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問題調查報告范文

時間:2024-01-05 17:35: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交通安全問題調查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交通安全問題調查報告

篇1

根據廳黨組會議決定,為深入開展全省交通安全隱患排查專項活動,省廳將分片區組織督察組,用一周左右的時間深入各地進行隱患排查活動的督導、協調和服務,以確保排查專項活動取得實效。

一、督導內容

――在排查項目上,必須突出“四大重點”,即:突出加強拱橋、在役病危橋和在建高墩大跨橋梁、長大隧道的安全檢查,突出加強設計、施工特別是支架撤除等方案的安全審查,突出加強掛藍、架橋機、支架、圍堰等臨時大型設施、設備的安全監管,突出加強施工、監理單位安全管理制度及其執行情況的安全檢查,對發現的隱患和問題嚴格督促整改,必要時責令停止施工。

――在排查方法上,必須堅持“六查六看”原則,把握關鍵、突出重點,努力將涉及安全質量的每個環節都排查清楚。

對在建橋梁,主要是:一查立項審批,看基建程序是否合法合規,有沒有做過安全評估論證;二查勘察選址,看對橋墩平臺的地質條件是否經過了科學勘測,地質資料是否準確,是否安全可靠;三查工程設計,看設計原則是否合理,是否對拱橋等橋型的質量、安全有保障性措施;四查工程施工,看是否嚴格按照設計施工,是否遵守操作規程和技術標準,是否嚴格控制工程原材料和施工工藝,工程實體質量狀況如何;五查工程監理,看是否監管到位,尤其對工程質量安全問題,是否嚴格把關;六查項目管理,看是否落實了招投標等各項制度,是否存在層層轉包,違法分包,以包代管等問題。

對各地區境內在役橋梁,主要是:一查是否明確橋梁養護管理的責任單位和監管單位;二查是否對橋梁定期進行技術檢測,并建立完整的管理檔案資料;三查是否落實橋梁養護工程師制度并按技術規范要求進行橋梁養護維修;四查是否對行駛橋梁的重車實施超限超載監控和治理;五查對已確認的危橋是否采取相應的管制及監測措施;六查是否按規定建立橋梁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港口、碼頭、站場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道路運輸管理、水上交通安全管理部門也要根據實際情況,突出重點,對安全隱患進行全面排查。

二、分組安排:

三、工作要求:

1、督導時間安排在8月27日至9月2日,具體時間由各組組長確定。

篇2

關鍵詞:酒駕;健康飲酒;酒精代謝;醒酒時間

一 研究背景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早釀酒的國家之一,在五千年中華文化傳承中,始終飄溢著酒的醇香。酒承載著中華文化的精髓和民族風俗,諸如"酒逢知己千杯少"、"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等從不同層面反映出酒對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影響。

事物的兩面性,過猶不及,酒過量也會給社會帶來負面的效應。2006年2月,世界衛生組織向中國政府提交《西太平洋地區減少酒精危害計劃》,指出全球有20億酒精飲料消費者,其中有7.63億被診斷為消費酒精飲料導致的異常。基于《世界健康報告2002》,4%的疾病負擔是由于酒精飲料導致,有60多種疾病以及傷殘與酒精消費有關。

除危害健康之外,過度飲酒還會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特別是酒駕。2004年5月31日,公安部實施的全國第一個針對酒后駕車的強制性國家標準《車輛駕駛人員血液、呼氣酒精含量閾值與檢驗》執行標準規定,車輛駕駛人員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毫克每100毫升,小于80毫克每100毫升的為"酒后駕車";車輛駕駛人員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毫克每100毫升的為"醉酒駕車"。

1.1 國內外酒駕檢查越來越嚴格

根據2011年5月1日實施的新《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醉酒駕駛機動車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約束至酒醒,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5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新法還規定,飲酒后或者醉酒駕駛機動車發生重大交通事故,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并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

據《中國青年報》調查顯示,對于目前我國酒后駕車處罰力度, 81.3%的人認為"過輕", 11.1%的人認為"合適", 1.2%的人認為"過重",僅 6.4%的人表示"不清楚"處罰規定。國外對酒后駕車的處罰力度很大。在美國,司機血液中酒精濃度超過 0.06%時,無條件吊銷其駕照,并將酒后開車的駕駛員送到醫療部門,專門看護那些住院的交通事故受害者。醉酒駕車發生撞人事故的,以二級謀殺罪判刑,并索要巨額賠償。加拿大通過一項法令,規定凡酒后開車者,罰款 1470 美元、監禁 6 個月,造成人身傷害的監禁 10 年,造成死亡的監禁 14 年。

1.2 對體內酒精代謝把握不準

酒駕檢查越來越嚴格,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的理念深入人心。酒駕檢查中也出現了一些個例,有些人中午喝酒,晚上沒有喝酒,也被檢查出酒駕,原因是體內的酒精還沒有代謝完,血液中酒精的濃度還是偏高。

1.3 被動禁駕"酒精鎖"概念的推廣

2007年,沃爾沃提出"酒精鎖"的概念,又稱"酒精氣敏點火自鎖裝置",是安裝在汽車的點火裝置內以阻止駕車人在酒精濃度超過安全標準時啟動汽車的裝置,需要駕車者在汽車點火前先進行吹氣測試,如果測試結果超過安全水平,汽車連鎖裝置將會被激活。但是由于昂貴的安裝和測試費用,以及繁瑣的監測過程,漫長的等待時間等原因,影響用戶體驗,所以很少有用戶主動選購,只有某些國家和地區對有酒駕記錄的人員,強制安裝此設備。

1.4 健康飲酒理念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識的增強,人們的消費觀念正在變化中,人們對酒的要求,不再是夠香,夠辣,而是希望喝酒能喝出健康。酒性溫,味甘辛,少飲有疏通血脈,活血祛瘀等功效,中醫典籍里收集了大量的藥酒方。"適量飲酒,有益健康;過量飲酒,危害健康"的觀點已經被人們廣泛接受。大多數人都知道適度飲酒有益健康,但是關于健康飲酒的量,眾說紛紜,并不知道健康的標準。關于健康飲酒的專業文獻不多,在中國期刊索引中只有19條相關。

健康飲酒,少量飲酒,那么每天飲用多少酒是健康的,飲酒后需要休息多長時間,才不會導致酒駕的危險。需要一款軟件或設備,能夠計算出每天喝多少酒是健康的,喝酒以后休息多少時間開車才是安全的。本軟件應運而生。

二 健康飲酒軟件介紹

本軟件包含了兩大功能模塊,健康飲酒和安全駕駛模塊。

2.1 健康飲酒,

飲酒前,只要輸入體重和所喝酒的酒精度,通過后臺計算,就能計算出每天能喝多少酒是健康的。保證每天的酒精攝入量不超過,世衛組織的指標。同時根據體內酒精的代謝速度,估算出酒精代謝的時間,從而避免由于醒酒時間過短,血液中酒精的含量還是超標造成的酒駕。

2.2 飲酒后,計算出過量飲用的額度。

飲酒后,根據輸入體重,所喝酒的體積和酒精度,能計算出過量飲酒多少毫升。對那些雖未喝醉,但是已超標的人,起到警示作用。避免在無意識狀態下,長期持續的超標飲酒,給肝臟一定的休息恢復時間。同時根據體內酒精的代謝速度,估算出酒精代謝的時間,從而避免由于醒酒時間過短,血液中酒精的含量還是超標造成的酒駕。

三 計算公式

3.1 健康飲酒

3.1.1 總血量=體重?%?000 ml

3.1.2 健康飲用數=中國健康指標(15g)骶憑芏齲?.8g/ml)骶憑葊?00

3.1.3 醒酒時間=【健康飲用數拙憑葊拙憑芏齲?.8g/ml)-總血量?0mg?00ml?000g/mg】/6

3.2 過量飲酒

3.2.1 總血量=體重?%?000 ml

3.2.2 健康飲用數=中國健康指標(15g)骶憑芏齲?.8g/ml)骶憑葊?00

3.2.3 超出數=已經飲用數-健康飲用數

3.2.4 醒酒時間=【實際飲用數拙憑葊拙憑芏齲?.8g/ml)-總血量?0mg?00ml?000g/mg】/6

公式中:中國健康指標設定為每天15g。(健康飲酒調查報告,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協作研究指出:男性安全飲酒的限度是每天不超過20g酒精;美國國家酒精濫用與酒中毒研究所得標準時男性每日純酒精的攝入量不超過40g;中國現行的標準時日酒精攝入量不超過15g。)

酒精密度取0.8g/ml(密度隨溫度和濃度變化不大)

體內酒精代謝速度取6g/h。(2-10%的乙醇經腎和肺排出體外,90-98%的乙醇在肝臟中代謝,血液中乙醇代謝速度為100-200mg/h.kg,)

四 展望

進一步完善數據。公式中使用的體內酒精代謝速度,按照6g/h計算,下一步擬招聘志愿者進行完善臨床實驗,測定酒精在體內代謝的數據。可能面臨的困難是,個體的差異造成的體內酒精代謝速度的不同。

要從根本上杜絕或盡可能極少酒駕醉駕,并且杜絕或減少酒的禍害,還是應當大力弘揚和提倡健康有益的飲酒之道,與法制監管相輔相成。當消費者在飲用前能夠知道飲用酒的體積,將極大提高飲酒的安全性,實現健康飲酒。當健康飲酒的理念普及并驗證后,將擴大酒的消費市場,帶動酒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荒卷功等,日本人飲酒與健康意識的調查[J],釀酒科技,2006(06):118-119;

[2] 萬國光,酒與生活[J],釀酒,1987(02);

[3] 李忠洙,酒是藥[M],民族出版社,2005;

[4] 李彥霖,健康飲酒行[J],中國食品,2010(06):76-79;

[5] 孫中林,酒駕醉駕屢禁不止的緣由和解決辦法-兼答《可怕的"酒文化"》一文[J],釀酒,2011(04):98-98;

[6] 周欣,淺析"酒駕"入刑的合理性[J],法制與經濟,2011(04):78-79;

篇3

【關鍵詞】傷害;傷害構成;交通事故;溺水

【中圖分類號】R1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3-0621-02

在我國,傷害導致的死亡居城市人群全死因的第四位,已經成為嚴重威脅我國人民健康的一類疾病,與感染性疾病、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并列成為危害人民健康的三大疾病[1]。為了解泰州市居民意外傷害死亡率、構成比,以及年齡間變化趨勢,以便提出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對 2011 年泰州市居民意外傷害死亡資料進行了分析,為今后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開展提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通過全市各鄉鎮以上醫療機構開據的《居民死亡醫學證明書》收集死亡病例的姓名、性別、年齡、家庭住址、根本死因等基本情況;錄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死因登記報告系統;泰州市人口資料來源于泰州市公安局2011年年初公布的泰州人口數據。

1.2 方法 各家醫療機構對收集上來的《居民死亡醫學證明書》首先進行審核,剔除重復的報卡、完善卡片上的基本資料、以及漏報病例的補充,最后網絡直報,各縣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對醫療機構上報的《居民死亡醫學證明書》進行再次審核,確定其資料的完整性,根本死亡原因的正確性。通過登陸《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網對泰州市《居民死亡醫學證明書》進行*.csv格式的數據下載,對下載的數據根據ICD10死因編碼進行死因分類整理,最后運用SPSS17.0軟件對整理好的數據進行分類匯總,卡方檢驗等數據統計。

2 結果

2.1 基本情況 2011年泰州市通過死因登記報告信息系統報告的死亡病例共有30351例,死亡率為657.15/10萬(標化死亡率為365.69/10萬),其中意外傷害病例2104例,死亡率為45.55/10萬(標化死亡率為37.51/10萬),占全死因構成比的6.93%,僅次于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居全死因構成比的第三位;其中交通事故死亡占全部傷害死亡的構成比最高,為51.47%,其次是溺水、意外跌落、自殺、意外中毒,占傷害死亡的構成比分別為11.98%、10.88%、9.65%、2.90%,其他或不詳傷害占13.12%。

2.2 性別構成 2011年泰州市報告男性傷害死亡病例數為1386例,占男性全死因構成比的7.90%,死亡率為60.03/10萬(標化死亡率為45.51/10萬),女性傷害死亡病例數為718例,占女性全死因構成比的5.60%,死亡率為31.09/10萬(標化死亡率為21.78/10萬),男女間傷害死亡占全死因構成比男性明顯高于女性,具體統計學意義(X2=60.77,P

通過性別間各類傷害死因構成比統計顯示:男性人群的交通事故、砸死、觸電占傷害死亡的構成比例明顯高于女性,而女性的溺水、自殺、意外窒息、火災占傷害死亡的構成比例明顯高于男性,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2.3 年齡構成 通過對各年齡段的意外傷害構成比統計顯示:0-4歲組以溺水所占構成比為傷害死亡的第一位死因,其次為交通事故;5歲組~65歲組均以交通事故為傷害死亡的第一位死因,除45歲組外,均以溺水為第二位死因。從各類傷害來看,交通事故死亡占全部傷害死亡的比例在青壯年人群中較高,而在65歲以后死亡構成比例有相對下降趨勢;溺水、意外跌落均在0歲組,5歲組,65歲組所占構成比均較高;自殺、砸死、觸電死亡,除15歲以下兒童外,在其他年齡組均有一定比例的死亡,其中自殺在65歲組死亡構成比較高;意外中毒、火災在15歲以上的各個年齡組均有一定的死亡比例,(表2)。

3 結論

2011年泰州市傷害死亡人數占全死因構成比的6.93%,居全死因構成比的第三位,死亡率為45.55/10萬(標化死亡率為37.51/10萬),與上海虹口區[1]、寧波鎮海區[2]、全國第三次死因回顧調查[3]報告相比較,死亡率均低于以上報道的水平,略高于蘇州市滄浪區[4]報告水平。

統計發現,交通事故死亡病例為1083例,占傷害死因構成比的51.47%,與寧波鎮海區[1]、深圳市[5]、廣西賓陽縣[6]所報道的相比較,交通事故均為傷害的第一位死因相一致,但死亡構成比高于上述幾個地區的報道;與上海虹口區[1]、蘇州市滄浪區報告相比較,遠高于上述地區。表明交通事故以成為嚴重威脅泰州市居民健康和生命的公共衛生和安全問題,應引起社會高度關注,提高交通安全意識、規范交通行為。

溺水占傷害死亡構比的11.98%,是傷害的第二位死因,其中在0歲組、5歲組的傷害中均占較高的構成比,隨著年齡的增加,溺水死亡構成比呈下降趨勢,但60歲組后,溺水構成比達16.51%,又呈現明顯增高的趨勢,可能與老年人游泳運動、或意外落水無力自救有一定的關系,具體應進一步研究,在老年人健康宣教過程中,應增加游泳安全知識的宣傳,減少溺水事件的發生。

自殺占傷害死亡構成比的9.65%,構成比較2010年(14.07%)有所下降;隨著年齡的增加自殺所占構成比也逐年提高,65歲以上組自殺占傷害構成比的20.75%,男女間統計發現女性自殺構成比明顯高于男性,可能與中老年人生活中經濟壓力大、婚姻破裂、病痛折磨有一點的關系,應該引起家庭和社會的重視。

當前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工業化、城鎮化速度加快,社會經濟快速變革對傷害的預防控制是挑戰也是機遇,當務之急是把傷害預防提高到與傳染病防治一樣重要的位置,引起各級政府和全社會的關注,加強傷害預防與控制[7]。

參考文獻:

[1] 鄧華,黃穗媚.上海市虹口區2002- 2006年居民傷害死亡分析[ J ].上海預防醫學,2009,21( 7 ) : 347- 348

篇4

一、豐田“召回門”事件中的刑法問題

2006年以來,在美國發生一系列豐田汽車質量安全事故。全美各地針對豐田汽車質量問題提出200多訟,涉及賠償數額高達400億美元。迫于社會壓力,自2009年11月至2010年2月,豐田公司在全球范圍內累計召回850萬輛汽車,其中美國600萬輛,原因主要是油門踏板故障隱患、腳墊滑動卡住油門、剎車底盤失靈等問題。然而,仍有許多召回車輛的車主、保險公司投訴車輛“暴沖”(突然、非故意加速)問題,并懷疑是車輛電子節流控制系統失靈所致。為調查事故的真正原因,2010年2月,美國國會眾議院住房能源和商業委員會、監督和政府改革委員會和參議院商業、科學和交通委員會舉行了三場聽證會,豐田公司社長豐田章男等公司高管出席了聽證會。聽證會的重點問題主要有兩個:一是豐田汽車部分車型的暴沖現象是不是電子節流控制系統問題;二是豐田公司是否故意隱瞞產品缺陷。鑒于問題的復雜性,聽證會結束后,國會要求交通部對豐田汽車的安全問題展開調查。交通部邀請了美國航空航天局專家共同參與。專家嚴格檢查了豐田汽車的電子節流控制系統,包括28萬行軟件代碼,查找可能導致暴沖現象的電子節流控制系統缺陷,結果發現電子節流控制系統沒有問題;交通部下屬的國家公路交通安全局的數據記錄也顯示,在已經檢查的所有行車數據記錄器(“黑匣子”)中,100%的事故都是因為駕駛人員操作不當。在75起致命性(造成93人傷亡)撞車事故中,除1起是因為腳墊滑動原因外,其他均是駕駛人員操作錯誤所致(如把油門踏板當剎車踏板,或在碰撞前沒有及時踩剎車)。

2011年2月8日交通部公布最終調查報告,稱豐田汽車的電子節流控制系統沒有缺陷,與車輛暴沖現象之間沒有聯系,導致暴沖問題的唯一已知原因屬于機械缺陷,且已在先前召回中修復。①

一直態度強硬的交通部部長雷•拉胡德也用舒緩的語氣在媒體發表講話,“陪審團可以歸位了,裁決結果就在眼前:豐田汽車突然加速問題并非是電子節流控制系統故障所致。”②在美國國會舉行聽證的同時,美國司法部和證監會也分別就豐田汽車安全問題展開調查。

2010年2月8日,紐約南區聯邦大陪審團向豐田公司發出一份傳票,要求其就部分車型突然加速和“普銳斯”混合動力車剎車失靈等問題提交相關文件,以便判斷其是否涉嫌刑事犯罪。

2月19日,證監會洛杉磯辦公室也向豐田公司發出一份傳票,要求其提供汽車突然加速和公司信息披露政策等相關文件,以便判斷其是否向聯邦監管機構和公眾披露不實信息。③

6月29日,上述大陪審團再次向豐田公司發出一份傳票,要求其提交方向盤控制系統零件缺陷問題的相關文件,但沒有指明特定車型和時間。④

美國聯邦大陪審團因召回事件發出傳票實屬罕見,一時間,各界紛紛猜測豐田公司將被追究刑事責任。然而,隨著交通部最終報告的,上述刑事調查也戛然而止。迄今為止,再也沒有后續跟蹤報道見諸媒體。對此,基本可以合理推斷,豐田公司此次事件中的刑事風險業已解除。

在上述初步調查中,聯邦大陪審團均沒有機會就豐田公司是否涉嫌犯罪及其罪名作出判定。兩次調查的核心問題均是:豐田公司有沒有故意隱瞞產品缺陷?具體地說,第一次調查的核心問題是,豐田公司有沒有隱瞞電子節流控制系統缺陷(假如豐田汽車存在這一缺陷的話);第二次調查的核心問題是,豐田公司有沒有向國家公路交通安全局隱瞞方向盤操縱桿缺陷。如果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則有關的刑事訴訟程序必將向前推進。對于第一個核心問題,豐田公司一直堅稱暴沖問題并非電子控制節流系統失靈所致,而是腳墊設計缺陷導致加速踏板歸位出現問題,這在以前的召回中已經解決,公司本身并不存在隱瞞產品缺陷問題。由于官方的正式報告排除了電子控制節流系統存在缺陷的可能性,因而豐田公司故意隱瞞這種缺陷的嫌疑自然不復存在。至于第二個問題,其實涉及的是2005年豐田公司沒有及時向美國交通部報告方向盤存在缺陷的車輛是否出于故意。⑤

同車輛暴沖問題相比,方向盤缺陷問題顯然要輕微得多,而且是陳年芝麻,因而伴隨著第一個問題的澄清,檢控機關也失去了進一步追究的熱情。盡管本案刑事程序業已終止,不過,本案引發的刑法問題仍值得探討:如果豐田涉嫌犯罪,則其可能觸犯什么罪名?隱瞞產品缺陷在認定法人犯罪中有何作用?

二、無獨有偶:斑馬案蘊含的刑法法理

在探討豐田公司可能涉嫌的罪名之前,我們不妨先考察一下美國法人犯罪懲治史上一個經典案例:印地安那州訴福特汽車公司案(簡稱“斑馬案”)。①

該案的基本案情及訴訟經過是:1978年8月10日,三名女中學生駕駛一輛福特斑馬(Ford Pinto)汽車行駛在印地安那州北部第33號公路上。因油箱蓋掉落,她們在公路中間停車,準備下車撿拾油箱蓋。這時,一輛雪佛蘭貨車剎車不及,迎頭撞上。瞬間,熊熊大火將斑馬車燒成灰燼,并吞噬了車內三名學生年輕的生命。那位貨車司機受了一點輕微傷,但處于醉酒狀態,且是超速駕駛。經過初步調查,印地安那州埃爾克哈特郡(Elkhart)檢察官邁克爾•科森蒂諾(Michael Cosentino)認為,福特公司的行為違反了印地安那州法典第35-42-1-5條的規定,構成過失殺人罪,建議大陪審團。

9月13日,在審查控辯雙方提交的證據之后,大陪審團決定福特公司。書指控,福特公司明知其設計的斑馬汽車的油箱存在安全隱患,但仍生產、銷售,因而導致他人死亡,成立三個過失殺人罪。福特公司聘請了全國最優秀的刑辯律師組成律師團隊,他們成功說服法庭將審理地點放在普拉斯基(Pulaski)郡,并精心挑選陪審員、限制審前信息傳播、展示測試數據、實施證據突襲等。經過數月的審理和辯論之后,1980年3月,陪審團終于作出裁決:被告福特公司無罪。

本案是美國法人因產品缺陷問題而被指控犯罪的第一案,具有里程碑意義。雖然陪審團最終無罪的裁決使本案的判例價值有所降低,但倡導懲治法人犯罪的社會理念絲毫沒有減損:法人也有“惡意”,法人的道德過錯是追究其刑事責任的基礎。本案檢察官之所以福特公司,正是緣于該公司社會責任感的缺失。②

斑馬車是福特公司為搶占微型車市場而研發的一款新型汽車,其賣點是“不到2000”,即重量不超過2000磅,售價不超過2000美元。但該車在設計上有個重大缺陷:油箱放在車軸后面。碰撞測試表明,如果斑馬車被其他車以30英里/小時以上的速度追尾,油箱就會因碰撞而扭曲破裂,造成大量漏油,進而引發大火。

不過,如果調整油箱的安裝位置,或者安裝一種橡皮囊,則可以有效防止油箱因碰撞而破裂。在本案之前,已經發生數起因油箱起火致人傷亡而提起索賠的案件,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格里姆肖(Grimshaw)訴福特公司案。③

在該案訴訟過程中,福特公司的一份內部文件被媒體曝光。這一文件披露了福特公司的一份研究報告,該報告對是否重新安裝油箱進行了損益分析。當時,福特公司生產的斑馬車有1250萬輛(1100萬輛小汽車和150萬輛小貨車),如果給每輛車重新安裝油箱,則可以避免180個死亡事故、180個嚴重燒傷事故、2100個車輛燒毀事故。假如一個死亡事故的賠償金是20萬美元,一個嚴重燒傷事故的賠償金是67000美元,一個車輛燒毀事故的賠償金是700美元,則全部事故的賠償金總額是4950萬美元。但是,每輛車重新安裝油箱的費用是11美元,如果給所有車輛重新安裝油箱,則費用總計13700萬美元。兩相對照,重新安裝油箱帶來的收益遠遠低于需要支付的成本。這一報告披露后,反響可想而知,公眾紛紛譴責福特公司為了謀取經濟利益無情地以犧牲他人的生命為代價。斑馬案的發生,更無異于火上澆油。在這種情緒化的氛圍中,檢察官作出福特公司過失殺人罪的決定。④

檢察官的邏輯路徑是,福特公司明知其生產的斑馬車的油箱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極有可能對他人生命、健康和財產造成損害,在能夠預防的前提下卻不采取補救措施,并且在銷售時對消費者隱瞞這一產品缺陷,從而導致他人死亡,主觀上是一種輕率的心態,構成過失殺人罪。在這里,隱瞞產品缺陷成為認定法人犯意的一個重要因素。也就是說,隱瞞產品缺陷的行為,可以充分地表明被告對危害結果的一種容忍、認可的心態,從而具有歸責的正當性。消費者在購買、使用產品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有權要求購買的產品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有權了解產品的缺陷狀況。福特公司卻罔顧消費者的上述權利,怠于履行保障產品安全和缺陷告知義務。福特公司將“美元置于生命之上”的成本收益分析,更是一種裸地不顧行業道德的表現,充分暴露出其社會責任感的缺失。金錢和生命的“質”不同,很難根據價值大小對二者進行比較,絕大多數公眾也不會認同和接受這種比較,這也就是福特公司純粹以金錢為基礎的損益分析報告引起公眾極大反感和強烈憤慨的原因。

遺憾的是,檢察官的上述推理分析并未得到陪審團的認同。筆者分析,陪審團之所以對本案作出無罪的裁決,除了辯方頗具策略的辯護技巧外,還與控方的證據不夠充分有關。具體地說,控方雖然提出證據證明被告對消費者隱瞞產品缺陷,但卻不能證明所隱瞞的產品缺陷違反了產品質量法律的規定。也就是說,被告生產的產品雖然確有缺陷,被告也向消費者隱瞞了這種缺陷,但在生產時這種缺陷的存在卻是合理的,并未違反聯邦法律的規定。有關證據表明,被告生產的斑馬車不僅符合當時聯邦法律的規定,而且在同類車型中,其安全性還是最高的。有學者補充了本案三點事實:一是上述福特公司內部文件并非是公司內部的指導性文件,而是公司答復國家公路交通安全局的信件中的附件;二是將微型汽車的油箱安裝在車軸后部,是當時汽車業的普遍做法;三是當時有關判例表明,加利福尼亞最高法院不僅默許汽車制造商“花錢買安全”,甚至鼓勵這么做。①

本案中,國家公路交通安全局一直拖到1973年才公布微型汽車油箱抗撞標準,且僅適用于1977年之后生產的車輛。而涉案的斑馬車卻是1973年生產的,并不適用這一強制性標準。如此一來,斑馬車的“缺陷”在法律上卻是“合法”的。這種悖論顯然是技術發展的歷史局限性造成的。管理部門如果要提高汽車的技術標準,則生產商的制造成本就會提高,相應的消費者的購買力就會下降,從而影響汽車工業的發展。于是,為了發展汽車工業,在特定時期,管理部門可能會放寬汽車的技術標準。非但如此,福特公司還“知錯能改”,主動召回問題車輛。

1978年5月,在對1971-1976年生產的福特斑馬和1975-1976年生產的銀色山貓(Mercury Bobcats)兩款車型進行初步調查后,國家公路交通安全局決定于7月舉行聽證,就上述油箱的安全性展開調查,以決定是否強制召回。但6月初,福特公司就決定主動召回上述車輛。正是基于上述事實,本案就不是“福特公司輕率地決定生產、銷售存在安全隱患的缺陷汽車”的問題,而是“福特公司有沒有義務告知消費者缺陷、召回問題車輛”的問題。具體地說,這一問題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福特公司有沒有義務?二是如果有義務,福特公司有沒有盡到這一義務?由于存在法律盲區,福特公司是否有召回義務并不明確。即使這樣,福特公司基于自身聲譽考慮,還是主動實施了召回計劃。在這種情況下,要判定其主觀上存在輕率的心態,確實比較牽強。

現代社會是一個高風險的社會,“在現代化進程中,生產力的指數式增長,使危險和潛在威脅的釋放達到了一個我們前所未知的程度。”②在工業產品領域,技術的發展、產品的批量化生產和產品的大規模銷售都可能導致產品存在缺陷,帶來安全隱患。在這一背景下,傳統民法的“買者當心”原則的適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平衡生產商和消費者的權利義務的產品召回制度應運而生。其理論基礎是,與消費者相比,生產商處于信息優勢地位,更加容易知道產品可能存在的缺陷,更加容易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一旦生產商知道其生產的產品存在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重大缺陷時,則有義務告知消費者,召回缺陷產品。這一義務雖然是法定的,但并非沒有倫理上的正當性。斑馬案表明,生產商隱瞞產品缺陷是一種道德過錯,具備非難譴責的基礎;如果所隱瞞的缺陷屬于人身、財產安全重大隱患的,則足以證明生產商主觀上犯意的存在。

三、悖德性:法人犯意的認定基礎

刑事責任的根據,是非難可能性,即行為的悖德性。然而,與自然人不同,法人并無頭腦,如何可能具有道德過錯呢?法人犯罪是否都是嚴格責任犯罪,不需要法人具有罪過(犯意)?在這方面,英美法一直在不斷地發展之中。

17世紀,法院開始追究一些公法人(如市鎮當局)怠于履職(如未及時修繕橋梁)的刑事責任,但限于不作為。其法理依據是,法人沒有身軀,不可能實施作為,但可能實施不作為。后來,法人刑事責任的范圍擴大到不要求犯意的作為,理由是法人沒有頭腦,不可能具有犯意。

20世紀初,法人刑事責任的范圍擴大到一些要求一般犯意的行為,理由是根據替代責任原理,法人雇員的犯意可以歸咎于法人。與此同時,法人刑事責任的范圍還擴大到制定法規定監禁刑的犯罪,前提是制定法同時也規定了罰金刑。目前,法人刑事責任的范圍尚不明確的是,能否擴大到要求特別犯意的行為,如故意殺人罪、罪等。這方面,各個法域的處理很不一致。《模范刑法典》第2.07條將法人犯罪分為三類:一類是制定法規定的作為犯;二是制定法規定的不作為犯;三是刑法典規定的犯罪。

“行為與犯意同在”,要認定法人犯罪,不僅要證明法人實施了客觀行為,而且還要證明其主觀上存在犯意;否則,就是客觀歸罪。與認定法人的客觀行為相比,認定法人的主觀犯意更加困難。除嚴格責任犯罪外,要認定法人犯罪成立,都要證明法人主觀上有罪過,即存在犯意。法人犯意的認定主要有以下三種原理:一是替代責任原理。根據替代責任原理,如果法人雇員為了法人的利益在職務活動中實施犯罪行為,則可將其行為和犯意歸責于法人。在這種情況下,單個雇員的犯意,也就是法人的犯意。“單位的意志只能來源于作為單位組成人員的自然人的意思活動;其中,單位代表機關的成員在單位意志的形成過程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①二是集體認識原理。根據集體認識原理,雖然單個雇員的行為和意識難以認定構成犯罪,但若干個法人雇員的行為和意識匯合起來,足以構成犯罪,則可將匯總的行為歸責于法人。在這種情況下,法人雇員的整體犯意,也就是法人的犯意。三是組織體責任原理。根據組織體責任原理,法人行為是結構化的組織體的結果,而不是法人雇員行為的簡單相加。因此,不應依靠雇員行為來歸責法人,而應根據法人的內部結構、決策程序、政策文化等事實因素,來判斷其主觀上是否存在犯意。

替代責任原理是傳統的法人犯罪歸責原則,其特點是標準明確,操作簡單,但容易擴大法人的刑事責任,造成過度威懾。根據替代責任原理,法人雇員為了法人利益在職務范圍內實施的行為,都可以歸咎于法人。具體有兩個成立條件:一是該行為是在職務范圍內;二是該行為能使法人受益。這一原理源于侵權法上的上級責任原則,但在將其直接移植到刑法中作為法人的歸責原則之后,出現一個重大漏洞,即缺乏犯意條件,沒有考慮法人自身的非難可能性。由于缺乏犯意條件,因而根據替代責任原理來追究法人刑事責任,極易造成懲罰范圍過寬,威懾過度。如根據替代責任原理,法人雇員擅自實施的犯罪行為,即使上級管理部門并不知情,也可以歸責于法人;即使為法人所明確禁止,或者直接與法人的政策相抵牾,也可以歸責于法人;即使是法人在監督內部規章制度執行時發現的,也可以歸責于法人。但在這些情形中,法人可能是沒有過錯的,缺乏非難可能性,要其承擔刑事責任,不具有正當性。試想,一個公司的董事會慫恿其雇員實施偷稅行為,而另一個公司制定明確的賬務制度,并嚴格檢查實施,及時發現雇員的偷稅行為。如果認為這兩個公司都構成犯罪,并應受同樣的懲罰,則明顯存在不合理之處。為此,有學者建議,應當對法人犯罪的歸責原則進行改造。如有的主張,應當在替代責任原理的認定標準中增加一個條件,即雇員的犯意可以歸咎于法人———法人慫恿、默許、容忍、同意雇員實施犯罪行為。②

集體認識原理是在替代責任原理的基礎上演進的結果,其優點是堵塞法律漏洞,防止法人逃避法律責任,但其標準模糊,操作復雜。組織體責任原理是新制度主義理論的產物,它要求根據法人自身的客觀行為來判斷其主觀犯意,而不是從其雇員的客觀行為中查明法人的主觀犯意,堅持法人人格和其雇員人格的分離性、獨立性,具有理論上的科學性。根據組織體責任原理,在判斷法人犯意時應當逐一考察以下三種情況:第一,法人的慣例或政策有無違反法律規定?第二,能否合理預見,法人的慣例或政策將會導致其雇員實施違反行為?第三,法人是否容忍其雇員的違法行為?③ 如果法人具有上述三種情況之一,則基本可以判斷其主觀上存在犯意。應當注意的是,組織體責任原理,旨在強調從法人自身角度來判斷其主觀犯意的存在,在邏輯上不再以法人雇員犯意的存在為前提,但并不排斥追究法人雇員的刑事責任,也不反對在判斷法人主觀犯意時將法人雇員的犯意作為一個考量因素。

強調法人犯罪認定中的犯意要素,實際上是強調對法人的非難可能性,強調其行為的悖德性。這不僅是“行為與責任同在”的基本法理的必然要求,也是防止法人犯罪立法上“過犯罪化”、犯罪圈劃得太廣反而導致司法顧慮重重、懲治不力的一個重要舉措。關于非難可能性,有學者提出了八個判斷標準:(1)法人是否以鼓勵實施非法行為的方式組織起來的?(2)法人的宗旨是否為了實施非法行為?(3)是否對雇員進行守法教育?(4)是否監督雇員守法?(5)哪個雇員實施了非法行為以及上級是否漠視或容忍這一行為?(6)法人以前是怎么處理非法行為和非法行為人的?(7)是否有補償非法行為的激勵機制?(8)是否有鼓勵實施非法行為的賠償慣例?① 這一觀點已被美國司法部制定的《聯邦商業組織指南》所部分采納。該指南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概括了檢察官在決定是否指控法人時,應當考慮以下九大要素:(1)犯罪的性質和嚴重程度;(2)犯罪在法人內部的普遍程度;(3)以前的類似行為;(4)自首和合作;(5)守法計劃及其有效程度;(6)補救措施;(7)附隨后果的嚴重程度;(8)非刑事救濟措施的充分程度;(9)追訴對犯罪行為負有責任的個人的充分程度。在這九大要素中,其中第(1)、(2)、(3)、(5)屬于罪前或罪中情節,是決定法人非難可能性有無及其大小的因素;第(4)、(6)、(7)、(8)、(9)屬于罪后情節,是決定法人刑罰當罰性存在及其大小的因素。從罪責認定的角度來看,二者應當予以區分。不過,該指南主要是規范檢察官法人裁量權的,其將兩類情節合并在一起規定,有其一定的道理。上述實踐表明,在認定、指控法人犯罪活動中,考慮法人的主觀過錯是必要的,這是追究其刑事責任的道義基礎。

四、余 論

篇5

關鍵詞:3S技術;信息化;道路養護;物流;應急管理

“3S”是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全球定位系統)、RS(Remote Sensing,遙感)和GIS(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統)的簡稱,是現代測繪技術、空間技術、傳感器技術、衛星定位與導航技術、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相結合,多學科高度集成的對空間信息進行采集、處理、管理、分析、表達、傳播和應用的現代信息技術[1]。3S技術是現代社會持續發展、資源合理規劃利用、城鄉規劃與管理、自然災害動態監測與防治等的重要技術手段,廣泛應用于國防軍事、民用交通(船舶、飛機、汽車等)導航、大地測量、土地利用調查、精準農業、國土資源勘查、工程建設、規劃與應急決策等領域。

為了服務經濟建設、方便人們交通出行,現代交通工程錯綜復雜,空間上分布廣泛,難于管理,在交通工程的維護管理、安全運營、應急處理上,其空間分布的復雜性使得各項管理顯得尤為棘手。基于3S的空間信息化管理技術已經運用于各行各業,并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例如:基于3S技術的智慧城市管理、林業管理、公安管理、物流管理等等。交通實體的分布和交通行為的發生,都與空間位置有關,3S技術正是解決這類問題的最佳手段,所以,基于3S技術的空間信息化管理技術在現代交通管理中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一、3S技術應用于交通工程圖文一體化信息管理

從交通行業信息化發展的趨勢來看,全國各省的交通信息化建設以整合規劃為指導,圍繞交通運輸部對規劃的交通信息化提出的“建設全國一體的交通感知網絡”開展[2],可見,交通信息化是必然的發展趨勢。

3S技術具有空間定位、制圖、空間查詢和分析的的功能,能有效管理與地理位置有關的各種信息,所以,將交通工程基礎設施實物布局,例如車站、交通線路等,以及交通附屬,例如路燈、井蓋、排水溝、服務區、加油站等,還有治安管理監控攝像頭、交通管理監控攝像頭、公交站點、售票點等POI(興趣點),結合行政區劃、居民區等重要設施,全部進行地圖數字化、建立數據庫,實現“一張圖”,進行空間信息、常規屬性一體化信息管理,互聯網+時代,還可以實現移動互聯網管理。3S圖文一體化管理的最大特點在于生動形象、方便快捷,不但可以實現基本的圖文互查,也可以緩沖區查詢、網絡分析等,一方面給交通專家、管理者管理數據、制定決策提供極大幫助,另一方面,給廣大用戶提供了很好的用戶體驗,帶來人性化、智能化服務。基于3S技術的交通信息系統的設計與應用有利于優化城市交通系統,幫助實現信息化、智能化。交通參與者需要有足夠準確、及時的交通信息作指導,這也是3S技術應用與交通信息管理的重要原因之一[3]。例如:基于GIS等3S技術搭建的廣州市南沙區智能交通管控平臺,能較好地實現“提高管理水平、保障城市暢通、改善交通秩序、提升服務水平”的目標[4]。

二、3S技術應用于公路、鐵路養護管理

3S數據具有高精度地圖位置數據精度、高精度數據庫屬性精度、邏輯一致性、完備性、現勢性等特性,能夠精確、完整、及時地體現線路中出現的各種病害及其嚴重程度,并將其分類管理。其中,遙感影像的原理可對大面積的公路、鐵路泥石流、塌方等病害進行成圖,給野外調查人員提供依據,使用高清的無人機航拍遙感,甚至可以第一時間發現線路的裂縫、滲水等病害,大大減少人工巡查的難度和危險性。GPS技術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對線路病害的具置進行里程樁號定位,測出病害的準確位置、規模大小。利用遙感技術還可以保證高速公路隔離帶及兩旁不同種類綠地分布比例的合理性,改善沿途風景,緩解司機的視覺疲勞[5],提高高速公路的行駛安全性。總之,3S技術在交通線路養護管理方面,克服了傳統道路養護工作中的養護信息繁雜、管理效率低下等問題,有利于交通線路養護工作中病害的及時采集、高效處理、針對性制定養護計劃、實現交通線路的科學養護管理,為養護部門提供及時、準確的決策輔助信息[6]。

三、3S技術應用于交通運輸及物流管理

據中國倉儲協會的調查報告顯示,我國車輛運營的空載率高達45%左右,究其原因,一方面物流及運輸企業,無法準確知道運行車輛的具置,不能為其組織貨源和靈活配貨;二是司機只憑經驗確定運輸路線,很難找到最佳路徑,延誤時間而且增加成本;三是客戶不能及時了解貨物配送過程的情況,不能和物流運輸企業協調配合[7],3S技術則可以迎刃而解。

利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統數據庫,為管理部門或用戶提供各種查詢和分析方法,例如基本的站點、車次查詢,客流密度、交通堵塞等專題查詢,為鐵路、公路等客運主管部門分析客流情況、制定行車計劃等提供科學依據[8],例如:“陜西省3S系統”可以為貨運公司、物流企業、長途運輸公司、出租車汽車公司、汽車租賃公司、郵政運輸公司、保險公司(汽車貸款)等交通運輸企業,實現“千里眼監控,零距離調度”[9]。

GPS導航引導已廣泛應用于私家車駕駛、客運駕駛、物流駕駛等,可以實時定位、導航、提供最短、最優路徑,隨時提醒駕駛員注意險情、避開擁堵路段[8]。現代社會客運交通事故頻發,客運指揮中心通過3S交通監控系統,可以實時查看客運車輛的運行狀態、路徑、速度,監控車輛是否偏離正常路徑、是否超速、監控長途客運車輛是否執行凌晨休息遵守嚴禁疲勞駕駛。3S物流監控系統亦可以實時監控物流車輛的運行狀態、當前定位,從而給客戶一個準確的位置交代,尤其是3S與互聯網的結合,信息共享,物流車輛的實時跟蹤監控信息可以讓發貨方、承運方、收貨方三方共享,做到信息透明化。例如:早在2008年,美國僅配送相關軟件就有24種之多,但無一例外地選擇了GIS及其相關3S技術作為實現路線,物流管理系統從普通的信息管理系統逐漸轉向綜合性可視化物流信息平臺[10]。3S技術要想進一步深入應用到物流中的貨物定位及配送環節,還需結合現代物聯網技術[11]。

四、3S技術應用于交通應急管理

現代社會交通線路里程逐年上升的同時,車流量的增長速度更是節節攀升,其中包括私家車,也包括現代物流運輸車的迅猛增加,使得公路運輸壓力陡增,以致交通堵塞、交通安全等應急情況時有發生,而這些交通現象、交通行為經常與“在哪兒”、“多長”、“多大面積”等空間信息有關,而這些正是3S技術擅長之處。

(一)大城市的節假日出行,交通堵塞問題突出,甚至連救援通道被堵塞的情況也時有報到,交警或者救護車有時很難到達,危害十分嚴重,無人機航拍(也屬于遙感范疇)配合3S系統,可以用于指揮疏導交通、交通執法取證。首先,為了震懾警告車主占用公共應急車道,根據歷史經驗,在容易發生堵車的重大節假日期間,派遣搭載有高清攝像頭的無人機巡檢高速公路,獲取占用應急車道的照片“證據”及車牌號,保證應急通道的通常,從而保證交警可以第一時間處理堵塞及安全問題;再次,若已經發生交通堵塞,可以迅速定位堵塞路段里程,通過3S分析得到合理的出行路徑方案,指引后續車輛順利出行。有效保證了指揮調度、控制管理職能的發揮,達到了“聞警而動、快速處警”,在維護社會秩序和交通秩序,保證道路暢通方面發揮重要作用[12]。

(二)交通安全事故發生時,第一時間定位、處理很重要,3S系統可以迅速在地圖上進行定位,調度附近最佳救援資源,選擇最佳路線前往救援,從而盡量挽回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第一時間制作交通應急保障電子地圖,甚至依據現代三維GIS技術與虛擬現實技術的結合,制作生動形象的交通應急電子沙盤,供分析與決策使用。若是污染或含毒的其擴散氣體、液體,可以調用3S中的遙感,迅速確定其面積,并根據緩沖區分析,得到可能影響的空間范圍,為搶險決策提供依據。在塌方泥石流類危害中,可以通過3S系統的GPS實時變形監測子系統,提前作出科學預報,避免災害的傷亡影響,其危害發生第一時間,也能迅速定位地點、確定塌方、泥石流的面積、土方量大小。3S系統可以幫助迅速定位,查找最佳救援路徑、派遣附近最佳救援資源。

五、總結

綜上所述,3S技術正是兼具空間數據和一般數據綜合管理,以其強大的空間數據獲取、處理、空間分析、應用為特色,所以,將其應用到現代交通信息管理中,大有用武之地,典型的功能設計如圖1所示。

圖1 3S交通管理平臺功能設計圖

交通管理的全面信息化、智能化,需要3S技術、物聯網等多方面技術的協調發展, 3S技術對推進包含現代交通工程管理在內的工程信息化建設具有重大的現實事宜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參考文獻:

[1]鄭耀輝.基于3S技術集成與應用[J].青海國土經略,2014,5:77-78.

[2]李亮.基于GIS的交通信息共享平臺研究[D].長安大學.2013.04.

[3]劉浩,王霞文.基于GIS的交通信息系統研究[J].無線互聯科技.2015,6:75.

[4]向歆夷.基于開源GIS的交通應急誘導關鍵技術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05.

[5]任京州.基于3S技術的公路交通養護管理信息的集成[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3,02:163.

[6]楊朝輝,袁苑,阮穎.基于GIS的高速公路管理平臺的研究[J].工業控制計算機.2015,12:127.

[7]王靜.物流信息系統中應用GPS_GIS技術研究[J].現代情報.2008,02:76-77.

[8]廖軍.陜西省道路運輸3S系統的開發與應用[D].長安大學.2016.01.

[9]郭建宏,歐陽鐘輝.GIS技術在物流管理中的應用及研究進展[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08,12:983-984.

[10]趙叢.基于物聯網與GIS的物流導航系統設計與開發[D].華北電力大學.2014.06.

篇6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項目學習;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B

【論文編號】1671-7384(2013)12-0047-03

“基于項目的學習”是當前美國中小學廣泛采用的一種探究性學習模式。它的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理論和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它強調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強調“經驗”、“學生”和“活動”這三個中心,同時它基本上采用“做中學”的方式,學生通過各種探究活動和制作作品來完成知識的學習。這種模式對于當前我國中小學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有較大的借鑒意義。

基于項目的學習簡介

基于項目的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PBL)是一種以學科概念和原理為中心,以制作并將作品推銷給客戶為目的,在真實世界中借助多種資源開展探究活動,并在一定時間內解決一系列相互關聯問題的一種新型的探究性學習模式。這種學習模式的主要特點是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引導,圍繞問題編制綜合課程,按照“提出問題—提出假設—收集資料—論證假設—總結”五個階段,讓學生在充分參與和討論中提出解決問題或處理問題的方案,達到學習新知識、培養新能力的目的。

基于項目的學習主要由問題、活動、情境和結果四大要素構成。

1. 問題。基于項目的學習的主要問題是現實生活和真實情境中表現出來的各種復雜的、非預測性的、多學科知識交叉的問題。內容有如下特點:(1)內容應該是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是完整的而非支離破碎的知識片段,即強調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是值得學生進行深度探究、學生有能力進行探究的知識。(2)內容應該與個人的興趣一致。

2. 活動。基于項目的學習的活動主要是指學生采用一定的技術工具(如計算機)和研究方法(如調查研究)解決所面臨的問題所采取的探究行動。活動具有以下特點。

(1)活動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在基于項目的學習中,學生們會遇到一些具有一定困難的問題。探究活動會促使學生掌握現實生活中復雜的概念和技能;在不同情境中運用這些技能;完成類似“行家”般的任務,履行專業性的職責,形成一定的工作業績,通過這樣的一系列活動形成和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

(2)活動具有建構性。由于基于項目的學習允許學生建構并生成自己的知識,所以他們很容易對知識進行記憶和遷移。在基于項目的學習中,活動給學生提供一種學習的經歷,學生能夠建構自身的知識。這種知識的建構是通過如下的程序來實現的:學生確定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對問題進行研究、選擇信息、分析信息、合成信息,并將新獲得的信息與以前所學的知識聯系起來。

(3)活動應該與學生的個性一致。基于項目的學習適合用不同的方法學習,能給學生提供多種方式參與和驗證他們的知識學習,適合各種各樣的智力技能(如肌體運動技能、圖像技能)的學習,也能適應不同的學習風格,如個性化學習或者小組合作學習,還能給家長提供其子女各種學業成績的信息。

3. 情境。情境是指支持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環境,這種情境既可以是物質實體的學習環境,也可以是借助信息技術條件所形成的虛擬環境。情境有如下特點:

(1)情境可以促進學生之間以及學生和社會團體之間的合作。基于項目的學習和其他學習模式相比,能給學生提供更豐富、更具真實性的學習經歷,因為它是在社區環境中進行的。在這種情境中,學習和工作需要相互依賴和合作。這種環境同時也能防止學生人際沖突,并且幫助其解決人際之間的沖突。在沒有壓力、精誠合作的環境中,學生們對發展自己的能力充滿了自信。

(2)情境利于學生使用并掌握技術工具。情境為學生學會使用各種技術(如計算機技術和攝影技術)提供了一種理想的環境,能拓展學生的能力并為他們走向社會作好準備。

4. 結果。結果是指在學習過程中或學習結束時學生通過探究活動所學會的知識或技能,如小組合作學習技能、生活技能、自我管理技能等。基于項目的學習模式同時也促進學生的高級認知技能和問題解決策略的形成,為培養專業技能和訓練專業研究策略(如歷史、人類學、文藝評論等)提供服務,促使學生學會學習。

基于項目的研究性學習例談

基于項目的學習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強調的是學生要在真實的環境中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處于主體地位,通常情況下會組成項目小組,共同解決問題。基于項目學習的流程分為選定項目、制定計劃、活動研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和活動評價六步。下面通過中小學研究性學習案例,分析其操作的流程。

1.項目選定。項目選定在基于項目的學習中處于主導地位,關系到整個學習的過程是否能取得預期的成果。項目的選定不僅應該是實際發生的問題(有一個驅動或引發性的問題,問題是用來組織和激發學習活動的,學習活動則是有意義的基于項目學習的主體),還應該考慮學生個人的興趣且有一定的探究價值。

以廣西南寧市衛國小學研究性學習《學區交通安全問題:我們的解決方案》為例,學生選擇了每天都要進出的校門口的交通問題——校門通擁堵現象的探究。這一問題提出,來源于學生生活實際,學生極感興趣,而且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具有知識性、實踐性、趣味性和新奇性。

以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實驗小學研究性學習《孝婦河不結冰之謎》為例,2009年的冬季是寒冷的冬季,流經山東的黃河結冰了,黃海、渤海灣也結冰了。我們家鄉的一條小河“孝婦河”反而沒有結冰,這一不尋常的現象引起了學生們的注意,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地理位置?周圍的氣候?溫度?水質?還是……學生們帶著疑惑,展開了調查、分析。活動中大家不畏嚴寒、路途遙遠等困難,在河流的上段和尾段進行觀測、調查、測量溫度、記錄數據……最終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2.制定計劃。學生對項目學習所需的研究和實踐作一個總體規劃,做出詳細的研究過程、人員分工(由于每位學生的興趣愛好各不相同,選擇的主題也不盡相同,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根據主題將全班學生進行分組,每組5人~8人,確定組長人選、小組成員的角色分配,明確分工)、時間流程等安排。

《孝婦河不結冰之謎》實施研究活動計劃的概念圖

3.活動研究。這一部分是學習的主體部分,學生應在這一部分展開必要的信息搜集、實地的調查和研究、提出問題并進行解決,對提出的假設給予支持或肯定的結論。學生的學習技能大部分是在此階段完成的。

來源于現實生活的問題是多種學科交叉的問題。在學習過程中,面對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學生需綜合運用多種學科知識來理解和分析,單純地依靠一門學科知識則無法解決所遇到的問題。活動中,還應強調學習活動中的合作。教師、學生以及涉及該項活動的所有人員相互合作,形成“學習共同體”。在“學習共同體”中,成員之間是一種密切合作的關系。

如前面廣西南寧市衛國小學研究性學習《學區交通安全問題:我們的解決方案》,其研究活動的過程如下。

學校門前擁堵、人車混行的原因探究。學生通過問卷調查、隨機采訪、實地考察等方式進行調查。他們發現造成校門擁堵、人車混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1)統一時間放學;(2)占道做買賣;(3)家長用各種車輛接送學生。

采取研究的方法與步驟:(1)算一算學校門口到底有多擁擠;(2)集思廣益:我們是怎樣制定解決方案的;(3)提出我們的問題解決方案。

初步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與措施:

(1)實施錯時放學,疏通學生和家長人流。具體研究工作:第一步,計算有效通行的道路面積;第二步,計算放學時小巷人流的數量。解決問題的效果:校門口學生最大流量從360人降低到120人。

(2)新開一座校門,進一步疏通人流。解決問題的效果:現場觀察,放學過程所需時間由20分鐘縮短至15分鐘。

(3)指定機動車停車區域,擴大有效道路面積。解決問題的效果:道路的有效通行面積從220平方米擴大至268平方米。

(4)設計遠程控制的交通紅綠燈,實現人車分流。

最后,校門通擁堵問題得到較好解決,學生感到安全,家長和社區居民感到放心,警察感到交通好管理。

4. 作品制作。基于項目的學習活動的成果應該是某種形式的作品。作品的成果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調查報告、研究報告、圖片、錄音片段、錄像片段、實物模型、幻燈演示稿、網頁、戲劇表演等。學習小組通過展示他們的研究成果來表達他們在項目學習中所獲得的知識和所掌握的技能。教師激勵學生并提供建議。這也是學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得到鞏固與提升的一個重要環節。

5. 成果交流。當學生完成作品制作后,各個學習小組要相互進行交流,交流學習過程中的經驗和體會,分享作品制作的成功和喜悅。成果交流的形式可多種多樣,如舉行展覽會、報告會、辯論會、小型比賽等。在成果交流中,參與的人員除了本校的領導、教師和學生以外,還可有家長、其他學校的教師和學生以及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和專家等。教師要組織召開作品展覽會、座談會、成果會和文藝匯演等;將一些成功的作品和資料進行必要的處理或整理,形成示范案例,為今后的有關活動提供范本;強化學生的成功感受,激發學生進一步開展活動的積極性。學生展示自己的成果,暢談心得體會。

6. 活動評價。在這種教學模式中,評價要求由專家、學者、教師、同伴以及學習者共同來完成。它不但要求對結果的評價,同時也強調對學習過程的評價,真正做到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對個人的評價和對小組的評價、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之間的良好結合。評價的內容有課題的選擇、學生在小組學習中的表現、計劃、時間安排、結果表達和成果展示等方面。對結果的評價強調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對過程的評價強調對實驗記錄、各種原始數據、活動記錄表、調查表、訪談表、學習體會等的評價。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評價,評價的主要內容有各種原始數據、活動記錄表、調查表、訪談表、學習體會、最終作品等。在設計量規時,教師應根據具體情況設計評價指標,為各指標設置相應的權重并制作合適的量規格式。評價量規的指標要全面、精練,進一步促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進行互評、自評和反思。

篇7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程與教學;STS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148(2013)5(S)-0028-2

STS教育注重科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以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出發點進行學習和研究,最后又落腳于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體會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學習過程;在讓學生學習科學技術知識的同時,它也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也指出:在初中物理課程與教學中進行STS教育,是物理教學的重要任務。因此,進一步認識STS教育,探索STS融入到物理教育中的途徑,對在物理教學中更好地進行STS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1.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滲透STS教育的意義

我國的基礎教育正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新版的初中物理教科書中也加入了很多STS教育的內容。由此可見,STS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有著重大的意義。首先,在物理教學中滲透STS教育,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聯系起來,有助于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其次,有助于培養學生參與社會問題的意識,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讓學生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從而在無形中就培養了學生科學的生活態度;再次,能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的實用性,也能讓物理學習充滿趣味,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物理中的STS教育給予了學生更多動腦思考、動手實踐的機會,讓他們能夠充分展現自己的聰明才智,能夠更大程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使他們能夠成為適合社會需求的人才。

2.初中物理課程與教學中STS教育的滲透形式

2.1初中物理課程中STS教育的滲透形式

2.1.1聯系生活實際,設置一些與學生聯系緊密的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我國的初中物理教育比較重視理論知識部分,而學生大多數只是停留在對知識點的學習上,或是將現實問題理想化,在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上存在一定的問題,這說明初中物理教育與實際生活之間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脫離。物理教科書中設置了一些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如:在“密度與社會”這一節中設置了農業生產中如何利用鹽水選種、如何鑒別物質等問題:在“杠桿”這一節中設置了如何使用杠桿更省力等問題;希望學生在理解課本知識后,能更好的利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達到從物理回到社會生活之中的目的。

2.1.2設置一些開放性的問題,發散學生的思維

生活中的許多現實問題都沒有唯一的正確答案,而需要我們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來權衡利弊。教科書中設置了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如在“運動的描述”這一節中設置了如下問題:“公路上行駛著的汽車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呢?”這類問題的答案不唯一,需要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感受,認真思考,可以發散他們的思維。

2.1.3設置一些探究性實驗

學生在進行實驗探究的過程中。需要充分利用他們所學的知識,對實驗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找到解決的辦法。如在“摩擦力”這一節中設置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這一實驗,讓學生通過實驗找到與摩擦力大小有關的兩個因素,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要將所學知識與生活中的實際感受相結合,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使學生體驗了科學探究的過程,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

2.1.4設置一些跨學科的綜合性的問題

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更高,需求大量全能型的人才,要求人才具有較好的綜合素質,能夠解決更多的現實問題。為此。物理課程中設置了一些跨學科的綜合性的問題。如在“升華和凝華”這一節中設置了“水循環”的相關知識,在“內能”這一節中設置了“地球的溫室效應”的相關知識,希望學生在學習了書本知識后能對這些綜合性的問題有所了解,有助于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也能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1.5設置一些前沿科技問題

我們身處于一個高速發展的社會之中,要時刻關注一些社會的熱點問題或前沿科技問題。因此,物理課程中也選擇了一些社會熱點問題或科技前沿問題進行研究,如在“機械能及其轉化”這一節中設置了“人造地球衛星”的相關知識,在“核能”這一節中設置了“核電站和核廢料處理”的相關知識,希望能縮小初中物理與新科技之間的距離,能讓學生走近社會。也能讓學生對物理課的學習保持新鮮感,還能開闊他們的視野,培養他們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2.2初中物理教學中STS教育的滲透形式

2.2.1在概念教學中滲透STS教育

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將教材內容發散,進行STS教育的滲透。如在“噪聲的危害和控制”教學中,筆者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利用假日時間開展社會調查。通過問卷調查,現場測量、拍照等,讓學生充分了解噪聲發生的時間、地點及是否可控,了解居民對環境的感受及意見,最后由學生自己完成調查報告。通過社會調查,讓學生體驗生活,從而能主動地掌握噪聲的相關知識。“物態變化”這章涉及電冰箱的知識。筆者不但讓學生了解電冰箱的工作原理、基本參數,還讓學生知道“氟里昂”對大氣層的危害,知道其節能級數的意義等。直接把知識點發散至空調的使用,了解使用空調時溫度控制與環保的關系。

2.2.2在實驗教學中滲透STS教育

教師通過做演示實驗或讓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幫助學生理解物理知識。并在實驗過程中滲透STS教育。在選擇實驗器材時,盡可能選用實際生活中能找到的器材,并通過改進應用于課堂教學:在做實驗時,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與生活中某些現象的關系。如在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時,筆者首先讓學生了解水吸熱時,要注意減小熱量損失;水沸騰后,要控制火力,減小能源消耗。在開展探究活動時,也滲入前沿科學技術,如探究“液體壓強與深度關系”時,介紹我國蛟龍號深潛器是如何克服7000米海水產生的壓強的:在探究“動能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時,引入道路交通安全問題,超速或超載會造成動能增大,破壞力增大,導致傷亡增大,從而引導學生要遵守道路交通安全規則。

2.2.3在小制作中滲透STS教育

教師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進行一些小制作,既可以達到進行STS教育的目的,也可以讓學生感受學習過程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發掘學生的潛能。如筆者在“聲現象”教學時,動員學生制作小樂器,如小笛子、小鼓等,讓學生感受演奏的樂趣。在教授“重力”概念時,讓學生動手制作“不倒翁”,以使學生加深對重心概念的理解。在教授“機械能”時,動員學生制作水火箭,并進行比賽,對作品的外形設計與飛行狀態進行評分,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3.初中物理課程與教學中進行STS教育的建議

第一、教材內容新穎、與時俱進。教材中可以多加入一些與生活實際聯系比較緊密的現象或是當下社會實際中所出現的一些問題,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解決這些問題,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讓他們體會到物理是可用、有用的。

第二、教材的內容編排要由易到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由于初中生的認知水平、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限,所以教材內容由淺入深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第三、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實驗教學,盡量多的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這樣能讓學生將一些抽象的物理知識具體化,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還有助于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的形成。

篇8

關鍵字:公路橋梁;施工管理;特殊性

中圖分類號:U448.1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某高速公路位于東北,在工程建設之初就提出了工程質量目標:同期工程質量第一,同等級工程質量第一,同項工程質量第一,分項工程合格率達到100%。工程在建設中要求鋼筋混凝土鉆孔灌注樁,A類樁達到95%以上,C類樁為零。墩(臺)身垂直度或斜率偏差率≤0.1‰H且≤0.5cm。消除混凝土表面蜂窩、麻面,非受力裂縫為零。大面積混凝土平整度2m直尺4mm合格率達95%以上,突變部位平整≤3mm,漸變部位平整≤4mm。橋梁混凝土面沒有明顯施工縫和混凝土分層澆筑的隱形痕跡。

1.施工現場準備

施工管理工作是貫穿于整個施工過程的,施工前現場的準備工作非常重要,也是施工管理者一項重要管理內容。 在進行施工前的準備工作要注意:管理者應首先熟悉施工圖紙,清楚實際施工意圖,解決圖紙中的問題,恢復定線和施工放樣;繪制施工工藝流程圖和試驗操作規程、質量檢查評定、計量支付、設計變更、事故處理等操作管理框圖,并且把圖放到墻上,能夠看的清楚明了;補充調查工程沿線影響施工的因素,標注出平面位置圖,并進行分析、論證,寫出調查報告,作為修訂施工方案、編制施工控制預算的依據;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業務、技術培訓和技術交底,使其對工程施工的技術標準、操作規程、質量控制、資料整理有全面透徹的了解,對所有控制點進行加密、保護、記錄;針對具體的施丁合同要求,盡最大限度地去優化每一道工序、每一分項(部)工程,同時考慮自身的資源(施工隊伍、材料供應、資金、設備等)及氣候等條件,認真、合理地做好施工組織汁劃;建立一個工地試驗室,還要申請臨時資質,對施工中擬使用的各種原材料取樣試驗,建立相關技術參數的數據庫;根據工期要求、技術標準、機械設備能力、材料供應、自然條件等進行綜合分析,選擇最佳施工方案,完善施工組織設計,確保每一項規程處于受控方位之中;建立嚴謹、規范的內部約束、考核、激勵機制,用制度管人,用規章制度管理工程。合理配置公路橋梁工程施工資源合理的配置施工資源是保證施工現場動態投入生產要達到最佳組合,健全階段施工的任務,獲取較大經濟效益。要根據公路橋梁工程的主導機械配置與之能力相適應的附屬機械,根據自然天氣情況和實際施工進度對資源進場計劃進行調整,做到人力、機械、材料、及實際環境的全面協調統一。對于到場的材料,清驗造冊登記,嚴格按照施工進度和憑材料入庫單進行發放使用,對發放材料進行追蹤,避免材料浪費,或者丟失;根據實際現場情況及進度情況對材料的分類堆放,合理安排材料進場,根據施工組織平面布置網指定位置進行歸類堆放相應場地;將輕、小件材料入庫上架,大宗材料指定場地存放,按形狀選擇不同的放置方法。

普通鋼筋直徑≥12mm時采用HRB235鋼筋;直徑<12mm時采用R235鋼筋。Ⅰ、Ⅱ級鋼筋標準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光圓鋼筋》(GB13013-1991)和《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帶肋鋼筋》(GB1499—1998)的規定。預應力鋼筋采用¢15.2mm高強低松弛鋼絞線,其標準應符合《預應力混凝土用鋼絞線》(GB/T5224—1995)的規定,標準強度fpk=1860Mpa,彈性模量為Es=1.95*105Mpa。鋼板采用符合GB700-88規定的Q235鋼板。

表1 鋼筋質量檢查和質量標準

2.機械組合的調整

工程禁止使用正循環鉆機或泥漿浮渣工藝的鉆孔設備,必須使用反循環鉆孔機械或機械旋挖孔等較先進的成孔機械設備,為保證現有一級公路正常運營,指揮部要求位于中央分隔帶處的樁只允許使用旋挖機械成孔。對于混凝土拌和設備,必須采用強制式拌合機,并設有自動配料計量裝置,產量大于40m3/h,須經中心試驗室檢測認可,才可使用。此外,對于鋼筋工程,電焊應采用硅整流焊機,不準用交流焊機,焊條必須烘干使用,確保焊縫質量。

當機械的使用數量發生變化時, 對機械施工的組織調整必須注意:加強機械的統一調配,始終保持機械的最佳組合,提高機械的使用率;根據進度計劃、質量要求和機械的生產能力選擇主導機械,留有適當的余量;組織維護、搶修小組應對緊急情況,備存關鍵配件,做定期的維護,及時有效的排除故障,確保公路橋梁工程的施工正常進行。

3.工程施工質量的通病

公路橋梁工程中的施工質量通病有路基不均勻沉降、路面平整度差等等。加強現場質量管理。以治理質量通病為突破口,切實抓好質量工作工程的施工質量是公路橋梁建設中最重要的主題,對于工程施工工程中的質量問題,要提高全員質量意識,貫徹國家有關工程質量的方針,推行全面質量管理。 工程的各方面相關人員必須貫徹執行“三檢”制,進行自檢、專檢及聯檢,通過層層的檢查、驗收后方允許進入下一道工序,以確保工程的綜合質量。 任何一點的破壞都會影響到全工程的驗收,必須采取成品保護相關強制防范性制度。

4.切實做好防洪排水

自然災害中的水害是影響工程進度和質量的重要因素。公路橋梁暴露在野外,施工受自然因素影響非常大,影響工程的進度、質量和效益,防護措施不力將會造成工期拖延,費用增加等不良后果。因此,要采取有針對性的防洪排水措施:施工前,要結合施工方案和施工圖中的排水設計,制訂防洪排水方案,做好臨時性排水設施與永久性排水設施相結合;合理安排橋梁施工次序,河槽基礎應盡量在枯水季節施工,橋梁預制場建在洪水位以上,汛期施工時,機械、材料、設備用過后盡快撤離現場;要選擇合適的位置和方式進行路基路面施工,始終保持縱橫坡度和碾壓的平整度,防止邊坡坍塌堵塞水溝;關注天氣變化情況,采取應對措施,減小雨水對施工的不利影響;對排水困難或地質不良地段,避開雨季施工;下雨期間要經常上路巡查,及時疏通水溝,避免或減少路基積水;住地,庫房、車輛機具停放場地,生產設施都應設在最高洪水位以上地點或高地上,與泥石流溝槽沖擊堆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修建施工便道并保持晴雨暢通;儲備足夠的工程材料和生活物資。

5.成本控制和施工安全的問題

對成本的管理是通過成本核算來計劃和控制的,經濟效益是企業存在和發展的根本,施工現場管理要通過對工程進度、質量控制來達到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要做好管理控制工作:完善工程的核算,使會計與成本的統一得以實現;加強工程的成本核算,實行成本否決制度;立足于工程管理,加強成本的核算;結合靜態核算與動態管理,加強核算力度,嚴格提高會計報表的質量。

安全問題在工程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是工程的成敗關鍵。要加強對工程建設人員的安全生產培訓教育,建立和完善全面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防止事故的發生。 做好“預防為主”的安全防護工作,如戴安全帽、腳手架搭設、安全帶以及禁止亂搭接電線等相應的施工安全,成立專門的安全小組,對施工管理人員進行多培訓,多教育,以防患未然。

6.加強初期養護,配合交工驗收

施工單位要對工程初期加強養護,整修工程整體外觀,全面檢查路基、路面、交通安全設施、橋涵等存在的問題并及時作出相應處理。保持路容、路貌,保證公路各項能力的正常發揮。使工程順利通過交工驗收。同時,對施工廢料進行徹底清理;按路基標準橫斷面整修路肩、邊坡;對路面及構造物的局部損壞進行詳細的修補。 嚴格遵照相關國家規定的標準和要求,對施工過程進行總結,恢復線路的控制點,明確的標注里程樁號,為進行工程的施工質量鑒定創造條件。

7.結語

公路橋梁的高質量管理措施是保障公路橋梁建設施工質量的一個有效途徑。應該針對目前管理的缺陷,提出相應的提高管理的措施,并制定必要的文件法規,加大管理手段的實施能力。通過管理人員的不懈努力,我國公路橋梁的管理將會更加的完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