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機化學顏色總結范文
時間:2024-01-04 17:47:0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無機化學顏色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無機化學實驗;實驗教學;教學研究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化學教學中化學實驗尤為重要。無機化學實驗是化學相關專業學生進入大學后接觸的第一門實驗課程,但長期以來師生對這門課程的認識存在一定的偏差。由于無機化學實驗中與高中化學聯系較多,還存在實驗理論簡單、藥品常見、器材普通、操作簡單等特點,很容易忽視無機化學實驗。在具體的教學的過程中,實驗指導教師的講解大多流于形式,學生也存在“按方抓藥”完成實驗,沒有多大難度,作為一門考查課幾乎所有學生都可以順利通過。長此以往,學生不重視無機化學實驗,把完成實驗當成任務,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開展無機化學實驗教學改革刻不容緩。筆者結合自己七年的教學實踐,對地方性本科師范院校無機化學實驗教學進行了探討。
一、教學內容的合理優化
隨著社會的發展,知識全面和專業技術能量強的人才更加受用人單位的青睞,而傳統的高等教育注重知識傳授,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稍顯不足[1]。綜合素質就是學生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并且內化于心,再逐漸形成穩定的個人能力和科學素養[2]。培養學生的素質,不是簡單的直接從書本上獲得,而是要把新學習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從而提升自己。結合七年的無機化學實驗教學,發現北京師范大學無機化學教研室等編寫的《無機化學實驗》(第四版)較為適用于我校化學專業學生。在在制定《無機化學實驗》教學大綱時,在借鑒省內外同類高校的經驗的基礎上,也考慮到所招學生的知識水平情況,制定除了合理的可行的方案。教學內容中要注重體現下列能力的培養,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無機化學實驗主要分為兩部分,化學原理部分和元素部分。上學期開設的化學原理實驗多數可以在規定的學時內完成,下學期開設的元素性質實驗內容一般較多,在有限的學時內很難完成,且有的與高中化學實驗內容重復,有必要對實驗內容進行優化。在選擇實驗內容時也要考慮到環保問題,盡量做到廢物的無害化排放,如存在有害物質的產生要讓學生思考如何解決,做到實驗的綠色化[3]。在實驗教學經驗積累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編制實驗指導書或實驗講義其實是個很好的辦法。實驗指導書的內容可以包含:實驗安全知識、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化學反應原理的證明和測定、元素及化合物的化學性質、化合物的制備等。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實踐機會不多,動手能力不強,要給學生盡可能多的機會訓練。作為未來的化學教師,實驗操作的規范化是重中之重,在教學中要體現出來。實驗指導書的內容不用太多,只列出要求和注意事項,即使實驗步驟也要簡單化,要求學生在實驗前查閱資料做好準備,盡可能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思考解決問題,把教學重點從老師“教”轉移到學生“做”上。除了參考書上的實驗,實驗教師也可以結合無機化學理論和自己的科研實際情況,在第二學期開展創新型實驗,給定幾個題目,讓學生查閱文獻資料,自己設計方案,老師在全程起到“導”的作用。實驗技術和實驗設備的改進也要融入到平時的實驗教學中,教師在講授時可以結合自己的經驗積累和無機化學實驗方面的實用新型發明拋磚引玉,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培養有想法的化學教師。
二、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傳統的實驗教學是實驗教師講授實驗理論、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學生在下邊被動的聽,這種模式和理論課程的形式非常相似,教學效果一般,學生的參與課堂較少,學習興趣一般,教學效果不顯著[4]。實驗課程的教學和理論教學一樣,同樣需要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在每次實驗課結束前留足夠的時間提出問題,可以采用啟發式、討論式等教學方法。指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最后再給出答案和建議。這樣可以檢查學生之前預習的情況,以及學生對本次實驗的掌握情況,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有利于促進教學。要改進傳統的教學模式,化學專業培養的是未來有高素養的化學教師,應該給學生一定的發揮空間,給學生一個機會當老師。在第二學期可以選擇個別簡單實驗,讓學生準備實驗儀器、藥品,備課,講解實驗,課堂演示,之后其他同學發表看法,指導教師再進行總結。這種教學方式的實施,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鍛煉學生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培養了學生的師范技能。在開展無機化學實驗教學時,多媒體教學的教學比傳統的方式有更好的效果[5]。一直以來,課堂板書和課堂演示是實驗教師常采用的兩種教學形式,存在一定的不足。課堂板書有限,內容有限并且大多數以文字的形式呈現出來,略顯枯燥。在課堂上,學生與指導教師有一定的距離,有的實驗顏色較淺或顏色變化不明顯,課堂演示效果不突出。如把多媒體引入課堂,動畫演示實驗操作顏色鮮艷,可以呈現更豐富的內容,學生更容易觀察理解。我校在每年的第二個學期舉辦化學實驗技能大賽,已經舉辦了兩屆。參加競賽的學生先通過理論測試選拔,然后再參加實踐測試。理論知識測試主要有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的基本實驗知識,參加選手主要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環境工程、礦物加工工程、冶金工程、生物等專業大學二年級以上的學生。實踐測試主要是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的綜合實驗,主要關注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實驗操作的規范性。實驗技能大賽已的開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學生學習化學實驗課程的興趣,也促進了實驗教學。
三、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無機化學實驗雖然是必修課程,但傳統的考核方式為考查,側重于學生對實驗理論的理解或實驗操作情況。多數學校的實驗課程的考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考勤、預習實驗報告、課堂實驗表現、實驗報告、期末考核(理論考試或實驗操作考試)。對于這種考核方式,看似全面,但要真的全面考核一個學生還在執行上有一些問題值得商榷。對于出勤問題,筆者認為正常的實驗課程就應該參加,沒有按時參加的可以通過做來解決。對于出勤,在總成績中可以體現,但比例應控制在較小范圍內。對于預習實驗報告的去留問題很多老師觀點不一,預習實驗報告的書寫,可以讓學生對實驗內容有一定的認識,對實驗的開展有一定作用,但如果不思考、不認真查閱資料,預習實驗報告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預習實驗報告的內容和實驗報告的內容有很多是重復的,有無必要再次書寫?本人覺得預習實驗報告和實驗報告可以合二為一,可以給學生更多的時間查閱文獻資料做好實驗課前的準備,在實驗結束后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反思總結。二者統一的關鍵的是要檢查學生的實驗預習情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課堂表現是檢驗一個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標準,在實驗總成績中應該占較大比例。由于最近幾年擴招等問題,學生分組后,每組的人數在20人左右,每小組1人,獨立完成實驗,僅靠一個實驗教師來觀察指導學生實驗可以想象。類似的問題許多西部地方本科師范院校都存在,可否減少小組學生數或增加實驗指導教師,這也是以后實驗教學改革的方向。實驗報告反應了學生對實驗的掌握情況,要鼓勵學生多反思多總結,在總成績中應占一定比例。對于最后的測試,在學生的實驗成績中可以占一定的比例。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建議同時開展實驗理論考試和實踐考試,才能全面反映學生對這門課程的掌握情況。實踐課程的考核和課堂表現考核存在同樣的問題,就是考核的工作量大,直接影響考核的準確性[5]。無機化學實驗的考核改革還需要不斷的實踐探索,更一步完善合理可行。
四、結語
當下,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已全面展開,時代對化學教師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扎實的理論知識和過硬專業技能是化學專業學生人才,是培養方案的要求,對于高校化學教師來說責無旁貸。要培養優秀的學生,對教師也是提出了要求,教師也要不斷提升自己的。高校教師經長期的實驗教學,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掌握了很多實驗技巧,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滲透給學生。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改革,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也在不斷進步。無機化學實驗的教學改革任重道遠,不斷總結教學,開拓實踐課程教學的新思路,才能培養出更多能力強、素養高、合格的化學教師。
參考文獻:
[1]宋仲容,何家洪,徐強.高師無機化學實驗教學改革探討[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9(1):96-98.
[2]王佩華.改革“無機化學實驗”課教學加強學生實驗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32(s1):231-233.
[3]李向清,康詩釗,穆勁.大學無機化學實驗教學改革探討[J].化工高等教育,2011(5):24-26.
[4]王利勇,韓媛媛,丁士文,王靜,丁哲.大學無機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思考[J].實驗室科學,2008(3):28-29.
[5]寶金榮,朱曉偉,李文先.無機化學實驗教學改革初探[J].實驗室科學,2013,16(2):49-51.
篇2
在為電化學方向專業講離子-電子法配平氧化還原反應時,我們增加講解一些常用的電池如鋅錳干電池、鎳氫電池、鋰離子電池的電池反應,對電池的正極電極材料和負極電極材料、優缺點及其市場分布等做一些簡單介紹,使學生在學習氧化還原反應理論的同時,對其應用性也有初步了解。實踐證明,我們把基礎理論與學生的專業融合起來講授,既提高了教學效果,也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同時拓寬學生的化學視野。另一方面,我們在講授無機化學的基礎知識時,適當地穿插一些與現代科技、生活常識的內容,突出無機化學在實際中的應用,改變學生認為無機化學知識陳舊的錯誤觀念。二、完善教學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校期間主要任務是學習,他們的思想問題基本都與學習有關,教師能夠及時解決學生的學習困難,不僅對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端正學風和班風,乃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都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如何讓他們順利地接受并掌握知識,我們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科學地創新教學方法,采用多元化的全方位的教學模式。首先是優化教學過程。陶行知先生說過:“教什么和怎么教,絕不是凌空可以規定的。”由于當前大學生的課余時間安排了較多的課外活動,看書的時候并不多,因此課堂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為了能夠在有限的時間讓學生掌握住書本知識,我們在學生管理和教學方面做了如下嘗試:一是改革班主任聘任制度,讓大一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老師兼任該專業班主任,老師通過密切聯系學生,掌握學生思想及學習程度,有選擇地組織和構建教學內容,把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融于教學內容之中,設計教學方案,使之適合于學生的經驗、興趣、知識水平、理解力和能力發展的現狀要求。二是采取了集體備課制度,學思想,優化教學方法和內容。三是采取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講課時多媒體與板書相結合,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是豐富課堂內容。教師的工作是一種用語言和肢體來傳達信息,以靈魂影響塑造靈魂的勞動。講臺是老師表演的舞臺,老師講課充滿激情、抑揚頓挫、風趣幽默,往往會感染學生,使他們聽課更富熱情,課堂學習更加輕松。尤其是學生剛從中學進入大學,課堂知識容納量顯著增多,更需要老師聲情并茂的演說來促進課堂教學。電視節目“壹周立波秀”可以算一個范例,講課也應該如此,不過這要因人而異。另外,課堂教學中多設計課堂專題的討論與交流,以問題為中心,層層剖開,鼓勵學生發表對問題的見解,活躍課堂氣氛也會有很好的效果。最后是開展豐富的課外交流活動。輔導答疑、批改作業、班級座談會、知識講座、個別談心等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環節。教學相長要求互動,課堂上的時間畢竟有限,充分利用課外活動給學生發表意見的機會就顯得非常重要。通過與學生在知識上、情感上的溝通和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問題、思想問題,教師在課堂上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傳道解惑,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同時,教師的威信也將大幅度提高。
明確學習任務,引導學生知識體系的形成
大一學生正處于智力發展的高峰期,記憶力、觀察力、思考力、邏輯思維能力與創造性都會有很大的發展。[3]他們的學習有了一定的專業性、目的性和探索性,表現出廣泛的興趣,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學習方法,學習的職業定向性較為明確。調查發現:他們認為既然選擇了這個專業,就要徹底搞清楚有關的一切問題。尤其無機化學是第一門專業基礎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高。但是無機化學內容很多,包含了幾乎所有的化學中用到的基礎知識,有些理論知識僅僅是為了元素化學的學習而安排在課中,講得并不透徹,也解決不了所有問題,這就給學生認知帶來了困難,學生容易產生急躁情緒,甚至會打擊學習積極性。在講授無機化學時,我們應該考慮到這一認知特點,要讓學生認識到無機化學僅僅是撬開專業知識的第一把鑰匙,不可能解決所有化學問題,以此來消除學生的急躁情緒。同時,還要注重介紹無機化學與其他專業課程的關系,理順課程的系統性和連貫性。因此,在緒論部分教學中,我們花費較多的學時,向學生介紹無機化學課程的基本結構、無機化學在化學中的地位,學習無機化學現階段的任務,與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之間的關系等,讓學生明確現階段的學習目的和任務。在其他章節教學過程中,我們整理出各知識點在后續課程的作用,給學生明確所學知識對后續課程的幫助或在專業上的應用,暫時沒辦法深入探討的內容將在后續課中作分析等等。例如,指出SP雜化理論在有機化學中的重要性、化學平衡在分析化學中的應用、固體結構對新材料的開發應用、晶體場理論解釋水合離子顏色等。實踐證明,這些做法都有助于學生從全局上把握知識脈絡,清楚學習無機化學所要達到的目的任務,而不至于在細節上迷失。構建學生的知識體系,還要注意無機化學知識與高中知識的銜接。大學與中學化學教材中存在這種現象:同一個知識點兩階段所闡述的內涵和外延不一致,這類知識非常容易引起學生認知上的混亂,已形成的思維定勢還會影響學生對大學基礎化學知識的接受。教學中,我們也體會到必須強調知識的演替,讓學生知道用更加科學的概念和理論糾正以前所形成的印象,消除認知上的沖突。
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自學能力
無機化學教學的另一個任務就是初步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自學能力,以順應構建全民學習和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的要求。大一學生剛進入大學,學習的依賴性較強,自學能力較差,尤其是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常感到內容多且具有“不確定性”,不易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不斷提高學生的“免疫能力”,不要流感來了抗流感、頭疼來了治頭疼,要給學生打疫苗,增強抵抗力,授以漁而不授以魚,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提高學生自學能力。要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自學能力,首先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對化學知識系統的理解,對科學思想形成過程的理解。無機化學知識有理論、有元素,內容多,我們講課時通過追溯知識點的形成過程及發展演變,把孤立的知識歸納總結,從中給學生灌輸科學的思維方法。比如講述分子結構一章,通過對化學鍵理論的不斷深化,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逐一認識理論的發展過程以及思考問題的科學方法。從1916年“八電子穩定結構”理論的提出到目前“分子軌道理論”廣泛應用的介紹,學生對化學鍵的認識,從定性到定量,從簡單到復雜,可以說是步步深入。新問題的出現促使新理論的誕生。不同的理論有不同的應用領域,僅靠一個理論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所以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辯證地思考,學生由此不僅形成了系統的、動態的知識,而且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在講解元素知識的時候,我們充分地利用元素周期律把繁多的知識串聯起來,理順知識框架,幫助學生科學思維方法的形成。其次,教學中進行學習方法的引導。學習方法的引導要恰當地結合教學內容。[4]由于無機化學知識點較多、較雜,我們在教學中主要做到了兩點:一是對于聯系緊密的內容,把握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以點帶面,化繁為簡,講解透徹一個問題,教給學生一個思路。例如化學平衡章節,詳細講解酸堿平衡,電化學平衡,而把與酸堿平衡研究思路接近的沉淀溶解平衡與配位平衡留給了學生自學;二是對于知識點聯系少且難度較大的問題,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具體化、表觀問題本質化,教會學生正確理解概念的內涵,以不變應萬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例如,有這樣一道習題:298.15K時電極反應(式略)如果向體系加入(式略)同學們對這樣的解答非常疑惑:電極反應的能斯特方程,是把同種電極的標準態與非標準態關系聯系起來,兩種不同的電極類型怎么能寫在同一個能斯特方程式中?E(Ag+/Ag)怎么突然變成了E(AgCl/Ag)?解答這一問題時我們應緊緊圍繞“標準態”概念的實質,不需要直接求E(AgCl/Ag)的大小,根據學生現有的認識,仍然按照原來的金屬-金屬離子電極類型的能斯特方程來解,慢慢推導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即(式略)
篇3
[關鍵詞]無機化學實驗 實驗教學 預習報告 實驗成績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22-00102-02
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學生鞏固和加深對化學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無機化學實驗是學生進入大學后學習的第一門實驗課,學生的很多實驗基本技能都通過這門課學習到的,很多實驗習慣也是在這門課程中學習和養成的,良好的實驗習慣會使學生受益終生,不好的實驗習慣則會直接影響到學生接下來的其他實驗科目的學習,影響學生們今后的學習和發展。
本文是個人在從事無機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總結的幾個常見問題[1]和幾點改進建議。
一、提高學生的預習效果
在進行化學實驗之前,預習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不可缺少。雖然授課教師一再強調預習的重要,但是很多學生還是把預習當作任務完成,只是照抄課本,等著上課時老師講解,按照老師講解的實驗步驟等,機械地進行實驗操作。[2]
歸根結底,一是學生學習的興趣不夠,二是教師監督的力度不夠。真正達到提高學生預習效果的目的,還要從提高興趣和加強監督兩個方面下工夫。
(一)提高實驗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并不是人人都有的,特別是像我們這樣剛剛升本的二本院校,生源并不是很理想,學生的基本素質也不能和一些重點院校相比。教師要花時間和精力,想辦法積極引導學生對化學實驗產生興趣。無機實驗相對于理論課,還是一門比較輕松愉快的課程,很多大一新生還是第一次接觸到這樣的上課方式,一方面覺得這種方式新鮮自由,另一方面可能就會在思想上輕視實驗課,導致態度不認真,對于實驗課本上給出的文字說明一下子感興趣起來也是很難的。作為教師要針對開設的實驗項目,在學生預習之前提出問題,促使學生在預習時帶著問題去預習,提出的問題也要精心設計,例如,粗鹽提純實驗,可以提出幾個問題如:(1)在本實驗中為什么用Na2CO3除去Ca2+、Mg2+等雜質,而不用別的可溶性碳酸鹽?除去CO■■時為什么用鹽酸而不用別的強酸?2.除去Ca2+、Mg2+和Ba2+時,為什么先加入BaCl2溶液,然后再加入Na2CO3溶液?(3)粗鹽中的KCl又如何除去?再如,五水硫酸銅的制備實驗,可以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1)制備和提純五水硫酸銅實驗中,加熱濃縮溶液時,是否可將溶液蒸干?為什么?(2)如果不用水浴加熱,直接加熱蒸發,是否能得到純凈的五水硫酸銅?
另外要充分利用網絡幫助學生預習[3],特別是網絡視頻,通過看視頻學生可以直接看到實驗基本操作過程,這樣直觀的學習相對于傳統的講述教學效果要明顯得多。為了便于學生的學習,教師可以在學校網站的相應位置鏈接視頻,也可以利用個人的微博鏈接相關視頻,或者是根據學校實情自己錄制視頻,這樣實用性更強。
(二)加強監督力度
首先要嚴格要求實驗預習報告的寫作形式,為了防止學生照抄實驗課本,實驗預習報告應要求學生用流程圖,或者是圖示法表示。無機化學實驗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制備實驗,一種是性質實驗,制備實驗要求學生將實驗步驟用流程圖表示,而性質實驗通常用圖示法表示,并要求學生預習時將實驗現象用理論知識分析出來。這樣學生必須提前仔細閱讀實驗課本,然后總結出實驗步驟,并分析得出實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現象。
其次是加強預習效果的檢查,預習報告的形式仍然可以模仿抄襲,有些學生預習報告格式等都很符合要求,而實驗操作時效果很差,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為了減少這種應付老師檢查而寫預習報告的情況,建議教師在實驗前的講解階段增加一個提問環節,隨機提問學生,并記錄下學生的回答情況,作為平時分的一個參考依據。
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科學的表達能力
授課教師通常會發現,雖然學生完全按照老師講解的實驗步驟進行實驗,但是數據記錄本上記錄的現象各種各樣,有些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不時地拿著自己的試管過來問老師,這是什么顏色,這個是什么現象等。這現象說明很多學生不會科學地描述實驗現象,很多時候對實驗的現象觀察也不細致。對于剛接觸實驗課的學生,教師應該通過系統的訓練來提高學生對實驗現象的科學描述能力,可以系統地向學生講授實驗過程中一般要注意觀察什么現象,常見的顏色變化如何描述,常見的沉淀現象如何描述,有氣體產生時如何描述等。每次實驗課結束時,在給學生簽記錄本時看到不科學的現象描述要及時糾正,另外還應該在實驗結束后向學生公布科學正確的實驗現象。[4]幫助學生及時自我改正,并學習科學的表達方法。
三、合理的實驗成績考核
目前,很多二本院校的化學實驗課的考核都是以考查的形式來進行,實驗考核通常是平時占70%,期末占30%,平時分占了大部分,平時分評價方式和期末考核方式各種各樣,沒有科學統一的標準[5],可以說很混亂,這種評分機制下通常會使實驗課的成績平均化,大家的成績都差不多,認不認真上課,成績都差別不大,非常不利于提高學生的上實驗課的積極性。
為了應對這種情況,授課教師應該在學期開始就公布考核方式,制定具體的評分標準,平時分70分細化為:預習20分,課堂實驗操作30分,實驗報告20分,每項都有具體的評分標準,而課堂實驗操作的30分,可以打破傳統,采取讓學生自己根據上課的表現自己打分的方法,對學生端正上課態度也是一種激勵。
期末考核方式通常有兩種,一種是卷面考試,一種是操作考試。卷面考試可以和傳統的理論考試相同,這里不作討論。期末實驗操作考試是一種很好的檢測學生獨立操作實驗能力的方法。實踐考核關鍵是制定科學的評分標準,以硫酸銅產品水分的測量的考核題目為例,具體的評分標準可如下:
■
以上只是個人在教學中的一點體會,在實際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遠不止這些,解決的方法也多種多樣,希望廣大的教育工作者能將好的教學方法及時和大家分享,共同努力提高實驗教學效果。
[ 參 考 文 獻 ]
[1] 易瓊,李玲,王娟.大學基礎化學實驗課中學生的問題及能力不足的現狀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1,(8).
[2] 丁唯嘉,羅志剛.《基礎化學實驗》教學提高學生預習效果的幾點體會[J].廣東化工,2011,38(7).
[3] 付頑,徐稚琴,李領嬌等.大學化學實驗教學中應用多媒體的實踐與思考[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07,5(1).
篇4
一、教學過程與學習方法的培養
中學階段,化學可分為有機與無機兩大塊,結束無機化學的學習,同學剛接觸到有機化學,興趣很濃。這時候,是再一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最佳時期,也是進行學習方法與學習能力培養的最佳時期。在學完甲烷、乙烯、乙炔之后,我就總結出有機化學學習的一般規律與方法:結構性質(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用途制法(工業制法、實驗室制法)一類物質。
比如“乙烯”這一節的教學,我就打破書本上的順序,先講乙烯的分子結構。介紹乙烯分子的結構時,先由分子組成講到化學鍵類型、分子的極性、空間構型;根據碳原子結合的氫原子數少于烷烴分子中碳所結合的氫原子數引出不飽和烴的概念,得出乙烯是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的不飽和烴。再由其結構看其物理、化學性質,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乙烯氣體,讓學生從顏色、狀態、氣味、溶解性、密度、毒性等幾個方面來思考;根據乙烯結構中化學鍵的特征——雙鍵容易斷裂講乙烯的特征化學反應——加成反應、加聚反應,根據絕大部分有機物易燃燒的性質講乙烯的氧化反應(補充講乙烯能跟強氧化劑發生氧化反應)。再由乙烯的物理、化學性質來講其用途并結合實際生活中的事例,如作有機溶劑(物理性質)、制造塑料和纖維(化學性質)等。最后對這一類含有碳碳雙鍵的烴,介紹其物理、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
以后幾節的教學,我都反復強調這樣的學習方法:結構性質用途制法一類物質。到了講烴的衍生物,我請同學自己站起來闡述這樣的研究方法,順著這樣的思路一點一點地講下去,很清晰。學生自己掌握,復習時也就感覺到有規律可循、有方法可用。有機化學其實很好學,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學習方法,時時提醒學生,以后就是進入高一級學校,有機化學的學習與研究也采用的是同樣的方法,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發了他們探索的興趣。
二、教學過程與能力培養
1.自學能力的培養
適應于有機化學的特點,在教學學習方法和知識的同時,我還加強了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在學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機化學的一般學習方法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自己閱讀教材,自己總結。比如“乙醛”這一節,通過約20min的閱讀,我就請同學自己列提綱,然后復述,重點圍繞乙醛的組成和結構是什么?有哪些物理性質(展示樣品)、化學性質?由這樣的物理、化學性質決定了它有哪些重要用途?工業上如何制取?這類物質(如甲醛)有哪些物理、化學性質?進行教學,通過這樣的訓練,我覺得學生不但強化了方法,更培養了能力,特別是自學能力。 2.觀察能力的培養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有機實驗的過程中,我時時提醒同學要細致、全面,而且要有思維。比如實驗室制取乙烯時,加藥品的過程,溫度計的位置,實驗中燒瓶、集氣瓶內的變化,為什么要加石棉網、碎瓷片等等都應特別重視,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3.動手能力的培養
在強調觀察、思維能力培養的同時,我還特別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比如演示完乙醛的銀鏡反應和乙醛與氫氧化銅的反應后,我就請兩個同學來演示用甲醛代替乙醛的同樣反應,要求其他同學注意觀察并指出其錯誤。在演示完乙醇與鈉的反應實驗后,要求同學做鈉與水反應的實驗,有的同學竟用手去拿撥大塊的鈉。通過這些課堂實驗,課堂上及時糾正錯誤,學生感受頗深,他們自己做實驗時就很動腦筋,也很規范,提高了他們的動手能力。
篇5
關鍵詞:分析化學 實驗技能 激勵
Shallow disscuss on the skill operation training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Liao Lixia1, Liao Xiaoli2, Fang Tao1, Chen Ligang1, Li Wei1, Liu Yuqi1
1.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150040, China 2.The first senior high school of Yingcheng, 432400, Xiaogan, 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learned by compulsory specialty undergraduates, several measures in fostering analytical experiment operation skill were brought forward. In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operation skill was improved by regulating and controlling teaching system unit elements, playing teacher’s role by giving guidance, incitement and supervision, emancipating ideas of "stress results, despise process". In these methods, some beneficial attempts have been employed, which adopts correct attitude towards the recognition of experimental operation skill, improves experiment skill of undergraduates to a certain degree.
Key words: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skill; incitement
分析化學是一門重要課程,已經被我校化學、化工、應化、食品、環境、高分子、輕化及林化等專業列為必修課。分析化學實驗是分析化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分析化學教學中起著課堂講授所不能取代的特殊作用[1]。實驗課的開設,可以加深學生對分析化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的理解。正確和熟練掌握分析化學實驗技能和基本操作,可以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嚴謹的工作作風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使學生具備較高的科研素質[2]。
目前,關于分析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研究較多,一般側重于以下3個方面[3-5]:(1)優化實驗內容;(2)改革教學方法和模式;(3)改革成績考核方式。以上研究對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創新思維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很多學生動手能力較差,在后續實驗課教學、研究生階段自主學習及工作中暴露出很大的問題。一方面是學生的規范實驗操作意識不強,沒有意識到實驗操作技能對實驗結果準確度的影響至關重要;另一方面“重結果,輕過程”的實驗數據評價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學生的實驗積極性和興趣,容易產生輕視分析化學實驗操作技能的思想。因此我們應該從內因和外因兩方面入手加強學生實驗技能的培養,實驗技能不規范,創新能力再強,得到的實驗結論也不可靠。
1 深化學生對實驗技能重要性的認識
分析化學實驗在我校很多專業于大一下學期或大二上學期開設,是在完成或部分完成無機化學實驗之后進行的。無機化學實驗一般是定性實驗,側重于實驗現象的觀察,例如物質狀態、顏色的變化等,因此學生定量意識不強,對實驗操作技能的規范嚴謹性重視程度不高。此外,在高中學習階段,迫于考試升學的壓力,學生對理論的重視程度遠遠高于實踐操作,這些都給分析化學實驗教學造成一定的影響。對于從事分析化學教學的工作者來說,加強對學生實驗技能重要性的認識教育,提高實驗操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實驗技能的重要措施。我們認為深化學生對實驗技能重要性的認識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1.1 課堂教育
實驗課一般是在理論課部分完成或者全部完成后進行的。我們在理論課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向學生灌輸實驗技能操作對分析化學學習的重要性。規范實驗操作技能是進行一切科研探究活動的基礎,也是學習后續各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保障。我們在分析化學課堂教學中經常將分析化學中的定量概念與實驗操作聯系起來,例如,講到誤差時,列舉不規范的實驗操作對實驗結果造成的影響,引起學生對實驗操作技能的重視。
1.2 課外教育
學生工作部門要加強學生對高中與大學學習方式轉變的教育,改變長期形成的重理論輕實踐的思想觀念,強化學生的實驗動手意識。學校教學部門應積極推動教學單位與負責學生工作的職能部門聯合,建立相關的活動機制,出臺引導性措施。加強學生與專業教師的聯系,積極參加科研項目,增強學生對實驗課及實驗操作技能的重視程度。
2 激發學生學習實驗技能的積極性
在分析化學實驗開展前,讓學生觀看優質的實驗錄像和多媒體動畫,給他們展示指示劑在不同pH值溶液中所呈現的顏色變化,由此吸引學生,提高學生對分析化學實驗的積極性。音像教學生動、形象、感染力較強,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學生的思維,使他們轉變“要我做實驗”為“我要做實驗”“我想做實驗”的認識。此外,還有助于學生的技能訓練和智力發展,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在實驗教學中,可以利用分析化學與人類生活的緊密關系,提供與生活緊密相關的實驗樣品,增強學生的實驗積極性。如采用配位滴定法測定自來水中鈣的含量時,顏色變化應該為酒紅色到純藍色,即便滴定過量,錐形瓶中的顏色也不會像酸堿滴定實驗那樣發生顏色變化。若我們向錐形瓶中加入少量自來水,溶液顏色立即變為紫色(酒紅色與純藍色的中間色),即驗證了學生實驗滴定終點控制得較好,若加入較多的自來水仍不變色,表明滴定終點控制得不好,過量太多。借此可為學生提供一種便捷的檢驗方法,也激發了學生對實驗原理的主動思考,提高了實驗的積極性。
3 加強教師指導作用
分析化學實驗大綱前面幾個實驗都是基本操作技能練習,從分析天平的稱量練習,玻璃器皿的洗滌,滴定操作練習到標準溶液的配制,這些基本操作技術看似簡單,但做起來卻不容易,要做到準確、規范、熟練必須耐心地、循序漸進地加以訓練。作為教師,我們認為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加強對學生的指導:
3.1 采用韻語教學
韻語教學,便于學生熟練掌握實驗操作的基本要點和關鍵操作技術。分析化學實驗中包含基本操作技術較多,涉及分析天平的使用、儀器洗滌、滴定操作技術、移液管和容量瓶的使用和重量分析等操作技術。每項操作技術中涉及的操作要點又很多,實驗課程的學時畢竟是有限的,為便于學生記住操作要領,我們在實驗教學中采用韻語教學的形式。例如在酸式滴定管的滴定操作技術中,其滴定操作韻語如下:用右手 搖錐瓶,用左手 把活塞;拇食中 包塞拿,不能推 輕拉拉;先快滴 后慢滴;半開塞 掛半滴。
3.2 巡回指導,多鼓勵,少批評
對于剛做完定性無機化學實驗的學生,要很快接受分析化學實驗的操作手法,是一個很困難的過程。嚴謹、規范、準確的實驗操作要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教師要規范地為學生演示每一個步驟,耐心講解每一個操作要領,不能讓學生有“操作差不多”的思想。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的錯誤操作,在進行言語指導的同時,要有足夠的耐心,重點指導,手把手地教,不能一味地批評。學生對操作有進步時,要適時給予肯定,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消除緊張心理,以免學生產生抵觸情緒。
3.3 前期實驗結果考核要“重過程,輕結果”
對前期幾個驗證性實驗,不必太追求實驗數據的精密度、準確性等,否則導致學生為獲取較好的數據,贏得較高實驗成績,而忽視實驗數據的獲取過程,甚至篡改實驗數據,影響了學生實事求是科學素養的培養。作為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結果產生偏差的具體原因,并盡可能糾正,以便學生盡快掌握操作技能。
3.4 認真批改實驗報告,重視課前總結
實驗結果的準確度與可信度不僅與規范的操作技術有關,而且與實驗數據的記錄、結果的計算和報告的書寫相關。教師在批改實驗報告時,要指出數據的記錄、結果的計算、報告的書寫是否規范,并結合實驗操作技能的掌握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同時教師自身要做好相關的記錄,對實驗操作中存在問題的學生重點輔導,實時幫助校正。
另外,在實驗課結束后,教師要對實驗課所學操作技術進行演示,對注意事項進行總結,并指出不足,使學生明白實驗過程中的每一個操作細節都可能對實驗結果產生影響,進而培養學生嚴謹的實驗作風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下轉頁)
(上接頁)
4 將操作技能考核融入分析化學實驗成績評定中
分析化學實驗是一門操作性較強的實驗課程,在后續的實驗中要將操作技能作為評定成績的依據。要求教師將實驗操作技術涉及的各項操作要領細化,融入實驗成績的評定中,并將其公示,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對實驗操作技能的認識程度,使他們目標明確地規范實驗操作。表1給出了我們平時實驗中各項操作的考核項目、要點及具體分值。
表1 基本操作評分標準(總分100分)
5 開展分析實驗技能大賽
以分析化學實驗教學大綱為依據,定期舉行分析實驗技能競賽,可以增強學生對實驗技能的重視程度,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嚴謹的學習態度,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形成認真細致的思維方式。
6 結束語
教學質量是教學工作的出發點,也是檢驗工作成效的落腳點,分析化學實驗教學的目標之一是培養操作規范的科研工作者。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看似簡單,做起來絕非容易,必須耐心、循序漸進地加以練習。在教學過程中要有張有弛,教師在嚴格要求學生的同時,寬容對待學生的失誤,鼓勵學生積極糾正,增強學生規范操作技能的意識,主動加強實驗技能的訓練。
參考文獻
[1] 劉艷,徐嬪.分析化學實驗教學的改革實踐與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8,77(1):67-69.
[2] 張騰云,范洪波.以哲學思想分析實驗教學目的[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8(8):156-157.
[3] 高妍,張永宏,張嘉保.建立新型實驗教學體系 提高學生綜合素質[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9):145-147.
篇6
1.教學過程與學習方法的培養
中學階段,化學可分為有機與無機兩大塊,結束無機化學的學習,同學剛接觸到有機化學,興趣很濃。這時候,是再一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最佳時期,也是進行學習方法與學習能力培養的最佳時期。在教完甲烷、乙烯、乙炔之后,我就總結出有機化學學習的一般規律與方法:結構性質(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用途制法(工業制法、實驗室制法)一類物質。比如“乙烯”這一節的教學,我就打破書本上的順序,先講乙烯的分子結構。介紹乙烯分子的結構時,先由分子組成講到化學鍵類型、分子的極性、空間構型;據碳原子結合的氫原子數少于烷烴分子中碳所結合的氫原子數引出不飽和烴的概念,得出乙烯是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的不飽和烴。再由其結構看其物理、化學性質,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乙烯氣體,讓學生從顏色、狀態、氣味、溶解性、密度、毒性等幾個方面來思考;根據乙烯結構中化學鍵的特征--雙鍵容易斷裂講乙烯的特征化學反應--加成反應、加聚反應,根據絕大部分有機物易燃燒的性質講乙烯的氧化反應(補充講乙烯能跟強氧化劑發生氧化反應)。再由乙烯的物理、化學性質來講其用途并結合實際生活中的事例,如作有機溶劑(物理性質)、制造塑料和纖維(化學性質)等。最后對這一類含有碳碳雙鍵的烴,介紹其物理、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
以后幾節的教學,我都反復強調這樣的學習方法:結構性質用途制法一類物質。到了講烴的衍生物,我請同學自己站起來闡述這樣的研究方法,我順著這樣的思路一點一點地講下去,很清晰。學生自己掌握,復習時也就感覺到有規律可循、有方法可用。有機化學其實很好學,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學習方法,時時提醒學生,以后就是進入高一級學校,有機化學的學習與研究也采用的是同樣的方法,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發了他們學習與探索的興趣。
2.教學過程與能力培養
2.1 自學能力的培養。
適應于有機化學的特點,在教學學習方法和知識的同時,我還加強了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在學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機化學的一般學習方法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自己閱讀教材,自己總結。比如“乙醛”這一節,通過約20分鐘的閱讀,我就請同學自己列提綱,然后復述,重點圍繞“乙醛的組成和結構是什么?有哪些物理性質(展示樣品)、化學性質?由這樣的物理、化學性質決定了它有哪些重要用途?工業上如何制取?這類物質(如甲醛)有哪些物理、化學性質?”進行教學,通過這樣的訓練,我覺得學生不但強化了方法,更培養了能力,特別是自學能力。
2.2 觀察能力的培養。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有機實驗的過程中,我時時提醒同學要細致、全面,而且要有思維。比如實驗室制取乙烯時,加藥品的過程,溫度計的擺放,實驗中燒瓶、集氣瓶內的變化,為什么要加石棉網、碎瓷片等等都應特別重視,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2.3 動手能力的培養。
在強調觀察、思維能力培養的同時,我還特別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比如演示完乙醛的銀鏡反應和乙醛與氫氧化銅的反應后,我就請兩個同學來演示用甲醛代替乙醛的同樣反應,要求其他同學注意觀察并指出其錯誤。在演示完乙醇與鈉的反應實驗后,要求同學做鈉與水反應的實驗,有的同學竟用大塊的鈉并用手去撥。通過這些課堂實驗,課堂上及時糾正錯誤,學生感受頗深,他們自己做實驗時就很動腦筋,也很規范,提高了他們的動手能力。
2.4 記憶能力的培養。
人類沒有記憶就沒有智力活動可言,“不記則思不起”,沒有記憶,思維、想象、創造就失去了基矗化學是半記憶性學科,同樣的教,同樣的學,有的同學就是學得好,究其原因,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記得牢。因此在有機化學教學與復習中,我就重視記憶方法、記憶能力的培養。如:銀鏡反應生成物的配平,我就教學生“一二三”記憶法,即一水二銀三氨;醇、醛、酸、酯的教學與記憶,我就提醒同學根據分子中官能團的異同對比記憶其化學性質;我還提醒同學根據實驗現象進行記憶,如乙醛與氫氧化銅的實驗有紅色沉淀物(Cu2O)生成以幫助記憶這個反應。
2.5 觀察能力的培養。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有機實驗的過程中,我時時提醒同學要細致、全面,而且要有思維。比如實驗室制取乙烯時,加藥品的過程,溫度計的擺放,實驗中燒瓶、集氣瓶內的變化,為什么要加石棉網、碎瓷片等等都應特別重視,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2.6 動手能力的培養。
在強調觀察、思維能力培養的同時,我還特別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比如演示完乙醛的銀鏡反應和乙醛與氫氧化銅的反應后,我就請兩個同學來演示用甲醛代替乙醛的同樣反應,要求其他同學注意觀察并指出其錯誤。通過這些課堂實驗,課堂上及時糾正錯誤,學生感受頗深,他們自己做實驗時就很動腦筋,也很規范,提高了他們的動手能力。
篇7
【關鍵詞】能力 創新 培養
在教學中如何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是當前國際上共同關心的教育理論問題之一。教學過程中到底教會學生什么?是“魚”還是“漁”?是教學生還是教學生學?在有機化學部分的教學中,越來越明顯地感覺到方法與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一、教學過程與學習方法的培養
中學階段,化學可分為有機與無機兩大塊,結束無機化學的學習,同學剛接觸到有機化學,興趣很濃。這時候,是再一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最佳時期,也是進行學習方法與學習能力培養的最佳時期。在教完甲烷、乙烯、乙炔之后,我就總結出有機化學學習的一般規律與方法:結構性質(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用途制法(工業制法、實驗室制法)一類物質。
比如“乙烯”這一節的教學,我就打破書本上的順序,先講乙烯的分子結構。介紹乙烯分子的結構時,先由分子組成講到化學鍵類型、分子的極性、空間構型;據碳原子結合的氫原子數少于烷烴分子中碳所結合的氫原子數引出不飽和烴的概念,得出乙烯是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的不飽和烴。再由其結構看其物理、化學性質,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乙烯氣體,讓學生從顏色、狀態、氣味、溶解性、密度、毒性等幾個方面來思考;根據乙烯結構中化學鍵的特征――雙鍵容易斷裂講乙烯的特征化學反應――加成反應、加聚反應,根據絕大部分有機物易燃燒的性質講乙烯的氧化反應(補充講乙烯能跟強氧化劑發生氧化反應)。再由乙烯的物理、化學性質來講其用途并結合實際生活中的事例,如作有機溶劑(物理性質)制造塑料和纖維(化學性質)等。最后對這一類含有碳碳雙鍵的烴,介紹其物理、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
以后幾節的教學,我都反復強調這樣的學習方法:結構性質用途制法一類物質。到了講烴的衍生物,我請同學自己站起來闡述這樣的研究方法,我順著這樣的思路一點一點地講下去,很清晰。學生自己掌握,復習時也就感覺到有規律可循、有方法可用。有機化學其實很好學,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學習方法,時時提醒學生,以后就是進入高一級學校,有機化學的學習與研究也采用的是同樣的方法,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發了他們學習與探索的興趣。
二、教學過程與能力培養
1、自學能力的培養。
適應于有機化學的特點,在教學學習方法和知識的同時,我還加強了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在學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機化學的一般學習方法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自己閱讀教材,自己總結。比如“乙醛”這一節,通過約20min的閱讀,我就請同學自己列提綱,然后復述,重點圍繞“乙醛的組成和結構是什么?有哪些物理性質(展示樣品)化學性質?由這樣的物理、化學性質決定了它有哪些重要用途?工業上如何制取?這類物質(如甲醛)有哪些物理、化學性質?”進行教學,通過這樣的訓練,我覺得學生不但強化了方法,更培養了能力,特別是自學能力。
2、觀察能力的培養。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有機實驗的過程中,我時時提醒同學要細致、全面,而且要有思維。比如實驗室制取乙烯時,加藥品的過程,溫度計的擺放,實驗中燒瓶、集氣瓶內的變化,為什么要加石棉網、碎瓷片等等都應特別重視,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3、動手能力的培養。
在強調觀察、思維能力培養的同時,我還特別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比如演示完乙醛的銀鏡反應和乙醛與氫氧化銅的反應后,我就請兩個同學來演示用甲醛代替乙醛的同樣反應,要求其他同學注意觀察并指出其錯誤。在演示完乙醇與鈉的反應實驗后,要求同學做鈉與水反應的實驗,有的同學竟用大塊的鈉并用手去撥。通過這些課堂實驗,課堂上及時糾正錯誤,學生感受頗深,他們自己做實驗時就很動腦筋,也很規范,提高了他們的動手能力。
4、記憶能力的培養。
人類沒有記憶就沒有智力活動可言,“不記則思不起”,沒有記憶,思維、想象、創造就失去了基矗化學是半記憶性學科,同樣的教,同樣的學,有的同學就是學得好,究其原因,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記得牢。因此在有機化學教學與復習中,我就重視記憶方法、記憶能力的培養。
篇8
關鍵詞:中職學生 化學實驗 學習興趣
隨著適齡生源的自然減少,現在中職學生的學習興趣加速下滑。通常認為,職校生普遍知識基礎差,不愛學習理論課,愛動手操作【1】。其實這種認識很不全面,更加貼近實際的情況是學生喜歡無拘無束的動手操作,化學實驗因其涉及易燃、易爆、腐蝕性的危險物品,以及玻璃、電器等,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必需遵守很多安全的條條框框,所以學生通常敬而遠之。
如果中職學校的化學實驗也像初中化學實驗那樣教學,學生就會覺得非常枯燥,毫無興趣而言。這其中的原因我們需好好分析一下,只有充分理解我們的教育對象,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中職學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而且來校時就不是為了學知識,求學問,而是為了混日子、將來找個好工作【2】。在這種情況下,純粹的化學理論教學很枯燥、沒有吸引力,學生寄希望于化學實驗教學,希望課堂能夠有意思,學生理解的有意思、有趣就是能夠像做游戲那樣,但化學實驗大多有毒、有危險性、而且謹慎繁鎖,一些學生非常害怕危險,不愿意去做實驗;還有一些學生覺得繁瑣、很拘束,也不愿意去做實驗;這些都使學生對化學實驗的興趣大大降低。
我國著名的化學家戴安邦先生說:“化學實驗是實施全面化學教育的一種最有效的形式。” 化學實驗能使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使其認識物質及其變化規律,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的重要途徑【3】。化學已經是一門較為成熟的學科,主要有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結構化學。因為化學知識的聯貫性很強,學生如果前面沒打好基礎,后面就沒辦法學,所以如何通過提高學生對化學實驗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其對整個化學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知識素養,真正讓老師們教得開心,學生們學得有趣,有收獲,是擺在所有化學老師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下面就自己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情況,談幾點體會。
一、聯系實際、貼近生活
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理論“生活即教育、在做中學”【4】,比經典的課堂教育理論更貼近現在中職學生的心理。他們問的最多是“學這些有什么用,現在對我有什么用以及將來我工作時用得到嗎”,這些非常實際的提問,標示著學生內心渴望學習非常實用的知識。這對化學實驗教學是一種挑戰,也是變革的驅動力。且不說基礎化學實驗中演示實驗占有較大比例,即便是學生實際動手操作的滴定分析實驗,學生也沒有太多興趣。
在我的教學過程中,優先安排的是在生活中普遍使用的日化產品制作試驗,通過實用的產品達到吸引學生做實驗、掌握知識的目的。舉例來說,洗發膏是我們日常生活都用到的,首先告訴學生我們的試驗要做什么,讓學生利用現在便捷的互聯網查找配方、預習相關知識,然后購置原料,在課堂中一步步實施,成品按標準適量讓學生試用。最后和學生一起分析其中各成分的作用,同時告訴學生要想獲得更好的產品還要孜孜不倦的求索。
二、巧用顏色、吸引關注
在化學實驗中,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因為對實驗現象的觀察是學生認識活動的起點,并啟發學生對實驗問題的思維。即便是觀察能力的培養,也是要付出艱苦勞動的。結合現在的中職學生注意力不持久、觀察不仔細的特點,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利用變化非常明顯的顏色反應,來吸引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學習知識、掌握技能。例如,苯酚的鑒別反應,三氯化鐵與苯酚反應顯藍色,三氯化鐵原有的黃色變藍色,現象非常明顯;醛的鑒別反應,醛與托倫試劑反應,在試管壁上形成一層光亮的銀鏡;通過這些來吸引學生觀察思考,達到:“我聽說了,然后又忘記了,我看到了,于是我記住了,我動手做了,我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三、尊重規律,突出安全
在化學實驗中,不僅要想學生所想、吸引注意、激發興趣,還要教育學生尊重規律、確保安全。曾經有這樣一幅漫畫,一只老鼠想去吃老鼠夾子上的奶酪,冒險出擊可能導致非但吃不到奶酪,還會頭破血流,無耐老鼠就想了一個辦法,戴著安全帽去。縱然有易燃的化學品,只要達不到燃燒的三個條件,這些化學品就不會燃燒,還是很安全的。縱然有易爆的化學品,只要達不到爆炸極限,還是不會爆炸,也是安全的。無論是腐蝕品還是其他化學品,只要戴好耐腐蝕的勞保用品,即便有點泄露,也不會對實驗人員造成傷害。通過對這些規律的講解,使那些害怕危險學生心中的恐懼得以解除,使他們積極投入的做實驗中去,同時也使其更好的理解實驗室規章制度,從而嚴格遵守。
四、解讀熱點,學以致用
當今社會,報紙、電視、互聯網等媒體非常發達,資訊傳遞的速度極快,涉及化學品、化工生產的資訊時常出現。抓住現實新鮮的素材,站在專業的角度去解讀新聞,使學生領會知識、學以致用。舉例來說,2008年秋,在講到危險化學品時,突然出現“深圳龍崗歌舞廳發生特大火災 已造成43人死亡”的新聞,根據記者對現場的描述,站在專業角度還原事發時場景,學習著火的三要素,強調火災逃生的要點,提醒學生在進入公共場所時首先關注安全出口。還是2008年,三鹿奶粉驚現三聚氰胺,借機對學生進行了化學知識、特別是有機化學知識的科普教育。透過這些鮮活的素材,解讀新聞,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激發了學習化學的興趣。
以上幾點體會是我在中職化學實驗教學中不斷摸索總結出來的。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目前中職學生普遍基礎差、學習興趣低的實際情況,本文就提高學生學習化學實驗課興趣進行了有益的探討。在教學實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學校及學生的認可,特別是畢業學生反映更好,認為提高了個人的綜合素質,為以后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本文僅為拋磚引玉,還望同仁們開拓進取、深入挖掘,有效提高中職學生對化學實驗課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對化學知識的興趣,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郁龍,論職校化學實驗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 考試周刊 2010,45:69-70
[2]王志輝.如何提高中職學生對化學實驗的興趣[J],福建輕紡。2007,8:36-37。
篇9
關鍵詞:高三化學;復習課;情境創設
在一般的高三化學復習課中,鑒于化學學科知識點繁雜的特點,多數教師都是通過歸納、概括的手段來羅列知識點。從知識點梳理到典型例題分析,教師講得非常細致,總結得十分全面。但實踐證明,學生本來會的還是會,本來不會的現在還是不會。究其原因,這種炒冷飯、夾生飯的復習方式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復習效果自然不佳。只有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在學生有效的參與下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下面來談談筆者對高三化學復習創設情境的一些嘗試。
一、通過聯系社會生活素材,創設復習教學情境
以社會熱點事件,生活經驗素材創設復習情境,不但容易吸引學生眼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這也落實了“化學來源于生活,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化學”這一新課程標準理念。
例如,在復習原電池時,通過聯系選修一“化學與生活”模塊中關于金屬腐蝕的相關內容,以討論馬口鐵與白口鐵誰更耐腐蝕為載體而創設的復習情境。學生自覺地比較起Zn、Fe、Sn三種金屬的活潑性,從而根據活潑性的不同,很容易得出白口鐵(Zn-Fe)是電化學保護;馬口鐵(Fe-Sn)是電化學腐蝕,且活潑的金屬做負極這一結論。這種復習方式比單純地羅列原電池定義,構成條件等概念的復習方式更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化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化學。聯系社會生活實際是學習化學的一種重要方法,也是學生將所學知識加以實際應用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要善于控制和利用社會生活中的素材,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注重開發和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及學習經驗中的教學資源。將復習設計為從社會、生活走進教材,再由教材走向社會,走向社會生活,以此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復習過程不再枯燥無味,而是充滿情趣和活力,讓學生品味到成功的喜悅,激發其學習興趣。
二、充分利用化學實驗,創設復習教學情境
近年的高考加大了化學實驗的考查力度。統計表明,考生在實驗試題的得分仍然較低,這暴露出一部分考生對實驗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現象。在許多學校,高三學生沒有實驗課,在沒有現成的實驗內容的情況下,大部分教師又怕麻煩,沒有創造機會給學生動手做實驗,只讓學生“背”實驗、“記”實驗,極不利于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和提高。其實,高三學生具備完整的中學知識,有更強的分析問題及探究問題的能力,我們應給學生更多設計實驗來探究問題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及應用實驗方法來探究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師應認真挖掘教材,讓每個學生在實驗室里真正落實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讓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同時落實。
那么,在復習課上我們應該做些什么樣的實驗呢?復習不是簡單的重復,復習實驗同樣不是簡單的重復。那些課本上曾經做過的實驗沒必要重做一遍,我們可以自己設計一些實驗,演示一些實驗題目中操作性強的實驗來創設復習情境。
例如,在復習鐵及其化合物時,由于學生基礎較差的緣故,我發現學生對Fe2+、 Fe3+、Fe(OH)2、Fe(OH)3等的顏色很混淆。因此,我演示了2003年全國高考第33小題制備白色的Fe(OH)2沉淀這一實驗。之后又做了Fe2+、 Fe3+相互轉化和Fe(OH)2在空氣中逐漸由白色、灰綠色、轉化為紅褐色的Fe(OH)3的實驗。由于高考題這個實驗本身設計得很巧妙,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時也記住了相關的顏色,更重要的是為以后解決需要學生自己設計實驗的題目帶來了啟發。
三、通過巧妙設問、解決問題,創設復習教學情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思維的本源在于問題情境,而且以解決問題情境為目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以不斷地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方式來獲取新知識的思維過程。“問題”對于學習過程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引導作用。這樣,在復習過程中通過串聯、整合、歸納找出其中的規律,提高學生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使得學生能站在一定高度從整體上來把握元素周期律。
問題情境的創設主要是教師主觀設計的,同樣教師也可以主動傾聽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管哪部分知識點,總會有那么幾個一直疑惑自己的問題。在復習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夠轉換一下角度,不是一直自己講,而是主動詢問學生有什么問題,從而更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的問題,更能提高復習的效率。
四、以習題帶動知識點的形式,創設復習情境
比較近年來全國高考理綜試卷中的有機題特點,教師在創設習題情境時應注意這樣幾點:1.直接用大學有機化學內容作為信息來源編制有機信息題。這本身也是給學生一定的情境,所以要進行方法和能力的鍛煉。2.給出新物質,根據新物質中我們常見的官能團判斷化學性質(新情境中應用“結構決定性質”解決問題的能力)、判斷反應類型、同分異構體分析(重要概念的應用和限定條件的創新能力)。3.涉及到“醇、醛、酸、酯”轉化的試題較多,且把這樣的反應鑲嵌在一定的背景中。4.有機信息題中加一點無機化學信息。
總之,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環節,一堂好的復習課的標準是每一堂課給學生一個情境,讓學生去體驗;每一堂課給學生一個困惑,讓學生去思考;每一堂課給學生一個問題,讓學生去解決;每一堂課給學生一個機會,讓學生去創造;每一堂課給學生一個成功,讓學生去感受。
參考文獻:
1.肖紅梅,《提高新課標準下高考化學復習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9,(3):36-38
2. 俞水泉,《高三復習課中提高學生有效參與的策略》[J].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0,(4):50-52
3.王紅新,《新課程背景下有效的備課策略》[J].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9,(1-2):42-44
篇10
【關鍵詞】學習興趣 創新能力 化學教學
高職學生水平參差不齊,能力普遍較差,要把他們培養成具有一定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不斷開發自我、積累勞動技能的綜合性職業素質和全面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實現教育教學目的,高職教師就要積極投身教改,實施素質教育,努力探索適合教育對象的新路子、新方法。在化學理論課教學,尤其是實驗教學中,從興趣教學入手,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本人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在這方面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人們積極探索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意識傾向,良好的學習興趣是求知欲的源泉,又是思維的動力,能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是教師教學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這不僅直接影響學習質量的提高,還將影響潛在素質和能力的發揮和發展。
1.教師必須研究教學藝術,提高講課水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實踐表明,同一門課有的老師講學生愛聽,有的老師講學生不愛。其根本原因是教師講課水平和教學藝術高低的不同。要想喚起學生對化學這門課的興趣,要求教師必須有淵博的知識。認真備課,精選內容,巧妙設計課堂教學結構,采用形式多樣、新穎的教學方法把課講得深、講得清、講得精、講得透。此外,還要注意講求語言表達藝術,化學課堂語言除了要有嚴謹的邏輯性外,還需有趣味性配合,才能產生最佳教學效果。口頭語言要簡明扼要,生動、幽默、活潑,聲調要有高有低。態勢語言要準確、形象,板書要整潔、明晰、美觀。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積極主動并渴望吸收知識的狀態。
2.使用直觀教學及引導學生參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實驗表明人們從視覺獲得的知識,一般能記住25%。而從聽覺中得到的知識,只能記住15%;但若將兩者結合起來,便能記住65%,而不是40%。直觀性教學就是通過聽覺和視覺同時進行的,所以比單純的聽或看容易的多,印象深刻得多。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根據教材的需要,盡可能地采用教具、模型、掛圖、板書和演示實驗等直觀手段,講演結合進行教學,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如我在講解電光分析天平的結構和使用時,把演示分析天平搬到教室,在將一個一個部件拿下來講解其構造及作用之后,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有種什么原因使開起的天平讀不到數?同學們的情緒一下高漲起來,躍躍欲試。學生操作完之后,再總結出分析天平的使用規則和注意事項。這種由演示實驗引導的參與意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知識深深地扎根于他們的腦海之中。
3.結合教學內容,聯系專業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理論聯系實際是教學的基本原則。高職農業學校的化學教學必須聯系專業實際,才能顯示出基礎課教學的特色。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化學的基本知識和理論的理解,為進一步學好專業知識打下基礎。因此,我在教學中,盡可能將化學教學內容與植、土壤、病理、遺傳等專業知識相聯系,運用化學知識來解釋一些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中將碰到的問題和現象。例如,在講無機化學中的各族元素時,注意聯系專業給學生介紹構成植物體的必需元素,如碳,氫、氧、氮、磷、鉀、鈣、鎂、硫、鐵、硼、錳、銅、鋅等,其中碳、氫、氧是構成有機物的要素。講溶液性質時,根據滲透作用的原理解釋為什么施肥過量作物會出現燒苗現象。講銀鏡反應時,介紹玻璃制鏡的新工藝。講分析化學時,補充了氮、磷、鉀的速測方法。講醛類、葡萄糖檢驗時,補充用班氏試劑檢驗牲畜糖尿病等。這樣,不僅使學生對化學知識感興趣,而且提高了學生應用化學知識的能力,有利于畢業后更好地為農業服務。
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1.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
學生的興趣和思維常常是由問題引起的。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結合具體內容盡量提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啟發他們的思維能力,引起想解決它,得到答案的愿望。在化學教學中,不僅要善于恰當地提出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而且還要堅持啟發式,把教學過程變成一連串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使知識和能力有機結合起來。其中,提出問題就是給學生設疑或引導學生自己發現疑問,這是啟發思維的關鍵。同時還要善于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如在講元素周期表時,讓學生先按教師提出的閱讀提綱自學教材,然后提出問題,同學回答,最后師生共同探討,總結出元素周期表的組成、元素變化規律及主族元素的變化規律。另外,還可以根據各章節的知識結構和特點,采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如五個環節(讀、議、講、練、做)教學方法或探究教學法等。實驗教學采用引導發現法,即引導——自學——實驗——討論——結論。
2.發揮學科優勢,培養學生探究、創新能力
化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的重要手段,它不僅能驗證理論,而且對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進行創造性教育有其獨特的功能,這就是本學科的優勢。為此,我們應注重實驗的創新與探索性,設計問題情境,展示知識獲取的過程,實施“實驗、啟思、引導”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化學實驗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探究能力、創造能力中的特殊功效。
(1)改演示實驗為學生實驗
化學實驗能力不僅指觀察化學反應現象的能力,同時還包括觀察藥品的狀態和顏色,實驗所用的儀器、裝置、掌握反應的條件等。教師的演示實驗不利于學生仔細觀察,操作能力也得不到訓練。所以,做實驗時學生自己能做的盡量讓其動手做,或者請學生上臺演示,或者教師邊講解、學生邊演示。
(2)改驗證性實驗為探索性實驗
挖掘教材中的探索性實驗或部分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如在講鹽類的水解反應時,先由學生實驗入手,讓學生通過一組實驗發現不少鹽溶于水,但并不像原來所認為的那樣,鹽的溶液都呈中性,而是呈現出不同的性質,什么原因呢?由問題的提出,引導學生進行分類,找出其中的規律,然后提出鹽類水解反應概念,分析水解的原因,最后歸納總結出鹽類水解的規律,并討論鹽類水解的實際應用。整個過程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再解決問題。實踐表明,改驗證性實驗為探索性實驗,不僅體現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原則,而且激發了學生探索的興趣,培養了創新能力。
(3)引導學生設計實驗
照方抓藥式的實驗能提高學生熟練操作的程度,但不能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引導學生根據實驗目的和原理自行設計實驗,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例如:a.以2Fe3++ Cu = 2Fe+2+Cue2+反應設計一個原電池的裝置;b.要求設計實驗來鑒定下列無色溶液Na2CO3、Na2SO4、KCl、HCl、稀H2SO4。學生經過思考,很快設計出了實驗方案,并動手完成了實驗。實踐證明,這樣不但可以有效地培養、鍛煉學生的實驗能力,鞏固所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4)開展有益的課外活動
建立課外活動小組,結合教學內容開展活動。在課外活動中可設計一些趣味實驗、探索型實驗和綜合型實驗等,如作物營養液的配制、花卉營養液的配制、混合飼料的配制、測定土壤的酸堿性、農藥中毒臨時急救、還有:“水中花園”、“自制汽水”、鑒定海帶中碘元素、用碳酸氫鈉與硫酸鋁自制簡易滅火器等實驗。每次提前一周把題目給學生,要求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設計出方案,然后再討論設計方案的可行性及方案最優化程度,接著讓學生自己選取儀器組裝、自配試劑,根據設計方案做實驗,同時要分析實驗中的異常現象,這樣就培養了學生思維能力,探索能力,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 上一篇:蛋白質對人體健康的作用
- 下一篇:骨傷科與骨科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