省正計劃在全省進行推廣。
方案創新點
1.村民“自己當家”
以村民小組為單位,村民按戶自愿等額入股,項目以1:1的比例注入配比資金后組成本金;全組入股戶共分三批次輪流進行等額借貸,每批借貸時間1年。全組入股戶共同制定借貸管理制度,民主選舉人員負責承擔借貸管理的職責。在借貸管理制度中,明確寫明所有參與者都必須承擔生態保護義務,如有違背制度者將從其入股資金中進行處罰。
2.自發保護環境
“村寨銀行”項目促進了村民積極投入封山保護事業。到2012年年初,河源村已有10個村民小組通過集體討論、決策制定了各自的生態保護協議,建立了以社區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有效保護森林面積達39570畝,占全河源村國土面積的24.4%。雙贏的保護方式不只讓村民承擔生態保護責任,更兼顧了保護行動中村民們收獲的自主與尊嚴。
篇4
根據自治區的安排,2016年我縣__鎮__村、__鄉__村、__鄉__村、__鄉__村、__鎮__村、__鄉__村等6個行政村1710戶7115人將要完成脫貧摘帽目標任務。按照貧困村“一低四有四通三解決”、貧困戶“八有一超”驗收標準,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貧困發生率偏高
根據精準識別情況,并結合本次調查統計顯示,__鎮__村貧困發生率為8.64%,__鄉__村貧困發生率為13.55%,__鄉__村貧困發生率為6.5%,__鄉__村貧困發生率為11.86%,__鎮__村貧困發生率為5.3%,__鄉__村貧困發生率為18%。
(二)合作組織沒有實現全覆蓋
目前,2016年6個預脫貧村共有農民專業合作社3個,分別是:__鄉__村食用菌專業合作社、__鄉__村__茶葉專業合作社、__鎮__村大果山楂專業合作社。__鎮__村、__鄉__村、__鄉__村無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且貧困戶參與合作組織比例相對較低。
(三)特色優勢產業扶持力度不夠
根據調查顯示,目前,全縣產業扶持較為分散,集中投向貧困村、貧困戶力度不大,貧困戶發展產業存在苗木補貼種類單一、農資扶持力度不大、種植資金缺乏等問題。
(四)貧困戶無房或危房問題依然突出
全縣1710戶預脫貧對象中有194戶無房或危房戶。
(五)基礎設施建設滯后
2016年預脫貧戶有362戶存在缺水、飲水困難問題,12戶尚未通電,79個貧困家庭戶無路通自然村,301戶沒有解決看電視問題。
(六)教育和醫療保障尚未實現全覆蓋
__鄉有1戶2名適齡學童因為沒有出生證明,無法進行戶籍登記,義務教育相關政策沒有得到享受,__鄉有1名貧困家庭戶適齡學童輟學,__鎮__村等多地方貧困戶存在因超生、在家生產缺乏出生證明等原因致使子女戶籍無法進行登記現象;__鎮、__鄉、__鄉、__鄉、__鄉共有23戶貧困戶因家庭經濟困難沒有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七)部分貧困戶無固定收入來源
全縣尚有43戶2016年預脫貧家庭戶沒有固定收入來源,生活比較困難,大部分貧困戶人均純收入未達到驗收標準。
(一)認真研究產業扶持方向,大力扶持貧困村產業發展
建議產業發展專責小組組織農業、水產畜牧、農經、水果、扶貧、發改、財政、水利、林業、核桃等部門和鄉鎮逐村調研,選準特色優勢產業發展項目,將資金和政策向貧困戶、貧困村傾斜;通過整合資金、技術培訓、完善設施、多種經營、集中發展等方式大力扶持貧困村。根據村情實際,規模發展產業;研究鼓勵、扶持貧困戶參與產業發展新路子,擴大貧困戶參與特色優勢產業開發面;完善產業集中區基礎設施建設,努力發展現代特色產業,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讓貧困戶充分參與到產業發展中來,實現“產業規模上檔次、合作發展有成效、貧困人口參與高、農民收入有保障”的目標。
(二)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夯實貧困村貧困戶發展基礎
建議基礎設施專責小組將2016年預脫貧村、預脫貧對象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年內建設重點,盡快確定建設項目,落實建設資金,制定項目推進計劃,加快推進水、電、路、寬帶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為年內順利通過驗收夯實硬件基礎。
(三)強化溝通協調,全力解決貧困戶無房或危房問題
通過調查,2016年預脫貧對象尚有188戶無房或危房戶,這些貧困戶普遍存在通過農村危房改造資金補助后仍無能力建房問題。住建部門反饋,2016年,自治區尚未下達農村危房改造實施方案,具體補助標準尚不明確。另外,由于各級農村危房改造實施方案未下達,大部分預脫貧戶擔心今年補助標準仍然與以前一樣,出現資金缺口大問題,不敢先行啟動房屋建設或改造,年內實現預脫貧戶有穩固住房目標難度大。建議住建部門加強與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溝通協調,盡快明確農村危房改造面積控制、補助標準、驗收標準等,搶時間、趕進度做好預脫貧戶房屋建設或改造工作,確保如期完成2016年預脫貧戶住房建設或改造任務。
(四)建立協調機制,解決貧困戶社會保障難題
建議召開由公安、教育、人社、
篇5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省市黨代會精神為指導,以促進蘇區發展振興為龍頭,立足特色優勢農業資源,以科技為支撐,以市場為導向,突出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促進農民增收重點,創新農業發展模式,大力實施“規模化、品牌化、科技化、生態化”戰略,推進農業產業化、標準化基地建設,全力推進“高山品牌、綠色安全、特色”的粵港澳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地,全面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二、總體思路
緊緊圍繞全力打造“三地一城”、縱深推進“四個”建設的奮斗目標,以農業科技園和農業產業示范區建設為重點,努力把建設成為我國南方最大的芳香產業基地,成為中國的“彩桂之鄉”。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和創新,以設施農業推動現代農業發展,著力培育壯大花卉苗木、蔬菜、果業和生豬產業,積極鼓勵工業原料林、油茶等農業產業,突出建設“四園十區”。即建設蔬菜科技示范園,打造南逕大田、南逕馬古塘、陂頭黃塘、龍源壩鎮頭等4蔬菜產業個示范區;建設花木產業示范園,打造高峰、南逕、大吉山等3個花木產業示范區;建設生豬生態養殖園,打造現代牧業、太陽古生態等2個生豬標準化養殖示范區;建設果業標準示范園,打造中寨臍橙產業示范區。
三、基本原則
1.政府引導,企業推動。發揮政府引導作用,積極引進扶持、鼓勵培育龍頭企業,發揮龍頭企業在開拓市場、基地建設、科技創新、標準化生產、加工增值等方面的帶動作用,推動優勢農產品產業化經營,帶動農民增收。
2.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因地制宜,突出區域特色,發揮區域比較優勢,統一規劃,重點扶持,推動人力、財力、物力向優勢產品和產區集中,把比較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3.依靠科技,樹立品牌。以科技創新為重點,不斷提高優勢農產品的科技含量,重點開發和推廣優質高產高效品種和技術、加工保鮮儲運技術,完善檢驗檢測和監督體系,切實提高優勢農產品品質,打造質量優勢,增加農產品附加值。
四、主要目標
全縣農業主導產業有較大發展,建設一批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擴大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覆蓋面,完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管理服務體系;完善農業綜合服務體系。全縣農業生產總值增長4%,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
花卉苗木產業:將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與芳香苗木產業發展相結合,充分利用通道兩旁、荒山荒坡、四旁空地等,突出抓好以桂花為主的芳香苗木產業、以速豐林為主的工業原料林產業等2大產業建設。全面完成花卉苗木產業建設任務1萬畝。其中:桂花苗木0.55萬畝(桂花苗木示范基地0.2萬畝),其他苗木工程0.45萬畝;根據現有自然條件和基礎,在大吉山鎮、南逕鎮、中寨鄉規劃建設一批花木產業示范園。重點打造2個以桂花產業、桂花文化為主的示范村,培育50戶桂花種植專業大戶,培訓桂花從業人員500人次,推進鄉村旅游發展。
蔬菜產業:年內全縣蔬菜播種面積穩定在10萬畝以上,其中商品蔬菜種植面積達到3.4萬畝,大棚蔬菜面積達到300畝;全年蔬菜產量達到20萬噸,產值達到2.4億元。力爭將我縣建成以無公害生產為主線,以優質、安全的外銷蔬菜為亮點。打造粵港澳優質蔬菜供應地,兼顧縣內、縣外及其它大中型城市市場。
臍橙產業:年內開發和提升改造果園5000畝,創建標準果園1000畝,全縣果園總面積穩定在6.4萬畝,水果產量達到4.7萬噸,其中臍橙產量1.3萬噸。果農人均收入3300元。創建1000畝以上市級標準柑桔示范園1個,創建8個100畝以上縣級標準柑桔示范園。
生豬產業:年內生豬出欄21萬頭、存欄13.5萬頭,大力發展“五位一體”養殖小區,壯大“公司+農戶”生豬養殖模式。全縣今年新建“五位一體”發展模式的生態養豬小區1個。實施生豬產業“三零”工程,加強疫病控制、獸藥殘留控制和生豬養殖污染控制,實現生豬養殖“零疫情、零殘留、零污染”目標。
五、主要措施
1.落實獎扶政策。對我縣四大農業優勢主導產業發展實行獎扶。具體獎勵扶持政策如下:
花卉苗木:整合縣涉農資金,扶持產業發展。整合農業綜合開發、林業重點項目、水利建設項目、新農村建設資金和水土保持治理項目等,鼓勵扶持花卉苗木產業發展。對當年新建100畝以上芳香苗木基地的按200元/畝進行獎勵。同時,聘請專家、技術員分期培訓縣內桂花種植從業人員。結合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大力推進以桂花為主的綠化大苗培育,建設以桂花為主“苗林一體化”基地。蔬菜產業:在規模基地內新建集中連片10畝以上鋼架結構大棚(大棚內空高2.2米以上,土地利用率80%以上)的,每畝一次性補助3000元;建設冷藏庫30立方米以上的,每立方米一次性補助100元。臍橙產業:一是落實苗木補助政策。對種植無病毒容器苗的給予2元/株、裸根苗木給予1元/株的補助。二是支持果農進行果品貯藏。對按標準興建50—100平方米貯藏庫的,補助500元/個,100平方米以上的補貼1000元/個。并對在果園內建設貯藏庫的,在用地、辦證等方面給予優惠。三是用好用足用活各項支農資金。要切實整合各項支農資金支持果業優勢產業的基礎設施建設、省力節本技術普及、頭企業(加工廠)扶持等。農機購機補貼資金要重點支持滴灌、微噴等果業機械。生豬產業:生豬產業扶持以上級對口項目資金扶持為主。由縣財政設立生豬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主要用于防疫經費、技術培訓等工作。對符合條件的豬場,積極向上級爭取申報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和大型沼氣工程建設等項目,以項目資金扶持生豬產業的發展。貫徹落實國家規定的能繁母豬保險政策和能繁母豬補貼政策。
2.加大科技創新及先進技術推廣力度。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大力推廣普及臍橙增施有機肥、合理使用葉面肥、科學采摘、規范貯藏,生豬“三零”(零疫情、零殘留、零污染)及水產健康養殖、無公害蔬菜栽培、油茶豐產栽培、工業原料林速生豐產等技術,每個鄉(鎮)主推1項以上先進實用的農業技術,提高科技的入戶率。加快建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加強鄉鎮農業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建立權責明確、服務高效的鄉鎮農業技術服務體系。
3.發展培植龍頭企業。堅持把發展培植農業龍頭企業作為加快優勢主導產業發展的主要抓手,一是要做好招商引資文章。各單位、各部門要積極開展農業招商,大力引進外資參與我縣農業投資開發;二是大力培育深圳和眾公司、金田公司、厚樸生態林業有限公司、高峰生態農林公司等農業龍頭企業,并鼓勵其積極申報省、國家級龍頭企業。三是充分挖掘內資潛力,落實獎勵扶持政策,加強對返鄉農民工創業技能培訓,積極鼓勵扶持外出返鄉農民工參與農業產業建設。
4.健全完善農業綜合服務體系。加強農業標準化體系建設,積極開展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無公害農產品、綠色和有機食品認證。加強農產品檢測能力建設,提升農產品檢測水平。完善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積極發展訂單農業、農超對接、掛牌直供直銷等新型流通業務和現代營銷模式,著力解決農產品流通問題。完善農資連鎖經營體系,全縣農資連鎖經營網絡鄉鎮覆蓋率達到100%以上,村級覆蓋率達到60%。完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擴大信息服務面,加強農業科技、病蟲害、市場營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等信息,提高信息服務的針對性、及時性、有效性。探索建立農業風險保障體系,建立農業風險補償專項資金,重點引導龍頭企業、種養大戶參加農業生產保險,降低農業生產風險,切實保障農戶利益。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和服務能力建設。進一步完善農業自然災害應急預案、及早制定措施和方案。加強農業防災減災工作指導,提高抵御干旱、洪澇、低溫陰雨等災害以及恢復農業生產的能力。
5.完善經濟組織建設。積極引導扶持成立各類產業專業合作社、產業協會,加強與相關加工龍頭企業對接,指導、協調我縣主導產業專業合作社、產業協會、種養小區、種(養)戶發展生產。積極引導和規范“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戶”、“龍頭企業+農村經紀人+農戶”、“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等多種形式的企業與農戶利益聯接模式;探索以農民土地、林地經營權入股,農民參與公司分紅的股份制合作組織新模式,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長期穩定的利益聯接機制,使農戶最大限度地分享農產品加工、流通等環節的利益,形成龍頭企業和合作組織帶動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
6.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農田水利、農村自來水、水庫除險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等水利重點工程建設,全面完成金龍鎮、大吉山鎮、南逕鎮小農水重點建設項目,啟動實施陂頭鎮、社逕鄉、龍下鄉小農水重點縣建設項目,全面完成板坑等5座中央規劃重點小⑵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啟動實施嚴坑等8座中央規劃重點小(2)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加強防汛應急能力建設,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新增和恢復灌溉面積0.3萬畝,改善灌溉面積2.5萬畝,農業綜合開發治理面積0.47萬畝。解決1萬人農村居民和農村師生飲水安全問題。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加快農業新機具的推廣,大力實施“以機代牛工程”。大力發展以果業為主的設施農業,積極推廣果業節水灌溉設備,新增果業節水灌溉面積0.5萬畝。
六、工作要求
1.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大力推進農業優勢產業發展是縣委、縣政府為做大做強農業龍頭企業,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和農民增收做出的一項戰略決策。為保證產業發展目標實現,縣里成立由縣委分管領導任組長、縣政府分管領導任副組長,農口系統各單位、各鄉鎮為成員單位的縣農業優勢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縣產業發展的政策制訂、資金安排及重大問題協調處理。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產業發展的日常工作。花卉苗木產業辦設在縣林業局,蔬菜產業辦、生豬產業辦設在縣農業和糧食局,果業產業辦設在縣果業局。同時,各鄉鎮要結合自身實際,制定相應的年度工作方案。要逐一分解任務,認真落實責任制,明確目標任務,采取有力措施,共同把農業優勢發展的工作落到實處,確保目標任務的全面完成。
篇6
一、總體思路
根據相關法規和政策,依據國家及地方農業的發展規劃,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將農業茶和桑葉有機結合,提高桑葉的附加值,增加農民群眾的農業收入,完善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相互協調、打造特色鮮明、個性突出的產業品牌。
二、總體要求
通過加桑葉茶的有效供給,激發產業發展內生動力和活力,提高科技進步對茶葉提升的貢獻度,促進桑葉茶領域技術發展水平整體躍升。通過科技要素的植入,解決桑葉茶領域關鍵技術難題,把產業領域原創性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配置融合集成,在大幅度提高效率上取得突破,形成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和發展模式,利用該項技術,提高從業者素質,積極引導一二三產業的快速融合,不斷拓展產業鏈,提高綜合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能增強品牌的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三、創業初衷
歙南區域,歷史以來就有發展蠶桑的傳統,蠶桑產業是農民一項重要的收入來源,一直到目前,桑蠶產業一致延續著,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蠶繭產業面臨許許多多的困難,收益成效不明顯,農民不太愿意從事此項附加值不高的產業,而且地方產業發展方式的轉變,桑蠶產業地位大不如前,當地桑園棄管嚴重,為有效改善這種狀況,帶動當地農戶的經濟,致力于脫貧攻堅,黃山桑茶茶葉有限公司,積極探索發展方式,合理利用該項資源,發揮社會效益。
四、偶遇商機
桑葉粉有桑芽粉、桑干粉、桑葉粉、霜桑葉粉等。桑芽粉選用桑芽干燥粉碎制成;桑干粉選用嫩桑葉干燥粉碎制成;桑葉粉選用成熟桑葉干燥粉碎制成;霜桑葉粉選用霜桑葉(也稱冬桑葉)干燥粉碎制成。春葉桑葉粉,被一家外資企業相中,做藥物提取,本地桑葉的有效物質含量高,得到企業的高度認可,準備擴大生產規模,而且該產品能夠降“三高”(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市場前景良好。
五、項目發展六大優勢
1.有地理區位優勢:桑葉茶園涉及杞梓里、霞坑、昌溪、,公司位于杞梓里鎮蘇村村,距離杭州100余公里,距縣城30余公里;緊鄰三陽高鐵站,今年將建成杞梓里蘇村高速口,是歙縣南大門,區位優勢明顯。
2.有交通條件優勢:由于距離三陽、歙縣高速口僅20分鐘左右,客商到達本地只需2小時,杞梓里蘇村路口開通后,交通將更加方便。
3.有農業資源優勢:周邊有千畝有機茶園,貢菊基地,坡山油菜花園、山核桃基地、桑園等,森林覆蓋率高,合理利用都將是農業資源可以多方位吸引客商;而且傳統產業桑蠶,目前從業農戶也不在少數。
4.有國家政策、政府部門扶持優勢:近年來,國家加大對農業農村事業的發展,有良好的基礎,對公司和產業發展都有非常大的優勢,拓展農業多種功能,帶動傳統種養業產業轉型升級,助推農民致富。
5.有市場優勢:由于區位、交通的優勢,黃山xxxx有限公司目標江浙滬以及海外市場,形成對周邊縣市的輻射功能,目前藥用功能和抹茶已被開發,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6.有當地民眾支持優勢:桑葉茶葉的發展,區域范圍周邊民眾都積極贊成,并積極投入到產業建設之中,有當地群眾的一致支持;
六、建設原則
1.開發與保護相結合原則
該產業發展必須以保護為前提,合理利用資源,實現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相統一。
2.前瞻性原則
規劃要立足當前,科學預測未來,講究超前性,充分了解桑葉的現狀,把握桑葉茶的發展趨勢,避免盲目開發建設,增加投資風險。
3.市場性原則
該產品完成后最終將面向市場,參與市場競爭,因此桑葉茶必須以市場為導向,充分了解市場特點,把握市場需求。
4.因地制宜原則
必須充分考慮桑葉附件周邊的地形、地貌、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條件,努力做到因勢利導、布局得體,原材料保持情況良好。
5.以人為本原則
消費者的主體,產品最終為消費者服務。因此,產品生產時,應充分尊重人的行為心理和身體健康,安全、衛生、健康。
七、重點工作
1. 主攻方向。依據安徽省蠶桑生產急需技術需求,結合區域種養特點和公司發展規劃,確定蠶桑中藥材特色產業領域,不斷創新生態健康發展種植初加工以及產品關鍵技術攻關,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和質量。
2. 實施路徑。圍繞節本增效、質量安全、生態環保等關鍵技術需求,通過科技創新、技術集成、示范培訓,推廣應用和科企合作,研發一批符合市場和產業競爭力的技術模式。
3. 實施主體。黃山xxxx有限公司+農戶,桑葉經營主體涉及杞梓里鎮、霞坑鎮、昌溪鄉、北岸等傳統蠶桑產業農戶,通過資源整合,改變桑葉單獨經營發展模式,注重帶動一般農戶和貧困戶增收,共享發展成果。
八、實施方案
圍繞產業發展和公司定位以及主攻方向,細化建設內容、序時進度、資金安排、工作分工,制定黃山桑茶有限公司產業競爭力提升科技行動工作方案。
1. 黃山xxxx有限公司的經營主體建設。目前公司內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600平方米,該公司負責人呂有光(黃山xxx有限公司總經理)內部設置熱風殺青機器1臺、冷卻機1臺、輸送帶8臺、攪汁機1臺、烘干機3臺、進桿機1臺、立式輸送機1臺、原篩機1臺等。
2. 桑葉基地建設。桑葉種植主體涉及杞梓里鎮、霞坑鎮、昌溪鄉等傳統蠶桑農戶,發展桑葉粉加工年產值300噸以上。
3. 主攻方向。桑葉粉制作、技術研發、產品品牌打造、產品市場化運作。
黃山xxxx有限公司建設進度計劃表、資金安排表
名稱
建設內容
計劃完成時間
進展情況
預算(萬元)
備注
廠房建設
廠房主體建設及內部裝飾2600平方米
已完成
設備更新
熱風殺青機器1臺、冷卻機1臺、輸送帶8臺、攪汁機1臺、烘干機3臺、進桿機1臺、立式輸送機1臺、原篩機1臺等。
設備更新補充2020.08-2021.08
已完成
40
桑葉基地
原有杞梓里鎮、霞坑、昌溪、北岸等桑園維護
2020.08-2021.08
20
統一管理統一施肥統一防控
與家庭農場合作
2020.08-2021.08
26
收購中心建設
占地約3.5畝,建設內容涵蓋停車場、收購大廳、冷藏庫、展示館等服務模塊
2020.08-2120.08
培訓
培訓現場會
3
1
合計
87
九、產業模式、產品銷路
黃山xxx有限公司,主要針對桑葉粉開展兩方面制作,超細粉用于抹茶粉,粗粉用于藥用提取物原料。目前產業規模每年300噸,年產值600萬元左右,帶動當地及附近鄉鎮500余戶農戶,戶均產值1000元以上。
篇7
X年以來,X市農業農村局積極履行部門職責,結合X實際,立足峽谷特色和資源稟賦,堅持走綠色生態發展道路,把產業扶貧作為助推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按照“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的目標,主推“造血式”農業產業扶貧,建設一批貧困人口參與度高的特色產業基地,確保貧困人口長期穩定受益。
一、主要措施。
(一)健全工作機制,抓好提前謀劃。為保證我市產業扶貧不斷深化,引導貧困農戶依靠產業發展實現增收脫貧,于X年組建產業扶貧指揮部,市產業扶貧指揮部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市農業農村局之契機,壓實各農業產業扶貧單位、駐村工作隊和幫扶干部責任。與全市各農業產業扶貧單位、新型經營主體、貧困戶共享市鄉村三級平臺公司長效機制創建成果,年初制定了詳細的農業產業扶貧工作計劃和工作實施方案,采取多項措施,切實抓好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等農業產業扶貧政策落實和項目建設,帶動貧困農民增收。
(二)創新帶動模式,突出特色強產業。
一是建基地、抓示范。引導廣大貧困戶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精品果蔬、特色養殖等扶貧產業,通過積極興建各類種養示范基地,讓貧困戶看有現場、學有樣點。目前,全市打造了草果、特色水果、特色中藥材、特色種養等一批特色農業示范點X余個,基地示范帶動效應凸顯。特別是草果產業發展迅猛,種植面積由最初引種的X畝發展到現在的X.X萬畝,人均X.X畝(按照全市人口算),平均畝產量為X公斤(鮮果),以市場平均收購價格X元/公斤計算,為全市人均增收X元,一批貧困戶因種植草果脫貧致富。
二是大力推廣“公司+合作社+貧困戶”模式。
昂科達農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春林種養結合基地、聯民養殖有限責任公司等多家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與貧困戶建立了緊密的利益連接機制,著力增加貧困戶收入,確保實現貧困戶穩定脫貧。昂科達農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共有X畝X基地,帶動X戶貧困戶,長期用工X人,男工X元/月,女工X元/月,中藥材采摘期間,臨時女工X元/天,臨時男工X元/天。銀坡春靈種養開發基地在X市X、X和X等地建有X、X、X基地共計X畝,帶動貧困戶X戶,確保貧困戶每人年收入X萬元,長期用工X人,臨時用工X人次。
三是著力培育新興業態。
大力發展電子商務,依托電商平臺“拼多多”,加強農村電商人才培養,鼓勵引導電商企業開辟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網上銷售平臺。依托我市良好生態環境和文化資源,積極發展休閑農業、生態農業和特色文化產業。實施金融創新,鼓勵金融機構加大支農和扶貧貸款力度,建立健全各類資金投向貧困地區的激勵機制,鼓勵發動農戶購買農業保險產品。
四是育龍頭、抓對接。
把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作為推進農業產業化、促進農民增收的關鍵環節來抓,通過政策扶持、內引外聯、招商引資、優化環境和強化服務等措施,進一步加大為企業服務保障力度。X年擬計劃對帶貧成效較好的X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給予扶持獎勵,現正在調整方案,經市人民政府批準同意推薦X市老窩鎮宏豐土雞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等X家合作社申報X州X年的標桿社。目前,全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X個(其中省級龍頭企業X個),完成營業收入X萬元,同比下降X.X%。清理農民專業合作社X個,整改經營異常的X個,現正常運轉的有X個,參與減貧帶貧的合作社有X個,帶動X戶X人,其中建檔立卡戶X戶X人。
(三)強化資源整合,加大扶持力度。
以涉農項目為支撐,以產業扶貧為引擎,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著力改善貧困村發展條件,進一步破除影響貧困村發展的產業制約,提高貧困村自我發展能力,增加造血功能,帶動貧困人口穩步增收,助力全市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最終實現同步邁入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對于已出列的貧困村、貧困戶按照“扶上馬、送一程”的原則繼續給予產業扶貧政策支持。
根據我市可持續的農業產業扶貧實際,繼續選擇特色種植業(羊肚菌、蔬菜、草果、茶葉、水果、木本蔬菜、中藥材)、特色養殖業(黃牛、高黎貢山豬、山羊、土雞、中蜂)、創新產業扶貧模式(農林產品加工、農產品物流體系建設、生產索道、扶貧車間)三大版塊作為推進農業產業扶貧的主導產業來抓,通過項目資金、財政資金扶持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以市鄉村三級平臺公司、龍頭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載體,廣泛組織吸納貧困戶發展生產,形成緊密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X年出臺了《X市特色產業發展資金到戶項目以獎代補暫行規定》,對全市自行種植或養殖在冊的未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給予政策性補助。做到每個鄉(鎮)至少建設X個種植或養殖示范基地,每戶建檔立卡戶至少掌握X至X項實用技術,有X至X個增收項目。
(四)增強造血功能、扶貧與扶智、扶志、扶能相結合。
一是加強技術服務。根據各村產業發展實際,選派農業、水產、畜牧等方面的專家,成立X個指導組,深入X鄉(鎮)組織開展農業產業發展技術培訓,進行技術指導,把扶貧與扶志、扶智、扶能有機結合起來,提高技術水平,拓寬脫貧致富途徑。目前,全市共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X期,實現貧困戶參加培訓全覆蓋,同時,抓好技術培訓和跟蹤指導,定期不定期到貧困村、貧困戶進行技術指導,并組織部分積極性較高的農戶參與省、州專家講授的課程輔導、培訓,幫助貧困戶掌握新技術,提高種養業生產效能,增加種養收益。
二是加強政策宣傳力度。
以X市百日攻擊“大走訪大排查”、“下沉作戰、全面總攻”專項行動為抓手,采取進村集中培訓宣傳和“夜談夜訪”、“屋場會”、“村彎會”等多種形式,宣講農業產業扶貧相關政策,讓政策家喻戶曉、人人明白,同時張貼政策宣傳標語,讓群眾做政策的明白人。
(五)做精做優綠色香料產業,構建峽谷特色農業產業體系。
做精做優以X草果為主的綠色香料產業。加快綠色香料產業園建設,集中力量打造綠色食品牌。目前全市綠色香料種植面積達X萬余畝(其中:草果X.X萬畝)。持續推進農藥化肥減量增效行動,促進農業綠色發展,深入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秸稈還田面積X.X萬畝,施有機肥面積X.X萬畝,綠肥種植X.X萬畝。積極開展三品一標認證,截止目前,全市共有三品認證企業(單位)X個,X個產品,其中:無公害農產品認證X個企業,X個產品,認證面積X畝;有機產品認證X個企業,X個產品,認證面積X.X萬畝。今年新增申報認證X家企業X個產品,現已成功認證X家企業X個產品。
三、存在的問題。
一是產業化程度不高。農業龍頭企業輻射帶動能力不強,市場競爭力較弱,與貧困戶之間的利益關聯度不緊,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應有的作用發揮不夠。分散的“小生產”很難與遙遠的“大市場”對接。近年來雖然通過推進土地流轉、培植種植大戶、發展合作經營、壯大農業企業,使農民的經營規模有所擴大、合作化程度有所提高,但小規模生產、分散經營目前仍然占據主導地位,很多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并沒有真正與農民實現“合作共贏”。部分農業企業與農民聯系不緊,帶動產業發展的能力也非常有限,農民并沒有從加工、銷售等延伸的產業鏈中獲取“額外收益”。
二是內生動力不足。
我市貧困戶普遍文化程度低,缺乏勞動技能,自身發展動力不足。部分貧困戶思維固化,安于現狀,得過且過,等、靠、要思想嚴重,發展農業產業積極性不高。甚至少數貧困戶存在“要懶懶到底,政府來兜底”的思想,影響著其他貧困戶,削弱了脫貧斗志。
三是特色產業發展風險大,貧困群眾參與度不高。
當前種植糧油缺乏比較優勢,經濟效益低,必須發揮自身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產業,才能脫貧致富。但發展農業產業周期長、見效慢、風險大,還受自然災害、市場行情、疫病防控、技術指導等方面因素的制約,目前幫助貧困戶解決抵御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辦法不多,技術指導服務跟不上,導致貧困群眾發展特色產業有畏難情緒,發展特色產業積極性不強,參與程度不高。扶貧對象除了存在收入低以外,在產業發展中還缺門路、缺技術、缺管理,不了解市場,有的還缺乏勞力,身殘或智殘,是產業發展中的弱勢群體。
四是農業基礎薄弱。
我市山高坡陡,大多數貧困村分布在山間,生產條件脆弱,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抗御自然災害能力差,制約了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發展。
五是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偏低,發展產業后勁不足。
絕大部分有文化、有體力、有能力的青壯年勞動力都出門在外出打工,返鄉創業的青年農民只是極少數,留守農民特別是貧困戶的科技文化素質普遍偏低,甚至體力都明顯偏弱,導致多數貧困戶沒能力或根本沒有指望靠在家發展特色產業脫貧致富,致使產業發展缺乏后勁,進而給產業扶貧工作帶來很大難度。近年來我市特色農業產業發展較快,效益較好,但有不少貧困戶在發展特色產業時,主要依靠鄉鎮政府、駐村工作隊和幫扶人幫助發展,自身的自主生產扶貧能力弱,因而產生的效益不高,若不是有產業補助資金就會虧本。
六是產業發展資金瓶頸問題尚未有效解決。
財政扶貧專項資金非常有限,需要用有限的政府資金去最多限度地激活社會資本,用社會資本和和財政扶貧資金雙重的力度去提高扶貧效益,因此還要在政策上進一步完善。
七是產業建設人才匱乏,服務難以跟上。
產業建設需要人才支撐,才能提高科技含量,增強市場競爭能力,提高經濟效益。但目前我市發展特色產業,服務部門缺乏人才。農民和農產品加工企業作為產業建設主體,多數只懂糧油種植、傳統技術,對新型產業、現代農業知之甚少,企業引進人才難,留住人才更難,而農業服務部門又存在人員年齡結構偏大,知識老化、技能退化,專業人員配備不齊,服務力不從心。尤其是多數鄉(鎮)農技人員過多地承擔鄉(鎮)其它中心工作,用于專業技術指導與服務的精力有限。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著力提升產業扶貧質量。
深入推進脫貧攻堅“百日提升行動”,圍繞脫貧攻堅項目庫建設,加快產業扶貧項目建設,繼續派出指導組深入X鄉(鎮)開展產業扶貧項目實施、風險排查、標桿社扶持打造、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易地搬遷后續產業保障和美麗公路路域環境涉農工作任務、扶貧數據信息質量等重點工作。夯實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完成X.X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年度目標任務,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加快區域化整體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二)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整合項目資金,扶貧與扶智相結合,在項目、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向貧困村傾斜,推進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向農村覆蓋,文化文明向農村輻射,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根據各貧困村實際和特點,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產業發展項目,不斷完善X個貧困村農業產業發展項目庫的建設。
篇8
搬遷扶貧人數多,資金投入大。截至2011年底,我市完成移民扶貧搬遷103151人,其中集中安置65419人,分散安置37732人;新建房屋22825棟,面積達340萬平方米;新修公路1372公里,新建沼氣池4900座,新修灌溉水渠8.2萬米,改造中小學101所。總共投入資金12.12億,其中財政扶貧資金3.18億,其它資金8.94億。生存條件大為改善,群眾高度認可。搬遷扶貧讓生活在深山區、庫區和地質災害頻發區的群眾深切感受到黨的關心和溫暖,他們從土房里走出來,住進了寬敞明亮的磚混鋼筋結構新屋;從泥石流、塌方等危險頻發地域遷徙出來,遠離了地質災害的困擾;從幾十公里泥巴路的山里搬遷而來,在城鎮邊、園區邊落戶安了家。新的家園道路硬化、環境美化,近醫院、近學校,往往在家門口就可實現就業。生活變化大,生活水平節節高。不完全統計,我市搬遷移民的收入水平從搬遷前的人均1200元,增長至目前的2800余元,翻了一番;住房面積由原來的戶均83平方米增加到現在的120多平房米,居住條件大大改善。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移民生活更加和諧,安定,為構建和諧新農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舒適的條件,美好的生活,得益于黨和政府的關心,得益于廣大扶貧工作者的付出,更加得益于移民們自己的艱苦奮斗。正是這三者的完美結合,才讓那些深山區、庫區和地質災害頻發區的老鄉一批又一批的遠離了偏僻和貧窮,開創了新的家園,過上了美好的生活。十年搬遷路,走得坎坷。但正像魯迅先生說過的那樣,“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搬遷扶貧正是在這么多年的摸索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走出了一條堅韌不拔的路子。我們認為有三條經驗在今后的工作中應當倍加珍惜,并需要繼續傳承、探索和加強。
一、最強大的保障是聯動,實施“五個明確”為搬遷扶貧保駕護航
搬遷扶貧是扶貧工作中最難的一項工作。它涉及的人多、面廣、部門多,從搬遷規劃、對象確定、征地建房、異地搬遷到資金補助等各個環節,不管哪個部門出紕漏都會影響整體工作進程,甚至影響移民對扶貧工作的感知,影響黨和政府形象。為加強協調,形成工作合力,我市實施“五個明確”確保搬遷移民取得實效,讓“困難搬遷”成為“快樂搬遷”、“和諧搬遷”。
一是明確規劃。全市對搬遷扶貧制定了《2008—2012年搬遷扶貧規劃》、每個年度制定操作性強的《搬遷扶貧工作方案》。在內部形成了搬遷跟著規劃走、按照方案來的硬性工作機制,一旦情況發生變化,必須執行報告審批制度,做到“規劃統一、目標明確”。二是明確責任。各縣(市、區)都高度重視搬遷扶貧工作,成立以縣委書記或縣長為組長、相關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在責任劃分上,領導小組對搬遷扶貧工作負總責,扶貧和移民辦負責牽頭落實,各成員單位按照統一部署,落實工作職責,承擔相應責任,搬遷成效列入鄉鎮年終目標考核體系,形成了“統一領導,分工明確”的工作格局。三是明確政策。在嚴格執行上級要求的“規定動作”之外,創新了一些富有本地特色做法的“自選動作”,想方設法加大移民政策的優惠幅度,簡化辦事程序,讓移民盡早、更方便的享受政府的扶助。允許依據移民戶的“富裕、中等、貧困”的實際財力情況,在建房上給予“三層、兩層、一層”的彈性空間,避免強制要求導致搬遷返貧;在安置點的建設規劃和建筑風格上,采取高標準規劃,高起點建設,高要求驗收,突出建設一批蘊含紅、綠、古特色風味,彰顯“青磚黛瓦馬頭墻、飛檐翹角坡屋頂”韻味的廬陵建筑群;在產業發展上,倡導集中思想、集中民智、集體抱團致富等。四是明確進度。搬遷進程本地倒排工期,搬遷督查市縣一體聯動已經成為硬性要求和做法。進一步宣傳推廣“遂川模式”,深入開展鄉鎮、村委會搬遷安置工作評比,給予優秀者優先安排涉農資金,鼓勵先進鞭策后進,開創“你追我趕”、“熱火朝天”的干事氛圍。緊緊抓住解決搬遷過程中的主要問題和突出矛盾,充分發揮本地村民理事會的主導作用,結合扶貧部門和縣鄉政府的服務引導,確保搬遷進程有序推進。五是明確保障。關鍵是保障配套資金和工作經費足額配置;重點是做好移民補助資金的及時足額發放,以及搭建移民在土地審批、信貸、就學等手續辦理上的綠色平臺;在“雨露計劃”的名額中優先安排移民戶的技術培訓,為移民的技能提升、創業發展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持和技術保障等。
二、最有力的扶持是產業,“三個融合”開辟移民新村發展新天地
《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中明確指出:“我國扶貧開發已經從以解決溫飽為主要任務的階段轉入鞏固溫飽成果、加快脫貧致富、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發展能力、縮小發展差距的新階段。”所以,切實實現脫貧,提高發展能力、走可持續的發展道路,長遠之計必定是要發展產業。
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資金不足。搬遷移民的扶貧資金主要用于建房和基礎設施建設補助,建房已花掉了移民的大部分積蓄,加之新的移民村基本不是整村推進的重點村,沒有持續的后扶資金可用,所以要籌集資金搞產業則是難上加難。探索搬遷扶貧移民村的產業發展之路成為迫在眉睫的課題,可以從“三個融合”上予以破解。
擴大宣傳,健全機制,加速社會扶貧與移民村產業發展的融合。努力營造社會扶貧良好氛圍,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優勢。既要積極爭取中直、省直單位定點幫扶,又要有效落實當地黨員干部“1+1”幫扶,讓每個移民村有單位管,每個移民戶有黨員幫;既要加大對幫扶成果的宣傳,持續開展對優秀幫扶單位、幫扶人員的年度表彰,又要對幫扶不力的單位和個人給予批評,形成獎罰分明,積極共為,奮發向上的工作機制;既要鼓勵和引導非公經濟主體、企業老板積極參與扶貧,又要發揮本地致富能人的帶頭作用,形成扶貧主體結構上的“推拉結合”態勢。舉全體扶貧工作者和移民群眾之力,在產業發展資金上積極爭外資引內資,更加注重和強化資金利用效率,提升產業發展成果,共謀產業發展大前景。
發揮優勢,強力推進,加大新農村建設與移民村產業發展的融合。2011年,永豐縣新建成的7個移民集中安置點全部納入該縣2012年新農村建設。移民新村納入新農村建設有著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更重要的是有著深刻的
現實意義和內在需求。各縣(市、區)扶貧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協調力度,將移民新村全部納入新農村建設,并從中選擇一批基礎條件好、群眾意愿強的村建設成為扶貧示范點,同時也成為新農村建設的美麗鄉村示范點,起到周邊輻射帶動作用。一直以來,中央、省市對農村發展有著“渠道不亂、管理不變、各司其職、各記其功”的原則。各地應當充分響應號召、整合資源、匯集更多的涉農資金,在產業發展規劃、產業發展實施中向移民村傾斜,創造產業發展的大空間。
搭好班子,選好路子,助推農業產業化和移民村產業發展的融合。縱觀成功脫貧致富的扶貧典范,要么是培養了一批“打工+務農”的兩柄農民,要么是造就了一群“農民身份、老板身家”的創業帶頭人,總的方向是解放了勞動生產力,把勞動力從單純的農耕中脫離出來,形成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提高勞動生產率。移民村經濟底子薄,發展產業要“選擇好班子”,更要“探索好路子”。首先要培養一批腦子好使,責任心強,敢闖敢為,富有號召力的農村干部,走出去,向沿海農村學習、向周邊富裕農村學習,通過縱橫向比較,結合自身實際,選擇好發展的道路。其次要鼓勵農田、山林向少數人流轉承包經營模式轉變,實現農業生產規模化、操作機械化等科學種養模式邁進。在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同時,釋放更多的勞動力。最后還要選擇好發展的產業,我市將積極培育壯大高產油茶、井岡蜜柚、花卉苗木、綠色蔬菜等特色產業,構建“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發展格局。通過產業、企業聯合,吸收富余勞動力,集中人力、集中精力,打造產業發展大舞臺。
三、最根本的目標是幸福,咬定“一個目標”確保搬遷扶貧起藍圖
搬遷扶貧作為政府扶貧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要讓搬遷對象在生產上有發展,在生活上有改善,和全國人民一道共同致富奔小康,過上幸福生活。為貫徹落實好江西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的“建設富裕和諧秀美江西”的戰略目標,廣大扶貧工作者要把戰略目標與扶貧目標緊密結合,堅持扶貧目標,瞄準扶貧對象,恪守扶貧原則,堅定扶貧信念,下定扶貧決心;特別是在搬遷扶貧工作時間緊、任務重、責任大的情況下,更要以百倍的信心和決心,把各項工作做好,切實把搬遷扶貧做成民心工程、群眾滿意工程,為黨分憂,向黨獻禮!
篇9
今年來,全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工業化為總攬,以園區建設為平臺,努力克服特大洪災等諸多不利因素影響,全力擴大招商引資,著力發展民營經濟,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奮力推進“三化”進程,市域經濟仍然保持了較好的發展勢頭。
救助全面鋪開。社會保障成績突出,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社會保險面不斷擴大,工傷、生育保險順利實施;就業再就業工作成效顯著,城鎮新增就業人員5650人,城市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文化事業蓬勃發展,蔡侯祠被授予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播電視事業不斷進步,農村有線電視網絡建設全面實施。市志工作成績喜人,被評為“全國地方志系統先進集體”,《某某市志》(1986-xx)編纂工作進入掃尾階段。環境保護工作不斷加強,城市環境質量不斷提高。電子政務全面啟動,“中國·某某”門戶網站運行順利。貿促工作得到加強,“和諧某某”電子展館成功啟動。八件實事成效明顯,各項考核指標超同期進度。安全監管工作全面加強,煤炭安全生產整治有序推進,基本實現依法、科學、規模、安全開采,交通、建筑、消防等其它生產領域安全狀況明顯好轉。工作全面加強,法制建設繼續深入,打黑除惡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破獲了建國以來最大的以嚴小軍為首的黑惡犯罪組織,社會治安進一步好轉,社會大局持續穩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59.85元,同比增長9.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318元,同比增長8.5%。
二、2012年工作設想
2012年我市將堅持以工業化總攬經濟工作全局,以項目建設為依托,開足招商引資和民營經濟兩大引擎,突出園區建設、國企改制、農產品加工三大戰略重點,全面推進“三化”進程,切實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快以文化旅游為特色的第三產業發展,推動和促進全市經濟和社會事業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
篇10
近年來,珠三角外貿經營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加工貿易企業紛紛轉移到其他省份,珠三角加貿產業面臨“空心化”的威脅。在此背景下,廣東省政府出臺“雙轉移”措施,以“資助”和“讓利”的方式,計劃在接下來的五年時間里投入500億元人民幣,鼓勵珠三角加貿產業向東西兩翼、粵北山區轉移,并推動上述地區的勞動力向當地二、三產業和珠三角發達地區轉移,以實現珠三角地區加貿產業的轉型升級以及廣東區域內的均衡發展。
據悉,“雙轉移”的財政投入政策將引進競爭機制,全面貫徹能者多得的原則,最大程度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需要通過競標的方式爭取每年5億元資金在當地建設示范性產業轉移園,同時還要通過競爭獲得扶持資金高起點、高標準建設一到兩個大型產業轉移園區。
廣東省財政廳長劉昆說,“雙轉移”引進競爭機制,就是用不均衡的發展手段,來解決廣東省在發展中遇到的地區不平衡問題。
“這次對于‘雙轉移’的資金安排采取競爭性方式,最重要的要求就是,申請財政資金安排的地市要提出總體的資金使用方案。”
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如何爭取示范性產業轉移園的5億元建設資金?劉昆表示,各競標地市要拿到5億元資金,必須先拿一套規劃方案說服專家組。各地首先要根據省委、省政府總體文件要求,對本地資源、本地情況進行分析和規劃,最后形成如何在當地發展示范性產業園區的初步方案,申報方案報到省里后要經過專家組的評審。專家組會認真討論研究各地上報方案的可行性,比較這些方案在帶動“雙轉移”方面的優劣性,然后初步選出能夠得到這筆資金的地市。
廣東省委書記對這種競爭機制十分贊賞。他說:“當前進行‘雙轉移’,也要強調區域競爭,實行不平衡發展戰略,我非常贊成在廣東建一到兩個大型產業轉移園,公開競爭,誰能干誰先干起來!”
重點全力傾斜
廣東省委、省政府在接下來的五年內,在八個方面對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實行直接的資金扶持,投入金額達到400億元。
扶持欠發達地區完善基礎設施。
省財政對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的15個地市每年每市補助1億元,五年共投入75億元作為貸款貼息,專項用于支持這些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以爭取帶動10倍以上的社會資金投入。
以競爭形式扶持欠發達地區建設產業轉移園。
省財政每年拿出15億元分三個標,每個標5億元,通過競標方式擇優扶持欠發達地區三個100至200平方公里的示范性產業轉移園建設,五年共75億元進行東西兩翼或粵北山區布局,實現珠三角企業的鏈式轉移。與此同時,通過競爭在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一到二個大型產業轉移園區。五年75億的巨額資金將用于產業轉移園基礎設施如電網工程和路網工程的建設、補貼轉入產業轉移園的企業等等。
加大力度扶持欠發達地區重點產業發展。
目前,廣東有步驟、有重點地認定一批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省財政將在整合現有每年安排的重點項目啟動與戰略產業培育專項資金7.5億元的基礎上,每年安排10億元,五年共投入50億元,用于鼓勵全省重點產業發展及促進重點產業在全省各市間的合理分布。
實施政府有效引導的產業轉移政策。
這是“雙轉移”中最受企業關注的一項資金投入。省財政每年安排產業轉移獎勵資金5億元,五年共安排25億元,用于鼓勵珠三角地區的企業加快向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的產業園區轉移。
實施免費技能培訓。
省財政每年安排7億元資金用于培訓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的勞動力,每年培訓50萬人,每人每期培訓四個月,按每人1400元的標準給予經費補助,5年投入培訓資金35億元。
此外,每年將對100萬在崗農民工進行技能等級提升培訓,對全省45歲以下有勞動能力的中青年農民提供一次免費技術技能培訓,以適應產業升級優化對勞動力的需要。
鼓勵貧困農村適齡青年掌握職業技能。
廣東將對全省2.24萬戶年人均純收入1500元以下的農村貧困家庭子女入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技工學校實行免學雜費和補助生活費政策。省財政每年按每人3500元的標準資助學雜費,五年投入資金共11億元。生活費補助每人每年1500元,所需經費納入中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金政策資助范圍,按既定分擔辦法由各級財政負擔。
另外,廣東省政府將組織兩個區域之間建立對口勞務幫扶機制。珠三角各技工學校和職業技術學校每年要安排不少于30%的招生指標專門招收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學生。
以農田標準化建設減少農村單位土地使用的勞動力,推動農村勞動力加速轉移。
省財政五年共投入80億元完成500萬畝現代標準農田的改造,整合現有農田建設各項資金,實施現代標準農田建設工程,用農村標準化建設和土地改造剝離更多的農村富余勞動力。
造新耕地掛鉤置換,增加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可開發土地和支持解決全省新增建設用地占用耕地的占補平衡問題。
省財政每年將從省級土地收益中籌集4億到5億元,在預算中安排3億到4億元,五年投入40億元鼓勵和引導市縣積極采取措施增加耕地,特別是加快對廣東省低效園地、山坡地的改造,爭取造新耕地200萬畝以上。
政策性減免助力轉移
除了得到直接的資金扶持之外,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地市已經從政策性費用減免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目前,廣東已決定對東西兩翼銷售電價按茂名的現行電價水平、對粵北山區按清遠的現行電價水平實行同網同價,降低欠發達地區電價。從6月起,對山區和東西兩翼工業用電實行降價。
首先,廣東從區域上實行差別電價。從6月1日起,粵北山區一度電減少一毛八,東西兩翼地市大工業電價每度電降了6分,非工業電價每度電降了一毛二分八,商業電價降了七分二。
其次,廣東在產業上實行差別電價。對高污染、高資源消耗、低附加值的企業實行懲罰性電價,同時對服務業實行鼓勵電價。
另外,廣東對產業轉移園區實行鼓勵政策。凡是進入園區的企業,電價、水價正在考慮給予優惠政策,對行政事業性收費采取零收費政策,鼓勵企業進入工業園區。
據統計,僅電費減免一項就可以減少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每年約19億元的電費支出,五年減少近100億元。加上對“雙轉移”的直接投入,扶持資金總額將達到5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