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力法則的科學原理范文
時間:2024-01-04 17:44:5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吸引力法則的科學原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城市;吸引區;Relly法則;Voronoi圖
中圖分類號:F2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10-0-02
區域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城市的帶動,而城市自身的發展也需有所在區域作為支撐,城市與區域的發展是相互促進的。與城市關系最為密切的區域是它的腹地(即吸引區)。對于現在許多投資者非常青睞的大型商業地產,特別是大型購物中心來說,只有準確地測量出城市的吸引區范圍,并對吸引區內人口的消費水平和結構進一步分析,才能準確地確定項目規模、功能定位和市場地位。
一、雷利模型
“雷利模型”(Reilly’s Law)是較為常用的模型。1929~1931年期間,William.J.Reilly經過對美國大量城市的調查,提出以物理學中的萬有引力模型(見公式1)為基礎,即兩個物體之間的引力與兩個物體的質量成正比,與兩個物體之間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來界定商圈范圍。
其中,M1和M2分別是兩個物體的質量,d為兩個物體之間的距離,k為萬有引為常數。
在“雷利模型”中確定兩個“物體”(城市)的質量時,以具有商業中心地機能的兩個城市人口數量作為“物體”的質量,或稱為吸引力指標,而它們之間的距離是由消費者到不同城市的距離或時間來確定,利用物理學中的萬有引力定律進行計算,那么引力F可衡量兩個城市之間的購買吸引力。
K. E. Haynes等人(1984)對該法則進行了完善(為幾個主要變量設置了指數):
其中: Iij是“物體”i與“物體”j之間的相互吸引力,Qi和Qj分別是i和j的“質量”,dij是i和j的距離,b 、k 、α、β為經驗系數,可根據各地區的不同實際情況來進行取值。
“雷利模型”對都市商圈分析是一個重要貢獻,由于它的計算比較簡單,所進行的研究也就比較簡單,當其它資料無法獲得或雖然可以獲得但成本太高時它是有效的,將雷利模型與其它技術結合起來使用效果會更好。
二、Voronoi圖
為了方便起見,確定都市商圈范圍,要引入吸引力強度這個概念。某城市i在某一特定地點的吸引力強度,是指一個具有單位“質量”的區域j在該地點受到城市i的吸引力的大小。根據吸引力強度的定義,由公式2可推知城市i在j處的吸引力強度Eij為:
從公式3顯而易見,以城市i自身為中心,它的吸引力強度呈距離衰減趨勢。即在其他變量一定的條件下,城市i在距離其越遠的地方吸引力強度越小,在距離其越近的地方吸引力強度越大。
在實際確定城市商圈時,筆者引入Voronoi圖來繪制商圈圖,它是關于空間鄰近關系的一種基礎數據結構。在Voronoi圖中,被用來劃分空間的各個基本圖形元素一般被稱為站點。最基本的Voronoi圖是以平面點集P為站點的Voronoi圖,它將平面劃分成凸多邊形形狀的Voronoi區域,P中的每個站點Pi對應一個這樣的區域Vi,使得Vi內的任何點距離Pi比距離其他站點近。
利用上述原理,筆者將有n個城市構成的某一區域劃分成等距的柵格網,設每一柵格中心點為站點Pxy(x,y為該站點坐標)。其中城市Si對站點Pxy的吸引力強度為Eixy(1≤i≤n),選擇對站點Pxy吸引力強度最大的城市為其隸屬代碼,如此下去,直至所有站點的歸屬都被確定。然后在Microsoft Excel中分別以不同顏色代表不同隸屬代碼,繪制出各站點,從而劃分出每個城市的吸引區范圍。
三、實例
某大型購物中心項目位于河南省漯河市,其項目商圈范圍絕大程度上是依托于漯河城市輻射范圍的。這就要研究漯河周邊區域經濟的發展狀況。確定了漯河城市吸引區范圍,本項目商圈也就基本確定了。
筆者首先在地圖上確定區域內各城市的位置及坐標。筆者選擇東經113度,北緯33度為圓點,南北方向為Y軸,東西方向為X軸。根據各城市經緯度(見表1),運用“經緯度計算距離公式”計算出各城市的坐標(見表2),并確定各城市的相對位置(見圖1)
然后以柵距為1公里畫出柵格網,確定站點坐標,并求出各站點到各城市的距離。把距離和城市“質量”代入公式3,求出各城市對各站點的吸引力強度,并確定各站點的隸屬代碼。
這里的城市“質量”可以理解為一個城市(地區)的綜合經濟實力,可以選取城市(地區) 的經濟總量、總人口等一系列的指標。筆者認為以城市的商業發展水平來測量某城市的吸引區,特別是商業吸引區,還是較為科學的。
經過實地考察和大量計算,當“質量”用“城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代入時,公式中a取1,b取2較符合區域各城市實際輻射情況。
最后在Microsoft Excel中繪制出各城市吸引區。結果見圖2、圖3。
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漯河市吸引區區域內包括:舞陽、舞鋼、西平、遂平、郾城、上蔡、臨穎等地。區域內人口可達300余萬。
參考文獻:
[1]尹虹潘.對城市吸引區范圍界定的理論分析[J].財經研究,2005(11):109.
[2]Aichholzer O, et al.Skew Voronoi diagra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Geometry and Applications, 1999,9(3):235~246.
篇2
關鍵詞:長尾理論 人才培養 第一課堂 第二課堂 就業服務
隨著互聯網在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古典經濟學中現有的商業范式已經無法解釋現實中的很多經營手段。2004年,《連線》雜志主編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提出了“長尾理論”,對傳統商業領域中的“二八法則”進行了補充。“長尾理論”很快就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應。它不僅適用于經濟學,對圖書營銷學、網絡出版學、教育管理學等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深入研究和思考這一理論,對于我們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完善人才培養模式,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長尾理論”的內涵
很多學者認為,“長尾理論”是對“二八法則”的重大顛覆。19世紀末20世紀初,意大利經濟學家維弗雷多?帕累托提出一個統計結論:20%的人口擁有80%的財富。這就是著名的“帕累托法則”,即“二八法則”。這一法則在商業領域延伸出很多概念,例如“20%的顧客帶來80%的利潤”,“20%的產品占據了80%的市場”,等等。當然,這并不是一個準確的比例數字,但是卻表現了一種不平衡關系,即少數主流的人(或事物)可以造成主要的、重大的影響。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之下,商家經營的重心就是20%的“VIP顧客”與20%的“拳頭產品”,而80%的普通的客戶群與80%的產品種類長期被弱化了。
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網絡為基礎的數字化產業已突破了貨架空間的限制,在網絡平臺上可以擺放無數個產品而其邊際成本接近為零,許多市場已經有能力供應空前豐富的產品,生產并且獲得這些產品的成本正在顯著下降,在這樣的背景下,一種新的經濟理論誕生了。在與e-Cast首席執行官范?阿迪布的一次會面中,克里斯?安德森得知了一個從數字音樂點唱數字統計中發現的秘密:聽眾對98%的非熱門音樂有著無限的需求,非熱門的音樂集合市場無比巨大,聽眾幾乎盯著所有的東西。安德森意識到這其中隱含著一個真理,他系統研究了亞馬遜、Google等互聯網零售商的銷售數據,觀察到一種符合統計規律的現象。這種現象恰如以數量、種類二維坐標上的一條需求曲線,拖著長長的尾巴,向代表“種類”的橫軸盡頭延伸,“長尾”即由此得名。(如圖)
克里斯?安德森在著作《長尾理論》(Thelongtail)中對這一理論作了精辟的論述:“我們可以把長尾理論濃縮為簡單的一句話:我們的文化和經濟重心正在加速轉移,從需求曲線頭部的少數大熱門(主流產品和市場)轉向需求曲線尾部的大量利基產品和市場。在一個沒有貨架空間的限制和其他供應瓶頸的時代,面向特定小群體的產品和服務可以和主流熱點具有同樣的經濟吸引力”?!伴L尾”實際上就是數量、種類二維坐標上的一條呈冪次分布的需求曲線,越靠近圖形縱軸的商品銷量越高。而越往右邊延伸,商品的銷量就越低,并逐漸形成向橫軸盡頭延伸的一條長長的曲線。其基本原理是:只要存儲和流通的渠道足夠大,需求不旺或銷量不佳的產品所共同占據的市場份額可以和那些少數熱銷產品所占據的市場份額相匹敵甚至更大,即眾多小市場匯聚成可與主流大市場相匹敵的市場能量。
“長尾理論”對互聯網經濟圈乃至相當一部分傳統企業在當前的成功都具有很強的解釋力。例如,著名的Google和亞馬遜網上書店就是比較經典的經營模式;當當網從商品選擇、采購、物流到營銷、服務等各方面的營銷模式是對“長尾理論”的成功應用;百度等網站推出的“競價排名”也是在“長尾理論”影響下做出的決策,它使中小企業有機會花很少的錢在網絡上做廣告。這些看起來起點低、收費低的策略,聚集在一起的能量非常驚人?!伴L尾理論”在很多行業的成功運用,使人們看到了其更為廣闊的應用前景。
二、“長尾理論”對于培養理念的啟示
長久以來,基于對“二八法則”的認識,高等教育管理中“抓兩頭、促中間”的思想一直是主流的教育理念。在有限教育資源的制約下,教育者大部分的工作精力都放在“兩頭”,即品學兼優或專業拔尖的優秀生和各類問題學生或后進生身上,無暇頤及人數眾多的“中間生”。然而,我們知道,占學生人數大部分的普通學生正是將來建設社會的主力軍。隨著教育環境和條件的不斷改善,如果不重視對這批學生的培養,不重視聚集“尾部”的力量,就會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影響整體國民素質的提高。
“長尾理論”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個性化,即實現個性化的定制,滿足個性化的需求。盡管高校不可能對每一個學生提供一對一的個性化培養,但是,創造條件以盡可能多地滿足學生多樣性的需求應該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只有搭建更多的可供“尾巴”選擇和發展的平臺,才能適應多數學生的成才需求,使“尾部”的力量得到最大限度的整合,產生超過“頭部”的整體效應。同時,安德森還提出:“沒有頭只有尾巴,在吸引消費者時就會顯得雜亂和無序;人們需要一個親切的開端,然后通過信任的推薦,去瀏覽不熟悉的地方”。眾多學者的研究也表明,明星產品效應和大熱門文化依然占據社會的主流,需求曲線上未來發展趨勢更多體現的是首尾共存。
因此,高等教育工作者要樹立“關愛每一位學生成長成才”的人才培養理念,發揮“頭部”的引導作用,加大“尾部”的培育力度,做到“首尾共存”。不僅要注重培養社會的精英人才和領軍人物,更要注重培養更多合格的社會建設者;不僅要幫助解決小部分學生的困難,更要促進大部分學生不斷超越;不僅要造就有一技之長的專業人才,更要塑造一個個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人”。在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過程中,既關注優秀人才的涌現,擴大“頭部”領域,又關心普通學生的成長,延伸“尾部”領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更是“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由之路。
三、“長尾理論”對于培養過程的啟示
(一)第一課堂方面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行,高校都在積極地推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實現教育的多樣化,以滿足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哪些高等學校抓好了多樣化這個特征、形成了特色,就會具有持續的生命力,在未來的高等教育發展格局中就會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從“長尾理論”的視角來看,要有足夠長的“尾巴”,讓客戶獲取需要的資源,就需要有足夠多的產品形成數量聚合。所以,教育的多樣化就是要改變單一的人才培養模式,創造更多的“長尾”,提供更多的教學資源以適應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多樣化需求。當然,這里的“多樣性”只能是盡可能多樣。在培養結構上,高校要以培養復合型人才為目標,采取大類招生、一體化雙專業等方式,幫助學生根據自身特點和不同的發展
取向進行跨專業學習。在課程設置方面,要構建不同模塊的課程體系,以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選擇;同時,要對主干課程和非主干課程一視同仁,摒棄“重必修課、輕選修課”的做法,注重各個課程模塊的教學投入。在考核方式上,也要增加平時的實驗、測試、考查等環節,引導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
(二)第二課堂方面
校園文化活動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第二課堂。第二課堂較第一課堂而言,一般沒有課時、學分等剛性要求,主要是靠其自身的特點和吸引力讓學生主動參與,因此“二八法則”表現得更為明顯;少部分學生是校園文化活動的主力和活躍分子,更多的學生往往只是旁觀者甚至局外人。在傳統的思維模式下,組織者關注較多的是校園中的主流文化需求,把精力放在一些精品活動、品牌項目上,放在一些在學習、文藝、體育等方面有特長的學生或者學生干部身上。不少活動對大多數學生來說缺乏吸引力。
“長尾”理論告訴我們,互聯網時代及其相關的無窮選擇正在改變校園文化需求,即由過去的單一變為復雜多樣。多數學生是否得到綜合素質的鍛煉是決定素質教育成敗的關鍵,在發揮“頭部”即主流文化、精品文化的聚合和引領作用的同時,要把關注的視野放寬,重視校園文化需求的細化,“以人為本’r地為多數學生提供更多個性化服務。首先,在工作隊伍上,要充實學生線的力量,加大學生輔導員的能力培訓,幫助他們開拓視野,增強創新能力,樹立一切從學生需求出發的工作理念,組織適合各類學生發展的不同層次的校園文化活動。其次,在組織方法上,要多組織一些參與量和容納性大的活動,適當降低一些競賽等活動的難度,擴大參與面;要充分發揮各種社團的力量,鼓勵學生創建體現時代潮流的新興社團或特色的興趣小組,挖掘更多學生的個性與特長。再次,要與時俱進,重視研究學生多元化的需求,關注“小眾文化”的生存和發展?!伴L尾理論’,認為,銷售成本越低,銷量就越大;“長尾”發揮著“集合器”的功能,能將數不盡的各類產品集合起來產生巨大效應。所以,我們不能忽視一些參與面很小、或者不被多數人接受的活動,要正確地加以引導和整合,通過各種活動平臺,例如受眾廣、傳播成本低的校園網絡平臺、BBS等,為各種“小眾文化”提供展示的空間,為校園文化活動注入新鮮血液。
(三)就業服務方面
篇3
關鍵詞:高中物理;物理教學;教學導入
實現課程的導入成功,就能夠為整堂課的教學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對此,高中物理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改變從前單一且枯燥的教學導入方式,根據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出形象生動、新穎獨特的課程導入方式,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一、利用原有知識進行過渡
通過已有知識進行導入,是高中物理教學常見新知識的導入方法之一。教師利用對學生已掌握知識的復習,通過簡明扼要和具有誘導性質的語言,引出相關的新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新知進行深入的思考。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課程的導入方式不僅要教師對知識進行“溫故”,還需要用潛移默化的過渡語言,順理成章地導入新課。
舉例而言,在“力的分解”中,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回顧“力的合成”,并強調“如果一個力的作用效果和若干力的作用效果相同,那么這個力就叫那若干力的合力,而那個若干力就叫該力的分力?!彪S后教師拋出問題:反之,若干力倘若按平行四邊形法則的合成具有相同的效果,就能夠對一個力進行分解,并且遵循的法則不發生改變。利用這樣的過渡語言,教師不僅導入了新的教學知識,還回顧了力的分解依據原理。
二、結合生活列舉典型事例
物理是源自日常生活和自然世界的學科,并且在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中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將物理知識和日常生活進行有機的結合,不僅可以實現課程的順利導入,還能夠有效實現物理知識從單一和抽象變得多元和形象,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有著重要的作用。
比如說,上海的磁懸浮列車代表了交通運輸的尖端科技,而磁懸浮列車究竟是如何減少車輪和軌道之間的摩擦力?假如地面的摩擦力也消失了,機車的前進動力又是如何得到的?這樣的問題可以讓教師自然地導入“磁場對通電導線的作用”的教學。這樣的課程導入,實現了物理和生活的零距離接觸,讓物理變得形象、生動,有效提升了教學的吸引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運用實驗進行有效導入
通過演示實驗,教師可以有效地闡明物理的現象和規律,并且物理演示實驗具有直觀、富有趣味性的特點,能夠有效降低學生對物理知識理解的難度,讓他們對物理的本質內容擁有有效的感性認識。
舉例而言,由于運動電荷在磁場中的受力屬于微觀問題,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因為內容的抽象性過高而難以理解。因此,教師在引入“磁場對運動電荷的作用力”的這一內容前,可以用陰極射線管將磁場對運動電荷的作用對學生進行演示,并利用改變帶電粒子的初速度大小、磁場的方向或強弱等方式改變粒子的運動軌跡。最終以此為基礎,有效地揭示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規律。
四、事物類比達到連類比物
庫侖定律不僅讓人們體會到了庫侖實驗的巧妙思維,即通過等分電荷思想放大實驗思維,可是,目前很多學校由于實驗條件限制,高中物理教師很難再次演示庫倫實驗。不過,“類比法”在物理的研究領域已經成為知識探索和研究的常用方法。因此,包括庫侖在內的很多物理學家都相信兩個電荷之間作用力的規律和條件應該和萬有引力定律擁有著高度的相似性。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便通過“質點”類比出了“點電荷”的相關內容,并且距離平方反比關系由此產生。正因如此,教師可以在“庫侖定律”教學的導入過程中和對庫侖定律的理解上對學生進行有感而發,實現學習和理解的難度下降。
五、巧設陷阱探尋知識源頭
盡管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擁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識和經驗基礎,但是這并不代表他們已經對所有的物理內容均已精通。教師可以通過這個客觀現狀,利用知識“陷阱”的設置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的情況下發現無法解決現有問題,或者在解決的過程中發生錯誤,進而引起學生對知識的探究興趣,從而提高他們對新知識的學習熱情。
由于學生已經學習過亞里士多德的“自由落體運動”規律。所以,教師在導入“自由落體運動”時不妨設置如下實驗:讓學生從同一高度將一個較大的實心球和一大塊瓦楞紙同時從手中釋放。第一次時,瓦楞紙最大的面積向下,結果鋼球先落地,和亞里士多德的觀點相符;第二次實驗時,教師讓學生把瓦楞紙最小的橫截面垂直向地面做同樣的落地實驗,卻發現二者同時落地。這時,學生發現這一實驗將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完全,陷入了已有知識的“陷阱”。此時,教師就可以在糾正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是錯誤的同時,實現課程的有效引入。
總之,高中物理的教學導入是實現課程成敗的重要環節。教師需要通過科學適當的方法,按照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基礎,以及學校的物質條件實現有效的課程引入,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數學;提升;速算;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0-0227-01
引言:提升小學生速算能力是數學教師承擔的重要責任,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實際情況,合理的應用教學方法。要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逐漸提升小學生的速算能力。本文筆者認為想要提升學生的速算能力,需要將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充分調動起來,強調計算原理和計算法則的教學過程,對學生更多的進行訓練,保證學生的速算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1.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速算能力
興趣是引導學生學習最有效的工具,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可以使得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數學速算教學活動中去,增強數學速算教學的趣味性,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效。所以在小學生速算能力培養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需要重點思考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學生對速算教學沒有任何興趣,那么教師花費多少心思對運算法則進行講述,學生也會無動于衷,教學成效自然會受到不良影響。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可以創設良好的口算分為,從而將學生口算興趣調動起來。例如教師在講述兩位數乘法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展示個位數相同數學兩位乘法運算題。教師問學生誰可以在一分鐘內完成所有題目的運算。這是學生內心會充滿疑問,認為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教師要求學生處類似的題目由教師進行解答,讓學生通過筆算對教師的答案進行驗證。這時教師可以對學生這樣講述:老師之所以可以在非常短暫的時間內完成所有題目的運算,主要是因為教師的速算能力很強,通過口算就可以對題目進行解答。如果你們想擁有與老師一項的速算能力,那么就需要跟隨教師的腳步一起去探索數學計算規律。這些運算題目的十位數與個位數都是相同的,個位數相乘得到的最終數值為后兩位,十位數與其大一的數字相乘作為最終結果的前幾位。45×45=2025速算過程為:4×(4十1)=20,5×5=25,20與25排列就是2025。經過此教學過程,學生可以感受到速算的魅力所在,也會在試著應用這種方法進行運算。學生數學思維得到了開拓,課堂學習氣氛也會變得更加活躍,學生速斷能力也會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得到提升。
2.加強計算方法和計算原理教學,提升學生速算能力
對于學生速算能力提升,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打好基本功,加強就是按方法和計算原理的重視程度??谒闶撬偎隳芰ε囵B的關鍵所在,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不僅需要幫助學生提升口算速度,同時還需要引導學生理清計算原理,只有掌握計算原理才能真正懂得口算的基本方法。在口算基本功教學中,教師需要以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認知特點為基礎,加強學生對多種速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湊整法是一種非常典型的口算方法,主要是學生依據試題的特征,按照相關定律和性質對運算數據進行"湊整"處理。35+12+65=?教師讓學生思考這幾個數字有什么特點,哪兩個數字相加比較方便。因為35與65可以湊成整百的數字,所以在運算過程中可以調整運算順序,提升運算速度。30-15-5=?這道試題運算過程中,可以采用連減速算方法。教師啟發學生可以將需要減去的數字進行相加,然后在進行剪發運算,因為15與5相加可以得到整數,所以這樣運算起來非常便捷。"估算平均數"速算方法應用也較為普遍。例如這道試題523+495+500+502+588=?教師引導學生這樣的進行計算,500與5相乘得到2500。平均數確定為500那么超過500的需要做減法處理,低于500的需要做加法處理。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掌握了運算基本功,為學生速算能力提升打下了扎實基礎。
3.對學生進行多種方式訓練,增強學生的速算水平
學生速算能力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對學生進行經常性的訓練,這樣學生速算能力才能得到鞏固,使得學生掌握的速算方法稱為學生的運算技能。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訓練過程中,要避免應用死板枯燥的訓練方法。教師可以采用游戲訓練方法和課前訓練等眾多方式。數學課堂教學活動開展前,依據課堂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將時間控制在五分鐘之內,對學生進行速算訓練,長時間堅持下學生速算能力必定會得到良好提升。游戲對小學生有著較強吸引力,可以采取小組競爭、搶答等多種游戲競爭方式,激發學生速算的積極性,對學生速算能力進行科學培養。
結語:教師需要明確學生速算能力培養的重要性,應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速算能力,幫助學生掌握速算方法和速算原理,為學生后續數學學習道路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交通系統;可達性;引力模型;城市;模型重構
中圖分類號:K928.5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4-9479.2013.02.005
1 引言
城市作為人口集聚和區域經濟增長的中心,在區域和國家的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了保障生產、生活的正常運行,城市之間、城市和區域之間總是不斷地進行著物質、能量、人員和信息的交換,這些交換即稱之為空間相互作用。城市相互作用力表現為城市吸引力、城市輻射力和城市中介力三種形式,它是用來衡量城市空間相互作用力強度大小的重要指標。城市相互作用力在區域和國家發展中的主導地位和“引擎”作用越來越突出。進一步增強城市空間相互作用力強度,更好地發揮城市間的空間導向作用,帶動區域乃至整個國家現代化的發展,已引起越來越多的政府和學術界們的高度重視。
一個城市可以視為由人口、物資、資金、技術、信息等所組成的巨大磁場,因此分布在一個地域內的各種規模、類型的城市間也就存在著不同力度和方向上的相互作用[1]。在長期的研究中, 人們發現空間相互作用具有隨距離衰減的特征,引力模型被成功應用于城市空間相互作用的描述[2]。經濟動力學中的經濟引力論認為,萬有引力原理也適用于經濟聯系,即區域經濟聯系也存在著相互吸引的規律性[3]。1929~1931年期間,William. J. Reilly經過對美國大量城市的調查,并借鑒物理學中的牛頓“萬有引力”定理,提出了“零售引力法則”(又稱為“雷利法則”)用來確定商品零售區[4]。P.D.Converse[5]則發展了Reilly的理論,把它應用于區域發展中城市之間相互吸引力的測度,認為兩個城市之間的相互吸引力與兩者的規模成正比,而與它們之間的距離成反比。K.E.Haynes和A.S.Fotheringham、陳彥光[6]、Bertalanffy Lvon[7]、李新運[8]確定城市之間的相互引力與城市的“質量”成正比,與城市之間的距離成反比。隨著近來經濟地理學家的關注,引力模型被廣泛應用于各類經濟領域之中。
城市之間的距離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因為它對城市空間相互作用的影響非常大。在已有的很多研究中,用空間歐式距離直接表示城市之間的距離[9]。當前發達的交通系統使得城市之間的距離極大地縮短,城市之間的聯系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已經不再由空間距離決定。城市間的通達性對人和物的流動顯得更為重要。由于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不平衡,城市之間的人、財、物的流動更多地依賴于交通系統,空間距離的影響越來越小。在隨后的一些文獻中時間距離和成本距離取代空間距離[10-12]。也有一些文獻對引力模型進行了改進,如塔費(Taaffe. E.J.) [13]提出經濟聯系強度模型;Geertman, S. C. M[14]提出了改進的潛力模型;余振宇[15]通過電子地圖直接測量得城市之間空間直線距離,通過賦予不同交通設施權重求得城市間交通聯系指數;王煥等[16]用兩地間各種運輸方式的權重、時速、貨幣成本等來表達以往慣用的距離;李江蘇等[17]以貨幣和時間的組合成本修正模型距離參數。實際上,無論是時間還是成本距離都難以準確獲取和計量。城市之間通常存在鐵路、公路、航空和水運等四種主要的交通方式,飛機雖然是最快的交通工具,但相對應的其旅行成本也最高,因此時間距離和成本距離有時候是矛盾的。
綜上所述,修正距離參數和模型系數仍然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本文的引力模型重構中交通距離、運輸量、運輸能力、最短旅行時間等因素均被予以考慮,并以山東省城市群為例進行了模型的實證分析,通過與已有模型的分析結果進行對比,證明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 城市可達性和城市間引力模型重構
可達性(accessibility)是指利用一種特定的交通系統從某一給定區位到達活動地點的便利程度[18]。1959年,Hansen[19]首次提出了可達性的概念,將其定義為交通網絡中各節點相互作用的機會大小,并利用重力方法研究了可達性與城市土地利用之間的關系。可達性反映了某一城市與其它城市之間發生空間相互作用的難易程度,是產生區域經濟發展空間差異,并且使各區域在新的空間經濟格局中進行角色調整、重新組織的重要原因。可達性具有空間概念、時間意義、社會和經濟價值,以及起點、終點、交通系統等三個必備要素。有學者在考慮城市之間相聯通道路的數量、類型和級別的基礎上,以最短路徑確定城市之間的交通距離,又將平均行車速度與此距離的比值作為可達性系數來修正經濟聯系值[20]。
2.1 城市間交通距離公式的定義
交通條件首先被認為是城市間經濟聯系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距離Dij顯然不只是兩點在地球表面的空間距離,而是包含了現實的交通因素。有的學者就直接說明了Dij為兩城市的交通距離[16]。要素在城市間的流動主要體現為人和貨物的流動,地區之間客、貨運量是構成流動要素系數的重要成分。因此,本文在引力模型重構中應綜合考慮公路、鐵路、民用航空、水運等四種主要交通方式。城市間交通距離公式定義為:
Dij=a?Dhij+b?Drij+c?Daij+d?Dwij (1)
a=α1?+β1? (2)
b=α2?+β2? (3)
c=α3?+β3? (4)
d=α4?+β4? (5)
其中,Dij為城市i到城市j的交通成本距離;a、b、c、d分別為公路、鐵路、民航、水運距離系數;Dhij、Drij、Daij、Dwij分別為i、j兩市之間的公路、鐵路、航線、航道長度;Phij、Prij、Paij、Pwij分別為i城市公路、鐵路、民航、水運客運量;Fhij、Frij、Faij、Fwij分別為i城市公路、鐵路、民航、水運貨運量;αi、βi為系數,αi+βi=I(i=1,…,4);p為城市數量。實際計算中為減少誤差,所有參數均取其標準化值。
2.2 空間相互作用系數的定義
除了距離之外,客運數量和貨運容量也是可達性的重要反映。這樣,客運通達系數和貨運通達系數也應該被計算。由于存在客、貨運通達系數則考慮到了公路、鐵路、民航、水運等運輸方式對不同城市間的要素流動帶來不同的影響??瓦\中公路以日均長途汽車班次、鐵路以日均火車車次、航空以日均航班數、水運以日均輪班次數為計算依據,并以各類型客運量比重為加權系數。由于火車客運存在大量中轉車次,對中轉車次賦予小于1的系數權重,以和直達車相區別。貨運則以最短運行時間為計算依據,并以各類型貨運量比重為加權系數。在此基礎上定義可達性系數,并將其定義為城市相互作用力系數,公式如下:
Aij=αi?Apij+β?Afij (6)
Apij=xh?Nhi+xr?Nri+xa?Nai+xw?Nwi (7)
xh=?; xr=?; xa=?; xh=? (8)
Afij=yh+yr+ya+yw (9)
yh=?; yr=?; ya=?; yh=? (10)
Kij=aij= (11)
其中,Aij為城市i到城市j的可達性值;Apij、Afij為客、貨運通達性值;Pi、Fi為i城市客、貨運總量;Phi、Pri、Pai、Pwi為i城市公路、鐵路、民航、水運客運量;Nhij、Nrij、Naij、Nwij為i到j的長途汽車、火車、航班、輪渡等日均班次;Thij、Trij、Taij、Twij為兩地客運長途汽車、火車、飛機、輪船最短運行時間;為i到其余城市的可達性均值;Kij為城市i對城市j的作用力(影響力)系數;aij為城市i到j的可達性系數;αi、βi為系數,αi+βi=1;p為城市數量。實際計算中為減少誤差,所有參數均取其標準化值。
3 引力模型在山東省的實證分析
山東省是我國經濟大省,2000-2010年的11年間,其GDP總量排名除2003、2009年排名第三外,其余年度均穩居全國第二位。山東省17座城市人口僅占全省29%,GDP比重卻超過全省的47%[21-22]。山東省良好的經濟發展態勢是以17城市為支撐的,全省經濟的發展取決于城市的整體發展。山東省城市群處于城市化中期,區域城市之間聯系日益密切,城市經濟綜合實力、聯系距離是影響城市群相互作用的主要原因。
3.1 城市質量測度
本文從中國城市統計年鑒選取39個指標作為初始指標。通過標準化處理,并進行Pearson相關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剔除相關性較低和共同度小于0.8的指標,最終剩下的30個指標構成測定山東省城市群城市質量的指標體系。通過主成分分析,得到城市質量值,表征城市的綜合發展能力(實力),進一步計算城市質量最大得分為100,即得到山東省17個城市質量得分是以最大得分值(100)為基數的相對指數,見表1。
3.2 計算通達距離
在山東省城市群引力模型重構中,在公路、鐵路、民用航空、水運等四種交通方式中,無論是客運還是貨運、航空和水運僅有少數城市有,且運量所占比重均很小(2010年水運貨運占7%,其余均不到1%)[21]。加之航線、航道數據獲取難度大,因此本文在引力模型重構中根據山東省城市群可達性特征,主要考慮由汽車、火車構成的交通系統(其2010年客、貨運量分別占全省98.6%和93.2%)。作為最快捷的公路運輸方式,高速公路的作用越來越顯著。但由于目前高速公路相關統計資料較少,加之考慮到高昂的通行費用問題,大量的貨運車輛始終運行在四通八達的國道、省道上。因此,本文中公路不作等級區分。從而交通距離公式(1)簡化為:
Dij=a?Dhij+b?Drij (12)
取α=β=0.5,公式(2)~(5)中參數Phi、Pri、Pai、Pwi、Fhi、Fri、Fai、Fwi、Pi、Fi從城市統計年鑒[21]得到;Dhij、Drij通過GIS工具直接從基礎交通數據獲取。表2即為距離矩陣。
3.3 計算空間相互作用系數
與此相對應,山東省城市群相互作用力系數公式(6)簡化為:
Aij=αi?Apij+β?Afij (13)
Apij=xh?Nhi+xr?Nri,Afij=yh+yr (14)
xh=? xr=? yh=? yr=? (15)
Kij=aij= (16)
其中:α、β取0.5;Phi、Pri、Fhi、Fri從城市統計年鑒[20]得到;Dhij、Drij通過GIS工具從基礎交通數據獲??;Thij=,取60KM/h①。表3即為山東省17城市之間的引力系數矩陣。
將表1、表2、表3中值代入公式(1),即可計算出山東省17城市引力值,并最終得到各城市的綜合輻射量,如表4。
Fi=Fij (17)
其中Fi為城市的綜合輻射量,Fij為第i個城市對第j個城市的空間作用力。
從表4可看出相較于城市質量,山東省17個城市的綜合輻射量差距異常明顯,濟南市城市輻射量是菏澤市的近500倍左右,而其質量差距僅為16倍(表1)。另一個明顯的不同則是城市間質量差距較為平緩,而輻射量則明顯將濟南市、淄博市突出出來,二者輻射量遠高于其它的城市(圖1)。青島市是一個很特殊的城市,其城市質量名列第二,但由于其距離和交通可達性劣勢,相較于淄博市,對其它城市的影響力大為降低。
4 不同系數條件下引力模型重構結果對比分析
如前文所述,在對距離和系數進行修正的基礎上重構了山東省城市群引力模型,基于2010年城市統計數據,計算出了山東省17個城市的質量和綜合輻射量(引力),如圖2所示。
從圖2可以看出城市質量和交通系統可達性對城市綜合輻射量的決定作用。菏澤、濱州等城市在山東省17個地市中綜合實力最弱、交通可達狀況最差,從而綜合輻射量也最小。膠濟鐵路線上的四個城市濟南、淄博、濰坊和青島對周邊城市具有更大的輻射力。省會城市濟南作為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具有最高的綜合輻射力,對其余城市具有最重要的影響力;具有明顯區位優勢的工業重鎮淄博對區域的影響力亦非常顯著,前兩個城市的影響力遠遠高于其他的城市。地處偏遠的菏澤市發展較慢,引力也最弱;濱州雖然距離淄博、濟南等重要城市很近,但由于沒有鐵路到達,影響力也就大打折扣。
圖3所示為基于空間歐式距離和系數為常數1的17個城市引力值的空間分布圖。這種模型重構方法只是強調空間距離的作用,而未對交通系統的作用予以考慮,顯然增強了中心區位的作用,使得區域中心城市的綜合輻射量明顯地被高估,與此相反,區域城市的綜合輻射量而被低估。例如,靠近山東省區域中心的泰安、萊蕪、東營等城市的作用力明顯增大,而位于區域的煙臺、青島、威海、德州等城市的作用力則明顯減小,對于具有最高綜合輻射量的濟南市,這種作用力遠遠弱于基于交通系統可達性的作用力。這種模型得到的城市綜合輻射量值與城市質量成正相關關系,但因為其只考慮城市質量及城市間空間距離的作用,從而放大了中心區位因素的影響,弱化了城市質量的影響,與實際情況存在偏差。
5 結論和討論
在以前的引力模型中,距離是以空間歐式距離表達,其問題主要表現為:(1)城市之間的距離被極大地縮短了,例如第一名的濟南到最后一名的菏澤之間的距離被縮短了,很明顯城市之間的差異被極大地壓縮了,而實際上這種差異是很重要的;(2)接近于區域中心的城市,例如泰安、萊蕪和東營等城市,其輻射量會被明顯高估;而濟南、淄博,特別是青島、煙臺則會被明顯低估;(3)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一個城市的經濟實力是其對周圍城市產生影響的重要因素,但歐式距離法明顯弱化了這種作用。
本文通過對距離和系數進行修正,重構了山東省城市群引力模型,在2010年城市統計數據基礎上,計算出了山東省17個城市的綜合輻射量(引力)。從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城市綜合輻射量并不是和城市質量完全成正比,而且差異遠遠大于城市質量,說明城市質量,亦即一個城市的綜合實力對其輻射作用的貢獻雖然不可小覷,但城市之間的距離和可達性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城市的中心區位優勢是不可忽視的,交通系統對城市輻射量的貢獻亦很重要。
本文以交通系統可達性為城市空間相互作用的影響距離,創建城市相互作用距離和引力系數公式,提出了一種基于交通系統可達性的城市空間相互作用模型重構方法。在此基礎上完成山東省城市群空間相互作用模型重構,并將重構模型分析結果與基于空間歐式距離和修正的空間相互作用系數模型結果及基于空間歐式距離和系數為1的模型分析結果進行了對比。結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交通系統可達性對引力模型距離和系數進行的修正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交通距離取代空間歐式距離是必要的。交通系統包括公路、鐵路、民航和水運等四種主要方式,而且客運和貨運都須予以考慮。除了交通線長度和最短通行時間之外,日均運營班次也是一個重要的權重因素。在我國,公路是一種重要的運輸方式,尤其是隨著物流的快速發展,因此,在模型中物流距離被作為重要的參數之一。
參考文獻:
[1] Roger Prestwich, Peter Taylor. Introduction & Urban Policy in the United Kingdom[M]. 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 Group UK Limited, 1990: 53 - 68.
[2] 饒會林.城市經濟學[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1999:658-666.
[3] 經濟學大辭典[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3:47-48.
[4] 尹虹潘.對城市吸引區范圍界定的理論分析[J].財經研究,2005(11):108-114.
[5] 王力.城市體系功能分析與評價的理論和方法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地理系,l992.
[6] 陳彥光,王永潔.城鎮體系相關作用的分形研究[J].科技通報,1997(4):233-237.
[7] Bertalanffy L von. General System Theory:Foundations,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M]. New York: George Braziller, Inc, 1968.
[8] 李新運,鄭新奇.基于曲邊Voronoi圖的城市吸引范圍挖掘方法[J].測繪學院學報,2004(1):38-41.
[9] 閆衛陽,王發曾,秦耀辰.城市空間相互作用理論模型的演進與機理評述[J].地理科學進展,2009(7):511-518.
[10] 李國平,王立明,楊開忠.深圳與珠江三角洲區域經濟聯系的測度及分析[J].經濟地理,2001,21(1):33-37.
[11] 苗長虹,王海江.河南省城市的經濟聯系方向與強度—兼論中原城市群的形成與對外聯系[J].地理研究,2006(3):222-232.
[12] 王海龍,朱洪興,京津冀地區的城市引力研究[J].區域經濟,2010,355(3):97-100.
[13] Taaffe. E. J. City level - air passenger clearance [M]. Economic Geography, 1962: 11-14.
[14] Geertman, S. C. M., J. R. Ritsema Van Eck. GIS and Models of Accessibility Potential: An Application in Planning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1995, 9(1): 67-80.
[15] 余振宇.城市經濟引力模型分析[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3(4):73-74.
[16] 王煥,徐逸倫.山東半島城市群城市流研究[J].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2007,29(4):56-59.
[17] 李江蘇,駱華松,曹洪華.基于引力模型分析城區與郊區空間相互作用—以昆明市為例[J].經濟問題探索,2008(12):53-58.
[18] Johnston R J. Dictionary of Human Geography, 3rd edn[M].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94.
[19] Hansen W G. How accessibility shapes land us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ers, 1959(25): 73-76
[20] ?;鄱?甘肅與毗鄰省區區域經濟聯系研究[J].經濟地理,1998(9):51-56.
篇6
海報是通過圖片、文字、色彩等元素構建而成的藝術品,是大眾信息的傳媒方式和視覺傳達表現的重要手段。通過設計元素的搭配和變化,海報給人們提供了一種新的語言和新的創意。在形式美法則指導下構思動態交互海報,并借助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使之達到互動的目的。以此為基礎,對相關案例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強調了將美學、交互方式與人的視覺高度融合的“動態海報”新理念,進而預測了未來動態交互海報設計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
動態交互海報設計;形式美法則;交互方式;視覺感
一、引言
近年來,“動態交互海報”已經獲得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而且不斷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之中。動態交互海報的使應用前景十分廣闊,企業宣傳、產品展示、公益廣告都會與其關聯。尤其是伴隨著交互設計與可持續設計理念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和設計師都會關注作品與大眾之間的交流互動以及體驗感受,因而將設計創意重點投向了人的感受,其目的不僅僅要在視覺上吸引觀眾,更多的是要在觸覺、嗅覺等感官及大腦的聯想力方面左右觀眾。如此設計就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動、活力滿滿,就可以使作品具有更加強烈的震撼力。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進入人類大腦的信息約有85%來自眼睛、10%來自耳朵,余下的5%則來自其他的器官[1]。這就證明人的感官反應不再停留在視覺方面,而其他的感覺也起到了協助作用。毋庸置疑,具有交互性質的動態設計產品更能擴大觀眾的愉悅感及其審美能力。因此,這種以視覺形式美法則為基礎并且加入了“動態交互性”元素的設計理念所形成的藝術品,就可以定義為“動態交互設計”。動態交互設計在藝術設計領域尤其是海報設計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有基于此,本文擬從傳統海報的定義及特點入手,擴展至動態交互海報的定義及特點,將兩者對比,借以考察新的設計方法,進而以相關的動態交互海報作為案例,對其中關鍵性的設計思維進行分析與探討,并預測動態交互海報的發展前景。
二、傳統海報的定義及特點
1.定義
中國的“海報”最早問世于上海。它是伴隨著商業活動和商品經濟的發展而登上歷史舞臺的,至今已經成了一種社會化的傳播工具,具有向大眾介紹某一物品、事件的屬性;海報也是從視覺傳達中派生出來的平面設計形式與信息交互傳達相互結合的產物[2]。從嚴格意義上講,海報是以形象化的語言和藝術美的形式傳遞信息并作用于大眾的一種工具[3]11。
2.特點
(1)視覺沖擊力。視覺沖擊力是人情感的瞬間產物。海報要達到的目的就是在固有媒體制約下制造出意想不到的畫面效果,在頃刻間就能夠抓住人的視覺感受,并且讓其迅速理解具體的內容。根據“視覺停留”理念,其含義為人的眼睛在觀看某種物體時,停留時間的長短,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大小以及顏色都能夠給人的大腦記憶系統留下深刻的印象[4]。因為現代社會的快速度和高頻率的影響,人們的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據研究,人的視覺接觸物品的時間正在逐步縮短,而在海報上停留的時間也在成正比例的減少,因此海報的特點之一就是要求視覺上具有沖擊力,在短時間內能夠有效地吸引人的眼球,并盡可能地延長其停留的時間。
(2)制作手段的多樣性。傳統海報的制作是沒有方法限制的,也沒有大小、尺寸等的統一規定。也就是說海報可以讓設計師隨心所欲,既能設計巨幅的,也可以是小型的,而且在制作手法上也是多種多樣的。例如,絲網版畫印刷、手繪形式、攝影形式或者借助計算機軟件。海報的制作在空間上沒有任何限制,可以通過不同的手法和途徑以實施設計,達到有效傳遞信息的目的。海報制作手法的多樣性也證實了海報設計的包容性,即根據不同的手法與所使用的元素將視覺屬性中的顏色、形狀、位置等進行組合與設計,最終以圖形或圖案的形式闡述相關的內容。利用視覺暗示和啟示的手法將信息傳達給大眾,使大眾的心理行為與海報的視覺目的高度配合,這也是傳統海報的特點之一。
三、動態交互海報的定義及特點
動態交互海報對觀者有著強烈的吸引力,“2016年上海藝術設計展”中展示的“設計之變——動態交互海報”提升了整個展會的觀賞價值,使會場充滿了新媒體的藝術氣息;因其強大的視覺沖擊力,使觀者隨時隨地地體驗著科技與藝術的完美結合。“設計之變”展覽充分證明動態交互設計為人的視聽生活帶來的變化與創新。這種將圖形、圖案有機結合的設計,通過聲音以及畫面的不斷變化,產生的圖文并茂、聲像俱佳的情景,已經滲透到了人們的生活之中,故其應用領域也在不斷擴大。由此可見,動態交互海報已然成了一種新型的信息傳達手段,它可以極大地增強人們對藝術和美學的理解與欣賞以及心理的需求,使動態交互設計擁有了最為廣闊的前途。
1.定義
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科學技術的進步與多媒體藝術的發展,海報的展現形式也從傳統的二維模式轉變為以人為本、融入現代科技并與藝術完美結合的三維立體化形態[3]17。所謂的“動態交互海報”是借助強烈的動態和具有交互性能的畫面而引發人的注意力的一種海報形式,其圖形、圖案和顏色通過“不斷運動”所產生的變化而形成的新的畫面,既能迅速吸引人的眼球,更能喚起觀賞者的思考直至高度交互。其目的是為了更好、更容易地吸引人的注意力并讓其產生興趣,因此在數字化時代對動態交互海報認真研究就十分必要了。
2.特點
(1)設計元素的變化具有方向性。孫辛欣在《基于移動終端應用軟件的動態交互設計研究》中指出,“方向運動指代的是物體從起始點到最終點的位置,其中位移的趨勢稱之為運動走向,其運動方向有著多樣性,指示性和隱喻性。”[5]這一特性也適用于動態交互海報的設計。也就是說,在動態交互海報設計中,設計元素的動態變化控制著整個畫面的節奏,設計元素在方向上的變化是信息傳達必須依靠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方向性是一個變量,所以在動態交互海報的設計中,針對圖形形狀,方向性變化就成了一種傳達矢量的工具,因為它可以使設計作品更趨向于統一化、科技化,能與觀者的心理活動緊密契合。
(2)圖形變化的交互性。圖形不僅僅在包裝、廣告等設計中有著特別的作用,在如今的新媒體設計中,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圖形在整個信息傳遞的過程中,既包括格調、風格和品牌信息的傳達,也能使圖形所表達的信息更加清晰化和更具可讀性。圖形的變化是信息傳達的一種方式,觀者對圖形或圖案變化的理解經過大腦的加工,其所得到信息的這一過程稱之為“圖形變化的交互方式過程”。圖形變化的交互性是動態交互海報設計的重要目標之一;正確的、統一的向眾多的觀者傳遞動態的交互變化的表達形式而形成的設計理念是極具挑戰力的。
四、動態交互海報與傳統海報的差異性比對
通過對傳統海報和動態交互海報定義和特點的探討及分析,大致能夠看出兩者的差異。
1.真實變化成虛擬
傳統海報是設計師依靠筆和紙進行設計然后通過排版等方式制作并印刷而成,動態交互海報則是基于計算機軟件的設計活動,是一種真實存在卻不需要借助紙張進行的設計與制作,之后通過計算機或者電子屏幕給予展示與,即以網絡和數字技術為手段將圖形、文字等巨量的信息傳遞給人們。虛擬化、場景化是其最大的特點。
2.靜態變化成動態
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海報的展示形態從靜止的狀態到動畫的狀態是時代進步的必然趨勢。動態交互海報則是通過二維或者三維的形式從各個角度以及細節反復設計,并以動畫的形式展示,亦即加入了連貫性的圖像、聲音等多元化的因素,從觸覺、聽覺和一些特殊的感官信息中,能使海報真實、生動并且富有運動感。以往那種固定的、靜態的形式正在向動態感豐富、主體性明確、畫面流動性特強的展示方式轉化。
五、動態交互海報設計基于形式美法則的延伸以及相關案例
劉勰的《文心雕龍》就有“望今制奇,參古定法”的觀點,其大意是說創新要在原有事物的基礎上進行,并在相應理論支持下,經過創新思維與反復創作之后才能獲得新的創造物或者新的產品。動態交互海報就是在基于形式美法則的基礎上所進行的創新與提高,而所形成的新的交互方式與信息傳達手段,不僅滿足了人們在視覺上的美感需求,而且體現了科技與藝術的完美結合;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形式美法則的構成原理作基礎,對圖形與動態效果不斷變化,而形成的新的信息圖像的一種交互方式。動態交互設計的含義可以分為兩個方面,第一,用科技手段表達海報的內容以及人文情懷;第二,在對形式美法則認可與肯定的基礎上再對設計理念與方法進行延伸,即運用交互理念實施重構和解析,進而派生出新的設計思維與設計聯想。因此在展現手法上還可以作如下的歸納。
1.對比與統一
在形式美法則指導下的對比與統一所表達的是根據基本的定型技巧,將不同的事物、形體、色彩等進行對比,即把兩個明顯對立的元素置放在同一空間之中,經過設計,使其既對立又和諧,既矛盾又統一,通過強烈反差獲得鮮明對比,以求得互補和互助的效果[6]89-92。“上海”的字體設計直接使用了對比與統一的手段,即將藍色斜條圖案與黃色方形圖案拼貼而成的中文文字進行了形狀上的統一與視覺上的強烈對比,以此為基礎再加入紅色的英文字母,而變化的方向及過程則采用統一的自下而上的變換方式。在最終展現的形式上其設計元素仍然是統一的方塊及斜條圖案樣式,但是其顏色和位置卻具有了動態的交互變化。
2.分散與交融
形式美法則對“對稱”問題是這樣表述的:對稱的構成能表達秩序、安靜和穩定、莊重與威嚴等心理感覺,并能給人以美感[6]92。在動態交互海報中,以藍色點狀作為最基本的設計元素,通過分散和交融的方式實施變化。在整個變化的過程中,將藍色的點狀匯集而形成了字母“h”。這就是典型的分散和交融手法的綜合應用,其結果展示的是一種字體。分散的藍色點狀和字母h兩種元素相結合,創造出新的圖案,能夠給觀者的視覺造就運動感,于是也就創造了多種思維的可能。
3.拆解與重構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人們對美學的訴求與鑒賞能力也在不斷發生變化。一些動態交互海報對設計元素的加工、提煉以及處理,創作出新形象的藝術形式,能夠增強海報的視覺沖擊力,也能夠滿足人的審美需要以及美學訴求。在形式美法則中強調節奏與韻律,不僅要求畫面具有統一的節奏感還要求畫面具有統一的韻律感,如此,就可以使整個畫面在結構上具有故事性以及強烈的運動氛圍。在圖3的動態交互海報中,其設計元素都是人們習見的標點符號,在設計師的安排下,將同一畫面中的標點符號實施方向和角度的變化甚至是拆分,即對順序進行重構,而安排符號的運動軌跡和運動方向。在重構的最后階段拼湊出新的圖案。此種拆解與重構的設計手法也能體現現代人的審美意識,更能體現形式美法則。
4.夸張與變形
夸張與變形的基礎都是針對客觀事物和客觀現象的一種具有人類強烈情感因素的再次創作。將不同的設計元素重新組合,運用獨特的交互方式推動運動和畫面的不斷變化,通過圖形化設計將設計理念借助創新手段進行展示。如海報是要告訴人們電影“港囧”在18天后上映。在這個動態的交互電影海報中,運用日本浮世繪的藝術手段傳達其視覺效果,將所要的18天之后電影上映的信息借助海報中的燈籠給予展現,下部的海浪也在不斷變化,因此在視覺上緊緊抓住觀者的同時,也將重要的信息傳遞出去了。這個動態的電影海報運用夸張和變形的手法展示了設計師的設計思維和設計理念。又如瑞典的一家藥店品牌Apotek海報也是運用夸張的手法將內容展示得淋漓盡致的。這張海報安置在地鐵站,其目的是要推廣藥店的護發素產品。在列車沒有抵達車站時,海報中模特的發型是固定的;當列車即將駛入時,由于特定的感應裝置激活了廣告牌中的相關元素,動態交互開始,隨之著重介紹產品的性能、特點和用法。在視覺和觸覺上能夠給觀者提供一種錯覺,以為海報真的可以隨著列車的運行而不斷運動和變化。
六、動態交互海報的發展趨勢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動態海報的廣泛應用可以為廣告帶來更多的商業利益[7]。動態海報能夠借助多維的動感體驗和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以吸引人的注意力,可以更好地表達主題,在滿足人的審美需求的同時,也能夠讓人在動態交互海報中接受和尋找更多的信息。在人們的生活中,經常能夠和“H5頁面廣告”打交道,這則根基于智能手機的使用,可以說H5頁面開啟了動態海報設計的歷史。通過人機互動,海報與動態與交互有機結合,亦即通過交互方式的變化和用戶的參與感覺,甚至可以讓用戶加入到動態海報的設計活動之中,形成全新的、個體意識強烈的創作效果。動態交互海報不僅推動了動態交互海報的設計,甚至加速了互聯網設計的步伐。
七、語結
在大數據的影響下,人們對視覺沖擊感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視覺美感和動態感以及參與感的結合也更加緊密。因此設計師再也不能將動態和畫面截然分成兩個對立的部分,動態交互設計可以與任何設計實行視覺和觸覺上的高度結合。如今,數字化設計是當今設計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動態交互海報設計也是廣告設計發展的必然趨勢。
作者:王芷 單位:武漢理工大學
注釋
①圖1來源:ShanghaiType動態字體秀.
②圖2來源:ShanghaiType動態字體秀.
③圖3來源:ShanghaiType動態字體秀
④圖4來源:港囧電影宣傳海報.
⑤圖5來自:瑞典兒童癌癥基金會.
參考文獻
[1]周旭.談視覺感知特征與包裝設計表現[J].裝飾,200(64):116-117.
[2]百度百科.海報的概念[EB/OL].(2013-03-31)[2016-01-20]
[3]孟娟.數字動態海報設計與展示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學,2008:11.
[4]百度百科.視覺停留的概念[EB/OL].(2008-04-23)[2016-02-09]
[5]孫辛欣.基于移動終端應用軟件的動態交互設計研究[J].包裝工,201(432):35-36.
篇7
【關鍵詞】 高中教學;信息技術;教學方法;探討
一、任務驅動教學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將所要學習的知識隱含在一個或幾個任務當中,學生通過對所給出的任務進行分析、討論,明確其大致涉及哪些知識,并分析哪些是已經學過的知識,哪些是新知識,并在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任務”,從而得到清晰的思路、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知識的脈絡。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用計算機處理信息的能力,從而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培養他們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從而逐步培養他們的信息素養。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轉變教學模式,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對信息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能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敝挥凶寣W生學會學習,具有選擇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才能終身受益。信息技術課教學模式轉變的核心是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學會利用信息技術工具主動地去發現、去學習從而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教師只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學習目標的設計者。教師要為學生設計合適的,具有吸引力、相關性、可參考性的問題,并將問題重點置于一個大的情境中,引導學生利用各種資料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解決問題,學生不僅可以深刻地理解課程中相應的概念、原理,建立良好的知識結構,還可以使學生通過自主的認知活動,在教師的幫助下,培養信息獲取、檢索、篩選加工、表達、交流等能力。
2.培養學生辨別信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和責任感。隨著網絡的迅猛發展,因特網上出現了許多良莠不齊、魚龍混雜的信息。青少年學生由于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并不都能抵制網絡上不良信息的誘惑和污染,這對青少年的道德觀念、道德情感、道德行為等都會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提高學生的信息道德刻不容緩。我們在培養學生信息技能的同時,一定要讓他們形成良好的上網習慣,教師要利用信息技術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課外輔導、思想教育,讓學生能安全地在網絡環境中塑造健康、完美的人格。
3.結合學生特點,精心設計任務教學任務。設計時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這一特點。不同的學生,接受能力不同。教師在進行教學任務設計時,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學生現有的文化知識、認知能力、興趣愛好等特點,遵循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漸進的原則。并且,任務的設置要有可操作性,學生要知道自己上機做什么,將要完成什么任務。另外,任務的設置必須具有可考核性、可觀察性和可評估性,便于學生任務完成后的評估。
例如,筆者在講“信息評價”這一節的內容時,根據學生追求潮流的特點,布置了一個任務:讓學生在網上選購一個自己喜歡的MP3,然后判斷信息是否可靠,價格是否合理。在這個任務里面,不但復習了前面學習過的知識——信息檢索,也包含了這節課的新的知識點——信息評價;學生在判斷價格是否合理的時候,也能夠判斷信息的真偽性。整節課基本上是以學生為主體,讓先進生帶動后進生,教師再給予適當的引導和補充。整節課下來,學生積極性很高,他們既學到了理論知識,又很好地將知識應用到生活當中。
二、游戲教學法
1.游戲教學法的定義。游戲教學法就是以游戲的形式教學,也就是說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氣氛中,在歡樂愉快的活動中,在激烈的競賽中,不知不覺就學到了教材中的內容,或者學到了學生們必須掌握的課外科學知識?!坝螒蚪虒W法”是“游戲”與“教學”二者巧妙的結合體,是一種全新的且收效顯著的教學方法。
2.游戲教學法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既然是一種教學方法,就應該是規范的、有條理的;是游戲,又應該生動活潑、吸引人,有游戲規則。我們常說“寓教于樂”,游戲教學法的原則就是對“教”和“樂”要有一個嚴格的界定:教,必須有內容,尤其是重點、難點內容,或者是一些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這些知識和技能可以是算法編寫、程序編寫,也可以是動畫制作、文件命名規則等。樂,必須有趣味性,有成熟的游戲法則,有一定的競賽性,有明確的輸和贏,并且在一定的前提下,使參賽者擁有盡可能大的空間發揮自己的能力。而且這二者要有機地融合為一體,也就是說,應該能夠達到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3.游戲教學法的效用。游戲教學法為我們提供各式各樣的方法和豐富多彩的材料,它是第一課堂教學最好的輔助教學。在學生們掌握了各種游戲法則之后,更多的是玩,是通過玩去鞏固第一課堂教學中學到的內容,所以它也是學生課余最好的興趣活動。游戲教學法把課內外學習有機地結合成一體,是課內學習在課外的一種延伸。游戲教學法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因為這些知識來源于他們的課堂,來源于他們的生活,與他們最貼近,會使他們得到最具體的和最深刻的感受。我們可以順勢鼓勵他們根據已學到的知識去共同創造新的游戲,我們將學生中產生的有閃光的創意進行提煉加工,成熟后再推廣到學生中去,如此良性循環,既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創新意識,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
例如,在學習了有關Flash的基礎知識后,筆者給學生布置了一個作業:在一節課的時間內用所學過的知識制作一個Flash動畫,把“貓和老鼠”的游戲繼續下去。評比標準是:看誰的作品最有創意,最能吸引大家。
篇8
關鍵詞:素質教育; 思維能力; 探索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2)07-116-001
在數學教學中以問導思,是培養學生探索能力的重要途徑。而恰當、巧妙、富有吸引力的問題,往往能撥動全班學生思維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尋味,甚至波瀾起伏的大合唱。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以問題為中心,根據已知與未知、新知與舊知、現象與本質之間的聯系和區別,不斷提出一些具有針對性、啟發性和邏輯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去分析、求解決,增強學生的探索意識,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筆者結合自己的數學教學實踐略談一些以問導思的具體做法。
一、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币虼嗽谡n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營造一種寬松的教學氛圍,精心設置問題,嘗試從不同角度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求知欲,引起師生情感上的“共鳴”和思維上的“共振”,從而更加有利于學生探索能力的培養。
案例1. 在《數學歸納法》的教學中,由于學生不懂自然數的序數理論,很難直接理解數學歸納法的原理和含義,教師在講解時就可以引導學生想象一個常見的景象:學校停車處整齊擺放的一排自行車,假設每輛自行車間距符合一個條件:若前一輛自行車不小心撞倒,則后一輛也一定被前一輛自行車撞倒。試想若第一輛不小心撞倒,則后一輛也一定被前一輛自行車撞倒,那么其余的自行車會怎樣?學生答:全被撞倒!老師:對!這是什么原因呢?此時課堂上的氣氛空前高漲,經過短暫的交流,討論出兩條:一、第一輛自行車被撞倒(倒的基礎);二、當前一輛自行車被撞倒時,后一輛車也跟著被撞倒(倒的傳遞性)。老師借機切入話題:我們的數學家就是根據類似于自行車被撞倒的事例,總結出一種重要的思想方法——數學歸納法,這樣水到渠成。接著引出數學歸納法的三步驟,這種引入不僅學生容易理解,感到易學,更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與信心,探索能力也進一步得到了提升。
二、展示思維的漸進過程,幫助學生獲得成功
數學是一種思維方法,學習數學的過程就是思維訓練的過程。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進入思維狀態無疑是至關重要的。因此,要層層設計系列問題,使學生學會思考、勤于思考。在思考中,依靠學生的“悟”性和層層問題的誘導領會概念、定理的實質,法則、公式的妙用,思想方法的真諦,從而實現思維深刻性、靈活性、獨特性等思維品質及探索能力的培養。
案例2.在《圓與圓的位置關系》的教學中,教師可先引導學生運用運動變化、量變到質變的觀點,再通過實驗,將結果抽象概括,邏輯化為定義、定理。教師設問:若從公共點的個數入手研究兩圓的位置關系,有哪幾種情況?很快學生說出共有三種情況:相離、相切、相交。此時,教師再適時引導:若從運動變化觀念入手研究,并嘗試自己動手操作,能夠發現還有哪些情況?經過思考和摸索,果然又發現相離和相切還有兩種情況:內離和外離,內切和外切。
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由形到數繼續探究,很快又有同學發現兩個圓位置關系的變化對應著一種數量關系的變化,那就是兩圓的圓心間距離的變化。最后師生共同概括出兩圓的位置與兩圓的圓心距、半徑之間的數量關系。
這樣的教程,緊緊圍繞探究的中心課題,創設一連串的階梯式問題,引領學生一步步攀登,漸至佳境,直至跨入數學的殿堂。使學生不僅獲得了課本上的知識,而且獲得了對知識形成過程的全面理解,以及知識間的相互聯系,形成了知識的體系,有效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及推廣結論的能力。
三、重視問題的變更遞進,架設學生探索的橋梁
中學生在學習數學的活動中不斷產生對他們來說是新鮮的、開創性的東西,這就是一種創造。正如教育家劉佛年指出:“只要有點新意思、新思想、新觀念、新設計、新意圖、新做法、新方法,就稱得上創造?!倍鴮W生的創造性往往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漸漸培養起來的,所以我們在課堂中,要善于提出問題和變更問題,架設探索問題的橋梁,激發學生創造的潛在能力。
案例3.已知函數f(x)=3x+5,(x∈R),求f(-3),f(-2),f(0),f(1),f(2)以及函數的值域。
對于本題可以作如下變更:
變式1:已知函數f(x)=3x+5,(1)當x∈[0,2]時,求函數的值域;(2)當x∈[-3,-2,0,1,2,3]時,求函數的值域;(3)若a
變式2:已知函數f(x)=3x+5,(1)當函數的值域為[5,11]時,求函數的定義域;(2)當函數的值域為[5,8,2]時,求函數的定義域。
變式3:已知函數f(x)=3x+5, g(x)=2x+1,(1)求f[g][x1],(2)若f[h(x)]=3x2+8,求h(x)。
變式4:(1)已知f(4x+1)=12x+8,求f(x)的表達式;(2)已知f(x)是一次函數,且f[f(x)]=9x+20,求f(x)。
變式1,使學生懂得對應法則確定后,定義域對值域有影響。變式2,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函數的實質是映射。變式3,使學生有“復合函數”的感性認識。變式4,使學生掌握求函數解析式的幾種方法:配湊法;換元法等。以上幾個問題的設計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探索能力。
然而,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并非一日之功,應寓其于日常教學之中,精心設置問題,用問題把課堂教學串聯起來,使教學在問題下層層展開,步步深入。這樣能有效調控教學過程,使課堂成為一個趣味盎然的活動課堂。其中感覺最大的問題是如何使學生更多的參與到問題的發現與設計中來,還要注意問題設計的藝術性、科學性和方向性,既要符合學生實際,注意學生的“口味”,又要把握時機與分寸,恰到好處的展示問題的魅力,實現問題的教學功能。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全等四邊形;矩形對邊
工程制圖是一門工程院校的基礎課,其中的畫法幾何部分是整門課程的基礎。其特點是既有嚴密的邏輯性同時又要求學習者具有較好的空間想象能力,從而能夠正確地建立空間立體與投影面投影的關系。為了適應當前科學技術的進展以及我國大多數院校機械類、近機械類各專業課程的教學現狀和教學改革發展趨勢,針對該課程的上述特點,教師在授課時既要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空間思維能力、創造性構型設計能力,提高學生的“入門”水平,同時又要降低“入門”的門檻,在不刪減教學內容的前提下盡量簡化尤其是涉及空間思維的過程,通過兩方面的努力來提高教學質量、保證教學效果。當前該課程教學改革的重點是加強學生空間想象、空間思維能力的培養[1],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良莠不齊,能力的提高也并非是一朝一夕所能夠達到的,基于這種實際情況,本著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方針,適當降低“入門”的門檻,盡量簡化涉及空間想象的思維過程也是一種非?,F實的教學思路,有時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就是在這種教學思路的啟發下創造出了一種新的工程制圖中求解空間直線實長的新方法。以下是對該方法的具體闡述以及幾何原理推導。
一、方法介紹
首先通過一個例子,介紹一下該方法的具體步驟:空間直線AB的正面投影為a′b′,水平投影為ab,求空間直線AB的實長。新方法將通過(a)-(d)四步求解直線AB的實長:步驟(a):分別連接直線兩個端點的水平投影和正面投影,兩條直線分別交投影軸于O1、O2。步驟(b):分別過直線兩個端點的水平投影作垂線垂直于直線的水平投影。步驟(c):分別在兩條垂線上截取對應的兩條直線在投影軸之上的部分。步驟(d):連接兩截點,所得到的直線的長度即為空間直線AB的實長。
二、幾何原理推導
接下來闡述一下新方法的推導過程:首先通過步驟(a)連接a′a、b′b,再使V面與H面相互垂直,然后以此為已知部分,在此基礎上畫出空間直線AB并表達出AB與其投影的投影關系。這里我們要求解的是直線AB的實長,但是此時我們無法直接測量出空間直線AB的長度。關于這個問題,現有的解決方法是:直接在空間中以空間直線AB為斜邊建立直角三角形ABC,然后通過找出直角三角形ABC中直角邊與已知直線的對應關系使直角邊的長度得到確定,從而最終確定空間直線AB的長度。對于現有的方法,雖然空間直角三角形的建立是我們比較容易想到的,但并不是兩個直角邊都與已知直線有著直接的對應關系。其中一個直角邊的長度與a′b′兩端點到H面的距離差有關。[2]而將這個距離差與a′、b′兩端點到H面的距離差等同起來則需要具備較好的空間想象能力,這無疑增加了現有方法的理解難度!而本文采用的方法則是:通過將AB所在的四邊形ABba映射到H面的方法在H面上得到四邊形ABba的全等四面形,再通過測量這個四邊形中與AB對應的直線,來得到AB的實長。全等四邊形的具體畫法如圖1所示:首先,以ab邊作為全等四邊形與四邊形ABba的公共邊;其次,根據全等關系:ac=Aa,bd=Bb,但是Aa和Bb是空間直線,無法直接得到它們的實際長度以作為在H投影面上繪制ac、bd的依據,不過由點的投影定義以及V面與H面的垂直關系可得:Bb′O2b和Aa′O1a均為矩形,因此Bb=b′O2,Aa=a′O1,而b′O2和a′O1均可通過步驟(a)獲得,由此ac、bd的長度得到了確定;最后,根據全等關系:∠cab=∠baA=90°,∠dba=∠abB=90°。到此為止,繪制全等四邊形abdc的所有參數均得到確定:即可在水平H面上通過步驟(b)-(d)確定四邊形abdc,最終得到與空間直線AB等長的、可測量的直線cd。現對兩種方法各自的特點進行分析:(1)現有方法通過在空間建立一個以直線AB為斜邊的空間直角三角ABC來求解AB的實長,而本文中的新方法則直接利用圖中已有的空間四邊形ABba進行求解。(2)現有方法在確定空間三角形直角邊的長度時并不能直接建立直角邊與圖中已知直線的對應關系,這種關系的建立需要通過較為復雜的空間分析過程才能得到,與此形成對比的是:本文的方法所利用的空間四邊形ABba,其中Aa=a′O1,ab=ab,Bb=b′O2,可見用來確定空間四邊形AB⁃ba形狀的三條邊Aa、ab、Bb的長度均能與圖中的已知直線建立直接的對應關系,因此能夠很方便地確定四邊形的形狀并映射到H投影面上,從而確定空間直線AB的長度。(3)當空間直線是正平線、水平線或側垂線時,按照現有的方法無法建立直角三角形,需要利用特殊位置直線的性質解決問題。新方法則不存在這個缺點,適用性強。(4)此外相比于現有的另一種方法———換面法,本文的方法節省了兩個步驟:一是建立與空間直線平行的鉛垂面;二是以鉛垂面為投影面作空間直線AB的投影。而恰恰是將這兩個步驟在紙面上實現以便從原理上對換面法進行理解這個操作,對于空間感不強的學習者來說本身就是一個難題,就更談不上對換面法的理解了。因此利用本文的方法求解空間直線的實長更具有思路簡明好理解、步驟緊湊易操作的特點,學生獨自進行原理推導會變得更加容易實現,從而真正做到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
三、結論
現有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以所要求解長度的空間直線為斜邊,通過在空間中建立一個直角三角行進行求解的。雖然實現步驟上并不繁瑣,但是推導過程的進行很大程度上有賴于良好的空間想象能力,增加了學生理解的難度。而本文中介紹的方法則直接利用已經存在的四邊形作為問題求解的載體,對四邊形的確定過程也簡單直接,因此最大限度地簡化思路,便于理解和記憶,達到了降低“門檻”的目的,新方法在現實教學中實踐獲得了更好的教學效果,具有很強的推廣應用價值。
四、教學思路改革的意義
新方法實踐成功的事實再次證明,對于工程制圖這種以觀察實踐為主要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課程,如果不進行與時俱進的創新改革,用創新的方式降低工程制圖的學習難度,而是照本宣科地進行教學,一味地強調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短時間內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學生甚至會被其抽象的空間思維方式所難倒,大大限制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終使這門課程變得枯燥無味,毫無吸引力可言。只有對教學思路進行適當的改革,有效地降低難度,才能打破工程制圖在學生心目中的神秘感和恐懼感,讓學生意識到即使空間感不是很好,依然能夠通過創新出的新方法理解并學好工程制圖,從而培養學生學習工程制圖的興趣、建立信心,甚至鼓勵學生在學好的基礎上進行獨立的思考,由學習者變為創新者,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獲得成就感。更重要的是通過對工程制圖的學習,保持學生思考的獨立性,不墨守成規,勇于創新,用創造性的方法解決學習當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走向社會后獨立工作的能力。因此可以說,新方法給我們帶來的工程制圖教學思路改革的啟示,要比新方法本身幫助學生解決的某些具體問題更具有實際意義。
參考文獻:
[1]吳碧金,胡志超,崔曉梅.“畫法幾何及工程制圖”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集美大學學報,2007,8(2):82.
篇10
關鍵詞:新課標 物理教學 實施研究
作為教師要認真掌握新課程的基本理念,轉變教育觀念和教學思想,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始終體現“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這一觀念,堅持這一觀念,才能切實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對學生終身學習愿望、科學探究能力、創新意識以及科學精神的培養。著眼于學生的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通過讓學生觀察身邊熟悉的現象,探究其內在的本質的物理規律,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
新課程教學首先注重學生發展,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在教學中的具體體現是:
1.關注每一位學生。每一位學生都是生動活潑的人、發展的人、有尊嚴的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關注所有的學生,應該尊重、關心、牽掛他們。要容忍學生的錯誤,積極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增強社會責任感。[1]
2.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物理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愉悅的情感體驗過程。物理教師要善于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讓課堂成為學生向往的地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做到:融洽的課堂氣氛教師要真心對待學生,永遠以和平、愉快、友好、信任和鼓勵的方式對待學生,與學生建立起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身心處于最佳活動狀態,心情舒暢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其次新課程重視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縮短師生的思想距離,創設積極、和諧、富于情趣的教學環境。師生關系的冷暖親疏影響著情緒和心態,決定著教學功能的實現程度?!坝H其師,信其道”是富于哲理的古訓。良好的師生關系的關鍵是教師要以身作則,知識廣博,具有吸引力,從而影響學生的素質和修養。課堂上要注意利用“開場白”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關懷、鼓勵、啟發、教導,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對于各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有獨到見解的學生,要當眾給以鼓勵和表彰。對于進步顯著的同學也不要忽視,使盡可能多的同學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懷器重,信任和鼓舞,感受到歡樂和愉快的心境。
新課程注重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統一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同時,身心獲得一定的發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1]教師課堂教學的目的主要體現在學生進步上?!皩W生進步”可以從三個方面來體現:一是注重結果的可量化的、可操作預期目標;二是注重體驗的過程目標;三是注重創造的表現性目標。傳統的教學過分看重第一種目標,而忽視了后兩種目標,探究性物理課堂教學則突出了后兩種目標。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物理素養。 物理課堂的探究性實施方法尤其重要。
一、探究性物理教學模式的意義
首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動精神。通過探究學習使學生獲得親自參與研究探索的積極體驗,他們的獨立精神和合作精神得到了發揚,學生的問題意識得到了加強,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親身體驗,產生積極情感,逐步形成一種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喜愛質疑、樂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激發探索和創新的積極欲望。
其次,有利于讓學生掌握探究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離不開主體的實踐活動,離不開主體對解決問題方法的領悟。該模式十分重視學生的主體活動,其核心是“探究”,即讓學生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由于學習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創造了人人參與、人人成功的教學氛圍,因而氣氛非?;钴S,學習變成了學生的自覺行動。
最后,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探究性教學模式使教師在課堂上成為學生的“服務者”,與學生共同研討的“參與者”。這樣,為創新教育創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有利于教師課堂教學的再創造。
二、探究性物理課堂教學模式的途徑
(1)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激勵學生積極探究
由于受尊師重道的傳統教育觀念影響,一直存在老師權威不容侵犯的觀點。即使老師犯了錯誤,學生也不能在公開場合反對。這種不平等的師生關系,導致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有一種無形的壓抑感,不僅降低了教學質量,而且直接導致了學生學習主動性的萎縮,影響到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和發展。所以教師應該放棄權威思想,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鼓勵學生大膽地參與和創新,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2]
(2)創設探究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作為一種非智力的心理因素在教學中能促進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創新。它是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催化劑,是調動學生自重探究的一種內在動力,可見興趣是創新思維活動的先導。
(3)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探究環境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適當地利用多媒體技術,在感性體驗的基礎上又啟發性地提出問題,把新知識作為問題呈現出來,使學生認知結構中已有的知識建立起聯系,讓學生通過思考,獲得新知識。
總之,通過一系列手段激發了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自主性,實現了探究性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